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把_大家讲坛_办成福田区的一个文化品牌
把“大家讲坛”办成福田区的一个文化品牌
林 蓝
深圳市福田区图书馆 广东 深圳518048
1“大家讲坛”举办情况
1.1“大家讲坛”的缘起
图书馆不仅是看书和借还书的地方,而且是举办读者活动场所。自2001年12月福田区图书馆正式对外开放以来,就单独举办或与团委、妇联、机关党工委等单位联合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如“党在我心中”知识竞赛和演讲比赛,“角色与品位”女性沙龙,杰出女性与深圳母亲面对面,雷锋伴我成长等主题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广大读者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积极性,推动了学习型城区的建设。但是这些活动都还比较零散,没有形成系统,没有成为品牌。
2005年底,深圳市福田区图书馆收到《文化部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公共图书馆讲座工作的通知》,收文后及时向福田区文化局及区宣传部领导作了汇报。经研究确定,讲座由福田区宣传部、文明办、文化局主办,福田区图书馆承办。
1.2精心设计,打造品牌
区图书馆接受这一任务后,就考虑如何将它打造成为一个品牌。
要举办好适合干部群众和市民需要的雅俗共赏的公益性讲座,首先要有一个叫得响的名称,就像电视栏目或杂志的名称一样。在广泛征求各方面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将这个公益性讲座的名称确定为“大家讲坛”。其意有二:一是作为主讲人的“大家”既包括名人名家,又包括大众百姓,只要有合适的主题和内容,谁都能来讲,讲者无类;二是作为听众的“大家”是没有任何限制的人群,只要有兴趣和爱好,谁都能来听,听者无类。“大家讲坛”是大家讲给大家听,人人可为讲者,个个都是听众,相互启发,共同提升。
为了办好大家讲坛,我们特聘请设计师设计了专门的徽标和固定的海报样式,作为大家讲坛的标志,就像产品的商标一样,具有直观的视觉效果。讲座时间相对固定,每月举办2次,每次都在星期六下午。在名称和标志定下来以后,经过广泛征集、反复比较,我们确定了前两个月的主讲人和题目,并在第一次张贴海报时,就把近两个月的预安排同时发布。在5月份就把2006年全年的讲座作了预安排,不仅公开张贴,还印成折页,发给听众,随时查阅。我们还订制了印有“大家讲坛”标志的雨伞、文化衫发给听众,既是一种宣传,又是对听众的一种鼓励。
要把“大家讲坛”办好,关键还是要有好的演讲者和好的主题。演讲者既要有较广博的知识,又要有较高的演讲艺术。主题既要有文化品位,又要贴近百姓、贴近生活,雅俗共赏。自开讲以来,我们邀请的演讲者,有全国知名的学者、作家如周国平、金敬迈等,有深圳市的专家教授和文艺爱好者如杨宏海、应天齐、李文秀等,也有福田区的文化工作者如黄斌、詹晓南、秦锦屏等及奇石爱好者庄伟才,还有退休来深的内地大学教授如程亚林、朱安群等。主题包括:哲学思考、读书方法、名著欣赏、书法绘画、摄影知识、诗歌鉴赏、音乐欣赏、电
影艺术欣赏等众多领域。让听众在听讲中陶冶情操,提高文化艺术品位与鉴赏能力,让高雅的知识普及到大众,让大学的课堂延伸到社会,以此来满足广大市民多层次、多样化的精神需求,达到启迪智慧、提高素质的目的。
办好“大家讲坛”还必须有好的形式,避免呆板和说教。有的主讲人不仅有语言讲述,而且还有图片投影。如应天齐的版画欣赏讲座,放映了他的大量的版画作品;名人访谈:彭庆元、夏和兴谈“城市雕塑与城市文化”,也放影了深圳市众多的城市雕塑。它们不仅增加了视觉效果,而且给听众以美的享受。有的主讲人不仅有讲,而且还有唱。如杨宏海在讲《客家山歌的文化阐释》时,请来了几位客家山歌演唱者上台为听众献上了原汁原味的客家山歌;黄斌在讲《歌唱与欣赏》时,不仅自己示范着唱,而且还现场教大家唱,现场气氛特别热烈。“大家讲坛”不仅是你讲我听,而且还安排互动环节。在主讲结束后,听众可以自由提问,主讲人回答,使讲座更加深入具体,满足听众的需求。有的讲座安排在会堂,而有的讲座安排在社区的现场。如《奇石欣赏》就安排在水围村奇石馆,由庄伟才现场为大家讲解奇石的收藏和欣赏。
为了保存讲座的资料,也为了对讲座的内容进行宣传、开发和推广,我们对每一次讲座,都进行了全程录相并刻成光碟,还进行了全程速记,以便整理成为文档,汇编成册。
1.3社会效果良好
“大家讲坛”以“传承文明薪火,弘扬民族精神”为原则,以“提高文化艺术品位与鉴赏能力”为宗旨。自推出以来,受到市民的欢迎。至今共举办18场,累计听众人数近6000人次,吸引了一批听众,有的像追星族一样,追着听大家讲坛。为了进一步办好大家讲坛,我们于2006年12月进行了一次听众意见调查。共发出问卷200份,收回182份,对讲座满意的有113人,一般满意的有59人,不满意的5人。满意率达97%。
《深圳晚报》2006年3月28日刊登了《福田“大家讲坛”四月开讲》及首场讲座周国平谈《哲学与人生》的信息。首场讲座人民网·深圳视窗、广东共青团网、《深圳晚报》等媒体进行了报导。杨宏海的《客家山歌的文化阐释》,《深圳特区报》等媒体进行了报导。
正当我区的“大家讲坛”办得红红火火的时候,深圳市推出了“市民文化大讲堂”。“大家讲坛”中的部分讲座被纳入“市民文化大讲堂”的内容。如应天齐的版画欣赏讲座《将传统拉入当代—从﹤西递村系列﹥的艺术探索谈起》,彭名燕的《电影知识赏析》,黄斌的《歌唱与欣赏》,金敬迈的《名家解读名著》,张又丹的《音乐欣赏》等。《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晶报》、《深圳晚报》、深圳电视台等媒体对上述纳入“市民文化大讲堂”的讲座进行了长篇报导。
在市文化局写给省文化厅的《深圳市公共图书馆讲座举办情况总结》中,多次提到我区的“大家讲坛”:深圳市“初步培育了博士论坛、创业讲坛、大家讲坛这样具有一定特色,受到市民欢迎的讲座品牌。”福田区“主要针对辖区居民,开设了‘大家讲坛’,请大家、名家讲课,讲大家(群众)关注、喜爱的课题,该讲坛以其较高的品位赢得了市民的欢迎。”“福田区图书馆的大家讲坛从创设之初就制订了全年的讲座计划,通过吸收听众的意见形成自己的主题和特色,一年来,已经走上正轨。”
南山区图书馆1997年开始举办公益性讲座,1998年创办“博士论坛”。与其相比,福田区图书馆的“大家讲坛”起步晚,但是,由于创品牌的意识强,起点高,进步快,受到广大听众的欢迎和上级领导的肯定。
2成功的主要原因
2.1领导重视
