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变形记导学案+答案
编辑:雨后彩虹 识别码:24-1124683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9-01 01:25:40 来源:网络

第一篇:变形记导学案+答案

《变形记》教案

【学习目标】

1、能叙述大致故事情节,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

2、学会从心理描写及细节描写等角度解读人物形象。

3、通过了解背景、分析情节去把握小说的主题。

4、细致体会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认识小说所揭示的西方现代社会“现代人的困惑”。【学习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从心理描写及细节描写等角度解读人物形象。教学难点:通过分析荒诞的情节表现社会生活的本质。【学习课时】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

一、知识导学

1.作者简介:

弗兰茨·卡夫卡(1883——1924),出生于布拉格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他钟情创作,感情坎坷,1922年病重离职,1924年6月病逝。卡夫卡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却赢得世人的惊服,卡夫卡被誉为“20世纪最优秀作家之一”、“传奇英雄和圣徒式的人物”。与马塞尔·普鲁斯特、詹姆斯·乔伊斯等并称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

1909年开始发表作品。《变形记》创作于1912年,发表于1915年。卡夫卡的小说具有荒诞性的特色,表现在情节与人物行为上出现违反常情与理性的情况,但其中又包含真实性,即从社会现象来看,又是正常的、可能的、现实的。如“突变甲虫”事,既符合“突发事件”的社会现象可能性,又符合资本主义社会在机器生产生存竞争高压下,人被异化,人性异化,人际关系异化的社会现实的本质真实性。此外,在整体的荒诞情节中,又有细节真实和心理真实的内容。如变甲虫后的行动,符合甲虫习性;而思想情感与人物相合。其代表作长篇有:《审判》《城堡》《美国》(均未完成),短篇有:《司炉工》《变形记》《判决》《饥饿艺术家》等。

2.时代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一些思想敏锐的艺术家认为世界是混乱的、荒诞的,他们著书批判资本主义的人际关系,批判摧残人性的社会制度,现代主义文学产生了。现代主义文学作品反映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人际关系的冷酷,人对社会的绝望,艺术上使用极夸张以至怪诞离奇的表现手法,描绘扭曲的人性,表现人的本能和无意识的主观感受,开掘个人的直觉、本能、无意识、梦幻等言行心理。

二、课文内容:

1、内容结构:小说分三部分。

第1部分,写格里高尔变甲虫,惊慌而忧郁;父亲发现后大怒,把他赶回卧室。

第2部分,写格里高尔成了全家的累赘,父亲、母亲、妹妹对他改变了态度。

第3部分,写家人忍受不了格里高尔这个负担,妹妹提出把他弄走;格里高尔又饿又病,陷入绝望而死,家人开始过新生活。

课文只节选了原小说的一部分内容。

2、情节线索

情节的发展由两条线索交互展开。

格里高尔的线索:变甲虫——成累赘——绝望死

家人的线索:惊慌同情——厌弃憎恨——解脱喜悦

三、课前预习

1、给下列词语注音。

偌大()重听()积攒()鲁莽()

穹顶()挪动()寒颤()差池()

跺脚()晦气()磨蹭()愤懑()皱褶()蜷缩()翘首()一瞥()思忖()撂下()譬如()胸脯()2.成语积累:

① 下面短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A.怒气冲冲 目不转晴 不由自主 突如其来 B.疲惫不堪 引人注目 不可思议 气喘吁吁 C.仁至义尽 一愁莫展 六神无主 难以执信 D.小心冀冀 精疲力竭 精神焕散 莫明其妙

四、自主探究

1、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请理清线索。

2、读完文章后,请说说自己对这篇文章感触最深的一点。

五、合作探究

1、格里高尔一夜之间变成甲虫的原因有哪些?试从社会、工作、家庭等方面进行分析。

2、分析对格里高尔的心理描写。

(1)作者主要是通过什么描写方法来刻画格里高尔的?

(2)这篇小说勾画人物内心世界,进行心理描写的运用的手段有哪些?

(3)这篇小说心理描写的重点是什么?作者主要表现人物怎样的性格?

3、文中除了心理描写外,还有动作描写,请找出来加以分析。

4、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完成《新课程》课后巩固1——10题。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体会作品中揭示的资本主义社会的人际关系。

2、欣赏作品中夸张以及怪诞离奇的表现手法。

3、分析荒诞的情节表现的社会生活本质。

一、情节赏析

1、与传统小说相比,本文的情节处理有什么不同的地方?(1)情节荒诞:

(2)情节淡化:

2、选文中只是小说的第一部分,补充完整小说的第二、第三部分情节。

二、文本探究

3、小说题为《变形记》,此处“变形”都包含哪些内容?

4、作者为何把主人公异化为如此难看的“甲虫”?这两者间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5、认真想一想、说一说在读过的文学作品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变形人”?

三、主题鉴赏

6、小组展开讨论,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四、艺术手法探析

7、有人评论说“小说描述了一个真实而荒诞的世界”,怎样理解“真实”与“荒诞”?

