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顽皮的杜鹃教学反思
顽皮的杜鹃教学反思
篇一:顽皮的杜鹃>教学反思
完成了小学音乐第五册《顽皮的杜鹃》的教学,学生学会用贴彩画的方法快速记歌词以及用多种形式表现歌曲,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操以及对音乐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改变长期以来>音乐教学只重视技能训练,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心灵感悟、情感体验和发展的现象,我们一直强调音乐教育应该遵循艺术本身的规律,充分重视审美体验在音乐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因此我在设计小学音乐课《顽皮的杜鹃》时,就强调了音乐教学应遵循艺术本身的规律,从听觉入手,从情感入手,充分重视审美体验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
对于思维活跃,又有表演欲望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最有效的教学方式是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实践参与中去学习音乐。本着这一教学思想,我执教《顽皮的杜鹃》时注重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美国 教育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所以在课一开始,我尝试着用新的教学形式,让学生走进音乐世界,先由模仿杜鹃叫声入手,引出两个新的音: sol、mi,教师也模仿杜鹃的叫声,带出对这两个音的音高对比训练。
二、激发想象,活跃思维
音乐给人的想象插上高飞的翅膀,拓宽人的思维,使人的创造性得到发挥,潜能得以充分开发。因此,在新授歌曲时,我没有让学生为了学唱一首歌而上音乐课,而是作了以下尝试:、第一次听范唱——找出杜鹃的鸣叫声,并由学生自行设计声势伴奏(拍手、跺脚、拍腿、捻指等);第二次听范唱——唱出杜鹃鸣叫声。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静听习惯和学会带着问题欣赏并解决问题的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师生合作接唱,第一段由教师唱歌曲,学生学唱杜鹃的叫声,只唱“咕——咕”部分;第二段由学生唱歌曲,教师学唱杜鹃叫声。从而引导学生如何与他人合作,为下面的小组表演做好铺垫,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新歌曲的积极性。、运用黑板贴彩图的方法,帮助学生快速记住歌词,让音乐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自己能分析歌曲的内容、情感。、在学生理解歌曲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出示课件提出问题:“东东为什么不理小杜鹃?”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拥有一个各抒己见、互相探讨、互相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受到热爱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做个文明、有爱心的小学生的教育。
三、引导创造,大胆创新(让学生学会合作,培养探究意识)
从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看,儿童都具有本能的创作欲望,在本课的第三大环节“表演歌曲”中,我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表演>故事,培养学生合作、创新的能力,通过小组讲故事、小组演故事、小组打击乐器合奏、小组歌舞表演、小组合唱等的形式使学生理解歌曲、投入歌曲,充分发挥学生团体合作、团体创新的精神。的确,孩子们有着丰富的想象力、独创性,他们敢于表达、表现自己的态度,虽然说他们的表演在我看来并不那么逼真,但我仍然肯定了他们多种不同的感受,尊重他们的自身体验,让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力得以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发展,使孩子们在体验中感知,在体验中成长。
四、学生之间自评、互评
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说“对”,学生不可以说“错”,教师说“好”,学生不可以说“不好”。现在,我在课堂上采取学生互评、自评的方法让学生认识自我、尊重他人、增强信心。
五、课堂小结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所以在小结时,我首先肯定了自己在这节课中的>收获,对学生这节课的表现提出认可。再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谈自己的收获及学到的知识,促进师生双方的交流。
(黑板贴彩画形式,帮助学生快速记住歌词,让音乐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自己能分析歌曲的内容、情感。)
