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编辑:风华正茂 识别码:21-393394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4-12 12:51:39 来源:网络

第一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山西农业大学专业学位硕士课程论文

农业科技成果

转化及推广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z20124068

张永新

课程名称

技术推广理论与方法

学位类别

农业推广硕士

农村与区域发展

授课教师

郝建平

2013年7月

目 录

1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内涵........................................4

1.1农业技术推广.................................................4 1.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4 2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现状....................................6

2.1农业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7 2.2科技成果转化率低.............................................7 2.3技术效率低...................................................7 3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的问题......................................8

3.1农民文化水平低,科学种田意识淡薄.............................8 3.2农业推广体系不健全,科技推广人员偏少.........................8 3.3试验工作跟不上,推广力度不够.................................8 3.4科研和推广相割裂,各自为政...................................9 3.5农业科技成果的技术含量不高...................................9 4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建议.......................................10 4.1开展农技培训,优化科技成果的转化............................10 4.1.1加强农技培训中心建设..................................10 4.1.2利用农闲时间,对农民特别是农村领头羊进行培训..........10 4.1.3推广绿色证书制度......................................10 4.1.4实行农民职业规范化教育................................10 4.2积极抓好典型示范,培育科技成果转化的辐射源..................11 4.3 切实加强基础建设,疏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渠道...................11 4.3.1建立农技推广组织机构..................................11 4.3.2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12 4.3.3抓科技情报信息系统建设................................12 4.4有效行使政府职能,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13 4.4.1强化决策系统的科技意识................................13 4.4.2制定优惠政策..........................................13 5增加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13 5.1加强政府政策引导和扶持作用..................................13 5.2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技术含量..................................14 5.3建立有效的中介服务体系......................................14 5.4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评估体系....................................15 6农民普遍接受并积极参与,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15 摘 要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推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当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存在不少问题,必须通过提高农民文化科学水平,健全农业推广体系,完善农业推广运行机制等对策,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一项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可以使农业生产产生很大的改进,创造出巨大的效益;使农业发展发生大的飞跃,促进农业高速发展,社会财富成倍增加,大大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然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过程,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农业科技成果本身的质量高低、品质优劣和转化环境条件的好坏,譬如政策体制、农民喜好程度、市场发展前景等诸多方面以及它们之间能否协同配套的问题。据农业部科技司统计表明,我国每年有60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问世,但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只有30—40%,与发达国家的70—80%相差甚远。因此,如何解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的矛盾和问题,是促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必须认真研究、高度重视。关键词 农业科技成果 转化 推广

农业科技成果

转化及推广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1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内涵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农业科技成果从产生到发挥出效益的运作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将科技成果转化定义为:“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因此转化不仅包括应用研究还应包括应用和推广两个方面 1.1农业技术推广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技术推广法》将农业技术推广定义为,“通过试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咨询服务等,把农业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活动”。该法同时还将农业技术定义为:“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的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包括良种繁育、施用肥料、病虫害防治、栽培和养殖技术,农副产品加工、保鲜、贮运技术,农业机械技术和农用航空技术,农田水利、土壤改良与水土保持技术,农村供水、农村能源利用和农业环境保护技术,农业气象技术以及农业经营管理技术等”。1.2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

任何一项科技成果的转化均以基础理论成果为起点,首 先需要经过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应用基础性研究阶段;再利用应用基础成果的知识和相关学科的先进技术,通过观察、实验、测试分析、合成等艰苦工作,形成应用性技术成果。这二个小阶段的转化工作主要由研究系统完成,可称为第一个大阶段。

经过第一阶段的转化,人们认识自然的基础理论知识被赋予到多种具有潜在地利用、支配和改造自然的实物载体或应用技术中,可称之为突破性转化阶段。

然后是从应用性技术成果开始,或直接进入试验、示范,或经过对单项技术进行适应性改进、组装成配套的综合技术等开发性活动,将技术传播给生产者;并通过应用者的实施操作,完成生产过程。这一过程由推广系统和生产系统共同完成,可称为转化的第二阶段,通过这一阶段的转化实现了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变,称之为飞跃性转化阶段。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周期性原理阶段性

所以,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时由科研单位向生产部门转移的过程,需要给科研单位增加转化费用,更需要给推广部门足够的经费支持,还要有较强的技术力量作为转化的后盾。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要以实际需要为重要条件,研制出过硬的科技成果,这是转化的先决条件。同时要组织好成果的中间试验,建立成果推广中间试验基地和科技示范样板基地,能够使农民看得见、摸得着,效仿使用,起到典型引路作用,这是成果转化的重要开端,也是使科技成果达到实用化、技术配套化的关键环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水平可用“转化率”这个指标来考察衡量。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就是指某项农业科技成果在适宜使用范围已推广使用的实际规模占其适宜使用范围总规模的百分率。2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现状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我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进程中,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但目前我国的农业科技成果中存在着一种矛盾现象:一方面,农业科技成果的总量很大,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6 0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另一方面,真正运用于生产,产生实际 经济效益的科技成果很少。世界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在65%~85%之间,而我国仅为30%~40%;世界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60%~80%,而我国只有42%,这说明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现代农业的科技推广不是靠农业技术人员向农民说教,而是通过示范使农民购买作为科技载体的产品(种子、肥料、农药、农膜等)以及把新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农民依靠多项新技术新产品组装生产,实现高产高效低成本,其中政府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农业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潘海平日前说,我国农业科技虽已取得重要进步,但成果转化和推广应 用水平仍然不高。“十一五”期间,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只有4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80%以上的水平。现阶段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与发达国家比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

