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操作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实际生活中普遍存在。3.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
正确辨认长方形、正方形这两种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
体会长方形、正方形这两种图形的特征。
教具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模型、课件。
学具准备:
统一大小的纸和黑色彩笔(描图形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物品或积木。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见过城堡吗?小明用积木摆了一座城堡,漂亮吗?仔细观察一下,城堡里有哪些我们已经认识的图形呢?(学生找一找,说一说。)
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图形,(揭示课题:认识图形。)而且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和以前的图形有非常大的联系,同学们想知道是什么吗?(出示图形。)
二、操作感悟,探索新知。
1、摸一摸。
师:小朋友,这些图形其实就藏在每个人手中的积木上呢?请大家仔细看一看,看谁先找到他们?
学生在手中的学具上找一找。并且用自己的小手摸一摸,指一指找到的是哪个面?
2、画一画。
师:如果他们能从学具上走下来和大家见见面,那该有多好啊!小朋友们有什么好办法吗?(学生说出,把学具放在纸上,就能把相关的图形画下来。)
教师示范画一画。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然后介绍长方形的名称,并且板书,在读一读,学生也照样子写一写。(依次介绍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3、认一认。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些图形,谁能说一说,今天认识的图形和以前的图形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摸一摸,区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师:这些图形中哪两个图形长得最像?但是又有区别? 组织学生讨论,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学生读一读。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1题
说一说这些物体都是什么形状?生活中还有那些物体是这些形状呢?学生从生活中找一找,说一说。
2、摆一摆
指导学生用小棒摆一摆,圆形摆不出来,说一说为什么?
3、想想做做3题
数一数,数出每种图形有几个?
4、照着规律画下去。
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画一画。
5、拓展应用
数图形,知道学生从小到大,有次序的数,幻灯演示,集体订正。
四、回顾总结
学生说一说今天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幻灯出示用今天的图形拼成的几幅作品,学生欣赏一下。
自己制作一幅作品,用今天认识的图形,比一比谁的最有想象力,最漂亮。
如何将文本转化为有效的数学活动
“将文本转化为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思考、合作交流中经历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再创造的过程”是课程改革以来数学学习方式的重要转变。我通过远程教育的学习,对这一理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感觉收获颇大。使我认识到了,数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数学活动是教师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这个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活动中更好地积累经验,感悟、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调动学习情感,为今后更有效地学习打好基础。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针对小学生的年龄、心理和生理特点,通常安排猜谜、角色表演、儿歌、做游戏、讲、听故事、调查等多种不同的活动形式相结合,并力求多而不乱。例如,在教“10的认识”的时候,我是这样设计的:在认识了10后,引导学生做找朋友的游戏,并把能组成10的两个好朋友都编成儿歌,最后还剩下0和10,学生一致认为0和10也是好朋友,老师说:“对啊,0和10也是好朋友,可老师还没有给它们编出儿歌,大家愿意帮老师吗?”顿时,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高涨,纷纷举起自己的小手,有的说:“0和10,跟我走”又说“0和10 手拉手”„..,通过让学生自己编儿歌,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得以突破。数学知识的获得、数学能力的培养、数学素养的形成是通过数学教学中一系列的思维活动来实现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体验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充分的煅炼。这样,既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又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思考、合作交流中掌握了所学知识。
《认识图形》
——将文本转化为有效的数学活动
“将文本转化为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思考、合作交流中经历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再创造的过程”是课程改革以来数学学习方式的重要转变。那么,在教学中我们如何来实现文本到活动的转变呢?下面我就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认识图形》中的几个片段来谈谈我是如何设计、组织数学活动的。
片段一:
一、创设情景,激趣引入
师:同学们,见过城堡吗?小明用积木摆了一座城堡,漂亮吗?仔细观察一下,城堡里有哪些我们已经认识的图形呢?(学生找一找,说一说。)
今天,我们继续来认识图形,(揭示课题:认识图形。)而且我们今天认识的图形和以前的图形有非常大的联系,同学们想知道是什么吗?(出示图形。)
(设计意图: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让学生在问题面前自己产生探究新知的欲望,激发兴趣。)
片段二:
二、操作感悟,探索新知。
1、摸一摸。
师:小朋友,这些图形其实就藏在每个人手中的积木上呢?请大家仔细看一看,看谁先找到他们?
学生在手中的学具上找一找。并且用自己的小手摸一摸,指一指找到的是哪个面?
