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申论经验 公考必备
行测62.1,申论72,总分134.1 简单说
说我的申论经验
因为有同学反映我的主楼太散,经验说的名不符实。所以我决定再给大家总结一下,与我思路不同的同志们轻拍我。
关于我的考试经验:我参加了08、10、11、12年的国考,都考的是省部级的,所以我的经验应该主要适用这一类别的考生。除了公务员考试,我参加的各项考试成绩都还是令人满意的,所以我觉得我对考试的把握还是有一定的感觉。
关于考前复习:10年认真复习了三个月,基本把理论热点面对面背下来了,华图中公的辅导书看了很多本,隔天写一篇申论,并让已上岸的公务员给我修改,其他年份没有复习,但是考后都会把考试心得总结一下,写下来,来年考前再看一遍。所以我之前说我裸考是不正确的,在此向大家道歉。我个人认为,考前多写文章对考试是有帮助的,但是如果只对着辅导书的答案拼命写,自己不多总结,可能效果也不一定有什么。最好是能够跟一个同样考公务员的同学结伴,俩个人一起写,写完了互相分析答卷和材料。当然如果有已上岸的同志帮助那是更好了。
关于对申论考试的理解:
1、有无评分标准。我个人认为,只要是考试,就有评分标准,正常情况下不存在阅卷老师随意给分的情况,而且从其他坛友的帖子中我得知,每题都是由两个以上的老师判卷,如果分数差异太大,就要复审什么的。所以我认为,申论必定有一个统一的标准,阅卷老师也一定是按照 该标准给分。
2、评分标准是什么。我个人认为,小题和大题的标准是不一样的。小题应该是要点分+条理分+卷面分。其中要点分至少占80%或90%,因为条理是个各人说各人有理的东西,评分标准要给若干阅卷老师看,必须是要操作性强的,所以不会有对条理统一的要求,只要你的卷面有分出层次来,有标1、2、3,有开头,中间,结果,我认为条理分就能拿到。卷面分就是看字写的清楚不清楚了,其实并不需要特别漂亮,只要清楚。
3、为什么会有阅读材料。相信在职的人都有感触,其实办事员平日要干的就是要从一大堆杂乱的材料中找出 问题,在给出对策。所以申论考试采用这种形式。又为了考试答案标准的需要,我个人认为,标准答案的要点一定是能够在材料中一一对应的找出来的。出题老师也是人,他要保证他拿出来的答案得到出题组的同意,就必须要有依据。所以,考试的时候对阅读材料的认真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4、关于答题侧重点。从每题的题干可以看出来,不同的题目要求是不同的。我们可以很轻易的推测出得分要点。比如说,第一题要求全面、准确,那么条理就不用过多注意,就一定要把所有的关键词罗列上去;第二题要求准确、有条理。那么答题的时候就在在放关键词的同时注意分出层次;第三题要求对策有可操作性。那么就一定要摆正位置,向着可操作的方向努力。第四题要求发挥自己的观点,那么就要从材料中引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但是也一定不要脱离材料,一定要来源于材料,并高于材料;大作文要求从事例说开去,那么大作文一定要前两段中就明显的出现该事例的描述,甚至字数可以多到200-300字。
5、关于字数限制。前几个小题有字数限制,说明答题很强调简练。既然题目给你250个格子,那么标准答案 差不多也要有200个字,我们还写不到标准答案那么好,肯定会有些多余的话,所以你得拼命往上弄关键字,把握好宝贵的格子。不要去做太多的归纳总结提升。因为各人的归纳方法不同,可能都是对的,也可能都是错得,不同阅卷[老师对你的正确性也判断不好,而且在大批量疲劳性且老师也要控制差别率的阅卷条件下,老师是没有精力去认真看你的归纳并给你多余的分的。所以,只要把材料中的关键字抓住了,分数就不会低。也不要过多的去注意格式,别为了每条答案对齐什么的浪费格子,因为标准答案的字数肯定没有给你预留对齐格式的空间。
6、关于什么是好答案。我个人认为,如果你做完一套卷子,发现你所有列出来的答案都是能从材料中找到依据,而所有材料中揭示性的话语都被你列入了答案中。那么这个答案是必定可以得高分的。反之,如果你的答案有太多你自己的总结和引申,那么只能说,你的总结能力很强,知识积累也很丰富,但是你没有把握住考试的要点,没有走正确的方向。
7、关于我个人的答题过程。10年我得了46分,11年我得了59分,12年我得了72分。总结一下,我自己的答题过程。一般我先看提出的问题,把每个问题的关键词圈出来,提醒我注意。关键词就是“有条理”、“可操作性”那些,然后我会分析一下每个题目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对应的材料的段落,看看材料为什么这样排列,在顺道根据大作文的导向推测一下整个材料的中心思想和需要考核的关键点。再次,我要花超过1个小时的时间看材料,看到关键词就圈出来,看完一遍材料后再把提问看一遍,这时基本上要答什么我心里就有谱了。然后在根据每个小问对应的材料段落,仔细研读,同时作答。答题的时候我都很省格子,尽量减少虚话和废话,我总是不断的告诉自己,格子很紧张,要吸取10年考试的经验。一般概括题和对策题都可以无障碍的完成。分析题要费些时候,但是我一般也不把分析题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不花时间去思考过多的专业词汇,我个人认为辩证法通常就足够了,还是我之前得观点,因为标准答案必须有可操作性,我主要注意答案还是从材料中来,只不过自己加点儿过渡词、递进词、总结词等。最后,大作文这俩年我都只剩30分钟写,因为材料看的比较认真,加上剩下的时间比较少,所以我的大作文真的是我手写我心。去年黄河精神写的是策论文,今年写的不知道算是什么文,一半是抄道德模范的材料,四分之一是抄温总理那段,剩下四分之一是自己发表的感受。不过结果用另一个排比句,另外就是拼命分段为了占格子凑字数。。
额,不知道我是不是逻辑性有所提高,不过我确实不是写文章的好手,但是我是考试的一把好手,哈哈~
一开始发表这个帖子是因为查分后很开心,居然申论会这么高,后来看到很多坛友认真的回复我,并给我发消息问问题,所以我今天上午就想花花时间说说想法。我的想法不一定是对的,仅供大家参考,欢迎大家讨论,因为我估计今年面试肯定要挂掉,所以我明年还要考,所以大家快和我讨论啊,争取明年保持这个申论分数啊。另外,有坛友让我回忆我的答案,那个真的很难回忆,我都忘记了TOT对策题还好回忆点儿,其他的题目要回忆就是重新考一遍啊,我年底工作有若干报告要写,就不再去做题了,但是我想上面已经把我自己的答题思路说的差不多了。最后,我的行测好烂啊,有木有坛友介绍一下行测经验^_^大家新年好啊~
