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总结前辈们的经验——认清申论!
编辑:轻吟低唱 识别码:20-875157 1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1-16 18:35:15 来源:网络

第一篇:总结前辈们的经验——认清申论!

一、申论为什么得低分:

我们通过在很多论坛上浏览,发现社会上很多人包括一些辅导专家的分析和“指导”,大体找出下列原因:字迹潦草,让阅卷老师不耐烦;语句表达不规范;没有一定的理论高度和分析深度;政治觉悟不高理论素质不强;等等。我们认为,这些乱七八糟的原因并不是造成申论低分的原因,或者说不足以造成这么低的分数。以上这些原因只是考生的猜测或所谓辅导专家的一厢情愿,很可能对未来的报考者造成误导。比如说字迹潦草的问题,阅卷时已经做了技术处理,答卷上的红色方格在扫描时已被打去,只剩下一道横线和上面一个一个的文字,原来的方格就是为了不让考生连笔写字,处理后任何一个人的字迹都不存在辨认困难的问题;另外,官方也认可一种观点,不可能要求百万考生都用统一口径说话,对话语表述也不做严格要求,有基本意思即可。

申论低分真正的原因,由于守法的当然需要,我们这里只能点到即止,其实就是一个看似人人都知道但几乎没有人真正在心里理解的一个问题。官方历年大纲里明确表明申论是一种测查各种能力的考试,并且今年还对各种能力做了有效界定,考生肯定是看过并且很重视大纲,也知道它是能力测试,但是,答题的时候很少有人把它作为能力测试去做,绝大部分都不自觉地把它作为知识性测试作答,还用以前参加历次考试那样的方式方法去做。几乎没有人在思考,申论作为能力测试和我们以前参加的知识性测试他们的根本区别在哪里。当然,出现这种情况是最正常不过了,因为任何一个人要取得新的认识,必须以原有的认识图式为基础,我们原来脑子中有的只是知识性测试,没有能力型测试作为参照,所以我们不知道能力型测试如何答题。

这种现象也普遍存在于当前的辅导专家当中,我们搜集了网上所有的参考答案或思路版本,视频解读的和文字的,发现这些专家们无一不存在着对申论答案“表达”和“实践”的背离:大纲解读时,没有一个不说申论是一种能力测试,但实际拟出答案或思路来,又没有一个把它作为能力测试去做,出现了“集体的无意识”错位。所以有考生考完后看到自己的答案和网上给出的差不多,就认为还不错,但成绩一出来,三十多分。殊不知二者从一开始就坐在同一条船上了,最后同沉海底。

对此的解释,也只能定位到能力测试这个层面。就因为能力测试,官方才不公布标准答案,否则就失去了这种考试的价值和意义;就因为是能力测试,它从根本上就是反知识性测试的所谓模式化和万能模板的,并不是官方官员要反模式,强调凡是套用万能多少条的五分以下,而是由这种考试的根本性质决定的。所以,走出这种低分困境,关键是要真正“理解”能力测试本身,并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即进行思想训练,同样,当前盛行的套用万能模板的投机心理也正是缺乏思想训练的结果。我想,只有不断对年轻一代进行了很好的思想训练,才能走出当前困境,大方面来说,社会风气才能转变,全民才不会继续“投机”下去。

。。

所有的人都在引述那给定的数千字材料,所有人都会说形势喜人但问题依然存在,所有人都照本宣科地照抄了题目里给定的那几个方面的努力向位:贫富差距,环境保护,科技兴国,社会公平,医疗教育。但大约是工作太忙没有看报纸的时间,大约新闻联播太无聊无耻半月谈太难找到南方周末太厚参考消息太深中国新闻周刊太贵,总之几乎没有人可以提出一点点自己的见解,甚至很少有人可以清楚地立论很少有人可以概念明确地使用各种耳熟能详的政治学词汇,只能反复地把材料里的话翻来覆去地倒腾,只能不停地说“好”,“很好”,“很富”,…….很好很强大,很黄很暴力。

所有的人都在试图多引用些诗歌散文格言警句,以便让自己至少在看起来露出三分文化人面目,于是满目都是惨淡经营后的露怯。所有的人都精心准备了认真对待了,很多人精心准备认真对待的方式是上个辅导班。上辅导班的结果是背了两篇自觉不错的范文拿来套用,而套用这种伎俩一旦被一些脑子不拐弯的人使用,就成了真正的“套用”。当然,这些人中有文笔出色思路清晰的,有能够在文字里表现出干练和热情以及高素质的。但是,确实是太少了。

二、如何准备申论: 专家的建议

1.密切关注社会热点

报考福建公务员考试,除了要对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有全面和较为系统的把握外,还要熟悉和了解福建当地的发展情况。因此,在备考时,考生可参考如《半月谈》、《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等报的社论作为范文,同时还要关注福建的党报和机关报。

申论材料一般分为表现、原因和对策,那么考生在关注社会现象时也要有意识地按照这样的方法来进行分析。如看新闻联播就会发现,里面的绝大部分内容都可以划分为表现、原因、对策,考生经过长时间的练习,对申论考试有非常大的帮助。

2.提高概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申论重点考查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具体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考查考生对背景资料的主旨概括能力。第二,考查考生对问题发生的原因进行挖掘、分析和判断的能力。第三,考查学生提出对策、拿出解决问题办法的能力。

针对抽象概括能力的训练,考生们要加大自己阅读量和阅读速度,在平时的练习中有意识地培养对于文章段意、层意以及全文中心大意的提炼。在平时的阅读过程中,要养成这样的习惯:看完一段文字,就停下来思考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如果时间允许可以将这一段文字的主旨做一个简单的摘要,这样一篇文章读完后,其大概意思就比较清晰了。如此长期训练,考生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必将获得长足的提高。

在训练分析问题能力时,华图公务员考试辅导专家建议考生在阅读材料时先要对材料有一整体把握,在此基础上运用多角度分析、内外因分析、利益分析、供需分析等方法对材料进行具体分析,继而对材料所反映的社会现象的产生原因加以探索和研究。

在提出对策解决问题方面,考生要养成抄录的习惯,在平时阅读的过程中,对申论考试经常涉及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分类,比如看到有关交通问题、环境问题、农民工问题等相关文章或报道后,就把文章中提到关于解决该问题的对策和措施的话语摘抄下来,积累成册。有时间就拿出来进行温习,并在做模拟训练的过程中把这些对策同具体的背景材料相结合。但考生要注意,对这些话语不要生搬硬套,要转变成自己的语言,活学活用。

3.勤于练笔 多做真题

一般考生容易犯的错误是“看的多写的少”、“想的多动笔少”。平时不练笔,考试时往往容易出现“茶壶煮饺子——有口倒不出”的现象,思路混乱、不知从何写起。这对申论考试来说,无疑是致命的。

为了防止考场上出现这种情况,华图公务员考试辅导专家建议考生平时复习应勤于练笔。练笔最好是采用历年的公务员考试真题,因为真题无论是主题的选择、材料的筛选、题目的设计都是经过命题专家反复讨论和推敲出来的,非常严谨,答案和材料有极强的对应性,基本上不会有歧义,而且在解题上有技巧可循。

做真题时,一定要精做。所谓的精做就是要按照考试的要求把题目的答案写出来,而不是只动脑,不动手,那样做是没有任何效果的。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劳一分才”,考生只有在备考中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地复习,才能迎来胜利的曙光。

省考申论改卷老师阅卷心得

申论最主要的是要根据材料,读懂读透材料。平时是要注重这些素养的培养,值得注意的是申论的压题实在是用处不大,甚至还会帮倒忙。字迹真的很关键。试卷最好保持清清爽爽的。

一定要根据材料,吃透材料。材料的每一句话都要领悟精髓,尤其是第一题和第二题的材料一定要精读。至于做答的时候要求呢,因为一二题字数限制不超过300字,所以要求不写废话,写要点。第二题每个要点如果把握准确的话发挥一两句就ok了,啥都没谱再乱扯。因为我发现一,基本还是按要点给分,所以不答点子上不会高分;二,一二题的信息量不小,答越多废话,关键字就自然写得少了。这里再多说依据有关字数的问题。其实要不是有格子和时间限制,你答多少都是可以的,只要试卷不会太难看,不要哪都慢慢腾腾或者干脆不管格子了连着写,真是你觉得的要点没答完一定要继续答完,千万不要顾及字数限制,超过字数不会扣分的。甚至第一题试卷上要不超过200字,我看着标准答案上的要点都要200字了,你要是语言没那么简练,再不超过200字怎么可能答的全。讲到要点还是要罗索一句,把你可以分得开的点都用1.2.3分开。最好别从头到尾一段。

这些讲起来都是些很简单的小事,但是真的可能会是很大的影响。我的感觉是申论上70是有希望的,比行测上80简单,但是申论要想上70第一二题一定要尽可能的抓分。第一题满分20,难度通常不大,16.17分细心点应该可以;第二题明显开始拉开档次,10分以下的也大把,不是不会写,就是没答到点子,但是把握好材料20分朝上也还是不难得。一二题紧扣材料,尽量用准确的语言总结概括材料的意思,不要乱发挥,材料的意思你都写全了,没道理不高分。跟你文章整体的结构把握,你的文字功底相关都不大。第三题呢是要显示点小水平了。起码你文章的结构要对。今年要求写策论文,要写对策。那就是三个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前两项10分,措施40分。要根据材料引出问题,像今年的题就要根据材料给的雪灾引出社会救助问题。再分析一下,社会救助问题呢现在已经得到很大的重视,但是仍然存在很多的不足。不用发挥写不足,就写譬如XX问题、XX问题、XX问题就可以了,也不用你费脑筋想,就材料中出现的写几个就可以了。只要你这个结构全了,前面的10分就是满分了。多容易!但是就我们改的情况来看,提出问题是都有了,分析问题就几乎没有人写,于是都会象征性地扣个3.4分,给个6分左右吧。其实要是对策论文把握清楚的话,这个分是送的。

