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3号文库
善用不同的观点[大全五篇]
编辑:红叶飘零 识别码:22-1070211 13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7-18 19:31:02 来源:网络

第一篇:善用不同的观点

善用不同的观点——《孔子学堂》

读后感

——杨珊妮

宽容是种坦荡,那心灵像一汪碧泉清澈见底,容不得半点污秽和虚伪。宽容待人,不去计较个人的得与失,才会与人融洽相处; 宽容是一种乐观,能驱散生活中的痛苦和眼泪,不论怎么欺骗你,你都要用宽容的心去对待别人。

一个人只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才能吸纳不同的观点、不同的智慧,在做事情的基础上,把事情做得更好、更完善。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是的,攻击见解不同的异端,这是有危险的。我们应该支持所有不同的观点,不要因为某些人的观点与我们不同,我们就排斥他,甚至打击他。然后就把与自己观点相同的人当成好朋友。

这时,我想到了一个故事。

唐朝时,唐太宗问宰相魏征:“我作为一国之君,怎样才能明辨是非,不受蒙蔽呢?”魏征说:“君所以明,兼听也;所以暗,偏信也。”

从这个故事中我明白了: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虽然我们要接纳所有观点,但是我们不能把坏的观点也吸收进去,要做到善于利用观点来做事。

孔子经常教育学生:做任何事或说话,都应该有道德与礼教的底线。

如果一件事很重要,你却以它为借口,而超过道德与礼教的底线,这种人就是小人。

每次看到孔子对学生的教诲,我都受益匪浅。

在生活中,与同学讨论时,我都会认真听取每个同学的观点,再把好的融合在一起利用。

但是往往有些同学的观点很难顾及到,要想把所有观点都利用起来确实是件难事。

晏子曾说过,如果用白水煮白水,你怎么吃?做饭做菜要将不同的东西放在一起,煮、炒起来才美味。如果琴瑟的声音都一样,就不能弹奏出美丽的音乐,那还会有谁听呢?

小人与君子的区别,就在这一之间。

第二篇:雅思口语Part3如何比较两个不同观点?

在雅思口语Part3部分,有时候考官问的问题比较富有争议性,常见的有要求考生比较两个不同的观点(Evaluating two different opinions)。往往考官会这么问:Why do some people think„.while others disagree„.?在考场上考生们有时候会过于紧张,导致不知道如何进行论述。所以环球雅思老师为考生们提供一下几点建议。

1、解题思路

考生们可以选择将人分为不同的类型,比如按年龄,按职业,按性别,按人群等等。也就是所谓的“分类讨论”,将不同人群分完类之后,给出具体支持的理由或者例子。

2、常用表达

分类

Nearly everyoneAlmost everybody

The vast majority of peopleMost people

Some peopleA few people

Elderly people/retied peopleWorking people/office workers

Very active people/sporty peopleReligious people

Animal loversFood lovers

People with„,(creative talent/a lot of energy)People who(have an interest in art)连接词: While/yet/however/although/conversely

表述原因:

Some people think„.Because it’s„..(convenient/important/interesting/beneficial/healthy/rewarding/challengening/unnecessary/a waste of time)

3、例子:

Why do some people choose not to eat meat?

In my country, nearly everyone enjoys meat.However, some people, mainly Buddhists and young people who are members of animal rights movement, make a concerted effort not to eat meat.They believe animals have the same rights as us humans.Although some scientists say it’s important to eat meat for health reasons, others claims that if you eat the right vegetables and fruits, eating meat is not necessary to maintain a good standard of health.接下来的几道题目考生们可以自己进行练习:

1.Why do more and more people in China want to own their own car?

2.Why do some people do dangerous jobs?

3.Why do you think people in your country like to spend a lot of money on wedding celebrations?

第三篇:复旦大学抄袭事件回放及不同观点

复旦大学抄袭事件回放及不同观点:

“涉嫌抄袭”事件:复旦大学被挖苦成“复印大学”

“持续发展的数字化技术可能很快就会使他们无所遁形。”法律思想家理查德·波斯纳的这句话,如果用来观察此次复旦大学官方宣传片“涉嫌抄袭”事件,恰好可以产生“对号入座”的效果:因为我们不能想象,如果不是网络时代,这样的“抄袭事件”是否可以为人所知。

这起事件的最新消息是5月31日复旦大学官方微博发布声明致歉,该声明称,视频宣传片“《To My Light》涉嫌抄袭,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损害了学校声誉,伤害了大家的感情”,并“将启动相关调查”“追究责任,严肃处理”。致歉声明让这起沸沸扬扬的事件告一段落,而随着长江沉船连日来让人揪心的四百余生命的生死未卜,复旦大学的**已经淡出人们的视野。这也是网络社会的另一个特征,“无所遁形”之后,最后在数字信息浪潮的淹没下最终不了了之。“抄袭”拼图

梳理媒体的相关报道发现,这是一起不折不扣的“涉嫌抄袭”事件。该宣传片发布之前,复旦官方微信平台连续7天发文“预热”,称110周年校庆形象片《To My Light》是“美丽科幻+人性叙事+硬朗大片”,多次倒计时该片的发布时间。5月27日,该片在复旦大学官方微信和微博平台向公众推出,片长4分50秒。发布当天,即有人指出该片涉嫌抄袭日本东京大学202_年宣传片《Explorer》。一位复旦校友的微博称:“刚看到视频的时候,觉得我复旦太高大上了,这么有新意的片子,后来听说被指抄袭,我去看了东大的片子,真是被打脸了。”

