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软件工程》课程内容与方式改革方案(赵志升)
编辑:烟雨蒙蒙 识别码:24-985006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5-03 00:50:10 来源:网络

第一篇:《软件工程》课程内容与方式改革方案(赵志升)

《软件工程》课程内容与方式改革方案

计算机应用教研室 赵志升

研究《软件工程》课程改革的思路,目的是构建先进的课程体系,在课程设置中强调案例化教学和探索式学习、课程实验结合实际开发因素和参与乐趣,并建立适合小组式开发的软件工程环境,作为信息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应用中最有价值的课程之一,该课程的改革无疑对提高学习的学习素养及学习能力具有深刻的意义。

一、现行课程教学的分析

1、《软件工程》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是教学方式以教师课堂授课为主,学生被动地听课;教学内容通常重理论而轻实践;课程实验在缺少软件工程支持的环境下进行;学生感觉内容抽象枯燥,甚至认为没有实用价值。《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特点是

 课程内容:理论的实践性和知识的综合性

 学生方面:缺乏实际软件项目的开发经验,难以将抽象理论与实际开发联系起来  教学条件:缺少适合本科生教学使用的实验环境

2、相对于课程的重要性而言,课时设置相短,不能在现有的学时内完成本科应有的教学。(现在学时为54学时)。

二、《软件工程》课程体系

A.基础部分

–软件工程概述:概括介绍软件工程的发展历史和基本原理,通过实例揭示大型复杂软件系统的根本问题,论述软件工程学科的知识体系和软件工程职业道德规范。

–软件工程过程:介绍软件过程的基本概念和思想,论述当前典型的软件开发过程模型,重点说明统一软件过程RUP。

–软件工程管理:重点介绍人员组织与管理、项目规划与变更控制、质量管理、成本估算、配置管理等内容。

–软件工程技术:从初始的需求导出到设计、开发和测试等软件生命周期的各个重要方面,论述需求工程、体系结构设计、用户界面设计、软件设计、软件测试和软件进化等方面的不同软件工程技术。B.应用部分

–以当前流行的统一开发过程、面向对象技术和UML 语言为核心,融入企业的最佳实践和实际案例,覆盖IEEE 的系列软件工程标准以及RUP、Rational Rose、CVS、Junit等软件工程工具和环境,使学生掌握当前先进的软件工程方法与技术。C.实践部分

–要求学生以开发团队的方式协作开发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软件系统,建立支持小组开发的软件开发支持环境,让学生从“可实践”软件工程的角度学习和运用软件工程的思想和现代技术解决软件开发问题。

三、课程改革的思路

1、反映软件工程学科的最新发展

–IEEE----CS 与ACM 推出的CCSE 明确了软件工程教育知识体系。

–SWEBOK 描述了软件工程学科知识体系

–近年来,现代软件工程在软件过程、需求工程、体系结构、设计模式、软件测试、逆向工程等方面涌现出许多新思想、新技术和最佳实践。

2、本课程的内容体系改革:

结合当前软件工程的理论和实践,以IEEE 最新发布的软件工程知识体系为基础框架,融合企业的先进技术和最佳实践,以统一开发过程、面向对象技术和UML 语言为核心内容 课程改革的思路

3、从“可实践”的角度开展课程教学

软件工程具有技术性和工程性强的特点,学生需要在实际的“动手做”和“真正练”中体会和掌握软件工程的思想和技术。原有的课程教学仅限于照本宣科地抽象介绍一些基本原理,与实际的软件工程实践有明显的差距。本课程的教学方式改革可以采用:

(1)案例式教学:将基本原理、企业案例、关键技术与工具等有机结合,使抽象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有趣。

采用“讲授-思考-实践”三个环节有机结合的方式:  课程讲授:在理论知识的讲解中注重贯穿实际的软件开发案例,使学生真正理解这些理论知识,建立软件开发的系统化与工程化观念和质量意识。

 启发思考:注重鼓励和引导探索式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开展互动式的讨论,鼓励学生结合课程实践中的问题进行专题报告和软件演示。

 课程实践:注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协作完成一定规模的课程实验项目,真正学会运用软件工程的思想和技术解决实际开发问题。例如:

A.软件工程概述

–案例分析:ARIANE 5 火箭、爱国者导弹、网络病毒攻击 –深入剖析导致软件失败的根本原因,认识软件工程的重要性 B.软件工程过程

–案例分析:5 个不同软件系统过程模型、微软开发过程模型 –实验讨论:课程实验项目的软件过程模型

–引导学生在分析和讨论过程中,理解和运用软件过程模型 C.软件工程管理

–案例分析:微软开发组织结构与角色分工

–课堂讨论:课程实验项目的人员、计划、风险、监控等 D.软件工程技术

–案例分析:图书资料管理系统、学生选课系统、„„ –实验项目:自定软件开发项目、„„

–以基于用例的面向对象方法和组件技术为重点,讲解和讨论

需求分析、软件体系结构设计、用户界面设计、详细设计、软件测试等内容 E.软件工程工具

–结合课程实践项目,介绍当前比较流行的软件工程工具 –诸如:RUP、Rose、CVS或Subversion、Xunit(2)加强实践教学环境建设:

本课程的实践环境建设,在过去的软件工程教学中,课程实验仅仅是提供一个软件开发 2 项目和相关的文档要求,缺少软件工程的过程管理和环境支撑建设。

没有开发经验的学生习惯性地采用非工程的方法,很容易导致软件开发项目的失败,使软件工程成为空谈。方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标准规范和支持工具。

–建立支持小组式开发的软件工程环境,包括过程模型、软件工程规范、管理工具、硬件环境等,为学生真正实践软件工程提供有力的支持。

学生以开发小组形式协作完成一定规模的软件项目,通过团队之间的协作,引导学生主动重视过程和质量。

(3)探索式的学习方法

A.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优势互补

–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之外,辅之以网络课程和扩展资源,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需要进行自主式的学习。

–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学生之间的协作,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参与讨论,教师由知识的灌输者成为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由被动地接受教育变成主动地探索知识。

–邀请企业资深开发人员与学生进行一次讲座和讨论,学生通过文献查阅以及与软件企业人员的直接交流,真正体会当前软件工程业界的真实案例和最佳实践。B.课程实验项目

(1).课程实验项目管理

–第一部分:组织3-5 人的开发团队,分析实验项目给出的问题描述,完成软件需求规格说明。根据软件需求规格说明,设计软件系统的总体结构,将模块开发任务分配到每个团队,同一个模块将由3-5 个团队进行竞争性开发。

–第二部分:每个团队实现分配给他们的模块,编写所有相关文档,测试和调式代码。在模块开发完成后,团队之间开始进行模块买卖交易,并将所购买的模块与自己开发的模块整合起来成为一个完整的系统。

–第三部分:将提出一个变更请求,每个团队根据变更请求修改已经集成的完整系统,并将完整系统进行包装和销售。(2)课程实验项目要求

A.小组协作与过程管理相结合 –实行每周例会制度,保证所有成员在规定的时间进行讨论交流,同时每周与助教见面。在小组例会上尽量讨论问题,学会沟通技巧和解决冲突的方法。

–所有任务都是面向整个团队的,每个团队每周提交一份工作报告,这个报告将会被评定成绩,团队的所有成员都要接受同一个成绩。

–在需求分析、系统设计、模块开发、集成测试等关键阶段实行阶段评审机制,并将上述阶段产品置于配置管理的控制之下,严格控制项目开发进度,保证按时交付最终产品。B.课程实验项目

.项目训练融入成本与质量因素

–参加同一项目的所有开发小组将被划分成一个商业区,每一个开发小组将被分配一个银行帐户和一定数目的启动资金。

–开发小组在完成自己承担的模块开发任务之后,需要参加一个模块交易活动,向其他小组推销自己开发的模块,并购买软件集成所需要的其他模块,模块交易结束后的帐户资金情况与实验成绩相联系。

–开发小组在完成整个系统集成测试后,需要参加一个系统购买活动,实施系统维护任 3 务,系统销售的业绩也与实验成绩相联系。C.课程实验环境.实验条件

–具有一个本科生专用实验室,每一个学生配备一台高性能PC 机。

–配备一台专用服务器,安装Windows 202_ Server操作系统,配置管理软件Subversion 1.3.2 和CVS,开发平台Eclips3.x 以及相关开发工具,软件工程工具包括RUP、Rational Rose、Junit和Nunit等。

–课程实验配套教材包括软件工程课程实验过程管理工具、课程实验文档模板等。.实验指导书

–软件工程课程实验说明 –软件开发过程描述 –软件项目管理计划模板 –软件需求规格说明模板 –需求规格说明评审要求 –软件设计说明 –测试用例规范 –软件交易合同

四、课程特色

.教学内容突出先进性和案例化 –将基础理论、现代技术和先进工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教学过程始终贯穿软件工程最佳实践和软件企业开发实例。.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课程实验要求学生以开发小组形式协作完成,并建立阶段评审机制和交易模式,使学生亲身感受一个软件项目的开发过程,体会软件工程的实践。.建设课程实验开发环境

–从软件工程的要求出发,逐步建设相关的软硬件环境,将开发流程、文档模板、评审标准融合在一起形成Web 实验指导网页,使学生改变以往突出个人技巧的杂乱过程。

五、今后发展

.课程教材

–结合新版教材在国家十一五规划项目的建设,丰富和更新现有教材的理论内容和教学案例。

.实验环境

–在现有实验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课程实验环境,增加软件过程管理和实验评价的功能,将现有的实验指导工具扩展为软件工程课程实验平台。.实验案例

–建立丰富的课程实验项目案例库,包括信息系统、嵌入式软件等多种类型的开发案例。.争取建成省级精品课程

202_.11.10

第二篇: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变革

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变革

1.学习内容:改变脱离语境的知识学习,将知识学习与技能发展融入主题、语境、语篇和语用之中,促进文化理解和思维品质形成,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指向核心素养培养。

2.学习方式:走向整合、关联、发展的课程,实现对语言的深度学习(即语言、文化、思维的融合)。

3.教学方式:融育人目标于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之中。如何整合课程内容?

