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乔新江)打造农业产业化集群 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
打造农业产业化集群 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
——在全市加快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潢川)现场观摩会上的讲话
乔 新 江
(202_年3月23日)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是在今年试验区建设全面展开、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刚刚起步阶段召开的第一次现场观摩会,体现了早谋划、早安排、早部署,目的在于动员全市上下深入贯彻省委、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市试验区建设大会精神,提升认识,加大力度,以试验区建设为抓手,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
今天上午,大家实地观摩了潢川县的三大产业化集群的示范园区、龙头企业、产业基地,刚才又听取了潢川县整体情况和花木、华英鸭、生猪、水产业集群发展的典型经验介绍,总体感到潢川的特色很突出,做法很务实,模式很灵活,成效很明显,对其他县区具有很强的借鉴和启发意义。通过现场观、实地看、大会听,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三点:一是华英集团、中川水产、康源食品生产车间和产业基地建设,让我们看到了潢川产业化集群发展的领先优势和强劲态势;二是万亩花木精品示范基地、花木交易大市场,让我们看到了潢川提升花木产业化集群打造的新路径、新平台、新亮点;三是黄国粮业生产走廊、产品展示和研发中心以及国家级农 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授牌仪式,让我们看到了黄国粮业在糯米粉加工行业取得的丰硕成果和崛起真谛。希望大家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农业产业化集群,是省委、省政府推进农业产业化、实现农业现代化、统筹城乡发展新推出的战略部署,对于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持续探索“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的科学发展路子,意义重大。关于下一步工作任务,市政府专项领导小组还要专门研究。下面,我就如何抓好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讲四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要树牢新理念
农业产业化集群是一个与时俱进的新生事物,需要我们用新的理念、新的思维、新的认识来对待。
1、农业产业化集群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科学模式。说它是一种新理念、新思路、新模式,我们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一是产业化,即有龙头企业带动,与农业生产和农民紧密联系在一起,农产品就地加工,农工商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二是系统化,除了形成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条以外,还要求相关产业配套服务系统化,农业生产基地式布局发展,促进同类加工企业集聚;三是特色化,空间布局适应产业特色,因地制宜,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简单的说,产业化集群就是要达到要素集中投入,资源集约经营,科技集成创新,产业集群发展的目标。
2、农业产业化集群是推进“三化”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农业产业化集群实现了农业产业化,但并不完全等同于农业产业化,它规模更大,专业化分工更深、更细;产业体系之间的关联度、融合度更高。在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过程中, 通过农业产业化集群把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融为一体,实现农业与工业、商业、运输业、金融业等产业的有机融合、紧密结合,有利于实现区域资源共享,形成区域产业和企业竞争优势,塑造地域品牌,有利于引导城市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向农村合理流动,增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实效,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促进“三化”协调发展,进而可以从根本上破解农业农村发展的困局。
3、农业产业化集群是加快我市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我市农村改革试验启动以来,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市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已发展到266家,其中国家级6家、省级47家,以粮油加工、茶叶、花卉、水产、华英鸭、固始鸡、特色林果业、柳编为代表的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已形成初具规模的八大农业产业化集群,农业产业化向更高层次发展、推进的基础条件已经具备。像潢川县坚持不懈地“强龙头、建基地、拉链条、带农户、创品牌”,在全国全省较早探索出了“公司+基地+农户”的“华英模式”,形成了纵向成链、横向成群、产加销一体化的的 花木、华英鸭、生猪、水产及粮油加工五大特色产业集群,涌现出华英集团、黄国粮业等一批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实现了由企业到产业、由特色到板块、由集中到集群的战略转变,很好地实现了工农对接。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看到我市在农业产业化集群仍处于发展提升阶段,我们的不少产业化组织自身实力、带动能力还不强,主要产品、主导产业的市场竞争力还不强,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健全,产业链条短,产业化、组织化层次低,科技含量不高,名牌产品少,在国际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较低;同时,农业产业化集中连片发展度、产业集聚发展度还不够。一句话,农业产业化“化”得还不够,集群“集”得还不够。
总之,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群,符合发展规律,符合信阳实际,体现了“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理念。我们一定要统一思想,把准方向,超前谋划,用心去干,以高度的自觉和认识,把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实施好、推进好,努力走出一条以培育农业产业化集群为支撑,“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
二、要明确新定位
今年是实施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的起步之年、奠基之年,要做好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这篇大文章,我们作为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必须在提高站位、科学定位上把握这样几个关键点:
1、推进改革试验的切入点。深化农村改革的核心内容和目标,就是加快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和农村生产力要素配臵机制的改革创新。推进农村改革试验,靠什么来落实、来体现,必须找到像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高标准粮田“百千万”、新型农业现代化样板工程这样的抓手和载体,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重点攻坚突破。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科技创新的有机结合,以抓实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重点工程推进农村改革,以加快农村改革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不断放大提升产业富民效应。