2.1农业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

发达国家农业科技对农业产值增长的贡献率在80年代就已达60%~80%,而我国目前只有35%左右,相差将近一倍。

2.2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发达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平均为60%~70%,个别发达国家如日本已达75%,而我国只有15%~20%,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四分之一左右。如扣除10%左右的基础研究成果,科技成果转化率已接近临界值。同时,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能够得到大面积、跨地区推广的仅有15%左右,形成产业化的尚不足5%。2.3技术效率低

发达国家农业技术效率在90 %以上,而我国只有80%,相差10多个百分点。3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的问题 3.1农民文化水平低,科学种田意识淡薄

农业科技成果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必须依靠广大农民的积极主动性才能体现出来,但当前我国还存在着不少文盲、半文盲,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农民文化水平低,受传统观念影响,接收新事物、新科技的能力差。另外,一些青壮年劳动力脱离了农业生产,转向第二、三产业,阻碍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及推广。3.2农业推广体系不健全,科技推广人员偏少

农业推广体系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起着桥梁作用,如果农业推广体系不健全,再好的农业科技成果也无法转化成现实生产力。此外,农村环境艰苦,农技推广人员待遇差,任务重,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在一些地区,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人员偏少,有的农技站只有1-2名推广人员,也不利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能有效的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工作。

3.3试验工作跟不上,推广力度不够

缺乏必要的经费,比如差旅费、推广费、印刷费、仪器设备费等,农技推广人员的正常的工资福利增长、职称评定 等问题不能很好的兑现,激励机制不健全,影响了农业科技成果推广的速度和范围。3.4科研和推广相割裂,各自为政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推广与转化,除了一部分重大科技成果由政府统一组织协调,各部门通力合作外,大部分科技成果是靠各农业推广部门自身实现推广。科研部门和推广部门相互割裂,各自为政,科研部门不愿意将科研成果交与推广部门推广,宁愿自产自销,推广部门也宁愿组织自己一帮人马搞科研又搞推广,使得科研和推广不能形成共赢合力,实现优势互补。

3.5农业科技成果的技术含量不高

科研机构在确立科研选题之前,没有进行深入的市场调查,使科研选题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起来,进行有目的的开发研究,使农业科技创新的成果适应生产和市场需求。另外,农业科技成果鉴定、评审存在把关不严,不能保证在检测、评估、评审过程中不受任何外界因素影响,确保成果真正具有创新性,有一定的技术含量。4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建议

4.1开展农技培训,优化科技成果的转化 4.1.1加强农技培训中心建设

各市县要组建一定数量的培训中心,让这些培训中心成为培训农民学习农业科技和文化知识的大学校。4.1.2利用农闲时间,对农民特别是农村领头羊进行培训

分别在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利用农闲时间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把科技致富能手组织起来,组成科技致富大王讲师团到各地进行科技致富宣传,使农民在亲身体验、现身说法中受到教育。4.1.3推广绿色证书制度

通过培训合格后取得农民技术员职称,使这些农民成为农业生产的技术骨干和转化农业科技成果、推广新技术、培育和选用良种、防治病虫害及技术咨询的带头人。4.1.4实行农民职业规范化教育

以农村职业技术学校、农业广播学校、实行3+1体制的普通中学和各类技术培训中心为阵地,对农民进行较系统的培训,使农民职业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五是结合 实施星火计划培训人才,优先考虑星火计划的实施,按计划要求的内容进行专题讲座。

4.2积极抓好典型示范,培育科技成果转化的辐射源

在农业科技示范工作中,重点抓“三区”建设。一是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在主要产粮区和城市郊区以乡、镇为单位建立有代表性的高效农业科技示范园,通过完善组织机构,实事求是地制定切实可行的园区建设发展规划和与之相配套的优惠政策,积极组织对园区的科技培训,大力转化推广先进成熟的科技成果,强化组织、协调指导和管理,使之迅速成长和发展起来。二是重点建设几个星火技术密集区。星火技术密集区是科技成果推广的基地,能够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4.3 切实加强基础建设,疏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渠道 4.3.1建立农技推广组织机构

建立农技推广组织机构,形成以省为主渠道,以市为重点,以乡为骨干,以村为基础,以民间科技组织为补充的农技推广网络和以农业站、畜牧站、园艺特产站、农机站、林业站、经营站、水利站等为主体的横向网络的农技推广组织体系。4.3.2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搞好农业成果推广的全程服务,最大限度地提高成果转化的有效性,促进科技成果向规模化、产业化方面发展例如,为了转化肉食鸡高产综合配套技术这项科技成果,在养鸡的重点乡成立科技服务公司,对养鸡行业进行全过程服务,做到“七统一到户”,即统一贷款到户、统一送雏到户、统一送料到户、统一培训到户、统一防疫到户、统一回收到户、统一结算到户。4.3.3抓科技情报信息系统建设

抓科技情报信息系统建设、举办科技成果展示会、召开成果转化交流会、大力宣传科技成果等4个方面,疏通信息渠道,把科技信息尽快送到农民那里。从2个渠道促进科技人员与农民的结合。一是以农业科技人员为核心建立农业专业研究会和农民技术协会;二是采取“四包一挂”的形式,即包技术、包产量、包效益、包赔尝实行责权利挂钩;三是以省内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为骨干组成的科技服务小分队,在农业生产的关键季节到农村去搞技术讲座,现场传播技术知识。4.4有效行使政府职能,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 4.4.1强化决策系统的科技意识

要在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有所作为,地方各级政府要坚持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努力强化决策系统的科技总识。一是成立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领导小组,二是建立科技进步工作的考核制度,三是积极选派科技副职。4.4.2制定优惠政策

要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和科研、推广单位投身于农村科技事业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积极性,地方政府要结合本省本地情况制定各种政策文件,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5增加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投入 5.1加强政府政策引导和扶持作用

