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8号文库
我国水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分析
编辑:九曲桥畔 识别码:17-710529 8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9-23 14:30:00 来源:网络

第一篇:我国水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分析

我国水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分析

—从国民经济角度

摘要:我国水资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防治水污染变得迫在眉睫。文章简单讲述了中国河流、湖泊、水库、地下水和海洋等水环境的污染现状,结合经济现状讲述了造成污染的可能成因,最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防治对策。

关键字:水资源、水环境、污染现状、防治对策

一、我国水资源概况

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分布不均匀的国家,我国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水资源现状令人担忧。淡水资源总量28000亿立方米,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居世界第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预计到2030年我国人均淡水资源量将仅有1750立方米。据统计,20世纪末,我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个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水,其中110个城市缺水严重。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径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我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仅为11000亿立方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且分布极不均衡。

二、我国水资源污染现状

我国总体来说水资源污染严重,下面将从河流、湖泊和水库、地下水、海洋等方面阐述我国的资源污染现状。

1.1 河流

2006年,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等七大水系的197条河流408个监测断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 46%、28%和26%。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和氨氮。总体上看,我国流域污染状况是干流水质好于支流,一般河段强于城市河段,污染从下游地区逐步向上游转移。淮河是一条受污染最严重的河流。淮河在评价的2000km的河段中,78.7%的河段不符合饮用水标准,79.7%的河段不符合渔业用水标准,32%的河段不符合灌溉用水标准。据统计,全国3000家污染严重企业中,属排放工业污染的废水企业,淮河流域占了160家。流域内182个城镇中有排污单位1.55万家,工业废水排放量为16.1亿m3,城镇生活用水排放量7亿m3。

1.2湖泊和水库

我国湖泊普遍遭到污染,尤其是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十分突出。多数湖泊的水体以富营养化为特征,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总氮、化学需氧量和高锰酸盐指数。如,滇池在20世纪70年代水质良好,生物多样性丰富。到了90年代,出现严重的富营养化,水质超出Ⅴ类标准,特别是氮、磷浓度很高,曾分别达到7.5、9.19mg/L。由于昆明市及滇池周围地区大量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入,致使滇池重金属污染和富营养化十分严重,作为饮用水源已有多项指标不合格,藻类丛生,夏秋季84%的水面被藻类覆盖。沿湖不少农村的井水也不能饮用,造成30多万农民饮水困难。由于饮用污染的水,中毒事件时有发生;滇池特产银鱼大幅度减产,鱼群种类减少,名贵鱼种基本绝迹。

1.3地下水

全国195个城市监测结果表明,97%的城市地下水受到不同程度污染,40%的城市地下水污染有逐年加重趋势。在北京,浅层地下水中普遍检测出了具有巨大潜在危害的DDT、六六六等有机农药残留和单环芳烃、多环芳烃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有机物。地下水超采与污染互相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水污染造成的水质型缺水,加剧了对地下水的开采,使地下水漏斗面积不断扩大,地下水水位大幅度下降;地下水位的下降又改变了原有的地下水动力条件,引起地面污水向地下水的倒灌,浅层污水不断向深层流动,地下水水污染向更深层发展,使地下水污染的程度不断加重。

1.4海洋

据《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我国海域总体污染状况仍未好转,近岸海域污染形势依然严峻。全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13.9万平方公里,基本维持在近年平均水平。严重污染海域仍主要分布在辽东湾、渤海湾、长江口、杭州湾、江苏近岸、珠江口和部分大中城市近岸局部水域。如在渤海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2.0万平方公里,占渤海总面积的26%。在东海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6.5万平方公里。严重污染海域主要集中在长江口、杭州湾和宁波近岸。

三、我国水资源污染的成因分析

我国是幅员辽阔,资源众多,人口众多,经济发展差异化程度大。水资源污染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发展阶段、唯GDP论、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等。

3.1 存在资源环境认识问题

我国政府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存在偏差,一些地方政府追求高GDP,领导任命

与环保业绩不挂钩,或者采取“以邻为壑”的做法,将污水排放到公共水体或临近地区的河道。如果不改变只看GDP的这一标准,我国的水污染现状难以改变。

3.2 经济发展阶段的必然成因

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阶段,建筑物、铁路、公路、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需要消耗大量资源能源,排放大量废物。快速工业化阶段是资源消耗多、污染物排放量大的阶段。

3.3 我国现今产业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带动产业是重化工业。比如,我国钢铁产能达到10亿吨、产量7亿吨;水泥产量达20多亿吨,约占全球的60%。重化工业的单位产品产值能耗物耗明显高于轻工业和农业,消耗能源资源就要排放废物。

3.4我国生产和治理的技术水平不高。

我国的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先进技术与落后技术并存,虽然一些国际领先技术在我国已经出现,但面广量大的还是相对落后的技术工艺。一些污染型企业的污染治理水平和技术不够,存在巨大环境风险。另一方面,我国农业中大量使用化肥和大型养殖场造成的污染也比较重。研究表明,来自农业和农村的污染源已经占水体污染源的50%以上。

3.5环保投入没有高效利用

我国水污染治理有关的产业发展迅速,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加速,对水环境质量的改善起了积极作用。但另一方面,环境保护资金的利用效率需要引起特别重视。在加大环保资金投入的同时,更应重视资金的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金投入达到保护环境的目的。

3.6部分企业社会责任缺失

环境是一种公共物品,具有外部性特征,也是“市场失效”的领域。由于环境的所有权缺乏,人们往往会忽视或过度使用海洋、河流等环境资源。比如,河流不属于任何人,很容易成为化学废物的排放场,因而导致较大范围内的水污染。

四、水污染治理对策

4.1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坚持开源节流并举的方针

大力开展节水活动,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水消耗。制定单位产品用水定额和水重复利用率考核指标,建立工业用水考核制度;明确规定冷却水及工艺用水等工业废水必须循环利用和再生利用;大力发展水的闭路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地减少废水排放量。