在热烈的合作学习氛围中,孩子们学习了音乐,享受了音乐,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新潜能,轻松而愉快地获得知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在本课的设计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如 某些细节掌握不是很精确,课堂用语不够精炼。
通过“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过程,我受益非浅,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会使我逐渐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通过不断地反思和努力学习的态度,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篇二:顽皮的杜鹃教学反思
《顽皮的杜鹃》是人音版第六册第二课的一首奥地利童谣歌曲,歌曲活泼富有>童趣,生动地描写“我”听见杜鹃歌唱去寻找杜鹃的过程,特别有趣的是每一句歌词最后都有“咕咕”的杜鹃叫声,突出了杜鹃的顽皮,表现了对春天景物和布谷歌喉的赞美,以及一种按捺不住的愉悦之情。这是一首4/4拍弱起的歌曲,为了让学生能较好的理解歌曲,学唱歌曲,我采取了以下方法来进行教学。
一、以音乐为本开展教学
整堂课从学生进入教室,就始终倘徉在音乐之中。通过听杜鹃的叫声、模仿杜鹃鸣叫、感受杜鹃飞行的行进方向,进而引出《顽皮的杜鹃》,唱杜鹃、找杜鹃,这一系列活动都是在音乐中、琴声中进行的,各个环节之间相互衔接、层层递进、看似独立却又浑然一体,不可分割。
二、形象的学习音乐知识、技能。
与以往自己上的课比,对音乐知识技能的训练加强了。比如,认识低音5、6、7,通过形象地模仿杜鹃飞翔及生活中的阶梯来感受旋律的上行与下行,逐渐引出低音教学,枯燥的乐理学习变得生动简单了。在顿音记号学习中,通过顺口溜、拍皮球的感觉让学生轻松记住了形状、掌握了奏法,为后面歌曲断音的演唱打下伏笔。
三、主题明确内容丰富
以往的课,我经常安排很多的教学内容,结果前面很精彩,后面时间不够使得歌曲演唱不足。所以,这次教学中我吸取了教训,内容很简单:就是学会歌曲。在设计时,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作了很多的铺垫:如把原本教材中的欣赏《森林深处的杜鹃》进行音乐剪辑,要求学生听出杜鹃的叫声;模仿杜鹃鸣叫,感受音高;形象感受旋律行进方向,学习低音等等;看似任务不多,但其实内容非常丰富。所以,走这条思路应该是正确的,只不过时间把握上还不够到位,作为今后努力的方向吧!
本次活动做到了动静交替,重视了学生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在教学过程中能根据学生学习的表现及时作调整:由于这首歌是弱拍起,节奏的掌握对他们来说是有一定的困难,在让学生欣赏录音歌曲时,我让他们随着歌曲的节奏拍手,孩子们用平常为2/4音乐拍节奏的方法来为这首歌曲拍节奏,当然都没有拍正确,我马上意识到这个办法不对,不能帮助孩子们掌握歌曲的节奏,我改为让孩子们在每一句歌词最后唱“咕咕”时拍两次手,通过两次练习,他们能正确拍出节奏,很快掌握了这首歌的节奏特点和演唱方法。在最后的游戏活动中,学生分别扮演“杜鹃”和“小朋友”,孩子们创编的动作不多,但很有角色意识,他们兴致高涨,将活动推向了高潮。
这是本节课我自认为做的比较好的几个地方。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有不足之处,就是对于顽皮杜鹃的‘顽皮’体现的不够,只是在揭题时强调了一下,如果我能在顽皮上下点功夫,将杜鹃与小朋友捉迷藏的场景表演出来相信这节课会更有趣些,课堂气氛会更加活跃。
篇三:顽皮的杜鹃教学反思
《顽皮的杜鹃》是第五册第2课的一首表演歌曲,深受同学们的喜爱。这节课,我主要以聆听、演唱为主,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地位,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教学实践中必须遵循“以听为中心”的原则,它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只有学会聆听,才能从音乐中得到情感的陶冶、心灵的净化和审美的教育。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从歌曲的典型节奏入手,针对孩子们好奇、喜欢模仿的心理特点,利用学拍节奏、模唱旋律的练习,培养学生仔细聆听的听赏习惯。这些节奏和旋律同时也是歌曲中的旋律,对帮助学生唱准歌曲的旋律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为下面的演唱歌曲起到了一个铺垫的作用。
要想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就要让学生积极思考,说出不同的方法。发展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教师在设计中就要为学生创造思考探究,运用以学知识学习新知的可能性。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有意识的在最后一个环节加入分组自由创编表演的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在学生基本学会唱本课歌曲后,让一组学生扮演顽皮的杜鹃学杜鹃的叫声“咕咕”,再让剩下的一些学生唱歌曲。让全班同学轮着表演歌曲,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喜爱。
