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4号文库
地区家庭道德建设调研报告
编辑:风吟鸟唱 识别码:13-747302 4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0-13 20:07:26 来源:网络

第一篇:地区家庭道德建设调研报告

这是一篇关于调研报告的范文,可以提供大家借鉴!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最基本单位,家庭的稳定与进步是社会稳定与进步的基础。家庭道德是协调家庭成员间以及与家庭生活密切相关的人际关系的行为规范,它涵盖了夫妻、长幼、邻里之间的关系,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的基础,也是“以德治国”的重要内容。因此,家庭道德建设对于提高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保障社会安定团结,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我国有近13亿人口,80%人口在农村,广大农村的道德建设是我国道德建设的关键。而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农村仍然是以家庭为本位的社会结构,因此,农村家庭道德建设的水平影响和决定着社会道德风尚和公民道德素质的构成,不仅关系农村本身,而且影响和制约城市和整个中国,尤其是我们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的落后和市场经济的冲击,导致了农村家庭道德失范甚至滑坡这一令人担忧的社会问题,给建设“平安”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现通过对本县农村(家庭)大量的走访、座谈,从三个方面初步探索和分析一下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家庭道德建设情况。

一、问题的出现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农村家庭道德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得到继承和发扬;男女平等、夫妻平等、家庭成员平等观念为多数家庭接受;健康、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逐步进入千家万户,民主式新型家风逐渐兴起;抚幼、教育子女、敬老、爱老逐步成为一种时尚;夫妻互相尊重、共同支配财产、共同劳动已成为多数家庭的共同风格;互敬互爱、互谅互让、互信互勉、互帮互慰已成为多数家庭维护和发展夫妻关系的基本原则;勤劳致富、节俭持家、量入为出、合理消费一直是家庭消费的基本格调……一个以平等、民主、发展为指导思想,以夫妻相爱为核心、优育和厚养相结合,个性与共性相统一的新型农村家庭道德体系已开始构建。

农村家庭道德现状的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一)夫妻关系问题日益凸现

1、离婚率持续上升,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家庭热点问题。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量剩余劳动力外出打工、经商,特别是夫妻双方一方外出,家庭解体情况更突出。据民政部门的数字表明,在农村离婚人群中,上述原因导致离婚的,所占比例高达1/2以上。另外,夫妻感情不和、婚外情、婆媳不和、草结草离等原因导致的离婚现象也普遍存在,离婚案件的增多,带来了诸如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违法案件增多、社会风气毒化、计划生育工作难度增加等。

2、家庭暴力突出,成为不容忽视的家庭焦点问题。由于男尊女卑等封建意识的存在和法律意识的淡薄(夫妻打架是家庭内部事务),歧视、虐待(包括身体与精神)妇女现象屡有发生。从200份离婚案卷得知,因家庭暴力导致离婚的50件,占离婚案件的25%,县妇联接待的信访者中46%的人夫妻间存在暴力行为。

(二)家庭道德教育误区明显。调查表明,独生子女家庭已占农村家庭50%以上,“出人头地”成为父母对子女的最大希望,但绝大多数父母缺乏科学的家教观念和方法。

1、家庭道德教育观念落后,重智轻德、重利轻义。父母最关注的是孩子成绩、作业,说最多的一句话是:“考了几分?作业做好了没有?”把道德教育任务完全交给学校,不明确家教的德育内容,认为“听话”即“德”。

2、家庭道德教育方法滞后。重言教轻身教,多责打少沟通,多说教少投入;许多家长空闲时间大部分在看电视、打扑克、搓麻将,虚度光阴,“三缺一”时,甚至把孩子凑上去顶数。在家看书、读报的家长不到1/10。这些都不利于健康成长。

(三)传统孝道面临挑战。大部分农村家庭已由往昔的以孝为本转为以子女为中心,代际关系错位明显。“尊老不足,爱子有余”,老人已成为家庭中的弱势群体。

1、老人需求得不到重视。子女对老人赡养重物质轻精神,甚至对老人不敬、不养、弃老、虐老;干涉老人再婚现象时有发生;精神赡养质量偏低。

2、老人负担过重。由于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留守者多为老人,照看孙子女和承担家庭家务劳动的责任就自然落在了老人身上,据统计,40%的老人继续肩负着抚幼的责任。

(四)邻里关系渐趋冷漠。

由于家庭核心化(二代三口人)的趋势以及家庭居住环境(独立结构的单元房日益普及)的巨大改善,邻里关系出现了新的问题,“国门开了,家门关了”,邻里之间的来往和沟通少了,有的甚至“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人与人之间,家庭与家庭之间缺乏应有的团结互助和友爱精神。一些乱扔垃圾、财务借贷等造成的邻里纠纷数量日渐增多,据法院统计,在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中,20%是邻里纠纷而导致矛盾激化。

二、原因的分析

农村家庭道德存在的诸多问题,有其自身和外部因素。

(一)自身因素

1、农村家庭经济的落后。

古人云:“衣食足知廉耻,仓廪实知礼节”,经济的发展与否直接决定了一个人乃至整个社会思想道德素质的高低。2003年,我县农民人均收入2956元,属于低收入水平。试想:当家庭成员都在为基本生活而忙碌奔波时,精神生活将是十分有限的。如果没有家庭收入的提高,许多其他的家庭活动都将难以展开,道德建设将成为“无米之炊”。

2、农村家庭道德建设的边缘地位。

长期以来,在两个文明建设过程中存在着“一手软,一手硬”的现象,有关部门忽视家庭道德建设,作为家庭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经费普遍不足;工作思路与模式适合过去计划经济条件下思想高度一致的家庭形态,对于如今这种多元化的家庭状况和思想状况难以取得普遍效果;活动的形式化和程式化弊端明显,一般是“上边要求,下边应付”,投在评选方面的精力多,投在创建过程精力少,缺乏可操作性;群众参与积极性低,据了解,40%的家庭没有参加过这类活动,19%的家庭不知道这项活动。