4.2加大治理制度和防治力度

在开展节约用水,解决我国水资源短缺的同时,全面加强水污染防治,特别

是重点流域的水污染防治。流域治理的重点在城市,城市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治理,要走集中与分散治理相结合和废水资源化路子。因地制宜地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的污水要用于工业冷却水、城市景观和园林绿地用水等。

4.3 建立和完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价格体系

国家有关部门应抓紧组织开展资源定价研究,有计划地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和国家稀缺资源制定分类指导的价格政策,尽快改变“资源无价”,资源产品低价的不合理状况。同时,积极推进水资源资产化管理进程,加强资源核算体系的研究,为逐步将水资源核算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创造条件。

4.4 完善环境经济政策

抓紧制定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环境经济政策,进一步强化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环境经济手段。尽快提高排污费标准,使之高于污染治理成本;鼓励和推动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的企业化。

4.5 大力推行清洁生产

要把清洁生产当作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下的一次工业企业的全面改造,在全国所有工业企业推行清洁生产。通过加强环境管理审计,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促进我国工业向新的技术基础转移,以集约方式提高质量,降低消耗,增加经济效益。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我国资源节约型生态工业生产体系。

4.6 加强农村面源污染的防治

农村要推行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农业生产体系。全面推广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合理配置的“大农业”生产模式,注重农、林、牧、副、渔各业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把现代化科学技术和传统农业精华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增加有机肥料的使用,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开发生物农药技术,推广以菌治虫、以虫治虫的生物技术替代农药。

3.7 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大力发展环保产业

改革现行城市污水处理体制,实现污水处理厂建设和运营的社会化、市场化、企业化。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要引入竞争机制,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多元化投资建设、企业化运营管理、社会共同负担费用、政府给予必要的政策扶持的模式。积极探索城镇给排水建设和运营一体化的管理体制。逐步使政府从直接管理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行中解脱出来,让污水处理真正走向市场。

综上所述,我国水资源污染目前处于一个非常严峻的阶段,也引起了人们和政府的持续关注,然而怎样有效的治理污染,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是当下我们应当思考的问题。

4参考文献

[1]陈宜菲.我国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其防治[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35),187-188。

[2]赵永平,中国水资源总量2.8万亿立方米,污染加剧供需矛盾(eb/ol),2007-11-22

[2]肖勤.农村水环境污染现状及其治理对策[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1),123-124。

[3]赵丰,黄民生,戴兴春.当前水环境污染现状分析与生态修复技术初 探[J]。上海化工,2008,33(7),27-30。

[4]高延耀,陈洪斌,夏四清,等.我国水污染控制的思考[J].给水排水,2006,32(5)9-13。

第二篇:中国的水污染现状和防治对策_图文.

SPECIAL TOPIC

专题 水工业市场 2011年第 4期

一、水环境基本情况

水环境保护是环境保护工作 的重中之重,全国 318条主要河 流、28个重点湖库每月开展地表 水水质监测,监测流域占国土面 积的 71.9%,监测水量占我国地 表水径流量的 90%以上。对 113个环保重点城市的集中式饮用水 源地逐月开展了水质监测;近岸 海域监测覆盖面积达 260万平方 公里;在河流省界和市界断面国 家和地方建设了近300个水质自 动监测站;在 39条国界河流、两 个界湖的 78个断面开展监测。

1、河流(见图1 我国地表水河流中,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和辽河七大水系总体为轻 度污染。其中淮河、海河、辽河 污染比较严峻,长江和珠江的水 质状况较好。主要污染指标为高

锰酸盐指数、五日生化需氧量和 氨氮。408个地表水国控监测断 面中,Ⅰ~Ⅲ类、Ⅳ~Ⅴ类和 劣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分别为 57.3%、24.3%和 18.4%。

2、湖泊、水库(见图2 湖 泊 的 污 染 情 况 比 河 流 要 严重,劣Ⅴ类水质占到了 50%, 40%以上的湖泊富营养化。26个国控重点湖泊(水库中, 满足Ⅱ类水质的 1个,占 3.9%;Ⅲ类的 5个,占 19.2%;Ⅳ类的 6个,占 23.1%;Ⅴ类的 5个, 占 19.2%;劣 Ⅴ

类 的 9个 , 占 34.6%。主要污染指标为总氮和 总磷。营养状态为重度富营养的 1个(滇池,占 3.8%;中度富 营养的 2个,占 7.7%;轻度富营 养的 8个,占 30.8%;其他均为中 营养,占 57.7%

3、地下水

长 期 以 来 “ 重 地 表 , 轻 地 下”,地下水污染比地表水污染 更严重。经对北京、辽宁、吉 林、上海、江苏、海南、宁夏和 广东 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641眼井的水质监测,水质适用 于各种使用用途的Ⅰ~Ⅱ类监测 井占评价监测井总数的 2.3%,适 合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及工农 业用水的Ⅲ类监测井占 23.9% , 适合除饮用外其他用途的Ⅳ~Ⅴ 类监测井占 73.8%。主要污染指 标是总硬度、氨氮、亚硝酸盐 氮、硝酸盐氮、铁和锰等。

2009年 , 全 国 202个 城 市 的地下水水质以良好 — 较差为 主,深层地下水质量普遍优于浅 层地下水,开采程度低的地区优 于开采程度高的地区。

4、饮用水

2009年,全国重点城市共监 中国的水污染现状和防治对策 文 / 董家华(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 图1图2 测 397 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其 中地表水源地 244个,地下水源 地 153个。监测结果表明,重点 城市年取水总量为 217.6亿吨,达 标水量为 158.8亿吨,占 73.0%;不 达 标 水 量 为 58.8亿 吨 , 占 27.0%。

