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洛邦镇组织工作创新体系建设方案
洛邦镇组织工作创新体系建设方案
――绕河村引入旅游企业“双向进入、交叉任职”
一、指导思想
围绕中央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以“政府引导、企业 动、村级组织发动、农民主体参与”为原则,立足实际、着眼长远、因地制宜,通过引入旅游企业 “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探索新农村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提升农村的产业层次和水平,促进农业多种功能的实现、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实现农民增收。为全镇新农村建设起示范和带动作用。
二、建设示点
以洛邦镇绕河村作为“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示范点
三、建设时间 2008――2010年
四、建设依据
洛邦镇绕河村距镇政府10公里、市区19公里,全村共有农户712户,人口2624人,人均纯收入924元,是一个交通不便、农民经济收入较低的少数民族村寨,该村是我省唯一的一个绕家族民族村。有着自己的民族语言,自然条件优越,民族风情浓郁,是理想的旅游胜 地。但由于该村基础设施落后,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部分群众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发展意识淡薄,仍存在“等、靠、要”思想,严重制约了该村的经济发展。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发展乡村旅游业提供了广阔空间。乡村旅游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紧密的联系――新农村的“新”主要体现在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和管理民主五个方面上,而这些方面都和乡村旅游关系密切,依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能够极大地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的发展又能更好的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两者之间有效的结合和互动,能够形成新农村建设一种重要而且行之有效的模式,即以旅游产业为导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绕河村有丰富旅游资源和条件,只有将发展乡村旅游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相结合,通过引入旅游企业,其管理人员与村委基层干部“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即形成:企业+村委干部+农户模式,利用企业的市场优势、管理优势,对绕河村旅游的宣传、管理进行管理指导,不断推进绕河村旅游业的发展,从而增加农户收入,有效转移本剩余劳动力,不断发展本村经济。
五、建设措施
(一)加强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强力扶持乡村旅游产业跨越发展。
1、完善发展思路,科学编制规划,促进绕河村旅 游业的健康发展
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是发展乡村旅游最基础和最重的工作。镇党委政府将发展乡村旅游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的内容进行重点考虑。加强规划指导,合理布局产业。要按照统一规划、有序开发、合理布局、持续利用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地编制绕河村旅游产业发展规划。
加快乡村旅游业发展,政策是关键。我镇将进一步健全有利于乡村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将分散的村寨和庞大的市场有机衔接起来,提高旅游产业的系列化、规模化、组织化水平,同时,进一步加强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服务与引导,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2、依托新农村建设工作,优化旅游业的发展条件,营造绕河村旅游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极大促进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交通、通信、卫生和饮水等条件的改善,将使乡村旅游业的设施条件和自然环境大为改观。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在推动农业快速发展、改变农业生产总体面貌的同时,也转变了乡村旅游的理念,丰富着乡村旅游业的内容,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生活宽裕建设上:以特色种养殖业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进一步量化农民增收目标和增收计划。积极调动农户作 为经营主体参与到旅游接待服务中来,如农家家庭旅馆、餐馆、娱乐。政府在规划阶段对这些项目进行指导和示范规范、在运营阶段帮助协调、提供咨询指导并进行规范和管理。村容整洁建设:以村庄整治作为主要内容。着力抓好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投入,同时用好国家扶持性政策,做好民房改造,使村寨焕发新貌,农民生产生活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从而发挥农村后发经济优势。乡风文明建设:注重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和引导。举办多种类型的农民素质和技能培训,有效提高了农民从事农业和非农产业的能力,为乡村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和智力支持。管理民主建设:以基层组织建设为主要内容,以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为重点,探索新农村建设与管理的长效机制。一是探索村民理事会制度,其职责主要是组织村级公益事业议事及实施、组织群众建设和群众意见反馈,使政府、村级组织与群众之间拱建桥梁,推进新农村建设项目顺利完成;二是在制度建设上,建立卫生保洁制度和公共基础设施维护制度。
(二)引入旅游企业“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提高旅游业的质量和水平
1、解决好民俗化的问题。民俗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创造一个乡村旅游中的传统人居环境。通过引入旅游企业,帮助乡村保持和还原乡村居民特有的朴素、纯 真、热情、好客的传统民俗。
2、解决好产业化的问题。产业化是指在乡村旅游中要构建旅游产业链。可充分利用绕河村大面积特色种养植与发展旅游业相结合的模式,能够带动相关农副产品的销售,依托这些农副产品可形成旅游商品,进行更大范围的推广,从而推动农副产品的加工与开发,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和深度开发和加工的方向调整和发展。
3、加强培训,严格管理,不断提升乡村旅游产业水平。旅游企业可请专家指导农民学习接待礼仪、装修布置农居;请宾馆领班指导摆台、上菜、泡茶等;请厨师免费指导村民学习烹饪。利用各种机会在农村传授旅游基础知识,宣传旅游法规政策,扩大他们的视野加强对农民服务意识的培训,使农民能很快转变角色,为游客提供“热情、周到、体贴”的服务。
