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2号文库
20161127公共管理学第二次作业[精选五篇]
编辑:梦醉花间 识别码:21-536283 1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6-21 09:51:31 来源:网络

第一篇:20161127公共管理学第二次作业

公共管理学第二次作业

作业2:案例分析

北京系列治堵手段被指总让民众为无效政策买单

北京市拟征收交通拥堵费的消息近日引发公众热议。9月2日公布的《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重点任务分解》的通知中写道,“市交通委、市环保局牵头规划低排放区,研究制定征收交通拥堵费政策”。

尽管只是“研究”阶段,但许多市民对征收交通拥堵费政策并不买账。一些北京私家车主认为,“在购车和用车过程中已支付了购置税、车船税、燃油费等高昂费用,其中包含了城市建设、交通管理的费用。再征收拥堵费,不但很难有效治堵,甚至有横征暴敛之嫌”。一些专家学者也对征收拥堵费提出质疑。《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重点任务分解》提到,研究制定提高用车成本的经济政策,是为了降低机动车的使用强度。对此,有专家认为,由于公交系统尚不完善,私家车缺乏可替代性,即使提高使用成本,也很难降低市民对私家车的依赖度。

事实上,北京市公交系统尽管覆盖了主城区及郊县,也推出了“开辟公交专用车道”等鼓励公交出行的政策,但仍有不少需要完善的地方。北京市公交集团近期开通的“定制公交”就是一个证明,在北京中心城区较为偏远的天通苑、回龙观一带,由于居住人口多,公交线路少,驾驶私家车出行成为了居民首选。为了降低汽车排放量,北京市公交集团征集当地居民意见后推出了定制公交服务,鼓励居民改乘公交出行。

“虽然说清洁空气的主要责任在环保局,但最终达到清洁空气的目的,需要政府各个部门以及社会公众的共同参与。”北京市环保局有关人士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环保局方面的观点是,北京五环之内已经没有了工业,在污染排放中,生活排放占比越来越高,比如说机动车排放。因此“新的污染问题,必须要有新的解决方式,必须全社会共同参与。” 新老治堵政策都需要进行评估

此前,为了治理交通拥堵,北京市已经出台了多项措施,从实施限行措施,到实施摇号限购政策,再到大幅提高中心城区停车费,一系列的治堵措施实行下来,老百姓的感受是“北京的交通依旧很堵”。

不仅治堵效果不理想,在2011年大幅提高停车费的举措出台后,还暴露出巨额停车费的收取和去向存在问题。

据媒体报道,收取停车费是政府购买企业服务的方式,由于道路产权方是政府,作为管理方的停车公司除了缴纳营业税外,还需要向政府缴纳一定的占道费。但政府上涨停车费后收取的停车费不增反降。一直关注停车问题的北京市政协委员安建军曾经通过媒体呼吁,“进一步研究停车费构成,并加大停车费流向的公开程度”。在国家行政学院法学教研部副主任杨小军看来,政府在出台一个新的治堵政策之前,有必要对之前的政策先做一个评估。为了保证评估的科学和公平,“这个评估不能由政府自己来做,而应该由非官方的第三方来做。”

他认为,现在的政策是逐渐累加的,政策缺少系统性的思考,一项政策没有取得预期效果,比如说限行,那么就会采取下一项政策,“一招不行上第二招,第二招不行上第三招。”杨小军说,如果不对之前的政策效果进行评估,就不能判断过去的政策是否合理,也不能判断新的政策能否发挥作用。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任建明也认为,先前的政策出台后,对交通拥堵状况的改善并不明显,“之前通过限行这种刚性政策来改善交通状况,实际上迫使一部分家庭购买了两辆车、三辆车。”“如果收取拥堵费后,交通状况没有得到改善,政府可以取消收费,并且把收取的钱还给大家。”杨小军认为,不能总让老百姓替无效的政策埋单,如果政府做不到归还这一点,那么,再出台新政策之前,就要充分进行评估,慎之又慎地使用权力。此外,任建明还提到,拥堵费对于抑制公车的出行不会起到明显作用,因为公车使用的是公款,对价格和成本都不敏感,如果北京真的下决心改善交通拥堵问题,就应当从减少公车做起,仿照广州的做法,给公车安装上定位系统,以便接受社会监督。征收交通拥堵费必须有法律依据

值得注意的还有,当提出将研究制定征收交通拥堵费的政策后,很多媒体对拥堵费能否达到缓解拥堵的目的提出了质疑。而一些专家指出,拥堵费的概念是什么,政府有没有权力征收拥堵费,这些都是需要商榷的问题。

“如果征收交通拥堵费不通过人大的立法程序,由行政部门来收取,那么就属于行政收费。”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朱大旗认为。

他向记者介绍,国家为了公共事业或者公共管理收取费用,这些费用一定要征得被征收者的同意。为此,应该经过人民代表大会的同意,同意的方式就是通过立法。

“不管是收税还是收费,都应该有高层次的立法,根据相应的收费范围,全国性的收费应该由全国人大通过,地方性的收费应该通过地方人大来通过相应的收费条例。”朱大旗说。对制定征收拥堵费的举措,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焦建国认为,拥堵费肯定不是税收,属于收费。而这样的收费其实并不在少数。而出现零散繁多收费的原因是缺少法律的约束。“目前,收税是以税收法作为依据,行政收费还没有立法的约束。”朱大旗告诉记者,中国的行政收费法目前还是空白,他认为,应该制定一部全国性的行政收费法。

而据媒体报道,早在1999年全国人大就曾起草过行政收费法,在2005年两会期间,有代表提交议案,建议制定行政收费法,还草拟了范本。2007年,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收费项目的设定,应当以法律为依据,而不是以行政审批方式设立。”

此外,还有一些人士提出,如果征收交通拥堵费的话,收上来的钱归谁使用,如何使用也需要明晰。此前,北京市作出提高停车费的决定之后,有媒体曾针对停车费的流向提出了疑问。针对当时的疑问,相关方面回复,占路停车费用是收归政府的,政府用这笔资金发展交通设施,这些费用将实行收支两条线,相当于政府出钱购买服务,一方面保证经营企业微利运营,另外一方面确保停车费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交通服务。

