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硫的教学设计
硫的教学设计
安丘市第八中学 张国远 202_年7月14日 20:05 浏览:56 专家浏览:0 | 评论:9 专家评论:0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硫单质,了解硫磺的主要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动手实验的能力;观察实验的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归纳实验结果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体会研究化学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了解硫及其化合物的“功”与“过”,知道“功”与“过”的关键取决于人类对化学知识所掌握的程度,进一步增强学生学好化学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
硫的主要性质方法上重点、难点
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选择解决问题的途径。
【播放录像】 火山喷发 【讲述】火山口黄色的物质即为硫单质。硫磺有广泛的用途,可用于制硫酸、火药、烟花爆竹等,还可以用来制硫磺软膏医治皮肤病。我们知道,物质的用途决定于物质的性质。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硫单质的性质。
【板书】
一、硫单质的性质
【提问】
1、物质的物理性质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认识?怎样认识硫单质的物理性质?
2、硫元素常见的化合价有哪些?从化合价的角度推测,硫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如何用实验来证明你的推测,请设计出你的实验方案。
【讨论评价】学生讨论,教师评价各实验方案并做好表现性评价记录。【演示实验】学生设计的合理方案可能较多,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实验进行演示。
<实验1>在三个培养皿中分别取少量硫粉,观察它的颜色、状态;然后向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水、酒精和二硫化碳,观察它们的溶解情况。
<实验2>取少量硫粉放在试管中,在酒精灯上将其加热至熔化,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3>把研细的硫粉与铁粉按照一定的比例(铁粉稍过量)混合均匀,放在石棉网上堆成“S”状,用灼热的玻璃棒触及一端。当混合物呈红热状态时,移开玻璃棒,观察发生的现象。
【学生讨论】
1、通过实验,请归纳硫具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
2、黑火药爆炸所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为:
S+2KNO3+3C======= K2S+3CO2↑+N2↑
在此反应中硫体现出了什么性质?
3、硫与氯气相比,谁的氧化性强?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归纳板书】
1、物理性质:淡黄色或黄色固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熔沸点不高,存在同素异形体。
2、化学性质
氧化性(与变价金属反应,一般生成低价态金属硫化物)Fe+S======FeS(氧化性:S 还原性 S+O2======SO2 (3)S+2KNO3+3C=======K2S+3CO2↑+N2↑(硫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小结过渡】硫元素的常见价态有- 2、0、+ 4、+6;本节课我们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推测并寻找到合适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实现了单质硫向-2价硫和+4价硫的转化。下节课将由同学们自己来设计方案,探究不同价态(0,+4,+6)硫元素之间的转化。 【方法导引】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相互转化,实际上是探究含有不同价态硫元素的物质间的相互转化。 首先,要选择含有不同价态硫元素的物质,如硫磺、二氧化硫(或亚硫酸、亚硫酸钠等)和硫酸(或三氧化硫、硫酸盐等)。 其次,是获取这些物质。实验室里备有硫磺、亚硫酸钠和浓硫酸试剂,常用亚硫酸钠与较浓的硫酸反应制备少量二氧化硫。 第三,实现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相互转化,依据的主要是氧化还原反应规律,需要寻找合适的氧化剂或还原剂。 【知识支持】 1、常见的氧化剂有酸性KMnO4溶液,氯气,氯水,硝酸,浓硫酸,氧气等;常见还原剂有硫化氢(或氢硫酸),碘化钾,金属单质、氢气、一氧化碳等。 2、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可利用这一性质检验SO2。 【设计要求】 1、设计的方案尽量减少环境污染(SO2,H2S均有毒),认真对待尾气的处理。 2、实验方案要能判断是否实现了转化。 3、画出实验装置图。 【课前准备】教师需要充分预计到探究活动中出现的各种情况以及解决的方法,试剂、仪器的准备要为学生的探究提供完全开放的环境。学生先个人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形成实验方案。 【小结】整合本课所学内容,明确下节课任务。 新课程《硫的转化》教学设计 教材解析 本节内容是利用第二章的基本概念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理论的知识,认识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以及硫的转化为线索,探索不同价态的硫元素在自然界中、在实验室里、在生产生活中的转化,对氧化还原反应特点有了进一步认识,对同一元素当处于不同价态时相互转化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认识硫的物理化学性质。 (2)掌握元素的氧化性还原性与其所处的价态有关。 (3)了解酸雨的形成、危害,以及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措施。(4)了解二氧化硫的漂白性、还原性,硫酸的性质和工业制法。 