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远安农村客运问题的几点思考[精选]
关于远安农村客运问题的几点思考
(远安县运管所程江)
近年来,远安县农村乡村公路建设进行的如火如荼,基本适应了我县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出行的需要,但我县农村客运的发展相对比较滞后。公路客运是我县人民出行的唯一途径,而我县绝大多数群众的出行依赖于农村客运,为了保障人民安全便捷出行,确保农村客运市场和谐、稳定、健康发展,现就全县农村客运发展中的一些问题进行思考。
一、我县道路客运的基本情况
截止2007年底,全县有客运站5个,其中鸣凤城区二级客运站1个(畅通客运站),四级站1个(苟家垭),五级站3个(花林寺、洋坪、茅坪场);全县现有客运企业3个:畅通客运公司,嘉通客运公司,高安出租汽车公司;全县仅拥有客车100台1401座,其中畅通客运公司70台1187座,占总运力的85.5%;嘉通客运公司22台161座,占总运力的11.0%;高安出租汽车公司班线车7台48座,个体1台,6座,占总运力的3.5%。呈现出“一大两小”的格局。
全县从事农村客运的县内客车共有62台656座。近年来,远安农村客运市场较为混乱,多次出现畅通公司洋坪、真金车队罢工、上访等事件,构成社会不合谐因素。自2003年以来,为了打击非法客运,规范客运市场秩序,我县每年都成立了县政府牵头的整顿规范客运市场秩序专班,打击非法面的、规范客运市场秩序,虽然取得一定的效果,但都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我县农村客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供求关系不平衡。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一方面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我县外出打工的农民工不断增多,人员流动量不断攀升,主要原于由于国家大力发展建设农村乡村公路,投入资金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造,百姓出行成本降低,从而导致客运量的增加与乘客需求的大幅提升。而我县农村客运发展进程却跟不上百姓出行的需求,农村客运的主要线路仍集中在龙头客运企业手中,增加农村客运班线的难度颇大。分析其原因,一是近年来,将国
有客运企业改为员工参股企业,通过改制,原有的国有经济垄断交通运输业的局面未被完全打破,集体经济成为交通运输业的主体。二是农村客运成本颇高,一部分私营业主有心无力,同时私营的抗风险性较弱,难以进行正常的资金周转。从而导致我县农村客运供求比例失调,百姓出门做车在正规客运车辆不足与不便的情况下,使得黑车有利可图,进而泛滥引起整个市场混乱。
(二)企业管理薄弱。远安县从事道路旅客运输的车辆大都是采取挂靠的方式加入公司,从车辆手续上看,都是冠以各客运公司的名称,而客运公司对这些挂靠车辆既没有财产所有权,也没有调配使用权,实质上为车主个人所有。企业存在严重的“以包代管”、“重收费、轻管理”现象,挂靠经营者不是企业职工,企业对其难以实现有效管理,出现业务纠纷和矛盾往往推给运管部门和政府,企业对车主疏于教育,管不住人也管不住车,有的车辆私下多次转包。这种关系使客运公司和车主在行使管理权上形成两张皮,造成公司无法管理车主、管理部门直接和车主打交道而对公司管理失控的局面。同时造成车主与客运企业,车主与交通管理机构之间一系列的不和谐的问题和现象,由于管理体系不协调而产生问题,甚至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三)行业管理比较粗放。客车在车站内尚能接受管理,经营相对比较规范。出站上路后,违规违章行为屡有发生。原因一是运管部门在站点能进行有效监督,由于农村客运机动性强,除乘客投诉、举报等少数有效手段外,缺乏出站后跟踪监控管理。二是市场庞大,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情况复杂,管理力量不足,力度不够。三是运输管理体制以块为主,上下连动性差,政令难以畅通。四是有些管理人员与经营业户接触密切,情面难破,人情观重,执法不严,不公情况时有发生,增加了管理难度。
(四)农村客运市场发展举步维艰。当前在我县农村地区,道路客运是农民群众出行的重要的交通方式。我县结合实际,因地制宜按照“一体化”的思路,以“城乡一体化、区间网络化、镇村辐射化、布局合理化”等经营模式和方法,开展农村客运网络化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目前有以下几个因素制约着农村客运的发展,一是农村客运车辆所有规费都是按照班线客运车辆核定征收,农村客运经营者的负担过重。二是乡镇站场建设使用滞后,大部分农村客运班线的起止点仍集中在县城,各乡镇农村客运站的利用率不高。三是无证黑车扰乱正常农村客运市场秩序,对合法经营者利益与积极性造成恶劣影响,同时,对打击的非法经营者后意愿从事农村客运经营的积极性,严重影响了农村客运的正常健康发展。
