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关于建立和完善我区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议(共5篇)
编辑:梦里寻梅 识别码:20-393456 1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4-12 12:59:52 来源:网络

第一篇:关于建立和完善我区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议

关于建立和完善我区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议

理由:我国人口已进入老龄化时代,然而在现代社会中,人们的家乡与工作、学习地往往高度分离。在计划生育政策下的独生子女家庭里,一对大妻将要面临四位甚至更多老人的赡养问题,很多人己无力独自承担老人的所有养老生活。

目前,我区的养老方式主要有:个人养老方式(即纯粹依靠个人积蓄或其他财产来源)和机构养老方式——如入住养老院(收社会自费老人)、福利院(综合性多,常设有医院)、敬老院(主要收农村五保户,带有财政补贴,农村集体供养性质)等。

而社区养老方式是——种新型的养老方式,是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最佳结合点,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而我区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还没有真正建立和完善起来。

方法:

1、领导重视,由民政局负责牵头,制定相关制度和完善服务体系,社区具体操作落实此项工作。

2、先试点,后推广。通过调研,选择在条件较好的街道和社区先搞起来,政府给予积极扶持、鼓励发展、政策照顾。

3、经费来源:个人、社会、民间资本、政府投入。

首先是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设立养老专项资金账户;

然后,出台鼓励社会参与养老服务提供优惠政策的“共建民营、民办公助”等模式,鼓励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社区养老行业。

另外,中青年人利用休假或空闲时间到社区养老院工作,累计达到一定工作量后,到退休年龄时只需缴纳个人生活费,可享受免费社区养老院养老:累计工作时间不足的,除需缴纳个人生活费外,按比例每月纳一定的养老费用。此举一方面可减轻政府的负担,另一方面对于有时间,经济不富裕的人士可减轻其压力。

同时通过社会慈善、福利彩票等形式,募集资金,实现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完善我区的养老事业。

4、社区养老院条件:在街道和社区里建设一批老年人福利服务设施和活动场所,为居家养老提供支持,为社区照料提供载体,为老年人活动提供场所,让老年人就近、就地享受福利服务,安度晚年。另外,开发商在规划之初就应考虑社区养老场所。

5、服务对象:60岁以上的老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征得家人的同意,提出书面申请可按条件到社区养老院接受服务。

6、服务内容:老人住在家庭里,在继续得到家人照顾的同时,由社区承担养老工作或托老服务,如开办老年饭桌、送餐上门、家庭病床、料理家务和“急救铃”等。在收费方面则有一定的福利性质,根据老人的生活条件适当收取费用,对于生活十分困难的老人则实行无偿服务。

7、护理人员:由社区选择,选择对象以下岗员工为主,并对其进行护理知识的培训。自愿者,中青年人利用休假或空闲时间可申请到社区养老院工作并参加护理知识的培训。

办好社区养老院,建立和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是民心所向,是政府关心民生的一件大事,十七大报告中的“学有所教,劳有所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在这里得到真正体现。

第二篇:建立完善新型农村养老社保制度建议

建立完善新型农村养老社保制度建议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的要求,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加快社会新农村建设步伐,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建设,关系到农民目前和将来的生活安全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一个必须放在头等重要地位的基本任务。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要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妥善解决农民的养老问题,对于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实现和谐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要确保我国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成功推进,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强化政府责任意识,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内容。政府牵头,统一政令,加大推力,协调各方面关系,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引导。应加强农村社会保障组织建设,组建一个权威性的农村社会保障组织管理机构。同时要大力提高对农村社会保障的组织、协调管理水平。目前农民收入偏低,城乡有一定差距。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在财政允许的情 况下,政府应投入资金作为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充,改变目前政府财政在农村社会养老扶持方面基本缺位的现状。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的三方共同负担的模式。政府不仅要给予保险金政策方面的优惠,还需要给予农民一定数额的直接经济补贴。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应由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的办法给予资金支持。

