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环境科学学会第七届理事会领导机构
编辑:红叶飘零 识别码:20-991356 1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11 00:58:01 来源:网络

第一篇:环境科学学会第七届理事会领导机构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七届理事会领导机构

名誉会长:

蒋正华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韩启德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中国科协主席 中国科学院院士 阿不来提·阿不都热西提 全国政协副主席

姜春云 原中央政治局委员 国务院副总理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 周光召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 中国科协名誉主席 中国科学院院士 宋 健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工程院院士 赵南起 全国政协原副主席 中央军委委员 名誉理事长 :

毛如柏 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 解振华 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 邓 楠 中国科协副主席 党组书记

曲格平原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 周生贤 环境保护部部长

汪光焘 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 张维庆 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主任 全国政协常委

理事长

王玉庆 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

副理事长

郝吉明 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教授 工程院院士 宁吉喆 丁仲礼 孟 伟 陆新元 杨朝飞 赵英民 陈吉宁 张远航 任南琪 曲久辉 王灿发

秘书长

任官平 国务院政策研究室党组成员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 研究员 环境保护部 原总工 环境保护部 原总工 环境保护部科技司 司长 清华大学副校长 教授 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 教授 哈尔滨工业大学 副校长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员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所所长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秘书长

第二篇:北京林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北京林学会第七届理事会工作报告

各位来宾、各位代表:

上午好,今天,北京林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如期举行。现在我代表第七届理事会向各位来宾和代表汇报学会过去四年的工作,请各位指正。

一、第七届理事会任期工作回顾

北京林学会第七届理事会于202_年7月1日经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第七届理事会在中国林学会、北京市科协的领导和业务主管单位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原北京市林业局)的具体指导下,在广大理事及会员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继承历届理事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紧密团结广大林业科技工作者,充分发挥学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围绕国内外林业热点难点,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发扬林业学术民主、繁荣林业学术交流、普及林业科学知识、为林业政府相关部门献计献策、促进林业社区居民生计改善、推动首都林业科技进步及林业建设事业不断前进等方面走出了一条以会养会的路子,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过去四年多的时间里,学会创办了北京森林论坛、北京市园林绿化科技奖、北京林学会官方网站、建立北京林学会产学研一体基地等学会品牌活动。学会先后主办或协办国内外学术会议14次,参加会议代表近202_人次,其中国内学术会议9次,参加交流的代表有1500余人次,交流论文400余篇;组织或参与协办国际学术研讨会5次,境外代表300余人次,交流论文200 余篇。主办或参与举办主题科普活动16次,直接受众达2万余人次,间接受众达1亿多人次。组织开展林业新理念及林业实用技术培训班20余次,累计受益8000余人次;承担国内科研及技术推广课题研究6项,推广先进技术3项。承接国内外合作项目30余项,其中国际合作项目19项,先后引进了森林认证、森林景观恢复、林业碳汇等国际林业先进理念及新型生态环保材料生态垫、菌根等;出版(内部)发行《现代林业》(原《北京林业科技》)期刊5期、论文集3本,发表论文280篇,总印数约1万册;编发学会动态70余期3万余份、印发学会及项目宣传折页6套,总印数约2.5万份;编辑出版科技科普图书8本,累计印数8.1万册。

四年多来,学会共荣获由北京市科协、中国林学会等上级单位颁发的各种奖项七项。先后荣获202_‚北京市防沙治沙先进单位‛,202_第八届北京青年优秀科技论文评选组织工作奖,202_北京市科协系统优秀建议三等奖;202_科协系统统计先进单位;202_市科协系统文明单位称号及首都文明单位称号等;202_年北京林学会新品种培育及科普示范基地被命名为‚全国林业科普基地‛。

在机构建设方面,学会在本届任期内新增设专业委员会2个,新增理事10人,其中常务理事3人;新增个人会员272人,新增团体会员单位7个。截至目前,学会拥有专业委员会2个,共有会员2783名,团体会员8个,其中院士7人,教授、研究员级别的会员459人,硕士以上学历的会员1481人。成功申请 8 社会团体编制20个,现有专职工作人员5人、其中硕士2人、本科3人。