“拥堵费应该怎么用,需要考虑收取这个费用的出发点,因为(这一政策)是由交通和环保部门一块提出来的,首要的是解决环境问题,其次是交通问题。”中国道路运输协会秘书长王丽梅说,不管侧重哪方面,都要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因为这笔钱是由纳税人支付的。结合案例,运用公共政策的相关原理,谈谈北京治堵的政策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并提出你的改善方案。

答:首先要了解公共政策的含义:社会公共权威在特定的情景中,为达到一定的目标而制定的行动方案或行动准则。其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达形式包括法律法规、行政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大型规划、具体行动计划及相关策略等。

1.实施效果预测:“拥堵费”不能成为治堵之本。这些措施确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缓解交通拥堵的目的,但是这些临时举措多为“表”而不是“本”。北京治堵方案并不能真正解决北京拥堵问题,甚至还会加剧矛盾,使问题更加突出。

2.原因分析:政策执行的效果受很多因素的影响,根据马兹曼尼安和萨巴蒂尔的观点,可将影响政策有效执行的因素概括为三方面:问题的难易程度,法令控制力和非法令性因素。(1).问题的难易程度:从案例中看到北京治堵的政策主要是“推出北京市拟征收交通拥堵费”,这种一刀切政策存在许多问题:根据公共政策的相关原理可以看出治理北京拥堵问题,需要广泛的参与,不单单是用车人群的问题,拟征收交通拥堵费不能解决人们出行的需求也达不到少用车、不用车。现代社会居住在城市的人们普遍家庭经济良好,拥堵费只是略微增加了一些出行成本,但最终还是会转嫁到企业的产品成本或其它成本中去消化,是一时指标不治本的做法,除非通过高额征收交通拥堵费把他们变回穷人用不起车,那社会不是在进步是在倒退。所以执行时的难度较大,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2).法令控制力:目标的精确性不高,此前,为了治理交通拥堵,北京市已经出台了多项措施,从实施限行措施,到实施摇号限购政策,再到大幅提高中心城区停车费,一系列的治堵措施实行下来,老百姓的感受是“北京的交通依旧很堵”。对此前已经出台的法令还没评估效果,没有完善配套的措施跟上,又接着出台新的法案必将也会如同前辙,效果不好,没有解决正真的根本,反而越治越堵。

(3).非法令性因素:接受采访的学者和民众对此项政策的出台颇有看法,可见政策缺乏公众的支持,缺乏广泛共识所以效果不好。

3.改善方案的建议:(1).造成拥堵问题的根源是城市居民对外出交通工具使用不断需求和交通拥堵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一矛盾,要从多方面入手:行政经济中心向四周扩散,加快建设二线三线城市,逐步把北京城区人口密度的逐步调整分流到二线三线城市甚至更远郊区。

(2).配套加快交通路网基础建设,增加、配套高效高速公共交通工具(如磁悬浮、轻轨高铁、大运量公交及其它新概念公共交通工具)通向周边二三线城市,为市民出行真正提供方便分流出行的时间和方式等等。

(3).限制进入中心城区的机动车数量,以配套公共交通工具为主,公共交通工具的路网更加完善合理发达,真正能媲美自驾般的方便。

(4).配套相关法律法规予以保障。

(5).不断完善和改进政策的缺陷,持续改进,执行力度要强。

第二篇:管理学第二次作业

住房,是安全需要,评职称是社交的需要,提高工资是生理与安全的需要,入党是尊重与自我实现的需要;按需要层次论,人的行为动力来源取决于主导需求层次,需求层次丛底到高的顺序为: 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友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黄大佑的需求住房和提高工资为低级需求,即生理和安全的需求,评职称属于归属与尊重需要,入党属于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亚当斯公平理论认为: 一个人对其所得的报酬是否满意,不是只看绝对值,而是进行社会比较或历史比较,看相对值。即每个人都把个人的报酬与贡献的比率同他人的比率作比较,如比率相等,则认为公平合理而感到满意,从而心情舒畅努力工作;否则就会感到不公平不合理而影响工作情绪。这种比较过程还包括同本人的历史的贡献报酬比率作比较。人的工作动机,不仅受其所得报酬绝对值的影响,而且受到相对报酬多少的影响。黄大佑觉得自已获得的报酬与自己对工作的投入的比值小于他人,而黄工的工资和仓管员的不相上下,黄工的贡献大,付出要比仓库管理人员大得多,致使黄工产生不公平感。因此根据公平理论,应该是不合理的。

要据公平理论,黄工的工资与仓管员的不相上下,不合理,因为黄工的技术级别与

实际的工作能力比仓管员的级别高很多,同工同酬,按劳分配,黄工的能力与技术

级别为公司作出的成绩远高于一般的仓管,应得到合理的待遇.首先我会考虑黄工的根本需要是“夫妻小孩三口尚住在来时住的那间平房”,生理

与安全的基本需要未得到解决.人只有在满足了基本需要后才更多关注上层需

要;

按其能力及为公司做出的成绩与现时仓管级别的工资不相符,理论上为其涨工资

是必需的,先物质后精神,不能喝高调。一个阶段只有一种需求是处于主导地位,黄工需要解决生活问题.可以把他的工资加为绩效,把这种绩效工资变成对黄工的激励因素.这样对提起

黄工的工作积极性是很有效的.鲁姆的期望理论认为:当人们有需要,又有达到这个需要的可能,其积极性才高。激励水平取决于期望值和效价的乘积。也就是说如果个人主观认为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就会有信心,就能够激发很强的工作力量:如果他认为取得绩效后能够获得合理的奖励,而且希望所获得的奖励能满足自己某方面的需要,就能够产生积极的工作热情。黄厂长没有满足黄工程师提高工资、提职称、和住房等方面的期望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的,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当低一级的需要满足后,就会产生高一级的需要,只有当前面的需要充分满足后,后面的需要才显示出其激励作用。对黄大佑来说,当前最迫切的需要是低级需要,满足生理和安全需要,即居住、待遇条件的改善,然后才是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而厂长到目前还仅仅是精神激励。

根据公平理论分析亚当斯的公平理论认为:人的工作动机,不仅受其所得报酬绝对值的影响,而且受到相对报酬多少的影响。黄大佑觉得自已获得的报酬与自己对工作的投入的比值小于他人,所以对黄厂长的激励措施感到不公平,但又不好开口,只好离职获得心理上的平衡。所以黄厂长没有留住黄工;