再说重头戏对策了。这个呢,确实是要现功底了,平时的积累就显得重要了。但是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很有必要提醒考生的就是公务员考试选拔的是国家公务员,所以考试的文体就是如果考上了的话会成天要写的材料。是以政府公务员的身份写的材料,而不是我们现在作为一个社会人员对问题的看法。措施要切实可行,要有效,不是发牢骚,不是天方夜谭,要分清哪些是按部就班的,哪些是要现在就立即要重视的。还有一点是老师要求我们改卷子的时候必须把握的,政府公文提出对策的高度是什么,不是建议,是必须执行。如果考生占错对,从整体上说是不会高分的,最多是改卷的给点同情分。整体把握了,再说每条对策。最好是一条对策就独立成段。这个不能像第一题和第二题那么简单只答一个点了,那样的话一个点5分最多给3分。其实点把握准了,发挥很容易的,随便写写一个点多拿2分总分自然就上去了。

整体给我的感觉是。开始拿到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的时候觉得不难,慢慢的就觉得真要想高分不易,起码得下功夫。不能靠混的,如果你是真正想靠上,而不是去当火炬燃烧别人的。

阅卷老师谈申论考试的注意要点

第一步:快速抓出重点

申论考试的第一问,是要求你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这主要考你的理解水平和对事物重点的提取能力。作为一名公务员,一个可能的未来领导,如果在一大堆材料中找不出重点,这人显然不适合做行政工作。只有能于万千材料中快速抓出重点的人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领头人物,给大家带好路。

仔细阅读材料中的第一、二段,那往往是中心所在,所以就概括主要问题而言,第一、二段是重点。而接下来的段落往往是主题的展开,材料最后几段是解决问题所采取的一些措施或最新动态。申论往往以社会热点为论题。金融问题、银行改革问题、三农问题、加强执政能力问题、公务员效率改革问题、绿色gdp、环境污染问题和耕田减少等等问题都有可能成为考点。多看时政类报纸对考好申论很有帮助。

第二步:对策宁多勿少

申论的第二问,是要求你给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

一般情况下,申论对策的标准答案往往有5到8条,假如一个考生只写出了3条对策,那么,即使这3条对策写得非常到位,也得不了高分,甚至只能得个及格分。

我曾经改过一个有关中国能源现状方面的申论题目,问如何解决中国的能源不足问题。参考答案列出了8条对策,总分为24分,每答对1条算4分,答对6条算满分。当然,答出8条也不会给你加分。里面的计算有点复杂,但无论怎样,只写了一两条对策肯定只能得几分。所以,保险起见,对策应该尽量多写。虽然有些人的对策写得比较荒唐,但目前的改卷老师不会说你这条对策错得离谱,因此我要倒扣你的分数。所以,对策写得多的人显然大大占了便宜。

大作文:别打官腔

申论的第三部分是要求联系材料,确定主题,写一篇千字以上的文章(有时也只要求800字以上)。虽然从小学起我们就开始写作文了,但阅卷时我们发现,能把一篇文章写得非常漂亮的人真是少之又少。申论的大文章考你逻辑思维能力。一个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不是在短期内提高的。但如按照下列的要求去做,对迅速提高申论大作文得分,却很有帮助。

首先,要字迹端正。字不求漂亮,但求清晰端庄易辨别。此一点虽是老生常谈,却实在是与考生休戚相关。

其次,要主题鲜明。反对什么、赞成什么,要有主见。改卷老师最不喜欢还未当上公务员就打起官腔的考生,文章虽长,但模棱两可,空洞无物,不知所云。

有些考生不知道该选择什么样的论点入手。其实论点往往就在你的对策中,你只要在多条对策中选择一条展开论述就可以了。注意论点要深刻,论证过程要追求深入,而不是追求面面俱到。

一高手的总结:

首先:要明白申论考的是什么。申论及申而论之,重点不是考你的语文功底如何,文采如何,而是看你的观点如何。一言辟之:申论考的是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其次:要明白申论评分的方式。又是主观题,又是随机抽的两个不同的老师评卷,同时还要把两个老师的评分误差控制在5分以内。如何做到?其实很简单,踩点得分。(踩点得分是观点分析类主观题评分不变的法则。)评卷老师人手一份参考答案,上面罗列了种种观点,有的就按评分要求给分,没有就拉倒。所以不管你文采如何飞扬;平时如何帮领导写讲话稿;如何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到了评卷老师这里,只要你没写到参考答案上的观点,那么非常抱歉:给你点辛苦分都算是给足你面子的了。

申论高分必看—申论写作要领:

一:提出问题。结合材料概述出材料所反映的问题。切忌把问题泛化,比如今年广西公务员考试申论整个材料通篇都是关于“文山会海”的。很多人偏偏把他归结为行政效能建设的问题,这就是把问题给泛化了,你得低分也是在情理之中。

二:分析问题。结合材料和个人的平时对这方面问题的积累,分析出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危害。

三:提出对策。结合材料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观点最好分点来写,这样比较容易给评卷老师找到得分点,另外点可以适当多写点(多了和评卷老师手里的参考答案重合的几率就大)。这里有个小窍门,材料里给出的对策往往也是评卷老师参考答案当中的得分点,送来的分数不要白不要,对与材料给出的对策可以用一到两段的文字总结概括。

四:如果时间足够,而且字数还缺点的话,可以适当写一下解决了这个问题的现实意义。写申论的关键:

关键在于就事论事。材料反映什么问题就针对什么问题来写。不要泛化或者窄化。

比如今年广西区的题目。“文山会海”就是文山会海,如果你写行政效能建设,那么很可能给出的一些对策就不是针对“文山会海”的了,这样的话踩不到评卷老师手中参考答案中的得分点,自然就不能得高分。

一个高手关于“申论”的经验之谈

本人今年参加了公务员考试,已经最后确定被录用。今年本人申论考了80分,还算不错,这几天细细总结分析了一下,写了点东西,供将要参加考试的同志参考,如果能从中得到一二用处,足矣。

1、仔细阅读材料,从给出的各种看起来似乎没有多少关联的材料中“提出”所指向的一个共同的“问题”。基本上近些年申论都是给你大概7到8个独立的现象,这些现象过程不一,但多少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比如环境污染和经济发展、比如网络快速发展的同时和青少年的危害、比如能源危机等等。所以第一步也就是最关键的,就是找出“申论”中的“论”,有论才能申之。

2、关于写作的框架,的确,申论不同于传统教育中的议论文,根据我的经验,通常一篇完成的申论的基本框架如下:

A、点题(一句话或者两句话引出材料中之问题焦点)

B、分析问题(分析焦点问题的来由,现状和可能的发展)

C:解决问题(这部分最重要,申论考察的其实就是这一点,就是你对这个危机问题或者焦点问题是有怎样的想法和怎样的解决方式)

3、几个注意点:写申论最好能在每个部门中,无论是问题还是解决问题都采用“一,二、三”的层次表达,显示你的条理。

4、一定要自圆其说,每个人从材料中归纳出来的问题或者焦点可能不尽相同,你一定要围绕问题,得出自己的意见,然后围绕自己的意见分析问题,进而提出解决的方法。

5、开头和总结非常重要,一般开头就是引出问题,表示对什么问题的关注,结尾的时候在提出解决的问题的方案的基础上对这个问题的发展的展望。

6、最好能够借用一些马克思、邓小平和毛泽东思想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观点。比如一分为二,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次方面、两手抓等等。

7、字迹要清楚,字数要适当。

8、找几篇样文,研究一下,看看人家是怎样布局的。

9、要冷静,要自信。

第二篇:黑马前辈经验

目的在于让你看清自己,不要每天得过且过,还自我感觉良好

我的方法很简单,实现与分享.我会自己尝试着实现很多自己想实现的功能,喜欢和别人分享.宿舍的几个家伙有个习惯,当我有很好的念头与他们分享时,他们会毫不在意,甚至于还会怦击一下我.只有当用代码实现后.当他们也感兴趣时,才会瞄一眼.不得不鄙视一下.但后来我发现,这个习惯,好处很多,毕老师曾说过,当你会敲了,你不一定是掌握了,如果你能把这个知识点讲给别人听,别人也懂了,这才说明你真的懂了

不会忘记晚上涂风油精白天喝咖啡的辛酸

黑马4个月所讲的东西涵盖了基本上行业内的绝大分通用技术,还有一些是老师自己的东西,你每天所需要的时间很紧迫,如果基础太烂,我保证你每天后半夜睡觉都搞不定当天的内容,然后1个月下来,你堆积的东西越来越多,可能最后2个月自己就放弃学习了。。

最后就是,千万别让基础拖你后腿

前天刚刚面试完.分数没有达到预想的水平..哎.黑友们.我想你们有好多肯定学历都是很低.而且也都是零基础吧?对不对?我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小学毕业.没上完.学校就坑爹的黄了.哎,没办法.就没在念书.由此可见.我也是零基础的.什么叫“零”,我连最开始的 “ hello”我都不会写,我承认我在上学的时候是一个不太好的学生.基本就没有听过课.说实话那时候真的是个不良少年.全班集体逃课,给老师都气哭了--.虽然找不到当时的老师了.现在向她道歉.说声对不起.我学习java的时间呢.?大家也能看到我的注册ID的时间就是2月20几号.是吧.那时候刚刚接触黑马.还对黑马还是很懵懂.根本不知道啥玩意.够来通过几天在论坛的潜水.一点点的.了解黑马.最后下决心.要学习java+android的课

