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4号文库
立足本土非遗 树立文化自信(范文模版)
编辑:红叶飘零 识别码:23-984525 1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02 17:55:34 来源:网络

第一篇:立足本土非遗 树立文化自信(范文模版)

立足本土非遗 树立文化自信

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是中小学艺术教育的重要任务。十八大和十九大报告都强调,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近年来,北京市昌平区立足本土非遗,深入研究非遗课程化模式和探索多校联盟区域性推动非遗传承的实践研究。依托区域传统文化资源探索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已成为昌平区中小学深入践行十八大和十九大精神、推动素质教育的一个创新点和突破口。

一、立足区域文化资源,确立项目推动模式

近年来,昌平区中小学在艺术教育方面一直在努力寻找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突破口。调研发现,昌平区有许多具有鲜明地域特色、艺术价值很高的传统艺术品种。如有400多年历史的小汤山镇后牛坊村的花钹大鼓,是北京乃至全国保留最为完整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260多年历史的流村镇漆园村的龙鼓,是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流村镇长峪城村的社戏“山梆子”也同样历史悠久……它们很适合青少年学习,如花钹大鼓注重将丰富的节奏与有韵律的形体动作相结合,漆园龙鼓则鼓钹合奏、气势恢宏。这些存在于学生身边的鲜活的民间艺术,也特别适合引入校园。

为此,昌平区体美教研室牵头成立了非遗入校园项目,以本土非遗资源为依托,通过课程化设计、课内外整体推进,探索以基地校为试点、以校际联盟为引领的区域化普及项目推动模式。

二、突破关键难题,引发文化共鸣

受非遗传人和主要表演者年龄偏大、口传心授的传授方式效率较低、“技艺不外传”的习俗等因素的制约,以传统模式很难将非遗引进校园。鉴于此,昌平区从易于学习、不受人数限制的角度出发,首先选定了漆园龙鼓和花钹大鼓进行课程化资源开发,采用实地“田野工作”的研究方法,组建专项工作小组进行资料的采集与整理,通过动员非遗传承人积极配合,最终以影像采录、现场采访、后期整理与核对等多种方式,对非遗资料进行了严谨、规范的整理。这个过程,使教师们真切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使非遗传承人因受到关注与尊重而倍感自豪,使家长和学生深表认同。这种文化共鸣成为顺利推进这一项目的重要支撑。

三、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保障项目顺利实施

一是整理非遗资料,物化艺术形式。对非遗资料进行严谨、规范的整理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昌平区组织了几十名专业人员,对花钹大鼓和龙鼓的全部乐谱做了严谨、规范的记录,为其舞蹈动作撰写了详细的分解说明,为民间传人拍摄了完整的表演录像,不仅开发出了一套完整的课程资源,也为非遗的记录和传承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是引入高水平的指导,不断扩大影响。为确保项目的专业性,在做项目规划时,昌平区就向北京市教研中心和教育学会的有关专家领导作了汇报,受到了大家的高度关注。而且祁德渊、梁洪来、许洪帅等专家还多次亲临昌平区进行跟踪式深入指导,一些民族传统音乐和非遗校园传承研究专家也提供了许多支持,区内的特级教师和各级骨干教师更是全员参与,保证了项目的顺利推进。昌平区还通过各种形式搭建高端平台,吸引更多的专业团队参与其中。自202_年至今,昌平区相继组织了北京市中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研讨会等八个市、区级现场观摩和研讨交流活动。202_年5月16日,北京市中国传统音乐“神州大地,鼓乐铿锵”主题大课堂教学研讨会在昌平区第一中学成功举办,以一场中国鼓乐盛宴的形式集中展示了该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三是坚持以教师为主体,鼓励直接指导。为了培养一支专业的师资队伍,昌平区聘请民间传人培训教师,再由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这大大地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技能,使教学更具有实效性。比如,教授锣鼓经时,民间传人依靠口耳相传的逐句强记,然后在乐器上实践;而音乐教师则运用规范的乐谱,将鼓谱中的节奏元素化,用识读乐谱的形式指?а?生学习。有些学校更是创造性地将丰富教师课余生活、培训专业指导队伍与打造师生共舞的校园文化有机结合,使项目的推进形成了可持续发展态势。

四是结合课堂教学,组织专项教研。要想使项目取得显著成效,必须与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北京市音乐教研室主任梁洪来提出“按部就班,循序渐进,梯度适当,不能间断”的原则,为昌平区的教学实践研究指明了方向。为此,昌平区组织了多次高层次的非遗进课堂专项教学研讨会,以寻求有效的教学策略,并以专项教研的方式组织了多次集体备课和研究课、公开课活动,加快了非遗艺术深入课堂的步伐。

五是组建学生社团,普及与提高并进。非遗艺术社团是推进项目实施的另一个践行者。在社团活动中,学生们得到了更具体的专业指导,既使非遗艺术得到了普及,又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项目学校在学生的挑选、活动的设计上都做了精心安排,同时在乐器定制、服装设计上也严格要求。各校指导教师边学习、边排练,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这种方式将课堂学习与课外活动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项目实施更加高效。