这堂课总的来说基本上是完成教学目标,但是由于自我感觉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教学重难点不够突出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在设计方面有两个不足之处:一方面教学重点过于笼统,不够明确,这就直接影响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歌曲的把握。另一方面,教学难点设计过于宽泛,比如“运用连,断对比的方法演唱歌曲”,这个教学难点就没有完成。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我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有效、可行的教学重难点。
二、以学生为主体这环节没有真正贯彻落实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有意识在课程的最后设计了创编这一环节。但是一方面由于时间关系,另一方面害怕学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自主创编,所以把这个环节放入了课后作业的环节了,而且自己亲自引导学生创编了一个范例。这样做就和我当初的设想完全两回事了,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创造,真正把“以学生为主体”落到实处。
第二篇:顽皮的杜鹃教学反思
《顽皮的杜鹃》教学反思
王小娟
《顽皮的杜鹃》是第一册第9课的一首表演歌曲,深受同学们的喜爱。这节课,我主要以聆听、演唱为主,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地位,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教学实践中必须遵循“以听为中心”的原则,它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只有学会聆听,才能从音乐中得到情感的陶冶、心灵的净化和审美的教育。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从歌曲的典型节奏入手,针对孩子们好奇、喜欢模仿的心理特点,利用学拍节奏、模唱旋律的练习,培养学生仔细聆听的听赏习惯。这些节奏和旋律同时也是歌曲中的旋律,对帮助学生唱准歌曲的旋律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为下面的演唱歌曲起到了一个铺垫的作用。
要想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就要让学生积极思考,说出不同的方法。发展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教师在设计中就要为学生创造思考探究,运用以学知识学习新知的可能性。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有意识的在最后一个环节加入分组自由创编表演的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在学生基本学会唱本课歌曲后,让一组学生扮演顽皮的杜鹃学杜鹃的叫声“咕咕”,再让剩下的一些学生唱歌曲。让全班同学轮着表演歌曲,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喜爱。
这堂课总的来说基本上是完成教学目标,但是由于自我感觉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教学重难点不够突出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在设计方面有两个不足之处:一方面教学重点过于笼统,不够明确,这就直接影响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歌曲的把握。另一方面,教学难点设计过于宽泛,比如“运用连,断对比的方法演唱歌曲”,这个教学难点就没有完成。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我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有效、可行的教学重难点。
二、以学生为主体这环节没有真正贯彻落实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有意识在课程的最后设计了创编这一环节。但是一方面由于时间关系,另一方面害怕学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自主创编,所以把这个环节放入了课后作业的环节了,而且自己亲自引导学生创编了一个范例。这样做就和我当初的设想完全两回事了,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创造,真正把“以学生为主体”落到实处。
第三篇:《顽皮的杜鹃》教学反思
《顽皮的杜鹃》教学反思
《顽皮的杜鹃》这一节课相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比较容易学会。因此我在课的设计上,更加关注了歌曲内在可以挖掘的知识点。例如:学生声音的变化、以及二声部的尝试。在学唱歌曲阶段,我将扎实学习歌曲作为教学重点,让学生唱会、唱好、并且潜移默化的记住歌词。在二声部教学环节,我在几次试讲中,不断尝试各种形式进行引导,最终确定了两声部单独唱 ——两声部分别进入,找音准位置——完整分声部唱——师生合作,进行巩固——加入歌词,力度记号演唱,这五个环节,让学生聆听二声部、演唱二声部、最后回归歌曲。
这节课也有可以改进的地方:首先,我的教态可以再放松。走到学生中间去,不要怕学生的回答与预想的不同,这样才是真正的课堂。其次,演唱基本功需要继续加强。最后,要将教学环节内化为自己的模式,淡化教的痕迹。
第四篇:顽皮的杜鹃教学反思
