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如何培养合格的中职毕业生
论如何培养合格的中职毕业生
新田县职业中专——张春艳
摘要:
现在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而要发展就要有一大批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培养合格的技术人才,就摆在我们职业学校的面前。我们怎样培养,才能使学生成为一个合格的中职生,为他们以后走进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合格中职生培养
1、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
因为中职生大多是一些专业技术生把主要精力放在动手操作上,往往他们对文化知识的学习就会忽视,加之上来的大多是学习成绩并不是很优秀的学生,这样更使他们有一种厌学的心理,这种心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根据他们这一特点我们要从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入手,浓厚的学习兴趣能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畏难情绪和困难,学习起来不仅不觉得苦和累,而且会感到其乐无穷。我们可以用一些名人名言或一些感人的教学故事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只有文化知识学好了才能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在操作上动起手来也能得心应手。
2、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
一名合格的中职毕业生首先要有良好的基本素质,一个素质差的学生他技能再好再高也不可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毕业生,素质能影响人的一生。我们作为执教者又该怎样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呢?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需 1
要,它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性质、宗旨与任务。人素质的提高可以从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文化科学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审美素质和劳动技能等素质上进行教育。
3、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
作为中职学生和初中、高中生所学习的内容是有一定的区别的。我们现在面临的是一些专业技术人才,技术撑握的好坏直接可以体现一个人的水平。在技术与教学上我们不仅要有一定文化基础还要有一定的技术,特别要加强对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方式或心智活动,它是通过训练获得的,它是按一定要求完成操作程序的能力,具体归结到职教教学中就是要有严格的训练,从而准确地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最好是采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进行授课,我们要将原有的正向思维教学改为反向思维教学,并将课程中的重点进行提炼,在理论课程中穿插实践活动,同时将学校现有的设备资源拍成图片出现在自己的课件中,让学生能够在学习理论课的同时直观的看到相应的设备,然后再进行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课堂能够活跃起来。再有,在学生实践课时,由于设备和人员的短缺,我们就要先进行学习分组选带一部分好的学生进行试验,其它的学生观看制作好的试验课程操作片,为稍候的实验奠定基础,即达到了分组授课的目的,又没有浪费学生的学习的时间。
4、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有的学生理论和操作能力都非常好,但用专业性的语言就表达不出来。还有的同学自己所学的专业都是非常的扎实,但去找工作面试的时候就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所以我们必须得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先要借助教材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我们的书本中有很多的内容都可以帮助我们来提高学生的表达
能力,老师在教学中要利用教材中的内容尽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言表达实践。要创设情境,要根据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设计上以就业为导向,创设多种交际情境,锻炼学生的胆量,培养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技巧。例如:叫学生讲一些自己想做的事、一些学习方面的小故事、自己对学习有什么计划、在这里毕业后对工作的打算、介绍一个人或者事物,还可以做一些集体性的活动像词语接龙游戏、成语接龙比赛、诗文朗诵表演、辩论比赛、模拟求职应聘等等。要结合一些学习内容和实际的情况创设情境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去参与,能引起学生语言的交际欲望,激发他们进行语言交际的热情。还应多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强化语言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要想得到真正的培养就必须通过社会的实,像做一些推销产品之类的社会实践活动,也可以去一些人口较多的地方进行一下口才对练,只有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才能真正的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5、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为什么要对学生进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学生毕业面临的就是自己能够独立生活。他们要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社会上闯下一片天地,这就离不开与社会上的人交往。怎样才能培养其社会人际交往能力呢?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事物的发展变化受到两种条件的制约,即内因和外因。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所以我们要从内、外因两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内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求他们在人际交往中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超越自己,在了解人际交往相关原则与技艺后,要积极的行动起来,认真的将这些技艺运用到实践生活中。要教会学生严于律已,宽以待人。还要求学生密切配合学校举办的增进交往各项