5、近岸海域

全国近岸海域水质总体为轻 度污染。与上年相比,水质无明 显变化差。2009年,近岸海域监 测面积共 279940平方千米,其中 Ⅰ、Ⅱ类海水面积 213208平方千 米,Ⅲ类为 18834平方千米,Ⅳ 类、劣Ⅳ类为 47898平方千米。四大近岸海域中,黄海和南海近岸海域水质良,渤海近岸海域水 质一般,东海近岸海域水质差。6、2010年上半年

地表水总体水质明显改善, 国控断面Ⅰ~Ⅲ类水质比例占 49.3%,同比提高 1.3个百分点;高锰酸盐指数平均浓度为 5.1毫 克 /升,同比下降 0.2毫克 /升。与 2005年同期相比,全国地表水国 控断面Ⅰ~Ⅲ类水质断面比例提 高了 17.2个百分点,劣Ⅴ类比例 下降了 11.2个百分点,高锰酸盐 指数平均浓度由 8.0毫克 /升降至 5.1毫克 /升。

七 大 水 系 水 质 持 续 改 善。Ⅰ~Ⅲ类水质比例为 56.8%,同 比提高 1.0个百分点,劣Ⅴ类水 质比例为 19.2%,同比降低 2.9个 百分点。其中,长江干流、黄河 干流、珠江支流及三峡水库水质 为优,珠江干流、长江支流、南 水北调东线输水干线水体水质良 好。

二、水污染的总体形势 工业污染结构性问题明显;饮用水水源水质安全依然面临威 胁;农业源污染日益突出;突发 水污染事件时有发生;富营养化 状况没有明显改善(尤其是湖 泊、水库。

对不同的污染物控制和采用 的方法也不同。常规污染物,如

工业和城镇生活、规模化养殖等 点源污染,农村生活、分散式畜 禽养殖、水产养殖、农业面源污 染,采用常规防治方法;有毒有 害、痕量污染物,表现形式常常 以突发事件出现,多数控制措施 是以采用应急方式来处理。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结果 显示:废水排放总量 2092.81亿 吨,化学需氧量 3028.96万吨, 氨氮 172.91万吨,总氮 472.89 万吨,总磷 42.32万吨,石油类 78.21万吨,重金属(镉、铬、砷、汞、铅 0.09万吨。

1、工业污染结构性问题明 显

主 要 污 染 物 集 中 在 少 数 行 业,造纸、化工、纺织等行业化 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占全部工

业排放量的比例非常大,如黄 河流域。黄河中上游长期以来形 成了以重化工为主的工业结构, 煤炭、石油等资源开发强度大, 利用效率较低,污染排放强度高 的行业分布比较密集。流域内化 工、食品酿造、石油加工、炼 焦、造纸等主导产业污染比较严 重,部分企业工艺落后,原材料 及水资源利用效率低,污染治理 设施投入严重不足,有些企业甚

至排放汞、镉、铅、砷、六价 铬、挥发酚、氰化物等有毒有害 物质,严重威胁饮水安全,容易 发生水污染事故。

2、饮用水水源水质安全依 然面临威胁

根据环境保护部 2007~2010年开展的饮用水水源基础环境 状况调查显示,有五分之一左 右的水源地存在污染物超标现 象。对于不同的水源地,其超标 情况不同,如河流型主要是氨 氮、总氮、总磷、粪大肠菌群、COD Mn、挥发酚、石油类超标;湖库型主要是总氮、总磷、藻类 超标;地下水型主要是自然本 底、氨氮、重金属超标。

目前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管 理还仅限于主要污染物,有毒有 机污染物的监测与管理在大多数 地方还未纳入工作范围。

3、农业源污染日益突出 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 结果,农业源污染物排放对水环 境的影响较大,其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排放量为 1324.09万 吨、270.46万吨和 28.47万吨,分 别占全国排放量的 43.7%、57.2%和 67.4%。要从根本上解决我国 的水污染问题,必须把农业源污 染防治纳入环境保护的重要议 程。

4、突发水污染事件时有发 生

松 花 江 污 染 事 件、紫 金 矿 业污染事件、江苏盐城饮用水源 污染、福建泉港区城市污水处理 厂群体性事件、太湖蓝藻爆发事 件、云南阳宗海砷污染事件。

19水工业市场 2011年第 4期 20 SPECIAL TOPIC

专题 水工业市场 2011年第 4期

三、已开展的工作及存在的 问题

1、水污染防治法律制度逐 步完善

1984年 5月 11日,由第六届 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 过,自 1984年 11月 1日起施行;1996年 5月 15日,根据第八 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 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 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决定》做 了部分修改;

2008年 2月 28日,由第十届 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议 通过,自 2008年 6月 1日起施行;2008年修订通过的《水污染 防治法》,为全面推动新时期水 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法律 依据。新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 对很多条款都进行了补充和完 善。如地下水污染防治方面,饮 用水安全方面,水污染责任,处 罚力度等等都进行了完善。

从两年来的实践看,修订后 的《水污染防治法》对水环境保 护工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已经成为水污染防治工作新的准 绳。

2、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 有效控制

(1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 续下降,“十一五”目标可如期 完成。

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能源 消耗加速的情况下,主要污染物 排放总量依然保持了持续下降。2009年,全国化学需氧量、二 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为 1277.5万 吨、2214.4万吨,比 2008年下降 3.27%和 4.60%;与 2005年相比, 分别下降 9.66%和 13.14%,二氧 化硫减排进度已超过“十一五” 减排 10%的目标要求。

(2 强化目标考核与责任追 究制度,加大减排预警。

“ 十 一 五 ” 前 四 年 , 环 保 部 公 开 通 报 8座 城 市、17家 电 厂、2家钢铁集团和 29座污水处 理厂,并责令限期整改;处罚 18家电厂;对 4座城市和 3家电力集 团、1家钢铁集团实行区域或集 团限批;对减排进度较慢的 8省(区发出减排预警,约谈政府 领导,加强督察指导。

