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林下经济发展 林禽[精选]
林下经济
林下经济是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集体林地承包到户,农民充分利用林地,实现不砍树也能致富,科学经营林地,而在农业生产领域涌现的新生事物。它是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阴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翔升、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
发展林下经济是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促进绿色增长的迫切需要,是提高林地产出、增加林业企业收入的有效途径,目前已经取得明显成效。实现林业企业减少投资到收入的周期时间。
发展林下经济是个系统工程,林草、林药、林牧、林禽……形式多样、内容复杂,最重要的是科学选择具体操作的突破口。
林禽发展
林下养鸡环境好、空气好;又阔别居民区,好防疫;鸡喜欢吃虫子,可以为林木除害;林下长大的鸡,肉质更香,营养更好。”
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无公害食品已成为时尚,于是一些养殖户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利用空闲山地饲养鸡。林下养鸡由于空气新鲜、水源无污染,可以自由活动,养出来的鸡抗性好、免疫力强,很少生病,营养价值高。根据,新民的多年养殖经验,将浅谈林下养鸡技术。
(一)、技术措施
1、场址选择。林下养鸡是在森林环境下进行的,一般选择原始林、方竹林和人工林,要求鸡舍周围20千米范围内没有污染源地势坡度以5~15度为宜,背风向阳,水源充足。育雏室按8~10只∕平方米、运动场1~2只∕平方米测算,运动场周围用竹栏或尼龙网圈住。
2、适度规模饲养。结合当地情况,林下养鸡户须立足自身实际,多批次滚动发展,户均饲养300~500只为宜。
3、坚持良种先行的原则。根据市场需求,选择生长速度中等、羽毛黄色或接近黄色的良种土杂鸡,这样可以满足广大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可以有效的降低市场风险。
4、实行集中育雏与分户育雏相结合。按照鸡的生长要求,解决养鸡户“育雏难”的问题,在乡镇(或顶目区)就近建立集中育雏,15~20天后发给养 养鸡户,养鸡户再分户育雏10~15天。这一举措大大提高了养鸡成活率和生长速度。育雏时间最好选择在2~5月份,冬季一般不宜饲养(育雏)。
5、实行两段式饲养。即两个年龄段,分圈内和权外两段饲养。0~2月龄在圈内饲养,均重达到1.25~1.50千克;2~3.5月龄在圈外林下围栏饲养,均重达到2.25~2.50千克即可出售。圈内饲养锯阶段,饲料选择全价饲料,圈外饲养阶段逐渐过度到饲喂谷物籽实,啄食饲草、昆虫和早晚补料的方法。
6、搞好疫病防治。育雏期间以预防性投喂药物为主,控制鸡球虫、白痢、呼吸道感染等疾病,全面训练及增强鸡只的抵抗力,为放牧饲养打下基础,同时抓好传染病的预防,特别要按照程序接种鸡新城疫、禽霍乱、禽流感等疫苗。
农村散养鸡主要以昆虫、五谷杂粮、青草、青菜为主食。由于山区空气新鲜、水源无污染,可以自由活动,养出来的土鸡抗性好、免疫力强,很少生病,营养价值高,是人们追求安全生态的绿色食品之一。现将林地养鸡技术简述如下:
1、选好场址,完备设施
林地鸡的养殖一般选在天然次生林边和林间草地的交界处等场地。鸡舍场址周围没有污染源,向阳背风,地势高,水源充足,水质好,取水便利,排水容易。
(1)、鸡舍与运动场:育雏要根据饲养量修好足量的保温育雏舍,其面积以100只/平方米计算,修建育雏舍的结构和材料要因地制宜,低成本投入,讲实用。只要达到舍内地势高、不潮湿、不阴冷、保温好、光照充分、通风流畅、便于清扫与消毒、防鼠害和野生动物伤害等即可。
(2)、运动场四周用塑料网围栏,网外挖60厘米以上宽的深沟,用来排水和降低场舍的水位。场地平整,自然排水方便,场内堆放颗粒沙堆,以使鸡的沙浴和采食。
2、选择健康鸡雏
最好选择本地土鸡苗。养殖第一、二批土鸡时,可以到附近专业的孵化场购买。第三批开始,可以自己留母鸡产蛋,直接送到孵化场孵化,一只鸡蛋只需4-5毛钱的加工费。这样不仅可以降低鸡苗的成本,还可以控制传染病的发生。购买鸡苗后,要及时放回育雏舍,做好保温措施,以免鸡只受凉,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放牧前、后的训练
根据天气晴阴和气温情况,将15~21日龄的鸡雏,白天驱放到运动场上进行饮喂,在饲喂时要用固定的唤叫声,边唤边喂,来培养鸡雏的条件反射功能,以便形成鸡放入林地时,出牧和收牧的群体统一活动。刚开始放牧时,在鸡群回运动场时应进行边唤叫,边给些料粒或水的方式,以增强鸡雏群伙活动和鸡只认家的能力,形成固定时间的回舍的习惯。
