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培养学生种植兴趣2
编辑:风华正茂 识别码:24-1144186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9-18 19:45:15 来源:网络

第一篇:培养学生种植兴趣2

培养学生种植兴趣,促进中学生物教学

黄邦辉

福鼎九中,福建,福鼎

【摘 要】:虽然中学生物已经成为中考等级科目之一,但仍然无法引起学生和家长们的足够重视。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历史原因,也和生物科目在中考中的地位息息相关,但笔者认为更为关键的是学生没有将生物与生活有机结合。通过培养学生种植兴趣,既符合新课改提出的提高学生素质的理念,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促进生物教学。

【关键词】:培养种植兴趣、生物教学

在农村中学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对身边的各种花卉或农作物了解甚少,很多都叫不上名,也不了解身边各种植物的生长习性,更别说亲身参与种植。虽然所教学生中,绝大多数是农民的后代,但让人感觉他们离土地已经很遥远。甚至于可以用“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来形容他们。陶行知先生认为:幼年人不是孤立的,他是环境当中的一个人。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学校扮演着极为重要的桥梁角色,因此把学校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就是其教育任务所在。但是学校不能“闭关锁国”,闭门造车,还需要各种课外实践活动加以巩固、深化。注重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紧密结合在传统教学中已有强调,但近年来随着新课标的出台,更多人更加重视了,也慢慢开始探究、实验。在初中生物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认知能力,笔者尝试着从培养学生种植兴趣入手,以达到促进中学生物教学,最终使学生整体素质和学习成绩双丰收的目标。我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分析。

一、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想从培养学生种植兴趣入手,并达到促进中学生物教学的目的,那就要先了解学生心里想什么,需要什么,听听他们的意见或建议。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笔者设计了一份调查表,调查表内容如下:

中学生的种植兴趣与生物学科学习积极性关系调查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重视中学生的课外实践活动是我国新教学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你们的种植兴趣能否有利于提高学习生物的积极性、能否有利于实现生物学科的教学有效性更是所有生物教师所关心的。你所提供的所有资料,仅作为教学研究之用,绝对保密!以下问题请你仔细并认真回答,多谢合作!

1、你喜欢种植花卉吗?()A喜欢 B不喜欢 C一般

2、学校中的22种容易识别的花草树木中你能认得几种?()A一种 B二种 C三种 D四种以上

3、是否认真观察过别人种植花卉?()A 是 B否

4、自己是否认真种植过花卉?()A是 B否 C想过但没实践 如果有种植过植物请继续填写①②两小题 ①你种植过的植物有几种?()

A一种 B二种 C三种 D四种以上 ②请写出你种植过的植物的名称__________

5、你喜欢生物课吗?()A喜欢 B不喜欢 C一般

6、如果生物老师带领你们种植花卉,你会积极参加吗?()A会 B不会 C不清楚

7、你觉得种植花卉能带动你学习生物学科的积极性吗?()A能 B不能 C不清楚

一共分发了391张调查表,391位七年级学生参与调查。其中390张为有效调查表,1张为无效调查表。

1~4题是调查学生平时在家种植花卉的情况,从中可以了解学生种植花卉兴趣的高低。从统计数据中可以发现,390位参与调查的学生中,在第一题你喜欢种植花卉吗?回答中:60位学生选择(A)喜欢占总数的15.4%,233位学生选择

(B)不喜欢占59.4%,还有97位学生占25.2%选择(C)一般。

在第二题学校中的22种容易识别的花草树木中你能认得几种:255位学生选择(A)一种占总数的65.4%,66位学生选择(B)二种占总数的16.9%,41位学生选择(C)三种占总数的10.5%,28位学生选择(D)四种以上占总数的7.2%。

在第三题是否认真观察过别人种植花卉?()回答中:95位学生选择(A)是占总数的24.4%,295位学生选择(B)是占总数的75.6%。

在第四题自己是否认真种植过花卉?()回答中:15位学生选择(A)是占总数的3.8%,375位学生选择(B)是占总数的96.2%。15位学生当中,7人种二种以上花卉,5人种三种以上花卉,3人种四种以上花卉。品种有仙人掌、菊花、芦荟、兰花等

从以上调查结果不难发现,学生虽然来自农村,但并不十分喜爱花卉植物,对花卉植物的生长习性以及如何识别花卉植物都知之甚少。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很多原因,如家庭环境、生活环境等等。那么我们有没有可能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花卉和培养学生种植花卉的兴趣,丰富学生的花卉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而提高学生生物成绩呢?我们先看下调查表提供给我们的信息。