顽皮的杜鹃教学反思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写教学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们的教学记录下来,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顽皮的杜鹃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顽皮的杜鹃教学反思1完成了小学音乐第五册《顽皮的杜鹃》的教学,学生学会用贴彩画的方法快速记歌词以及用多种形式表现歌曲,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操以及对音乐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为改变长期以来音乐教学只重视技能训练,知识传授,而忽视学生心灵感悟、情感体验和发展的现象,我们一直强调音乐教育应该遵循艺术本身的规律,充分重视审美体验在音乐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因此我在设计小学音乐课《顽皮的杜鹃》时,就强调了音乐教学应遵循艺术本身的规律,从听觉入手,从情感入手,充分重视审美体验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实践的创新精神。
对于思维活跃,又有表演欲望的三年级学生来说,最有效的教学方式是启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实践参与中去学习音乐。本着这一教学思想,我执教《顽皮的杜鹃》时注重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
美国 教育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动机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所以在课一开始,我尝试着用新的教学形式,让学生走进音乐世界,先由模仿杜鹃叫声入手,引出两个新的音: sol、mi,教师也模仿杜鹃的叫声,带出对这两个音的音高对比训练。
音乐给人的想象插上高飞的翅膀,拓宽人的思维,使人的创造性得到发挥,潜能得以充分开发。因此,在新授歌曲时,我没有让学生为了学唱一首歌而上音乐课,而是作了以下尝试:
1、第一次听范唱——找出杜鹃的鸣叫声,并由学生自行设计声势伴奏(拍手、跺脚、拍腿、捻指等);第二次听范唱——唱出杜鹃鸣叫声。目的是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静听习惯和学会带着问题欣赏并解决问题的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进行师生合作接唱,第一段由教师唱歌曲,学生学唱杜鹃的叫声,只唱“咕——咕”部分;第二段由学生唱歌曲,教师学唱杜鹃叫声。从而引导学生如何与他人合作,为下面的小组表演做好铺垫,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新歌曲的积极性。
3、运用黑板贴彩图的方法,帮助学生快速记住歌词,让音乐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自己能分析歌曲的内容、情感。
4、在学生理解歌曲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出示课件提出问题:“东东为什么不理小杜鹃?”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拥有一个各抒己见、互相探讨、互相学习的平台。让学生受到热爱小动物、保护生态环境、做个文明、有爱心的小学生的教育。
从儿童心理发展过程看,儿童都具有本能的创作欲望,在本课的第三大环节“表演歌曲”中,我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表演故事,培养学生合作、创新的能力,通过小组讲故事、小组演故事、小组打击乐器合奏、小组歌舞表演、小组合唱等的形式使学生理解歌曲、投入歌曲,充分发挥学生团体合作、团体创新的精神。的确,孩子们有着丰富的想象力、独创性,他们敢于表达、表现自己的态度,虽然说他们的表演在我看来并不那么逼真,但我仍然肯定了他们多种不同的感受,尊重他们的自身体验,让他们的想象力和创新力得以充分发挥,个性得到发展,使孩子们在体验中感知,在体验中成长。
旧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说“对”,学生不可以说“错”,教师说“好”,学生不可以说“不好”。现在,我在课堂上采取学生互评、自评的方法让学生认识自我、尊重他人、增强信心。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所以在小结时,我首先肯定了自己在这节课中的收获,对学生这节课的表现提出认可。再让学生谈自己的感受,谈自己的收获及学到的知识,促进师生双方的交流。
(黑板贴彩画形式,帮助学生快速记住歌词,让音乐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自己能分析歌曲的内容、情感。)
在热烈的合作学习氛围中,孩子们学习了音乐,享受了音乐,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新潜能,轻松而愉快地获得知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当然在本课的设计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如 某些细节掌握不是很精确,课堂用语不够精炼。