程.随后就去买一个笔记本.然后向滔哥要了一套光盘.开始拼命的学习.其实最近我也看到了“ 小陈期待逆袭的帖子.”,说实话.我看过之后感触挺多的.我基本也和他一样拼命的学习.我白天在工厂里面上班.晚上的时候7点开始学习.直到凌晨2-3点左右.如果遇到问题.解决不了的话.可能一天就这么通宵不睡觉的过去了.时间一点一点的过去.技术一点一点的增长

ing{:soso_e130:}{:soso_e130:}......我想好多和我一样的零基础的人,也都遇到过这样的一个困难.学过之后就忘了前面的对吧.知道后来我慢慢的总结出来了我的一个学习方法.希望能对和我一样的零基础.英文有很差的人一些帮助

我的学习方法呢.就是.视频只看一遍.代码跟着视频敲.我想看过一个视频的时候你是应该理解了吧.对吧,看完一段视频把注释都写上面去.还有这一天的总结.然后把这一天的英文单词都记在一个本子上面.开始背.知道背到完全可以记住的情况下....我不知道你们长期记忆周期.我计算过我的.如果我要长期记住一些东西的话.需要每天看几眼.动动脑.连续5天就可以达到长期记忆.还有就是.假如之前有的东西忘记了.要看笔记千万不要在看视频.太浪费时间了.这两天博客园上关于“.Net工资低”的讨论挺多的,让我不禁想起一句话“拉不出屎来怪地球没引力”。

那些抱怨“做.Net工作三年了月薪才6千,我的同学做Java现在都一万二”的哥们,你问问自己“我会什么,人家会什么”:人家使用struts做mvc模式开发已经轻车熟路的时候,你还在为GridView控件的一堆事件的触发顺序而头疼;人家已经研究IOC、AOP应用的缺点的时候,你还在为会找到一个好用的三层架构代码生成器而沾沾自喜;人家已经在研究Redis、Ngix、Memcached等技术进行大型网站架构,你还在纠结为什么Session总是丢失。如果这样你和别人工资一样高,那才没天理呢。

对于一个软件工程师来讲,工资高低和你用啥语言关系不大,而是和自己的技术有关,而技术又决定你进入什么样的公司、做什么样的项目,在什么样的公司、做什么样的项目则又决定了你的成长空间。为了避免有人说我给传智播客打广告,我这里不说我那一大把专科毕业就拿到不错Offer的学生,也不说那些名校毕业进入BAT的神人,我随便拿我的两个前同事举例。

同事A大学毕业进入我的第二家公司,进入后就进入公司的一个基于.Net技术的银行项目,小伙子技术研究的比较深入,简直是技术狂人,没有他解决不了的技术难题,很快就成为技术骨干,三年后就成了部门经理,现在已经成为在北京有车有房一族了,月薪还用说吗。而同事和他一起进入公司的一个他的同学,对待技术的态度一直是“凑合能实现就行,研究那东西有什么用”,在公司干了一年就辞职了,前阵子我问他的近况,他现在在一家出版社维护他们的ERP,月薪6K,每天就是改改界面、改改Bug,他说“真没劲,入错行了”。同事B是一家市属二本院校的毕业生,毕业前就兼职做项目,毕业后靠自己的技术进入国内最大的一个OA系统公司,基于.Net技术开发,他们开发的是大型的OA系统,分布式、负载均衡、高并发、大型企业组织架构、自制工作流引擎、二次开发平台等等项目中都有涉及到,工作一年后月薪1万;而我认识的另外一个同样他们学校毕业的C,毕业后进入一家专门靠给水利系统做软

件系统的公司,老板靠关系赚发了,而他整天做的就是做各种各样的增删改查,最多加一个“导出为Excel”,工作了两年了,现在还是月薪5K。

这样的例子我相信大家都能举出很多来。其实任何一个行业都是有混得好的也有混的差的,混的差的肯定欠缺很多混得好的人所欠缺的素养。混的差的人如果自甘平庸也就算了,因为平庸也是一种很难得的生活态度,但如果又在那里婆婆妈妈的抱怨就属于“拉不出屎来怪地球没引力”了。

坚信了我要去黑马学习WP,现在微软的WP平台升级了,之前的7只不过是一个过渡平台,我仍旧相信微软必火,呵呵...来到黑马,首先第一感觉是:首都的环境没有我之前想象的那么好,和武汉南京等城市差不多,甚至在很多地方还不如武汉南京,别人都告诉我,这是天朝,不能说他的不好,否则进局子了,额,这是神马一个皇朝国都。

上面说了一堆,都是废话,来皇朝的最终目的是来学习的,学习也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人民币,为了家人更好的活在这个星球上,那段日子像是回到了几年前的学生生活,每天听着八维学院的广播起床,背着新概念英语走路,吃着卷饼争论技术,唱着汪峰的《光明》开课,那感觉,是刚刚的!

我是黑马真真切切走出来的,我从在武汉实习工作202_月薪,跳到南京慢慢涨到5500月薪,再到黑马程序员训练营.Net培训班学完后的10000月薪,现在有幸留校任教,虽然现在是兼职,但是我很满足,我把周末的休息拿来和新来的黑马们分享,分享我的这些经历,我会把我自己的例子告诉以后来的黑

马,让你们知道,选择这里是没错的,年轻的时候就是吃苦的时候,如果你不是富二代,不是官二代,不是有钱人家的屌丝,那你就别享受了,因为你还不够格来享受,不管你是80后还是90后,都是该你努力丰富和完善自己,自力更生的时候了。如果你还没有自己的方向,那我觉得,程序员,倒是一个还不错的选择。

如果你选择了做一个程序员,而且你想做一个介于牛A和牛C之间的程序员,那你可以选择黑马,在这里不想夸黑马有多好,但是的确是一个还不错的选择,当然了,来这里是来吃苦的,不是来享受的,如果你想着等天上掉馅饼下来,那你还是别来了,回家过你的浑噩年代去!

如果你是真心想找个能学点真才实学的地方充电,那我告诉你,来黑马训练营是条捷径,当然你也可以选择那北大某鸟机构,花上1.5到2年时间,腿在你自己身上,黑马从不强迫,这里要的是有抱负,敢拼的有为青年。来这里学编程,都是干货。

这是没有任何水分的,全是干货!

说太多冠冕堂皇的话我不会,但是我是要真心感谢黑马的日子,黑马的老师,黑马的汗水,以后的日子还很长,但是黑马精神不会丢,继续加油ing......继续努力ing......继续牛13.

第三篇:法务前辈经验

对于法律人而言,“律师”是指通过国家的专门的资格考试,从事法律服务的执业者的专门称呼。“企业法务人员”则是指在企业专门的法律服务部门担任法律顾问工作的企业内部人员。社会上的大多数人往往将二者的角色混同。而实际上,执业律师和企业法务人员无论在角色上、工作方式上、能力要求上、所起到的作用等方面,均有很大的差别。我经历了从执业律师到企业法务人员的角色转换,既体验过律师工作的艰辛,也尝到了企业法务的不同压力,这是两条不同的执业道路。

我在律师执业几年间,办理了不同的法律事务,小到为公民个人办理家庭、继承纠纷、财产纠纷,为一家二十多名亲属分割房产的案件而奔波数次;大到为大型的国有公司、知名医院担任常年法律顾问,参与其公司董事会议、解决医疗纠纷。其中也不乏接触各类刑事案件。在律师的从业经验中,我最大的收获是具备了风险的预知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案件中了解到生活中可能发生哪些纠纷类型;学会了出门办事前怎样充分的做好准备工作,以免为办一件事往返多趟;到政府机构办事,即使不是本次要办的事情,也会把看到的、听到的信息记录,以作为下次工作的准备;学会了凡事不可拖延,否则给当事人的损失无可弥补;也曾在没有书桌的会见室会见犯罪嫌疑人,一边思考询问什么问题,一边把对方的回答和我的问题进行记录,整整十页笔录,十足的锻炼了我的问答和速记能力。时至今日,我仍然觉得,诉讼律师是律师的最高层次,对一个法律人的综合素质要求最高,虽然当年承办案件并无丰富的经验,但此番经历是我今后在企业法务工作中迅速进入角色的不可或缺之基石。

随着律师业务越来越向专业化发展,律师事务所的规模越来越大、工作分工越来越细致,有些律师事务所的新人可能没有像我一样幸运,可以接触不同种类的工作,而只是专一从事某一类事务。我认为律师在解决问题时,需要有一个全面的知识和经验层次,律师可以在具备一定经验的基础上向某个专业方向发展,但对于初入律师行业的新人来说,固定在某一法律部门工作是不利于专业进步和今后发展的。我当时所在的律师事务所规模并不大,并没有对承办案件进行专业的划分,得益于这样的体制,我可以有机会办理各种各样的案件,这些案件的办理经验,锻炼了我一项很重要的技能:多角度思考问题。而目前很多毕业的法律专业学生,无不以加入了一家有规模、有名气的律师事务所而庆幸,而我认为,不论是在大所还是小所,有不同案件的锻炼机会和一位有责任心的师傅传授经验则是最重要的。