4、防暴雨淋击和兽害
林区鼠类和鹰类天敌较多,在育雏前进行投药灭鼠,再彻底清理场地所放的药物和死鼠,以防止雏鸡误食发生中毒。饲养员要精心看护,发现鹰、野兽的活动,马上采取赶驱措施。天气不好时,在暴雨之前,早些唤叫收牧,并补料,以免暴雨淋击,造成伤损。
利用林地放养土鸡,鸡只活动量大,光照时间充足,吃昆虫、蝇蛆、蚯蚓等虫类,为鸡只提供了足够的蛋质,使鸡只生长的快、肉质好、皮薄肉香,腹脂较少;补气补血,养颜益寿,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使饲养者受到较高的经济效益。
第二篇:浅谈林下经济发展对策
浅谈林下经济发展对策
[摘 要]林下经济是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探索出来的生态保护型林业经济发展之路,已成为现代林业产业发展的主流形式之一。本文着重研究林下经济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林下经济;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S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8-0066-01
1.前言
发展林下经济能够有效提高林地利用率,拓宽林业发展空间,扩大资源培育,增加林地产出效益,提升森林生态产品供给能力,逐渐地避免了林地种植结构单一,生长周期长,经济效益缓慢等问题,逐步形成以短养长、循环、绿色的生态林业经济。
2.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2.1林菌模式
即充分利用林下空气湿度大,氧气充足,光照强度低,昼夜温差大的条件种植,林菌模式是在地上栽植乔木,树下种植菌菇的双层立体栽培模式。
2.2林禽模式
在林下透光性、空气流通性好、湿度较低的环境条件下,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发展种养殖产业,如饲养三黄鸡、乌鸡、珍珠鸡、鸭等,饲料粗放充足,常年可养,技术简便易行,自然放养、圈养和棚养均可。
2.3林草模式
分区域在适宜地区的幼林地或郁闭度70%以上的林下,种植不同种类的优质牧草。如紫花苜蓿、红豆草、三叶草、黑麦草等,为养殖提供优质饲料。在此模式中,草本植物可作为纽带,使系统成为自给自足的经济型生态系统。
2.4林畜模式
在生长4年以上、造林密度小、林下活动空间大的林地,放养或圈养牛、羊、兔等,也可在林间试养梅花鹿等特种动物。林畜模式是林草模式的延伸,即林下种植牧草发展养殖业,同时,养殖牲畜所产生的粪便为树木提供大量的有机肥料,促进树木增长,形成一条生物产业链。其技术易掌握,市场前景好,是林畜养殖的重要模式。
2.5林药模式
在未郁闭的林内行间种植较耐荫的中草药,如当归、党参、黄芪、柴胡、板蓝根、甘草、防风等。林下种植中药材,不仅有效地改善了生态,实现以种养林的良性循环,还给农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2.6林粮模式
在树木栽植后1-3年内,在未郁闭的林内行间套种豆类、胡麻、洋芋、疏菜等农作物,也可合理进行苗木繁育。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对杂粮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其市场前景广阔,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2.7林蔬模式
根据林间光照强弱及各种蔬菜的不同需光特性,科学地选择种植种类、品种,发展蔬菜种植。林菜立体种植,使垦后的林地土壤疏松,保水保肥能力增强,给林地创造了良好的通气条件,起到了以气促根的作用。同时铲除了杂草,使林地得到了全面抚育,杜绝了森林火灾,降低了病虫基数,加快了林木生长速度。
2.8林果模式
以树种改优为主,通过营造经济林或生态经济兼用型树种,开展低质林分提升改造,增加农民收入。种植苹果、梨、山杏、花椒、大果沙棘、文冠果等树种。
2.9林游模式
充分发挥林区生态良好的优势,引导群众通过开办林间民宿客栈,做绿色餐饮,卖绿色食品,培育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康复疗养为主的森林生态旅游产业。
3.促进林下经济发展的对策
3.1提高思想认识