要理清并抓住主线,将主题引领作为整合的起点。建立六要素(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学习策略)整合的学习活动观。

对教学设计的再思考

教学从“知识教学和技能教学”转向“对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教师加深对学科本质和价值的认识;重视对语篇意义的解读;在设计活动时关注内在逻辑和关联,注意提炼和整合内在的知识结构。因此,提高教师的文本解读能力是关键。

从文本解读到活动设计教师还需要思考: 1.创设何种情境?与学生共同解决什么问题? 2.学生需要获取什么信息,建构怎样的知识结构?

3.如何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语言知识,发展语言技能,获得文化体验,汲取文化精华,提升思维品质,运用学习策略,实现创新迁移? 要改变教学方式,教师需要:

1.认真研读和分析文本,梳理语篇主题意义。

2.确保教学设计情境化、问题化、活动化,体现综合性、实践性和关联性的学习过程。

3.在主题意义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活动中,整合语言知识学习和语言技能发展,体现文化感知和品格塑造,发展思维品质和语言学习能力。4.从表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王蔷教授最后总结:

教育要回归原点,关注人的发展;教学要走向服务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从意义出发,推动深度学习;研读文本、重视情境、梳理主线、构建结构化知识、关注内化提升、迁移创新,是实现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条件。

为了全面体现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在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内外有关核心素养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的现实需求,修订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待颁布)将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归纳为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1.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主要是指在社会情境中借助语言进行理解和表达的能力。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的“核心”。语言能力是一个含义很广的概念。它既包括过去常说的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也包括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还包括语言意识、交际身份意识等。具体地讲,语言能力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关于英语和英语学习的一些意识和认识,例如,对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的重要性的认识,对学习英语的意义与价值的认识,对英语与文化、英语与思维之间的关系的认识;(2)对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特别是运用英语语言知识建构和表达意义的能力;(3)理解各种题材和体裁的英语口语和书面语篇的能力;(4)使用英语口语和书面语进行表达的能力;(5)通过语言建构交际角色和人际关系的能力。

关于语言能力的内涵,有几点需要特别关注。

第一,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语言知识。语言知识不局限于语音、词汇和语法层面的知识,还包括语篇知识和语用知识。Bachman和Palmer提出的语言能力模型就包括很多重要的语言知识,其中包括语篇知识和语用知识。尽管语篇知识、语用知识等概念大家并不陌生,但这些概念的真正内涵并不容易把握,特别是对于一线英语教师。

第二,语言能力的界定不仅强调了语言知识的学习,而且特别注重语言知识在建构和表达意义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就是说,语言使用者究竟是如何利用语音、词汇、语法、语篇、语用等方面的知识来表达意义的。

第三,在语言技能方面,特别强调对语篇作出的反应。过去更加强调对语篇的理解,即知道语篇表达了什么意义,而不太重视读者对语篇表达的意义应该作出的反应。也就是说,我们读一篇文章之后,应不只停留在理解上,还要对语篇内容有自己的思考、判断和分析。

第四,要注意语言能力描述中反映不同思维层次的目标,如“阐释和评价语篇中的主要信息和观点”“评价事实与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和比较语篇中的主要信息和观点”“理解事实与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区分语篇中的事实与观点”“找出语篇的主要信息和观点”。要准确把握这些目标描述中使用的“阐释”“评价”“分析”“比较”“理解”“区分”“找出”等描述词语的内涵差异。

第五,强调语篇的人际意义。在阅读理解的过程中,与其说是读者与文本互动,不如说是读者与文本的作者互动。既然是互动,那么作者与读者总是以一定的角色进行互动。换句话说,作者在创作语篇时,总要直接或间接地体现自己的角色,也会为期待的目标读者设置角色。这就是语篇的人际意义。对很多英语教师来说,这些概念可能有些陌生,但其中的道理应该并不难理解,只是在过去的英语教学中不太重视。2.文化品格

国际理解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是21世纪公民的必备素养。学习外语,特别是英语,是实现国际理解和跨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但是,很多人只看到了国际理解和跨文化交流中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工具的作用,而没有意识到学习英语的过程本身也是增进国际理解和形成跨文化意识和能力的过程。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学习大量的英语语篇(包括口语语篇和书面语篇)。在学习这些语篇的过程中,学生要接触大量的英语国家社会现象和文化背景。

青少年时期是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展的重要阶段。中小学的各个学科都对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重要的影响,英语学科也不例外。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各种形式体现在语言和语言使用中。学习母语以外的语言,能够使我们了解其他民族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文化品格核心素养不仅仅指了解一些文化现象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还包括评价语篇反映的文化传统和社会文化现象,解释语篇反映的文化传统和社会文化现象,比较和归纳语篇反映的文化,形成自己的文化立场与态度、文化认同感和文化鉴别能力。从这个角度来看,文化品格的内涵超越了以往所说的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虽然文化品格的某些方面显得抽象和宽泛,但文化也是可教授的,教授的重心在于通过学习者对获取的信息加以思考,为不同的文化信念寻找合理性解释,从而增补、丰富自己的知识信念系统。3.思维品质

