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4号文库
诗歌残荷秋
编辑:静默星光 识别码:13-732411 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0-05 08:22:17 来源:网络

第一篇:诗歌残荷秋

残荷秋

刘啸飞

娇颜俏,落花羞晚霞。

相依扶持寒水里,风雪代为传话。明春早开花。

八五六农场宣传部刘啸飞

第二篇:秋之残荷

秋之残荷

走过蓬蓬勃勃的青年,走过叶肥花盛的中年,立秋过后,池中的荷仿佛一下子进入了暮暮老年,失去光泽的叶子如老年人的皮肤一般粗糙,耷拉着脑袋的花茎也死气沉沉,给人一种凄凉哀婉的感觉。往日那种朝气蓬勃、挺拔向上、高贵典雅的神采风韵荡然无存,留给人们的是那渐枯渐黄的肃杀凄凉的景色。

“荷”被称为“活化石”,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植物之一。荷花在我国的种植历史悠久,据考古学家在“仰韶文化”遗址发现的莲子可以推测,在新石器时代中期莲子已被人们广为食用,可谓莲食同源、渊源流长。荷花又名莲花、芙蓉、芙蕖等,夏天开放,秋天凋谢,常见的有红、白两种。以荷花为题材的诗词,最早见于《诗经》中的“山有扶苏,隰与荷花”、“彼泽之陂,有蒲与荷。”三千年前民间已用荷花比喻女性之美,并与蒲草并提,象征着男女之间的爱情。荷花的圣洁和高贵也是历代文人墨客所争相描绘和吟诵的,他们或咏物寄情,或托物言志,不乏名篇佳作。有“中兴四诗人”之称的南宋诗人杨万里的《红白莲花》就形象地描述了红白莲花盛开时的盛景:“红白莲花开共塘,两般颜色一般香。恰如汉殿三千雨,半是浓妆半淡妆。”而有初唐四杰美誉的卢照邻对这池中尤物也是情由独衷,他在《曲池荷》诗中写道:“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担忧秋天来的早,使池荷过早地飘零,来不及为人欣赏。其实拥有这种惆怅、哀怨情感的不仅仅是卢照邻,晚唐诗人崔橹的《残莲花》也隐隐透出对荷花生命短暂的惋惜之情。他的惋惜由物及人,由事及史:“倚风无力减香时,涵露如啼卧翠池。金谷楼前马嵬下,世间殊色一般悲。”尽管他也欣赏和赞美盛夏荷花开时的美景,情不自禁会写下“人间有笔应难画,雨后无尘更好怜”的诗句,但写秋天的残荷更是别具一格,发人深思,余味无穷。当然,对于仕途的宦海沉浮,王安石的感受更是刻骨铭心。王安石的咏物之作往往形神兼备,志在其中,韵味绵长。王安石在变法受挫之后,凭借《荷花》来寄托自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溢清,亭亭争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君子之志”:“亭亭风露拥川坻,天放娇娆岂自知。一轲超然他日事,故应将尔当西施。”其志向、其抱负、其憾事未了之情跃然纸上,让人读来为之扼腕。在众多描写残荷的诗篇中,白居易的《衰荷》是一首动人的惜荷佳作,作者对荷的情之所至,即使天冷风寒花残枝干,依旧对荷魂牵梦绕,藕断丝连:“白露凋花花不残,凉风吹叶叶初干。无人解爱萧条境,更绕衰丛一匝看。”对荷的至真至爱由此可见一斑。

到了90年代后期,我国荷花品种已达300多个,其数量之多,品种之优,领先国际,其中不少品种乃稀世之宝。千瓣莲,是荷花的珍品,一个花蕾内包含两个以上的花心,是由变态的花托分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轴心发育而成。花开放时外瓣层层谢落,内层碎瓣(即雄蕊变态的小花瓣)不断增生,并旋转成两个花心或多个茶心。外观双花心者谓之“并蒂莲,”三花心者称之“品字莲”,四花心者称为“四面莲”或“田字莲”,多花心的称“五子莲”或“绣球莲”,均不结实。另外还有一种非常难得的并蒂现象,极为罕见。荷花的花芽在分化过程中,受到某种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分成两个分生中心,进而发育成两个双胞胎的花蕾,于是在一支花茎上并开双花,结一对莲蓬。这虽然是偶然现象,并非物种所致,但这种被称为“瑞莲”的荷中极品在民间常常被视为吉祥信物。

其实读懂荷、读懂荷“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格是在学生时代通过孙犁的《荷花淀》、《白洋淀纪事》等名篇佳作认识荷的,荷的清香、荷的沁人心脾使我知道在华北平原还有一个叫白洋淀的地方。后来孙犁的文章读多了,从他的字里行间散发出的那种对荷依依不舍的情怀弥漫于他的小说、散文之间,使人仿佛置身于荷花盛开、叶茂枝繁的白洋淀中,忘却名利之争、尔虞之嫌,荡漾轻舟,摘蓬采莲,那情那景是何等的惬意,恰如世外仙境一般。透过孙犁对荷花的拳拳之情,我深刻感受到他那颗善良和美好之心常在笔端奔泻。他就像荷一样出水高洁、不染纤尘,又如水下莲藕潜身泥中,汲取大地精华而虚心泰然。作为“荷花淀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孙犁在留给我们作品的同时,也留给了我们做人的品格。

让我对荷花怦然心动的那一刻至今记忆犹新。那年,朋友邀我到菜园子里收菜。这时,我看到远处一片绿——一片不大的池塘中满满的一池荷叶错落有致,拥拥挤挤把整个池塘遮盖的严严实实,以至于看不到下面染绿的水流。透过荷叶的缝隙,几株尚未盛开的花苞已亭亭玉立在那里,粉红但不妖冶,端庄而透清秀。几只蜻蜓时而驻足,时而环绕盘旋。此时此刻,我真正感受到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诗情画意,体会到了诗人那种超凡脱俗的心境。

“在这里盖一间小屋,品一壶香茶,是何等的惬意。”我情不自禁地说。

“想远离生活?”朋友笑道:“荷花只是在夏天盛极一时,到了秋天它们就会凋零,那种景色让人悲悲切切,给人一种‘留得残荷听雨声’的伤感情怀,你还会愿意厮守在这儿?”