(二)外部因素

1、婚姻家庭观念的大裂变,带来了家庭道德的失范。

社会变革时期,传统的道德失去了约束力,新的道德观又没有建立起来,在新旧观念、中西观念的历史大碰撞中,婚姻家庭观念的裂变,带来了家庭道德的失范;自由随意的贞操观,打破了性行为的严肃性;紊乱的情爱观,直接冲击着家庭的轴心——夫妻关系;沉渣泛起的性占有观,造成荣耻的错位。

2、市场经济的负效应,促使了家庭道德的滑坡。

市场经济自发产生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在家庭道德领域产生了严重的负效应。拜金主义支配婚恋关系,享乐主义调控着爱情的温度,年轻人选择配偶也像选择商品一样明码标价,有些孩子学会了金钱交换,干家务活也伸手要小费,传统孝道换上了新面具,不是为人而孝,而是为钱而孝。个人主义使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升级,人际关系冷漠、麻木甚至对立、恶化。

3、文化环境中存在的脏乱差,诱发了家庭道德的变态。

在部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报刊、杂志、电视、摄影、美术、音像制品等新闻大众传媒和文艺作品,置社会责任于不顾,一味地追求所谓的新闻效应和经济利益,诱发了家庭道德的变态,宣传不严肃不负责任的婚恋观、婚外情;宣传腐朽的享乐主义以及脱离实际的高消费;宣传过多过份的性暴露等。

4、法律法规的不健全,难以遏制家庭道德出现的败坏现象。

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某些执法部门工作程序的简单化,致使家庭道德败坏及侵害家庭的行为得不到遏制。法律上对破坏他人家庭的第三者无惩戒性规定,对事实婚姻、非法同居、婚外情等概念解释模糊,对家庭暴力的处罚更为软弱无力,既无明确的部门负责管理,也无有力的措施加以限制,致使家庭暴力升级。在处理离婚案件,办理离婚手续上,有的部门简化了调查、了解、帮助、调解的程序,仅以当事人“感情确已破裂”的陈述和法律条文的生搬硬套作为依据。未及时挽救可以挽救的家庭。

三、对策的提出

家庭道德建设是一项多维度、多层面的社会系统工程,它需要家庭、学校、单位和社会多方力量的协调操作才能正常运行,其中,家庭与社会是诸多力量有机组合的主要责任主体,更应切实抓紧抓好农村家庭道德建设工程。

(一)家庭对策:提高家庭成员自身素质。

家庭作为家庭道德建设的责任主体,主要由家长即父母承担,父母是家庭行政的“最高首脑”,也是家庭道德建设的总设计师和组织策划者,因此,父母在家庭道德建设过程中承担着主体责任,其责任包括以下三方面:

1、建设良好的家庭道德文化,家庭道德文化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协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邻里关系以及培养和塑造家庭成员品德为目的的家风、家规、家教、家貌之总和。作为家长的父母要重视建设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家庭道德文化。首先,要加强家庭表层文化建设,有意识地创建干净、整洁、优美的家庭环境。其次,加强家庭建设,其主要内容包括:①家庭关系如何处理;②家务劳动明确分工;③生活习惯的养成;④家庭的经济管理、生活管理等。再次,加强家庭道德教育,主要内容有:①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家庭道德教育;②相关科学知识的教育,如现代婚育、科技致富、网络信息等。

2、培养和提高家庭成员的认知、评价和行为选择能力。

家庭成员既是家庭道德建设的对象,也是主体,他们总是以既有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参与家庭道德活动过程。要使他们承担起家庭道德建设的义务和责任,成为家庭道德建设的责任主体,必须培养和提高家庭成员的三大基本素质:认知能力、善恶评判能力和行为选择能力。

3、优化家长自身的道德人格形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对子女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在家庭道德建设过程中,子女总是通过父母的道德人格形象来观察、理解、接纳社会道德要求的,所以,做父母的一定要以身作则,加强道德修养,否则,“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二)社会对策:改善家庭道德建设外部环境。

社会作为家庭道德建设的另一责任主体,对家庭道德建设起着导向、保障和互补作用。家庭道德建设需要借助社会力量的支持才能真正履行,社会在家庭道德建设中主要承担以下责任:

1、发展农村经济。道德问题是一定社会发展水平的反映,所以必须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更加重视“三农”问题,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要突出区域特色优势,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要大力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和“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增强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提高农民素质,推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只有农村经济发展了,农民收入提高了,才能为农村家庭道德建设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

2、加强家庭文明建设。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不仅要使人民物质生活丰富,而且要使人民精神生活充实。”(《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此,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农村家庭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它纳入领导者的议事日程,并保证必需的资金。要建立家庭道德建设“一体化”新机制,协调各部门、单位、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和社会各界的关系,使它们各展所长,相互配合,形成家庭道德建设网络,特别是各级妇联,应该利用其组织优势和群众优势,继续把“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作为妇女工作的主要抓手,创新活动载体,并突出家庭道德建设这一主题,发挥其独特作用。

3、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包括舆论、政策和法律等内容在内的工作机制是推动家庭道德建设顺利开展的根本保证。在日益开放、价值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要加强对大众媒体传播内容的监控,抑恶扬善,建立行之有效的奖惩制度,鼓励优秀作品的产生。要建立健全一些配套的政策和法规,在相应的有关法律的基础上,补充更富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政策法规;另外,对缺乏相应制裁措施的“第三者”、家庭施暴等问题,需尽快加以调整或弥补,争取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同时,还要完善社会监督和教育机制,加大社会的约束力。

第二篇:关于家庭道德建设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

道德是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下,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总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稳定与进步是社会稳定与进步的基础。家庭道德是是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的基础,也是“以德治国”的重要内容。因此,家庭道德建设对于提高中华民族思想道德素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保障社会安定团结,推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近年来,连云港市新浦区妇联在贯彻落实党中央的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始终把家庭道德建设作为和谐文明家庭创建工作的首要任务,认真研究家庭道德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积极探索富有时代特征、符合家庭特点的家庭道德建设新路子,注重发挥妇女在家庭道德建设中的独特作用,扎实深入开展家庭道德建设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成效,有力促进了广大城乡家庭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的提升。