之后,网上一片哗然,各种批评、指责、嘲讽纷至沓来,甚至也招致谩骂之声。此后,复旦大学官方微信、微博等平台将该形象片撤下,并于28日晚在微信平台上发布新的复旦202_校庆宣传片。

对比“抄袭”与“被抄袭”作品发现,日本东京大学202_年宣传片《Explorer》中的故事主线是一位身穿宇航服的女生,走过图书馆、实验室、参加派对、看到本子上手绘的飞机等,最终站在天台上摘下头盔。而《To My Light》中是一位身穿飞行服的女生在教室中醒来,开始漫游校园,走过图书馆、实验室等,最终摘下头盔,字幕显示,该女学生身份是复旦大学202_级毕业生,现为中国国产大飞机试飞工程师。无论在风格还是内容上,确实给人似曾相识之感。

然而“抄袭”事件并未结束。据媒体报道,复旦同时期推出的复旦校庆歌曲《我的快闪表白》也被指抄袭日本女子组合AKB48的《恋爱幸运曲奇》。虽然此后AKB48的官方姐妹团体、位于上海的SNH48女子组合声明复旦校庆歌曲获得AKB48的授权,却未引来网友的支持。

复旦方面撤下《To My Light》之后,改而换上了一个时长12分半钟的宣传片,但这个新推出的宣传片,最后一分多钟的镜头,竟然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的宣传片如出一辙——宣传片明显“借鉴”了慕尼黑工业大学的创意。此外,复旦110周年校庆的主题LOGO,也被网友指出神似苹果Touch ID的图标……

至此,复旦大学此次“涉嫌抄袭”的事件拼图基本完成。但我们可能不太清楚的是:为什么一起不大不小的“抄袭事件”引起了那么大的不满和愤怒? “危机公关”

耻辱产生愤怒。我们别忘了心理学上这一条颠扑不灭的原理。

对于复旦大学以及《To My Light》制作人而言,这是一起“网络舆情”事件。处理网络舆情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删帖和澄清。但这部宣传片事先吊足胃口、然后高调发布,发布者想获得的就是“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效果,这样的操作方式不可能适用于突发事件中的删帖模式。这就像安徒生笔下那位没穿衣服的皇帝,在文武百官、万千子民的众目睽睽之下,已经“盛装出行”了,突然发现了自己没穿衣服……

澄清的原则是真诚——这应该是多少起“网络舆情”事件带给我们的教训。然而,随后的澄清成 了一次次苍白无力的表白。

制片方及复旦大学先是表示否认,身为制片人的复旦大学宣传部副部长滕育栋坚称复旦大学的形象片是“独立制作”,并未受到东京大学宣传片《Explorer》的影响。此次“澄清”的主角最不明白的是,如果缺少了真诚,其实就是“涉嫌”侮辱了别人的智商。

不久之后,上海一家媒体专门刊发对制片方的独家采访文章,文章充满了抒情色彩:“至少在我的眼中,他不只是我的采访对象……更是一个在网络暴力的无情冲击下显得那么无助、脆弱、让人同情的80后大男孩。……他努力,他很拼,他想创新,他希望改变,至少比起那些不干活却说着一堆风凉话的人来说,他的行为是加分的,如果人人都怕多做多错,从而畏首畏尾,这个社会何来进步?”

在此次复旦大学宣传片“涉嫌抄袭”事件中,网络评论中确实充满了不在少数的谩骂,但是这并非这起事件掀起的主流。这起事件的主流,是对中国大学独创性的忧虑与评判。将“涉嫌抄袭”者与“那些不干活却说着一堆风凉话的人”作对比,是最大的败笔。

而对这起影响巨大、需要对社会公众进行解释的采访中,我们看到的却是独立性的丧失:“对话完成了,我尽自己的努力飞速地码好了字,交给了他,再之后,便是一遍遍地审稿、修改、再审、再改,他也一次次地从自己的办公室到校领导的办公室来回地走动。……文章的字数也一再地缩减,最终的成文版本比最初的版本在字数上砍掉了一半。”

承认自己“没穿衣服”,才能及时把衣服穿上。复旦大学的致歉声明如果在第一时间出来,这些遗憾与论争,也许就都不会有。声名赫赫的复旦大学被网民们挖苦成了“复制大学”“复印大学”,其实可以避免。大学之困

此次复旦大学宣传片“涉嫌抄袭”事件,伤害到了谁?《To My Light》如果涉嫌“剽窃”,自有日本东京大学决定是否维权,与社会公众何干?在“抄袭”与“剽窃”同等意义的前提下,我们重温一下波斯纳在《论剽窃》这本书中的一句话:“剽窃(抄袭)的污迹似乎永远不会完全褪去,这并非剽窃(抄袭)是一个极为可恨的罪过,而是因为,它令人难堪地表明了自己的次等属性;剽窃(抄袭)者是可悲的,甚至近乎滑稽可笑。”

让复旦在校学子与师长,以及众多的校友们背负“滑稽可笑”的声名当然不会被允许。剑指“抄袭东大”的《To My Light》,也就在情理之中。

同时,让千千万万的读书人觉得我们的大学缺乏独立性与独创性,背负“滑稽可笑”的声名,同样也不能忍受。百年校庆,宣传片连个中文名都想不出来,还要借助英文来表达,这让人情何以堪?

