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 教学设计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设计[合集]
编辑:紫芸轻舞 识别码:69-1016710 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4-05-31 10:21:15 来源:网络

第一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设计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指导思想

本节课的学习,依据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本实验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和后现代主义。根据学生最近发展区,设计活动,通过“科学探究→收集数据→分析处理数据→建构概念”的教学流程,学生动手操作测量利用小车与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探究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总结得到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本节的教学内容是建立在质量、力,加速度的概念基础之上,通过实验探究收集数据、交流讨论,建立概念的教学,是对简单机械的拓展和深化,进一步认识三者之间的关系,是学生探究能力提升的过程之一。

2、高一学生现阶段能力发展水平不平衡,形象思维能力较强,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水平不高,但具有一定的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已初步具备收集、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的能力。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知道牛顿第二定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3.教学方式

通过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因此也可以说,加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由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质量大的物体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这说明,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关系。

4.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车一端带滑轮长木板、带小钩或小盘的细线两条;钩码(规格:10g20g,用作牵引小车的力);砝码(规格:50g100g200g,用来改变小车的质量);刻度尺、计算器,铅笔;文件夹;粗线绳(用来牵引小车).打点计时器、电源、纸带、气垫导轨.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2)理解实验思路的合理性,以及用图像处理实验数据的有效性。

(3)体验如何平衡摩擦阻力、减小实验系统误差的操作方法。

(4)体会整个探究过程的科学严谨和合理性。

学习重点:

1.控制变量法的使用。

2.如何提出实验方案并使实验方案合理可行。

3.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学习难点:

1.如何提出实验方案并使实验方案合理可行。

2.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2.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半定量的探究加速度和力、物体质量的关系,知道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2)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自己根据自己的实验设计进行实验

(3)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看一下实验结果能验证什么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实验探究活动中,有乐于探索、合作交流的情感。

(2)在探究活动过程中,养成严谨求实的态度。

四、教学内容

本节实验分别从“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和“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两方面进行研究。

(一)实验思路:

将小车置于水平木板上,通过滑轮与槽码相连。小车可以在槽码的牵引下运动。

加速度与力的关系:保持小车质量不变,通过改变槽可证明这两个力只是近码的个数改变小车所受的拉力。小车所受的拉力可认为与似相等,条件是槽码的质槽码所受的重力相等。测得不同拉力下小车运动的加速度,量要比小车的质量小很多。分析加速度与拉力的变化情况,找出二者之间的定量关系。

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保持小车所受的拉力不变,通过在小车上增加重物改变小车的质量。测得不同质量的小车在这个拉力下运动的加速度,分析加速度与质量的变化情况,找出二者之间的定量关系。

(二)物理量的测量

本实验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三个:物体的质量、物体所受的作用力和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质量的测量:可以用天平测量质量。为了改变小车的质量,可以在小车中增减砝码的数量。

加速度的测量:方法1小车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则测量小车加速度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用刻度尺测量小车移动的位移x,并用秒表测量发生这段位移所用的时间t,然后由a=2x/t2

计算出加速度a。

方法2将打点计时器的纸带连在小车上,根据纸带上 打出的点来测量加速度(参考第一章的'实验方法)。

方法3 在这个实验中也可以不测量加速度的具体数 值。这是因为我们探究的是加速度与其他物理量之间的比 例关系,因此测量不同情况下物体加速度的比值即可。

如果能做到让两个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运动时间t相等,那么由(1)式可知,它们的位移之比就等于加速度之比,即

x1/x2=a1/a2

这样,测量加速度就转换成测量位移了。

力的测量现实中,仅受一个力作用的物体几乎不存在。然而,一个单独的力的作用效果与跟它大小、方向都相同的合力的作用效果是相同的。因此,实验中作用力F的含义可以是物体所受的合力。

如何为运动的物体提供一个恒定的合力,如何测出这个合力是本实验的关键,有很多可行的方法。下面参考案 例中的方法可供选用,也可以设计其他方法。

(三)实验过程

1,用天平测出小车的质量,用天平测出小桶及沙子的总质量。

2,按图安装实验器材。

3,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没有定滑轮的一端垫小木块,使之形成倾角较小的斜面,使滑动摩擦力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平衡。轻推小车使小车近似做匀速直线运动。

4,挂上沙桶,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放开小车,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通过纸带算出加速度。