一、家庭道德建设工作的做法与经验

1、通过活动挖掘树立道德模范典型。借助于妇联组织不同层次的妇女力量,深入挖掘发现先进典型。近年来,区妇联利用各种契机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挖掘典型、选树典型和推荐典型活动。认真开展先进评选推荐,在全区范围内筛选就业创业、社会公益事业、五好文明家庭、维权志愿者、助人为乐模范等精神文明典型。通过道德模范评选评选,选出事迹突出的模范,予以表彰奖励,并将他们的感人事迹在网站,媒体上公开,号召广大妇女同志都向他们学习。

2、通过宣传宣讲推动家庭道德建设。区妇联通过各种途径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弘扬传统的家庭美德,推动家庭道德建设。近年来在连云港电视台、连云港日报,连云港妇女网,江苏省妇女网等公众信息网广泛宣传道德模范人物的感人事迹。通过宣传她们的孝老爱亲、诚实守信、敬业奉献等先进事迹,弘扬她们的高尚品德和正能量,在全社会营造一种积极向上、崇尚正气的浓厚氛围。通过身边的真人实事大力宣传家庭道德建设,用道德的力量感召妇女、鞭策妇女。

3、运用文化活动弘扬家庭道德文化。“家庭道德建设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现象,把抽象的家庭道德规范转化为家庭成员的道德行为和道德习惯,是推进家庭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新浦区妇联充分利用妇女大讲堂、亲子大讲堂、女企业家协会、区巾帼志愿服务队、区老年人协会等组织和平台,围绕热点话题,坚持美德引领,邀请了成功的女企业家,举办了多期高品质的示范讲座。区妇联通过广场群众文化活动,向广大群众进行宣传,不断扩大家庭道德建设在全社会家庭成员中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为促进邻里融洽、家庭和睦,提高群众道德素质和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家庭道德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带动着家庭,给家庭注入了现代文明的气息,催生着现代家庭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形成。同时,伴随着社会结构状况和运行方式的变化,现代家庭道德建设面临着新形势和新问题。

一是婚姻关系日益脆弱。近年来离婚率一直呈上升趋势,是婚姻脆弱的突出表现,这一情况在全国都具有普遍性,沿海及发达地区更为突出。市场经济下金钱和物欲的腐蚀,试婚、傍大款、未婚同居、未婚先孕、婚外恋、情人潮、家庭暴力等现象增多,单亲子女增多。不同性质的婚外情、家庭财产纠纷和家庭暴力,是导致婚姻脆弱的重要原因。

二是血亲纽带不断松弛。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工作和生存压力较大,生活节奏快,亲子间缺少共同话题,难以沟通。加上对子女普遍存在溺爱现象,缺乏合理的引导和正面的批评,致使许多孩子好逸恶劳、自私自利、心理承受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差。血亲纽带松弛,直接导致“孝子错位”与“厚小薄老”,家庭关系中普遍以儿孙为轴心,老人在家庭中的地位降低,孝亲敬老的传统美德开始逐步丧失。另外,“丁克家庭”和“空巢家庭”日益增多,“空巢家庭”的增多,使老人晚年孤独、寂寞、悲哀,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三是邻里关系渐趋冷漠。人首要的关系是家庭,但家庭不是悬在空中,而是存在于社区中的。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所以邻里关系是社区中一种最基层的关系。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小家庭的普遍存在,无线通讯和电子媒介的日益发达,原来拥有地缘优势的邻里之间的来往和沟通减少,有的甚至“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家庭与家庭之间缺乏应有的团结互助和友爱精神。一些乱扔垃圾、公共利益、财务借贷等造成的邻里纠纷数量日渐增多,据法院统计,在法院受理的民事案件中,20%是邻里纠纷而导致矛盾激化。

三、家庭道德建设的对策建议

家庭道德建设重在通过先进文化引领,在先进文化的引领下,家庭成员的道德素质会有所提升,良好的家庭道德风尚就会逐步形成。

1、以学习培训引领家庭道德文化的构建。要以学习型家庭建设为抓手,结合 “女性素质提升”工程、家庭道德教育宣传实践月活动,妇女大讲堂、留守流动儿童书屋为平台,顺应广大妇女和家庭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通过举办各类培训讲座、讨论座谈、读书活动、演讲征文、宣讲报告等学习方式,推广终身学习、互动学习、快乐学习的理念,提高妇女和家庭成员素质,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使家庭学习蔚然成风。同时通过婚姻家庭指导中心、维权驿站等机构,提供情绪疏导、婚姻家庭关系指导、法律援助、权益维护等服务,为广大妇女和家庭提供法律知识,力争源头预防和化解因不懂法、不懂生活艺术而导致的婚姻家庭纠纷。提升道德鉴别力,形成健康、文明、向上、和谐的良好家风。

2、以特色活动推动家庭道德建设的深化。为使家庭道德建设保持旺盛和持久的生命力,要依托妇联宣传教育阵地和丰富多彩的活动载体,以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重点,持续做好妇女和家庭的思想道德教育。妇联组织要积极探索和把握家庭道德建设发展规律,抓住每年“三八”节、母亲节、六一节、建党节、国庆节等节日契机,组织开展 “最美母亲” 评选,“美德进我家”、道德模范评选、“五好文明家庭”评选等各类道德实践活动,培树表彰各类优秀典型。组建家庭健身队、巾帼文艺宣传队等若干家庭志愿者队伍,建立妇女文化活动点、家庭文化中心户,开展“美在家庭”、“家庭文化艺术节”、“家庭文化展示”、“家庭运动会”等贴近群众需求、贴近实际的群众性文化活动,针对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单亲母亲等特殊群体开展各类关心关爱、扶贫帮困的巾帼志愿服务活动。要充分发挥妇联组织在家庭文化建设中的优势,不断延伸家庭美德建设,提升家庭道德修养,突出家庭文化的特色和亮点,打造家庭道德建设新模式。

