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对四川灾区灾后重建情况的调查
编辑:空谷幽兰 识别码:20-487263 1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5-25 21:32:21 来源:网络

第一篇:对四川灾区灾后重建情况的调查

对四川灾区灾后重建情况的调查

摘要: 在地震灾害现场指挥抢救的温总理说过一句话,“只要有双手,家园就能重建”——这句话真切地诠释出了救灾的真义所在。还应该看到,地震救灾不仅仅是政府之事。如同面对以往任何一场重大自然灾害一样,在政府之力之外,拯救生命重建家园的行动,还依赖于民众与非政府机构众志成城。包括给予灾区人民的精神激励、物质的支持等切实的行动等,均会对灾后重建工作产生积极效果。

关键字:

地震

救灾

灾后重建

强地震的破坏力如此之大,在“5.12”特大地震中又一次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在震中以及附近的一些城市与乡村,许多房屋倒塌,道路毁坏,电信中断,不少学校与医院成了废墟。人类生机勃勃的家园,转瞬之间惨不忍睹。这是一场由自然灾难造成的难以躲避的悲剧,令人悲痛。而这样的悲剧,事实上与人类漫长的历史相伴,如影随形。远的不说,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尽管已经过去32年,但至今依然令人心有余悸。1998年的特大洪涝灾害、2003年的“非典”危机、2004年底的印度洋海啸,以及最近发生在缅甸的热带风暴,都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人类对于自然灾难并不陌生,但是,当汶川大地震现实地摆在眼前的时候,人类在自然威力前的脆弱,显露无遗。

汶川大地震,给灾区的民众造成了巨大的身心痛苦,也使得地图上那样一个狭小的区域,成为全国人民最为牵挂的地方。所谓人命关天,在部分同胞受难之时,举国的悲恸充分表现了出来。国际社会也迅速表达了关切与慰问。当一场大地震已经发生,而且余震不断,此时的关键词其实只剩下两个字,即“救”与“援”。某种意义上,“援”也是“救”的组成部分。毫无疑问,在地震发生初期救灾已是中国政府与民众最为重要的任务,但当前我们的最主要的任务主要是灾后重建工作。

虽然“5.12”特大地震已经过去一年多了,作为一名在外求学的四川学子,在本次暑期社会实践中我毅然选择了对家乡灾后重建情况进行调查。由于本次暑假我们专业还有暑期认识实习要做,不能去受灾严重的汶川等地调查,因此我选择了每天实习回家的空余时间对我家附近受灾严重的家庭进行调查。主要针对灾后住房变形、倒塌,人员伤残,在大地震和金融危机的双重压力下失业现象的影响,这些与灾区群众息息相关的问题进行调查。

首先我到了我们县里的民政局,了解到了灾后关于最低生活保障以及对灾民补贴的政策,同时对这些政策实施的效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以便在调查的时候能更加清楚的记录情况。在调查时我首先通过询问亲友,对附近受灾严重的家庭进行了初步统计,然后在一一进行调查。

在”5.12”特大地震中很多房屋由于年久失修禁不起地震的摇曳,就那样轰然倒塌了。留下的只是那些断垣残壁,和灾民眼中的丝丝愁绪,以及生者对不幸遇难者的深深的思念。每当在调查中了解到有人员伤亡时,我都在心里默默为死者默哀,为生者祈福。在调查中印象最深的就是本村的五保户(我叫他幺公),这位快满60的老人在本次地震中失去了本来就非常简陋的单间房。本来那个单间就算简陋,但基本还能遮风挡雨,一下子连这也没有了,对他这样一个每月就只靠政府补助糊口的老人来说,无疑是莫大的打击。在地震发生后,在邻居的帮助下,老人住在邻居们的简易帐篷里,度过了余震频发的艰难时段。在基本稳定之后,老人的生活陷入危机。没有固定经济来源,没有固定食物来源,没有住房,几乎将老人逼向最艰难的境地。正当老人孤独无援的时候,还是政府向老人伸出了援助之手。民政部门在了解了老人的情况后,觉得当前最紧要的是尽快为老人建一个能抵御风寒的房子。他们将老人安排在了就近的党员家中,然后回办公室迅速制定了老人房子的修建计划,并着手安排相关人员尽快实施。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老人终于搬进了属于自己的房子。虽然也还是单间的,但老人还是满心欢喜,口中不断称赞当的政策好,称赞民政局工作人员做事做的好,是人民的最贴心的保护伞。老人搬家的当天,民政部门相关人员协同村委会相关干部一起给老人送来了一些生活必需品,并承诺老人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向村委会反映,再由村上反映到民政部,出现什么问题一定及时为老人解决。老人是含着眼泪为我讲完他的故事的,当讲到政府部门为他修建房子时,老人笑了,笑声中充满了对党,对政府的感激之情。老人还指给我看,床是政府给买的,电扇也是政府买的,这时他又忍不住开始称赞党是如何如何的好。离开老人的住处走在回家的路上,心情很是复杂。抬头看看天,很蓝很美,阳光撒在每一寸土地上,就像党对人民的关怀,不抛弃,不放弃每一个中国的公民。