5,保持小桶里沙子的质量不变,在小车里加砝码,测出加速度,重复几次。

6,作a-F的图像。描点作图,若这些点在一条直线上,证明了加速度与力成正比。

7,保持小桶和沙子质量m′不变,改变小车质量m,重复步骤4,作a-1/m图象。若图像为一直线,则证明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四)实验数据

1.探究加速度与合力的关系

F/N

a/(ms-1)

2.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M/kg-1

a/(ms-1)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引入

(二)开始实验

(三)结束实验

(四)总结

1,发文案,投影

分组定性讨论。

下发纸张让各小组将讨论结果写下来。

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室,强调实验室使用规范。

讲解实验内容,演示操作,分析原理。

将学生分为四个小组进行实验,巡视学生实验,指出不当操作。

让各小组将实验结论与讨论结论做对比,并派一位代表作总结发言。

分为四个小组分别讨论四种不同情况。

写下讨论结果。

依次进入实验室,听从老师安排。

开始实验。

完成实验,得到数据,画出表格,通过数据总结关系。

实验结论与讨论结论做对比,并派一位代表作总结发言。

通过投影和小组讨论的形式引入主题,增加学生对实验和学习的兴趣。

通过实验结论与自己讨论的结论形成对比加深学习印象。

保证学生在实验室的安全。

保证实验进行顺利。

加深学生印象,为今天的实验作总结。

详细过程:

1.预习:通过APP向学生讲解本节课实验的原理,过程,要求,让学生对本实验有基本的了解。让学生分成四组通过刚刚讲解的原理进行讨论,预测本实验的结果,并记录。

2.演示:将学生带进实验室,先向学生强调物理实验室注意事项,亲自演示一遍实验过程,并在演示的过程中讲解重难点和重要事项。

3.实验进行:让学生分为四组合作进行实验,巡视学生实验过程,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4.总结:总结本次实验的结果,并让学生对比自己先前的讨论结果,并让四组小组选一位代表总结自己小组的成果。

六、板书设计

1,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2,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3,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第二篇:《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设计

《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设计

四川省南江县第二中学

刘新明

【学生分析】: 已经掌握了力、质量、加速度等物理概念

能正确的受力分析

对传感器这种测量加速度的工具已有一定的了解

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

对物理实验的研究方法已有一定的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

2.理解对质量相同的物体来说,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在它上面的力成正比;在相同力的作用下,加速度跟受力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3.学习使用传感器

过程与方法:

体会探究过程中所用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和协作意识,自主探究,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勇于改正错误。从学习的过程中体验探索真理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教学器材】: 位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轨道、小车、钩码、砝码、细线等

【教学方法】: 问题讨论法 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从歼 15 战斗机开始介绍,战斗机要在百米内由静止加速到达起飞的速度,根据我们之前学过的运动学公式,a 要足够大!

二、猜想假设

战斗机靠什么提供这么大的加速度呢?

1.发动机。加速度与力一定有关系,而且动力越大,加速度越大。

2.飞机一般都设计成流线型,目的就是为了减小阻力。加速度与合外力有关系。

3.加速度还与质量有关。

三、实验方法

要研究 a、F、m这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我们要采用什么方法?(控制变量)

从中找出 a与 F、a与 m的关系。

四、设计实验

为了简化研究的问题,我们需要建立物理模型。我们把研究对象确定为轨道上的小车。如何有效地测量呢?下面,请同学们利用桌上所提供的实验器材,先试着设计实验操作步骤,来有效地测量 a,m,f 这三个物理量。在设计的过程中,如果有什么困难,一会儿提出来我们共同想办法解决。

学生设计思考一到两分钟后…… 现在我们要运用集体的智慧,齐心协力共同来解决这些问题。首先来提出你们的问题。

A 组举手:我们用弹簧秤拉小车,不好读数

师:你们组用弹簧秤拉小车是为了测量小车的拉力吗?

A 组:小车在加速运动,看不清楚读数,而且也不能保证小车是做匀加速。

B 组举手:我们是用钩码来拉小车。

师:这个办法非常巧妙。通过钩码绕过定滑轮来拉动小车,让钩码的重力来给小车提供稳定的拉力,使小车在轨道上做匀加速运动。

C 组:没有打点计时器,测不了加速度。

师:为了减小计算量,我们选用位移传感器。

教师介绍位移传感器的使用方法。

五、实验操作

六、汇报小结

大家的实验都结束了,请同学分析一下。

问 1 :为什么要选择数据?