2、情感目标 了解人与自然的相互影响的关系,对学生进行环境、健康等方面的教育,激发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意义,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 3、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的转化,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动手实验能力;观察实验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归纳实验结果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 归纳总结,动手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技能。 三、教学思路 1、形成有关硫的知识网路 火山喷发——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和转化——认识硫单质——实验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生产、生活中不同硫元素间的转化(接触含硫元素的物质以及他们在自然界中的存在)(了解硫磺的主要性质)(了解不同价态硫元素的氧化性和还原性,以及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酸雨及其防治) 2、利用所学氧化还原反应知识引导学生探究含不同价态的硫元素的物质之间在合适的氧化剂或还原剂下实现转化,从而认识含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化合物相互转化与其所处的价态有关,以及同种元素间的氧化还原遵循归中不交叉的原则,完善氧化还原反应理论。 四、课时安排 三课时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硫、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 难点:探究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自然界中的硫 教学目标 1、认识硫在自然界的存在形态 2、掌握硫的化学性质 本节重难点:硫的物理、化学性质 [引入]火山喷发,火山口处黄色的物质即为硫单质,硫有广泛的用途,可用于制造硫酸、火药、烟花爆竹等,还可以用来制硫磺软膏治皮肤病,物质的用途决定于物质的性质,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自然界中的硫。[思考]1:物质的物理性质应该从哪些方面去认识?怎样认识硫单质的性质? 2:硫元素常见的化合价有哪些?从化合价的角度推测,硫具有怎样的化学性质?如何用实验来证明你的推测,请设计出你的实验方案。[讨论评价]学生讨论,老师评价各实验方案 [演示实验]学生设计的合理方案可能较多,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实验进行演示 〈实验1〉取三支试管分别加入少量硫粉,观察它的颜色状态,然后向其中分别加如少量的水、酒精、二硫化碳,观察他们的溶解情况 〈实验2〉取少量的硫放在试管中,在酒精灯上加热到融化,观察发生的现象。〈实验3〉把研细的硫粉和铁粉按照一定的比例(铁粉稍过量)混合均匀,放在石棉网上堆成S形,用灼热的玻璃棒触及一端。当混合物呈红热状态时,移开玻璃棒,观察发生的现象。 [学生讨论]1:通过实验请归纳硫具有哪些物理、化学性质? 2:黑火药爆炸所发生的主要反应,在此反应中硫体现了什么性质? 3:硫与氯气相比较,谁的氧化性强?你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4:怎样除去沾在试管内的硫污? 5:移走玻璃棒铁与硫的反应为什么还会继续进行? [归纳板书] 1、物理性质:淡黄色或黄色固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二硫化碳,熔沸点不高,存在同素异形体。 2、化学性质: (1)氧化性:(与变价金属反应,一般生成低价金属硫化物)Fe + S == FeS [练习]写出硫与铜、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点燃还原性 S + O2 === SO2(3)黑火药硫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S + 2KNO3 + 3C === K2S + N2 + 3CO2 [小结过渡]硫元素常见的化合价有-2 o +4 +6,我们依据氧化还原反应规律,推测并寻找到合适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实现了硫向-2和+4价的转化,下节由同学们自己设计方案,探究不同价态(-2 0 +4 +6)硫元素之间的转化。[指导阅读]自然界中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 第二课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 教学目标 1、掌握-2 0 +4 +6价硫元素之间的转化,了解二氧化硫的性质及硫酸的工业制备方法。 2、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实施实验、观察实验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本节重点难点:探究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的方法,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 [引入]含硫元素的物质在自然界中依靠大自然的作用进行相互转化,今天我们在实验室中自己设计实验,探究含硫物质的转化。[方法指导]探究含硫元素物质间的相互转化,实际上是探究含有不同价态硫元素的物质间的相互转化。 首先,要选择含有不同价态硫元素的物质,如硫黄、二氧化硫(或亚硫酸钠)和硫酸。 其次,是获取这些物质。实验室里,备有硫黄、亚硫酸钠与较浓的硫酸反应制备少量二氧化硫。 第三,实现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相互转化,依据的主要是氧化还原反应规律,需要寻找合适的氧化剂或还原剂。 [教学思路]回忆常用氧还化剂与还原剂,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思考] 1、常用氧化剂和还剂有哪些? 2、0价+4价+6价的硫元素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会表现出什么性质? [回答]常用的氧化剂有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氯水、硝酸、氧气等;常用的还原剂有硫化氢、碘化钾、金属单质、氢气、一氧化碳等。[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开始探究活动] 注意事项: 1、试剂药品的取量 2、规范实验操作 3、设计的方案尽量减少环境污染(二氧化硫、硫化氢均有毒)认真对待尾气处理。 