3、以典型宣传营造家庭道德建设的良好氛围。为了更好的宣传与发展家庭道德建设,要利用在丰富多彩活动中评选出的好事迹新典型组成宣讲团,到街道、社区、乡村等地方宣讲,引导广大家庭从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质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要充分发挥具有贴近百姓、强力渗透优势的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通过拍摄电影、文艺晚会、专栏宣传等多种方式,坚持放开宣传妇女和家庭先进典型,从而使每一个家庭成员都能够潜移默化地感受道德氛围。通过广泛宣传先进典型和正能量来教育家庭成员尊老爱幼,夫妻互敬,和睦邻里,建设和谐幸福的婚姻家庭。

第三篇:文明家庭建设调研报告

家庭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文明家庭是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多年来的实践证明, 家庭文明建设对于提高家庭成员素质, 弘扬家庭美德, 促进家风和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文明家庭建设活动面临的挑战问题, 并结合社区有关情况, 提出了推进家庭文明创建活动的建议。

一、当前社区家庭文明建设现状

健全的活动机制是增强了文明家庭建设活动的有效障力。我们已经初步构建了以申报、公示、评选、表彰激励、跟踪管理为一体的活动机制。1.加强组织领导

社区成立了文明家庭创建活动领导小组,并配齐了日常工作机构,抽调了精干力量,明确了部门成员单位。文明家庭创建由部门工作变为全体任务,增加了工作的扎实程度。2. 完善创评机制

评选时采取逐年递增的方式,分配和量化文明家庭表彰名额,挑选出最具代表性的“文明家庭”上报参评市级文明家庭;最后, 由市妇联按程序评定, 统一命名挂牌。3.强化督查手段 制定文明家庭创建检查评比办法和检查测评标准,建立了打分申报制度,同时随时随地对各区明查暗访,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记录在案,限期整改。

二、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存在问题分析 1. 家庭环境日益复杂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市场经济对家庭、家庭成员的影响和渗透进一步加深,当代家庭的内涵、结构、功能、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且还正在继续变化,给文明家庭创建工作带来了新问题、新挑战。特别是人员的快速流动迫切需要文明家庭创建活动有针对性、实效性地开展工作。同时,受各种文化的影响,家庭情况日益复杂,家庭成员的思想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创建工作面临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2.工作机制不够完善

有些人员对创建活动的重视程度和工作主动性不高,对调动积极性还缺乏有效的激励和制约手段。同时, 在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中,多数只有妇联一家承担大部分任务, 社会整体配合作用发挥不够。在后续管理方面,文明家庭一旦创建挂牌,很多地方都是永远上墙,缺乏经常性的监督和复评。3. 活动开展不够平衡

受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底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在不同群体之间开展得不平衡。总体上存在着中老年人参与程度高于青年人,女性参与程度高于男性,知识层次较高家庭参与程度高于文化水平较低家庭的情况。特别是男女平等的思想在活动中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由于相当一部分男同志认为家庭生活是女人的专项,造成活动的参与者以女性角色为主。

4. 内容形式不够创新

从总体上来看, 文明家庭创建活动还没有完全跟上社会和时代的发展,在一些地方活动形式不够新颖,活动的感召力、凝聚力还不够强,参与面有待进一步拓宽。现在妇女作为农业和家庭的劳动主力,往往没有更多精力参与到活动当中,因此在普遍推广中积极性不高。面对不同条件群众的不同需求,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做的还不够,抓点多, 分类指导少,实效性有待提高。

三、基层群众对家庭文明建设的期待和需求

家庭美德建设对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家庭作为每个人接受道德教育的 第一所学校,对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影响极大。一般来说,一个从小在家庭中受到良好道德教育的人,由于具备了较好的思想道德基础,长大成人以后,就比较容易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成为一个遵守社会公德的公民。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在家庭这个以亲情、血缘为纽带联结而成的社会细胞里,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往往更具有感染力。家庭美德建设搞好了,不但能陶冶情操,而且能鼓励向上,调动人们参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动力。

家庭美德建设还是社会安定团结的保障。“家和万 事兴”,中国有一亿多个家庭,如果家家都有良好的家 风,不仅家庭能和睦幸福,而且能促进社会的文明安定。相反,如果一个家庭里,闹得夫妻反目、婆媳相嫌、亲子关系淡漠,不仅不会有个人生活的幸福和事业的发展,还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因此,基层群众迫切期待家庭文明建设的成果,只有充分发挥好文明家庭的带头引领作用,才能实现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目标。

四、制定和完善文明家庭的评价体系并发挥导向作用 1.健全创评机制

建议对现行的创评办法进行修改完善,在具体的认定标准上,要坚持创建是根本、评选是手段,不能重“评”轻“创”,更不能以“评”代“创”。要对原有的评比条件进一步改进完善,把建设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相关内容列为文明家庭创建的具体要求,细化具体标准,融入时代特色。2.健全考核机制

建议加大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的考核权重和力度,把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纳入地方精神文明建设总体规划和综合目标考核体系中,并占有一定的考核比重,做到与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考核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表彰。3.健全激励机制

要科学分析新时期文明家庭创建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探索建立新型文明家庭激励机制,促进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健康有序和谐发展。在坚持发文、发牌、荣誉证书、大会表彰、物质奖励等传统的文明家庭激励机制的同时, 可以尝试探索为文明家庭户免费订阅报刊送精神食粮、组织文明家庭户到先进地区学习参观交流等多渠道、多样化的激励措施。同时,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把文明家庭评选与家庭信用贷款挂钩, 鼓励广大 文明家庭创业致富。4.健全管理机制

建议进一步规范管理程序, 采取家庭日评、群众互评、社区审评、张榜公示、街道审批等程序,进一步完善申报、公示、复评挂牌、通报反馈、档案管理等工作制度。实现文明家庭动态管理,利用互联网推广电子台帐,开办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网站,提高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的覆盖度和知晓率。5.健全经费机制

建议将创建活动经费列入本社区下一财政预算, 解决创建活动的“ 后顾之忧”。同时,建议探索采取市场化方式,向社会筹措一定的活动资金,实行文明家庭创建的项目化运作。6.健全协调机制