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十分密切。学习和使用语言要借助思维,同时,学习和使用语言又能够进一步促进思维的发展。学习和使用母语以外的语言,可以丰富思维方式,进一步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英语教育界人士广泛认为,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很多活动能够促进学习者思维能力的发展。程晓堂尝试性地结合英语语言的特点和英语学习过程的特点,探讨了有可能通过英语学习促进发展的十种思维能力。作为核心素养的思维品质,既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思维能力,也不同于语言能力核心素养中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而是与英语学习紧密相关的一些思维品质,例如,理解英语概念性词语的内涵和外延;把英语概念性词语与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根据所给信息提炼事物共同特征,借助英语形成新的概念,加深对世界的认识;根据所学概念性英语词语和表达句式,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用英语进行理解和表达的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培养通用思维能力(如识别、理解、推断),而且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英语使用者(不一定是英语本族语者)独有或擅长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能力。4.学习能力

21世纪的公民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发展英语学习能力尤其重要。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对中国的中小学生来说,学好英语并非易事。因此,掌握英语学习的要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显得尤其重要。需要注意的是,作为核心素养的学习能力,并不局限于学习方法和策略,也包括对英语和英语学习的一些认识和态度,例如,对英语学习有正确的认识和持续的兴趣,有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成就动机,能够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有主动参与语言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另外,处理使用学习方法和策略以外,还要能够监控方法和策略的使用情况,评估使用效果,并根据需要调整学习方法和策略。

用“学习能力”的概念取代以往几个版本英语课程标准中的“学习策略”,进一步突出了学会学习的重要性。学生不仅需要在学英语、用英语的过程中使用学习策略,而且要形成学习英语的能力,为自主学习和可持续学习创造有利条件。

第三篇:课程内容体系结构及组织方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课程

(一)课程内容体系结构及组织方式

整个课程的内容设计围绕一个主题(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一条主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个重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展开。

第一部分:总论 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两次历史飞跃和三大理论成果;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对应学时:10(其中,讨论 2学时);

第二部分:中国特色的革命理论与实践(对应学时10,讨论2学时)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与实践 ②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与实践

第三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对应学时44,讨论4学时)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三个基本理论与实践: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布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文化、政治、和谐社会、外交、“一国两制”构想、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二)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要提高教学效果,实践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教育部对课程教学的要求。由于本门课程是针对全体本、专生的公共必修课,在实践教学方面有一定的限制。这方面我们有过一些探索,并取得了一些好的经验。在吸取以往实践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我们针对202_年秋季入学的新生开展了强化实践教学的探索性实践。当然,要实现这一点,离不开教务处与学校政策的支持和硬件的保障。我们的设计思想是:要有四分之一的时间拿来开展实践教学,并且根据学校实际和现有的条件来规划实践教学。

在此指导思想下,我们已经开展和即将开展的主要实践教学活动有:(1)改变“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以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改变那种“一支笔、一张嘴、从头讲到尾”的灌输式教育,强调启发,注重学生参与。在把握课程精髓的前提下,尽量缩小教师讲课时间,把时间留给学生。把教师讲授与学生看录相资料、读原著、学生上台讲专题、演讲、小组讨论、写有针对性的论文、带着课堂教学的问题进行社会调查等结合起来。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本门课的兴趣与热情,收到了较好的效果。(2)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听各种专题报告

各种形式的报告和英模报告,是学生了解世界、了解社会的一个重要窗口,是学生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常新的教材。我们把课堂教学与让学生听取各种讲座、报告结合起来,以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3)利用假期进行社会调查

本课程组的许多教师都在自己所带的班级对于学生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做过布置、辅导与指导。假期做调查报告,使学生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了解国情民情,锻炼了各个方面的能力,从鲜活的感性体验中得到启发,学到了许多在学校课堂里和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同时也更好地促进了对于课本知识的理解与认知。当然,这项工作总体上还在探索阶段,还有待于在学校的支持下,更好地更富有成效地开展。

西方哲学史课程

课程内容体系结构和教学内容组织方式

一、课程内容体系结构

西方哲学史课程涵盖2500多年来西方哲学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具有时间跨度大,涉及学科领域复杂,人物众多,思想晦涩,内容丰富等突出的特点。

从内容体系结构上看,西方哲学史课程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即古代哲学、中古哲学和近代哲学。其中古代哲学即希腊哲学(包括罗马时期的希腊哲学),中古哲学即中世纪哲学(包括教父哲学、经院哲学、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近代哲学(包括经验论与唯理论、法国哲学和德国哲学)。

1、古代哲学(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6世纪):

①早期希腊自然哲学(米利都学派、赫拉克利特、毕达戈拉斯学派、爱利亚学派、多元论、原子论等)

②雅典时期的希腊哲学(主要包括智者、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③晚期希腊哲学(伊壁鸠鲁主义、斯多亚学派、怀疑主义和新柏拉图主义)

2、中古哲学(公元2世纪至16世纪):

①教父哲学(东方教父、西方教父;奥古斯丁)

②经院哲学(唯实论与唯名论、托马斯·阿奎那)

