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哲学导论论文
编辑:紫竹清香 识别码:21-451559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5-06 15:45:32 来源:网络

第一篇:哲学导论论文

浅谈哲学

理工院 林良邦 10330028 哲学,古老而隽永。一直以来,我对于哲学处于学之甚浅,知之甚微的状态。要来谈谈对于哲学的认识那真是置牛犊于沙海,不知东西南北了。但这又并非谈到哲学,如我一般的普通人就没有资格或者纯属于无稽之谈,因为或许哲学就是产生于无奈与思考的。而除了这样的现实层面外,哲学更多的是人类对于自身认识和对于未知探索的一种终极假设和寄托——这些往往被神秘化的东西恰恰是哲学最本质的部分。很久以前就开始接触到哲学这一话题,在当时看来,哲学是相当神秘而且深奥的学术性东西,而对哲学的原始理解无非就是有意无意和不知不觉中形成的一种张口就是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苏格拉底、黑格尔、罗素等名人及其说过的一些名言,然后把自己对于哲学的模糊琐屑的理解据此以串联起来,单纯地以为哲学只存在于伟大的思想者的头脑里。可见当时的见解是多么的幼稚和苍白。而如今对哲学的理解相对于旧时自然是有了更加深入认识和长足的进步,也终于明白了哲学无处不在的道理。的确,花鸟虫鱼,一石一木,世间万物皆可从哲学的角度解释。诚然,仅仅以我二十年的生命经历来揣摩世间万物的哲学显得多么不自量力,故我的理解和观点难免有着巨大的漏洞和局限性。所以我也只能是浅谈哲学而已,或曰,浅谈我理解中的哲学而已。

何谓哲学?据百度百科给出的标准定义,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如此繁琐的文字说明要完全解释亦非易事。然而哲学最原始的解释,是从希腊字中来的,意思为“爱好智慧”。而且在汉语中“哲”这个词有聪明、智慧的意思,中国古代把聪明而有智慧的人称为哲人。所以,中国近代以来,就把关于智慧的学问称作哲学。这个解释比所谓的标准化定义要通俗得多也容易理解得多。而我认为,人在日常行为中,对世间事物的看法逐渐积累,并形成系统,就成为一个人的哲学。而哲学作为人对世间事物看法的问题,那么由于人的时代限制,人对世间事物认识的限制,不同社会阶级的限制以及人性本能的限制等等限制,在人生中对世间事物必然产生不同的看法,并由此产生不同的哲学文化,且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对哲学的看法也有不同。胡适在他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指出:“凡研究人生且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求一个且要的解决”这样的学问叫做哲学。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提到自己的哲学定义:“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胡适与冯友兰的看法都相当简单直接,一目了然。更多地从方法论上看待哲学。而十八世纪德国著名浪漫派诗人、短命天才诺瓦利斯给出的关于哲学的定义为:哲学是全部科学之母。哲学活动的本质原就是精神还乡,凡是怀着乡愁的冲动到处寻找精神家园的活动皆可称之为哲学。哲学是对世界终极意义的解释,它在解释中使我们了解世界,使世界在我们的意识中合理化,从而为我们提供心灵的慰藉。诺瓦利斯不愧为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看待哲学更多地是从个人意识和精神上,把哲学上升为终极意义的解释。集无数伟大成绩于一身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关于哲学的定义是: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哲学显然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爱因斯坦对哲学的理解更多地是从科学的角度。可见由于时代国度社会阶级等等的限制,不同人对于哲学的理解是有所不同的,哲学文化的差异五彩缤纷的。

而在我看来,哲学产生于思考,应用于实践。人们之所以需要哲学的目的就是希望人在日常行为中有个中心的指导思想,让人可以更有效率的生存,使人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所以哲学不仅仅是思想层面上的,更是方法论层面上的。哲学的本质来源于人的认识。人的思考和困惑支撑着哲学的核心命题。思考从过去中来,也往往回到过去中去。因为对现实的思考往往力不从心,对未来的思考常常心力憔悴,只有把现实和未来建构在过去的模架上,人才显得有点底气,思考似乎才显得有力度、深度、广度,并具备永恒性。屈原之《天问》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整整一部长诗,一百五十八问,皆是对宇宙人生的奥秘、对远古神话的传说的思考与拷问。哲学之所以是永恒的,是因为人类社会始终会保持着思考这一特质,哲人也正是由此开始了自己独立的思索与探求。

哲学也是无处不在。哲学可以思考一切问题,但是不能解释一切问题,万般具象都是哲学的思考母体。哲学研究的是平凡,但是哲学本身毕竟不是平凡的。哲学的意象不仅只是具体物象,也超越具体物象,哲学的思考本质不是一番感慨一番心得。情绪不是哲学的命题,换言之,主观性不是哲学的前提,也不是哲学的后缀,更不是哲学的中间产物,它与哲学没有因果关联。毛泽东说:什么叫哲学?哲学就是认识论。而认识论本身就是不能带有主观因素的,它必须是客观的、公正的。我们现在一切都信奉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是科学的哲学。在我的理解看来马克主义哲学就是两句话,客观论和客观作用论。强调物质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发展的产物。牛顿、爱因斯坦也曾怀疑这么井井有序运作的宇宙是不是神在主宰,但和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强调不同的是,这个“神”不是意向上的,或许也以另一种形态真实地存在着。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科学地解释唯物论,粉碎了所谓的“神”意识形态。

诚然,我的这些杂乱的思考都是杂乱无章及幼稚的。茫茫哲海,非我之浅薄思想能够弄懂。我唯有畅游其间,吸收我所需而已。而哲学之于我,更多的是指导我的思考,教我予真理而已。哲学是值得用一生来琢磨和参悟的东西,虽然现在思考得尚浅,但是随着年月渐深,我的哲学的感悟也许会更深呢。

第二篇:政治哲学导论

政治哲学导论

首先不可否认的是,讲师Steven B.Smith在一开始就营造了一种非常理性为上的气氛。他未否认诸多哲人,比如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苏格拉底等对于政治哲学的贡献,但同时也承认了不广为人知的哲学家们对政治哲学的贡献。我们时常受到威名的恐吓,忘记了自己思考的权利。政治哲学目的不仅仅是哲思,而且为现世提供了建言。没有一位政治哲学家可以脱离人,没有一位伟大的政治哲学家可以是隐遁时世的隐者。当我听到这一句的时候,我第一感觉果然是中国的老庄。其实无论如何,不管怎样强化老庄的现世养生意义也不能否认老庄的政治哲学啊。可能这是西方的实用主义差别吧。不过也有让我恍然大悟的一面,Steven提出的好公民和好人的区别。之前到现在,偶尔搞不明白为什么某些情况之下某些人的某些行为并不会给他造成影响,然而这种行为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合理道德。其实这是好公民和好人的区别吗。然而之前所受所有教育都弱化了其中差别,有时候让你觉得好公民是一个好人的前提,忽视了人作为inpidual的生物。好公民只需要爱国,遵纪守法就足够了;但是好人,要成为好人得难很多。