暑假回家,我看见很多新建的小洋房,一打听才知道是国家的好政策使很多人家都修建了新房.地震以后,在灾后重建工作中,国家鼓励哪些地震中毁坏,或是房屋年久失修的农户重建新房,以抵御还有可能出现的余震的影响.从民政局资料中我了解到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采用财政补助、金融支持等办法,切实帮助农村困难群众重建住房。一是资金补助。各级政府对农村困难农户重建住房,按政策户均给予2.2万元补助(含农民自建过渡安置房补助0.2万元)。二是统筹安排。对因灾造成的“三孤”人员和无房的散居“五保”对象,纳入福利院、敬老院重建规划统筹解决,按照每个床位2.5万元给予补助;对建卡绝对贫困户和低保户给予资金补助,将安排“特殊党费”重点援助农房重建中的农村低保户;同时,一些地方还针对当地实际,分别采取特别措施对困难群众给予帮助。三是设立担保基金。针对部分困难群众无能力贷款、建房资金缺口大等问题,省委、省政府和相关市(州)党委、政府制定了农房重建银行贷款担保基金办法,建立困难群众农房重建担保基金,帮助解决贷款问题。四是开展“一对一”帮扶。灾区各级党委、政府组织机关、镇村干部积极开展帮扶活动,帮助群众解决农房重建中的各种困难。正是在这种优惠的政策下很多农户都修建了新房,而且新房都是按照基本统一的模式规划设计的,这也正好与目前的新农村建设相呼应,可谓是一箭双雕的决策.在调查中我了解到,很多农户其实本来都修不起房子的,但正是这样的好的政策让他们有了修新房的信心,再加上本来老化严重的房子,经地震一折腾就转为了危房,不修葺的话将来必会引发不安全的事故.因此很多人就一咬牙,通过向亲戚借,向银行贷款等方式筹钱修建了新房.在调查中一位老奶奶说了句话让我现在然记忆犹新,她对我说:”真没想到在我有生之年我还能住上新房子,我这辈子也算没有白活了,多亏了政府的政策好啊”听了老人的话,我心中满是心酸与感动,心酸是因为老人的那番话,感动的是政府帮助以为老人完成了生前最大的梦。

本次中我还有幸遇到一家正在修建房屋的农家,户主姓陈是个中年妇女,早年丧夫,带着一家老小艰难度日。“请了两个师傅,正在加紧施工。”陈阿姨擦了一把汗,微笑着对我说。两个月前,陈阿姨开始修建她的新房。地震破坏了她的家园,房屋几乎倒塌,不能居住,但这个中年丧夫的女人没有被击垮,带着10岁的儿子和两个老人,坚强地站了起来,一家人共同携手重建家园。当初为了节约开支,开挖基脚的时候,陈阿姨没有请人,带着家人自己动手,花了10多天的时间硬是完成了新房的基础开挖。但砌墙毕竟自己做不下来,如今陈阿姨终于请了师傅,但小工就由自己和亲戚充任了,“修建新房很花钱,能节约一点是一点。”站在高高的架板上,陈阿姨要接住从地面递上来的灰浆,然后送到师傅们的身边以满足砌筑的需要。一桶灰浆十几斤,一天下来,累得手都抬不起来。尽管劳累,陈阿姨却很高兴,“多亏政府的帮扶政策到位,现在房子建得很快,到年底就可以完工了,到时候我们就不用再住在地震棚里了。”几句朴实的话,结语:抗震救灾本身有其阶段性工作重点,而灾后重建工作则处于整个救灾进程中的最后阶段,也是最重要阶段,重建工作总结关系着整个救灾工作的成败.就我本次社会实践的调查来看,灾区各级政府部门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为灾区人民做了很多实事,不论在经济援助还是政策扶助方面都为灾区同胞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也为灾后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基础.祝愿广大灾区同胞早日完成灾后重建工作,早日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主要参考文献】

[1] 刘斌夫.汶川大地震灾后城乡再造、生态复建与资源移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要参》特稿.[2] 王明成;.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的宅基地法律问题研究.[J].成都理工大学文法学院;.2009.03.[3]国务院.国务院关于支持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政策措施的意见.2008-6-29.

