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化学教学情况反思与随笔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很注重全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主动探究的能力。通过一段时间的实验活动。我的教学成果已经初有成效,现在就自己 的教学情况反思如下:
一、学生主动探究教材发现新知
学生在根据自学提纲的要求下,能主动的认真阅读教材内容,对一些简单的定义公式单位原理等能够从教科书中查找出来应企鹅及时做好笔记。在学习课本中的新知识的同时发现很多新的问题。如:化学课,根据生活用水一节,学生知道在家庭自来水是怎么样得来的?为什么要节约用水? 学生在阅读教材的时候,并不是一味的朗读,而是真正参与到新知识的拓展中,并尝试去独立解决这些问题,体会了成功的感觉。
二、让学生参与课堂提问、讨论
合作探究最关键的是学生的合作过程,我们理化生科组的一些老师,在上课过程中经常会采用一种探究合作的方法,就是学生完成自学提纲的问题后并不是提问学生,而是让学生提问,并且在提问时可以将问题展开。如在化学课上学习电解水知识时,有的同学就问道为什么是在电极的正极是氧气,负极是氢气?这个问题学生都没有解答出来,学生也没有急着给出答案,而是让学生进行探究讨论,在这期间老师只做了一点点拨让学生考虑试着结合物理知识解决,这样一来,学生在很短时间用最简单语言得到了正确答案。这样一来不仅能让学生动脑提出问题,通过讨论解决问题,而且能把理化生知识有机结合,综合应用。
三、充分发挥实验功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实验是学好理化生的基础,只依靠老师凭空讲解,空洞又没有说服力,也不便于学生的理解。我们充分发挥年轻教师有冲劲的优势,大量使用实验教学,充分发挥实验功能,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总之,在教学中的合作探究我们取得了一些经验,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有时候还不太敢大胆放手,怕学生不会学习,把握不住重点的知识,耽误时间,这些都是我计划下一个阶段有待解决的问题。我相信自己有能力找到合适的方案和对策,使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个飞跃。
第二篇:初中化学教学反思随笔
初中化学教学反思随笔
一、教学方面的经验
1.认真研究新教材及各章节处理方法
引导学生从日常的生产、生活入手,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用化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我加强了新课程观念和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不断转变教育理念,认真研究总结历届中考试题,细心研究考试说明,总结出考试重点和热点,贯穿于教学中,及时提醒学生注意热点问题和重点问题。
3.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在教学中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加强化学用语和实验基本技能的教学,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在课堂上,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题目,有意识地去锻炼他们思维应变、组织表达的能力。尽量让大多数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多让他们在黑板上写板书,发表自己的观点,动手操作。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化学实验教学情景集色彩、图像、声音、动感等多种特点于一身,使学生有置身于真实情景之感,达到良好的效果。
4.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近年来对环保、能源等社会热点的考查力度逐步加强,这就要求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学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觉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
5.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他们很需要得到老师的鼓励,因此我密切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多与学生谈心,当他们取得进步时我表扬鼓励他们;当他们退步时我找他们个别谈心,帮助他们找出原因。在课堂上尽量地挖掘每个学生的特长加以称赞,激励他们喜欢上化学。
6.练习和考卷的选择:一份好的练习和考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练习要进行合理精选,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使学生在轻松高效中掌握知识。
7.科学制定计划:制定出详细的教学、复习计划,明确其内容和要求。有了计划的引导就会有条不紊地进行,避免教学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二、教学方面的不足
我还应该多注重信息交流,主动与一些学校进行交流与学习,扩大资料来源,充分发挥信息互动,取其之长补己之短。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我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
第二方面只有当以上思想工作基本过关了,奏效了,才能使教学效果上去。对于教学方面,我主要从以下六点入手,第一点:总体把握教学要点,如该学年,该学期有哪些知识点,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这样在平常教学中才有目标。第二点:注意和学生一起探索各种题型,我发现学生都有探求未知的特点,只要勾起他们的求知欲与兴趣,学习劲头就上来了。第三点:每节新课后注意反馈,主要作业与小测中发现学生掌握知识的不足之处,及时加以订正。第四点:要进行一定数量的练习,我反对题海战术,但用相当数量题目进行练习却是必要的,练习时要有目的,抓基础与重难点,渗透化学思维,强调一点是老师的练习要注重学生化学思维的形成与锻炼,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与打好基础,可以做到用一把钥匙开多道门。第五点:就是考前复习中要认真研究与整理出考试要考的知识点,重难点,要重点复习的题目类型,难度,深度。这样复习时才有的放矢,复习中什么要多抓多练,什么可暂时忽略,这一点很重要,会直接影响复习效果与成绩。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把握得准,必须要有相当长时间的经验积累与总结,甚至挫折,否则不行。而我仍在不断摸索中,但我相信,只要肯下功夫,就会有所领悟。第六点:抓好后进生工作,后进生会影响全班成绩与平均分,所以要花力气使大部分有希望的后进生跟得上。
第三篇:初中化学教学随笔
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