我所以为最好的政体是真正能淡化这种差别的,是让人觉得,好人是好公民的前提,即是能最大化“人”的善性的政体。但是其中问题,人是否可以把自己的道义凌驾于法律之上?将自己私下的道德圣洁置顶?政体大概是用纯粹理性的东西去管理感性的东西吧。

个人看法,从古迄今,所有争端大多分于寡头与民主之间。从苏格拉底到亚里士多德。我们曾经惊讶于雅典社会的民主,同时把苏格拉底之死当做雅典民主的污点。但是同时我们又习惯性批判独裁专制,总之我们难以分辨寡头与民主,实际上多数与少数,什么时候是对的什么时候是错误的。我们挣扎于将权力分散给广大民众,还是集权于某些人手,历史荡涤出的经验是应当多少分给民众一些权力,由他们选择一些权力。这就是目前的所谓最优政体,稍微缓解了大部分人对于权力的渴望和参与政事的热情,以期于达到一种现阶段稳定的策略。因为对一个国家来说,最优先是永远应当是保证国家安定。

但是这样究竟是平等还是纯粹忽悠,空子很大,足够让很多人事游龙戏水,弹性太强,而且是否能达到每个人内心的标准其实很值得商榷。纵使讲师在视频中说到的启蒙运动。其实激烈的运动主张我以为真正的内容只能看其中六七,其余三四是为了强调这个活动的热烈性和反抗性而刻意强调的。总的来说,我觉得政治哲学并不一定要看做是一种政治方面的东西,首先他是一门哲学分支,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引导人们去思考人类规律的问题。因为政治是管理人的科学。而所有的管理都是为了保证整体在一个相对稳定下的内部环境,这样才能循序渐进逐渐前进。从很多其他看似毫不相干的事务上都可以看到这一道理。一切可能是顺应于统一。

古希腊历史简介

文明的共性是渐渐趋于稳定和统一。古希腊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享誉已久,虽然现不复存,但是比起古巴比伦,古印度,和古中国,古希腊最显著的特点应当是他的自由。自由不仅仅是政治自由,也有思想自由。

在古希腊时期,共和国(republic)概念在西方之外不得知,古希腊的城邦文化和高度自由的思想,给他们的民主政治带来得天独厚的条件。首先古希腊的人们很少关注往生问题,摆脱神学的做法在以宗教信仰为主流的西方算是一枝独秀。希腊人理性自由,思辨自然,崇尚科学,这不免让他成为现代自然科学和哲学起源 正是由于希腊人们侧重于看待事物的不同性,进行比较,进行推理,认为应当自然地人性的神圣的都应公布于世。他们从骨子里就排斥君主政体,崇尚法律和正义。

古希腊特尔斐的阿波罗神庙,镌刻了的两句话:认识你自己,适可而止。和亚里士多德名言“人类由于法律成为最有美德的生物,但是没了法律就是最不讲道理最丑陋的野兽”都可以为希腊人之理性崇拜和前瞻性佐证。

提到政治,很难得不能提宗教,众所周知,基督来自犹太。而希腊则继承了基督教遗产。基督教是一个反抗的教派,在历史上,世界版图上曾经几起几落,最后到现在变成三大宗教之一。希腊争辩哲学很能体现这一特征,理性为上,不为枷锁所迫,勿怪希腊会成立世界第一所大学,其风范也深深影响后代大学学术氛围。欧洲独特地理条件,很难使某一王度建立广袤王国,这成为自由思想各地发展和制度自由民主的必要前提。

皮克:神对人类说,我的所创,既非天堂,我只选择自由与荣耀,就像你是自己的支配者,可以自由追求你所想要的。准许您的子民可以拥有一切渴望的事物,成为他们想要成为的人。理性对自由意志产生潜移默化影响。

命运就是女人,必须控制并将他打倒在地。

但是在现代社会,不得不说宗教影响力在现在减弱了,道德准则的基础被破坏了。我们不由担忧起这样的事情:如果宗教和理性都被摒弃,社会就会只剩下欲望和物质,弱肉强食的野兽世界,这对于弱者来说毫无保护,对人权以及批判思想毫无保障。希腊的诡辩运动。

考虑过西方文明对于现世思想的正面影响,然而还有黑暗的一面,那就是把自由理性和自由个人至于文明中心就会有混乱不安定,因为自由本身就是不安定的代名词。如果感到自由,那就是不自由。

自由允许人和社会隔绝人与人疏远,对于社会和个人代价都是极大的。虽然西方文明作为现代文明的模板,但是也反映出问题,比如自由的现存挑战和理性的卓越地位就受到了挑战。如果这是一个人类历史上的问题,那么也需集思广益。为了解决现世问题,不吝于从历史之中找寻答案,不吝于诉求于其他文明,不吝于舍身取义。

旧约导论

我不是一个有宗教信仰的人,虽然我无意怀疑信仰者们对于各自神的存在的信仰,我愿意承认他们的存在,不过本质上,也许我更在乎的是那些神的出现所代表的意义。

从最古老的纪年开始,人们开始交流,一旦交流自然有战争,然后胜利者的神取代了被征服者的神,文化开始吞并,融合,比较强大的那部分人的信仰就变成了神。宗教渐渐产生。圣经展现的是对世界对人全新的认识。

原先我对西方神学宗教之类认识最主要只是圣经和希腊神话之类。

毋庸置疑,圣经比起其他古老故事中的多神论,更坚持一神论。基督教来源于犹太教。从讲师的口中,确实颠覆了不少对圣经的错误认知。不过也因为我从始至终都没有去读过圣经吧,如她所说,我习惯于从他人口中听说圣经,而不是圣经本身。讲师口中的圣经不只是一本书,而是一座图书馆,没有统一的叙事方式,甚至文体,也不是一个作者所写,而是很多书籍文献的全集,布满了不同的写作风格和体裁。圣经中大部分是对道德伦理纯粹性的追求。但是非常具有人性。比如约伯记,虽然在一系列纠结过后得到人类苦乐参半的结论,但尽管如此也不能忘恩负义,还是要好好做人。犹太民族把一切记录在圣经中,但没有调和其中一些矛盾,我们也不该去调和这些矛盾。

然后,圣经也不是寓言故事,是一种实在文学,并不是讲圣人典范故事。圣经不适合给儿童看,天真的乐观主义也不行。因为圣经承认生活的矛盾与痛苦,并非激情快乐,它有着各种成人的主题,有狡诈、行骗、贩卖、背叛甚至更道德沦丧之事。它适合坚强的人去读,但是不能被当做一本书去读,不可以读得太快,因为那样使我们跟不上它内在包含的深层思涵的脚步。

