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初中历史教学新方法(本站推荐)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新方法
作者:刘卫波
来源:《神州·中旬刊》202_年第04期
摘要:创新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是新课程改革的时代发展趋势,是矫正历史课当前尴尬地位,顺应学习方式革命的必然要求,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是建立在有效性的基础上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本文从建立和谐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和教学中,阐述了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关键词:历史教学 新课改
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见证,记载着人类悠久的文明。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历史,也需要历史的积淀。
唯有了解历史、尊重历史,才能促进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初中教育属于基础教育范畴,初中历史的教育目标也是具有基础性的。在当今教改的大潮下,如何做好历史教学课程改革,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长期以来,历史教学采取教师满堂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使得历史教学枯燥乏味,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增强学生历史观念,使其从历史知识中得到启发,成为一个当今历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
初中历史教育工作者要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就需要在新一轮课改的大背景下,实行先学后导、问题引领的课堂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学生分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打造高效轻松的课堂,从而不仅实现初中历史教学的目标,还能效培养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更能培养其终身学习的能力。
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正确对待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认识到课堂教学有效性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转变教学观念,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体,教学成为教师的一言堂。而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合作者,是学生学习成长的伙伴和良师益友。
因而,在历史课堂中,教师要走下讲台,融入学生中,将教师的写、讲、说、画转变为学生行为,启发学生学习,让学生写一写、讲一讲、说一说、议一议、画一画,给学生提供活起来的空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尊重学生的个性和个体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努力创建和谐的课堂氛围,给学生布置作业,积极鼓励学生课上讲解,仔细倾听学生的讨论,不随意打断学生的发言,对学生的见解不求全责备,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做出点评,对学生的思维表达不过分苛求,以赏识、赞许的心态构建学生学习的平台。教师努力形成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采用现代、诙谐幽默的语言重新包装课堂,将网络语言引进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喜听、好思、乐学。
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既可以吸引学生的主意力,使得学习氛围轻松活泼,又能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幽默是一门大学问,既要有愉悦性,又要有启迪性和教育性,以帮助学生理性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而不单单只是调动课堂气氛。灵活采用历史资料,突出情景,活跃教学。历史的思维能力不是自然生成的,需要培养和训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引入历史材料,随着一节课内容的展开,在必要的地方插入恰当的历史材料,依托材料给出的情景对问题进行设置。当然,问题的设计不能过于肤浅,也不能太难而让学生头痛,要以思维训练为核心,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要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以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征一个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学识,还要有令人敬重的品格。历史教师要努力的完善自己的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教授学生知识。