4、实验方案要能判断是否实现了转化 [学生个人思考,然后小组讨论形成方案] [归纳总结] [板书] 1、不同价态硫元素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2、二氧化硫的性质 ⑴氧化性、SO2 + 2H2S ===3S + 2H2O ⑵还原性、SO2 +Cl2 + 2H2O ===2HCl + H2SO4 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是硫的中间价态,可以表现氧化性有表现还原性。同时它是酸性氧化物,可以与碱或碱性物质反应。[指导学生阅读工业制硫酸,提出问题] 1、工业制硫酸采用什么方法? 2、这种方法经历几个阶段? 3、每个阶段的反应原理? [板书] 1、工业制硫酸采用接触法 2、这种方法分为三个阶段:(1)制备二氧化硫; (2)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3)三氧化硫的吸收。 3、化学方程式: (1)S + O2 ===== SO2(2)2SO2 + O2 ===== 2SO3(3)SO3 + H2O ==== H2SO4 [注意问题] 4、浓硫酸的性质: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小结] 1、硫元素是多价态元素,含有不同价态硫元素的物质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理论、选择合适的氧化剂和还原剂就可以实现含硫物质的转化。 2、工业制硫酸 第三课时酸雨及其防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酸雨的危害及防治 2、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及其用途,其他硫酸盐的性质和用途 3、通过二氧化硫与酸雨的教学,使学生懂得人类与环境、化学与环境的关系,增强环保意识。 本节重点难点:酸雨的形成与防治 二氧化硫的性质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 不同价态硫元素间的转化引出酸雨的形成 [设问]什么是酸雨?酸雨是怎么形成的?酸雨有什么危害? [意图]创设课堂探讨的情景,从化学的角度认识酸雨及其危害 [学生归纳] 1、PH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主要是由二氧化硫引起的 2、酸雨会使湖泊水质变酸,土壤贫瘠,森林大面积死亡,地下水变质,危害人体健康。 [补充]酸雨不仅由硫的氧化物引起,同时也是氮氧化物引起的结果。酸雨中的主要成分是硫酸。 [讨论]酸雨的防治以及那些途径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 [学生讨论后的方案] 1、尽量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 2、由于二氧化硫量来自于煤和石油的燃烧,可以改变能源结构利用其他能源。 3、在煤燃烧之前将煤进行脱硫处理。 4、将煤废气直接通入氨水中,不仅吸收二氧化硫,还可以制得化肥。二氧化硫的性质和用途 [引入] 二氧化硫是酸雨的罪魁祸首,那么它是否一无是处呢? [提问] 二氧化硫中硫元素是正+4价,你能否说出二氧化硫有什么性质? [演示实验] 将亚硫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分别通入 ①氢硫酸中 ②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③品红溶液中。[设问]二氧化硫具有什么性质? [回答] 1、氧化性和还原性 2、漂白性 [漂白特点] 二氧化硫溶于水生成的亚硫酸能与有色物质结合,生成一种无色且不稳定的化合物。它的漂白作用不是永久的,只是暂时的。[演示实验] 加热褪色后品红溶液。[现象]变为红色。硫酸盐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1、石膏的化学式? 2、石膏与硫酸钡的用途。[设问] 1、石膏与熟石膏的转化。 2、硫酸钡为什么可以做钡餐? [学生回答] 1、2CaSO4·2H2O==2CaSO4·H2O+3H2O 2、硫酸钡非常稳定,不溶于水,不溶于酸,且不容易被X光透射。[小结] 《硫的氧化物—二氧化硫》教学设计 长春市第十中学 王晓英 选 材:人民教育出版社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实验了解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这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决策能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二氧化硫主要的物理性质;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2,过程与方法 提高设计实验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进一步提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运用实验的方法学习二氧化硫的主要性质,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实验观察,分析推理及书写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酸雨等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和如何保护环境等问题的探讨,初步认识到化学学习与生活的关系,感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而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对生产,生活实例的分析,体验化学源于生产,生活,同时化学也服务于生产,生活.二,教学方法 在本章教材内容里,关于硫元素的化合物只介绍两种——二氧化硫,硫酸.这两种物质的教学,足以支撑学生对硫元素的总体认识.通过二氧化硫和硫酸的教学,使学生建立“硫元素系统”的整体印象.达到课程标准对本部分教学内容的要求.二氧化硫是高中教材中详细讲述集氧化性,还原性于一身的酸性氧化物.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硅,氯,钠,镁,铝,铁,铜及其化合物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一种重要化合物.同时是在学生初三已了解二氧化硫与酸雨危害的基础上,深入地去认识二氧化硫其它重要性质以及酸雨成因,防治措施.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课程观指导下,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更多的是为学生科学素养发展服务.针对本节教学内容,学生特点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情境激趣法:二氧化硫与当今世界的发展问题,环境问题有着密切联系.在中学化学教学内容里,二氧化硫的性质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在教学中,以此为契机,运用多媒体视频,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2.