(3 出台一系列有利于污染 减排的经济政策,推进排污权交 易试点。(4 全力推动工程减排、结 构减排,促进了经济增长方式转 变。“十一五”前四年:

第一,累计新增城市污水处 理能力 4460万吨 /天,全国城镇 污水处理总能力达到 1.058亿吨 /天;第二, 3000多家重点排污企 业建成深度治理设施;第三,累计淘汰水泥落后产 能 2.14亿吨、炼铁 8100万吨、炼 钢 6000万吨、炼焦 6300万吨;第四,关闭了一批造纸、化 工、味精、酒精和酿造企业。

3、饮用水安全保障工作得 到加强

(1 编制饮用水安全保障相 关规划。制定了我国第一部饮用 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全国城 市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2008-2020年》。“以防为 主、防治结合、统筹规划、综合 治理、突出重点、分布实施、创 新机制、加强监管、明确职责、强化考核”。

(2 不断加大饮用水源环境 保护的执法监督力度。仅 2009 年,环保部就检查饮用水水源地 3177个,取缔关闭企业 831家、直接排污口 220个,拆除违法建 设项目 780个,对 2006-2008年 56起涉及饮用水安全的突发环境 事件进行追踪调查。

(3 大力解决农村饮水安全 问题。2006-2009年,中央政府 累计投资 390亿元,累计解决了 1.54亿农村人口饮水问题。

4、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工 作取得进展

“ 九 五 ” 期 间 淮 河、海 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十五”增加了三峡库区及其上 游、南水北调水源地及沿线;“十一五”增加了松花江、黄河 小浪底区及上游。从“九五”到 “十一五”,进行了 15年的重点 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

编制了《重点流域水污染防 治专项规划实施情况考核暂行办 法》。表1

规划项目(个 完成(含调试 在建 前期 未启动 2714 ***664.9% 23% 9% 3.1% 截至 2009年年底,“十一五” 规划治污工程项目及投资均完成 六成,水质监测考核断面中八成 断面水质达标(见表 1。

5、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取得 积极进展

(1 积极实施“以奖促治”, “以奖代补”等政策。农村小型 的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以及促 进养殖业的污染治理;(2 积极开展农村污染防治;(3 努力探索面源污染治理。

6、环境执法与应急管理工 作逐步强化

(1 2009年,全国出动执法 人员 242万余人次,检查企业 98万多家次,查处环境违法案件 1万多件,挂牌督办 2587件, 119名责任人被追究责任。

(2 开展扩内需保增长建设 项目专项检查,对 23个省(区、市 313家企业(项目进行现 场检查,查出 62家企业(项目 存在环境违法问题。

(3 开展规模化畜禽养殖场 执法检查,共检查 33000余家, 依法查处环境违法问题 19000多 件,关闭禁养区内规模化养殖场 1035家。

(4 加强全过程环境应急管 理。2009年环保部直接调度处理 171起突发环境事件,同比增长 26.67%。

7、水污染防治支撑体系不 断强化

(1 三大工程成果丰硕。污染源普查、环境宏观战略 研究、水专项是环境保护三大基 础性战略性工程。

(2 环 境 监 测 转 型 加 快 推 进。去年国控废水排放企业年均 达标率为 78%,同比增长 12个百 分点;污水处理厂年均达标率为 70%,同比增长 9个百分点。(3 宣传教育国际合作扎实 推进。

《 关 于 做 好 新 形 势 下 环 境 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 “六 • 五”环境日、第十三届世界湖泊 大会,积极开展宣传。

8、存在的问题

污染减排压力有增无减;环 境安全隐患问题突出;污水处理 配套设施建设滞后;环境监管能 力有待加强;环保监测能力严重 滞后。水污染防治工作依然存在

不足,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1近些年来环境保护取得 明显成效,局部地区水环境质量 有了较大改善,但是水环境污染 恶化的趋势总体尚未得到根本扭 转。

(2 水环境保护正处于艰难 的负重爬坡阶段和优化经济增长 的新阶段。

(3 预计“十二五”期间, 全国的水环境形势将呈现“墨迹 效应”,污染因子将不断增加, 出现复杂的流域性污染态势,水 环境压力将继续加大。

四、水污染防治工作设想与 对策

1、继续抓好主要污染物减 排工作

完成“十二五”减排目标,深入推进结构减排、工程减排、管理减排,其中工程减排是最显 著的一项减排措施。

2、严格环境准入

(1 认真落实《规划环境影 响评价条例》。制定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专项规划环评指导意 见;抓好“两高一资”行业、重 点流域区域开发规划环评;继续 推进五大区域战略环评。

(2 深化建设项目环评。坚 持“疏”“堵”结合,实行分 类审批,服务好经济社会发展大 局。

(3 强化环保验收管理。坚 持关口前移;积极推进施工期环 境监理。

(4 着力开展工程建设领域 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以政府 投资和国有资金支持的项目为重 点,全面排查 2008年以来,规模 以上投资项目环保要求落实情况 及环保资金使用情况。

3、努力提高饮水安全保障 水平

(1 指导和督促地方政府科 学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2 加大保障饮用水安全相 关规划的实施力度;(3 完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分级管理制度;(4 组织开展地表水饮用水 水源环境状况评估;(5 建立并完善城乡饮用水 水源污染应急预警体系。

4、进一步强化重点流域水 污染防治工作

加大考核力度;强化对点源 的监督管理;研究面源污染治理 综合措施;开展内源污染防治;强化产业结构调整。

21水工业市场 2011年第 4期

第三篇:我国水污染问题现状和治理对策2007

我国水污染问题现状和治理对策2007-05-20 18:09 我国水污染问题现状和治理对策 水——生命之源泉。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黄河流域更是孕育华夏民族的摇篮。然而人类并没有善待这为母亲,我国目前水污染问题严重。