政府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引导和扶持是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促进农业科技与经济结合的重要基础。政府应加强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进行政策、法律和法规的支持,加强宣传贯彻《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法》,强化企业的农业科技意识,使其成为农业科技开发、转化的主体;对企业从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给予实质性的帮助和支持;对企业研究、开发、应用新技术、新农产品给予优惠政策,努力提 高农业科技投入总量,开拓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投资的来源渠道。

5.2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技术含量

科研机构在确立科研选题之前,要进行深入的市场调查,使科研选题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起来。进行有目的的开发研究,使农业科技创新的成果适应生产和市场需求。另外,要严把农业科技成果鉴定、评审关,保证在检测、评估、评审过程中不受任何外界因素影响,确保成果真正具有创新性,有一定的技术含量。

5.3建立有效的中介服务体系

大力发展多元化的农业科技中介机构,在政府与企业间、企业与企业间、企业与农业科技机构及大学间架设桥梁和纽带,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和国际国内大中型企业的资源,尽快构建一批行业技术服务平台和公共研发平台。拓宽渠道,加大企业、社会对科研的投入,实现国际、国内先进技术成果的孵化、转化和嫁接改造。建立健全以农业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主体的科学技术推广体系,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产业化应用,着力培育一批高素质的懂农业科技、懂法律、了解市场、善于经营、诚实守信用的技术市场经纪人队伍。加强经纪人队伍培训,促使经纪人深入了 解调查农业科技成果的成熟程度和应用方向,及时分析市场需求,提供咨询服务,帮助企业做出正确的决策,实现农业科技成果的成功转化。

5.4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评估体系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科研机构和企业双方都需要确定农业科技成果的价值大小,这就是农业科技成果评估的问题。由于农业科技成果交易双方对市场前景、合作条件、未来产生效果等理解不一样,往往造成价格与价值相偏离。因此,建立一套规范的农业科技成果评估体系,有利于保证双方的合理利益,促进成果顺利转化。

6农民普遍接受并积极参与,使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农业科技推广的终极目标是把科技应用于生产,发挥生产力的作用,创造出巨大的财富。就是说,只有为农民普遍接受和消化才能转化为巨大的生产力。站在生产者的立场上看问题,搞好农技推广工作,需要具备相互联系的三个条件:首先农民必须迫切需要科技;其次必须具备一定的素质;第三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特别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复关后带来的系列震荡与激烈竞争、角逐,客观上刺激了农民、农业对技术的需求程度。但是,由于目前我国农民素质及收入水平低下,因此,必须坚持“治愚”与“致富”相结 合,示范与推广相结合。充分利用广播、报刊、田间地头、集市贸易等媒介,提高农民、基层干部素质,为农技推广创造条件。同时要注重被动型需求向主动型需求转化,并寻求更高层次的参与型需求。参考文献

[1]张青霞.当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障碍与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03,(8):27-28 [2]刘春香.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农村经济,2005,(8):55-56 [3]郭来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分析(I,II)[J].中国农学通报,2004,(4):304-306;2004,(5):318-320 [4]张军.关于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若干问题的思考[J].农业技术经济,2005,(5):61-64 [5]刘兰兰.影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现实因素分析及建议[J].天津科技,2005,(5):40-42 [6]王树进,李彩霞.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障碍分析与对策[J].科技与经济,2005,(5):27-29 [7]高原,李景岭.农业科技成果的供需特征及加快转化对策研究[J].农业技术经济,2003,(3):14-16

第二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摘 要:该文针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结合农业科技成果自身特点,分析了当前我国农业科技成果现状,从农业科技成果本身存在的内容“小散浅”、重复严重、标准化和简约化程度低、脱离生产实际等问题入手,总结提出了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五化”概念,即“完熟化、标准化、集约化、简约化、智能化”,为将来农业科技成果的凝练与创新提供了参考目标,对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对策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5)09-05-03

Current Situation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 Research o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

Tao Jihan et al.(Shandong Institute of Pomology,Tai′an 271000,China)

Abstract:In view of the low transformation ra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 in china,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combined with its own characteristics.From its inherent problems,such as the contents of achievements were small,scattered and superficial,some achievements were repeated seriously,low degree of standardization and simplification,and some achievements were separated from actual production,we summarized and proposed five concepts of Maturation,Standardization,Intensification,Simplification,Intellectualization in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 for the purpose of promoting its transformation.The five concepts will contribute to the concise,innov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s.Key words: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hievement;Transformation;Countermeasure

农业科技成果是促进我国农业发展和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推动力量,我国每年大约产生6 000~7 000项农业科技成果,但转化率仅为30%~40%,远低于发达国家的70%~80%[1]。究其原因,有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线断、网破、人散”的原因,也有农业生产者素质不高、接受成果能力不足的原因。但归根结底,决定农业科技成果能否迅速推广转化最根本的原因是成果本身是否对农业生产者具有吸引力,就目前我国农业生产者所处的发展阶段而言,“完熟化、标准化、集约化、简约化、智能化”的农业科技成果自然更易受到农业生产者的青睐,更容易被接受和推广利用,是决定成果转化效率的重要因素。因此,促进“五化”同步,将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农业科技成果的特点

农业科技成果的特点是由农业生产的特点所决定。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交织在一起复杂的生产过程,它既受自然规律的制约,又受社会经济规律的影响。因此,与其他行业的科技成果相比,农业科技成果具有以下几个特点[2]:

1.1 区域适应性 农业生产易受气候环境、立地条件以及人文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不同地区地理位置、地形、地貌不同,光、热、水、土等自然环境条件差异甚大,形成了不同区域的生态类型和农耕习俗,因此,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下研制出的农业科技成果,只能在相同或相近的生态区域推广使用,表现出明显的区域适应性。