活动,给自己创造更多的机会,不断地反思不断的超越自我。在外因方面我们要加强培训,多让学生参加一些活动学习一些经验,多开设一些讲座请专家演讲等一系列的活动。另外我们还要为学生铺路,拓展学生增进人际交往的渠道。在校定期举行班会,经验交流,成立兴趣小组,社会调查小组等提高学生人际交往的活动方式。要想真正的培养好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对于我们来说任务是非常的艰巨,但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我想我们会做好的。
6、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教育
我们现在的中职生大多是刚从初中毕业就来到了职校学习,很多的同学对法律的了解不够多,法律意识也很薄弱。而且大多数的学生都是从偏远的农村学校来到了城里上学,有的同学爱抽烟、喝酒、上网夜不归宿、与社会上的人来往,由于对社会经验的不足很容易误入歧途走上犯罪的道路。就因为这样所以我们要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多上一些法制课。对一些常用的法律法规我们要经常组织学生学习,才能使他们掌握较多的基本的法律知识。对于进行的法制教育,我们要求每一个老师都重视起来,加强责任感,并自觉融入到教学和政治思想工作中去。加强法制教育,要注重采取多种生动活泼的形式。例如举办刑法、治安案例和典型案例的图片展览,组织看专场电影、报告会、举办法律知识竞赛等等。同时也要注意抓好典型,对濒临危险边缘者,要及时挽救。对违法者,要果断处理。同时对于守法、护法的先进典型也要注重表扬,树立学习的榜样。在法制教育中我们还要结合德育进行教育,因为这两者从根本上来说是一致的,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因此,对学生进行的法制教育一定要把德育结合起来教育。使他们成为一名懂法、守法、在生活中还会用法的健全的法律者。
7、对学生爱岗敬业的培养
现在的中职学生大多是比较年轻的,在这个衣食无忧的社会中,很多的同学不会去谈什么爱岗敬业的精神。在以往的毕业生中很多的学生对工作没有一定的稳定性,总是喜欢这里做做,那里干个两三天。对待自己所从事的专业也不是很负责,没有一点的敬业精神。我们要改变他们的这种想法就要培养他们爱岗敬业的精神,加强他们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其敬业的精神。学校要对他们这种精神的培养引起高度的重视,要多请一些优秀的企业管理人员到学校给同学们作报告,让他们了解行业的发展状况及对员工的相关要求,掌握职业角色应当承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强化他们的职业理想、职业情感,帮助他们调整心态,熟悉业务和环境,顺利完成角色转换,为走向工作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学校要多开展实践活动,磨炼他们的敬业意志。同时也可以采用一些典型的、树立榜样的、讲一些感人的事迹的方法。这样也有利于树立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积极向上,努力进取,走向工作岗位也会尽职尽责,勇于贡献。我们培养他们的敬业精神,是时代的呼唤,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个人生存发展的需要。
总之我们作为职业教师,是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术的人才,是为生产和第一线培养“下得去,用得上”的应用型的技术、技艺人才和管理人才。培养他们既能动手也能动脑、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技能的复合型人才。我们要尽自己所能,充分发挥出老师们的专业特长一心一意的去培养学生,为社会培养一批批合格的、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胜如何培育具有时代特色的敬业精神[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张良田教学手段论[M].海口:海南教育出版社,19993、周轶佳加强礼仪教育,提高中职生思想道德素质[d]四川师范大学.20074、庄志镐.动作技能训练中的“优化组合”[J] 职业技术教育,202_
第二篇:论培养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
论培养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什么是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指那些关键的、不可缺失的品质、能力、才干及精神面貌,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都被公认的较为重要的素养特征。
教育工作者比较关心学生的核心素养。所谓“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都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其发展是一个持续终身的过程,可教可学,最初在家庭和学校中培养,随后在一生中不断完善。
正式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
二、人才需求与中职现状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劳动者的要求越来越高,也对担负着人才培养的中职提出了更高的期待,中职业学校必须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教育教学创新与改革。
目前我国人力资源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相比存在着差距,劳动者整体职业素养不能适应产业高度化发展和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城乡、地区间劳动力职业素养水平的不均衡性十分突出。
这就要求中职学校毕业生必须成为具备高素质的技术型人才,而学生的核心素养直接影响新一代劳动者的基本素质。所以,提高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尤为重要。