2、构建现代农业的支撑点。现代农业竞争主要是产业集群的竞争。信阳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市、特色农业大市,只有走产业集群发展之路,才能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形成较强的持续的竞争力,使优势产业更优,特色产业更特,支柱产业更突出。
3、抢占科技创新的制高点。科技创新是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的重要推动力,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能否顺利推进,农业产业化集群能否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关键还是依靠科技进步。像潢川的华英集团、黄国粮业就是通过加强农产品加工核心技术研究,以科技创新推进产业升级的典型范例。因此,必须加大农业科技引进和推广力度,增强龙头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抢占农业科技创新的制高点,确保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促进农村发展的增长点。按照省政府加快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的指导意见(豫政25号文件),全省重点发展面(米)品、肉品、乳品、果蔬、油脂、饮品、茶叶、花卉(木)、中药材、调味品、林产品等11类和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化集群。按照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依据我市现有农业资源优势和农业产业发展现状,我市有条件有基础发展的产业化集群有8类,即米(面)、肉、茶叶、花卉、中药材、林产品、油脂等。按照我们的规划目标任务,到202_年,要形成年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的集群10个,50亿元以上的集群5个,100亿元以上的集群2个;到202_年,要形成年销售收入20亿元以上的集群30个,50亿元以上的集群10个,100亿元以上的集群5个。农业产业化集群的培育打造,将给我市的农村经济总量带来1000亿以上的增长,必将成为我市融入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
三、要做实新支撑
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是一项开拓性、综合性、集成性比较强的系统工程,关键在做。
一要高起点制订科学规划。规划是培育发展农业产业集群的先导。市政府关于加快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的实施意见、总体规划即将下发。当务之急,各县区要结合区域自然、经济、社会基础条件,综合考虑带动农户数量、生产规模、经 济效益等因素,通过制订农业产业集群的培育发展规划,明确发展农业产业集群的战略目标、空间布局、发展重点和重要举措。市里将重点培育特色鲜明、基础条件好的浉河茶产业、潢川花卉、华英富民等三大产业集群试点,特别是省里重点抓的浉河茶产业集群试点,要科学谋划,先行一步,率先突破,为全市产业化集群培育发挥引领、示范和表率作用。
二要高质量壮大主导产业。在主导产业的选择上,要围绕优势资源,结合农业发展基础,选择区域特色强、竞争优势明显、科技含量高、成长前景好、带动作用大的优势产业,重点发展。在主导产业的发展战略上,要通过提高主导产业的技术水平,培养政府市场服务意识和企业市场经营理念,建立政策支持体系,科学规划、培育县域主导产业。在发展路径上,要扬长避短,逐渐从小到大,由弱至强,以点带面,形成现实的经济增长点和市场竞争力,促进集群的持续发展。
三要高标准建好生产基地。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按照规模化、设施化、标准化的要求,配套建设基地田网、路网、水网、电网,提高综合生产能力。要以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依托,切实做好农业科技示范、农业技术推广及完善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全面提升农技推广体系的公共服务和技术支撑能力。要通过“公司+基地”,“公司+合作社+基地”等多种形式,引导建立并规 7 范基地农民与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利益联结机制,解决好小农户与大生产的矛盾,最大限度让利于民、惠及于民。
四要高水平做强龙头企业。培育和扶持好龙头企业,必须以“扶优、扶大、扶强”为基本原则,以“大规模、高起点、外向型、强带动”为基本要求,通过收购、兼并、重组、参股、上市等形式,打造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加工水平高、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大型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通过跨区域强强联合,多行业分工协作,扶持形成一批相互配套、功能互补、联系紧密的龙头企业集群,带动农户发展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生产。
五要高效率打造知名品牌。要大力实施农业品牌化战略,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业行业协会,通过外引内联,加强管理,提升素质,大力发展中高端农产品,千方百计开拓市场,加大推介力度,扩大市场占有率和知名度,打造一批在省内外、国内外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信阳农产品品牌。
六要高品位强化科技引领。要紧紧抓住中央一号文件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的重大机遇,积极整合产业集群内龙头企业技术人才和实验设备资源,加快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提升科技创新与推广能力。采取奖励补助措施,支持产业化集群龙头企业建设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研发中心,开展与大专院校、科 研院所的技术合作,提高企业自主研发能力和科研成果转化能力。
四、要形成新格局
加强领导,加大扶持,多方协力,是抓好工作落实的有力保证。
一要切实落实工作责任。责任明,才能抓到位。市里比照省里做法,马上要成立专项领导小组,建立领导指导产业化集群发展的组织机制。市、县都要实行一个产业集群“一名牵头领导、一个服务班子、一套优惠政策、一个工作计划、一个奖励办法”的“五个一”工作推进机制。重点产业集群原则上由县区委书记、县区长亲自抓,涉及市直部门的由部门“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抓具体、抓落实。市加快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要充分发挥协调指挥职能,坚持定期会商制度, 加强宣传引导,及时总结推广典型做法和新鲜经验,研究解决工作中的重要问题;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认清职责、主动负责、履职尽责,层层抓好任务分解,抓好目标细化,抓好责任落实,形成市里统一领导、县区主抓落实、部门分工负责、上下协调配合、各司其职、合力推动的工作机制。
二要切实强化要素保障。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作为省里今年主抓的农村经济两项重点工程,在用地、用电、财政扶持、金融支持、科技创新、对外开放、人才培养等方 面,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各县区、各有关部门和农业产业化企业要认真研究,吃透精神,加强对接,善于运作,用足用活政策,力争在项目、资金争取和优惠政策倾斜上得到更多更大支持。各县区政府、市直各相关责任部门、金融部门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开动脑筋,整合资源,捆绑项目资金,聚集各方力量,切实当好后盾,搞好服务。要加快完善与产业化集群相配套的基础设施、必要设备、农产品原料生产加工基地、物流园区、公共科研开发推广服务平台。
三要切实加强专项督导。为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省里、市里都将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纳入政府责任目标考核体系,实行动态管理,并且每年安排两次巡回观摩活动,严格奖优罚劣,表彰先进,鞭策后进。专项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也要采取不同形式,对各县区整体推进和分年度实施情况,加强督促检查,对工作不主动、进展慢的将予以通报批评并限期整改。对成绩突出、贡献较大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奖励,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的良好氛围。
