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5号文库
琴江镇长乐村申报赣州市第七届文明村材料
编辑:玄霄绝艳 识别码:14-838822 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2-15 23:14:37 来源:网络

第一篇:琴江镇长乐村申报赣州市第七届文明村材料

琴江镇长乐村申报赣州市第七届文明村材料

一、基本情况

长乐村位于县城北四公里处,全村共有15个村民小组396户 1530人,耕地面积1948亩,山地面积有13000亩,主导产业为烟、莲、稻、脐橙、养殖等。该村村民代表数为42人,党员52人,村两委班子成员4人。近年来,该村两委以创建基层党建示范点为目标,充分发挥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村民在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绩。2010年该村被镇评为党建工作先进集体、沼气池建设先进单位,2011年推荐为县表彰先进党支部。截至目前,全村人均收入达3100元,计划生育率、农村义务教育率达到100%,无上访、刑事案件发生。

二、创建经验

1、加强两委班子建设,高度重视精神文明建设。长乐村始终把加强党支部和村委会班子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全村 52名党员,5名支委在支部书记的带领下从讲政治的高度充分认识到抓好班子建设。(1)抓学习。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及时掌握新知识,树立新观念。(2)抓制度。党支部制定了支部工作制度、支委廉洁制度、评议党员村干部办法等各项制度,及时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每年村两委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总结村务工作经验,做好“六个带头”带头执行政策、带头学习科学技术、带头移风易俗、带头完成各项任务、带头发家致富、带头扶贫帮困。(3)抓公开。近几年村集体经济有较大发展,资金的使用和流向群众非常关心,党支部结合党的农村政策,在村民的参与支持下,制定了,财务管理、社会治安等社会各方面规章制度,村里按照政务财务公开的规定,定期不定期向村民公开。近几年全村搞基础建设都实行招投标制,杜绝暗箱操作。

2、完善理事议事机制,推进民主法治进程。为进一步深化村民自治,完善村务理事议事机制,该村推行了村务公开制度、民主决策制度、,执行三公开的“阳光村务”,变直接“为民作主”为在党支部领导下的“让民作主”,充分体现建议民提、决策民定、承诺民监、过程民管、绩效民评、干部民选的“六民工作制”,保障村民参与村级事务管理的权利。

3、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稳步推进科教文卫发展。村两委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执行党和政府的富农惠农政策,注重村落的精神文明建设。把学习培训作为村落建设的重要手段,通过注重学习与计划生育、建设小康社会、倡导文明新风等有机结合,扎实推进文明村落建设。(1)村两委高度重视法治教育,发放《政策法规简明问答读本》400多本,积极引导广大村民知法、守法、用法,提高村民的法制观念。(2)利用现代远程教育,建立党员、产业户每年要达到20个学时普通群众要达到10个学时的学习标准,结合村情实际,采取集中学习、分类学习、个性化学习的灵活形式,学习生产技术、职业技能,有力的提高了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3)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合理布局村落建设,扎实推进村落街道环境整治,设立环境卫生监督员岗位、建立卫生评比标准等措施,积极引导群众讲究卫生、保护环境。(4)通过制定“平安家庭”十项标准,发展文明信用户200多户,并充分发挥村妇代会的职责,关注农村妇女和留守儿童的权益。

4、扶持支柱产业,推动村落经济发展。村两委带头成立党员专业技术协会,帮助农民解决技术、资金、劳动等方面的困难。今年村两委结合“三送”促和谐活动,制作干部联系卡,拉近干群距离。举办各类技术宣讲达20多人次,涉及烟叶、白莲、水稻、脐橙等产业。兴修水陂3座水渠1500多米着力解决农田灌溉问题。对于养殖大户贷款难问题,村委积极与银行、信用社沟通,为10户养殖大户解决了20多万元的贷款,充分调动了养殖户的积极性,力地推动了村落养殖产业规模的扩大,为农民创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第二篇:联结村申报市级文明村材料

申报市级文明村材料

大兴乡联结村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和“精神文明建设重在建设、贵在坚持”的方针,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深入推进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主线,切实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促进全村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