二、全覆盖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贯彻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加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广大农村老年居民的基本生活条件,使其老有所养,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必然要求。积极推进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试点。富裕型农村主要首选,其农民收入水平高,思想观念新,对社会保障的要求也比较高,可积极实施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险试点。其次,分人群实施。在同一地区内部,由于其人群就业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不同,不同人群的社会养老方式、保障水平和需求是不同的,针对这一点,必须分批推进不同人群的养老保险。

三、加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立法保障

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基本上都是在1992年民政部颁布的,保险对象不明确、保险资金来源不稳定、保险管理方面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等,使农村养老保险具有很大的不 稳定性。加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立法进程是关系到农村养老保险的可持续性和农村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应根据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国家制定的有关法律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的顺利推进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保护。

四、政策的转换、衔接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居民的流动项原则日益频繁,农民选择参加城镇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转换到新农保,返乡农民工参加新农保等,势所难免。因此,新农保制度与其他社保政策之间必须可以相互转换、衔接。一是要预留制度接口,制定与其他社保政策的详细转换办法。在全省范围内制定统一、规范和切实可行的操作流程,规范转换、衔接的操作办法,解决不同社保政策间、不同地区间的基金结算问题。二是完善养老保险金的计发办法,把农村居民在各个不同时期形成的养老保障权益都予以体现。个人退休时,基本养老金按照退休时各缴费地的基本养老金标准和缴费年限,由各缴费地分段计算、退休地统一支付”。三是加快社会保险省级统筹步伐,在提高统筹层次的基础上,解决地区间因利益关系而影响社保关系转移、衔接等问题。四是加快全国社会保险信息化联网建设,为省际间农保与其他社保政策间的转换、衔接提供技术支持。

五、基金管理及监督

农保基金以市为单位进行核算和管理,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帐户养老金实行分账管理。财政部门应设立农保基金专户,加强对农保基金的监管,实行专款专用,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均不得转借、挪用和侵占。农保应按国家和省的规定,把农保基金存入指定的国有或国有控股的商业银行,实行规模化运营增值。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财务制度。将农保基金纳入内部审计监督范围,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对基金筹集、使用、投资运营全过程实施监控和定期检查。财政、审计等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基金的监督,确保农保基金的安全运行。

六、加强政策宣传工作

建立新型农保制度关系大多数农民切身利益,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运用通俗易懂的宣传方式,加强对新型农保工作重要意义、基本原则和方针政策的宣传,使这项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实现应保尽保,达到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养的根本要求。

第三篇:建立完善新型农村养老社保制度建议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的要求,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加快社会新农村建设步伐,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建设,关系到农民目前和将来的生活安全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推进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是新农村建设中一个必须放在头等重要地位的基本任务。党的十七届

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按照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相结合的要求,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妥善解决农民的养老问题,对于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三农”问题,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实现和谐社会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要确保我国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成功推进,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强化政府责任意识,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核心内容。政府牵头,统一政令,加大推力,协调各方面关系,进行有效的组织和引导。应加强农村社会保障组织建设,组建一个权威性的农村社会保障组织管理机构。同时要大力提高对农村社会保障的组织、协调管理水平。目前农民收入偏低,城乡有一定差距。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在财政允许的情况下,政府应投入资金作为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补充,改变目前政府财政在农村社会养老扶持方面基本缺位的现状。完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的三方共同负担的模式。政府不仅要给予保险金政策方面的优惠,还需要给予农民一定数额的直接经济补贴。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应由中央财政通过转移支付的办法给予资金支持。

二、全覆盖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贯彻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加快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广大农村老年居民的基本生活条件,使其老有所养,是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必然要求。积极推进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试点。富裕型农村主要首选,其农民收入水平高,思想观念新,对社会保障的要求也比较高,可积极实施城乡一体化养老保险试点。其次,分人群实施。在同一地区内部,由于其人群就业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不同,不同人群的社会养老方式、保障水平和需求是不同的,针对这一点,必须分批推进不同人群的养老保险。