(一)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开拓首都林业建设新思路

结合国内外林业发展动态,积极组织举办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术交流与研讨、国内外考察等活动是学会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在第七届理事会任期内,学会先后主办或协办国内外学术会议14次,参加会议代表近202_人次,其中国内学术会议9次,参加交流的代表有1500余人次,交流论文400余篇;组织或参与协办国际学术研讨会5次,境外代表300余人次,交流论文200余篇。会议涉及流域保护、森林认证、森林景观恢复、林业碳汇等多个领域。

1、创建学会品牌活动——北京森林论坛

202_年学会创建了‚北京森林论坛‛,每两年一届。首届‚北京森林论坛‛,被列为‚202_年中国科协年会‛专家论坛的12个分论坛之一,于202_年12月隆重召开。论坛受到了国家林业局、北京市科协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的大力支持及中国林学会、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等兄弟学会的大力协助。论坛以‚森林〃绿地与宜居城市‛为主题,旨在搭建高层研讨与对话平台,为建设生态城市、宜居城市献计献策,为推进首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中国科学院张新时院士、中国工程院沈国舫院士、孟兆祯院士以及来自国家林业局、中国林科院、北京市园林科学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世界自然基金会等单位和国际组织的专家、9 学者共做了11个精彩的专题报告。科技日报、中国绿色时报、北京电视台、华夏时报等10多家媒体对本论坛进行了报道。

202_年,第二届‚北京森林论坛‛再次受到广泛关注,并得到了国家林业局与北京市人民政府的支持。论坛主题为‚林业碳汇与生物质能源发展‛,是为落实‚北京市园林绿化局202_年林业碳汇行动计划‛而举办。北京市副市长赵凤桐、国家林业局副局长李育材应邀出席会议并致辞,国家林业局副局长祝列克主持开幕式。论坛全面介绍了国内外有关林业碳汇与生物质能源发展的研究成果和实际做法,系统总结了最新进展和成功经验,统筹提出我国林业碳汇与生物质能源发展战略与对策,有利于推进我国林业碳汇与生物质能源工作的纵深发展。

2、关注国内外热点,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四年间,学会先后成功举办了中德双边‚流域管理与水源保护林建设研讨会‛、‚密云流域治理和生态补偿多方研讨会‛、中马‚生态垫在沙漠化防治及城市绿化中的应用‛国际研讨会、‚森林景观恢复与气候变化国际研讨会‛、第23届国际杨树大会等五次大型国内外高级别学术研讨会,其中三次会议被列为北京市科协重大学术活动之一。

202_年7月,学会首次承办中马‚生态垫在沙漠化防治及城市绿化中的应用‛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国家林业局、河北省林业厅、甘肃省林业厅以及马来西亚种植及原产业部等10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总结并交流了中马科技合作项目三年多来取得的研究成果和技术经验,展望了生态垫在我国防沙治沙 10 与城市绿化中的应用前景,进而探讨生态垫在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工程中广泛应用的可行性。为进一步加强双方合作,我会与马来西亚益果集团还签署了‚合作意向书‛。来自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中国日报、中国新闻社、北京晚报、光明日报、绿色时报等十余家媒体进行了广泛的宣传报道。

202_年9月,我会首次与国家林业局、英国林委会合作,成功承办了‚森林景观恢复与气候变化‛国际研讨会,来自国内外林业、农业、环境发展等领域的10多个部门和国际组织参加了研讨会。会议加强了中英关于森林景观恢复的双边对话,加强了与会者对森林景观恢复的理解以及国际间交流与联系;对在气候变化的国际框架下森林景观恢复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探索。

202_年10月,学会首次与中国林学会、北京林业大学和中国林科院共同承办了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主办的‚第23届国际杨树大会‛。来自欧洲、北美洲等30多个国家200余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参会,研究和探索了杨树柳树和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充分展示了中国杨树研究进展及开发成果。