一、基本情况

大兴乡联结村距兰溪市区18公里,离有江南“小丽江”之称的芝堰古村落只有3公里,全村有农户125户,人口430人。全村土地总面积1143亩,其中林业用地305亩,整个村落坐落在一个小山坡上。村民以外出打工和做生意为主,全村人均收入4530元,村集体收入5万元。2006年年底通过了市级生态村的验收。2007年被兰溪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兰溪市级文明村和文化特色村。2008年被命名为大庆市绿化示范村、大庆市小康示范村、大庆市生态村。同年又荣获兰溪市书记主任好搭档荣誉称号,在此基础上,2009年命名为黑龙江省先进党组织、省级绿化示范村、大庆市综合治理示范村、大庆市文明村。今年,联结村着眼于“创先争优”,争创大庆市文化示范村、黑龙江省文明村,创立了村级图书室、阅览室、文化共享工程、棋牌室、健身器材。几 年来,联结村干部劲足,村民气顺,村里实事、好事一件连一件,总投资150万元进行生态建设,完成了村中道路浇筑、污水管道埋设、池塘整治、村中绿化、电气化、堰坝等进行改造,完成村文化活动中心、篮球场、图书馆、档案室等创建工作,村容村貌发生很大改观。

二、主要做法

(一)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思想道德素质培训,提高全民素质。联结村在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建设方针。村“两委”班子始终把服务群众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群众最需要的事情做起,不断完善服务措施,拓展服务领域,满足群众服务需求。一是丰富服务内容。结合联结村具有适宜种植多种经济林果及发展养殖业的气候优势和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在产业结构调整上狠下功夫,积极开展葡萄、棉花种植技术培训以及生猪养殖技术的培训。近两年来,全村共开展葡萄种植技术培训4场次,棉花种植技术培训3余次,养猪技术培训4场次,猪圈舍改造培训2场次,农民舞蹈培训4场次,廉政教育培训4场次。通过培训,进一步转变了群众依靠科技致富的观念,提高了群众科技致富的本领。二是拓展服务领域。为解决农村闲散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拓宽劳动力输出渠道,村委会联系乡妇联、劳动社会保障所提供就业渠道,扩大就业 机会,增加群众收入。办起了一家来料加工企业,两个来料加工点。三是完善服务措施。帮助有特殊困难的家庭实施特殊服务,创办了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建立了图书室、阅览室、宣传窗、黑板报及棋牌室、文化共享工程。加强思想道德素质培训,提高全民思想道德素质。积极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宣传教育,经常性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艰苦创业精神教育,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群众精神文明素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

(二)以大庆市、大庆市级文明村建设为契机,强化软硬件建设。联结村具有较好的基础条件及较高的人口素质,在镇村两级的共同努力下,2006年年底通过了市级生态村的验收。2007年被大庆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大庆市级文明村和文化特色村。2008年被命名为大庆市绿化示范村、大庆市小康示范村、大庆市生态村。同年又荣获大庆市书记主任好搭档荣誉称号,在此基础上,2009年命名为黑龙江省先进党组织、省级绿化示范村、大庆市综合治理示范村、大庆市文明村。因此,全村群众建设热情高涨,软硬件相得益彰。首先在硬件设施上,加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埋设了污水管道,进行“雨水”、“污水”分流。2006年,开展了村庄整治,在整治中,结合本村的地形地貌特点,把村庄环境作为重中之重 的工作来抓,投资15万元对村内主要三口水塘进行了清砌筑围。投资10余万元修建了300多米的地下污水管道,并投资10余万元修筑环村道路,修筑了塘堪。投入5万余元,建起了一座生态公厕,并配套建立了化粪池,五只垃圾池,垃圾集中存放统一处理。同时,投资6.5万元建造了一个占地80平方米的人工生态湿地。投资15万元建设了污水处理系统。2008、2009这两年又投资40余万元新建了甘溪河道联结村堰坝,既改善了村庄与河道的环境,又提高了抗旱能力。全村共投入绿化资金8万元,85%的农户参与了绿化,在自己的房前屋后种植花草树木。投资生态污水处理15万元。据统计,全村有公共绿地25510平方米,其中新增公共绿地5500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59平方米,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了40%以上。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生态效果。

三、取得的经验

上包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和“精神文明建设重在建设、贵在坚持”的方针,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题和“十一五”规划的总体发展思路,确实把精神文明建设摆在重要议事日程,使该村精神文明建设取得长足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全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取得的经验主要有:

(一)精神文明建设涉及面广、综合性强,需要各部门、各单位、各方面的密切合作、齐抓共管,因此离不开党的领导和政府的支持。

(二)精神文明建设要在服务上下功夫,切实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群众家中,这是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实效、充满活力的源泉,也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三)精神文明建设要在加强基础设施的同时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使软硬件建设相得益彰。在取得经验的同时也看到存在的不足:上包有较好的发展思路,群众有较高的发展意识,但是经济基础较为薄弱,缺乏发展周转资金,对发展速度有所影响;虽然现已建成村级文化活动中心,但活动经费短缺,无法较好的开展一些活动更好的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但是我们相信在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上包的群众继续发扬团结拼搏的奋斗精神,紧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契机,上包的明天会更加辉煌!

