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中秋忆
编辑:独酌月影 识别码:24-302777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4-03 17:37:12 来源:网络

第一篇:中秋忆

中秋忆

今年的中秋节到的格外特殊,她告别了九月深情妩媚的清风,选择了与国庆漫天的金黄色组团而来,使得我这个不爱去旅游数人数的宅女有了充足的时间回到了家来享受节气与节日带来的双倍待遇——收完了玉米后跟着家人做月饼。

“形殊寒具制,名从食单核。巧出饼师心,貌得婵娟月”。从宋朝开始中秋节逐渐兴盛了起来,人们将神话跟祝愿完美寄托在了圆圆的的月饼上,寓意团圆美好,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也是对亲朋好友深深的思念。故而东坡先生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怡,默品其滋味,相思泪沾巾。”

还记得小的时候,家里每逢过中秋了,分布在天南海北的家人都要及时赶回家里,全家人会围在一起在奶奶的带领下做月饼,制作月饼奶奶有自己的讲究,鸡蛋需要是自己亲手喂养的老母鸡下的,面粉也得是亲手赶在小麦刚刚披上金黄色时用镰刀割下来的头麦。馅料是花生、核桃、瓜子、芝麻、以及葡萄干组成的五仁,除了葡萄干,都自给自足了。奶奶说中秋节也意味着秋天的丰收,自己亲手劳动得来的材料,做出来的月饼寓意好,吃着心里也充满了知足。等奶奶调好了馅料,大姑开始烧饼铛,二伯操起斧头劈木柴,妈妈他们几个便分头和面跟包月饼,这时候我跟爸爸就成了打杂的,组织哪里需要我们,我俩就过去帮忙,一家人忙的不亦乐乎。

在嘈杂的交谈声,咚咙的鞭炮声,以及四处飘来的月饼香与饭菜香所混合成的幸福的味道中迎来了十五醉人的圆月。我坐在奶奶的腿上,吃着热乎乎的月饼,听着奶奶给我讲玉兔嫦娥,好奇吴刚为什么总也砍不掉桂树,后羿为啥不把月亮射下来接回嫦娥,这些傻问题总会引起父辈人的捧腹大笑,也总会让奶奶操劳一辈子的大手溺爱的摸摸我的头。看着圆圆的月亮,吃着圆圆的月饼,我们一个个笑的圆圆的脸。时光仿佛都被这份甜蜜所黏住了。

过了十五,大人们又要去忙生计了,临别前,奶奶把一包包的月饼硬塞到每个远行人的手中,说到:“别惦念妈,马上过年就回来了,想家了就多吃点月饼”,每个临别的背包都被塞满了朴实的月饼,以及沉甸甸的爱。

再后来,大人们越来越忙,中秋节能回来的人越来越少,奶奶的身体也越来越差,可每次长辈们回家,奶奶都会开心好久,临别也依旧是一包包的月饼用麻绳捆的严严实实的,交代给子女们,不同的是奶奶脸上的皱纹越来越深,而那双提着月饼的大手,也日益抖得厉害。

眨眼间,我也要去外地上大学了,奶奶在这一年初移栽了一颗葡萄树,笑眯眯的跟我说:“等津津中秋回来,奶奶用这颗树上的葡萄给你做月饼吃。”那一年可惜葡萄树没结上果子,再以后,奶奶的身体状况也不允许再做月饼了。

如今,我回到了家,院子中间的葡萄树是奶奶当年亲手种的,如今已亭亭如盖矣,叶子垂在我头上,像已去世的奶奶用粗糙的手抚摸我似的,恰如小时候的中秋节晚上看月亮时一样。

第二篇:忆中秋

忆中秋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已经是在上海度过的第三个中秋,不由得让人想起席慕蓉的那句诗“离别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而今年的月圆之夜,上海也迎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号称“全球最强台风”的“莫兰蒂”。虽未能赏到佳月,但远在北国的家人还是打来关切的电话,一顿嘘寒问暖,似乎已经把我带回那段儿时的中秋记忆。