三、解决我县农村客运发展问题的思考
农村客运利益矛盾冲突大,不稳定因素多,情况错综复杂,老问题解决了新问题又不断出现,市场管理总是被动,难以平静。针对以上的问题,应该以市场调节为主,行政干预为辅,行业自律为主,行业监管为辅,逐步使我县农村客运又好又快发展,既使经营者有利可图,又让百姓有益可受。
(一)统筹分析,合理许可新增农村客运班线。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第一章第五规定:“国家鼓励发展乡村道路运输,并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乡镇和行政村的通车率,满足广大农民的生活和生产需要。”切实做好我县农村客运线路供求比例的调查报告。根据经营者的要求,对其申请线路供求数据、线路路况等进行严格审核,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开通百姓需要的农村线路。同时交通、交警、工商、税务等部门要给予适当的政策优待,确保农村客运“开得起、留得往、有效益”,促进农村客运市场健康发展。打破定班、定点、定线的“三定”原则,根据客流变化情况,不仅允许经营者开行定线日班车,也允许视情开行隔日班、周班、赶集班,并采取滚动发车、定线循环运行等多种经营方式,既扩大了经营者自主权,又满足了当地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将公共资源配臵和适当的政府干预有效结合起来。
(二)鼓励公司化经营,加强企业自律。私营的抗风险性低,不便于管理,且安全无法保证,造成大量的资源闲臵和浪费,投资回报较率低。同时交通部10号令规定:“国家鼓励道路客运经营者实行规模化、集约化、公司化经营,禁
止挂靠经营。”,为农村客运健康有序发展,可采取线路联营模式进行公司化经营,最终形成“线路经营权明确、车辆产权清晰、企业管理规范、人员素质提高、服务质量特别是安全质量明显改善”的农村客运健康发展新格局。
加强企业自律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要制定并严格执行车辆技术管理、驾驶员管理、财务统计、安全管理、驾驶员学习培训、投诉及失物招领、票据管理、质量监查、经济责任考核、收费公示等各项制度,不得“以包代管”;不得一次性买断,收取高额承包费,转嫁经营和投资风险;不得违规转让和炒卖经营权,从中牟利。
2、要大力推行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制。对客运企业的经营行为、诚实信用、安全生产、服务质量进行年度质量信誉考核,并建立客运企业质量信誉考核档案,根据考核结果作出相应处理,通过质量信誉考核,变抓车辆的违规处罚为抓企业的规范经营。积极推行安全行车和服务质量承诺合同制,各客运企业新增班线,新增车辆以及车辆更新要作出以服务质量为主的相关承诺,层层签订安全行车和运输服务质量承诺书。
3、要加强驾驶员职业道德培训工作。不定期地为广大驾驶员举办学习培训班,主要培训法律法规、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安全知识等,从而提高他们整体素质,从根本上规范驾驶员的服务态度、言行举止。
(三)分工协作,提高行业监管水平。为提高监管力度,我县运管所进行了细致分工,站内站外两套班子,确保监管到位。同时由县交通局研究决定在运管所市场监管股基础上设立一客运市场整顿办公室,由专人专班对市场进行整顿,极大的提高了行业管理水平。同时有针对性的进行规范:一是规范对市场的监管行为,建立健全综合治理机制。对非法营运车辆开展清理整治,依法进行处理;加强在重点路段、车站及节假日期间的稽查工作。二是规范对企业的监管行为,严格落实质量信誉考核制度。对质量信誉考核不合格的,采取整改等方式进行教育。三是规范经营权管理行为。对企业和驾驶员转让和倒卖经营权的行为,必须予以坚决制止并
依法查处。四是规范投诉处理行为,切实提高投诉处理的质量和效率。建立投诉处理制度,落实投诉处理机构和人员,明确投诉处理职责和程序,统一公开投诉举报电话,对乘客投诉及时处理回复,对媒体公开曝光和重大投诉事件严肃处理并通报。
(四)综合治理,切实加快农村客运发展。城乡客运一体化是发展农村客运的方向,要按照“车头向下、村口始发,四定一挂、程序简化,通村达户、平安到家”的“路站运一体化”服务理念,建立农村客运“开得通、留得住、有效益”的长效机制。