我省生态环境优良,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公益林、生态林面积较大,生态保护任务很重。必须大力扶持发展林下经济,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和林荫空间,建立以林为主,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森林景观利用和林下产品加工相结合的立体林业经营模式,使林业产业发展从单纯利用林木资源向综合利用林木、林地和景观资源转变,从而提高林地产出率,拓展农村经济发展空间,促进林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促进林业生产、林农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大力宣传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和典型经验,在全省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推动林下经济科学发展。
3.2合理统筹规划
发展林下经济,要实行政府推动、规划引领。全省各地自然条件存在差异,有森林植被丰富的山区,有丘陵岗地,也有平原地区。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要坚持“突出特色、发挥优势、讲求实效”的原则,组织专家开展林地调查,结合林改,把发展林下经济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相结合,与畜牧业发展相结合,与旅游开发相结合,与农业科技推广相结合,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要做到生态保护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要根据各地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现状,对林下经济发展进行合理布局,积极探索和推广适宜地方发展的林间种植、养殖、旅游开发等模式。要实施分类指导,大力推广股份制以及“公司+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等经营方式,扶持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做大做强,努力形成一批有一定规模的产业,提高林下经济的综合效益。
3.3建立部门协作
林下经济涉及范围较广,有种植、养殖、林下产品加工和旅游开发等等,需要各种实用技术和市场信息的支撑。特别是林下种植、养殖产品种类丰富,市场范围广,需要大量市场需求信息和实用技术指导,仅靠林业部门一家很难推动。因此,政府各部门之间要通力协作,做好实用技术指导和培训、项目扶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等各项服务工作。同时,要把鼓励、引导现有农林技术人员培训和再提高工作与引进人才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农林技术推广人才队伍建设。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带薪学习培训制度,有关部门要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要围绕发展林下经济,在编制许可的情况下,引进和培养一批休闲农业、生态农业、特种种养、林下产品加工等农林新领域、新产业技术人才,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农林科技人才队伍,促进林下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4制定扶持政策
发展林下经济需要政策扶持,要通过制定政策措施,引导更多的林农参与到林下经济发展中来。各级政府要制定加快发展林下经济的意见,并使各项优惠政策向林下经济倾斜。一是积极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和小额抵押贷款,推进森林保险,把林下经济保险纳入政策性农保,为林下经济发展提供资金和保障。二是出台产业、财政、金融、税收等相关扶持政策,集中优势资源扶持重点产业和项目,做强龙头,壮大龙身,促进林下经济发展。三是制定促进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的扶持政策,搭建农民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网络平台,推进信息化建设,大力扶持林下经济专业合作组织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蒙.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与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2(17):151-152.[2]梁益彬.林下经济发展与存在问题探讨[J].农业与技术,2013(2):39-40.