以下是我的原帖,舍不得删,同志们就不用看了。。
这是神马世道,申论居然比行测高了10分!为什么我10年认真复习的时候申论只有四十几分,这两年裸考申论都那么高,去年60我已经觉得很高了,今年居然有七十几,不过我的行测真是一年比一年低啊,再这么下去明年行测要不及格了啊~
把我的申论分给10年的我吧,这样我就能去我心仪已久的部委了,今年报了一个我不喜欢的部委,面试估计是打酱油攒经验去了~
不过刚才查分的时候真是诧异啊,行测你能再低点儿不^_^~
话说给大家总结下这俩年申论的事,去年我面试的时候,我们岗位五个人申论都是六十左右或以上,但是对了下大作文的题目,没有一个人写的是同一个主题,也没人能说准黄河精神是个啥,基本都是稀里糊涂写的,这俩年我大作文都是最后三十分钟无构思无大纲直接下笔,所以我觉得神论的重点在小题,大作文差不多就行了~今年的道德榜样我就是我的题目貌似是。发挥道德榜样作用 构建什么什么内容就是开头抄温家宝爷爷,e然后把三轮车救人那事抄了一通,再来发表了几句感概,然后把其他榜样事例抄了一通,基本就是前面那个写编者按的现成的,再来把温家宝那段又找了几个话抄了一通,然后发表了一通感概,基本上是一两句话一段,为了赶时间凑字数啊,小题的字是清楚认真的,大作文就是鬼画符...所以,坛友们,一定要把握住小题!
再给大家介绍下小题,具体题目我忘记了,但是有几个经验,就是别为了格式啊条理啊浪费格子,别搞自己的经验总结,我10年就是吃了这个亏,傻死了,自己在那归纳,为了每条看起来整齐还纠结是用“一是”还是用“(1)”现在想来我真是太二了,这两年我就直接写1也不空格也不对齐,然后就拼命往上堆关键词,看到什么就往上写,把格子全部写满一个不留,卷面分就靠字写好点儿去拿啦。不过今年我本来觉得考的很差的,因为有一个反驳网友的题我没有头绪,是自己 瞎写的,没有用辩证法,直接说网友不对,然后抄了材料内容,基本沾边的都写了。当然还是用了首先其次总之之类的词,但严格按题目要求,都是材料里有的,自己基本没引申。
知道论坛高手多,自己还在这废话,主要是对论坛有感情啊,泡了好多年了,都没发过言,这次申论成绩还不错,就啰嗦下啦,高手见笑啦~
另外,对某辅导班答案我错了42个,出来62分,供大家参考。祝大家新年快乐,家人平安,梦想成真,我的梦想也成真^_^
第二篇:高手申论经验--公考论坛[范文]
本帖隐藏的内容
基本理论:以材料为中心,对策从材料中来,到材料中去找。
基本框架:两个模板,一篇范围。
基本思路:一模板为中心,加强范文学习,深化考试材料的认识和理解,努力书写出高水平文章!
基本框架:申论新八股(标题+文章七段=八股)
基本思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意义是?
基本得分点:
1、是否有这个“三段论”推理
2、是否引用了材料中的语言。
3、是否有正反论证手段。
4、是否有标称性语言(如: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等)
5、逻辑结构是否严密。
6、论证手段是否丰富(数字,归纳推理等)
注意:根本没有对所谓的什么对策进行规定,所以这个不是重点,大家要重点学习推理过程,怎么说明论证。
基本模板1:标题:李四应该学会说话
第一段:某著名论断说:“所有人都应该学会说话,应该把话说得漂亮”(理论)。李四是人(材料中的观点)。所以李四应该学会说话。
第二段:学会说话的关键首先要敢于说出来,前提是前提是发声要正常。(说话“过程”说明)
第三段:李四虽然也会说几句话,但是,说话不好听,不能正确表达意思,常常让人误解。
第四段:从生存能力角度看,李四应该要把话说的又好又漂亮。生存能力指。。它的作用(论证)。要使其实现,必须注意:一、二、三(对策)
第五段:从社会关系角度看,李四应该要把话说的又好又漂亮。社会关系指。。它的表现。。有什么重要作用(正面论证)。
第六段:从说话角度来看,李四应该怎么学习说话(对策)。
第七段:“人言贵”(引用名言)。李四学会说话,关系到。。有利于。。有利于。有利于。。通过加强对李四的说话能力培养,能促进。。
基本模板2:标题:努力建设好A桥
第一段:世界万物都需要联系,B地区和C地区没有直接联系,所以应该在B、C地区建设好A桥
第二段:建设桥的关键是***,桥梁的标准是***,需要注意***
第三段:B、C地区能够通过***取得联系。但是,没有桥梁,出现*********不方便问题。
第四段:建设好A桥,对B地区有重要意义。B地区要卖水果去C地区,促进B地区经济发展******。
第五段:建设好A桥,对C地区有重要意义。C地区要从B地区买建材,促进C地区房地建设*****。
第六段:建设好A桥,*********是重要举措。*****有重要意义,保障好*****,一是****,二是****,三是****。
第七段:“桥是世界之基石”。A桥建设好,关系到*****,有利于****,有利于*****,有利于****。通过加强A桥建设,能促进****。
标准范文:
努力建设好服务型政府
政府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公共服务。总理总理在中央党校省部级领导干部专题研究班上指出:“公共服务就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发布公共信息等。”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经济实力的增强,人民在满足温饱之后,对公共服务水平表现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政府应该更加重视公共服务领域,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建设好服务型政府。
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要求政府在价值取向上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逐步把工作重心转移到改善市场环境,促进公平竞争上来。建设好服务型政府的关键是进行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尽可能把更多公共资源用于社会公共需要的领域,现阶段尤其需要加大对教育、公共医疗卫生体系等投入。