同时,教师的人格魅力也是很重要的,真诚、亲切、正直、宽容、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等内在的人格魅力更容易让学生接受,得到学生喜欢和尊重。所以,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努力成为一个富有人格魅力的人,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去感染自己的学生,让学生喜欢自己所教授的历史学科。在学校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两位资质和教学水平相当的老师,一位教学成绩很好,学生很喜欢他的课堂,而另一位却教学成绩平平。
通过调查研究,原因就在于一位是学生喜爱的老师,而另一位是学生不喜爱的老师。学生们说,他们喜爱的这位老师“处事公正、和蔼、随和、责任心强,懂得如何和我们交流沟通,不但交给我们知识,还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了解我们的兴趣爱好和心理需求,像父母一样体贴关心我们,我们喜欢听他说话、听他讲课。”正是建立了这种各谐的师生关系,爱屋及乌,学生在喜欢这位老师的同时当然喜欢这位老师所讲授的这门课,教学效果自然就很好了。如李镇西等就是由于他们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了自己的学生,从而建立起了和谐的的师生关系,保证了他们教学改革的成功,也成就了一代名师。面对不断深入的新课程改革,我们历史教师要从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入手,建设和谐的、积极向上的历史课堂,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爱好。
结束语: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只有转变观念,充分尊重学生,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适时地调动和激发,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使得课堂成为学生的天地和舞台,促进历史学科的学习。
第二篇:初中历史与社会作业批改新方法
初中历史与社会作业批改新方法
零下一度
一、作业的布置和批改的重要性
作业批改是教师的一项最常规工作,占据着教师的主要精力和时间,是教师检测学生学习情况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自检的重要方法,还是学校和家长对教师工作评价的一个重要依据,通过对学生作业情况的了解,可以掌握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结果,也可以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调整作业的布置,学生通过作业情况的反馈,可以监测自己的学习情况,巩固学习成果,学校和家长通过对学生作业批改情况的检查,可以评价一个教师的教学态度等等,所以多年来,作业的批改和检查一直受到各方面的重视。
二、传统作业批改存在的实际问题
1、教师每天埋头批改作业—工作量大,耗时多
传统的史社作业批改,从收作业到批改作业,教师一手包办,工作量非常大,深圳的史社教师一般来说,每人要带四个班,每周至少12节课,学生人数在160人以上,课时量和作业量都很大,每个班每周三节新课,至少三次作业,如果一题题认真批改,每天花在作业批改上的时间就得半天,非常辛苦。
2、方法单一,学生兴趣不高,效果差
传统的作业批改方式,教师常用的评价方式是“A”、“B”、“C”、“优”、“良”、“及格”、等,作业批改完了以后,很少有学生的反馈,甚至绝大多数学生都不会去看教师的批改情况,对于自己的错题也就 不会真正去关注,这样的结果是,学生不会的题,做完作业后还是不会,而历史与社会教师带的班多,带的学生多,因为工作量大,更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检查每个学生的订正情况,教师很难给出有个性的、激励性的评价,久而久之,学生对写作业也越来越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厌倦情绪,作业多为敷衍,这样作业产生的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了。
3、备课、钻研教材与批改作业时间冲突,矛盾突出
传统批改作业,要花费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要使学生的成绩提高,关键在于课堂,这就要求教师把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备课和钻研教材上,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重点内容尽量在课堂上掌握,而初中历史与社会老师带班多,学生多,作业量非常大,如果教师一个个的批改作业,那花在作业批改上的时间就占据了教师的主要精力,备课和钻研教材的时间自然就少了,很容易马虎对待,这与教师的主要精力应该放在备课和钻研教材上就形成了一对矛盾。
如何解决这一对矛盾呢?备课与钻研教材的时间不能少,那只能从作业上想办法了,针对这种情况,在学校的重视下,我们初二年级史社教师专门召开了作业批改有效性研讨会,并且成立了一个小课题组,就如何既能提高学生成绩,又能减轻教师负担,我们作了很多尝试和努力,思考了一些具体解决办法,这些方法也正在试行,在试行的过程中,也的确见到了实效,学生乐意,教师轻松。
三、作业批改的新尝试和具体做法