第二篇:地震灾区灾后重建调查社会实践心得体会

灾后重建调查心得

岁月如梭,时光荏苒,又一年大学生活结束了,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我决定对都江堰灾后重建的情况进行一次调查。于是和几位志同道合的同学组建了一个队,分为三组,从不同方位、不同地点、不同角度进行实地调查,希望能深入了解灾后人民的生活现状。

2008年14时28分,汶川发生了8级地震,这次地震破坏力惊人,许多城市遭受了毁灭性破坏,许多人无家可归,死的死,伤的伤。不过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在各地人民的共同支援下,众志成城,抗震救灾。说实话,那一刻我觉得整个名族的凝聚力是空前的,所有人都心系灾区,默默祈福!那时我本来想作为一名志愿者到灾区去的,不过由于年龄不够就被拒绝了,总觉得有些遗憾。、我们组是到紫平铺去调查,走路上山,沿途风光秀美、景色宜人,让人有种想投入大自然怀抱的冲动。走着走着,我们看到了一些板房,和居民聊过之后才知道,这些是地震的时候修的,不过政府对他们另有安排,这些板房早晚要拆的。从他们的眼中我看得出他们还是很感谢政府的,而对于这些板房似乎有些留恋,毕竟多少有些习惯了。

天突然下起了雨,我们在山上的一个小卖部坐了下来,和老板聊了起来。老板是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但岁月在她的脸上似乎留下了太多刻痕。从她口中,我们了解到当年地震,附近的房屋基本上都垮了,很多人都死了。而不远处抱着小孩的女人,老公当时就被压在了屋里,我的心这时为之一动。当年就在他们不知所措、陷入绝望的时候,人民军队到了,可以说你叫他们干什么他们就干什么,绝没有怨言,而政府每天给每个人发一斤粮食。从老板的口中,我听得出她很感激政府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震后政府引进许多企业帮他们重新修房子,但前提是要将田地归企业所有,换句话说就是他们将不在拥有土地,这对于世代以耕地为生的农民来说的确是个艰难的选择。老板说迫于无奈,毕竟自己也没钱修房子,就答应了这样的要求,所以现在自己才会在这里干起了小卖部,而自己的老公则进城打工去了。当然他们都不愿意将土地拿出来,其实我觉得这也未尝不是件好事,因为农民有他的局限性,始终认为耕地才是该做的事,而这样必然就会促使他们世世代代都不离开农村,都在耕地,而他们的思维势必也会有受到局限。所以这样间接的促使农民离开农村,去追寻更广的天地。

当我们问到老板关于孩子的问题时,她哽咽了。儿子地震的时候在学校死了,女儿后来出车祸导致头脑不清晰。这时我突然觉得这位母亲活的是多么不容易,不由得心里一酸。她说儿子的死是她最想不通的事,如果当时没有死的话,现在也和你们差不多大了吧。说到这,这位母亲的眼睛湿润了,但她却竭力不让泪水留下来,当然我们也尽量的安慰她。原来,她的儿子在聚源中学读书,而且在全校几千人当中排在前十,本来是要被保送的,儿子是她的骄傲,不过一切都因为三年前的那场地震而彻底改变了,儿子和许多学生一样没能逃出来,或者说根本就没有机会逃出来。她说她赶过去看了,整个学校基本都垮了,而从倒塌的墙中他们发现有很多沙,混凝土都很少,钢筋很细,于是他们认为学校在修建的时候就偷工减料。这时这位坚强的母亲终于流泪了,她想不通,学校这么重要的地方都会偷工减料,这些可都是学生啊,祖国的未来啊。经过走访,她们发现聚源垮的最多的就是学校,于是几百个家长一起找当地政府讨要说法,不过他们迟迟不出面解决这些问题。由于事态的严峻性,当时温总理都明确指示要彻查此事,当事人严惩不贷,只不过最终还是不了了之,而她也始终沉浸在伤心中。的确一位母亲从怀胎十月生下孩子,再将他抚养成人,花费了多少心血,但儿子就这样突然死了,怎能不让人伤心。其实我们此时的安慰显得那样的苍白而无力,我告诉老板我就是学建筑的,今后到工作了,肯定将质量放在第一位,至少让我修的房子没有安全问题。最后我们还是在她这买了几瓶水,就算是尽点微薄之力吧。

经过对周边地区的继续调查,我们发现大多人在震后还是过得还算不错,他们也非常感谢政府为他们所做的一切。只不过有人说到,很多时候中央的政策是好的,可是一到地方就变位走形了,比如说政府在赔偿问题上,说的跟到他们手上的是两个概念。他们也告诉我们,说知道跟你们说了没有用,解决不了任何实际的问题,但还是希望我们能将他们的问题让更多的人知道。当然我告诉这些农民,虽然我们只是学生,不过既然我们来了这里,那我们不会忽视你们所提出的问题的,放心吧,我们一定会将你们的问题让更多的人知道的,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你们应该更好的生活!

