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单亲家庭儿童心理问题及其疏导对策研究方案
编辑:浅语风铃 识别码:16-842271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2-21 11:21:31 来源:网络

第一篇:单亲家庭儿童心理问题及其疏导对策研究方案

《单亲家庭儿童常见心理问题及其疏导对策研究》方案

泸州市况场镇实验学校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变革的加深,生活质量与生活观念的转变,多种因素导致的离婚率逐渐提高,再加上许多不可预料的意外,单亲家庭不断增加。单亲家庭是一个有缺陷的家庭,它对家庭每一个成员都会产生一种残缺感,特别是对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影响更大。不少单亲家庭的子女,由于受家庭不良环境和缺少父爱或母爱,心灵受到创伤,上进心不强,学习成绩较差,经常违反纪律,或是稍不高兴就离家出走,自卑心理、逆反心理也经常在他们身上表现出来。

在对我校全体1341名学生家庭状况的调查中发现,单亲家庭高达7.6%左右,单亲学生已成为较大的群体。由于家庭结构的不健全,许多单亲学学生难以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给他们身心健康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茁壮成长,也为教育发展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何通过教育帮助单亲家庭学生更好地面对因家庭变故带来的伤害,减少心灵创伤,调整他们的心理,使其尽快达到平衡,促进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和家长值得思考的问题。因此对单亲学生教育问题的研究,成为我校科研工作的大课题。

二、课题的界定及依据

(一)课题的界定

“单亲儿童”,指的是父母一方死亡或父母离异而形成的单亲家庭中6—12岁的小学生。他(她)们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他们的身心发展轨迹具有哪些特点和规律?我们在教育上,特别是在家庭教育上应当采取什么样的对策?这已系列问题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比较关注的问题。

(二)课题的依据

作为江阳区的一所普通农村九义学校,我校学生几乎都来自农村,家庭背景复杂,大部分是留守和单亲子女,学生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我校正面临着众多的学生教育问题。

从在校学生情况看,按照我校班主任的跟踪统计,在校违纪学生中有50%以上来自单亲家庭。单亲家庭问题对我校部分学生成长产生了比较严重的影响,从而影响到整个学生队伍的思想道德教育,及时研究并落实针对性的措施已经成 1

为学校刻不容缓的一项重要工作。研究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完善自我,解决困惑的勇气和方法,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状态和适应能力。

三、研究的目标

(一)研究的目标

1、通过对单亲儿童心理特点的了解,帮助教师较为正确地把握单亲儿童的心理特征,了解他(她)们心理问题的成因和发展趋势。

2、通过对单亲儿童相应教育对策的研究,为教师提供减少单亲儿童心理创伤、消除心理异常、恢复单亲儿童应有的天真活泼和快乐天性的教育对策,以利于提高实施心理辅导和家庭教育指导的实效。

3、通过关于单亲儿童的课题研究,在人们的观念上进一步确立保障单亲儿童享受与完整家庭儿童同等的受教育的权利,营造有利于单亲儿童健康成长的良好的教育氛围的理念。

四、研究对象范围

况场镇实验学校全体中小学单亲家庭学生中韩霜、刘霞等10人。

五、研究的周期

两年(202_.9——202_.12)

六、研究内容的具体化表述

1、对单亲家庭同学的家庭背景、生活环境及在校表现进行细致地调查,找出孩子心理异常的原因。

2、在学生心理不受伤害的前提下,用表格和问卷的形式,对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生活、交友、娱乐的需求及导致心理异常的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并整理归类。

3、对心理异常严重的单亲家庭学生进行个案分析。借助社会、学校、家庭的力量对此类学生进行重点研究,力求有所突破。

4、从现状出发,寻求帮助单亲儿童促进社会和学习适应性良好发展的有效方法,并形成相应的若干对策。

七、研究的途径和方法

1、调查了解法:调查了解单亲家庭子女的表现、他们的家庭背景、社会环

境、个性特点,初步掌握学生基本情况。

2、访谈法:通过与学生的交谈了解他们的内心,弄清他们的心理障碍。

3、个案研究法:通过对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案例的研究,寻找途径,总结经验。

4、综合分析法:对相关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单亲家庭子女共性和个体差异。

该项课题的研究需要多种方法的配合,所以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会根据课题的需要灵活地选择运用。