五、全文小结

在人与人之间还没有取得和谐关系的世界里,人的变形是一种象征,一切倒霉人的象征:人一旦遭遇不幸(丧失工作能力的疾病、伤残、政治袭击等),他就不再被社会承认,从而失去作为人的价值的“自我”,成为无异于低等动物的“非人”。象征了人与人之间命定的相互厌恶与敌视。

存在的都是合理的吗?我们正生存在所谓的现代文明社会之中,从卡夫卡的《变形记》中你读出了一些可怕的东西了吗?卡夫卡的伟大之处也许就在于他那对人类刻骨的体验和骇人的预见性。

六、作业布置:

1、完成同步练习。

2、课外阅读卡夫卡的《饥饿艺术家》。

《变形记》教案答案

第一课时

三、1、给下列词语注音。

偌大(ruo)重听(zhong)积攒(zan)鲁莽(mang)穹顶(qiong)挪动(nuo)寒颤(zhan)差池(cha)跺脚(duo)晦气(hui)磨蹭(ceng)愤懑(men)皱褶(zhe)蜷缩(quan)翘首(qiao)一瞥(pie)思忖(cun)撂下(liao)譬如(pi)胸脯(pu)

2.成语积累:

① 下面短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C)

A.目不转晴 B. 全对 C. 一愁莫展 难以执信D.小心冀冀 精神焕散莫明其妙

四、自主探究

3、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提示:一夜之间变成了甲虫——决定起床——艰难离床

2、请说说自己对这篇文章感触最深的一点。提示:荒诞、可笑、奇怪、难以置信。

六、合作探究

4、格里高尔一夜之间变成甲虫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长年累月到处奔波„„担心各次火车的倒换,不定时的而且低劣的饮食,而萍水相逢的人也总是泛泛之交,不可能有深厚的交情,永远不会变成知己朋友„„

——工作的辛苦、辛苦的低劣、友情单薄、心里烦恼人际关系:没有信任、关爱、友情 如果不是为了父母情的缘故而总是谨小慎微,我早就辞职不干了,我早就会跑到老板面前,把肚子里的气出个痛快„„只要等我积攒好了钱还清父母欠他的债„„

——还债的心理压力、受老板的气,使格里高尔生活在重压之下。工作:太辛苦,高度紧张,巨大的债务压力(家庭:冷漠,厌弃)

5、分析对格里高尔的心理描写。

(1)作者主要是通过什么描写方法来刻画格里高尔的?

提示:小说用心理描写的方法刻画格里高尔这个人物。格里高尔过去的生活、变甲虫后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特点,都是通过心理描写表现出来的。

(2)这篇小说勾画人物内心世界,进行心理描写的手段有哪些?

提示:小说用内心独白、回忆、联想、幻想等手法,去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他不断地回忆、联想过去和今后的事情,不时由于恐惧焦虑、痛苦和绝望而产生幻想、幻觉,并且在自由联想中经常出现时空倒错、逻辑混乱、思维跳跃等,具有一定的意识流特征。(3)这篇小说心理描写的重点是什么?作者主要要表现人物怎样的性格? 提示:小说用许多笔墨写了变形后格里高尔悲哀凄苦的内心世界,格里高尔虽然变成了甲虫,但他的心理始终保持着人的状态,他突然发现自己变成大甲虫时的惊慌、忧郁,他考虑家庭经济状况时的焦虑、自责,无不展示了一个善良、忠厚、富有责任感的小人物渴望人的理解和接受的心理。只是这种愿望终于被彻底的绝望所代替,弥漫在人物心头的是无边的孤独、冷漠与悲凉。

6、提示:主要是写甲虫的活动,如进门的艰难,爬墙壁等,突出主人公的痛苦与命运的悲惨,也引起读者的同情。

4、提示:格里高尔,一个可怜的人。他是一个勤奋的旅行推销员,日复一日滴处于旅途之中,奔波劳累,极力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父母、让妹妹过上幸福的生活,他是一个善良、忠厚而又富有责任感的人。

5、人变甲虫是人类精神世界扭曲、异化的象征,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状态以及由隔膜所造成的孤独、绝望情感的折射。卡夫卡撕破了温情脉脉的面纱,揭示了触目惊心的社会本质。

第二课时

一、情节赏析

二、与传统小说相比,本文的情节处理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提示:(1)情节荒诞:人一夜之间变虫。

3、(2)情节淡化:几乎找不到具体情节,有的只是大段心理描写以及一些琐屑的细节

4、选文中只是小说的第一部分,补充完整小说的第二、第三部分情节。提示:第一部分:写格里高尔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惊慌而又忧郁、家人惊慌失措又同情,父亲大怒,把他赶出自己的卧室。

第二部分:写格里高尔的甲虫习性,以及逐渐成为全家的累赘。而父亲、母亲和妹妹也对他逐渐憎恨。

第三部分:写家人为了生存只得打工挣钱,并把格里高尔赶出家门。格里高尔又饿又病,最终绝望地死去。

二、文本探究

3、小说题为《变形记》,此处“变形”你认为包含哪些内容? 提示:(1)小说主人公格里高尔生理上的变形——虫形而人心;