第三篇:关于林下经济发展的探讨(定稿)
关于林下经济发展的探讨
【摘要】:本文以林下经济的发展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对林下经济的概念和内涵进行了简单的讲解,其次对林下经济中最主要的发展模式进行探讨,并分析各个分析模式所需要的条件和本身具备的优势,最后对林下经济的发展提出了一些个人的建议,希望对未来林下经济的发展出一份力。
【关键词】:林下经济 发展 模式 对策
【前言】:林下经济作为一种科学高效的可循环的林业发展模式,发展潜力也是非常巨大的,可以有效的为农民创造丰富的财富。在上个世纪,我国为实现林下资源的充分利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就已经提出了林下经济的发展策略。林下资源可以在兼顾森林环境的前提下,提高林下的经济利益,这一发展模式也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完全符合,为保证我国林业资源的有效利用,我国应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1、林下经济的概念和内涵
林下经济就是将林下资源和森林资源作为基础,以此为基础促进林下种植业、养殖业等相关产业和经济的发展。发展林下经济所需时间短,所需资金又非常少,同时还可以有效的促进我国林下资源的有效利用,并为农民带来巨大的财富,可以说发展林下经济可以有效的推动我国在生态文明分明的建设。
2、我国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
林下经济使农业和林业相互利用,促进我国林业资源的充分利用,随着我国林下经济的不断深入,林下经济的模式也在日益完善,以下是我国最主要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
2.1.林菌模式
林菌模式即是在林间种植菌类,充分的利用了林间资源,但是林菌模式对林下的环境也是有所要求的,比如说,菌类的生长需要空气湿度比较大、氧气充足、光照强度偏弱等条件,林木则要选择满足潮湿环境、不需要过多光照的条件。
同时林菌模式不仅可以达到发挥林间资源的作用,还有很多优势,例如,菌类的生长周期短,农民得到回报的周期短。菌类的生长周期大多不超过3个月,甚至还有一部分的生长周期只有一个多月,因为生长周期短,农民所投入的资金可以在很短的事件内得到回报,减少了投资的风险。再者,菌类的生长需要喷洒适量的水,而且菌类的生长可以有效的拖延水分的扩散,从而更好的保证树木成长的水分,促进树木的成长。
2.2林畜模式
林畜模式就是在林间养殖牛、猪、鸡等家畜家禽。林畜模式有很多优势,例如,树木之间的空隙为家畜提供了生存和活动的区域,树木上可能会有的虫子也能给鸡鸭等禽类,提供纯天然的饲料,家禽、家畜的粪便,则成了树木的天然肥料,促进树木的生长。
但是林畜模式的要求也是很多的,首先,林地的?淠拘枰?在树龄四年或以上,否则很容易被家禽或家畜压倒或踩坏。其次,林地的树木之间的间距也要得到,便于为家禽、家畜的活动提供场所。最后,如果在林地圈养或放养家禽,需要将林地外围用铁丝或其他物品围起来,防止家畜或家禽走失。
2.3林草模式
在树木之间和林下种植牧草,就是林草模式。林草模式需要在郁闭度0.7及以下的林地进行,同时在种植牧草之前,还需要根据当地的土质和养殖家畜的种类,选择合适的牧草进行种植。林草模式是一种非常优质的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也可以形成一种自给自足的生态系统。第一,草本植物单株所需的种植面积小且间距也小,同时草本植物的根系比较发达,可以有效的抑制林下的水土流失。第二,在林下种植草本植物,可以有效的降低林下的地表温度,减少树木病虫害的发生,从而提高了树木的成活几率。第三,种植牧草可以为家中饲养的家畜、家禽提供饲料,为农民节省了一部分的开支。
2.4林药模式
在开放且不郁闭的树木下,尤其是在湿度比较大的环境中,农民可以选择种植一些适宜在林间种植的药用植物。在林间种植一些生产周期短、市场价值高的药用植物,可以有效的改善林下的生态环境,还能为农民带来一笔客观的收入。云南省是我国的“药材之乡”,由于其独特的自然环境,所出产的药材种类大约有1000余种,最主要的药用植物有三
七、天麻、龙胆草等。云南省也是实行林药模式的主要省份之一,依靠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在林下种植的珍贵稀有、生产周期短的药用植物,在短时间内为农名制造了高价值的收入。
2.5林农模式
林农模式也可以称为林农间作,主要包括林粮、林蔬间作等模式,农民可以根据林下所能接收到的光照强度,以及各种蔬菜对光照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蔬菜和粮食种类进行种植。在树木成长的前期,由于树木还不是很高,树木质感也尚未展开,郁闭度也比较小,适合农作物和粮食的生长,通过种植蔬菜和粮食时对土地所进行的开垦,为树木提供良好的通气条件,减少杂草抢夺肥料,促进树木的成长。
3、关于林下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3.1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规划
在进行科学规划时,农民和政府有关部门可应发挥当地的地理、环境优势,可以将其与农业相结合,充分的发挥林下经济的作用。
3.2实施林下优惠政策,增加政策的扶持力度
政府及相关部门需要在林下经济的政策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和优惠政策,在根本上促进林下经济的发展。并加以宣传和有效实施,引导农民利用林下资源创造更多的财富。
3.3培养龙头企业,发挥引领作用