我国政府对公共服务的投入呈逐年增长势态,改革开发以来,各级政府对公共服务的投入从1978年的1122亿元增长到202_年的33930亿元,扩大了30倍。基础教育进入全面普及新阶段;高等教育实现历史性跨越;医疗服务能力显著提高;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我国的公共支出总数规模基本与现阶段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相适应。但是不可否认,我国的公共服务建设仍然表现出许多问题:对公共政府职能重视不够,公共服务产品分配不公平,公共服务体制僵化等问题。这些问题必须认真对待。
重视公共服务职能,就是重视民生,就是为人民服务的体现。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自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能就是为人民服务。而当前社会,则表现为如何改善民生,解决好人民的教育、医疗、就业等服务,而这些问题解决恰好有是公共服务的范围。所以各级政府只有重视好公共服务职能,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这也是以人为本精神的体现。
推进公共服务产品分配公平,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表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公平正义。我国目前公共服务总体来说表现为农村少、城市足,中西部少、东部地区多,这有悖于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长期下去将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促进公共服务产品平等,是当前需要引起足够重视的地方。
改进公共服务体制机制,是保障公共服务公平有效的重要举措,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许多地方大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以经济政绩为首要,而忽视公共职能发挥。形式主义严重、官僚体制严重,乱收费、乱罚款屡禁不止,这严重损害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严重影响了政府在人民心中的形象。因此务必完善公共服务体制,一是转变政府职能,转向宏观调节。二是加强市场监管,保障一个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三是切实治理公共服务领域的腐败,保障资金的流向。四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除了经济政绩外,还要着重考察公共职能方面指标。
“管理就是服务,我们要把政府办成一个服务型政府,为市场主体服务,为社会服务,最终为人民服务。”这是总理总理的重要指示。建设好服务型政府,有利于市场经济繁荣稳定,有利于社会和谐进步,有利于人民得改革开放、社会进步之实惠。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也是执政能力的重要表现。必须贯彻党中央关于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部署,坚持以人为本,扎实推进,努力建设成高效、廉洁、公平的服务型政府,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5天!我申论从60分到81.5分的复习经验
今年的江苏公务员考试是我最后一次公务员考试了,政审已经通过了,再过两个月就要去上班了,进的是别人说没有关系绝对进不去的单位,我只想说,只要你有足够实力,灰色潜规则是奈何不了你的。我并不擅长这种考试,但是这次的申论81.5分的得分让我占足了便宜,笔试成绩就高出了第二名一大截,最后面试没有一点风险地就成功了。
在我复习的历程中,坛友们给了我很多好的建议,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在这里谢谢大家了!
这次考试完了我发现申论绝对是有窍门的,而且是大窍门!作为回馈我以我最详尽的表达来介绍一点经验,希望对还在为公考奋斗的坛友有一点作用。
希望大家能有耐心看完我的文章,我只能说,我把我知道的诀窍都抖出来了^_^。
一些牛人可能要笑我了,申论80分以上吹什么。我在这里不是炫耀,因为我在这次考试前的15天的一次地方考试中,我的申论才68分,而之前的申论也从来没上过60分,这短短15天里我觉得我的方法是可以让大家参考的。
【讲述】
引子
我真正说来复习公务员断断续续也有半年时间了,我以为申论无非就是多练猛写,每天写一篇,坚持了大概有一个月,终于坚持得恶心了。但是从最开始半天挤不出来一句话到后来确实有话可说了,写作速度也上去了。每次模考或者正式考试也好,行文总是行云流水,考完感觉甚佳。但是每次考出的结果非常失望,根本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里,我甚至一度以为我天生申论就写不好了。
偶遇
在最后一次考试的前一个月左右,我遇到了一位老师,他是我们学校里面中文系的老师,以前参加过职员考试申论的阅卷,我说起我公考申论的惨痛往事,他就向我索要了一些写过的文章,说可以帮我想想办法。我拿了自以为写得不错的一些申论文章给他看,看完他叹叹气对我说,你写的文章是不错,但这不是申论,申论有两点比文章本身内容还重要,那就是“结构和条理”。结构和条理,这两点的指导对于我来说就跟没说一样。他跟我细说了之后我才意识到这两点的重要,不但要有结构,而且要结构精美,不但要有条理,而且条理要很容易看出来。这开始让我的申论写作有一点头绪了。
实践的提点