2、画一画。师:如果他们能从学具上走下来和大家见见面,那该有多好啊!小朋友们有什么好办法吗?(学生说出,把学具放在纸上,就能把相关的图形画下来。)
教师示范画一画。学生自己动手画一画。然后介绍长方形的名称,并且板书,在读一读,学生也照样子写一写。(依次介绍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3、认一认。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这些图形,谁能说一说,今天认识的图形和以前的图形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摸一摸,区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师:这些图形中哪两个图形长得最像?但是又有区别? 组织学生讨论,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区别。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图形。学生读一读。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归纳出公式,使学生经历了整个探究过程。)
教学反思
一、通过设计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再创造过程。
本节课围绕引导学生探索发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的特点,以及与以前认识的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等立体图形的区别。,学生经历了“摸一摸——指一指——画一画——比一比”的科学研究过程。这样的操作活动过程,为今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认识打下基础。同时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在研究与学习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诱发其内在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
二、多次运用小组合作,提高小组合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我在这堂课中,多次运用小组合作。如:在对长方形与正方形的特征进行比较区别时学生进行了小组合作。多次合作各有各的作用,有的进行合作操作,有的进行方法讨论。学生在小组合作中提高了合作能力,增强了合作意识。
第二篇: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谁的手儿巧—认识图形
教学内容: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和模型,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形体。2.在拼、摆、摸等探索活动中,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感受立体图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对身边与立体图形有关的事物产生兴趣。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探究每种图形的特点,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4种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找到每种图形的特点并用语言描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导入:小朋友们都搭过积木吗?喜欢搭积木吗?老师这儿有几个小朋友用特殊的积木拼搭的作品,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吧!(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从图中你都看到了什么?用一句完整、好听的话来说一说。(学生汇报)
二、小组活动,操作感知。
师:他们搭的好不好啊? 你们想不想用自己手中的物体也来拼一拼、搭一搭?但是,在拼搭前老师有几个要求:
1.请小组4个人把积木放在一起拼搭,先商量好拼搭什么,再动手拼搭,拼搭完成后为你们小组的作品起一个好听的名字。2.在拼搭的过程中看一看你会发现什么?
听清楚要求了吗?请小组4个人开始动手吧!(学生交流、拼搭)小朋友们拼的都非常好的棒,老师选了两件最漂亮的作品与大家一起分享,现在请作品的小设计师来介绍一下吧!(学生介绍,你作品的名字叫什么?你们是怎么拼搭的?有什么发现?)
三、形成表象,建立观念。
师:小朋友们真是爱动脑、善于观察的好孩子。在我们的作品中用到的物体的形状相同吗?刚才我们的发现就与物体的形状有关系。
现在请同位两个人把你们的物体放在一起,按形状把他们分分类吧!开始动手。(学生分类,教师巡视指导。)
师:小朋友们已经分完了,哪个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你们分成了几类?你们是怎样分的?找小组上前展示)
师:小朋友们真是太棒了,都可以成为小数学家了,按形状我们可以把这些物体分成4类。让我们认识一下每一类形状的名字吧!师:(手拿模型)像这样的形状我们叫它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师板书: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像这4种不同的形状,画出来就是4种不同的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4种立体图形吧!(板书:认识图形)
四、游戏活动,体验特征。
师:在小朋友们的发言中老师发现大家都是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孩子。你们想不想成为小数学家呢?要想成为小数学家得先认识每种图形长的什么样子才可以。要想知道每种图形的特点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我们仔细看、动脑想、认真说,咱们比一比谁发现的特点最多、谁说的最好。1.认识长方体:
师:现在请大家拿出长方体的物体,举起来让大家看一看拿对了吗?请你轻轻的把它放到桌子上。下面请你动手摸一摸、看一看长方体长什么样子的呀!然后同位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同位讨论,师巡视指导)
师:谁能来说一说长方体长的什么样子的呀?(学生汇报交流)
小结:(师带生一起感受长方体的特点)用手摸一摸面是平平的、滑滑的,角摸上去有点扎手,样子是长长方方的。
师:现在请把手中长方体的物体放到一边,请动脑筋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呢?(学生汇报:XX的形状是长方体)2.认识正方体:
师:小朋友们说的非常的好,离小数学家更进一步了,我们再来看看正方体吧!现在请大家拿出正方体的物体,举起来让大家看一看拿对了吗?请你轻轻的把它放到桌子上。下面请你动手摸一摸、看一看正方体长什么样子的呀!然后同位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同位讨论,师巡视指导)
师:谁能来说一说正方体长的什么样子的呀?说给大家听听你的发现。(学生汇报交流)
小结:(师带生一起感受正方体的特点)用手摸一摸面是平平的、滑滑的,角摸上去有点扎手,样子是正正方方的。
师:迅速把你手中的物体放到一边,看谁的坐姿最美丽。请动脑筋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的呢?(学生汇报:XX的形状是正方体)3.认识特殊长方体:
师:老师这有一个积木请你仔细看看它是什么形状的呢?(学生汇报交流)
(分别让两种说法的孩子,说一说为什么?)