通过“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的过程,我受益非浅,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在教学中及时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会使我逐渐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通过不断地反思和努力学习的态度,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顽皮的杜鹃教学反思2新课标指出:“应充分注意这一学段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特点,善于利用儿童自然的嗓音和灵巧的形体,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顽皮的杜鹃》教学设计融合了奥尔夫音乐教育理念及新课程标准,运用奥尔夫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并且引导学生探索、即兴创造,让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在活动中体会音乐元素,在表演中理解音乐。强化他们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一、教学设计合理,目标明确、条理清晰
本课的教学设计很合理,条理清晰,对教材的掌握很透彻,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灵活运用了奥尔夫教学法。设计的每一个环节的目的都很明确,并遵守逻辑,贯穿始终。教学设计精细,注重细节,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有所侧重。把顿音这个重要的知识点作为一个重要学习目标,有助于形成本课的一个教学亮点。由于本课的旋律比较简单,所以把重点放在了顿音和表演上,这个设计恰到好处,让课堂精彩起伏,而不至于乏味。从远看、从近看这份设计都有其闪光点。
教学过程引入-旋律线-音乐知识-歌词-表演-欣赏-拓展,按照这条线路走,每个环节都很清晰,过渡语言设计严谨简洁,一个环节紧接一个环节,也按照了循序渐进的程序进行每一个环节。教具、课件设计精美,从一开始就吸引了学生了眼球,也运用了奥尔夫教学法的一些东西。比如旋律线,能够让孩子们形象的感受音乐旋律的高低。还有用奥尔夫乐器对比教学,进行顿音的讲解,让他们对顿音更加了解,记忆更深刻。真正让他们感受到了音乐元素的存在,也有利于更好的去感受音乐。
二、课堂生成在本课的体现
在课堂上教师应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这种能力是很重要的,这是一点一滴积累的,必须经过深思熟虑,并且要有利于调节课堂氛围,有利于课堂教学目标的完成。本堂课上,教师在表演环节,让孩子们提出自己的建议,让他们大胆的创造,孩子们的想法很有新意,比如:小河旁应该有石头;石头旁应该有蚂蚁在爬;河里应该有小鱼在游动等。这些创意丰富了课堂内容,为本课增添了亮点,最重要的是让他们有了创造的天地,他们把自己生活中所熟悉的都搬到了课堂上,让他们感觉原来音乐也可以这样来表演的,很有趣。这就是我们的目的。
三、细节处理的艺术
细节的处理,有的细节更决定了一堂课的是否完美,所以教师需要非常细心的处理这些问题。在这堂课的旋律线部分,有一个孩子没有分辨正确旋律线,教师在这个时候就体现出了细节处理。首先,把所涉及到的两条旋律线都唱出来,并让学生跟着划旋律线。然后,这种讲两条旋律的不同之处,其中有一条两个相邻的音是同音。就这样处理一下,学生们也都弄懂了为什么、是什么的疑惑。所以这样的细节处理很有意义,过程也很简单明了。
四、存在的不足
1.时间的控制,前面的几个部分用了太多的时间,导致最后一个环节就比较赶了,没有达到效果,上的不是很理想。我们应该更多更熟悉掌握每个环节在一堂课的时间里的分配,应该让课堂更有效率,这一方面有待提高。
2.教师上课的状态在前面几个部分还比较好,可是到了后面的部分却偏离了课堂规律,本来在表演部分应该是课堂的高潮部分,教师的状态却没有跟上,孩子们的表现受到教师的状态的影响,教师的这种状态并不是指他的活跃度,更多的是指一种引导状态。所以这是需要改善与提高的一点。
经过这一次公开课,我们找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们都将根据这些情况在以后的工作中进行完善,多上课,好好上好每一堂课,一步一步的提高。
顽皮的杜鹃教学反思3《顽皮的杜鹃》是人音版第六册第二课的一首奥地利童谣歌曲,歌曲活泼富有童趣,生动地描写“我”听见杜鹃歌唱去寻找杜鹃的过程,特别有趣的是每一句歌词最后都有“咕咕”的杜鹃叫声,突出了杜鹃的顽皮,表现了对春天景物和布谷歌喉的赞美,以及一种按捺不住的愉悦之情。这是一首4/4拍弱起的歌曲,为了让学生能较好的理解歌曲,学唱歌曲,我采取了以下方法来进行教学。
整堂课从学生进入教室,就始终倘徉在音乐之中。通过听杜鹃的叫声、模仿杜鹃鸣叫、感受杜鹃飞行的行进方向,进而引出《顽皮的杜鹃》,唱杜鹃、找杜鹃,这一系列活动都是在音乐中、琴声中进行的,各个环节之间相互衔接、层层递进、看似独立却又浑然一体,不可分割。
二、形象的学习音乐知识、技能。
与以往自己上的课比,对音乐知识技能的训练加强了。比如,认识低音5、6、7,通过形象地模仿杜鹃飞翔及生活中的阶梯来感受旋律的上行与下行,逐渐引出低音教学,枯燥的乐理学习变得生动简单了。在顿音记号学习中,通过顺口溜、拍皮球的感觉让学生轻松记住了形状、掌握了奏法,为后面歌曲断音的`演唱打下伏笔。
以往的课,我经常安排很多的教学内容,结果前面很精彩,后面时间不够使得歌曲演唱不足。所以,这次教学中我吸取了教训,内容很简单:就是学会歌曲。在设计时,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作了很多的铺垫:如把原本教材中的欣赏《森林深处的杜鹃》进行音乐剪辑,要求学生听出杜鹃的叫声;模仿杜鹃鸣叫,感受音高;形象感受旋律行进方向,学习低音等等;看似任务不多,但其实内容非常丰富。所以,走这条思路应该是正确的,只不过时间把握上还不够到位,作为今后努力的方向吧!