话虽如此,我在担任执业律师和公司法务的多年工作中,基本都是自己一个人在摸索着前进。尤其是承担公司法务工作期间,我担负法务部的筹建、工作流程的设计、规章制度的制定、法律意识的培训、合同范本的设计、突发事件的处理,一步一步,从无到有,让一个全新的法务岗位在员工中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认同,历经了多年。直到现在,每个部门签约会第一想到要提交法务部审核,产品研发中也会想到征求法律意见,突发事件亦会寻求法务部援助。我认为公司法务部最大的作用不是凭一己之力解决公司的纠纷或者帮助公司起草、修改合同。在中国,在很多企业没有遇到纠纷根本不会想到律师的社会环境下,在大部分企业人员并没有从小接受严格的法律观念的条件下,公司法务部门的价值应当体现在提升全公司员工的法律意识,培训管理层在各自岗位中的法律知识,让管理人员、全体员工在自己的工作中自主具有防范风险的意识和责任。另一方面,由于法务人员对合约的介入,也促使了很多业务人员对外谈判和签约更加有责任心,原本并不清晰的合作条件更加明确,很多细节问题会考虑更多,这些都是法务人员介入后看到的业务人员的变化。正是这些整体的改变,才能使得一家公司良性、安全的运营。而真正称职的公司法务人员也不应当整日忙于起诉和应诉,无暇考虑公司运作的风险预防。当然,我了解很多中国的企业,有时并不是法务人员的错,企业的管理者对高风险的无视和对法务工作的轻视,是这些法务工作者的无奈。所以,如果你选择做公司法务工作,最应当看重的是企业管理层对公司法务的重视度。没有管理层的支持,公司法务就如同一个可有可无的岗位,需要时,你必须一天或一小时拿出你的意见,你的意见还可能经常不被采纳,大部分时间,你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有的小企业,也可能

会安排你去做一些行政或人事方面的工作。

我很庆幸,我在律师事务所有办理各类案件的机会,我所在的企业,经过多年的努力,我所在的公司对法务部也是尊重和认可的。“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我深信这一点。今日法务部在公司的地位,都是通过一桩桩,一件件给公司解决的难题中,让大家体会到,法务部给他们带来的帮助和作用。

凡是都有两面:当法务部不被需要时,你很沮丧;但是当大家都太依赖它时,你也会无暇招架。伊始开展工作,为了不让自己太过悠闲,凡提交给我的合同我都会帮助他们书写、修改,慢慢的,合同越来越多,还伴随着其他方方面面的工作,我深感这样的状态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否则即使我每天加班加点也无法按时完成各部门的工作。于是,我几乎花费了比建立大家的法律意识还要多两倍的时间来改变他们的工作习惯。面对每个提交合同的同事,我都要告诉他们,合同分为业务条款和法务条款,他们必须要先确定好业务条款,再提交法务部审核,他们需要首先经过一轮自己修改和商讨合同的过程。如未经上述过程,直接由法务部修改,一旦业务条款变化,法务部还需要相应修改,如此这般,反而降低了合同的处理效率。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终于让大家明白了他们在法务工作中自己的作用,也很大程度的减轻了我的工作量。

在多年的企业法务工作中,这样的事例很多很多,随着业务形态的变化、业务重点的变化,法务部的工作流程和工作方式也在不断的变化。我想,这些都是与执业律师的不同之处。还有与公司各部门的工作协调、工作方式的配合,没有各部门的配合,法务部就没有了翅膀,飞不起来。而当公司发生纠纷聘请律师时,很少会有公司不配合律师的情况。同时,做公司法务,无法专注于一件事情,很多琐碎的、杂乱的事务,需要在同一时间安排,并不像律师有对一个案件的专门处理以及胜诉后的成就感。但是,如果你所在的公司人文环境很好,做公司法务人员显然是开心的、被尊重的,这也是我多年没有离开这个岗位的原因。

我想,他们之间有太多的不同,无法一一道明,只由得大家亲身体验吧。而我乐得在这样的环境下继续发挥我的薄力,我也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认识到:有一个企业法务人员的护航,他们的企业会走的更稳,飞的更远。

第四篇:前辈的经验

我的协和初试经历(202_)

发布时间:202_-05-23 浏览次数:

28551

医学考研网上前辈的经验分享,帮我找到了适合自己的考研复习方法。现在我把自己的考研初试历程写出来,但愿会对你有所帮助。

我今年考上了协和阜外医院内科,初试总分364,专业排名第二,英语63,西综222,政治79。

无论哪个学校,比我考得高的人还有很多,方法心得比我好的人也会有很多,此文算是抛钻引玉。虽说我反复修改,尽量客观,但见仁见智,有何疏漏不妥之处,请一笑而过。写得罗嗦重复之处,敬请包涵!大多数前辈都只写初试。因为初试很重要,又完全以分数高低决定复试资格,不用想别的,只要一心一意考个高分就行了。我身边的同学,初试成绩较好的,复试几乎都过了。但其他学校我不是很清楚。

先介绍一下我的基本情况:男,武汉大学应届生,身高较矮。英语四级578,六级大二考的431,考研复习六月考的497。本科期间平均成绩在80左右。我属于笨鸟先飞,但比较踏实,有持久力的那种人。如果你也是,或许我的方法对你有用。经过高考,相信很多人都有一大感触:人与人不一样,知识基础,理解记忆能力,持久力,身体状态,心理素质等都会有区别。有同学每天过得很逍遥,复习时间少,但他看书时注意力很集中,效率很高,成绩很好。有同学复习开始的晚,但他没有身体上的拖累和心理上的负担,在其他很多同学快崩溃时,他在飞速前进,最后结果也不错。这就像跑步,有的人善于冲刺,有的人善于长跑。建议你给自己一个定位,在借鉴他人方法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特点,边复习边摸索,找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我的方法和心得如下: 1.整体时间安排

我曾经参阅医学考研网上前辈经验,制定了理想中的时间安排。在执行过程中产生了很多感触。总体上,我执行得不够好,但希望你可以参考。

7月之前:英语+西综。具体复习内容看后文英语西综的分述。建议七月份前一定要好好实习,抓紧实习的间隙看点英语和西综教材,一天能在英语上花两个小时左右,教材一小时就不错了。七月份之后就不去实习了,全天备考。

7月份到10月份:西综第一轮+英语。各科五小时左右。这段时间没有保研,工作,填报考志愿,担心政治等一系列烦心事,这三个月抓的紧可以给英语和西综打下牢固的基础,使你后来的复习越来越有信心和斗志。复习越到后来,政治越有压迫感,英语提高似乎又越来越难,所以学英语的时间越来越少,而不得不在越来越让人焦虑的西综和陌生的政治上花大量时间。因此,抓好你十月份之前的时间吧,甩开政治,专注于西综和英语,尤其要准备好英语的翻译,阅读,完型。这段时间天气很热,晚上休息不好,中午热得睡不着,白天复习时想睡觉,要坚持。

10月份到12月底:西综第二轮+英语+政治。西综仍每天五小时,英语政治各两三个小时。这段时间的痛苦在于要在考研,保研,工作之间痛苦抉择,要忍受填志愿的折磨和恐惧。政治变得越来越压迫人。然而由于天气变凉,休息好,人的精神状态会好很多。如果第一轮复习扎实,做真题和同步练习感觉好,还是会很有斗志的。12月底至考试:西综第三轮+政治+英语。西综仍每天五小时,政治四五个小时,英语一两个小时。临近考试了,政治成为重中之重了,西医进度却好慢。这段时间,我的身体状态都快崩溃了。胃口很差,又严重腹泻,一天拉好几次,总计在厕所都得蹲一个多小时,去医院看,诊断是肠易激综合症,开了些药,效果也不是很显著,在考西综的那天早上又要拉,害得我没敢吃早餐,就靠了两小片面包,两块巧克力挺过了三个小时。还有让人无法忍受,烦躁不安的胃痛,考完检查是胃溃疡伴轻度不典型增生。我想这一切都和紧张有关吧。但愿你保重自己的身体。若考前同样身体状况不好,也不要慌,我相信,有实力总是有收获的。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我最后考前胃肠道不好,但我复习期间几乎没得过感冒。甚至很多同学染上的甲流也没有找上我。这可能与我注意运动,常晒被子,及时吃药预防有关。2.分述英语,西综,政治复习心得。

英语:参考资料:《新概念3》《星火考研英语核心词汇词根+联想》、张剑曾鸣编的《考研英语真题解析及复习思路》〔即黄皮书〕,唐静《考研英语翻译拆分组合》。7月份之前:《新概念3》+《星火考研英语核心词汇词根+联想》。可以把网上《新概念3》的录音下在手机上,选一篇文章,实习来回的路上和睡觉前反复听,有机会就跟读,如果肯再花二十分钟左右晨读,过段时间,就可以整篇整篇的背诵和默写这篇文章了,默写完要注意修改,把没掌握好的单词和句子再重点记忆。我主要下功夫的是后面二十篇文章,我要三天到一个星期才能完成一篇。《星火考研英语核心词汇词根+联想》是同步进行的,每天花一两个小时看下单词。先通读一遍,找出自己不会的,再反复记。记单词贵在反复,记一次时间可以较少,但最好是一天之内反复多次。我这段时间还做了《石春祯阅读理解220篇》中的50多篇,看了些《考试虫考研真题长难句》。但后来觉得这些时间用得不是很值,阅读理解重点钻研后文提到的考研真题黄皮书就够了,所以就不推荐这两本书了。这些时间可以省下来多实习,配合看西医教材,在图书馆看看CHINA DAILY(我一般只有看完第一版的耐心),新东方英语杂志(一月一期,我看了近十期)。