问题导学法:把学生置于真实的问题情景中--酸雨的形成,危害和防治.引导学生对SO2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进行推测及分析,借助相关实验进行SO2性质推测的验证.让学生通过观察现象→推测产物→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初步掌握探究问题的学习方法.3.理论指导法:学生已经学习了典型的金属元素和典型的非金属元素.中学所学理论内容浅显,远不足以满足对元素化合物性质的解释需要.因此在教学中注意规律的应用,在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物质的分类与通性等规律指导下进行学习.三,教学重点: 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四,教学过程设计: 1,设计思路 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联系起来.依据有意义学习理论,教学中寻找新知识的生长点,架设新旧知识的桥梁,充实丰富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的学习从二氧化硫化学式(氧化物类别和硫元素价态—先行组织者)出发,并以酸性氧化物和硫元素的价态为线索推测二氧化硫可能具有哪些方面化学性质.“酸性氧化物”和“硫元素的中间价态”是上位概念,当学生明确知道与上位概念发生联系后,自然联想到二氧化硫(新知识)与二氧化碳(已有知识)一样都是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二氧化硫中硫元素为+4价,处于硫的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新知识在原有知识基础上自然得到生长,会产生最优的学习与保持.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有意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力求实现:教学设计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以及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2.教学过程流程图 本节主要教学内容设计为四个阶段,即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硫的用途,二氧化硫对环境的危害及防治.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力求体现以下理念:以二氧化硫的性质为知识载体,在学生的主体参与互动中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方式上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在教学中突出了以下几个重要环节: 【明确学习目标】学生阅读学案上的学习目标 1,能说出二氧化硫主要的物理性质.2,能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3,了解二氧化硫对空气的污染及危害,提高环境意识.设计意图: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二氧化硫的性质.对所学内容有方向性.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课件展示硫在O2中燃烧.学生说出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现象.2,展示空气质量日报,每天的空气质量日报反映出SO2是大气污染物之一,是造成酸雨的主要成分之一.(点击网页:www.teniu.cc/quality/airs.php3)3,观看二氧化硫的短片.引出学习课题.引导学生思考二氧化硫有哪些性质,用途,有哪些危害以及如何防治.【推测】1,SO2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2,由SO2可形成酸雨推测其较易溶于水.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酸雨的资料,从中认识二氧化硫是污染物,进而提出如何防治污染的问题,改变学生习惯于从教材中获取知识的学习方式,尝试着从生活中了解化学知识.通过分析,思考与SO2有关的生活现象认识其性质.阶段一: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感知阶段 【学习活动】 1,指导观察:学生观察已制取的SO2气体的颜色,闻气味,与空气密度比较.2,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硫能溶于水.指导学生做SO2溶于水的分组实验.3,引导小结:学生小结二氧化硫的颜色,气味,状态,沸点,密度,溶解性等物理性质.4,学生实验:将另一集满SO2用胶塞塞好的小试管,发给学生,让学生完成实验.要求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并得出结论.石蕊试液滴入SO2的水溶液中发生了什么变化 用试纸测定其溶液的PH,判断酸碱性.说明什么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得出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亚硫酸.设计意图:通过上述“滴有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变红.”这一现象,得出结论: SO2溶于水后形成的溶液显酸性.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其原因,引出“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的新课;引出“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这一化学性质.阶段二: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深化阶段 【学习活动】 1,SO2由两种元素S和O组成,思考SO2是什么氧化物,具有哪些性质 2,各元素化合价是多少 S元素有哪些常见化合价 3,从以上方面预见一下SO2 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并说出理由.设计实验来证明SO2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4,设计实验证明SO2可能具有的化学性质(可选用石蕊试液,新制H2S溶液,酸性KMnO4溶液,氯水,溴水……我们这里准备了石蕊试液,新制H2S溶液,酸性KMnO4溶液,溴水,品红溶液,氢氧化钡溶液等溶液.)