一是通过采取电视、宣传车、印发宣传单、召开会议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国家、省、市农村客运发展的政策和我县农村客运发展规划。政府及行业主管部门从税费上给予一定的减免、优惠政策,让利于群众。培臵通村客运班线,采取“放水养鱼”的策略,通过向上争取优惠政策和适当减免通村客运班线经营者税费的方法,鼓励和扶持发展农村客运新增运力,从而解决农村客运车辆跑不起、农用车清退难、老旧车更新难、乡村客运经营者经营困难、投资乡村客运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二是合理再建与利用乡镇客运站。要坚持建运并重,把农村客运场站建设与农村公路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加快乡镇五级站、农村客运候车亭、招呼站牌等社会公益设施建设,搞好农村客运站点设施的管理和维护,使农村场站建设落后的面貌得到较大改观。我县打算先以洋坪客运站为依托,先行试点,发展洋坪镇至各行政村的客运班线,后以全县各乡镇五级客运站为依托,向各行政村辐射,开通各乡镇至行政村的客运班线,方便人民群众出行。
三是坚持“堵”、“疏” 结合,规范客运市场经营行为。一方面要加大对非法营运的打击力度。强化部门职责,做到看好自己的门,管好自己的人,按照各自的职责范围针对客运市场无序竞争、非法营运等不规范经营的现象,加大管理力度,做到严管重罚,堵住非法营运的漏洞。另一方面要做好
非法经营车辆的疏导工作。根据调查摸底,远安县境内目前非法从事客运的面包车有近百辆,在对乡村客运运力、运量进行充分调查、测算的基础上,部分纳入从乡到村的客运经营,实行公司化、区域化经营管理。通过“堵”,使合法经营者的运量空间增大。通过“疏”,使乡村客运得到发展和壮大,农村客运网络得到进一步完善。
第二篇:关于加强农村客运安全管理工作思考
关于加强农村客运安全管理工作思考
刘文庚
攸县的农村客运安全管理工作在省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紧扣“着力转方式,建设大交通”工作主题,严格执行道路客运安全管理法规,切实改进道路客运安全监管手段,不断加大安全隐患整治力度,提高了道路客运安全管理水平,增强了道路运输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营造了良好的道路客运环境。
一、农村客运安全管理工作现状
目前,攸县已经开通农村客运班线65条,投放客运班车323辆5944座,在皇图岭、黄丰桥、鸾山和坪阳庙开通了农村短途客运线路,投放客运面的53台。全县乡镇客运班车通达率达100%,行政村客运班车通达率为60%。
(一)“实”字为本,注重教育强责任
今年以来,我局将农村客运安全管理工作摆上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年初,调整充实了局农村客运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局与运管所和3家客运公司签订了农村客运安全管理责任书。依托“打非治违”、“安全生产月”等活动,深入宣传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印发安全宣传资料5000余份,通过“攸县百事通”平台向交通运输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发送安全宣传短信9500条。3家客运公司举办驾驶员安全知识学习班6期,引用典型交通事故案例,深刻剖析事故原因,教育驾驶员要文明行车、安全营运、遵章驾驶。安全管理责任的落实,宣传教育活动的推进,牢固树立了“无安不稳,无安不强”的科学发展意识,夯实了道路客运安全管理工作的思想基础。
(二)“严”字当头,突出排查治隐患
安全就是效益,安全就是生命。我局以对社会高度负责的责任感,突出排查整治
农村客运安全隐患,今年上半年,采用开展客运市场专项整治行动与日常监督检查相结合的方式。严把运输经营者市场准入关、营运车辆技术关、营运驾驶员从业资格关、承运人责任险关,严格执行“三不进站、五不出站”规定,着力强化客运站安全监管,全面排查安全隐患,对无从业资格证、不按期进行二级维护和实施安全性能检测、不投保承运人责任险等违法行为实施了行政处罚,取缔报废客车23辆,查处农村客运安全隐患22处,及时下达了整改通知书,要求立即整改或限期整改。
(三)“好”字落脚,创新管理树形象
结合攸县农村客运安全管理工作实际,创新安全管理手段,运用激励机制,实行客运安全“四挂钩”。一是安全监管与资源配置挂钩,将客运安全责任落实情况与运力投放相挂钩,促使了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增强了安全管理能力;二是安全监管与质量信誉考核挂钩;三是安全监管与评先评优挂钩;四是安全监管与个人利益挂钩,对安全工作抓得好的先进个人给予奖励,对出现安全问题的责任人追究责任。今年上半年,我县农村客运安全有序、形势趋好。有效地维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了交通运输行业形象。
二、农村客运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客运为繁荣农村经济,方便群众出行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安全问题。