7月至10月底:参考资料:张剑曾鸣编的《考研英语真题解析及复习思路》〔即黄皮书〕,唐静《考研英语翻译拆分组合》。建议你做《考研英语真题解析及复习思路》时从1997年的开始,做到06年。07,08,09,10年留做模拟。按后文所说的方法准备各个版块时,先不碰这四年的题。因为据说97年之后才形成当今的阅读命题特色,而07年之后这几年的整体命题特点又是一致的。

建议你先看唐静《考研英语翻译拆分组合》,准备翻译部分。做完,改完翻译题后,建议把翻译过的句子背下来并默写。做翻译题时要规定时间,17分钟一篇。我平常没有这么苛求自己,结果在考场上因为时间不够,做的很差。

做完翻译,就开始重头戏——英语阅读了,顺带复习完型,新题型。强烈建议先听新东方范猛的视频第一集,掌握考研英语阅读特点和做题方法。然后就做《考研英语真题解析及复习思路》上的阅读,从97年的开始。重点抓英语阅读A型题(即传统的看完文章后选ABCD的题)。先规定17分钟做一篇阅读,做完后不要马上对答案,先把文章和选项逐字逐句翻译出来,写在纸上,再一次选择答案。然后照标准译文修改自己的翻译,看答案,分析总结。看自己错在词句理解错误,还是命题思路把握不准确。第二天早晨大声背诵阅读文章,一句一句的背,状态好的时候,可以一段一段的背,若是觉得文章实在好,时间又充裕,可以整篇的背。中午再对着标准译文进行英文默写,熟的话直接默写。默完对着原文进行修改,挑出重点词汇和句型。有之前星火词汇的基础,再这样复习一遍,你就可以透彻掌握考研英语重点词汇和点句型,尤其培养了强烈的语感。

我做完阅读后才看的唐静《考研英语翻译拆分组合》。后来觉得,先看这本书更好,掌握翻译方法和技巧,这样在进行阅读翻译时就没那么吃力了。我遇到不懂的语法问题,参阅的是薄冰的语法书。不懂得时候再查就够了,不需要系统看,既记不住,时间也不够。照此方法一天一篇阅读,一共五十多篇,做完阅读时间还多就用同样的方法做完型填空。经过前一段时间词汇句型和语感的积累,此时做完型会顺的多。最后还剩新题型。由于之前的基础在,新题型又是05年才出来的,命题思路多变,我认为不需要刻意准备,做下真题,找下感觉就行了。

今年英语答题时我因为刚开始在作文上磨蹭了太多时间,看到阅读题又那么难,几近崩溃,想死的心都有了,但一想我这样辛苦准备英语都过不了,更多的人也过不了。咬牙坚持,最后50分的阅读得了40分左右,只这一项就过国家线了。而最后完型只花了五分钟,一遍扫下来直选的答案,但仍然对了一半,这与平常的语感训练分不开。

最后有很多同学总分很高,但就是英语过不了线。我觉得抓好阅读是最关键的。英语过线了,再靠西综把分数拉上去,一般会有研读的。

10月份之后:新东方王江涛编《考研英语高分作文》《考研英语真题解析及复习思路》。建议先看一下《考研英语高分作文》前几章,掌握考研英语作文的特点和解题方法。再从九十年代的开始,先一篇一篇的自己写。为了有考试现场感,建议下午两点钟开始,大作文30分钟左右,小作文17分钟左右,要求字迹工整。写完对着参考作文修改,分析总结。第二天早上背参考作文,背完了默,再背再默,一共才十几篇作文,要背的能过脱口而出,想都不用想就好。建议间歇复习之前背的新概念三,阅读和完形,试着把其中的好词好句用进作文。

我英语没有达到想要的高度,主要败在作文。分析原因如下:首先,准备时间不够。我总结出前面所讲的阅读复习方法时已经到八月份了,又没有提前看唐静的翻译而使得上述做法很吃力,后面又不得不再花时间重新搞翻译,还要花很多时间在政治上,又因保研的事情耽误了时间和心。其次,训练方法不对。我平常训练没有按时间规定写,之前背过的新概念三,阅读,完型因为没有再次复习,不熟,所以在作文方面的作用也不大。我在本次考研作文时想用新概念三上一个背过的好句子,奈何就是想不全面,半天也没写上去。我的作文挤牙膏般的花了一个小时二十分钟,最后得分还很低很低,与这段时间的训练效果太差有关。作文的关键就在熟练准确。希望你能做好。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英语考试安排在下午,因为很多人前晚休息不是很好,上午又要经历政治三个小时的折腾,下午两点就开考,中午几乎没有时间休息,一般人的状态都很差,考场时间又很紧。所以平常训练就要严格。建议平常训练各个版块时都要先按时间做,差不多10分的题对应17分钟的时间。我之前没有这样刻意训练,结果临场发挥时间安排就非常混乱了。之前建议你留下的四套真题,可以帮你学会安排时间。建议你隔一段时间做一套,严格按考研要求来,下午两点到五点。建议先写作文,再阅读,翻译,完型。做完后,评分总结,还要把其中的完型,阅读,翻译和作文按之前的方法再复习一遍。新东方不推荐用其他的模拟题,因为质量与真题实在无法可比,我也这么认为。就用这四套真题即可。我在英语上走了很多弯路,留下很多遗憾,希望你可以复习好,考的好。

西综:参考资料:第七版内外科、病理、生理、生化、诊断、贺银成《西医综合辅导讲义》《西医综合同步练习》《历年真题解析》《全真模拟试题及精析》北医《西医综合真题解析》及《西医综合全真模拟试题》。

七月份之前:实习+教材。我主要实习的是内科和儿科。实习是有好处的,尤其是当你善于发现问题时,这样你看书的时候就会带着问题去看,会比较投入。实习时对一些疾病和治疗的感性认识也会深化你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临床上重要的东西以及新进展一般也是考试重点。建议这段时间看教材重点看实习时遇到的不懂的问题,所有的书一起找,而不需要一本一本的系统细看,因为时间不够。

第一轮:七月初到十月初,教材+讲义,以教材为中心。建议先看讲义前序,掌握西综命题特点和复习记忆方法。然后细看教材,一看完就做讲义上的真题,检测自己看书的效果。看一章做一章,做完后对答案。对完答案要再看书,把考到的知识点找出来,用红笔划线,如果书上找不到相关知识点,就在书上总结出来,短时间内难以弄明白就先放一下,等第二轮再看贺银成的真题解析。这样做的目的是看自己阅读教材时哪些地方没注意到,以后该怎么看,要看多细。查完书后再把讲义上的知识点过一遍。这就相当于把重要的知识点看了三遍。这样做很折腾人,但绝对值得!第一轮复习,西综时间很充裕,所以要在此阶段打下牢固基础。有同学看了讲义上的知识点再做题。我不赞成这样做。因为讲义上的知识点就是贺银成根据历年真题总结出来的,因此相当于先看答案再做题。这样虽然正确率很高,但效果不好。因为这样既没有暴露你的知识漏洞,对你看教材也不会起鞭策作用,印象也不深刻。建议复习顺序:生理20天左右,病理20天左右,外科20多天,内科30多天,生化20天左右。建议不需系统细看诊断,只需要遇到不懂的地方翻翻就可以了。因为内外科的教材中含有诊断内容,最后考研也是杂糅在内外科中一起考的,复习时间也不够。希望你九十天的时间好好规划,根据自己的进度调整各门课时间分配。

第二轮:十月初到十二月中旬,北医的真题+教材+贺银成的真题解析+贺银成的同步练习。先直接做北医的真题,因为它是按章编的。做完一章对答案,查阅教材和贺银成真题后面的解析,把不确定的题和错题都弄懂,每个选项都要弄懂,重要的东西要总结出来,容易忘记的要想办法记住,比如编口诀,意境法等(贺的讲义前序上有)。这相当于第二遍做真题了,既可检测第一遍的复习效果,又可以进一步掌握既往考点,尤其是那些容易忘的知识点和难点。把真题弄透彻后,就看讲义上的知识点,再看教材,再做同步练习,做完同步练习对答案,看练习后面的解析,也尽量把每个选项都弄懂,并同样在教材上找出相关知识点。如果第一轮复习不扎实,直接做真题会导致自信心极度受打击。然而如果扎实,不光你做题速度快,理解快,再看讲义上的知识点和教材的速度也都会快很多。但是同步练习还是那么难,错的多不要紧,它会鞭策你进一步掌握既往考点之外的知识点。

第三轮,十二月中旬至一月十号:北医模拟+贺银成模拟+北医真题错题+同步练习错题。因为时间不够,我几乎没开始此轮复习。

需要注意的是:首先,给书划线,建议先用铅笔,既往考点加用红笔,自己认为重要的和同步练习上补充的加用蓝笔。在书上找相关知识点划线和自己总结的目的最重要就是为了加深印象,而不是留到以后好看,因为没有多少以后。我没有自己梦想的好记性,只好靠烂笔头。有时候,我会把总结的东西在考题旁边写一遍,又在教材上相应的地方写一遍,只是为了加深印象,不要忘记。其次,看西综的时候,注意前后对比,左右联系,注意总结,使知识融会贯通。我在看后面知识的时候,经常需要去查阅前面复习过但忘记的内容;复习这门课的时候,不得不去查阅那门课的相关内容。这样做也很花时间,但我也觉得值得。