三、加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立法保障

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基本上都是在1992年民政部颁布的,保险对象不明确、保险资金来源不稳定、保险管理方面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等,使农村养老保险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加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立法进程是关系到农村养老保险的可持续性和农村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应根据当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在国家制定的有关法律的基础上,制定具体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办法,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事业的顺利推进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保护。

四、政策的转换、衔接问题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居民的流动项原则日益频繁,农民选择参加城镇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转换到新农保,返乡农民工参加新农保等,势所难免。因此,新农保制度与其他社保政策之间必须可以相互转换、衔接。一是要预留制度接口,制定与其他社保政策的详细转换办法。在全省范围内制定统一、规范和切实可行的操作流程,规范转换、衔接的操作办法,解决不同社保政策间、不同地区间的基金结算问题。二是完善养老保险金的计发办法,把农村居民在各个不同时期形成的养老保障权益都予以体现。个人退休时,基本养老金按照退休时各缴费地的基本养老金标准和缴费年限,由各缴费地分段计算、退休地统一支付”。三是加快社会保险省级统筹步伐,在提高统筹层次的基础上,解决地区间因利益关系而影响社保关系转移、衔接等问题。四是加快全国社会保险信息化联网建设,为省际间农保与其他社保政策间的转换、衔接提供技术支持。

五、基金管理及监督

农保基金以市为单位进行核算和管理,基础养老金和个人帐户养老金实行分账管理。财政部门应设立农保基金专户,加强对农保基金的监管,实行专款专用,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均不得转借、挪用和侵占。农保应按国家和省的规定,把农保基金存入指定的国有或国有控股的商业银行,实行规模化运营增值。建立健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的财务制度。将农保基金纳入内部审计监督范围,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对基金筹集、使用、投资运营全过程实施监控和定期检查。财政、审计等部门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对基金的监督,确保农保基金的安全运行。

六、加强政策宣传工作

建立新型农保制度关系大多数农民切身利益,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运用通俗易懂的宣传方式,加强对新型农保工作重要意义、基本原则和方针政策的宣传,使这项惠民政策深入人心,实现应保尽保,达到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养的根本要求。

第四篇: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建设

编者按:根据历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时间安排,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预计2013年10月份报名,11月底或12月初笔试,目前国家公务员局暂未公布任何有关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相关政策,建议考生随时关注职业培训教育网,第一时间了解最全面的国家公务员考试信息。职业培训教育网小编为大家准备了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十大热点话题,希望对大家备考有所帮助!

热点话题六:大力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建设

【热点追踪】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健全社区服务体系、强化社区自治和服11!务功能是社区和谐的前提。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结构快速转型,大量 :“单位人”“社会人”转变为“社区人”,社区日益为社会成员的集聚点、社会需求的交!汇点、政府社会管理的着力点和党在基层执政的支撑点,构建以社区为重点的基层 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已成为加强社会建设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当务之急,得到了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但就目前而言,我国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处于初级阶段,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社区服务设施总量供给不足;社区服务项目较少,水平不高,供给方式单一;社区服务人才短缺,素质偏低,结构亟待优化;社区服务体制机制不顺畅,缺乏统一规划,保障能力不强,社会参与机制圣待完善。

加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刻不容缓。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的发展目标。“十二五”规划 li纲要对“构建社区管理和服务平台”做出了全面部署:到2015年初步建立起较为完 善的社区服务设施、服务内容、服务队伍、服务网络和运行机制,农村社区服务试点工作有序推进。

一、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概括

社区服务体系,是指以社区为基本单元,以各类社区服务设施为依托,以社区全体居民、驻社区单位 为对象,以公共服务、志愿服务、便民利民服务为主要内容,以满足社区居民生活需求、提高社区居民生 活质量为目标,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主导支持、社会多元参与的服务网络及运行机制。