一、我国水资源分布

我国拥有广阔的领土,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4位,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7%。但我国人均水资源量仅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居世界第88位,属于水资源紧缺的国家。同时,水资源分布极不均匀,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四季水量也不均匀,年季变化大。目前,全国约有5000万人口和4000万牲畜的安全饮水存在问题,约有一半耕地经常受到干旱威胁。全国有三百多个城市缺水,一百多个城市供水矛盾突出,地下水超采严重,部分水源受到污染。

我国水资源不仅空间分布不均,而且与其它资源匹配欠佳。以水、土配置来说,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耕地占全国38%,而河川年径流量占全国的83%;淮河及其以北地区,耕地占全国的62%,年径流量只占全国17%。全国有一半以上的国土处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南方水多地少,北方地多水少,对农业的进一步发展限制很大。再以水和煤、石油、铁的配合来说,上述资源多分布于水资源较少的北方地区,而水资源丰富的南方地区则缺少这些资源,对工业发展极为不利。

二、我国水污染现状

由于人类大规模的生产活动,在使用水的同时,也往往使某些有害的物质进入水体,引起天然水体发生物理和化学上的变化,这就叫水污染。

1、水体感官性污染

* 色泽变化。天然水是无色透明的。水体受污染后可使水色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感官。如印染废水污染往往使水色变红,炼油废水污染可使水色黑褐,等等,水色变化,不仅影响感官,破坏风景,还很难处理。

* 浊度变化。水体中含有泥沙、有机质以及无机物质的悬浮物和胶体物,产生混浊现象,以致降低水的透明度,而影响感官甚至影响水生生物的生活。* 泡状物。许多污染物排入水中会产生泡沫,如洗涤剂等。漂浮于水面的泡沫,不仅影响观感,还可在其孔隙中栖存细菌,造成生活用水污染。* 臭味。水体发生臭味是一种常见的污染现象。水体发臭多属有机质在嫌气状态腐败发臭,属综合性恶臭,有明显的阴沟臭。恶臭的危害是使人憋气、恶心,水产品无法食用,水体失去旅游功能等。

2、水体有机污染

主要是指由城市污水、食品工业和造纸工业等排放含有大量有机物的废水所造成的污染。这些污染物在水中进行生物氧化分解过程中,需消耗大量溶解氧,一旦水体中氧气供应不足,会使氧化作用停止,引起有机物的厌氧发酵,散发出恶臭,污染环境,毒害水生生物。

3、水体无机污染

指酸、碱和无机盐类对水体的污染。首先是使水的pH值发生变化,破坏其自然缓冲作用,抑制微生物生长,阻碍水体自净作用。同时,还会增大水中无机盐类和水的硬度,给工业和生活用水带来不利影响。

4、水体的有毒物质污染

各类有毒物质进入水体后,在高浓度时,会杀死水中生物;在低浓度时,可在生物体内富集,并通过食物链逐级浓缩,最后影响到人体。

5、水体的富营养化污染

含植物营养物质的废水进入水体会造成水体富营养化,使藻类大量繁殖,并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从而导致鱼类等窒息和死亡。

6、水体油污染

沿海及河口石油的开发、油轮运输、炼油工业废水的排放等造成水体的油污染,当油在水面形成油膜后,影响氧气进入水体,对生物造成危害。此外,油污染还破坏海滩休养地、风景区的景观与鸟类的生存。全世界每年排入海洋的石油及其制品约1000万吨,为总产量的5/1000。

7、水体的热污染

热电厂等的冷却水是热污染的主要来源。这种废水直接排入天然水体,可引起水温升高,造成水中溶解氧减少,还会使水中某些毒物的毒性升高。水温升高对鱼类的影响最大,可引起鱼类的种群改变与死亡。据测,水温由20℃升到30℃时,氧在水中的溶解度下降16%,升到40℃时减少29%。

8、水体的病原微生物污染

生活污水、医院污水以及屠宰肉类加工等污水,含有各类病毒、细菌、寄生虫等病原微生物,流入水体会传播各种疾病。1981~1986年,医务人员发现,江苏省兴化县年患伤寒病的人竟占全县总人数的万分之一,而且多发生在中小学生和青壮年中。在调查这一暴发性疾病原因时医务人员发现,兴化县素有“锅底”之称,四邻的水汇向这里,水多是这个县的一大特点,乡镇企业大量污水污染水源,加上水上流动人口及农用化肥、农药、粪便直接污染饮用水源;有些养殖专业户为了夺得高产,甚至向河、湖中倒入粪便,为伤寒这类急性肠道传染病的扩散提供了条件。据对这个县调查,因喝生水而引起伤寒病传播的人占75%以上。这一事例说明,水污染可以导致伤寒这一类疾病的产生及传播。因为生活污水、畜禽饲养场污水、未经处理的医院废水以及制革、洗毛、屠宰场的废水中含有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病菌、寄生虫等。

9、水体的放射性污染

是指放射性物质进入水体而造成的污染。放射性物质主要来自核反应废弃物。放射性污染会导致生物畸变,破坏生物的基因结构及致癌等。核物质衰期很长,无法处理。主要的放射性物质有锶90、铯137、碘131。据《1995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可知:

1995年我国江河湖库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除部分内陆河流和大型水库外,污染呈加重趋势,工业发达城镇附近的水域污染尤为突出。

据监测,1995年七大水系中的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挥发酚和生化需氧量。大、中城市下游河段的大肠菌群污染明显加重。