借此机会,再强调一下今年的试验区建设工作。今年的试验区建设如何搞,在市委农村工作会上只作了总体安排,具体怎么抓没有作出具体安排。近一段,通过市试验办的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经市试验区领导小组研究,202_年试验区建设工作要点马上下发。具体来说要“五抓”: 一是抓示范、示范抓。我们的改革试验已经进行了三年,试验的目的是为了推广,不能总是试验。目前,我们在许多方面基本上办法有了,路子有了,模式有了,经验有了,下一步就是要考虑如何把这些经验转化为生产力。所以,我们要认真总结三年以来的各项改革经验,尤其是“六个放大提升”的成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把示范抓实,把典型育强。
二是抓创新、创新抓。改革不止,创新不停。无论是持续推进“六个放大提升”,还是统筹推进其他各项改革,都要不断弘扬创新精神,既要创新理念、创新模式、创新方式,更要创新体制机制,在创新上下真功、用实劲、求实效。
三是抓重点、重点抓。围绕改革试验的重点任务,坚持以现场观摩推动改革,适时组织召开好经验交流现场会、观摩会、推进会和理论研讨会,总结工作经验,研究解决试验区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初步计划,今年要召开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现场观摩会、工厂化育秧和机械化插秧现场观摩会、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现场观摩会、土地流转和高标准粮田建设现场观摩会、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现场观摩会、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进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经验交流会、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经验交流会、大别山片区连片开发研讨会、创业人才引领改革试验经验交流会等等。请各县区、专项改革办结合实际,提前谋划。
四是抓领导、领导抓。重点是转变领导方式。改革越到深处,越需要加强领导。我们要认真落实“三具两基一抓手”工作法,建立各级领导联系、指导、帮扶各类改革典型的责任,形成推进工作的合力,一个典型一个典型地培育,一项工作一项工作地落实,一条经验一条经验地总结,不断放大提升我们试验区建设的成果,在推进信阳新型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的同时,为全省、全国创造出更多的改革经验。
五是抓自身、自身抓。试验办是直接负责试验区建设工作的专门办事机构。试验办自身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试验区建设工作的顺利推进。加强试验办自身建设,首先要有一个专职的、称职的、得力的试验办主任;其次要有一支能打硬仗的专门队伍。试验办作为常设性工作机构,客观上需要抽调得力业务人员,并相对固定。否则,工作很难办。我们有些县区试验办的力量相当薄弱,个别县区只有三两个人,别说去主动思考、谋划、指导、推动工作,就连日常的被动应付都应对不过来。由于试验办本身没有编制,需要另想其他办法。一个比较现实的途径就是依托党委农办编制解决业务骨干借调和人员力量不够问题。机构改革已经两年多了,目前我们全市县区党委农办真正成立起来,达到班子、人员、工作“三到位”的不多,平桥区、固始县到位了,淮滨县、息县基本到位。省委、省政府对农办很重视,关于“三农”的一些关键性的工作都明确由农办来具体负责,卢展工书记 每次下基层调研农村工作都要求农办领导陪同,有关农村工作的指示要求也安排农办来办,农办的工作任务也会越来越重,没有人就干不好工作。请各县区会后及时研究,尽快把机构组建好,把人员配到位,真正把试验办工作力量配足配强。
同志们,实施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一件一件、一项一项、扎扎实实、坚持不懈地去做。希望大家要以这次会议为契机,在积极作为中抢抓机遇,在持续求进中打造亮点,在改革创新中务实发展,把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工程实施好、推进好,为夯实新型农业现代化基础、把我市打造成为现代农业示范区、“三化”同步先行区作出积极贡献。
第二篇:产业化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申报材料
一、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现状
目前,我县共有55家农业产业化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其中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家、农业产业化省重点龙头企业9家、农业产业化市重点龙头企业45家。
二、未来3-5年工作目标
未来3-5年,重点发展壮大一批起点高、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到202_年实现增加1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3家农业产业化省重点龙头企业的目标。
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对外合作科
二〇一三年十二月
第三篇:南昌县打造新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情况汇报(080625)
南昌县打造新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情况汇报
一、工作推进情况
今年以来,我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新农村建设统领农业和农村工作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中央、省、市一号文件精神,以推进农业重大重点项目建设为契机,强龙头,建基地,活流通,新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加快。到目前止,全县农业产业化组织总数达到722个,从业人数达到8.75万人,农户从事产业化经营收入达到2.98亿元。
1、突出示范带动,做强龙头企业
增强龙头企业的实力和带动能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推动农业产业化、打造新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的关键所在。我县紧紧围绕粮食、家禽、水产、蔬菜、苗木等特色主导产业的开发,运用工业理念和市场手段,大力实施龙头企业裂变扩张工程,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发展“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目前,龙头企业与农户共建立合同关系429个,年履约订单成交额61.25亿元,带动农户10万户,其中,订单带动农户13.2万户。一是加大资金扶持。县财政建立了1200万元农村创业专项基金,在品牌创建、技术创新、信贷支持等方面重点扶持煌上煌集团、国鸿公司、国旺公司、鑫和源公司、昌碧米业等有一定辐射能力的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其科技创新、资金融通和出口创汇能力。目前,这些龙头企业已成为全县主导产业发展的龙头,带动了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全县各类龙头企业发展到960多家,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45家(国家级3家、省级19家),202_年 销售收入达85.7亿元,出口创汇863.3万美元,上交税收2.1亿元。二是加快技术改造。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开发创新并举,加快龙头企业技术改造步伐。如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汇仁集团,每年将销售收入的3%用于新产品研发费用,先后引进了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博士等二十多位高层次医药科研人才并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开发、投产了汇仁牌肾宝、乌鸡白凤丸等70余个产品,建立了总面积15000亩的46个品种中药材GAP基地,“汇仁”商标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汇仁集团跻身于“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国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50强”。