然后最大的一个令我惊讶的地方是,圣经并不是一本神学之作,也不算宗教指南。宗教并不只是一个教条。圣经最先是被口耳相传,事后才被记录在案,其实本身更追求的是对道德问题的探讨,对政治哲学历史文化的追寻。他的现实意义使人们在日常中经常引用,无论心不信仰,都不碍于对于它的评判意义的尊敬。一切让我对圣经有很强烈的阅读意愿,虽然很久之前就有这种想法。我只知道的是圣经旧约中有许多人物,也有许多许多故事,讲师也分课时细读了其中一部分篇章。但说句实在话,对现在的我来说,阅历和心智都还不够成熟自信,也不敢说明辨是非的能力如何卓越,只觉得有时候实在细思恐极。因为确实一些部分我本身看了并未有触感,也还不能很明白其中的意思,哪怕讲师已经略作分析了。圣经果然不可以只做一本书,一本小说书,或者故事来看,其实其中每个设定都发人省醒吧。

就比如古时候的嫡长子继承制吧,但雅各布和继承了雅各布的约瑟夫,其实都不是长子,圣经充满反抗性和斗争性。再说约瑟夫被他的兄弟嫉妒,嫉妒到不顾手足,贩卖去埃及,这些都是道德沦丧,可以为耻的事。如此露骨的写法其实在古代算是比较少见的吧。如果是中国,也会用更加晦涩内敛的方式去叙述。

圣经所传达的一种信念就是,上帝的旨意,上帝的计划是一定的,但是不会告诉你什么时候实现,什么时候成果;也就是神谕吧。其实我个人觉得有点牵强„„比如上帝许诺这块土地属于你们希伯来人,但是却要等到数辈之后,通过子孙后代奋斗得到。其实既不能说上帝忽悠了,不过也不能说全是上帝的安排吧。

我觉得坚信什么都是“上帝的安排”,这样子还挺可怕的。

新约及其历史背景

在第一讲中,讲师问了很多问题。(我觉得这个讲师是到现在看的最喜欢问问题的了。一直都在问问题啊。)考了很多新约方面的知识,和学生可能对新约产生的一些误解做了确认和解答。那些问题的答案„„我果然基本都不知道。„„比如圣灵感孕说,我也以为和刘邦的妈妈被龙缠了然后生下刘邦差不多,本来略有感触中西方都有共同之处,然而原来是说玛利亚没有原罪啊„„

讲师问道什么是圣典。其实任何文本本身都不是圣典,它们本意是拉丁语中的“手稿”,只是对于那些特定的信徒来说,才变成了圣典,可以奉之圭臬。我很喜欢这句话,感觉非常自由,没有很严苛或者压抑的感觉,好像就算举手,说错了也没关系。信仰完全自由。不会强力灌输你什么是什么,而是告诉你,什么在什么时候是什么。但是这种自由,在自己课堂上真的有点难感觉到啊。

讲师吐了个槽吧,说到希腊小说的典型设定,就是一对男女,见面相爱,然后结局是会在一起或者不在一起,总之一方会被抓,或男或女,然后另一方就会追她/他,然后每次快要结合的时候又被分开,或是诸神干涉,或是贩卖**,彼此在地中海追逐,之类之类。我不得不想到,这是现代对于过去那种风靡一度的说法的话。

那么不久之后,肯定也会有人这么描述现在流行的小说,大概是一对男女,地位略有悬殊,然后女的抵死不从,男的霸道冷冽,互相伤害,最终在一起或者不在一起。而这类叫总裁小说,也反映了当代社会的贫富差距。和上一部旧约类似的是,这个讲师也不以宗教意义为主,他也更愿意以学术的形式讨论新约。这样一想,不论新约还是旧约,其实哲学意义更明显于它的宗教意义。

新约27卷书,所有篇章并不是作者起的,与旧约不同,新约大部分是书信形式,仿佛是写给一群人讨论哲学问题:希伯来书非犹太基督徒,这些书信需要大声朗读;彼得前书就像是传单,需要四处传阅;启示录(天启)则是写给基督教会„„ 被你们认为是历史文献的东西并不一定是历史文献。从中另外觉得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就是圣经作为一本古代文献,对于整个西方世界的深刻影响。记不清在哪听过,如果想要了解西方人的思维,必须看圣经。只有通过对旧约和新约的大概了解,才能理解很多西方人的思维和价值观,但是这在中国应该是并不存在的吧。我不记得有这样一部书是需要看的,而又能重塑三观。但是我也不觉得这样是对的,那就是中国古代没有比不上圣经的书籍。

这是不可能的,无论如何我都不信,但是却没有能重视起来,我鲜少看到有开易经课程的。而日常生活中,四书五经都很少被引用。好像现在社会越来越和古代精华脱节了。能记得的都是那些口耳相传的烂熟名言。

比起圣经的传承,这方面真的是差太远了。

欧洲文明

欧洲文明的变迁比起东方因为战争而剧变要缓和得多,虽然其中也有流血事件和数不清的明争暗斗,但是总体要和缓得多,也漫长得多,深远得多。欧洲是世界版图上国家最密集的地方,但是也一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如今也处于无法小觑的地位。无论是对于事物的前瞻性还是对于市场的敏锐性,还有自诩贵族之类的骄傲,欧洲总是非常独树一帜。

不得不说现代社会的起源或者哲学起源或者金融体系,贸易体系,科学体系云云,都是起源于欧洲,欧洲文明有点像是现代文明的代称词了。整片欧亚大陆都被山脉和沙漠阻隔,欧洲西方列国生活看似各自为政,但是由于地理原因等等,其实互相影响,从古到今也不乏互相入侵等等历史渊源。西方最头痛的问题应该是宗教问题吧,路德新教,东正教,天主教,犹太教等等各个战争纠缠不断。从前欧洲并没有真正的和平或者统一过。

不过正如中国文化活跃的典例,百家争鸣就是活跃于战乱频繁的春秋战国时期,欧洲混乱的政局也导致了欧洲活跃的思想,近现代启蒙思想都是来自于欧洲的贡献,欧洲先知们通过新的思想体系尊重人权开启民智。

还有欧洲的贸易往来,因为国小,所以与外交流就成了必须,欧洲人重视商业贸易,海上往来,而文明的起源应当是海洋文明。欧洲人可以接连建立了现代第一所银行,第一个海外公司,现代经济雏形。

欧洲对于贸易的需求导致他们对于技术科学的尊重,所以这更让思想自由有了一个较为平坦的平台。虽然还是很受宗教的压迫排挤,但是现代科技和对于每个人的尊重,让逐渐获得科技力量的个人更承认了个人的力量。欧洲文明的发展是破茧一般的整体发展,从地中海罗马时期到中世纪黑暗再到近代航海时代和一体化欧洲,依靠阶段性的跨时代技术和制度飞跃,欧洲文明才不断取得进步,领导世界跨入现代文明。

