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太极文化项目商业计划书
太极文化推广项目商业计划书
引言:
瑜伽馆,一种外来的运动文化,为何在中华大地满街都是呢? 跆拳道,来自韩国的运动项目,为何如此时尚又令全国上下如此疯狂呢?为何能打进奥运会比赛项目呢?
那,我们的传统文化产业呢??? 那,我们的太极拳呢?
一,项目背景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蕴含着许多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体现了与现代生态文明相契合的生态智慧,也正是这些生态智慧,指导着中华民族在适应自然,利用自然规律保护自然、开发自然中生生不息,推动着中华文明的发展进程,使中华文明经久不衰。太极文化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太极文化蕴含了深厚的生态文明哲学思想。
可惜在当下物流横流、急功近利的社会中,现代人基本丢弃了老祖宗最精粹的智慧,并且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今商业运营未能有效的取得平衡点。为此,为唤起大家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将传统文化与商业推广有机结合,特组建本项目,以太极拳文化为切入点,将传统文化导入商业模式中。
在东莞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文化创意产业深受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通过文化产业的发掘,为东莞正名、为东莞摆脱“文化沙漠”的旧有印象贡献自身的力量。
二,太极文化产业市场可行性分析 1,官方的支持
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拳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精粹,近年来得到国家与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推广,太极拳已被列入全运会比赛项目,同时,作为更具参与性的项目,国家全力支持太极拳的发展,太极拳进入奥运会指日可待。
日前,中央国家机关太极拳协会正式成立。
国际交流上,李克强总理为太极拳代言。2,广泛的群众基础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习练太极拳人群不少于3亿人,作为已经入选全运会、有机会入选奥运会比赛项目,太极拳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况且,根据太极拳自身习练的性质,几岁的任何体质、任何年龄人群都很适合练习,不单单是不错的强身健体的日常运动,更是修心养性的活动,更可领悟中华文化为精粹。3,可操作性的商业运作
太极拳教学服务本来就是一项传统的商业服务,在其基础上衍生的例如交流活动、旅游参观、道家养生、太极服饰开发等商业活动都具备可执行性。
三,主要技术、产品及服务
1,团队中,拥有太极发源地--陈家沟的丰富师资力量与社会资源,目前拥有多位常驻的太极拳师父,为项目提供强而有力的技术支撑。2,太极拳商业化运作,包括: 1)太极拳交流活动 2)太极拳溯源之旅 3)国际太极文化行
4)中小学生夏令营(假期修道)5)太极拳道馆(会员众筹模式)
6、国学文化的企业管理导入
7、企业主道家文化培训平台
8、传统文化服饰开发
9、道家养生产业开发
四,产品市场分析 1,官方的支持
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拳蕴含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精粹,近年来得到国家与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推广,太极拳已被列入全运会比赛项目,同时,作为更具参与性的项目,国家全力支持太极拳的发展,太极拳进入奥运会指日可待。
日前,中央国家机关太极拳协会正式成立。
国际交流上,李克强总理为太极拳代言。2,广泛的群众基础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习练太极拳人群不少于3亿人,作为已经入选全运会、有机会入选奥运会比赛项目,太极拳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况且,根据太极拳自身习练的性质,几岁的任何体质、任何年龄人群都很适合练习,不单单是不错的强身健体的日常运动,更是修心养性的活动,更可领悟中华文化为精粹。3,可操作性的商业运作
太极拳教学服务本来就是一项传统的商业服务,在其基础上衍生的例如交流活动、旅游参观、道家养生、太极服饰开发等商业活动都具备可执行性。
五,市场竞争分析 1,市场状况
1)2011年4月8日,李连杰宣布与马云,郭广昌等一起组建成立太极禅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向全球推广太极文化。
2)瑞太极健康运动管理中心,是由沧州市瑞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办的沧州市首家瑞太极健康运动管理中心。拥有国际太极拳冠军、国家级武术指导员、国家武术六段、沧州市太极研究会副会长、省一级裁判、太极拳名师任会馆教练。同时,瑞太极携手马云、李连杰创办的太极禅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共同推广太极文化。
3)2011年在青岛打造了中国第一个全方位大型高端太极文化养生会馆—龙象天和太极会馆。作为中国首家全国连锁全方位大型高端太极文化养生会馆,在全国多地已开设分馆,均可通卡使用。
4)作为太极拳发源地,温县加快加快建设总投资22亿元的太极拳文化旅游产业开发项目,国际太极拳文化交流中心基本建成,杨露禅学拳处复建、王廷文化广场、太极拳文化传承区武校、王廷大街拓宽改造等工程稳步推进。总投资10亿元的太极文化生态园项目开工奠基。创建国家级4A级景区工作加快推进,建成了游客服务中心等一系列景区服务设施。快速推进阜外医院河南分院、太极大学、太极拳养生基地等开工建设,打造全国知名的太极拳养生基地。
2,东莞现状
1)众拳师于东莞教学的太极拳师父散落于各镇街,缺乏一个有效的资源整合平台。
2)太极拳作为一种传统的国术运动,目前参与的青少年较少,与跆拳道等时尚运动还有一定差距,无法引起年青人的共鸣与追捧。3)国内的太极会馆,特别是马云创业的太极禅,准入门槛较高,且缺乏全国的入口,令东莞爱好者无法共同参与,但这同时也是我们的机会。
六,商业模式
1,太极拳交流活动
联合其它会馆或平台,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太极拳文化交流、太极拳比赛等活动,以加大太极拳的影响力,推广太极文化。
2、太极拳溯源之旅
组织学员或其它社会人士,参加太极拳寻根之旅,通过对发源地的参观采风,了解太极的起源与发展,了解中华文化的源头。
3、国际太极文化行
联合台港澳及国际人士,定期或不定期举行太极文化国际交流,以扩大太极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打造国际级文化交流平台。
4、中小学生夏令营(假期修道)
于寒暑二假举办中小学生太极文化修行活动,通过封闭的修行,使中小学生在培养意志、定力、感情天地之正气平衡的基础上,体验式的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5、太极拳道馆(会员众筹模式)