(2)当时社会人们心理的变形——人形而“虫”心;(3)卡夫卡一反传统的艺术手法。

4、作者为何把主人公异化为如此难看的“甲虫”?这两者间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 提示:甲虫的特点:

爬行慢——而现实生活节奏快,繁忙(起床那么早、会使人变傻的、人是需要睡觉的、闹钟明明是拨到四点钟的)。

有厚重的壳——背负着沉重的压力生存/虚伪的外套和面具/如人与人之间重重的隔膜。外形丑陋——作者眼中,生活就是丑陋的。

变成其他:如梁祝化蝶、焦刘化成鸳鸯等,寄寓的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浪漫主义的写法。

5、认真想一想、说一说在读过的文学作品或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变形人”? 孔乙己、范进;装在套子里的人(别里科夫);马家爵;变成了分数的奴隶,唯分是求的学生;不择手段追求例如,抛弃亲情、爱情、友情甚至感情的商人;大难临头各自飞的夫妻„„

7、这篇小说的主题是什么?

★作者通过格里高尔自始至终关心家庭、怀念亲人与亲人无动于衷最终抛弃了他的人情反差的描写,揭示了当时社会生活对人的异化,致使亲情淡薄,人性扭曲。

★表现人对自己命运的无能为力,人失去自我就处于绝境。

★格里高尔变成甲虫,无利于人,自行死亡;一家人重新工作,走向新生活;存在就是合理,生活规律是无情的。

小说深刻揭示了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即人在现代社会激烈的生存竞争之下,渐渐丧失了自我,以致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的问题(由格里高尔变形后的孤独无助。焦虑痛苦的心理和他对自己变形前生活及工作的有关回忆可见),人与人之间日趋冷漠。

五、艺术手法探析

有人评论说“小说描述了一个真实而荒诞的世界”,怎样理解“真实”与“荒诞”?

提示:“真实”是因为作者用客观冷静的写实手法,描写了主人公变形前具体的生活细节和变形后逼真的心理状态。使人感到他所处的始终是一个真实的人的世界。“荒诞”是因为故事的整体框架是以象征手法构建起来的,这个故事框架—一人变成虫的逻辑结构本身是非真实的,它只是用来寄寓人在哲理意义上的生存状态而不是对外部生活的真实模仿。这就构成了卡夫卡式的写作风格——荒诞与真实结合。

第二篇:丑小鸭导学案及答案

《丑小鸭》导学案

主备教师 :习志国 焦立伟 杨明杰时间:202_.2共计 2 课时

课题:《丑小鸭》课型:自读课文

【学习目标】

1、识记本课重点字词、了解童话的特点。

2、揣摩语言,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

3、理解对美的向往和不懈追求的精神。

【学习重点】

1、理解丑小鸭对自己遭遇的态度以及他所做的努力。

【学习难点】

2、体味丑小鸭这一永恒的形象及其励志意义。

【课件准备】白板

【小组任务】自学合作探究

【课堂过程】

【自学质疑】

1、你了解作者童话大师安徒生吗?请完成下面的填空。

安徒生(1805-1875),__ 童话作家,其著名作品有《卖火柴的小女孩》、____、____ 等。他出生于一个穷困的鞋匠家庭,从小就爱听故事,爱看戏、唱歌,十几岁开始写诗,写故事,虽历经无数次失败,饱受嘲笑打击,但仍然坚持写作,终于成为众人皆知的童话大王,并且在诗歌、小说等方面都取得了成就。

2、童话是_____中的一种,主要面向_____,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虚构故事作品,通过丰富的_____、_____、_____象征的手段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其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

3、给下列字注音。

陋()弥()骇()迸()

讪()沮()泞()恐()

4、解释下列词语。

嫉妒:____________讪笑: ____________来势汹汹:____________恭恭敬敬:____________来历不明:____________兴高采烈:____________

5、下列各项关于“丑小鸭”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它一出生就伴随着别人的嘲弄和歧视。

B.经过种种挫折和打击后,它终于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天鹅。

C.丑小鸭最突出的特点是对美的向往和不懈的追求。

D.丑小鸭形象是作者虚构的,没有融入作者自身的生活体验和感受。

【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

1、读一读学生自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圈点勾画生字词。

2、记一记。读完课文,学生相互交流生字词并识记。

3、说一说。你能用一句话概述本文的内容吗?

(二)研读课文

1、读一读各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2、想一想分角色朗读课文之后,思考以下问题:

(1)丑小鸭遭到哪些歧视和打击?在这些打击面前,丑小鸭抱什么态度,有什么追求?

(2)、全文写了丑小鸭在哪几个地方的流浪生活?大家是怎样对待它的?