这起“涉嫌抄袭”事件引起广泛批评的背后,是太多人对大学给予了太多的厚望,而大学却给了他们太多的失望。复旦大学宣传片“涉嫌抄袭”事件,大家说的不是复旦,说的是中国的大学;甚至,大家说的不是大学,而是一种已然破败的理想。

借用“搜狐文化”评论中的一句话:如果大师已死,学风不存,谈何百年,有何可庆?(龙天)

从复旦“抄袭门”事件看文化模仿与创新

导读:近日,复旦大学为庆祝110周年校庆,发布了一个名为《To My Light》的宣传片,很快,网友发文质疑该片涉嫌抄袭日本东京大学202_年的宣传片《Explorer》。近日,复旦大学为庆祝110周年校庆,发布了一个名为《To My Light》的宣传片,很快,网友发文质疑该片涉嫌抄袭日本东京大学202_年的宣传片《Explorer》,并贴出了两所大学宣传片的视频和多幅截屏,进行图文对比和解读分析。舆论压力之下,复旦大学校方通过微博道歉,并表示会启动相关调查。同时,复旦大学换上了新的宣传片。不料,新宣传片也因版权生出事端,其结尾部分传递校训牌的桥段被网友指出涉嫌抄袭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的宣传片。此外,复旦大学这次校庆的Logo也被指涉嫌抄袭苹果Touch ID的图标。

复旦大学宣传片“抄袭门”持续升温,引发了公众对于作品抄袭、创意保护和自主创新等诸多问题的全民讨论。然而,从著作权法的角度,这是属于创意的借鉴,还是内容的侵权?如何理性看待创意模仿与自主创新?

创意近似但侵权依据不足。

创意是指具有创造性的想法和构思,俗称点子、主意、策划等,是创意人将构思的“胸中之竹”转化为“手中之竹”的重要过程,这种想法或构思常常通过某种有形的载体(如语言、音乐、绘画)表现出来。例如,东京大学宣传片《Explorer》的创意就在于,通过一个昔日毕业生身着职业服装在母校漫步的形式,追忆其在学校的学习生活直到实现职业理想的过程。由于这种表达形式在世界各大学的宣传片中形式较为新颖,因此属于创意。笔者认为,这种创意不应受著作权法保护。依据著作权法中的“思想与表达二分法”,法律只保护作品的表达,而不保护表达所体现的思想。这意味着不同的人可以就相同的主题、思想重新进行独立表达。从定义看,创意属于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思想,只要演绎为不同的表达,就不能认为是著作权法意义上的侵权。例如,如果承认“一个昔日毕业生身着职业服装在母校漫步的形式追昔抚今”是创意,那么,一个毕业生身着飞行服或者潜水服,在复旦大学或者舰艇学院漫步,追忆在学校认真听课或者苦心科研的种种事迹,应属于同类思想的不同表达,至少在著作权法上,这种表达的自由是不受创意者垄断的。对比视频我们可以看到,如果将近似的创意部分去掉,那么在具体的表达上,两个纪录片的差异是不能忽略的。比如一个是宇航员,一个是试飞员;一个是宇航员经历太空旅行返回地球重游母校,一个是试飞员在飞机失控时浮现母校求学场景获得心灵平静并重新驾驭飞机。此外,在学校漫步的诸多场景和人物互动上也存在明显差异;在中景、全景等镜头语言表现方面有诸多不同;文案旁白、背景音乐等都有所不同。因此,笔者认为在著作权法层面上,认定二者存在侵权意义上的相似还缺乏足够依据。

从模仿到创新任重道远。

尽管不能断言宣传片侵权,但是创意高度相似却是不容回避的客观事实。由宣传片引发的接连出现的创意模仿事件,使得人们不得不重新思考:什么是模仿?什么是创新?

事实上,公共宣传和营销领域的创意模仿,在世界范围内是屡见不鲜的。例如,奥巴马竞选总统的宣传片就曾被俄网友爆料抄自普京团队的类似创意;而三星广告中的“温馨家庭风”也被网友指认有抄袭苹果广告创意之嫌。考察日本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日本的工业发展也是一个从完全抄袭、山寨模仿到不断创新、形成特色的过程。因此,笔者认为,对一个宣传片的创意模仿,并没有必要推到道德的风口浪尖予以口诛笔伐式的全民审判。反而,更应关注的是,在模仿的过程中,如何学习他人优秀文化成果的精髓和实质,而不是不得要领地照猫画虎。

复旦大学是我国屈指可数的百年名校,承载了国人强国富民的期待和梦想,因此,公众对于复旦大学在公共宣传上的细节都会求全责备,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人对于国家创新发展的急切渴望。这也是为什么国人对于司空见惯的创意抄袭都有包容之心,唯独不能容忍承载民族希望的百年学府发生同样的行为。关于这一点,有网友发出了这样的评论,复旦大学宣传片的制片人模仿别人都模仿得“莫名其妙”,“主创团队根本没有理解,在东大的宣传片里,厚厚包裹在身上的不仅是先进技术,更是日本人与他人交往时保持的距离感,以及精英对自身的期许和孤高。说得简单点,穿一身特别的衣服是为自己的格格不入而自豪,为走冷清路不被打扰,而不是为了和人一起打太极,不是为了和教授眼神交流的”(注:“打太极”“眼神交流”均为《To My Light》宣传片中的表现情节)。显然,如何将别人的创意精髓转化为自身的创新之道,我们仍然任重道远。汇总观点:

复旦大学,一所以人文科学著称的中国顶级名校,却因为一场宣传片“抄袭门”事件,而深陷舆论的漩涡,甚至背负了“复制大学”的笑名。

当该事件突然全面入侵小编的朋友圈时,初时我想这段只有几分钟的宣传片之所以能产生如此大 的舆论影响皆赖于互联网传播的便利性,但后来一琢磨,小编认为该事件得以持续发酵,并不断引发人们思考的真正原因,是因为在知识经济时代,国人的版权意识不断觉醒,且对民族的文化创新与创造力有了更高的期盼和要求。

在文化创新的道路上,我们不排斥模仿,因为任何的创意都一定是建立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之上,但在模仿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有自己的创新、创意与创造,否则与抄袭又有何区别。

当前,我国正大力构建创新体系,但要建设创新大国,我们得先学会尊重和保障他人创意的基本权益,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更多创新人才的成长,培养创意经济发展的土壤,从而促进全社会创造性的发展。

复旦大学抄袭事件引发的深思

复旦大学110周年校庆形象片被指抄袭引发舆论持续关注。面对质疑,该宣传片制片人滕育栋在接受记者采访坦陈,“构思完成后,摄制团队看了全球二十多所高校的宣传片和几家著名的广告公司的广告片,其中就有东京大学。”“因题材类似,摄制团队比较多地参考了东大短片的叙事方式和表现手法。”

尽管该片制片人诚恳地表达歉意,但从其回应看,他并没有意识到其团队已涉嫌抄袭,还以为只是参考、“借鉴”,这暴露出的制片人尊重原创、尊重知识产权意识的淡薄,更令人忧虑。我们总是谈大学创新,但创新何其难矣!此前媒体还报道,国内不少大学的校训存在雷同的问题,“求实”“创新”“团结”……这些经常出现在校训中的“高频词”,因此被网友评选为“通用校训万金油”。若你登录一些大学的官方网站,也很难发现学校有什么不同,把一所学校的校名替换为另一所大学的校名,也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妥。

这些问题不仅暴露出大学创新能力缺乏的问题,还反映出一些国内大学并没有关注个性和特色的意识,甚至可以说,在制作学校的网站和宣传资料时,借鉴、甚至拷贝其他学校的信息,大家不会认为有什么奇怪,比如,有大学按照北大的模式,制作网站和宣传片,也不会觉得奇怪,追究学校的责任。

复旦宣传片曝出抄袭疑云,根源上与近年来创意领域无节操“借鉴”他国创意有关,对于这种实为抄袭的行为,还有不少喝彩声,称抄袭,也是本事。创意是没有捷径的,侵占他人的创意成果,是对他人的伤害,更是对自身创意意识和能力的矮化。这是我国优秀原创产品严重匮乏的根源所在。

虽然宣传片的制片人已经承认参考了东大宣传片,并意识到“当初的认识显然是错误的”,但是,不论是其本人,还是复旦校方,都没有承认这是涉嫌抄袭的行为。这种处理方式,不利于对这一事件的定性,也不利于对所有师生、社会公众的价值观教育——一旦涉嫌抄袭,这没有半点含糊,应该据此对当事人进行调查处理,并由校方向所有校友、师生道歉。这种对抄袭明确的态度,会让社会走出“模糊地带”,建立清晰的认识。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我国社会持续进步的动力,大学应当是创新精神的发源地和守护神,如果宣传片和校训都可抄来抄去,一些大学的创新精神何在?我们的社会迫切需要对创新的尊重、对创新成果的保护,复旦宣传片事件,为整个社会,提供了一个机会,去深入剖析创新存在的不足与问题,不能就这么草草收场,而必须进行深层次的反思,对整个大学、社会,进行深入的尊重原创、保护原创的教育。

中新社上海5月29日电(记者 许婧)“(110周年校庆宣传片涉嫌抄袭)很遗憾”,全国政协常委、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葛剑雄29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说,复旦已下线的宣传片至少暴露出两方面问题。

葛剑雄说,撇开个人道德因素,首先暴露出当事人知识产权意识和法律观念淡薄;其次是缺乏法治观念。

28日下午,复旦大学备受争议的“测试版”最新宣传片已从复旦官方微信、微博等平台上悉数撤 下,复旦更连夜在微信平台发布“完整版”202_校庆宣传片。

迎来110周年校庆的复旦大学,在27日校庆日当天发布了新版官方宣传片《To My Light》。这部被复旦官方定义为“美丽科幻+人性叙事”的“硬朗大片”,甫一推出,便有大量校友和网友质疑该片与东京大学202_年宣传片高度雷同,被指责为“毫秒级”抄袭。复旦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该片制片人腾育栋28日晚间接受媒体采访时承认“摄制团队比较多地参考了东大短片的叙事方式和表现手法”,但“考虑到剧本改编自真人真事”,今年2月,“我们进行了剧本的创作”,“剧本创作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现在看来,当初的认识显然是错误的。由于我们选择画质较高的4K技术拍摄,剪辑进度比较慢。之后想赶时间尽快做出来,在送审时,没有向学校有关部门全面汇报拍摄的过程和背景情况。”滕育栋说。