八、研究的程序

1、策划启动阶段(202_年9月——202_年10月)

该阶段主要是设计课题实验方案,申请课题立项,调查访问,摸清情况,建立单亲学生档案。

2、实施研究阶段(202_年11月——202_年10月)

该阶段主要是根据该班学生的家庭环境的不同而分批分类地进行研究。一边分析研究,一边解决遇到的问题,查阅资料,学习充实自己,同时作好课题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3、结题阶段(202_年10月——202_年12月)

将课题研究资料整理成册,作好实验总结,请行家指导,写出结题报告,并向上级教科所的专家申请结题评审。

九、改革的措施和活动

(一)具体的改革措施

1、对全校学生进行摸底调查,掌握第一手资料,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

2、发放调查问卷,对这些学生的心理、学业、生活进行排查、调研,对症下药。

3、制定单亲家庭学生心理问题档案及教育对策。

4、对部分单亲家庭学生进行家防。

5、组织单亲家庭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8、搜集单亲家庭学生教育成功案例资料。

9、在班上多开展关爱“单亲”学生的活动。

(二)主要改革活动

1、开展个案追踪活动。课题组5位成员确定“结对子”、交朋友的帮辅对象后,认真拟定帮辅计划,建立档案(档案设单亲家庭学生的家庭成员、监护人情况、经济收入、联系方式、学生在校表现、教师帮扶措施、荣誉栏等项。)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作深入了解并作详细记载,以便家校及时沟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每位成员要和帮辅对象积极开展谈心,走访调查,辅导学习和形式多样的关爱活动等。

2、结对帮扶。(1)单亲家庭中,父母的离异往往会造成孩子心灵上的创伤,学校准备把单亲学生分配到每一个教师的头上(每位教师帮扶2名),进行“师生结对”。(2)为单亲学生寻找“爱心父母”,用爱心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在学习上给予帮助,生活上给与关心。(3)我校单亲家庭教育问题研究课题组准备确定10个典型家庭学生作为重点帮扶对象,每个人都有老师帮扶,并设置“个案追踪”记录本,写好“单亲学生”教育案例与反思,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真正做到了“一把钥匙开一把锁。”(4)在班级中开展“结对帮扶”。在班级中让每一个干部都带一个单亲家庭学生,实行“一帮一”,使单亲家庭学生能体会到班级对他们的关心,增强他们的上进心。

3、家校沟通。(1)帮扶教师定期对单亲学生进行家访,经常与单亲子女家长会面或取得电话联系,和家长们促膝谈心。(2)学校还可以通过召开“家长座谈会”和“家长开放日”对单亲家庭家长作专业的教育理论指导,分析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家长架起沟通的桥梁,希望家长能有正确的教育方式。

4、开展各类活动,为单亲学生建立“温馨家园”。单亲子女性格比较孤僻,缺乏自信,不喜欢和同学们一起玩,更不想参加学校和班上组织的活动,我们要多为单亲子女创造条件,经常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少先队和团队活动(如①举行“亲子游戏”活动,②交“知心朋友”活动③开展为单亲学生“过生日”的活动,让单亲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④开展“单亲学生爱心捐助”等各种体育和文艺活动),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让他们在活动尽情地表现自己,甚至让他们担任主要角色,让其他双亲学生多和他们玩耍和谈心,多和他们一起参加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享受“家”的温暖。