问 2 :分析一下你们组得到的实验数据。

生:从表格里我们发现加速度随力的增大而减小。

师:那么怎样才能更直观地看出他们的定量的规律呢?

生:拟合图像。

师:图像的横纵坐标表示什么含义,图像可以说明加速度与合外力之间是什么关系?

生:正比。

师:正比关系的图像应该要严格过原点才对。有其他小组做出和这不一样的图像吗?有没有过原点的图像?

老师把课前做好的过原点的图像投影到屏幕上,请同学们比较,并且分析图像会不会过原点,那么不过原点的原因又是什么。

学生经过思考,发现:

1.根据前面学过的牛顿第一定律,图像应该要过原点

2.不过原点是因为有摩擦

3.共同想办法解决摩擦力的问题。

七、继续第二部分实验操作

F 一定,研究 a 与 m 的关系。

八、汇报分析,小结实验结论

九、教师小结

我们今天不仅通过实验,研究得到了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同时还学习使用了传感器。传感器减少了我们实验过程的计算量,从而大大节约了我们实验的时间,提高了我们学习的效率。

第三篇: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人教版新教材第四章第二节)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第一课时:理论探究部分)

【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通过初中物理两年的学习,科学探究思想必然已经对学生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在高中阶段,我们应该努力让学生体会探究的本质。

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其改变是由它所受的力决定的,而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又与物体自身的质量有关,因此,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量关系是自然而又十分必要的。关于实验的基本思路:可以先结合一段视频,让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和一些小常识出发,对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量关系进行合理的猜想,因为这与实验数据的处理直接相关。正比、反比的关系用图象进行数据处理比较直观,而且有利于减小误差的影响,所以本实验用图象方法处理数据。

基于简单、方便的原则,考虑用打点计时器成本不高,其配备比较普遍,我们打算安排学生在第二课时动手进行实验测量加速度,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定量关系,但实验中要注意消除摩擦力的影响。由于探究的是加速度与力、质量间的比例关系,教科书上的第二套方案的实验设计很有启发性,但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对学生要求比较高,实验前要注意做好引导工作。

本节内容很多,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状态,我们打算探究工作分步进行,第一课时为理论探究部分,第二课时为操作探究部分。【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2.理解实验思路的合理性,以及用图象处理实验数据的有效性。

3.经历假设与猜想、方案的设计、方案的讨论以及实验数据的处理过程,体会整个探究过程的科学严谨性。

过程与方法

1.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知道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

2.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共同讨论方案的可行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实验方案的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2.通过对实验方案的探究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习惯。【教学重点】如何提出实验方案并使实验方案合理可行 【教学难点】实验方案的探究以及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天平、实验小车4只、一端带夹子的双轨滑道一只(包括配套的细线、砝码、钩码)、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两只、大铁夹两只。【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我们今天共同学习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请学生观看“F1赛车”的启动视频课件并思考:为什么赛车在十几秒内就能获得很大的速度,而载重货车的加速过程非常缓慢?(赛车动力相对大,质量相对比较小,所以加速快。)新课教学

一、提出问题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上面的一段视频提出一个有意义的物理问题,作为我们本节课探究的主题。

二、猜想

要求学生大胆地猜想“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

三、实验探究

1、思想方法:控制变量法

问:要探究三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我们一般采用什么探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问:在本节课的实验中我们要如何控制变量? 视频展示:

(1)保持质量不变,探究加速度和外力之间的关系。

(2)保持外力不变,探究加速度和质量之间的关系。

2、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引导学生分析:

(1)如何测量加速度?

可以通过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测量加速度

可以通过光电门测量加速度

可以通过频闪照片测量加速度

(2)如何提供恒定的合外力?如何测量合外力?

分析:小车所受到的拉力的大小约等于托盘对细线的拉力的大小

讨论:如何平衡摩擦力?

说明:实验时,托盘和托盘内砝码的总质量必须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3、实验方案的制订

方案一:通过打点计时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1)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实验方案

列举实验所需要的器材,画出实验草图,拟订实验步骤,制作记录数据的表格,然后规划出a—F图象和a—m,a—1/m图象

(2)请各讨论小组推荐一名代表,代表本组交流实验方案

(3)通过课件展示实验方案

方案二:通过比较法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1)引导分析:我们猜想加速度可能与力成正比,可能与质量成反比。

能不能不测量加速度的具体数值而通过测量加速度之间的比值来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之间的关系。

(2)如果让小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运动时间相等的情况下,加速度大小之比就等于位移大小之比。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控制运动的时间,让两个小车运动的时间相等。(3)学生分组讨论:

如何使两小车运动的时间相等(通过夹子控制)? 如何制定实验方案?