1995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未含乡镇工业)356.2亿吨,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222.5亿吨,工业废水中含化学需氧物770万吨,重金属排放量1823吨,砷排放量10,840吨,氰化物排放量为2504吨,挥发酚排放量6366吨,石油类排放量64,341吨,悬浮物排放量808吨,硫化物排放量4.3万吨。

三、水污染治理

鉴于水污染的巨大危害,我国逐步加大对水污染的防治,并取得一系列可喜成果。

在2004年海水淡化及利用技术国际研讨会上,环保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今后两年,将采取五大措施推进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和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计划目标如期实现。力争2004年未开工项目全面开工。逐一落实752个未动工项目的前期工作,进一步促进污水处理费收缴力度和市场化机制的建立,落实资金来源和污染总量削減措施,保证治理效果。

重点抓工业污染的反弹和新污染的控制。在『三河三湖』5000多家重点工业污染企业中全面发放排污許可证。组织工业污染治理情況的评估工作,凡是不能穩定达标的企业一律限期治理。限期治理期间实行限产限排,限期治理仍不能达标排放的企业要停产治理。

加强新、改、扩建水污染项目的审批和准入监管。进一步明确治污责任,强化执法。治污的责任在地方政府和企业,要建立可操作的治污考核制度,尽早提出跨界水域水质管理目标办法。加快重点省界面和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裝置安裝力度。

明确职能,加强协调。2004年各级环保部门要重点配合和督促有关部门加大城市污水处理厂及管理建设、面源污染治理、船舶污染防治等工程的建设力度,并加强已建项目的运营管理。

集中科研力量,进一步开展水体富营养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研究,进一步研究各类污染源对『三河三湖』水污染的贡献率。

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和滇池流域水质急剧恶化的势头已基本得到控制。

我国针对水环境问题还采取了一系的措施:南水北调工程;颁布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相关组织、团体。都将有利的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

当然,水污染的防治主要靠广大人民群众。我国水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总体目标是:积极开发利用水资源和实行全面节约用水,以缓解目前存在的城市和农村严重缺水危机,使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获得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水量和水质的日益增长的需求,同时在维护水资源的水文、生物和化学等方面的自然功能,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充分地利用水资源,使得经济建设与水资源保护同步发展。这就要求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响应政府政策,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水环境,防治水污染。人类若不能保护水环境,那么地球上最后一滴水就是人类的眼泪!!

第四篇:浅析我国水污染现状及其控制措施(定稿)

浅析我国城市水污染现状及其控制技术经济政策

关键词:城市水污染 控制技术 经济措施

摘要:水是极其重要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现代化城市建设进程中,由于存在不够合理和科学的发展措施,付出了严重的环境代价。所以,我们必须从环境经济学的角度出发,保护环境不受破坏的前提下,扎实推进新型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应该从政府到民众个人都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正确意识,一手抓环境保护,一手抓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型城市。

水被50个国家的科学家列为本世纪最棘手的两大问题之一。目前,全世界有超过80个国家、占世界总人口40%的人严重缺水。我国的水资源状况极不乐观,可以概括为“水资源稀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少、利用率低、污染严重”。近几年来我国废水、污水排放量以每年18亿立方米的速度增加,全国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每天的排放量近1.64亿立方米,其中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全国仍有近一半城市没有污水处理厂,绝大多数小城镇未建污水处理设施。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资源在人类活动和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平衡中具有中心作用和综合作用。当前,我国面临着水资源短缺与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速对水的需求量日益增大的矛盾面临着水污染尚未得到有效遏制, 水环境持续恶化与改 善城市人居环境, 保证安全供水, 提高公共健康水平的要求日益迫切的矛盾。水的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对人民健康和社会稳定的潜在威胁越来越明显。

现代化城市供水、排水和污水处理设施是保障城市经济活动、居民生活和健康的重要基础设施。由于城市在较小的空间内集中了大量人口和产业,因此城市对水的需求更显得重要。因水资源短缺、供水设施能力不足和水环境污染对城市经济发展和功能发挥的制约, 所造成的损失极为可观。我国城市对水的需求和水污染治理问题在60 年代先从北方和沿海少数城市开始, 70 年代进一步发展, 80 年代日趋尖锐和普遍, 现已面临严峻形势, 亟需尽快解决。

城市居民在生产和生活活动过程中, 产生与用水量相应的污废水, 都需及时、可靠、有组织地收集、输送和处理, 再利用或排放。因此, 城市排水设施是维持城市正常活力, 保护水资源和生态平衡必不可少的设施。

城市在选址和发展过程中, 必须有足够量和可靠的水资源, 需具有排水去路的受纳水体。以上海为例,上海是我国经济发展领先的超大型城市,北枕长江口、南依杭州湾、西边太湖、东邻东海,江河、湖塘密布,为典型的感潮平原河网地区。全市河道总长21646 km ,黄浦江贯穿全市,次长河道为苏州河,在上海境内长约53.5 km。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上海的地表水环境受到综合型有机污染的影响。全市所有河道普遍达不到规划水质目标。近年来,上海加大水环境治理力度,水体质量明显好转,因此,对上海在水环境治理方面的经验与教训进行思考,可为其他城市的水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

1、我国水污染现存问题

一、江河水污染问题。

据近期的水资源评价反映,在评价的700条河流中,水质良好的占评价河长的32.2%,受污染的河长占评价河长的46.5%。全国七大江河中,淮河、黄河、海河的水质最差,均有70%的河段受到污染。黄河、淮河、海河等中下游发生的断流现象,导致河口严重淤积; 不少中小河流由于城镇工业的超量排放污水已成为污水河。

二、湖泊、水库的富营养化严重。由于我国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农业的发展,特别是农用化肥及农药的大量使用,使排入湖泊、水库的磷、氮、钾等营养物质增加。据统计我国131个大中型湖泊中,有89 个湖泊被污染,有67 个湖水水体达富营养化程度。