3、议一议

(1)再读课文,小组协作,理解下列文字含义。

“我要飞向他们,飞向这些高贵的鸟儿!可是他们会把我弄死的,因为我是这样丑,居然敢接近他们。不过这没有什么关系!这比人们打死,被鸭子要,被鸡群啄,被看管鸭场的那个女佣人踢和在冬天受苦要好的多!”于是他飞到水里,向这些美丽的天鹅游去。这些动物看到他,马上就竖起羽毛向他又来。“请你们把我弄死把!”这只可怜的小鸭说。他把头低低地垂到水上,只等着一死。(丑小鸭为什么拼死也要飞向高贵的天鹅?)

(2)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试阐述这句话的意思)

(3)他感到非常难为情。他把头藏到翅膀里面,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傲,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大家赞美丑小鸭,丑小鸭为什么感到难为情?“一颗好的心”是指什么样的心?

【展示提高】

(三)赏读课文

1、赏析童话的情节美

⑴讲一讲

请小组选派代表复述本文的故事情节。

⑵想一想

本文以_______为线索。在出生地,丑小鸭_______;在沼泽地,丑小鸭_______;在老太婆家,丑小鸭_______;在灌木林里,丑小鸭_______;在种田人家,丑小鸭_______;在花园里,丑小鸭_______。

2、鉴赏童话的形象美

⑴小组之间相互交流探讨丑小鸭这一永恒的形象。

⑵请你以“我喜欢这篇童话中的丑小鸭,是因为。”的句式说一段话。

【巩固拓展】

一、课内语段阅读。

要是只讲他在这严冬所受的困苦和灾难,那么这个故事也就太悲惨了。当太阳又开始温暖地照着大地的时候,他正躺在沼泽地的芦苇里。百灵鸟唱起歌来——这是一个美丽的春天

忽然间,他举起了翅膀:这翅膀拍起来比以前有力得多,马上就把他托起来飞走了。他不知不觉地飞进了一座大花园。这儿苹果树正开着花;紫丁香散发着香气,它那又长又绿的枝条垂到弯弯曲曲的溪流上。啊,这儿美丽极了,充满了春天的气息!三只美丽的白天鹅从树阴里一直游到他面前来。他们轻飘飘地浮在水上,羽毛发出飕飕的响声。小鸭认出了这些美丽的动物,于是心里感到一种说不出的难过。

“我要飞向他们,飞向这些高贵的鸟儿!可是他们会把我弄死的,因为我是这样丑,居然敢接近他们。不过没有什么关系!比被人们打死,被鸭子咬,被鸡群啄,被看管养鸭场的那个女佣人踢和在冬天受苦要好得多!”于是他飞到水里,向这些美丽的天鹅游去。这些动物看到他,马上就竖起羽毛向他游来。“请你们弄死我吧!”这只可怜的小鸭说。他把头低低地垂到水上,只等一死。但是他在这清亮的水上看到了什么呢?他看到了自己的倒影。但那不再是一只粗笨的、深灰色的、又丑又令人讨厌的鸭子,而是——一只天鹅!

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在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过去他遭受过那么多的不幸和苦难,可是现在他感到非常高兴。他现在清楚地认识到,幸福和美丽正在向他招手。——许多大天鹅在他周围游泳,用嘴来亲他。

花园里来了几个小孩子。他们向水上抛来许多面包片和麦粒。最小的那个孩子喊道:

“你们看那只新来的天鹅!”别的孩子也兴高采烈地叫起来:“是的,又来了一只新的天鹅!”于是他们拍着手,跳起舞来,向他们的爸爸和妈妈跑去。他们把更多的面包和饼糕向水里抛去,同时大家都说:“这新来的一只最美丽!那么年轻。那么好看!”那些老天鹅不禁在他面前低下了头来。

他感到非常难为情。他把头藏到翅膀里面,不知道怎么办才好。他感到太幸福了,但他一点也不骄傲,因为一颗好的心是永远不会骄傲的。他想起他曾经怎样被人迫害和讥笑过,而现在他却听到大家说他是美丽的鸟中最美丽的一只。紫丁香在他面前把枝条垂到水里去。太阳照得很温暖,很愉快。他竖起羽毛,伸出他细长的颈,从内心发出一个快乐的声音:

“当我还是是一只丑小鸭的时候,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幸福!”

1.第①段写丑小鸭“认出这些美丽的动物”时,为什么“心里感到一种说不出来的难过”? ____

2.丑小鸭为什么拼死拼活也要飞向美丽的天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①段话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第②段中描写自然景物的句子,并说说这样描写的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怎样理解“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在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丑小鸭变成天鹅后,处境有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面对赞誉,丑小鸭表现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面对丑小鸭的生活经历,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语段阅读。

生命的掌声董保纲

我常常想起一个关于掌声的故事。

那是我上高中一年级的时候,班里有位叫英子的女孩儿,沉静漂亮,但是总爱蜷缩在教室的一角。上课前,她早早地就来到了教室,下课后,她又总是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后来我们才知道,她的腿因为得了小儿麻痹症而落下了残疾,她不愿意让人看到她走路的姿势。

一天,上演讲课时,老师让同学们走上讲台讲述一个小故事。轮到英子演讲的时候,全班四十多双眼睛了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演讲老师是刚调来的,还不了解英子的情况,他就一直点英子的名字。