通过论坛、研讨会等形式的学术活动,为首都林业科技工作者搭建了宽广的交流平台,开拓了林业科技工作者的思路,活跃了首都林业学术氛围,充分发挥了学会的桥梁与纽带作用。

(二)发挥学会科普主力军作用,为提高全民素质服务 积极开展科普宣传与环保教育是学会的主要职责之一,在第七届理事会任期内,学会先后主办或参与举办大型主题科普 11 宣传活动16次,直接受众达2万余人次,间接受众达1亿多人次;组织开展林业新理念及林业实用技术培训班20余次,累计受益8000余人次,充分体现了学会为广大林业科技工作者服务、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宗旨。

1、大力宣传林业碳汇,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202_年以来,全球气候变暖、林业碳汇、《京都议定书》等一系列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名词开始为人们所了解,首都林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学会紧跟国际步伐,积极与林业相关机构合作,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的‚林业碳汇‛科普宣传与培训活动,有效推动了北京市林业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工作的深入开展。奥运来临前夕,为了向全世界更好地展示首都绿色形象,丰富北京绿色奥运内涵,学会专家代表向市政府提出了‚关于创办一个‘低排放’奥运会的建议‛,受到了有关市领导的重视。学会成功举办了‚北京第一个零排放会议‛——北京林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第四次会议及‚你我同行‛主题大型公交碳汇公益宣传活动。其中多项活动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中国林学会江泽慧理事长、国家林业局张建龙副局长、北京市牛有成副市长、赵凤桐副市长等领导出席活动并讲话。本活动的举办有力地宣传了造林增汇新理念,提高了公众的碳汇意识,吸引企业和个人参与碳汇造林、践行社会责任,实现北京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方面的责任。

2、面向社会积极开展大型科普活动,普及林业科学知识

作为首都林业最大的林业学术社团之一,学会连续5年参 12 加了由科协主办的北京市‚科技周‛、由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主办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月‛等大型公益科普宣传活动,在每年的宣传活动中,学会都精心选取‚森林认证‛、‚防沙治沙‛、‚新技术、新材料‛、‚林业碳汇‛等林业及生态环保相关的热点问题,通过开展现场专家咨询、有奖问答、展板讲解和发放宣传折页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借助科协平台开展活动,宣传效果显著。活动将科普知识、环保理念融入到普通市民生活中,为提高全民素质、构建和谐社会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3、面向首都林业科技工作者 积极开展科技培训 开展能力建设是学会的主要工作内容之一,第七届理事会任期内,学会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理念与技术,搭建知识网络平台。

四年间,学会先后针对林业管理人员、基层林业科技工作者、山区林农、大学生志愿者、媒体记者等不同人群,举办了以‚近自然森林经营‛、‚山区生态公益林管护员‛、‚森林经营认证‛、‚林业碳汇‛、等为主题的培训班20余次。通过开展不同形式培训及学术交流活动,提高行业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林农等行业从业人员的能力,有效促进了林业科技人才的成长。

(三)发挥学会专家库优势,为政府科学决策建言献策 充分发挥学会‚专家库‛的资源优势,围绕林业发展现状、趋势以及社会热点难点等问题,建言献策是学会宗旨之一。202_年以来,学会积极组织专家会员上报了多个专家建议,其中由我会上报的‚关于在202_年北京奥运会推动使用认证木材和林产品的建议‛、由我会荣誉理事长于志民提出的‚建议逐步将山区 13 护林员变为林务员‛和我会副理事长李怒云女士提出的‚关于创办一个‘低排放’奥运会的建议‛为市科协采纳并刊登,分别荣获了202_-202_北京市科协系统优秀建议三等奖两次、二等奖一次,体现了学会在促进政府科学决策,推动现代林业建设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四)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吸纳国际先进经验

202_年以来,学会与相关政府部门、科研院所、兄弟学会保持良好合作关系的同时,积极与国际组织、环保机构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与合作。学会先后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德国技术合作公司(GTZ)等国际机构开展合作项目19项,项目涉及流域管理及水源地保护、林业碳汇、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可持续经营、森林景观恢复、森林认证、社区生计改善等多个领域。