政府和当地有关部门可以将培养龙头企业作为一个突破口,培养当地林下经济实行规模化、产业化的模式,鼓励当地经营户对产品进行深加工,带动更多农民群众投入到林下经济发展中来。
结语:虽然近些年来社会各界都认识到了林下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经济利益,但是随着我国林下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对林下资源的充分利用,我国的林下经济模式已经暴露了其中存在的不少问题,怎么促进林下经济的发展仍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只有很好的解决问题,才能使林下经济充分发挥其效用,为农民创造更多的财富。
[参考文献]:
【1】.范伙才.浅析林下经济发展模式.中国林业产业.2016
【2】.林涛.浅谈林下经济发展模式.现代园艺.2013
【3】.王宏印.新形势下林下经济产业模式探究.江西农业.2016
第四篇:林下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林下经济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林下经济是指在林地之间,有效利用林地空间,实行农、林、牧等多种活动形式的立体式生产经营模式。发展林下经济,有利于缩短林业经营周期,增加林业附加值,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和生态发展的目标。近期,桐城市林业局组织专班对林改后的全市林下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发展现状和主要做法
随着林权制度改革的扎实推进,明晰的产权给更多的企业和林农有了经营林业的空间,社会参与和广大农民经营山场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为林下经济的发展和绿色食品的营销带来了活力,更是山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一种重要途径。截止目前,全市从事林下种植、养殖业的农户有5979户,500亩以上的大户有22户,企业经营的有14家,其中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据调查统计,桐城林下种植、养殖的产品已在周边城市市场占有一定份额,全市2011年林下经济产品销售额已超过1亿元,占林业产值的12.5%。
1.多模式发展,多品类共存。一方面,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充分利用丰富的林下资源发展种植业,因地制宜的开发林果、林花、林菜、林菌、林药等模式;另一方面,大力培植林下养殖,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发展立体养殖,大力鼓励林禽、林畜、林渔、林蜂等模式。并依托绿色有机产品开发农家乐项目,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特色优势。目前,全市从事林下种植、养殖业的品类达16种之多,利用森林资源实施农家乐达10家。
2.企业参与,品牌带动。为更好地推动林下经济的发展,提升林下经济技术水平,增加产品的效益和生命力,我市大力倡导并鼓励有一定生产能力的企业,依托其企业优势资源,从事林下经济的发展,先后发展了一批有市场潜力和经济效益的林下经济产品。如安徽乐健公司,是一家生产绿色食品的企业,利用林下开展杨树与瓜蒌复合种植,提高了林地土壤的肥力和水份,满足了杨树生长条件,又为瓜蒌提供必要的生产环境,取得培养大径材和瓜蒌种植双赢。桐城文都生态农业公司、银美生态养殖公司,开展林下散养土鸡和生猪,土鸡和生猪品质得到了提升,林木生长的土壤肥力也得到了增强,养殖与育林一举两得,投资回报率达38.6%。同时,企业在发展林下经济过程中,注重打造自己的特色品牌,不仅为自己的餐饮行业提供了大量生态食品,也提升了行业的竞争力,增强了品牌的带动效应。
3.政策扶持,成效明显。2015年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发展林下经济,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具体思路和相关的保障措施,各镇(街道)也立足实际,对发展林下种、养殖业的企业和农户,给予政策扶持,并在林权流转、行政办证、科技信息和动植物检疫上提供优质服务,有的镇(街道)还从镇级财政中每年拿出资金用于林农发展林下经济的补贴和奖励,对资金周转较困难农户,给予资金投入或帮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全市林下经济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发展中仍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
一是规模总量不大。近年来,我市的林下经济虽然取得了初步进展,但由于缺乏产业带动和行业牵动,林下经济发展主要还是小而散,缺乏规模效应,而且产品的品牌不多,数量有限,市场竞争力不强,即使是一些销路较好的产品,也因规模小,只能满足自产自销或定单销售,难以满足市场的批量需求。
二是管理手段落后。特别是在林下产品的生产、加工等环节多为手工操作,机械化、现代化程度不高,生产的成本相对较大,很多林下产品在种植、养殖上都是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和生产方式,靠自然生长,生产周期长,靠手工操作完成产品的初加工,影响了产品的产量,提高了经营成本。