师拿特殊的长方体与正方体模型让学生找不同。
小结:你说它是什么形状的啊? 4.认识圆柱和球: 师:小朋友们你们真是善于观察的好孩子,再过最后一关就要成为小数学家了,现在请你拿出圆柱再拿出球,看看你都拿对了吗?请你轻轻地、慢慢地把它们放到桌子上,请同位两个人一起摸一摸、看一看圆柱长的什么样子?球长的什么样子?看谁发现的又多,说的又好。
师:谁能来说一说圆柱长的什么样子的呀?说给大家听听你的发现。(学生汇报交流)
小结:(师带生一起感受圆柱的特点)用手摸一摸面是滑滑的,立起来像个柱子,躺倒会滚动。
师:谁能来说一说球长的什么样子的呀?(学生汇报交流)
小结:(师带生一起感受球的特点)球是圆圆的,可以来回滚动。
师:既然圆柱和球那么好玩,可以滚动,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学生汇报:XX的形状是圆柱)哪些物体的形状是球?(学生汇报:XX的形状是球)
五、全课总结,拓展升华。
师:小朋友们真是太棒了,把4种图形的样子都记住了,恭喜你们现在已经是小数学家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小朋友们认识了哪几个立体图形啊?你都记住他们的样子了吗?
这节课啊老师还请来了一位小客人,我们一起看看是谁吧!(课件展示机器人)谁呀?这个机器人是用我们刚刚学的立体图形拼成的,现在请你数一数他们分别用了几个? 说给你的同位听一听。(同位讨论)
师:谁能来说一说你发现了几个?
(小朋友们你们的眼睛真是太亮了。)
总结:小朋友们你们这节课高不高兴啊?认为自己的表现好吗?你们表现的真是太棒了!下课
第三篇: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亳州十二中学 卢凤侠
【教材分析】:
本节课在一年级上册时学生就认识了四种简单的几何体,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是建立在初步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认识这些图形及其特征的基础。同时,借助自主练习中寻找生活中的几何图形,进一步使学生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与理解。【学情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在幼儿园画过平面图形,所以学生对于这四种平面图形,一点也不陌生,但学生对这四种图形的具体特征、本质所在以及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关系还不明确。为此,创设有趣情境活动,让学生动起来是这些问题的有效策略。【教学目标】:
1、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体会这些平面图形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2、让学生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欲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建立空间观念。难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辨别。【教学具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模型、小棒、平面图形图片等 教学进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交新朋友吗?(喜欢)今天老师给介绍认识四个新伙伴,可是它们藏起来啦,要想找出它们必须先认一认老朋友。
2、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指名学生认一认,说一说。
师:这些物体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立体图形)
3、揭示课题
师:在图形王国里,除了立体图形家族,还有平面图形家族。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些图形。(板书课题:认识图形)
二、探究新知
1、感知“面”在“体”上。出示实物长方体
师:现在你知道它叫长方体,你还知道长方体的哪些特征?(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
找同学亲手摸一摸长方体其中一个表面。什么感觉?(平平的,滑滑的。)
师:今天我们结交的第一个新朋友就藏在它身上。谁能想出一个好办法,把这个面从立体图形上“请”出来,到黑板上呢? 同桌交流讨论,说一说自己的看法。方法:可能有描、画、印、拍照„„
2、搬一搬、认一认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的好办法,我想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给大家展示一下。
学生上台展示。
师:刚才我们请下来的新朋友有个好听的名字叫。。(长方形)
3、认识各种各样的长方形
出示胖的、瘦的、大的、小的,站立的、斜站的。。。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些图形,你认识它们吗?