③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④宗教改革(马丁·路德、加尔文)

3、近代哲学(17世纪至19世纪):

①早期近代哲学(经验论与唯理论)

②18世纪法国哲学(启蒙主义)

③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康德、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

④19世纪下半叶黑格尔哲学之后的西方哲学。

二、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

西方哲学史课程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哲学史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哲学家们围绕哲学问题所提出的各种解答方式,引导学生踏上哲学运思的道路。为此,我们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方式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

西方哲学史作为西方哲学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记录了哲学家们围绕哲学问题而展开的思考、探索以及提出的理论学说,而哲学的发生发展的过程,其实也就是人类理论思维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所以,正如恩格斯所说,学习哲学史是训练理论思维的唯一途径。因此,我们通过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与哲学家进行思想对话的方式,使学生在经受理论思维训练的同时,进入哲学思考的维度。按照这种理念安排西方哲学史课程的教学内容,加之中古哲学主要是中世纪基督教哲学,所以我们在“古代哲学”、“中古哲学”和“近代哲学”这三个阶段中,主要突出了古代哲学和近代哲学的内容。古代哲学是哲学萌芽、产生的阶段,也可以看作是人类理论思维或抽象思维萌芽形成的阶段,对于初学者来说十分重要,可以看作是熟悉、适应、进入哲学思考的开始。而近代哲学与我们在时间上距离最近,在知识的形式、内容等方面也构成了西方文 3 明基础性的因素。而其中的德国哲学以其思辨性、辩证性和体系性尤其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因为这部分是西方哲学史课程中最难的部分。

通过西方哲学史课程的讲授,学生们普遍提高了理论思维的水平,对于哲学家们的理论学说所具有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深有体会,并且提高了理论素质和思想觉悟。

三、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西方哲学史课程属于思想操作的理论课程,因而现实可行的实践性教学活动主要是课堂讨论。比较重要的两段,希腊哲学和近代哲学,尤其是希腊哲学中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近代哲学中的德国古典哲学,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常我们组织两次课堂讨论,由学生在课余时间做准备,写成讨论提纲,然后由教师组织讨论。

课堂讨论的效果很好。尽管我们强调推行的是启发式教学,意在引导学生们进行哲学思考,学生在课间课余也会提出许多问题与教师讨论,但课堂讨论在引导学生积极地进行哲学思考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教师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思考的程度的机会。

环境教育校本课程中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的选取

山东省寿光一中 / 余会莲 / 赵明宝

一.教学的组织形式

教学是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进行的,并且教学组织形式也不是固定不变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经历了从个别教学到集体教学,再到个别与集体相结合的综合化、多样化形式。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而校本环境教育在教学时间和空间方面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有更大的开放性,这必然要求其教学组织形式做出相应的变化,在此主要采用以下几种组织形式: .课堂教学

作为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它可以从三个不同层次来理解:

①在基础型知识层面上,要加强学生的素质基础,培养学生的基本环保素质和基础学历,如生态学基础层次和概念意识层次知识的培养,教学方法多采用讲授法。

②在拓展型知识层面上,重视知识结构与综合。它是在基础层面的基础上体现知识的扩展和综合能力的发展,尤其要注重学生终身学习精神、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培养。在功能上,它更要注重培养个性,可为那些对环境科学有兴趣和特长学生提供更系统的知识和发展余地,使学生交叉思维、发散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较好发展。

③在探究知识层面上,注重环保技术与能力培养,内容要体现综合性、梯度性、兴趣性、可选择性和合作学习的需要,重过程而不是结果。可采用环保专题或问题为切入点,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开展讨论、探究。.活动领域内的环境教育

活动领域内的环境教育大致可分为下列几种类型:环保讲座、环境保护宣传活动、环境保护参观活动、环境保护竞赛活动、环保考察与调查、环保论文讨论会、环保夏令营。从活动类型与目标间的关系来看,环保讲座和环保竞赛活动较强调普及环保知识的目的;环保宣传活动和参观活动较强调增强学生的环保责任感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环保考察与调查和环保论文讲座会较重视学生掌握调查、整理和分析资料数据的一般方法、科研论文或调查报告的撰写方法,以及科研成果的各种表达方式,如语言、文字、图表等;环保夏令营则集上述各种环境教育活动于一体。从学生的特点来看,高中学生则宜多安排环保调查与考察、环保论文讨论会、科研型夏令营等高层次的活动,以提高他们的环保技能。

活动领域内的环境教育类型对比.走向社区的环境教育

校本环境教育必须要同社会实践相结合,而社区是实现这种结合的最好对象。把社区环境保护与学校环境教育的自觉结合,是环境教育产生社会效益的表征。这一模式可分为三个阶段:①评估社区的资源及判别环境问题。②将课程内容与环境问题联系起来。③设计和实施环保活动。