“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不能单靠妇联单方面来完成。要构建党委领导、妇联牵头、各方参与、齐抓共管的创建格局和社会化、开放式工作网络。同时,积极拓展家庭志愿者队伍,共同为创建活动服务。

五、对继续深化家庭文明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1.突出重点品牌

建议围绕学习型社会建设, 给予学习型家庭创建 工作以更广阔的平台和资源支持;围绕党风廉政建设,深化推进家庭助廉活动;围绕促进社会稳定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深入开展“平安家庭”和“绿色家庭”等系列宣传活动,丰富和发展活动的内涵和外延。

2.与相关活动做好结合

建议把创建工作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促进文明育儿家风的形成;与创建文明城市结合起来,使广大家庭从关心自我到关心社会, 努力形成一点多面的创建局面。、加大舆论引导, 提升活动的群众参与度

努力扩大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的覆盖率和群众参与度,着力提升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的群众满意度和美誉度。

经营家庭、培养家庭感情的理念。经营家庭就是家庭成员共同为家庭努力, 提升家庭成员的归属感和幸福度,努力营造和谐、和睦、健康、向上的家庭氛围。培养家庭感情就是培养家庭成员之间、家庭成员对家庭、家庭成员对社会的感情 形成亲情、友情、爱情相互融洽的和谐局面。

向干部宣传、向社会宣传、向妇女宣传这三个层 面的宣传引导。通过电视、电台、报纸、网络这四个途径广泛宣传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的内容、形式及创评条件,提高群众参与创评的积极性。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我们应该继续深入持久地开展明家庭创建活动,以家庭的文明进步推进社会的文明进步。本社区要从实际出发开展活动, 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建章立制、分类指导, 以饱满的热情推进文明家庭创建活动。

新城街道十六社区妇联 二〇一五年八月三日

第四篇:临沂地区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期 会姓名

专业

班级

学号

践 告

暑 社 实 报

临沂地区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

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更准确地掌握全区新农村建设情况,深入分析当前制约新农村建设的瓶颈问题,研究破解的思路和方法。带领由9个部门分管领导组成的新农村建设专题调研组先后到敬仲镇、南王镇,通过听取汇报、深入座谈、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对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

一、我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成效

1、开拓“三化”带动下的新型“三农”发展道路,城乡统筹走向深化我区按照“跳出农业抓农业、跳出农村抓农村”和“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思路,大力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乡一体化,城乡发展快速融合。

坚持工业化带动,为新农村建设奠定经济基础。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企地联动、园区带动、项目推动,全力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增强区域经济实力,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充分发挥齐鲁石化公司的原材料、基础设施、人才等优势,积极发展化工、塑料等配套产业。始终把园区作为工业发展的增长极,规划建设了齐鲁化学工业区,搭建了加快发展的优势平台。目前,进区项目达86个,总投资47.4亿元,成为拉动全区经济增长的重要载体。调整了临沂经济开发区区划,启动建设了南王精细化工园、齐峰造纸工业园,三大园区累计引进项目109个,完成投资47亿元。目前,园区经济聚集了全区经济总量的70%。去年所有乡镇财政收入均过千万元,其中4个过2000万元,2个过5000万元,1个过亿元。镇域经济的膨胀壮大,拉动了乡镇财政快速增长,为以工补农、富裕农民、支持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2006年全区对新农村建设的奖励扶持资金达到4700多万元,2007年达到5276万元。2008年达到1亿多元。各乡镇、街道也相继设立了专项资金,完善奖励和补助政策,辛店街道、朱台镇08年安排资金600多万元扶持新农村建设,稷下街道专项资金大力发展生态绿色农业,南王镇研究制定了《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奖励政策》,鼓励各村居积极投入新农村建设,敬仲镇、皇城镇等乡镇也加大了新农村建设的投入。

坚持农业产业化带动,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坚持跳出农业抓农业,用抓工业的理念抓农业,逐步推动农业转向工业化生产、企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建设了齐城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配套完善了园区的基础设施,扶持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目前,齐城农业高新区引进项目30个,完成投资15.3亿元,巧媳妇、齐美斯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快速成长,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全区农业企业发展到200多家,其中注册资金100万元以上的农业企业发展到30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11家,其中省级4家。另外,农业产业化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发展到44家,带动近50%的基地和2万农户走上了产业化经营之路,农民户均从产业化经营中增收近1500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支持力量。

坚持城市化带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临沂区以实现城乡同发展、共繁荣为目标,从推进城乡规划、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和保障、城乡管理、生态建设等一体化入手,促进先进生产要素向农村流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初步实现了“七个一体化”。城市化水平已达52%,道路交通、供水、电力、电信、环保等实现“无缝对接”,形成了设施共建、资源共享、城乡相连的格局。

2、以建设农村全面小康“十大工程”为总抓手,依托现代城市优势,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多路并进临沂区按照“十新”目标和“十策”要求,以生产发展、生态改善为主题,从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生态建设、人居环境建设和社会事业提升四大方面,提出了现代农业建设、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和土地整理、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绿化、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秸秆综合利用、社会保障建设、农村社会事业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十大工程”,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2007年,全区农业总产值实现29.3亿元,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265元,增长14%。