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英子的眼圈儿红了。

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英子终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就在她刚刚站定的那一刻,不知是在谁的带

动下,骤然间响起了一阵掌声,那掌声热烈、持久,在掌声里,我们看到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

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定了定情绪,开始讲述她童年的一个小故事,她的普通话说得很标准,声音也十分动听。当她结束演讲的时候,班里又响起了一阵掌声,英子很礼貌地 向 老师深鞠一躬,又向同学们深鞠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奇怪的是,自从那次演讲以后,英子就像变了一个人似的。她不再是那么忧郁了,她和同学们在一块游戏、说笑,甚至有一次她还走进了学校的小舞厅,让同学们教她跳舞。后来,荚子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尤其是数学和物理,高二那一年,她代表我们学校参加了全国奥林匹克物理竞赛,还得了奖。

三年时光,匆匆而过,三年之后,英子被北京一所大学破格录取。后来,英子给我来信说:“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次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我应该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那次掌声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我这才明白了英子变得开朗活泼的原因。从那以后,我学会了给人鼓掌,尤其是当别人身处困境的时候。其实,人都是需要掌声的。在人生的舞台上,谁不希望自己的演出得到喝彩?掌声,是一种尊重,更是对一个生命的鼓励和肯定。

1.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文章主体部分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________

2.文中两次掌声的内涵是否完全相同?为什么?

_______

3.英子从掌声中得到的启示是什么?(用文中原话回答)

_____关闭-

4.文中“奇怪的是”与哪句话相照应?

__________

5.为什么把掌声视之为“生命的掌声”?

___________

【学习反思】

【板书设计】

励志名言】

【组长签字】【主任签字】【校长签字】

《丑小鸭 》 参考答案:

【自学质疑】

1、丹麦《影子》《皇帝的新装》

2、文学体裁儿童想象、幻想、夸张

3、lîumíhàishànjùnìngkǒng4、嫉妒:因人胜过自己而产生的忌恨心理。

讪笑:讥笑;讥讽。

来势汹汹:动作或事物到来的气势很厉害。

恭恭敬敬:对别人很有礼貌、很尊敬。

来历不明:人或事物的来历与经过不清楚。

兴高采烈: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5、D

【合作探究】

(一)初读课文

3、一只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故事。

(二)研读课文

1想一想、在鸭群和鸡群中他处处挨啄,被排挤,被讪笑;大家都要赶走他,连自己的兄弟姊妹也不欢迎他。喂鸡鸭的那个女佣人也用脚踢他。他独自流浪到一块沼泽地,讨好那些野鸭们,但野鸭也不喜欢他。他还差点被猎人打死。在黑夜里,他顶着狂风跑到一个农舍。但因为他不能生蛋,发不出咪咪的叫声和迸不出火花,又被母鸡和雄猫赶走。后来,丑小鸭还受尽严冬的折磨,差点被冻死。在这些打击面前,丑小鸭始终不屈不挠,相信自己,以乐观的态度对待艰难困苦。他相信即使身处逆境,经过不懈追求,努力进取,美好的理想一定能实现,幸福一定会来到身边。(2)鸡群中,灌木丛中,芦苇里,简陋的农家小屋嘲笑,排斥,因为它的丑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它。

2、议一议(1)丑小鸭之所以拼死也要飞向高贵的天鹅,是因为他心中有着恒久的梦想:向往美好,不懈追求,自己也变成一只美丽的天鹅。(2)只要你有理想,有追求,并为着目标而努力奋斗,即使身处逆境也不要紧,“金子总是要发光的”。(3)丑小鸭感到难为情,一方面是觉得自己卑微、无力和渺小,另一方面是只有他自己清楚,他还是原来的他,只是环境不一样了。“一颗好的心”指善良的、美好的、有理想、有追求的心。

【展示提高】

(二)赏读课文

1、(2)丑小鸭的遭遇出生下来被抛弃连猎狗都不理,被歧视被嘲笑向往美与幸福被追打费力飞向天空,变成天鹅。

【巩固拓展】

一、课内语段阅读。

1、它认为自己是粗笨的,丑陋的,不配接近美丽的天鹅。

2、作为一只天鹅,渴望与同类接近,那是他的本性,同时,“飞向这些高贵的鸟儿”是丑小鸭心中的梦想与追求,为了实现梦想,哪怕是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所以,丑小鸭拼死也要飞向高贵的天鹅。

3、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4、“这儿苹果„„春天的气息”,一方面,美丽的自然界与美丽而高贵的天鹅相映成趣,使故事充满诗情画意。另一方面,用自然环境的美丽来烘托丑小鸭美好的心灵,衬托人物的命运:丑小鸭变天鹅了。

5、只要你不懈地追求,是金子总会闪光的。

6、许多大天鹅在他周围游泳,用嘴来亲他。小孩子给他面包和麦粒称赞他是最美的。

7、感到难为情,太幸福了,一点也不骄傲。

8、只要不懈追求,努力进取,即使身处逆境,最终也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二、课外语段阅读。l.掌声时间顺序。2.不相同。第一次:对英子战胜自我的鼓励;第二次:对英子演讲的肯定、赞赏。3._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我应该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4._我这才明白了英子变得开朗活泼的原因。