1.2 综合相关性 农业科技成果往往是集成多个单项技术措施配套组装而成的综合技术,各项技术之间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表现出复杂的相关性和互作效应,其综合效果一般高于各单项技术效果的简单累加。农作物新品种的育成和推广应用,只有良种配良法,科学运用相应配套的栽培技术、科学的耕作制度、肥水管理技术和病虫害防控技术等新成果,良种内在潜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1.3 自然开放性 农业科技成果的研究和应用多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中进行,且必须在田间条件下示范,这就导致农业科技成果一般难以保密,一些技术和方法很容易被效仿和复制,因此,农业科技成果具有自然开放性,这一特点也决定了农业科技成果知识产权难以得到有效保护。当前农业科技成果的现状分析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国家不断增加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农业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在农业基础研究、技术推广等方面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但真正运用于农业生产、实现农业产业化、产生经济效益的科技成果却很少。这固然与我国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有着密切关系,但农业科技成果本身质量的高低是影响转化的根本因素。目前,我国大部分农业科技成果质量比较高,能够适应市场需求,但是也存在一些低水平或脱离农业生产实际的农业科技成果。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成果内容“小、散、浅”,熟化程度不够 每年我国通过验收、鉴定以及评价的农业科技成果很多,但这些成果大多数比较小或由小成果简单拼凑而成,内容形式比较散乱,研究内容比较浅显,有的只是理论推测,没有物化支持,有的只有技术方法而缺乏理论支撑。研究成果仅仅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获得,没有经过区域性的试验与示范,研究成果熟化程度不够。主要是因为一些科技人员急功近利,科学研究以评奖为目的、以追求数量为目标,不考虑研究成果是否具有推广应用价值[3]。

2.2 成果内容重复性严重,推广转化效率不高 我国农业科研项目缺乏统一规划,造成科技项目多头立项、重复立项等问题,从而导致科技成果的复制和重复现象严重。这与我国现行的科技体制和主管部门的导向性有很大关系,有些科技人员为了晋升职称而组装、拼凑、复制成果,这些简单重复、缺乏创新的科技成果自然没有高的推广利用价值,降低了科技成果转化率。

2.3 成果技术内容不规范,标准化程度低 年复一年、季复一季,农业是个技术重复性很强的产业。根据农业区域性特征,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传统和特色农业,虽然针对这些传统和特色农业的科技成果很多,但这些科技成果技术内容缺乏规范,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讲的好像都很有道理,但很难达到技术统一,标准化程度低,结果导致农业生产者不知如何选择。

2.4 成果片面追求“高大上”,脱离生产和产业发展实际 国情决定了我国现行的社会制度,同样农情决定了我国现行的农耕制度。一些学者、专家不结合我国农业生产实际情况,片面追求“高大上”,全盘引进西化的农耕技术,不计投入、不计成本地高标准、高规格进行试验与示范,一些好看不实用的科技成果不乏有之,严重脱离了生产和产业发展实际,也违背了农业科技成果区域适宜性的特点。

2.5 成果程序复杂、赘述繁琐,简约化程度不够 在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过程中,农业科技成果最终要通过农户来转化,从而提高农业产出的效益。不经农户使用的农业科技成果是没有使用价值的[4]。我国的农业主要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户的整体文化水平不高,据《中国农村统计年鉴》统计,我国农村人口中劳动力文化水平高中及以上所占的比例仅有17%,接受过系统农业职业教育的农村居民比例不超过5%[5],对于科技含量高、技术要求严格的农业科技成果本身就不易掌握。而我国目前的一些农业科技成果程序复杂、赘述繁琐,简约化程度不够,一些技术和方法甚至需要在实验室条件下才能进行,农户根本难以理解和掌握,更谈不上转化和推广了。加速农业科技成果“五化”同步,推动成果快速转化

3.1 加速农业科技成果完熟化 完熟化的农业科技成果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经过多年多次重复观察、试验,并通过不同生产条件和气候条件下的验证,形成的具有重演性和应用价值的理论或技术,既有理论支撑,又有物化的成果支持。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完熟化,不仅可以减少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失败对农业产业造成的损失,还可以提高农业生产者对科技成果的信任与认可,有利于在一定的区域内进行示范与推广,推动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带动周边农业产业的优化与升级。

3.2 加速农业科技成果标准化 农业科技成果的标准化是指把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成熟的经验组装成农业标准,推广应用到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中,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从而取得经济、社会和生态的最佳效益,达到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农业科技成果的标准化是检测科技成果熟化程度一项重要指标,因此标准化的科技成果必须是完熟化的,既要符合农业行业标准与规范,又要与其他技术和地方政策配套。现代农业生产强调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配套、生物与生物之间相协调、生物与环境相协调等等,这些都使得农业生产过程中各种技术的应用由模糊转变为精确化、数量化,因而农业科技成果的标准化就成为推动现代农业技术应用的必要措施和重要手段[6]。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标准化,通过制定详细的生产标准和操作规程,按标准组织生产,不仅加快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的步伐,使农业发展科学化、系统化,而且有利于推进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大大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效率。

3.3 加速农业科技成果集约化 农业科技成果的集约化不是将科技成果的简单累加,而是将完熟化、标准化的科技成果进行有机集成和系统融合,形成完整的技术体系。例如,在实施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中,中心任务是围绕产业发展需求,进行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研究、集成和示范,岗位专家和综合试验站研究的科技成果汇集到以首席专家为首的体系中,通过区域试验,进行成果的集成与融合,最后形成适合区域农业发展的集约化的科技成果,再由国家进行导向性的示范与推广,自然易被农业生产者所接受,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下转13页)