4、挖掘文化内涵,乡村旅游须注入文化理念和提升品味。文化是乡村旅游的活力源泉。没有文化的内在支撑,再好的乡村旅游只会是昙花一现。要保持乡村旅游长期繁荣兴盛,就应该重点在做足文化文章上下功夫,不断深度挖掘绕河村的民俗风情、民俗文化、农耕文化、民间技艺等反映本土文化的东西,要赋予乡村旅游以文化内涵和时代特征,满足旅游者对乡村文化的鉴赏、体验、学习需求,提升乡村旅游产品的档次和水平,选择多种渠道宣传乡村旅游地的旅游产品;不断丰富乡村旅游的文化内涵。不断推陈出新,打造更多的文化产品,使之成为乡村旅游的灵魂与品位所在,对乡村自然、人文、民俗风情资源进行开发和包装,将多种民间文化、饮食文化、生态文化融入到乡村旅游之中,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游客。着力打造以农耕文化、民间工艺、乡村民俗为特色的乡村旅游经营聚集区,从单一休闲型向集文化、风景、娱乐等为一体的复合型转变,提升品味和档次,不断增强竞争力。
二00八年六月一日
第二篇:镇组织工作创新总结
**镇组织创新工作总结
2010年以来,**镇党委紧紧围绕“进一步落实好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加强和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开展了学习型乡镇建设、党员志愿服务、大学生村干部相关岗位竞聘、党员干部勇战洪魔等活动和工作,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的建设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效。
一、学习型乡镇建设卓有成效
**镇针对农村党员老龄化、文化知识落后等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等实际情况,采取有力措施,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积极开展学习型乡镇建设,推动全镇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一是奖惩兑现,完善学习制度。我镇把建设学习型乡镇纳入工作目标,建立了干部职工学习活动考核制,出台了考核细则,由办公室专人对学习活动情况进行考评,并定期公布考评结果。今年以来,学习活动做到了有安排、有考勤、有记录、有心得体会、有
专用笔记本、有奖惩。截止2010年6月底,我镇共收到学习心得体会、读书笔记等115篇;对积极撰写信息和宣传稿件的3名大学生村干部给予了奖励;对一名干部不按时参加镇党委集中学习活动给予了做书面检讨的处理。
二是三学同步,灵活学习方式。我镇采取领导带动集中学、报刊网络摘录学、工作周报交流学“三学同步”学习方式,全面推进学习型乡镇建设,确保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开展。领导带动集中学。镇领导班子成员轮流每月举办一次专题学习讲座,对镇机关和村社区党员干部进行集中学习辅导,引导党员干部科学制定个人自学计划,认真撰写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强化日常学习。报刊网络摘录学。大力倡导和鼓励干部职工利用工作之余看书读报和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学习手段,深入学习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及当前的热点重点时政知识,并作好学习摘录笔记,全面提升机关党员干部把握经济社会大局、掌握科学发展规律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工作周报交流学。推行工作
周报制度,每周一镇分管领导和站所负责人分别汇报总结上周工作完成情况,安排本周工作。通过交流,促进学习借鉴,促进全镇各项工作的有序推进,切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践成果。如今,我镇围绕村换届选举工作、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创先争优活动、农村党员发展等重点内容,掀起了新的学习热潮。
三是突出实践,提高学习效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我镇采取学中做与做中学相结合的方式,切实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双促进。目前,我镇组成专项调研组,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等问题,深入村社开展了调查研究活动,提高了学习效果。通过调研学习,党员干部提高了思想意识,各村党支部书记主动向镇党委和社会公开承诺,打造环境示范村,坚决改变村里柴草乱堆、家禽乱跑、垃圾乱倒等脏乱差现象,让村庄变脸,让农家变美,让村民变样。目前,十字路村党支部已制定打造环境示范村计划,由5名党员组成评比检查组,每月开展一次清洁卫生检查评比,对获得前10名的给予奖励,对最后10名在村广播上通
报批评。镇党委正协调帮助各村在打造环境示范村活动中做到“四有”(村有垃圾坑、村有保洁队、村有评比栏、村有监督员)“四不”(垃圾不乱倒、牲畜不乱放、柴草不乱堆、粪水不乱流),引导群众转变卫生观念,改掉不良习惯,做到家家清洁、院院整洁、村村和谐。
二、大学生村干部相关岗位竞聘,进一步激励成长
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因此,我镇党委、政府对2007年至2009年受组织选聘到我镇任职的12名大学生村干部,一贯重视、关心、培养,积极为他们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为进一步助推大学生村干部成长成才,根据岳组通[2009]2号文件精神和岳池县大学生村干部聘用合同的相关规定,结合我镇实际,进一步完善我镇大学生村干部选用、培养、竞争、成长机制,确保“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下、待遇好;干得好、有望头”,进一步搭建培养“锻炼平台”,提升大学生村干部干事创业能力,经镇党委研究决定,在确保到
村任职工作任务完成的前提下,鼓励我镇在岗12名大学生村干部实行差额竞聘党政办助理、民政助理、综治大调解助理镇机关助理10个工作岗位。
先由大学生村干部对竞聘岗位自愿报名,报名后根据各自竞聘岗位撰写好竞聘演讲稿。在镇党委组织下统一进行竞聘演讲,竞聘中党委严格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和竞争择优的原则,并由镇党委领导及中层干部共12人作评委按百分制打分,当场公布分数结果,并按分数由高到低进行择优聘用,并与镇党委签订岗位工作目标责任书。
进一步改善大学生村干部工作待遇:
1、对大学生村干部完成所在村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无安全事故发生和无信访案件发生的,每月发放50元工作补助。
2、对竞聘上协助镇机关工作岗位、完成岗位工作任务的大学生村干部由镇财政每月另发放200元岗位工作补助。
三、党员志愿服务得民心。
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及响应县委在全县开展“党员干部志愿服务”活动,我镇党委高度重视,专题研究,成立了党员干部志愿服务领导小组,并于2010年10月13日召开党员干部志愿服务活动动员会,会上党委副书记、政府镇长易兵主持会议,党委书记刘永生同志作了动员报告。并对党员干部服务队的要求、做法作了明显的要求,充分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广大党员干部志愿服务群众搭建了平台。
动员会后,我镇党员干部及党员积极分子踊跃志愿报名加入共205名,成立了宣教类、帮扶类等9个志愿服务队。
2010年10月15日上午**镇党员干部志愿服务队开展了“重阳节尊老助老志愿服务活动”。
一是给每位老人们送去了糖果(每人两斤)、鞋子(每人一双)、15斤肉,党委刘书记代表志愿队向院内五保老人作了节日的问候“叮嘱老人爱惜身体,颐养天年,祝愿老人晚年幸福,健康长寿!”