4、出示正方体、圆柱
师:刚才我们从长方体的一个面上请下来了新朋友---长方形,那么,这个正方体是哪个朋友藏在里面呢?(正方形)圆柱呢? 学生自由发表见解。
指名学生上台把正方形和圆请到黑板上,说出名称并认一认。
4、认识三角形
师:你知道三角形藏在哪个立体图形中吗? 出示三棱柱,请学生认一认。
像这样把物体的一个个的面表示成一个个的图形,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平面图形。
6、探讨平面图形的特征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知道他们的名字了,可是你想进一步了解这些平面图形吗?就像我们交朋友不仅要知道她的名字,还要了解他喜欢什么,性格怎样等等。我们先来了解长方形吧。
(1)我这里有八根小棒,请你选择其中的几根摆一个长方形。你打算选几根?怎样选? 小组交流讨论,自己的选法并说说理由。(2)同伴两人一组,用学具摆出一个长方形。(3)介绍长方形的边
师:摆一个长方形要几根小棒?(4根)这4根小棒就叫长方形的边,也就是长方形有4条边。
仔细观察这4条边,你发现了什么?(对边相等)(4)请学生摆出正方形,选几根?怎样选? 学生发表意见以后,再动手操作摆一摆。
摆后你发现了什么?(正方形有4条边,都相等)(5)动手摆三角形,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需要3条边。
(6)质疑:能用小棒摆出圆形吗?为什么?(圆形是由曲线围绕而成的)
7、找一找生活中这样的图形
师:我们知道在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教室里你能找出学过的这些平面图形吗? 学生找身边的平面图形。要求;用完整的话叙说。
过渡:其实,教室外马路口也有这些平面图形,让我们看看吧。
8、拍手唱歌《走走走》
课件出示:你认识它们吗?这些交通标志牌是什么形状?(学生在认的同时介绍交通标志牌的作用,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三、巩固加深,迁移拓展
1、连一连、送图形回家
2、猜一猜
课件出示图形的一半,让学生猜测是什么图形?
5、涂一涂
6、图形欣赏
课件展示由平面图形组成的一幅幅美丽的图案,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与同伴们说一说。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长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 圆
教学反思:
本单元是对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初步认识,这堂课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识别这些图形,对这些几何形状的特征有一些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基于学生在学习以前,对几个立体图形有了一些了解,所以在教学时我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从现实生活中引出数学内容,让学生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增加对图形的认识。这节课教学思想是想通过动手操作、游戏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有意注意时间短,所以在教学中我先后设计了很多环节,如:拍手游戏、摆一摆、猜一猜游戏、涂一涂等活动,发现学生积极性比往常高很多。在探讨平面图形的基本特点时,我采用质疑---猜测----动手验证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这样由于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探究过程,他们对图形的认识和理解会更加深刻、久远。
第四篇: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认识图形
靖江市东兴中心小学
崔萍
[课题]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一年级(下册)第16~18页。
[教材简解]
“认识图形
(二)”是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中从画出这些简单几何物体的面入手,引入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使学生直观认识一些平面图形,体会平面图形与简单几何体的关系。教材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每种图形的形状,形成初步的表象。能识别各种图形,在常见物体上,找到这些形状的面,并说出他们的名称。能用简单的方法制作这些图形,初步感受这些图形的变换。不要求细致研究这些图形的边和角,也不用语言描述图形的特征。[目标预设] 知识与能力:(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体会“面在体上”。
(2)通过观察操作、合作和交流等活动,只管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知道这些平面图形的名称,并嫩个识别这些图形。
过程与方法:通过摸一摸、画一画、找一找,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化形象为抽象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并能识别这些图形。
教学难点:体会“体”与“面”的关系,知道面来自于体。
[教学准备]
老师:多媒体课件,牙膏盒一个,魔方一个,水彩笔笔筒一个(圆柱形的),长方形卡片、正方形卡片、圆形卡片各一张,磁铁
学生:一盒积木
[设计理念]202_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在几何图形的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等活动,让学生顺利的认识图形。
[设计思路]在这节课中,主要运用生活中的实物,让学生从立体图形中找出平面图形,根据低年级儿童喜欢游戏的特点,设计生动活泼多变的练习,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识,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我们经常用到的生活用品或玩具。提问:你们都用过这些东西吗?他们的形状属于我们上学期学过的哪些图形朋友?
老师出示实物(牙膏盒、魔方、水彩笔笔筒)。请同学分别来说一说。(长方体、正方体、圆柱)
谈话: 这三位好朋友呀看到我们的小朋友这么热情,又给我们带来了1个新的图形朋友。从这个新朋友的身上你看到了你熟悉的图形了吗?看看现在面向你们的是什么图形?