根据激励—保健因素理论来分析,当保健因素没有得到满足,就会引起人们的不满,如工资、居住条件等,而对人起激励作用的是激励因素,如晋升等。因为保健因素是非由不可的,否则职工会产生严重的不满,这样因黄工的保健因素没有得到满足,自然要离开了;

根据期望理论,因黄厂长没有满足黄工程师提高工资、提职称、和住房等方面的期望,所以他选择离开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黄大佑来说,当前最迫切的需要是满足生理需要,即居住、待遇条件的改善,然后才是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而厂长到目前还仅仅是精神激励。

综上所述,黄厂长的激励措施是不恰当

对策:鉴于黄工与仓管员工资不相上下,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领导应该了解下属需要,首先采取行为激励,在短期内可以解决该问题。但从物质与精神角度来分析,短期的精神鼓励比物质鼓励更具有刺激性。伴随时间的延长,应该弱化精神鼓励,激励过头,会造成反向激励的效果。因此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以先发现,打预防,再从根本上解决。

运用期望理论对员工进行激励时,组织需要:

1.设计合理的、有一定难度,被员工认同的目标; 2.设计有效的、公正的绩效评估系统; 3.设计薪酬支付制度以奖励期望的绩效; 4.设计任务和工作以便员工通过工作满足自己的需要; 5.将组织个性化,反映不同个体的不同需要; 6.建立员工对组织奖赏的正确预期。

第三篇:《公共管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公共管理学

《公共管理学》作业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治理 :治理就是对合作网络的管理,又可称为网络管理或网络治理,指的是为了实现与增进公共利益,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私营部门、第三部门或公民个人)等众多公共行动主体彼此合作,在相互依存的环境中分享公共权力,共同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

2.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指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公共物品可以从不同角度划分为准公共物品和纯公共物品、全国性的公共物品和地方性公共物品。

3.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由政府或其他权威人士所制定的计划、规划或所采取的行动;公共政策不只是一种孤立的决定,而且是由一系列的活动所构成的过程;公共政策具有明确的目的、目标或方向,并以一定的价值观为基础;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有价值之物所作的权威性分配,即涉及人们的利益关系。

4.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是指为充分、科学、合理和有效发挥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在行使国家行政权力、管理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发挥对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而进行的资源配置、素质提高、能量利用、开发规划及效益优先等一系列活动相结合的有机整体。

5.管理幅度:指一名上级管理者或一个组织有效管理的下级人员或单位、部门的数目,它是衡量管理工作复杂性的重要标志。

6.组织:指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人们通过相互交往而形成的具有共同心理意识,并为了实现某一特定目标而按一定的方式联合起来的有机整体。

7.绩效管理:是利用绩效信息协助设定统一的绩效目标,进行资源配置与优先顺序的安排,以告知管理者维持或改变既定目标计划,并且报告成功符合目标的管理过程。

8.第三部门:指介于政府部门和营利部门之间,依靠会员缴纳的会费、民间捐款或政府财政拨款等非营利性收入从事前两者无力、无法或无意作为的社会公益事业,从而实现服务社会公众、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宗旨的社会公共部门。

二、填空题

1.(雪城会议)(政策)(商业)2.(有差异或不同)3.(公共组织)

4.(结果或产出)(外部取向)

5.(公共组织)(私人组织)(第三部门组织)。6.(共同目标)(协作愿望)(沟通)。7.(政府失败或政府失灵)(市场失灵)8.(等级控制)(网络)9.(公正)(他律)(自律)

三、简答题

1.简述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行为模式:综观现代市场经济国家在处理政府与市场、企业和社会的关系的实践,可以将政府的行为模式概括为以下五种角色: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宏观经济的调控者;外在效应的消除者;收入及财产的再分配者;市场秩序的维护者。

2.试述网络治理的特征:(1)多中心的公共行动体系;(2)反思理性的“复杂人”;(3)合作互惠的行动策略;(4)共同学习的政策过程。

3.试述公共部门绩效评估面临的困境:(1)公共部门的产出难以量化;(2)公共部门目标缺乏准确性;(3)公共部门绩效标准的难确定性;(4)评估信息系统的不健全;(5)管理者与评估者对立。

第 1 页

4页

公共管理学

4.如何理解自下而上的权力运行现象:组织中权力的运行不是单纯自上而下的,也有自下而上的运行方向。自下而上的权力运行的目的是控制上级。在古典组织理论中,这种观点是离经叛道的,但自从郝伯特••A•西蒙革命性地指出组织中下属能够比其上级拥有更多的权力后,人们便不再讳言组织中的这一现象。最早质疑下级绝对服从上级观点的是美国著名组织理论家巴纳德,他指出上级的命令在被下级接受之前,存在着一个“无差别领域”,上级的命令必须先进入这一领域,否则下属不一定在乎上级的指令。巴纳德强调“权威由作为下级的个人来决定”。西蒙指出下属拥有比上级更多的权力。上级只有三种权力:雇佣和解雇、晋升和降级、某种激励性的奖励,下级却有辞职、罢工、怠工、只履行最低表现、只照字面意义执行工作以及履行职责等权力。

5.简述公共财政管理的总体目标:公共财政管理的总体目标是保证公共财政职能的全面履行。(1)效率目标,即通过公共财政管理,有效地向公众提供一视同仁的服务,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实现政府支配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市场效率损失最小化的有机结合,进而保证和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2)公平目标,即通过公共财政管理,有效地对国民收入、财富和社会福利进行再分配,通过转移支付,缩小收入及财富积累上的分化差距,实现社会相对公平;(3)稳定目标,即有效地保持社会总供求的基本平衡,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及国际收支平衡,维持经济景气,避免经济波动。

6.简述政府失败现象的表现和类型:(1)公共政策失效;(2)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3)内部性与政府扩张;(4)寻租及腐败。

7.试述政府间关系的网络模式的特点:(1)行动者的多样性与等级制色彩的弱化;(2)相互依赖与分权;(3)策略活动与合作;