二是镇党员干部志愿队在院内展开了环境卫生的整治,党员干部志愿者自带工具打扫院子,给老人们收拾房间、洗衣服、晾晒被褥等,不怕脏,不怕累,认认真真地清扫着环境卫生。清除了院内多年来的卫生死角。志愿者队和老人们亲切的交谈使他们平日沉闷、单调的生活增添生气。志愿者们的爱心让老人们非常开心和感动,使老人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怀,给予他们家庭般的温暖。
在这次以“党员干部志愿者服务”为主的创先争优活动中,激发了党员干部志愿者服务群众、服务社会的内在动力,调动了党员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积极性。
四、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勇战洪魔 **镇党委在抗击7.17特大洪灾中,以创先争优为抓手,充分发挥各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在党旗的感召下150多名党员干部迅速集结组成20支党员志愿突击队第一时间奔赴抗洪一线,勇战洪魔,以实际行动践行创先争优,夺取抗洪抢险全面胜利。
通过组织“党员志愿突击队”、设立“党员责任岗”等,积极践行着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让党旗始终屹立在渠江边,飘扬在受灾群众的心中。同时,党委要求各党支部要注重在抗洪抢险救灾第一线发
现和考验入党积极分子,对在抗洪抢险救灾中表现突出、一贯表现好、符合发展条件的,及时发展入党。党委明确指出要注重在这次抗洪抢险救灾第一线考验考察干部,把各村干部在抗洪抢险救灾中的表现,作为换届组织考察的重要依据,对表现优秀的普通党员经考察按程序纳入村级后备干部。
在党委的号召下,轻灾区各党支部在不到一小时内迅速集结150余党员组成的20支党员志愿突击队、14支基干民兵救援队。协调县公安局从县城抽调20余名民警,分布到被洪水淹没的14个重点区域,设立警戒点、维护秩序,防止群众围观、涉水打捞物资而出现意外伤亡。迅速争取县卫生防疫站和县畜牧食品局的大力支持,并庚即安排迅速组织镇卫生院和畜牧站开展了人和畜禽“消、杀、灭”卫生防疫工作。对受灾区域在清淤前后分别进行了两次次全面专业的消毒防疫工作,并继续做好消毒防疫的查漏补缺,确保灾后人畜安全。通过全力抢险、科学处置,我镇在抢险中无一人伤亡发生,抗洪抢险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总之,一年来,镇党委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增加农民
收入为目标,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主要任务,以新农村建设总揽农村工作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紧紧围绕“建好一个场镇、壮大两大基地、开展三项活动、加强四大建设、优化五项服务、办好六件实事”六大工作思路,创新举措,狠抓基层党建工作,全面推进农村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中共 县**镇委员会 2010年12月10日
第三篇:镇惩防体系建设方案
*委发[2011]6号
中共**镇委员会
2011年惩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以及省、市、县关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建立健全**镇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切实从源头上控制腐败现象产生,结合金仙镇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严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纪委关于反腐倡廉的决策部署,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切实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切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健全制度、强化监督,着力改革创新、破解难题,推动全镇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创新,为全面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保持全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坚强有力的保障。
二、组织保障
为加强组织协调,把惩防体系建设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有机结合起来,落实责任分工,强化各项任务的落实,形成构建惩防体系建设的整体合力。经金仙镇党委研究,决定成立金仙镇惩防体系建设工作领导组,现将具体人员名单通知如下:
组
长:*** 镇党委书记 副组长:***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 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 镇人大副主席 成员:*** 副镇长、武装部长
*** 副镇长
*** 副镇长
*** 镇党委纪检员
*** 镇党政办公室主任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在镇纪委,由***同志兼任办公室主
任,负责惩防体系建设工作日常事务。
二、工作要点
为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框架,建立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健全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形成权力运行监控机制,深化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体制改革,改进党风政风,遏制腐败现象,2011年**镇惩防体系建设工作主要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开展。
(一)突出制度建设。从依法行政办事规则和程序入手,围绕党内民主监督、违纪行为惩处、有效预防腐败等方面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深化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对干部人事、土地出让、政府采购、重大决策、重点项目、大额度资金使用等方面的制度建设。镇属各相关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认真梳理现有的各项制度,及时加以补充完善;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检查,切实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不断提高制度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二)抓好宣传教育。把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同领导干部培养、选拔、管理、使用等结合起来,把反腐倡廉工作纳入先进性教育之中,强化对领导干部的教育监督。加强理想信念和廉政从政教育,教育领导干部筑牢思想防线,坚持密切联系群众,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深入开展示范教育、警示教育、岗位廉政教育,继续引导领导干部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
(三)加大监督力度。一是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贯彻落实。二是深入开展专项检查和治理。三是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四是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坚决遏制腐败现象发生。
三、方法步骤
(一)大力开展反腐倡廉教育,不断改进和规范基层党员、干部的行为。