党支部、村委会

二0一0年十月八日

第三篇:琴江镇三送材料范文

创新服务关注民生促进和谐

—— 琴江镇“三送”工作先进典型材料

琴江镇地处县城中心,国土面积270平方公里,全镇27个村委会,9个居委会,37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7692人。镇党委下设39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128人。

自开展“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促和谐活动已来,镇党委高度重视,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强攻工业、主攻旅游、产业兴县、富民强县”的总体目标,精心准备,周密部署,以树立开拓创新、实事求是、促进和谐为工作理念,结合本镇工作实际,突出重点,注重实效,全镇“三送”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就一年来“三送”工作开展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结合实际定思路 为确保全镇“三送”工作抓出特色、抓出成效,镇党委在深入领会上级党委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实质,深入调研,结合镇情,确定了全镇“三送”工作要达到“提升思想、增强凝聚力,提升作风、增强执行力,提升绩效、增强发展力”的目标任务,并要求全镇各“三送”工作组干部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推动三送工作的深入开展。

1、行动迅速,配强队伍。我镇及时成立了“三送”促和谐活动领导小组,由33个县直单位的146名干部(其中副科以上领导68人,其他干部78人)和琴江镇镇村“三送”干部共336人,组成了36个工作组,形成了领导负总责,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2、宣传到位,浓厚氛围。充分利用宣传栏、标语、发放宣传资料、进村入户宣讲等形式浓厚“三送”活动氛围。

目前,全镇共出宣传栏16期,张贴标语216条,悬挂宣传横幅53条,发放宣传资料12000余份。

3、干群联心,深入实际。制作干群“连心卡”,确保干群方便沟通,为方便群众联系“三送”干部以及使群众简单明了的知晓“三送”活动的具体内容和精神实质。以工作组为单位精心设计制作了1万余份干群“连心卡”,卡片大小如名片,一面印制工作人员单位职务及联系电话,另一面印简明服务内容,不断创新交流服务形式。

二、突出重点树典型

按照上级创先争优“三送”活动总体要求,结合全镇工作思路和“三送”活动方案,镇党委要求各党支部努力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创新工作有特色。在认真督促各支部做好“规定动作”的基础上,着力抓好重点树立典型,抓好了四个示范点建设。

1、以抓产业发展为重点,创建了古樟村“三送”示范点。把“三送”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抓手,作为城乡统筹的快车道,充分依托毗邻县城、环绕工业园的优势,大力建设建设县城菜篮子供应和工业园用工输出培训保障两个基地,着力建设“产业富民、项目服务、社会和谐”三位一体示范村。一是抓基地扶大户,带全民增收,打造“产业富民”示范村。始终把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三送”活动的重要内容,千方百计为创造条件,提供服务,鼓励支持能人建企业、办基地,培植科技示范户,带动村民共同参与以大棚蔬菜为主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二是科学谋划定主业。工作组进驻后,经过深入走访调查,并带领有发展蔬菜意愿的村民代表到瑞金实地考察,开拓视野,明确了主攻大棚蔬菜的农业产业思路,并请来县农粮局、县委农工部等专业部门指导编制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了合作社+基地+大户的发展模式。三是多措并举扶基地。工作组通过多次召开群众

会,逐户上门做工作,半个月内协调完成180亩土地流转,连片发展大棚蔬菜;以最快速度申报立项,争取并兑现6万元蔬菜发展扶持资金,增强业主发展信心;发挥部门优势,跑超市、进学校、下工厂,帮助建立农超对接的直销模式。全村蔬菜种植面积达到283亩,村民通过发展蔬菜产业人均增收310元。昌茂大棚蔬菜专业合作社已经成为全县规模最大、操作最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之一,提供就业岗位30余个,实现月供应绿色蔬菜4万余斤,为稳定县城蔬菜供应发挥了积极作用。

2、以创新社会管理模式为重点,创建了长乐村“三送”示范点。发挥群众在“三送”工作的主体作用,探索建立村垃圾处理“333”模式。在“三送”工作组倡导下,探索出的一种农村社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的综合方式和途径。通过党员干部送政策、送服务、送温暖、释民惑、聚民心、解民难、疏导了情绪、畅通了诉求,化解了矛盾、解决了问题,呈现出百姓安居乐业、生产蓬勃发展、社会安定和谐的喜人局面,群众幸福指数进一步提高。

