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东乡镇新农村建设试点村
编辑:明月清风 识别码:20-315636 1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4-05 05:32:15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东乡镇新农村建设试点村

东乡镇建设新农村试点工作进程

东乡镇古列村委古利自然村有耕地面积560亩,其中水田260亩,旱地300亩,人口410人,有鱼塘8张约50亩,是我县重点的水稻制种基地和大白菜生产基地。现将其列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屯。

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契机,采取收看录像、举办专题讲座、座谈讨论、出宣传板报、发放资料等多种形式,组织党员群众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各种先进的农村实用种养技术。

“六个一”工程正在实施之中,(即“一栏一池一果一稻一灯一菜”)。“一栏”即每家养一栏猪;“一池”即使全村户均修建一座沼气池,做好改水改厕工作,用沼液给果树、蔬菜施肥;“一果” 即将低产的水果进行改造,建立一个高产、高效的300亩杂交柑示范果园;“一稻”即早糙为水稻制种;“一灯”即使用频振诱虫灯杀死田间害虫来养鱼,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一菜”即在田间进行秋冬菜种植,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

现300亩杂交柑已全部种下,早稻优质谷已进入育秧阶段,七盏频振诱虫灯也已去年在田间安好。已作好建设电灌站至村中2.1公里长的三面光水利渠道和从东乡大桥至村中的柏油路的前期准备工作,并也做好了村中的道路硬化的规划工作。

沼气池入户率已达80%,并以沼气池建设为突破口,推行“六改、三结合、三配套 ”(改水、改路、改灶、改厨、改厕、改猪牛栏;使沼气建设与农村环境治理、与新农村建设、与农民发展种养致富相结合;沼气池与猪牛栏、厕所配套),这样既带动了养殖业的发展,也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大量高效优质的有机肥,降低了生产成本,带动了生态种植业的发展。利用沼液、沼渣作为水稻、蔬菜、水果、经济作物的肥料或养料,不仅大大减少了化肥的用量,而且增强了农作物的抗逆能力,提高了农产品的品质。

通过努力,古利自然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已迈上良性生态循环运行轨道,力争早日将其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屯。

2006年3月22日

第二篇: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经验材料

文章标题: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经验材料

**县**镇**村位于**县西南面。近年来,村“两委”班子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为目标,依托村情,发挥优势,全村“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曾多次获得省、地、县“先进基层党-组织”、“文明村”、“五个好”等称号。2006年,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和省

委、省政府命名为“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单位”和“全省文明村寨”,是省确定的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

主要做法及取得成效

(一)调整产业结构,稳定增加农民收入。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努力培育学习型农村、学习型农民,以学带动种植养殖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确保了农业增产增收增效。近三年来以人均增收200余元的速度递增,全村发展了5亩以上的种植大户50户,经果林连片种植360亩,村民陈祥刚种植优质梨园150亩,由村集体创办**大沟葡萄长廊1000余米;年出栏30头以上的养殖大户100户,养猪大户刘朝辅、孔德祥等年出栏达120头以上,户均年出栏生猪8头;有一支50多人的建筑施工队伍,带动了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

(二)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2002年争取国家农发项目投入171万元改造了**大沟,使938亩水田确保了稳产高产;2003投入13.1万元,改造了两条通村公路,通组公路全部建成;农网改造全面结束,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安装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有线电视覆盖率达100%,程控电话达338门,手机250部,建有占地面积达650平方米的村级综合办公室,1300平方米的村级完小,有村级卫生室2个,农民文化娱乐场所1个。

(三)以“四在农家”创建活动为契机,营造舒适、和谐的生产生活环境。坚持科学发展观,着眼于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以“三通三改”为重点,以发展生产、建设家园为目标,努力营造优美的居住环境,完成了2200米的“连户路”建设,建成了250口沼气池,修建了占地面积达650平方米的农民休闲中心,开挖了占地3.5亩的钓鱼塘。以农户为单位,抓了小楼房、小院坝、小围墙、小花池建设,正逐步实现“走路不湿鞋,吃水不用抬,做饭不用柴,电视电话响起来,屋前屋后果子满园挂,四季花草开满园”的家居环境。