闫金凤
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实践表明:只有新颖别致的东西才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共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之一,培养和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无疑是
使他们学好化学的前提。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新成果、新信息层出不穷,为我们化学教学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新素材和较为先进的新手段。如通过演示实验、趣味实验、化学魔术、谜语、小品、神话故事,展示实物、图形、模型,利用教材中的彩图、图表、问题讨论,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内容,把幻灯广播教学、电视录像教学、计算机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课堂,都会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会使学生百听不厌,常学常新,对化学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而持久的学习兴趣。此外,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向有创造发明的人学习;收集发明创造的例子,给学生讲科学家的故事,办讲座,介绍国内外科技新动态;请有创造成果的科技工作者现身说法,介绍发明创造的思维过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热情、创造潜能。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贯穿在教学全过程,就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浅议初中化学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
闫金凤
初中化学是在初三年级开设的一门新的学科,属于化学学科学习的启蒙教育。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而知识又显得杂而乱,不具有系统性,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很难入门,渐渐地就在化学的学习中,产生了“学困生”。在教学中
如何减少学困生?转化“学困生”?既是初中化学教师工作的一个重点,也是教师职业道德最起码的要求。下文就从五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实现“学困生”的转化。
一、展现“化学”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之一,是推动学生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不断探索真理而带有的情感色彩的意向活动。对学生来说,兴趣、爱好是学生学习的一种内在的动力,在学生的学习中,一旦对某一学科产生了兴趣,学生就能由被动变为主动,学得生动、活泼、有趣。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发挥实验教学的优势,让学生在化学实验过程中感受化学的美丽、化学的神奇、化学的妙用,让他们感知化学知识就在他们的身边,学好化学对他们有用,让学科的魅力吸引他们;同时,在教学中,化学教师应充分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让学生感受化学教师的风采,把教师的幽默、教师的热情、教师的智慧、教师的知识、展示给学生。有了这双重的魅力,定会将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入到他们渴望的化学学习中来,从而减少“学困生”的产生。
二、尊重“学困生”,唤起自信心
爱默逊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卡耐基说:“缺乏自信是人们失败的内在原因,一个人只要有自信,就可以成为自己愿望中的人”。通常情况下,“学困生”不能正确估价和对待自己。他们共有的特点是,对自己没有信心(即使来到新的环境也仍然摆脱不了这种消极的状态),对未来不抱任何期望,没有理想,没有目标,总认为自己在老师心目中没有地位,再加上有的老师和同学对他们也存在着不正确的看法,特别是在学习活动、集体活动中,他们往往不能勇于表现自己,似乎自己在各方面都不行,久而久之也就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学生一旦没有了自信心,就会放纵自己,任其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主体是学生,教师主要起引导作用。因此要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关键还在于“学困生”自己。就化学课而言,“学困生”具体表现在不愿意亲近教师、有问题也不敢问老师,对他人(特别是教师)的评价十分敏感,处于既怕教师又希望得到教师的帮助中,因而常用极度的“自尊”来掩盖极度的“自卑”,公然对抗教师的消极行为也时常发生。老师对这样的学生千万不要盛气凌人,投以责备或批评的目光,因为学生总是希望学习能进步,成绩会变好,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所以在对待这些事例时教师要给予极大的关爱,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学生出现错误是正常的,我们的目的不是为批评学生而发现他们的错误,而是纠正错误使他们进步。引导时应给予更多鼓励和关怀,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战胜自我,让他们 明白 老师心中永远有他们的位置,老师永远都在关注他们,使他们“亲其师,信其道”,只有老师对学生有信心,学生对自己才会有信心,对所教的科目才会更有信心。当然,气球也可能由于过度膨胀而炸裂,一个合格的成功者又要合理地控制自信,以免在自负中灭亡。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灵魂的搏斗”,善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让他们在黑暗中看到希望,让即将熄灭的自信之灯重现光彩。例如,在作业批改或板演时,把“ √”画得大一些,把“ ×”写得小一点。首先,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功而感到自豪,然后引导发现不足获得更大的成功。从而使他们对化学科目兴趣倍增。
三、分析“学困生”,找解决之法
“学困生”的形成除其内在的主观原因,还各有其不同的外在客观原因,“学困”是客观外因通过学生自身心理内因起作用的结果。找寻到了“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对于“学困生”的教育就有了一个入手和掌控的契机。因此首先要全面了解他们各自的具体情况,这样才能在辅导时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通过一定的思考和研究,我认为“学困生”的“学困”的原因有下面几种情况:
第一,由于基础差,上课听不懂,作业不能独立完成,难于接受新知识,因而无法进行正常的学习。对于这部分学生则应以补基础为主,以新带旧,以旧促新为好;第二、对于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厌学,心思不在学习上,仅屈于家长、老师的压力来读书的,则重在做其思想工作。思想通、目的明,学习态度自然改变,学困心理障碍也就消失了。这时你就是不辅导,他的成绩也会上去的,反之则永远别想有所提高;第三、对大多数化学“学困生”来说,他们学习也很勤奋,上进心也很强,可成绩就是提不高,主要因为学习方法不科学、不适当、不知道怎样学习才能学好?对于他们则应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第四,对每个学生而言记忆的大敌是遗忘,这一因素也成为“学困生”学不扎实的重要原因。教师需从组织有效和经常运用、复习学过的知识、技能这些方面来积极帮助学生克服遗忘;第五,由于家庭和社会不利因素而造成的“学困生”,则应和其家庭多联系,多沟通,努力改变环境,去除不利因素。只有走近学生心灵,找准学困的成因,采取“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办法,才能有针对性地做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工作。
四、帮助“学困生”,寻学习妙法
教师的教是为了不教。在教学中,教师在提出本节课要思考的问题及重要的知识点时,应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因为通过自觉探究而获得的知识容易在他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因此,我们在辅导中使他们认识化学学科的特点,指导他们相应的学习程序和归纳知识的方法,引导他们形成一套适合自己具体情况,操作性强的学习方法,然后逐渐减少辅导,尽可能让学生自行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培养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由“学会”转变为“会学”、“会创”。例如:在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习中,要让他们明白多数单质和化合物的学习是沿着“物理性质—结构—化学性质—用途—制法” 的线索进行;而在基本概念和理论的
学习时,必须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外延不可随意扩大,讲究概念理解的准确性;在定律、原理的学习中,一定要认清其适用的范围和运用条件,提高思维品质;在化学计算的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分清化学反应的原理,弄清已知量与末知量,把掌解题思路和方法。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不断的总结、交流、反思,从而找到适合学生自己的学习方法。
五、转化“学困生”,需坚持不懈
“学困生”的转化教育很难一劳永逸,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反复的工程。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因此,在转化过程中,“学困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做到有的放矢,因势利导,使“学困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在新课改背景下,为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科学素养的形成,我们初三化学教师一定要注重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决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注重“学困生”的控制和转化,才能让全体学生学有所获,才能真正实现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最终达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宏伟目标,让素质教育的灿烂之花在化学教育教学园地结出丰硕的果实。
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心理换位
闫金凤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将让位于师生
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而在这个共同体中,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如何做好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真正参与到学生学习过程之中,这就要求教师扮演好“学生”的角色,以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知识现状为前提,以学生的眼光去审视要学习的新内容,和学生一道成为新知识、新技能的探索者。也就是教师要做好心理换位,在课堂教学中时时处处从学生角度去考虑问题,设计教案,这就要求做到以下几点:
1、想学生所想
课堂上学生在想什么?这是教师应时刻关心的问题,他们未表露出自己的想法时,在洞察其心理,及时巧妙地点出其想法,更好地实现与他们心理上的沟通。初中学生特别喜欢实验,那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安排一些实验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想学生所难
有些教学内容在教师看来似乎很容易,三言两语就可以说清楚,但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接受这一知识,学习这一内容就有相当大的困难,教师在深入学生角色,成为学生的化身,体察他们的困难,然后帮助他们实现由难到易的转化。
3、想学生所疑
课堂上教师在讲述时,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突然发现某些学生表情凝重,脸色不悦,显然是学生思维出现了“疙瘩”。此时,对学生思维中出现的“疑”若不及时排除,必然造成心理上的不和谐,成为学生继续思维、继续学习的障碍,使得思维中断。这时教师就应重新站到学生的角度来思考,找出产生障碍的原因和应采取的措施。
同时能起到加深对定义的理解和帮助记忆的作用。
4、想学生所错
教师在批阅作业,试卷和个别辅导时,常发现学生这样那样的错误。给学生指正后,为了巩固,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时教师在课堂上故意再错一次,错给学生看,错给学生思考,使学生引以为戒。
5、想学生所乐