三是实行产学研结合。引导企业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重点突破农产品保鲜包装技术和精深加工技术,开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产品。如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国鸿公司,每年投资30多万元,与江西农业大学、省动物生物技术实验室、省科学院生物资源研究所等科研院所联姻,共同进行畜牧防治、种猪改良、生物组培技术的研究,逐步形成了生猪养殖、绿色肉食品加工、饲料加工、“国鸿绿色菜园”连锁店、珍稀花卉和绿色果菜种植的产业链,“国鸿牌”放心肉被认定为我省首批无公害农产品。四是推行农业标准化。大力建立健全农产品加工质量标准体系,推动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原料基地建设,以加工业的标准化带动绿色农业的发展。如省级龙头企业昌碧米业集团,大力发展“公司+农户+基地”生产模式,建立优质稻种植基地10万亩,有效地保证了大米生产所需的优质原粮,集团主导产品“昌碧”牌系列大米被国家绿色食品中心认定为A级绿色食品。武阳鑫和源公司300亩蔬菜种植基地被列为江西省农业厅“1亩1万元”绿色蔬菜优质高产模式示范基地。
2、突出基地培育,做大主导产业
按照壮大主导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要求,坚持一手 抓粮食生产不放松,稳定粮食播面,提高粮食单产,调优粮食品种,扩大粮食总量,提升种粮效益;一手抓结构调整不动摇,大力推进品种特色化、基地规模化。一是做大“两带”产业。围绕建设省城南昌一线“菜篮子”基地的目标,上规模、打品牌、多投入,加快发展城郊型现代农业,几年来,共投入财政扶持资金1000多万元,着力规划建设昌东养殖业和昌南种植业商贸物流中心,促进滨湖地区“金十字”养殖产业带和城南乡镇“银三角”种植产业带特色种养基地做大规模,做优品牌,提升效应,着力培育壮大水禽、黄鳝、蔬菜、苗木等四大主导产业,目前,全县已基本形成黄鳝之乡、养鸭之乡、藜蒿之乡、苗木之乡等“一乡一品”产业板块,建立“一村一品”专业78个,发展规模以上种养基地45个,其中,发展养鸭2600万羽,2万羽以上的规模养鸭基地22个;网箱养鳝5万箱,1000箱以上的规模养鳝基地8个;无公害蔬菜25.6万亩,200亩以上的规模蔬菜基地8个;苗木2万亩,200亩以上的规模苗木基地7个。二是发展新兴产业。按照“兴产业、增活力、强后劲”的思路,在巩固基础产业,壮大优势产业的同时,整合农村自然、人文资源,以民间投资为主体,大力开发“农家乐”、乡村旅游业等新兴产业,已建立园林型、景区型、休闲型的规模以上“农家乐”经营体14个。如蒋巷镇依托垂钓庄园,日均接待垂钓休闲人士近202_人,年创造经济效益1000多万元。
3、突出发展平台,做实示范园区
发展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平台。我县围绕建设“全省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窗口”的目标,着力构建“北看蒋巷、南看黄马”的新农村建设试点和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突出抓了蒋巷现代农业示范园和黄马“两江”生态农业走廊建设。蒋巷现代农业示范 园。通过向上、向外争取项目和资金,抓规划、引项目、强龙头,着力发展畜禽、蔬菜、水产等特色加工产业,完成了蒋巷大道路面硬化和改扩建工程,启动了中心沟渠整治绿化工程,集中做大做强了国鸿实业、国旺公司、鄱湖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建立了国鸿公司百万头生猪屠宰加工生产线和国旺公司万亩以上水利化生产、机械化种养、信息化服务的现代农业庄园,培育壮大了水产、水禽等特色产业,唱响了“国鸿放心肉”、“鄱湖黄鳝”等特色品牌,区域特色农业正逐步形成。黄马“两江”生态农业走廊。按照打造“生态农业走廊,形成生态示范区”的要求,依托良好的区位、生态优势和苗木产业优势,抓住南昌植物园落户的契机,重点推进了“一个市场、一条大道、五个新农村综合示范点、万亩苗木市场”建设。启动了总投资6000万元的江西(黄马)蓝天花卉苗木市场和总投资2100万元的蓝园大道一期工程建设,建立花卉苗木基地8000余亩,打造了南安桐树下、冯家自然村等一批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目前,蒋巷现代农业示范园和黄马“两江”生态农业走廊已被列为南昌市重点打造的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综合示范区,并分别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总顾问,市委、市政府分管领导任正副组长的建设协调领导小组。
4、突出市场培育,做活流通体系
把完善和做活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作为打造新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的重要载体,着力抓实抓好。一是建专业市场。按照“内建市场,外设窗口”的思路,加快县内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县外农产品直销窗口建设,全县32个专业批发市场年交易额达到27.28亿元,煌上煌集团、昌碧米业、扬芳香公司等国家、省、市级龙头企业在全国30多个大中城市设立了直销“窗口”。同时,通过政府网、农经网等信息网,以举办网上农展等形式,不断推介我县龙头企业及其产品。如省级龙头 企业小蓝禽蛋批发市场,创建了全国首家禽蛋类专业性网站,日点击量达202_余人次。二是育中介组织。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支持农民组建专业合作社、农产品加工企业联合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种养殖大户组建行业协会,形成行业整体竞争优势。目前,全县正式登记注册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175家(今年净增72家),其中省级示范社3家,市级示范社4家;发展各类中介组织30多个,各类商品经纪人2500多人,组建禽业、蔬菜、粮油等行业协会6个,农民合作社、中介组织等年销售收入达3.48亿元。三是创优质品牌。大力开展创名牌、扬名牌活动。全县共发展培育国家绿色(有机)食品品牌12个、有效期内产品92个,国家级无公害产地25个、产品26个,龙头企业产品注册商标124件,其中:驰名商标1个、著名商标7个,商标数和绿色品牌数均为全省县(区)之首。
二、存在问题
我县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一是龙头企业带动农户能力不够强,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二是基地建设规模不够大,经营模式比较单一;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不够规范,农户的参与度不够;四是农业基础设施仍然薄弱。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县将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突出一个核心,建好两大基地,培育三类载体,做优四大产业,加快提高主要农产品综合生产能力,着力打造新型农业产业化示范区,确保农业不断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社会和谐发展,主要农业经济指标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在全市三分天下有其一。突出一个核心,就是围绕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突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这个核心。一是加快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施好万亩以上大型排涝沟渠清淤整治计划、泵站更新改造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计划,加强对抗旱水源工程及中小型渠道整治、灌区渠系清淤整治,着力改造好240座小山塘(小门塘),着力抓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和血防水利工程建设,解决4.02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二是加快推进农业综合开发。重点抓好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尽快建成一批优质、高产、稳产、高效的基本农田,力争完成改造中低产田2.3万亩,其中,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节水高效的标准农田0.98万亩。三是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组织好重点农时季节机械化生产,加快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力争全县农机总动力发展到115万千瓦,增长15%;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55%,比202_年提高5个百分点。四是加强农业支撑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全县农技推广体系改革,集中力量抓好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等的疫病防控。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积极推广沼气、太阳能等洁净能源,加快推进平原林业建设,扎实抓好林地管理、森林防火工作和冈上、黄马小流域综合治理及生态修复工作,确保农村生态安全。
