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用责任和爱心唱响教育之歌
编辑:心如止水 识别码:20-471661 1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5-17 09:40:34 来源:网络

第一篇:用责任和爱心唱响教育之歌

用责任和爱心唱响教育之歌

——商洛市商州区中学校长辛伯勋先进事迹

在商洛市商州区中学每一位师生的眼里,辛伯勋同志都是一个非常受人敬重的好校长。这些年,区中人在他的带领下,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把商州区中学由过去的薄弱学校,办成了省级标准化中学,成了当地老百姓心目中一所响当当的好学校。这其中凝聚着辛伯勋校长太多太多的辛勤和汗水。

二OO三年春天,商州区中学领导班子新老交替的时候,组织上经过慎重考察,决定任用有着丰富的学校管理经验,有敢于创新精神的辛伯勋同志担任校长。面对学校的薄弱现状和困难处境,他大胆提出了富有创意的新的工作思路。教学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和目的,让每一位学生受到最好的教育,为学生发展提供广阔空间;管理上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规范人、塑造人,注重以人为本,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决策上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抓住特色,稳步推进;思路上挖掘潜力,严格管理,明确责任,质量承包。实践证明,这一思路符合学校实际,对扭转学校当时不利局面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辛伯勋同志也多次被评为全区提高教育质量先进个人,全区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商洛市提高教育质量先进个人,商洛市优秀校长,成为了一名众望所归的“学者型”校长。

理念上追求一种效果:和谐发展

商州区中学是一所完全中学,现有77个教学班,5300多名学生,300多名教职工,这样大的规模在全市首屈一指,甚至在全省也不多见,把这样规模的学校管理的井井有条,难度是可想而知 的。辛伯勋校长有他独到且理性的见解:管理的终极目标是提高工作效率。而融洽的气氛,和谐的关系能最大限度发挥出人的潜能,激发出“我工作,我奉献,我快乐”的成就感,进而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学校管理在理念上应追求一种教师和学生和谐发展的氛围。

在校级领导班子成员感觉中,辛伯勋校长给大家深刻的印象是他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胸襟以及将成绩归功于大家,把失误后的思索留给自己的这样一种担当。

自从担任校长以来,他每天早、午、晚三晌,都坚持对各年级各班巡查一遍,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不管春夏秋冬,只要他在家就从未间断过。高三年级毕业班临近高考,晚上有学生自愿在教室加班加点复课,教师被学生感动了,也就留下来给学生辅导,辛伯勋校长就每天坚持送走师生后才回家。日常工作中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尽可能完美,而对其他班子成员,则体现出一种宽容和爱护。有几位年轻的班子成员有时因工作经验不足,或者考虑欠周全,工作有时出现疏漏,他都能心平气和地帮其分析原因,总结经验,研究补救办法,使其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受到了锻炼。每学期总结大会上他总是把成绩归功于一线教师,归功于管理人员,归功于班子成员。他常在班子成员中说的一句话就是“团结共事,肝胆相照”。在他的带领和感召下,学校领导班子成员之间,以诚相待,荣辱与共。工作上互相支持,互相配合,形成了合力,工作起来心情愉快。

在全体教职工中,辛伯勋校长大力倡导,师生共同成长的教育思想。他认为:引导学生身心发展的同时,作为教育者也应得到发展。教师是师生互动过程的参与者,也是教育教学过程的受益者,学校管理应该为师生的和谐发展创设平台。每年学校举办 一届校园文华艺术节,教师也都积极参与其中,献技献艺;每年组织一次全校大型体育运动会,教师都能参与运动项目。每周一举行隆重的升国旗仪式,教师也能和学生一起,感受到一种庄严和自豪。除此之外,还在教师中开展时事报告会,岗位练兵活动,读书演讲比赛活动,并经常开展一些适宜于大多数教师参与的群众性体育活动比赛。让教师在参与教育教学工作的同时,境界不断提升,身心得到锻炼,师生之间形成了和谐与默契。

当然,领导班子、教师、学生三者之间的和谐互动,离不开制度的约束,学校管理同样也具有刚性的一面。为此,辛校长亲自组织制订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并组织编写了商州区中学管理制度汇编,使学校管理在体现柔性疏导,情感交流的同时,又具有刚性的一面。学校的每一项工作都有评价考核制度,并有奖励办法,让全校教师按照一种秩序,一种规则积极主动实现工作目标,从而形成了一种“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的工作氛围。