其中学会与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合作,引入了‚森林认证‛国际先进理念。成功推动八达岭林场水源保护林通过了FSC森林认证,成为我国首家、全球第三家通过FSC森林认证的生态公益林。通过开展森林认证,有效促进了八达岭林场森林经营工作的程序化、制度化与规范化,使各项经营活动有章可依、有据可循,在保护与利用森林资源、协调与发挥森林的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方面起到了科学的指导作用,确保了森林生态功能向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加强了水源保护林的可持续经营,为华北地区开展森林可持续经营提供了示范。202_年初,经森林管理委员会(FSC)理事会讨论通过,学会正式成为FSC(森林 14 管理委员会)环境议事组团体会员,是FSC首家中国团体会员。

202_年,学会与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合作开展了为期三年的生计与景观战略(LLS)中国密云水库流域‚森林景观恢复与生计改善‛项目。引入了森林景观恢复技术与近自然森林经营技术等国际先进理念、方法和技术,为提高密云水库流域森林生物多样性和改善森林景观生产力,提升山区居民自我发展能力和环保意识方面提供了示范。项目的成功开展,不仅践行了学会的服务宗旨,也锻炼了一支业务能力强、项目管理经验丰富的合作团队与专家团队。

除引进国际先进理念外,学会在引进新材料新产品方面开展了大量国际交流与合作。学会先后与马来西亚、德国合作,就可降解生态垫及菌根产品在国内生态防护与治理工程中的应用与推广方面开展合作,并取得了初步成效,有效促进了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与应用,探索了改善北京园林绿化现状的新技术。

与此同时,学会还与瑞典国际合作开发署(SIDA)、世界银行(WB)、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TNC)、福特基金会、国际野生动物保护学会(WSC)等在京的国内外非盈利机构建立了交流与联系,为今后进一步开展项目合作奠定了基础。通过与国际组织机构间的交流与合作,不仅引进了国外先进理念,促进了首都林业与国际接轨,也为学会在项目管理与实施、财务管理方面引入了国际上成熟化、规范化的科学管理模式,为学会的开拓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五)搭建绿色产业平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 为更好地开展咨询与技术服务,学会成立了绿色产业促进部与科技研发部,建立并完善了北京林学会新品种培育及示范基地。新部门以服务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广大学会专家资源库优势,积极开展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和技术开发活动。先后成功承接了‚北京茶菊和奥运小菊新品种选育与产业化生产示范‛项目、‚山地栎类乡土树种更新研究‛等项目,为林业科技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及人才资源,提高了绿色产业科技含量,在搭建绿色产业平台、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培育绿色市场、倡导绿色消费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六)努力办好学会《现代林业》期刊,丰富学会出版物 202_年《现代林业研究》(季刊)正式开始创办,该刊是由我会主办的一个集理论性、学术性、专业性和技术性为一体的林业科技刊物,是首都林业与生态环境建设者研究和交流的平台。四年间学会共出版发行《现代林业》(原《北京林业科技》)期刊5期、论文集3本,发表论文280篇,总印数约1万册;编发《学会动态》70余期3万余份,同时上传到学会网站动态专栏、并通过邮件形式发送给学会理事、合作伙伴等30多家单位;印发学会及项目宣传折页6套,总印数约2.5万份;编辑出版《生态公益林管护指南》、《森林景观恢复手册》、《青少年环保教育手册》等科技科普图书8本,累计印数8.1万册。丰富的学会出版物,在宣传林业科普知识、国内外生态环保理念,传播现代林业技术与理论研究成果的同时也有效宣传了学会的工作,扩大了学会的 16 影响力。

(七)媒体宣传

1、创建学会网站 搭建学会信息资源服务平台

为扩大学会宣传力度,加强学会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分享学会信息。202_年,新一届理事会上任后,学会设计并制作了会标,并成功申请商标注册;组织专业人员创建了属于自己的网站,为学会搭建了一个与外界沟通交流的平台。网站开辟了学会会员专区、科研项目、国际合作、绿色产业、学会出版物、媒体报道、供求信息等多个栏目,同时完善了网站后台管理,实现了多人共同维护、时时更新的功能。网站的建设不仅加强了学会与外界的信息交流与共享、扩大了学会的社会影响力,同时也提高了学会的服务水平与办事效率,为首都的林业科技工作者搭建了一个更好的信息资源服务平台。