8.简述公共管理伦理的基本功能:(1)引导功能;(2)规范功能;(3)维系功能;(4)选择功能

9.我国公务员制度与西方公务员制度的区别:(1)动因不同;(2)基本原则不同;(3)管理方式不同;(4)服务宗旨和利益关系不同。

10.试比较首长制与委员会制的优劣势:(1)首长制的优点:权力集中,责任明确,指挥灵敏有力,易于保守秘密,可减少不必要的摩擦和损耗,能迅速完成任务。缺点是:由于行政决策大权由首长一人独揽,容易导致滥用权力,独断专行,压制民主,营私舞弊而无人牵制监督。而且,首长个人在精力、体力、知识、智慧、才能方面的局限,也不利于对行政事务的周密考察与恰当处理。

(2)委员制的优点:能够集思广益,容纳多方面的意见,处事考察周全,委员互相牵制,有利于权力监督。缺点是:责任不明确,容易造成争功诿过的弊端,委员间相互协调不易,力量难以集中,决策迟缓,并且容易泄露决策机密。

11.试述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答:(1)使命不同;(2)相比后者而言,前者效率意识不强;(3)公共管理更强调责任;(4)就人事管理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得多;(5)公共管理包含了复杂的政府活动,而且公共管理的运作是在政治环境中进行的,因而其具有明显的政治性或公共性特征。

12.试述改进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途径:(1)、引入公民参与机制;(2)、高层的支持和承诺;(3)、建立绩效信息系统,保证评估准确和有效;(4)、利用电子政府的新载体来改善公共部门绩效评估。

13.如何理解治理与统治的区别:(1)管理的主体不同:统治是政府一元垄断公共管理,治理是多元合作式治理;(2)管理的客体不同:治理除了处理统治所要处理的公共问题、公共事务外,还要处理一些集体事务;(3)管理的机制不同:统治依靠权威命令进行自上而下、单向度的管理,治理依靠网络合作,运用非强制性权力进行互动,其机制是信任;(4)管理的手段不同:统治是强制性方式,治理则是多元式的方式,包括市场、社会手段;(5)管理的重点不同:统治强调国家的作用,以统治阶级整体利益为出发点,而治理以满足公民的需求为出发点,强调国家与社会、市场的合作。

14.简述网络治理面临的困境:(1)可治理问题;(2)合法性问题;(3)有效性问题;(4)责任性问题

第 2 页

4页

公共管理学

四、论述题

1.论述国家神话和市场乌托邦前提预设的现实片面性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答:(1)国家神话的含义:片面夸大国家或政府的作用,将政府视为一个无所不能的仁慈君主,认为政府能完全弥补市场缺陷,消除市场失灵,政府能够解决好所有的经济和社会问题,因而主张国家全面干预社会经济生活。

(2)市场乌托邦的含义:片面夸大市场的作用,认为市场机制本身能够解决好各种经济问题,政府干预只能使问题恶化,因而反对国家干预,主张自由放任。

(3)两种观点的前提假设:关于国家和市场作用的这两种片面的观点各有其根源,它们都建立在某些不正确的假定上。前者是基于这样一个假设:国家或政府及其官员是大公无私、无所不能的。它假定,在私人领域,个人是理性的自利者,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在公共领域,国家政府及其官员或政治家则是公共利益的代表,所追求的是公共利益或社会福利的最大化。简言之,国家是一个大公无私的仁慈君主。那种片面强调市场作用的观点则往往基于完善、充分竞争市场的假设之上。

(4)评价:实际上这两种观点的假定都是不成立的。西方经济学尤其是公共选择理论已经证明,政府及其官员并不是代表公共利益的,他们也是按“经济人”假说行事,即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政府也不是万能的,政府同样会失败;而且政府失败比市场失败更具有毁灭性,政府的不恰当干预不仅不能弥补市场缺陷或消除市场失灵,相反,加剧了市场失灵。同样,完善、充分竞争的市场也是不存在的。市场的缺陷和失灵主要表现在:市场机制不能解决宏观经济总量的平衡和长期的经济增长问题,难以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它不能适应公共物品的有效生产以及外在效应的消除,不能解决收入及财富的公平分配问题;市场机制无法防止垄断,它本身容易受到破坏等。

(5)启示:由此可见,无论是政府还是市场都远非完善,二者都有缺陷。因此,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需要在市场机制与政府的某种程度的干预之间的组合中作出选择。

(一)政府不要急于干预经济,而要尽量让市场自行运作,直到确实需要政府介入为止;

(二)政府应根据市场自行调整和平衡;

(三)政府不应靠主观臆测而应根据客观经济规律采取简易透明和公正的干预措施。

2.试论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的关系及其在组织管理中的应用。

答:(1)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在一定规模的组织内呈反比关系,管理层次越多,管理幅度越小,管理层次越少,管理幅度越大。

(2)管理层次多、管理幅度小的组织结构被称为尖形结构。尖形结构中,管理层次分明,上级对下级控制严格,影响力强,其优点是权力集中,指挥统一。但因层次多,信息传递途径长,容易造成信息失真,使高层决策被走样执行,此外,上级对下级的严格控制,阻碍了下级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使组织走向僵化。

(3)管理层次少、幅度大的组织结构,被称为扁平结构,该结构管理层次少,信息传递迅速,不易失真,决策执行快,下级拥有较大自主权。但是,扁平结构组织相对松散,集体行动难度较大,因此,在组织管理中,需要权衡两种结构形式的优劣势,设计出较为理想的组织结构。

3. 论述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中面临的困境及其可能的治理之道。

答: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确十分困难。具体而言,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公共部门的产出难以量化;(2)公共部门目标缺乏准确性;(3)公共部门绩效标准的难确定性;(4)评估信息系统的不健全;(5)管理者与评估者对立。改进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途径有:(1)引入公民参与机制;(2)高层的支持与承诺;(3)建立绩效信息系统,保证评估准确和有效;(4)利用电子政府的新载体来改善公共部门绩效评估。

4.论述公共组织与私人组织的区别及其对公共管理的意义。

答:公共组织就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关系为目的的组织,狭义的公共组织指的就是国家机关组织。

第 3 页

4页

公共管理学

公共组织和私人组织在一些重要的方面有着显著的区别:(1)在组织环境方面。包括市场、制约和政治影响。(2)在交易方面。包括强制力、影响范围、公众审查以及所有权。(3)在组织程序方面。包括组织目标、权力限制、绩效期望和激励。

公共组织和私人组织的这些显著区别使公共组织的管理具有很多特殊的方面,比如在组织结构的设计中,在激励手段的选择中,在组织绩效的测度和考评中,在运作规则的选择上。因此公共组织管理的特殊性正是基于公共组织和私人组织的区别点。

第 4 页

4页

第四篇:2010公共管理学作业

1、什么是公共行政、公共管理和公共管理学?