我考完西综,觉得绝大部分题都见过,感觉应该考得很好,但一查书,错的越来越多,后来对了网上一份残缺不全的的答案,整个人都冰冷了,90分的题我错了53分。很多题似曾相识,但就是不熟,所以一定要熟才行啊!最后我的西综没有达到想要的高度,我分析一是因为我在摸索出正确的方法前浪费了太多精力,但更主要的是因为我没有严格按计划完成任务。虽说每天要花十个小时复习,但除去睡觉和闲逛,可能只花了七八个小时。说是每天要花五个小时学西综,但很多时候我可能只花了三个小时左右。我之前以为是一月二十五号才考试,所以实际复习比计划少了半个月,又因为拖沓,导致我第一轮拖到了近十一月。第二轮完成得很勉强。第三轮复习几乎没有开始。以前的错题都没时间回顾,只是搞懂,却没能搞熟。美好的计划付诸实践就是只是做了贺的一套模拟,得了200分多一点。最后考研222分,印证了贺银成的话——他的模拟题分数加二十分就差不多是你的考研分数,这在我知道的其他三个同学身上也得到了验证。但愿时间充裕的同学能够好好安排时间,坚持下去,考出想要的分数。政治:参考资料:任汝芬序列一《要点精编》,高教的《考研政治真题解析及复习思路》,序列二,序列三,序列四,启航《二十天二十题》,《肖秀荣模拟题四套》。建议政治十月份再开始,先通读一遍序列一,然后做序列二。先直接做单选,因为简单。再通读序列一,把错题蒙猜题弄懂,再做多选,这样正确率会高些。再看序列一,把多选的错题蒙猜题也弄懂。序列二的缺点在于选择题答案很简略,分析题答案更不如人意。还好《考研政治真题解析及复习思路》上的解析非常透彻,很值得看,尤其是学习上面的答题方法。接着看序列三,它的好处在于可以帮你理清知识框架。考前二十天,序列四《最后四套题》,启航《二十天二十题》,《肖秀荣模拟题四套》都汹涌而至。这些押题大军押的范围很广,最后考试也有很多涉及的相关内容,因此还是值得花功夫强记一下的。

我之前很担心政治,总怕从十月份开始时间不够。因此七月份也看了点以前的哲学课本,后来也断断续续看了点红宝书的哲学部分,但由于中途有保研,慌乱中瞎找考研信息等事情耽搁,英语和西综的第一轮迟迟未能结束,最终正式的政治复习,即肯每天花一个小时以上看序列一还是从十月下旬才开始的。我还曾被商家哄住买了套《考无敌》,但因为时间不够,也只做了一点。后来在到底报不报冲刺辅导班的问题上也是纠结了一阵,终究以“一天半的课要几百块,太贵,时间又太短,应该学不到什么”说服了自己不去,但邻桌的兄弟很好,把他上高联班的资料都给我看了一下。回头来看,如果肯从十月初就每天花两三小时看政治,考前二十天,花五六个小时去强记,时间肯定够的,不必要提前看。之前的时间专心搞好西综和英语就行。如果对自己看书有信心,也不需要报辅导班。考无敌与任汝芬序列也有很多重的,买了也没时间看,就不推荐了。

另外想提到两点:一方面,我觉得高中大学学过的一点历史政治知识在这时还是有些用的,至少看起来有熟悉感;另一方面,我觉得看《环球时报》和《参考消息》也是很有用的,既不用怕时事政治了,做材料题又比较有亲切感。另外,看报纸可以扩大知识面,对英语阅读也很有帮助。我把看《环球时报》和《参考消息》当成一种乐趣,中午吃完饭去图书馆看看,看完了就硬着头皮看会CHINA DAILY.经常会从近一点看到两点半到三点,几乎每天的报纸都看了。

政治考完对网上的答案,50分选择对了40分,最后总分79,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因为我对网上分析题的答案,感觉很少答到点上,我的字又写得不好看,分数出来前把我担心个半死,因为寝室有几个同学都考了70+,我担心我只能考60。考研时选择题用四十分钟,分析题五个,一个二十几分钟,控制好时间。很多同学上考场前都担心分析题没啥可写,但真正写时,却发现有很多要写,时间倒不够,我差点没答完。建议做模拟题时,刻意训练写要点。答题纸是空白的,记得带尺子去打横杠,尽量写工整,一个知识点一句话,用数字标上,每一个知识点可以不用写全面,但写尽量写多些观点。这应该算是些经验吧。

3.作息时间:七月前因为要实习,时间不固定,就不详述了。七月中旬正式放弃实习后,每天生活较规律:

上午:六点五十起床,从七点到七点四十,一边等女朋友吃早餐一边背英语阅读,背不完,陪女朋友吃完饭,送她去上课后再接着背,一般到八点半到九点才去图书馆。上午看西综,十一月分换成了政治。十一点左右默写英语阅读,完成后看报纸,等到十一点半到十二点女朋友下课,陪她吃午餐,吃完陪她在校园逛一下,买点水果吃。中午:一点左右回图书馆看报纸,看到两点半到三点。现在想来,这样不好。我西综复习时间不够,复习效率低大概跟我中午花太多时间看报,休息不好有关。有同学是中午去睡觉,五点多吃完晚餐再看到七点左右,我后来觉得这样更好,中午睡下觉,下午和晚上效率会高很多。我十一月之后就不看报纸,睡午觉去了。建议如果你因为精神状态不好而复习效率低,也去寝室睡午觉吧,晚餐后再看。

下午:看完报纸,在桌上趴会。三点到三点半开始做英语翻译,作文,十一月份西综看不完了,就换成西综了,五点到五点半后开始吃晚餐,吃完陪女朋友逛下,或回寝室洗澡,洗衣服。

晚上:六点半到七点后开始看书,主要看西综,看一个小时累了,就看半小时英语或政治。十点图书馆关门,女朋友有空就陪她逛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后回寝室,有空就看半个小时英语,或把白天没完成的西综任务补看一下。女朋友有事,就去自习室看个把小时的书。十一点半到十二点开始睡觉。精神不好的时候,上午,下午,晚上自习的时候会在图书馆趴半个小时。

现在想来,每天保证十小时高效率的学习时间是很难的。你可以统计一下自己有多少时间在睡觉或是在梦游。我有时坐在那里,半天却看不动一页,或一遍看过去,只是翻书划线,却没记住什么。我问其他同学,有些也这样。但这种低潮期总会过去的,尤其是陪女朋友一起出去逛,放松自己后,能更快过去。但愿你能少发生这种情况,如果发生,及时调节自己,想办法提高效率。

周四下午图书馆闭馆,很多同学会放松一下午。我会回寝室睡到两点半到三点,再看点书。不过因为没氛围,效率一般非常低。我周日的早晨会睡到七点半,双休日会花一个下午或晚上陪女朋友逛街。刚开始复习的时候,我总觉得不该花很多时间陪女朋友,觉得中午12点吃完饭就该去看报纸,然后尽量1点钟回寝室睡午觉,下午两点开始复习。傍晚最迟也要六点半开始复习。下完晚自习要尽早回去,早点睡觉。陪女朋友逛街时也总是急着回去看书。接送等待女朋友的时候则更是着急。但后来觉得,效率才是最重要的,太疲乏太紧张的时候,虽然人在桌子旁边坐着,却记不住多少东西。在外面转转,呼吸了新鲜空气,陪女朋友开心了一下,回来效率会高些。接送等待女朋友的时候,就听手机里的新概念三,就不会为消磨时间而着急。更重要的是,女朋友一直支持我,鼓励我。我本来是个很自卑的人,顶多敢鼓足勇气报考上交,浙大,但女朋友就坚信我是有能力上协和的。最后我也自信了一次。为了给我加强营养,女朋友一有空就煮肉给我吃,至少一星期一次,很多同学都很羡慕。考研期间,女朋友给我最大的支持,而我委屈了她很多。如果没有她,我会在自卑和恐惧中备受煎熬,顶多上个浙大。谢谢我最爱的人!我身边还有另外三对情侣双双考上同一学校的。最好的是男生上了北大的外科,女生上了北大的内科。但也有为情所扰造成心理负担太重影响结果的同学。如果你也有情侣,但愿你可以成功处理。4.考研复习的特点

与高考相比,考研有四大特点:

首先,没有老师指路,所有的信息几乎都要自己找。信息缺乏的时候是最令人恐惧的,因为未知的东西一般会让人害怕。在不懂得如何安排时间和买什么参考资料时,还好有医学考研网上前辈们的经验分享。但在考虑报考学校和专业时,由于缺乏可靠的相关信息来源,我非常恐慌。感谢我通过校内网认识的阜外医院的师兄,雪中送炭,及时给了我明确的答复。一辈子感激他!还有其他给予帮助过的师兄师姐,一并感激!其次,没有高中那种排好的课程表,时间安排看个人。放弃实习后,你可以根据自身情况灵活安排时间,但这种自由也可能导致你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时间抓得太松,计划完成得很拖沓。看你个人意志力了。

再次,我们学院考研复习没有专门的备考教室。我身边的同学大多数在图书馆,暑假在三楼,后来在五楼,最后几天去了四号楼小教室。感谢图书馆老师们的辛勤工作,虽然他们不让我们占座,而使得我们不得不把一大摞重重的书搬进搬出。这里有空调有热水,安静,整洁,宽敞又明亮,给我们提供了舒适的考研环境。最后要不是因为学弟学妹们期末考导致座位严重紧张,真不想去小教室。虽然图书馆好,但我身边也有同学在寝室复习,最后也考得很好的。