新课改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真正动起来,所以在作业批改中也可以发挥学生的力量,调动学 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完全可以放心大胆的让学生参与其中。
1、组长批改:以每班40个学生为例,把学生按成绩分成大约10个小组,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每个小组有优秀生一名,中等生二名,后进生一名;教师认真批改每个组1本作业作为范例,可以是优秀生的,也可以是中等生和后进生的,最好轮流批改,指出具体的错误,给予个性化的评价,这样一个班只需要批改10本作业,其他的作业由每组小组长批改(事先对小组长进行培训,传授批改的要求和方法),这样每人只需批改3本作业,批改完了以后,可以适当的写上中肯的评价和意见,再负责给组员讲解错题,督促订正,而总的督促工作由科代表完成,并每周通报每组的优秀作业或是进步作业,给予加分或是物质奖励,如果学生没有及时订正,教师不直接找组员,也不直接找组长,首先找科代表,让科代表去做这些事情,如果科代表没法搞定,教师再干预。这样不仅培养了科代表的能力,也让小组长(通常为本组的优秀生)在批改作业和指导订正的基础上无形中就巩固了知识点,提高了成绩,为班上的A等生打下了基础,同时中等生和后进生也得到了提高。
2、自批:教师讲完课时,有时会有一些空余时间,这时就可以把上节课的作业拿出来讲解,在讲解时,严格要求每个学生用红笔自已批改和订正,讲完后,小组长再检查,对于没按要求做的同学有一定的惩罚措施,这样一来,教师就只需了解学生自批的情况,不用再去一本本批改作业,最多抽查一下学生的自批,工作量大大减轻了,而学生在自批的过程中,相当于复习了一次作业,效果反而会比老师批改要好。
3、互批:初中历史与社会课,我们有一个5到8分钟的课堂小测,测完后为了及时把情况反馈给学生,这时候可以立即互批,得出成绩,因为有小组竞争,关系到他本组的奖罚,学生在互批的过程中也不会作弊,不会给同学多加分,当然也不会少给分,有时批改起来比老师还认真,这样做的好处是,对于前一课的知识掌握情况,老师可以及时知晓学生的薄弱环节,及时有针对性的讲解,学生也会趁热打铁的去查阅,纠正自己的错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是教师亲自批改,那至少要等到第二天,甚至更晚才出成绩,很多学生已忘记了,当然没有那么关注自己的成绩和错题。
4、教师批改:学生的课堂作业、家庭作业和小测作业基本上是通过学生自已完成,教师适当的参与和把关,那么教师批改重点应该是单元测试,单元测试最好不让学生批改,因为单元测试是检验自己阶段教学成果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的重要依据,所以成绩要体现真实,公平,这样对学生才会有激励效果,而教师本身也要通过测试了解自已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掌握情况,了解学生的不足和知识的漏洞,所以在批改的过程中必须亲力亲为,不能有半点水分,所以教师重点要批改单元测试作业,为了让学生对单元测试更为重视,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可以有一些具体的评价语,比如:“你这道题的答案很有思想”、“你的选择题做得很好”、“你的字迹很工整”等等,简短的几句话就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和兴趣。
四、改变作业批改形式后的效果
在初二下学期,我们开始了作业批改的改革,这一年中,真正从作业中解放出来了,腾出了很多时间用来备课和钻研教材,也有更多时间用来看相关资料书,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因此课堂上也就做到了准备充分,游刃有余,学生也更易于掌握知识,在课后学生自批和互批的过程中,也有相应的激励措施,所以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的兴趣,采用这种做法一学期后,学生写作业也更用心了,真正做到了认真写作业,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订正作业,学生的成绩不但没降,反而提高了,以我任教的四个班为例,学生的成绩在原来的基础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在我任教的五、六、七、八班中,执行得最好的是六班,这个班的科代表很得力,学生也很自觉,能按老师的要求做好各项工作,在期末考试中,进步非常明显,由原来的中等跃居年级第一,从考核结果来看,这种做法只要能严格的执行,落实好各个环节,一定是可行的,有效的,既可以提高学生成绩,培养学生自主性,还可以使教师从烦重的作业中解放出来,何乐而不为呢?
第三篇:辅导员新方法
论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的角色、职责与素质
摘要:在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越来越复杂,从而需对这支队伍的素质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提出,作好辅导员必须具备五种基本素质,重点把握促进大学生成长的五个重要关口。从真心爱护学生出发,作好思想政治工作,促进他们健康成长,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一、社会的变迁与辅导员的使命