通过会员众筹模式,筹建太极拳道馆,为会员提供日常练习、交流、休闲与商务会谈的私家场所。
6、国学文化的企业管理导入
通过与众多企业培训机构的合作,全面导入道家文化于现代企业管理中。
7、企业主道家文化培训平台
通过短期的修行、僻谷等活动,为企业主提供一个个人修行、营造高端人脉的多功能平台。
8,传统文化服饰开发
通过对传统文化服饰特别是太极服饰的重新梳理与设计、商标注册与品牌运营,使之符合能在日常生活与商务活动中穿着的服饰,使传统文化能与流行时尚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品牌文化使传统文化的价值能通过服饰变现。9,道家养生产业开发
以道家养生为指导,合作开发并推广道家养生的产品与服务,使之更好地为市民服务。
七,业务拓展计划
1、建立太极资源整合平台,让更多的太极拳产业合作者特别是太极拳师父能在平台上发挥其最大价值。
2、通过各种参赛路演机会,让更多的合作者能交流共享平台资源。
3、通过各个自媒体网络的宣传造势,让市场能看见本平台。
4、通过各种交流活动、比赛等,让相关参与者了解本项目。
5、通过会馆的众筹模式运作,让更多参与者成为股东,扩大本平台影响力。
八,风险与对策
1、法律风险:国家大力支持文化产业,只要不碰法律的红线,规范经营,法律风险基本不存在。
2、技术开发风险:目前团队中的太极拳师父都是资深师父,且在发源地及全国拥有丰富的技术资源,不存在技术开发风险,全是现成资源。
3、经营风险:项目运作前期采用轻资产运营模式,通过教学、交流活动经营模式,提高毛利率,减少成本的占用。
4、市场风险:目前东莞作为二级城市,竞争者都是小型拳馆,且基本上都是以教学为上,基本不存在市场竞争风险。
5、财务风险:项目一旦运作,按正规公司财务操作,规范财务制度与内部管理。
6、关键人物依赖风险:一旦项目开始运营,团队中的核心运营者专职操作,且不少于两名资深拳师驻场,且有多名资深拳师作为备选方案。
九,投资成本预算与退出渠道
1,投资总额:初定为1000万人民币。
2,融资方案:出让30%股权,融资300万。3,成本预算:
1)成立日常运营主体及构建团队:约100万。
2)筹建太极会馆:总面积1000平方米,约投资200万。3)流动资金储备:100万。
十,退出渠道 1,利润回收:
预计收回全部成本需3年左右时间,其中首年交流活动、课程培训业务共净利200万,次年会馆业务、养生产品与服饰业务共净利200万,3年共回收净利润共1000万。2,引入风投
项目于第二年开始成熟,可以开始与风投机构洽谈,如果顺利,可战备引入风投资金共同发展。
3,新三板挂牌
项目一开始就定位走向资本市场,故财务与制度在项目之初规范标准(特别是财务制度),公司主体满2年后开始筹划新三板挂牌事宜,最理想的状态是投资者部分股份于资本市场体现其价值。
十一,团队构成
CEO:张益浩
1969年生,台湾桃园人。部队退伍之后,即专注从事市场营销工作累积20年以上经历,早期在地方电视台(新坜有限电视台)从基层干起到担任业务主管,之后经历台湾东森电视台、环球电视台、映画制作公司(台湾无线电视台:华视外制单位),前后历练10之久。2003年受邀大陆发展,进入东莞清溪台资企业特宝电子公司(年营业额7个亿,员工4000人)担任业务副总一职,负责国内市场,走南闯北,见证祖国的兴盛繁荣,在职期间勤恳负责培育了100-200名业务精英后进,2009年全家迁居东莞东城,感受到东莞银行信贷新思维新趋势,夫妻共同投入金融服务业务工作,后创办和众金融(东莞市和众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至今。
CTO:张波
1978年生,河南温县人,毕业于洛阳干部管理学校,曾就职于河南省新乡市英姿实业有限公司市场部,河南网络通信公司市场部,山东银香伟业集团公司市场部,东莞市友贷网金融公司
COO:张锡标
1979年生,广东东莞人,独立投资人,毕业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财务专业,涉及的行业包括广告传媒、通信、物流、金融投资,先后就职于占美信息、中国移动、广州证券、光大证券、迪剑商业等企业,目前全力致力于创新项目的投资策划与落地运营。
太极拳师简介: 张红君
张红君,字耀方,男,汉族,大学本科,1968年生于温县忽雷太极拳发源地陈新庄村文武世家,系忽雷太极拳一代太极大宗师张国栋之曾孙,二代太极大宗师张文成、张宝成之孙,张锡玉大师长子,2009年被温县政府、温县体育局等有关部门,评为忽雷太极拳界著名大师,中国武协会员,忽雷拳国家武术七段,国家级优秀社会体育辅导员,国家一级拳师,国家一级裁判员,温县国际太极拳推广中心主教练,被中国太极拳研究基地专家命名为“中国太极拳优秀人才”,“国际太极拳文化传播大使”。国际太极拳推广中心主教练,河南焦作市太极拳研究会常任理事,温县张国栋忽雷太极拳研究会副会长兼总教练之一,焦作市忽雷太极拳(国术)研究总会会长兼总教练,天津、沧州、辽宁等、国栋忽雷太极拳文化传媒俱乐部总教练。2010被中华太极主委会评为忽雷太极拳界杰出传承人。
1994年温县国际太极拳推广中心主教练2008、2009年连续两年被温县体育局命名为“优秀教练”。
2009年被焦作市委市政府,在市内树立太极拳“名家大师”张红君人物形象。
2009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中国河南国际太极拳文化研讨会、组委会命名为“国际太极拳传播大使”。
2009年被中国太极拳文化研究基地,评为中国太极拳优秀人才。并入编《中国太极拳优秀人才名录》一书。
2010年在河南省第六届中原大舞台武术竞赛上,获忽雷太极拳个人一等奖,器械一等奖,并和弟子获得团体一等奖,2010年5月带领学员参加温县第十六届太极拳剑、推手锦标赛上获“忽雷太极拳团体三等奖”,个人一等奖。众学员各取得前一、二、名的好成绩。本人应邀参加“名家表演”。
2010年出制教拳光盘1—6层发行。
2010年在修武、辽宁、天津组建三个“忽雷太极拳”研究会和太极忽雷拳文化传媒俱乐部和武馆等,并担任总教练。
2010年在书报杂志、网络上发表“忽雷太极拳”理论、技击,对人体养生健康等文章。2010年在温县文化局邀请焦作市文化局、理工大学、市体育局武术专家为非物质文化审遗,做出了忽雷太极拳高层精华展示。
2010年被温县体育局首界被评选为忽雷拳唯一一名太极拳著名名家。本人应邀参加了名家精彩表演。
2011年在河南省“蓝波湾杯”第七届中原武术大舞台上,获“忽雷太极拳一等奖”。并带领学员获“团体一等奖”,参加了“名家”精彩表演。
2011年被授予“中华太极拳杰出传承人”荣誉称号。
2009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外事侨务办,授予“国际太极拳文化传播大使”荣誉称号。现为中国武协会员,国家武术七段,国家级优秀社会体育辅导员,国家一级拳师,国家一级裁判员,2010年被中国太极拳研究基地专家命名为“中国太极拳优秀人才”,2010年“国际太极拳文化传播大使”。河南焦作市太极拳研究会常任理事,中国焦作第五届、第六届国际太极拳年会形象大使;
现为温县张国栋忽雷太极拳研究会副会长兼总教练之一,焦作市忽雷太极拳(国术)研究总会会长兼总教练,辽宁省凌源市国栋忽雷太极拳文化传媒俱乐部总教练。
为了弘扬祖辈留下的宝贵财富让更多的大众共享,现张红君大师常年奔波于河南、温县、武陟、修武、焦作、郑州、北京、上海、深圳、天津、辽宁、湖北台湾、香港及日本、马来西亚、加拿大、美国、韩国、英国、法国、外蒙古、俄罗斯等国内外。
张远方
太极忽雷拳第四代嫡系传人张远方大师,又名红占,毕业于北京体育大学武术、运动训练专业。他自五岁起随祖父张宝成和父亲张锡玉习练家传忽雷拳(一路为忽、二路为雷,合称忽雷拳)、忽雷十三刀、剑、忽雷春秋大刀、太极大杆等。