地震无情,人有情,相信时间会抹平大家心中的那份创伤,放下过去,为明天而活吧!

蒙 力

20093477

2010年7月21日

第三篇: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工作汇报材料

四川汶川大地震给汶川及周边地区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抗震救灾成为灾区当前及以后相当长时期内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随着抗震救灾中救援阶段的结束,灾区居民安置已经成为目前最紧迫的工作和任务,并且,关于灾后重建的一系列工作也已开始谋划。在目前灾民安置任务非常紧迫的情况下,关于农村灾区灾后重建的方向、目标、形式、以及方式方法

等问题在现在仍然还处于思索阶段,对于农村灾区灾后重建可能面临的一些问题还处在探查和预测之中,但这些问题必须在全面的灾后重建开始之前就已形成一套系统的解决预案,这是农村灾区灾后重建工作顺利开展的基础,也是农村灾区重建更加美好家园、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因此,系统地研究、科学地预测灾后重建中可能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预案是当前理论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

对于四川省成都市而言,它辖下的都江堰、彭州、崇州也是此次地震的重灾区,特别是都江堰还是成都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的试验区,一些城乡统筹改革试点工作受此次地震影响在当前被迫中止,一些已经开始的城乡统筹改革试点工作也因为地震而面临新的问题,比如,对于一些已经对农村房屋和土地使用权已经进行了确权登记,而房屋或土地又在此次地震中损毁严重,其权利是否还继续有效?或对受损权利是否应该补偿,以及怎样补偿等?这些都是在灾后重建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受此次地震的影响,灾区是否还具备进行城乡统筹综合试点改革的条件,城乡统筹是否应该继续推行,以及怎样推行?城乡统筹能否成为解决农村灾区重建问题的一种全新模式等?都是大家非常关心和灾后重建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于灾区的灾后重建,比较一致的看法是:灾区的社会经济设施及功能的建设,不应该是简单的恢复,而应该是一种全新的重构,为灾区的重建和发展构筑更高更好的起点。我们认为,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城乡统筹的理念开展灾后重建工作是实现这一构想的有效路径。

一、灾区灾后重建中面临的一些主要问题

1、农村灾区房屋修建方式问题

目前对灾民的安置仍然是采取的搭建帐篷、活动板房等临时安置措施,对灾民居住房屋的重建将在未来2—3年内成为救灾工作的重点。虽然灾区农村的房屋损毁及其他个人财产、经营资产损失情况还在进一步统计之中,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确切数据,但一些重灾区农民房屋损毁情况是十分严重的,农民的永久居住房必须大面积地重建。在这次地震中,成都市市区80年代以后修建的具有防震措施的房屋经受住了地震的考验,损失情况非常轻微,而成都市周围郊区的农民自建房却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损毁情况,尤其是在都江堰、彭州等重灾区,农民自建房损毁情况严重。这种情况表明,农民的自建房受其资金技术等的限制,其安全质量不能满足抗震要求,在灾后重建中,如果仍然由农民自行修建房屋,将可能留下安全隐患。因此,由政府出面,由农民参与,综合利用各种渠道的重建资金,在严格质量控制下进行的灾区房屋修建工作应该是灾后重建中农村房屋修建的主要方式。但是,如果仍然在过去四川农村单家独院的宅基地基础上重建农民房屋,一是会造成房屋建设速度的迟滞,影响灾民安置的整体进度,由此也会影响其他灾后重建工作;二是会造成人力、资金使用的分散,房屋修建的安全质量标准可能因这种资金、人力的分散而被迫降低,同时也会房屋修建过程中的安全质量监控带来困难。因此,由政府对农民居住社区进行统一规划,集中资金、技术和人力,按片修建农民集中居住房屋,将是灾后重建中比较有效率的房屋修建方式。而在此之前,成都市在推进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实行的农民向新型社区集中的做法也能为此次灾后重建的提供较为成熟的经验。

2、农村基础设施重建问题

在此次地震灾害中,除了农村房屋损毁严重外,最突出的问题是农村道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损毁严重,这种情况甚至对救援工作的及时展开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这说明,在过去,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非常薄弱,不仅基础设施的数量规模有限,而且十分脆弱,无法经受住像地震这样的自然灾害的考验。因此,在灾后重建中,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不能是简单的设施修补和功能恢复,而应该对农村基础设施的覆盖范围、设施的质量等级等进行全面评估,利用灾后重建的机会,使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的规模水平能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从而为促进灾区灾后重建的全面开展,为今后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震后农村房屋及土地使用权问题