5~7题是调查学生对生物的喜欢程度及花卉种植对学生个人学习生物学科的影响。

在第五题你喜欢生物课吗?()回答中:225位学生选择(A)喜欢占总数的57.7%,55位学生选择(B)不喜欢占总数的14.1%,110位学生选择(C)一般占总数的28.2%。

在第六题如果生物老师带领你们种植花卉,你会积极参加吗?()回答中:211位学生选择(A)会占总数的54.1%,99位学生选择(B)不会占总数的25.4%,80位学生选择(C)不清楚占总数的20.5%。

在第七题你觉得种植花卉能带动你学习生物学科的积极性吗?()回答中:235位学生选择(A)能占总数的60.3%,65位学生选择(B)不能占总数的16.7%,90位学生选择(C)不清楚占总数的23%。

以上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多数学生喜欢生物课并肯定表示花卉种植能提高他

们学习生物的积极性,六分之一左右学生认为不能,四分之一的学生表示说不清。一项活动的开展,有一部分的人举棋不定这很正常,只要我们制定周密计划,认真开展,降低难度,提高活动的趣味性,那么就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进来。

二、开展花卉种植的规划

从先前分析的结果来看,我们开展学生花卉种植应选取学校周边常见的花卉或观赏植物做实验种苗。

第一步调查清楚学校及周边环境现有可供学生栽培的花卉或观赏植物有几种,给学生第一手的材料。

1、草本植物有11种:

案头菊、水竹、万寿菊、金盏菊、凤仙花、美人蕉、石榴、一串红、朝天椒、千日红、鸡冠花等。

2、木本植物有11种:

茉莉花、橡皮树、三角梅、扶桑、桂花树、桃树、木芙蓉、月季、夹竹桃、长春花、石榴。

3、可用种子播种方法栽培的植物有:

万寿菊、金盏菊、凤仙花、石榴、一串红、桃树、朝天椒、水竹、千日红、鸡冠花等

4、可用扦插方法栽培的植物有:

案头菊、长春花、石榴、茉莉花、橡皮树、三角梅、扶桑、桂花树、桃树、木芙蓉、月季、夹竹桃、石榴。

调查清楚了学校及周边环境现有可供学生栽培的花卉或观赏植物有22种后,但并非要每个学生把22种花卉或观赏植物全都种上,对于大多数学生在种植经验是一片空白的现状,我们只是抛砖引玉,引导学生每学期选择种植三种左右的花卉或观赏植物,让他们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继续种植的兴趣。

第二步合理挑选学生所要种植花卉或观赏植物的品种,正确指导学生所要种植花卉或观赏植物的品种种植方法,培养学生体验种植的快乐。

笔者对学生所要种植花卉或观赏植物的品种作如下安排:

七年级:朝天椒、凤仙花、鸡冠花、万寿菊、水竹、千日红、石榴等 八年级:茉莉花、三角梅、扶桑、桂花树、月季、木芙蓉等

以上是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动手能力的发展所做的安排。七年级以播种方法栽培的植物为主,学生容易入手,这样就不会让有些犹毅不决的学生打退堂豉。八年级以扦插方法栽培的植物为主。同时以上的品种都是容易获得种子或苗木的花卉,可少花钱甚至于不花钱就能让每个学生种植。

第三步作为生物教师,在学生种植花卉、观赏植物过程中要承担以下几方面的任务。

1、做好宣传工作,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花卉种植这项活动中来,这样才能让“培养学生种植兴趣,促进中学生物教学”成为可能。

2、写好活动计划,花卉种植这项活动开展的计划很重要,这样才能保证活动的可持续性、连续性。

(1)落实每个班级参加活动的学生人数,并把每个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小组设一名组长,每个班有一个同学担任总负责人。

(2)每一学期安排二课时上理论课,当中可以视情况适当安排在双休日让学生对自己的种植情况进行反馈。

(3)要有奖励制度做辅助。在参加活动学生当中,有一部分学生只是“跟帮”,并无很大的积极性,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加投入这项活动,是需要我们生物教师花心思的内容。分数是学生的命根,可以对参加活动的学生给予不同程度的学期成绩加分。给能够坚持到底学生5分奖励,表现不错学生给予10分奖励,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20分奖励。除了分数,我们还可以在一些时节举办种植花卉成果评比,让学生自评或请学校老师来评学生种植出的花卉,给于学生精神上的鼓励。

通过学生种植花卉、观赏植物活动,学生不仅可以丰富经验、开阔视野,建立新的知识结构体系,而且还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尝试着根据自己的兴趣开展各种活动,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实践能力。