【学生讨论】由化学式可以看出,SO2中S处于中间价态+4价,所以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二氧化硫可能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氧化性和还原性.同时它又是一种独一无二的化学物质,理应还具有它自己的一些“小个性”.【教师指导】指导学生进行分组实验进行分组实验,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反应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实验观察,记录,描述,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1,与水的反应 ⑴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①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 【教师引导1】类比CO2与水的反应,类比 H2CO3,引导学生写方程式,并强调其中的可逆符号.引导学生说出H2SO3的性质,如具有酸的通性,能与碱反应等.由此总结SO2也是一种酸性氧化物,化学性质与CO2相似.【教师引导2】让学生判断“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根据“二氧化硫溶于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中,使水溶液变红,长时间放置后,溶液又重新恢复紫色”这一事实,说明亚硫酸的不稳定性,进而说明“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的可逆性,并引导学生得出“可逆反应”的特征.【教师引导3】 1,可逆反应强调什么条件 2,H2燃烧生成水,水电解生成H2和O2,是可逆反应吗 为什么 3,CO2和H2O反应是可逆反应吗 分析二氧化硫与水的作用.引出二氧化硫的还原性.②二氧化硫与碱的反应 【教师引导】根据二氧化硫的物质分类判断它可能是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SO2是酸酐,酸性氧化物,怎样设计实验证明 【学生回答】通过与碱反应来证明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⑵ SO2的氧化,还原性(以化合价为主线探究SO2可能具有的性质)①弱氧化性 【演示实验】 【讨论交流】说出实验现象,并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请同学推测SO2和H2S反应的生成物,尝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分析电子转移情况.【设计意图】利用氧化还原规律分析二氧化硫与硫化氢的反应的产物,推出二氧化硫具有氧化性.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能力.②较强还原性 【教师引导】各种含硫物质的化合价判断,引出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引导学生用电子得失的观点分析用单桥法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指导自学】二氧化硫与氧气的反应, 思考以下问题: 1,从化合价角度分析此反应体现氧化性还是还原性 2,该反应的条件及特点 3,如果2molSO2 与1molO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能否得到2molSO3 4,如何认识三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5,此反应在工业上有何用途 【教师引导】SO2也能被其它卤素单质氧化,还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并且能被氧气氧化,但需要一定的条件.在加热和有催化剂的作用下,SO2被氧化为SO3,在相同条件下,SO3又部分分解生成SO2和O2,因此,该反应也是可逆反应.现有氢硫酸(H2S), H2O2和KMnO4三种溶液,要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硫有还原性该如何选择 设计意图:精心设计自学指导提纲,使学生的思考更全面更深入,对把握二氧化硫的还原性起到积极的作用.⑶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提供资料:202_年12月2日中国质量报刊登一则题为“白木耳白得稀奇消费者小心上当”的报道:上海市质量技监局对银耳产品质量专项监督抽查中,21种银耳产品均被检出含有“二氧化硫”,其原因是生产商和经销商为了迎合消费者“银耳越白越好”的心理,使用大剂量SO2熏蒸银耳,使之由天然的淡黄色变为白色.【推 测】SO2具有漂白性 【验证实验】指导学生做好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实验并引导学观察,分析现象,得出结论.1,观看视频:二氧化硫源漂白有色花朵.2,原理比较:比较二氧化硫,次氯酸,过氧化钠的漂白原理.3,演示实验:把被漂白的品红溶液加热.4,提供实例:为什么长时间放置的报纸和草帽会变黄 分析原因:SO2溶于水生成了亚硫酸,亚硫酸跟有色物质结合生成一种无色的不稳定的化合物.加热时,或放置长时间后,无色的不稳定化合物分解释放出SO2,溶液又会恢复原来的颜色,因此,SO2的漂白作用是不能持久的.【知识迁移】通过二氧化硫与氯水的漂白原理,反应类型,稳定性,与品红溶液作用,与紫色石蕊试液作用等项目的对比,加深对二氧化硫与氯水等物质的漂白性的有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小结】二氧化硫从物质分类的角度来分析,二氧化硫是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从氧化还原的角度来分析,二氧化硫中的硫元素处于“中间价态”,与强氧化剂反应是可以被氧化为+6价,在水溶液中通常以SO42-的形式存在;与强还原剂反应时,可以被还原为0价,通常以单质的形式存在.从物质的特殊性角度来分析,二氧化硫具有:①毒性(其毒性不如硫化氢强);②漂白性.阶段三:二氧化硫的用途 【自学指导】:从二氧化硫的性质出发,研究它的实际应用.【投 影】二氧化硫的用途(学生归纳后投影)⑴制造硫酸 ⑵可以漂白白纸浆,毛,丝,草编制品等.⑶杀灭霉菌和细菌作食物和干果的防腐剂.【设计意图】用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明白任何事物的性质都是一分为二的,有些能带来用途,有些能带来危害.阶段四:二氧化硫污染防治的讨论 【投 影】展示被酸雨侵蚀的植物照片,德国某一座石雕像的对比照片,感受酸雨对人类生存环境带来的危害.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地球面临的严峻考验和全球环保的重要性.引起学生的心灵的震撼-----空中死神的危害,从而激发环保意识.学生结合已有知识小结二氧化硫的来源.【小结】 ⑴化石燃料的燃烧 ⑵利用天然矿物为原料的一些工厂 ⑶火山爆发等自然界自发产生 【简介】厂矿SO2污染源该如何处理 ⑴烟气湿淋.