建好两大基地。就是围绕构建“北看蒋巷、南看黄马”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以推进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为突破口,以培植特色主导产业为着力点,按照“市县联动、多方筹集、统筹规划、分步推进”的方法,大力实施“外引上争”战略,突出抓好蒋巷现代农业示范园和黄马“两江”生态农业走廊的整治建设,力争两个示范园初步成框架、出形象、见效益、扬美名。
培育三类载体。就是围绕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着力培育好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家乐”经营体等三 类载体。一是壮大农业龙头企业。认真实施好农业产业化“双十双百双千”工程,鼓励和扶持列入全省“双十”的3家企业和“双百”的8家企业做大做强,发展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种养小区和基地,力争全县市级以上龙头企业新增5家、达到50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发展到15家。二是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发展,重点扶持与优质粮食、高效蔬菜、生猪养殖、养鸭养鳝、花卉苗木种植等与农户利益联系紧、带动农户多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强做大。力争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超过200家,其中,示范性合作社发展到10家。三是培育“农家乐”经营体。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大力发展生态与风情结合、旅游与休闲结合、人与自然结合的“农家乐”经营体。力争全县规模以上的“农家乐”经营体发展到20个,其中,较大规模的5个。
做优四大产业。就是围绕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在稳定粮食和生猪等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的基础上,按照生态种植和生态养殖示范小区标准,加快推进“金十字”养殖产业带和“银三角”种植产业带基地发展,做优做大养鸭、养鳝、无公害蔬菜、苗木等四大特色产业,加快建设与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相配套的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的“两带”产业基地,不断促进“两带”产业发展壮大。力争全县规模以上种养基地发展到5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发展到90个。
第四篇: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模式
一、农业产业化企业集群的概念
从产业集群实践和已有的理论研究看,产业集群有两个基本特征:地理邻近性和产业关联性。地理邻近性反映了构成产业集群的各主体在空间上是相邻的,产业的关联性反映了构成产业集群的各主体之间的相互联系。产业集群的优势于集群内部各主体的互动,理论界对产业集群内在机理的各种解释,如协同效应、网络效应、合作创新、知识溢出和外部效应等都是产业集群各主体之间互动的结果。波特认为,产业集群代表着一种合作与竞争的组合„,合作与竞争一般是建立在它们之间交易的基础之上,目标应该是促进交易,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的质量。地理的邻近不仅有利于交易主体之间相互了解,增加互信,加强合作,而且也便于了解竞争对手,知己知彼,营造了一种竞争气氛。可见,地理邻近性为产业集群的互动创造了条件,而产业关联性是集群内部互动的基础。产业集群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系统,产业集群互动不仅包括集群内部互动,也包括集群内企业与集群外企业以及集群与集群内成员之间的协作与竞争。
相比传统规模经营和产业环境优化理论,产业集群提供了一个组织经济发展的新途径。农业产业化集群是在地理相近地域出现的、农业与相关产业相互支持的组织结合体,故农业产业化集群也具有一般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但是农业产业化集群具有不同于一般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既具有农业生产的技术特征又具有农业产业化发展过程中的组织化特征。从目前典型的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的历史来看,农业产业化集群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动态过程,所依托的组织形式也是发展变化的。因此,在一国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针对本国农业产业化发展特点,选择与之相适应的产业集群模式,使该产业集群模式能够更充分地促进该国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是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和提升涉农产业参与国际竞争,提高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二、我国提倡农业产业化集群现实意义
(一)农业产业集群化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1.农业产业集群化发展引致产业的提升,带动农村城镇化和农业工业化发展。在产业集群化过程中,由于相关产业不断聚集,所以人口与资本也不断向产业区集中,使农村城镇化与产业集群化的关系明显呈正相关性。产业集群化与农村城镇化是一种互动互利、相互依存、同生同长、共生共荣的关系。2.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农业产业化集群的不断发展,促使企业的规模经济和外部经济发展。特别随着生产销售等网络化的发展,生产、加工、运输、仓储、销售等诸多环节逐步配套,产业化集群所带来的生产能力的扩大和生产领域的不断扩展必将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这样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分流、就地转化和劳动力价值提升。3.农业产业化集群是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对农产品品种和质量、农业区域布局和农产品加工转化进行全面调整的过程,也是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向深度进军的过程。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群,可以带动千家万户按照市场需求,进行专业化、集约化生产,避免分散的农户自发调整结构所带来的盲目性和趋同性。
(二)农业产业化集群推动了区域经济发展
农业产业集群的区域经济效应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实现规模经济,形成区域企业和产业竞争优势。Isard(1956)认为集群经济其中一个形态就是地方化经济(localiozationeconomics)。许多相同性质或相近产品间的关联关系使企业集中在一个区位中,使该地区因某一产品或者若干产品增加而获得经济的发展。集群中的纵横交织的产业联系和合作,容易使企业获得产业竞争优势。产业通过在地理空间集聚并相互联系而形成产业集群,并产生集群效应,这种集群效应既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内在基础,也是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和集群竞争力提高的内在动力。