通过走向社区的环境教育,可培养学生下列几方面的技能和经验:①研究允许进入某一机构或地方的方法。②如何从有关人员处获取资料。③与成人讨论环境问题及提出问题。④调查问题的技能和方法。⑤解决一定环境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每一种教学组织形式都可以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并且三者的区分有时并不十分严格,在施教过程中有可能是两者或三者的组合,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如学生的学习状况、知识的难度、学校的实际)合理选择,科学地确定教学组织形式,将能促进教育社会化和个性化的结合,可以使教学活动适应每个学生的需要、兴趣、爱好、能力和潜力的发展,实现学生个性充分、和谐的发展。.利用研究性学习组织教学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科学研究的学习方式去获取与环境有关的知识并加以应用的方式,它强调学生的自主发展,即通过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在多元、动态、开放的大课堂中求得全面发展。

二.教学方法选取

环境教育校本课程的教学方法从任务设计、组织实施、过程控制到结果评价等方面都尽量摒弃传统教学中“教师中心、课堂中心、教材中心”模式,而代之以“学生中心,发展为本”的教学模式,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应以“教师是教学中的主导,学生是教学中主体”作为教育指导思想,力求做到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都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满足。

下列教学方法的使用可以提高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学生一定会在多方面受益。当然,每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特定的使用对象与条件,我们在使用这些教学方法时还要兼顾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完整性,这仍是一个需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和逐步完善的问题。.课堂讲授法

课堂讲授是一种传统的传授知识的方式,在今后很长时间仍将是学校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但此处的课堂讲授在方法与内涵上已有了很大的拓展,如讲授中配合“先行组织”,加强课堂的互动效果等,这一模式有以下目的:①发展学生的概念结构②协助学生有意义地吸收信息③刺激学生的探究兴趣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讲授学习法实施可分成三个步骤:

第一步:澄清教学目标和展示“先行组织”。在学习知识以前给予学习者一个认知的基干,用以把新的内容粘合起来,以便学习者易于掌握学习的内容。

第二步:展示学习任务或材料。这些材料的呈现应体现出一定的逻辑性。

第三步:加强认知。教师总结学习重点,把学习重点与“先行组织”联系起来,并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在不同的处境里应用所学的知识。

“讲授学习”模式要达到较理想的效果,就必须促进课堂上的互动因素,排除“照本宣科”和“满堂灌”方式。教师宜配合不同的教学资源(图片、模型、录像等)的使用以及以学生为中心活动(课余搜集的资料、撰写的报告)的实施,使环境教育更趋有效和愉快。.问题探讨法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指导学习者对某具体事实反映的争议性环境问题的思索、讨论来增强他们的环境意识,巩固或学习有关的知识、概念,培养学生识别和分析环境问题的能力,并能自觉地去思考解决问题的途径。

在设计问题为本教学时,主要采取以下步骤: 第一:提供含有环境问题的材料,制定教学目标,确定学生需要学习的概念和技能。这些材料可以是影视报刊报道或周围耳闻目睹的事物,往往能直接或间接反映一定的环境问题。

第二:辨别主要问题,展开讨论--主要问题的构成会帮助学生集中注意特定的知识与理解。

第三:作出总结。教师对学生讨论结果及对问题的回答进行归纳,作出结论性阐述。当然教师的陈述不是向学生提供标准答案,而是根据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本问题所包含的原理、概念等,以便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角色扮演法(模拟法)

指一个人尝试扮演另一个在实际生活情境中不属于自己的角色之行动的心理、目标、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这种方法最大的特点是参与,它要求角色扮演者充分了解情况,站在各自的立场上据理力争。这样学生有机会演练不同人士的感想、态度、价值观与解决问题的策略,其直接效果是使学生能分析个人价值观与行为,解决人际间及个人问题的方法策略。

实施这种方法可采用以下步骤:

第一:提供材料。材料可以是一个事实或一个故事,或一种行为做法,其中包含有争议性问题。

第二:角色分配。一般角色由个人自愿、小组推荐或抽签确定。教师不扮演任何角色,以便随时加以引导。

第三:熟悉各角色的个性特征在此情景中各自所持的立场。

第四:情景演练。

在演出过程中每人根据自己扮演的角色,提出合乎逻辑的观点,并在平等的气氛中支持或反驳他人的观点。教师应及时分析,提出继续进行的意见。当时机成熟时,这一阶段便告结束。

第五:及时总结。

既要总结学习的内容,也要总结各人的演技。对于具体结果要根据每一角色的表现。理想的结果是问题得到解决,工厂加大治污措施,本地经济继续发展。.专题研究法

选题可以来自于教材,结合生活实际提出研究课题;也可结合校内、校外面临的实际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可以是人文方面的、自然方面的;可以是人文与自然二者结合的。选题时还应注意:.选题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且考虑到不同层次的需要。

.课题设计以增进学生的创造才能为主要任务,要有意识地培养发散性思维,避免引向单一。

.既注重问题解决的结果,更注重学习创造性与主体性人格的培养。

.教师要重视三个环节的评价与指导:选题的评价与指导、中期检查与指导、结题时的评价。

专题研究的学习的一般过程是:发现并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实施并修正方案--汇总研究成果--交流评价

专题研究学习法强调人人参与,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要参加四个专题的研究活动,并完成至少一个专题。评价时侧重“四重”:重过程、重应用、重体验、重全员参与。评价结果可以是定量的,也可以是定性的,要考虑个别差异。.实验探索法