1、抓好党政领导干部的廉政学习,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将廉政学习纳入中心组理论学习和镇村干部政治学习教育计划,经常组织党政班子成员学习上级党风廉政建设文件精神和党的有关廉政理论,组织观看反腐警示教育片,反复学习领会县党风廉政建设和纪检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党政班子成员结合工作实际,规范自己的行动实践。镇、村主要领导落实“勤廉双述双评”和“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制度,开展民主测评活动。
2、加强对党员干部的针对性教育。利用党支部会、民主生活会、镇、村干部会等会议进行党的政治纪律教育,推进廉政文化进机关、学校和农村,进一步增强党员干部的勤政廉政意识,提高党员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
3、坚持主要领导上廉政教育课制度,增强全体党员干部反腐倡廉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4、各级领导干部要发挥表率作用,加强自我教育、自我
管理、自我约束,正确行使职责,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的监督。
(二)进一步加强基层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制度建设
1、建立和完善对农村基层干部的监督制度。落实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完善以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为主要形式的民主决策制度;完善村民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积极推进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全面开展村干部述职述廉评议、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2、整合民主理财小组、村务公开监督小组职能,在村级全面推行“监督委员会”制度。村监督委员会具体工作职责:一是加强对党务公开情况的监督。对村党组织重大事项决策、党员义务履行、党员奖惩、村后备干部选拔、党员发展、培养和评先评优等情况进行事前、事中、事后的全方位监督。二是加强对村两委班子成员执行廉洁自律的情况进行监督;组织开展村干部“勤廉述职”活动,听取、收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向镇纪委和村两委班子进行反馈;认真办理群众来电来访,引导群众依法信访,逐级信访,真正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定期对村党风廉政建设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制定、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三是加强对党员干部履行职责、带头致富情况的监督。对村两委班子任期目标的执行情况和村两委班子成员、党员帮扶村民脱贫致富情况进行监督,并定期向
乡镇纪委汇报有关工作情况。四是加强对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监督。对村两委班子落实上级关于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一系列政策规定的情况进行监督、审核村务公开的内容、时间、形式及程序;认真征求村民对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意见及建议,督促村两委把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及时公开。坚决防止和纠正搞形式、走过场、假公开的不良行为。五是加强对村财务资金的监督。认真行使监督权、审核权、督促纠正权、向上级反映问题等权力,定期召开理财会议、检查账目,对集体重大经营决策事项实施监督,对村所有的开支票据和财务公开的内容进行审核。六是加强对村公益项目的监督。对村属财政资金、集体资金或公开筹资建设的公益项目进行全程监督。重点监督建设资金的使用情况和工程建设质量情况。
3、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三资”管理制度。完善镇村财务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原始凭证、会计帐簿、会计报表和会计档案的管理;完整、真实地反映有关会计事项;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健全财务预决算、开支审批、审计监督等制度。
4、健全监督机制。在各村设立服务公示牌。将村“两委”班子成员职责分工、服务承诺及办事流程上墙,认真做好值班工作。公布镇纪委书记、纪委副书记及各村监督委员会成员电话,接受群众监督。
(三)全面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党务公开
1、深入推进政务公开。镇属各单位、各站所以公正、便民和廉政、勤政为基本要求,利用方便快捷的形式,重点公开贯彻落实中央有关农村工作政策,财政、财务收支,各类专项资金、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使用等情况,以及其他涉及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进一步完善和修订镇、村政务公开目录。大力推行办事公开制度,把办事公开纳入政风行风评议的范围,并将评议结果向有关部门反馈。每月10日前将上月符合公开条件的重大决策制定、重要项目实施、重点工作进展以及政务信息及时在金仙镇政府政务公开栏上公布。利用音像、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充分展现金仙的发展变化。
2、深入推进村务公开。认真修订和完善村务公开目录,加强对村务公开工作的指导,督促村级组织把各级政府支农惠农政策、社会各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项目、新农村建设的各项资金及其使用情况、农村集体资产和资源处置情况,以及对村干部的民主评议、考核和审计结果等事项,纳入公开的内容。防止和纠正不公开、假公开、不及时公开等问题。各村委会明确专人负责村务公开工作,使村务公开工作做到公开时间、形式、内容、程序、阵地、管理“六规范”。
3、积极推行基层党务公开。深入推进党务公开工作,健全党内情况通报制度,镇村党组织不涉及国家秘密的工作事项,都向党员和农民群众公开。重点公开基层党组织的工作
目标、决策内容和程序、干部选拔任用、发展党员、党费收缴管理和使用、民主评议党员、党员干部违纪、违法问题的处理、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等内容。
(四)认真解决损害农民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1.认真做好减轻农民负担监督工作,加大对重点地区、重点领域和重点收费项目的综合治理,坚决纠正在计划生育、农民建房等方面存在的乱收费、乱罚款等行为。
2.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健全农资产品质量监管及追溯制度。加强农村市场价格监管,严肃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和哄抬农资物价等行为。
3.加强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机构与资金的管理,确保合作医疗资金的安全。
4.坚决纠正农村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5.认真解决在扶贫、救灾、救助等款物管理和使用中损害农民群众利益的问题。
6.认真解决农民群众来电来信来访问题,实行农村基层干部进村入户下访、领导干部接待来访和包案制度,建立健全涉农信访问题排查化解机制。
(五)严肃查处农村基层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 镇委、镇政府要高度重视农村基层案件查处工作,镇纪委认真履行职责,负责督促指导各部门、各单位和站所认真查处截留、挪用、侵占、贪污强农惠农资金案件,侵占集体
资金、资产、资源案件,利用职权谋取非法利益案件,涉及农民负担恶性案件,选举中拉票、贿选等严重违反组织人事纪律案件,参与赌博、借婚丧喜庆收钱敛财等案件。
(六)加强作风建设,提高政府工作效能
1、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深化开展“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做到“六个着力”,即:着力增强宗旨观念,着力提高实践能力,着力强化责任意识,着力树立正确政绩观,着力树立正确利益观,着力增强党的纪律观念。把改进领导干部作风作为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切入点,增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起,真心实意为群众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