今年以来,农业结构不断优化,蔬菜、畜牧、林果三大优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新增12万亩玉米优质粮基地,新建绿色蔬菜基地2.04万亩,新建和改造标准化畜牧养殖基地、小区39个。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全区农业企业发展到98家,其中,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规模龙头企业达26家,过亿元的7家;新发展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6家,组建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3个。农业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新认定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9万亩。完成了3个乡镇兽医站配套建设。新建和改造农家店48个。新增农村宽带用户3200户。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改造中低产田1.2万亩;加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开发整理土地1200亩,新增耕地600亩;实施了淄河8.3公里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完成荒山造林4000亩,古墓绿化500亩,“两沿三环”绿化30公里,建设农田林网2万亩。完成了100个村庄规划修编完善工作。建设农村户用沼气池800个。新建和改造农村公路73.68公里。新建农村社区服务中心4个。建设绿化示范镇1个、示范村10个。健全完善乡镇垃圾处理体系,新建乡镇垃圾中转站2个,建设农村垃圾池130个。完成了涉及70个村5.9万人的村村通自来水升级改造工程。通过机械深耕、氨化青贮、生物利用等渠道,完成了农田秸秆实施全面禁烧。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81%,各级政府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60元以上。农村低保标准达到1200元,“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100%。投入4500万元在全区全面铺开了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工作。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1595人。严格落实“一免一补”,救助困难家庭学生1672人,资助贫困大学生82人。完成12所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更新。改造建设乡镇卫生院7处、村卫生室50处。新建规范化乡镇综合文化站2处、农村文化信息共享工程服务点12处。新建农村体育健身工程村96个。深入推进文明新风“六进农家”和“法律五进”集中推进年活动,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新建农民文化大院30个,完成了70个村的路灯安装。把凤凰镇、南王镇、辛店街道作为试点,开展了合村并居工作。凤凰镇金召口社区9个村的合村并居已完成了80%。南王镇、辛店街道编制了规划,正在准备实施。

3、既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又着力联片创建、联手共建,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临沂区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根据农村集体经济状况、农村人均收入水平、传统观念等因素,把全区443个村居划分为32个试点村、112个建设村、299个综合整治村,并提出不同的建设标准和时限,分类指导,整体推进,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目前已经有32个村居达到示范村居标准。按照产业突出、特色鲜明、亮点鲜明的原则,实施了“联片创建”活动,12个示范片区呈现齐头并进,竞相发展的良好局面。

在全区层面上,按照共同发展的战略思路,实施了1名区领导、1个区直部门、1家重点骨干企业“三位一体”共同包建32个试点村工作责任制。开展了“联手共建新农村行动”,选择56个贫困村和1000户贫困户,由区直机关、区属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其工作人员进行结对帮扶。活动开展以来,各部门、企业、社会团体和驻村干部与试点村、贫困村、贫困户建立了“挂包”责任制,先后组织共建互动活动200多次,从农民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的问题入手,支持农村资金、物资约300多万元,落实项目60个,推动了新农村建设步伐,形成了城乡、工农、党群之间长期稳定的互动共建关系,进一步加快了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使以工哺农、以城带乡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展开。

二、必须正视和解决的几个问题 以“三化”带“三农”为导向,以“十大工程”为总抓手,分类指导、整体推进,临沂区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仍然有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认真探索和解决。

一是农民增收难。我区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力人数占全区农业劳动力总人数的55%,只有30%的农户有致富项目,许多农民依然依赖仅有的几亩土地,通过种植谋生,找不到致富门路,农民增收难。

二是村居集体经济薄弱。村集体经济收入低于3万元的薄弱村有149个,47个村没有集体经济收入,村干部工资和日常开销都不能解决,滞缓新农村建设进程。

三是农村经济服务体系有待加强。我区农业龙头企业数量虽然不少,但是个体规模、整体实力小,在带动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上相对偏弱。农民合作组织、中介服务机构作用发挥不够,全区农村加入专业合作组织的社员仅占农业人口的2%,农户带动率不足20%,起不到连接农户、及时提供信息、开拓市场的作用。

四是村内道路建设有待加强。村内道路建设是一项投资规模很大的公益性事业,村集体无力承担。目前全区村内主干道硬化率只有65%,小巷硬化率仅达25%,村内路况很差,群众对于修路的要求和呼声很强烈。

五是部分村基层组织建设有待加强。少数村班子缺乏好的发展思路,工作作风不扎实,服务意识不强。

三、推进临沂区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 通过对临沂区新农村建设成绩、经验和问题的调查分析,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当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加以制度化、规范化,构建城乡统筹的长效机制。

(一)加大资金投入,逐步构建多渠道筹措支持新农村建设资金的有效机制。资金投入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和基本保证。一是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资金投入。随着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和财政实力的增强,要将财政资金的分配更多地向“三农”倾斜,提高支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要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进一步压缩财政支出存量中的一般性支出,腾出财力用于增加“三农”投入,确保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二是要创新财政支农方式,引导和鼓励社会资金投向“三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光靠财政是无法完全做到的,要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工具,运用财政贴息等手段吸引金融信贷资金投向农村,同时充分利用民间资本参与新农村建设。三是要整合支农资金,逐步改变目前存在的支农资金使用比较分散、效益不高等问题,将预算内资金和预算外资金统筹使用,切实发挥支农资金的整体效益。

(二)既为农民多方开拓收入渠道,更注重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产出效益,构建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机制。增加农民收入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环节。目前,在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已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努力,实现了农民人均纯收入连年持续增长,但农民收入仍然偏低。为此,应当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壮大镇域经济,多渠道扩大农民就业和创业,通过创新形成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机制。

(三)发展和完善合作经济组织,构建提高农民经济组织化程度的长效机制。多种形式的农村合作组织,有利于农民走出小农生产方式,促进农业朝现代化方向发展。要全面贯彻落实《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采取政府推动和政策引导相结合的方式,完善“企业+合作社+农户”或“合作社+企业+农户”的产业经营模式,促进龙头企业或合作社与农民结成更加紧密地利益共同体,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经济组织的扶持力度,积极帮助和协调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不断拉长产业链,努力实现效益和规模不断提升。

(四)进一步打破现代农业建设的制度瓶颈,创新土地合理流转机制。土地流转是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现代农业的迫切要求,为此,必须围绕现代农业建设的需要,通过制度创新,建立依法、自愿、有偿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机制。在尊重农民土地流转意愿的基础上,采取经济办法,实行承包地的有偿流转,组建以承包土地使用权入股的土地股份合作社,切实保障农民工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五)加强村干部的培训和管理,实行政务公开、村民自治、民主管理,构建有效促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治理机制。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加强对村干部的培训和管理工作,重点培养和造就一支能够带领农民致富的乡村带头人队伍。提高村干部的工资待遇,加强村民自治配套制度建设,增强村民民主意识,加强农村法制建设,进一步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激发农民的创业潜能,让广大农村丰富的资源、资本和劳动力的活力竞相迸发,不断开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局面