(上接6页)3.4 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简约化 农业科技成果的简约化程度是指成果在应用推广过程中的难易程度,是影响成果转化的重要因素。对那些一看就懂、一学即会,操作简便,便于使用的“傻瓜型”科技成果,极易完成转化。而对一些原理深奥、投资水平很高、操作环节复杂,实施条件要求十分刻薄,甚至现有条件下无法实现的创新成果,很难被农业生产者所接受。例如,甜樱桃产业最近几年发展迅速,我国栽培面积由2005年的1万hm2发展到现在的10多万hm2,产量达60万t[7],面积增长了10倍,这得益于我国甜樱桃苗木快速繁育技术和矮化密植栽培技术等科技成果由繁到简的转变,以前苗木繁育和栽培技术是看不懂、摸不透,但现在通过参观与示范指导,农户很容易就能学习和掌握这些技术,并且很快应用于实际生产中,“樱桃好吃树难栽”已经成为历史。

3.5 加速农业科技成果智能化 我国是农业大国,传统农业在国际市场上的优势主要依赖于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但随着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农业生产组织的出现和物联网等高新技术的发展,我国传统农业正在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型,而省力高效的机械化生产和智慧农业将成为现代农业未来发展的趋势[8]。要建设以机械化为主的智慧农业,就要依托现代的栽培模式和物联网等先进的科学技术,研究多功能、智能化、能推动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农业科技,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智能化,满足现代农业对科技发展的需求。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农业科技成果的“完熟化、标准化、集约化、简约化、智能化”发展,根本目的就是将深奥的科学研究转变成为容易理解、容易掌握的技术、方法和标准,将技术先进、成熟可靠、标准规范、操作简单、适应生产需要和经济价值高的科技成果尽快转化成农业生产力。“五化”作为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因素,对农业科技成果的凝练与创新、自身质量和水平的提升,对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维生.构建我国多元化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1-7.[2]汤锦如.农业推广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230-233.[3]闫湘.农业科技成果管理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科技管理研究,2006,5:1012.[4]关占良,程高峰,李永国.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相关主体关系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1071-1072,1210.[5]张淑辉,郝玉宾.农业科技成果低转化率的主要原因探讨[J].理论探索,2014,1:98-101.[6]陈和明,焦春生,贾荣生.强化农业标准化促进现代农业建设[J].中国农学通报,2003,19(2):156-164.[7]王田利.中国大樱桃产业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前景[J].山西果树,2014,2:45-47.[8]施连敏,陈志峰,盖之华.物联网在智慧农业中的应用[J].农机化研究,2013,6:250-252.(责编:张长青)

第三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

2006年2月发布的《农业部实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管理暂行规定》规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管理遵循“突出重点、择优支持、规范管理、强化监督”的原则,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简称“科教司”)、农业部科技发展中心(简称“中心”)和项目单位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共同负责项目实施工作。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贯彻落实《农业科技发展纲要》,加速农业、林业、水利等科技成果(以下简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国家农业技术创新能力,为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以下简称转化资金)。为加强转化资金项目管理,提高转化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转化资金的来源为中央财政拨款,由科技部、财政部共同管理。

第三条转化资金是一种政府引导性资金,通过吸引地方、企业、科技开发机构和金融机构等渠道的资金投入,支持农业科技成果进入生产的前期性开发,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符合农业科技发展规律,有效支撑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新型农业科技投入保障体系。

第四条转化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应当按照国家扶持和保护农业、加强农业科技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要求,遵守有关财务规章制度,遵循“诚实申请、公正受理、择优支持、科学管理、专款专用”的原则。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能

第五条科技部负责制定和发布转化资金支持重点和项目指南,审议转化资金运作的重大事项,批准转化资金的工作计划,审定转化资金支持项目,会同财政部下达项目预算,并对项目的预算执行情况和完成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六条财政部负责审批转化资金预决算,参与审议转化资金支持重点、项目指南、工作计划及资金运作的重大事项,参与审定转化资金支持项目,联合科技部下达项目预算,对转化资金运作和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七条科技部、财政部会同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等有关部门(以下简称有关部门)成立转化资金工作协调小组。科技部和财政部分别为正副组长单位,农业部、水利部和国家林业局等部门为成员单位,参与审定项目指南、推荐专家和协调重大事项等工作。

第八条科技部和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聘请具有一定权威的技术、经济、管理专家组成专家咨询委员会,对转化资金支持重点和项目指南提出咨询意见。

第三章支持方向和重点

第九条转化资金根据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地域性强、周期长、风险大的特点,围绕《农业科技发展纲要》的实施,支持有望达到批量生产和应用前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区域试验与示范、中间试验或生产性试验,为农业生产大面积应用和工业化生产提供成熟配套的技术。

第十条转化资金的支持重点:

(一)动植物新品种(或品系)及良种选育、繁育技术成果转化;

(二)农副产品贮藏加工及增值技术成果转化;

(三)集约化、规模化种养殖技术成果转化;

(四)农业环境保护、防沙治沙、水土保持技术成果转化;

(五)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技术成果转化;

(六)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成果转化。

第十一条转化资金不支持已经成熟配套,并大面积推广应用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不支持有知识产权纠纷的项目,不支持低水平重复项目。

第四章支持对象和支持方式

第十二条转化资金支持对象主要为农业科技型企业。

转化资金鼓励产学研结合,鼓励科技成果的持有单位以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参与成果转化和市场竞争,鼓励科研机构和大学通过创办企业的方式申报转化资金项目。以服务于农业、农村,以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主、公益性强的转化资金项目,可由科研单位和大学承担。

第十三条根据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和项目承担单位的特点,转化资金分别以贷款贴息、无偿资助、资本金注入方式给予支持:

(一)贷款贴息:对已具备一定产业化能力,具有市场前景,有望形成一定规模、取得一定效益,并已落实银行贷款的转化资金项目,采取贷款贴息方式给予支持。转化资金贴息金额原则上不超过第一年到位贷款所应支付银行利息的总额,并视不同情况予以贴息。

(二)无偿资助:对具有较大社会和生态效益,或不易直接取得市场回报的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资金项目,采取无偿资助方式给予支持。转化资金资助总额一般不超过200万元,重大项目不超过300万元。

申请无偿资助的转化资金项目,申请单位应匹配一定的自筹资金。

(三)资本金注入:主要用于支持有较高技术水平和后续创新能力,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及行业技术进步有较大促进作用,有望形成新兴产业的项目。

有关资本金注入项目的申请、立项及管理、参照科技部、财政部关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资本金投入的有关规定。

第十四条对申请贷款贴息和无偿资助的转化资金项目,项目实施周期一般不超过二年。第五章项目申报与审批

第十五条科技部、财政部每年向社会公开发布转化资金项目指南,提出支持重点及申报要求。

第十六条申报转化资金项目的单位应具有从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依法登记注册,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产权清晰,财务管理制度健全,并具备一定的农业科技开发业绩。

第十七条转化资金支持的科技成果来源包括:国家或国务院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以下简称省(区、市)]农业科技计划所形成的科技成果,以及企业、科研单位自主研究开发形成的农业科技成果。

第十八条转化资金支持的科技成果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符合国家农业、农村经济和农业科技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有利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有利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

(二)有较大推广应用潜力或良好市场开发前景;

(三)技术水平高,核心知识产权归申报单位所有;或者属于已经引进吸收但需中试国产化、以利于掌握其核心技术的技术成果;

(四)科技成果必须经省(区、市)或国家有关专门机构认定或审定。

第十九条凡符合申报条件的单位填写《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申请书》并编写《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报送国务院有关部门或省(区、市)科技厅(科委)。

第二十条国务院有关部门科技司或省(区、市)科技厅根据转化资金项目指南,组织项目申报,并对项目申报单位的资格、项目的先进性、真实性以及转化可行性等进行审核,在申报书上签署推荐意见后,报送科技部。

第二十一条科技部将对申报的项目进行形式审查。审查不合格的项目,当年不得再次申报。

第二十二条对形式审查合格的项目,科技部组织专家对项目进行评审。经评审认定合格的项目,纳入科技部项目库管理。同时,提出当年安排项目建议清单,由协调小组进行认定。

第二十三条评审专家由科技部、财政部、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等部门和地方推荐,并由科技部、财政部聘任。

第二十四条经认定的项目由科技部、财政部审核批准,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告。第二十五条经批准的项目将根据科技部科技项目管理的有关规定,由科技部主管单位同项目承担单位签定项目合同。

第六章项目管理与监督检查

第二十六条科技部根据实际需要,编列转化资金项目管理费预算,经财政部核批后,由科技部负责具体管理和使用。项目管理费主要用于组织项目、开展项目评审、进行监督检查等工作发生的支出。

第二十七条批准立项的项目,其项目经费的拨付,按照国家财政资金拨付的有关要求,直接拨付到项目承担单位。

第二十八条项目承担单位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政策和财务规章制度,科学、合理、有效地安排和使用经费。单位财务部门要加强监督和管理,转化资金要与其他资金来源统筹安排,并单独设帐核算。不得将转化资金用于金融性融资、股票、期货及捐赠等支出。

第二十九条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对项目运行实行跟踪管理,科技部、财政部组织专家对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监督检查结果可以向社会公开发布。

第三十条科技部依据项目合同,对项目执行情况实行监督。各有关单位要自觉接受和积极配合监督工作,接受监督检查。对监理、评估不合格的项目,可采取缓拨、减拨、停拨后续资金或中止项目合同等措施。第三十一条因项目承担方原因造成的合同中止,项目承担单位须立即进行财务清算,交回转化资金余额,并提交审计意见。

第三十二条项目完成后,科技部将组织进行项目验收和绩效考评。凡未通过验收的项目,科技部、财政部将视情况予以通报,除不可抗拒因素导致项目未能通过验收的情况外,该项目承担单位今后不得申报转化资金项目。

第三十三条在项目执行过程中产生的固定资产及知识产权,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第三十四条科技部受理社会对转化资金项目有关问题的异议,并对有较大异议的项目进行调查,会同财政部提出处理意见。对弄虚作假、玩忽职守、以权谋私的行为,将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处理。

第七章附则

第三十五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第三十六条本办法由科技部、财政部负责解释。(科学技术部、财政部2002年8月28日发布)

第四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学生姓名:

学院:

专业班级:

学号:

时间: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农业科技成果反映了农业科技的研究水平,引导农业科研的发展方向,而

(1)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是农业科技成果被利用的价值体现。文章对我国农业科技

成果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论述,浅析了存在问题的原因,并针对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提出了一些建议,以提高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及适用性,加速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过程。

关键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对策

引言: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全国农村总体上进入由温饱向小康迈进的新阶段。在新的发展阶段中,农业科技进步将成为农业增长的第一要素。据统计,我国每年通过省级鉴定的农业科技成果近6000项,其转化率仅为30%~40%,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主要由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资源配置不足,研究成果二次开发的能力薄弱,导致科技资源的浪费,又造成农业生产的损失。因此必须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充分挖掘农业科技的潜力,尽快解决

(2)农业科技与生产脱节的问题,才能真正发挥农业科技对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目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的问题