总之,教师只要肯了解生物学科的特点,用心观察学生实际情况,努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积极改革教学方法,就不仅能给学生带来学习的乐趣,还能激发学生内在的潜力,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从而实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标。

第二篇: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范文

信阳市语文论文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单位:平桥区洋河镇中心校

作者: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平桥区洋河镇中心学校 焦长龙

作文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兴趣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排除学生害怕写作文的心理因素,才是提高作文质量的重要前提。现代心理学家皮亚杰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有赖于兴趣。”兴趣确实是一种学习的动力,是一切精神活动的先导,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首要条件。显然,要让学生写好作文,首先要培养他们爱写作文、乐写作文的兴趣。

如何才能培养学生写作文的兴趣,让他们喜欢作文呢?

一、巧借做游戏唤起写作兴趣

游戏的方法能够提高孩子们的作文能力,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但是,作文中的游戏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科学性、趣味性、知识性、创造性、系统性。具体步骤可概括为“玩玩、说说、写写”三步。教师先和学生一起做游戏,在适当时期,启发学生观察、思考、想象,再口述游戏的内容及个人感受。最后把口述的内容整理成文章。这种方法学生兴趣高涨,游戏本身又为作文提供了素材。使用这种方法需要注意,游戏是手段,作文是目的。不能为游戏而游戏,把作文课变成了游戏课,但游戏的选择,必须根据教学需要设计。譬如进行成语接龙,如果是单纯的一个接一个地请学生出来回答接龙的成语,那只是简单的重复,是没有任何游戏性质的。但是,我们只要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一个小组说一个,看哪个小组最先词穷,就算输!”立刻,游戏的意味产生了。这里的成败输赢的刺激,使学生感到了游戏的紧张、小组的荣誉,一种竞争并且希望获得胜利的心理,马上达成,而这种心理活动的出现,正是搞好这次游戏活动的基础和关键。又如:写四分钟的“随笔”,老师一旦命令开始,学生就必须开始伏案写作,不得停笔,哪个停笔,就被开除出局!同样,竞赛的出现,使学生忘却了这是在写文章,而是它错误地当成了一个游戏。游戏就是玩,玩是轻松而愉快的。于是,作文的艰苦和困难在游戏的外衣下变得温和起来,变得被学生接受了。这样学生写作的兴趣不就被唤醒了吗?

二、深入社会生活实践激发写作兴趣

学生的学习更多地受兴趣的影响,因而作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征去诱发兴趣,利用生活作文的魅力,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大多数学生作文时感到最难的是提起笔来无话可说,没材料可写,不仅是因为缺乏兴趣,还缺少生活体验。教师就应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生活情境,开展灵活多样的课内外活动,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让他们写自己的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强调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这是写作客观规律决定的,没有对生活的观察积累,学生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米之炊。例如在指导学生写《一次春游活动》时,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没有老套的按习作要求去指导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春游前推荐春游的地点,把推荐理由写具体、写明白;地点确定后还可以让学生设计春游的路线,把游览顺序和旅游点简要写下来;可以制定春游的安全和卫生守则,让班会讨论通过;可以设计几项在草地上做的游戏,以书面报告形式征求同学意见;也可以写一个表演节目单等等。春游后的作文也不一定非要描写景色,可以写春游时某人的表现,春游中发生的高兴的、有趣的、尴尬的、伤心的事情,出一期有关春游的小报,为春游所拍的照片配上说明等等。设计了这样的春游作文教学方案,学生玩得痛快,写得真实,既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采取有效方法积累素材培养写作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习作中运用积累的语言材料,实现读写结合,课内外结合,学习与运用结合。“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三有新鲜感的词句。”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从阅读中积累、从生活中积累。“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阅读的各种书籍。教育学生随身准备一个记录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录下来,随时积累写作素材。还要鼓励学生自主选择材料去阅读,材料的来源应该是多途径的,除了读各种各样的书籍,还可以“读”现代高科技产品,例如光盘、电脑网络中的相关信息,让学生在阅读的广阔天地里自由驰骋。强调学生对所读内容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善于从社会中汲取素材,提醒学生留意生活中的任何事,学会评价、鉴赏美丑、善恶、人生世态。这样,使学生不但会学习、能分析,而且见多识广,具有一定的文学素养。著名学者邓拓说:“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重视积累。”进行积累既是学习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又是提高读写能力的有效手段。头脑中的语言材料增多了,具有丰厚的语言积淀,说话时就能妙语连珠,出口成章;习作时就能文思泉涌,妙笔生花。