相关调研发现,社会和企业对用人的标准具有了全新的要求。除专业能力外,更提出了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如责任心、守时负责;诚实正直、适应变化和压力;具备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能力;具备善于沟通、与人合作的能力;具备良好职业道德与创新等能力,充分表明了企业更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
多年从事职业教育,对职业学校学生现状比较了解。有不少中职学生思想认识模糊,是非判断能力差;心理脆弱,经受不了挫折;知识见闻狭窄,对专业之外许多常识、必备的东西知之甚少;文化基础偏低,有言语粗俗现象;校园内外暴力等违法事件也时有发生等。不少学生踏入社会便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如缺乏敬业精神和奉献意识;独立生活及适应社会环境能力差;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差;自我防范、保护意识差;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就业成才道路曲折。这些现状,都对素质教育所倡导的全面发展、具有高尚品格的职业人形成冲击。
基于中职学生的普遍特点,他们具备怎样的核心素养,才能使中职学生满足“适应社会需要”这一要求。中职学生必须拥有的基本素养和能力是什么,如何培养中职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中职学校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三、总结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在推动教与学的变革。中职学校也不例外,应该把中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融入到各个专业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在学生学习专业学科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不是一蹴而求的,应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对于中职学校来说,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跟创客教育一样,是对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有力助推,并不需要另起炉灶,而是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强化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中职学生能够就业就好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将来能够就业,而且就好业,甚至可以创业。
第三篇:论中职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楚雄技师学院202_教育教学论文
论中职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论中职毕业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廖太刚
摘要:针对目前的社会就业环境和就业形势,对我们学校的毕业生应具备什么样的基本素质表达自己的几点建议、看法。
关键词:就业
素质
能力
职业技能
据有关部门统计,202_年全国将有660多万大学生毕业,加上202_年未按期就业150多万大学生,202_年将有700~800多万大学生在求职。再加上农民工、中职生等非大学生求职者,整个社会又有多少人需要就业岗位呢?所以现在部分大学生“毕业既失业”、“大学生也只是普通劳动者”。
在这样严俊就业形势下,虽然近几年我校毕业生就业比较好,但在我校,学生的就业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学生的基础知识薄弱,学习兴趣和学习氛围不浓,学生在校不愿学、怕学、厌学,不思进取,不肯付出,好逸恶劳,贪图享乐;而在找工作时眼高,不好的单位不愿去,脏一点、苦一点的工作不愿做,思想、眼界局限,不愿到就业条件好的外省就业;到了工作单位手低,什么也干不了,又怕脏、又怕苦,又不愿虚心跟师傅学,还嫌工资底,待遇不好,找各种各样的借口离开就业单位返回学校。
在这样严俊的就业形势和就业环境下,我校的学生毕业后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呢?为符合就业市场、用人单位的用人要求,按照“有道德、守纪律、能吃苦、专业强、技能精”的培养目标,我认为我校应着重从下面四个方面来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
一、文化素质
我们学校招收的学生多数是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基础能力差,甚至部分学生连读写能力都还很差,实习总结都写不好,而且还满篇的错别字。
高新技术在生产上的广泛应用,需要大批智能与体能相结合的新型职业人才,所以我们的学生应具有一定知识文化的技能型人才,而且学生就业后面对的职业、职业岗位以及职业知识和技能都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同时随着科技进步,各种职业岗位的知识含量也不断提高,所以应加强学生基础文化和基础
第1页(共3页)楚雄技师学院202_教育教学论文
论中职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理论的学习,应注重学生基础知识及常用知识的培养,注重学生的读写能力、计算能力、沟通能力、社交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具有不断进取的精神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使他们具有较大的自我学习和发展的潜能,以提高他们自己的综合素质,使其知识和技能不断更新,这不仅是提高智力技能和职业综合能力的需要,而且也是劳动者更换职业、终生学习的需要。
二、思想道德素质
“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树人之要,德育为先;德育之要,养成为重”。“成才要先成人”。所以应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方面培养。
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团队意识,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敬业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具有时间观念;尊重别人,尊重自己,真诚、热情、诚实守信、自立自强;养成勤奋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使他们具有踏实肯干、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以及实事求事,不断追求新知识、独立思考精神;养成良好生活习惯,遵守社会公德和社会秩序,遵纪守法。真正做一个“有道德、守纪律、能吃苦”合格公民。这些是我校毕业生今后工作中爱岗敬业的源泉,也是成才的核心要素。