此次地震对农村房屋及土地使用权的影响在于:一是原有房屋或土地损毁,原宅基地或承包地遭到毁灭性破坏(如房屋或土地被泥石流掩埋),不能在原地恢复房屋或承包地使用权;二是由于地震而使房屋、土地移位,一些土地消失,而另一些新生地出现,这些情况都会造成原有房屋或土地的使用权产生混乱。在成都一些已经对土地和房屋使用权进行确权登记的城乡统筹综合

第四篇:汶川地震灾区灾后重建调查报告—重建

汶川地震灾区灾后重建调查报告—都江堰模式受汶川大地震影响,都江堰市大面积受灾,两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海市对口援助下,都江堰的灾后重建工作进展顺利。都江堰以科学规划为前提,以优先解决民生问题为基点,以产业重建、城镇重建、农房重建、生态重建等为重点,积极探索都江堰重建新模式。

一、城镇重建——“壹街区”模式

大地震导致都江堰城镇受灾严重,大量房屋损毁,灾后重建的第一重任就是要着力解决都江堰受灾市民的安臵问题。在城镇住房重建中,融入援建市的建筑风貌和当地特色,是都江堰灾后城镇住房重建的一大亮点。为了城镇灾后的可持续发展,都江堰积极探索“新市镇”城市发展机制,使灾后重建从单一城市功能的应急恢复向系统提升转变。此外,在重建过程中,都江堰注重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旅游资源,促进产业的发展和提升,带给灾民切实的利益。以“壹街区”为例:

(一)建筑特色——“川西风貌+上海风情”

“壹街区”是上海市对口支援都江堰市灾后重建第一个功能完整的成街区建设项目,社区内环境优美、交通便捷、功能完善,是一个集川西风貌、上海风情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区。按照“一街区、一家人”的理念,“壹街区”的设计规划融入上海元素,条条小巷纵横交错,住房建设相对集中,建筑风貌体现上海特有的“弄堂”风情。

(二)命名特色

“壹街区”的命名很有特色,它不仅包含着都江堰人民对援建者的感恩之心,更是传递着新的文化理念和突出其综合功能,让人耳目一新。据悉,当初在为该项目命名时,都江堰为了感恩上海援建、铭记援建者的恩情,提出叫“上海花园”、“上海城”或“上海村”。但被上海援建者拒绝:“援建不是恩惠,这个项目应该传递出更新的理念,拥有更响亮的名字。”而且该项目拥有开放式的特点,无线网络将覆盖于整个区域内,所以“壹街区”也是“E街区”。

(三)功能提升——综合性城区

为了提升都江堰城区的可持续发展力,“壹街区”建设项目通过对口援建、联建等共同参与重建的新模式,形成功能提升的“新市镇”城市发展机制。“壹街区”是集居住、学校、医疗、购物、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区,公共设施配套完善,对居民的安居乐业和城区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打造出都江堰城区重建的特色街区。

(四)产业提升——“借水还水”生态城区

水,是都江堰城市的灵魂,在“壹街区”中充分利用现有优质生态环境,做足水文章,打造河、岸、林、园的生态体系。将蒲阳河的河水引流到区域中心,打造人工湖,规划成一个舒适宜居的生态城区,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二、农房重建——“十大模式”

都江堰的农房在地震中大量倒塌,为了及时有效地解决农民住房问题,让灾民震后生活和生产有保障,都江堰统筹推进城乡建设,把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运用于乡镇灾后重建,探索出农房重建的“十大模式”:①“指标换住房”的向峨模式;②运用“联建”政策的大观茶坪模式;③“依山靠水原址自建”的蒲阳花溪模式;④“院落统规自建”的翠月湖清江村模式;⑤“大院落原址自建”的安龙徐家院子模式;⑥建设“新型社区”的青城山石桥模式;⑦产权“抵押贷款”的青城山泰安A模式;⑧臵换平移“大地变小地”的青城山泰安B模式;⑨“指标换资金”的天马向荣模式;⑩“产权融资”的紫坪铺镇沙湾村模式。按照土地和房屋确权与流转制度,以及灾后重建资金筹措的不同,上述十种模式又可分为统建统建、统规自建、原址重建、异地重建和联建共五种住房重建模式。

(一)联建——都江堰农房重建特色

都江堰区别于其他灾区农房重建的一大特色就是联建。联建不仅引入了社会资金,解决了农村受灾群众重建资金瓶颈问题,而且提高了重建水平,解决了受灾群众的后续产业发展问题。大观茶坪模式是利用依山傍水的优美旅游环境和完善的基础设施优势,积极引入社会资金采取“联建”方式进行灾后重建,包括企业参与多家农户联建、自然人参与多家农户联建、自然人与农户联建三种形式。并在联建过程中突出后续产业发展,布局未来乡村连锁酒店业,构筑村民可持续增收平台,有效推进了灾后重建与产业发展的统筹布局。而紫坪铺镇沙湾村模式则是通过产权换住房,成功实现了住房重建。