1996年至今,张远方大师先后在各大国际、国内武术赛事中夺得金牌20余枚、银牌15枚。他是首届世界传统武术节冠军、国际太极拳文化传播大使、武术段位六段。任北京张国栋太极忽雷拳国术研究总会会长兼总教练、北京忽雷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张远方大师社会活动范围广,自1996年始多次代表中国温县太极拳界与国内外的众多机构、团体进行交流、互访。当年他为来访的韩国汉城电视台表演了精彩的太极硬气功。1997年,在县政府组织下,先后多次以武会友,慰问黄河小浪底工程到温县的移民。1998年参加纪念邓小平“太极拳好”题词20周年的活动;在迎接全国武术之乡检查团到温县指导工作会上作汇报表演;又在中央电视台拍摄的大型电视系列片《武术》中,带领学生做了全套太极忽雷拳的演示;1999年、2001年为推广太极忽雷拳,先后在河南荥阳、北京组织成立了张国栋太极忽雷拳研究会。
2000年到现在,张远方大师每年带学生参加温县举办的各种武术赛事并多次担任裁判工作,被温县体育局评选为年度武术优秀教练员、武术裁判员称号。
2005年,应马来西亚陈式太极拳总会的邀请,在北京亲授李文剑总会长先生等随行人员忽雷拳,并在马来西亚《太极拳》上发表了太极忽雷拳的文章。
2006年,在北京体育大学首届中国传统武术交流表演大会上参加“名家表演”,受到来自全国各地武术同仁、北体武术教授的赞扬;同年,在北京大学中华武术文化国际论坛大会做了太极忽雷拳的拳理及技艺报告。
2007年,入编“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太极拳》。2008年奥运会期间,特为来自英国伦敦大学孔子学院学习中国文化的师生教授忽雷拳,使他们亲身体会到儒学思想对中华武学文化的深远影响。
2009年入编《中国太极拳优秀人才名录》、《太极拳人物志》等太极拳专业书籍。
2010年特邀在清华科技园、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举办“太极拳对IT、科技工作者职业病的预防治疗及养生之道”大型专题讲座。
2010至今特邀在中国中医科学院给法国“中医气功、针灸专业”的留学生授课。
张远方大师在北京体育大学学习期间,深入、充分、系统地钻研武术理论,毕业后,在家学渊源的深厚功底之上,建立了一定的武术理论体系,在实践传统武术的功效方面也达到了较高境界,特别是在武术对身体的保健疗效、养生之道、技击层次、防身功效等方面有独到见解。
张远方大师1997年开始授拳,传播太极文化,先后受邀于国内十余个省市任教传艺,学生遍布美国、日本、英国、俄罗斯、西班牙、澳大利亚、瑞典、刚果、意大利、韩国等国家,学员众达万人。弟子们在省市、全国、国际武术大赛中夺得金牌480余枚,银牌300余枚。尤其在2000年首届中国焦作国际太极拳年会中,所带弟子们包揽了少年组太极忽雷拳个人、团体冠军;2007年弟子们先后赴俄罗斯、美国、加拿大等国大学传授忽雷拳,为传统民间武术的传播起到长久的推动作用。
在北京,张远方大师已举办数百次太极忽雷拳培训班,同时被多家健身俱乐部特聘为太极拳高级教练。学员包括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对外经贸大学、首都体育学院、北京体育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等高校的本科生、硕士、博士、专家、教授及北京金融系统、外资企业、解放军驻京部队、武警部队等各行业人士3000余人。
张随胜
张随胜,男,汉族,生于1967年11月,陈新庄人。系忽雷太极拳宗师张国栋嫡系曾孙,温县张国栋忽雷太极拳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总教练。现任国家武术裁判和社会体育辅导员、国家武术六段、中国武术协会会员、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世界亚太地区金飞鹰奖获得者、国际太极拳文化传播大使、山西晋城太极拳推广大使、温县十佳拳师、温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忽雷太极拳传承人、西班牙西中太极会忽雷太极拳总教练。
多次在省、市、县举办的武术赛会上担任裁判,多年来一直被温县体育局评为武术先进工作者。受家中武学之熏陶,自幼随家祖张宝成和父亲张敬玉习学家传忽雷太极拳一、二路及枪、刀、剑、棍、双人粘杆和太极推手等各种击技功法、器械、套路、。三十余年来苦练不辍,并有所新悟;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多次亲自并带领学生参加国内、国际武术赛事活动,均取得优异成绩。九十年代初开始在全国各地及海外进行授拳活动。并曾多次到西班牙传播忽雷太极拳,学生遍及全国和美、英、德、法、西班牙、瑞典、意大利、日本、韩国、马来西亚、及台湾、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相关事迹被国内外多家媒体所报道,并被《太极拳魂》、《温县太极拳志》、《少林与太极博览》、《中国太极拳优秀人才名录》、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太极拳》、《太极拳人物志》等书所入录。
2000年日本株式会社福昌堂首次出版了由张随胜所演练的忽雷太极拳录像带,所著《正宗忽雷太极拳及密传十一层练功法》一书已由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于2010年4月出版发行。为了适应更多的太极拳爱好者学习,根据自己多年实践和教学经验,又精编出简化忽雷太极拳二十五式并随书出版发行
1985年曾获温县第二届太极推手擂台赛中量级亚军;
1997年代表温县赴广西南宁市参加全国武术演武大赛,获得本次大赛的第一名; 1998年被温县体育局授予温县“十佳拳师”之一。1999年授予中国武术二级裁判,2005年获中国武术六段,200'7年荣获世界亚太地区民间艺术家协会金飞鹰奖。2008、2009年两次应西班牙“西中太极会”邀请赴西班牙传授忽雷太极拳,并受聘为西班牙“西中太极会”忽雷太极拳总教练。
现任“张国栋太极忽雷架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总教练等职。出版有《太极忽雷架》光盘,已在国内外发行。
曾在温县、武陟、焦作、郑州、开封、西安、珠海、深圳,及江苏、湖北等地授拳,多次接待来访的国外及港台太极拳友人,学生遍及香港、美国、日本、德国、西班牙、英国、马来西亚等国。学生中有百人曾在县、省及国际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陈炳
陈炳,男,汉族,陈家沟人,温县政协委员,大学本科学历,1971年生于太极拳世家,陈家沟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6岁随叔父陈小旺、陈小星习练家传拳械,,1983年进入陈家沟太极拳学校学习,1991年-1996年任该校太极拳辅导员,1997年考入上海体育学院武术系,研读人体科学、运动理论及武术专业知识。2004年获得中国国际武术推广中心武术教授职称。
现任陈家沟太极拳学校副校长,陈家沟太极拳协会会长。
1990年在焦作第8届全运会武术比赛中获得太极拳、太极剑、对练三项第一名。1993、1998、2000年三获温县国际太极拳年会男子传统陈式太极拳和竞赛太极拳第一名。1995、1996、1997年五次次蝉联河南省武术比赛太极推手第一名、太极拳剑第一名。1996、1998、2000年三次荣获全国武术太极拳锦标赛推手70KG第一名。1996年温县国际太极拳交手擂台赛70KG第一名,荣获擂主。1997年在郑州荣获河南省武术比赛首位太极全能第一名。2001年海南三亚“首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两项一等奖。1999在复旦大学发起成立陈式太极拳协会。
2000年5月应邀出席韩国汉城“首届世界气文化节”。
2000年11月赴韩国汉城、釜山进行三个月的太极拳教学交流。