2、媒体报道中的学会

四年多来,学会开展的学术及科普活动、科研项目等工作吸引了北京电视台、中国绿色时报、科技日报等多家媒体,产生新闻报道百余篇。先后有来自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CCTV-7绿色时空、BTV-7生活面对面、昌平电视台-科教频道以及中国日报、中国科技日报、中国绿色时报、中国新闻社、华夏时报、北京晚报、光明日报、北京日报、北京晚报、北京晨报、北京青年报、京郊日报、京华日报、新京报、信报、竞报、北京市林业局宣传中心等在京的20余家主流媒体就学会开展的科普及学术活动进行了报道;同时,来自网络上的首都之窗、北京园林绿化 17 信息网、首都科技网等政府权威网站转载报道数百次,扩大了学会影响力的同时也增强了学会的集体荣誉感、凝聚力与吸引力。

(八)加强学会自身建设,夯实学会发展基础

1、加强学会组织及自身能力建设 提升学会凝聚力 积极推进民主办会,充分发挥理事会集体领导的作用,连续五年召开理事会议;连续四年顺利通过社团办组织的年检工作,并在202_年被列为免年检单位;修订完成学会财务制度及《北京林学会规章制度汇编手册》;成功向社团办申请了学会正式编制20名。

2、成功成立分支机构 壮大学会科技服务队伍

为发挥北京林学会在防沙治沙专业、水源地保护、生物质能源等领域的科学指导作用,学会成功向社团办申请成立了北京林学会治沙专业委员会、水源地保护与水源林经营专业委员会、林业生物质产业专业委员会等。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壮大了学会的科技服务队伍,增强了学会在该领域的科技含量。

3、搭建学会评优、荐优平台 积极组织表彰评选 四年多来,学会先后组织会员及会员单位积极参与市科协的金桥工程及青年优秀科技论文评选、全国林业科普基地、中国林学会劲松奖、从事林业50年科技工作者奖等多个奖项的评选工作。成功推荐63名学会会员荣获‚第六次劲松奖‛、14名在京老科技工作者荣获‚从事林业工作五十年以上科技工作者‛奖项。成功推荐了北京八达岭森林公园、北京松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京延庆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北京林学会新品种培育及 18 科普示范基地等4家单位成为‚全国林业科普基地‛;多次组织推荐学会会员单位申报‚第三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梁希科普奖‛、‚北京市科协金桥工程‛等奖项,并获三等奖五次、二等奖三次。通过表彰评奖,充分调动了广大林业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

二、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第七届理事会任期以来,学会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由学会创办的《现代林业》期刊由于一直没能申请到正式刊号,致使学会期刊办刊过程中障碍重重,发展缓慢;

(二)学会各项规章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管理工作缺乏规范化、程序化;

(三)学会在调动和发挥理事和会员的积极性和优势方面存在不足,理事、会员参与学会活动比例不高,有待进一步开发;

(四)学会会员服务有待进一步加强,如建立个人会员及团体会员资料数据库,实现会员登记信息数字化,增强服务意识,使学会与会员间沟通更加便捷;

(五)与行业内组织机构交流不足,国际合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以上是第七届理事会四年多来的工作汇报,请各位代表审议。

第七届理事会理事长 尹伟伦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第三篇:惠州市环境科学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监事会名单

惠州市环境科学学会第六届理事会监事会名单

撰写时间: 202_-06-08 文章作者: 文章来源: 技术中心

一、理事会

二、监事会:

第四篇:辽宁省物理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

辽宁省物理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暨辽宁省应用磁学

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 联席会议

会 议 纪 要

辽宁省物理学会第七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暨辽宁省应用磁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于202_年11月1日至2日在沈阳召开。本次会议共有40个单位60余名理事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由物理学会常务副秘书长、东北大学物理系李林教授主持。