5、那两次掌声给了英子第二次生命。

第三篇:《琵琶行》导学案整理答案

《琵琶行》导学案

【学习目标】

情感目标:从失意者的互相同情慰藉之情中受到悲剧美的陶冶,从而认识封建社会(压制人才)的黑暗,激发学生珍视今朝的成才环境。知识目标:

1.解题、了解作者、积累字词及本诗名句,学会古诗诵读。

2.整体把握全诗,理清思路,掌握主要内容。

3.欣赏作者运用生动、新颖的比喻描绘音乐形象的艺术手法,感受诗中音乐描写的意境;

能力目标:进一步巩固并领会对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通过分析如何塑造艺术形象把握主题(体会诗人把琵琶女的遭遇于自己被贬谪的境况联系起来的用意,理解诗歌的主题)。

【学习重难点】

感受悲剧美,鉴赏音乐描写,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是重点; 通过描写音乐艺术沟通人物情感、塑造人物形象是理解诗意的难点。

【学法指导】

强化预习,正音顺句,对照注释,查阅词典,初解文本; 诵读入境,感知诗意;潜心涵泳,体味情感。

【课前预习】

1.查阅作家作品及创作背景。

2.熟练诵读课文,分组讨论,翻译课文,积累字词,找出名句。

【知识导学】

1.唐朝宣宗皇帝李忱为一位诗人写了首悼亡诗:“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 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_,1

___胡儿能唱琵琶篇_。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这位诗人就是白居 易。

2.白居易,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青年时 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二十九岁中进士,官 至左拾遗(谏官)。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写下了《新乐 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统治阶级 的腐朽和罪恶,他是继杜甫之后又一个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后被贬为江州司 马。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书近三千首。在文学上白居易 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 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 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 诗,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之一。

3.关于歌、行、引: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行”是乐曲的意思。白 居易还有《长恨歌》。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三者的名称虽不同,其实并无严格区别。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富于变化。

【基础演练】给下列难字注音:

铮(zhēnɡ)铮然贾(ɡǔ)人悯(mǐn)然

转徙(xǐ)荻(dí)花霓(ní)裳琴(qín)瑟(sâ)琵(í)琶(pá)

钿(diàn)头呕(ōu)哑(yā)嘲(zhāo)哳(zhā)六幺(yāo)

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予左迁九江郡司马:贬官,降职今漂沦憔悴:漂泊沦落 ....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第二年使快弹数曲:畅快 ...

因为长句:于是创作弟走从军阿姨死:古代指歌舞妓的头....

面人物

凝绝不通声暂歇:忽然,一下子秋月春风等闲度:随随便便 ...

梦啼妆泪红阑干:纵横错乱的样子却坐促弦弦转急:退却,退回 ...

去来江口守空船:走了以后暮去朝来颜色故:容貌衰老....

江州司马青衫湿:文中指江州司马穿着黑色的单衣。后人常用“司马青衫”形..

容悲伤凄切的情感。

整体感知

3、本文有几条线索?本文的主旨句是哪句?

明确:琵琶女身世为明线,作者的感受为暗线。主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4、仿照第1节“江头送客闻琵琶”概括每小节大意。

明确:江头送客闻琵琶江上聆听琵琶曲歌女倾诉身世苦

同病相怜伤迁谪重闻琵琶青衫湿

探究赏析

探究点

(一)5、自读诗前小序,并思考这段小序有何作用?

明确:①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②概述琵琶女身世;

③点明写作动机;④定下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6、诵读第1段并思考:诗的开篇关于秋天月夜送别情景的描写有什么作用?明确:①交代了时间,这是一个枫叶红、荻花黄、瑟瑟秋风下的夜晚;

②交代了地点,是浔阳江头。浔阳江头也就是前边序中所说的湓浦口; ③交代了背景,是诗人给他的朋友送别。离别本身就叫人不快,酒宴前再没有个歌女侍应,当然就更加显得寂寞难耐了。

诗一开始用景物烘托环境气氛,红枫、荻花,秋意萧索,使人油然而生悲凉;加上正是送客离别之际,越发让人伤怀;更何况送客连助酒的音乐都找不到,扫兴到了极点。惨白的月光孤照茫茫江水,诗人一开始就把萧索悲凉的氛围渲染得非常强烈,将叙事、写景、抒情融为一体。“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这里的景色和气氛描写都很好,它给人一种空旷、寂寥、怅惘的感觉,和主人与客人的失意、伤别融合一体,构成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为下文琵琶的突然出现转机作了准备。

探究点

(二)7、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这些手法有何好处?