一提起高校辅导员,人们便联想起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现在辅导员已经远远超出了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范围,它已经涉入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学业指导、心理辅导、班级管理、生活服务、课外活动参与等。关于辅导员的社会角色,许多人都说不清楚,有人说,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成长的引路人、学业上的老师、生活中朋友;有的则说辅导员就象保姆,什么都管;还有的说辅导员是消防员,学校没事时不重要,学校一有事时最重要,因为大凡学校有事,十有八九是学生出了问题。①现在大学生的问题可谓五花八门,从过去的吃饭不排队、课桌乱涂乱画、宿舍卫生脏乱差、上课迟到早退,发展到现在的恋爱成风、恋爱不成反目成仇、同学之间冰火不同炉、沉迷于网吧不能自拔和严重心理疾患,更为严重的则离校出走和跳楼轻生等。②这些过去的局部问题慢慢演变成现在的社会问题,一旦发生学生跳楼轻生事件,就是一场相当严重的事故,学校必然花费很大的精力去处理这些问题,正常的教学科研秩序可能因而被打断。可以说大学生问题已经成为社会非常关注的问题之一。
论起大学生问题的源头,有的人直接归之于扩招。这种说法有失公允。因为我们说,许多问题在扩招之前就有,就已经十分明显,并非在扩招之后才出现的新现象。只不过随着扩招,许多问题更突出了、更严重了。如此说来,这之间只有程度的差别,而不是本质的差别。大家知道,由于大学扩招具有骤发性,所以扩招之后伴随着资源的严重紧张状况的出现,如校舍、食堂非常拥挤等。这无形中使人们之间的摩擦机会大大上升,也增加了人们之间的焦躁不安的情绪。心理学实验证明,在一个拥挤烦躁的环境中人的情绪就很容易被影响,就容易失去自制力。人们希望大学环境是一个安静的校园,而不是一个嘈杂的市场。而现在大学校园逐渐变得市场化,充满了喧嚣的氛围。而且随着校园人口的增加,学校管理也明显变得官僚化,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你有任何紧急情况他都可以充耳不闻,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好象天塌下来与他无关,非常冷漠,失去人性化和人情味。③对这些办事人员而言,学校的一切规矩都是现成的,冷冰冰的,等待你去执行,认为你要执行,自然天下无事。他们并不知道,许多规矩需要一个默识的过程,需要人与规矩之间互动才能真正被理解,这是一个渐移默化的过程。这就需要管理者有一个基本的同情心,理解被管理者、特别是从异地远道而来的学生的处境。一当这个基本同情心缺失之后,学生就如同置于一个陌生的环境,似乎一切都充满了敌意。大学生这种心理需要不能被满足,就使他们产生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并且产生一种尽快逃脱的想法。这个时候他们很容易把自我封闭起来,对周围的一切采取冷漠处置的态度。这个时候学生也特别容易出现心理危机。一旦受环境影响,也特别容易出现意外。
有一则案例,说的是“在国内一所非常知名的高校,在某著名的建筑前发生了一起学生坠楼事件。一时间学校里议论纷纷,在学校的BBS上出现许多帖子。而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跟贴,这个帖子不无同情地说‘明天这个跳楼的可能是我’,并留下了自己的宿舍号和电话号。这个帖子的出现,许多人认为是玩笑,没当一回事。没料到第二天他真的跳楼了。这个事件发生后,人们又是议论纷纷。议论的是他为什么要轻生,为什么玩笑当真,这时又出现了一个跟贴,说“下一个跳楼的可能是我”。随后是一阵嘘声,认为这是添乱,七嘴八舌加以一阵声讨,可是第二天这个同学也真的跳楼了。接二连三的事件把学校领导吓坏了,赶紧对该建筑封起来,同时也对BBS上的帖子认真地对待起来”
可以做这样的基本分析:这样的接二连三的事情之所以会发生,说明不少人对生命压根就采取一种漠视的态度,说明了人们只把自己当成看客,而没有真正体会到别人的处境,这时候人们只顾自己宣泄的痛快,并没有人真正关心他人,从而也没有真正地负起责任来,似乎在我们这个人口众多的国家里,人们在感到拥挤的同时,也感到人与人之间距离的遥远,因为没有人真正想了解你的心理需求,也没有人理解你的心理状况及对生命的悲凉体验。生命对他者而言都显得无所谓。这在实际上显示出一个基本的事实:‘生’的渺小、无意义、无价值!或者说,这时在‘生’与‘死’之间没有明确的或本质的界限。当一个人觉得生命并没有什么真正的意义的时候,这时可能会觉得‘死’是一个更有意义的事情,因为这样至少被人们品头论足地议论一番,这样也算受到了关注。这也许是对生命的另一种注释。④
所以我们的社会极需要人文关怀,极需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没有同情、理解、关心和友爱的社会不 1
是和谐的社会。
二、精神嬗变:大学生社会价值逐渐游离
人们不自觉地怀念起从前的好时光。在以前生活艰苦的岁月里,人们的追求目标是那么的明确,人们当时都有一个宏愿——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响彻云霄的口号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是一种思想的境界。那时人们心中也有许多榜样,如中国女排三连冠后那种激动人心的场面;中国乒乓球球队蝉联世界冠军的举国沸腾的情景;张海迪给人们树立了一个自强不息的榜样;“人到中年”电影刻画了许许多多为事业而献身的形象。虽然人们感觉物质上是贫乏的,但精神上是非常富有的,人们都很有干劲!那是八十年代大学生的普遍精神风貌。
九十年代之后随着商风的流传使得人们逐渐地把金钱摆在第一位。人们把物质追求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慢慢地,灵魂开始从躯体中消退,精神支柱也变得越来越脆弱,人们的心里也日渐地空虚起来。而心理的承受能力越来越低,一点点挫折就可能导致轻生。所以在中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中,那些万里拔一的尖子们,可能会因为一次考试的失手就觉得自己无颜面见江东父老,因此就选择了轻生。有的轻生可能是因为自己不会洗衣服。对他们来说,许多成绩得来太容易了,因此一旦失去就不可能承受。他们把生命的重量与一次失误的重量或不能做一件事情的重要一样看待。用儒家的观点看,此乃贱生也!