5、进行心理辅导,营造健康成长的氛围。单亲孩子由于家庭的不完整,在心

理方面与家庭完整的学生有较大的区别,如容易焦虑、孤独、敏感,缺乏自信,面对困难没有勇气。因此,课题组准备从以下几方面对单亲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疏导。(1)利用学校开设的心理健康课,走进单亲学生的内心,引导他们走出心理的阴影,用积极健康的心态对待学习很生活。(2)举办单亲家庭学生心理辅导专题讲座。(3)以“红领巾广播站”和校园黑板报、学生手抄报为单亲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好宣传。(4)在学校建立一间专门的“心理辅导室”,利用好“悄悄话信箱” 帮助个别学生克服较严重的心理障碍,使之增强自信心,形成积极向上的态度。(5)教师做好个别学生的心理辅导,有计划,有辅导记录,有个案报告。

十、预期效果

课题组期望通过理论学习、调查了解、个案追踪、反思总结等行动研究法,落实各项研究任务,达到研究目标。所预期的研究效果如下:

1、成果形态(形成一份研究报告、与课题相关的论文、教育个案等)

2、效果预测

(1)通过课题组成员的大量工作,使单亲学生发生较大的变化,绝大多数帮扶对象的心理障碍得到矫正,行为表现趋于正常,学习成绩有所稳定或者提高。

(2)通过课题的研究与实验,促进教师自身观念的改变,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有效提高教师自身的教育管理水平。

(3)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从根本上解决“单亲”家庭学生的个性缺失和心理障碍,帮助他们树立自立、自强、自爱、自信的生活态度,从而为他们培养成为服务社会、贡献社会的有用人才。

(4)通过多种形式的辅导,单亲学生心理素质明显得到提高,如人际关系的处理,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同学关系都得到良好的改善。

(5)通过课题的实践研究,促进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深化了学校的德育工作。

十一、研究的保障

1、组织课题组人员认真学习教育理论和现代教育技术,强化意识,提高科研水平。

2、聘请专家到课题组指导工作。

3、有序正常地开展实验研究,并逐步完善课题实验方案。

4、定期进行阶段性总结交流,形成书面材料。

十二、研究经费预算

1、开题、过程评估、结题,共约3000元

2、购买相关资料,打印课题资料等约1000元。

3、主协研人员学习、实验教师培训活动、聘请专家指导等约3000元。

202_

年10月

第二篇:福利院孤残儿童心理问题及疏导

福利院孤残儿童心理问题及疏导

大规模的机构养育模式下,福利院孤残儿童身上往往存在着较多的心理问题。福利院儿童由病态心理而导致的行为失误,甚至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对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心理健康问题直接关系到他们能否成为既能有效地参与社会,又能为社会所接受的人,因此,福利院工作人员必须重视孤残儿童的心理问题,并积极探索对其进行心理疏导的有效方法。

一、孤残儿童主要心理问题与成因

(一)孤独

由于是机构养育,福利院孤残儿童在获得亲吻、拥抱、关怀、情感支持、渴望满足等方面都远远少于社会一般家庭的儿童,父母的抛弃造成了他们心里永久的伤痛,这些都往往会让他们产生恐惧感;残疾儿童由于行动不便,往往在生活上不能与健全儿童步调一致,缺乏参与活动的热情,有的儿童即使有很强的参与热情,但因其缺乏活动能力,往往会一个人或者二个人静处一旁,显得孤独失落。

(二)自卑

孤残儿童在与其他人的相处和在各种直接或者间接的竞争中,反复受到失败及落后的刺激,感到自己样样不如人,处处不如意,这是典型的自卑心理。福利院儿童的自卑感多形成于四岁左右,此时是儿童心理发展敏感期。具有较强自卑感的孩子,表现出如下特征:对工作人员缺乏信任,害怕新鲜事物,不愿尝试改变目前的状态,疑心重,敏感,容易与人产生强烈的争执,并产生仇恨。

(三)缺乏安全感

由于曾经遭受遗弃以衣对个人能力的信心不足,加之缺乏家庭的稳定感,因此福利院儿童会产生不安全感。在缺乏 安全感的情形下,他们行为往往表现如下特征:寻衅生事,夸大他人的缺点,或者歪曲他人的长处,产生焦虑、恐惧,受到批评时全力反击或者指责批评者,报复心级强,报复手段近乎疯狂。