3、以“大党建”建强村级班子为重点,创建了坝口村“三送”示范点。按照先进基层党组织“五个好”的标准,不断加强村级班子建设。一是历练班子,提升素质。实行村支委轮流负总责制度,全盘处理党务村务等各项工作,锻炼村级“两委”班子成员把握大局和统筹协调能力,增强班子成员真抓实干本领。二是严格要求,规范管理。实行每周一例会“干部讲堂”和富民课堂制度,加强党员村干部和群众的日常培训。三是制度管理,严明纪律。强化警示训诫,建立干部廉政档案,通过加强管理,打造了一支“团结、理性、廉洁、创新、活泼”的村级班子队伍。

4、以促社区建设为重点,创建了东城居委会“三送”示范点。在创建市级卫生县城工作当中,各社区不断加大环

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环境卫生管理,努力提高居民环境卫生意识和文明程度。在“三送”工作组进驻东城社区后积极争取“三送”项目资,对部分破损的主干道进行修整,修整路灯,增设垃圾投放箱等,使社区的综合环境得到明显的提高,给群众营造了一个整洁、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使居民的幸福感大大增加。

三、围绕中心促发展

在开展创先争优“三送”活动中,镇党委注重做好九个结合,确保了全镇经济社会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即:与重点工程建设相结合,做好征地拆迁工作促城市发展;与烟草生产、油茶开发、香料林营造等产业发展相结合,促农民增收;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促环境改善乡风文明;与解决实际问题、兴办实事相结合,促民生改善;与病险水库加固、兴修水利相结合,促基础设施改变;与计划工作相结合,促优生优育;与矛盾化相结合,促民众邻里和睦;与三城同创相结合,促社区和谐;与创业服务年活动相结合,促干部作风转变。

1、全力做好重点工程征地拆迁工作。配合县城46个重点工程项目征地拆迁,完成了城南大道建设、古樟工业园三期工程、大畲莲花观光园、防洪堤二期、三期工程及周边改造、温坊拦河坝、廻澜寺公园、西外路建设、东城大道南北延伸、东环路第一期建设、新东城初中、东城排洪渠建设、新琴江中心小学、通天寨生态公园、城南入口景观改造、市民公园、仙姑岭五星级酒店、保障性住房、新温坊小学、文化艺术中心等项目征地拆迁工作,共征收土地约1608亩,拆迁房屋18200多平米。

2、巩固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状大发展烟叶、白莲主导产业,不断发展油茶、脐橙、生猪优势产业,27个村根据区位优势和实际情况发展产业。今年全镇收购烟叶131万斤,种植白莲11080亩,种植稻谷面积47377

亩;新增油茶种植面积3100亩。同时在传统养殖的基础上,培育了天华生猪养殖和昌茂大棚蔬菜特色产业基地。

3、推动新农村建设上新水平。重点抓了11个自建点和10个省扶点建设。全年改路21.6公里、改水503户、改厕486座、新建沼气池183座,推广集中太阳能用户302户。突出抓好大畲旅游新村、前江南坑、客家源二期三个精品示范点建设,通过高品味规划,高标准建设,相对较高的投入,对大畲村、前江村实行联村建设,打造地质公园、荷花产业观光园、农家游乐园和美丽家园等四园合一的示范点。

4、进一步关心关注民生。各工作组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手,为民解决了一大批实际问题,让群众真正感受到了“三送”所带来的好处。截止今年11月全镇享受低保对象3090户、6171人,发放临时补助26万元。积极开展助残扶贫送温暖活动,发放各类助残器具、困难慰问金32万元,动员城乡居民积极参加养老保险等。

5、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立足打基础、增后劲、管长远,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筹资510多万元,新修水泥公路14.2公里,新建桥梁6座,冬修水利设施59处,解决人畜饮水1324户,新建维修水渠2863米、水渠清淤7800米;抓好了南坑、观田等水库除险加固、7个水库管理房建设等21个水利设施项目建设,完成琴口等9个村烟水配套工程建设。

6、计划生育不断推进。各“三送”工作组成员包扶的20户结对帮扶对象中,都包含有计生重点管理对象、计生困难户,针对这些计生对象,工作组干部经常上门为他们讲解计生知识,耐心做思想工作,让他们心甘情愿的施行节育措施,同时对计生困难户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7、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全面落实综治维稳各项工作,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积极开展安全稳定排查工作,努力做好信访维稳,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全年各工作组共收集群众意见1268件,为民办好事、实事368件,排查出各种矛盾、纠纷379件,现已解决356件。