1.1 农业科研选题没有针对市场需求:在农业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今天,一方面,农业发展要依靠科技进步,另一方面,农业科技成果必须“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按照一般定义,农业科技成果必须具有客观性、知识性、系统性、动态性和实践性。农业科技成果对经济发展起动力作用,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前提

(3)条件之一。此外,成果来自选题,在计划经济的条件下,相当一部分的选题是按照学科发展来例题的,与经济需求不大,导致农业科技成果我们需要的不多,而我们研究的市场又不一定需要,出现了科研成果向生产转化的比例低,转化难度大的问题。我国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以后,单存按照学科发展来例题的“学院式”研究已经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农业科研单

(4)位也必须“与时俱进”,按照农村经济农业发展和农民需求来确定研究选题。

1.2 国家对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投入不足:我国对农业资金投入少。发达国家农业投资额与财政支出的比重通常在10%以上。我国1990年财政用于农业(包括农林业)支出比重为10%,1995年下降为6.3%,2001年为5.5%。1998,1999和2000年虽然大幅度增加了用于农业的财政资金,但主要是靠国债资金,而且85%以上用于大江大河治理和生态建设等重大工程,对农民直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增产增收影响不大。2001年以来,尽管中央财政和一些地方财政设立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和“科技型中小型企业创新基金”。通过吸引地方企业科技开发机构和金融机构等渠道的资金投入支持农业科技成果进入生产的前期性开

(2)发,但资金投入仍显不足。

1.3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受体)薄弱:农业科技成果本身具有潜在的生产力,只有通过农业科技成果采用者(农业生产者、农民)的应用,才能转化为生产力。因此,农民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农民自身的科技文化素质高低和采用科学技术意识的强弱程度是影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直接因素。从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还比较低,采用科学技术的积极性不高,制约

(5)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1.4 农业科技成果推广难:农业科技成果能否实现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关键在于农业科技成果能否及时顺畅地传播扩散到成果采用者手中,使其应

用于生产实践并产生效益。完成这一传递任务起桥梁作用的中间环节便是农技推广,它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至关重要的工作。目前,从总体上讲,我国的农技推广体制、运行体制、推广机构和推广人员及工作条件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1)严重制约着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解决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存在问题的对策

2.1 完善运行体制:管理应创新,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保障。科研院所要着眼管理创新,引进竞争机制,改革人事财务分配制度。要进一步放活科技人员,除了保留部分精干力量专心从事研究工作外,还要鼓励科技人员以多种形式和途径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战场,开展科技服务,兴办科技开发实体,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要进一步完善促进成果转化的激励政策,健全知识产权保护制度,让劳动、资金、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调动科技人员和经营者投身成(6)果转化实践的积极性。

2.2 提高农技推广人员文化素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一要稳定队伍,充实人员确保农技推广人员有足够的数量;二要通过培养和继续教育,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科技文化素质;三要调整科技人员的专业机构设置和注重专业人才培养;四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农技推广人员到基层去工作,优先充实村站工作人员,满足从事实际农技推广的需要;五要增加农技推广投入,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待遇,改善农技推广工作条件,解决农技推广人员实际困难和后顾之忧,使他们安心工

(7)作,努力工作。充分调动其积极性,愿为农技推广多做贡献。

2.3 健全农业推广体系,完善农业推广运行机制,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加强政府办的国家农技推广机构的改革和建设。必须改革省地两级迄今还处于按专业设置划分的农作、植保、土肥、畜牧、水产、农机等农技推广机构自成体系,各搞各得推广,缺乏统一协调的局面,尽快将这些分散的小专业的推广机构合并。像县乡两级一样建立农业推广中心,进行综合整体的农技推广;必须根据“巩固县级,加强乡级,健全村级”的指导思想,进一步抓紧县中心、乡(村)站的农业推广机构的建设,补充人员,增加设备,完善运行体制,发挥应有功能,搞好

(8)农业推广工作。

2.4 因地制宜,积极尝试探索新的成果转化、推广机制和模式。如建立科技成果转化的中介机构(技术市场等),兴办农业科技产业股份制集团(联合体),推行科研开发一体化模式,科技信息服务网络化模式,技术有偿转让或入股模式等多

(9)元化的成果转化机制和模式。

2.5 积极推动土地的适度规模化、专业化和集约化经营。土地的集约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经营利于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而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和推广也利于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水平与生产效率的提高。要因地制宜,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不拘一格推进农业及其科技成果的产业化过程,如培养种植、养殖业大户,兴办国营、集体农场,建设国家专业化种植、养殖基地,创建各各级次的农业科技园区和综合示范基地,引入大型农业企

(10)业等,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参考文献:

(1)石明权 陈宏目前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2)李跃东 张悦浅谈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吴敬华农业科研单位科技产业工作探讨 [J].农业科技管理 2006(1)

(4)苏丽坤探索长效机制,注重农民需求 [J].科协论坛 2007(5)

(5)项光川 何小萍创新农业科技下乡方式的探索 [J].新农村 2007(1)

(6)张宪法 陈彦宾对农业科研机构功能定位的再思考 [J].农业科技管理

2007(2)

(7)耿东海 陈梅香农业推广服务模式评述 [J].农业科技管理 2007(2)

(8)陈斐 康松 康涛 试论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和对策

(9)宋天庆浅谈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问题

(10)彭新德新时期的农业科技创新与管理 [J].农业科技管理 2004(3)

第五篇:天津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专项指南

附件6

天津市2015农业科技类项目申报指南

为整体推进我市农业科技进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现代都市型农业健康发展,依据农业技术推广法、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意见,以及天津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项目管理办法等有关要求,制定本指南。

一、基本原则

(一)突出产业发展急需原则。项目要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积极推进生物农业、种源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切实解决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为产业做大做强提供技术支撑。