在开幕式上东北大学科协秘书长朱仕文同志代表省物理学会挂靠单位-东北大学讲话,省物理学会理事长、省应用磁学会理事长鲜于泽教授致开幕词。

开幕式之后,两会全体理事听取了IEEE TC-15永磁技术委员会委员、磁性材料专家罗阳教授作的题为 “21世纪全球磁体产业结构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 的报告和辽宁大学物理系吴春俞教授作的题为“纳米半导体材料及其器件发展概况”的报告,报告受到全体与会理事们的欢迎。

在第二天会议上,首先由理事长鲜于泽教授介绍了第一届《物理学与信息产业国际会议》暨《第三届磁性产业国际会议》的筹备工作情况,并广泛听取了与会专家和理事们的意见。会议决定该国际会议于202_年8月下旬在沈阳召开。为此,决定尽快成立《国际会议筹备委员会》,具体落实筹备工作详细计划。通过理事会,向省科协请示汇报后开始实施。

接着,由副理事长、大连大学物理系主任李学慧教授介绍了第八届中国物理学会换届大会(合肥)情况,并传达了会议精神。

学会秘书长杜安教授汇报了202_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辽宁赛区的工作情况,并通报了成功申办202_年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物理竞赛决赛主办权的过程以及应做的筹备工作,得到了东北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及省内各中学的积极响应。与会的东北育才学校、大连24中学以及沈阳二中的校领导出席了会议并表示将积极支持辽宁省物理学会的承办工作,绿岛学校、省实验中学、沈阳市二十中学、抚顺一中、大连育明高中、大连十一中学、营口市高级中学、沈阳市第四中学均派代表出席了会议。

大连民族学院光电子技术研究中心宋敏教授传达了中国物理学会女科学家委员会委托辽宁省物理学会举办202_年全国第一届女中学生奥林匹克物理竞赛的意见。

会议决定充实、调整辽宁省中学生物理竞赛委员会,增补4名委员,增设女中学生物理竞赛小组,近期召开竞赛委员会会议,具体落实202_年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物理竞赛决赛和202_年全国第一届女中学生奥林匹克物理竞赛决赛筹备工作计划,并呈报理事会确定实施。

最后,大会听取和审议了东北育才学校、大连24中学的关于中学物理教学基地建设的工作汇报和计划。会议决定委托省大学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学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在中学物理教学基地和大学物理系定期共同举办现场观摩和交流会,其主旨是探讨和研究“大学与中学物理教学如何衔接”和“如何把物理学科前沿反映到大学和中学物理教学中” 等问题。

辽宁省物理学会秘书处

辽宁省应用磁学会秘书处

202_年11月5日

第五篇:中国翻译协会第六届理事会领导机构人员名单

会长:李肇星

第一常务副会长:郭晓勇

常务副会长:

丹珠昂奔(藏族)朱英璜许钧周树春施燕华(女)赵丕赵常谦唐闻生(女)曹卫洲

副会长:

丁祖诒王国庆王学东石坚仲伟合安危何恩培吴水姊(女,朝鲜族)吴希曾张世斌李 丹李朋义邱鸣陈众议陈明明林国夫金莉(女,俄罗斯族)修刚赵尔力赵会民徐真华 曹京华黄友义(回族)彭树杰蒋小林谭晶华

常务理事:

丁祖诒 于春迟 丹珠昂奔(藏族)王亚非王国庆王学东王宗

维王涛石坚 仲伟合孙建立 孙致礼安危朱英璜许钧何恩培吴水姊(女,朝鲜族)吴启金吴希曾张世斌 张伊兴(女)张勇张援远 张慈赟 张赛娜(女,蒙古族)李丹 李朋义李肇星杨澜(女)邱鸣陈众议陈明明周树春林国夫金莉(女,俄罗斯族)修刚姜加林(女)姜江施燕华(女)赵丕赵尔力赵会民赵常谦 唐闻生(女)徐真华徐新民晏勤郭晓勇 曹卫洲曹京华黄友义(回族)彭树杰蒋小林路英勇谭晶华

秘书长:黄友义(兼)

常务副秘书长:姜永刚

环境科学学会第七届理事会领导机构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