课堂是师生共同表演的舞台,必须引导学生情不自禁地加入到这种表演中来。高明的教师必须想到学生的爱好、兴趣和渴望成功的心理,想学生之所乐。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实验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凡是可做的实验尽量做,可让学生动手做的实验尽量让学生动手。积极鼓励学生完成课外实验和家庭实验。学生在实验中亲眼观察到色彩斑澜的化学现象,好奇心得到满足,求知欲望更烈。会透过现象去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去探索物质变化的规律。
初三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都是从化学实验中产生的,有化学实验,就高兴,就想动手,就愿意问老师这个实验我们在家里能做吗?等等。我就找资料给他们介绍与每节课内容有关的家庭小实验,学生做了以后,第二天来学校后,给老师汇报,不足之处,老师给以指点,学生高兴万分。
6、想学生所忘
有人说化学知识一学就懂,一丢就忘。化学学科确有许多内容要强化记忆。比较成熟的教师常有这样一种心理体验,即在用到某知识点时,忽然间明明熟悉的知识好像变得模糊进来,此时,教师则马上意识到学生对这一知识也容易遗忘,这是典型的心理换位现象。遇到这种现象,我们必须以学生的身份出现,和他们一起回忆、识记、联想、推导、验证,一起分析、比较、归纳、总结,从而战胜遗忘,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总之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进行的双边活动,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着双重角色,既要做好教师的角色,成为学生的领路人;还要扮演学生的角色,和学生一道成为新知识、新技能的共同探索者。教师要将这两种角色集于一身,且进出自如,变换灵活,才能真正驾驭课堂,才能求得与学生思维上的同步和心理上的共鸣,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
趣味化学之我见
闫金凤
国外有则谚语:“高兴学来的东西永远不会忘记”。歌德曾经说过:“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我国古代就提倡“乐而学习之”,认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在想怎么提高学生的听
课效率,让学生乐在其中。
如上绪论课,我首先介绍化学是一门内容丰富,应用广泛的科学。研究新物质、新材料、新兵器、新型农药、化肥„„;开发海底资源,食品加工保鲜,冶炼金属;各种酸、碱、盐;塑料、橡胶、人造纤维、防腐剂、食品添加剂、洗涤剂;药物合成、燃料合成等等。这许许多多方面,都需要化学知识,使人们认识到从天上到地下,从陆地到海洋,从生产到生活,化学无处不在,无处不有,无一不需要化学,然后转入讲课主题。这样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激发起他们学习化学的热情。
讲到氮时,可以举氮的含氧酸盐硝酸钾可以用来制炸药,制焰火;讲到硫时,可以举硫单质制造硫酸等一系列化工产品,还可以用于漂白。讲到金属时可以举各种金属不同的用途。讲到稀有气体时,可以介绍它们特殊的用途。„„凡此种种,人们一般是对有用的东西感兴趣。这显然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
如讲到化合价的内容时,学生对化合价的熟记感到非常头疼,此时我就将表中的化合价编成歌谣的形式让学生反复唱——“钾钠银氢正一价,钙镁钡锌正二价„„等”。讲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学生对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都感到难于理解,我就给他们编成顺口溜的形式——“实验开始先通氢,通氢片刻再点灯,由黑到红灯撤去,试管冷却再停氢”。这样学生不但把实验步骤掌握了,还把实验现象也记住了。又如:讲到化学式的书写时,元素的先后顺序学生也常搞错,我就给他们总结出,对于大多数化学式来说满足:“金氢前、非金后,氧化物、氧在后”的规律。学到1—18号元素时要求学生记住它们的元素名称和序号,我就用顶征的手法按顺序五种元素一组,并且让五个同学与之相对应,这样课堂气氛也活跃了,教学的目的也达到了。
做趣味化学实验是最能提起学生们学习兴趣的一种方法,在化学教学中有许多趣味化学实验,这些化学试验通常伴随着光、声、色彩现象的明显变化,或反应有某一化学原理,或反应某一元素物质的性质与课堂的理论密切相关,但在此化学课堂上没有涉及这些实验,需要我们查些资料,摸索一些实验条件,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水平,我曾经带领学生做过“焰火”、“水下火山”、“五彩喷泉”、“喷雾作画”、等多个趣味化学实验,对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实验效果和能力培养都是有好处的。
初中化学教学随笔
闫金凤
安全教育广泛存在于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是我们从事一切活动的基础。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树立牢固的安全意识,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和行为,对促进化学教育的发展和个人、社会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地意义。我在这里
仅就在初中化学教学活动中的安全教育谈一点自己的认识和观点。
一、安全意识的培养是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安全教育的关键
初中学生首次接触化学知识,各种神奇的化学现象、各种新奇的实验用品、各种奇妙的化学实验,极大地激发了他(她)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他(她)们求知的欲望,这一切都是初中化学教学的良好开端。但如果此时教师只是一味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那在以后的教学中(特别是在化学实验的操作中)就极可能出现因为惧怕、麻痹、马虎等原因出现各种安全问题,使学生逐渐丧失学习的兴趣,甚至对化学学习产生反感。因此,我个人认为,在进行化学教学之初除加强学习兴趣的培养外,还应该着重加强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一方面告知学生在各种化学现象之中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某些不安全甚至危险的因素,需要我们去谨慎对待;另一方面也要同时告知学生这些不安全的因素是可以预防和消除的。我们只要本着科学的态度,不麻痹大意,正确谨慎地操作处理,就能安全的达到教学目的。在学生学习化学之初就开始逐步培养他(她)们重视安全,细心谨慎的习惯,消除他(她)们在化学学习中的安全麻痹或担心害怕的思想。
二、充分运用教材内容,结合实际,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穿插多种生活安全常识的介绍和讲解
初中化学教学中除了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外,指导学生在生活中认识和运用多种生活安全常识进行自救和他救是初中化学教学安全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密切联系实际,通过对理论的分析讲解,引导学生以理论为指导,针对不同的具体情况,分析找出不同的预防和应对措施,真正做到学以至用,免得万一在生活中出现了危险而手足无措。例如在 《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教学中,在学生认识理解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之