在家里复习一段时间里,我父亲帮我找了一个土地管理所得临时职位,说他们最近在做总结报告,反正我也是练习写申论,让我过去看看,有可能可以学点东西,于是我将信将疑去了那个小的单位。工作并不太累,每天统计数据,写总结些意见,让领导提修改意见,还有就是阅读大量的地方报告。我并不认为这些对我的申论有什么帮助,可当我实习完一段时间回来,有一天写关于农民失地问题的一篇申论的时候,我发现脑子里面清晰无比,写出的文章我觉得比参考答案还要深入,可能很多坛友早就明白这个事情,可是我这个时候才明白什么叫策论文--就是脑子里面有货,心里有主意。所以我开始狼吞虎咽地阅读各种新闻资料,国内的国际的,经济的社会的,然后在接下来的一次地方考试我终于突破了60分,68分,但是还是不高,所以没以绝对优势取胜。
闪光15天
这次失败并没有让我气馁,因为我发现申论不是虚无缥缈,而是有章可循,而且这些要点是不容易被重视的。所以我继续练习,但是今天写一篇明天写一篇,可没有人打分,我并不能判断我今天写的是不是比昨天的好,感觉效率很低。有一天我以前的舍友打电话给我(我的成功全靠我身边有这么多人支持我),说深圳有一个申论批改标准研究中心的机构,是专门训练申论阅卷人员的,在他们的网站上可以申请提交申论,阅卷组会给你的申论打分并且给出评审意见。这无疑绝好地解决了我的问题,我马上申请了测试账号,在接下来的15天里我除了每天打打篮球就做一篇申论,然后晚上等着评分和批改结果的出来。当你发现每天有比较权威的人按评审标准帮你的文章打分给评语的时候,就像你知道了对手的底牌一样的感觉,看完分数和评语马上就知道是哪里的问题,每天看完批改我就上网找找资料,补充下脑子里的材料,然后躺在床上想想今天的分高或者分低的原因,慢慢就摸透了申论评分标准的规律和脾气。我感觉这是我并不漫长的申论复习史上最有效率的15天。
终局击杀
终于到了去南京考试的,因为我是外地考生,所以前一天晚上买的机票,很晚才到南京,找了个小旅馆匆匆住下来了,和以往不同,这次我的心里出奇地平静,就像是来旅游一样。我的行测向来是发挥比较稳定的,分数不高不低。申论考试的时候感觉变化很大了,我把材料仔细读了三遍,确定自己每一个材料的细节都读透了,然后刷刷刷开始下笔,我提前10分钟完成了试卷,把自己的答卷纸看了一遍,我觉得这次的分数至少在75分以上。不再是以前那种盲目自我良好的感觉,而是觉得如果不出错,一定能拿到这个分数。所以到最后考试结果出来,旁边的人觉得我人品爆发了,但我自己并不太吃惊。
【总结】
上面写得比较乱,但我把能在15天内我能从68分提高到80分的经验归结为以下三点。1,结构与条理
每本辅导书都这么强调,但是能正真意识到这个重要性的考生并不多,这就是传说中的“熟视无睹”。结构上要注意各部分划分合理,各部分之间逻辑性强,每段开始和最后要承上启下,每段的总分结构就不用说了,一定要保证。条例上,要保证自己的文章所有的字句都在条理之内,也就是都被“就国内形势而言。。就国际形势来看。。”“一方面。。另一方面。。总之”“短期来看。。长期来看”所包括,不是某些部分,而是全部都在条理之中。永远不要以为自己对这一点已经理解透彻做得很好了。
2,知识累积
千万不要背资料,要多看,要理解,要了解问题的核心实质所在。很多人推荐看半月谈或者人民网的评论文章,我觉得初学的时候可以这样,但是要想得高分,就要多看一些报道性的文章,直接获取信息自己加工,比看别人咀嚼过的东西更有深度,而且用起来也会更灵活。自从我知道这个道理之后,闲来无事就看报,看新闻,看网络报道,阅读的时候同时想想以前自己看到过类似的东西没有,这些东西的内在联系在哪里。只是累积也不需要很久,一个月半个月的持续高强度信息输入,我个人觉得也很有效。
3,吃透评卷标准
有人说要吃透材料,有人说吃透阅卷心里,其实吃透评卷标准才是关键,公务员申论阅卷的评卷标准不是公开的,但是有实战机会那是最好的,我那15天内等于每天参加了一场正式的申论考试,所以才提高得那么快。所以有考试机会就要去参加,甭管省考市考试,这种累积是非常有用的,我参加的那个申论在线批改系统的测试算是投机取巧,不过对于缺乏指导和练习的人来说绝对是捷径,但很难申请到账号。体验评卷标准,就是摸透申论评分的脾气,就像航向标一样,让自己知道应该往哪方面进步,不管是用什么方法,朝着正确的方向大踏步走,这是得高分的关键。
4,持之以恒
像我这么愚钝的人坚持半年都能考下一个难度不小的职位,大家就更没有问题了,不要怀疑,只要坚持练习,坚持总结。
然后是申论了
申论还算是值得我骄傲的吧,89.5,我自己也没想到我能打这个高的分数,当然也走了不少弯路了,就说说我的方法吧。
我刚复习的时候也没方向,就拿着教材看啊,其实到现在我觉得看教材的帮助不是很大,当然不是没有帮助。申论是个长期积累的过程,与个人的积累有很重要的关系。因为知道申论才是能真正拉开差距的,所以开始对申论还是有畏惧心理的,现在看你不要去畏惧,心理因素也很重要。申论真的很重要,也很难,但是不要因为难就放弃,申论是万万放弃不得的。
因为一开始我也没有方向感,我就每天最少要写两篇申论,第一遍是看材料后自己写的,然后是对照答案的例文,看看自己哪里写的不足,然后认认真真的把例文抄一遍,要是只看一遍,你脑子里的印象就没有写的深刻,抄的时候是一定要过脑子的。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么~还有就是心里乱,看不进书就,做不进题去的时候,就抄例文。不会没有帮助的,以为你不知道怎么写,经常这么抄下去,你自己就会被那个思路感染的,慢慢你就有思路了。
不得不说的就是新闻联播。
这个我建议是必须必须去看的,每天很认真的去看,不只是用眼睛看,还要善于思考。因为申论多是考社会热点的,考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里给的热点,多是国家重视的,重点解决的。新闻联播里都会有相应的国家措施,这些措施就是你在文章中解决问题的方法。看多了,你就不会觉得你没话说了。而且新闻里说的就是官方语言,潜移默化中,你写申论也就会运用官方语言了,也就是所谓的申论语言,而不是白话。
还有就是《人民日报》《南方周末》等一些报刊也不错,时间够得话的可以看看,我当时没时间,就没看过。《半月谈》也是复习申论不可少的材料之一。我一直看华图教育网上的每日时评,对我帮助也很大。还有新华网上的时评也不错。时评既了解了热点,又看到了评论员的观点和分析思路,很不错的。我那时候下载了很多很多时评,坐公交车的时候就拿着P4看。
《新闻1+1》也很好,这些节目和报刊不仅教会我们怎么说话,也告诉我们怎么样站在公务员的角度去看待、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
多看,多写,多思考。申论没有捷径,必须勤奋、坚持!