2001年6月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2001年7月应邀至日本进行太极拳讲学 2001年9月返回家乡,志为家乡的开发建设贡献力量。
2002年5月带河南省太极推手队获全国武术锦标赛两金一铜。2003年两次应邀出访韩国。
2003年受聘于韩国抱川中文医科大学特邀教授。
2003年被河南省武术运动中心评为“优秀武术教练员”。
2004年起多次出访美国旧金山、芝加哥、圣地亚哥、哥伦布、凤凰城等地进行太极拳教学。2005年5月应邀出席美国俄亥俄首府举行的亚洲文化节。
受聘于复旦大学武术协会教练,复旦大学陈式太极拳协会终身顾问兼名誉总教练,韩国陈式太极拳总会特邀指导,日本陈式太极拳学会顾问,湖北宜昌太极拳协会名誉总教练等。
十二,发展方向与计划
1、以太极拳为切入点,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通过价值发现,使项目能走向资本市场。
2、计划一年后于前海股权交易所挂牌。
3、计划三年内于新三板挂牌。
第二篇:文化旅游项目商业计划书(精选)
文化旅游项目商业计划书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这期间也为旅游业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旅游策划专家认为:"旅游业既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是第三产业的龙头,其产业链条长,辐射面广,关联带动性强,文化旅游是以旅游文化的地域差异性为诱因,以文化的碰撞与互动为过程,以文化的相互融洽为结果的,它具有民族性、艺术性、神秘性、多样性、互动性等特征。文化旅游的过程就是旅游者对旅游资源文化内涵进行体验的过程,这也是文化旅游的主要功能之一,它给人一种超然的文化感受,这种文化感受以饱含文化内涵的旅游景点为载体,体现了审美情趣激发功能、教育启示功能和民族、宗教情感寄托功能。文化旅游是一个产业,它所涉及的面很广,并且它的关联度很高、能够带动全世界范围内的学习和模仿,综合来说,文化产业应该说是一种综合性产业,极具活力。文化旅游行业的整体消费约占全社会总消费的百分之十。其中文化旅游以庞大的发展规模、丰富的文化蕴涵以及博大的文化底蕴享有旅游行业的最高荣誉,并成为文化产业的最具影响力的产品。
第三篇:文化产业园项目商业计划书
篇一:四川文化产业园项目商业计划书
一、项目概况
“四川文化产业园”是一个包含文化创意、文化主题旅游、现代娱乐、青少年体验式教育、文化会展及商业配套等多种产业于一体的复合型的文化产业园区,已被四川省委、省政府确立为四川省重大文化产业项目。
项目选址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拟占地面积约3000余亩,首期供地约1500亩,分为6个主题区:文化创意产业园、电影主题乐园、青少年体验式素质教育基地、影视基地、旅游风情演出、文化小镇。
二、项目背景和政策支持(一)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
十七大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要实现省委省政府确立的“建设文化强省”战略目标,需要着力解决“抓手”问题,用大项目促大发展。
四川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具备两大现实机遇:
1、四川已成为全国第九个gdp总值过万亿的省份。目前,全国gdp总值过万亿的其他八省市的实践经验表明:gdp总值过万亿,是文化产业大发展的重要“拐点”,其文化产业发展必将出现不同程度的“井喷”;
2、近期,中央作出了扩大内需,促进增长、加快发展的战略决策,四川文化产业领域需要有大项目作为“引擎”。
四川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和响亮的城市品牌,具备强劲的文化产业基础。
(二)国家相关的政策支持
国办发[2003]10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和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两个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8]114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两个规定的通知》;财税[2005]1号、财税[2005]2号、财税[2006]153号、川办发[2005]42号等文件规定的优惠政策。
(三)项目的投资人概况(对拟引进投资商的要求)四川新华发行集团成立于2000年3月,是以出版物分销为主业,集文化旅游、传媒、房地产开发为一体的国有大型文化产业集团,为中央确定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和四川省政府着力培育的79家大企业大集团之一。、集团目前拥有3家全资子公司、7家控股子公司和2家参股公司。集团控股的四川新华文轩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已于2007年5月30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成为国内首家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图书发行业零售企业。
三、项目定位和选址
(一)项目定位(地位及发展方向)构建一个多业态、复合型、互动式、个性鲜明的文化产业聚集区和文化主题旅游区,力争成为全省第一、西部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区域文化产业品牌和国家级文化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力争成为四川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三大平台”:一是文化新业态、新产业的重要平台;二是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与旅游资源开发紧密结合的重要平台;三是推动四川文化产业资源整合,探索发展新机制、新体制的重要平台。(二)项目选址
园区位于成都市温江区城市新区南组团,紧邻成都七中温江校区,周边高端楼盘云集,临近区域有娱乐项目“国色天香”和规划中的“体育城”、“医疗城”。项目靠近绕城高速、光华大道、温泉大道、凤溪大道,距规划轨道交通站点1公里,距市区三环路8公里。
地块面积约1500亩,其西侧、南侧具有发展预留空间。目前该地块现状也包括农业用地(基本农田、一般农田、集体建设用地),要达到开发条件,也需要经城市修编,土地变性和拆迁安置。
四、项目开发思路及初步规划(一)本项目开发的目标及指导思想
1、近期目标:
在2012年前,成为中国一流、西部领先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聚集50家优势文化企业,实现年游客量超过300万人次,年均产值20亿元,贡献税收1亿元;
2、中远期目标:
通过园区的成功营运,形成园区品牌、人才、技术、产品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并以此为基础延伸园区产业链,实现园区低成本异地扩张,最终成为与国际接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文化产业集团。(二)总体规划布局