四、教给学生作文方法,提高写作兴趣

学生初学作文,都觉得作文无规律可循,困难重重,从而影响了学作文的兴趣。因此,教师要不断探索作文教学的规律,总结经验,寻找化难为易的途径,教给学生作文的方法,提高学生写作的兴趣。我们知道,作文虽无定法,但也有规律可循。小学作文的方法和技巧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各种不同体裁的文章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写记叙文注重“六要素”,但“六要素”不一定要求齐全;写说明文注重有一个恰当的说明顺序;写童话、寓言必须能说明一个道理等。二是在遵循这些基本规则后,为了使文章写得更生动、更形象、更简洁、更具有感染力,要运用一些“锦上添花”的写作技巧。教学过程中,教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找出文章的规律,传授给学生写作方法和技巧,一定能提高学生学作文的兴趣。例:在要求学生完整、通顺、具体、生动地“记一件事”的教学过程中,第一步要教给学生“基本规则”,要求学生审清题意后,明确这是一篇写事的记叙文,然后要求学生想想,自己写的这件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为什么会发生这事?有哪些人参与?经过怎样?结果又怎样?通过师生讨论,学生就能完整地说出这件事的六要素。第二步教给学生用“分解事物法”,按事情发展顺序把这件事一步一步分解开来。如:写“种树”这件事,可把它分成挖树坑,放苗,填土,提苗和浇水等几步,使之通顺、有条理。第三步教给学生用“步步联想法”把种树过程中的环境,种树的每一步中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以及碰到的困难和怎么克服困难等有关细节加以细致描绘,达到写具体的要求。第四步,指导学生运用各种修辞和精彩优美的词、句,给文章中的语言加以修饰,达到生动的目的。这样指导,学生都能写出比较完整、通顺、具体、生动的叙事文,都觉得先依据文章的基本规则,再恰当地运用写作方法和技巧来写作文,易写并写得好。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这是记叙文的顺叙法,还有倒叙法、插叙法、散叙法、概括细叙法等等,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提炼文章的中心,写出更多的创新作文。这样学生会觉得在学到写作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写作世界的无穷乐趣。同时,因精彩的范文有较强的示范性,教师应精心挑选范文,引导和点拨学生分析和理解范文内容,借鉴范文的写作方法和写作技巧,让学生真正懂得写作文有章法可依,有规律可循,简单、有趣,从而提高写作文的兴趣。

五、创新评改作文,增强写作兴趣。

写作兴趣是学生积极作文的先决条件,也是提高学生作文素质的重要心理因素。有兴趣就有写作文的动力,有兴趣就有写作文的潜力。精心评改学生的作文,也是培养学生爱作文的重要一环。在这里强调两种评改方法:教师评改和学生自改。

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作文评价要以鼓励为主,评价的目的在于唤起儿童对艺术的热爱,激发儿童的写作愿望。在孩子看来,花力气写了,已达到了自己的较好水平。送给老师评改,指望有所肯定与指出,以便看到成绩并从中获取力量与启示。因此学生的作文交给老师之后,他们急切地关心自己的学习成果,都希望从老师那儿得到鼓励,得到信心。评语便是教师的观点,这观点对学生是具有导向作用的,有影响力的。因而,我们要以儿童的眼光看待学生所写的内容、所表达的情意、所运用的语言、方法等,要看到他们的突出成绩或个性。我们只有站在儿童的角度去审视他们的作文,把握他们的知、情、意、行的脉搏跳动,才能有分寸有说服力地批改他们的作文。在批改作文时,我们要时时处处怀着一种愉快的心情,带着一种“找宝”的心情,一种准备欣赏精彩节目的情绪去“读”学生作文,用心去体会。对学生习作的评价,应以表扬为主,使学生在对作文评析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新的认识,不断获得成功的经验,不断得到赞许,这些都会使他们期望在下一次的作文中获得进一步的满足,成为他们写好作文的需要。

以往,学生作文,教师批改,几乎成了传统作文教学天经地义的事。我认为,作文教学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因此,教师只有大胆放手培养学生自己改作文的能力,才能使学生在自改过程中得到炼意、炼句、炼字的反复训练,通过自评自改,让学生在具体材料面前,根据教学目标,在修改的实践中去认识正误,分辨优劣,得到习作的审美感悟,达到提高认识和写作能力的目的。这一作文教学活动改变了以往只重教师批改的单边教学模式,将评改放在课堂这块主阵地上,把批阅、修改、讲评的自主权还给了学生。每次习作后,要求学生把文中不具体的地方补写具体,把多余的词句删除,把不合适的地方修改过来,把错乱的段落与层次整理过来。要求学生做到:评---评出主要问题;改---改的有方法,懂门道。当学生看到自己修改的作文通顺了,流畅生动了,就会产生一种成功的喜悦,有了满足感,也就增强了写作兴趣。