本次活动做到了动静交替,重视了学生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在教学过程中能根据学生学习的表现及时作调整:由于这首歌是弱拍起,节奏的掌握对他们来说是有一定的困难,在让学生欣赏录音歌曲时,我让他们随着歌曲的节奏拍手,孩子们用平常为2/4音乐拍节奏的方法来为这首歌曲拍节奏,当然都没有拍正确,我马上意识到这个办法不对,不能帮助孩子们掌握歌曲的节奏,我改为让孩子们在每一句歌词最后唱“咕咕”时拍两次手,通过两次练习,他们能正确拍出节奏,很快掌握了这首歌的节奏特点和演唱方法。在最后的游戏活动中,学生分别扮演“杜鹃”和“小朋友”,孩子们创编的动作不多,但很有角色意识,他们兴致高涨,将活动推向了高潮。
这是本节课我自认为做的比较好的几个地方。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有不足之处,就是对于顽皮杜鹃的‘顽皮’体现的不够,只是在揭题时强调了一下,如果我能在顽皮上下点功夫,将杜鹃与小朋友捉迷藏的场景表演出来相信这节课会更有趣些,课堂气氛会更加活跃。
顽皮的杜鹃教学反思4《顽皮的杜鹃》是第一册第9课的一首表演歌曲,深受同学们的喜爱。这节课,我主要以聆听、演唱为主,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地位,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教学实践中必须遵循“以听为中心”的原则,它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只有学会聆听,才能从音乐中得到情感的陶冶、心灵的净化和审美的教育。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从歌曲的典型节奏入手,针对孩子们好奇、喜欢模仿的心理特点,利用学拍节奏、模唱旋律的练习,培养学生仔细聆听的听赏习惯。这些节奏和旋律同时也是歌曲中的旋律,对帮助学生唱准歌曲的旋律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为下面的演唱歌曲起到了一个铺垫的作用。
要想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就要让学生积极思考,说出不同的方法。发展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教师在设计中就要为学生创造思考探究,运用以学知识学习新知的可能性。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有意识的在最后一个环节加入分组自由创编表演的环节。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
在学生基本学会唱本课歌曲后,让一组学生扮演顽皮的杜鹃学杜鹃的叫声“咕咕”,再让剩下的一些学生唱歌曲。让全班同学轮着表演歌曲,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喜爱。
这堂课总的来说基本上是完成教学目标,但是由于自我感觉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教学重难点不够突出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在设计方面有两个不足之处:一方面教学重点过于笼统,不够明确,这就直接影响了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对歌曲的把握。另一方面,教学难点设计过于宽泛,比如“运用连,断对比的方法演唱歌曲”,这个教学难点就没有完成。在以后的教学设计中,我一定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有效、可行的教学重难点。
二、以学生为主体这环节没有真正贯彻落实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有意识在课程的最后设计了创编这一环节。但是一方面由于时间关系,另一方面害怕学生没有足够的能力去自主创编,所以把这个环节放入了课后作业的环节了,而且自己亲自引导学生创编了一个范例。这样做就和我当初的设想完全两回事了,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创造,真正把“以学生为主体”落到实处。