(四)加强防范措施,营造良好社会秩序。全村组建了一支26人的民兵义务联防队,坚持轮流值班,为群众守护村寨;安装了10个组58户防盗器,加强防范;充分发挥村级调解组织的作用,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无;通过召开一年两次的治安群众动员大会,发挥村广播、墙报、学校阵地宣传教育主渠道作用,加强了宣传教育。10年来,全村未发生过一起治安、刑事案件,2000年获省、地、县“治安模范村”荣誉称号。

(五)坚持以人为本,提高人口素质。以科技入户工程,培养新型农民为主,加大科技兴农力度,科技推广普及率达100%,确保了粮食安全。改造了**小学办公条件,加大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质量,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以村卫生室为主阵地,广泛宣传防病防疫卫生知识,认真开展儿童预防接种和村寨卫生秩序专项整治,预防接种率达100%,村寨卫生秩序井然、干净、整洁。同时,以抓计生宣传教育、优质服务为主,营造人本计生,努力转变了广大群众的生育观念,实现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近10年来无政策外生育,有二女结扎户2户,有5户主动放弃生育二孩的权利。

(六)倡导文明生活方式,建设“和谐文明村寨”。积极有效地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充分利用节假日组织开展健康有益的篮球、拔河、象棋、书法等竞赛活动;移风易俗,做到红、白事不大操大办,反对铺张浪费;杜绝“黄、赌、毒”和封建迷信等社会丑恶现象,倡导尊老爱幼、互敬互助。目前,全村有66户“十星级文明户”,46户“五星级文明户”,**村获得毕节地区“文明村寨”称号。

努力的发展方向

(一)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为目标,努力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狠抓粮食生产不放松,稳定提高粮食综合单位面积产量。充分利用农村远程教育,大力培训新型农民,抓示范、树典型,全面推广科普知识,努力提高粮食生产复种指数和单产,科技推广率达100%,确保群众粮食生产安全。

2、大力发展反季节蔬菜、高梁等特色种植,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

3、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在巩固壮大现有两个优质经果林园的基础上,合理规划,充分利用荒山荒地,进行优良品种的种植。

4、加强葡萄长廊管理,发展庭院葡萄种植,力争庭院葡萄种植达50%以上。

5、建好养殖协会,走公司 协会 支部 基地 农户之路,降低农民风险,形成支部领航、协会操作、农户积极参与的发展模式,实现农民畜牧增收100元以上。

6、大力

发展劳务经济,加强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有计划地抓好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全村经济的发展。

(二)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建设,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把节约用地放在首位,下功夫改造中低产田地,建成优质粮油高产稳产农田。加强对7个山塘的治理,搞好沟渠的整修和维护,确

保浇灌排洪畅通。加强对通村、通组的维修和保护责任的落实,做到谁受益谁管理;继续实施好“连户路”工程,力争两年内80%以上的农户用上沼气。加强村寨的合理规划和破旧房屋的改造力度,做到既节约土地资源,又相对集中

《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经验材料》来源于teniu.cc,欢迎阅读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经验材料。

第三篇:妇联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部署,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县妇联结合全县“十一五”规划和我县妇女工作实际,在***镇**村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推进城乡统筹和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促进农村妇女增收致富为重点,以提高农村妇女综合素质为根本,以“双学双比”和“美德在农家”活动为载体,团结带领广大妇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力争在“十一五”期间,把**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协调、治安良好、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现代化新村庄,全面推进和带动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

二、主要任务

(一)以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为重点,全面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内涵丰富,任务繁重,妇联组织要以项目化的运作方式,把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引领广大农村妇女全面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以提高农村妇女素质为着力点,积极开展科技示范培训。一是加强对农村女能人的示范培训,引导女能人创办民间科技服务组织、龙头企业和示范基地,发挥她们的“二传手”作用,辐射更多的农村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二是加强对普通女农民的普及培训,积极开展对农村妇女的文化教育和实用技术等普及型培训,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效率,促进科学种田,使妇女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增强她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

2、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着力点,引导广大农村妇女积极参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增收致富的目标,引导、组织广大农村妇女以**村的养殖、果蔬为主导产业为中心,发展体现区域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创建1个示范作用强、带动效果好的示范基地,发展1个具有地方特色、妇女特点的“妇字号”生产经营项目,培养树立一批依靠科技致富的女带头人。