三是资金制约因素大。大多数农户对发展林下经济热情很高,但由于缺乏启动资金,在做大规模、拉长产业链方面止步不前,林下经济发展缺乏后劲。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为更好地推动我市林下经济发展,下一步建议重点是在人力、财力、物力上加大投入,逐步把林下经济培育成为带动市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新的增长点。
一是政策扶持。主要是在市委出台的《关于加快林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基础上,尽快出台《林下经济发展工作指导意见》,为我市的林下经济发展提供政策支撑。
二是结合实际,组织编制全市林下经济发展规划。把发展林下经济与林业产业化建设、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突出特色,合理确定林下经济发展的规模、方向和模式。
三是典型示范,打造品牌。拟规划建设一批连片规模在1000亩以上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培育一批典型企业和大户,在技术和资金上予以重点扶持,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头的作用。大力支持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建设,积极创建森林旅游示范区,引进和培育一批辐射带动作用强的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市场化运作方式。实施品牌战略,打造一批名牌产品,强化标准化建设,严格实行标准化生产,确保林下经济产品质量。搞好林下产品产地认证,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提高市场竞争力。
四是加强技术服务。积极搭建企业、林农与高校、科研院等单位之间的合作平台,推进产研协作,形成产研一体化的林下产业发展机制。引进和推广适宜林间种植、养殖的新品种、新技术;建立林下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体系;加强对企业、示范户和农民技术骨干的信息咨询和技术培训服务。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使我市林下经济取得重大突破,成为带动全市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第五篇:厦门市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厦门市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厦门市遵循“海西森林城市,温馨宜居厦门”的建设理念,以构建“森林和树木为主体,城乡一体、稳定健康”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和建设“美丽宜居厦门”为目标,利用现有的森林资源,在不影响封山育林总体效果、不引起水土流失、不破坏森林植被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林下生态休闲游及林下种植,推动林下经济发展。本文拟从厦门市林下经济发展概况、主要发展模式及困难进行阐述,并对促进厦门市林下经济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一、基本情况及主要发展模式
林下经济,主要是指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依托,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既包括林下产业,也包括林中产业,林上产业。林下经济是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阴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农业模式。
厦门是个林地资源总量规模较小的城市,2014年全市林地面积665.1574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面积的42.3%,是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基础保障。北部山区作为厦门市的生态屏障,涉及林地面积约530平方公里,占厦门市林地面积近80%。厦门市政府于2013年底制定了《厦门北部山区“百姓富、生态美”行动计划(2014-2017年)》,《行动计划》要求实行封山育林,提升森林质量,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同时鼓励、扶植林农发展林下经济,种植经济价值高的草药作物等;鼓励林农创办“森林人家”等类似“农家乐”的经营性场所,参与建设森林公园,带动周边林农就业,增加林农的收入。因此,厦门市林下经济的发展模式主要以林药、林下生态休闲游及两者复合发展为主。
㈠林药+林下生态休闲游模式
林药立体种植和生态休闲游模式相组合,能充分发挥有效的林地资源,让企业的效益实现最大化,相比单一的开发模式,企业投入较高,但收益率更高。厦门鹰君药业有限公司在森林公园内建设起500亩林下仿野生附生种植基地,实现在松尾林上种植铁皮石斛,林下种植三叶青、草珊瑚、灵芝等中草药。基地按青少年中草药科普基地、画家写生基地、音乐茶座三个主要功能区域进行规划,建设成为林下种植、生态养殖、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生态休闲游发展模式。目前,鹰君药业已开发出了铁皮石斛鲜枝等铁皮系列产品,并通过多种销售渠道,将这林下经济“活宝”—铁皮石斛全面推向市场。