(一)非法营运安全隐患多。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少数小轿车(5座)、面的(6座)车主纠集在一起,形成了有组织、集团化的非法营运态势;两轮摩托、三轮摩托、四轮摩托和残疾人代步车从事非法营运的达几百台。这些车辆无牌无证又未投保、技术状况差,驾驶员未经专业培训,安全意识淡薄,行则随意拐弯掉头、停则成群结队,聚集在公路主干道上,导致安全事故频发,无抗风险能力,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道路安保设施欠完善。受经济条件限制,已经建成的乡村公路等级偏低,基本上是四级公路或等外公路,几乎无安保设施和安全警示标志。加之老百姓爱路护路意识较差,在公路上和公路两边乱堆乱放、打场晒粮、建房搭棚等现象屡禁不绝,给客车安全行驶造成了一定影响。
(三)车辆行驶途中难监管。由于卫星定位技术应用于客运行业的范围非常有限,致使对农村客运班车超速行驶、驾驶员疲劳驾驶等情况缺乏动态安全监管措施,成为农村客运安全监管的一个薄弱环节。
(四)车辆技术标准不够高。从事农村短途客运的客车有7座的和5座的面包车。这种客车未达到中级车标准,安全性能较差,车上未配备有效的安全设备,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五)安全管理机构不健全。目前,县级运管所未设立专门的安全管理机构,道路运输安全监管责任得不到很好的落实。
三、加强农村客运安全管理工作的建议对策
为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营造安全便捷的客运环境,就加强农村客运安全管理工作提出如下建议对策:
(一)加大打黑力度。一要采取联合执法的方式,运管所与城区客运管理处要经常性地开展联合执法,形成高压态势,震慑非法营运行为。二要注重调查取证,要改善执法装备,强化执法手段,想方设法获取有力证据,依法从严查处非法营运行为。三要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开展持久的打黑战役,避免一阵风的做法,总结打黑经验,巩固打黑成果,建立长效打黑机制。
(二)强化站场监管。要督促客运站建立健全并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制度,健全组织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完善安全生产硬件设施,保证安全生产的必要投入。严格执行“三不进站、五不出站”规定,突出安全隐患排查,及时整治安全隐患,加大“三品”查堵力度,积极协调站务纠纷,妥善处理旅客投诉,确保
各项安全管理措施落到实处。
(三)突出客车管理。从事农村客运的车辆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技术标准,严防非客运车辆、报废车辆和安全技术条件达不到要求的车辆进入农村客运市场。要因地制宜,发展高效低耗安全性能有保证的新型运力,严把车辆技术状况准入关。要在三级以上(含三级)农村客运班线的客车上安装GPS卫星定位系统,做到能实时监控行驶中的客车安全状况。
(四)着力宣传教育。运管部门要严把经营者资质准入关和驾驶人员从业资格关。要利用网络、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黑车带来的社会危害和处理黑车的相关政策,充分表达执法机关整治黑车的决心,让旅客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积极参与监督和举报,使黑车无立身之地。切实维护广大群众的合法利益,规范客运市场秩序。
(五)完善安保设施。在发展农村客运市场时,不能一味追求村村通客车的目标,而应该脚踏实地,深入现场考察,在路况符合安全条件的情况下许可客运班线。已开通的线路必须完善道路安全防护设施,推动农村客运健康发展。
(六)健全管理机构。建议在县级运管所设立安全股,明确具体的工作职责,安排专职工作人员,配备必要的办公设备,扎实有效地开展道路客运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作者系攸县交通运输局局长、党委书记
第三篇:农村客运现状发展思考
农村客运现状发展思考
2007年底以来,我县以交通部加快发展农村客运和开展农村客
运网络化试点工作为契机,在省交通厅、省运管局和市委、市政府及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下,通过培育发展农村道路客运市场、推进农村客运市场结构调整、加强规范管理等举措,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农村客运事业的发展。全县11个乡镇,乡镇班车通车率100%,一个以城区为中心,乡镇为节点,连接城镇,辐射乡村,方便快捷的农村道路客运网络正在形成。
一、发展农村客运的主要做法