在文化部要求在公共图书馆举办公益性讲座以后,市文化局在年初下发通知,要求市区公共图书馆把开展公益讲座作为图书馆工作的内容之一,并列入年终考评的指标。要求各馆在开展公益讲座中遵循“市民化、生活化、常规化”的原则,定期开展各类贴近市民生活的讲座。区领导高度重视“大家讲坛”,时任区委副书记的刘建同志亲临现场听讲座,对办好大家讲坛提出指导性意见。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强同志亲临现场听讲座并调研。
区宣传部、区文明办、区文化局的领导对大家讲坛也非常重视。在事先没有经费预算的情况下,区宣传部、区文化局各拿出5万元,解决了大家讲坛在经费上的燃眉之急。区文化局领导为“大家讲坛”确定了“传承文明薪火,弘扬民族精神”的原则,并多次亲自担任主持,几乎每次都到现场听讲座。
2.2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区机关事务管理局免费提供场地,有关管理人员加班加点为讲座服务。区教育局借给录相设备供大家讲坛使用。驻区各媒体记者进行报导。辖区有关单位和社区帮助宣传„„
2.3演讲者和听众的大力支持
每位演讲者都乐意接受我们的邀请,为大家讲坛开讲。他们精心准备,认真讲课,不计较报酬。有的专程从外地赶来讲课,来去匆匆,顾不上休息。有的为了讲课,推迟出差日期。有的身体不适,带病讲课。所有这些都非常令人感动。
大家讲坛的成功与听众的参与分不开。有一部分听众迷上了大家讲坛,每期必到。有些年纪大的老人,不顾年事已高,不顾酷暑严热,不顾刮风下雨,坚持听大家讲坛的讲座。有的家长带着小孩来听。有的听众积极参与互动,主动提问,与讲人交流;有的听众像追星族一样,拿着我们印的宣传折页,请主讲人签名;有的请主讲人合影留念。每当看到这些场面,我们从内心里感到高兴。
2.4图书馆人的共同努力
福田区图书馆是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他们曾在图书馆达标、社区图书馆建设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为福田区和文化局赢得了荣誉。2006年在举办大家讲坛中,他们又发扬光荣传统,精心设计、精心组织。他们通过开展听众需求调查,确定讲座主题;通过广泛联系,寻找主讲人;与主讲人反复沟通,确定讲座内容和时间;编印宣传资料,印制海报;订制雨伞、文化衫;搜集主讲人的生平和著述,撰写主持词;制作会标,买花摆花,布置会场;组织听众;发放纪念品和矿泉水;主持讲座;摄影录相;为提问的听众传递话筒;接送主讲人;刻制光碟;整理文字资料,等等。这些工作琐碎而细致,办这样的“会务”,做一次不易,坚持一年更难。他们分工协作,相互配合,有条不紊。他们常常加班加点,占用星期六休息时间,但毫无怨言。
3问题与建议
3.1存在的主要问题
宣传发动、宣传报导不够(特别是“大家讲坛”自办节目的宣传报导不多),市民的知晓率和参与率还不够高。尤其是机关干部职工的参与率还很低。
由于经费和人手问题,讲座的后期制作、资源再利用和深加工不够。
3.2几点建议
进行大量的听众需求调查,在继续办好文学艺术欣赏类讲座的基础上,不断增加新的主题模块。福田区图书馆已作了初步的调查,情况如下:
听众参与讲座主要目的统计表
原 因 提高自身对主题感兴趣主讲人的吸引家人朋友推荐 完成任务其它
文化品味
人 数 797421948 百分比 41%40%11%5%2%4%
听众最希望听到讲座主题统计表
主题 音乐 书画 文学 哲学表演艺术 法律生活常识医药卫生科学技术社会热点问题其它 人数 ***033405
8%6% 15% 9% 6%6%13%9%10%13%2%
广泛推荐和征集主讲人,建立主讲人信息库。
加强宣传发动和宣传报导的力度,提高市民的知晓率和参与率,特别是机关干部职工的参与率。
加强讲座的后期制作,开发衍生产品和相关服务。复制更多的光碟,将文字资料编印成册,利用网络将图像资料或文字资料传播。
与主讲人签订协议,加强双方的知识产权保护。
“大家讲坛”开讲以来,得到了各方面的积极配合和大力支持,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相信,有大家的关心和支持,“大家讲坛”将越办越好,成为福田区的一个文化品牌。“大家讲坛”将继续立足基层,面向大众,普及知识,为广大干部群众和市民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成为大家心中神圣的知识殿堂,为福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来稿时间:2006-12-21 责编:冉文格)
[作者简介]林蓝,女,深圳市福田区图书馆馆长,副研究馆员。
第二篇:把学校办成文化摇篮
把学校办成文化摇篮
——上海市江湾初级中学校园文化建设巡礼
学校,顾名思义是学习的场所,文化荟萃的地方。一所没有文化氛围的学校是不可思议的。当然,学校文化也是丰富多彩的,有高雅之分、粗俗之别。不管怎样,这种文化总是在学校长期发展过程中沉淀而形成,它是师生价值观的共同体现,也是区别其他学校文化的标志。
江湾初级中学在这几年的发展中,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这个“本”就是体现在不是把学生当作一个装知识的容器,而看作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既要勤奋学习,又要快乐成长。
从自然人教化成社会人,在这漫长、复杂的过程中,文化熏陶起着至关重要作用,但文化又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至今尚无确论。我们只能把文化限定在一个校园里开展的各种活动,并由这些校园活动孕育出的文化意味。
一、校园环境充满了文化气息
环境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资源,对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园林化是校园环境的特色,如果是秋季,走进我们校园,迎风扑面而来的是阵阵桂花香味,沁人心脾,你会感觉到象是走进花园一样。为了保护这些花草树木,学校还专门成立了由学生组成的护绿队,定期给花草树木浇水、翻土、除草、去虫。花的葱郁,凝结了护花人的辛劳。我们学校绿树成荫,处处是景,美如公园。
教学大楼走廊两旁的墙壁上,挂着一幅幅名人画像,警句格言,有文学家、哲学家、科学家的。他们的至理名言,激励学生保持奋发向上的精神。“严谨、求实、勤奋、进取”的校风;“认真、踏实、多思、好 学”的学风和“开拓创新、勤奋踏实、团结协作”的教风,鼓舞、激励着同学们,并成了他们前进道路上的动力。
教学楼前12个不锈钢边框的橱窗是学校的宣传栏,主要内容有:时事政治、德育宣传、学科教育、美术绘画、摄影艺术、探究型课题展示,是校园文化的缩影。