明确:(1)大量运用比喻,化抽象无形为形象可感;

大弦嘈嘈如急雨(粗重急促)小弦切切如私语。(亲切细柔)嘈嘈切

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错落有致、清脆圆润)间关莺语花底滑(婉转优美)幽咽泉流冰下难。(低沉凝涩)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激越雄壮、高亢激昂)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凄厉)

——好处: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

(2)巧用拟声词和叠词

叠词: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使音节悦耳动听

(3)正面描摹与侧面烘托

①正面描摹:“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②侧面烘托:“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

——写听众的反映,突出了琵琶曲感人的艺术效果。

(4)带着感情去描摹音乐。曲中带情:

琵琶女以情演曲——未成曲调先有情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诗人以情绘声——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8、为什么演奏完毕,要添上“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谈谈你对

这两句的理解。

明确:用听觉、视觉来描写琵琶曲终了后寂静的氛围、秋水冷月的景象,烘托了琵琶女妙绝入神的演奏技巧,这是以无声来反衬人物复杂的内心活动。从侧面衬托了乐曲的撼人心魄,给人以余音绕梁之感,也给读者留下了涵咏回味的广阔空间。

探究点

(三)9、诗人塑造了一个怎样的琵琶女形象?为什么要着力刻画这一形象? 作者在叙事中虚实结合,通过写琵琶女的演奏,不仅展现了其高超的技艺,还揭示出她复杂的心理;通过琵琶女的自叙身世,塑造了一个漂泊沦落、凄苦哀怨的歌女形象。

明确:琵琶女年轻时曾是京城名噪一时的歌女,色艺双绝,生活充满了欢乐。待到年老色衰,又值社会发生**,不得已嫁作“商人妇”,过着凄惨的生活。诗人着力刻画琵琶女是为了更好地抒写自己的“同是天涯沦落人”之恨。

10、“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对自身遭遇的含蓄的恨,对琵琶女的同情,是一种凄凉、郁闷的思想感情。

延伸拓展

1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8分)

听筝柳中庸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

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

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

(1)这首诗题目是“听筝”,首联即写诗人凝神细听,颔联主要运用什么艺术

手法来描写音乐给听者带来的感受?(4分)

(2)有人说颈联中“独”与“空”勘称诗人炼字的典范,请对这两个字作简要赏析。(4分)

明确:①这首诗主要通过联想想象,运用比喻手法通过对“柳态”和“啼鸟”的描摹写出了分别后的伤感和思念;以视觉写听觉,化无形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

②“独”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对孤灯的形象,“空”表现离人远行、无所依从的情景;这两个字渲染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气愤,极写了人物内心的忧郁和思念。

第四篇:《无题》导学案及答案

《无题》导学案

主备人:河南扶沟县崔桥镇一中 于晓曦

教学目标:

1、了解李商隐,理解诗句的含意,背诵全诗。

2、理解诗人对爱的深刻认识,体会诗句之外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了解到了“大李杜”指的是(李白、杜甫),那么大家回忆一下“小李杜”指的是谁?(李商隐和杜牧),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李商隐的一首诗《无题》(板书题目《无题》)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唐代后期,统制集团内部党派斗争激烈,而李商隐与当时刘党、李党都有关系,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46岁时死在荥阳。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格律严整,风格婉转缠绵。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有《李义山诗集》。

2、背景资料:《无题》李商隐一生政治上很不得意。他擅长律绝、富于文采,具有独特风格,然用典过多,意旨隐晦。无题诗很有名,都有很美的意境。他写的《无题》共十多首。这首是爱情诗,抒写恋人之间的离别相思。

3、学生自由朗读,师生齐读。

三、细读品味、合作探究:

1、“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的两个“难”分别是什么意思?作者突出的是哪一种难?

2、“东风无力百花残”这句景物描写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千古名句,你怎样理解?

4、“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中用了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

5、全诗 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 ”三字展开。“----——————”一句点明了时节,但更是对人想思情状的比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诗中的警句。此句运用了双关语,“丝方尽”隐喻__________,“泪始干”隐喻____________-。后被大家常喻为无私奉献的象征。

6.李商隐写了不少“无题”诗,以“无题”为题等于没有题目,你能够根据诗的内容或情感为本诗拟写一个题目吗?请写下你拟的诗题:__________________.7.请你从内容、情感、语言或写法四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进行品析。

五、教师小结:

《无题》是一首抒写无限相思的爱情诗,全诗由一个“别”字统领,抒写了无比真挚的相识别离之情。首先写惜别是以委婉曲折的笔调来表达,而不平铺直叙。其次,写别后相思,运用了谐音双关、比喻的手法;写对方思念自己,通过细节来表达。写对方相思,乃是由己及人的设想。末联是利用神话传说,表示希望有人传递消息,以慰渴思。全诗表达出深沉的情思。