园区规划包括:文化创意产业园、电影主题乐园、青少年体验式素质教育基地、影视基地、旅游风情演出、文化小镇六大主题区。(三)功能分区
1、文化创意产业园
园区围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和最新技术,搭建产业发展平台,成为我省文化创意企业和优质创意项目的孵化器和推进器。
2、电影主题公园(暂定名:熊猫乐园)依托浓郁的影视元素,以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特效电影为载体,前沿声光视听、经典时尚风情演艺为特色,集文化性、互动性、体验性、刺激性、娱乐性于一体,打造具有世界水平、中国第一的电影主题科技体验乐园,是中国未来的“环球影城”。
3、我的世界(少年儿童素质教育体验基地)通过教育类活动项目的创造性设计,打造适合3-16岁少年儿童深度参与的体验式素质教育基地。
4、影视基地
深度结合影视创作生产与文化主题旅游,集影视拍摄、后期制作、影视教育培训、影视实践体验、影视文化主题旅游、中国少数民族题材影视创作译制及节目展映等于一体,打造西部最大、最先进的创新型影视基地。
5、旅游风情演出
根据不同主题、不同节假日、不同时尚风向组合配置演出内容,开拓夜间旅游市场,实现“留客一天”。
6、文化小镇
文化小镇是整个产业园区的生活及商务服务配套区域,提供食、住、行、购、娱等生活配套服务,搭建时尚文化产品的展示和交易的平台。(四)建设周期
园区统一规划,分期建设。预计2009年4月底前完成首期项目用地供应以及将项目上报省委立项;2009年6月底前,举行项目奠基仪式并开始动工建设;2012年底前完成产业园主要项目的建设,并全面投入运营。(五)项目经营思路
在坚持由集团对园区统一规划的前提,对于需要引进资金或产业资源的项目,将引入战略投资者共同投资成立项目公司。项目公司按照公司法的有关规范和要求进行运作。(六)项目效益分析
园区首期用地规模1500亩,总投资预计近50亿元,集合了大量的优势文化资源,致力于打造全国最具影响力的互动型、复合型文化产业园区;中国西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地;在中国首次实现实体产业园、虚拟产业园与媒体渠道的高度融合;世界水平、中国第一的电影主题科技体验乐园;西部最大的电影、电视制作基地;中国最大的少年儿童体验式科学乐园;西部最具文化特色、最时尚、最具科技含量的视觉艺术展演平台;西部最具文化内涵的生态型休闲生活之地。它一旦成功运营,将产生良好的综合效益。
1、经济效益
四川文化产业园项目的累计净现值为2.12亿元,内部收益率为10.20%,项目动态回收期为8.38年。项目所创造的年均产值为20亿元,年均税收为1亿元。上海社科院文化产业研究所进行的研究表明,文化产业对当地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效果系数为1∶5。四川文化产业园的成功运作将带来年均100亿元产业拉动贡献。
2、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四川文化产业园是为了迎接文化产业新政策、新业态、新技术以及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历史机遇和巨大挑战而规划设计的项目群,必将推动四川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产业、娱乐产业的快速发展:提升文化创意业的产业化、科技化、国际化,填补旅游产业文化主题旅游的空白,促进娱乐方式由传统休闲向现代娱乐的转变。
3、发挥产业集聚优势,形成叠加效益
园区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原有企业分散和单薄的状况,集聚一大批多种类型的文化创意企业,达到多产业要素的集聚,充分激活各个企业的活力,产生相互间的联动效应,形成叠加效益,极大地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对全省文化产业形成带动和示范作用,从而提升园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4、提高城市竞争力,改善人文环境
作为四川文化产业发展的标志性项目之一,四川文化产业园包含了多个国内领先的项目和技术,必将成为四川和成都的文化名片。进而改善城市功能配套,提升城市品质,增强经济活力。同时,园区作为环保型大型公共文化服务项目集群,优化了产业环境和人文环境,从而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文化消费方式。
5、扩大就业,培养人才
据初步测算,园区将直接提供约2000个就业机会。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资料显示,每增加1个直接就业人员,就能为社会增加5个就业机会。按此推算,本项目将带来10000个以上就业机会。园区数字娱乐产业基地、旅游娱乐产品研发交易中心以及影视教育实践基地将为有志于文化创意的人才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对我省文化产业人才的培育产生积极作用。(七)资金筹措方式
项目先期投资12亿元,其中争取政府增资约5亿元,其余资金由四川新华发行集团自筹。后续资金采取银行贷款方式来筹集,预计银行贷款将在2011年达到最高值14.53亿元。争取政府贴息贷款4亿元(从2009年到2015年,争取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贴息3000万元)。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四川新华发行集团控股子公司——四川新华文轩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将回归a股上市。成功上市后,新华文轩公司将募集资金中的5-7亿元投入项目建设,以减少项目的银行贷款。同时考虑引入战略投资者进一步减轻建设资金压力。篇二:文化产业园项目商业计划书结构图 1.0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概要 1.1项目要点 1.2项目背景
1.3项目核心竞争力 1.4项目内容与特点 1.4.1体系架构
1.4.2技术或资源特点 1.4.3商业经营模式特点 1.5客户基础 1.6市场机遇 1.7项目投资价值 1.8发展使命 1.9成功关键 1.10盈利目标
2.0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公司介绍 2.1发起人介绍
2.2项目公司与关联公司 2.3公司组织结构
2.4[历史]财务经营状况(新建项目与公司没有本章节)2.5公司地理位置 2.6公司发展战略 2.7公司内部控制管理
3.0文化创意产业项目(产品与服务)3.1项目内容与目标 3.2项目开发思路 3.3项目创新与差异化
3.4项目核心竞争力或特点 3.5项目开发12.条件资源状况 3.6项目地理位置与背景 3.7项目设备与设施
3.8项目建设基本方案与内容 3.9经营模式与盈利模式 3.10项目进展
4.0文化创意产业市场分析 4.1行业市场分析
4.2行业准入与政策环境分析 4.3市场容量分析 4.4供需现状与预测 4.5目标市场分析 4.6销售渠道分析 4.7竞争对手分析
5.0文化创意产业项目swot综合分析 5.1优势分析
5.2弱势分析5.3机会分析 5.4威胁分析 5.5swot综合分析
6.0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发展战略与实施计划 6.1执行战略 6.2竞争策略 6.3市场营销策略 6.3.1目标市场定位 6.3.2定价策略 6.3.3渠道策略 6.3.4宣传促销策略