目前,全国有6 923个城市街道,8.7万个城市社区。“十一五”期间,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 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14号),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实践证明,加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民心工程,是拉动内需、扩 大就业、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助力工程,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工程。

但就总体情况而言,我国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社区服务设 施总量供给不足,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缺口达49.19%。社区服务项目较少,水平不高,供给方式单一。社区服务人才短缺,素质偏低,结构亟待优化。社区服务体制机制不顺畅,缺乏统一规划,保障能力不 强,社会参与机制亟待完善。

“十二五”时期,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逐步加快,我国城乡基层社会正在 发生深刻变化,社区服务体系建设面临难得的机遇和重大的挑战。一方面,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财 政保障能力逐步增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各

级党委政府对社区发展高度重视,为社区服务体 系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社会转型、企业转制和政府职能转变,越来越多的“单位人”成为“社 会人”,大量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向社区转移,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日趋个性化、多元化,社区 的“兒底”功能作用日趋明显,加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已势在必行。

二、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1.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 发展观,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立足国情、加快发展,逐步建立面向全体社区居民,主体 多元、设施配套、功能完善、内容丰富、队伍健全、机制合理的社区服务体系,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 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2.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服务居民。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社区居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 点,以居民的服务需求为导向,把居民满意程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真正把社区服务体系建 设成为服务居民、造福居民的民心工程。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发挥政府在规划制定、政策引导、资金投入、监督管理等 方面的主导作用,确保社区服务的公益性和便民利民的特点,增强社区服务可持续发展能力。大力培育 和发展各类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的社会组织,鼓励和支持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居民参与社区 服务,完善民主决策机制,发挥多元主体在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

资源整合,共建共享。充分发挥现有服务设施和网络作用,逐步整合与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有关的资 金、项目和资源,最大限度降低社会成本,防止资源浪费。把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与推进街道社区党的建 设“三有一化”(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构建区域化党建工作格局)工作,与加强社会管理,维 护社会和谐稳定结合起来,注重社区服务体系规范化建设,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社区服务管理运行机制 和共驻共建机制,发挥综合效益,增强服务功能。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既要全面谋划、科学布局、注重长远、整体推进,又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量力而 行,逐步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既要把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统一要求,又要立足不同地区不同情况,突出 重点,强化特色,分类指导,力戒形式主义。

3.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发展目标

从我国基本国情和经济社会发展现实出发,按照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总体要求,进一步健全新型 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强化社区服务体系和信息化建设,到2015年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社区服务设 施、服务内容、服务队伍、服务网络和运行机制,农村社区服务试点工作有序推进。

三、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主要举措

1.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社区服务

积极推进公共服务覆盖到社区。依托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专业服务机构,开展面向全体社区居民 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服务、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文体教育、社区安全、法制宣传、法律服务、法律 援助、人民调解、邮政服务、科普宣传、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等服务项目,切实保障优抚对象、低收入群体、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等社会群体服务需求。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基层政府主导、社区组织协助、社 会力量参与的社区公共服务新格局。

大力发展便民利民服务。鼓励和支持各类组织、企业和个人兴办居民服务业,重点发展社区居民购 物、餐饮、维修、美容美发、洗衣、家庭服务、物流配送、快递派送和再生资源回收等服务,培育新型服务业 态和服务品牌。建立党委领导、政府扶持、社会主办、社区组织帮助的社区便民利民服务新格局。

大力发展社区志愿服务。根据社区居民构成,培育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加强 志愿服务管理,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志愿 服务活动,推动社区志愿服务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依托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建立党委政府倡导、社 区组织扶持、共产党员带头、专业社工弓I领、驻区单位和居民广泛参与的社区志愿服务新格局。