在硬件建设上,学校作了大量的投资,改建了操场、喷水池、装修了教师办公室、师生食堂、教室,添置了电脑等设备,还用悦耳的音乐代替刺耳的铃声。去年在教育局的关心、支持下,对五楼阶梯教室进行了全面的改建。把一个简陋的会议厅改建成了具有现代化设施的小剧场。所有这一切,给学生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具有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建设,有益于学生情感的陶冶,心灵的净化,个性的发展和文明素质的提高。
二、创建具有特色的班级文化
学校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播文明,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的思想品德、道德修养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为此,我们除了营造学校大环境的文化氛围外,还要求全校各个班级在教室里进行美化。这种美化要体现班级的文化特色、展示班级的团结和谐的人文氛围。有的班级在窗台、三角橱、讲台上放置了各种盆景,有的班级在墙壁上布置了各种名人字画,有的班级刊登学生的文章、照片、自我介绍的情况。黑板报、学习园地、班级公约、学科专栏,好人好事表扬栏,在班级里交相辉映,汇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人文景观。这些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的布置,以一种特有的文化气息,渗透到学生的 2 心里,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十分有利的。班级文化深刻的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人格特征、个性发展、文化修养、知识技能和行为习惯,发挥了认知、陶冶、调节、凝聚的综合功能,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快乐成长
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的各项活动,是校园文化的载体,通过活动来营造校园文化的大环境,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开展各种类型的体育竞赛,如: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拔河等体育项目;开放图书馆、阅览室、影视厅,让学生能在闲暇时间,浏览课外书籍,观看影视录象片,午休时,团队组织的“风铃广播台”,由每班学生轮流主持广播节目,在音乐声中,播放着校园里的故事和同学们的心声。让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使平时紧张的学习生活得到缓解和调节,对学生身心健康是极为有利的。
我们学校有三项集中体现校园文化的重大活动:
1、举办科技艺术节
2002年5月我们曾经和区科委、科协主办,凉城街道共同具办了“科技创未来,社校春满园”的科技艺术节。出席这次艺术节揭牌仪式的有区教育局党工委孙书记,还有区科委王副主任、凉城街道迮主任、凉城教育小区张区长。艺术节展出作品种类之多,内容之丰富,是学校以前从未有过的。作品都是学生、教师、退休教职工、街道居民自己创作的,有书法、绘画、剪纸、摄影、编织、手工制品、砖雕、贴画、模型、盆景、英语小报、科技作品等,琳琅满目、精彩纷呈。校内文化反映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社区文化表现了居民精巧的构思和朴实无华 3 的创意。两种文化在这里得到了互补,使参观者大开眼界。文艺节目更是多姿多彩,师生与街道居民同台演出,学校离退休教工也参加演出。这一切说明,学校将来不再是封闭办学,学校与社区的融合,才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从那以后,学校每年都要举办科技艺术节,今年起更是将名称改为学校文化艺术节,这样的活动每次都搞得丰富多彩,被学生称作是“校园的节日”。
2、举办体育节
每年秋季学校都要举行体育节、校运会。校园文化在这方面得到另一种展示:统一的服装、饱满的精神、整齐的步伐,每班以24人组成的方队,经过主席台时都有不同的表演,很有创意;鸽子放飞、气球升空、武术表演、队形变化,多姿多彩,各显神通。活动是文化的综合表现,通过开展全校性的活动,给学生搭建舞台,让他们尽情“表演”使学生在集体活动中重新审视自己、表现自己、发展自己。校园文化正是通过学生的各项活动得到充分的体现,学生也正是在活动中得到艺术的陶冶,精神的净化、品位的提升。去年校运会的入场式更是热闹,社区腰鼓队的表演成为校运会的一个新亮点,她们每人身背腰鼓,一身黄色着装,神采奕奕,虽过不惑之年,打起鼓来,却身轻如燕,在悠扬的乐曲中,翩翩起舞,博得全校师生的热烈的掌声,把运动会推向了高潮。
3、举办英语节
英语是联系世界的桥梁,我国“申博”成功,学习英语就显得更为重要和紧迫。
为此,老师们不仅对课堂教学常抓不懈,而且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多方位、多角度为学生创设英语学习环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 4 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作为《中国日报》社的英语报刊阅读实验学校,我们分年级进行英语报刊阅读,帮助学生掌握最新词汇和信息,已取得初步成效,不少学生在区科普英语竞赛中获奖。为进一步营造运用英语的氛围,以最佳的姿态迎接世博会的到来,我们去年举办了首届英语节系列活动,通过英语广播、英语板块制作,短剧比赛、歌曲比赛等活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请加拿大籍教师跟学生讲课交流,请区英语教研员来校作专题讲座。通过师生共同努力,英语不仅成为了我校教学特色,而且成为了校园文化的一部分。
四、服务社区,资源共享
多年来,学校在开展德育活动方面,得到凉城街道、凉城教育小区的关心和支持,学校文化建设向社区延伸,逐渐形成了资源互补,文化相融的发展格局,进一步推动了学校素质教育的全面开展。随着教育活动的深入,社校联动,文化创新,已成了全校师生的共识,并逐渐形成了学校的办学特色。