最后,考研报考人数没有高考那么多,复习氛围也没有那么浓厚。还好我们寝室的兄弟们都考研,在图书馆也有几位固定坐一起的战友。我们相互交流,相互鼓励,相互帮助。最后大部分人都考上了。愿战友们都有一个好前程!5.心态

保持自信,乐观,积极,平和的心态很重要。对于我来说,最缺乏的就是自信。还好有女朋友莫大的鼓舞,家人的无条件信任,和师兄师姐们的支持。我对自己说,没有高大的身躯,但可以有高远的志向;没有好看的面容,但可以有乐观的笑容。每天起床,都默念,我一定会成功的!最后几天晨读的时候,干脆喊几声出来。每天手机开机,都是女朋友帮忙设定的“今天是个好日子,爱生活,爱老婆!”遇到不好的事情,尽量想它积极的一面。比如拉肚子的时候想,这是上天强迫我休息一会。

最后,我想重复刚开始时说过的话:别人的方法只能用来借鉴,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去调整,边复习边摸索,找出最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和作息时间,复习效果才会达到最好。我是根据去年医学考研网上浙大401分的前辈调整的。感谢医学考研网上诸多前辈的经验分享!愿你也能从我的经验教训中收获一些。祝你成功

第五篇:前辈们劳模变迁

从王进喜到小沈阳的劳模变迁2 202_-05-02 10:19:09 来源: 人民网(北京)跟贴 152 条 手机看新闻

王选:当代毕昇的幽默

图片说明:1995年11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副总干事巴德兰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获得者王选颁奖。

王选教授是北大方正的开创者,他以敏锐的市场判断力致力于技术与市场结合,远大的学术抱负与追求产业进步结合,与方正集团的干部员工一道闯出了一条产学研一体化的成功道路,被誉为“当代的毕”、“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之父”。

我觉得世界上有些事情非常可悲和可笑。当我二十六岁在最前沿处于第一个创造高峰的时候,没有人承认。我三十八岁搞激光照排,提出一种崭新的技术途径,人家说我是权威,这样说也马马虎虎,因为在这个领域我懂得最多,而且我也在第一线。但可悲的是,人们对小人物往往不重视。有一种马太效应,已经得到的他使劲地得到,多多益善,不能得到的他永远得不到。这个马太效应现在体现在我的头上很厉害,就是什么事情都王选领导,其实我什么都没有领导起来,工作都不是我做的。有时候我觉得可笑,当年我在第一线,在前沿的时候不被承认,反而有些表面上比我更权威的人要来干预,你该怎么怎么做,实际上确实不如我懂得多。所以多数情况下,了解我的人还相信我,还能说服他,对我不太了解的人我很难说服他,我也懒得去说服他,就采取阳奉阴违的方法,一旦干到具体活,他根本不清楚里头怎么回事。我现在到了这个年龄,六十一岁,创造高峰已经过去,我五十五岁以上就没什么创造了,反而从一九九二年开始连续三年每年增加一个院士,这是很奇怪的。院士是什么,大家不要以为院士当然的就是权威,就是代表,这是误解。现在把我看成权威,这实在是好笑的,我已经五年脱离第一线,怎么可能是权威?世界上几乎没有过五十五岁以上的计算机权威。

在我刚过五十五岁的时候,我立刻提了一个建议,说:“国家的重大项目,八六三计划,学术带头人,要小于或等于五十五岁。”———把我排除在外。这个当然不见得能行,但我还是坚信这是对的。我们看世界上一些企业的创业者、发明家,几乎没有一个超过四十五岁的。王安创业时是三十岁;英特尔的三个创业者,最年轻的三十一岁,另外两个人也不到四十岁;苹果公司的开创者也只有二十二岁。比尔?盖茨创微软的时候是十九岁,雅虎创业者也是不到三十岁。所以创业的都是年轻人,我们需要一种风险投资的基金来支持创业者,要看到这个趋势。

我扶持年轻人真心诚意。我们的中年教师,包括博士生导师,都是靠自己奋斗过来的,都是苦出身,所以我们一贯倡导我们的年轻人做的成果,导师没有做什么工作,导师就不署名。当然,外面宣传报道“在王选领导下……”我承认我剥削年轻人,所以对我也比较谅解,见报以后也不以为然,知道是怎么回事。扶持年轻人我觉得是一种历史的潮流,当然我们要创造条件,就是把他们推到需求刺激的风口浪尖上。在这方面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让年轻人能够出成果,特别要反对马太效应,尤其在中国。我觉得在中国论资排辈的势力还是有的,崇尚名人,什么都要挂一个名人的头衔,鉴定会的时候挂一个什么院士,其实院士在某些方面是根本不懂的。

名人和凡人差别在什么地方呢?名人用过的东西,就是文物了,凡人用过的就是废物;名人做一点错事,写起来叫名人轶事,凡人呢,就是犯傻;名人强词夺理,叫做雄辩,凡人就是狡辩了;名人跟人握握手,叫做平易近人,凡人就是巴结别人了;名人打扮得不修边幅,叫真有艺术家的气质,凡人呢,就是流里流气的;名人喝酒,叫豪饮,凡人就叫贪杯;名人老了,称呼变成王老,凡人就只能叫老王(讲这段话时一直有笑声、掌声),这样一讲呢,我似乎慢慢在变成一个名人了,在我贡献越来越少的时候,忽然名气大了。所以要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认识到自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人,而且正处在犯错误的危险的年龄上,这在历史上不乏先例。

最后我送给大家一个公式,来结束我的这场“狗皮膏药”式的演讲,这是美国心理学家荣格的一个公式,我非常赞赏,就是“I plus We equals to FullI”,大家很强调要体现自我价值,体现自我价值,需要把自己融在“We(我们)”这个大集体里面,最终完全体现自我价值。摘自《思想的声音:在北大听讲座》

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一个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的名字,他发起的“第二次绿色革命”,给整个人类带来了福音。

现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袁隆平,从60年代开始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经过12年的努力,成功培育出了“三系杂交稻”。1976至1987年间,他培育的杂交水稻种植面积累计达到11亿亩,增产稻谷1000亿公斤。1979年,杂交水稻作为我国第一个农业技术专利转让美国。以后,他又研制出一批比现有三系杂交水稻增产5%—10%的两系品种间杂交组合。

如今,我国大江南北的农田普遍种上了袁隆平研制的杂交水稻。杂交水稻的大面积推广应用,为我国粮食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引起了世界的关注,许多国家的专家到中国来取经,印度、越南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还引种了杂交水稻。袁隆平的努力,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贡献。

为此,我国政府授予袁隆平“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先进工作者”等光荣称号。联合国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授予他金质奖章和“杰出的发明家”荣誉称号。国际同行称他为“杂交水稻之父”。(新华社北京8月3 1日电)

《人民日报》1999年09月01日第4版 “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艰难的研究历程 龚司

袁隆平,1930年9月生于北平,1949年8月考入了重庆相辉学院农学系。1953年8月毕业后分配到湖南省安江农校任教,在长达19年的教学生涯中,袁隆平一面教学,一面从事生产实践、选择课题进行科学研究,开始走上了作物育种之路。由于开展杂交水稻研究的需要,袁隆平1971年2月调到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专门从事杂交水稻研究工作。为加强和协调杂交水稻的科学研究,1984年6月成立了全国性的杂交水稻专门研究机构--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后又成立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均由袁隆平任中心主任至今。1995年他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1960年袁隆平从一些学报上获悉杂交高粱、杂交玉米、无籽西瓜等,都已广泛应用于国内外生产中。这使袁隆平认识到:遗传学家孟德尔、摩尔根及其追随者们提出的基因分离、自由组合和连锁互换等规律对作物育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于是,袁隆平跳出了无性杂交学说圈,开始进行水稻的有性杂交试验。

1960年7月,他在早稻常规品种试验田里,发现了一株与众不同的水稻植株。第二年春天,他把这株变异株的种子播到试验田里,结果证明了上年发现的那个“鹤立鸡群”的稻株,是地地道道的“天然杂交稻”。他想:既然自然界客观存在着“天然杂交稻”,只要我们能探索其中的规律与奥秘,就一定可以按照我们的要求,培育出人工杂交稻来,从而利用其杂交优势,提高水稻的产量。这样,袁隆平从实践及推理中突破了水稻为自花传粉植物而无杂种优势的传统观念的束缚。于是,袁隆平立即把精力转到培育人工杂交水稻这一崭新课题上来。

在1964年到1965年两年的水稻开花季节里,他和助手们每天头顶烈日,脚踩烂泥,低头弯腰,终于在稻田里找到了6株天然雄性不育的植株。经过两个春秋的观察试验,对水稻雄性不育材料有了较丰富的认识,他根据所积累的科学数据,撰写成了论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发表在《科学通报》上。这是国内第一次论述水稻雄性不育性的论文,不仅详尽叙述水稻雄性不育株的特点,并就当时发现的材料区分为无花粉、花粉败育和部分雄性不育三种类型。从1964年发现“天然雄性不育株”算起,袁隆平和助手们整整花了6年时间,先后用1000多个品种,做了3000多个杂交组合,仍然没有培育出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都达到100%的不育系来。袁隆平总结了6年来的经验教训,并根据自己观察到的不育现象,认识到必须跳出栽培稻的小圈子,重新选用亲本材料,提出利用“远缘的野生稻与栽培稻杂交”的新设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袁隆平带领助手李必湖于1970年11月23日在海南岛的普通野生稻群落中,发现一株雄花败育株,并用广场矮、京引66等品种测交,发现其对野败不育株有保持能力,这就为培育水稻不育系和随后的“三系”配套打开了突破口,给杂交稻研究带来了新的转机。