8、城市环境卫生明显改善。全面推进市级卫生县城创建设工作,积极做好市民的文明素质教育工作,深入推进城市绿化、亮化工作,加大道路、排水沟渠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社区、道路、广场的清污保洁工作。配合县拆迁办查处违章建筑28起,强制拆除7起,停工21起,拆除面积1621平方米,拆除违章搭棚8起。积极支持市政设施、园林绿化管护工作,提升县城整体形象。

9、干部工作风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通过“三送”活动的开展,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工作重心下沉,在急、难、险、重问题面前都能争先锋、做表率,始终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最大限度激发工作活力,干部作风得到较大转变。

第四篇:琴江村历史文化古韵悠长

琴江村历史文化古韵悠长

琴江村,俗村营盘里,是目前中国唯一剩下的一个清朝水师营盘,被誉为“中国清代水师第一城”、“中国江南第一满族村”,包含着国防、军事、人文、历史和民俗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清雍正六年(1728年),镇闽将军阿尔赛奏请朝廷从老四旗中抽调513名官兵携眷进驻琴江,围地筑城,建立“福州三江口水师旗营”(所谓三江,即:福建的闽江、乌龙江、马江)。这是当时全国沿海四大水师旗营之一,比马尾的福建水师还早151年。它既是中国海军的摇篮,也是一座抗倭有功的水师旗城。三江口水师旗营立营后,官兵们肩负着保卫海疆的重任,屡立战功,著名的有平定台湾林爽文之乱,歼海盗蔡牵于黑水洋,最辉煌的一页是参与甲申中法马江海战抗击侵略者。统领黄恩禄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由率部奋勇杀敌,驻三江口水师旗营的全体官兵以八艘木壳船与法军铁甲舰浴血奋战四昼夜,全营513名官兵共牺牲129人,在琴江村前的闽江江面上上演了中国近代史上悲壮惨烈的一幕。水师旗营官兵先烈们为国家安宁坚守海疆,奋勇杀敌,顽强抗击侵略者的爱国主义精神,谱写了一曲撼天动地英雄般的史诗。在琴江村的江边照壁上还留有林则徐手书“海国屏藩”四个大字,以及纪念海战的琴江公衙门、忠魂堂、烈士停尸处、马江昭忠祠等。村后山建有琴江抗法烈士陵园,墓碑上刻有 “福州三江口水师旗营中法战役阵亡烈士、戍边殉职官兵暨眷属”满汉两种文字。至今每年七月初三举行公祭活动,村民们自发来到江边放送水灯,剪纸焚香,祭奠先烈英灵。

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赋予了琴江村丰富的文物资源。村西北部闽江水域是当年中法马江海战古战场,大屿水域江面之间是当年八旗水师屯兵操练场,现保留具有特色的旗人“八卦城”的古城门、古城墙、古街巷、将军行辕、古兵房以及官兵祖先从东北带来的文娱节目——“抬阁”、服饰、饮食等生活习俗文化,在福建省都是独一无二的。此外,还有古寺庙、古炮台、五炮神、海军世家、官宦世家、名人踪迹和许多美丽的传说故事等,许多村民们家里还保存有清朝廷颁发给有功将士的嘉奖令、功牌,船上用的飞虎旗、罗盘,以及清代箭、顶戴、头饰等珍贵文物,都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清史研究价值,可谓“民间清代博物馆”。

第五篇:姑塘村申报省级文明村材料

立足市郊区位优势 打造生态文明村落

--南谯区腰铺镇姑塘村申报省级文明村材料

一、姑塘村情况介绍

姑塘村地处京沪线以东,清流河以西,南接乌衣镇,北与龙蟠街道办事处相邻,面积15.9平方公里,耕地15000亩,现有36个村民组,2006户,人口8109人,党员175名。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和腰铺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土地整治为契机,高起点、高标准开展中心村规划建设,同步推进产业发展和社会管理,初步形成了“房新、村美、人富”的美好乡村建设新格局。区委、区政府将姑塘村列为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第一批中心村和2012年美好乡村建设市级示范村,力争达到2013年省级美好乡村建设示范村的要求。