社区晚晴院是孤寡老人生活的地方,也是孩子们献爱心的场所。学校组织同学到那里和老人谈心,聊天,表演文艺节目给老人看。看着这些天真活泼的孩子表演的节目,老人们一个个笑得合不笼嘴。活动中培养了孩子尊重老人,关心老人,帮助周围有困难的人的良好道德品质。学校歌舞队积极参加社区开展的纳凉晚会,和社区居民同台演出节目,丰富了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同时也提高了同学们的社会实践的能力。还有部分同学帮助社区居民楼出版报,用绘画、书法、摄影等形式美化社区环境,营造社区的人文氛围。
为了让更多的社区学生过上一个欢乐的暑假生活,学校尽一切力量 5 使学校的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我们开放了图书馆、阅览室、操场、影视厅、电脑房、棋类、书法、绘画。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性课题的讨论和交流,班主任都积极参加组织和指导学生开展各类活动。去年8月3日我们学校还接待由市里组织的暑期学校开放和学生活动的检查组成员。这天天气虽然比较炎热,上午还是有很多学生来校,在图书阅览室里,阅读各类书报杂志,交流各自的心得体会;电脑房里更是热闹非凡,学生们都在老师的指导下忙着上网,把探究性课题制作成各类课件;影视厅里学生们都在静静地观看他们喜欢看的卡通电影;早早就到来的同学,趁着上午的凉意,已经在操场上玩过了一把球瘾。
每年暑假学校都要派出教师志愿者参加社区的教育工作,几年来,学校派出的教师志愿者多次被凉城街道评为暑期先进工作者,学校也连续三年被评为区暑期工作先进集体。这些教师放弃假期的休息,顶着烈日和酷暑,深入社区,组织学生参加社区的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暑期生活,同时也锻炼了教师。他们在深入社区的同时,也在了解社区,了解社区的文化信息,增强对社区的感情。我校有一位教师到“凉六”居委会给社区居民辅导、排练合唱,因为她们要参加凉城街道组织的“十月歌会”和“凉城地区第二届艺术节”的表演。参加合唱的人员都是些离退休、下岗的老阿姨、老阿叔,最大的年龄有78岁,最小的年龄也在55岁以上,他们都是没有音乐基础的。怎样才能把这支由老人组织的合唱队训练出来呢?她开始有点茫然,但是老人们的爱国热情和强烈的表现欲,深深地感动了她。于是她利用业余时间,全身心地投入,一遍又一遍教,练了又练,从示范发声、练习呼吸、运气、到歌词的一句一句范唱,“工夫不负苦心人”,她的辛苦,她的付出,6 终于有了回报,看到了成效。最使我们这位教师感动的是,老人们每次都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她的到来和离去。这是对我们教师最大的尊重和奖励。她深深地感到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朴素、真诚、善良的一面,她的能力和才华能够回报社会也是她莫大的幸福。
五、送教到社区,法制入校园
社区有一部分学生学习有困难,家庭经济又不好,请不起家教。面对这部分的学生,学校利用双休日组织语、数、外的教师,为凉城街道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担任义务学习辅导员,使学校教育向社区延伸,深受社区家长和学生的欢迎,同时也培养了学校青年教师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为了使学生从小树立公民意识和法律意识,学校配合社区开展了一系列普及法律知识的教育,让学生成为“学法、知法、守法”的社会小公民,我们聘请了凉城教育小区的民警担任校外法制辅导员,定期到学校来为行为偏差的学生作法制教育,利用校班会作治安形势报告。多年来,学校参加了凉城社区的普法文艺汇演,去年法制小品《转变》的演出,获得了好评。今年我校的法制小品《红杠杠绝不倾斜》和《母子情》这两个节目,老师同学共同努力,经多次排练参加了凉城教育小区文艺汇演,获得第七届凉城中学生法制小品文艺汇演一等奖。《母子情》还代表凉城教育小区参加了由虹口区教育局、司法局、青保办组织的法制文艺汇演并获得一等奖。今年6月,学校还组织过学生参加凉城街道举办的优秀文艺节目汇演,获得街道领导和居民的称赞。
在德育科研方面,学校也十分重视,强调德育实践要在德育理论指导下进行,要对学校的德育工作进行理论上的探索和总结。为此,学校 7 的德育科研论文《加强人文教育,培育人文精神》和《加强班级目标管理》等文章,相继发表在《虹口教育》刊物上。我校的德育课题《一般初级中学优秀班集体的个案研究》也已被确立为区级课题。根据新三年学校发展规划中提出的要求,《学校文化建设》校本课程正在编写之中,我们将从文化的角度,重新审视学校在精神、行为、制度、环境等方面的发展轨迹,试图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给予说明和介绍。
上面介绍了近年来学校在德育方面,主要是校园文化建设和社区联动方面开展的工作。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心,也还是刚刚起步,我们要做的工作还很多。新三年学校发展规划中提出的用学校文化引领学校的发展,更是任重道远。
上海市江湾初级中学
2005年10月
第三篇:大家讲坛
德州学院大家讲坛活动策划书
一、活动背景
经过半个学期的大学生活,喜悦与期待,成长与成熟,大家都渐渐的熟悉了这个向往已久的环境,一个陌生而丰富的知识殿堂,一个充满梦想的年轻乐园,新生们在学习和生活上正融入这陌生的环境中,存在着许多疑问与想法。社团部特举办“大家讲坛”,让同学们知道想知道的,说出想说出的,增加对未来的信心。
二、活动目的1、为提高我院学生的演讲能力,激发学生的演讲热情,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拓宽学生们的知识面,增加对人生的认识。
2、开启学生们的心智,提供一个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舞台,使同学们更好的交流,使自信的观念深入人心。
3、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和综合素质,创造和谐、奋进、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活动意义
这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智慧的洗涤,无论是参赛选手还是观众,都获益匪浅,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展示了新时代大学生的青春风采,拓宽了学生们的知识面,陶冶了同学们的情操,增加了同学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繁荣了校园文化。
四、活动宣传