下面说一说答题吧
我都是先看问题,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这样你会有目标,划出材料中有政策性和问题性的语句。材料中出现的问题划出来,在空白的地方简单写一下你会给它提的措施。
做题的时候一定要列提纲,因为答案都是限制字数的,多了少了都会扣分,这样既可以让你条例清晰,也不会让你超过字数的。提纲只需简单写一点就行,写太多了会浪费你时间的,因为问题和措施你在看材料的时候都画出来了,只需把同类项合并一下,再组织以下语言就好。
最后就是字迹要清晰,这个是高分的要素之一哦~ 最后祝大家都能取得好成绩咯~~
第三篇:公考申论
申论考试范围在材料的选择、具体要求方面进一步体现了对应试人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察,注重了应试人员从事行政机关工作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素质的掌握和运用。纵观历年考题,可以发现,申论考题都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启迪意义,对于应试者今后走向社会会有很大的帮助,能够引导应试者思考,也能引起社会关注,以形成合力,形成共识,解决问题。
现实针对性是指申论材料涉及的都是十分现实的社会问题,都是发生在人民群众身边实实在在的事情,都是需要国家予以解决或应对的问题。启迪意义是指通过考试唤起应试者和社会公众对某一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反省。可以说,公务员考试的命题点大都曾在新闻联播、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早间读报节目“媒体广场”、经济频道《第一时间:读报》中出现过,这些话题都有其现实针对性和启迪意义。公务员考试是通过考试引导应试者树立关心国家大事和社会民生的习惯,注意思考解决社会热点问题的办法,以提升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成为一个为国为民做事的人。
公务员申论话题一般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也就是说,对这些问题你不陌生,但也不会成竹在胸。也就是说,具有现实意义和启迪意义的社会热点问题,我们平常一定接触了,只是没有进一步地去思考,所以才在考试中如此被动。
五、易考的热点问题须是社会上当前存在的实际问题,但不一定是最热的问题,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
申论的性质类似于古代的策论,以社会热点问题为依托,综合考察应试者的逻辑思辨能力和知识积累水平。自202_年开考申论以来,无论是中央、国家机关的申论试卷,还是各省市的申论试卷,都是选取普遍的社会现实问题或某一时期的社会热点问题作为考试的背景材料。因此,申论的背景材料一定会取材于社会热点问题,和社会热点密切相关。但为什么说不一定是最热的问题呢?因为,申论考试的题目必须要体现一个“不可预测性”。首先,从考试的区分度来讲,最热的问题应试者通过种种途径都能感受到,而且很可能所有的应试者都能对该问题侃侃而谈,大家考得都不错,应试者间的分数也就难以拉开,就失去了通过公务员考试选拔人才的目的;其次,社会上最热的问题一般都是争议较大而没有形成定论的问题,设置这种考题的弊端我们前面已经论述过了。公务员考试是规范的考试,一般不会涉及这种类型。因此,我们必须关注当年的理论热点问题,同时,如果有充分的时间备考,我们还应当关注“往期的”热点问题(特别是最近五年的热点问题),往年的真题,特别是地方公务员考试,重复命题或围绕同一话题出题已经成为一个趋势。公务员考试考察的是思维,是能力,而不是简单的照搬照抄。
什么是 “往期”的“热点”话题?简单地说,就是这一社会话题在过去的某段时间内曾经是公众相当关注的话题,在当时曾经被广泛讨论过,但现在公众焦点已经不是主要集中在该话题上了,这就是“往期”时事。为什么还是“热点”问题呢?是指该话题虽然已经不是目前公众注意力的焦点所在,但这一话题仍然对现在的社会有重要的影响,对现实的发展仍然有影响,还是“热点问题”。前文已述,202_年怒江中下游修建十三级水电站的方案,是发改委在202_年提出的建议,由于当时争议较大,被搁置,当时也就没有成为命题的焦点,经历几年争论后,争论双方的观点已经定型,所以在202_年才成为考点。再比如,202_年的突发公共事件问题,也不是当年的热点,早在202_年“非典”出现之后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思索。再例如,202_年奥运之年,众多人都以为北京会以奥运话题为中心命题,然而,在202_年才以奥运会这个往期话题,与国民素质提升相结合进行考察。此外,202_年下半年,广州公务员申论考试的话题——“专家信用(诚信)危机”的社会问题,这一话题在社会上的广泛讨论其实源于202_年 《中华工商时报》对香港教授丁学良的访谈。在访谈中丁学良批评国内经济学家一心为利益集团代言,并放言:中国合格经济学家最多不超过5个,这一言论在当时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公众和传媒的广泛谈论,而专家的诚信问题也就开始被公众所关注。可以说这是202_年的一大新闻,但却在202_年下半年的广州公务员考试中成为背景资料。202_年的“三农”问题,早在202_年年初,中央就发布了免除农业税的一号文件,接着又采取了一系列切实措施解决“三农”问题,从而把全社会的焦点导向了“三农”问题。
在此,我们重申一个观点: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职能转变后,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是知识更全面、素质更高。公务员考试,需要应试者持续不断地关注国家大事,厚积而薄发,不能为应考而简单备考。我们反对猜题押题,尽管我们经常与申论试题不谋而合。备考会让你暂时通过考试,但公务员更需要提升综合能力和素质。考试的目的是通过考试引导应试者具备关心国家命运、关注民生疾苦的习惯和思维,提升个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试者应正确定位,明确自身努力方向,持之以恒,保持关注分析国家大事的敏锐性和辨别力,这对应试者今后走上自己的工作岗位也是非常有利的。
第四篇:公考经验
公考经验
参加公务员考试四年,今年终于上岸了。写这篇文章,一想为还在公考路上努力前行的各位考友提供一点点有用的信息,二也是纪念一下我四年的公考路。
先来说一下我的公考经历。参加202_年国考,离面试线两分,未能进入面试。参加202_年省考,第一次进入面试,结果在面试中残败。参加202_年省考,第二次进入面试,虽然自己正常发挥,分数在全场排名第三,但是碰上了全场第一的考生是同个岗位。参加202_年国考,终于上岸,目前已经报到了。总结这几年的考试历程,公考是努力加运气的考试。但是我说的运气绝对不是一种幸运,而是从报考开始的一步步的选择。