村两委带领全村群众围绕“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建设目标,创新思路、扎实苦干,着力打造“开心农庄、新型社区”美好乡村建设格局,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目前,已建成联排房368套,建成多层住房510套。建成了45亩风景优美的杏塘公园,三座公厕,塑胶篮球场及群众看台,建成2000平方米的为民服务综合楼和楼前的3000平方米农民健身广场,建设1500平方米幼儿园,400平方米的社区卫生院,300平方米的垃圾中转站,200立方米的污水处理池,兴建了工农路、姑塘路、新村A区、B区主干路,拓宽胜利大道,新安装了26盏路灯,道路硬化、绿化、亮化率达100%。

二、姑塘村创新管理,打造文明和谐乡风美

姑塘村两委坚持“两手抓、两手硬”,在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不忘抓精神文明建设,采取多种行之有效形式努力提升农民文明素质,丰富群众业余生活,打造整体文明素养。

一是抓机制建设。村“两委”在大力发挥党组织的核心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的同时,积极探索新型社区建设模式,完善农民自治组织建设。村两委推选了一批公益性强,文化素质高,在当地有威望、有影响、有志于家乡建设的能人为理事会成员,成立了新农村建房理事会,建立了统一指挥、统筹兼顾、协调有度的运作机制。

二是抓阵地建设。村里规划建设了1600㎡村部综合楼,配套建设一个300㎡的村民文化娱乐中心,包括农家书屋、乒乓球室、棋牌娱乐室、道德讲堂及文娱健身活动场所,为创建文明、丰富文化生活提供阵地保障。

三是抓宣传。环境造就人、环境塑造人,新村要有新形象。姑塘新村面貌全市可数,文明素质也要有新的提升,两者要相映。为此,村里利用会议、宣传单、宣传栏、宣传标语、文化墙等形式,倡导讲文明、讲卫生、讲秩序、讲和谐。强化讲文明光荣,不讲文明可耻的理念和氛围。

四是办活动。力求通过举办活动推进文明建设。姑塘村有举办农民蓝球赛传统,至今已延续举办了22届,参赛队伍由本村扩大到全区、至市级部分篮球队,是全区农民文体活动的一个亮点。在区文教局的支持下,村里新建了一座标准化塑胶场地篮球场,配备观众席等体育设施,大大改善了场地条件,提高了农民运动水平,2012年6月份在我村成功举办了滁州市第四届农民篮球大赛。而一到晚上,篮球场上灯光健身舞更是大多数村民乐于参与的好活动,每年年关船灯活动也更是让村民喜闻乐道。

五是评先进。村里制定了村规民约,开展评选“孝道、守法、致富、清洁星级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系列评选活动,并广泛宣传。力求以正确的舆论引导村民,以高尚的精神塑造村民,以文明的家庭激励村民。努力引导教育村民遵纪守法、移风易俗、勤劳致富、尊老爱幼、互助互爱、和谐文明生活,努力提高生活幸福指数。

六是学雷锋志愿活动,村里成立志愿者服务站,配备专门的志愿者服务人员,每月定期举办志愿者服务活动,更好的让村民感受到新农村建设带来的便利。

三、姑塘村创建生态文明村所带来的收益

在创建生态文明村的实践中,我们从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脏乱差问题入手,从最容易见到实效的村巷道硬底化、改水改厕、危房改造取得突破,逐步延伸到农村的各项工作;从美化外在环境到美化人的心灵,到因地制宜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从生态保护到发展生态经济,到增加农民收入;从党员干部为群众办实事、农民得实惠,到密切党群关系融洽村民关系,广大农民群众从创建实践中切身感受到生态文明村建设给他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带来的变化。

建设生态文明村不只是村容村貌的巨变,更转换了人的思想观念,帮助农民摒弃生活陋习,告别愚昧,走向文明,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让广大村民乐于接受科学文明生活方式。村民逐步改变长期以来形成的随意丢垃圾、胡乱排污水的陋习,自觉维护公共环境卫生,走向人改造环境、环境改造人的良性互动。

通过创建文明环境和文明生活,姑塘新村不仅村容村貌日新月异,景观独特雅致,村民精神生活也日益丰富,文明素质不断提升。现在的村民打麻将的少了,参加娱乐休闲锻炼的多了;吵嘴打架的少了,邻里和睦团结的多了;乱倒垃圾的少了,讲环境卫生的多了;说脏话的少了,讲文明用语的多了;家中脏乱差的少了,庭院整洁的多了;自私自利的少了,关爱集体荣誉的多了,这“几多几少”正是姑塘新村创建生态文明宜居村落所带来的实效。

姑塘村村民委员会 2013年8月25日

琴江镇长乐村申报赣州市第七届文明村材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