进入21世纪之后,人们的思想并没有随之进入一个新纪元,大学生这个群体更成为一个躁动的群体。清华大学刘海洋的虐熊事件彻底显露了我们的教育体制多么贫乏无力。之后又出现云南大学马家爵的杀人命案。网络上还出现了上海的一研究生伤害猫的事件。这些说明了什么?是说明人的变态,还是说明人在特异情况下会出现一些特异反应?
有人说现在大学生压力大,包括就业压力、升学压力、考试压力、交友压力、经济压力、竞争压力、家庭压力„„这一切都汇合成心理压力。⑤而现在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又占据绝对多数,从小在一种独占、被宠、孤独、物质丰腴的状态下长大,对他们来说,似乎真的不需要什么了,也没有什么真正能够引起他们的兴趣,包括交友也是一种游戏。似乎最难排遣的是孤独感,于是从网络寻找精神寄托,从考试成绩中寻找寄托,从别人赞扬声中获得慰藉,似乎生活中一切都应该是想当然的,一不如意,就可能勃然大怒,似火山爆发,或压抑起来变成仇恨的种子⑥;一旦失意,就可能心灰意冷,或看破红尘,离校出走,或玉瓦皆碎,了此一生。
这说明大学生心理处于一个极端的不平静、不安静和不稳定的阶段。在大学生新生第一年是心理过渡期,在大学生二三年级交替期间又是一个危机期,进入三年级之后就相对稳定了,基本定型了。虽然毕业前后也是一个躁动时期,但那个时候震动的幅度相对小得多,除非有非常特殊的事件,否则将不大会引起巨大的波澜。
这一切问题都摆在了大学管理者面前,直接面对这个问题的则是班主任和辅导员。
三、辅导员工作的法宝:爱心、细心、耐心
相对于辅导员而言,班主任的职责相对较轻。因为现在班主任多半是兼职的,一般都是由专业老师兼任。班主任老师更多地是负责学业方面的指导,当然也有生活上的关心,班级管理方面的责任,但这方面的主要责任是由辅导员负责的。辅导员名义上是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但实质上是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各项事情负全责,这也符合“任何时候都需要思想政治挂帅”这一现实,而做好一切工作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体现。或者说,一切工作做得好与坏,最终都可以归结到政治思想上去。
从理论上可以这么说。但如果做工作都用政治思想工作的口号来进行的话,那么这样的工作方式一定被认为是老教条,一定不能接近当前的学生,一切工作都不可能开展。所以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融化到具体的行动中去,在点滴的行动中体现政治思想工作的高度,体现出工作的原则性、灵活性和机智性,体现出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的方法路线。
辅导员究竟怎样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呢?