三角形,今天我们我们要学习的新朋友就是由老师刚刚给你们看的物体中,小朋友已经发现了三角形。今天我们就来认一认我们的图形。[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由学生已经认识的物体导入新课,通过比一比、回忆,让学生轻松的、更加有兴趣的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操作领悟,探究新知
1.摸一摸。
谈话:请你们仔细看一看、摸一摸手中的积木,看谁先发现其中的奥妙。
学生在几何体上找图形,教师巡视。
组织交流时,注意让学生说一说摸这些物体面的感觉。
[设计意图:通过摸一摸让学生感受不同的图形的特征,通过触觉感觉各种图形的不同之处。] 2.画一画
谈话:刚才我们分别从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的面上找到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如果它们能从物体上走下来跟大家见见面,那该有多好啊!老师先来把这些物体的小脚印画出来,下面就请小朋友像老师那样把这些图形画下来。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学生的活动,并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先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再组织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使学生从具体实物操作和形象感知发展到抽象地认识图形,进一步体验“体”与“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3.找一找
谈话:其实我们生活的周围就有很多这样的朋友,只是我们平时没注意罢了。现在请同学们找一找,哪些物体的表面是长方形的,哪些物体的表面是正方形的,哪些物体的表面是圆形的,哪些物体的表面是三角形。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再组织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数学联系生活,从我们身边的物体入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谈话:多媒体出示课本第17页的第1题,你们能说一说哪些物体的形状是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或三角形的吗?
三:操作练习,巩固新知
1、分一分 “想想做做”第3题。
小朋友们已经认识了这些图形,下面我们来帮他们编上号码,正方形是1号,长方形是2号,圆是3号,三角形是4号,帮他们编上号码之后请小朋友们填一填下面的空格。
2、游戏
老师上课之前给每个小朋友都发了一张正方形的纸,现在老师想请小朋友们将这张纸对折2下,看看你折出来的图形是什么样子的。
3、谈话: 看看谁的动手能力强,刚才我们通过自己的活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动手创造这些图形,好吗?
围一围
学生示范练习,并组织反馈。
提问:你是怎样围的,怎样想的?
追问:能在钉子板上围出一个圆吗?(帮助学生体会圆的边是弯曲的,在钉子板上围不出圆)
[设计意图:将学生头脑中图形的直观表象借助规则的钉子板进行再现,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感受圆与长方形、正方形及三角形的不同。]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提问: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哪些图形朋友?你们对它们熟悉了吗?(先让学生总结,然后教师归纳)我们的图形也能拼成很多漂亮的图案,下课之后,小朋友们可以把书上的图形剪下来,自己回去拼一拼。
板书:
认识图形
长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
圆
第五篇:认识图形教学设计
《 认 识 图 形 》教学设计
外国语学校 陶芬
教学内容: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课本人认识图形
(一)。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辩认识这几种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各种形状的物体,计算机软件、投影片。教学过程:
一、导入 :
今天给大家带来了新朋友,瞧,是谁来了,你们喜欢机器人吗?(机器人导入)机器人皮皮觉得同学们都非常棒,给大家带来了礼物,他们是什么呢?开火车分别说出是什么物体,那这些物体又分别是哪些形状的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些图形(板书认识图形),揭示课题。
二、操作感知 : 1.分一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巡视。(2)小组汇报。问:你们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3)揭示概念。教师拿出大小、形状、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2.摸一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一摸、滚一滚,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学生可能说出: 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圆 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是圆的,平平的。球:是圆圆的。(如果学生说出长方体、正方体有6个面等,教师应给予肯定),教师引导学生简单的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长方体:有6个面,相对面大小一样,有尖尖的角,可以推动。正方体:有6个大小一样面,尖尖的角,可以推动。圆柱:上下两个大小一样圆形平面的,中间的是弯曲的面,可以横着滚动。球:没有角,滑滑的,可以随意滚动 3.感知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1)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
三、形成表象,体验特征 1.视频展现立体图形
(1)动画播放立体图形的自我介绍 2.游戏“看谁摸得准”,感知物体形状特征
(2)学生闭眼摸出四种图形。(教师说图形,学生摸。)3.看谁举的对
(1)教师说名称,学生举出相应物体;教师举物体,学生说名称。
四、闯关练习
第一关:做一做1题。
第二关:数图形。投影出示练习五第2题,问:这只小动物是由
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让学生完成在课本上 认识新的朋友(机器人由哪些形状物体组成)
五、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