思路上突出一个特点:尊重他人

辛校长经常告诫班子成员说,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的需要可分为不同层次,而实现自我价值,受到别人的尊重,是人的最高层次需要。学校各项工作就必须围绕着如何使每一位师生都有被人重视、受人尊重的成功感、喜悦感,从而尽可能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因此,他总是主动关心教师,了解教师的疾苦,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为他们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工作,努力创造感情留人、事业留人、待遇留人的环境。学校骨干教师赵卫东,妻子没有工作,女儿从学校毕业后,工作还没有着落,家庭生活十分困难。辛校长一次又一次找人想办法,终于在市区领导的关怀下,终于使其有了理想的工作,为赵卫东同志彻底去除了压在 他心头多年的一块心病。数学骨干教师李轩同志,从大荆中学借调到商州区中学,尽管该同志年年代高三的数学课,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毕业生,工作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但由于学校无编制等原因,正式工作关系几年没有解决。之后,西安一私立中学以高薪等优厚待遇聘请李轩同志前去任教。辛伯勋校长知道这件事后,立即带领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务主任、年级组长等亲自驱车前往西安看望李轩,并当场表示:“你的调动手续我正在想办法和区上领导协商解决之中,估计很快就有希望,愿你珍惜你的学生、你的同志对你的殷切希望。”李轩看到领导如此看重他,感动不已,当即随车回到了学校。上级领导在辛伯勋校长三番五次的申请下,为区中增加了编制,使李轩的调动很快得到了解决。区中近300名教职工中谁家孩子入不了学,他就会想到了辛校长,而只要是辛校长知道了,就会千方百计想办法联系;谁家有红白喜事,辛校长都会带上班子成员前往,给教师带去关怀和温暖;教师有病了,辛校长再忙也要亲自前去探望,让教师感受到慰藉。在区中工作的每一位教师,都能随便说出辛校长关爱自己及身边其他教师的事例来。

为了体现“尊重他人”这样一种治校方略,他亲自组织评选名师活动,大力宣传教师的工作业绩,激发教师上进心,促使一批中年教师成为全区、全市名牌教师,促使大批年轻教师尽早成为骨干教师。

尊重学生,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人、教学过程的参与者,教育的目标才能顺利实现,这是辛伯勋校长对教师的一贯要求。他经常深入课堂听课,了解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情况,了解班级管理中师生互动情况,并进行了深入分析。对班主任进行培训,他强调严格要求是一种爱,关心呵护是一种爱,平等地对待学生,也是一种爱。我们要看到学生并不只是被动的受教育者,同时学生自我也有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愿望,有受到别人尊重的渴望。只有把这愿望引导好,培养好,学生就会进步很快。在这理论的指导下,区中的教师和学生能积极互动,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商州区中学虽然生源状况不好,但教育质量却不断提高,年年被市教育局评为提高教学质量先进集体,其中的奥妙就在于此。

辛校长说过,对于那些家庭比较困难的学生,尤其应该引起关注,给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尊重。他常对学生讲家庭贫困不是错,也不用自卑,只要我们勤奋努力,就一样可以成才,就能得到政府的奖励,我们不会让学子因贫穷而失学。商州是个贫困山区,在农村常有很多家贫但又学习优秀的寒门学子,由于缴不起学费而不得不以泪洗面,无奈弃学。辛伯勋校长在得知这一情况后,他毅然在高中设立了以扶贫、济困、励学、助才为宗旨的“英才班”,对寒门秀才实行三年全免学杂费就读的优惠政策,使一大批家庭贫寒的优秀学子免除了失学的痛苦,在区中重新扬起了希望的风帆,顺利步入了大学的殿堂。近几年区中已有近600名优秀贫困学子受到此项政策的惠泽,学校单为这些学生免费培养的总额已达60余万元。

这些年,商州区中坚持采用激励的办法给学生自我成才提供动力。每个教室门口挂有班牌,上面有班名、班风、班级口号,有学生的合影照,有班级集体奋斗目标。在学生中组织开展评选学习标兵活动、优秀学生评选活动、进步学生评选活动,并通过展板的形式将学生的照片展出。让学生品尝受到表扬,受到尊重的成功和喜悦。