公共行政:是国家行政机构依法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有效活动。公共管理:是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

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社会公共组织以及社会其他组织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的过程、原则、规律和方式的科学。

2、公共管理产生的社会背景有哪些?

(一)政治因素与民主压力。大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福利主义观念推动下,西方发达国家政府的权力不断扩张,政府的职能范围相继扩大,政府的角色开始多样化,尤其是为保障公民的福利,政府通过立法进行经济性管制和保护性管制,有时甚至干预人民生活。

(二)经济因素与财政压力。

(三)社会问题与政府失灵。

3、公共管理的代表性理论有哪些?

(一)公共选择理论,所谓公共选择,就是通过集体行动和政治过程来界定资源在公共物品中的分配,是一种用非市场方式解决公共问题的行为过程。

为了解决政府失败问题,公共选择理论提出了对政府改革的思路:限制国家权力的增长,在公共部门恢复自由竞争,提高官僚体制的效率,推进社会民主和宪政改革;减少福利国家的浪费、实现财政货币制度改革、减少政府对市场的干预,政府选择只有在市场选择无法解决问题的前提下才可以进行。

(二)委托代理理论和“委托代理问题”,这种理论那人类的经济、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看做是一系列委托代理关系,并通过合同、协议的形式,把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关系固定下来。

委托代理问题发生的前提有三个:一是委托代理双方风险分布的不均性。二是委托代理双方目标的歧义性。三是委托代理双方信息占有的不对称性。

(三)寻租理论,寻租理论认为,如果人们追求的是既得的社会经济利益,其活动就变成寻租了。

(四)博弈论中的纳什均衡,纳什均衡指的是非合作均衡状态。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发生冲突以后,个人追求利己行为而导致的最终结局是一个“纳什均衡”,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合作是有利的“利己策略”。

(五)管理主义,新公共管理认为,那些已经和正在被私营部门成功运用着的管理方法,如绩效管理、目标管理、组织发展、人力资源开发等并非为私营部门所独有,他们完全可以远用到公共部门的管理中。

(六)重塑政府理论,它不仅主张政府要改变传统的政府观念,而且还要重新界定政府在社会中的职责、权限、转变政府的整个运行机制,从而使政府转变为“企业型政府”。

(七)有限政府理论,核心内涵:一是有限政府既要提高服务质量又要降低成本,二是有限政府的功能是执行国家意志,三是有限政府是受到一定监督的民主政府。

4、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公共管理学不同于行政管理学。

行政管理学主要研究行政机构和行政人员的管理制度问题,包括行政制度、行政立法、行政体系的模式、行政运行机制、行政人员的激励等,也就是说,行政管理学侧重于讨论行政系统本身的有效控制和有序运行。

公共管理学主要是研究有序化后的社会公共组织如何通过开展有效活动去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并在实施管理过程中如何发挥其功能,而有关社会公共组织自身的行政制度和组织协调并不作为公共管理学研究的重点。

5、公共管理在中国发展的必然性及学习公共管理学的意义? 必然性:

(一)我国利益结构多元化

(二)我国经济生活市场化

(三)我国政治生活民主化法制化意义:首先,加强公共管理学的学习和研究有助于推动脂质体制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的进程。其次,加强公共管理学的学习和研究有助于促进社会的整体协调进步与发展。再次,学习和研究公共管理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最后,学习和研究公共管理学有助于提高公共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和管理能力。

6、政府体制及其类型有哪些?

(一)行政权力体制及其类型

行政权力体制,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与其他国家机关、政党组织、社会团体等之间的权利分配关系的制度。主要类型有: “三权分立”制,美国。“议行合一”制,英国。“军政合一”制,缅甸。“政教合一”

制,梵蒂冈。“党政合一”制,亚非国家。

(二)中央政府体制及其类型

内阁制,英国。总统制,美国。委员会制,瑞士。国务院体制,中国。

(三)政府首脑体制及其类型

“一元制”、“二元制”、“多元制”。

7、试述非政府公共组织的兴起与作用。兴起的理论背景:

(一)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理论

市场失灵为政府提供公共产品找到了根据,但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也难以充分满足社会需求,并存在诸多不足。要弥补政府失灵,就必须依赖其他能提供公共产品的组织,非政府组织因此应运而生。

(二)契约失灵理论

契约失灵理论强调,由于信息不对称关系的存在,消费者无法在现行的契约制度下有效的监督商品生产者或服务供应商的行为,而非政府组织“非营利性”的特征使得它们能够成为降低监督成本的一种替代性制度安排。

(三)新社会运动理论

该理论强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人们许多新的共同要求无法在现有的制度安排内得到解决,因而非政府组织提供了一种特殊的沟通渠道和问题解决途径。

(四)治理理论

在实施公共管理的实践中,各国政府开始意识到某些公共物品的供应职能有非政府组织承担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效果,因而开始有意识的谋求与非政府组织的合作。

(五)志愿失灵论或第三方政府理论

在现实社会治理体系中,不仅存在着市场失灵、政府失灵、也存在着志愿失灵,包括慈善的供给不足、慈善的特殊主义或狭隘性、慈善组织的家长式作风、慈善的业余性等。

作用:

(一)促进经济发展

(二)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就业渠道

(三)发挥纽带作用,沟通政府与社会

(四)提供公共服务,扩大社会公平

(五)激发人们的公共意识,培养人们的互助协作精神

(六)促进民主制制改革

8、试述公共管理职能的含义与分类。

公共管理职能:是指特定环境下,公共管理部门在社会公共产品与服务的管理过程中所承担的基本职责与所具有的功能作用的统一体。分类:

(一)传统的国家职能分类

马克思把政府职能划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指一切人类社会具有共性性质的公共事务管理职能;另一部分是指体现统治阶级意志和利益要求的特殊职能。

(二)现代公共管理职能的分类

1、政治性职能,它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包括统治职能、保卫职能、外交职能等。

2、管理性职能,它是公共管理职能体系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包括经济调节职能、市场监

督职能、社会管理职能等。

3、服务性职能,包括完善公共行政体制,依法行政、监政;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公

共服务水平。

9、试述公共管理职能的历史演变及其趋势。

(一)古代社会的公共管理职能

古代社会的政府政治职能在整个公共管理职能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社会职能则处于从属的次要地位。总之,古代社会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公共管理职能,一方面表现为政治职能的极端强化;另一方面则表现为社会管理职能的相对微弱。

(二)近现代公共管理职能的沿革

1、公共管理职能的独立性日益增强,并最终作为国家职能的一个组成部分而独立存在。

2、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社会经济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大,对社会的工业、农业、交通、通信、商业及各种服务行业进行干预,这使得大量复杂的社会职能进入公共管理职能领域。

3、资本主义国家公共管理在加大社会管理职能的同时,政治职能也没有削弱,在一定意义上甚至还有多加强。

(三)当代公共管理职能的新趋势

1、社会职能呈扩大趋势,政治职能相对减弱。

2、政府宏观调控职能的强化与政府部分职能社会化同步进行。

3、西方跨国政府的职能有所扩大,并有居于主权国家政府职能之上的趋势。

10、试述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必然性和主要内容。

必然性:中国各级政府的职能转变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同时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内容:

1、规范、监管市场秩序的力度不够。

2、政府对微观经济特别是国有企业的直接干预依然过多。

3、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滞后。

4、一些政府部门出现利益集团化和非公共机构化倾向。

5、中央和地方的责权关系尚未理顺。

6、依法行政的统一性和透明度不高。

11、什么是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主体制定和执行的用以确定和调整广泛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这个概念包括(1)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主体的行为(2)对于政策客体具有约束力(3)具有明显的政策意图(4)表现为一定的政策声明和政策宣示(5)公共权力主体的政策执行行为。

12、政策议程确立的条件有哪些?

1、公民个人的积极活动,政治阶层的积极公民的各种活动对于政策议程的影响力是显而易见的。

2、利益集团的作用,任何社会团体和利益集团都有各自的利益诉求,而且这些利益格局基本上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

3、政治领袖的作用,他们提出的政策建议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直接引发公众的议论,同时由于他们的法定地位,其政策建议几乎可以自动的提上政府议程。

4、大众传媒的作用,大众传媒被誉为现代国家的第四种权利,它在建立公共政策议程的过程起着关键作用。

5、政府体制的作用,政府体制中的组织结构、工作程序、利益表达制度以及利益综合过程等诸多因素对于政策议程的建立都有很大的影响。6问题本身的严峻性,这些严重的威胁社会正常运行和统治秩序的社会问题甚至不需要经过公众议程而直接可以引发政府议程,促使政府及时采取各种政策措施。

13、公共政策执行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合法性原则。公共政策执行是一种公共管理行为,理应受到法律、法规和宪法精神的约束,坚持法律上的合法性;政策执行的主体资格要合法;同时政策执行还要坚持政治上的合法性。

2、权变原则。就是在不违背政策精神和保持政策方向的前提下,坚持从实际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执行方法方式,因时因地制宜,使得政策目标得到真正实现。

3、系统性原则。

4、时效性原则。政策一旦确立,既要投入实际执行之中,而不能束之高阁,等待观望;在执行过程中可能遇到很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就需要执行者及时的进行监控,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果断的进行调整、完善。

14、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有效因素有哪些?

一、政策本身的因素。

1、政策的正确性

2、政策的合理性

3、政策的明确具体性

4、政策的稳定性和连贯性

二、政策问题的特性。政策问题的复杂程度越高、执行的难度越大;政策执行中所触动的权力关系越多,设计的机构和人员越多,政策目标越宏大,要调整的利益关系幅度越大,规范的技术操作等级越高,政策执行的难度也就越大。

三、机构的因素。

1、组织机构的层级与幅度

2、组织机构的命令与服从体系

3、组织结构的分化与整合。

四、政策以外的因素。包括目标团体的配合程度、政策执行人员的素质和工作态度、执行机构之间的沟通与配合程度、政治、经济、社会的环境条件、社会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与政策相关的技术水平的变化。

15、公共政策评估的基本标准有哪些?

1、投入工作量

2、绩效

3、效率

4、充足性

5、公平性

6、适当性

7、执行力

8、社会发展总指标。我们认为一般意义上而言,政策评估有五个标准:生产力标准、效益标准、效率标准、公正标准和政策回应度标准。

16、试述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指标。

1、经济

2、效率

3、效能

4、公正

17、论述国外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与管理的特点。

1、法律制度和契约关系的引入是实施政府绩效考核实施的关键。

2、不少国家政府是以政府外部评估为主。

3、绩效考核是对一个政府公共管理部门工作绩效的全面评价。

4、考评主体的多样性。

5、绩效考评的依据和标准相差很大。

6、绩效评估中的公民导向。

7、不少国家现有负责执行的机构进行自我考评,有专门的考评机构或主管部长负责监督。

8、从审计的方式看,不同部门的要求不一样。

9、国外政府的绩效考评已经成为政府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18、实属我国党政干部政绩考核评估体系的特点。

存在单纯用GDP考核干部的倾向。近年来,我国改革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一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三是体现针对性。四是注重可操作性。

19、当前中国政府绩效评估中存在哪些问题?

(一)政府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理论和认识上存在问题

1、缺乏系统理论和指导思想引导,实践中带有盲目性。

2、官本位思想严重,不少公务人员观念转变滞后,对政府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缺乏足够认识。

(二)政府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体制上存在的问题

1、绩效评估还处在自发状态,没有规划,相应的制度、法律保障不全面。

2、绩效评估主体缺乏“多元化”。

3、绩效评估缺乏相应的改革措施与之相配套。

(三)政府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方法和技术上存在的问题

1、评估内容不全面,没有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

2、有效的绩效评估信息系统尚未建立起来,评估还存在大量信息失真的现象,导致评估结果很难做到客观公正。

3、评估方法多为定性,较少采取定量方法。

20、史书中国政府改进和完善绩效评估工作的途径。

1、制定绩效评估的指导性文件,逐步实现制度化和法制化。

2、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实现绩效评估的长效化。

3、发挥专业评估和研究机构的作用。

4、立足国情,渐进推行。

21、当代西方国家公共管理改革的动因是什么?