在开赛前半个月出横幅、宣传板等让学生知道举行此次活动,希望同学们踊跃参加。赛后宣传部、记者站通过写新闻对此次讲坛大力宣传,拍照片传到校园网,制成展板,收集参与此次活动的同学们的反馈。
五、活动程序
1、开场部分由主持人掌握时间介绍到场人员,介绍活动意义。
2、讲坛开始进入正题,由主持人引出演讲人的演讲话题。
3、演讲人通过使用ppt播放图片、文字,结合配件进行演讲,阐述演讲主题。
4、结合大学生活,穿插励志歌曲。
5、请学哥学姐们对其进行点评并提出宝贵意见及以后应怎样完善。
6、主持人深化讲坛的目的,宣布活动结束。
7、合影留念。
六、演讲细节
1、自定题目,题材不限,观点新颖,内容健康,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积极向上,反映当代大学生的面貌。
2、脱稿演讲,使用ppt展示自己演讲的主题,要求语言流畅,技巧娴熟,具有感染力和号召力。
3、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以内。
七、注意事项
1、参赛选手必须提前到场,到指定区域就坐。
2、演讲人演讲时,观众需保持安静,不要大声喧哗,须仔细聆听,使自己有所收获,也表示对演讲人的尊敬。
3、自己带的零食吃后不要随便乱扔,保持教室清洁。
八、场景布置
用彩色气球把黑板四周框起来,用彩色粉笔把《大家讲坛》写到黑板上,勾勒出字体的轮廓,在黑板上随意画些线条,配上点图片,教室里装饰些拉花,配上音响、多媒体、灯光。
九、赞助商
社团部尽自己的能力拉赞助。
十、颁奖
为了鼓励同学们的参与热情,学哥学姐们对演讲人打分,评出一、二、三等奖,对同学们表示鼓励。
德州学院物理系社团部
2011年3月19号
第四篇:把联系点办成示范点
把联系点办成示范点
【孝感华图教育】有一种引领叫以身作则;
有一种号召叫示范打样。
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总书记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分别选择一个县作为联系点,示范带动和推进全党教育实践活动。
第一批活动分别选择一个省区作为联系点,第二批活动分别选择一个县作为联系点,坚持内容不少、力度不减、标准不降„„总书记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全程指导教育实践活动,宣示了反对“四风”的决心,展示了以身作则的担当,昭示了最讲认真的风范,有力指导和推动了全党教育实践活动健康顺利开展,党风政风为之一新,社会风气明显好转。
3个环节3次集中指导
——为全党教育实践活动作示范
党中央高度重视常委同志联系点工作。
总书记亲自审定《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工作方案》,多次对联系点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明确要求对第二批活动的指导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加强统筹协调,加强具体指导,把联系点办成示范点。
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总书记联系河南省兰考县,李克强联系内蒙古自治区翁牛特旗,张德江联系福建省上杭县,俞正声联系云南省武定县,刘云山联系陕西省礼泉县,王岐山联系山东省蒙阴县,张高丽联系吉林省农安县。
总书记等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全程指导联系点开展教育实践活动,3个环节3次集中指导,为全党作出示范。
认识到位是开展活动的前提。在学习教育、听取意见环节,常委同志到联系点深入一线调研,指导推动联系点开好头起好步。3月17日至18日,总书记到河南省兰考县调研,深入农村和窗口服务单位,同干部群众交流座谈、听取意见建议,强调要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在对标立规中查找差距,在上下互动中解决问题,在攻坚克难中提振信心,在思考辨析中把握规律,确保每个层级每个单位的活动都真正取得实效。其他常委同志分别深入各自联系点,广泛听取意见建议,引导党员干部克服观望情绪、直面“四风”危害、正视自身问题,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要求上来,以强烈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投身活动、搞好活动。
开展批评是搞好活动的关键。在查摆问题、开展批评环节,常委同志出席联系点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指导推动联系点在贯彻整风精神上做出榜样。总书记审阅兰考县委征求到的原汁原味意见、县委常委班子和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对照检查材料,要求专题民主生活会真刀真枪、刺刀见红,并于5月9日出席指导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语重心长与县委常委班子成员谈心交心,强调作风建设关键要坚持标准定得高、尺子把得严、功夫下得深,特别要在抓常、抓细、抓长上下功夫。其他常委同志分别出席指导各自联系点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
活会,听取班子成员对照检查发言,进行点评和插话交流,点出问题,提出希望,收到既红脸出汗又加油鼓劲的效果。
真整实改是取信于民的基础。在整改落实、建章立制环节,常委同志在京听取联系点县和所在省区教育实践活动总体情况汇报,指导推动联系点在持续深入整改上树立标杆。总书记审阅兰考县整改方案,并于8月27日在京专门听取兰考县委和河南省委、中央第一巡回督导组汇报,强调要以钉钉子精神,敬终如始,一鼓作气,确保活动圆满收官。其他常委同志分别审阅各自联系点整改方案和听取联系点活动情况汇报,要求紧紧抓住反对“四风”不放,已经纠治的防反弹,承诺解决的要兑现,深层次问题敢触及,新出现的问题不放过,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推动改革发展各项任务落实。
在总书记等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率先垂范、全程指导联系点教育实践活动的行动中,人们看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抓作风建设一以贯之的坚定决心,看到了党中央管党治党的政治担当、以身作则的务实作风和共产党人最讲认真的精神。