面对校友、网友的批评,滕育栋表示“作为制片人,我对这部片子对学校声誉造成的伤害深感自责,在此真诚地道歉。”

“如果制片人所言属实,至少应该在片中注明参考了东大宣传片,或者哪一部分有所参考,甚至应该考虑征得东大同意”,葛剑雄以他任职复旦图书馆馆长时的经历分析说,不仅是纸质图书,电子资源同样有版权保护问题。

葛剑雄提醒说,创新很多方面涉及知识产权和法律,复旦本身就有法律工作室,如果能提前咨询,应该可以避免涉嫌抄袭。

他特别提到,此次事件涉及的东大宣传片已经公布,很容易对比。

对外界认为复旦声誉受损,葛剑雄并不完全认同,“对复旦人而言这肯定是很严重的问题,尤其是在110周年校庆重大日子里”,但一所学校的声誉,并不会因孤立事件改变,“这太夸张了,也不符合实际”。

截至目前,复旦官方仍未作出进一步回应或解释。葛剑雄认为,有关部门和当事人应该公布真相,明确态度,承担责任。任何抄袭、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都应受到谴责,不容它们玷污复旦的声誉。

学生例文:

别样烟火,独领风骚 高二·一班 程旭冉

我就是我,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别样的烟火,不会抄袭海的蔚蓝,不会抄袭夜的黑暗,不会抄袭草的翠绿。它凭借自己的绚烂,在平淡世间独领风骚。

复旦,就是复旦,是中华文明百年的凝聚。可这本该有自己风格的复旦大学,却对抄袭舶来的标志与宣传片乐此不疲。这反映的不仅是复旦创造力的缺乏,更是对本校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不自信。这与我们印象中复旦文化底蕴的深厚和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形成鲜明对照。复旦有能力、也有责任,宣扬本校的特色,弘扬中华文化。复旦不应该抄袭。

复旦的抄袭,是缺乏自主创新意识的体现。我不相信,如果复旦大学真正尽力策划校庆,会拿不出有特色的宣传片。抄袭,创新能力还在其次,主要是创新意识的淡薄。抄袭,故然可以节省时间和成本。可看似事半功倍,却与国家“万众创新”的方针政策背道而驰。试想,若在复旦之后,其他学校也纷纷效仿,热衷于抄袭,由此推及企业、政府部门乃至整个社会,那么中国将沦为他国文明的“复印机”。但若复旦能别出心裁,使校庆有自己独特的风采,那么这种创新行为带动的,将是勇于创新、乐于创新的社会风气。那么中国会与独领风骚的境界更近一步。

复旦的抄袭,更是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抄袭一方面是出于“坐享其成”之心,另一方面是觉得自己的文化不如人。泱泱中化五千年,怎么能连这点自信都没有!我并非宣扬“天朝上国”思想,并非主张排外。我只是希望,在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时,我们要有自己的东西。我们要相信,五千年的文化传承,留给我们的精华经世不衰,仍可适于今日。复旦大学若能依据百年的文化蕴藏,打造独具中国特色,宣扬中华文化的宣传片,那么不仅此校能获得更高的声望,更能增 强中国社会的文化自信。

当然,复旦大学可以学习和借鉴他人之长,但这种借鉴要有度,既不能忽视自主创新,又不能抛弃文化自信。这样复旦才可以摆脱“抄袭”的魔咒。

我就是我,作为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复旦大学可以独树一帜,拒绝抄袭。中国,可以建立更加强大的文化自信,在世界舞台上独领风骚。

..

第四篇:中国医改不同观点分析与比较

中国新一轮卫生医疗体制改革不仅是要解决当前人民群众呼声很高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更重要的,它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所进行的一场涉及卫生服务体系再造、健康干预模式转变和政府公共服务模式创新的深层次改革。在医改进程中,理论和政策取向的论争主要围绕十个方面。中国医改的理论探索充满争议,创新在渐进中前行。

(一)关于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的问题

政府和市场谁来主导,实质是如何定位政府管理方式,非公经济能否和怎样介入卫生医疗领域,以及如何利用市场机制的问题。这个选择最终将影响政府投入的效率、政府的责任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围绕这一焦点,有学者提出,中国应由政府拨款,建立以“广覆盖、低成本”为原则的全民健康保障体系[1]。还有人强调,卫生医疗领域要强化政府责任,包括强化政府的筹资和分配功能以及政府全面干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发展的功能[2]。与之相对立,一些学者主张以市场为主导,认为医疗改革的最佳模式应是由政府负责筹措基金,而医疗服务的提供则应尽量由管理有序的市场竞争来完成[3]。

笔者认为,关于政府主导还是市场主导的争论多是站在经济学的视角来分析医改问题的。如果应用公共管理的理论来分析,则会发现一个新视野,即政府可以用公共治理的价值理念来解决这个问题——建立一个理论分析框架和政策组合框架。中国医改按范畴可分为四个领域:公共卫生、医疗服务、药品生产流通以及医疗保障。考试大网站收集应该按照不同领域所提供服务的性质及各自发展的规律,合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科学确定不同领域的政策导向。在不同领域,政府和市场所占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应是不同的:在公共卫生领域,政府理所当然要承担主要责任,应该采取公共体制,由财政来筹集资金,由政府来主导;在医疗领域,不管从现实条件来看(我们有国有医院,也有非国有医院),还是从国际经验来看(国外也分营利医院和非营利医院),都应该采取混合体制,既要有政府筹资兴办的医疗机构,也要有非政府筹资的医疗机构;在药品生产流通领域,药品的生产和流通应该主要交由市场来解决,而政府主要对准入资格、价格和质量标准等进行监管;在医疗保障领域,可区分不同层次,医疗救助、社会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分别由政府承担、国家集体个人分担、个人承担市场运作[4]。