1、经济与政治环境变化的影响。

2、经济全球化的推动。

3、高新技术革命的催化。

4、传统官僚体制的失效。

5、商业管理模式的示范。

22、当代西方国家公共管理有哪些方法的创新?

1、实行政府绩效管理

2、实行公共部门目标管理

3、实行公共部门杠杆管理

4、实行政府部门全面质量管理

5、通过引入竞争,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6、推行电子政务

23、服务型政府的内涵与目标定位是什么?

服务型政府就是在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一直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着服务责任的政府。

目标定位:

1、服务型政府是以公民为本位的政府

2、服务型政府是以服务为宗旨的政府

3、服务型政府是法治政府,坚持依法行政

4、服务型政府是责任政府

24、当代西方国家公共管理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重组政府机构

2、优化政府职能

3、改革人力资源管理

4、引入现代管理方法

25、我国政府管理改革与创新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1、体现民主精神,政府行使有限的权利、做份内的事情、扮演指导者和服务员的角色。

2、体现服务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3、构建扁平型组织结构,即要求政府减少机构和结构层次,使多层次的金字塔式的结构逐步变成层次减少而近似扁平式的结构。

4、借鉴企业型管理

5、创立学习型政府

第五篇:管理学概论 主观题第二次作业

管理学概论

主观题第二次作业

二、主观题(共12道小题)11.正式领导--

指领导者通过组织所赋予的职权来引导和影响所属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12.下行沟通--

指领导者向被领导者、上级向下级传递信息

13.控制--

对组织运行进行监督和衡量,发现偏差,采取纠正措施,以确保组织目标实现的过程。14.决策--

决策是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

15.人员配备--

就是为每个工作岗位配备适当的人员,即根据组织结构中所规定的之物的数量和要求,对所需人员进行恰当而有效地选择、考评和培训。16.试述组织结构设计的程序

⑴确定基本思路与原则⑵分解管理业务和工作⑶选择总体结构模式,设计与建立组织结构的基本框架⑷要设计纵向与横向组织结构之间的联系与协调方式、信息沟通模式和控制手段,并建立完善的制度规范体系。至此,组织结构设计的主体过程已完成。⑸培训⑹反馈与修正 17.改善伦理行为的途径

⑴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

⑵建立伦理守则和决策规则 ⑶在伦理方面领导员工

⑷设定工作目标

⑸对员工进行伦理教育

⑹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价

⑺进行独立的社会审计

⑻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 18.组织文化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功能

组织文化在本质上属于“软文化”范畴,是组织自我意识所构成的文化体系。组织文化相比教社会文化和民主文化有它们的共同属性和自己的不同之处。

基本特征:①组织文化的核心是组织价值观 ②组织文化的中心是以人为主体的人本文化 ③组织文化的管理方式是以柔性管理为主

④组织文化的重要任务是增强集体凝聚力 基本功能:⑴自我凝聚功能⑵自我改造功能⑶自我调控功能⑷自我完善功能⑸自我延续功能 19.简述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领导”是指挥、引导和鼓励部下为实现目标而努力的过程。

“管理”是建立在合法的,有报酬的和强制性的权力基础上对下属命令的行为。

“领导” 是建立在个人影响权和专长权以及模范作用的基础上。领导的本质就是被领导者的追随和服从。

“管理” 是由组织赋予的职位和权力所决定的。

20.艺海工艺美术厂是一家有职工500于人的集体所有制企业,规模不大,但在本行业及本地区,也不算小了。它原本是由几家更小的作坊式企业合并而成的,职工文化素质不高,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展,管理水平不足以应付纷繁的经营要求的矛盾日渐突出,亏损由增加之势。1984年,上级决定在该厂实行承包制,公开悬出年创利70万元的利润指标,张榜招贤。在几位竞争者中,王毅以实现年创利84万元的许诺中标,并在全厂民主表决中,以74%支持率被用上厂长的宝座。

王毅原是该厂的一名普通科室干部,并未受过正规高等教育,仅接受过会计业务的培训。他文化程度虽不高,但素来因工作中肯苦干、有闯劲、办法多,而在同事中颇有名气和影响。

王毅上台,果然身手不凡,不负众望。上任头“三把火”,都切中时弊。他首先从整顿该厂基础管理入手,完善承包责任制,在全厂上下,布下全方位、多层次的承包网络。这个仅有500来人的企业竟分解出200多个分包项目来,签订了600余项经济合同。而与之配套的基础工作,仅工时定额就达一万项之多。他对新动向很敏感,总是抢搭改革的“头班车”。几年来,他搞横向经济联合,引进竞争机制,推行班组独立核算,建立场内银行„„事事领先一步。他的做法,在1987年春“全国轻工业深化改革经验交流会”上介绍时,收到与会者的交口称赞。

他的勤奋与精明很快结出硕果:上任当年就实现利润91万元,兑现了扭亏为盈的承诺;次年又闯过了百万元大关;1985年和1986年两年的税利总额能建成一个同等规模的工艺美术厂。1987年8项经济指标都跃居全国同行之首。其中人均创利超额完成了全年承包的利润基数。工厂于是成为本市和全省的明星企业,他本人也因此名噪一时,4年中他工获得省、市劳模等18项荣誉称号。

然而,在王毅地位变化时,人们开始看到了他在“苦干、能干”之外的另一面。在厂内,难得看到他一路笑脸,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面容,拒人于千里之外。工作中稍不顺心就大发雷霆,办公桌上的玻璃板先后被他拍碎了五块。他唯我独尊,不容异议,“不要说了!”“我撤了你!”成了他两句口头禅。王厂长究竟撤过多少人,没准确统计过;但人民反正都感到这厂里干部更换频繁如走马灯一般。很难有人跟王厂长久久融洽共事。