(一)、政府高度重视、部门密切协调配合。农村客运网络建设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单靠交通部门很难取得实效。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努力依靠当地政府,积极向当地政府汇报,取得政府的理解与支持,同时积极协调公路稽征、交警、安监、物价、教育等部门,调动乡镇及行政村的工作极积性,将交通部门行为转化为政府行为,形成解决问题的合力。只有依靠政府,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农村客运网络
建设才能取得实质性发展,农民朋友的出行问题才能得到根本解决。
(二)、深入调研、制订科学发展规划。农村客运与城市间干线客运不同,客流相对较少,公益性明显,且各地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情况错综复杂。农村客运网络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客运网络规划关系到网络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效益。同时,对农村客运市场主体、客车保有量发展目标、运力投放、农村道路客运覆盖面等也提出了要求,使农村客运网络建设有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三)、试点引路、推动运力结构调整。2005年,我县被定为全省农村客运网络化试点县,市政府下发专门通知,具体指导我县全面开展农村客运网络化建设工作。农村客运市场早期发展时,由于经营主体过多,弱小分散,服务质量低,抗风险能力差,不利于市场健康发展。为此,应积极推动农村客运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更新车辆,提高农村客车整体档次。一是在市场准入上要求必须以法人公司为经营主体,强调客运安全,并在发展中引导经营者采取报废更新、更换车型、延伸或缩短现有线路等办法进行运力结构调整。二是严把车辆技术等级和从业人员素质关。通过加强对营运客车的技术性能检测,禁止技术状况不合格的车辆进入农村客运市场,通过强制维护,提高农村客车的技术性能,确保车辆安全运行。同时,对从业人员进行相关业务知识培训,取得从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上岗。
(四)、解放思想、推进管理方式创新。调整和改造现有客运班线,通过加强运输组织,提高通达深度,提高客运班车覆盖范围;对条件成熟的市区与郊区、郊县间的客运线路进行公交化改造,推行农村客运公司化经营,积极推动片区集约化经营,实行一线路一公司,统一发车站点、统一车型、统一结算、统一服务标准,规范内部管理。打破客运班线“定班、定点、定线”的“三定”规定,扩大经营者自主权,可考虑实行一车拥有两面客运线路牌,多线路搭配运行的方式,同一日内运行一班县际线路后再运行县内线路,或运行县境内相对“热线”后再安排运行“冷线”,提高了客运车辆的使用率,引导经营者“车头向下”,带动农村偏冷线路的运营与发展,方便农民出行,切实提高班车通车范围。
(五)、以人为本、强化农村客运安全监管。我县地处山区,农村经济欠发达,农村公路里程长、等级低、坡陡弯急,道路危险路段多。为此,我处在发展农村客运网络化过程中,始终把运输安全管理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
1、严格落实“三把关一监督”工作职责,即严把运输经营者市场准入关、营运车辆技术状况关、营运驾驶员从业资格关,加强对道路客运站的安全管理。严格农村客运企业资质和班线的审批管理,要求以客运公司为经营主体,同时对非等级公路上的班线和途经三级以下(含三级)山区公路达不到夜间安全通行条件路段的夜间客运班线不予审批。
2、要求客运站重点建立健全危险品查堵制度、从业人员和车辆技术状况、车辆日趟检执行情况把关制度及出站门检制度,把好“站门关”与“车门关”,严禁超载车辆和不符合安全运营条件的车辆出站。
3、坚持以人为本,进一步强化农村客运安全监管,完善农村客运车辆技术状况和从业人员的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在确保运输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农村客运网络的发展。
4、强化农村客运市场秩序监管,严厉打击各类非法客运行为,确保农村旅客运输安全有序。
二、发展农村客运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我县处在山区,山高、坡陡、弯急,农村公路等级较低,道路状况差,人口密度小,要开通
农村班车,解决农民兄弟出行难的问题,经济效益和安全工作均无法保障。
1、经济效益差。我县山区人口密度小,农村客流量极不稳定,客运收入低。交通规费占成本比重过大,造成农村客运成本居高不下。目前的规费征收政策中,承担着农村短途客运的客运班车无论与城市公交汽车或长途客运班车相比,其经营的外部条件都更差,路况差、客流不稳定、旅客数量少、运营成本高,反而不能享受到城市公交的交通规费缴纳优惠政策,显失公平。