2、扎实推进工作作风及效能建设。大力倡导服务之风、学习之风、创新之风、务实之风、廉洁之风,精简文件和会议,转变会风,坚持开短会、讲短话、讲实话;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严格执行上级有关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相关规定。加强公务用车使用管理,实现公务用车购置零增长,进一步规范和改革公务接待制度,压缩公务支出。加强考勤,严肃纪律,开展绩效管理,努力提高工作效能。
3、推进行政民主管理。认真执行职工大会制度,继续探索政务公开、办事公开、增强透明度的有效途径。以召开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述职述廉会为平台,领导班子认
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主动亮思想,勇于解剖自己,不断提高工作作风。
4、深入推进阳光政府建设。以涉及公共、公众直接利益的事项和与人民群众联系紧密的“窗口”单位为重点,贯彻实施实行动态监督和行政问责,确保工作见实效、出成果。积极探索更加便于公众参与重大决策听证,了解重大事项公示、重点工作进展,努力形成具有本镇特点的贯彻实施形式。注重对先进做法,典型经验的总结、推广。
2011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报告精神的关键一年,认真做好今年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坚持党中央确定的反腐败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在县委、县政府及县纪委的领导下,根据新形势和新情况,结合我镇实际,不断探索新的途径和对策,着力在抓巩固、抓落实、抓深入、抓提高上下功夫,不断总结工作经验,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努力取得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新成效,建立健全**镇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2011年3月4日
主题词: 惩防体系建设 实施方案 抄 报:县纪委
**镇党政办公室
2011年3月4日 印
第四篇:乡镇组织工作创新
乡镇组织工作创新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七届六次全会和全国党建带团建暨共青团系统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座谈会精神,大力加强我县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根据团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乡镇、街道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的指导意见》和全省基层党建带团建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的要求,现就在全县范围内全面推进乡镇团的组织格局创新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乡镇组织工作创新。
一、开展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实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两个全体青年”的重要指示为目标,通过“编制内与编制外相结合、专兼职相结合”的方式,放宽用人视野、严格选配标准,将政治素质高、热心于共青团工作、工作能力强、带动作用大的优秀青年选拔到基层团的工作岗位,担任书记、兼职团委副书记、委员等职务,使乡镇团组织人员配置和工作内容更加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青年群众工作的要求,切实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影响力。
2、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党管干部”、“党建带团建”原则。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始终坚持党委的领导,并采取灵活、适当的组织手段,对过程和结果保持合理的引导和掌控,保证达到预期的目的。二是坚持发挥好上级团组织“协管”作用的原则。团县委将投入足够的人力和精力,全程参与组织格局创新工作的指导。三是坚持竞争择优原则。在人选确定上要通过适当的方式体现竞争性,把那些真正有责任心、有奉献精神、有影响力的优秀青年选拔出来,吸纳到团组织中,工作总结《乡镇组织工作创新》。四是坚持合理配备原则。要根据乡镇的实际情况和工作需要,合理配备乡镇团干部,要把代表不同群体、阶层、领域的青年选配到团组织中来,形成有利于推动工作的人员结构。五是坚持换届推动的原则。各乡镇团组织以集中换届的形式,规范选举程序,促进基层民-主,扩大工作影响,全力推动组织格局创新工作。
二、乡镇团委干部选配要求
1、严格选配标准
选拔对象要符合以下基本条件:本地户籍或在本地长期居注工作的青年,年龄一般应在35周岁以下,其他条件特别优秀的兼职干部人选可放宽到40岁以下;政治面貌为中共-党员或共青团员,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作风正派;热爱共青团和青年工作,在青年中有较高的威信。要特别注意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农村致富能人和产业带头人、大学生村官、青年志愿者、非公有制企业和社会组织管理人员、青年社团骨干、优秀青年农民工等人员中选拔兼职团干部。
乡镇团委书记要从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学习刻苦、作风扎实的优秀青年党员、团员中选拔,应为公职人员。
2、把握数量结构
以团的组织格局创新方式换届后,乡镇团委一般由9-11名委员组成。具体数量根据各乡镇青年人口数量,各类社会组织数量以及团组织结构、团员数量等因素确定。团委书记、副书记数量一般不超过委员数量的三分之一,副书记、委员构成必须注重编制内、外相结合。
3、规范选任程序
一是提名。要按照选配标准的要求,在广泛发动团员青年参与、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多数团员青年的意见确定委员候选人预备名单,报乡镇党委同意。
二是产生。乡镇团的委员会由团员大会或团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其中,书记、副书记由委员会全体会议或团员大会选举产生,选举中要注意通过扩大差额比例等有效方式体现竞争性,保障团员的民-主权利。处于届中的乡镇团委,可根据《团章》规定进行提前换届或届中补眩
三是报批。选举产生的乡镇团委委员、副书记、书记人选须上报乡镇党委和团县委批准,经组织部任命后,公示生效。
4、相关权利和任期
第五篇:谈组织工作创新
如何加强组织工作改革创新
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要求,对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组织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按照桂林市委组织部2009年下基层专题调研工作方案的要求,我们庙头镇党委成立了专题调研组,在全镇23个基层党组织进行了专题调研,深入查找各基层党委当前组织工作改革创新面临的困难,认真分析原因所在,并结合我镇实践,如何加强组织工作改革创新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形成了此报告。
一、推进组织工作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