过程中体现一种精神:勤恳认真

辛伯勋同志为政勤勉,工作勤恳认真,区中的师生是有目共睹的。他在任区中校长前,曾担任过语文教师、班主任、年级组长、教导主任,也曾担任过西郊中学校长、区中副校长等职务。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可以算得上是行家里手,但是他并不满足已有的经验,不靠以往的老办法办学。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他鲜明提出“精细管理,优化校风,质量承包,争创一流”目标。由于这一目标既有理论高度,又切合学校工作的现实,因而得到了班子成员及全体教职工的一致赞许,推行起来也立竿见影,使学校短时间内变了个样。推行六天工作制,晚自习由原来的两节变为三节;推行了教职工上班签到坐班制;推行班级管理量化责任制,教学目标常规管理责任制,质量目标承包责任制等,使学校各项日常管理科学化、制度化。校风、校纪很快得到了改变,家长对学校的满意度很快提升。

“勤勤恳恳工作,认认真真做事,实实在在做人”是他对班子成员及全体教职工的要求,也是他自己工作的写照。他密切联系师生,经常深入教学第一线坚持听课、评课,了解教师的教学状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即便是节假日或星期天,他也全身心扑在工作上,或在办公室学习,或找教职工谈心,听取群众呼声,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对反映出来的问题,做到有问、有研、有答、有改。每天早晨他和师生一起进校,晚上下了晚自习他还要到高、初中毕业年级了解复课进度,解决存在的问题,总是忙到晚上十点多才能回家。

由于多种原因,区中的生源一直不好。但不管生源如何,没有较高的质量,就无法让人民满意,为了抓好高三复课工作,辛校长从复课计划的制定,召开复课动员会,到高考上线人数目标 的下达,学困生帮扶计划的制订,他都全程参与,亲自指导。为了让高三教师复课心中有数,辛校长还亲自动手,将全市各学校在会考中分数在各个分段的人数情况,进行详细对比分析,列成表格,印发到高三教师手中使教师了解哪些学生努力一下就有希望上线,从而增强了复课工作的信心。

辛伯勋校长虽然刚刚50出头,但由于他整天扑在学校工作上,使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要苍老得多。平时,凡是要求教师做到的,辛校长总是率先垂范,自己首先做到。针对部分教师中出现的对制度有意见,认为把教师管得太严了的思想,辛伯勋校长一方面注意做思想工作,耐心说服,让教师明白其中的道理。另一方面,他每天坚持提前到岗,检查领导带班情况、年级值班情况。校园里每天总是他第一个先到,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在他的带动下,班子成员、广大教师都按时到岗。久而久之形成按时到岗习惯。而教师每天按时到岗,又在无形中教育、感化、引导着学生按时到校,从而使良好的教风、学风得到形成。

二OO六年冬天,为了制订学校发展规划,需要总结学校近几年的工作,并筹备召开教代会,以期广泛征求意见。他连续几天加班加点,一连几个晚上都熬到了深夜,高度疲惫状态的他终于重感冒发高烧。医生让他住医院,调养一段时间,他却坚持不肯。没有办法,妻子只好让医生在家里给他挂吊针,连续五天,每天输液结束,他又投入到工作中。

辛校长在教师中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只要认真了没有我们做不好的工作。是的,教师这个职业最重要的就是认真,具备了勤恳认真的精神,才能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他十分推崇洋思中学的一句名言:“即使扫地,我们也要扫出个全国第一。”他平时要求每一位教师,从备课、上课、批阅作业、自习辅导、考试检测 各个环节,都要认真对待。在他的带领下,区中教师工作的认真负责成为最基本也是必具的条件。虽然学校制订有工作失误追究制度,但近几年,从来没有人违犯过,区中教师普遍敬业,勤恳认真,也成了社会各界及学生家长的一致评价。

“一勤世上无难事”、“认真就是水平,实干就是能力”这是辛校长常常教育身边工作人员的一句话,也是他勤恳奉献的写照。正是他自己的辛勤汗水,换来区中取得一项项辉煌成绩。

方法上倡导一种境界:探索创新

2008年冬,对商州区中学人来说是留下深刻记忆的年份,经过几年努力后,商州区中学终于被省教育厅批准为陕西省标准化中学。省上的专家说,他们对商州区中学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有两点:一是这么大规模的学校,各项工作运转有序,学校管理井井有条,取得的成绩令人感动;二是校长辛伯勋同志富有探索创新的能力,善于接受新颖的理论,用于指导学校工作,是一位学者型的校长。这样的评价应该说是十分中肯的。