2.充分利用外在效应,实现区域资源共享。从经济学角度分析,集群效应的优势集群内各企业共同分享公共资源从而产生外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大大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分享垂直一体化与水平一体化利润,形成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
3.农业产业集群有利于集群内组织形式创新。产业集群是在共同的区域和产业文化背景下,建立在人与人之间相互信任基础上的经济网络关系,其可以强化合作,增强诚信度,形成良好的集群社会资本,降低企业间合作和交易成本。集群社会资本,即指集群内企业间长期互动形成的、基于网络关系的信任与合作的能力,是集群企业互动的“黏合剂”,从而使得集群企业发挥单个分散企业无法发挥的群体合作优势,是产业集群可持续成长的关键要素。农业产业化集群的社会资本实质上是一种能力,其基石是信任。集群的社会资本不仅有利于降低企业间的交易成本,而且伴随着市场的需要更有利于集群内的产权激励和其它组织形式的出现。
4.农业产业集群能够促进涉农企业技术创新进而实现区域创新。首先集群加剧区域内相关企业之间的竞争,形成“追赶效应”;其次,知识外溢和扩散有利于相关企业采用新的技术和生产组织形式,并能够引起生产率提高。对于默示知识,一般只能通过研究人员之间的交流来传递,有理由相信农业产业化集群使企业能够充分运用区位邻近优势,获取有关知识。越来越多的实证和理论研究发现,外部的信息交换及协调对于成功创新非常重要;再次,众多企业集群在一个地区内,互相竞争又互相学习,能够降低匹配费用,使协作成为可能,这样加强了区域创新能力和提升了区域竞争力。5.农业产业化集群有利于塑造地域品牌。大量企业集群容易产生地方品牌效应。产业集群生产的一些主要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享有相当高的知名度,特别是新兴产业集群(包括农产品服务等涉农产业的发展)生产的产品因其创新活动更具影响力,具有更高的知名度,从而形成地域品牌。当农业产业集群在某一个地方进一步集中,会反过来提高和促进当地农产品品牌化的进一步发展,进而提升品牌化地域产品的知名度,提升品牌化地域在投资者和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从而促进品牌化地域的综合协调发展。
三、我国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模式
在发达国家农业产业集群的理论研究和发展实践已经较为成熟,一些依托农业产业集群的特色农业产业已经成为一些国家的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如荷兰的花卉产业集群、美国加利福尼亚的葡萄酒产业集群等。
波特(1998)分析了加利福尼亚葡萄酒集群的结构及其竞争优势。该集群包括了680家商业酿酒企业和几千个葡萄种植园,以及众多的葡萄储存、灌溉和收割设备、包装器材提供商、专业化的公共关系和广告公司、消费类租贸易类的酒类出版物企业。文献显示国外已被广泛研究的农业产业集群包括荷兰的花卉产业集群、丹麦的养猪产业集群、比利时的养鸡产业集群、智利的苹果产业集群。
与国外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相比,我国的农业产业集群总体还处于起步阶段,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我国的许多地方出现了农业产业集群现象,如河北清河羊绒集群的羊绒产量占全国产量的80%、云南斗南的花卉占到了全国市场份额的,1/
3、山东金乡的大蒜占到了全国产量的1/4和出口额的70%等等。这些产业集群是以某种农产品为核心,集中了专业的农产品生产者、加工者、销售者以及科研、服务机构,它们以专业化和规模化取得独特竞争优势。
(一)我国农业产业化集群的基本模式
我国许多地区已经产生和正在发展农业产业集群,其以乡村农民企业家、城市科技实业家、外资、港台资本家和国有企业等为驱动主体,在不同的背景下,以不尽相同的方式组织农业生产,农业产业集群基本上可分为劳动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两种,其中以农业科技园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存在的农业集群总数已达到440多个。从主要类型和相关问题角度来看,我国农业产业化集群主要有以下几种基本模式: 1.通过农业工业化生存方式建立涉农业产业化集群,并形成专业化小城镇。例如山东寿光蔬菜产业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蔬菜生产、蔬菜批发、种子生产等不同生产企业、服务企业集群;广东东安的农林牧渔产业群,已形成的优势农产品规模集聚区有淡海水产品、畜禽产品、林果蔬产品、特经产品和粮棉油产品五大板块和相应等级群群落。2.依靠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农业科技化示范集群。陕西杨凌示范区充分发挥杨凌的农科教整体优势,经过6年多的发展,从开始的17家企业发展到现在的680多家,逐渐形成基础农业、高新技术农业和农业服务化及科技创新群落。、3.通过新兴的贸易集群带动生产集群。这类形式的典型代表是都市农业服务业集群。例如信宜市发展就是以典型的新兴的贸易服务集群为代表,带动周围城乡农业生产集群发展。4.关联产业发展的农业集群发展模式。如台商在福建农业投资范围由原先的种植业、水产业和畜禽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扩大到农业关联企业乃至观光休闲农业,特别是出现了整个农业产业上中下游一体化配套投资的现象,除农业生产领域之外,还投资产后的加工、贸易、销售和产前的种苗业、化肥、农药、农用机械、农产品加工机械和食品加工包装设备、农产品运销设备等领域。这种农业集群化生产组织模式促进了产品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在带动投资地产业提升和整体经济发展的同时,竞争力不断加强,效益不断提高。5.大企业繁衍和小企业集聚形成农业企业集群。大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企业资源的有限,很多企业为了集中企业的优势资源,不得不剥离某些业务,这样形成了很多小企业。也有些小企业以前是作坊式劳作,在获得了新技术和资本支持下,逐渐形成了一家或几家核心企业的集群发展模式。
(二)农业产业化集群未来可利用模式
1.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农产品开发链延伸模式。农业跟其它产业相比一个显著不同点是农业的区位性和生物依赖性。农业走产业化集群发展的道路,形成农业企业集群产业化发展模式,首先必须定位当地的可利用的特色资源,这是发展特色农业、优势农业的必然选择,通过突出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和地方特色,依托地方农业优势,实现农产品强势布局,致力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形成“突出区域特色,优化区域布局,培育优势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同时通过新的龙头企业和辅助性产业发展,逐步奠定特色农产品开发链延伸模式。2.以园区与市场带动的“谷”模式。产业集群有个重要特点是如何降低相关成本,而以园区与市场带动的“谷”模式必然是农业产业集群的另一种可选择模式。从规划建设“谷”到打造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首先要有相应政策将企业引入其中,即筑巢引凤,还要有相应政策将已入园的企业留住,光有土地和税收的优惠政策还不够,重要的是在入园的企业之间建立专业化分工协作和密切的经济联系,形成一个建立在合作竞争基础上的互动机制和完善的社会化市场组织网络,使企业融人到当地的文化环境当中。只有企业集群在当地具有根植性时,集群中的企业才能获得外部经济和创新优势,从而使“谷”模式的产业集群具有持续的生命力。3.“小商品大市场”的“一村一品”模式。以家庭作坊和民营企业手工生产以村为单位集聚,可注册形成农产品加工的优势行业,促成以外销为主的“一村一品”产业集群模式。“小商品大市场”的专业村集群模式,其产品的成本和质量是集群是否具有竞争力的关键。同时,专业化分工与企业间网络化联系以及经济总量等问题,是该模式中值得深思之处。
4.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这一模式由生产链和生态系统构成。通过每一条生产链、每一个生产链上的联结点上企业的集聚,构造一个比较完整的多门类农业结合的集聚生态系统。各系统内分别有产品产出,各系统之间通过中间产品和废弃物的相互交换而相互衔接,从而形成一个较为完整和闭合的农业生态集群网络,使农业生态集群网络内资源得到最佳配置,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环境污染减少到最低程度。5.其他模式。有关农业产业集群模式还有很多,诸如以大企业为核心的产业综合体发展的“航母”模式、有计划有选择地利用外资以形成本地产业链的“效应”模式、具有共用产品特性的“网络化”模式等等。但总的来说,农业产业集群模式应适应不同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的要求。
四、目前农业产业化集群存在的障碍及解决措施