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办法只有一条,即从了解大学生的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做好一切工作。如果不了解学生、不关心学生,是不可能做好这一工作的。所以,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唯一法宝就是爱护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排解他们的疑难,解释他们的心理疑惑,引导他们与人相处,引导他们参与集体生活,指导他们处理事情的方法和思路,努力成为他们与社会联系的桥梁。
所以辅导员工作的方针是与教育的根本原则一致的:就是爱学生!只有真心爱护学生,才能同情学生,才能理解学生,才能与学生交朋友,才能关心他们的成长,才能向学生提供真正的帮助,才能在学生遇到困
难时成为求助对象,才可能使学生从自己封闭的小天地中走出,走向一个广阔无垠的世界。
爱学生,工作才能认真负责,细致耐心,才能不厌其烦,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才能与学生真正打成一片,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获得及时的帮助和引导,才能使他们迈好人生的重要一步。所以,没有爱心,就没有真正的认真负责精神,对学生出现的各种问题也就没有耐心加以处理和解决。
四、正确把握大学生成长的五个关口
大学生在求学期间有五种最基本的需要,这五种需要如果能够得到真正的满足,那么他的心理发展基本上就是健康的。因此对大学生五种基本需要进行正确的引导是把握大学生成长的五个关口。
大学生第一种需求是心理独立感的需要,这是大学生走向成人、走向生活最最基本的需要。许多大学生并不能闯过这一关。可以说,现在许多大学生虽在智力上发育成熟了,但在心理上并没有成熟。他们对外界几乎一无所知,不能判断,不能分辨,不能抉择。一旦进入一个新环境如同进入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心理上马上产生一种不安全感。说到底这是一种没有自信心的表现,也是一种缺乏独立意识的表现。原因是在上大学以前,日常琐事被包办惯了,习惯于依靠父母,听从家长和老师的决断,没有基本的分析问题和判断问题的能力。在大学里,没有传统的初级社区的交往环境,所以感到非常陌生与恐惧。因为一切需要自理,而自己又不知所措,这就使他们处在非常希望自己能够独立但又不知道如何独立的矛盾困惑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辅导员能够帮助他们从依赖状态向独立状态过渡。必须从培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开始,使之形成一个好的习惯,培养他管理好自己的财务,培养他注意营养保健和身体锻炼。从这些方面看,辅导员真有点象保姆。
大学生第二种需求是交友的需要。大学生心理非常孤独,渴望被了解、被关心、被关注,因此希望交到真正的朋友。大学生可能会因为地域的相近或居住同一宿舍或临近宿舍形成较亲近的关系,但这些都还属于比较浅层的交往,他们更希望交到真正可以对话交流的伙伴。但他们在交往之前有一把心锁需要打开,辅导员就应当而且应该有这种能力帮助他们打开这把锁。所以辅导员就需要做一个真正的关心他们成长的人,为他们提供心理指导,成为他们第一个对话伙伴。所以辅导员有义务告诉学生真正的朋友是什么样子,人应该怎样相处,人应该如何与外界打交道等等。当然这种告诉应该是间接的,如通过阅读一些名著、召开恳谈会等形式进行,否则会挫伤他们的自尊心。
大学生第三个需要是关于学习方法的指导。大学生处于学习的转变期,在中学时期主要以知识接受为主,那时知识是确定的,而且有指定的老师负责。而在大学里知识是不确定的,各种知识之间是相互交错的,知识面远远不限于教材的范围,需要大量的课外阅读,而且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很不够。这样的学习需要有高度的自主性,需要自己主动去涉猎知识,需要带着一定的研究心理去学习,特别是需要在拓宽自己视野的前提下去学习。现在的大学生对未来生活大半是缺乏前瞻的,学习目标也是非常不明确的,似乎上了大学就万事大吉了,所以上了大学想松一口气的大有人在。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人能够为他们及时提供比较细致的指导帮助,而且必须与学生有较长时间的接触交流才能产生作用。能够很好地发挥这个作用的只能是辅导员。因为班主任是兼职性质,一般都忙于专业课的教学,且都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很难投入大量的精力与学生接触交谈。所以如果依赖专业课教师的话就不免放任自流。而辅导员有与学生接触时间多的优势,特别是有能够深入学生生活区的优势,对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上暴露出来的问题能够了解得更直接更及时,也能够提供比较及时有效的帮助和指导。
大学生第四个需求是恋爱的需求。这是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发展使然,也是由即将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性质所决定。人普遍有一种追求理想伴侣的需要,大学生亦然,对此,我们没必要刻意回避。而且现在新婚姻法规定,大学生在学校期间可以结婚,这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大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恋爱的正当性。然而恋爱结婚毕竟是非常复杂的社会问题,在大学学习期间谈婚论嫁仍然是不太现实的事情。但对大学生谈恋爱切不可采取断然禁止的态度,实际上,那样做也不可能收到任何实效的,甚至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正确的方式是引导,让他们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这个问题,即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恋爱观。⑦