三、专业素质
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职业教育不仅要学生学得某种知识,而且要学生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来谋取职位就业。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管理一线的应用型人才。工业化的发展必然要求技术进步,技术进步要求我们加快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专业人才。职业教育培养的是能适应现代工业发展新型技能人才,应重技能和动手能力培养。针对就业结构,根据新产业、新职业发展趋势,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质、职业技能,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在注重培养操作技能的基础上,加强智力技能的培养,加强学生适应性从业能力的培养,加强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工作的能力的培养,有针对性和时效性地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真正做到“专业强,技能精”。
四、身体素质
第2页(共3页)楚雄技师学院202_教育教学论文
论中职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任何企业、任何单位肯定不愿聘请一个身体上、心理上有问题的员工,哪怕他是个人才。
我们学校的学生就业后面对的是有一定劳动强度的技术工作,并且工作时间长,更需要具有一定的体力和健康的身体,要有吃苦耐劳的坚韧性格,坚强的毅力。所以在校就应加强学生的体能、体力锻炼,增强学生的毅力,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精神,以便以后能很快适应工作环境,胜任生产一线的工作。
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人都面对着激烈社会竞争和就业压力,特别是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生活中任何人都不可能是永远的胜利者,相反,失败和挫折却是常有的事,理性地面对失败、挫折,经得起失败、挫折的考验,应当成为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我们学校的学生还是正在成长的孩子,在这方面的心理素质肯定很差,所以应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使学生具有一个健康的心理素质,能正确对待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能正确看待自己在单位或社会的人生坐标;能正确处理自己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使他们具有自立、自主、自信、自强、自我评价、自我调控、人际交往的能力,具有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精神,以及对挫折、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不要在工作受到一点点挫折就放弃,找各种借口离开返回学校。改变学生就业观念,培养良好的就业心态,提高学生的就业危机感,不要好高骛远,只能脚踏实地在地从一线工作、基本工作做起。
总之,就业是民生之本,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全面提高我们学生的基本素质,也就是提高我们学生的就业机会和就业能力,也就提高了我校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而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直接影响着我们学校的招生和学校的发展,学生的就业稳定,就业质量好,学校的信誉就好,招生就好,因此,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学校学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提高,一定会让学校更快、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建求。论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若干特征—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2_,(31):13-15。
[2] 刘京辉,唐以志。关键能力及其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2_,(3):16-19。
第3页(共3页)
第四篇:“订单式”中职财会毕业生的培养
摘 要:本文在社会调查基础上,对江宁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与产业结构进、企业中财会人员的学历结构情况进行了分析,从中发现中职财会专业毕业生在社会岗位的结构情况,从而对会计专业课程改造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职高财会;“订单式”人才;培养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_)06-079-1
一、“订单式”财会人才培养模式的背景
江宁自202_年撤县设区以来,人口迅速增长,经济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南京市人口数量和地区生产总值双双排名第一的区(县),对各类各层次人才需求量大,而会计人员更是每个企业所需求的人才。据不完全统计,江宁地区会计从业人员中中专以下学历占55%,本科以上仅占12%,说明在企业基层从事会计工作的仍然是中专以下学历人员为主。
中职财会类毕业生的求职定位。中职类会计毕业生受学历层次和工作资历等综合素质的制约,初次求职较适合于中小企业的会计或出纳岗位或大企业初级会计助理岗位,而这类企业占到区域经济体相当的数量,应该说合格的中职类会计毕业生就业前景是乐观的,在有着良好的经济发展和就业环境的当地就业,一方面能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出一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实现自我价值。
但是,当前的一个现象是,一些企业在为招不到合适的会计人员而苦恼,而一些毕业生也正面临着找工作四处碰壁的压力,这一现象值得反思,作为中职财会学生的教师,我们需要考虑的是,为什么在需求有较大空缺的情况下,一些毕业生不能被市场接受,他们和市场需求的差距在哪里?如果按照市场的需求来订单式培养中职毕业生,这一供需矛盾是否可以得到有效解决?