另外,在互动交流中,教师要侧重于评改方法的推介,如符号圈点、批注、谈看法、查反馈等,快捷而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作文评改的方法。评价活动中,问题的发现、解决的办法、成功的经验、内心的感受都融汇到了一起,有启发,有支持,也有批评。通过师评、生评、师生共评、学生互评等多种方式的运用,唤醒了学生自写、自改、自评和自悟的意识。这为再创造提供了鲜活、动态的写作环境。

六、充分感受成功的喜悦,调动写作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学习的情绪力量。”新课标也提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以满腔的热情给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珍惜学生的写作成果,让学生看到劳动的价值。

在学习过程中,有意开展作文竞赛和评选活动,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巩固写作兴趣的有效手段。让学生在竞赛、评选中学习探索,培养学生的参与感和荣誉感,磨炼学生的意志。针对作文方面存在的审题不清、重点不突出、中心不明确等问题,有的放矢地开展活动,让学生都有获得胜利和成功的机会。具体做法:一是仿效电视台举办知识竞赛的方式,以笔答、必答、抢答、抽签回答等形式,每两周举行一次“作文知识竞赛”;每月举行一次“命题作文竞赛”;二是,为使每个学生均有获奖机会和参与整个活动的始终,评委由任教老师和学生轮流组成。个人评优分三个等级,设“最佳”、“优秀”、“进步”奖。在公布个人竞赛结果时,重视鼓励暂时成绩稍差的学生,使他们觉得只要自己在某一个方面写好一点就能超过对方,同样也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使他们充满着必胜的信心,从而变过去“要我写、厌恶写、惧怕写”为“我要写、愿意写、喜爱写”的喜人局面。三是集体评优将全班分为四组,按小组累计成绩,得出竞赛结果。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会使学生不甘落后,思维活跃,竞争异常激烈。

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我们必须想方设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朱熹云:“教人不见意趣,必不乐学。”作文教学教师要摸准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找准学生的情感触发点,贴近学生生活,通俗易懂地教给写作方法,并挖掘其闪光点去赞赏和评价,多种途径培养其兴趣,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第三篇:如何培养学生写日记兴趣

如何培养学生写日记兴趣

榆中县兴隆学校

李霞

日记是人的随笔记录,生活、学习、工作情况都可以记。如果从孩子会写字、造句开始就教他写日记,一直让他坚持下去,那将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因为把写日记作为一项经常性的练笔,不但可以让孩子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而且还能让孩子学会捕捉素材,同时又可以巩固学到的知识、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怎样写日记,或者写到什么程度才算好呢?我认为没有统一的标准,孩子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千万不可强迫小孩写,一旦致使他们讨厌、甚至恐惧写日记,就得不偿失了。

在指导学生写日记过程中我采用了如下几种方法:

一、减轻课业负担,变换作业形式。

几年来,我们班的家庭作业尽量摒弃以往“单一机械式”的抄写,而改之以向多样新颖、富有创造性、灵活性的日记倾斜。

二、鼓励写特色日记。

(1)插图日记。这是图文并茂、饶有情趣的一种写日记的方法。试想,一篇生动流畅的日记,配上色彩鲜艳的一朵花、一片绿叶或是一只小动物,还有灵活多变的字体标题,这些都能激起小作者们极大的热情和兴趣。

(2)摘抄日记。苏联的拉德任斯卡雅教授说:“训练孩子们从书本上搜集材料,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训练他们走向生活。”因此,一般每星期的日记我都布置摘抄的内容。如“名人名言”、“名人小档案”、“生活百科知识”、“奇闻异谈”、“时事栏”、“好词库”、“佳句库”,使日记成为学生以后习作取之不尽的宝库。

(3)想象日记。可以是提供词、句或情景的想象写日记,为日记开启鲜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

(4)采访日记。我让学生采访妈妈的童年,然后指导学生在日记中写一写“妈妈的童年”,不仅能激发学生兴趣,更是增进学生与家长交流的好机会。

(5)读写结合日记。在日记教学中,我经常为学生设计一系列“把书籍作为日记的„跳板‟练习”。如在学习了王安石的《梅花》后,让学生在日记中与梅花进行直接对话;这一读写结合日记法的引入,使学生兴趣盎然,感到“胸中已有一腔积蓄,临到执笔,自然轻松”。