一、报名阶段
岗位的选择很重要,我选择的要素按照重要类别依次是:对报考岗位工作的兴趣;招考人数;限制条件。
对报考岗位工作的兴趣:公务员考试是一份职业甚至是一项事业,要认真的对待岗位的工作,了解岗位的工作内容,从报名的一开始,将想着自己以后是要从事这个岗位的工作的,所以千万别为了其他的因素而选择自己不感兴趣的岗位。
招考人数:这个道理不用多说了,直接关系到能否进入面试这一关。招考人数越多,进入面试机率增长的幅度绝对成边际的递增。
限制条件:总的原则是限制越多越好。专业要求里的专业种类越少越好;工作年限要求越高越好;附加条件什么党员,特定工作经验这种越多越好;另外,我也在分析各分数线,尽量不要和这两类考生一起竞争:法律专业,应届生。往往这两类人所在岗位的分数线很高。而且法律类的面试分数线也特别高。
二、笔试准备阶段
笔试的准备,我都是从真题开始。
行测至少把近5年的真题做一次,掌握题型。在做题过程中,我对每一大部分计时和计分,由此安排做题目的顺序,当然这个是在确信自己没有可能做完所有的题目的前提下。对于正确率低于平均值的部分,要着重练习,找专项的练习书。尤其是数学题和数字题,专项练习提高还是很快的。但是我始终觉得材料题还是提高分数的一个增长点,而且只要计算出来了,基本上正确率还是很高的。等到考试前,对自己的做题顺序有一个基本的排序。当然前提是确定做不完所有的题目而且每个类型题目的得分率及时间差异很大的前提,否则不建议使用。根本还是提高做题速度。
申论,我一般分数都不高,但是今年省考申论分数创了历史记录。后来我分析一下,是前面准备国考面试的缘故。所以申论的复习可以和面试的准备放在一起。我主要是这样做的:阅读《人民日报》、《半月谈》、浏览新华网,主要是关注里面一些评论性的章,尤其是社会新的现象、大事件的评论。可以试着把文章的观点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一下,等到有一定的基础之后,也可以先对现象做一番评论,然后看看其他人有没有值得借鉴的角度。这个只适合对综合分析题和背景题目的面试准备以及申论中的最后写作题。另外的类型的题目,可能要购买辅导书,进行专项练习。另外我比较推荐《南风窗》中的“独家策划”相关栏目,对相关问题有多角度的介绍和分析,可以对问题有个全面的背景知识的了解,《南方周末》中的评论专栏有些角度比较新。前面很多资料网络上都能够找到。至少考试前1个月开始,要每周做两次真题。不是为了做题目,而是找到写文章的感觉,在练习时做到不要涂改。字写的好不好没办法,但是至少卷面保持整洁。
三、面试阶段
如果笔试考完有信心的话,其实笔试考试结束后,就可以进行相应的复习了。一步早就步步早。但是,很少有人能够做到,我也没做到,现在回过头来想想,如果那样做了,可能在候考教室里就会更有底气一些。尤其是面试阶段还有专业考试的岗位,真的建议笔试结束究进
行相关的复习。
(一)答题内容的准备
知识的储备很重要,这个就需要申论阶段的准备,但是最好就是平时就养成关心时事,并且有自己的思考的习惯。参考申论的准备进行知识储备。这在面试时,考官也能感觉的。
(二)熟悉题型
查阅真题,明确各个题目的答题要点。而且要针对所报考岗位进行不同高度的答题。考部委的要有宏观、全国的高度;考省的要有中观的高度;考市地的就要有地方微观的角度。
(三)全真模拟
先对着镜子,看着自己说。最好录音,然后找出自己内容和口语表达方面的问题,然后逐一改正。可以请一个后面就请朋友、同事或者找考友进行模拟,最好是群面,人越多越好。这个很重要,模拟次数越多,正式考场紧张度就会小很多。
(四)考场礼仪
考场不紧张了,考场礼仪自然就能很好的表现出来了。进门问好、考官祝贺你时,向考官表示感谢、答题完后向考官表示感谢,考官宣布分数时要起立(虽然这时对你的分数没任何一种影响)。我始终认为,这些礼仪是一个考生平时就应该具备的,是发自内心的。当然,前提是不要太紧张,能表现出平时的自己。
(五)换位思考
这个虽然是工作中常听到的词,其实在准备面试时也适用。如果你是考官,你是希望看到什么样的考生、听到什么样的回答。我是想看到朝气蓬勃、答题简明扼要、干练利落的考生。有些没办法一下子改变,至少在面试这几分钟里面表现出这种特质。其实这很难,考官有着丰富的经验。所以,最根本的方法,是改造自己的内心世界,况且现在开始还有时间,不是吗?
六)着装
黑白的正装是最稳妥的。女生头发最好扎起,男生头发要理的干练。鞋子,黑色。男生袜子也要深色。千万不要穿一套不合适自己的。而且提前先穿一下,穿出正装的感觉来。女生最好还是化职业妆,显的精神。
(七)考场候考
按时到考场,为防抽到后面的签,还是要准备一点点心。要平静,如果紧张,就进行心理暗示,或者和其他考生聊天。但是等到自己入场前15分钟,就要安静下来,将之前准备的一些答题注意点、考场细节回顾一下,平静,胸有成竹的离开候考室。
(八)考场表现
敲门前深呼吸,咧咧嘴。进场,跟考官打招呼;考官说请坐后入座。答完题后不论自认为表现如何,也要微笑向考官感谢。
第五篇:天津公考申论
一、根据给定材料,概述“被xx”现象所反映的负面问题。(25分)要求:概括准确,语言简练,字数不超过400字。【中公点拨】
材料2反映了高校虚报就业率的问题。由材料2第2段能直接提取关键句“学校方面弄虚作假,权利失范”。
材料3反映了地方政府不诚信,政府官员搞政绩工程,谋求个人利益的问题。通过阅读我们看见,从材料2和材料3中提取的要点是可以合并在一起的,关键词是“诚信缺失”,材料中的相关具体事例即是该问题的具体表现。
材料4第1段关键句“权利的膨胀与滥用其实是致其死亡的主要原因”和第2段关键句“利用公权力愚弄和恐吓了民众”。
材料5第1段能提取关键句“3家办案机关都是有责任的,是没有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也没有坚持疑罪从无的原则”。
通过阅读我们看见,从材料
4、材料5中提取的要点是可以合并在一起的,表述为“公权力的滥用,程序正义缺失”,材料中的相关具体事例即是该问题的具体表现。
材料6反映了地方政府没有坚持依法行政问题,具体表现是“地方政府间接地剥夺了农民的宅基地使用权”,侵犯了农民依法享有的权利。
材料7第1段讲述了教育部门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合法地伤害无力反抗的人,该要点可以和材料
4、材料5中提取的要点是可以合并在一起,关键词是“公权力的滥用”。材料7第2段“‘被捐款’的背后体现出依法行政的不足,更是对私有财产的变相侵犯”,该要点可以和材料6的要点合并。
材料8主要讲述企业违反劳动法,违规操作,侵犯员工合法权益,反映了法制建设不足的问题。
材料10主要讲媒体的不实报道,属于媒体存在诚信问题,可以与上述“诚信缺失”的要点合并。
【参考答案】
材料反映了以下负面问题:
第一,缺少诚信。高校方面弄虚作假,权力失范,虚报就业率;香港媒体存在不实报道;有的政府官员把政绩工程当成一种邀功请赏的筹码,试图借此作为谋求升迁高位的敲门砖。第二,公权力滥用。强权不受监督,令弱者无力对抗,掌握权力的教育部门制定规则,家长只能任由宰割;警方滥用公权力,利用公权力愚弄和恐吓群众。