六是进行合理改编,实现传承创新。为了更好地传承非遗艺术,激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创造力,昌平区特别注重在传承中创新。比如,漆园龙鼓原本形体动作较少,不容易体现欢快、活泼的特点,鉴于此,流村中学的指导教师就专门编了一套适合龙鼓表演的形体与舞蹈动作,大大提高了龙鼓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四、积极总结项目成果,推动项目持续发展

一是为学校和学生的发展搭建了一个新的平台。项目的实施,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内化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同时,也使学校形成了特色品牌,找到了文化建设的突破口。

二是形成了区域性民族音乐教育特色。从刚开始的两所中学、数百名师生逐步扩展到区内十一所学校、三千多名师生,形成了一个广泛的校际联盟,使区域性民族音乐教育特色逐渐凸显。

三是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项目拓宽了教师的文化视野,提升了教师的综合素养,探索出了一条提升教师专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四是为非遗进校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昌平区把非遗艺术传承落到了实处,其“行政与教育、中学与小学、课内与课外、非遗与教材、音乐与其他学科、专家与教师、尊重认同与传承传播”的七个“一体化”是让非遗项目在学校生存发展的保障。

多年来,昌平区一直力图通过非遗艺术项目的稳步推进,不断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既继承了优秀的传统,又弘扬了文化的精粹,使区域办学特色更加凸显,不断落实着对民族的尊重、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未来的尊重。

(责任编辑 张慧籽)

第二篇:立足本土红色文化

立足旺苍本土红色文化,挖掘语文教育资源 刘文波

红色文化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广大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载体,它包含精神和物质两种形态。精神形态的红色文化包括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等,蕴涵着爱国为民、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等精神,这些精神是新民主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升华,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渊源。物质形态的红色文化是反映这些革命精神的载体,通俗地讲,也就是红色文化资源,它包括革命遗迹、文物、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其直观形象,具有较强的熏陶渲染性和实践教育性。

总的说来,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创造、积累、传承的灿烂奇葩。红色文化见证了“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将这种文化使之得于体现、传承并将之发扬光大,却是我们肩于重任的。

对此,我认为针对这种文化在教育中的体现,应从大处着想、小处着手,善于立足本土红色文化,挖掘语文教育中应用的丰富资源。《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程改革鼓励教师成为教材的开发者、建设者,引导学生多渠道、全方位地积累文化知识,间接获得情感体验和生活经验”。

旺苍县地处四川盆地北缘,米仓山南麓,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川陕苏区后期首府,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徐向前、李先念、许世友、王树生等曾在这里战斗生活了整整两年。旺苍人民为了家乡这片乐土,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不息,这里有中共广元县委遗址、县级苏维埃遗址,木门军事会议旧址,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师、水兵连、少共国际师诞生地,红军造币厂遗址,310多条旺苍红军石刻标语。旺苍老城由于保存着我国面积最大的革命遗址群,故被称为“旺苍红军城”。近年,旺苍县政府又着力打造红色文化,新建了旺苍红军城史迹陈列馆,纪红广场等,进一步丰富了旺苍的红色文化资源。那么,作为旺苍的一名语文教师,该如何利用这些丰富的红色文化来丰富我们的语文教学呢?本文就笔者的一些尝试粗略的谈谈。

一、立足旺苍红色文化,开展多样实践活动。

1、开展“旺苍红色文化之旅”。旺苍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捍卫过的地方,在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展开的英勇不屈的斗争中,一大批革命先烈在旺苍这片土地上谱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斗志,已成为旺苍人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如何让孩子更深刻的理解这宝贵的精神,我认为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组织学生参观“旺苍红色景点”,包括中共广元县委遗址、木门军事会议旧址、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师、水兵连、少共国际师诞生地、旺苍红军城史迹陈列馆、纪红广场、红军造币厂遗址。通过这些红色景点的参观学习,学生深深体会自己生活的这块土地蕴含着多少英雄的热血,感受革命英雄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斗志,从而丰富学生的写作语言,充实学生写作的素材。

2、开展寻找革命英雄事迹的竞赛活动。充分利用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去寻找旺苍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然后评出一二三等奖,只要有评比,学生们都是充满兴趣的,他们通过查阅图书,或是上网查询,甚至有些学生到旺苍红军城史迹陈列馆查找旧报纸的,更甚之是有个别学生走访老红军与烈士家属,争取获得最详细的第一手资料。

3、开展写作和动手制作手抄报竞赛。这两项竞赛是在前面两点的实践活动的前提下得于施展的,分两个部分:一是写自己关于参观“红色景点”或阅读有关英雄事迹的感想;二是制作“红色文化之旅”手抄报。这两项竞赛活动,学生都踊跃参加,老师并都将其优秀作品通过展览板向全校展示。一方面,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肯定和表扬;另一方面也激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总之,这些革命英雄的事迹,通过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致使语文教学不再那么单一,开始有了多元化,不但让学生对语文课有了兴趣,对语文学习有了信心,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激活了学生爱我故里,爱我中华的情感。