三、海水入侵严重。

据调查,辽宁、河北、山东等省有70个地块发生海水入侵,总面积达1433.6平方千米,其中以烟台、大连最为严重。第五,水土流失严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67万平方千米,每年流失的泥沙约50亿吨;黄河的泥沙量约为16亿吨,其中4亿吨淤积在下游,导致黄河河床每年以10厘米速度抬高。

2、加强城市废水污染的控制

一、科学编制城市水资源利用的整体规划。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制定好城市的近期、中期、远期水资源综合利用整体规划和水污染控制规划。水污染控制规划应该具有超前性,综合考虑治水、排水、污水处理、污水回用等因素,坚持排渍、减污、分流、净化、再用的原则,按照城市水城功能区的要求和水环境容量,确定水质控制的目标和区域水污染防治的实施方案。

二、抓好城市排水管网建设和改造。我国城市大多数属于综合性城市,居住、商贸、工业混杂在一起,城市建设欠债太多,排水系统不健全,管道质量差,且雨污合流,不利于对污水进行处理。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建设必须与城市建设同步实施,协调发展,决不能半途而废或打乱总体部署。应坚持“先地下、后地上”和“雨污分流”的原则,建设好市政排水管网,并为污水回用预留管网空间。同时,进一步完善城区排水设施建设、逐步实现雨污分流,与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衔接。

三、筹划建设城市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处理厂是水污染控制的骨干工程。应逐步建立面向市场的环境保护融资机制,积极鼓励企业、社会和外国资本投资兴建城市污水处理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以最短的时间实现水污染控制阳治理。要根据城市规模和污水水质实际情况,科学论证引进污水处理高效低耗成套工艺、技术和设备,防止出现部分处理建筑物和设备闲置的问题,使有限的建设资金发挥出更大的社会、环境效益。污水处理厂建设也要注重消除自身对环境的影响,成为无污染的绿色工程。

四、建立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为了控制水污染的发展,工业企业还必须积极治理水污染,尤其是有毒污染物的拜谢必须单独处理或预处理。随着工业布局、城市布局的调整和城市下水道管网的建设与完善,可逐步实现城市污水的集中处理,使城市污水处理与工业永治理结合起来。

3、水污染控制的发展态势

近年来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的发展呈现出的主要特征是:

一、面临问题日趋复杂, 研究内容不断深化。由于水源污染, 水中复杂的污染物质, 成为饮用水卫生安全的重要隐患。与水有关城市安全问题, 也是城市水工程领域面临的重要课题, 包括城市防洪排涝工程、城市水消防工程和城市水源安全保障工程。建立维护生态安全和水质安全的水源保障体系, 对城市水源地、包括地下水的污染控制与安全防护和受污染水体修复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应受到进, 一步的重视。

二、以改善水质为中心新工艺新技术发展迅速新材料广泛应用。综观近十多年的发展过程, 显著的特点是以生物技术、膜技术、高级氧化技术和生态工程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主导了水和废水处理工艺技术的发展方向。生物处理是水和废水处理领域发展最快, 应用最为广泛的工艺技术。作为一种经济高效的方法, 生物处理在脱氮除磷方面具有技术经济优势, 此外, 在受污染源水的预处理、有毒有害废水的处理, 包括铬、福、砷等重金属的转化和无害化处理, 在磷、硫、等原料的回收方面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在新技术新工艺迅速发展的同时, 新材料在水处理领域也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采用纳米技术开发的纳滤膜和锐铁型丁纳米微粒光催化剂、采用生物技术研制的新型微生物絮凝剂等。这些药剂不仅有良好的絮凝作用而且还有缓蚀、阻垢、杀菌等作用。新型多孔轻质过滤材料、高效吸附材料、比表面积大、附着性能好的徽生物载体填料也不断得到推广应用。

三、高新技术融入水污染控制领域, 水工业体系逐渐形成。现代水污染控制工程已由传统的土木工程主导型,向设备型和设备集成型转变。设备在整个工程投资中的比例不断加大, 设备集成的技术含量不断提高。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产业化发展带动了水工业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 高新技术不断渗透、融入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领域,机电一体化技术、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仿真模拟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在水工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当前, 水污染控制工程设施的设备化、集成化, 运行控制的自动化、智能化, 检测手段的仪表化、实时化和工程设计的模型化、数字化已经成为发展的趋势, 对水污染控制工程学科的发展必然带来巨大影响。

四、服务领域不断扩展。过去, 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主要服务于3个领域, 即市政给排水、建筑给排水和工业给排水。按照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 以及学科向以水的社会循环为研究对象, 改善水质为核心内容, 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目标的方向发展趋势, 水污染控制工程技术服务的领域已经扩展到水的社会循环的各组成部分包括市政给排水、建筑给排水包括消防系统、中水处理和利用工程, 以及水景工程和工业给排水、水资源保护与利用、节水技术等, 这反映了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的现实状况, 也是对学科发展的必然孺求。

五、系统科学方法成为学科的重要方法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要从宏观和整体出发, 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将规划、管理、经济、法律等手段与工程技术措施结合起来, 将流域水资源配工、节约用水措施, 合理的水价机制与水污染控制和水质改善结合起来, 形成综合性的解决方案。对于城市水系统, 应将城市排水系统建设、污水的收集处理、再生回用与城市水环境质改善和景观建设结合起来, 进行综合规划、统盘考虑对于饮用水安全保障问题, 应将水源水质保护、水质预处理、净水厂内的常规和强化处理与输配水过程的水质保证进行系统研究和应用实施在污水处理厂内部, 将污水处理与污泥的减化、污泥浓缩上清液的有效利用综合在一起进行设计考虑。总之, 系统分析、综合和优化的方法, 已成为水污染控制工程领域的重要科学方法论。