3、以城乡统筹为着力点,全力推进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工作。大力开展订单培训,提高劳动力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竞争力。把扶贫帮困与劳务输出工作结合起来,开展对该村贫困户实行免费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增加收入能力和创业能力。同时,通过举办科技培训班、送文化下乡等多种形式,开展农民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自觉遵守各种文明公约和村规民约,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现代新型农民。努力用服务搭建转移平台,用品牌打造输出强势,用协调整合社会资源,用维权促进公正公平,着力培训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带头人和劳务经纪人两支队伍,搞好岗前培训、职业介绍和权益维护三项服务,畅通就地转移、就近转移、跨省跨地区转移等渠道,探索建立上下互动、城乡互动、内外互动妇女劳务协作新机制,有效调动和保护农村妇女参与“打工经济”的热情,五年内力争使80%的农村富余妇女劳动力外出就业,形成转移就业的规模优势和群体效应。

(二)以“美德在农家”为载体,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充分发挥家庭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作用,在**村深入开展“美德在农家”活动,引领广大妇女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文明风尚,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1、抓好家庭美德建设主题活动,拓展文明家庭创建领域。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一核心内容,广泛开展“学习型家庭”、“绿色家庭”、“科技家庭”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每组着力培植1个文化中心户,组织全村妇女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吸引家庭成员广泛参与,引导家庭成员增强学习意识、环保意识、节约意识、道德意识、人口意识,让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科学致富、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深入人心,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抓好“零家暴”示范村创建活动,共同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在该村建立“零家

庭暴力”示范村创建工作协调小组,完善工作机制,成立专门的反家庭暴力队伍,及时介入调解有倾向性的家庭暴力事件,努力为妇女创造一个和平安宁、没有暴力的世界。

三、推进措施

(一)加强领导,科学考核。县妇联成立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规划,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推进措施,将工作任务日程化,实行目标管理、目标考核,确保妇联组织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健康有序进行。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要广泛动员,精心部署,通过深入宣传,层层发动,使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目标要求以及具体措施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要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采取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及时报道工作进展情况和新农村建设的好思路、好经验、好典型,营造浓厚氛围,引导和动员广大妇女群众自觉地投身到新农村建设中。

(三)创新载体,开展活动。开展农村妇女“双学双比”传统竞赛活动,创新活动载体,引导农村妇女挖掘内部增收潜力。开展评选表彰活动,认真总结推荐竞赛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予以通报表彰,进一步激发广大妇女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四)实施“双带”,发挥作用。充分发挥村级妇联组织和妇联干部在带领妇女群众共同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在农村基层妇联组织和妇联干部中开展“双带”活动,激发妇联干部在新农村建设工作中的内在动力。

第四篇:妇联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加强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部署,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思路,**县妇联结合全县“十一五”规划和我县妇女工作实际,在***镇**村开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工作,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

会精神为指导,以推进城乡统筹和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以促进农村妇女增收致富为重点,以提高农村妇女综合素质为根本,以“双学双比”和“美德在农家”活动为载体,团结带领广大妇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力争在“十一五”期间,把**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协调、治安良好、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现代化新村庄,全面推进和带动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入开展。

二、主要任务

(一)以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为重点,全面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内涵丰富,任务繁重,妇联组织要以项目化的运作方式,把帮助农村妇女增收致富作为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引领广大农村妇女全面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以提高农村妇女素质为着力点,积极开展科技示范培训。一是加强对农村女能人的示范培训,引导女能人创办民间科技服务组织、龙头企业和示范基地,发挥她们的“二传手”作用,辐射更多的农村妇女参与新农村建设。二是加强对普通女农民的普及培训,积极开展对农村妇女的文化教育和实用技术等普及型培训,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效率,促进科学种田,使妇女掌握先进的农业技术,增强她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女农民。

2、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着力点,引导广大农村妇女积极参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要紧紧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增收致富的目标,引导、组织广大农村妇女以**村的养殖、果蔬为主导产业为中心,发展体现区域比较优势的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创建1个示范作用强、带动效果好的示范基地,发展1个具有地方特色、妇女特点的“妇字号”生产经营项目,培养树立一批依靠科技致富的女带头人。