二、“订单式”财会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
订单式培养就是了解市场对产品的具体要求,再根据要求生产合适的产品。当前我国实行的是市场经济,市场的基本规律之一就是适者生存,即适应市场需求就会被接受,就会受欢迎,不适应的产品就会被拒绝,被淘汰。学校实际也是一个工厂,是一个特殊的人才工厂,其产品即毕业生输入人才市场也要接受这一规律的考验,培养出受市场欢迎的优质的产品是学校尤其是以就业为主要导向的职业学校的最终目标,这就需要我们不能仅专注于埋头按照常规的教材大纲施教,闭门造车,更需要不断地关注市场的变化,关注市场的需求,打造中职财会专业人才培养的订单。
三、“订单式”财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职业教育学校应提高主动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意识,依据区域经济环境、职教特点建立新的职教模式。为此,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只有缓解供需矛盾,才能完善“订单式”的中职财会专业人才的培养。笔者认为:
1.积极和需用人单位联系,了解他们的需求,明确人才培养的具体方向。江宁地区是经济、文化、交通发达的地区,第三产业已发展为主导产业,尤其是研究金融、物流、会展、中介代理等服务行业的发展以及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对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产生较大影响。根据市场的需要对现有会计课程体系进行大的改革,按照职业岗位的相关性重构核心课程。
2.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中职生就业岗位主要分布在中小企业以及大企业的基层岗位,课程内容要真正从学科型转变为横向实用型。因此,要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第一,强化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如珠算、点钞、计算机操作、汉字、阿拉伯数字的书写规范等;第二,增强学生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意识,认真学习财政部颁布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并贯穿到实践教学过程的始终;第三,指导学生识别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查找差错,熟悉主要行业的业务流程,熟悉企事业单位的岗位分工和岗位职责权限等;第四,训练学生熟练地运用几种主要财务软件,熟练电算化操作。
3.加强模拟训练,培养学生实践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等课程中,经济业务都是通过文字描述呈现并编制会计分录。但是在实际工作中,经济业务都是通过票据等原始凭证呈现,会计分录的编制是通过填制记账凭证完成的,这样,在理论和现实中就产生了差距。为了能更好地与实际接轨,锻炼学生处理账务的能力,我们最好找一些案例,且案例要真实,资料需仿真,步骤清晰,具有可操作性。这样通过模拟实际的方法,能让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一个更为直观的认识,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4.完善实习基地的建设。实习基地是实践教学的物质基础。要建好实习基地,必须坚持内外结合的方针。“内”指校内,在校内要建立财会模拟实习室,既要有软件又要有硬件;既要有固定的场所、专门的办公桌或成套的办公用品,又要具备各种仿真的原始凭证样张;既有手工操作的一套物品资料,又要有安装计算机、配备财务软件,以满足财会电算化模拟实习。“外”是指校外,要积极建立校外实习基地,结合校企实际,确定好实习的目标企业;与目标单位签约,以明确双方应承担的责任和履行的义务,使学生实习不流于形式。
5.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塑造教师的教学魅力。第一,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要以良好的师德、渊博的知识、风趣的语言、端庄的仪表、和蔼的态度、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准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做好教学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学生和老师的良好感情。第二,增加学生对财会课程的兴趣。教师要抓住财会课的特点,努力挖掘教材中能引起兴趣的内容,将这些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结合起来,引入教材,增加教材的新鲜性。
总之,中专的财会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系统、艰巨的工程,要实现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就必须整体推进财会专业课程改革。面对服务区域经济“订单式”中职财会毕业生培养问题,我们必须提出新的解决办法,才能适应新世纪财会人才培养的要求。
第五篇:论中职政治课教学中的创新培养
论中职政治课教学中的创新培养
[论文摘要] 本文针对目前中职政治教学中创新 教育 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讨论了在中职政治课教学实践中对政治教学主体兴趣的培养、建立多边互动合作学习、创造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力等具体举措。
我国的教育体制是在计划 经济 体制下形成的,注重基础知识,忽视 发展 个性及培养创造力。在中职政治课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总是老一套、实行“一言堂”的灌输,让学生背条条框框,使学生感到厌烦,对思想政治课学习没有兴趣。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要有创新意识,要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笔者特对中职政治教学创新教育的举措作如下探讨:
一、政治教学中主体的兴趣的培养
学生兴趣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学生对政治课感兴趣与否,将直接影响其思维的积极性和教学效果。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激发和培养学生对政治课的兴趣。
1.通过活动产生兴趣。牛顿在看到苹果熟了从树上掉下来后,引起极大的兴趣,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实践活动是兴趣产生的源泉。政治课教学要把理论变成“活动”,政治课教学中的活动方式可是多种多样的,有“讨论式”、“仿真式”、“参与式”、“竞赛式”等等。可视教学内容不同,灵活运用。
2.创造民主氛围调动兴趣。“霍桑效应”认为心理气氛和工作气氛是影响工作效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人际关系紧张,专制的工作环境会降低人们的工作效率。反之,和谐民主的工作环境会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激发人的创造性积极性和主动性。学习活动同样如此。教师应打破传统的“师道尊严”、“教科书是绝对权威”等观念,努力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民主、平等、快乐的教学氛围,给予学生参与教学的时间和权利,鼓励学生质疑发难,发表不同的意见,形成师生间的能动对流,使学生觉得不是在接受什么,而是在研究什么,这样才会调动学生的兴趣。
3.预植“期望”激发兴趣。罗森塔尔曾进行过一项教育心 理学 实验:在不告诉教师和学生实验项目的情况下,告诉教师,学生中某些人是“新近开放的花朵”,智商高,很聪明。学年结束后,这些“新近开放的花朵们”比其他学生智商分数高得多。研究表明:教师总是把期望和关注传达给这些“花朵们”,即教师对这些学生有强烈的教育兴趣,同时,这些学生也因自己是具有潜力的“花朵”而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师生共同努力产生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从来都不会说学生笨,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而是不断鼓励他们,不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增强信心,提高对学习的兴趣。如学生在答非选择题时,只写几个字或一句话,按照习惯会找出来问为什么不写完,留那么多空干什么。我不是这样的,只要学生有哪怕一丁点思维方式的突破,有一点靠谱,我都会及时表扬他。事实证明当学生有兴趣了,他肯定会学得好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建立多边互动合作学习
1.上课试讲,培养学生的成就意识。根据师范学生有着上课的迫切需要,教师特意在每节课的进程中,着意选择一个或两个带有适度挑战性而跨度小的教学内容,分别精心设置便于学生上课试讲的小课题,提前一周在班上下达课题教学任务,让学生按学号顺序分别对应于小课题,要求用一周的课余时间作好上课试讲的充分准备,到下周新课同步时走上讲台,代替教师上台试讲。学生讲完后,教师着重从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把握程度、理论联系实际的灵活度、教学方法的恰当度、语言表达的准确度、板书设计的精美度、教学姿态的 自然 度共六个方面加以扼要性的讲评,并适当征求班上学生的意见,给予适当拨高鼓励性记分。还明确告知学生,上课试讲所得成绩占平时成绩50%,以培养学生的成就意识。
2.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小组讨论是一种众人熟知的课堂教学常用的方法。如将学生分成数个小组,和学生商量并制定开展小组学习目的,①对老师授课及授课以外拓展的教材内容的交流。②本小组在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疑难问题的初步探讨。③调动积极性发言、学习、讨论交流以小组为单位。④探索学生自主学习与老师引导相结合的平台。小组口号是团结协作,互帮互助,每天进步多一点。每组设有学习组长,学习副组长,监督组长。学习组长职责主要负责本小组学习组织包括学习讨论交流,每周一次以上;学习副组长职责主要协助组长开展工作,提意见、建议供组长 参考 ;监督组长职责主要检查小组成员学习情况包括作业、练习、复习、总结、计划等情况,确认本组每位成员都完成任务并做记录,以备教师检查,然后学生围绕教师布置的讨论题进行专题讨论,并将小组讨论的结果派代表发言。讨论的关键是作好讨论前的准备工作,题目应是学生普遍关心的、有争议的一些话题。同时,在组织讨论前教师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要有充分的预见和估计,对学生提出的某些偏激甚至是错误的观点要能及时准确地给予纠正,甚至进行批评,否则就失去了政治课堂教学中的本来意义。
三、创造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发展创造思维能力的关键是动脑思考。创设问题意识环境,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只有在活跃、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具有的问题意识才能充分表露和发展。教学活动中应特别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让他们积极思维。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要鼓励学生对前人的 科学 理论和传统观点有一个大胆的质疑精神,对前人尚未揭示的事物的提问,在争辩中某些与众不同的见解,考虑问题时“标新立异”的构思以及别出心裁的想法,哪怕只有一点点新意,都应充分肯定,并对其合理的、有价值的一面,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扩大思维中的闪光因素,学生的探索精神往往是出自发现矛盾,为解决矛盾寻找突破口,探索的过程往往也是思维的创新过程。