用石灰乳喷淋含SO2烟气.⑵有效直接利用.用Na2SO3吸收SO2,又利用NaHSO3分解产生高浓度的SO2,作为制取硫酸的原料.⑶固硫.如煤中加入钙基(CaO)固硫原理为: CaO+SO2=CaSO3 2CaSO3+O2=2CaSO4(CaSO4与水作用生成生石膏CaSO4·2H2O)【知识迁移】如果你是厂矿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会采取什么措施来解决SO2的污染问题 【学生交流后小结】 1,改善燃料种类,积极开发新能源;2,对煤(其中含硫为0.3%-5%)进行处理,如选洗加工,综合开发,在煤中加入适量的生 石灰,对排放的烟进行处理以回收SO2;3,种植能够吸收SO2的有关树木(如臭椿,垂柳,柳杉)等;【学生交流后小结】总结防治酸雨的措施:(1)开发新能源(如氢能)(2)对燃烧后产生的尾气进行净化处理(3)对含硫煤进行脱硫处理(4)提高全民环保意识.【设计意图】: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感受化学学科的价值.【课堂小结】使学生整体把握本节主要学习内容并进行小结:本节课我学到了什么 学会了哪些化学知识和学习方法,还存在哪些学习上的困惑,对老师的教学方法有哪些建议.【板书设计】 一,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无色,有毒,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液化,易溶于水(1 :40)二,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SO2 + H2O H2SO3 SO2 + CaO = CaSO3 SO2 + 2NaOH = Na2SO3 + H2O SO2 + NaOH = NaHSO3 SO2 + Ca(OH)2 = CaSO3↓+ H2O CaSO3+SO2+H2O=Ca(HSO3)2 2.弱氧化性 3.较强的还原性 SO2能使氯水,溴水,KMnO4溶液褪色.SO2+X2 +2H2O= H2SO4+2HX(X=Cl,Br,I)4.SO2的特性——漂白性 三,二氧化硫的用途 四,二氧化硫的危害及防治 【当堂训练】习题的引入落实本节课的重点知识---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 1.能够用于鉴别SO2和CO2的溶液是()A.澄清的石灰水 B.品红溶液 C.紫色石蕊试液 D.氯化钡溶液 2,为除去CO2中的SO2气体,可将气体通入()A.饱和NaCl 溶液 B.饱和NaOH溶液 C.饱和NaHCO3溶液 D.饱和NaHSO3溶液 3, 已知反应SO2 + Cl2 + 2H2O = H2SO4 + 2HCl 将氯气和二氧化硫气体按比例为1 :1通入盛有品红溶液的试管中.请回答:品红是否褪色 如果其中一种气体过量,会有何现象 (精心设计实验习题 ,探索二氧化硫及新制氯水的漂白的区别,并通过此题将这部分知识得以升华,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后思考】煤中含有S,燃烧时会产生SO2排放到空气中去污染空气,请利用今天学过的知识设计一个合理方案来减少煤燃烧时SO2的排放量,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学生分组活动 教师评价 阶段三:总结二氧化硫的用途 学生分组讨论:具有漂白性物质 突出强调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二氧化硫性质: 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 二氧化硫的弱氧化性,还原性 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学生分组交流 学生分组交流各物质的漂白原理 阶段二:指导学习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线索 教师评价 组成分析 学生阅读归纳 阶段一:二氧化硫的物理性质 学生设计实验:二氧化硫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 视频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观看视频,引起思考 ,展示图片 新课学习 阶段四:二氧化硫的危害及防治 教师评价 学生小结 结束 学生练习教师评价 学生汇报交流 价态分析 实验分析 学生分组交流 学生分组实验 2H2S+SO2=3S↓+2H2O 得到4e-失去2e-×2 工业制硫酸 文章编号:1005-6629(202_)08-0077-03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b 本教材选自人教版《化学1》必修。该课中的学案是根据学生现有的经验和理解水平,将知识点设置成一系列问题。它体现了教学过程,有意识地对学生用问题启发思维,提供学法指导。在教学思路上,该课的最大特点是不单纯地讲解知识,而是将具体的知识点进行加工,使其向上与化学原理、观念以及方法相链接,向下能落实到应用层面。及时利用化学原理整合知识,适时渗透化学学科的研究程序和思维方法,不仅能使知识条理化和脉络化,消除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散、繁”的现象,而且体现了化学学科思想和方法,给学生学习元素化合物性质建立框架。该教学设计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支架,加强了思维方法的训练,在一定程度上能发挥优化教学过程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双重功效。 教学具体过程 [引入]我们在前面已经学习了非金属元素si、cl,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另外一种非金属元素s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重点是探究其氧化物的性质。 [板书]第四章 第三节 硫的氧化物 [问题]根据原子结构决定元素性质的原理,我们可通过什么来了解s元素的性质?完成学案的第1题。阅读教材第89页,了解单质s的物理性质,完成学案的第2题。 1.画出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硫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在化学反应中,硫原子通常容易_____电子。 2.单质硫的俗名为________,是一种黄色晶体,质脆,易成粉末。________溶于水,微溶于酒精,_____溶于二硫化碳。 设计意图:画出s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推测s元素的性质,使学生掌握用原子结构思考元素性质的化学思维方法。通过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去了解单质s的物理性质,培养自学能力。 [问题]常见的硫磺就是单质s,硫磺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可以燃烧。 [教师]回忆s在空气中燃烧现象,完成学案的3题。 3.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为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提问]根据s燃烧的现象,推测so2的物理性质,完成学案的第4题。 4.二氧化硫是_____色、_____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液化。 [板书] 一、so2 1.物理性质: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液化。 设计意图: 根据单质s燃烧的现象, 推测so2的物理性质, 使学生能很好地把新旧知识结合起来。 [过渡]研究物质的性质是有一定的程序的,一般从色、态、味、密度及水溶性等角度讨论物质的物理性质。那么so2溶于水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的一般方法,并提出so2的水溶性问题。 [提问]假设so2能溶于水,如何用实验来证明?完成学案的第5题(1)题。 5.(1)实验目的:证明so2能溶于水,并说明与水反应后生成的产物的种类。选用的试剂为__________,实验步骤为____________________。 [投影]提供下列试剂:石蕊试液、酚酞试液、澄清石灰水、ph试纸、若干收集有so2气体试管,数支储有so2气体的大针筒、品红溶液。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并进行演示实验]将一试管的气体倒放在水中,看到什么现象?往所得溶液中滴加几滴石蕊试液,观察现象。完成学案的第5题(2)。 (2)实验现象为试管内液面_____,说明了so2的水溶性为_____。试管内溶液显____性,说明so2与水反应生成了_____。 [板书]so2能溶于水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进行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再组织学生讨论方案可行性,演示其中的一种方案。学与单纯地演示实验相比,这样的教学更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实验设计能力,突出了化学实验的作用。 [提问]so2与h2o反应生成了什么酸?根据so2与h2o的反应与co2相似,完成学案的第6题。 6.写出co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o2与h2o反应生成_____,但不稳定,容易分解成________。试写出so2与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示]co2与h2o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吗? [讲解]so2与h2o发生的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所以反应产物是h2so3,而不是h2so4。同时,h2so3不稳定,可以分解为so2。在相同的条件,能同时往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称为可逆反应,用符号表示。 [板书]2.化学性质(1)so2+h2oh2so3 设计意图:关注学生已有知识,注重新旧知识的链接。利用学生熟悉的co2与h2o的反应,来说明so2与h2o发生可逆反应生成h2so3。 [提问]刚才我们讨论了so2的物理性质及与水的反应,现在请大家根据so2的化学式推测它可能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学生]so2是非金属氧化物,它溶于水时能生成酸,这样的氧化物应该为酸性氧化物。 [提问]什么是酸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有什么共同性质? [学生]讨论 [投影]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具有的性质: 1.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2.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 3.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 [提问]so2是酸性氧化物,那它有什么性质?完成学案的第7题。 7.写出so2分别与ca(oh) 2、ca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 so2 + ca(oh)2 = caso3+h2o; so2+cao=caso3 so2 是酸性氧化物 设计意图:复习酸性氧化物的概念及其通性,使学生了解根据物质的类别推测其化学性质的研究方法。注意引导学生区分酸性氧化物与酸性氧化物通性的关系,使学生不会误以为“酸性氧化物就是能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酸的氧化物”。 [提问]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一定是co2吗? 2.so2是一种有毒气体,排放在空气中会污染环境,那怎样处理工厂生产中的so2尾气? [学生]回答:so2也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以用熟石灰等物质来处理工厂中的so2尾气。 设计意图:将知识运用于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化知识、进行迁移,使其能将新知识拓展到具体的问题情境中,并进行自我建构达到内化知识的目的。 [提问]从二氧化硫的化学式的元素组成判断出so2是酸性氧化物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那么,现在我们能否换个角度分析so2的化学式,推测so2还应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学生]讨论 [总结讨论]从s元素的化合价,判断so2的氧化(还原)性,完成学案的第8、9题。 8.s元素的化合价有_________四种,so2中s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那so2具有_________性和_________性。 9.so2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氧气反应生成___,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标出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讲解]我们可以从s元素的化合价来预测so2的化学性质。