得到这一评价,许多教师甚至一些班子成员,都有满足感。觉得把这样的学校办成了省级标准化学校,家长和社会各界给学校以很高的评价就行了,不再想啥了。辛校长敏锐地意识到这种思想要不得,小富即安,固步自封,必然缺乏干劲,必然会给工作带来损失。他先是召开班子会,分析现状,告诫大家,学校工作不进则退,不可能在原地停住。如果缺乏进取精神,缺乏创新意识,我们就会失去家长及社会的信任。不仅如此,他还引导教师为学校进一步发展建言献策,以激励教师的斗志。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教师普遍有了崭新的精神面貌。

辛伯勋校长思想敏锐,精力充沛,富有创新精神。洋思经验 见诸报端后,他参加市上组织的考察团,前往洋思实地学习考查。回来后,将学习材料亲自整理印发到教师手中,并组织了专题辅导报告,他亲自为教师辅导,组织制订了教改方案,使学校教学改革蔚然成风,教师普遍研究学生,研究教法,课堂上师生互动,教师为学生指点迷津,学生普遍满意,学习成绩提高很快。

这些年,商州区中学无论在学校管理上、教育教学活动中,还是在学生德育工作等各方面,都力求探索出一条富有时代印迹,符合学校实际的新路子。区中的管理被区教育局作为经验在全区各校推广,也多次被《陕西日报》、《商洛日报》、《商洛电视台》等新闻媒体报道。

公道自在人心。据了解,这几年每年对学校领导班子进行的考核测评,教师对辛伯勋同志的满意率均为100%。无论是中层干部还是普通教职工对他的评价惊人的一致:“他坚持原则,敢抓敢管,关心教师,平等待人,这样的好领导,我们一百个拥护。”

辛伯勋同志的辛勤工作,受到了各级政府的充分肯定。1999年他被商州区政府授予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2000年被商州区委授予优秀共产党称号,2001年被商洛地区行署授予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2006、2008年被评为商洛市优秀校长,2008年4月被商洛市人民政府评为“两基”工作先进个人,2008年10月被商洛市委、市政府评为敬业奉献先进个人,2003年至今连续六年被商洛市教育局授予提高教育质量先进个人称号。成绩虽只能说明过去,但成绩却代表着一种高度。而今,他正以崭新的精神姿态,带领着区中人朝着更高的目标大步前进。

二OO九年六月十六日

第二篇:用激情唱响青春之歌

用激情,唱响青春之歌

各位老师、同学们:大家上午好

五月的春风情深意暖,五月的花海流溢飘香。

在这光彩夺目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第九十一个“五四青年节”。

有人说,青春是一首歌,回荡着欢快、美妙的旋律;有人说青春是一幅画,镌刻着瑰丽、浪漫的色彩。

1919年5月4日,在北京、天津、济南等地,为了驱逐黑暗、争取光明,为了祖国的独立和富强,青年学生冲出校门,率先点燃了反帝爱国的火焰,迅速燃遍全中国。

为了驱逐黑暗,争取光明,为了祖国的独立和富强,一群意气风发的青年发出了“救国家于危亡,拯人民于水火”的呐喊。他们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最壮丽的青春之歌,绘就了一幅最宏伟的青春图画。

也许历史已遗忘了他们中大多数人的姓名,但五四先驱们所倡导的“爱国、进步、科学”的五四精神却永远将为此后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所继承和发扬。

从面对敌人刀枪从容不迫13岁的王二小到写就“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不朽传奇15岁的刘胡兰,从无私奉献的雷锋到深圳爱心天使丛飞„„

虽然他们己经离我们而去,但他们己化作人们心中一座永远的丰碑,在我们一代代青少年的血脉中激荡涌流。

今天,我们伟大的祖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上海世博会的顺利开幕,21世纪期待我们创造新的青春辉煌。振兴中华的责任,已落在我们同学们的肩上,“五四”的火炬,已传到了我们同学们的手中。“五四”的精神,需要我们同学们发扬光大。“五四运动”告诉我们,青年学生要有正义感、更要有责任感;“五四精神”昭示我们,青年学生要有爱国心,更要有进取心。我们的青春应该是飞扬的,我们的人生应该是激情的。因此,弘扬“五四精神”不应该只停留在口号上,更要体现在实际行动上:在生活中,要注意行为规范,着装得体,展示青年学生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在学习上,刻苦钻研,勇于拼搏,彰显青年学生“舍我其谁”的豪情壮志。21世纪是一个充满希望和挑战的世纪,是一个机遇与成功并存的世纪。因此,一个有价值的人生应该是:无怨无悔的昨天,丰硕盈实的今天,充满希望的明天。