组织工作改革创新问题,是在系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组织工作的成就和经验,深刻分析当前组织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的基础上提出的。它的提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组织工作改革创新是推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要求。组织工作必须按照与时俱进的要求,敢于打破传统思维方式,正确树立符合时代特征的工作理念。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新时期组织工作的复杂性、挑战性,自觉地把组织工作放在全局的大背景中来审视,放到经济建设的主旋律中来谋划,放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中来考虑,统筹党的组织、思想、作风、制度建设,兼顾组织、干部、人才、自身建设方面,克服只见局部,不见整体,防止顾此失彼的现象。特别在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下,对我们组织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组工干部重视创新、善于创新,就会充满活力,就会更快发展。要结合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在工作的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只有不断改革创新,努力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更好更快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2、组织工作改革创新是破解当前组织工作面临新情况新问题的必然要求。要站在更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有利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更有利于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的高度,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的组织工作观,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进组织工作创新与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利益格局重大调整,社会矛盾日益突显。在世情、国情、党情、社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组织工作面临着诸多亟待突破的新情况、新问题,如党员干部的整体素质与新形势不相适应、非公党组织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基层干部传统的工作方法有待进一步改善,等等。这些决定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紧迫。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组织工作,要求我们要着眼于时势和目标任务的变化,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用开放的思维、开明的思想对待和处理不断发展变化的新情况和出现的新问题,推动组织工作在改革中加强、在创新中发展。
3、组织工作创新是提高组织工作整体水平和组工干部整体素质的必然要求。组织工作创新的过程,也是组工干部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提高的过程,只有亲自参与和经历过工作创新的组工干部,才能更加主动地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使他们更加主动地投身到知识经济建设主战场。组织工作要“出精品、创特色、争一流”,其实质就是组织工作要不断进行创新。组工干部要提高自身素质,一个很有效的手段,就是投身到组织工作创新的实践中去,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之中使自己的理论和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反之,如果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不思进取,或者整天陷于具体事务之中,思维闭塞,或者思想保守,不敢有所作为,那么,在当前组织工作面临的新形势下,就会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此,组织工作创新的过程,也是组工干部不断学习、不断总结、不断提高的过程,只有亲自参与和经历过工作创新的组工干部,才能更加主动地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创新的精神,不断推动组织工作上新水平。
二、推进组织工作改革创新的基本方法和途径
组织工作的改革创新就是要敢于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维观念,敢于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陈规陋习,敢于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弊端,善于用发展的眼光谋划组织工作,用改革的精神增添组织工作发展动力,用探索的思维拓宽组织工作新路子,不断使组织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1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1、坚持以理念创新为先导,使组织工作体现时代性。思想是行动的基础。解放思想,创新理念,是工作创新的前提。应对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就要坚持以先进的理念引领组织工作,冲破一切与时代要求不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在解放思想、创新观念中推动工作创新。一是要树立全局理念。新时期组织工作任务重、头绪多、涉及面广,必须跳出就“组织工作抓组织工作”的传统思维模式,主动适应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以全局的思维谋划和推进组织工作。因此,一定要多方面密切配合、通力合作,找准组织工作与中心工作的结合点,在贯彻落实上级重大决策部署中确定创新的方向,在总结和借鉴经验中拓宽创新的思路,从重点工作和特色工作中发掘创新的亮点,从难点问题和薄弱环节中找准创新的着力点,通过选准干部、配好班子、建强组织、用活人才,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的作用,努力实现组织工作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二是强化服务理念。开展各项组织工作,不仅要提高甘为人梯、任劳任怨、勇于奉献的思想境界,更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强化组织工作为中心工作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服务的意识,做到理解人、尊重人、关心人和爱护人,搭建服务平台,拓展服务渠道,延伸服务触角,提高服务水平,把激活每一个干部的思想、挖掘每一个干部的潜能、规范每一个干部的行为,让每一个干部舒畅地工作、健康地成长、不断地发展,作为组织工作的最高价值追求,最大限度地调动党员、干部和各方面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要树立“敢为人先”理念。加快组织工作的创新,就是要在工作实践中,怀有不唯上、不唯书的勇气,敢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敢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敢于承担风险,敢于承担责任,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和观点,在突破重点工作中探索创新,在开发和巩固优势工作中总结创新,在不断推动常规工作中推陈创新,在攻克薄弱环节中积累创新,不断提高组织工作的“创新力”。我们在全省率先推行了对重要部门党政正职领导干部实行公推公选,通过公推公选的方式,已成功选任教育局局长、县委办主任等8名正职领导干部,得到省市组织部门的一致认可。