(二)关于补需方还是补供方的问题

从世界范围来看,没有哪个国家会用财政资金单纯补助医疗机构或者补助参保者,这是一个常识。考试大网站收集在中国医改过程中之所以出现“补需方还是补供方”的争论,分歧在于新一轮医改中新增财力是投入非营利医疗机构还是投入医疗保险,其实质是选择通过医疗保险的方式还是非医疗保险的方式来解决中国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主张“补需方”者认为,政府要采取建立国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路径,通过市场化竞争的方式来提高机构自身运行效率和降低服务价格,放弃对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大幅增加投入。而主张“补供方”者认为,在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完善的激励和制约机制的情况下,建立全民免费医疗是最好的医改模式[5]。

笔者认为,恰当的选择应该是“补供方和补需方并重”。这里所说的“补供方”,目的不是要实行免费医疗,而是要非营利医疗机构在政府的财政支持下为患者提供公益性的、质优价廉的服务。同时,我们主张“补需方”,也不是认为医疗保险能够代替医院改革或者解决对医院的医疗行为制约问题(即使“医患保”三方结构确实具有一定的相互制约作用),而是认为通过建立全体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险,政府为弱势群体买单,可以实现最基本的医疗筹资公平,有效提升我国卫生领域的公平性。这种两头都要兼顾的建议与政府目前的决策方向是相一致的。

(三)关于采取英国模式还是采取美国模式的问题

英国以实行全民普惠的卫生保健制度而闻名,而美国则以商业健康保险制度作为医疗保障的主体。在中国提出采取英国模式还是采取美国模式的问题,不是要照搬哪个国家的模式,而是为解决看病问题,借鉴哪种模式更为有效。因此,这是一个自身制度选择的问题。

笔者认为,英国的医疗保障模式是在福利国家的基础上建立的。向居民提供全面的免费医疗,需要财政政策上的高税收、医疗服务体系上的守门人制度以及发达的社区卫生组织来支撑,当然还有一整套对非营利性医院的治理结构,对医生的考核、绩效评估以及薪酬体制等等。很显然,目前中国不具备实施这种模式的条件。美国是一个崇尚市场、崇拜市场的国家,因此,政府在医疗保障方面仅负责穷人和老人的部分项目,其他的全部交由市场来运作。这与美国的文化传统、社会意识有很大关系,这种模式我国也不能照搬。但在具体的管理方式上这两种模式都有可借鉴之处,尤其是在发展社区卫生组织方面,英美确有

第五篇:善用免费资源

Career 202_-05-06 第409期

善用免費資源 窮小孩變國際菁英

撰文◎陳文瀾

貝爾實驗室歐洲總部公關︱陳盈孜

出生|民國75年

現職|貝爾實驗室歐洲總部公關

學歷|政大廣告系

經歷|台灣微軟、麥肯廣告實習生 巴西4SC Agencia廣告公司業務

雖然出身清寒,但陳盈孜善用各項免費資源,在學生時代尌實現周遊3大洲18國的夢想,畢業後先後在巴西廣告公司、貝爾實驗室歐洲總部任職,從窮小孩晉身國際菁英。

對大多數不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台灣民眾而言,即使窮其一生,都無法遊歷20個國家,更無法想像除了在亞洲,還可在其他2個大洲留下工作的足跡。

然而,從政大廣告系畢業還不到2年、出生單親家庭的陳盈孜,卻已完成此一「不可能的任務」。大學時期,她靠著當國際交換學生、參加大學生國際營隊,與獲邀至國際性創意、行銷、廣告比賽中領獎,先後前往18個國家,還甄試進入微軟、麥肯等2家軟體業、廣告業龍頭企業的台灣分公司實習。踏出校園後,她隨即前往巴西的廣告公司任職,1年後轉往位於比利時的貝爾實驗室歐洲總部(Alcatel-Lucent Bell Labs)擔任公關。

對於未來的人生規劃,今年才24歲的陳盈孜,絲毫沒有草莓族的稚嫩與「宅味」,卻可看見年輕人單騎走天涯的銳氣,及謀定而後動的自信。她希望將來重回校園進修,到法國的INSEAD商學院攻讀MBA學位,如果可能的話,再到幾個國家的知名企業歷練,之後再回台灣找工作。

深刻體會到貧富差距

母親在私人安養中心擔任護士,賺取微薄的薪水,含辛茹苦拉拔陳盈孜與2個弟妹長大。別說像其他家境較寬裕的同學般,一遇到長假尌跟著家人出國度假,陳盈孜尌是想到外縣市旅遊幾天,也是遙不可及的夢想,每次看著同學分送從海外帶回來的小禮物,心中尌羨慕不已。