6.3.5整合传播策略与措施 6.3.6网络营销策略 6.3.7客户关系管理策略
6.4经销商培训与销售网络建设 6.5公共关系与战略结盟 6.6售后服务策略 6.7战略合作伙伴
7.0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管理与人员计划 7.1项目公司组织结构
7.2项目公司管理团队(管理层人员介绍或团队组建)7.3管理团队建设与完善
7.4人员招聘与文化创意产业计划 7.5人员管理制度与激励机制 7.6项目质量控制系统 7.7项目成本控制管理 7.8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8.0风险分析与规避对策
8.1文化创意产业项目风险分析 8.2文化创意产业项目风险规避 8.2.1政策规避方法 8.2.2市场风险规避方法 8.2.3经营管理风险规避方法 8.2.4人才风险规避方法 8.2.5融资风险规避方法 9.0投入估算与资金筹措 9.1项目融资需求与贷款方式 9.2项目资金使用计划 9.3融资资金使用计划
9.4资金合作方式及与资金偿还保障 9.5退出机制
10.0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投资效益分析 10.1财务分析基本假设
10.2收入估算10.3成本与税金估算
10.3.1采购与水、电、燃料等费用 10.3.2工资及福利费用 10.3.3折旧费 10.3.4维修费 10.3.5管理费用
10.3.6销售税金等费用 10.3.7税率 10.4成本估算
10.4.1固定资产折旧费用估算表 10.4.2销售成本估算表 10.4.3付现经营成本估算表 10.4.4运营费用估算表
10.5损益表与现金流量表估算 10.6重要财务指标 10.7财务敏感性分析 10.8盈亏平衡分析 10.8.1盈亏平衡点 10.8.2盈亏平衡分析图 10.8.3盈亏平衡分析结论 10.9投资效益分析结论
11.0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无形资产价值分析 11.1分析方法的选择 11.2收益年限的确定 11.3基本数据
11.4无形资产价值的确定 12.0财务分析附件 12.1基本报表 12.2辅助报表 12.3敏感分析报表 12.4营业执照 12.5法人代码证书 12.6税务登记证
12.7技术应用成果相关证件篇三:文化产业园商业计划书 第一章 项目背景
一、文化产业园项目概况描述
这种变革最重要的标志便是以前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文化产品的生产是“以产定销”为主变成了“以销定产”为主,使文化产品的生产进入了跟一般商品一样的生产、流通、交换、消费过程。这种循环的结果可使其得到源源不断的资源的支持,产品也能够极大地丰富起来。当然,它的另一面可能会使文化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受市场左右,这是难以完全避免的,但两者也不是绝对的不可以调和。
二、文化产业园项目目前主要产品或服务介绍
二、文化产业园简介资料
四、文化产业园管理 第二章 技术与产品
一、技术描述及技术持有
二、产品状况 1.主要产品目录 2.产品特性
3.正在开发/待开发产品简介 4.研发计划及时间表 5.知识产权策略
6.无形资产
三、文化产业园产品生产 1.资源及原材料供应 2.现有生产条件和生产能力
3.扩建设施、要求及成本,扩建后生产能力 4.原有主要设备及需添置设备 5.产品标准、质检和生产成本控制 6.包装与储运
第三章 文化产业园项目市场分析
文化在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既是间接的生产力又是直接的生产力。文化首先是由知识、价值观、信念、社会道德、行为标准等意识形态所构成的间接生产力,当这种意识形态通过一定的传导方式融入到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中去,并通过人力、物质资本在生产中发挥其作用,以此推动经济增长时,它便成为直接生产力。作为生产文化产品的经济主体,文化产业正逐渐成为各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中国幅员辽阔,各个地区由于不同的自然、历史等原因,形成了迥然相异的社会文化氛围。人们在特定的环境中建造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不仅受到当地文化习俗的影响,所建成的园区还是一种当地文化的象征。文化景观(cultural landscape)指居于某地的人们为满足其需要而利用自然界所提供的材料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叠加上自己所创造的文化景物。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就是一种典型的文化景观,借助园区这种固化的物质形式,不同类型的文化传统得以呈现,同时也成为人们超越现状、快速发展的契机。中国各个区域的文化传统大不相同,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作为凝聚、呈现并促进文化的物质形式,其发展策略应依据具体的文化语境而变。因此,分析中国不同文化地理区域内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情况,可为园区的差异化发展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意见。
一、文化产业园市场规模、市场结构与划分
二、目标市场的设定
三、产品消费群体、消费方式、消费习惯及影响市场的主要因素分析
四、目前文化产业园产品市场状况,产品所处市场发展阶段(空白/新开发/高成长/成熟/饱和)产 品排名及品牌状况
五、市场趋势预测和市场机会
六、行业政策 第四章 竞争分析
我国文化产业发展仍未能形成很大的市场份额,在国民经济中的排序不高。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起点很低,至今还没有形成大型的、有一定规模的文化产业企业。丰富的文化资源大部分没有开发,有的是低层次的开发,有的甚至是破坏性的开发。经营管理水平不高,文化资源的商品转化率很低,文化产品的精神内涵和艺术精致程度也很低,不仅没有深度开发国内市场需求,而且也很难适应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市场竞争。
一、有无行业垄断
二、从市场细分看竞争者市场份额
三、主要竞争对手情况:实力、产品情况
四、潜在竞争对手情况和市场变化分析
五、文化产业园产品竞争优势
第五章 产品制造(项目产品、技术及工程建设)第一节 产品制造
一、生产方式
二、生产设备
三、成本控制
第二节 项目主要产品及规模目标
一、主要产品质量指标
二、本项目主要产品特点
三、本项目主要产品工艺流程
四、本项目主要产品产能规划 第六章 文化产业园项目建设计划 第一节 项目建设主要内容
一、建设规模与目标
二、项目建设内容
三、项目建设布局与进度安排 第二节 厂址选择
一、项目建设地点
二、区位优势分析
三、厂址选择及理由第三节 原材料保证 第四节 建设工期计划 第五节 主要设备选型
第七章 文化产业园项目市场营销
一、概述营销计划
二、文化产业园销售政策的制定
三、文化产业园销售渠道、方式、行销环节和售后服务
四、主要业务关系状况
五、文化产业园销售队伍情况及销售福利分配政策
六、促销和市场渗透 1.主要促销方式
2.广告/公关策略、媒体评估
七、文化产业园产品价格方案 1.定价依据和价格结构
2.影响价格变化的因素和对策
八、销售资料统计和销售纪录方式,销售周期的计算。