二、立足旺苍红色文化,渗透语文德育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材是本,有许多课文都是红色经典,是革命精神的产物,如《芦花荡》《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沁园春.雪》在教学这类题材的课文时,教师可以结合教材,联系实际,用革命先烈和革命前辈在物质条件极为恶劣的环境中,依然矢志不渝地进行革命斗争的事例,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的教育;利用革命先烈和革命前辈在遭受敌人严刑拷打的非人折磨下,即使牺牲生命也依然不改其志,矢志不悔,无限忠诚党的革命事业的高风亮节,对学生进行信仰教育和诚信教育;通过新旧社会的对比,引导学生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教育学生不忘历史,真正做到饮水思源;通过革命队伍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严格自律,舍小家顾大家,屡次以少胜多的事例,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

把教材与本地的革命史和身边的革命遗迹以及红军将领诗词当作一篇篇活教材,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以激励学生,让学生在今昔对比中发现自己的弱势和不足,增强学生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立足旺苍红色文化,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革命先辈在革命斗争中所发挥出来的巨大作用,与他们自觉不自觉地善于利用一切语文手段来服务革命工作有莫大的关系。发动群众参加革命,需要有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演讲才能;拟定决议或决定,需要有良好的书面表达能力;执行上级的命令和决议,需要有良好的领悟能力和理解能力;商议和决定重大事件,需要有良好的倾听与交流能力等,综合起来即是“听、说、读、写”的能力,这都是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并培养的。现在的有部分学生存在着忽视语文学习,漠视语文能力培养的倾向,针对这一状况,我们有实践性的课外活动,如参观本土“红色景点”,收集各景点的相关资料,并开展一系列综合性活动。例如,我们带学生去参观木门军事会议旧址,开展活动如下:

1、先阅读有关介绍木门军事会议的书籍;

2、记录参加活动流程;

3、记录讲解员讲述参加木门军事会议的红军将领的相关资料;

4、开展征文活动(在踏访中收获的感想、体会、心得、故事等,均可用文字详实地写下来,也可以写成实践小论文、调查报告、诗歌等,不限文体)等等。

参观木门军事会议旧址实质我们红色文化之旅一部分,开展了多项活动,在实际上提高了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尤其在整合能力方面得到很好的锻炼。此外还有参观红军造币厂、旺苍红军城史迹陈列馆、纪红广场等旺苍红色景点,通过一系列综合性活动,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从而培养好学生语文综合学习能力。

第三篇:三秦 非遗文化展示

三秦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陕南地区

商洛市:

截至目前,商洛共28个项目入选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个项目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89个项目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59个项目入选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省政府公布了陕西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商洛的商南民歌、商州花灯、漫川古镇双戏楼庙会等9个项目成功入选。

陕西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按照《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申报评定暂行办法》,经申报、评审、公示等程序,经省政府批准的,涵盖民间文学、传统美术、传统技艺等10大类80个项目。

商洛9个入选项目分属其中4大类。其中,商洛市群艺馆选送的商洛孝歌、商南县文化馆选送的商南民歌、山阳县文化馆选送的八仙鼓3个项目入选传统音乐类;商州区文化馆选送的商州花灯入选传统美术类;商州区文化馆选送的黑龙口豆腐干制作技艺、柞水县文化馆选送的杏坪皮纸制作技艺、柞水县饮食文化研究会选送的柞水洋芋糍粑3个项目入选传统技艺类;柞水县饮食文化研究会选送的柞水十三花、山阳县文化馆选送的漫川古镇双戏楼庙会2个项目入选民俗类。

汉中市:

陕西省政府公布了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汉中市的勉县对鼓、宁强羌族刺绣、龙骨水车营造技艺和汉中藤编技艺(南郑县)、费家窑砖雕瓦塑技艺(洋县)、镇巴宣纸传统造纸技艺、石质粗瓷制作技艺(西乡县)、略阳菜豆腐节节制作技艺、陈氏接骨技艺(勉县)、午子山三月三庙会(西乡县)共10个非遗项目

截止目前,汉中市共有82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59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入选省级名录,6个项目入选国家级名录。

安康市:

安康市共整理出“非遗”名录110余项,涉及表演艺术、口头传说、民间文学、手工技艺等多门类,其中汉调二黄、紫阳民歌已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遗”代表作名录,平利弦子腔、小场子、八岔戏、安康道情、龙舟节等已被列入第一批省级“非遗”代表作名录,另有24项被列入第一批市级“非遗”代表作名录。

二、关中地区

西安市:

陕西省第5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日前正式公布,西安肉夹馍、秦腔脸谱绘画、澄城水盆羊肉等10大类79个项目,列入陕西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陕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都具有浓郁的陕西特点,其中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传统美术、传统医药等门类。这些非遗项目有的展现陕西传统文化和民族民间文化创造力的杰出价值,有的世代相传,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有的则是促进陕西地域文化认同、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有的则见证了陕西文化传统的独特价值。

宝鸡市:

宝鸡市有 78个项目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一批 37项、第二批 28项、第三批 13项),其中宝鸡民间社火、凤翔泥塑、凤翔木版年画、西秦刺绣、炎帝祭典已入选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有 44个项目被列入省级“非遗”名录。而列入县级“非遗”名录的已达 265项。这些项目涵盖民间美术、民间文学及语言、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手工技艺、民俗等多个门类,是宝鸡市民间文化的瑰宝和艺术结晶。