总的说来欧洲文明是挺能让人醉心,但是也没有国人想象力那么自由吧。比如也有遇过一度的彼得大帝,貌似是听信于民,听从别人的话,但实际上他也只听自己想听的,不听自己不想听的,要是他不想听你还叽里咕噜,彼得大帝就直接一刀砍死好了。但这样的情况在中国还算少见的吧,毕竟我们所以为的封建时代,要砍个把读书人还是要商榷再商榷的。比如朱棣把建文帝弄下台之后还是三请四邀,很看重方孝孺的立场啊,不过后者还是宁死不屈而已了。

我承认欧洲文明的伟大变迁和带领时代的先驱地位,但逐渐的他们自身也有认知到现在这个体系的不足之处。如刚开始政治哲学导论的Steven讲师说的,并没有最好的政体,只有目前最优政体,实际上是互相借鉴的关系,并不存在需要自轻自鄙。

只是欧洲从古至今都有鱼死网破的那种斗争精神真的很厉害,是我们现在所缺少的。新帝国主义:1880~1870 欧洲为什么统治非洲 《欧洲现代史》第二版 《波斯人手札》

《萌芽》埃米尔·左拉 《平凡的人们》

英国近代史纲要

从前在历史书上或者是其他被引用的书摘上看到的英国都是一种文明的象征,哪怕是克伦威尔的专政,也让我觉得比之君主专制要开明得多。但是这一段视频还是蛮让人大开眼界的。

英格兰的主岛——不列颠岛上很早便有人类活动,岛上的居民在五千年前就创造了以英格兰南部的巨石圈为代表的灿烂文化。

因为开宗明义得从14世纪开始讲起,我对于那段英国历史是很陌生很陌生的。所以看到那些英国人的封闭和封建,对我还有点小震撼。

虽然中国也有女戒之类的书刊,要求三从四德,但是英国那种同等工作量也会不被承认,那也是更刻苦的情况了。说不清哪一边更不公平一点。

在《布道书》中就带有明确歧视女性,甚至将女性和男性完全分开不当做同一物种一样的说辞。

明显歧视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尊严。其实比起中国女性那么迅猛的解放,英国女性也更有长久的斗争。长达一百多年的斗争,最后是以一名妇女惨死马蹄之下所有妇女才获得了选举权。对于历史,有故事,有色彩,有事件,可以供你叙述,但是还需要提出解释,有些人偏重于分析,而不太喜欢讲述故事,而另一些人只喜欢讲故事,不喜欢加分析。没有一个历史学家不带观点,每个人会按照自己的观点来解读历史事件。

16世纪早期,教会显然是当时国内最大的结构,它是一个国际机构的英格兰分支,这个国际机构也就是统西欧的天主教教会。

都德王朝的政治体系,它高度集中,但同时参政议政也越来越多,特定问题上,国王具有至高无上的特权。不能凌驾与法律中臣民的神圣自由,留意更广泛政治群体的意见和群体,关注地方层面的治理者,他们是皇家政府和实际治理间的代理人。

爱尔兰与苏格兰的纠纷。苏格兰人民这是宗教和独立的问题,具有相同君主,并不代表就是一个王国。爱尔兰人认为这是宗教和土地问题。

美国内战与重建

David Blight讲授的《美国内战与重建》,著作:A salve no more:two men who escaped to freedom; Race and Reunion: The Civil War in American Memory; Beyond the Battefield: Race, Memory,and the American Civil War;A people and a nation

马丁路德金:“百年之前,一个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宣言,我们今天就伫立在这位伟人雕像的脚下,这个重要的法令成为一座高大的灯塔,点燃了千百万已经在不公正火焰里煎熬枯萎的奴隶们的希望。这是令人兴奋的破晓的曙光,结束了他们遭束缚的长夜。„„” 美国内战的原因其实就我听到的到现在也有不少原因了,总体归结为一句话是南北矛盾,细说是为统一而战,或者是正义得为了解放黑奴,也有说是更大的金融阴谋。如果就制度而言这两种制度其实互相很冲突,虽然貌似都是民主。北方为发展资本主义的自由州,南方为发展奴隶种植业的畜牧洲。由于这是美国宪法保留的,而北方发展资本主义需要扩张,想要利用土地充当原料供应产地,而南方想要利用这些土地发展农业。关税问题、市场问题还有西北土地问题成为了双方争论的焦点问题。战争分为两个阶段,最初北方北方轻敌导致了一系列混乱,更何况南方还有一系列西方列强的支持。然后林肯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奴宣言》使战争有了一个转折点,极大地调动了积极性,也使南方黑奴开始了一次大乱斗一样的反扑。接着到了北方反攻阶段,也是南北战争的转折点,葛底斯堡战役。

这让我有点想到中国内战,其实也是有点近似的,当时蒋介石方也是受到美国支持,同时也是制度矛盾不能和解。而且结局也是另一方胜利。

反例的话历史上肯定也有,不过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内部环境其实是更重要的。

战后重建的美国,主要分为重建联邦和改造南方。其中又有了矛盾,给北方的选择有两个,一是南方奴隶制妥协,二是彻底打倒奴隶制。

国会和总统的一系列斗争中,国会的重建法案被强硬实施,采取激进的措施应对当下情况,其方案远比林肯和约翰逊的方案严格得多,但是收到了成效,实现了南方的改造。但是实际上在斗争过程中共和党内部的分裂主张与南方民主党人的妥协和主张政治经济上的严格打压。

南方战败后,南部11州的白人也不再坚持享有努力权力,但是解放后的黑人该有什么样的政治地位。

就算是以解放黑奴为由的林肯,也不肯给所有的黑人和白人完全平等。林肯只给一部分有文化的黑人和参军的黑人政治权利。虽然最后共和党获得了胜利。我们可以从这里看出政治的自私性,作为林肯他更需要维护自己政体的相应措施。哪怕这个形式与他之前号称的并不完全符合。

但是我们并不能因此就判断一个人,政治如此复杂,政治家自然也是十分复杂的。林肯,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之一,在他著名的演讲时那种激情和正义感,我觉得完全是无法用属于个人的形容词去形容的。其实他的立场在那时候完全是凌驾于个人之上的。

第三篇:哲学导论教案

哲学导论教案 教学活动及板书设计

一、组织教学(5分钟)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大家经常听到这样的赞许:“你讲话好有哲理啊!”“你讲话好有深度,像个哲学家了!”,似乎,大家对哲学都有一种敬畏感。很多同学认为,哲学跟我们药学有什么关系,其实,哲学更是对一个人世界观的培养,可能不一定让你一下子吃饱饭,确实教你如何吃饭,如何看待饱和饿,如何从吃饭中学会更多,下面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是哲学。