2、农村公路等级仍然很低。各乡镇的行政村虽然改善了路面,但是坡陡、弯急、路窄,防护工程少给发展农村客运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起点和终点都在农村的客运车辆,维护检验、防超载等安全监管工作难以落实。农村运输场站建设严重滞后,源头管理无所依托。
3、非法客运行为整治难度大。目前许多农村客运市场非法车辆载客占有很大份额,这些车辆费用低,经营灵活,与农村客运班车争夺市场。整治这些车辆难度大,必须政府决心大,各部门齐心协力才能见效。
三、解决问题的建议与思路
1、在加大农村公路建设支持力度,加快农村公路网络的形成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农村客运站、候车亭及招呼站的投资力度,改善农村客运站场条件,坚持路、站、运同步发展,为农村客运网络化的实现打好基础。
2、准确定位农村客运,强化农村客运的公益性质。农村客运建设同农村公路建设一样,带有明显的公益行为性质。因此,政府应当在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的同时,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客运的扶持力度,对站点选址要求能方便老百姓的乘车需求,不要把站点设置在乡镇边缘地段,以免造成“空站”。并请求省交通厅对具体扶持政策实行分类、分地区指导,减免山区市农村客运车辆的客运附加费、养路费,切实降低经营成本。
3、打击非法营运,维护农村客运市场秩序和运输安全,保护合法经营。坚持多部门联合执法,堵疏结合,坚决维护旅客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第四篇:农村客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村客运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加快农村客运网络建设,促进农村客运发展,是方便农民出行,活跃农村经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大举措。眼下,各地都在积极实施“村村通客车”工程,然而,由农村经济社会条件和农民的消费水平所限,农村客运发展步履艰难。如何解决农村客运存在的实际问题,确保农村客运开得通、留得住、有效益,正是本文要探计的问题。四大问题困扰农村客运
问题之一:基础设施先天不足。路通才能车通,公路的通达是发展农村客运的先天条件。近几年,全国各地都在加快实施“村村通油路”工程,这对村村通客车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目前很多农村尤其贫困地区的农村,还没有通油路(或水泥路),不少县(市)建制村通油路率只有50%左右。现有的乡、村公路,多数等级偏低,损坏较快,路面较窄,通车能力差。农村客运站建设滞后,全国80%以上的乡镇没有客运站。很多农村无法通车,已通车的由于路面损坏,不得不停运。公路和场站建设滞后是农村客运发展最大的阻力。问题之二:运力结构不够合理。目前各地农村客运市场普遍存在车辆多、车型杂、车辆档次低、车况破旧、安全性能差等问题,多数农村客运市场运力出现中巴客车、农用四轮车、农用三轮车、摩托三轮车、微型小汽车等多种车型。农用三
轮、四轮车和摩托三轮车安全性能差,是交通部明令禁止载客车辆,微型小汽车适合从事出租汽车客运,不适合跑固定线路。普通中巴在安全性能、舒适程度、车辆价格方面,符合从事客运的条件,也被许多农村客运经营者看中。但是,由于农民出行大都是赶集或进城出售农副新产品、购买农用物资,携带货物较多,如果限制货物上车,农民乘车就没意义了,会减少客源,如果不限制货物上车,就会造成客货混装,既影响车厢卫生,又影响运输安全。所以普通中巴客车越来越不能满足农民的出行需求。
问题之三:经济效益冷热不均。客源分散、冷热不均是目前农村客运市场存在的普遍现象。一是线路差别,一般干线客流量较大,支线客流量较小。二是时节差别,农闲时农民出行多,农忙时出行少,尤其一些人口多、经济欠发达地区,外出务工农民较多,一般是在农忙前返乡、农忙后外出。三是早晚差别,农民出行多是早进城晚回家,所以同一线路不同班次的效益也有所差别。由于上述原因,农村客运经营者之间争线路、争班次、争客源现象严重,恶性竞争使本来就步履艰难的农村客运如同雪上加霜,许多经营者处于惨淡经营甚至赔本经营状态。这极大地挫伤了经营者的积极性,制约着农村客运的发展。
问题之四:服务质量不尽人意。由于农村客运主体分散,管理部门难以监管到位,加之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服务意
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以至出现争抢客源、兜圈拉客、粗暴待客、欺客宰客等不良现象,这既损害了乘客利益,又导致行业信誉下降,客源减少,效益下滑。所以服务质量差是把双刃剑,既伤害了乘客,又伤害了业户。
四项对策发展农村客运