后,应充分联系实际(如:山区或城市高楼,校园存在老化木质平房,某些电线线路老化、煤气管路不合理等问题)指导学生分析找出预防火灾的基本原则和具体实施措施,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社会实践活动。与此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指导学生展开兴趣讨论,引导学生针对不同地形,不同情况下的火灾消除和逃生措施进行分析,认识掌握正确的火灾自救知识,消除他(她)们在生活安全常识中的误区和盲区。同时,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现象直观地进行安全知识教育也是化学教学的一个独特优势。如通过浓硫酸和氢氧化钠的腐蚀实验等都能形象直观地告诉学生:化学学习和实验活动中存在着危险,并且还可以推知生活中的相关方面也存在着同样的危险因素,我们应该提高警惕,不能麻痹大意。但也不能过分小心害怕,只要我们了解了其科学道理,采取了正确的应对措施,危险就会被消除。这样就能通过这些小小的、可以控制的“不安全”的安全小实验,让学生由感性的认知逐步深入到理性的思考之中,举一反三,拓展了知识面,增强了安全意识,也丰富了他(她)们的生活安全常识,提高了他(她)们的安全防范能力。
初三化学教学随笔
闫金凤
如何搞好教学是一个永远也不会变老的话题,因为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在不断更新,实施教学的思路和方法也应是常教常新,而且还应根据课型的不同采用不同教学手段,这样会使学生耳目一新,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初三化学,同一本教材,教了两年后,教学内容基本已经装在了脑海中了,所以有的教师每次上课之前,也就不去花费太多的心思去备课,年年按照同一个路子走,课课按照同一个路子进行,教学中就基本没有什么新意。教学中应该是教无定法,不能课课都按部就搬,一点创新也没有,如若如此学生也就会感到很乏味。因此虽然我年年就教这几本书,但我年年教,年年的教学方法都有所不同,而且一直在不断的探索,寻求更好的教学方法。这样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成果。
比较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闫金凤
“比较”的方法,是化学研究中一种常用的思维方法,也是我们经常运用的一种最基本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实质就是辨析现象,概念,规律的同中之异,异中之同,以把握其本质属性。由于比较法很适合于初中生学习化学知识,所以教材中很多概念和实验都是用比较法引出或进行的,这种方法的作用应引起我们教者足够的重视。本文就比较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突出作用,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在比较中帮助学生辨明概念。
化学学科与其它各门学科一样,都有一系列作为理论出发点的基本概念。虽然新课标已淡化对概念的要求,但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弄清概念还是非常重要的。而巧妙的运用对比的方法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通过横向比较,揭示概念的差异性
初中化学中,有许多的概念存在相似之处,而初中学生的年龄小识别能力较差,在学习概念时,往往只注意了概念的表象,而忽略了其本质属性,所以在教学化学概念时,首先要认真分析概念的特性和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几个关联密切的概念,让学生进行比较,使学生认清相关概念的差异。从而全面理解化学概念的本质属性,同时又进一步巩固相关的几个概念,发挥出举一反三的作用。
2、通过纵向比较,挖掘概念的共同性
化学概念不仅存在差异性,还存在着共同特性。许多化学概念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它们隐含着一定的共性,如果准确地把握它们的共性,运用这种特性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掌握概念。初中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水平明显不如成人,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一段时间内不能或没有把握概念之间的共性,从而使他们在学习化学时,学习效果不理想,所以需要教师在钻研教材时,注意挖掘各概念之间存在的共同性,在教学的前阶段做好铺垫教学,教学中阶段进行强化教学,教学后阶段拓展深化,使这类知识形成一个整体,也能提高对一系列概念的理解与巩固。
3、通过多元比较,把握概念的深刻性。
初中生在学习化学概念时,暂时记忆力较强,一旦时间变迁,遗忘得也很快,用不了多长时间,在学生的记忆中或变得模糊不清,或相互之间张冠李戴。所以在教学之中,教师要正确处理好易混淆、难辨析的概念,抓住其本质属性,运用全方位的比较,使学生增强对记忆概念的深刻性,学生即使出现遗忘,通过回顾课堂上上课的情景,就会很快找到记忆的空间。
二、在比较中培养学生实验能力。
化学与物理、生物三学科在实际教学中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以实验为基础形成化学基本概念,建立化学理论,即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掌握知识时,都离不开实验教学。初中化学教材里安排了一系列的化学实验,包括教师自行设计和补充和某些实验都采用了实验的比较法,即对比实验。只有通过对比,说明的问题才够准确,知识的落实才会得到实处,知识才会系统化、规律化、条理化。
综上所述,比较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有着突出作用。它不仅能使一些不容易掌握的概念变得简单而直观,也使得化学实验的教学更加富有思考性和逻辑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巧妙地设计一些对比,既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又能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初中化学教学心得
闫金凤
化学是一门基础的自然科学,它同农业、能源、材料、资源开发、国防建设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系,它对实现我国“四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学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和基础阶段。它不仅能为学生升入高一