二、教学内容及板书设计(约70分钟)

导论(板书)

一、哲学的含义(板书)

1、哲学的含义——爱智慧(板书)

哲学可以使人聪明,使人明朗,学哲学可以让人有智慧。

2、哲学的大概框架

唯物论(物质和意识,主观和客观)

辩证唯物主义(本学期学的内容)

辩证法(联系、发展、矛盾)

认识论(实践、认识、真理)

历史唯物主义

3、哲学的指导作用(板书)

对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很有作用。比如生活中的实例。

当你遇到挫折时,很多人会劝你,向前看,不要灰心。这里就用到了辩证的看问题,这一理论。以及发展的理论,接受挫折,相信前途是光明的。

再如,学习方法。有的同学晚睡看书效果好,有的就不好。这里用到了哲学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理。

总之,哲学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过度】首先,由海子的一首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开始第一章内容的学习。

【导入】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分析】海子的诗告诉我们什么呢?告诉我们,一个人生活在一个千丝万缕关系的社会。这个社会有人、有自然、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海子生活在世界中,在各种关系中。

今天,我们的第一章的内容,就是认识这个世界。

第一章 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板书)

第一节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板书)

一、世界的构成及其本质(板书)

1、世界的构成(板书)

世界的构成有三部分组成:首先,自然界。【导入】提到自然界,很多同学认为自然界就是我们说的大自然,其实非也。大自然,或者说我们认为的植物、动物等等仅仅是自然地一部分。那么自然界到底是什么呢。(1)自然界

A

自然界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宇宙万物。B 地理环境——理解为“纯自然”

C 人类活动的自然—— “不纯的自然”,“人化自然”。人劳动与自然,参与到“纯自然”,于是自然便有了人的足迹。海德格尔——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2)人类社会(板书)

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形成的相互联系的有机系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3)人自身(板书)

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世界的本质——物质(板书)A

物质是世界的本源(板书)

是否承认物质是世界的本源:划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决定物质。唯物主义承认物质是世界的本源。B 物质的概念(板书)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包含两层意思:首先表现为客观实在性,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其次,表现为能被人的意识所反映,表明可知。

【补充内容】

(了解即可)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本体论)可知与不可知。(认识论)

三 小结(约5分钟)

通过今天的课我们知道,在我们生活的日子里,时时处处都与哲学有关,学习哲学对于我们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今天的可我们应该掌握一个概念:物质,理解物质含义中包含的两层意思。明确一个事实——世界的本源是物质,世界是物质的。同时,要了解世界的构成,世界的组成要素,以及每个要素又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特别是自然界和我们了解的自然界有什么区别,要将自然界和简单动植物、山山水水相区分。

第四篇:“哲学导论”教学大纲

“哲学导论”教学大纲

课程号:02330000 新课号:PHI-0-000 课程名称:哲学导论(An Introduction to Philosophy)开课学期:秋季

周学时:2 学分:2 先修课程:无

一、基本目的

在东西方交叉视野中,展示哲学问题的各个侧面和哲学思维的特点,引领学生进入哲学之门。

二、内容提要及学时分配 此课程阐释东西方哲理思维的基本形态和特点,以作为初学哲学者的入门之阶。将以哲学中的重要问题(“哲学”的含义,终极实在,知识论,伦理学[人生论],政治哲学等)为讨论的着眼点,看东西方古今哲人们最有代表性的观点及其相互关系。揭示问题与争论的要点与难点,呈现哲理思维的天趣,开阔从学者对于世界多种文明和精神境界的理解视野。教学安排:

(一)什么是哲学?东西方哲人与哲理思维基本取向的对比(二讲)阅读材料:(1)《西哲选》15-17,21-25,29;61-65,68-71(苏),83-90(哲学家);119-120(亚);361-365(笛)。(2)《资料》423-425(泰利士),399-402(普罗塔哥拉),426-428(毕达哥拉斯)。(3)《论语》2.4;7(述而);9(子罕);5.28(好学),11.26(吾与点也)。[《附加材料》74左;86;86-3-86-5;82左,缺11.26](4)《老子》10,15,20。[《资料》147左,150右,155左](5)《庄子》6(大宗师)。[《资料》197左-202左](6)《史记·孔子世家》、《老庄申韩列传》。[《资料》355-382]

思考题:

*(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特点(比如它与宗教与科学的区别)?举出哲学问题的例子。(2)西方传统哲学的门类。

*(3)西方早期哲学家的特点(起码举两个例子)。苏格拉底是典型的西方哲学家吗?为什么?

*(4)孔子、老子、庄子和释迦牟尼为人为学的特点(就你能找到的材料而言)。*(5)中西哲学思想特点的参比。

(6)试思产生中西印哲学不同特点的原因。

(二)终极实在——古代西方、中国与印度的有关思想(三讲)阅读材料:(1)《西哲选》18-20(毕);30-34(巴);34-37(芝);47-48(德);72-74;83-93(柏);122-125(亚),133-145(亚);211-219(柏罗丁,奥)。(2)《书经》康诰,召诰。《国语》:周语上:伯阳父论地震;郑语:史伯论和同;越语下:范蠡论天时人事。[《资料》10-22;58, 61-71左] 《周易》:乾、坤、屯、蒙、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剥、复、井、革、震、艮、既济、未济等卦,特别是各卦的《彖传》。[《资料》23-31]

《系辞》上下。[《资料》126-137]

《论语》5.13, 9.1, 9.4, 9.17, 17.19。[《附加材料》82左,86-3-86-4,86-18]

《老子》2,4,21,25,32,40(反),42,73,77。[《资料》144,145,153,155,159,162,163,177,178]

《庄子》1(北冥有鱼……圣人无名),6(大宗师),17(秋水),18(至乐:种有几),22(知北游)。[《资料》182,197-202, 210-232]

《管子》:见《资料》252-262(水地,四时)。(3)《印度哲学》:《无有歌》(《创生歌》),《广林奥义书》、《歌者奥义书》;《中阿含经》、《杂阿含经》,《心经》,《中论》。[《资料》385-394]

思考题:

*(1)试述毕达哥拉斯、巴门尼德和芝诺对于终极实在的看法,以及三者的关系。(2)柏拉图的终极实在观。

(3)亚里士多德的存在论(本体论)。

(4)柏罗丁的实在观与神秘主义。

(5)以上这些哲学家关于终极实在的看法的共同之处何在?

(6)《书经》、《国语》有关论述中包含的终极实在观。*(7)《周易》对终极实在的看法是什么? *(8)老庄(可参比《管子》)的终极实在观。

*(9)古印度《奥义书》中的终极实在观的基本特点何在?(10)早期佛教和大乘佛教认为这世界的实在是什么样子的?