他不仅对人如此霸道,在经营管理上也是他一言九鼎,金口玉言,别人的意见全听不进去。这厂里的的操作多属收工时的,劳累而低效。有职工建议将一些工序机械化,以减轻劳动强度并改进效率。网易认为买机器要增加管理成本,便一口回绝。

有人规劝过他,严格管理也得讲点灵活。他答道:“这些工人就得有人管着。连这么管还管不好,不管就更不得了了。”他认为一厂之长就是一家之长,家长对子弟严加管教,厂长对工人也该如此。

王毅上任之初,领着大家打翻身仗,大伙儿还心甘情愿地跟着。接着工厂效益递增,名声大振,大伙儿甚至感到兴奋。但时间一久,王毅的独裁和刻薄渐渐引起职工们越来越大的不满。发展下去,沉默便转为对抗,并最终转化为爆发。1987年春,全厂55名行政管理人员联名上书,要求把他从厂长宝座上“请下来”

到这年夏天,竟有百余职工怠工,要求罢免他;后来发展到造成10万多元瞬时的停工停产时间。然而,有讽刺意味的是,王毅在当年反获上级颁授的“优秀职工之友”称号。

职工滋生反感之初,大家还认为;王毅脾气坏,但厂子少不了他。但人们终觉得“是可忍,孰不可忍”,喊出了“我们为什么非得你王毅来管?!”的呼声。当有一次王毅在职工大会上有恃无恐的质问:“不要我当厂长,你们谁能当?”时,台下马上有人公然应允他能当!”他的威风压不住阵了。

1988年10月,王毅黯然下野。一颗黯然发出炫目光芒的明星,就这么闪一下又消逝了。问题:

王毅落选表明了领导应注意什么问题?你认为新上任的厂长应在哪些方面进行改革和调整?

解析:企业越是发展,对领导者的素质要求就越发全面。作为现代企业的领导者,王毅的领导素质显得偏低。政治素质方面,他虽然思想行为端正、有强烈的事业心,一心为公,但在密切联系群众、关心群众疾苦方面做得较差;业务素质良好,但欠缺管理现代企业的知识和技能。封建的、家长式的领导作风导致员工出现强烈的不满情绪;身体素质方面较好,但“不懂得休息的人也不善于工作”,一味的苦干和废寝忘食必定不利于进行长期的管理工作。在越来越注重本人管理的今天,管理要求管理者做到严而不苛、管而不死。新上任的厂长至少应注重:

(1)发扬推行较为民主的管理,健全企业内部的沟通机制,保证在做决策时集思广益。(2)对组织结构进行必要调整,有意识地加强下属沟通,防止过度的独裁再度产生。(3)建立、完善组织内部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发展。

(4)做好包括厂长在内的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提高领导者的素质,适应现代企业对领导者的要求。

21.皮尔·卡丹的领导艺术

皮尔·卡丹既是举世闻名的时装设计师,又是杰出的企业家。皮尔·卡丹精力过人、设计、生产、经营、人事等一切重大问题都由他本人拍板定案。他从不召集会议,而是由他本人跟各主管经理直接对话,了解情况,做出决定,然后放手让主管经理去执行。

人才是企业的灵魂。一个企业不仅要有优秀的人才,而且还要考虑怎样运用这些人才。卡丹在用人上非常有眼光,他能用人之长作为标准。只要他发现某人在某一方面有专长,就会毫不犹豫地用其所长,完全没有年龄及资格作为限制。

卡丹的成功正在于全善于用人,敢于用人,并及时地纠正自己的偏差,使他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北京崇文门外马克西姆餐厅开业的时候,卡丹从法国聘请了一名经理,但由于这位经理对中国的情况毫不了解,经营起色不大。卡丹发现后,把他调离了北京。新经理上任后,面貌很快大有改观。选择题

(1)皮尔·卡丹是:

A.专权领导

B.民主型领导

C.放任型领导

D.中间型领导

(2).皮尔·卡丹在管理人员的选聘方面,可以肯定有时会采用的是: A.内升制

B.外求制

C.两种都采用

D.两种都不采用(3)皮尔·卡丹与各主管经理之间的信息沟通方式主要是: A.正式沟通

B.平行沟通

C.口头沟通

D.环式沟通(4)在企业经营方面,卡丹具有较强的: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D.领导技能

(5)对于皮尔·卡丹麾下的高级管理人员来说,卡丹把马克西姆餐厅的经理调离北京是一种

A.正强化

B.负强化

C.连续强化

D.间隙强化

答案: 解析:(1)A 专权型领导,是指领导者个人决定一切,布置下属执行。这种领导者要求下属绝对服从,并认为决策时自己一个人的事情。

民主型领导,是指领导者发动下属讨论,共同商量,集思广益,然后决策,要求上下融洽,合作一致地工作。

放任型领导,是指领导者撒手不管,下属愿意怎样做就怎样做,完全自由。他的职责仅仅是为下属提供信息并与企业外部进行联系,以此有利于下属的工作。(2)B 人员的招聘有外部招聘和内部提升两种。

(3)C他从不召集会议,而是由他本人跟各主管经理直接对话,了解情况,做出决定,然后放手让主管经理去执行。这是口头沟通的特点。

(4)C 概念技能:是指把观点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技术技能:是指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人际技能:成功的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皮尔·卡丹来说,具有较强的概念技能。

(5)B正强化:奖励那些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便使这些行为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正强化的刺激物不仅仅包含奖金等物质奖励,还包含表扬、提升、改善工作关系等等精神奖励。

负强化: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消弱直至消失,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不受干扰。负强化还包含着减少奖酬或罚款、批评、降级等。

22.如何理解管理的两重性,掌握两重性原理对于学习管理和从事管理工作的意义? 答题要点:管理的二重性指的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现实意义:(1)管理的二重性体现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统一关系。(2)西方的管理理论、技术和方法是人类长期从事生产实践的产物,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他同生产力的发展一样,具有连续性,是不分国界的。(3)由于管理总是在一定生产关系下进行的,体现着一定的统治阶级的意致。所以,在学习西方管理理论时应有原则性,必须认清资本主义管理的剥削本质。(4)任何一种管理方法,管理技术和手段的出现总是有其时代背景的,也就是说,他是同生产力水平及其他一切情况相适应的。

20161127公共管理学第二次作业[精选五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