2.完善社区服务设施网络

合理布局社区服务设施网络。按照人口规模适度、服务管理方便、资源配置有效、功能相对齐全、社 区居民自愿的要求,以市辖区、县级市为单位,依据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确定社区服务设 施的数量、选址布局、建设方式、功能划分。除国家另有规定外,所有以社区为对象的公共服务、便民服 务、志愿服务均在综合性社区服务设施中提供,加强各类服务资源整合,避免重复建设。

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功能。完善社区服务站的以下主要功能:一是组织居民开展民主议事、纠纷调 解、公益慈善、邻里互助、志愿服务等活动;二是代办代理公共服务事项,保障各项公共服务覆盖到社区 全体居民;三是为社区居民提供文体教育、健康休闲、养老抚幼、困难帮扶、信息邮政、家庭服务等便民利 民服务;四是为社区党组织和自治组织提供办公和活动场所;五是采集基础信息,反映居民诉求。完善 街道服务中心的以下主要功能:一是采集汇总社区基础信息,办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二是开展 文化体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社会服务、生活便利等服务活动;三是培育发展社 区社会组织,指导和协调社区服务站、社区社会组织开展服务项目。

大力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改善社区信息基础设施,加快推进宽带接入。推广适合社区居民需求 的信息化手段,提高居民信息技术运用能力。整合社区就业、社保、低保、卫生、计生、文化、培训等公共 服务信息,发展面向社区居民的“一站式”服务。发挥社区综合信息平台在基层政府、企业、社区组织和 居民之间的沟通交流作用,方便社区居民,增进社区和谐。通过信息化改善社区管理,维护社区安全。

3.加强社区服务人才队伍建设

制定社区服务人才队伍培养发展计划。按照《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 — 2020)》要求,把社区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当地人才发展规划,研究制定社区服务人才队伍培养发展计划,鼓励、吸 引优秀人才向社区流动。

充实壮大社区居民委员会干部队伍。依章依法选齐配强社区“两委”班子成员,逐步扩大社区党组 织领导班子和社区居民委员会直接选举范围。健全居民委员会下属委员会,选齐配强居民小组长、楼院 门栋长。

积极推进社区服务人才队伍专业化、职业化。根据工作需要,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配备一定数量的 专职社区工作者。积极开发社区服务工作岗位,扩大就业范围,吸纳更多人员从事社区服务工作。

建立和健全社区服务人才培养制度。鼓励社区服务人员立足岗位、自学成才,支持他们参加社会工 作等各种职业资格考试和学历教育考试,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现有社区服务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 的服务意识、职业素质和专业水平。

4.推进社区服务体制机制创新

建立健全社区服务组织。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自治组织。加强社区党建工作,大力培育 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注重培养社区社会组织负责人队伍。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过政 府购买服务、设立项目资金、活动经费补贴等途径,积极引导各类社会组织和各类志愿者参与社区管理 和服务。

理顺职责权限及相互关系。完善政策,进一步推进社区服务的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连锁化,提 高社区服务质量和水平,提升社区服务功能。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共驻共建机制,建立驻区单位参与社区 服务评估体系,扩大驻区单位参与社区服务的功能。

四、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措施和组织保障

(1)加强社区服务法规制度建设和标准化建设。推动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 法》,完善地方配套法规。建立健全社区服务标准体系,认真执行《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国家标准,科学规划配置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社区基础商业网点,并严格用途管理。研究制定基层人民政府或其派出机关指导社区工作规则、社区服务标准体系及管理办法、社区公共服务 目录及准人制度、社区服务居民满意度测评体系、社区社会组织培育等方面的法规制度,形成较为完善 的社区服务法律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

(2)加大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资金投人。多渠道筹集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资金。要按有关规定区分 不同情况,对社区服务设施建设与维护经费、社区服务人员报酬、社区服务工作经费、社区服务信息 化建设经费等,采取财政补助、委托办理服务事项的单位划转、社区经济收入中安排等方式予以解 决。中央基建投资要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向困难社区倾斜。不断拓宽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资金来源渠 道,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人和外资以多种形式捐赠或兴办社区服务事业,建立多元化投人 分担机制。