宝鸡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74人,其中国家级传承人 3人(凤翔木版年画传承人邰瑜、邰立平和凤翔泥塑传承人胡深),省级传承人 32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共有 242人。

渭南市:

渭南市有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370个、市级名录169个、省级名录83个、国家级名录12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数量和质量均在全省乃至全国名列前茅,初步建立了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华阴老腔、韩城行鼓等12项非遗项目被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84项列入省级名录。有8人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55人被列为省级传承人。

渭南的非物质文化资源丰富,秦腔、大荔同州梆子、富平阿宫腔、华阴眉户、合阳跳戏等多种戏曲源远流长;华县皮影戏、合阳提线木偶戏古老璀璨,被誉为“戏曲的活化石”;华阴老腔更是被称为“东方的摇滚”;韩城秧歌独具匠心,融民歌、说唱、舞蹈为一体;澄城刺绣、皮影雕刻、渭南面花等民间艺术巧夺天工;韩城行鼓、合阳上锣鼓、富平老鼓威震四方;蒲城秆火绚丽神奇;澄城尧头窑古朴厚重。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成就了渭南民间民俗文化的丰富多彩和品种繁多„„

三、陕北地区

榆林市:

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传统技艺是9大类中入选项目最多的一个,其中囊括了具有各县区特色的干炉、手工挂面、拼三鲜、炉馍馍、果馅、豆腐、驴板肠等传统食品技艺,以及柳编、手工地毯、石雕等共26项传统制作技艺。而市民耳熟能详的绥德传统婚俗、定边赛驴会、子洲转九曲等14项民俗与靖边剪纸等12项传统美术,以及神木杨家城传说等3项民间文学和横山道情这一传统戏剧,也分别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陕北民谚、绥德石狮雕刻技艺、绥德踢场子、佳县白云山庙等4项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遗”项目。

延安市:

延安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积累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202_年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以来,榆林市已先后挖掘出各类民间艺术品种70余项104个品种,其中被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的12项,列入省级的64项,列入市级的135项,列入县级的284项。已有31人分别被国家和省上命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有6个县被文化部命名为民间艺术之乡,有4位民间艺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民间艺术大师。在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延安处于领先地位。陕北民歌、陕北道情、陕北说书等非遗项目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传承。

第四篇:文化企业如何立足本土市场,开拓海外市场

文化企业如何立足本土市场,开拓海外市场

内容摘要:在21世纪,文化产业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如何让我国的文化企业立足本土市场,开拓海外市场。要做到明确定位,选择合适的目标顾客;创新观念,全面提升文化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注重人力资源的培养和管理;重视社会责任,树立企业形象。关键词: 文化产业

企业

现状

本土市场

海外市场

21世纪的文化产业被称为“黄金产业”,美国、日本经济学家将其称之为“21世纪的最后一块暴利蛋糕”。随着文化及其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在世界范围内涌现出了一大批有着较强竞争力的文化企业。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文化产业作为中国未来最有潜力的产业,是党和政府今后若干年内要大力发展的支柱产业。而如何发展文化企业,使其既能立足于本土市场,又能开拓海外市场,是目前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我国文化企业的现状

202_ 年7 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规划》以文化创意、影视制作、出版发行、印刷复制等为重点,旨在加大文化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完善产业政策体系,推动中国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个被称作中国文化产业里程碑的规划的制订,不仅表明社会主义中国对文化产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更意味着我国政府已经坚定地把发展文化产业确定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

而进入202_年后,以网络游戏产业、电影产业、出版产业为领军的文化产业也是进一步呈现出了繁荣景象。202_ 年底至202_ 年初贺岁档期,《赤壁》、《梅兰芳》、《非诚勿扰》、《疯狂的赛车》四部国产电影国内票房总额突破10 亿元。“1 至5 月份,文化产业平均增幅达17%,其中新闻出版总产值平均增长30%左右,销售增长20%,显现良好的发展态势;电影产业高速发展,创作数量稳定增长,1 至5 月份,电影创作已达到160 部的好收益,电影票房达到19 亿元,同比增长40.3%。”①

二立足本土市场

① 李舫中国文化产业的未来路向[J] 今日信息报 202_.09.16 第B 01版 文化企业要如何立足于本土市场,我认为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明确定位, 选择适合的目标顾客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文化的需求同社会的政治、经济、地域、民族等发展密不可分。文化企业要想在本土取得好的发展,必须对本地区有充分的了解,明确定位。比如在广大农村地区, 人们对电影的需求量并不小, 但是因为种种原因, 这部分市场并没有得到重视和开发。所以在文化企业发展过程中,要充分意识到消费者文化需求的层次性,充分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人们的需求。不能盲目建设大型娱乐场、文化一条街、文化产业园区等,致使产品和服务价格居高不下,结构失衡,供给与需求脱节。文化企业要尽量通过科学定位和努力工作提高不同类型、层次人们的文化水平,不能一味地面对高端,开发针对少数群体的“贵族”文化,否则,难免会曲高和寡。同时,也不能一味迎合某些低级、庸俗的文化需求,不能单纯为盈利而媚俗。