(四)嫉妒

孤残儿童常常对自身的缺陷不能释怀,不希望看到别人超过自己,不希望别人有进步,在这种嫉妒心理下党伴有以下行为:对受表扬的孩子加以攻击;将成绩好的同伴的学习工具损坏,有意无意给比自己优秀的人制造障碍。

(五)敏感、自尊与虚荣

在竞争中落败或常常的不如意、不自信,形成其敏感、自尊、虚荣的心理,生理的缺陷及遭受遗弃的经历往往容易使他们过多地在乎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情绪不稳,易激怒,遇到弱者拳脚相向,遇到力气大过自己的则破口大骂。个别孤残儿童为了逃避人生挫折,一天到晚沉浸在自己编制的美好生活中,遇到可以倾诉的工作人员,他们可以无休止地反复叙述不存在的事件。这些举动实际上或为了保护自己,或为了麻痹自己。

(六)依赖心强

福利院的工作人员为免于,或者为了便于管理,有意无意地限制孤残儿童的独立能力,残疾儿童也因为有残疾而丧失独立自主的信心,表现出更多地依赖工作人员或者依赖政府、机构。有些儿童养成一点小事都不能自己解决的坏习惯,一旦工作人员要求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一些生活小事时,大多应付了事。相当多的孩子对索取心安理得,对被照顾认为理所应当,他们认为工作人员命了工资是应该来照顾他们的,每当他们被要求有一点付出时,立即表示反对,心甘情愿过一种“寄生虫”式的生活。

(七)适应性差

受福利院环境以及残疾儿童活动能力、语言沟通等能力所限,他们容易形成固定的行为模式,固定的生活习惯,僵化的思维定式。一旦生活环境稍加变化,较长一段时间显现不适应感,狂躁不安,无所适从,盲目行动。比如孩子们很喜欢到外地旅行,但是在旅行途中,大多不会主动照顾同伴。在被家庭收养后,还是独立独行,会在较长一段时间难以融入家庭。

(八)厌学 在福利院孤残儿童中好学者很少,厌学者占多数,这虽然与残疾儿童多带有智力障碍有关,但是从其内心来分析,他们认为自己可以终生依靠福利院,学不学不重要。有个别孩子更乐于为福利院作一些具体工作,他们的劳动往往能得到奖励,而认真学习也得不到相同的奖励。

(九)偏执

在福利院里,孤残儿童与不同年龄的少年甚至成为在一起生活、交流,许多恃强凌弱,以大欺小的行为没能及时为工作人员所制止,因此他们自我约束、自我控制的概念不易形成,却很容易形成以强弱为依据的服从关系。弱小者党被欺凌。同时他们又欺凌比自己更弱小的同伴,甚至主动寻找弱小者发泄怨气。因此一些儿童形成了固执的个性。表现在易怒,反复无常,无视公平与正义,拒绝服从别人,随时准备反击,听不进任何规劝,个别人表现出无赖行径。

二、心理疏导的方式方法

(一)工作人员直接介入

有的工作人员长期与孩子相处,建立起超越工作的情感,表现出对儿童的宽容和溺爱,进而放纵儿童,事事维护儿童。这样很容易让儿童形成自私自利的性格和嫉妒心理,甚至产生敌对情绪。有的工作人员对孩子过人严厉管教,使儿童自我发展、独立自主意识、人际交往水平都明显下降,容易出现失控、残忍或攻击行为。有的工作人员管理方式松散,对孩子的活动不加以约束和疏导,任其自我发展。工作人员应当认识到青少年儿童的选择能力,鉴别能力是有限的,自我发展动机也不明确,拥有太多的盲目行为。因此,工作人员应当直接介入对孩子的教育,明确的支持什么,反对什么,这对儿童思想品格形成是重要的。