2、坚持以方法创新为动力,使组织工作富于创造性。科学有效的方法,是推动组织工作创新的重要保证。方法得当则事半功倍,方法不当则寸步难行。推进组织工作创新,应该养成用正确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的工作方法推动工作的习惯。一是以加强调研推动组织工作改革创新。调查研究工作历来是各级领导机关推进工作、破解难点、提高干部素质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组织部门要创新工作、改进作风,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应该针对当前组织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的不熟悉基层、不掌握情况,凭经验办事、按惯例办事、靠想当然办事等形式主义倾向,加强对新情况、新问题的调查研究。要紧紧围绕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紧紧围绕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上级组织部门确定的工作任务,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展调查研究,做到谋划工作从实际出发,部署工作调查研究先行,推进工作面对面指导,评判工作尊重群众看法。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从基层的实践创新中汲取智慧、总结经验、升华规律,探寻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形成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和新机制,切实推进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创新。二是以典型引带推动组织工作改革创新。及时总结经验,用典型推动工作是加强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重要方法。以典型引路的方式推进组织工作改革创新,首先要学会发现和培育典型,其次要善于解剖典型、推广典型,再次就是要学会提炼典型、总结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和提升组织工作整体水平。几年来,我们全力构筑典型示范网络,县委确定党建示范党委,党委确定示范支部,支部确定示范党小组和典型党员。结合深入实施“先锋工程”,发现、挖掘和培植一大批业绩突出的先进典型,并对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大张旗鼓地宣传,使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受触动、受教育、受启发,在全县上下形成学先进、树正气、积极向上、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以此来牵动各项工作。三是以凝聚合力推动组织工作改革创新。组织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要抓好组织工作,不可能“单兵独进”、封闭运行,必须多方面密切配合、通力合作。要注重整合组织系统内外资源,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在凝聚工作合力,改善领导方式和推进工作方法上下功夫。要注重搞好横向互动,理顺组织部门各组室间的工作关系,明确职责任务,形成科学分工、相互配合、合理制约、高效运行的工作机制,统筹推进组织、干部、调研、人才工作,使“四个轮子”协调运转;要注重搞好上下联动,加强对基层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以上带下,以下促上,上下结合,形成推动工作的整体合力;要注重搞好内外协作,加强组织部门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互通信息、共享资源,用足“内力”,借助“外力”,内外结合,依托相关部门资
源,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共同推动组织工作改革创新。四是以载体活动推动组织工作改革创新。做好组织工作,一个根本的方法就是把我们的思路和目标通过一定的载体和形式来承载、来支撑、来实现。近几年,我们以开展“先锋工程”为统领,结合庆安实际,在农村党员中深入开展了“双带双强”和设岗定责等活动,在机关事业单位党员开展了“三为三争”和五型机关创建活动,在社区党员中开展了争当“六大员”活动,在企业党员中开展了争当“一星四手”活动和“双培双带”活动等一系列主题鲜明的活动,取得了明显效果。既为各级党组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供了新抓手,又为基层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发挥作用搭建了新平台,有效增强了党组织的吸引力、向心力和战斗力。
3、坚持以机制创新为核心,使组织工作把握规律性。
组织工作改革创新必须要以相应的机制创新来作保证。要着眼于机制创新,认真总结好的经验做法,探索内在规律,及时把创新成果提升为制度规范,建立和完善与新形势新任务相适应的、充满活力的组织工作新机制。
一是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干部选任制度。在坚持常规方式选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选任机制,切实加大公开竞争性选拔任用干部的工作力度,全面推行差额选任、公推公选、公开选拔、试用期前置四种选任方式,积极探索扩大干部选任民主、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有效途径。今后对重要部门科级班子党政正职的选拔任用一律实行公推公选,并将逐步扩大公推公选的适用范围,由重要部门科级正职向重要部门关键岗位的科级副职延伸。切实加大对年轻干部和女、少、非干部公开选拔力度,不断扩大公开选拔的数量和比例,要科学规范选任程序。全面规范干部选拔任用的推荐提名、组织考察、酝酿沟通、决定任用等程序。严格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实行先推荐后提名,对科级党政正职领导干部和重要岗位领导干部的初始提名,一律采取召开全县领导干部会议、县委委员会议、缺职单位干部会议的方式,实行“三次公推”。进一步完善考察方法,逐步建立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的动态考察评价机制,围绕“四果”对考察内容全面进行细化、量化,科学确定考核评价要素,不断改进考察方式,完善述职、质询提问等项环节,使考察工作更具有针对性。不断改进票决制度,探索推行全委会讨论决定重要干部票决制,对一些重要部门的“一把手”在常委会通过后,提交全委会票决。切实提高选人用人的公信度。
二是建立健全科学规范干部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实绩问责、交流任职、辞职、考培制度等“四个办法”,积极探索用人规律。将进一步扩大干部交流力度,通过调整性交流、政策性交流、回避性交流、培养性交流等多种交流形式,不断激发各级领导干部干事创业激情,促进干部队伍的合理有序流动。在强化素质提高上,采取重点培养与全员培训相结合的办法,围绕提速发展对干部提出的新要求,拟采取“三段式”方式,举办一期农区工业化与现代农业培训班。此外,要充分发挥“三校合一”的优势和资源,根据实际需要,采取专题论坛、理论研讨、专家讲座等方式,分层次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类培训班10期以上。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要求,对乡科级领导班子实行绩效考核,出台《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绩效考核实施办法》,健全绩效考核办法,采取工作完成情况评估、共性目标评估、领导评估、社会评价、专家评估、确定评估等次等多种考核评估方法和步骤进行考核评估,提高考核工作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准确度。实行绩效考核成果联奖惩、联职务升降、联工作去留的正负激励机制,加大奖惩力度。
三是建立健全基层党建工作机制。进一步健全完善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推行责任目标管理,突出抓住领导带头和严格责任,探索构建更为有效的责任明确、推进有力、考核科学、奖惩到位的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增强各级党组织管党责任和管党意识。进一步建立健全城乡党的基层组织互帮互助机制,探索城乡之间党组织结对共建的更为科学的形式,促进城乡之间党的基层组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帮互助、共同前进。改革创新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管理模式,以加强流动党员管理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构建城乡衔接、全面覆盖、协同配合、运转有序的党员管理工作新格局。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党的基层组织设置、组织功能、活动方式等,积极探索新的更加务实管用的模式和做法,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党的基层组织格局,努力提高基层党组织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四是建立健全党员队伍管理机制。把学习贯彻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扎实开展学实践科学发