大学生的第五个需求是人生定向的需求。究竟什么样的工作适合自己,自己需要哪些知识、能力、素质的储备,这一切对于很少进入社会,没有任何职场体验的大学生而言如同谜一样。人生定向问题是一个比较痛苦和漫长的过程,是个需要不断反思和自我认识的过程,只有真正发现了自己,才能为自己确立合适的努力方向和人生价值目标。这个阶段,最为关键的是要使大学生避免流俗观念的影响,要使大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潜质,发现自己的前进方向,使这个过程变成一个自我体验过程,自我抉择过程,自我定位过程,自我奋斗的过程。这个奋斗过程,事实上就是一个处理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的过程。
可以说人生目标定向问题越早出现,标志着他越趋向于成熟,如果始终没有经过这个痛苦的思索过程,则说明他的发展还没成熟。人生目标定向,说到底,就是要确立做人的目标,即确立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做一个具有怎样理想的人。这是大学生从他律向自律的转变过程,惟有经过这种转变,他才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是一个能够自律的人,是一个有理想的人。只有处于这种状态,才使他们的知识、才能有发挥作用的健康载体。大学辅导员的根本责任和作用也在于此。可以肯定地说,这既是大学生的基本需求,又是大学生高层次的需求,也是大学生走向社会、走向成熟必然要面临的问题。
五、辅导员必须具备的五种基本素质
辅导员要做好学生工作,需要具有很高的政治觉悟,有比较广的知识面,有很强的处理问题的能力,有非常高的工作热情,并且要有高度负责的精神。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些要素是不可能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同时又必须指出,有较高的政治觉悟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思想基础。我们知道,做好一事、做好一时容易,而将工作始终做好,就必须依靠坚定的政治信仰,没有坚定的政治信仰,没有较高的政治觉悟是不可能的。
能否从政治的高度看问题,是衡量一个辅导员是否具有相应的政治觉悟的基础。做好辅导员工作,其根本的出发点不应该只是自己的工作不出现差错或学生中不发生什么问题,也不应该只是考虑是否有助于自己工作职位的晋升或别人如何评价自己,而应该从党的事业发展的高度来考虑,应该从社会安定团结的大局来考虑,从百年树人、对生命负责的角度来考虑。这样才能真正珍视生命,珍视每一个学生的未来,珍视社会的发展前途,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信念。因此,自觉地从政治的高度来看问题,应该是每一个共产党员的自觉行动,这也是为什么说辅导员工作是光荣的、繁重的、艰巨的和神圣的,为什么要规定必须由共产党员来担任的原因。
辅导员必须具有相当广的知识面,这里的知识不仅指的是书本知识,而且还包括有关社会方面的实际知识,也包括生活基本常识等。所以辅导员即使不能变成一个非常博学的人,但一定是一个多知的人,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人生方面的指导,提供学业方面的帮助,才能解释人生中的种种困惑,才能使人们树立行动的信心,才能做一个合格的为学生指明正确人生方向的专职向导。
辅导员工作经常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这就要求辅导员必须具有及时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这也意味着辅导员工作需要一些工作经验的积累,如果是一个完全的新手可能会在一些突发事件面前乱了阵脚。这就要求辅导员在上岗之前必须经过培训,要由一些有工作经验的辅导员进行一定程度的传帮带。并且一定要建立辅导员之间的交流机制,实现经验的共享。这样不仅能够开阔大家的视野和工作思路,而且能够形成一种职业的团体感,这也是辅导员工作走向职业化的一个必要步骤。
工作热情,是任何工作都需要的,辅导员工作尤其如此。因为辅导员工作的面向是复杂的、多维的,需要巨大的精力投入,如果没有很高的工作热情而想做好工作是不可想象的。而且当一个人有了巨大的工作热情后也可以使自己产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激励自己去做好每一件事情。只有有了热情,才能转化为高度负责的精神。可以说,有了工作热情,才能有饱满的精神状态,才能对别人产生示范作用,也才能给人以信赖感,也才能发挥教育人的作用。
最后我们要强调的是,高度负责精神是做好一切事情的关键。对于辅导员工作而言,每个大学生都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他们的成长如何将直接关系着社会的未来,关系他们将来是否幸福,所以辅导员必须始终保持一种高度负责的精神状态来做好自己的工作。一个麻木不仁、无动于衷、对生活没有爱好、不能主动承担责任的人是不适合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从事辅导员工作必须有很强的责任感、责任心,必须对事业有高度负责的精神!