*(11)中西三方古代终极实在观主流思想的相互参比。

(三)真知识如何可能?(三讲)阅读材料:(1)《西哲选》50-51(德),54-56(普),65-68(苏),75-83(柏),149-153(亚),175-177(怀疑),365-382(笛),449-457(洛),502-505(贝),517-531(休)。

《西哲选下》249-287(康德)。

《资料》429左(学习悖论),402(人是万物的尺度)。《古希哲》中有关段落;《古希罗》中有关段落。(2)《国语》越语下,范蠡论天时人事(再读)[《资料》63-70]。《老子》10,12,14(21,知凭势态),18,19,28,36(“反”中求真知),40,47,48,52,55(16,知和知常曰明)[《资料》147-169]。《庄子》2(齐物)[《资料》185-197]。《孙子》谋攻、形、势、虚实[《附加材料》86-22-86-28]。《韩非子》孤愤[《资料》278-282]。《论语》6.30(能近取譬),7.8(举一反三),8.8(兴于诗),8.13(笃信好学),9.4(绝四),9.6-9.8,9.30,12.22(知人),14.38(知其不可而为之),15.3(一以贯之),15.12(远虑),15.31(不如学也),15.33(知及之),16.13(鲤对),17.1(时),17.8-17.11(学,艺)[《附加材料》84-86-18]。《中庸》[《资料》321-338]。《孟子》公孙丑上(不动心,浩然之气),离娄上(诚),尽心上(万物备于我,良知)[《资料》96-100,110左,123-124]。《易》系辞[137]。(3)《瑜伽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妙法莲华经》,《中论》,[《资料》395-397,392-394]。

思考题:(1)笛卡尔之前的西方古代哲学如何看待知识的可能性?[人能像苏格拉底所说的“自知其无知”吗?]

*(2)笛卡尔如何论证知识的可能?其创新之处何在?(3)英国经验论提出了什么挑战?它是合理的吗? *(4)康德认识论的基本特点。*(5)范蠡凭什么知道“时[机]”的成熟与否? *(6)孙子认为“[取]胜”的关键何在?两位将军都力求“知己知彼”,哪一位将军可能取胜?

(7)按照老子、庄子的看法,我们如何才能获得真知识?

(8)韩非子认为君主应靠什么来治国?

*(9)孔子认为应该如何求真知?

(10)子思、孟子的知识观。

*(11)《瑜伽经》描述的是怎样一种认识?

(12)那些大乘佛经如何理解真知识?

*(13)指出中西印认识论的差异与某种关联之所在。

(14)到底有没有真知识?如果没有,为什么?如果有,是什么意义上的?

(四)什么样的人生是[尽可能]最好的?----------伦理学及道德哲学(三讲)阅读材料:

(1)《西哲选》52-54(德谟),108-118(理想国),154-157(亚),181-195(斯多葛),223-224(奥古斯丁)。《西哲选下》309-320(康德)。

《资料》430-439(苏:道德义务),407-415(亚:德性与幸福),421a-421c(伊壁鸠鲁:灵魂的平静),448-458(享乐主义,功利主义)。

《古希哲》225-232(昔兰尼派[享乐主义]与犬儒派);236-249(什么是德性)。

(2)《附加材料》86-30-86-34(墨子:兼爱),297-305(杨朱)。

《论语》1.1,1.6,2.4(吾十有五),2.5-2.8(孝),3.23(乐),4.2,4.11, 6.11(7.16,孔顡之乐),6.20, 6.23, 6.29,6.30(15.24),7.12(富而可求),7.21(不语怪),9.18(好德好色,《中庸》12章:“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11.26,12.1(克己复礼),13.18(父子相隐),13.23(和而不同),14.6(未有小人而仁者),15.9(杀身成仁),17.8(好。。不好学),17.2(三年之丧),18.6(鸟兽不可同群),18.8(无可无不可)。[《附加材料》中有关章节]

《孟子》:《资料》88-95左(义利、王道),99-100(恻隐之心),117-121(性善)。

《老子》18-20,28,38,39,43,49(浑其心),51,55,67,76。[《资料》中有关章节]

《庄子》逍遥游,大宗师,秋水,天下。[《资料》中有关章节]

(3)印度:同于二、三部分中关于印度哲学的材料。思考题:

(1)德谟克里特与柏拉图的伦理学的共同之处何在?

*(2)相比于其他希腊的伦理学说,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有什么独到之处?他的伦理学与他的终极实在观有什么联系?

(3)分析斯多葛派与伊壁鸠鲁的伦理学的异同。

*(4)两种享乐主义(hedonism)――个人型与社会型的(功利主义)――的特点与异同何在?个人享乐主义与利他主义(altruism)的对立预设了某种共同前提吗?

*(5)康德伦理学的要旨是什么?它继承了西方传统伦理学学说中哪些因素?[相比于东方思想,西方伦理学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6)杨朱与墨子的伦理学说与西方哪些伦理学说最靠近?

*(7)试述孔子伦理学说的要点,它与西方伦理学的基本区别何在?它比较接近中西方其他的哪种伦理学说?

(8)孟子伦理学说与孔子的相比,有什么变化? *(9)老庄的伦理学说及它们之间的关系。*(10)比较儒家与道家的伦理学思想。它们的当代意义何在(比如在“克隆”、“生态”、“文化多样性”、“国际冲突”、“可能的灾变”等问题上)?

(11)印度教(以《吠陀》及《奥义书》为源头)与佛教各自可能包含什么样的伦理学学说?

*(12)概略比较西方与中国及印度的伦理学学说。(13)以上哪种伦理学学说最能吸引你?为什么?

(五)什么样的政治形态是合理的?――政治哲学(三讲)阅读材料:(1)《资料》403-406(理想国统治者),415-420(亚:政治学),441-447(洛克:政权的来源与合理性所在)。《西哲选》157-159(亚),397-401(霍布斯)。《西哲选下》37-50(孟德斯鸠),66-79(卢梭)。(2)《资料》4-9(洪范),35-44(文王等),49-50(郑铸刑书),53-55(孔子论刑鼎,史墨论君臣无常位)。

《论语》2.1,2.3,5.26,8.18,8.19,12.1,12.11,12.17,12.19,12.22,13.3,15.5(无为),15.22(不党),16.1(寡或不均),16.2(自天子出),17.19(天何言哉),20.1(兴灭)。[见《附加材料》相应章节]

《孟子》:见《资料》95(未闻弑君),100-101(五百年必有王者兴),112-115(论禅让,禹传子),124(民贵君轻)。

《老子》2,3,17,19,37,57,60,65,75,77,80。《庄子》:《资料》187左(伐宗脍而不释然),203右(天根问为天下),205-206(至德之世)。

《管子》:《资料》247-251(牧民)。

(3)《慎子》、《申子》:《资料》263-277(威德,大体等),306-310(慎势)。《商君书》:《资料》273-277(开塞)。

《韩非子》:《资料》283-295(五蠹)。《礼记》礼运篇:《资料》312-320。董仲舒:《资料》340-346(春秋繁露,对策)。

洪秀全:《资料》348-349(原道醒世训)。

康有为:《资料》350-353(礼运注)。

思考题:

(1)柏拉图《国家篇》中的政治学说的特点是什么?与他的终极实在观有何联系?(2)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说的要点。它与他的伦理学说的关系是什么? *(3)比较亚里士多德与柏拉图的政治哲学。

*(4)试述西方近代政治学说中的契约论的来源与基本观点。(5)西方近现代的民主政体的思想来源是什么?