(一)目前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群的障碍 1.农业生产过程连续性难以形成中间产品。产品生产过程的可分割性,离散性和中间产品的交易市场是产业集群形成的重要条件。在非农产业集群中,大量的中小企业都是“工序型”企业,每一个企业仅完成最终产品的一道工序或者仅生产最终产品的某个零部件,形成了产业集群内部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工序型企业对上下游企业的依赖性强,形成了集群内部各主体之间的密切关系。农业与制造业相比,农业生产过程虽长,但农业自身的生产链却很短,仅是农业产业化链条中的一个节点;农产品生产过程与劳动过程有时分离,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与劳动时间的间断性并存,这一特点限制了农业生产链自身的延伸。2.农业对其关联产业的依赖性比较弱。产业关联性是产业集群的基础特征,也是产业集群形成的基础。产业集群的竞争优势集群内部成员之间的密切合作与协同效应,成员企业之间的产业联系是协同效应的基础。我国农业处于传统农业技术与现代农业技术并存阶段,农户在无需任何主体帮助的情况下也可以独立完成农业生产过程,农业生产的最终产品绝大多数既可以无需加工直接进入消费市场,也可以经过加工后进人市场。农产品本身具有两面性,决定了农户生产和经营方式具有两面性。从传统观点来看,农户可以一家一户地完成生产过程,也可以联合起来完成生产过程。这样农业的生产经营容易走向封闭性。这一特点导致农业对其关联产业的依赖性可强可弱。使农业产业关联性产业不能得到持续的发展,丧失了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的一个基础。3.农产品生产技术相对稳定,企业之间的合作又容易受到农产品生产周期的影响,决定了农业集群容易被复制和合作关系容易破裂。产业集群的优势于集群内部相关企业之间密切关系’形成知识共享和知识溢出效应,但是在农业生产中,由于农业技术开发必须和当地环境有效结合,决定了农产品生产不确定因素远远高于工业产品生产,影响了技术在农业生产集群中积累和创新,这样集群本身容易产生,迁移。合作是产业集群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一种行为方式。集群企业之间的广泛联系便于加强企业之间的合作。群内企业在地理空间上的集聚性带来了企业间行为的长期性,基于合作中获得的远期利益,合作伙伴都会尽量避免短期机会主义行为,加强了企业对于未来行为的预期。但是农业以动植物为劳动对象,这种特殊资产的专有性高,(例如果业,畜牧业),生产周期长,生产关系的柔性差,生产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反应存在时滞。这些因素不仅使农户与农产品加工企业和营销机构之间难以形成一种稳定的合作关系,而且也加大了他们之间的交易成本,所以农业产业化集群的这一优势较欠缺。
4.农业产业化集群缺少相应的集群所需要的基础条件和制度。首先农业产业化集群需要与集群相对应的相关制度保证。目前我国农业发展中由于历史原因,农业发展所需要的协会等中介组织发展滞后,同时企业缺少有关市场、技术开发和农产品生产等方面的相关标准,而这些标准的缺失,直接影响了集群内企业无序竞争和产品本身的缺陷;其次,由于农产品生产周期长,导致农业生产与市场之间容易脱节,这要求农业产业化集群经营要以农产品市场为导向,按照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律来建立农业产业化的运作体系和方式;再次,在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利益分配机制是制约产业化经营能否长期坚持下去的瓶颈因素。由于农民比较注重短期收益,而有关龙头企业又受到农业生产投资周期长等因素的影响。这些都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产业化集群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如何建立农户短期利益和有关组织长期利益之间的平衡机制是当前十分突出的问题。
(二)发展农业产业化集群的措施
1.农业产业化必须依赖于农业关联性的非农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农业生产的连续性和生产过程的不可分性使农业的生产链短,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是两端延伸农业生产链,实现农业生产服务的系列化和农产品的转化增值。农业产业化要依靠与农业及其关联产业的集聚,发挥集群效应。因此,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不能仅仅从单一产业自身发展来看,必须把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业产业的复合化(从几个涉农产业整体来看)发展结合起来才可以形成产业集群。可见,与农业相关联支持产业的充分发展是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的条件,只有农业产业关联的支持产业均得到发展时,才可能实现农业产业化集群。
2.壮大龙头企业,打造平台,提升传统农业科技含量。要根据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在产业关联上,不断创建新的龙头企业,逐步形成龙头企业集群,并抓好产业的拓展和延伸。既要重视提高整个企业集群在规模、设备、资本、产品等方面表现出的“硬竞争力”,也要重视企业集群在管理、信誉、品牌、服务、理念等方面表现出的“软竞争力”。要鼓励龙头企业积极参与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通过要素重组和联合,使之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有效载体和主导。
3.搞好早期规划,打造地域品牌。在农业集群的初建时期,各地区在统筹研究和制订地区发展规划,应以市场为基础,选择具有一定发展的本地特色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因为只有内生的企业集群冻具有优先发展的独特优势,才可能形成本地的竞争力。农业产业集群的发展重点应围绕“特色、优势、潜力”展开,重点发展区域特色强、竞争优势强、科技含量高、成长空间大、带动作用大的农业产业集群。4.优化市场环境,打造物流平台。现代物流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加速器。打造农业产业集群,就必须打造现代农业物流业,做到货畅其流。要加强农产品专业市场建设,通过专业市场,把更多的农产品生产者、企业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现代农业物流的作用:一是使集群内生产的农产品能实现其价值和使用价值;二是使农产品通过物流过程产生增值;三是降低农产品生产与流通成本,提高市场反应速度。
第五篇:以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以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全南县发改委 钟泽灵
年初县委县政府提出了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重大战略举措.实践证明,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增强农业竞争力以及与国际接轨的有效措施,也是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的必然选择。
一、我县农村产业化经营发展现状及特点
1、以骨干产业为重点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速度加快。形成了蔬菜、优质稻和生猪养殖为重点产业的生产格局。202_年6月底全县商品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8110亩,早中稻播种面积达到81790亩,生猪出栏59247头.据全县70户农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今年2季度,我县农村居民人平期内现金收入733.65元,比去年681.17元增加了52.48元,同比增长7.70%,在期内现金收入中,其中:转移性收入中的家庭非常住人口寄回和带回的现金收入增长幅度最大,由去年的人平15.2元增长为今年的人平40.35元,增加了25.15元,增长了1倍多;在期内现金收入中家庭经营现金收入也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8%;家庭经营收入中增幅较大的是农业现金收入和牧业现金收入。
2、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得到大力发展,为农产品顺畅流通架金桥。近几年来,我县把培育农村经纪人,发展农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搞活农产品流通作为促进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帮扶措施,对申请从事个体和农业龙头企业,从事农产品经纪活动的组织简化办证手续,并免收部分的规费。为引导农村经纪人做强做大,全县各地鼓励扶持发展高山蔬菜、蚕桑、瓜果、药材等当地优质产业,注重在打造特色农业、壮大规模、提高质量上下功夫,积极支持农村经纪人依托优势产业,组建规范运作的农村经纪组织,并引导区域、行业经纪人按照“自愿组合、专业协作”的原则,组建经纪人协会、专业销售协会和产供销一体化协会,走规范化、集约化发展的路子,使农村经纪人队伍由松散型向紧密型、合作型方向发展。