在众多的环境教育方法中,实验法是国内外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它是由教师提出命题或创设条件,学生围绕教师的命题进行假设、实验证明;或利用教师创设的条件,进行开放性试验,从中发现新现象,找到新规律的教学方法。实验探索法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学习知识,培养探究能力,发展假设论证的科学精神。

实验探索法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一般先由教师统一提出命题或创设实验条件,包括实验提示,然后学生开始实验探索:可以是每个学生单独做,也可以分成多个学生小组,几个学生一起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可能多给学生提供动脑动手的机会,使学生通过设计方案,自己操作来验证、解决某一实际问题。学生通过实验探索,可以获得种种科学研究的经验,增进兴趣,培养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教师在选择命题或创设条件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实验所涉及知识必须是学生已经具有的,或者是在其“最近发展区”内可以解决的问题。②命题或实验条件是可以得出结果的,而且有些是多结论的,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③命题或实验具有现实的社会意义与价值,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究精神、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要抓住两个方面:一是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设想,激活他们的创新的意识;二是引导学生仔细验证,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

实验探索法的教学成果是学生实验报告。教师应讲清实验报告的基本要求,如实验假设、实验过程中的理论推导、实验仪器、材料的选取、实验步骤、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结论的得出等内容。

通过环境教育实验方法,教师较易培养学生对环境科学的兴趣,让他们从这些实验里了解环境问题、现象和掌握环境概念,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掌握环境规律的一种重要途径。要达到实验的最佳效果,教师除提出命题和指导外,还要注意学生的安全,提供机会让学生动手实验,评价要适时、适当、多样化等。

以上论述了进行环境教育一些主要的教学方法,其它方法如调查法、阐明策略法都可作为环境教育校本课程的方法,这些方法多数强调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除了掌握知识的效果外,还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必须明确的一点是,环境教育校本课程活动是一个活生生的过程,在进行环境教育活动中,各种原则和方法并无明确的界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适当的环境教育内容、学生的特点及自身状况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把它们优化组合,使环境教育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第四篇:计算机软件工程导论课课程内容与体会

黑龙江科技学院

软件工程专业导论

专业:软件工程 班级:

学号:

姓名: 软件10-

指导教师:乔付

上课日期:

202_.2.28~202_.3.4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

202_-3-4

课程内容与体会

一、课程内容

这是为期一周的介绍计算机软件工程的课程。第一节课讲的是这一周的安排,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好好利用这一周的下午时间来复习C语言。之后的四天课程包括:软件工程专业的介绍,主要就是介绍时下最流行的安卓手机操作系统;剩下三年半大学生涯的规划,主要是讲学校对我们这批学生的培养方向,是以JAVA和实际动手操作训练为主,大力提高英语交际能力,期间向我们介绍了乔老师的一些得意门生,让我们对这一行业的就业前景充满希望;软件工程专业学习课程的设置,老师最大的成就就是为我们取消了大学物理,但要学好软件工程,《数据结构》,《编译原理》,《操作系统》这三本书是必须要掌握的基础课程,要想取得更大的突破,数学,英语更要精通;印象最深的是去哈尔滨海康软件公司的参观,期间总经理向我们指明了软件工程就业的路子,技术总监向我们介绍如何由一名软件专业的学生成长为一名技术总监,人事部经理带我们参观了公司。一周课程时间虽短但内容丰富,且对于我们的学习态度有了很大的扭转,这些都是老师的有心为之,对于我们的大学成长大有裨益。

二、体会

我是怀着陌生且好奇的心情来听这一系列的软件工程专业导论课。一周的课节节精彩,对我大有醍醐灌顶的作用。

首先我想讲讲我的变化。进入大学半年,很可惜的说我浪费了这宝贵的半年光阴。寸金难买寸光阴,四年可以浑浑噩噩的度过,也能拼搏努力而度过,选择不同,结果就是天壤之别。乔老师亲身列举他的故事,他用努力学习改变了他的人生,值得我们学习。努力学习有时更像一句空喊的口号,我们更多的是要用实际行动来证明这句话。正式上课也快一周了,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这一周的学习我挺认真的对待,感觉特别的充实,这样的感觉使我有更大的动力去持续下一周的学习,直至整个大学毕业。一个人学习得越充实,学到的知识也就越多,他的底蕴也就越深厚,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就更能立足下去。对于学习,我现在变得是充分的享受,我享受其中的拼搏,享受获取知识的快乐。

其次我对于人生有了更为明确的目标,我想要考研,这并不是我害怕就业,也不是缺少实际动手能力,而是我想使我的人生更为丰富,底蕴更加厚实。老师推荐我们看《星月神话》英文版,这本书专业性较强,读起来还比较吃力,现在还只是在读中文版的,我希望在大二上学期就能把这本书的英文版读懂读透。大学成绩还是第一位的,想要证明自己的最好办法就是成绩。考证能使我们的履历更加充实,今年六月份就是英语四级考试了,好好利用这两个多月的时间来复习争取到时轻松过关。还有就是软件工程师证,这是一个含金量很高的证书,相当给力,这也是我奋斗的目标。