(二)统规统建

向峨模式的“指标换住房”和青城山石桥模式的“新型社区建设”探索出统规统建新路子。“指标换住房”是指农民通过宅基地产权臵换新居住房、基础设施配套和产业发展等多项权利,对农业实施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使农民的居住方式和生产方式得到根本性转变。“新型社区建设”是指农民通过比选形式选择社会投资方进行“新型社区”建设,不仅保证农民先入住新房再拆除旧房,还能收取租金,并从受灾群众转变为产业工人。此外,为了增强灾后重建和发展的动力,青城山镇泰安村通过两种方式解决资金缺口:一是建房前向金融部门申请担保贷款用于重建;二是建成后申请抵押贷款用于装修,通过产权“抵押贷款”,解决商铺、住房重建的启动资金,促进当地商业的快速恢复。

(三)统规自建

在统规自建上,翠月湖清江村模式的“院落统规自建”使受灾农民就近居住,方便生产生活的需要,实现了基础设施的集中共享。结合“川西林盘”保护,“指标换资金”的天马向荣模式的具体做法是:通过拆小院并大院的方式,将拆除的小院落还耕,由县级政府或成都市级政府回购集体建设用地指标,使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从而有效解决重建资金难题。并且结合区域实际,依托产业带动优势,快速推进新农村建设。

(四)原址自建

在原址自建上,蒲阳花溪村在充分尊重群众意见的基础上,采取“依山靠水原址自建”,通过灾后恢复重建永久性住房补贴、自筹资金、贷款资金三种方式筹集重建资金来源,并改善了水电气等基础配套建设,农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而安龙徐家院子模式则采取“大院落原址自建”,一是全面利用林盘院落幽静的环境,对基础设施进行配套;二是在完成居住环境改善的同时,利用紧邻成青路的区位优势,统筹考虑未来产业支撑。

(五)异地重建

青城山泰安在破解资金瓶颈上,则通过臵换平移集体建设用地指标,获得集体建设用地指标出让收益,集中迁址异地重建,有效解决了灾后住房重建问题,促进灾后产业发展。

三、乡镇重建——向峨模式

结合成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要求,都江堰制定了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发展现代农业和特色产业,带动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同步转变。并且,通过对区域的整体规划和产业组合,将生态农业与旅游观光相结合,实现一三产业联动,为灾后产业重建与提升提供了又一典范。以向峨乡为例:

(一)农房重建——“指标换住房”

向峨乡按照科学重建、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运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通过土地综合整理,集中修建住房安臵灾民,将城乡用地指标增减挂钩,腾出多余集体建设用地3000亩,在经济较发达的双流县有偿使用这部分挂钩指标,为灾后住房重建筹集建设资金6亿元,有效保证了灾后农房重建的顺利进行。而且集约利用土地,实施规模化经营,促进农民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得到根本转变。

(二)社区管理特色——“居民自治”

农民的住房问题得到解决后,向峨乡为了保证农民安居乐业,不花一分钱管理好自己生活的安臵小区,提出“群众参与,自治自管”口号,积极探索“政府引导、社区主体、市场运作、居民自治”的新型村级管理模式。以向峨乡鹿池社区为例,为共同创建、共同分享和谐小区,鹿池社区把“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家园自己守”作为小区公共管理的基本原则,积极引导村民参与小区管理,不仅增强了大家的主人翁意识,而且改善生活习惯,提高了文明素质。

(三)产业提升——带动当地可持续发展

一三产业互动。震前向峨乡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以挖煤为主,产业单一。为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2003年向峨乡放弃了资源挖掘型经济,转而向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产业发展。抓住灾后重建的契机,向峨乡大力实施“四个万亩”工程(猕猴桃、茶叶、“三木”药材、笋用竹),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目前,向峨乡农业产业化发展已初具规模,截至2009年已发展猕猴桃基地17683亩、茶叶基地3993亩、“三木”药材基地15974亩、笋用竹基地8679亩,直接带动产业农户1500余户。

高端旅游,实行差异化营销。在灾后重建中,向峨乡因地制宜,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进行旅游开发,与一般的乡村旅游、观光农业区别开来,实行差异划化营销,着重发展高端旅游产业。例如开发莲花湖原生态旅游资源,发展集水上运动、小球运动于一体的旅游休闲中心,吸引高端客户前来消费,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四)机制创新——“田间股份制”