高标准开展高质量推进
——做全党教育实践活动排头兵
领导带头是鲜明的指引,上级垂范是无声的命令。各联系点以常委同志联系指导为动力,坚持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纪律,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深入抓好教育实践活动每一环节工作,努力做全党教育实践活动排头兵。——坚持先学深学,在思想认识上先行一步。
总书记强调,要把加强学习教育作为首要任务、切实解决好“总开关”问题。
各联系点组织党员干部学习中央规定篇目,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常委同志指示精神,打牢搞好活动、当好标杆的思想基础。兰考县联系实际提出“兰考之问”: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50年了,为什么至今还戴着贫困县的帽子?为什么一些党员干部的群众观点丢掉了、群众立场站歪了、群众路线走偏了?翁牛特旗召开7次班子成员集体思想交流会,上杭县到古田会议旧址学习群众路线形成历程,武定县对照杨善洲先进事迹找差距,礼泉县重温延安整风精神,蒙阴县到孟良崮接受群众路线现场教育,农安县组织开展“践行群众路线、构建幸福农安”系列学习活动。一轮一轮的学习教育、一遍一遍的扪心拷问,使党员干部认清了“四风”危害深重,增强了贯彻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认识到位是行动自觉的先导。各联系点强化“找不出问题就是最大问题”意识,通过群众提、自己找,一人摆、众人评,问题越找越准、越查越实、越摆越具体,县委领导班子平均查找问题40多个,班子成员平均查找20多个。——开好专题民主生活会,在开展批评上抓好落实。
总书记强调,要以整风精神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实现触及灵魂与促进团结相统一。
各联系点开展同志式的谈心交心,领导班子成员之间普遍谈了3次;对照理论理想、党章党纪、民心民声、先辈先进“四面镜子”深刻剖析,自我画像、自揭伤疤,反复修改形成对照检查材料;拿起批评和自我批评武器,班子成员抛开面子自我亮丑,直指要害批评同志,自我批评一般都是20多条,人均收到批评意见20多条。有的县委书记自我批评政绩观有偏差,花3.7亿元巨资修县城环路,却对97个村没有通油路视而不见;县长自我批评“当
了8年副县长、5年县长,快50岁的人了,心里很失落、不平衡”。有的批评县委书记“用自己的思想统一别人的思想”,搞“一言堂”;批评县长经济增长冲动严重,招商引资饥不择食,“剜到篮里都是菜”。许多同志表示,会上虽然辣味十足,但红脸不翻脸,会后再坐到一起,不仅不别扭,反而心更近了。
——立说立行真改实改,在解决问题上动真碰硬。
总书记强调,抓整改要动真碰硬、攻坚克难,不达目的不放手。
各联系点发扬钉钉子精神,自觉先行先改,专项整治。截至8月底,各联系点同比减少会议、文件、简报35%,压缩“三公”经费42%,清理清退超标公务用车236辆,清理腾退办公用房8.3万平方米,取消合并审批权限平均46项、审批提速60%,清查取消不符合城乡低保条件8204人,通报曝光“四风”方面突出问题298起、处理343人。兰考县着力回答“兰考之问”,立即纠正违背焦裕禄精神的有关园区建设,开展4批23项正风肃纪专项治理,拓宽维修长期失修的3条乡村道路。翁牛特旗将41个部门的2356项权力清单向全社会公开,承诺服务标准和办理时限。上杭县将拟投资2.5亿元打造的县城“门面路”调整为只需3100万元的旧路重铺,节省资金全部用于民生建设。武定县实施阳光决策、阳光行政、阳光用人、阳光用钱、阳光责任“五大工程”。
——标本兼治立破并举,在建章立制上从严从实。
总书记强调,反对“四风”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既要着力治标又要注重治本。
各联系点把中央要求、群众期盼、实际需要、新鲜经验结合起来,聚焦改作风转作风的难点问题,推进制度的“立改废”,强化了制度执行力。礼泉县建立县直部门年轻干部到乡镇工作机制,化解乡镇干部青黄不接和县直部门超职数配备问题。蒙阴县对违纪违法问题实行“一案双查”,同步追究涉案人员和领导责任。农安县开展16次明察暗访,对违规问题点名通报和处罚,强化了党纪条规的刚性约束。
敬终如始持续加压整改
——上下同力纠“四风”转作风
从学习教育、听取意见,到查摆问题、开展批评,再到整改落实、建章立制,总书记等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的亲身示范和直接指导,推动形成了以上率下反“四风”的强大力量。
“总书记等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指导推动联系点成为示范点,是‘拨亮一盏灯’,进而带动全党教育实践活动扎实深入开展,可谓‘照亮一大片’。”许多领导干部这样说。
这是善作善成领导风格的集中体现——
常委同志指导联系点活动,轻车简从、进村入户,直接坐在群众炕头上拉家常、问冷暖;联系自己工作经历和亲身感受,与县委领导班子一起研究分析县域治理的特点和规律,指导解决重人情、应酬多等县域作风建设的突出问题。许多党员干部说,常委同志身体力行带动了党风政风转变,也给全社会带来清新之风,增强了人民群众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信任和拥护。
这是以上率下示范效应的有力弘扬——
常委同志带头建立联系点,指导联系点活动高起点开局、高标准开展、高质量推进。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自觉向常委同志看齐,层层建立联系点,指导各自的联系点先行一步、示范打样。广大党员干部反映,常委同志联系点为全党树立标杆,他们一步一步比着学、一件一件照着做,做到了一把尺子量到底。
这是搞好教育实践活动的关键所在——
在常委同志精心指导下,联系点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更实的措施先行先试,探索出一批好操作、可复制、有实效的做法和经验,为活动提供了基本遵循。许多市县领导反映,看了兰考县专题民主生活会的报道后,主动撤回已经上报的对照检查材料,按照兰考的标准重新挖问题、作剖析,保证了活动不虚不空不偏、不走过场。
标杆效应已经显现。总书记等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指导联系点“一马当先”,带动第二批活动单位“万马奔腾”。各地各单位向联系点看齐,绷紧弦、铆足劲,矢志在兑现承诺、解决问题上一抓到底,在专项整治、正风肃纪上一抓到底,在完善制度体系、严格制度执行上一抓到底,善始善终、善作善成,让人民满意正由殷殷期盼变为现实图景。