去海康公司,使我对软件行业有了近距离的认识。印象最深的是技术总监向我们介绍如何成长为一名顶尖的人才。就业路子千万,但我们要选择适合我们自身发展的阳光大道,结合所学专业选择我们喜欢的工作。一个平台很重要,他能够帮助我们实现跨越,眼光要看得长远,在工作中运用的知识远超我们课堂所学,这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学习来提升自己。

通过老师这一周的熏陶,我体会最深的就是用心二字,凡事用心均会成功。还有大学四年,不光要学好本门专业课,人文素养也不可缺少,看看三尺讲台之上的老师,专业技能精通,谈吐睿智不失幽默,充分展示了迷人的人格魅力,话语滔滔不绝同时又引经据典,作为学生的我们也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断加强自身的人文素养,做一个真

正的大学生。

通过这一周的学习,我学到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思想,一种态度。我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能把这一周所学融合进去,使我的学习有更大的提升,使我的人生足够精彩。

`

第五篇:赵志祥《赵州桥》

202_年10月30日

瓦小三7班

赵志祥《赵州桥》

记录:戴晓晓

一、课前谈话:

1、你们喜欢老师慈祥点还是凶点?

明确说不好不是你们的错,是老师的错

二、1、读课题

预习了吗?读懂吗?那老师来考考你们

赵州桥是什么桥?又叫什么桥

2、好,课到这里结束了,两个选择:(1)继续高难度的学习

(2)回家,玩游戏

3、听写要求:

如果不会可以看书,来不及可以看同桌,如果同桌小气可以看大屏幕。

第1个词,看老师动作(横跨)

第2个词,这是把刀,在干嘛?(雕刻)

第3个词,请看老师的手(第4个词,可以写一个字,也可以两个字,也可以四个字,谁来配合老师做动作,伸出你的手(相互抵着)

第5个词,赵州桥有名吗?全世界都知道,什么词?

第6个词,回过身来看我,什么词?(生:回首遥望)师:错,这叫回首望,继续看过来,目光穿越这面墙,想象下,能看到 自改;1个字不错的得A✨,错3个字内的A,3个以上B

三、1、第一项考核过关了,继续两个选择:(1)继续高难度的学习

(2)回家,玩游戏

2、出示

(1)第一次读,要求读正确流利,不许有感情

(2)第二次读,要求读得美,声音压低,最后一个字可以拖长音 师:这是你们的最高水平吗?

明确:说明文不要读得有感情,读得清清楚楚就行了

(3)但有一句要注意,这叫什么?——过渡句。

请拿出笔,在这句旁边写上过渡句,看这渡字,三点水,表示从河这边到河那边,你看,这上句坚固在哪段

读:

有时它会单独一段,就叫过渡段,不管过渡句还是过渡段,它们作用一样吗?

(4)看这句,什么句?

请拿出笔,在这句旁你认为可能的地方叫排比句。

3、这段句子如果说美,就美在

四、1、现在你们想走,老师也不愿让你们走了,因为老师有点喜欢你们了,一起来欣赏一组桥

喜欢吗?老师喜欢能用好听的词形容这些桥的孩子

拿起笔来,在赵州桥图片旁写上壮美两个字

2、有一座桥,比刚刚这些桥都壮美几百倍,几千倍的桥,想不想看?

出示赵州桥图,生笑

出示四图对比图,问生,哪座桥最不壮美?

3、可老师就认为赵州桥最壮美,不仅老师这么认为,作家

也这么认为,这是初中文言文,老师不知你们朗读水平怎样,敢挑战读吗?

4、民谣

老师不知你们记性怎样,但聪明的孩子5词就会背了,你们如果可以,老师就唱给你们听

齐读1次,2次,现在谁会背?会的背,不会的可以看着读。

谁能用温州话读?

五、1、刚起读古诗的孩子请问你们班读得最有感情的是哪首?

生背诵《秋词》、《秋思》

2、读得非常有气势,优美

第一次读得非常清楚

第二次读得熟练些

现在会背了吗?

3、师诵读,让生发现

生跟读

出示加平仄诗,谁会读?

明确:横线短就读得短,横线长就读得长,竖线要读短,叹号要读得有劲。(1)生用一只手打手势诵读(2)用两只手打手势诵读

(3)站起来两首打手势诵读

(4)去掉平仄符号,读

六、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作家铁凝的文言文,民谣、古诗中的赵州桥,现在提高难度

如果让你用起先听写过的词来形容赵州桥,你会用哪个?

明确:创举,这创举在何处?(拱形)

第一个叫

2、这堂课上到这,内容非常多,有高中的,有初中的,3、作业:

课外推荐看看

这篇文章写得不好

课后分享:

两个月革命:两个月教完一本书 三年级以上不许叫生字

1、听写本课生字词

2、找一段文字指导正确流利朗读

3、找最关键一点进行感悟

拒绝:

1、拼命梳理、2、除了作文老师改,其他都可以同桌批

《软件工程》课程内容与方式改革方案(赵志升)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