第五篇:关于家庭文明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家庭文明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近年来,XX县妇联在贯彻落实中央精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始终把家庭文明建设作为工作重点,积极探索富有时代特征、符合家庭特点的家庭文明建设新路子,注重发挥妇女在家庭文明建设中的独特作用,深入开展了家庭文明创建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效。现形成调研报告如下:

一、当前城乡社区家庭文明建设现状

(一)家庭文明建设工作情况。

近年来,我县各级妇联组织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任务,立足实际,全面实施了家庭文明创建工程,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家庭文明创建载体活动,倡导了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良好家庭美德,促进了家庭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好家风的形成。

(二)家庭文明建设主要品牌活动及相互关系。

为深入推进家庭文明创建工作,各级妇联精心设计载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活动,打造了工作品牌,各项活动相互促进,共同推进了全县家庭文明建设深入开展。

1、巩固传统家庭文明创建品牌。多年来,坚持开展好媳妇、好婆婆、五好文明家庭等先进家庭典型评选表彰活动,使传统家庭文明创建品牌不断巩固。同时积极开展“两型家庭创建”和“低碳节约环保家庭”节能宣传活动,引导妇女及家庭自觉践行“两型家庭创建从我做起20件事”、“家庭低碳计划15件事”,树立节能环保科学理念,重塑家庭生活消费新模式,做到消费、生活和行为“两型”化,促进了“两型”家庭建设。

2、做好结合文章。一是借助“新农村新生活”培训,打造“美丽家庭”创建品牌。截至目前,全县各级妇联共在412个行政村中对32600多名妇女和家庭成员进行了家庭美德、家居美化等方面的“新农村新生活”培训指导,提升了群众的文明素质,培树了1000余户美丽家庭。二是借助全县“心防”活动,深化“平安家庭”创建。县妇联积极争取把“平安家庭”创建纳入全县“平安创建”统一规划,与创建“平安乡村”有机结合,层层成立了领导机构,制定了深化“平安家庭”创建活动总体目标和具体实施方案,建立健全了考核评估、追踪检查和评选表彰等制度,通过发放《人人安全家家平安倡议书》,举办全县“心防”活动月暨深化“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启动仪式,走进村居(社区)、学校、家庭开展“强化安全意识

争创平安家庭”签名活动等,将“平安家庭”创建带到千家万户。截至目前,共发放宣传资料20000余份,接受各类咨询1000多人次。

3、创新家庭文明建设新模式。一是建立“同心偕老”幸福婚姻家庭引导机制。县妇联联合综治办、法院、司法、民政等部门,建立了“同心偕老”幸福婚姻家庭引导机制,依托婚姻登记、婚姻家庭纠纷调解、离婚案件审判三个平台,重点把握“结婚前、结婚时、结婚后、离婚时”四个关键期,开展了婚姻家庭伦理和相关法律知识宣传、婚姻家庭纠纷调解、离婚缓冲劝导等,教育引导家庭成员增强家庭责任意识和法治道德观念,营造幸福美满婚姻,促进了家庭的和谐美满。二是结合“信用XX”建设活动,联合县文明办、金融等部门,将尊老爱幼、夫妻和睦、参与村集体活动等家庭美德内容纳入“文明信用户”评选体系,对评选出的文明信用户实行动态管理,给予简化贷款程序、免费健康查体等优惠,增强了群众参与争创的积极性和诚信文明意识,极大地促进了乡风文明新风尚的形成。

(三)开展家庭文明建设宣传的主要途径和方式。

1、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强化宣传。借助在XX宣传网、XX妇女网等公众信息网,县电视台、广场电子屏等多种媒介,广泛宣传家庭文明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让广大群众经常看到、听到、体会到这些先进典型的高尚品德和正能量,从而带动全社会形成积极向上、崇尚正气的浓厚氛围。

2、充分发挥榜样宣传带动作用。近年来,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大规模挖掘典型、培树典型和推荐典型活动,截至目前共积极推报全国五好文明家庭等市以上各类先进典型200多个,择优拍摄了电视专题片,大力宣传家风好、家教严、家庭美的典型事迹。同时通过举办表彰会、事迹宣讲会等形式,讲文明故事,扬最美精神,用榜样的力量感召激励妇女和家庭,弘扬家庭美德,推动家庭文明建设。

3、借助多方平台开展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妇女之家、妇女儿童家园、巾帼志愿者队伍等平台和组织,围绕家庭美德建设,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向广大群众进行宣传,不断扩大了家庭文化建设在全社会家庭成员中的感召力和影响力,为促进家庭和睦,推动社会文明和谐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家风家教工作做法和经验。

积极开展寻找“最美家庭”等活动,对教子有方、孝老爱亲等方面的“最美家庭”进行事迹展播,倡导最美家风家规家训,弘扬良好家风。邀请省内知名儿童教育专家、心理学专家,举办了多期高品质的家庭教育知识讲座,提升了家长素质,促进了家庭教育工作深入开展。截至目前,在各村、各单位“妇女之家”开展的寻找“最美家庭”活动中,已寻找到别具特色的最美家庭232户,征集好家风好家训122条。

(五)家庭文明建设机制保障状况。

在家庭文明建设中,不断完善创新了各项工作机制。一是完善领导机制。各级妇联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在工作中积极争取领导重视,做好牵头协调工作,争取部门支持、配合,形成了多方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完善创评机制。设立了多种更符合不同家庭特点的单项文明家庭评选内容,如环保健康之家、教子有方之家等,发现、培树了各类特色先进家庭,吸引带动了更多家庭走向文明。三是健全激励机制。加大对先进文明家庭的宣传和激励力度,进一步激发了他们争做文明家庭的积极性。

二、当前家庭文明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分析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家庭的内涵、结构、功能、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还会继续变化,因此,家庭文明建设工作需要随着社会发展增添新的内容,提出新的要求。当前,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群众参与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虽然当前群众生活质量已有大幅提高,但仍有部分家庭仍将发展经济作为首任,家庭文明意识不高,对家庭文明建设意义认识不够,参与家庭文明建设较少,出现了“重经济、轻文明”的现象,影响了家庭文明建设进展。