月是故乡明,小时候的中秋节,是一家人欢聚的日子,老家有“中秋照月”的习俗,明月当头,在院子里放上香案,上面摆满水果,中间摆一个特大号的月饼,月饼月亮相互映照,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好奇的我总会问父亲:“嫦娥为什么会上月亮啊?”“月亮上为什么会有一只小白兔?”父亲则耐心的给我讲着一个又一个天上的神话故事,随着年龄增长,父亲也会给我科普自然知识,“你看七个星星,连在一起像不像一个勺子,这就是北斗七星,勺口再远处一点的那个最亮的就是北极星„„” 那个时候就觉得父亲简直就是一部百科全书,什么东西都知道,心里对父亲充满了无限的崇拜之情。而今父母年岁已高,很多电器,手机电脑方面的知识总会问我,自己将平时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分享在社交软件上,却忽略了最关心自己的父母,因为平时没能静下心来给他们好好讲一讲如何使用,心里甚是惭愧。中秋佳节,关于中秋的种种童年回忆总会闪现在脑海,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着。可惜我们却身处天南海北,兄妹二人他乡上班求学,家中只剩年迈的父母,唯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衷心祝愿天下父母幸福安康。

第三篇:忆中秋月圆

忆中秋月圆

2011年的中秋又要到了,屈指算来我已经离开父母漂泊第五个中秋节了。由此勾起我多年的记忆,想写点什么。

我家在农村,父母是典型的农民,有着吃苦耐劳的精神,有着尊老爱幼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那时家很穷,物质也很匮乏,父母没日没夜的在田地里劳作,来养活我们三个儿女、三爷爷三奶奶、还有我姥爷的八口之家。

父亲的生日是8月14日,我哥的生日是8月16日,爷俩的生日就固定在中秋节一天过了。

八月中秋,是月圆的日子,是收获的季节,从小我们就收获着亲情团圆的喜悦。

记得母亲总是去买一斤一个的大月饼,用刀切成八块,每人一块。在小院子里摆上一张小桌,摆上一盘月饼和各种水果。

细细地品着月饼,听父亲讲听了多少遍的月亮里嫦娥和兔子、吴刚砍树的老故事。

现在回想起来时那么温馨,身在异地的女儿时常挂念双亲。一曲《常回家看看》,牵动我回家的心情。。

第四篇:话中秋,忆师恩

《话中秋,忆师恩》主题班会

八年一班

侯俊芝

一、班会目的

1、通过本次班会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中秋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在这个信息化社会里,应该拥护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保留一点炎黄子孙传统的东西。此外,借助于“团圆”,让学生感觉到亲情、感情存在。

2、在中秋节来临之际,能够感念恩师,为老师送上自己的祝福。

二、主持人:侯佳山

三、地

点:八年一班教室

四、时

间:2011年9月9日

五、班会准备

1、排练节目

2、查阅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来历,习俗等方面的知识

3、布置教室等

六、班会过程

1、主持人致辞

女:首先欢迎各位老师光临,参加我班的主题班会。

男:当冰峰上的一片雪花在阳光的拥抱中成了一滴水珠的时候,它便有了生命,有了与生俱来的蓝色的梦想。

女:当这滴水珠将自己溶入涓涓细流、溶入汪洋大海的时候,它便有了勇气、有了追逐梦想的汹涌的力量。

男:转眼间又到中秋佳节了,在此祝所有的同学老师—— 合:“中秋节快乐!”也祝 各位老师教师节快乐!

男:我想同学们对“中秋”应该不会陌生吧?我们来一起回忆一下,我们有没有学过什么诗词是有关中秋的?

2、诗朗诵《水调歌头·中秋》 女:下面请欣赏周想朗诵: 水调歌头·中秋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睛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3、话中秋

男:很好,谢谢周想同学给我们带来的朗诵《水调歌头·中秋》,同学们,我们谈中秋到现在,那有谁知道“中秋”的由来啊?(同学们自由发言)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赋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自汉至唐,墨客骚人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成为一年之中的重大节日,又与科举考试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在我国封建社会,开科取士,一直是统治者十分重视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举行。胜景与激情结合在一起,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必须进行隆重庆贺,成为全社会人民的重要风俗,经朝历代,盛行不衰,中秋节逐渐成为我国汉族三大节日(春节、端午、中秋)之一。(事先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

女:其实呢,最近几年我们这代人对这些节日慢慢淡化了,反而对圣诞节等比较注重。在2008年中秋节才被正式确立为法定节假日。2007年12月14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更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第二次修订),规定自2008年1月1日起将清明、端午、中秋定为法定假日,清明、端午、中秋当日放假一天。中秋节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是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也叫“仲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是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男:同学们知不知道到中秋了,我们这边有什么样的食俗啊?(同学们自由发言)吃月饼、鸭子、芋头等。