这一切,都需要辅导员必须不断地去学习以充实自己、完善自己,不断地去反思自己,发现自己的不足,不断地总结经验,并善于吸收别人的经验,渐渐形成自己的富有成效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做一个高水平的负责任的辅导员。
第四篇:“新方法”学习心得
激励性评价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新方法”学习心得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倡导对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提高自信心,“激励性评价”就体现了这一要求。
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种策略。
那么在语文教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这一评价方式呢?
一、爱生——励性评价的基石 夸美纽斯曾这么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老师激发起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而用仁慈的感情与言语去吸引他们;假如他们和善地对待他们的学生,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停留在家里了。”,由此可见,教师教育学生的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善待学生,那么就会如同磁石一般,吸引学生、激励着学生去积极思维,用心学习,克服困难,走向成功。“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学生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罗素的这句话更让我们体会到,教师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会起到多么大的作用,教师只有对学生抱有强烈的爱,宽容的理解,诚挚的友善,平等的尊重,才能引起学生对老师的崇敬、信任和亲近,才能创造激励学生学习的感情基础,造成有利于学生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良好教育气氛,“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很难想像,一个眼里总是看着学生的缺点,对学生没有半点喜爱、平时对学生一味“高压、打击、训斥”惯了的教师,某一天,他突发奇想,想要激励学生会是什么样子。恐怕学生只会把这种激励误认为是一种虚伪、一种讽刺或人格的污辱,更抵触教师、甚至仇视教师,个别的学生也许还会产生过激的言行吧。
二、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发挥激励性评价作用的重要手段
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内部动机比外部刺激更具持久作用,人的成长进步关键在于自我心智的发展。因此,在我们的教育教学中,更应关注的是怎样才能发挥激励性评价的真正作用,即促进学生自身的成长发展。
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把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的服务者、组织者、促进者、启发者、帮助者、激励者,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多元激励性评价。如:在朗读教学中,数名学生朗读课文后,即可让他们分别谈谈自己朗读的效果如何、优劣在哪里,再相互之间评一评谁读得更好、好在哪里、还有哪些方面是需要改进的,然后再让其他同学进一步的评议,最后教师做总结性归纳补充。学生在这种广泛的交流中取长补短、学习他人、认识自我并不断改进自我。再如,作文教学中进行的习作互评、互改、组内评议、集体点评等都旨在以学生激励为评价主体,通过学生互评互议,构建各抒己见、张扬个性的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以达到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提高学生自信心的作用。
三、适时、适度──激励性评价得以有效发挥的保障
开展激励性评价重点在于如何抓好契机,也就是说老师要善于做“及时雨”。在学生最需要的时候去鼓励,“雨”要下得及时,既不可久旱后降甘露,也不要水漫金山悲戚戚。在课堂上,当一个学生尽其所能解答了一道疑难的时候,教师就应当堂表扬他;当一个学生回答问题错了的时侯,教师也应先肯定他勤于思考,勇于回答问题,然后再鼓励他从多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适时适度的激励表扬,学生学的专注,也学的开心。
第五篇:新方法心得
“一德四新”之“新方法”心得体会竹林乡小学:姜月淋202_-4-8“一德四新”就是要求我们教师在当前形式下,培养教育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能力;教学更要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要给学生创设自主支配的时间和空间。时时想着我们的教育要“以学生的成长为中心”。“新方法”,就是要我们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指导下,努力探索、创新课堂教育教学模式和方法,在教学中能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改进课堂教学组织方式,加强团队合作研究,充分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以学生成长为中心”教学目标。什么是教学方法?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的、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但它不是教师孤立的单一活动方式,它包括教师“教学活动方式,还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式,是“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的统一。评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一、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我们知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有一种固定不变的万能方法。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的,它总是因课程,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量体裁衣,灵活运用。
二、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再好的方法天天照搬,也会令人生厌。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所以评课既看教师是否能够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还要看教师能否在教学方法多样性上下一番功夫,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
三、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