(二)创新观念,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文化企业获取和保持可持续竞争优势所拥有的关键资源与核心能力的最佳组合”②。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保持优势、促进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所在。培育市场主体是提升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前提,要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不断扩大文化产业领域的开放水平, 逐步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方式多样化、项目建设市场化的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创新是提升文化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其中内容创新是提升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动力, 管理创新是提升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保证。利用内容创新, 掌握文化企业的核心资源;通过管理创新, 协调企业内各种资源、能力, 将其进行有效整合, 从而比竞争者更有效地提升企业竞争能力。

(三)重视人才,培养企业的人力资源

文化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是人才的竞争,所以在文化企业的发展过程中, 如何对人才进行有效的培养、管理和激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 我国文化产业的人才总量、质量、专业和分布构成都不容乐观,没有形成文化企业的人才群体, 还存在文化企业人才流失现象, 文化企业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储备人才的能力都还不完备。因此, 要充分重视人力资本的投入和人力资源管理, 尽快培养具备文 ② 郑茂林 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探析[J] 企业经济 202_年第7期 化产业的相关知识, 掌握现代科技、懂经营、会管理、能创新的专业人才。文化企业应尽力为人才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尊重劳动, 尊重知识, 尊重人才。除此之外, “文化企业的专业人才个性鲜明, 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要更具有宽广的胸襟, 采取类似于目标管理的方式, 建立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的“心理契约”, 采取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和激励机制, 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③。

(四)承担责任,树立企业的良好形象

文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除了盈利外,还要承担社会责任,为企业树立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如此更有利于文化企业在本土市场的长远发展。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经济责任、公共责任、社会反应三个方面, 而文化作为上层建筑其社会责任更为明显。作为文化企业, 其产品不单是供人们使用那么简单, 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到人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低俗文化会造成精神污染, 比环境污染的危害更大, 可以导致文化产品“人文内涵”的缺乏。比如某些不良的报刊杂志、音像制品、网络等会严重影响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因此, 文化企业在注重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相关者需求的同时, 也要肩负起推进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培养优秀文化的责任。

三开拓海外市场

我们的文化企业不仅要在本土发展的好,还要在国际上发展的好。

(一)扶植大型文化企业,培育知名品牌

要想使文化企业走向世界,必须要把文化企业发展为大型的文化企业集团。我们要支持文化企业以资本和业务为纽带,实施水平或纵向的兼并重组,实现跨地区、跨行业经营,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和产业集中度,形成大型的文化企业集团。当今国际市场的文化竞争,已经跨越了产品竞争的阶段,进入了品牌竞争的时代。所以我们要积极寻找本地区的优秀文化资源,积极挖掘其文化特色,打造品牌文化产品及服务。在打造知名品牌的进程中,其文化建设要落实到具体的品牌塑造、策划、推介、营销上,着力打造一批富有特色、能代表中国特色的文化品牌向国际市场发展。

(二)构建国际信息平台,加强国际合作

③杨春丽 史萌 浅谈文化企业的特性和发展对策[J]山东经济 202_.05 第3期

要想使文化企业能够走出国门,开拓海外市场,政府要“积极建设信息平台,为企业提供充足的、迅捷的信息以促成对外合作,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相关企业负责人进行培训以及参观学习海外同行的发展”④。一些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建立专门的海外市场开发部或者国际部,加强国际间的交流合作。我们的文化企业只有充分的了解国际信息,做到与国际接轨,我们生产的文化产品才能够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才能够开拓海外市场。

21世纪的今天,世界经济结构正在发生着巨大变化,文化产业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我国必须抓住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和文化革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充分发挥我国的文化资源优势,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的基本战略思想,立足本土,开拓海外,不断壮大我国文化企业的实力。

参考文献:

李舫 中国文化产业的未来路向[J] 今日信息报 202_.09.16 向勇 文化产业这十年[J] 北京商报 202_.11.16 杨春丽 史萌

浅谈文化企业的特性和发展对策[J]山东经济 202_.05 第3期 郑茂林 文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探析[J] 企业经济

202_年第7期 王春雨 关于文化产业的几点思考[J] 理论月刊 202_年第11期

傅守祥 文化经济时代: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管理[J] 深圳大学学报 202_.03 第24卷第2期

④ 沈昌德 黄娟 河北省文化产业对外合作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 燕山大学学报 202_。03 第11卷第11期

第五篇:立足本土 着眼终身

谈地方课程课堂教学中的“三个关注”

202_年10月,浙江省第一届小学地方课程课堂教学评比在杭州举行。12位参赛教师的精彩课堂,将地方课程课堂教学的丰富内涵诠释得淋漓尽致。也使我体会到地方课程的课堂教学,应该立足本土,张扬个性,着眼终身。

地方课程的课堂教学必须为地方发展服务,必须为学生发展服务的宗旨。一堂好的地方课程课,应该使人变得好一点;一堂好的地方课程课,应该教人智慧,培养孩子的美感、诗意,教人清醒而有爱心„„一堂好课承载着丰厚精神内核,丰满生命意义的任务,这是每一位任教地方课程的老师都需要达成的共识。现就这12堂课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谈谈在地方课程课堂教学中如何做到 “三个关注”,为以后的课堂教学开辟崭新的天地。