三、多种形式的讲评,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为了开拓学生思路,提该他们写日记的水平,我注重对学生日记的讲评。在讲评中我除了采用面批面改的形式外,还采用了其它多种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写日记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对日记的鉴赏能力。讲评的形式主要有:

1.自我展示

为了给每一个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激发每个学生写日记的热情,我每天利用晨读十分钟有计划地让每个学生当中朗读自己的日记。杨静同学写了这样一篇日记:“今天妈妈病了,爸爸把我接回家。一看妈妈病了,我拿药给妈妈吃,妈妈笑了。虽然日记中有语句重复的语病,但看着她饱含着感情朗读,我给予了表扬:“杨静同学能体贴妈妈,并把这件事记下来,写明白了,很好。大家为她鼓掌。”看到自己的日记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杨静的脸上顿时充满了成功的喜悦。在“自我展示”中,我对学生日记中的不足做到了心中有数,发现优点及时表扬,激发了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同时也引导学生学习别人的优点。

2.集体“会诊”

为了提高学生写日记的质量,老师每天批改、听读日记,不但当时表扬学生的优点,更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写日记中的不足,再结合教师平时批改日记中遇到的情况,对于个别问题个别指导,而对于那些“不会使用标点符号”、“写流水帐”等问题我就带领学生进行集体“会诊”。如我带领学生“会诊”了这样一篇“病文”:

今天风很大,风把小树吹得左摇右晃风吹得路上行人抬步起头风把爸爸的自行车都刮倒了。可是风再大我也要坚持上学。

我先指名让学生按句逗停顿的要求读“病文”,其他学生认真诊断有什么“病”。看着那个学生憋红的脸腮,学生们一下找到了病因:中间部分没有标点。加上标点后,又让一个同学大声朗读,注意放慢速度,字要读清楚。这样不但从视觉还从听觉上启发学生的思维,由于看得清,听得明,学生很容易找出另一个病因:日记中的“风”字用得太多了。“那么怎么改呢?”经过学习讨论,一致认为把前面和后面两个“风”留下,其它的“风”可以省略。我让学生自己再读日记,看它的“病”全治好了吗?最后学生们对“病文”又做了进一步的医治。有的学生这样修改:

今天风很大,风把小树吹得左摇右晃,路上的行人抬不起头,爸爸的自行车都被刮倒了。可是风再大,我也要坚持上学。“会诊”结束后,我告诉学生在写日记时,需要停顿的地方用上标点符号:人或其他事物的名称不要过多地重复使用,有时还可以用“他”或“它”来代替。这样的“会诊”就真正收到了纠正一点受益一片的效果。

3.作品欣赏。由于学生观察点、思路的不同,写作能力也存在着差异。为了让学生取长补短,每周我都要拿出一节课时间举行“作品欣赏会”。我根据平时批阅的情况,选出优秀的日记让学生到台前朗读,并讲述自己的写作过程,交流经验,启发他人。通过学生现身说法的一读一讲,无形中让其他学生在欣赏中提高了自己的写作能力。平时,我对孩子们的每篇日记都写上鼓励的话语,像“你将成为一名了不起的小作家。”、“你很有写作的天赋,只要你肯努力!”等等这样的评语孩子高兴,家长感动,很多家长也纷纷拿起了笔在日记本上给孩子鼓劲,和老师共同欣赏孩子的佳作。班里的学生为了写出更优秀的日记,还广泛地阅读,看书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写日记的水平也提高得很快。

教无定法,只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在教学中把培养学生写日记的兴趣作为基础,渗透知识,教给方法,循序渐进,就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第四篇:培养学生读书兴趣

沐浴书香

伴我成长

阅读能力是学好各门学科的基础,阅读能力强的学生不一定考第一,但各门功课都不会差。学生对书籍的思考越多,他的内心由于书籍而激发的喜爱感越强,他学习起来就越容易。阅读是学生获得幸福的基础。喜欢学习的孩子在学校里会感到幸福,而讨厌学习的孩子在学校里就会痛苦。从小学到高中毕业,不论能不能上大学,这十多年的学校生活是大部分孩子都要经历的,不爱学习的孩子如何忍受这漫漫的岁月?所以,语文老师的首要任务是让孩子喜欢阅读。