值得一提的是,在发展现代农业产业的过程中,都江堰积极探索实践“田间股份制”模式,利用市场化,构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民利益的有效联结机制,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使农民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

“田间股份制”模式的具体做法是:计划用三年时间采取“政府扶持、公司出资,农民出地,茶园品质验收合格后,青城贡品堂茶业有限公司逐年将股份退回农民”的形式,在向峨乡开展万亩优质绿茶基地建设。其中,政府投入一部分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其余部分由公司和农户以“田间股份制”投入。茶叶投产后,公司将在前4年分别按照4%、2%、2%、4%的比例将所持股份赠送给农户、村、社、合作社。“田间股份制”不仅使农民土地承包权得到保护,而且充分保证农民在公司的参与权、管理权和收益权。对于公司而言,也获得了稳定的优质茶叶基地,一举两得。都江堰探索“田间股份制”模式是灾后重建中新农村建设的又一典范。

四、产业重建

抓住灾后重建的机遇,都江堰在工业上实现结构调整和转型,实行集约化发展;在农业上从传统走向现代,提出“一镇一特色”的建设目标;在旅游业上,加大恢复和发展,利用都江堰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开发。

(一)工业——合作共赢

工业基地建设融入上海特色。在建的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就业创业基地融入了上海特色,分为单层、二层和多层建筑,单层主要是安臵重工业企业,二层和多层则是安臵轻工业企业、服装企业、食品加工企业等。基地着力形成以政府引导为关键、各类企业为主体、优势互补为基础、市场运作为导向、产业项目为载体、合作共赢为依托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经济合作机制,推动都江堰的工业集约化发展。

灾后就业培训积极开展。基地的建成将有效解决都江堰面临的就业问题。为了保证人员的顺利就业,都江堰将和上海大力合作,开展就业培训为当地培养人才,特别是技术研发人才、生产管理人才等,保证都江堰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农业——“一镇一特色”

对于整个都江堰发展而言,农业对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灾后,上海援建的10万亩现代农业聚集区将形成都江堰惠及面最广的支农惠民框架体系。据悉,该聚集区覆盖都江堰12个乡镇、60%的耕地、44%的农民,将做到一镇一特色,建成后可带动核心区农民人均年增收1500元以上,成为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农民持续增收基地和两地合作交流基地。10万亩集聚区将同时成为都江堰市未来6个4A级景区之一,有望成为一个“一、二、三产”互动、解决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新型农村经济发展平台。

(三)旅游业——“加快恢复提升”

震前,都江堰就拥有很好的旅游业基础,这次地震虽然导致一些旅游景点受损,但也给都江堰增添了新的旅游元素。震后,都江堰凭借其悠久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以及新形成的地震旅游资源,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开发,规划一批批特色城镇,大力开发集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路线,努力打造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

五、对口援建——“援建+合作”

在上海的对口援建下,都江堰的灾后重建工作进行的如火如荼。据统计,上海援建资金达80亿元,共112个援建项目。其中,“交钥匙”项目70项,“联建共建”项目39项,“交支票”项目3项。

工业方面,在建的1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就业创业基地就是旨在增强都江堰“造血”功能的上海援建项目之一。而且都江堰和上海将在项目上进行优势互补、互惠合作,形成长效支援合作机制,为灾后都江堰的工业重建提供动力。

农业方面,上海援建了10万亩现代农业聚集区,而且开辟“绿色通道”,帮助都江堰10多家特色产品企业与上海大型超市成功对接,扩大销售市场。此外,上海企业还成功举办了“浦江爱.岷江情”慈善义卖、“都江堰猕猴桃产业振兴计划”等活动,促进了都江堰农业产业的重建和提升。

旅游业方面,上海市旅游局向都江堰授发“世博会旅游推广工作站”牌,推出包括世博之旅、爱心之旅等在内的8条上海与都江堰之间特色旅游线路,对外宣传推广都江堰的旅游资源。为了加强客源互动,上海多家旅行社还与都江堰开展合作,推动都江堰旅游产业的恢复与提升。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部署,都江堰抓住新机遇,谋求新突破,坚持科学重建和科学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都江堰模式。都江堰的恢复重建不是简单复制过去,而是更高起点的建设、更高水平的发展,一二三产业得到全面的恢复和提升,灾区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都江堰模式为灾后重建、产业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样板,我们相信都江堰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第五篇:援建四川灾区重建工作者先进事迹