4、经济政策

一、城市排水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管理采取国家补助、地方筹措(含国内外金融组织或政府贷款)、企业合理负担的原则, 多渠道解决建设资金来源;贯彻执行排水许可、增容许可和排污收费制度, 专款专用, 以扭转因排水设施建设滞后, 无偿使用带来的水污染严重趋势。

二、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营机制, 水设施实行企业化管理;政府投资将以股份形式控股对经营者予以规范化管理;污水处理厂实行企业化经营, 按成本核定收费标准, 经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批后执行, 专款专用。

三、城市排水设施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必须以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 形成公平合理的竞争市场, 择优选取竞标者, 确定合理价格, 提高工程设计、施工质量, 保证工期。积极引进适合国情的先进管理模式, 允许采用BOT 等方式, 开放部分市场, 促进水污染控制技术创新, 专用设备开发和以装备成套供货为主体的工程承包。

5、技术经济目标

根据中国国民经济发展“九五”计划和建设部规划要求:到2000 年,在进一步完善市区排水管网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城市水污染控制设施,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25%,其中百万人口以上城市和重点旅游城市不低于40%;到2010年, 要实现强化城市排水和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 采用先进的技术和工艺流程, 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不低于40%。在1997 年发生的亚洲金融风暴影响下, 我国政府决定加大投资用于加快环境治理和基础设施建设, 以扩大国内市场需求带动经济持续发展、稳定币值。

1998年年中我国政府决定在两年内拨款1 000亿元人民币, 各级政府向国内外金融机构贷款和自筹资金, 最终形成6000亿元建设资金。其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占28% , 城市为改善水体质量建设排水和污水处理工程176 项,总投资587亿元。1998 年我国政府已批准补助500亿元中的第一批31 亿元用于城市环境保护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项目, 其中城市排水、污水处理工程60 项, 10.3 亿元, 占三分之一。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近年来组织实施的跨世纪绿色工程规划第一期已落实1588个工程项目(含大气、污废水和固体废弃物的污染控制),至1997 年底已开工建设或已竣工投用704 个工程项目, 落实资金744.5亿元。

相信在协调政策、强化管理、增加技术和资金投入后, 能较好地解决如何在保持经济较高速增长的同时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城市水污染控制以及城市水环境将会逐步改善。

参考文献:

(1)江苏大学, 陈羿汀.浅析我国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的缺陷与善[J ].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

(2)刘维城.我国城市水污染控制技术经济政策[J ].给水排水,2006,4(3)高廷耀,陈洪斌,夏四清等.我国水污染控制的思考[J ].给水排水,Vol.32 ,No.5

2006 ,1

(4)黄勇 ,我国水污染控制面临的问题和技术发展态势[J ].江苏科技学报,2006,8(5)张海生,薛东娥.我国水污染现状及控制对策[J ].环保科技,2011 年第24 期(6)武雪艳.我国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控制对策[J ].农林科技,2010年第21期

第五篇:浅析我国水污染现状及其控制措施

外国语学院 14汉教 阮小桂 20140824113

我国水污染现状

水资源是人类生产生活的最关键资源,可是如今,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水体污染严重,水资源的保护和水污染的治理成为现代社会最关注的问题。

中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

4、美国的1/5,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我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极不均衡。到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我国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土流失严重、水价严重偏低、水资源浪费严重。而且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西部水少,沿海水多。

据监测,目前全国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点状和面状污染,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日趋严重的水污染不仅降低了水体的使用功能,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对我国正在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带来了严重影响,而且还严重威胁到城市居民的饮水安全和人民群众的健康。随着城市化和经济社会发展,土地被大量占用,非农业灌溉用水需求在急剧增加,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生产与生活、生产与生态等诸多用水矛盾进一步加剧。尽管中国采取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但大量的农田和农业灌溉水源被城市和工业占用,耕地资源减少的势头难以逆转,水资源短缺的压力进一步增大。如今,全国实际可利用水资源量接近合理利用水量上限,水资源开发难度极大。而且水环境恶化的趋势也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6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8%。全国近一半河段和九成的城市水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水环境的恶化,破坏了生态系统,进一步加剧了水资源紧缺的矛盾。

随着我国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水资源形势将更为严峻,以水资源紧张、水污染严重和洪涝灾害为特征的水危机已经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成为实现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具有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问题。然而,中国水土流失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生态脆弱。中国众多的山地、丘陵,因季风型暴雨,极易造成水土流失。同时,对水土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加剧了水土流失。目前,中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37%,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亿吨。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土地退化、生态恶化,造成河道、湖泊泥沙淤积,加剧了江河下游地区的洪涝灾害。由于干旱和超载过牧,导致草原出现退化、沙化现象。污染负荷急剧增加,加重了水体污染。大量的工业和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中,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大量使用,使得部分水体污染严重。水污染不仅加剧了灌溉可用水资源的短缺,成为粮食生产用水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而且直接影响到饮水安全、粮食生产和农作物安全,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而水资源也更加短缺了。无论是情愿还是不情愿,缺水,这一让水乡人感到无比陌生和尴尬的事实已经真实地摆在了人们的面前。杭嘉湖平原、宁绍平原、苏锡常平原等历史上的天府泽国,目前基本上都处于程度不同的缺水状态,一些地区出现了水乡无水喝的尴尬局面,水资源危机给江南水乡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在著名的国际商贸城市义乌,市区有时每周正常供水仅9小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据称,在义乌有两样商品最好卖,即水桶和水泵。“中国是一个中度缺水的国家”,水利部水资源司司长吴季松说,这是从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上得出的判断。据统计,我国目前缺水总量估计为400亿立方米,每年受旱面积200万~260万平方千米,影响粮食产量150亿~200亿千克,影响工业产值2000多亿元,全国还有7000万人饮水困难。缺水对环境和人的身心健康都有着严重的影响。

我国水污染现状及其防治对策分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