展观活动,认真组织集中辅导培训,使学习活动向党员、干部全覆盖。实行服务群众逐级承诺制,各基层党组织要围绕服务群众承诺5件以上实事,党员要结合个人实际,确定2-3项承诺内容。要建立台帐,逐级公示,跟踪考核。各级党组织要广泛开展扶贫帮困活动,在全县科级干部中开展1+1包扶贫困户活动,在社区在职党员中开展联系一名下岗职工活动,在企业家中开展联系帮扶一名贫困大学生活动。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形成城乡衔接、全面覆盖、协调配合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新局面。大力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网站服务功能。积极探索加强党员管理的新方法。丰富党员管理与民主评议党员制度的内容,把日常管理与民主评议结合起来。创新流动党员活动证和管理信函制度,进一步做好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严格履行发展党员程序和手续,以保证质量为重点,创新发展党员工作思路。
创新是在前人基础上的一种超越,但也不是让我们去割裂历史,搞全盘否定。不坚持继承,只一味地强调创新,将好传统、好经验、好制度统统抛弃,我们的组织工作就会缺乏连续性和制度政策的连贯性,就会缺少发展和前进的根基;同样,在创新的过程中,若只一味强调继承,把这也搬过来用,那也搬过来用,甚至是不合时宜的东西也沿袭下来,就会模糊我们的视听,束缚我们的手脚,误导我们的行为,使我们在一些无关大局的皮毛问题或个别环节上纠缠不休,而缺乏对事物本质规律、重大问题和整体功能的认识把握,直接影响创新活动的深度、广度和效果。事实上,创新本身就包括对原来正确部分的继承、错误部分的纠正和过时部分的抛弃,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来解释,就是“扬弃”。因此,我们不能将创新错误地理解为否定过去的一切,另搞一套,另端一桌,推祟全否式创新;也不能因为要保持工作和制度政策的连贯性而缩手缩脚,照搬照套,不敢创新;还不能因为满足于浅尝辄止而只在一些枝节问题上进行改进,对大局把握不准,对重点突出不够,对问题解决不实,不会创新;更不能因为有了好经验、好办法一味继承而固步自封,安于现状,不去创新。我们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以无私无畏的勇气和机敏过人的智慧,重继承而不唯继承,大胆创新,科学创造,实现组织工作的新飞跃。
二、正确处理好改革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组织工作必须以“求真”的态度求解“务实”的方法,多思考多总结,善于“求真”“取长”找规律,多实践多探索,善于“务实”“补短”提水平,做到干部工作保密不“保守”,组织工作组织不“阻滞”,人才工作开放不“放开”,要进一步探索创新途径,坚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在总结的基础上提高,在学习的基础上借鉴,不断拓宽创新的思路,使组织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在实际工作中蒲城结合本地实际,善于借鉴先进的工作方式和管理手段,大胆进行思维观念的创新,既继承党建工作的好传统、好做法,又挖掘党建工作中的特点、“亮点”,在更新理论上多学习,在改进方法上做文章,在拓展载体上下功夫,在完善机制上动脑筋,推进各项工作创新,进一步打造组织工作的品牌。
没有“不变”,没有继承,发展就失去了基础;没有“变”,没有创新,发展就失去了活力。因此,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应立足于“继承”,着力于“创新”。继承难在如何的合理取舍,对凡是被后人所认可的,被实践证明是可行的,必须毫不动摇地予以取,反之则舍。但创新是绝对的,发展是无止境的,创新是生生不息的动力。创新的实质就是发展,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这种“代替”并不是对旧事物的全盘否定,而是对旧事物中合理的、积极的成分加以吸收,同时增添旧事物根本没有的、富有生命力的新内容。因此,既要对传统的经验批判继承,又要根据新的实践要求不断发展创新,使批判继承与发展创新有机统一起来。在工作和学习中要勇于面对现实,研究探索,想别人所未想,做前人所未做,解决前人解决不了的问题。
破旧才能立新,但创新是为了更好地继承。从理论上讲创新是一种扬弃而不是全盘地去否定。就组织工作本身而言,党的建设的理论和实践在不断地创新,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党的宗旨、党的组织原则是不能变的,我们党在多年的革命和建设中积累的丰富的经验是不能丢的。我镇的党群合作组织湾山优质梨协会、龙源花卉苗木协会社作为全市四种模式之一,已经抓了4年多,但每年抓的过程中都有所创新,赋予新的内容,比如2009年,我们对原有合作社进行引导规范,主要推广了龙头企业带动型、农业示范园区型、实用技术服务型、各类能人引带型、主导产业牵动型五种模式的合作组织。通过乡村屯干部领建、经纪人创建、家族合建、龙头企业带建等多种形式组建合作社,现已经发展到12个,建千亩示范园区合作组织1个,参与农户1680户。
要正确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坚持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的原则,对于一些实践证明有效的工作,应该做到“助势添柴”,一以贯之,扬优成势,也要根据新的情况,丰富、创新和发展原有的工作思路;要正确处理好基础工作与创新工作的关系,绝对不能在创新的口号中,丢掉基础工作,要在做实基础的前提下创新,通过创新促进基础。继承即是取舍,创新即是扬弃。所谓继承也就是指对原有事物中合理部分的接续,是否定中的肯定,克服中的保留,是“取舍”。所谓创新也就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旧质”向“新质”的飞跃,是“扬弃”。两者之间是内在的既对立又统一的辩证关系。它们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并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表现为继承-创新-再继承的循环往复,构成了事物由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和永恒运动的前进过程。继承与创新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继承的发展,两者紧密联系,既对立又统一。
继承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加以合理的取舍;创新不是离开传统另搞一套,而是对原有事物合理部分的发扬光大。只创新不继承,认为以前的经验和传统已经完全过时,所以不用继承;或者只继承不创新,认为继承就是“原封不动”,完全照搬老经验,对新观念、新事物、新办法不愿接受和尝试,这两者都是极端的表现。在实践过程中,任何对原有事物只继承不创新的,最终必定是原有事物的难以为续;而任何完全抛开传统搞创新的,也必定是以失败告终。
没有“不变”,没有继承,发展就失去了基础;没有“变”,没有创新,发展就失去了活力。因此,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应立足于“继承”,着力于“创新”。继承难在如何的合理取舍,对凡是被后人所认可的,被实践证明是可行的,必须毫不动摇地予以取,反之则舍。但创新是绝对的,发展是无止境的,创新是生生不息的动力。创新的实质就是发展,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这种“代替”并不是对旧事物的全盘否定,而是对旧事物中合理的、积极的成分加以吸收,同时增添旧事物根本没有的、富有生命力的新内容。因此,既要对传统的经验批判继承,又要根据新的实践要求不断发展创新,使批判继承与发展创新有机统一起来。在工作和学习中要勇于面对现实,研究探索,想别人所未想,做前人所未做,解决前人解决不了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