(二)家庭寄养

家庭成员与儿童有许多单独相处时间,儿童可以拥有对家庭稳定的情感,非常有利于社会家庭理念的培养,有益于培养儿童的社会功能。当儿童进入家庭后,他们拥有非竞争状态的环境,有利于个性充分发展,性格由封闭内向转向活泼开朗,能克服畏惧、开卷有益;能增强社会行为和独立能力,形成合理的劳动观念,掌握简单的劳动技巧。由于独立交往的需要,语言表达能力也相应得到提高。在家庭中儿童需扮演兄弟姐妹及邻居、社区中伙伴的角色。这样一来,增加了交往的动机,间接起到了说服教育、心理疏导的作用。

(三)社会化训练

对孤残儿童的社会化训练是指通过对他们在政治思想观念、礼貌、劳动观念、合作能力等几个方面先进训练,使之融入社会。政治思想是他们科学发展、健康发展的思想基础;礼貌是融入社会的催化剂,也是交往能力的标志之一,当学会尊重人、遵守社会道德规范时,他们的行为便具有了被社会认可的基础;劳动不但增强活力体质,也对培养其有益于社会时的体验有重要影响,尽管福利院不规定儿童的劳动量,也没有繁重的劳动让他们承担,但应当要求孩子加入某些劳动,希望在工作中加强与各种人员的关系,体会被人尊重认可的感受,增强自信心,最终融入社会,成为受社会欢迎的人。

(四)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可以帮助孤残儿童增强能力,强壮身体,训练动作的敏捷、准确性,还可以减轻心理上的不良情绪,培养合作能力。教师在体育课上很容易发现他们的一些心理问题,从而为心理疏导打下良好的基础。体育锻炼也是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机会。比如,某个孩子不愿同其他同学打球,因为他的水平比别的学生高,那么老师就可以培养他们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热爱集体的品质。我们同时也应当教导他们,体育设施和用品是国家和社会投入和捐赠的,我们能玩得这么开心,应当感谢党、感谢社会主义、感谢爱他们的社会爱心人士。各类福利机构应当充分认识到体育运动的杰出功能。

(五)群体活动

可以组织孩子们到公园、游乐场去玩,还可以组织暑期夏令营,去大自然领略祖国大好河山。增长见识开拓视野,也可以与社会团体合作,开展文化娱乐等交流活动。在群体活动中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加强社会公德、诚信意识、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等教育。自卑、孤独、离群的儿童在群体活动中可以学会与人相处的技能。

(六)小组活动

小组活动使组员之间的共同目标,并使小组成员对小组产生一定的认同感。小组通过一系列的共同活动,使成员之间通过互动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在整个活动中通过不同阶段目标的实现,分享成员间的成功体验、失败教训、过程感受等,促进小组成员的人际交往,促使他们在社会中承担积极的创造性角色。

丹东市第一社会福利院

第三篇:儿童心理疏导制度

汉陵小学心理疏导管理制度

1、心理辅导教师热爱心理咨询工作,努力钻研业务,不断提高自身心理咨询技能。

2、心理疏导要态度热情、真诚,富于同情心。

3、心理疏导工作认真负责,做好咨询记录,并定期进行案例讨论和工作总结。

4、对待学生坚持正面引导,采取启发方式开展心理疏导,杜绝说教或强加于人。

5、咨询中处理好角色,不带个人情绪和个人价值观念。与来访者保持客观的咨询关系,不得超越,否则终止咨询。

6、尊重来访者的人格,保护他的隐私,切实履行保密原则,对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必要时可通知家长取得支持和配合。

7、如因自身局限而不能进行咨询时,咨询人员应及时将来访者转介其他的咨询机构或咨询员。

留守儿童

心 理 咨 询 管 理 制

202_

图 书 阅 览 室 管 理 制 度

大路口中心校图书阅览室管理制度

1、树立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的思想,按时开放,坚持课外活动对留守儿童及学生开放阅览,热情接待师生阅览。