第五篇:把电大办成基础大学
把电大办成基础大学
(一)教育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改革的洪流滚滚向前。它以摧枯拉朽之势、排山倒海之力向着一切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僵化体制和僵化观念进行着猛烈地冲击。经济体制在改革,政治体制在改革,教育体制当然也要进行改革。
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是我们当前的首要任务。而进行经济建设的首要战略措施就是发展教育和科技。教
育事业既担负着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充足物质基础,这就必然使教育的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当教育发展受到限制的时候,经济发展又必然受到一定的影响。这就形成恶性循环。这个矛盾在需要较大投资的高等教育方面表现得特别突出。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来兴办更多的大学以满足升学和建设的需要、结果形成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中学生是“千军万马”,而大学却是“独木桥”。经济建设需要“千军万马”而“千军万马”又过不了“独木桥”。这是一个很大的矛盾。如何解决这个矛盾?
我认为,要解决教育发展与经济基础不足之间的矛盾,除要采取多方集资办学外,还有两种方法:一是找到一种投资不多而又行之有效的先进的教学手段。我认为电视教育就是这样的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电视教育对于解决所述矛盾是有很大作用;二是将高等教育部份地商品化,依据推受益谁投资的原则,让受高等教育者承担更多的所需费用。但这样作有可能使一些优良学生因经济困难而辍学,这对发展教育是不利的。利用电视教育可以缓解这个矛盾。因为电视教育成本低学生的负担也就相对轻一些。电视教育为学生提供了费用不高的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上述两种方法最后都归结到充分利用电视教育这一点上。而要充分利用电视教育,又必须对现有教育体制进行改革,以使教育体制更适合于电视教育这个先进的教学手段。教育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二)一个大胆的设想
如何利用电视教育以解决教育的发展和经济基础不足之间的矛盾?如何进行教育体制改革?
我的具体设想如下:将大学分为基础大学和专业大学两部分,就像将中学分为初中和高中一样。
基础大学:由电视大学担任。学制二年,也可实行弹性学制。招收高中毕业生。电视大学可设想分为五个大类:①理科类(包括数、理、化、地学等)②工科类③农、林、生物、医学类④财经类⑤文史类。电视大学各类相应的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电大毕业生经统考后择优录取到各专业大学。未被录取者国家承认其大专学历,自谋职业。
专业大学:由目前各高等院校担任。招收电大毕业生。学制二年。只开设专业课和部分基础专业课。专业大学毕业生享受本科生一样待遇。
于是,我们就形成了下列体制:
小学→初中→高中→电视大学→专业大学→研究生。
这个教育体制有两个特点:一是将大学分为基础大学和专业大学两部分,二是电视教育成了整个教育体制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这就充分发挥了电视教育的作用。
所述设想有以下优点:
①大大缓和高等教育的发展与经济基础不足之间的矛盾。电大可在投资不多的条件下大量招生。专业大学由于其学制缩短一半,故可在投资不多条件下将招生人数扩大一倍。
把愿意学习的青年吸收到电大来学习,这将为社会减少许多待业青年,当然,也就为社会减少许社会问题。未被录取到专业大学的电大毕业生,是地方上“留得住,下得去”的人材,这对于偏远地区的发展是有意义的。
②促进高等教育迅速发展。
按所述设想,可大大增加大学生的数量,促进高等教育迅速发展,这是没有疑问的。但能否保证质量?答案也是肯定的。其理由有下列三点:
第一、电大具有保证质量的特有的优越条件。我们知道。只要作到下面两点就可以保证质量;一是有严格而准确的质量检查手段:于是不让不合格者出校。这两个条件电大都具备。电大的质量手段是统一考试和统一评卷。这种“统考统评”与主讲教师自己出题,自己评卷相比是有相对的准确性。至于不让不合格学生出校门,电大是完全可以作到。由于电大容量大,不怕学生多,故可将不合格学生全部留级。电大可适当采取“低进高出”的办法来保证毕业生的质量。
第二、由于电大招生多,故出人才的可能性就大。“广种广收,多中选优”不愁没有优良人才出现。由于电大毕业生不能全部进入专业大学,这就必然会产生竞争。这个竞争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电大学生多数已是成年人了应该让他们在竞争中增长才干,在竞争中出人才。竞争可以消除“中学是拼出来的。大学是混出来的”这种不良现象。由于电大是远距离教学,学生不可能靠教师“抱着走”,必须靠自己独立思考。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有好处的。由于电大可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这有利于学生半工半读,有利一救灾生与社会联系,所有这些都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目前各本科大学的学生,在经历了两年基础课学习之后,各方面都优良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其中必有一些学生由于种种原因而掉队。这显然会影响大学生的质量。按所述设想就可
克服这个弊端。因为电大毕业后再考入专业大学的学生是经过考试和挑选的。只有各方面都相对优良的人才有可能进专业大学。
③为成人高校和自学成才提供方便。
将电大办成基础大学,这对于各种岗位上有志于升造的人,对于各种想要文凭的人显然提供了一个方便的条件。他们可以通过电视大学自学,然后参加考试,合格者就会得到各种相应的文凭。以后
只要他们愿意,他们又可报考各类专业大学。电视大学可将高教育送到各厂矿,机关,街道,农村以至穷乡僻壤。“普天之下,莫非电大”。高等教育的殿堂就为一切愿意进入者开放,其意义是异常深远的。
(三)电大应如何发展?