(6)根据阅读材料,找出从西周到孔子时代华夏政治思想的主流倾向。

(7)从《论语》看来,孔子认为什么样的政治是最可取的? *(8)孟子的政治学说。它与孔子政治学说的关系。

*(9)老庄的政治学说的共同特点在哪里?其当代意义何在?

(10)道家政治学说与儒家政治学说的关系。它们如何看待(政治)文化的多样性。*(11)法家政治学说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它与道家哲学有什么关系?

(12)董仲舒的政治学说受到什么先秦思想的影响?它又如何影响自汉代以来的中国政治?

(13)《礼记·礼运》为何能引起洪秀全和康有为的思想呼应?它对于今天的中国政治思想的意义是什么?

*(14)试比较西方政治学说与中国古代政治学说。

(六)当代西方哲学思潮及其与东方古代哲理思想的关系(一讲)阅读材料:

《资料》459-468(叔本华,尼采),469-480(柏格森),490-512(詹姆士,杜威),536-556(弗洛依德),513-535(胡塞尔,海德格尔),481-489(梭罗)。

思考题:

(1)叔本华与尼采的思想在什么意义上突破了西方两千年来的传统哲学的主流倾向?你能在其中感受到某种靠近古代东方思想的因素吗?

*(2)柏格森如何批评传统西方哲学?他的看法与中国以《周易》为主导的终极实在观有什么关系?

(3)弗洛依德关于“梦”的学说带来了什么哲学上的新意?

*(4)相比于西方传统的看法,詹姆士与杜威对于“思想”与“经验”有了什么新见?这种新见在什么意义上改善了与中国古代思想的关系?

(5)梭罗对生活的看法最接近以上讲过的东西方哪种伦理学?为什么?

(6)你能在海德格尔对“形而上学”的看法中辨认出胡塞尔的影响吗?

(7)你在海德格尔的思想中感到了什么新的和老的东西?它与西方传统哲学及中国哲学有什么关系?

(8)以上讨论的当代西方哲学的总的思想倾向是什么?它们对于我们设想人类的未来有什么启发?

*(9)古今中外的哲学家与思想家中,你最喜欢哪一位?为什么?

三、教学方式

此课的特点是:(1)不限于西方哲学的视角,而是以西方、古代中国和古代印度的哲理文献为依托,强调不同思想传统之间的对比与对话。(2)注重原发的“感染”,尽量摆脱现成的解释框架,通过阅读古今中外的原著来与伟大的哲学心灵们直接对话。以下有详细的阅读要求和思考题目。(3)强调授课者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几乎每次课都有学生的试讲(presentation)与相关讨论。(4)注重必要的学术训练,要求每位选课的同学提交两篇论文(或一次试讲、一篇论文)并参加期末考试。对每篇论文的选题和写作方式都有事先的具体要求,并将认真判分,给出评语。

四、推荐教材或参考书/参考资料

必用教材:

(1)《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下卷)(以下简称为《西哲选》和《西哲选下》),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82年。[北大教材中心可购]

(2)《<哲学概论>课教学资料》(上下,以下简称为《资料》),张祥龙编,2005年新版。北京大学教材科印制。[北大教材中心可购] 参考书:

(1)《古希腊哲学》(简称为《古希哲》),苗力田主编,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

(2)《古希腊罗马哲学》(简称为《古希罗》),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3)《周易译注》,黄善祺、张善文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年。(4)《论语译注》,金良年撰,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5)《中国哲学史资料选辑》先秦之部(上中下),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中国哲学史研究室编,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6)《印度哲学》,姚卫群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7)A History of Philosophy, vol.1-9,F.Copleston,McGraw-Hill:Doubleday,1944-1985.(8)《海德格尔思想与中国天道》,张祥龙著,北京:三联书店,1996。

(9)《中国哲学史教学参考资料选辑》(上下),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编,北京:中华书局。

(10)《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北京:商务印书馆,1975。

(11)《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哲学》,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编,北京:商务印书馆,1975。

(12)《现代西方哲学论著选辑》,洪谦主编,商务印书馆,1992年。(13)《现代西方哲学论著选读》,陈启伟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14)《哲学经典选读》(英文原著影印本,原书名为:Lovers of Wisdom: An Introduction to Philosophy with Integrated Readings),Daniel Kolak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出版。(15)《五十奥义书》,徐梵澄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

(16)《印度教与佛教史纲》,查尔斯·埃利奥特著,李荣熙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年。

(17)A Source Book in Indian Philosophy, ed.S.Radhakrishnan & C.Moore,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57.(18)《印度文化史》,A.L.巴沙姆主编,闵光沛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19)《西方哲学笔记》,张祥龙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20)《当代西方哲学笔记》,张祥龙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五、学生成绩评定方法

第一篇论文(1千字以下)或当堂试讲:20%; 第二篇论文(3千字以下):40%; 期末考试:40%。

当堂试讲(presentation)的组织与安排:

(1)每次试讲由2-4名同学集体准备(自愿报名,自愿组合)。(2)认真阅读教学大纲中所指定的材料,以有关部分的思考题、特别是加“*”的题为导向,充分准备。(3)当堂试讲15-20分钟,可由1名或更多的同学担任。回答同学们与老师的问题10-15分钟。(4)试讲内容:讲出有关材料的基本思路与要点,正面回答问题。如果有自己的问题,也可当堂提出。(5)老师根据试讲和回答问题的质量判分;相当于第一篇论文的分数。如果试讲同学认为成绩不满意,或出于别的考虑,愿意写作第一篇论文,完全可以。最后取两者中较高的那个分数。

第五篇:材料导论论文

年级:2012

专业:软件工程

姓名:董斐

学号:***1

金属陶瓷高分子材料的特点与应用

人类的生活与生存都离不开各种各样的材料。人类根据材料的种类,将人类漫长的历史分为了三大时代: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可见不同的材料的出现,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为人类的进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一.首先是金属材料。金属材料不是最早被人类使用的,但却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材料。金属的种类很多,可以说每一种金属都有各自独特的性质。生活中最常见的金属要数铁了,而钢是铁和碳的合金。纯净的铁即铁的单质在生活中不常见,因为,纯净的铁容易氧化,而且很脆。钢铁具有耐变形、强度高、耐磨性好、硬度高、价格低、寿命长等特点。因此钢铁被广泛的应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例如:建筑、交通、电器等等。但是钢铁同样具有一些缺点:易生锈、密度高、怕潮湿腐蚀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对其进行电镀、喷涂、发黑、发蓝等处理。