级学校学习有关专业奠定基础,也能为毕业生参加工作解决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打下基矗要想大面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必须从初中抓起,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入手,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做起,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课时少、任务重、内容分散及有些概念极易混淆等矛盾,帮助他们过好基本概念关,实验操作关等,使他们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灵活运用化学知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下面就自己在多年工作实践中的一些做法,谈点滴体会。
一、激发兴趣,引导学生乐学
学生刚接触化学,开始会对化学颇有些兴趣,尤其对化学实验更感到有意思。但当学到化学用语、元素符号和基本概念时,常会感到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往往会把化学视为“第二外语”或认为化学是一门“死记硬背”的学科,有可能会使原有的兴趣消失。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和保持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突破初中化学知识的分化,使原有的、暂时的兴趣转变为稳定的、持久的兴趣?为此我们及时对学生进行了化学史教育,讲化学的发展和形成,结合书本介绍科学家探索化学奥秘的轶事,如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居里夫人一生荣获两次诺贝尔奖,谈闻名世界的中国古代发明如造纸术、火药等,论化学与现代化建设和生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的语言,是国际上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流工具。并感到学好化学知识是多么重要,他将直接关系到祖国的发展和建设。这样做增强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二、精讲多练,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教学效率是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必须是在充分发挥
教师主导作用下才能真正做到。如果教学中形成满堂灌、注入式的局面,或者教师放任自流,学生各行其是,都不能保证教学质量。
初中化学知识主要分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化学计算四大部分。就拿元素及其化合物来说,知识内容庞杂,涉及到几十种元素及化合物和众多的化学方程式,如若把这些知识孤立地讲,往往会事倍功半。但只要抓住他们的内在联系,区别异同,进行归纳对比,形成网络,抓住其实质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要加强和改进化学实验,给学生创造条件。教师可设计某一实验、检验内容,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设计完成实验。也可把部分课堂演示实验直接改为学生实验,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这有利于化学概念的形成,从而培养了学生观察、思维、实验和自学能力。
实验证明,只有在合理地安排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通过精讲多练,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还可使课堂教学目标集中,有利于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大
浅谈化学概念教学
闫金凤
初中化学是一门启蒙课,教材中的概念较多,准确理解概念对于化学的学习很重要。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相对较差,教师讲透概念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深刻的理解概念,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的论述用词准确,严密。同时
还要强调学生理解概念中的关键词。例如:在讲解物质分类时“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概念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概念理解透了,尤其是关键词理解透了,那么在做物质分类这类题型时就会得心应手啦!准确率自然很高。那么怎样才能使这些繁杂的概念让学生掌握呢?在认真备课后我主要采用了对比,归类等方法重点讲述了概念中的关键词。如“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在这个概念中教师重点对“同种元素”“纯净物”两个关键词的讲解。“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在这个概念中教师强调“不同种元素”“纯净物”两关键词的讲解,同时与“单质”概念中的“同种元素”作比较但他们又都属于“纯净物”这个范畴。通过这样的讲解学生很容易分清单质与化合物的概念,而在讲解“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这一概念时,教师重点论述“两种元素”“一种是氧元素”“化合物”等关键词的讲解,同时与“单质”“化合物”概念中的关键词作比较,让学生更加透彻的理解这一概念。
在这样理念的指导下,物质分类这一块的概念教学取得了理想的效果。
怎样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闫金凤
优化的教学过程,必然是学生参与的过程。学生只有参与了教学活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参与
教学就是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实验,板演,阅读等教学环节,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效率才能提高。例如:在讲“分子不断运动的特性”时,让学生亲自体验。在一杯清水中滴入蓝墨水,观察到整杯水都变蓝了,学生能利用宏观的事物体会微观世界的奥秘,从而让学生在玩中轻松的掌握这一抽象的知识。
二、重视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参与
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在化学教学中,要善于利用教材上有关教学内容的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参与课堂教学。例如:在讲“氧气制取”一节时,利用分组实验这一有利契机,给学生创设参与教学的机会,从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兴趣。
通过实践教学证明:只有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