顽皮的杜鹃教学反思5《顽皮的杜鹃》是人音版第六册第二课的一首奥地利的童谣歌曲,4/4拍。歌曲旋律用了较多的中跳和小跳音程,鲜明地刻画出了小朋友在春天到来之时,在景色优美的郊外游玩,聆听着美妙动听的布谷歌声,按捺不住喜悦的心情,情不自禁地寻觅、奔跑和游戏的情景。虽然歌曲多跳跃式旋律,但在演唱上却又较为连贯,偶尔在布谷声歌唱时,才显出轻快跳跃的俏皮形象,表现了对春天景物和布谷歌喉的赞美,以及一种按捺不住的愉悦之情。
在认定教学内容后,我在网上搜索了许多关于它的教案,可是没有一篇设计是我所满意的。看来,只有自己备的才是最好的。于是,我开始了借鉴、组合与自己动手设计的过程,在一次次的试教、否定、修改中教案总算敲定。
11月26日,我在三(2)上家长开放日课,总体感觉整个教学流程比较顺利,学生配合也十分默契,最大的遗憾是因为学生没有教材、加上大屏幕显示不清晰,导致看歌词比较模糊,影响了歌词记忆。这点也说明自己考虑问题不够周到,在今后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关注细节。
整堂课有许多可取之处,值得今后教学中一如既往的保留:
一、以音乐为本开展教学
整堂课从学生进入教室,就始终倘徉在音乐之中。通过听杜鹃的叫声、模仿杜鹃鸣叫、感受杜鹃飞行的行进方向,进而引出《顽皮的杜鹃》,唱杜鹃、找杜鹃,这一系列活动都是在音乐中、琴声中进行的,各个环节之间相互衔接、层层递进、看似独立却又浑然一体,不可分割。
二、形象的学习音乐知识、技能。
与以往自己上的课比,对音乐知识技能的训练加强了。比如,认识低音5、6、7,通过形象地模仿杜鹃飞翔及生活中的阶梯来感受旋律的上行与下行,逐渐引出低音教学,枯燥的乐理学习变得生动简单了。在顿音记号学习中,通过顺口溜、拍皮球的感觉让学生轻松记住了形状、掌握了奏法,为后面歌曲断音的演唱打下伏笔。
三、主题明确内容丰富
以往的课,我经常安排很多的教学内容,结果前面很精彩,后面时间不够使得歌曲演唱不足。所以,这次教学中我吸取了教训,内容很简单:就是学会歌曲。在设计时,我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作了很多的铺垫:如把原本教材中的欣赏《森林深处的杜鹃》进行音乐剪辑,要求学生听出杜鹃的叫声;模仿杜鹃鸣叫,感受音高;形象感受旋律行进方向,学习低音等等;看似任务不多,但其实内容非常丰富。所以,走这条思路应该是正确的,只不过时间把握上还不够到位,作为今后努力的方向吧!
顽皮的杜鹃教学反思6这是三年级音乐教材中第二课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本人在教学时以让学生感受音乐情绪及通过模仿杜鹃叫声来引入歌曲学习,通过模仿“咕咕”、学习5﹑3两个音,学生很快就能将乐谱中的5、3唱准并且认识了顿音记号。
按节奏读歌词,这既是节奏的练习又让学生感知了歌曲情绪,学生学起来比较上口易于接受它,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节奏感。在学生基本上学会歌曲后,我又让学生创编歌词,把喜欢的小动物编到歌里唱一唱。学生热情高涨,一起讨论、决定所创编的歌词。教师然后根据这种动物的特点,进行集体自由创编歌词。
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编了各种各样的动物,比如小猫、小狗。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的意识,也培养了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和表现力。本课教学,我摒弃“花架子”的教学观念,利用国家专用的“远程教育资源”,以真实、朴实、踏实为课堂风格,切实遵循学生学习的心理认知规律,做到了让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获,学有所乐。
第五篇:顽皮的杜鹃教学反思
《顽皮的杜鹃》教学反思
针对问题,我在教学设计上紧紧围绕两点,一是柯达伊教学法的运用,通过猜猜、听听,唱唱,找找、感受音乐形象,激发对杜鹃的喜爱之情,并从学生的所感所悟中引导他们热爱环境和小动物。引导学生能够从听、拍、唱、律动中体验八分节奏、四分节奏,在明白歌曲节奏的基础上学唱歌,因此学生能够较稳的把握歌曲的演唱。
在掘教材上,我从基础节奏八分节奏和四分节奏入手,由于整首歌曲的节奏变化不大,六个乐句的节奏基本相同,只有最后一句有点点的差异,其次每一句末都是杜鹃的歌声“布谷”,抓住一点,让学生模仿布谷的声音,增添乐趣,以上的“节奏、布谷声”都用PPT展现出来,同时以接龙的形式来降低学习的难度,这些自然的生成使课堂有效,学生乐学。
通过本课的教学,我反思中认为,要在教学中增加创编上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创编能力,如学完歌曲后,利用四分和八分节奏创编新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