第三,地方政府或政府相关部门没有坚持依法行政的原则。办案机关没有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原则,也没有坚持疑罪从无的原则;地方政府基于土地财政的考虑,间接地剥夺了农民的宅基地使用权,其中的收益进入了地方财政的腰包;一些单位或组织变相侵犯公民的私有财产。
第四,一些企业不遵守法律法规。企业等用人单位违规侵犯员工合法权益,却得不到应有惩罚。
二、结合给定材料和生活实际,请你谈谈“诚信”的重要性。(15分)要求:分析合理,观点准确,字数不超过300字。【中公点拨】
阅读题干,审清题意
单从题目上来看,结合材料和实际谈诚信的重要性,对我们来说,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各占一半。有利的因素在于,题目要求结合实际,我们可以发散思维,纵横捭阖的发挥。不利因素在于,要点在材料中包含的非常之少,在考场上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凭我们主观思考,无形中加大了作答的难度。
在具体的作答要求中,有分析合理、观点准确这一条,这告诉我们本题是一道综合分析题。在整理答案时,要注意字数不要超过300字。
阅读材料,提取要点
整篇材料中,我们很难过多发现诚信的字眼。比较明确的提到诚信的材料有给定资料
3、提到信任二字的有给定资料
4、给定资料11。
给定资料3第四段中提到“令我们国土本已不堪一击的‘诚信’二字雪上加霜还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令干群关系、官民关系更加疏远乃至恶化”,这里带给我们的启示是,诚信对于政府的重要性,同时也要思考,我国本土诚信都包括哪些方面。
给定资料4最后一句提到“不但令民众对公权力失去信任,也令法制建设遭到破坏”,这里启发我们诚信对于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给定资料11提到“‘被时代’传播的是信任危机,如果不及时进行整治,将对政府公信力造成严重损害”、“虚假的就业率、不真实的数据发布、工资的虚假增长等,折射出的是政府信任危机”这里依然是政府角度。
除了材料中找到的这些有效信息之外,我们还要充分结合实际生活,思考要从几个方面来谈诚信的重要性。从材料中提到的企业不诚信,违反劳动合同法以及媒体不诚信,炒作新闻等,我们又找到了除了政府角度之外的其它两个角度,与此同时,还有一个角度可以谈,那就是个人角度。
加工要点,组织答案
按照总分结构,先用一句话总体阐述,然后分别从政府、企业、个人和媒体的角度组织答案即可。
【参考答案】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政府、企业、个人、媒体都非常重要。
政府方面:诚信可以挽救民众对公权力的信任感;诚信可以紧密联系干群关系、官民关系;诚信有利于维护公民的知情权等合法权益,可以有效维护法制建设。
企业方面:诚信有利于市场经济秩序的建立,有利于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财产安全,有利于提升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更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个人方面:诚信有助于增强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有助于相互间的交流与沟通,有助于消除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感、提升社会的道德水平。
媒体方面:媒体诚信有利于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有利于对群众起到正面的积极引导作用,更有利于营造以讲诚信为荣、不讲诚信为耻的社会舆论氛围。
三、“给定材料”写到:“‘被’字的流行语不仅隐喻着公共诉求得不到完美呼应的现实语境,也反衬出这个时代的显著进步”,请联合给定材料和现实,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0分)
要求:条理清晰,分析到位,字数不超过400字。【中公点拨】 首先,来审题。
通过审题可以看出,本题是一道综合分析题,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和现实,谈谈对“‘被’字的流行语不仅隐喻着公共诉求得不到完美呼应的现实语境,也反衬出这个时代的显著进步”的理解。通过题目可以看出其实这句话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要解释“隐喻着公共诉求得不到完美呼应的现实语境”;二是要解释“反衬出这个时代的显著进步”。
针对这类题可以采取“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结构来作答,既可以很容易从材料中找到答案,也可以使得答案条例清晰。接下来,根据题目和材料提炼要点。
这句话出现在给定资料2中,通过阅读该则材料会发现能够提炼的要点几乎没有,从而可以判断出要点应该很分散,应次要仔细阅读其他涉及“被”字的材料。
通过阅读给定资料可以发现,包含“隐喻着公共诉求得不到完美呼应的现实语境”和“反衬出这个时代的显著进步”意思的资料主要有资料
1、资料3和资料11。接下来仔细分析这几则材料与以上两层意思的关系。
首先,“隐喻着公共诉求得不到完美呼应的现实语境”说明了公众对自己诉求得不到呼应或者对政府信息或者做法的不满、无奈。这在资料1中第二段有体现“公众对于公民权责名实相符的吁求”,这说明公众的权责名实并不相符。
再来看资料3第一段中“虽然是对统计数据真实性的质疑,但其背后,却是公众对工资收入增长缓慢、国民收入分配失衡的不满”,这里说的是不满心理。
再来看资料11,这里有非常重要的一句话——刘院长认为,“被时代”的出现,不是偶然现象,是政府信息与群众感受不一样的现实反映,实质就是公信力降低的体现。这实际上是对“被”字句的本质的解释。其次,“反衬出这个时代的显著进步”的意思解释主要体现在资料1第二段中:“被”字的“被”荣登榜首曲折地表明了公民责权意识的自我觉醒。
再来看资料3第五段,这段文字是主要阐释“反衬出这个时代的显著进步”意思的出处。主要有:公民对政府数据或者说辞保持一种怀疑和求证的精神,这是近三十年来中国社会最宝贵的成长。这种怀疑精神,及时扶正公权力、防范各自潜在危险的动力之源。“被xx”的流行,及见证了现实但也存在着诸多无奈,同时又表明公民权利的觉醒。更意味着有怀疑精神与权利意识的公民,正在成为这个社会的主人翁。
最后,来看看相应的对策。对策方面主要出现在资料5和资料11中,材料5中关于赵作海错案涉案人员采取追究责任的办法;资料11最后一句话:必须建立法规,让“被事件”制造者为自己的行为埋单,还公信于社会。
最后,整理要点,形成答案。
按照之前说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结构将整理提炼出来的要点进行安排结构层次即可。