㈡林药模式
充分利用果林及森林资源,推广“公司+农户”模式,因地制宜引导林农“家门口就业”,盘活遭“废弃”的龙眼林,大力推广铁皮石斛、金线莲等林下特色中草药植物立体种植。同安汀溪镇古坑村村民叶阿腾在龙眼树上种铁皮石斛,盘活了大量闲置龙眼林。同时,还开辟了立体种植模式,在林下搭建种植体系,即顶部种台湾百香果,底部种铁皮石斛,在树下阴凉处套种金线莲,利用有限的林地,创造出最大效益。据初步计算,通过这种立体种植模式,亩产可实现10万元到15万元。
㈢林下生态休闲游
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厦门旅游型城市的快速发展,森林生态休闲旅游业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全市拥有各类公园91座,其中森林公园4个、镇村森林公园4个、各类型山体公园20多个;2014年又启动建设4个郊野公园。同时,厦门市大部分山体都已经建成或者规划建设森林生态休闲旅游场所,森林人家、农家乐等旅游休闲服务业发展方兴未艾。同安区汀溪顶上乡村度假区,占地面积5000多亩,拥有万金湾国际露营地俱乐部、顶上国际山地车俱乐部、六度庐民宿、农牧体验、“森呼吸”户外等项目,解决当地村民直接就业21人,临时就业每月超过100人次;同时,与村集体实现有效配合,为村民搭建销售农特产品平台,增加村民收入,间接解决村民就业。在“顶上人家”乡村游的带动下,村民办起农家旅馆,成立了农家乐民宿合作社,统一管理,统一运营,已经成为了闽南一带游客们休闲度假的胜地。
㈣山野菜种植模式
厦门市北部森林保留着原生态自然景观,造就了山野菜种植的优良环境。厦门绿为先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在海拔700多米的汀溪半岭村林下首期种植台湾山苏(鸟巢蕨的一种)300亩。公司在林下灌木区翻耕土壤种山苏,在林间遍布微喷灌系统,极大地降低森林火险。据统计,引种的山苏亩产利润可达1.5万元,三年内种植规模有望达500亩,至少带动农户50户,实现村民一起致富。
二、林下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困难
㈠资金、基础设施、安保人员不足
厦门森林公园建设在全国已处于领先地位。但因其范围与体量大,资金投入大,因此存在不同程度的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的问题。企业开发利用森林资源,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是前提,再加上种苗、人工等种植成本,前期资金投入较大。同时,由于开发地是开放式森林公园,面积较大,为预防种植的产品被破坏,需要大量的安保人员。据厦门市小坪林场工作人员和鹰君药业基地负责人介绍,鹰君药业与小坪村签订了3000亩的林地租赁合同,十年租金支出48万元;从山上铺设水管引到松树上、喷灌设备、种苗等投入每亩80000元,前期开发500亩,约投入资金4000万元。同时,虽然小坪森林公园山顶有个人工蓄水池,但在旱季也存在用水紧张的问题,因此解决水源问题也是当务之急。再者,基地进行立体种植,各种中草药长势喜人,为防止随意破坏、偷摘等行为的发生,需要大量的安保人员进行巡逻。
㈡分布散、规模小,龙头企业带动效果不明显
厦门主要林地资源分布在同安区、集美区、海沧区、翔安区,受林地红线及森林资源功能定位的制约,林地资源较为分散,无法大规模开发。同时,《行动计划》(同上)还处于试点阶段,大部分企业也是近两年才开始投资开发林下经济,因此,带动周边农户效果还不明显。
㈢开发产品相对单一
据了解,目前厦门市林下种植品种主要是铁皮石斛、金线莲等价值较高的中草药,与全省各地一致,种植品种显得相对单一。同时厦门林下生态休闲游的经营模式相对单调,仍然保留在简单的门票收入、休闲农庄餐饮与住宿接待上。具体表现在产品相对单一,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特色不够突出,旅游发展定位不明确。
三、建议及对策
㈠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政府各职能部门应进一步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省级农民创业园、龙头企业、森林人家等项目的政策倾斜,对发展林下经济的企业进行资金扶持。同时,采取灵活的资金渠道与融资方式,引导大型企业参与开发和经营,并发挥其骨干带头作用,延伸产业链,带动林下经济向集约型、规模化方向发展。鼓励农民采取集资入股、产权入股或以村组集体经济组织为龙头,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开发林下经济,带动周边经济发展。
㈡统一规划打造特色品牌
打破区域限制,由市级相关部门统一规划,根据现有森林资源特点,发展与之相匹配的项目,杜绝重复,重点培育和打造林下精品,建设成为集林下种植、生态养殖、生态旅游为一体的生态复合发展模式。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头作用,以点带面,辐射推广,带动周边农户一起创收、增收。
㈢突出主题、拓展产业链、丰富产品开发模式
充分利用森林资源挖掘产品内涵,增加产品多样性,增加参与性和互动性,突出主题、特色,从根本上提升产品层次与品质。积极开发产业上下游产品,以进一步丰富产品开发模式,扩大盈利空间。
执笔:林云联(国家统计局厦门调查队,厦门市长青路191号劳动力大厦7楼)
来源:国家统计局厦门调查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