真如朋友所言,秋天来时,当我再一次来到这里,昔日那满眼的绿,那盛开的荷花已是“红藕香残玉簟秋”了,全然成了另一种景色,另一种情怀。“路途烟雨故人稀,黄菊丽,山骨细,水寒荷破人憔悴。”残缺不全的荷叶,满目苍凉的枯茎,有的枯萎,有的折腰,仿佛是季节争斗中留下的伤痕累累的战场,怅然之情油然而生。一个季节是这样的脆弱,就这样悄悄地结束了,而季节留给我们的却是无尽的思念和遗憾。

徜徉在残荷的身边,那种为名为利的心境豁然开朗,让人慨叹。不要攫取,攫取会使你失落;不要占有,占有会使你虚无;不要张扬,张扬会使你茫然。珍惜一份荷香,珍惜一份回忆,那就是永不圆满的圆满。

第三篇:《残荷》读后感

《残荷》借荷花描述了一个生命从初出时的“锋芒毕露,不可一世”到历经风雨后的“内敛饱满”。

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呢?当我们初入职场时,急于表现自己,希望将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现在大家面前,但是,面对职场中许多我们无法左右的变故,我们会不计后果的冲锋陷阵,浴血奋战,结果通常是我们伤痕累累的同时还要受到同伴的质疑和防不胜防的暗箭。我们疑惑不解,或者自暴自弃,或者一边舔舐伤口,一边痛定思痛。就这样经历过腥风血雨洗礼过的我们明白什么是“规则”,知道在保持原则的同时如何不去触犯它,如荷一样,虽然桀骜,但洁身自好,不会随波逐流,失去灵魂。

有故事的人的人生更加绚丽斑斓,暧色冷色交替,深色浅色层层叠比。如“残荷”一般,虽无当初时的绚烂锋芒与纯粹,但清醒自知,自在淡然。

第四篇:【读书札记】残荷

【读书札记】残荷

如果是深秋或者初冬。寒冷的风中,有一片残荷,几乎是枝零叶败,几乎是失去了所有取悦的颜色。

完全是一副惨落的表情。那荷叶凋零的七零八落了,以枯萎的姿势倒在池塘里。那莲蓬也不那么饱满了,怕冷似的,小小的骨朵。依然的骄傲,依然的桀骜。

没有了夏天的热烈,荷正盛开时,有一种凌驾的气势但不自知。自以为低调,却跋扈到清凉。自以为薄凉,却还是烈的艳的那盛开的荷着实有些炫耀,当然,她也必有炫耀的资本。可是看久了,会厌,会腻,会生出反感。六年级:孙丽婷

第五篇:留得残荷听雨声

留得残荷听雨声

“风雨过后不一定有美好的天空,不是天晴就会有彩虹。所以你一脸无辜不代表你懵懂。不是所有感情都会有始有终,孤独尽头不一定惶恐,可生命总免不了最初的一阵痛。”听着这首王菲的《人间》,仿佛原本生命中的丝缕苦涩都释然开来,融在她那轻盈曼妙的空灵的歌声中。心,轻快起来,蜜也似的甜。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人生本不是圆满的。但即使在困境面前,我们也要看到它美丽的、灿烂的一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从而拥有一个幸福甜蜜的人生。就像我最爱的李义山的那句诗“留得残荷听雨声”。

我曾经读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女孩的母亲在她八岁那年就因为一场意外的车祸而不幸瘫痪了,她的父亲承受不了这现实的打击,早早的弃她门而去。于是,只有八岁的小女孩就承担起了照顾母亲日常起居、打工补贴家用、刻苦读书以改变命运的重任。出人意料的是,她以顽强的意志读完了小学、中学、大学,并且把母亲养的健健康康。当人们问起她时,她微笑:“我有母亲,她是我精神的支柱,我们的亲情就是我一直前进的动力。我觉得自己很幸福,一回家,就有妈妈相伴,我生活得很快乐,我很知足。”我想,她是在黑暗中看到了亲情温暖的光明,重新燃起了希望,指引了前进的道路,知足安乐,平淡安逸,超凡脱俗,乐在其中。

归有光在陋室项脊轩中能“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陶渊明在农舍能吟诵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样淡然超脱的诗文。苏轼被贬,但豪情依旧,壮志依旧,“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庄子一生安贫乐道,追求逍遥,不图宦达名利,作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是无所恃、无所依的乐观淡泊的千古名句。这些人都是在苦难中潇洒自如、快乐自足的典范,亦值得后人不断思索和学习。

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场旅行,那么我们遇到完美的景观时应陶醉、满足和快乐。在遇到一些残缺破败的景象时也应换一个角度,细思品味其中另类的甜蜜和美好,像李义山的“留得残荷听雨声”。

“但愿你的眼睛,只看得到彩虹,但愿你以后每一滴泪,都让人感动,但愿你以后每一个梦,不会一场空。”......花谢了呢,爱她的翠叶田田;叶残了呢,听打在上面的雨声呀。

诗歌残荷秋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