农村经济组织为全县的农产品流通架起了产销金桥,到目前为止,全县共有各类农村经纪组织131个,执业经纪人员1000多人。今年1—8月,全县经纪活动成交额2.37亿元。经纪人队伍已经成为推动当地新农村建设的一支生力军。
3、农业项目建设作为农业发展的主要载体。今年来,以乡村为单位,着力推广“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业项目建设,全县示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补贴资金项目3万亩,优质水稻推广项目8万亩,标准化高山蔬菜示范区项目10万亩,无公害绿色瓜果食品基地项目6万亩。这些农业项目的开工建设,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农业科技含量,增强了农业产业发展的后劲。与此同时,充分发挥区位和环境优势,以招商引资推进农业产业发展进入新领域。由广东客商投资300多万元在龙源坝镇的全南虹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已发展蔬菜种植500多亩,辐射带动200多农户参与种植无公害蔬菜。
今年以来,共实施国家级农业投资项目4个,省市农业科技项目8个,农业招商引进项目20多个。一至七月份,全县新增农业增加值8000多万元,同比增长18%。
4、标准体系建设完备,树立了自有品牌。推广蔬菜标准化种植。示范效果明显,全面达标。
我县“国家级高山无公害蔬菜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是202_年经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批准的第五批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目前示范区规模已由202_年的600多亩发展到11250亩,示范农户达到3800多户,单产由202_年的每亩2300公斤增加到202_年的每亩2619公斤,增长了13.9%。通过示范带动使全县蔬菜产业得到提升,85%的蔬菜销往珠江三角洲地区,蔬菜产业已成为全南农村经济优势产业、支柱产业。我县“全南高山蔬菜”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通过考核验收。
二、我县农业产业化经营与现代农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尽管全南县农业经济发展很快,但农业经济运行中一些问题并未得到很好解决,如数量简单扩张问题、粗放生产问题、小农生产问题、综合产能问题等等,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极不协调。
一是现代农业建设主体数量减少素质低下。我县普教极为发达,全县上下非常重视普教教育,加之计划生育政策落实好,家长往往全身心倾注于子女的教育上学。因此,我县初、高中毕业回乡青年很少,再者这些回乡青年基本都通过“阳光工程”培训后又被转移出去,也就是说,我县近年来,农林牧渔业基本没有新增劳动力。我县农业种植业劳动者目前不仅年龄大、素质低,而且将后继无人。可以说年龄较青、文化较高的能转移的基本都已转移,留下来的基本是年龄大、能力差、素质低,还有一部分“留守”妇女,根本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很难适应新技术的推广。
二是产业化有待加强。大部分农产品只重产量不重品质,重实用不重加工、销售与包装,加工技术落后、加工水平低,销售方法原始、销售人员缺乏等,致使农产品基本上以初级产品的形态进入消费领域,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
三是市场供求信息不灵。由于相应的集贸市场、专业批发市场和销售中介组织的缺乏,市场供求信息不灵、销售渠道不畅,使生产效益难以提高。一些地方创办的龙头企业大多属于生产型和示范型企业,只能向农户提供一些良种、农资、技术、管理等产前、产中方面的服务,提供不了或很少提供产后服务。产品基本是随行就市,即使已经形成订单,但由于政策支持不够、签约合同不规范、合同履约率不高等原因,吃亏的仍然是农产品生产者。一旦市场出现波动,他们就显得极为被动,缺乏抗风险能力,在一波又一波的涨跌大潮中,那些无市场分析能力的人也势必会被淘汰。
三、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对策
现代农业建设,核心是借助现代手段和方式方法促进生产发展,根本是增加农民收入。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生产发展的有效载体,也是现代农业建设的重要实现形式。在实施现代农业建设中,必须从改进、改善农业产业化要素形成的条件入手,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进程.突出农业资源优势,全力打造并做强做大蔬菜、生猪养殖等特色产业,以骨干产业的发展带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整体推进。按适度、适宜、相对集中的原则,抓好产业规划布局。促使产业布局合理,增效增值能力增强,产、加、销衔接完整,全面提高产业效益和水平。
加快农村经济合作组织的建设,降低农民风险。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经济主体,意味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社员们可以告别了过去一家一户的传统生产形式,成为合作社里的产业工人。这样能有效解决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与集约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之间的矛盾,从而实现土地效益的最大化,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要发展品牌农业。以农产品质量为中心,借鉴工业质量标准理念,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推进品牌农业快速发展。推进农产品品牌战略,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产业,培育若干国内外知名的农产品品牌。
着力培育现代农业新型农民。一要鼓励农民回乡创业。要制定各项优惠政策,鼓励有志青年立足农村扎根农村,在农村干一番事业,闯出一片天地。二要全面提升农民素质。深入开展科技、文化、卫生、法律、政策等进农村活动,努力提升农民群众的文明素养,激发农民群众发展现代农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要加强技能培训。充分利用农业教育资源,加强对专业农户、合作社成员、农业企业经营者的培训。加大对致富带头人、科技带头人、经营带头人等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力度,重点培养一批长于经营、精于管理、勇于创业、能够带领群众致富的复合型人才。
着力强化现代农业科技支撑。一是加强科研及科技应用体系建设,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构建以公共科技机构、企业研发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的健全完善的科技体系。加强科技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引进及示范、推广应用速度,使重点产业的科技覆盖面达到100%。二是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以公职人员服务农业产业化的能力和水平、企业管理人才和研发人才培养、营销企业国际国内贸易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快各级各类人才的引进、选拔和培养。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载体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是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的系统工程。推进该项工程的实施,必须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总体要求和部署,认真研究解决产业化经营的长久机制问题。我们坚信,在党的十七大精神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指导下,农业产业化及现代化建设,一定会迈向新的征程,取得更大实效,造福全县广大农村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