电大自成立以来,主要担负着成人教育的任务。目前电大已发展成包括理,文史,经济等的综合性专科大学。电大的成就为国内外一致肯定。如何更好地发挥电大的作用?电大应向什么方向发展?如何发展?
一种意见认为电大今后应逐步兴办四年制本科,把电大办成与其它高等院校并驾齐驱的大学。
但我主张将电大办成基础大学。首先,这是因为电大可将全国变成一个大课堂,这适合于基础课的教堂。电大可交将第一流的教师提供给全国共同使用,这使电大在师资上占有一定的优势。电视课可以依据需要播放特写镜头以表现各实验现象和结果,各种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这相当于课堂配备了一部电影机,这是一般课堂所难以企及的。再加上前面提面的电大的实行的“统考统评”对质量的保证作用这使电大完全有能力完成高等学校基础课的教学任务。我认为,在基础课教学方面,电大是可以和正规院校竞争。但在专业课方面电大却有难于克服的缺点。学生的学习需要教师“言教身带”而专业课比基础课更需要身带。电大是远距离教学。故难于作到“身带”。电大这个缺点使它在专业课方面难于同正规高等院校竞争。与其将电大办成与目前正规高等院校并驾齐驱的本科大学,还不如将电大办成基础大学。这样目前的正规高等院校和电大都可以作到“扬已之所长而避已之所短”。电大和正规高等学校分工合作,是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的好方法。
在目前条件下,电大可采取“分散办班,就近入学,食突自理”的办法以求得迅速的发展。具体地说就是县办电大分校,乡镇办电大班。电大学生与中学生一样就近入学,食宿自理。这样的电大班与中学班比较只是多一部电视机和收录机。每个县都可以迅速办班。实行分散办班,学生就不向大城市集中,也不在学校集中食宿。这一方面避免了大规模富丽堂煌的基本建设,另一方面也避免了由于学生集中而产生的复杂的后勤问题,节省了大量地后勤人员,因此也就可以避免“学校办社会”的现象,同时也为家长节省了开支,这样办班也许有人会对质量有怀疑。关于质量问题,前面也有所论述。这里要补充一点。就是要加强员大分校的建设。必须将电大分校的师资和设备配齐全。同时要配备必要的车辆,让教师到各乡镇去巡加辅导。也可装备仪器车。开到各乡镇大学去巡回作实验。这些措施对于保证质量是必要的。
(四)展望
所述设想是为了解决当前教育发展与经济基础不足的矛盾而提出的。今后我国经济将逐步由“发展中经济”变为“发达的”经济。到家那时所述设想是否还有意义?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来展望一下世界教育今后发展的趋势,看所述设想与世界教育今后发展的趋势是否吻合。
九一年十月八日“上海译报”刊登了一篇陈伟庆的标题为“信息时代呼唤教育彻底改革”的文章。文章说:“在美国高能低效的教育加教室的课堂教学已不能适应信息射代急剧增长的学习需求。学习将成为一种生产方式,一种消费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文章提出要改革“教师加教室”的教学方法。文章说:“现在有一种远距离学习——用电信技术实现任何地方和任何讲课者与听课者之间的沟通——从根本上消除了选择空间的障碍。但我们认识到学校只是一种方法而非建筑,我们就会向人们提供许多像闭路电视那校的学校。”这里明确提出了利用电视来扩大教室空间。当教育成为一种消费的时候,只有电视教育能为消费者送货上门。
文章又说:“反对教育改革的最有害的论调也许是象工业技术代替不了课堂里的教师这种陈词滥调。”我认为教师从根本上说是不可代替的,但教师不一定要站在课堂上。文章又说:“二十年来的研究表明,电脑辅助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能使学生多学30的课程而学习时间减少50教学成本降低40。
显然,今后教育改革的走向之一就是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来改革“教师加教室”的教学模式。将来听大学究竟是什么样子?“国外科技”杂志九一年第一期刊刊登了石国文翻译的题名为“二十一世纪大学”的文章。文章说“二十一世纪大学或学院是由电子地或实体地联系在一起的资源网。资源是指教师、学生、信息和设备。一个工厂必须是实实在在的。但对一个大学或学院来说有比建筑更重要的东西。”显然,这里所说的“电子地联系在一起的资源网”就是电视大学。“实体地联系在一起的资源网”就是目前的正规大学,也就是设想中的专业大学。显然该文作者认为,将来的大学是由电视大学和正规大学组成。这和我的设想是不谋而合。
在简单地展望了世界教育发展趋势之后,我们可以说所述设想是符合今后世界教育发展趋势的,所述设想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个长远之计。
(五)电大应在竞争中争取基础大学的地位
把电大办成基础大学,这是一个牵涉很广,难度很大的教育改革,我们当然要谨慎行事1,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好范文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