铝材同样也是一种常见的金属材料。铝材通常是以率胆汁为主要原料,同时添加增加强度、硬度、耐磨度等性能金属元素。如碳、镁、硅、硫等,组成多种合金。铝材具有不生锈、设计变化快、模具成本低等特点。铝材不易生锈主要与铝的性质有关,铝在空气中容易被氧化,而氧化形成的氧化铝覆盖在了铝的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这层薄膜阻止了内层的铝被氧化。铝材可以制成铝合金门窗,一些高档的汽车架构也是由铝合金制成的。比如劳斯莱斯的车身全部由铝合金制成,不仅节省了重量,还增强了强度。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金属还有镁、铜、金、银、汞等。其中镁合金具有高强度和刚度,有良好的铸造性和减震性能,质量性。镁合金常被应用于汽车行业,一些重要的汽车零部件常由镁制造。如座椅骨架、仪表盘、转向盘、变速器外壳等。有些高档的跑车甚至用全镁合金的车身,如布加迪威龙,他曾经以五百多公里的时速打破世界纪录。铜主要应用于电子产业,它以其优良的导电性和价格低的特点成为导电材料的最佳选择。金和银因其性质稳定而且存量少外表亮丽,常被用来制作首饰,其实金和银的导电性要强于铜的。汞的俗名为水银,被用来制作温度计,因为它在常温下为液态,汞也是唯一一种常温下为液态的金属单质。

我们还经常听说钛、记忆性合金、稀有金属等一些较为先进的金属材料。钛合金与铝镁合金相比,具有强度更高、抗腐蚀性能良好、抗疲劳性能良好、导热性小、受热不易变形等特点。因此钛合金常被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用作航天器发动机的叶片等。在医学方面钛合金可以制作成人造关节、骨架代替坏死的骨组织。形状记忆性合金是一种能够记忆原有形状的金属材料。是一种智能材料。当合金的温度低于某一温度,受到一定的有线强度的热变形后,可由加热的方式使其恢复到形变前的形状。记忆性合金可以用来制作航天器巨大的天线,可以制作成眼镜框等。稀土材料可以制作成超导体、高折射率的玻璃、电池电极、相片镜片、催化剂氧化剂等。我国的稀土资源富饶,但是正在被盲目的开采,大量的稀土资源流向国外,稀土资源是我国宝贵的资源,我们应当更加重视它保护它!

二.陶瓷材料。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陶器和瓷器的特性存在一定的差异。陶器是在新石器时代(即公元8000~2000年)出现的,瓷器比陶器出现的晚。陶瓷是将粘土萃取后烧成的。700度左右烧成的即是陶器,1200度左右烧成的是瓷器。陶的密度较低,内部有孔,花盆即使一种陶器,由于它有孔可供空气进入到土壤中,有利于植物的生长;而瓷器的密度较大,没有孔,因此它完全不吸水,而且耐高温腐蚀,家里的碗就是瓷器。

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陶瓷一般是普通的陶瓷。它的脆性、均匀性、可靠性、韧性、强度上都有一定的缺陷。人们采用高纯度人工合成的原料利用精密控制烧结成的特种陶瓷,具有特殊的性能,能够适应各种各样的需要。特种陶瓷具有特殊的力学、光、电、声、磁等性能。特种陶瓷是工程材料中刚度最好、硬度最高的材料。其抗压强度较高,抗拉强度较低,塑性和韧性很差。再热性能方面,特种陶瓷在高温下化学性能良好,导热性相对于金属材料较低。当温度发生变化时,陶瓷的形变很小。电性能方面,大多数陶瓷是具有良好的绝缘性的。铁电陶瓷可以在外电场的作用下改变形状。有极少数的陶瓷具有半导体的性能,可以做整流器。同时某些陶瓷还具有独特的光学性能,比如透明陶瓷。

利用陶瓷的力学性质,我们可以把陶瓷作为结构材料,做成切具切割金属;利用特种陶瓷的热性能,我盟将它做成隔热层,能够有效的保温;利用陶瓷的绝缘性,我们将陶瓷做成电压的绝缘器件,这一点应用极为常见。利用电陶瓷的特性,可以将其制作成电容、扩音机、电唱机、超声波仪、声纳、医疗用声谱仪等;利用陶瓷的光学性,可以将其制成固体激光器材料、光导纤维、光存储器等。

还有一些特种陶瓷具有独特的性质,可用作高温轴承,在腐蚀介质中的密封环,电热偶套管大型计算机记忆远见等。

由于陶瓷的成本越来越低、来源广泛、技术成熟,它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三.高分子材料。高分子材料是指以高分子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的材料,一般来讲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质量应在10000以上。高分子材料的特性有:高分子材料的强度低,但是由于高分子材料密度很低,故其比强度较高;高分子的强性模量很低,但其具有很优秀的强性性能;高分子材料还具有粘弹性,高度耐磨性,高绝缘性,膨胀系数大,导热性低,热稳定性差化学稳定性高,易老化等特点。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分子材料已经渐渐地开始通入我们的生活之中。通过对高分子材料的特殊处理和应用,高分子材料在我们的生活中发挥除了巨大的作用!可以说人类已经进入到了一个高分子时代!当我们环顾四周,发现我们的杯子是由高分子材料制成,桌子添加入了高分子材料使其变得更结实;书本的封面上覆盖了一层高分子材料做成的薄膜,使其不易被污浊;手中的笔有高分子材料做成的笔杆;眼镜片和框都是由高分子材料制作成的;再看看我们身上穿的衣服也是由高分子材料做成的。看来,高分子材料已经充满了我们日常的生活。

不仅仅是日常中。再能也上,高分子材料被应用于种子处理:人们将高分子材料通过各种方法包裹在种子表面,改变种子外观和形状,便于机械播种。在环保方面,人们正在开发可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尤其是可生物降解的高分子材料,因为它的污染最小而且研发的方向较为广泛。也许不久以后人们使用后的高分子材料可以直接埋掉,几天后就会被微生物“吃掉”。

金属、陶瓷、高分子材料已经深入融合到我们的生活当中。有时它们是单一出现,有时它们会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我想我们只有更加了解每一种材料的特性,才能更好地将它们应用到恰当的地方。人类仍为此而努力,相信会有更加丰富的材料被人类发现或创造出来,我们的生活也会因为这些材料变得更加美好!

哲学导论论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