如何做到实验教学与课程进度两不误
闫金凤
担任初中化学教学已经十多年了,早已熟知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也深深了解学生们对于实验的喜爱程度。因此,课堂上,能做的演示实验,我都一一完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尽量补充实验辅助教学。可对于学生亲自
动手的实验,却令我头疼不已。因为教材上要求的实验,都专门安排有相应的课时让学生亲自操作,可是因为初三才开化学课,每年的中招考试中化学又是必考科目,这就迫使教师必须超前教学才能完成教学任务。一学年的教学任务,早早地在每年的二、三月份就结束了课堂教学进入复习阶段。这就意味着初中化学必须提前二至三个月结束教学任务。课本上的知识不能不讲,于是好多化学教师就想出了牺牲学生实验课以节省时间的高招。这样一来教学时间是挤出来了些,可学生们却不干了,怨声载道,伴随而来的便是学习化学的兴趣迅速递减,一部分自制力差的学生甚至放弃了化学学科的学习。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我常在想,难道就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改变现状了吗?我在寻找着、探索着、期盼着„„
利用假期时间,我翻阅了很多的课改案例,查阅了很多理论书籍,又听看了众多的名师之言。终于有所感悟,似乎找到了解决矛盾的出路。我想自己既然无力改变这个社会,也不可能否定整个应试教学,还是从自身做起,改变自己吧,多学习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多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变教学方式,多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同学们在课堂上更多的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探索新知识不也很好吗?对于实验课教学我采用多把机会让给学生的做法,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边学边实验,力争做到实验课程进度两不误。麻烦是多了点,但学生受益了,这不也正是我们老师的期盼吗?
教学随笔
闫金凤
初中化学是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如何在这个阶段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中,我能掌握教学规律,因材施教,从开发非智力因素入手,运用直观、形象、生动的媒体创造情景,认真组织好每堂课的教学,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典型、生动、有趣的事例补充教材,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和享受,能主动地、积极地学习。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还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在学习中最大的兴趣、最持久的兴趣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吸引力。以求学生对所学问题是否弄懂、学会,只有老师的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又能弄明白,他们对学习才有兴趣,课堂的教学才能得到顺利进行,老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调动,才能收到较好的实际效果。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很注意每一节课的引入,从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使学生有一个温故而知新的感觉,使新旧知识衔接好,让新知识能自然过度,为学生接受新知识作了铺垫。同时,在教学中,我们坚持面向差生,紧靠课本讲课。讲课时,力求学生听懂听明白,对大部分学生坚持不讲难题、偏题,重在基础知识。教法上采用小步子,步步到位的做法,让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每次测验我们都控制试题的难易程度,尽量让学生感受到跳一跳就能感受到梨子味道的感觉,充分让学生感到学好化学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学好化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知识和实验技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与学生的接触中,我发现初中学生对化学实验非常感兴趣,只要课堂上一做实验,兴趣骤升,如何利用学生这种心理,引导他们去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优越性,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在演
示实验中,我除按基本操作要求进行示范操作外,还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实验现象,并能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化学变化的规律。我还结合教材内容,对实验进行增补,增强实验的效果,加强实验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进而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增强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借助对实验现象的分析,综合归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个问题:
1、兴趣:学习兴趣是我们教师工作的动力基础,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调节课堂气氛的能力,2、激情:热爱所教的学科,要找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找一种与学生分享快乐的感觉;用教师的激情点燃学生学习热情。
3、契机:抓住每一个教育的契机,不放过任何一个教育的最佳机会。
4、悬念:课堂教学要有悬念,要利用问题或问题串给学生提供闪光的机会,让学生告诉学生。
5、规矩:教师的教学要有特点,形成规矩,并且要引导学生尽快适应教师的教法。教有规矩,学有方圆。
第四篇:初中化学教学随笔
一节实验课的随笔
大石岭九年一贯制学校 曹玉双
初中化学是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十几年的教学,让我在学生如何学,教师如何教的问题上深有感触,故值得深思。
实验课,是老师们都觉得难以成功驾驭的课堂,通常是老师喊破嗓子,学生糊糊涂涂做实验,甚至有些学生只是凑热闹,重点知识及注意的问题没掌握,老师也白费劲,一节课下来,没什么收获。下面对曾经的一节分组实验课进行分析,让大家体会一下这节实验课的妙处。