一、关注主题,凸显课堂教学的人文性

主题是教学内容当中所要传递出来的思想、情感、内涵、中心等核心精神。主题是一堂课的灵魂,它在落实三维目标中起着价值引领的作用。从某个角度上说,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教师引导下借助某些载体逐步走向核心的过程,这也是地方课程课堂教学人文性的重要体现。文本主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依托语言文字,通过师生活动,生生活动,共同开展积极的探究、挖掘和提炼。比如《讲讲金华道情》这堂课的主题比较丰富,至少可以从以下两个维度来解读:第一个维度解读金华道情本身具有的民间艺术性,第二个维度解读金华道情在唱词中表现出来的优良传承以及社会价值。

解读金华道情本身具有的民间艺术性,第一层面是从金华道情的配器、唱词、表演形式中概括出金华先人的智慧与艺术天赋,比如在交通阻塞、信息封闭的年代,走村串户的曲艺艺人充当着信息的媒介,成为旧时代农工士商、村夫民妇接受教化、享受艺术的主要来源等等;第二层面是对金华生活在社会底层民众的优秀品质进行提升,并从新的角度来全面立体地概括金华普通劳动人民的不平凡之处。

至于解读金华道情在唱词中表现出来的优良传承以及社会价值,并不是教师牵强附会上去的,而是唱词的核心思想。比如这堂课中,教师选用的典型故事《怀念你啊,祥斌兄弟》,歌词处处体现出劳动人民对英雄的敬仰和怀念。这正是金华道情所体现的社会价值:用古老的曲艺形式缅怀我们的英雄,深情的曲调让许多观众都抹起了眼泪。这样“一个人感动一座城”的英雄事迹,在学生的脑海挥之不去,这正是地方课程传递给学生的情感和人文性。

二、关注内容,凸显地方课程课堂教学的工具性

地方课程的教学,应该侧重于地方文化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主要体现在对内容的探究、感悟、积累与运用,以求凸显课堂教学的工具性的特征。

1.凸显主体,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地方课程作为一种课程形态,是对国家课程的很好补充,是沟通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的桥梁,更是联系学生和社会的纽带。除此之外,地方课程还要满足地方发展的需要,要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地方文化品位和传承地方优良传统,但是这些作用都应该是通过培养学生这一主体来实现的。请看《浙江绿茶》教学片段:

观看视频:龙井茶冲泡的步骤。

展示文字温馨提示,注意事项,学生自己发现与强调“安静、轻拿轻放、记录”等。

学生动手实践,冲泡龙井茶。师:家里谁爱喝茶?

看视频“十八棵龙井御茶树”,还知道哪些龙井茶的故事? 生1:为什么叫龙井茶? 生2:产地在龙井村。

展示龙井村双峰的位置、公交线路、网络地址,你还想了解哪些浙江绿茶? 开始品茶:

师:杯中的茶有什么变化? 生:颜色的变化、香味。师:品一口,什么感觉?

师:再喝一小口,流到心里怎么感觉? 生:太好喝,热乎乎的,心很暖

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在泡茶以及感受茶道的魅力这一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引导他们自己看视频、学习泡茶、亲自动手泡茶、闻茶香,感受茶道韵味等教学过程,既使学生感受到茶道文化的魅力,又培养学生实际动手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2.追根溯源,探寻地方课程教学的文化意蕴。地方课程的教学内容,往往积淀着丰厚的地方文化内涵,有着重要的认识价值、应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因此,课堂教学过程也应是吸收地方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的过程。例如《走进畲乡》的教学片段:

一位女生现场穿畲族服饰:衣裤头饰,并现场打招呼,请其他学生说特点 师:这叫“凤凰装”,展示几套不同的凤凰装,说明小凤凰装、大凤凰装、老凤凰装。

摸摸头饰的材料,说说。

师:展示一种很重的银凤头饰,你会嫌弃吗?

师:凤凰装上还有一样特别重要的饰品——腰带(彩带)。展示不同的彩带图片。展示图片,编制彩带的过程。师:编织方法怎么样? 生:古老、传统。

师:说明什么?生:历史悠久、体现畲乡人民的智慧。(教师补充:这是传统遗产。)

畲乡服饰内涵极为丰富,是民族文化灿烂的瑰宝。老师引领学生对凤凰装进行分析,把学生带入了美丽的畲乡,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易于联想的实物,让学生将服饰与畲乡紧密联系起来,不但加深了对畲乡的理解,也感受到畲乡人民无穷的创造智慧。使学生在学习畲乡文化、传习畲乡技艺的过程中,进一步接受优秀地方文化的熏陶,彰显地方文化意蕴。