3、以城乡统筹为着力点,全力推进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工作。大力开展订单培训,提高劳动力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增强农村劳动力的就业竞争力。把扶贫帮困与劳务输出工作结合起来,开展对该村贫困户实行免费技能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增加收入能力和创业能力。同时,通过举办科技培训班、送文化下乡等多种形式,开展农民知识培训,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成为自觉遵守各种文明公约和村规民约,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现代新型农民。努力用服务搭建转移平台,用品牌打造输出强势,用协调整合社会资源,用维权促进公正公平,着力培训农村妇女劳动力转移带头人和劳务经纪人两支队伍,搞好岗前培训、职业介绍和权益维护三项服务,畅通就地转移、就近转移、跨省跨地区转移等渠道,探索建立上下互动、城乡互动、内外互动妇女劳务协作新机制,有效调动和保护农村妇女参与“打工经济”的热情,五年内力争使80的农村富余妇女劳动力外出就业,形成转移就业的规模优势和群体效应。

(二)以“美德在农家”为载体,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充分发挥家庭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作用,在**村深入开展“美德在农家”活动,引领广大妇女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弘扬文明风尚,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1、抓好家庭美德建设主题活动,拓展文明家庭创建领域。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这一核心内容,广泛开展“学习型家庭”、“绿色家庭”、“科技家庭”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每组着力培植1个文化中心户,组织全村妇女开展健康向上的文体活动,吸引家庭成员广泛参与,引导家庭成员增强学习意识、环保意识、节约意识、道德意识、人口意识,让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科学致富、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深入人心,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抓好“零家暴”示范村创建活动,共同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在该村建立“零家庭暴力”示范村创建工作协调小组,完善工作机制,成立专门的反家庭暴力队伍,及时介入调解有倾向性的家庭暴力事件,努力为妇女创造一个和平安宁、没有暴力的世界。

三、推进措施

(一)加强领导,科学考核。县妇联成立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工作领导小组,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规划,进一步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推进措施,将工作任务日程化,实行目标管理、目标考核,确保妇联组织参与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健康有序进行。

(二)广泛宣传,营造氛围。要广泛动员,精心部署,通过深入宣传,层层发动,使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主要内容、目标要求以及具

第五篇:剑河县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变化大

剑河县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变化大

剑河县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4个,其中省级1个,县级3个。近年来,该县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试点村村容村貌等明显改变。

——村容村貌得到较大改观。该县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前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和切入点来抓。完成河口、加禾两村排污沟400米;建成沼气池454口,已实现“三改”159户;改造村级公路4.8公里,硬化道路6.71公里,硬化率达85%;建芦笙坪2个,500平方米;建风雨桥一座;改建修善文化室3个;修建消防池5个,配消防机5套;拆迁整治影响村容村貌的厕所、猪圈、粮仓30处;完成了反召村人饮工程;完成了反召村巫密河旅游漂流河段5公里的规划,配置了4万元的漂流设施;在加禾村增设了4套体育健身设施;完成了红绣之乡巫包村的旅游规划和消防规划。

——生产得到较快发展。到2007年底止,实施稻田养鱼150亩;扶持发展牲猪养殖大户23户,其中母猪养殖大户10户,肉猪养殖户13户;完成优质经果林改造1880亩;与贵阳庆丰公司合作,建立了以西红柿为主的蔬菜生产基地1个,面积76.6亩,初步实现了“公司+农户”的订单农业,为拓展该县农业生产的发展路子,促进新农村建设步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和示范作用。

——民主管理进一步加强。举办各种技术培训17期,发放技术培训资料4936份,绿色证书培训813人,颁发证书701人。实施了党员远程教育,村民远教培训,民族文化传承、法治、民主自治建设等培训和公民道德教育。4个试点村村级管理完善,村民议事和村务公开等活动有序开展,为生产发展、村民自治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农民生活进一步提高。通过开展新农村建设,各试点村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农业农村经济得到发展,农民人均可支配支出增加,村民生产质量得到提高,4个试点村2007年人均纯收入1837元,人均占有粮食373公斤。通电话率达45%,电视入户率达94%,儿童入学率100%。

(剑河县政府办公室 夏永忠)

东乡镇新农村建设试点村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