(二)突出示范基地建设原则。项目要以示范引领为导向,突出示范基地(场、点)、示范户建设,要建立健全项目带示范基地、示范基地带示范户、示范户带普通农户的推广模式,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三)突出品种技术集成原则。项目要以集成实施为重点,突出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的集成示范,适当兼顾单项品种、技术、模式的创新与推广。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促进农业节本增效。

(四)突出引领辐射带动原则。项目要以服务广大农民为导向,突出辐射带动作用,做到品种能引领市场高质高端、技术能辐射带动产业发展,提升服务农业的前瞻性,提升发

展质量和效益。

(五)突出区域协同发展原则。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促进农业科技资源向我市集聚,借重首都资源,深化市政府与“四院两校”的合作,支持共建农业科技合作创新基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引进高端人才,培育和促进优势产业做优做大做强。

二、支持方向和重点

(一)种业发展专项。加大对生物农业的支持力度,以提升我市优势种业为目标,重点扶持做大做强育繁推一体化、产学研相结合的种业企业;示范推广一批高产、优质、抗逆、适应机械化生产的突破性新品种,并形成产业化;支持主栽农作物品种、畜禽主养品种及特色品种更新换代,提高我市种业的良种覆盖率和市场占有率,加快推进我市农业种业的快速发展,提高种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设施农业专项。围绕设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关键技术问题,重点支持设施农业发展急需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材料、新设备等推广应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在全市设施农业示范园区、设施农业连片产区或具有设施农业基本条件的困难帮扶村等进行相对集中试验示范,提升设施利用率、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建立一批科技示范户。项目实施期间,技术成果推广应用率不低于可推广规模的30%。

(三)安全种养技术专项。以提高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强国内外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围绕解决种养殖业生产全过程中的安全健康关键技术问题,以我市占主导地位的大宗农作物、畜产品、水产品、经济作物、林木果树及花卉为重点,重点包括:一是种植业病虫草害生物防治;二是动物主要疫(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三是安全高效农药、肥料、饲料、兽药等农业投入品规模化生产技术;四是食品安全控制及快速检测;五是健康种养殖技术;六是土壤盐碱地修复标准化生产技术等。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通过建立安全健康种养殖示范基地和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农户实施安全健康种养,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四)农业工程技术专项。加强农业工程先进技术的示范推广,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强化农业立体种养、精准监测控制等技术的推广应用,建立一批节约型农业示范点(场),提高农业机械化、智能化和精确化水平。内容包括农机农艺结合、水肥一体化节水节肥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及设备示范、畜牧业智能化精准养殖设施设备与技术示范、设施农业急需的技术设备和机具、农田参数监测智能传感器技术、精细农业生产及预测预警技术、生物菌剂菌肥发酵生产技术、农业信息数据库等集成应用,提升农业装备的科技化水平。

(五)农村生态环境专项。重点围绕规模化畜禽、水产养殖场污染防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生活污水和垃圾治理,地下水污染监测及防治,农作物秸秆、废弃菌棒、沼渣沼液、畜禽粪污的资源化利用,农村沼气新技术等领域,通过建立

科技示范基地和科技示范户,支持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为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示范模式。

(六)农产品贮藏加工与物流专项。以符合国内外农产品市场需求和趋势为导向,开发应用具有核心技术、能够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农副产品深加工工艺与技术;开发服务于农产品批发市场、地产农产品现代物流配送中心的贮运保鲜和质量安全技术,显著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企业效益。通过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广应用,使我市优势、特色农产品产后产业得到提升、产品得到升级换代。产后技术要适应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生产规模化、专业化的需求,能够延长农业产业链,带动原料基地建设,为促进农民增收搭建平台。

二、资助额度

项目分三档资助,即一般项目30万元,重点项目50万元,重大项目100万元(技术在全行业大规模推广应用的项目最高资助额度为300万元)。

三、项目分类

项目分四类:一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类项目;二是农业科技示范推广类项目;三是农业新品种引进类项目;四是农业科技合作类项目。

四、项目申报

(一)不受理项目。所选技术已经立项实施的项目不受理;无成果或成果有产权争议的项目不予受理;主持人正在承担项目的不受理。

(二)项目内容。有农业区县申报的项目,其产业在全市具有鲜明特色,具有全市代表性,实施后对全市能发挥示范作用;市行业部门及其他各有关单位申报的项目,重点支持以跨区县实施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为主。

(三)限项申报。有农业的区县、滨海新区限报5项;农科院、天津农学院限报10项;市农口各院(办)限报6项;其他部门限报3项。上申报的未批准项目,不列入下申报项目指标,主管部门要对所申报项目进行排序。

(四)申报材料。申报项目时须提交项目申报材料一式十份,包括原件一份、复印件九份(一份申请书装一个文件袋,并注明申报类别、项目名称、主申报单位);同时通过农业科技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报送。

五、申报要求

(一)项目申报书要目标明确、内容具体、技术先进、投资落实、增效显著、措施可行。重大项目应编制总体建设计划和可行性报告。

(二)每个项目都要建立试验示范基地,建立一批核心科技示范户,核心科技示范户年增收1万元以上。

(三)区县申报的项目由区县科委、农委共同审核,由科委负责申报(滨海新区由农业局负责申报)。其它项目由科技主管部门负责申报。

六、申报时间

文件下发之日至2014年9月30日止,逾期不予受理。

七、受理单位

天津市农业科技项目管理办公室。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白堤路301号

天津市科润黄瓜研究所后楼207室

电话:23005926、23005928(传真)

八、指南发布

本项目指南以及天津市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与推广项目申报书可从天津农业科技信息网(www.teniu.cc)、天农网(www.teniu.cc)下载。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推广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