1、完善客运网络。各地政府及交通部门要从实践“三个代表”、服务“三农”的高度来认识农村公路和场站建设,按照政府主导、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方便群众、因地制宜、分步实施的原则,将农村公路建设与场站建设、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统一规划,同步实施,做到路通、车通、站成,路、站、运一体化。采取多项措施,拓宽投资渠道,对公路建设可通过自然资源开发、招商引资、以工代赈、民工建勤等方式,吸引多方投资;对农村场站可采取“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办法,吸引社会投资。同时,要加快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实行民建民养,使农村公路经常处于完好状态。要加强对农村客运站的管理和养护,确保农村客运站长久地服务于民。
2、调整运力结构。农村客运车型的选择要本着安全、方便、经济、实用的原则,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尽量选择适合在农村公路上行驶、价格低、能耗低、效率高的车型,同时还要考虑农民携带物品方便。笔者认为客货两用汽车(普通客车隔离出一部分作为货厢),既能方便农民携带货物,又能
客货分离,保证运输安全,适合农村客运市场,有些地方已开始选用这种车型。运管部门要加强客运市场监管,坚决禁止农用三轮、四轮车和摩托三轮车参与客运,坚决取缔无牌、无证、无费的“三无”黑车和报废车辆,保障运输安全,提高客运质量。
3、改革经营模式。实践证明,一户一车、单车经营不仅服务质量难以保证,抗御风险的能力也差。集约化经营、公司化管理、规模化发展才是农村客运的可行之路。河南省新蔡县农村客运实行“六统一”、“三定”、“两循环”,效果很好,其经验可以借鉴。“六统一”是:统一车型、统一进站、统一排班、统一票价、统一司乘人员服务、统一上岗证,树立行业形象。“三定”是定线路、定班次、定站点,实现农村客运公交化、城乡客运一体化,遏制争热线、弃冷线现象。“两循环”是:全部车型循环使用线路,同线路车辆循环排班,以避免热线和冷线、早班和晚班的效益差别,使经营者公平竞争。另外,根据农村客源季节性强的特点,可开季节班车;根据农村集镇多是间日缝集的特点,可开间日班车。鉴于农村道路条件差、客源分散、运输成本高、经营效益低等因素,政府和交通部门应加大扶持力度,在税费征收方面给予优惠,并视经营状况,给予财政补贴,确保农村客运开得通、留得住、有效益。
4、提高服务质量。道路客运业作为直面社会的“窗口”行业,应该把服务作为制胜之本、效益之源。行业管理部门要因地制宜,及时出台适合农村客运业户的服务规范,采取集中办班、以会代训、源头宣传等多种形式,对农村客运从业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服务技能培训,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引导他们树立“安全第一、信誉第一、质量第一”的经营理念。利用丰富多彩的活动来唤起从业人员的文明意识、服务意识和法制意识,经常性开展文明班线、文明客车、文明司机等评选活动;开展“亲情服务”、“情满旅途”等人性化服务活动,努力打造“满意”品牌,以信誉求生存、以服务求发展。
第五篇:关于发展我区农村客运的思考
发展农村客运是在农村公路大发展的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它是推进路运一体化进程,促进路运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农村客运是传统意义上的县内班线客运的延伸和拓展,是指市区至乡镇村、乡镇村至乡镇村的班线客运。它是目前我区农民出行的重要甚至是唯一的交通方式。
一、基本情况
改革开放以前,确切地说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我区农村客运基本处于国有交通专业运输企业独家经营的局面;八十年代中期,在“有路大家行车”的政策引导下,农村客运因其开放成本较低、经济效益相对稳定而吸引了众多的个体经营者,他们在与交通专业运输企业的竞争中逐渐取得了优势,并占领了整个农村客运市场,以大蓬车运输为主的个体经营者开始“领跑”我区农村客运;进入90年代,随着我区农村公路路况的改善和通行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实现乡乡通油路后,班车客运进入市场并占据了通乡客运的大量份额,一些大蓬车开始调转“车头向下”,以从事连乡通村客运为主,但仍有部分大蓬车依然在从事通乡客运;96年客运附加费调整后,农村客运市场运力过剩的矛盾凸现,为此,交通部门加大了管理力度,市场准入受到了严控,农村班车客运进入了相对平稳期;期间,随着旅客和管理部门对交通安全的重视,大蓬车等农用车载客也呈渐退之势。
目前,我区农村客运市场拥有运力1564辆,其中:
客运班车298辆,经营线路25条,乡镇通车率达96%(向阳、双溪、孙埠未通直达班车)。