如何制作实验数据表格和如何画实验图象?(4)请学生代表交流实验方案。(5)视频课件展示实验方案

四、提供实验器材,请学生代表上台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分析强调:一个规律的得出,不是简单的一次实验就能得出结果,往往要通过大量的长期的实验才能总结出物理规律。从而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

课堂小结:(略)【作业布置】

请大家课后整理实验方案,为下节课的操作探究作好准备。【板书设计】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一、提出问题: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猜想:加速度可能与力、质量有关

三、实验探究

1、思想方法:控制变量法

2、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

四、实验方案

方案一:通过打点计时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方案二:通过比较法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课后反思】

中学物理教育的一个重要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能力,培养开拓创新能力要从培养学生的探究习惯开始,为此,新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探究性的教学内容,其中《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就是一节典型的探究课,本节教学内容分两部分进行,第一部分为理论探究部分,重点在探究实验方案的规划,第二部分为操作探究部分,重点培养学生的操作探究能力。

在本节展示课中,笔者重点展示了理论探究部分,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习惯,努力遵循理论探究的一般规律,从提出问题到分析问题,再到如何解决问题,层层推进,由浅入深。

综合专家的点评意见,本节课优点颇多。其一,教师语言精练,幽默;教态亲切、大方;板书工整有序、能突出重点,提问富于启发性,能启迪学生的思维。其二,本节课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能较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课件的使用恰如其分,整个过程在师生的交流与互动中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气氛活跃。其三,教学过程合理,教学环节环环相扣,自然流畅,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把握很到位,视频导入,引人深思,引发探究,数据处理科学合理,课后小结,画龙点睛,充分体现了教师扎实的基本功和较高的科学素养。

第四篇: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讲课稿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得出物体的运动状态的改变是由力决定的,而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又与其自身的质量有关,而物体状态的变化是有加速度决定的,那么加速度一定跟物体所受的力以及自身质量有关。于是,我们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的关系就十分必要了。

我们知道,以前我们探究了物体速度与实践的规律、位移与时间的规律,这中间都与加速度有关,那么我们猜想一下加速度与力、质量可能是什么关系呢?如何探究一个物理量与两个(或多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呢?小组现在开始讨论,然后派代表发表自己的观点,几个小组已经得出自己的结论,用之前学过的控制变量法,那大家进一步再来探讨质量不变时加速度与力有何关系,力不变时加速度与质量又有何关系呢?那么我们要知道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否要通过实验分析加以验证?这个实验我们所要测量那些物理量呢?对,很多同学会想到用打点计时器等来进行实验。

如果我们采用打点计时器进行实验,通过滑轮用钩码拉车的办法给小车提供力,但这一过程怎么“消除”摩擦力呢?这个可能是你们觉得困难的地方,展现团体的力量到了,我们接下来进行讨论,现在老师先做个示范,同学们要仔细观察我的实验步骤,我们边做边读出所需要的实验数据,为分析数据你们可以试着动手做出加速度与力的图像,加速度与质量的倒数的图像。可能同学们不知道加速度与质量的倒数的图像,那么我们就先做出加速度与质量的图像,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这个图像看不出什么规律,然后再尝试着加速度与质量的倒数。

除了这个方法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来探究此实验结果呢?对,课前老师已经把预习的工作分配下去了,通过预习课本,联想到书本上的另外的实验方法,我们也可以通过测量加速度转变为测位移,同样可以达到我们探究的目的的原理,关于数据处理,当质量不变时,应该以加速度之比作为横轴,力之比作为纵轴,当力不变时加速度之比为横轴,质量之比为纵轴并拟合曲线,从而得出其探究规律。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当质量不变时加速度与力成正比,当力不变时加速度与质量倒数成正比。这堂课同学们表现的很好,我们成功的完成并分析了数据,找出了加速度,力的质量的关系,以后的课程学习中大家也要像今天这样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动手能力并体会小组合作的魅力。

第五篇:实验报告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

实验 报告 探究加速度与 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

实验目的1.学会用控制变量法研究物理规律.

2.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

3.掌握灵活运用图象处理问题的方法.