為了不讓媽媽操心,陳盈孜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國中畢業後,順利考上北一女中。然而,穿上「小綠綠」的高中制服後,她深刻感受到,家庭貧富差距造成的巨大差異,有如「一個學校、二個世界」。家裡的經濟能力,尌算供陳盈孜在台北市尌讀國立大學,都已經相當吃力,但同班同學卻有人決定高中畢業後,申請尌讀歐美知名大學,每天不是拚命讀英文,尌是蒐集國外大學的資料。

「揪團」參加比賽拚獎金

雖然高中學業表現亮眼,陳盈孜卻在學測時大失常,無法跟75%以上的同班同學一樣,如願成為台大新鮮人,沒想到尌讀政大廣告系,卻開啟了人生新視野。起初她也想轉到法律系或會計系,但在選修這2個系為輔系後,卻發現沒那麼有吸引力,反倒是「誤打誤撞」填上的廣告系,讀起來津津有味。

為了減輕媽媽的經濟負擔,陳盈孜從大一尌努力打工,不管是到101大樓賣巧克力、到流水席端盤子、或到學校計算機中心工讀,再辛苦的兼差都不抱怨,大二時更一口氣身兼7份家教,幾乎天天都得課業、家教兩頭忙。

家教的收入雖比其他打工高出許多,但陳盈孜認為,若能在企業舉辦的競賽中得獎,更有助於往後在職場的發展,於是她積極找同學「揪團」,報名參加校內外各項有獎金的創意、行銷、廣告比賽。儘管每天忙得不可開交,她仍沒有荒廢課業,成績足以申請校內獎學金。

不花大錢完成出國夢

原本以為身高太矮、無緣報考空姐,只能等將來有工作後才能一圓海外旅遊的夢想,沒想到陳盈孜大二那年,錄取澳門舉辦的國際大學生營隊,沒花一毛錢,尌實現了搭飛機出國的夙願。這次經驗讓陳盈孜領悟,其實光靠著校內外、國內外各項免費的資源,家境帄凡的大學生同樣能周遊列國,成為「國際人」。

此,她開始有計畫地報名國際大學生營隊,更在大三下學期時,前往荷蘭的阿姆斯特丹大學,當了7個月的交換學生,期間利用自助旅行者常用的couch surfing(免費交換住宿)、euro lines(歐洲長程公車)、ryanair(10元機票的廉價航空),走遍歐洲15個國家、23個城市。後來更將參加創意、行銷、廣告比賽的觸角伸向海外,屢次應邀出國領獎。

足跡遍及3大洲18國

短短3年內,在大學畢業前,陳盈孜的足跡走過3大洲、18個國家,旅遊經驗尌連家境優渥的同學、高薪的經理人也望塵莫及。而她每次出國,除了上網徵求代買產品,還會帶東西回台灣網拍,將旅遊的經濟效益發展到極致。

在歐洲當交換學生時期,陳盈孜的英文能力再上層樓,聽說讀寫都毫無障礙,因而在大四那年,順利通過層層甄試,成為微軟的實習生。

頂著全球軟體巨擘的光環,台灣微軟每年開放100個實習名額,總吸引了數千名大學生報名,錄取率不到2%,陳盈孜卻能脫穎而出。在微軟實習時期,她被評為實習生中的佼佼者,獲得主管推薦,得以同時身兼麥肯廣告的實習生,在這2家美商企業的實習經驗,使她大學畢業後,有能力也有勇氣到異國謀職。

「原本,我並沒有出國工作的打算,但在政府帶頭壓低大學畢業生的薪資後,與其留在台灣拿低薪,還不如出國賺取國際經驗。」陳盈孜直言,她這一屆大學生畢業時,適逢全球金融海嘯,政府提供每月2萬2千元補助的「大專畢業生企業實習方案」,即俗稱的「22K方案」,讓台灣年輕人帄均薪資大幅下修,激發她勇

闖異域的信念!

拒當22K勞工 直奔南美巴西

決定出國工作後,大學畢業前夕,陳盈孜開始在網路找尋工作機會,並廣寄履歷表,最後選擇了巴西4SC Agencia廣告公司所提供的職缺。之前從來沒去過巴西的陳盈孜,靠著skype與網路視訊完成「面試」,獲得錄取後,隨即收拾行囊,搭了將近2天的飛機,前往2萬多公里外的公司所在地、巴西南大河洲Santa Maria市擔任「創意助理」。

然而,巴西並非英語系國家,主要語言為葡萄牙文。陳盈孜笑著說,因為不懂葡萄牙文,她只能靠英文與肢體語言進行溝通,雖然起初頗為痛苦,但幾個月後,她不但與同事相處愉快,還練尌初級的葡萄牙文聽力。

「巴西文化對我的衝擊很大!」陳盈孜表示,台灣有太多機會認識美國、日本,對經濟影響力日增的新興國家如巴西,卻極度陌生。她雖然只在巴西工作約1年,卻發現巴西到處都是商機,生活方式也頗為迷人,「巴西人的缺點,是沒有超過1星期的計畫,優點是彈性很大,且對人相當和善、尊重,重視生活超過工作。」

轉戰貝爾實驗室歐洲總部

在巴西廣告公司上班時,陳盈孜也想過,接著要到俄羅斯、印度或中國等其他「金磚」國家工作,但也務實地考慮到,如果想加速存錢、申請較知名大學的MBA,還是得有在先進國家知名企業工作的經驗。所以,同樣靠著skype與網路視訊,她應徵上了貝爾實驗室歐洲總部的職缺;今年4月中旬,她的辦公室從南美洲換到了歐洲的比利時。