九、文化产业园市场开发规划,销售目标 第八章 文化产业园项目投资说明
第四篇:文化产业园项目商业计划书结构图
1.0 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概要
1.1 项目要点
1.2 项目背景
1.3 项目核心竞争力
1.4 项目内容与特点
1.4.1 体系架构
1.4.2 技术或资源特点
1.4.3 商业经营模式特点
1.5 客户基础
1.6 市场机遇
1.7 项目投资价值
1.8 发展使命
1.9 成功关键
1.10 盈利目标
2.0 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公司介绍
2.1 发起人介绍
2.2 项目公司与关联公司
2.3 公司组织结构
2.4 [历史]财务经营状况(新建项目与公司没有本章节)
2.5 公司地理位置
2.6 公司发展战略
2.7 公司内部控制管理
3.0 文化创意产业项目(产品与服务)
3.1 项目内容与目标
3.2 项目开发思路
3.3 项目创新与差异化
3.4 项目核心竞争力或特点
3.5 项目开发(条件)资源状况
3.6 项目地理位置与背景
3.7 项目设备与设施
3.8 项目建设基本方案与内容
3.9 经营模式与盈利模式
3.10 项目进展 1
4.0 文化创意产业市场分析
4.1 行业市场分析
4.2 行业准入与政策环境分析
4.3 市场容量分析
4.4 供需现状与预测
4.5 目标市场分析
4.6 销售渠道分析
4.7 竞争对手分析
5.0 文化创意产业项目SWOT综合分析
5.1 优势分析
5.2 弱势分析
5.3 机会分析
5.4 威胁分析
5.5 SWOT综合分析
6.0 文化创意产业项目发展战略与实施计划
6.1 执行战略
6.2 竞争策略
6.3 市场营销策略
6.3.1 目标市场定位
6.3.2 定价策略
6.3.3 渠道策略
6.3.4 宣传促销策略
6.3.5 整合传播策略与措施
6.3.6 网络营销策略
6.3.7 客户关系管理策略
6.4 经销商培训与销售网络建设
6.5 公共关系与战略结盟
6.6 售后服务策略
6.7 战略合作伙伴
7.0 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管理与人员计划
7.1 项目公司组织结构
7.2 项目公司管理团队(管理层人员介绍或团队组建)
7.3 管理团队建设与完善
7.4 人员招聘与文化创意产业计划
27.5 人员管理制度与激励机制
7.6 项目质量控制系统
7.7 项目成本控制管理
7.8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8.0 风险分析与规避对策
8.1 文化创意产业项目风险分析
8.2 文化创意产业项目风险规避
8.2.1 政策规避方法
8.2.2 市场风险规避方法
8.2.3 经营管理风险规避方法
8.2.4 人才风险规避方法
8.2.5 融资风险规避方法
9.0 投入估算与资金筹措
9.1 项目融资需求与贷款方式
9.2 项目资金使用计划
9.3 融资资金使用计划
9.4 资金合作方式及与资金偿还保障
9.5 退出机制
10.0 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投资效益分析 10.1 财务分析基本假设
10.2 收入估算
10.3 成本与税金估算
10.3.1 采购与水、电、燃料等费用
10.3.2 工资及福利费用
10.3.3 折旧费
10.3.4 维修费
10.3.5 管理费用
10.3.6 销售税金等费用
10.3.7 税率
10.4 成本估算
10.4.1 固定资产折旧费用估算表
10.4.2 销售成本估算表
10.4.3 付现经营成本估算表
10.4.4 运营费用估算表
10.5 损益表与现金流量表估算
10.6 重要财务指标 3
10.7 财务敏感性分析
10.8 盈亏平衡分析
10.8.1 盈亏平衡点
10.8.2 盈亏平衡分析图
10.8.3 盈亏平衡分析结论
10.9 投资效益分析结论
11.0 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无形资产价值分析 11.1 分析方法的选择
11.2 收益年限的确定
11.3 基本数据
11.4 无形资产价值的确定
12.0 财务分析附件
(1)基本报表
(2)辅助报表
(3)敏感分析报表
(4)营业执照
(5)法人代码证书
(6)税务登记证
(7)技术应用成果相关证件 4
第五篇:四川文化产业园项目商业计划书
一、项目概况
“四川文化产业园”是一个包含文化创意、文化主题旅游、现代娱乐、青少年体验式教育、文化会展及商业配套等多种产业于一体的复合型的文化产业园区,已被四川省委、省政府确立为四川省重大文化产业项目。
项目选址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拟占地面积约3000余亩,首期供地约1500亩,分为6个主题区:文化创意产业园、电影主题乐园、青少年体验式素质教育基地、影视基地、旅游风情演出、文化小镇。
二、项目背景和政策支持
(一)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必要性
十七大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要实现省委省政府确立的“建设文化强省”战略目标,需要着力解决“抓手”问题,用大项目促大发展。
四川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具备两大现实机遇:
1、四川已成为全国第九个GDP总值过万亿的省份。目前,全国GDP总值过万亿的其他八省市的实践经验表明:GDP总值过万亿,是文化产业大发展的重要“拐点”,其文化产业发展必将出现不同程度的“井喷”;
2、近期,中央作出了扩大内需,促进增长、加快发展的战略决策,四川文化产业领域需要有大项目作为“引擎”。
四川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和响亮的城市品牌,具备强劲的文化产业基础。
(二)国家相关的政策支持
国办发[2003]105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和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两个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8]114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两个规定的通知》;财税[2005]1号、财税[2005]2号、财税[2006]153号、川办发[2005]42号等文件规定的优惠政策。
(三)项目的投资人概况(对拟引进投资商的要求)
四川新华发行集团成立于2000年3月,是以出版物分销为主业,集文化旅游、传媒、房地产开发为一体的国有大型文化产业集团,为中央确定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和四川省政府着力培育的79家大企业大集团之一。、集团目前拥有3家全资子公司、7家控股子公司和2家参股公司。集团控股的四川新华文轩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已于2007年5月30日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成为国内首家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的图书发行业零售企业。
三、项目定位和选址
(一)项目定位(地位及发展方向)