同学们,让我们拿出实际行动来,积极向团组织靠拢,用激情,唱响人生最壮美的青春之歌;用青春,绘就人生最瑰丽的生命画卷!充实的人生,因为奋斗而更加美好;闪光的人生,因为拼搏而更加绚丽!谢谢大家!大冶外校714班吴双

第三篇:用爱心和责任谱写师德之歌

用爱心和责任谱写师德之歌

对于教育来说,师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爱是成功的原动力。我热爱教育、挚爱孩子。爱,滋润了孩子,成就了事业,也升华了我自己。正是这份挚爱,促使我深入地了解孩子、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尊重他们的人格和创造精神,并与他们平等相处,用自己的信任和关切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努力为他们的成长、发展创设最好的教育氛围。老师的一个赞赏、一个关注的目光,一个信任的点头,一个亲吻,一个拥抱,在他们眼里都是一种“爱”。当得知孩子们有苦恼和不幸时,我总是关心他们,开导他们,使他们得到慰藉,获得信心。当看到孩子们开心的笑容,我就会感到无限幸福。平时我就按照一个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严守师德,身正为范,用真善美去启迪一颗颗心灵,用满腔热情点燃孩子们胸中的“理想之火”,用知识的钥匙帮助孩子们打开神秘的大门。工作中我时刻注重身教、为人师表,以良好的形象率先示范,用自己的人格去影响教育孩子,激励孩子们良好习惯的养成和道德素质的提高。为了孩子们,也为了心爱的教育事业,我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自我要求使我形成了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这些年来,我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具有比较系统的各班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经验,在教学中也能为同事们分忧解难,缺少人手时,只要需要,我就勇挑重担顶上去,并且都能出色圆满地完成了自己的教学任务。虽然辛苦,但是想到孩子,想到教学,所有的付出又觉得都是值得的。俗话说:“当老师是个良心活”,我也总是对自己说:“我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我们都知道新时期师德的要义是创新,因为教师的角色正从“传道者”转化为知识的引路人,从“解惑者”转化为发现问题的启示人,从授业者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参与者,所以作为老师,我也不断更新观念,研究孩子们的思想变化特点,探索新时期教育教学规律,不断改进教育方法,提升教学艺术,使自己的教学工作更加完善。三尺讲台,是我人生最绚丽的舞台,我要在教书育人的这条大道上坚定地走下去,我愿一生都把学生们扛在肩上,倾尽我全部的生命让他们离自己的理想近一点。

第四篇:用青春唱响地质之歌.6

用青春唱响地质之歌

于 娟

有一种人沐春雨,守夏炎,淡秋实,随冬寒,恬淡享受自然回味遥远霓虹城乡;有一种人着迷彩,食冷宴,跨沟壑,攀山崖,手握小小铅笔绘出万年矿产精华;有一种人能吃苦,将青春深深埋入大地,远离喧嚣的城市,只为守护收获的甘甜;有一种人勇进取,将热血深深扎根理想,远离时代的喧闹,只为铸就不朽的篇章,他们就是我们可亲可敬的地质人,他们就是无怨无悔的211人!

核地质工作是一项艰苦的工作。翻开211大队的历史的画册,回顾艰辛的岁月,老一代核地质工作者探寻真理,寻找铀矿的画面跃然于眼前。他们披荆斩棘、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不辞辛苦、推着车子、挑着担子,远离自己的家乡和亲朋好友,在条件恶劣的野外,爬山涉水寻找铀矿。他们为祖国铀矿地质事业写下了精彩的一页。

沿着前人的足迹,我们又踏上了新的征程。无论山有多高,路有多远,都能见到我们的地质队伍,一群年轻的地质队员。大地留下了我们探索的脚步,溪水记录了我们流动的身影,我们把足迹印在了山沟中,把身影留在了密林里。与大山交流,与溪水对话,与白云为伴,与太阳作友。在揭示地球的奥秘、判断着岩石的岩性、寻找着构造的走向同时,我们已经成为大自然最亲密的伙伴。冬天,山里的寒风尤其刺骨,像一把锋利的剑一样无情的刺着你的全身。炎热的夏天,因为工作需要我们也要把自己包裹得非常严实,长袖、长裤、胶鞋,无论寒暑,我们都要拿着锤子敲露头,跳下探槽画素描,深入谷底画断面,排列岩芯编录。