(3)完善社区服务扶持政策。将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纳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人城市规 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用地,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可

以采取划拨方式供 地的,地方政府要切实予以保证;闲置的宾馆、培训中心、福利设施、办公用房,优先用于社区服务。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税收、公用事业收费、用工保险、工商和社会组织登记等优惠政策,鼓励发展社 区服务业。

(4)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社区服务体系建设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 各项目标任务分解落实方案,明确各部门分工任务,统筹协调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大问题,研究落 实重大问题和重点工作。各级政府切实履行好发展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的责任,加强督促检查,开展绩效 评估,将社区建设成效纳人各级党委政府部门工作目标考核,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 核评价的重要内容。

(5)积极开展国内外合作与宣传。加强社区服务领域双边、多边合作,立足国情,学习借鉴国外社区 服务体系建设先进经验,开展人员、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交流,鼓励吸弓I外资发展社区服务业,提高 社区服务能力和水平。加强国内各地区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加大对口帮扶支援力度。依托研究培训基 地,加强社区服务理论研究。扩大社区服务宣传,大力宣传在社区服务中有突出贡献的驻区单位、社会 组织、志愿者组织、先进个人,形成全社会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社区服务的良好氛围。

继续开展农村社区服务试点,加强资源整合,推进农村社区综合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将就业、社会 保障、卫生、计划生育、文化、体育、社会治安等基本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重点发展面向农村老年人、病 残人员、妇女及未成年人等群体的照料、帮扶等服务,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把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与农村社区建设结合起来。

第五篇:建立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情况

X市建立完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情况

为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提升X市城市整体形象,X市相关部门积极推进具有一流水平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建设,不断满足广大游客的旅游公共服务需求。

一、加快旅游交通便捷服务体系建设。景区交通可进入条件不断改善,我市去年来修建多条旅游道路。其中,天佑堤该道路,全长5.87公里,北起205国道桥,南至XX景区,主路按城市一级路标准以BT模式修建。

二、旅游信息服务平台开始建立。旅游信息化建设已有所起步,完善全市各个旅游景区点标识牌、旅游沿线交通标识牌、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实现全市旅游道路交通标识标牌的全覆盖,目前我市旅游标志系统已经初步建立,为游客出游提供了方便。

三、旅游接待服务体系逐步完善。随着我市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产品日益丰富。一是旅游景区进档升级。目前,全市已开放旅游景区(点)10多个,其中,XX风景区为省级风景名胜区,XX为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XX景区为2A级景区。目前,XX和XX正在积极申报4A级景区。二是积极扶持旅行社发展,我市原有旅行社2家,今年新增1家旅行社,为我市游客外出提供了方便。三是支持星级酒店的创建与评定,去年,我市加州商务酒店和X市人民政府招待所分别被评为三星级、二星级饭店,实现了我市星级饭店零的突破,标志着我市饭店服务行业迈上了规范化服务的新台阶。

四、加快旅游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旅游安全保障法制、体制和机制;强化旅游安全风险防范;加强旅游安全监管,落实旅游安全责任,加强宣传教育与培训;完善各类旅游接待单位的应急救援设施设备与服务,强化应急预案体系建设;继续推动实施旅行社责任保险统保示范项目,进一步完善旅游保险体系,强化全社会旅游保险意识。

五、加快旅游惠民便民服务体系建设。目前,相关景区向游客免费开放,同时鼓励景区推出更多优惠和便民措施,鼓励向困难人群如低收入群体、偏远地区农村的学生等推出免费旅游计划、旅游优惠券等优惠政策;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的旅游服务功能,推进通信、景区停车场、无障碍设施、旅游厕所等旅游便民服务设施的建设。

关于建立和完善我区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议(共5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