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引思,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作用。“疑”是激发思维的起点,“疑”是激发思维的动力。教师应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巧妙地提出问题。这类问题主要是学生没能提出而又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一般是在重点、难点、社会热点和思维盲点处提出问题。这类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具有思索的过程,能引起学生认识的升华。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沿着问题思考,引发学生去探究、思考、解决问题,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如针对 经济 常识价值 规律 与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的教学,设置的情境“不找市长找市场”,几年前人们就体会到“市长”与“市场”关系的微妙变化,如今,“看不见的手”逼得市长也要“过关”。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关当然非过不可,市场是无情的,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但市场也充满了魔力,把握好市场脉搏,经济就快速 发展,当前过市场关需要强化三种意识,即开放意识、法制意识、竟争意识。试问:(1)“看不见的手”为什么能逼市长“过关”?(2)“过市场关需要强化三种意识”,反映了市场经济什么特征?为什么要强化这三种意识?问题提出来后,同学们置身于思考探究的气氛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各种答案进行评议、争论,形成自己的看法,最后指导学生阅读和小结,当学生看到教材中表述的内容与自己的见解基本一致并有新的见解时,由衷感到一种成功的喜悦。这就告诉我们,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一是要尽可能多一些创新机遇,二是要所授的课题安排刺激思考的情境,提出引起思考的问题,激发学生认识结构上的矛盾,使整个课堂充满积极创新的气氛,从而激发学生向上进取的精神和创造力。
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发散思维具有开放性、广阔性的特点,它是对某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观察、思考、想象,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方案或者假说的一种思维方式。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围绕问题进行发散思维,既有利于打破墨守成规的思维模式,能用前所未有的新知觉去认识事物,提出新的创见,具有多向性和跨越性的优势,又有利于提高他们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占主导地位,所以为了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使他们成为独立思考,锐意创新的人才,就应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当发散量增加到一定程度而成为质的时候,发散就变成了创造。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多提一些发散型问题,因为这类提问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想象力,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解决问题。如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这一事件,我要求学生分别从经济常识、政治 常识和 哲学 常识的不同角度去分析说明,绝大多数三年级学生能从经济上说明,这一事件对人类开发太空资源具有深远意义;从政治上看,对于进一步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鼓舞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不断把 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从哲学的角度看,再次证明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从类能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规律认识和改造世界。发散思维是一种新的能力,它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加强训练,才能熟练地掌握并运用。
总之,中职思想政治课担负着塑造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适应社会主义 现代 化建设的“四有”新人的重任。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贯彻实施创新 教育 思想,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惟此才能不断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建设者、领导者。它与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科技创新一样,是非常重要的,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是任重道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