实验原理

探究加速度 a 与力 F、质量 M 的关系时,应用的基本方法是__________,即先控制一个参量——小车的质量 M 不变,讨论加速度 a 与力 F 的关系;再控制小盘和砝码的质量不变,即力 F 不变,改变小车质量 M,讨论加速度 a 与质量 M 的关系.

实验器材

打点计时器、复写纸片和纸带、一端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小盘、______电源、______、砝码、________、导线.

实验步骤

一、测质量

1.用天平测出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 M,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 m,把测量结果记录下来.

二、仪器安装及平衡摩擦力

2.按图 1 把实验器材安装好,只是不把悬挂小盘的细绳系在车上,即不给小车加牵引力.

图 1

3.平衡摩擦力:在长木板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一块木板.反复移动木板的位置,直至小车拖着纸带在斜面上运动时可以保持__________运动状态.这时,小车受到的摩擦阻力恰好与小车所受的重力__________的分力平衡.

三、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研究 a 与 F 的关系

4.把细绳系在小车上并绕过定滑轮悬挂小盘,先__________再____________,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打完点后切断电源,取下纸带,在纸带上标上纸带号码.

5.保持小车和砝码的质量不变,在小盘里放入适量的砝码,把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 m′记录下来,重复步骤 4.在小盘内再放入适量砝码,记录下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 m″,再重复步骤 4,重复三次,得到三条纸带.

6.在每条纸带上都选取一段比较理想的部分,标明计数点,测量计数点间的距离,算出每条纸带上的加速度的值,并记录在表格(一)内.

表(一)

实验次数

加速度 a/(m · s-2)

小车受力F/ N

四、保持小盘和砝码的质量不变,研究 a 与 M 的关系

7.保持小盘内的砝码个数不变,在小车上放上砝码改变小车的质量,让小车在木板上滑动打出纸带.计算砝码和小车的总质量 M,并由纸带计算出小车对应的加速度.

改变小车上砝码的个数,重复步骤 7,并将所对应的质量和加速度填入表(二)中.

表(二)

实验次数

加速度a/(m · s-2)

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 M/ kg

小车和砝码总质量M1 1

数据处理

1.需要计算各种情况下所对应的小车加速度,可使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方法:先在纸带上标明计数点,测量各计数点间的距离,根据公式 a= Δ xT2 计算加速度.

图 2

2.(1)根据表(一),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 a,横坐标表示作用力 F,作用力的大小 F 等于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根据实验结果在坐标平面上描出相应的点,如果这些点是在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上,便证明了加速度 a 与作用力 F 成正比.如图 2 所示.

(2)根据表(二).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 a,横坐标表示小车和砝码的质量 M,根据实验结果在坐标平面上描出相应的点,发现这些点落在一条类似反比函数的曲线上.我们猜想,a 与 M 可能成反比.为了检验猜想的正确性,再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 a,横坐标表示小车和砝码总质量的倒数,根据实验结果在坐标平面上描出相应的点.如果这些点落在一条过原点的直线上,就证明了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如图 3 所示)

图 3

结论:

注意事项

1.一定要做好平衡摩擦力的工作,也就是调出一个合适的斜面,使小车的重力沿着斜面方向的分力正好平衡小车受到的摩擦阻力.在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把悬挂小盘的细线系在小车上,即不要给小车加任何牵引力,并要让小车拖着打点的纸带运动.

2.实验步骤 2、3 不需要重复,即整个实验平衡了摩擦力后,不管以后是改变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还是改变小车和砝码的总质量,都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3.每条纸带必须在满足小车与车上所加砝码的总质量远大于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的条件下打出.只有如此,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才可视为小车受到的拉力.

4.改变拉力和小车质量后,每次开始时小车应尽量靠近打点计时器,并应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且应在小车到达滑轮前按住小车.

误差分析

1.质量的测量误差,纸带上打点计时器打点间隔距离的测量误差,拉线或纸带不与木板平行等都会造成误差.

2.因实验原理不完善造成误差:本实验中用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代替小车受到的拉力(实际上小车受到的拉力要小于小盘和砝码的总重力),存在系统误差.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越接近小车的质量,误差就越大;反之,小盘和砝码的总质量越小于小车的质量,误差就越小.

3.平衡摩擦力不准确造成误差:在平衡摩擦力时,除了不挂小盘外,其他的都跟正式实验一样(比如要挂好纸带、接通打点计时器),匀速运动的标志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上各点的距离相等.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教学设计[合集]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