【参考答案】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当前公众对于公共诉求得不到呼应而产生的不满表现,同时也反映了公众责权意识的自我觉醒。
当前,我国确实存在着“被就业”、“被提高”、“被上楼”等现象,被字句实质上是政府信息与公众感受不同的现实反应,是公信力下降的体现。首先,反映了公众对于公民责权名实不符的诙谐表达。其次,对于诉求得不到呼应和满足而表现出的诸多无奈、忧虑和不满,是公众对政府产生信任危机的具体表现。
同时,被字句的出现也反映出了公众的一种怀疑精神,是社会的希望所在,是时代的进步。首先,公众对政府信息产生怀疑和求证的精神,是公众权利的觉醒,是社会的宝贵成长。其次,怀疑精神是扶正公权力、防范社会潜在危险的动力源泉。最后,被字句出现意味着怀疑精神与权利意识的公民正在成为社会的主人翁。当前,挽回政府的公信力已经刻不容缓,必须通过建立法规等手段,严惩“被事件”的制造者,还信于民。
四、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我国实际,以“从‘被××’的流行到‘给力’的大热”为副标题,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1)观点正确,主题鲜明,分析合理;(2)论述深刻,语言流畅;(3)字数在800-1000字。【写作思路】
本题是一道议论文写作题,在审题中需要考生把握几点关键:一是结合我国实际。在具体论述中,需加入材料中的一些例子或当前社会有关政府公信力的一些事实,使文章叙议结合、论证充分。二是有副标题要求。考生需以“从‘被××’的流行到‘给力’的大热”为副标题,并自拟主标题。不可无副标题,也不可将副标题当作主标题使用。
题目中的“从‘被××’的流行到‘给力’的大热”反映了一种转变,这在材料最后一段有所体现:如果在“被时代”,公众希望有一种力量能改变普通百姓“被动性”的命运,将他们从无力感中解脱出来,那么在“给力”横空出世以后,公众更希望,不管是在哪个领域,都能让他们看到“给力”这样一种积极乐观的处事态度。这说明民众正在由消极的抵抗,到寻求政府积极解决的转变。这种区别和变化,是我们在写作文章时必须体现出来的。在立意方面,很明显材料为我们指出一条方向——材料11提到“如果不及时整治,将对政府公信力造成严重损害”。因此,考生应从“提升政府公信力”、“加强政府信息公开、透明”等角度去立意和写作。
在分论点的设置方面,考生也可以从材料中得到许多有用信息。材料3提到为官者把政绩当作邀功的筹码,讲“幸福”“和谐”强行带在民众头上;材料4提到F省警方在办案中信息不公开,侵犯了当事人家属及所在单位的知情权;材料6提到个别地方政府大搞土地财政,间接剥夺农民的宅基地使用权„„从这些材料所反映的问题中,我们可以获取对策分论点;对于擅长写分析论证的考生而言,也可围绕这些问题,写一篇铿锵有力的评论性文章。
【参考例文】
实现政府三大转变 着力提升政府公信力 ——从“被××”的流行到“给力”的大热
西方哲学家史里斯•博克说:“信任是我们必须保护的东西,因为它就像空气和水源一样,一旦受损,我们所居住的社会就会土崩瓦解。”如何拯救政府公信力,已成为世界性课题。“被就业”、“被小康”、“被高速”等被字句的出现,以一种更加强烈的方式,表达着民众对政府的数据或说辞的怀疑与不信任。
“被××”和“给力”都是近两年大热的网络用语,被主流媒体和广大网民们争相使用和模仿。这二者的出现有着相似的原因——都反映出社会公众的一种期待和诉求;同时又揭示出一种民主的觉醒:由被动到主动,由民众的消极抵抗到寻求政府的积极解决。正是这种觉醒、这种怀疑精神,成为扶正公权力、防范各自潜在危险的动力之源,对政府信息的公开、权力的监督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使政府的举措更加“给力”,各级政府应尽快转变政府职能,着力提升政府公信力。
转变一:从片面追求政绩到真正尊重民意。一个政府的威信来自哪里?首先来自于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办实事。人民群众对政府公信力的反应,不是听政府怎么说,关键是看政府是不是真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一些官员为谋求升迁高位,把政绩当作邀功请赏的筹码,浑然不睬客观事实,甚至剥夺民众的权利,造成干群关系的疏远和恶化,严重影响了政府公信力。因而,政府要牢记发展为了人民这一根本目的,在改善教育、医疗、住房等民生事项方面加大投入,及时将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用执政为民的实际行动和具体成果,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
转变二:从消息封锁、隐瞒不报到信息公开。F省警方在案件处理中采取“不告知”的态度,侵犯当事人家属及其单位的知情权,不仅令民众对公权力失去信心,也令法制建设遭到破坏。因此,提高政府公信力,第二项转变就要加强信息公开力度。各级政府机关要结合本部门、本单位、本系统的特点,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和本部门的核心权力为重点,不断丰富政务公开的内容,提升政务公开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要对每一个行政行为和行政权力都必须明确具体内容、权责范围、负责单位、完成时限、具体标准以及考核监督的方法和途径,以透明促公信。
转变三:从数据虚假、自欺欺人到带头诚信。信用是信任的基石,缺乏信用的政府是无法得到群众的信任和认可的。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示范者、倡导者和组织者,政府的信用程度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政府公信力,是用诚实守信集聚起来而放射出的一种影响力和号召力。那些冷冰冰的数字、指标,虚假的数据,不能使百姓真正的“富裕”和“幸福”。政府能不能正确行使权力,能不能遵守规则,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决定着政府公信力的状况。
政府公信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政府的形象和权威,直接关系到社会信誉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一方面,政府要不断完善自身建设,用实际行动获得群众的信任;另一方面,作为一个自信的政府,应该允许公民有不信任的权利、有质疑的权利、有监督与批评政府的权利,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的真正信任,让政府的建设真正“给力”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