4月30日夜晚,轰隆隆的雷声响彻整个汉源县城,紧接着,闪电狠狠般劈向天际,黄豆大的雨点从天而降,打在地上劈里啪啦直响……

5月1日早上7点多钟,天空仍然飘着雨。在通往市荣新集镇的泥泞路上,一批建设者就朝工地上走去,其中有一人就是市援建镇第三工区项目部经理。

有幸到灾区与老乡并肩战斗

说,自

己是四川广安人,在市一直从事建筑工作,在去年得知家乡发生了特大地震后,就一直想着来四川支援,但是一直没有机会。“当我知道自己所在公司招投标承接市荣乡中心小学和卫生院的援建任务后,心里那股儿高兴劲儿不言而喻。”

去年12月15日,带领公司100多名工人来到了汉源县开始了援建工作。

“整个集镇划定的施工现场是一片荒坡,没有路、没有水、没有电,山高坡陡,且要在较短的时间内保质保量完成,心里的压力有些大了。”说,这是他刚来汉源县镇时候最大的感受。

“地震发生后,汉源的受灾群众都那么坚强挺过来,这点困难算什么?”顶着压力开始了自己的援建工作,“虽然我身份是援建者,可我是四川人,我们要拿出四川人的干劲出来。”

“和老乡们一起并肩作战!”说,市援建办和市荣乡政府对工程质量要求非常高,工程建设时间紧,施工难度大,不过一定会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工程建设,让镇的群众早点搬进新家园。

据介绍,房地产开发公司名大公司承建的市荣中心小学和市荣卫生院的主体工程已经完工,现在正在进行墙体粉刷。镇第三工区房建全部开工,目前正在紧张有序加快施工。

创造条件提高工作效率

工人是公司的建设施工的主体,是工程建设的主力军。说:“公司要发展,必须脱离开“散兵游勇”式的管理方式,把工人真正融入工程建设大军里来。”来到汉源,走进镇建设现场的时候,深深感触到承建的工程体量大、工期紧、质量技术要求高。

在落差高达106米的荒坡上作业,对工作人员来说是重大的考验,当了七八年项目经理、在大城市搞过重大工程建设的愈发感到,在新情况下搞工程建设只有力气是不行的,作为一个工程负责人,不提高专业知识也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指挥员。

于是,白天组织工人施工生产,晚上加班拼命学习补充知识,终于取得了一级项目经理的技术等级和工程师的职称。在自己充电的同时,他与总公司开展合作,在所施工的项目积极建立农民工培训学校,利用业余时间,请来专业人员和能工巧匠对工人进行培训。

通过培训,农民工的专业技术素质和文化知识有了很大的提高,提高了施工队伍的整体水平,获得大家一致好评。

市荣乡桃坪村9组村民冉从清也加入了的工人队伍,一谈起他都深怀感激地说:“在公司里做工,不仅能挣到钱,而且学到很多建筑知识和建筑技术,每天都要深入工地检查施工情况,还为我们讲授施工技术,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知识,真是受益匪浅。”

据悉,该公司承建的很多工程取得省优良工程,省文明创优工程等称号。也多次被省市评为优秀项目经理和市优秀管理者。

带领下施工队伍,是一支作风优良,纪律严明,技术过硬,团结和谐的队伍。“市很多民生工程、安居工程,包括我们市人民政府的安居工程都是有这支队伍完成。”省市援建办副主任刘德舜如是说。

关心工人推动集镇建设

“人是公司的每一个细胞,工人的技能、素质和工作热情都将直接影响着工程进度和公司的长远发展。”说。

12月底,(来源:好范文 http://www.teniu.cc/)率房地产开发公司名大公司100多工人赶赴汉源,面对镇建设的工期紧、工程量大、场地窄小、操作受局限的不利条件,在严冬季节里,他带领农民工战风雪、斗严寒,春节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日夜奋战在工地现场。

“虽然我们进场较晚,但是我们也要按期将工程完工。”说,“援建办和市荣乡政府对工程质量要求非常高,工程建设时间紧,施工难度大,我们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千方百计加快工程建设。”

据了解,房地产开发公司名大公司承建的市荣中心小学和市荣卫生院的主体工程已经完工,现在正在进行墙体粉刷。该公司承建的镇第三工区房建全部开工,目前正在紧张有序加快施工。

为加快工程建设,工人们从未休息过,“五?一”节这天工人们都期盼公司能放半天假,可是一大早就到工地慰问工人。

“刘总到工地,要求工地不停工,工人不休息,每人发给我们20元慰问金。”工人郑国清说,钱虽然少,毕竟还是公司对工人一种真诚关心。

工人手磨破了,脚被铁钉刺伤了,都要亲自问问。技术员工涂配脚两次被铁钉刺伤,走路不便,刘总劝他下山治疗,但他却坚守在工地,便亲自下上把药给他买上来。

在工地上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顶烈日冒严寒,始终与建筑工人在一起。多年来他的真诚微笑,诚挚问候都让工人们心里得到无比的安慰。

对四川灾区灾后重建情况的调查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