3.整合组块,实现雅俗文化有效连接。

关于文艺的“雅”和“俗”,一直都存在争论。古代就有“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说,现在又有“民间文化”和“精英文化”之说。其实民间文化和精英文化里面,都有很多优秀的和糟粕的东西。一种文化的生命力,主要由人民来选择,由生活来选择。生活在不断地淘汰很多不适合的文化,又产生新的文化,所以新的文化和旧的文化里,精英文化和民间文化里,都有优秀的东西,也有不健康的东西。人民选择了什么样的艺术,我们就应该弘扬什么样的艺术。正如民间文化,它既能满足地方发展的需要,又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所以提高地方文化品位和传承地方优良传统是地方课程教学的重点。在设计课堂教学的环节时,如果能根据学科特点,将地方文化的传统性和现代文化的时代性巧妙结合,既可以传承民间文化,又可以擦去年代的蒙尘,使民间文化熠熠生辉。例如:在教学 《听听绍兴的莲花落》时,其中有“‘一唱莲花落一百年’了解发展历史”这样一个教学环节:

播放视频:不同时期的莲花落:清朝光绪、建国前、改革开放前期、如今四个时期。

学生对照表格填写内容:说明发展变化。

展示改革开放后的表演图片、发现新的变化、场地。“猜猜猜”介绍一位名人的资料,引出翁仁康。

创新发展:绍兴莲花落与拉丁舞、管弦乐队结合(即民间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效连接)。

莲花落不大适合现在的小学生,但拉丁舞和管弦乐,是属于现代的、优雅的、极具生命力的艺术,深受学生追捧。这样的整合组块,体现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基本原则,遵循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也体现了尊重青少年特殊的生活体验,拓展他们的认知领域和探索领域,为他们提供自主探索、想象和表达的自由空间。

4.加强指导,促进学习、探究能力同步发展。

地方课程的内容是根据各地的课程资源、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及现实与未来的发展需要而开发出来的,来源于地方和社区的现有资源。它重视向学生传授参与社会生活和社区发展应具备的思想意识、道德品质、关于地方的基本知识以及参与地方社会生活的能力。因此,地方课程课堂教学一定要重视学生学习与探究能力的发展。

请看姜敏老师在《历史悠久的浙江民乐》一课中的教学设计: 师:看视频鼓等乐器演奏。(舟山锣鼓)

师:谈谈这首激情曲子的特点。(然后教师点明这是“浙东锣鼓”)(教师演示大锣鼓的演奏)

师:每位同学拿起一个锣鼓,想怎么打就怎么打。(学生摸不着头脑乱打)教师示范引导:谁能听懂鼓的语言、节奏。(这样一来学生自然就跟着教师的节奏打)

接着教师伺机引出“渔民号子”,展示片段文字,师生合作,教师喊:“开船喽、要加速啦、快拔蓬哪”等号头,学生齐喊:“嗨佐、嗨哟”等。

教师介绍劳动情景。

学生当号头,一起练(这时学生做得不好)师:怎么才能喊好,我们一起来喊。(师生现场合作喊号子,学生还整齐跺脚)

师:谁愿意来当号头?(一位学生当号头,其他学生一起练。)师:现在让我们配上鼓喊号子,老师喊号头。(师生合作)师:学完这堂课,此时此刻你有什么话要说? 生:开心,浙江民乐各有特点,乐器好听、好玩。

姜老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先让学生看视频,谈特点,然后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练习。在此基础上,对学生最难把握的号头做重点指导和示范,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多种形式的练习,有师生练习,生生练习等。这样的学习、探究指导,扎实有效,值得学习。

三、关注品质,凸显地方课程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品质,原本指一组产品合乎要求,零缺陷,或指人的行为和作风所显示的思想、品性、认识等实质。但地方课程中的品质既包括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传承地方优良传统、提高地方文化品位,更包括地方发展需要培养的适应性人才。

笔者认为,地方课程课堂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品质。抓住“品质”这个课堂教学的核心目标不放,也就同时抓住了主题和内容,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凸显出它的实效性。对于学生发展而言,地方课程的目标应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以及适应地方发展所需要的基本素质等。那么,课堂教学如何做到这一点呢?

教师首先要把握教学内容的实质,挖掘教材本身具有的教育功能,比如在《变幻莫测的台风》一课中,笔者对学生品质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是一种机械、被动的反映,而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反映。只有在人们积极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当客观现实成为主体实践对象的时候,人们才能对此有所认识和理解,才能产生利用它和改造它的需要,它也才能成为人们丰富的心理内容。我们构建小学生的品质,何尝又不是这样呢?有些品质的内容一说学生就能建立起表象,但也有一些品质内容仅通过说教学生不能建立表象,不能建立表象,就不能正确地认识和理解,没有认识和理解又怎能行动呢?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对《变幻莫测的台风》教学,采取了这样的开头: 片段一,台风的危害:

老师(声情并茂地)讲述自身经历。

师:那台风影响我们温州时,你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吗?(学生谈自己台风经历)

师:为什么会满大水,这是由于台风带来了暴雨,(提炼板书:大风、暴雨)。台风给我们带来了伤害,使同学们对台风都有很深的感受。台风除了这两方面,还有一方面来之风暴潮。

台风时破坏性很强的天气,它的破坏性主要来自这三方面大风、暴雨、风暴潮。

片段二,台风对人类危害的途径:

师:看录像,回顾下台风来时的一些情景,从里面你们还可以了解到什么是(风暴潮)。

师:这三方面是台风给我们带来的主要危害性,哪个情景是你感触最深的?生:很可怕,风大,雨大,房屋倒塌。

师:是啊,给我们在物质上、经济上造成了很大的损失,还有更严重点会危害到我们的生命。

我们再来看这么一些数据。(出示各类台风给人类带来的受灾情况,出示图片)。

师:看!原本景色秀丽的小林村,在今年8月8日“莫拉克”台风的影响下

遭遇泥石流严重侵袭,短短几分钟的时间,一个村庄就泥石流淹没,有近四百人多人被活埋,全村仅有43人逃了出来。

我借助课堂这一平台,结合自身以及学生的亲身经历,谈台风的危害,学生对台风的认识就更加深刻。这一过程中,师生就是活动的主体,对于后面要形成的如何改造和利用,学生的愿望更加强烈。另外,这一连串的数字触目惊心:台风使一部分人失去了生命,使房屋多处倒塌,让很多人无家可归„„同学们受到的不仅是视觉的冲击,更是思想的洗礼和对受灾群众的同情和感慨。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对身边的事物有着特殊的亲切感。青少年对自己家乡及所居住的社区特别亲近,更有深入了解周围事物的强烈愿望。家乡是一个亲切、温馨的字眼,家乡的文化传统反映家乡的历史风貌、文化背景;家乡的风景名胜体现了家乡的自然美;家乡的特色产品或产业为当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收益,而且也体现着当地的民风民俗,具有深刻的人文内涵,他们的历史渊源,经济价值,文化底蕴让学生津津乐道,倍感自豪;环境卫生、社会文明等方面的不和谐之音也会让学生倍加关注。这些都值得广大青少年学生了解和探索。台风,更是一个现实的、棘手的问题,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以有的知识,让学生解决家乡的现实难题。片段三,台风的预防: 师:同学们,温州是个台风多发的地区,我们该做好哪些预防呢?(生谈预防)

师:看来你们的预防经验都很丰富啊,但我们只要更好预防,才能减轻台风对我们的伤害,接下来我们就四人一小组,结合自己的经验和老师给的资料一起讨论下,在台风来前、来时、来后,都该做些怎么样的预防,请小组长做好讨论记录,做好汇报准备。

师:这时变幻莫测的台风已经来到我们身边了,谁来说说台风来时我们该做好怎样的准备?(学生发表意见)。

师:台风来前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我们再来看看台风来时该怎么防呢?(学生发表意见)。

师:这变幻莫测的台风说来就来,说走就走了,走后我们该做什么预防呢? 小结:同学们刚才归纳的很好,台风虽然是一种无法避免的自然灾害,但是只要我们有科学完善的预报系统和比较全面的预防措施,我们还是可以将台风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的。

教师结合“温州是个台风多发的地区”这一特点,让学生讨论台风的预防。让他们群策群力,为解决这一现实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减少台风对我们的伤害。这是由解决现实的问题,到抽象的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这也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必由之路。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的原因,大致有这样两点:

一、在学生学习动机引导上背离社会实践;

二、在教学活动上脱离了社会生活。所以,教育已经不能再漠视学生的学习动机了。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境界,防止学生学习动机过于狭隘和功利化,必须在社会实践体验中才有可能获得。在课堂上学生只会把道德教育抽象化和教条化。因此,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帮助学生体验到自身的社会价值,才能唤醒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片段四,台风的利弊:

师:台风给我们带来了严重的灾害,那有没有带来益处,有没有为我们人类造福的时候呢?(学生谈看法)

总结:一是提供大量水资源,解决一部分地区干旱问题,使许多大小水库蓄满雨水,水利发电机组能够正常运转,可以节省万吨原煤; 二是起到调温作用。赤道地区接受日照量最多,气候炎热,如果没有台风驱散这一地区的热量,热带便会更热,寒带也会更冷,而温带将会消失。福建省夏季如无台风,将造成严重的干旱,天气炎热,有台风时福建夏季则凉爽。

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主要是让学生明白,台风虽然可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不便和危害,但它是可以改造和利用的。学生谈看法,自身的价值才能得以体现,让他们明白自己也是社会的有用之才,让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提高个人素养。既可以使学他们在探究中享受团队合作的快乐,可以让他们在展示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一个人所具备的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经过后天的培养逐渐形成的。因而构建学生良好的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它需要一个漫长而又艰苦的过程。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的品质教育,并且不断地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二是“潜移默化、水到渠成”。品质教育这条路是要学生一辈子走下去的,甚至还要影响他们的下一代、下下一代„„也需要更多学科的老师、更多的家长、更多的部门加入、参与。参考文献:

[1] 浙江省地方课程(通用内容).标准浙江省教育厅制订.202_年6月 [2]综合实践活动.浙江人民出版社

[3]廖湘阳.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整合的实现.教育科学.1999年第2期

[4]人〃自然〃社会.小学三、四、五年级教材.浙江人民出版社

[5]卓晴君.关于地方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2_(4)

立足本土非遗 树立文化自信(范文模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