是将“野败”这一珍贵材料封闭起来,自己关起门来研究,还是发动更多的科技人员协作攻关呢?在这个重大的原则问题上,袁隆平毫不含糊、毫无保留地及时向全国育种专家和技术人员通报了他们的最新发现,并慷慨地把历尽艰辛才发现的“野败”奉献出来,分送给有关单位进行研究,协作攻克“三系”配套关。

1972年,农业部把杂交稻列为全国重点科研项目,组成了全国范围的攻关协作网。1973年,广大科技人员在突破“不育系”和“保持系”的基础上,选用1000多个品种进行测交筛选,找到了1000多个具有恢复能力的品种。张先程、袁隆平等率先找到了一批以IR24为代表的优势强、花粉量大、恢复度在90%以上的“恢复系”。1973年10月,袁隆平发表了题为《利用野败选育三系的进展》的论文,正式宣告我国籼型杂交水稻“三系”配套成功。这是我国水稻育种的一个重大突破。紧接着,他和同事们又相继攻克了杂种“优势关”和“制种关”,为水稻杂种优势利用铺平了道路。

九十年代后期,美国学者布朗抛出“中国威胁论”,撰文说到下世纪30年代,中国人口将达到16亿,到时谁来养活中国,谁来拯救由此引发的全球性粮食短缺和动荡危机?这时,袁隆平向世界宣布:“中国完全能解决自己的吃饭问题,中国还能帮助世界人民解决吃饭问题”。其实,袁隆平早有此虑。早在1986年,就在其论文《杂交水稻的育种战略》中提出将杂交稻的育种从选育方法上分为三系法、两系法和一系法三个发展阶段,即育种程序朝着由繁至简且效率越来越高的方向发展;从杂种优势水平的利用上分为品种间、亚种间和远缘杂种优势的利用三个发展阶段,即优势利用朝着越来越强的方向发展。根据这一设想,杂交水稻每进入一个新阶段都是一次新突破,都将把水稻产量推向一个更高的水平。1995年8月,袁隆平郑重宣布:我国历经9年的两系法杂交水稻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可以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正如袁隆平在育种战略上所设想的,两系法杂交水稻确实表现出更好的增产效果,普遍比同期的三系杂交稻每公顷增产750-1500公斤,且米质有了较大的提高。至今,在生产示范中,全国已累计种植两系杂交水稻1800余万亩。目前,国家“863”计划已将培矮系列组合作为两系法杂交水稻先锋组合,加大力度在全国推广。

1998年8月,袁隆平又向新的制高点发起冲击。他向朱总理提出选育超级杂交水稻的研究课题。朱总理闻讯后非常高兴,当即划拨1000万元予以支持。袁隆平为此深受鼓舞。在海南三亚农场基地,袁隆平率领着一支由全国十多个省、区成员单位参加的协作攻关大军,日夜奋战,攻克了两系法杂交水稻难关。经过近一年的艰苦努力,超级杂交稻在小面积试种获得成功,亩产达到800公斤,并在西南农业大学等地引种成功。目前,超级杂交稻正走向大面积试种推广中。

吴仁宝:当好村支书的心得

图片说明:华西村新老书记规划未来。

图片说明:俯瞰华西村。

上个世纪70年代,吴仁宝(中)与乡亲们在一起 治村

发展经济要走共同富裕之路。共同富先要集体富,共同富必须家家富,共同富更需精神富,共同富必须先富带后富。

持家

建设全面小康的社会,要实现物质精神“双富有”,既要“富口袋”,又要“富脑袋”。具体标准有三条:一是物质生活不断富足;二是人的素质不断提高;三是民主法制不断加强。只有这样,才能既建设好“小家”,又奉献“大家”。

为官

叫群众脱皮掉肉,是干部没本事。共产党员就应该确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见到荣誉就让,见到困难就上,只要明富,不要暗富。当官没有终身制,为人民服务是终身的。我要生命不息,服务不止!

做人

人活着为什么?人死后留下什么?一个人活着,需要钱,但不能仅为了钱,应为国家、为人民多作贡献。一个人死了,死即了了,多留一点好的精神、好的形象给子孙后代。

用人

每个人身上都有才,但要看才用在啥地方。养猪内行,是才;种田内行,是才;经营内行,更是才。会养猪的人叫他养马,就不叫人尽其才。同一个人,用其所长,就是人才;用其所短,就变成蠢材。用人不当,会浪费人才。(本报记者朱隽整理)

林毅夫:具有传奇色彩的经济学家劳模

与张秉贵王进喜“有差距”

202_年“五一”,林毅夫被评为全国劳模。经济学教授获得这一称号,很有些意外。近日,林毅夫接受采访时说,自己在境界上与张秉贵、王进喜“有差距”;而这个奖,对他“激励远大于奖励”;如果非说奖励不可,那也是“奖励我所代表的海归群体,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

这位在26年前,从台湾金门夹着两个篮球,游了202_米,到大陆来的陆军上尉,如今已是中国知名经济学家、有百余个兼职的社会活动家,他每天工作从早 7时到晚12时以后,很少休节假日。关于年轻时代的故事,林毅夫从来都不愿多谈;但在他的学生间有流传说,当年的他,在我们的宝岛,亦是那里“红与专”的 楷模,被高层领导接见,被树为全台湾青年学习的榜样。

林毅夫说,一个人要有一个大的目标,一定要有一个为国家为社会的大的目标。参与了国家的主要政策讨论

林毅夫说,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从成立到今天,定位始终没变:一是为北大的教育改革做贡献,二是为经济学的理论和政策研究做贡献;三是为中国学术的国际交流做贡献。只是具体的做法有变。他说,对北大教育改革的贡献,重要的举措:一是1996年率先开办经济学双学位,二是开设独具特色的北大国际MBA课程,开创了一个值得国内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商学院总结和借鉴的经验和模式。

从1994年中心成立,国家的主要政策讨论我们都参与其中。比如,1994年的治理整顿,接下来的粮食问题、电信改革、银行改革、WTO、收入分配、通 货紧缩、宏观调控、土地问题、农民工问题……几乎所有的重大决策讨论,都有我们的声音。无论外界的评价如何,我们自己的热度一直没减。

学问之道:进入世界看世界

林毅夫以前研究农村问题,据说很主张实地调查;现在他身兼数职,做学问的方式和10年前会有什么不同吗?

林毅夫说实地调查是需要的。他一直主张从现象观察其背后的理论,而不是相反———以理论看世界。他常引证老子的一句话,“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释 迦牟尼常提醒门徒,“如来所说法,皆不可说,不可执,非法、非非法”,任何法就像指月的手,而不是月亮本身。一个人如果抱持一个固定不变的想法、理论,然 后去套现实,那是很容易出问题的。所以,要直接进入世界看世界,从世界当中看后面的道理。

追求比自己大的目标

林毅夫说他的父母兄弟,在自己身上留下了很多精神财富。“小时候,我们是很穷的,但是我们非常强调一个人如何定位自己。比如,在家,哥哥姐姐如果需要什 么,我就要尽我所能去帮忙,反过来我有什么需要,他们也是这样待我。家庭内部如此,邻里之间、朋友之间、单位同事之间,亦如此,都是以他人的需要为主,要 为他人担当。当自己和别人利益冲突时,先别人;当小的单位的利益和更大的群体利益冲突时,放弃小的单位利益……这种教育,是耳濡目染形成的。”

推崇李冰父子和王阳明

林毅夫说李冰父子修都江堰的故事,自己从小就听,就崇拜。他回国之初,站在都江堰边,听到澎湃的江潮,想到这是202_多年前的伟业,受到很大的激励。一个人要对社会有所贡献,而且做的事情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林毅夫50岁的时候,在学生的毕业典礼上祝词:一个人一定要追求一个比自己大的目标,一个可以 追求一辈子的目标。如此,才不会在意一时成败,才不会迷失。

“我推崇王阳明,是因为他是在朱熹的理学已经成为正统的环境下,提出心 学,有革命性的意义。西学和西方传统的影响,不能说没有———消化吸收了吧,主要是分析问题的方法。我感觉,一个好的理论应该能解释我们观察到的社会现 实,如果不能,不管它来自哪里,都需要被抛弃。任何有用的社会科学理论,终归都是根据本土现象总结出来的。” 有大问题研究让我兴奋

林毅夫说,近些年来,常有小时候的好朋友从台湾来会面,20多年没见,见了面,大家都很惊讶,说我没变啊,关心的问题和小时候一样。当年同学少年,大家在一起讨论国家大事,现在都50多岁了,关心的问题越来越小了,对大的事情,他们总觉得无能为力。

“我很幸运,赶上这个时代,又有这样的家庭、这样的团队。我从台湾来大陆,赶上改革开放的大时代,不断有大问题让我研究、让我保持在兴奋点上,而且走过来,也是一步一个脚印。”

谈到当年从台湾游过来,抛妻别子,后来双亲去世,也没能回去探望,林毅夫说,我个人当然有很多遗憾。但是,我的追求也一直是我们家庭的追求,我们考虑得 失一向不以儿女私情为出发点。所以我相信,我父母是能谅解我的———小时候,他们就用类似的故事激励我。他们应该不会要求儿女绕膝,日日嘘寒问暖,他们会 因我对社会的贡献而幸福的。

林毅夫小传

林毅夫,1952年生于台湾,1979年来大陆,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系博士,曾供职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1994年创办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现任该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总结前辈们的经验——认清申论!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