一、全班共读同一本书。阅读不是一朝一夕的,它需要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逐渐培养,只有持续阅读才能形成习惯。每天午餐过后到上午自习正好有一段时间可以组织孩子安安静静地读书,每天的阅读时间要求不高,一般是20分钟,但是要保证坚持读,一个班的学生阅读水平差异很大,识字量大的孩子在阅读中会感到“跳一跳摘桃子的”快乐阅读,水平不高的孩子会感到很困难,读书容易半途而废。因此我们会经常组织能力强的孩子大声读书给同学听,既是对爱读书的孩子的一种奖励,也是对读困生的帮助,这样的读与听都是快乐的。

老师也积极的参与其中。每当我们给孩子朗读时,就会发送一个“愉悦”的信息到孩子的脑中,甚至将之称为“广告”亦不为过。我们推销的东西叫“阅读”,而朗读故事是一种令人愉悦的推销方式。孩子们喜欢看动画片,一次,我听到他们在讨论《神探柯南》,就告诉他们会破案还不算有大智慧,能运筹帷幄的人才是有勇有谋的,于是,我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和简笔画,给孩子们讲了孙膑不平凡的一生和几个《三十六计》中的小故事。没过几天,接到一位家长的电话:“武老师,《三十六计》买哪个版本的好?孩子听了你讲的故事喜欢的不得了,吵着要。”

二、双管齐下。“双管”指家长和老师“双剑合壁”,让孩子的读书之路走得更坚定。此招重点是个氛围问题,决定孩子将来的,首先是家庭。负责任的父母,能够给予孩子的,决不仅是孩子生活所需要的衣、食和漂亮玩具,而是能留给孩子一个丰富的精神世界。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师则是学生的榜样。父母和老师都不读书,你还能要求孩子吗?各班每天的家庭作业都有一个共同的内容:读书半小时。为了培养这个习惯,我们经常以发短信的形式与家长沟通,得到家长的支持,让家长监督,在家校联系表上对孩子进行评价。同时我们 “诱惑”家长和孩子共同体味亲子阅读的幸福,让家长们和孩子们在一起分享读书之乐。三一班王一诺是个语言能力、记忆力很强的孩子,她经常向我炫耀周末妈妈又给她买了什么书:“我妈妈给我买了《时代广场的蟋蟀》,还买了《夏洛的网》、《窗边的小豆豆》”这个羞涩、天真的小女孩一聊起书就滔滔不绝。和她妈妈交谈发现父母十分重视对孩子的培养,和孩子相处像朋友一样平等,经常和孩子谈心,买书舍得花钱,而且有给孩子讲睡前故事的习惯,现在每到读书时间,孩子读一段,妈妈读一段,有时还能指出妈妈发音的错误。大道至简,道法自然。从“爱”出发的父母都是教育家,在亲子共读之路上,他们一定会走得更稳更快。

让孩子们感受到读书带来的喜悦。孙老师在班上经常开展各种活动,一周五天,每天一个内容:我是小主播、童话王国、科学之光、脑筋急转弯、儿童诗欣赏……请同学们根据兴趣随意报名,提前一周准备,每天下午第一节课前5分钟展示。还可以在月底进行竞赛,老师把各种小问题写在纸条上,装进纸盒里,全班分成三大组进行较量,活动分为必答题和抢答题,凡是回答正确的发一颗糖„„各种活动有的会让孩子一支独秀,更多的则是满园春色,毕竟我不是要让他们比个高低,我所关注的是让孩子们在游戏中,竞赛中体验读书的快乐。

四、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我们经常会听到家长这样的抱怨:书读了不少,却一问三不知。这时因为孩子们大都喜欢默读,虽然快,却囫囵吞枣,生字该不会还不会,根本没读懂。孙趁华老师要求学生在家读书时要出声,带着字典读书,不认识的字标出来注音,用记号笔画出生动的词、句、段。并反复出声诵读,进行扎实的基本功训练,随着年级的增高,指导孩子在书上进行简单的批注。

五、养成日有所诵的习惯。有的孩子读了许多书,但作文写得不好。不是孩子不聪明,而是“日有所诵”的习惯没有养成。谁有这样的习惯,谁就是未来的胜利者。我们的经典诵读就是很好的文学积累。白洋老师每周在黑板上抄两首古诗,在每节课上课起立后诵读一遍,然后再讲课,这就分散了学生回家背诵的压力,日日读,一周足可以背熟。我们班遇到节气或传统节日,适当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例如:白露节,就读读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在中秋节来临之际,引领孩子们一起读李商隐的:《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诗词灌溉了伟大的民族,抒写了辉煌的历史,浓缩了几千年的文明成果,绵延五千年人文精神的种子,被播撒在幼小的心灵之中,奠定了他们较为厚实的人文底蕴。