2、按时做好报刊征订工作,做好报纸、杂志、信件等的分发工作。

3、及时宣传介绍重大时事、新闻,及时介绍和推荐新书及各种杂志、报刊资料。

4、阅览室所有图书、报刊、杂志一律不外借。

5、对图书要做好验收、造册、设置目录。爱护图书资料,不准折叠、圈点、划线、撕剪、污损,如有上述情况,按制度规定赔偿,并进行批评教育。

6、负责整理、修补图书,按时装订(合订)报纸、期刊,教育学生爱护图书,有计划地组织学生阅览。

7、搞好环境美化和净化工作,每天打扫清洁书库及阅览室,保持整洁,为师生创造良好的阅览环境。

8、加强安全保卫,做好防火、防盗、防霉、防虫、防尘工作。

留守儿童亲情电话管理制度

1、留守儿童亲情电话管理员必须树立服务育人的意识,一切为留守儿童服务的观念。

2、管理员必须提前十五分钟到亲情电话室,检查每台电话机运行是否正常,发现问题及时维修,确保准时开放。

3、保持亲情电话室内卫生,做到每天小扫除一次,每周中扫除一次,每月大扫除一次,及时保洁。

4、认真做好留守儿童通话记录。

5、注意观察留守儿童亲情电话结束时的表情,发现表情异常立即做好心理咨询等善后工作。

留守儿童

亲 情 电 话 管 理 制 度

第四篇:留守儿童心理疏导工作总结

留守儿童心理疏导工作总结

古往今来,家长对孩子最殷切的期望莫过于“望子成龙”,然而,对于怎样去培养和教育孩子,每个做家长都往往感到困惑,不知道该何从入手。孩子的培养教育关乎其未来的人生旅程,也关乎做家长的责任。我班众多家长自身经济受条件限制,虽然在外经商、务工,但是大多的父母无法将孩子接到自己身边一起生活,只能留在家里由老人或亲戚照看,造成了事实上的“单亲教育”、“隔代教育”、“寄养教育”的现象屡见不鲜,使很多学生成为留守儿童。为了更好地解决留守儿童问题,让留守儿童能够安心学习,留守儿童的家长在外安心工作。

这些留守儿童与父母整年,甚至几年不能见上一面,在长期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畸形成长现象令人瞩目。至于这些留守儿童的“生活上缺照顾、行为上缺管教、学习上缺辅导、思想道德上缺约束、安全上缺保障”等五大问题对学校、家庭、社会影响颇深。在工作中,我不断的反思着自己,努力使自己不会愧对于代理家长这个神圣的职责。

现总结自己的教学工作如下:

1、密切关注儿童、增强情感投资。学校是留守儿童的第二个家,老师就是他们全权负责的“父母”。学校和教师密切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变化情况。首先让班主任做本班留守儿童的“爱心妈妈”,让全班留守儿童结对子。

2、对留守儿童开展学习辅导、思想教育、生活服务、全日制寄宿等服务等。特别是宿管老师的责任心很强,经常晚间起床帮助同学盖被子,尤其是在甲型流感其间更加对学生关心,一旦发现学生有病,马上带领学生去医院治疗,还要自己掏腰包。

3、学习上对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更重要的是始终注重他们的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使他们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还评上县“三好学生”,以优异成绩完成了学业;经常关心留守儿童,经常与他们一起散步、拉家常,了解他们的具体情况,这样使他们亲近、信任老师。

4、这样默默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投资,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师爱”胜过“母爱”。此外我们还组织班干部协助老师对留守儿童进行动态跟踪,有的放矢地做好相关帮扶工作,这样一来二去,留守儿童就觉得自己在这儿读书拥有“大家庭”的心理归属感,使留守儿童能安心生活和学习,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大大增强教育实效性。

5、确定监护人员、家校通力合作。现在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娇生惯养,这就给教育带来一定的难度,目前学校的留守儿童这么多,无形中给老师在教育教学上增添了许多麻烦。至于这些重重的困难摆在我们老师面前,大家感到十分困惑,也是教育工作上的一种挑战,学校对留守儿童进行集体座谈、个别访问,真正摸清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然后要求留守儿童的父母配合学校确定孩子的监护人,学校建立班主任、监护人联系卡,这样便于学校、班主任、监护人随时可以相互进行沟通,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具体情况。同时建立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爱心妈妈”、全权负责的“父母”,发挥“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合力作用,对留守儿童进行齐抓共管,保持家校通力合作这条永不消失的天线,对孩子的管理提供一条捷径,保证了留守儿童的正常运作。