女: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据史料记载,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周时代,民间就已有为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太师饼”。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引入胡桃、芝麻等,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胡饼”,唐高宗时,李靖出征匈奴,于中秋节凯旋而归,当时恰有一个吐蕃商人进献胡饼,李渊很高兴,手拿胡饼指着当空的皓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月亮)。”随后分给群臣食之。若此说确实,这可能是中秋节分食月饼的开始。但“月饼”一词,最早是见于南宋吴自牧的红菱饼。月饼是圆的,且被赋予团圆之意的时代是明,刘侗《帝京景物略》说:“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说:“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又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还记述了明代北京中秋制作月饼的盛况:坊民皆“造月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肆至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心灵手巧的制饼工人翻新出奇,月饼上做出各种花样,彭蕴章《幽州土风吟》描述说:“月宫符,画成玉兔窑台居;月宫饼,制就银蟾紫府影。一双蟾兔满人间,悔煞嫦娥窃药年;奔入广寒归不得,空劳玉杵驻丹颜。”

清代,中秋吃月饼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风俗,且制作技巧越来越高。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介绍道:“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北京的月饼则以前门致美斋所制为第一。遍观全国,已形成京、津、苏、广、潮五种风味系列,且围绕中秋拜月、赏月还产生了许多地方民俗,如 4

江南的“卜状元”:把月饼切成大中小三块,叠在一起,最大的放在下面,为“状元”;中等的放在中间,为“榜眼”;最小的在上面,为“探花”。而后全家人掷骰子,谁的数码最多,即为状元,吃大块;依次为榜眼、探花,游戏取乐。

4、讲故事

男:中国是文明古国,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历史的发展长河中,关于中秋也就有了很多的传说,同学们有谁能够给我们讲讲吗?(同学们自由发言)

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年,天上出现了十个太阳,直烤得大地冒烟,海水枯干,老百姓眼看无法再生活去。这件事惊动了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他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余的太阳。后羿立下盖世神功,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奸诈刁钻、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不久,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 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蓬蒙看到了。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气得后羿捶胸顿足哇哇大叫。悲痛欲绝的后羿,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后羿急忙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嫦娥奔月的故事以鲜明的态度和绚丽的色彩歌颂、赞美了娥娥,与古文献有关嫦娥的记载相比较,可见人们对嫦娥奔月的故事做了很多加工,修饰,使娥娥的形象与月同美,使之符合人们对美的追求。与现代流传甚广的“嫦娥奔月”相左,《全上古文》辑《灵宪》则记载了“嫦娥化蟾”的故事:“嫦娥,羿妻也,窃王母不死药服之,奔月。将往,枚占于有黄。有黄占之:曰:„吉,翩翩归妹,独将西行,逢天晦芒,毋惊毋恐,后且大昌。‟嫦娥遂托身于月,是为蟾蜍。”嫦娥变成癞蛤蟆后,在月宫中终日被罚捣不死药,过着寂寞清苦的生活,李商隐曾有诗感叹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各地月饼的传说

月饼象征团圆,是中秋祭月和拜土地公的必备祭品。而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是由元朝末年流传下来的。元朝末年,汉人打算起来反抗蒙古人的统治,却苦于无从传递消息。后来刘伯温想出一条计策,到处散布流 6

言,说有冬瘟流行,除非家家户户都在中秋节买月饼来吃,才能避免。人们买了月饼回到家中,发觉里面藏着纸条,上面写着:“中秋夜,杀鞑子,迎义军!” 于是众人纷纷起义反抗统治者,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就是这样留下来的。无锡人中秋早晨一般都吃红烧玫瑰糖芋头,据说也与此有关。相传蒙古灭宋之后,民族压迫深重,汉人时刻都想反抗。有一年,大家约好中秋之夜一齐动手。为了厌胜,人们要吃红烧芋头,象征“鞑子”人头落地,这就是现在中秋节吃糖芋头的来历。这个传说在潮汕各地则变异为:当时元朝统治者规定,每户潮人家都要住一个蒙古兵,受汉人供养,监视汉人的行动,并且只允许三家共用一把菜刀。老百姓恨极了,便趁着中秋节吃月饼的机会,把相约举事的纸条,放在月饼馅子里。潮人取芋头与“胡头”谐音,且形似人头,因此每至中秋,则以芋头来祭奠祖先,历代相传,至今犹存。广东广东各地有中秋节吃芋头的习俗,据说是纪念元末杀鞑子的历史故事。中秋节杀鞑子后,便以其头祭月,后来改以芋头代替。至今广东人剥芋皮时仍称为“剥鬼皮”。(事先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查找)