艰苦的环境锻造了地质人粗犷豪迈、质朴坚强的性格。老一辈的传承已经让廉洁奉公成为了一种精神,他们恪守无私奉献的人生信条,让这种精神在不同的岗位熠熠生辉……

地质人一年到头都是长时间在野外,与家人聚少离多,因此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就会愈发的思恋家乡和亲人。思乡是散向峰头望故乡的期盼;是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忧伤;是君问归期未有期的思恋。每个在野外待过的地质队员都会明白想家是剪不断理还乱的思绪。野外恶劣的环境,锻炼了地质队员的吃苦精神。我们学会了在孤独和寂寞中成长,习惯了野外的挫折和困难,习惯了野外的空虚和忧伤。我们把青春和汗水奉献给了这片土地,尽情挥洒着自己的热情,书写着自己的才华。

“核地报国、富民强队” 我们择了地质事选业,踏上地质人的光荣旅途,我们敢于承担这份责任,纵使地质队员是艰辛的一生,攀登的一生,奉献的一生。我们梦想着用双脚去丈量祖国的每一寸土地,我们所迈出的每一小步都是我们人生的一大步。身为大队的一份子,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必将会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取,爱岗敬业,以自己的一腔热诚投入到工作中去。在这个神圣的岗位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为大队核地质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第五篇:郑州用行动唱响青春之歌

郑州用行动唱响青春之歌

“我们是五月的花海,用青春拥抱时代;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熟悉的歌声再次响起,带我们走进又一个色彩斑斓的五月。

在“五四”运动95周年、建团92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共青团郑州市委以“投身三大主体 青春建功郑州”为主线,重点推进“七彩青春”系列工程,凝青年之心、聚青年之力、集青年之智,团结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郑州都市区建设,用行动唱响新时代郑州青年的青春之歌。

郑青春 求作为――青春建功郑州发展

2013年,团市委组织组织2万名青少年参加“三走进、三郑州”活动,感受美丽郑州建设成果,300余名青联委员和优秀青年志愿者代表参观体验“两环十七放射”生态廊道,3万名团员青年参与保护母亲河行动。为组织动员全市团员青年积极投身新型城镇化建设和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团市委围绕轨道交通建设工程等重大工程项目开展青春建功竞赛活动,以建立青年突击队、组织青年文明号集体深入港区重点项目工地送政策、送慰问、送演出、送义诊等方式,围绕港区开展各类活动30余场。

为全面参与网格化管理工作,团市委组织开展“万名青年志愿者下网格”活动,共下沉网格团干部321人、青年志愿者1万余人,建立网格团组织3042个,开展宣讲实践活动130余次,参与团员青年50余万人次。

创青春 爱奋斗――帮助青年创业就业

“五四”前夕,在郑州市青少年行政服务大厅内,一个崭新的“平台”正在紧锣密鼓的筹措中――由团市委成立的郑州市青年就业创业家园即将“开门迎客”。为进一步服务好青年创业就业,郑州市青创家园组建了结对帮扶、示范带动的创业导师团,首批导师20人,为青年创业提供政策咨询和专业指导。

2013年团市委首次开展大学生暑期见习上岗行动,面向全市机关事业单位、行业系统、企业征集2480多个见习岗位,通过郑州共青团网站进行公开发布,为在校学子提供实践锻炼的舞台。努力引导青年转变择业观念,在青年中营造“想创业、敢创业、能创业”的良好氛围。探索建立用工企业、培训机构和共青团相衔接的工作运行机制,2013年,建立青年就业创业基地36个,提供就业见习岗位1300多个,见习后留用青年820多人。

助青春 护成长――青少年成长发展护航

如果你想找一个带薪的见习岗位,如果你想注册成为青年志愿者,如果你有解不开的心结需要寻求帮助,如果你有用不上的旧衣物旧书本想要奉献爱心„„这些,都可以到郑州市青少年服务大厅解决。服务大厅位于郑州市青少年宫东侧,是面向全市青少年开设的综合性多功能服务大厅。大厅内设有“雷锋超市”,还有面向公众开放的希望书屋,书籍均源自社会组织和个人捐助,青少年可以免费借阅和交换图书。

团市委于2013年首次公开承诺服务青年民生“十件实事”。一年来,全市团组织开展各类服务活动200余场次,覆盖青少年20万余人,形成了服务青少年工作阵地化、有形化、长效化的良好局面,也在解决青年具体困难的过程中亲近了青年、感召了青年、凝聚了青年。

用责任和爱心唱响教育之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