 《无题》答案 

1、(1)困难,指相见不容易;(2)难受,痛苦,指分别时难舍难分的痛苦。把两种“难”作对比,以“相见时难”反衬“别亦难”,表达分别时的难舍难分。

2、(1)点明离别的季节是暮春时节;(2)渲染离别的气氛;(3)烘托人物凄楚的心情。

3、用生动的比喻,巧妙的谐音,表现对爱人至死不渝的忠贞情感,语言摇曳多姿,精彩感人。

4、(1)两人见面很难(2)期待双方互通音讯

5、“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思方尽”,相思之泪才干 。6.相思(思念、愁思、离情、别思、伤别等)(2分,拟题扣住诗歌内容、情感即可。)7.内容、情感:本句表达了诗人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诗人借写爱情抒发了政治失意的苦闷之情)。语言、写法:从比喻、对偶、(谐音)双关等修辞的角度或语言风格的悲剧色彩等角度谈都可;如扣住“到”或“成”、“方”或“始”中某一字的强调作用谈也可。(2分,如果考生答题仅从字面意思解释只给1分。)

第五篇:《泊秦淮》导学案及答案

《泊秦淮》导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杜牧,理解诗句的含意,背诵全诗。

2、理解作者的忧国之情,认清当时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本质。

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朗读、探究。

课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牧的《泊秦淮》。“泊”,停泊、靠岸的意思。“秦淮”,即秦淮河,诗人夜晚泊舟秦淮河畔,借写眼前之景而抒发现实之忧。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其诗尤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2、背景资料:《泊秦淮》秦淮河自古为金陵(今南京)胜地:歌楼舞榭,鳞次栉比;画船游艇,南来北往。南京是六朝故都,自南朝时渐渐养成奢靡之风,而淮河一带又是南京城里最有名的权贵富豪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地方。诗人泊舟于此,目睹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借古讽今,写下了这篇悲愤的七绝,用来抨击那些沉迷酒色,不理朝政的上层人物,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怀和忧愤。

3、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朗读。

三、细读品味、合作探究: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写了什么内容?采用了什么 修辞?什么写作手法?

2.展开联想和想象,描写“烟笼寒水月笼沙”所展现的画面,并说说这一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3、说说这首诗第一句中两个“笼”字写景的妙处

4、“夜泊秦淮近酒家”在全诗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5.“商女”和“《后庭花》”各指什么?

6、作者是在斥责歌女吗?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采用了什么样的艺术手法?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7、“隔江犹唱《后庭花》”中的“犹”字意味深长,试品析。

四.反馈练习: 1.《泊秦淮》中点明时间和地点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运用典故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全诗定下感情基调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1《泊秦淮》表现诗人忧患意识,点明全诗主旨的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2。诗中巧妙地把历史和现实结合起来,表达出对国事的极度忧虑和忧愁的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阅读下面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两项()

A.首句写景,二句叙事、写景连用两个“笼”字写出夜色之迷茫。把“近酒家”放在句末,为下句“商女”、“亡国恨”、“犹唱后庭花”作了铺垫。4 B.诗中描绘秦淮迷蒙清寂的寒江夜色,寄寓诗人的忧愁和伤感。

C.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靡靡之音,诗人意旨在借批判她们的幼稚无知,沉湎于纸醉金迷的生活,而实际上批判那些不理国事,沉溺于享乐,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D.全诗表现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担忧,语言清新洗炼,加上活用典故,是唐诗中的优秀诗篇。

E.“寒水”,寒冷的江水,指穿过南京流入长江的秦淮河。F.“隔江”的“江”指秦淮河,商女在岸上酒楼歌唱,诗人从船上听去,所以说“隔江”。

五.课堂小结:《泊秦淮》诗人通过夜泊秦淮河,目睹灯红酒绿,触景生情,借古讽今,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担忧。 六.背诵这首诗。

 《泊秦淮》答案

 1.这句诗描绘了秦淮河朦胧淡雅的美丽夜景。采用了互文的修辞和情景交融的写法。

 2.轻轻的雾霭和淡淡的月光,笼罩着寒意可感的河水,笼罩着两岸沉寂的沙滩,煞是空冷愁寂。具有朦胧、冷寂的特点(或迷茫、悲凉的特点) 3.“笼”,即笼罩的意思。这两个动词用得形象准确,它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准确、形象地描绘了月下河边的朦胧淡雅的景色,渲染出朦胧、凄凉、冷寂的气氛,奠定了全诗伤感、忧愁的基调,又与诗的下两句描写麻木了的人心相照应。

4、在全诗的结构中起承上启下的枢钮作用,“夜泊秦淮”表明上句景物的时间、地点,且照应题目,“近酒家”.引出下文。 5 ·商女:指歌女,旧时以歌唱为业的女子。 《后庭花》:即《玉树后庭花》,据说是南朝陈后主作的歌曲,被后人称做“亡国之音”。

6、不是。从字面上看是批评歌女,实际上是批评座中点歌的统治阶层;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晚唐统治者;用曲笔的艺术手法。全诗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7、形象地表现了晚唐统治者不以国事为重,正重蹈覆辙,正沿着亡国之路走下去的情形;巧妙而自然地把历史的教训、现实的情形和国家注定灭亡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的痛心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担忧。

反馈练习:1,夜泊秦淮近酒家;隔江犹唱《后庭花》;烟笼寒水月笼沙;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5.B·F

变形记导学案+答案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