5、忆恩师

女:当然除了传说以外,我们还是有很多关于中秋的民谣,在这团圆的日子,我们不能忘记,教育我们成长的恩师们,是他们让我们成长,是他们让我们懂事,让我们学会欣赏,学会感恩,在这个双节来临的日子,让我们祝他们永远年青,幸福,安康!你想他们说点什么呢?(同学们自由发言)

男:短短的四十五分钟即将过去,我们的主题班会也接近尾声了,最后由我们的×××同学带领大家合唱《水调歌头·中秋》。

6、合唱歌曲《水调歌头·中秋》

女: “话中秋,忆师恩”主题班会到此结束,祝老师教师节快乐,中秋节快乐,也祝同学们中秋节快乐,谢谢各位。

第五篇:忆中秋(共)

忆中秋

四川省小金县美兴中学高发明

今日又逢中秋佳节,出门买菜已日上三竿。惰性思想开始侵蚀我的头脑,家人团聚的念头不如儿时强烈,我有点麻木的走在街上、穿梭在菜市场。机械的与熟人打招呼。买的是过节常用菜,思维不多想,过中秋呗。

太老套了,父母早早的忙着宰鸡,炖牛肉、烧猪蹄、洗蔬菜。菜比儿时丰盛多了,人比儿时多了,可过节的氛围好像缺了很多、很多„„孩子们不在渴望月饼,苹果、核桃、梨,也觉得可有可无,特别是中秋晚饭后的祭祀活动显得平淡无味,提不起儿时过中秋节的憧憬。

夜,黑了下来,家人坐在电视机前看着电视节目,我在场院里望着那昏暗的天空,今夜的月亮不知何时才显你的身影,远处村庄里星光点点,那是年长者在“送夜”。看着这一切,我的思绪飞回到了童年„„

盼望着,盼望着,中秋节到了!清晨,母亲烧腊肉的烟子味老远就闻到了,家家户户炊烟袅绕。如果中秋不逢周末,孩子们上学的书包里少不了苹果、黑桃等水果。孩子的心犹如天上的云漂浮不定。时间老人好像在散步,放学的铃声姗姗来迟。同伴们心花怒放、呼朋引伴的回到家。那肉香的味道把我的馋虫勾了下来。丢书包,奔厨房,灶上、小火炉上热气腾腾,“滋滋声”不绝于耳。母亲拿着瓢铲在跳“美丽的舞蹈”,她在为我们准备晚餐。看着这个场面,闻着这浓香的味道,口水已经不知吞下了多少。

晚餐的场面是风卷残云,父母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父亲酒后的脸庞泛着红晕,笑着说:“去准备祭月亮婆婆吧。”得令。抬桌、摆水果,上茶和酒、摆月饼,看着那圆圆的月饼,手掌大小,一公分来厚,黄黄的、香香的、我的口水又一次欢快的流淌,爱不释手的放在盘子上。最后由父亲敬香、磕头。我们围坐在父母身边盼望月亮婆婆大驾光临。盼望是一种痛苦,盼望是一种无奈,经常是月亮婆婆还没有出门,我们已经进入了梦乡。现在我才知道,不是月亮惹的祸,而是北半球的人们到了农历八月十五看到月亮时间较晚。

梦中的月饼只有在八月十六的早上可能实现。我在小时候就常遇见这样的好事。梦醒时分,眼未睁,那魂牵梦绕的香味就在枕边围绕。睁开眼,是惊喜,月饼——就是这个思念多时的月饼。顾不上穿衣洗手,先咬一口,香香的、脆脆的,沁入心扉。那个美至今在我心头荡漾。

如今,又到了中秋佳节,菜丰富了,水果多啦,月饼更大更圆更脆啦。可是,儿时那种盼中秋,过中秋的氛围好像少了,也许是长大成家的缘故吧!我常对孩子们讲起我儿时过中秋的故事,就是希望他们过一个幼稚,充满期盼的中秋,把所谓的成熟感觉丢在脑后吧!

中秋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