六、制作读书卡。在学生读完书后,鼓励学生制作读书卡。包括书名、作者、我喜欢的词语、我欣赏的句子、主要内容、我的感受。阅读的过程本身就是读者、作者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此过程之中读者会有所习得(积累了什么),有所判断(评价人物、事件),有所感悟。在对收集上来的读书卡进行分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首先,在“好词好句”积累一块,百分之九十的学生态度端正,书写工整,积累的词句准确,可用价值很高,如:德高望重、美不胜收、姹紫嫣红等。再次,在“我的感受”一块,有对文本的理解,如“老鹿王无私地把自己毕生经验手把手地传授给斑比,还多次在斑比遇到危险时出手相救,在别人最需要帮助时悄无声息的给予帮助。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有对写作方法的积累,如“我们要像作者一样去抓住动物特点写动物”;“我感受到作者通过卡洛斐的语言、动作描写表现了他害怕的心理”等。有对人生的体悟,如“读了这一章,我明白了,在遇到困难时,往往会激发我们最大的潜力”;“我们要像莫格里一样勇敢、坚持不懈。”。还有情感的真切流露,如“我们每个人都要相信自己,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不屈不挠的面对各种困难和逆境。”;“朋友之间不要因为一点小事就争论不休,要谦让”。阅读是心灵的窗户,学生的这些出自肺腑的话语,使我们看到了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收获,他们的知识逐渐丰厚起来,他们的情感逐渐丰富起来,他们的个性逐渐丰满起来。一幅幅灵动的画面,使我们如临其境,赞叹不已。主动的创造怎能不优于被动的接受呢?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学的愿望,缺少这种力量,教育的任何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因此,让阅读兴趣持久的关键,在于要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感受到阅读过程中的成功体验。

一句话,千招万招,只要让孩子体味读书之乐就是好招。更有“无招胜有招”,那就是

—和孩子们一起去读书吧!

第五篇: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

我作为一名高一的历史教师,在高一的教学中,我认为,由于高中的历史学习还是和初中的学习是有一定差别的,而作为学生,他们刚刚成为一名高中生,对于高中的学习还是比较陌生,高中的历史相对来说比较抽象,也不像初中的教学,具有故事性,学生对历史故事具有巨大的兴趣,而在高中,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兴趣,还是很有必要,也是我认为在高一阶段的难点。

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学习活动和学习对象的一种认识倾向和情绪状态。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乐知者,乐知者不如好知者。”所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就尤其的重要,学生有了对历史的学习兴趣,这对以后的历史教学工作将带来极大的便利。我将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历史教学的趣味性

历史情境教学就是教师用直观教学手段创设历史情境,帮助学生通过具体形象掌握历史知识,并通过具体情境激起学生的兴趣。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最有效的当属用多媒体创设。多媒体教学以其逼真的画面、丰富的音响效果刺激学生的视听,使学生见其形闻其声,从而激发学生积极的思考。

如,在《鸦片战争》一课中,找到有关鸦片战争的视频,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鸦片战争的危害性,直观的体现鸦片战争为什么能够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民族情感。

多媒体的直观性拉近了学生与历史的距离,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巧妙设疑,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多媒体情境创设中也存在某些误区,如,五花八门的图片和振奋人心的视频短时间内吸引了学生的注意,但他们往往只顾于图片或视频的乐趣、热闹,之后头脑却一片空白,对于历史真谛的探索越来越肤浅。

因此,多媒体只是创设情境的手段,而真正重要的是教师怎样寻找教材与资料的切合点,创设真正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讲到《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时,我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开放城市的标志建筑,让学生猜城市名称。有同学很快便能猜出,我顺势再引导他们谈城市在改革开放后的变化。于是许多同学争着介绍城市变化,加入到积极探究历史的行列中来。

历史教学情境的创设不可忽略本质。创设的核心是教师能结合教材提出新颖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实践证明,只有这样才能激起学生兴趣和强烈的思维活动。

三、组织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

古人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要想深入了解事物,最佳办法是亲身参与、体验。同样,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学习,就需要教师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堂课外活动。

活动组织有多种形式,就课堂而言,开展辩论、抢答、模拟角色都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让学生成为历史角色的扮演者,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培养和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

总之,在历史教学中,只有充分地激发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主动从历史的海洋吸取营养、提高素质。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坚持培养学生的兴趣,让历史课堂不断响起笑声,才是真正的有效教学。

培养学生种植兴趣2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