在学了有关二氧化碳性质的知识后,学生对怎样制取二氧化碳已有浓厚的兴趣,为了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认识与理解。课题是:制取二氧化碳。教学时设计了如下几个环节:旧知回顾——明确目的----了解重、难点——动手实验——交流展示---实验反思。实验前老师把这几个环节投影在展板上,并让学生按环节进行,老师巡视指导,课堂中学生思考、讨论、相互合作顺利地完成了该实验目。特别是学生在对自己的实验进行反思中,学生积极发言,将操作的正误,实验失误的原因等分析的十分透彻,在这节课上,学生的收获良多。这就是反思实验的成功之处。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有两点:
一、反思环节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实验反思,即是让学生对自己的实验操作、实验结果、以及实验的失误原因进行思考、归纳和总结,从中相互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这个反思环节中,学生能真正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解决问题,既培养了学生的自觉观察性、全面性、准确性,又发展了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
下面回放反思环节:师:“孩子们,请你们对自己的实验操作、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以及实验的结果进行反思,如果你实验失败了,请找失败的原因。”先锋组的三号同学说:“我们组先收集不满一瓶二氧化碳气体,反思后,可能是稀盐酸量不够,后来加了酸,就很快收集满了。”本组的二号举手了:我来补充 “老师,孙悦同学加酸时,手心没有向着标签。”老师及时表扬了他的细心观察,并向全班同学强调“倾倒液体药品时,手心要向着标签,为什么?飞翔组的付月月准确的答了出来。皓月组的吕文烁反思到自己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结果因装置漏气,没收集到二氧化碳气体;乐学组的周欣然说:我们组先用稀硫酸与石灰石反应,发现反应一会就停止了,后来换了稀盐酸才集满了一瓶„„,每个组的同学都踊跃反思,在他们的话题中有些是我预想到的,也有些是我没有预想到的问题。从同学们的积极反思与发言中,我发现了本节课的实验目的已达成,重、难点也突破了。我暗暗庆幸:没用老师包办孩子们去归纳总结,而是放手让他们去发现去思考,才有了这节课的成功。这正是实验反思的妙处啊。从而使本节实验课的设计意图得以升华。
二、放开手让学生去实验。
新课程的标准要求:学生不再是鹦鹉学舌的模仿者,也不再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而要变成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创造者。这一切,都要求学生改变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课堂所关注的是学生会不会提出问题,是不是积极思考,是不是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是第一位的。所以实践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本节课能放手让学生去自主进行实验探究,让学生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去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这些都在学生实验反思中得以升华。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是:实验反思仅局限于本组,若能引导学生去发现其他组的优点和缺点,相互指正,相互学习,实验反思会更有活力,效果会更好。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和参与者。教师的教学活动应该是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五篇:初中化学教学随笔
化学教学随笔
学了分子、原子的性质后,就有学生问:“老师,你说分子、原子在不停地运动,那它们运动的能量从哪来?”学了溶液、悬浊液、乳浊液后,想象力丰富的同学就问:“如果把宇宙做溶剂,各个星球做溶质,老师,你说这算溶液还是悬浊液 ?”无疑这些问题多是很棘手的,有的甚至可以说就没有办法回答。但是教学中对他们提的问题我总是首先给予肯定、表扬。表扬他们善于动脑筋思考的学风,然后积极协助学生寻找问题答案。当然有时还可以把精彩的提问重新抛给所有学生,大家群策群力,共同研究解决。以此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精心呵护学生们的异想天开时,要努力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自由探究、大胆提问,只有在肥沃优质的土壤上,创新的幼苗才能进一步大面积萌发。种子萌发后,教师要适时“施肥”,给予学生肯定与表扬。当然,对于一些旁逸斜出的“枝杈”,我们也要注意及时进行合理的“修剪”,加以正确引导,以培养出“参天大树”
担任化学教学已经好多年了,早已熟知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也深深了解学生们对于实验的喜爱程度。因此,课堂上,能做的演示实验,我都一一完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尽量补充实验辅助教学。可对于学生亲自动手的实验,却令我头疼不已。因为教材上要求的实验,都专门安排有相应的课时让学生亲自操作,可是因为初三才开化学课,每年的中招考试中化学又是必考科目,这就迫使教师必须超前教学才能完成教学任务。一学年的教学任务,早早地在每年的二、三月份就结束了课堂教学进入复习阶段。这就意味着初中化学必须提前二至三个月结束教学任务。课本上的知识不能不讲,于是好多化学教师就想出了牺牲学生实验课以节省时间的高招。这样一来教学时间是挤出来了些,可学生们却不干了,怨声载道,伴随而来的便是学习化学的兴趣迅速递减,一部分自制力差的学生甚至放弃了化学学科的学习。作为一名化学教师,我常在想,难道就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改变现状了吗?我在寻找着、探索着、期盼着……
利用假期时间,我翻阅了很多的课改案例,查阅了很多理论书籍,又听看了众多的名师之言。终于有所感悟,似乎找到了解决矛盾的出路。我想自己既然无力改变这个社会,也不可能否定整个应试教学,还是从自身做起,改变自己吧,多学习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多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改变教学方式,多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同学们在课堂上更多的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探索新知识不也很好吗?对于实验课教学我采用多把机会让给学生的做法,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边学边实验,力争做到实验、课程进度两不误。麻烦是多了点,但学生受益了,这不也正是我们老师的期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