大蓬车等农用运输车辆1266辆,其中连乡通村车辆372辆。
从总体来看,以班车客运为主,以农用车载客为辅,以市区为中心,以乡镇为节点,连接城乡、关联乡村的农村客运网络基本形成。但是,我区农村客运市场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主要表现为“四多四少”:即经营主体多,规模经营少;通乡运力多,通村运力少;农用车辆多,客运班车少;停靠地点多,客运站场少。
当前,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农村客运市场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
一是农村公路通达深度和通畅程度的不断提高,将为农村客运提供坚实的发展平台;
二是《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施行,农用车载客将被严禁,为农村客运市场运力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利的契机;
三是交通部农村客运网络化试点工程的推行,为发展农村客运指明了方向;
四是交通部的路运一体化发展战略,将为发展农村客运带来诸多优惠政策。
对此,我们要抓住难得机遇,把握有利时机,加快农村客运市场的发展。
二、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坚持“立足需求、合理布局,政策引导、市场运作,集约经营、规范管理,路运协调、安全经济”的原则,以贯彻落实《道路交通安全法》为契机,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不断提高市场的集中度、班车的通达度、乡村的关联度、站场的覆盖度,确保我区农村客运市场在稳定中发展。
三、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以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安全、经济、便捷的运输服务为前提,以满足人民的基本出行需要为出发点,推行农村客运公司化经营,提高农村客运抗风险能力,最终实现村村通班车。
近期目标:
针对四多四少,着力提高四度,全面落实四化
客运车辆标准化、客运线路网络化、经营主体公司化、乡镇站场有形化。
1、客运车辆标准化:严禁货车、农用运输车和拖拉机从事客运。大力推广适合农村客运实际的新车型,尽量实行“一线一型”。
2、客运线路网络化:形成以市区为中心、乡镇为节点,辐射到村的农村道路客运网络。
3、经营主体公司化:大力推行农村客运公司化经营,要求经营农村客运必须具有企业法人资格。(一线一司和一区一司)
4、乡镇站场有形化:努力实现乡镇有站、集镇有尝大路有棚、小路有牌。
四、主要措施
1、优化运力结构,实行客运车辆标准化:严禁货车、农用运输车和拖拉机从事客运。结合运力置换,大力推广适合农村客运实际的新车型,尽量实行“一线一型”。
2、合理布局线路,实行客运线路网络化:运力置换后,客运班车势必增加,通乡线路竞争加剧,新、旧的运力难以完全融合,统一排班、滚动发班难度加大。因此,要充分调研本地区农村客源的流量、流向、流时的规律性变化,通过合理布局线路,分流运力、均衡运量;采取定区域经营模式,鼓励热班通村,捆绑经营;注重通乡班线和连乡通村班线在班次、时间、站点上的协调衔接,减少乘客的中转环节和换乘费用;对村村间、村镇间运营的客车,可不执行定班、定线、定点的“三定”原则,实行“双日班”、“赶集班”等形式,保证了偏远乡村村民的出行需求,又提高了车辆实载率。
布局原则:加密干线、辐射支线,开通环圩公交线、增辟连乡通村线,构建“XO”型农村客运网络。
1、加密主干线。主干线是指市区至乡镇的客运班。
(1)、线路加密:增开宣州---向阳、孙埠,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乡乡(镇镇)通车。
(2)、班次加密:是指加密单位时间内的发车班次。
两个指标:一是实载率控制在60%以上,发车10-20分钟。
2、保障连接线。连接线是指乡镇至乡镇的班线。形成以小城镇为中心,与主干线相匹配,上下衔接,干支结合、四通八达、完善优化的公路交通网络。
3、发展旅游线。旅游线是
有效衔接;整合资源,调整结构;整体推进,平稳过渡。
以严禁货车、农用运输车和拖拉机从事客运为切入点,以发展农村客运为中心,按照进退有序、有效衔接;整合资源,调整结构;整体推进,平稳过渡的方法,因此,发展农村客运事关农民出行需要、事关农村经济发展,同时,要树立“公路建设是基储发展运输是目的”的思想,统筹发展农村公路与农村道路运输。对具有符合技术标准的公路、具备通车条件的地方,要及时投放运力,保证只要路修到家门口,班车就能通到家门口,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子就能走出家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