(二)家庭文明建设载体活动较少。

调查发现,有的村居由于受经济紧张、工作忙、人手少、居民流出多等条件制约,开展家庭文明创建活动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流于形式现象,难以引起广大家庭的关注与兴趣。在文明家庭创评标准把握上,往往偏重一些在极其艰难困苦条件下某一方面表现突出的家庭,而忽视了家庭文明程度,影响了“文明家庭”内在质量。

(三)家庭文明建设参与群体不平衡。

调查发现,由于受时间精力、经济水平、文化程度等因素影响,在参与家庭文明建设方面,中老年人参与程度高于年轻人,妇女参与程度高于男性,经济、文化水平较高的家庭参与程度高于经济、文化水平较低的家庭,由于参与群体的差别,从而造成了工作开展的不平衡。

三、群众对家庭文明建设的期待和需求

当前,家庭文明创建引起了越来越多家庭的重视,广大群众普遍希望要继续搭建一些接地气、聚人气、有实效的载体活动,如不断深化寻找“最美家庭”活动,使更多的家庭能参与到家庭文明创建中,大力营造向上向善向美的社会氛围。同时,广大家庭还希望今后要不断加强家庭教育知识宣传,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帮助家长答疑解惑,走出家教的迷茫和误区,引导家长更好地因材施教,培养孩子的优秀品德、塑造高尚人格,从而提高整个家庭的教育文明素质。

四、如何制定和完善文明家庭的评价体系并发挥好导向作用

家庭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影响家庭文明的因素多种多样,因此,要衡量家庭文明程度就需要一套综合量化的指标体系。目前,我县的评价体系还需不断探索创新,健全完善,细化目标内容:一是对家庭的文明程度,特别是家庭“德、情、意、智”等精神层面进行评估;二是通过制定引导性标准,以评促创,引导全县家庭弘扬家庭美德,树立科学、文明、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家庭文明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安定有序的治安环境、优美文明的生活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诚信有爱的人际环境、健康向上的生活环境的形成,真正做到以家庭文明促进社会文明。

五、对继续深化家庭文明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一)家庭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

家庭文明是社会文明的缩影,反映着整个社会文明的程度。家庭文明创建,是夯实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促进家风、民风、社会风气健康向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家庭文明创建,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家庭美德、树立良好家风,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社会文明和谐的生动实践。

(二)家庭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框架。

家庭文明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以思想道德建设为重点,以提高家庭成员素质为目标。通过继续深化“五好文明家庭”创建、寻找“最美家庭”等活动,不断丰富创建内涵,调整创建标准,提高家庭成员的综合素质,引导广大家庭成员讲学习、讲文明、讲诚信、讲团结、树新风,帮助家庭成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家庭观、生育观、教子观,养成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的家庭美德,努力以家庭的平等、文明、稳定促进社会的文明进步和安定团结。

(三)家庭文明建设的工作内容、方式和载体。

要不断拓展家庭文明创建领域,形成一点多面的创建格局,重点抓好工作结合:一是把家庭文明建设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结合起来,进行科学的家庭教育,促进文明教子家风的形成;二是把家庭文明建设与创建学习型家庭结合起来,鼓励广大家庭成员根据自己的社会角色积极参与争创“学习型机关、社区、楼宇”等活动,使广大家庭成员从关心自我到关心社会,拓展家庭文明建设工作的空间;三是把家庭文明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结合,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发倡议、举办文艺晚会等方式,推进家庭文明工程深入实施;四是把家庭文明建设与加强理论研究结合起来,通过召开座谈会、经验交流会,为家庭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使家庭文明建设向广度和深度拓展。

(四)家庭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组织保障。

家庭文明建设体制机制是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在加强机制保障方面,要注重两点:一是发展经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是家庭文明建设机制的重要前提。因为生存意识是一个家庭存在和发展的动力源泉,是决定一个家庭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下能不能兴旺发达的思想前提,也是家庭文明建设的机制保障中最基本的基础。而要提高家庭的生存意识和能力,就要发展经济,不断优化家庭的生活环境,稳定家庭所处的社会环境。二是道德要素是家庭文明建设机制保障的重要核心。文明和谐社会除依靠法律制裁和威严来维系外,还更多地需要靠道德的力量来维系。因此,在建设文明家庭过程中,要把道德要素放到更高的地位来考虑,要使家庭的每一个成员牢固树立健康、高尚、科学、进步的道德观念,只有这样,家庭成员的道德行为才能有明确的目标,也才能更加有效地建立起家庭道德规范,促进家庭文明气氛的形成。

(五)家庭文明建设评价标准。

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实际,创新载体,通过开展文明家庭十星户评选等活动,将家庭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社会公德要求、行为规范都纳入评选体系,并附有具体标准和要求,真正把精神文明的教育内容转化成家庭文明创建的具体目标,把灌输式的教育方式转化成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激励的新形式,提升家庭文明。

(六)家庭文明建设激励措施。

进一步建立完善舆论导向、物质保障、精神激励、监督约束等机制,积极协调宣传、广电等部门,对各级评选的文明家庭制定出台优惠政策,不断增强家庭参与争创的积极性和诚信文明意识。

(七)在主题教育、创建活动、家风建设、传统美德、新闻宣传、文艺创作、影视出版、公益广告、志愿服务、法规引导等方面,如何体现对家庭文明建设的要求。

围绕家庭文明建设,深化寻找“最美家庭”活动,积极开展“好家风、好家训”分享会、家庭故事会等,用身边人讲身边事,激发家庭成员参与的积极性;开展巾帼志愿服务“文明宣讲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加大对家庭美德知识、文明创建知识宣传,提高人们的文明意识;继续拍摄家庭文明先进典型事迹宣传片,在收视率高的县电视台栏目滚动播放,进一步扩大知晓率和宣传面;利用公共场所电子屏、宣传画等,播放“弘扬家庭美德倡扬文明新风”公益宣传广告,提高广大家庭对文明创建的认识和参与积极性。

地区家庭道德建设调研报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