6、健全”留守”档案、便于信息捕捉。我们对留守儿童的性格、兴趣、学习、思想、心理、品格等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分析,为每个留守儿童建立专门的档案。档案包括学生的家庭情况、家长的相关信息、监护人的信息,并将这些档案进行管理。

7、保持融洽感情、填补深邃沟壑。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虽然时时惦记着家里的孩子,但是由于工作的繁忙,意识上的疏忽,不能随时与孩子保持联系,造成孩子情感和心灵的创伤极为严重。留守儿童中品质低下、心态不良、性格倔强等两极分化也不在话下,我们老师总不能看着这些留守儿童的悲剧一幕幕地重演下去,就想方设法把情况反馈给家长,要求家长通过电话、书信随时与孩子保持联系,同时要求家长定期与子女沟通;期初期末还给每位家长发去《致家长的一封信》,让他们了解学校的办学方向和子女的在校情况。许多家长照着这种方法去做起到积极的作用,久而久之,融洽了感情,填补了父子母子之间的深邃沟壑,有力地促进孩子们的身心沿着正确的轨迹发展。

“第二家长”言教、发展良好事端。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不是一就而蹴,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工程。关心关爱留守学生,不单是学校的事,应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总之,为留守儿童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学校、家庭、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应提高认识,协调一致,为此做出积极努力,使留守儿童和所有孩子一样享有同一片蓝天,受到同样的关爱,把素质教育落实到每一个孩子身上

第五篇:留守儿童心理疏导制度

策武河梁小学

留守儿童走访制度

为了加强沟通联系,便于学校和留守儿童看护人及时掌握留守儿童在校内外的生活、学习、品德、心理健康、安全等方面的情况,探讨对留守儿童教育的针对性,我校特制定《河梁小学留守儿童走访制度》。

一、学校定期由领导班子带队走访留守儿童住所,排查安全隐患、卫生、校外纪律等。(每学期1-2次)。

二、班主任要重视留守儿童走访工作,坚持对留守儿童进行走访,每学期要走进每一个留守儿童住所,了解他们在家或借宿点的生活情况,代理监护人的教育管理情况。

三、加强与代理监护人联系与沟通,共同关心留守儿童成长。

四、走访前,要做好充分准备,确定好家访的目的和内容,使走访工作有的放矢、重点突出。

五、走访时采用适当的方式告诉代理监护人学生在校的学习、生活、纪律、品德等情况,让代理监护人真正了解学生在校的表现。同时及时了解学生在家或借宿点表现,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

六、家访时做好记录。

策武河梁小学

留守儿童心理疏导制度

为了了解和掌握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以便学校及时教育、疏导留守儿童的心理障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与其他同学一同快乐学习、健康成长。我校结合实际,特制定《河梁小学关爱留守儿童心理疏导制度》。

一、学校设立留守儿童心理咨询室。

二、配备兼职心理辅导教师。

三、心理咨询工作的宗旨是辅导“留守儿童”的心理卫生,以各种方式方法帮助“留守儿童”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四、心理咨询工作者应对“留守儿童”的有关资料、档案予以保密;如采用案例教学、科研或写作时,应适当隐去那些可能会据以辨认出服务对象的有关信息。

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辅导和心理交流,扎实做好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疏导及教育工作。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如发现咨询的“留守儿童”有危害其自身生命和危及社会安全的情况,心理咨询工作者有责任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

六、心理咨询工作者应注意保持情绪稳定,在自身处在极度的情绪波动状态时,应回避接待“留守儿童”。

七、对“留守儿童”认真负责,咨询结束后,需及时整理、完善心理咨询记登记表。

单亲家庭儿童心理问题及其疏导对策研究方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