只是,大學時玩遍了大半個歐洲,她卻從未在比利時駐足,而比利時雖可通行英文,但官方語言卻是法文與荷蘭文,對她又是一項全新的挑戰。不過,陳盈孜並不滿足於此,她打算未來申請法國INSEAD商學院的MBA,這所學校不僅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商學院,「更以注重多元文化聞名,這是美國大學MBA比不上的;以我的資歷來說,也比較容易申請到這間學校,」陳盈孜說。

30歲前才有力氣闖蕩

「以後在職場上,國際競爭力決定一切,我要趁著年輕時,多到國外歷練,」陳盈孜認為,自己最大的優勢尌是年輕,希望在30歲前,盡量累積國際經驗與人脈,並鍛鍊能夠流利使用2種以上外語,否則等到30歲之後,體力、記憶力都開始衰退,尌算真的想做這些事,恐怕也是有心無力。

「創業是我的終極目標,」陳盈孜相信,現在距離30歲還有6年,如果她能繼續累積海外歷練,將來回台灣求職,應可順利找到理想的工作,而她在世界各國所布局的人脈,更是她從事國際貿易的後盾,「對於我想要自創事業,應該有很大的幫助。」

陳盈孜的生涯進路

高中

●努力讀書,目標是台大法商學院。

大一

●拚命打工,以家教與時薪兼差為主,減輕媽媽經濟負擔。

二、大三

●積極參加國際營隊、企業比賽,甄選上交換學生,前往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強化國際視野與英文能力。

大四

●靠好成績爭取獎學金,為未來申請MBA加分,並到微軟、麥肯兩家美商公司實習,累積企業經驗與人脈。

巴西時期

●前往「金磚四國」之一的巴西,適應在非英語系國家工作、生活,並學會初級的葡萄牙文。

比利時時期

●學習跨國企業工作模式,開始學習第二外語。

生涯策略解析

非凡的勇氣,活用免費資源

來自帄凡家庭的陳盈孜,卻擁有讓同儕相形見絀的資歷,除了靠非凡的勇氣,還有善用各種免費資源,證明即使台灣社會貧富差距拉大,窮人家的子弟仍有機會,讓自己蛻變成具國際競爭力的菁英。

在大學時,她參加各種國際營隊,並甄選上交換學生,關鍵在於她有明確的目標,積極利用課餘時間,不厭其煩地撰寫國際營隊所需的企劃書。而「揪團」參加企業比賽時,更自願分攤同學不願做的工作,使她在學業、得獎紀錄、企業人脈、企業經驗、國際視野,都遠遠超過同儕。

更重要的是,陳盈孜懂得「山不轉路轉」的道理,其他人以為「面試」尌一定得面對面,但她卻可透過skype與網路視訊,便可跨洲找工作,完全沒想過「不可能」這3個字!

--更多精采文章請見409期(5月號)Career職場情報誌--

「慣寶寶」大學生 業界嘆難用

202_-05-05 中國時報 李宗祐/新竹報導

金融海嘯席捲全球期間,科學工業園區去年曾高達十幾萬人放無薪假。今年初,景氣回春,科技大廠卻感嘆有錢找不到人!旺宏電子總經理盧志遠昨日指

出,台灣現在大學生滿街跑,但都找不到合適的人才;即使勉強找到可用的人,很多都是「慣寶寶」,都想「錢多、事少、離家近」。

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奈米元件實驗室昨日舉辦「台灣半導體未來論壇」,台積電副董事長曾繁城和盧志遠等人對我國半導體人才嚴重不足均憂心忡忡。

人才難覓 學校沒把學生教好

曾繁城指出,台積電最近招募人才,應徵者雖多,卻找不到合適的人,現在連電機系教授都不做半導體技術研究,學生當然也不會,政府應加強培育製造技術人才。

盧志遠並說,好的半導體人才都往台積電和聯電等前十大廠商擠,一般半導體公司根本搶不到。國內現有一百六十幾所大學院校,大學生滿街跑,企業卻找不到合適的人,因為學校沒有把學生教好。

空有名校學歷 卻無專業能力

盧志遠指出,政府為解決半導體人才「不患寡而患不均」問題,鼓勵台、成、清、交等名校成立產碩專班,結果製造出一堆更難用的人才,「我們要用的是擁有台成清交程度的人才,而不是掛著台成清交招牌的人。」除了專業能力備受詬病之外,盧志遠對大學生的語文能力更是不敢苟同。

從小被慣壞 只想「錢多事少」

他說,旺宏是國際化的公司,經常要跟國外客戶連繫,但工程師寫好的電子郵件不敢發出去,因為英文不好。「英文不懂,還好,尌怕還造成誤解,把黑的講成白的。信寄出去後,主管還要忙著收拾善後,更麻煩。」

對於時下年輕人的工作態度,盧志遠更是搖頭嘆氣。「現在年輕人都想錢多、事少、離家近。」公司要派人出國都找不到人,即使以加薪鼓勵也沒有用。「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旺宏要派年輕工程師到蘇杭駐廠,卻沒有人要去,不是說女朋友不同意,尌是以家有老母當藉口。

他感慨地說,廿幾歲的年輕人應該是四海走天涯,到那裡都可以打拚。但台灣現在的年輕人都是「慣寶寶」,從小尌被慣壞了。

善用不同的观点[大全五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