so2中的硫元素既可以由+4价被氧化到+6价,也可以由+4价被还原到0价或-2价,被氧化时so2表现出还原性,被还原时so2表现其氧化性,所以它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边讲解边板书](2) so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设计意图:复习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将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运用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 [讲解]我们一般可从物质的类别、中心元素的化合价、特殊性三大角度来探究物质的化学性质,so2有哪些特殊性质? [实验]将针筒中的so2慢慢注入品红溶液中,观察,并解释现象。再加热试管,观察现象,解释现象。 [学生]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具有漂白性,但是它不稳定。 [讲解]so2能与有色物质反应生成无色物质,但这种漂白具有暂时性。我们见过有些白纸放久了会发黄,就是这个原因。 [板书](3)so2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提问]常见的漂白剂有哪些? [投影] 常见的漂白性物质:so2,cl2,na2o2,o3,活性炭„„ 它们的漂白机理: cl2,na2o2,o3――氧化漂白 活性炭 ―― 吸附漂白 so2 ―― 化合漂白 设计意图:总结认识物质化学性质的三大角度,让学生了解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一般方法。通过对三类漂白的原理的讨论增强学生对so2暂时可逆漂白性的认识,并将有关漂白知识进行条理化与结构化。 [过渡]so2在一定条件下可氧化成so3,那so3也是硫的氧化物。 [板书] 二、so3 [提问]阅读教材,回答so3有哪些物理性质。 [学生归纳]so3的物理性质。 [板书]1.物理性质:纯净的so3是无色易挥发的固体。 [提问]so3也是酸性氧化物,推测它应该具有的性质,完成学案的第10题。 10.写出so3与h2o、ca(oh) 2、ca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so3是酸性氧化物。so3+h2o=h2so4 so3+ca(oh)2=caso4+h2o;so3+cao=caso4 [提问]根据so3中s的化合价,推测so3应该具有什么性质? [学生]回答:氧化性。 设计意图:用研究so2性质的方法来学习so3的性质,促进学生对研究化学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的掌握。 [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了硫的两种氧化物的性质。so2的化学性质主要表现在酸性氧化物性质和处于中间价态的氧化还原性以及暂时的漂白性方面,so3的化学性质主要表现在酸性氧化物性质和氧化性方面。我们研究so2和so3是从物质类属通性、氧化还原反应和特性的角度来认识,这也是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一般思路。 [提问]这两种氧化物有什么区别?完成学案的第11题。 12.硫的氧化物有_______和_______两种,对比如下: 设计意图:用研究物质化学性质的一般思维方法对so2和so3的化学性质进行概括总结,展示了这些知识的内在逻辑关系,帮助学生对教学内容进行巩固和升华。最后将两种物质的性质进行对比,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印象。 随堂检测题 1.下列物质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 a.so2b.活性炭c.o3 d.co2 2.写出so2与h2s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在亚硫酸溶液中滴加几滴品红溶液,可观察到什么现象?并说明理由。 沙特液硫项目保温储存方式小结 ----油气工艺室 秦玉洁 液硫管道的伴热一直是一项具有挑战的问题,因为硫磺的操作温度窗口很窄,常常只有30℃~40℃,为了进行有效的泵送,硫磺的储存温度至少要比凝固点高5-10℃,但是随着温度的升高硫磺又会变得黏稠,导致液硫无法输送。另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固态硫磺的再融。液硫的油品性质 硫磺是一种物理性质随温度而显著变化的物质。硫磺在常温下是固体, 液硫的流动性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直到温度达到155~ 160℃为止。此时液硫会通过八原子硫环的互连而形成长链硫分子,黏度随之急剧增加,以致泵送操作非常困难。 112.8℃以下硫磺味黄色固体; 112.8℃-250℃液硫为黄色液体; 250℃-300℃为暗棕色黏稠液体; 因此,液硫储存温度在125℃-135℃最佳。 图1-1 液硫粘温曲线 液硫储存方式设置 液硫储存方式一般采用蒸汽夹套伴热和集肤电伴热两种形式。通常,站内管线距离较短采用蒸汽夹套伴热,一般利用硫磺回收装置自产的饱和蒸汽,一般采用0.3~0.4MPa蒸汽,因为在液硫最佳储存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汽压为0.3MPa。长距离输送管线一般采用集肤电伴热。 沙特项目中,管道的伴热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站内伴热,采用的是蒸汽夹套伴热;另外一种是站外21km管线,采用的是集肤效应电伴热。本次设计充分根据介质的储运方式,分别的选用了两种不同保温方式,经济合理。集肤电伴热及蒸汽夹套伴热两种方式的注意要点 3.1 蒸汽夹套伴热 1)夹套管内管应采用无缝碳钢管,套管可采用无缝或焊接。夹套管热应力按SH3401进行计算,当管道拐弯进入液硫储存设备时,应设置四通或法兰接口作为清扫口; 2)管道应采用分段设计,每段管道的长度不宜超过6m,管段间采用蒸汽夹套法兰连接便于检修,3)夹套管中的蒸汽由套管上部引入,冷凝水由套管下部排出,且应在坡向的低点处设置疏水阀,供气管线与排液凝管应分别设置切断阀。 3.2 集肤效应电伴热 1)由于液硫储存对温度要求较为严格,因此集肤电伴热的设计方案中需考虑光纤感温探测系统沿线敷设,以确保沿线管道或其保温层不被破坏,光纤感温系统较之热敏电阻及热电偶更加稳定,不受电气噪音的影响; 2)液硫管道伴热还应考虑对管道内固态硫磺的再融能力。紧急情况下突然断电,可能导致管线内液硫凝固,因此电伴热的再融能力是考虑电伴热系统的一个重要指标。液硫冷却凝固后,八原子环的排列和原子间的距离会导致体积收缩,从而导致管线内出现空心段,再融过程中可能导致管道出现过热点,促使压力过高使管线炸裂; 3)为防止管线在紧急情况下出现凝固状态,因此通常设置一套冗余系统作为备用。第二篇:新课程《硫的转化》教学设计
第三篇:《硫的氧化物—二氧化硫》教学设计
第四篇:“硫的氧化物”学案式的教学过程设计
第五篇:液硫保温方式设计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