构建一个多业态、复合型、互动式、个性鲜明的文化产业聚集区和文化主题旅游区,力争成为全省第一、西部领先、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区域文化产业品牌和国家级文化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力争成为四川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三大平台”:一是文化新业态、新产业的重要平台;二是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与旅游资源开发紧密结合的重要平台;三是推动四川文化产业资源整合,探索发展新机制、新体制的重要平台。
(二)项目选址
园区位于成都市温江区城市新区南组团,紧邻成都七中温江校区,周边高端楼盘云集,临近区域有娱乐项目“国色天香”和规划中的“体育城”、“医疗城”。项目靠近绕城高速、光华大道、温泉大道、凤溪大道,距规划轨道交通站点1公里,距市区三环路8公里。
地块面积约1500亩,其西侧、南侧具有发展预留空间。目前该地块现状也包括农业用地(基本农田、一般农田、集体建设用地),要达到开发条件,也需要经城市修编,土地变性和拆迁安置。
四、项目开发思路及初步规划
(一)本项目开发的目标及指导思想
1、近期目标:
在2012年前,成为中国一流、西部领先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聚集50家优势文化企业,实现年游客量超过300万人次,年均产值20亿元,贡献税收1亿元;
2、中远期目标:
通过园区的成功营运,形成园区品牌、人才、技术、产品等方面的竞争优势,并以此为基础延伸园区产业链,实现园区低成本异地扩张,最终成为与国际接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大型现代化综合文化产业集团。
(二)总体规划布局
园区规划包括:文化创意产业园、电影主题乐园、青少年体验式素质教育基地、影视基地、旅游风情演出、文化小镇六大主题区。
(三)功能分区
1、文化创意产业园
园区围绕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最新趋势和最新技术,搭建产业发展平台,成为我省文化创意企业和优质创意项目的孵化器和推进器。
2、电影主题公园(暂定名:熊猫乐园)
依托浓郁的影视元素,以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特效电影为载体,前沿声光视听、经典时尚风情演艺为特色,集文化性、互动性、体验性、刺激性、娱乐性于一体,打造具有世界水平、中国第一的电影主题科技体验乐园,是中国未来的“环球影城”。
3、我的世界(少年儿童素质教育体验基地)
通过教育类活动项目的创造性设计,打造适合3-16岁少年儿童深度参与的体验式素质教育基地。
4、影视基地
深度结合影视创作生产与文化主题旅游,集影视拍摄、后期制作、影视教育培训、影视实践体验、影视文化主题旅游、中国少数民族题材影视创作译制及节目展映等于一体,打造西部最大、最先进的创新型影视基地。
5、旅游风情演出
根据不同主题、不同节假日、不同时尚风向组合配置演出内容,开拓夜间旅游市场,实现“留客一天”。
6、文化小镇
文化小镇是整个产业园区的生活及商务服务配套区域,提供食、住、行、购、娱等生活配套服务,搭建时尚文化产品的展示和交易的平台。
(四)建设周期
园区统一规划,分期建设。预计2009年4月底前完成首期项目用地供应以及将项目上报省委立项;2009年6月底前,举行项目奠基仪式并开始动工建设;2012年底前完成产业园主要项目的建设,并全面投入运营。
(五)项目经营思路
在坚持由集团对园区统一规划的前提,对于需要引进资金或产业资源的项目,将引入战略投资者共同投资成立项目公司。项目公司按照公司法的有关规范和要求进行运作。
(六)项目效益分析
园区首期用地规模1500亩,总投资预计近50亿元,集合了大量的优势文化资源,致力于打造全国最具影响力的互动型、复合型文化产业园区;中国西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地;在中国首次实现实体产业园、虚拟产业园与媒体渠道的高度融合;世界水平、中国第一的电影主题科技体验乐园;西部最大的电影、电视制作基地;中国最大的少年儿童体验式科学乐园;西部最具文化特色、最时尚、最具科技含量的视觉艺术展演平台;西部最具文化内涵的生态型休闲生活之地。它一旦成功运营,将产生良好的综合效益。
1、经济效益
四川文化产业园项目的累计净现值为2.12亿元,内部收益率为10.20%,项目动态回收期为8.38年。项目所创造的年均产值为20亿元,年均税收为1亿元。上海社科院文化产业研究所进行的研究表明,文化产业对当地相关产业的拉动作用效果系数为1∶5。四川文化产业园的成功运作将带来年均100亿元产业拉动贡献。
2、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
四川文化产业园是为了迎接文化产业新政策、新业态、新技术以及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历史机遇和巨大挑战而规划设计的项目群,必将推动四川文化创意产业、旅游产业、娱乐产业的快速发展:提升文化创意业的产业化、科技化、国际化,填补旅游产业文化主题旅游的空白,促进娱乐方式由传统休闲向现代娱乐的转变。
3、发挥产业集聚优势,形成叠加效益
园区建设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原有企业分散和单薄的状况,集聚一大批多种类型的文化创意企业,达到多产业要素的集聚,充分激活各个企业的活力,产生相互间的联动效应,形成叠加效益,极大地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对全省文化产业形成带动和示范作用,从而提升园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4、提高城市竞争力,改善人文环境
作为四川文化产业发展的标志性项目之一,四川文化产业园包含了多个国内领先的项目和技术,必将成为四川和成都的文化名片。进而改善城市功能配套,提升城市品质,增强经济活力。同时,园区作为环保型大型公共文化服务项目集群,优化了产业环境和人文环境,从而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文化消费方式。
5、扩大就业,培养人才
据初步测算,园区将直接提供约2000个就业机会。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资料显示,每增加1个直接就业人员,就能为社会增加5个就业机会。按此推算,本项目将带来10000个以上就业机会。园区数字娱乐产业基地、旅游娱乐产品研发交易中心以及影视教育实践基地将为有志于文化创意的人才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对我省文化产业人才的培育产生积极作用。
(七)资金筹措方式
项目先期投资12亿元,其中争取政府增资约5亿元,其余资金由四川新华发行集团自筹。后续资金采取银行贷款方式来筹集,预计银行贷款将在2011年达到最高值14.53亿元。争取政府贴息贷款4亿元(从2009年到2015年,争取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每年贴息3000万元)。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四川新华发行集团控股子公司——四川新华文轩连锁股份有限公司将回归A股上市。成功上市后,新华文轩公司将募集资金中的5-7亿元投入项目建设,以减少项目的银行贷款。同时考虑引入战略投资者进一步减轻建设资金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