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校教字[2001]
校教字[2001] 6号
关于教师职务实施校内评聘的暂行规定
为了更好地奖励先进,鞭策后进,充分调动广大教师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教师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学术水平,强化教师群体的竞争意识,营造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创造内部竞争激励机制,特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
本规定仅适于教师系列副高级以上职务的评聘。
第二条
对我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专、兼职教师低职高聘。
第三条
评聘的条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具有“求实、创新”的精神,能完成校内规定的教学、科研工作,普通教师、中层领导、校领导年度内授课时数分别不少于144学时、72学时、48学时,且申请前教学工作综合考核为B级(良好)以上,上年年度考核为优秀。
(一)评聘教授者还须符合第1至4项其中1项要求: 1.具有提出本专业研究方向或开拓新研究领域的能力,主持或直接指导完成过或已取得了具有决定作用的阶段性成果的省级以上科研课题或攻关项目2项以上,其中1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
2.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公开发表过学术论文3篇以上,其中至少有2篇(近3年教学综合考核连续评为A级,并担任过两门基础课或专业、技术基础课,年均授课160学时以上的,可以减少1篇)发表在本专业全国性学术期刊(指由国务院部委或全国性学术团体主办,向全国公开发行的期刊)或权威学术期刊(指本学科公认的核心期刊)上。3.正式出版过有水平的学术专著。
4.在科学技术开发与推广、科研成果转化、农业技术推广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成绩显著,取得重大的社会效益,为国家或学校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二)评聘副教授者还须符合第1至4项其中要求: 1.正式出版过有水平的学术专著。
2.在科学技术开发与推广、科研成果转化、农业技术推广和社会服务等方面成绩显著,取得重大的社会效益,为国家或学校创造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3.作为项目主要负责人完成过地、厅级以上研究课题或攻关项目1项并获得地、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
4.独立(或作为第一作者)在公开发行的刊物发表过有创见的学术论文2篇以上。第四条
评审程序
1.由本人向人事处(职改办)提出申请,并提供详细材料及有关证明,填写《低职高聘人员评审表》。
2.经本人提出申请后由人事处会同教务处、所在系部有关部门对其进行考核。
3.由学校评审委员会根据考核结果进行表决,赞成票达到实到会人数三分之二及以上者表决通过,方可正式聘任。
4.如正式聘任,将下文通告全校,发给聘书,自评审通过之日的下一月起,国家规定的工资部分按原职务执行,校内工资、津贴部分按高聘职务标准执行,其聘任材料存入个人档案,作为正常评聘或破格晋升职务的重要依据之一。
第五条
管理 1.“低职高聘”聘期为一年,实行动态管理。2.“低职高聘”每年评审一次,安排在9月至10月间进行。
3.已获得“低职高聘”的人员在聘期内必须完成所承担的教学、科研工作任务,且教学工作综合考核达B级(良好)以上,否则将取消其所聘职务及相关待遇。
4.在聘期结束前,由人事处会同教务、所在系部等有关部门对受聘人员在聘期内的工作情况进行考核。如考核合格,认为能够胜任其所聘职务工作的,予以续聘,但同一职务最多只能聘三年;如考核不合格,取消其所聘职务及相关待遇。
5.聘期内如发生教学事故或其他重大事故,将立即取消其所聘职务和相关待遇,三年内不得再参加评审。
6.获“低职高聘”的人员,其所聘职务只在校内认可。7.本规定由人事处负责组织实施。
二OO一年十月十八日
第二篇:教字[2007]22号
教字[2007]22号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管理办法
(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教育部“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简称“创新性实验计划”)的顺利实施并取得预期效果,进一步提高我校学生的动手与创新能力,加强我校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组织与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创新性实验计划”遵循的原则是:
1.弘扬科学探索精神,激励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特别是探索性研究。
2.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了解什么是科学研究、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素质。
3.参与“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学生要对科学研究或创造发明,特别是对自己开展的研究项目有浓厚兴趣。
4.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设计实验、自主完成实验、自主管理实验计划项目。
5.注重项目实施中的过程培养,强调项目实施过程中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团队合作和创新实践方面的训练。
第三条 “创新性实验计划”由学校统一组织实施,纳入学校“大学生研究计划”项目的管理。
第二章 组织机构
第四条 学校成立“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领导小组”(简称“领导小组”)和“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专家委员会”(简称“专家委员会”)。“领导小组”是实施“创新性实验计划”的领导机构,负责研究、制定有关政策,组织项目申报、负责监督实验计划项目的经费使用情况。“专家委员会”进行评审、验收“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并指导“创新性实验计划”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 “领导小组”由学校主管教学副校长任组长,成员包括教务处和相关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专家委员会”由各学院主管院长和各学科科研水平高、德高望重的教师组成。
第六条“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挂靠在教务处,负责“创新性实验计划”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七条 各学院成立院级“创新性实验计划”领导小组,由主管教学的院长担任组长。
第三章 项目申报与评审
第八条 项目申报
1.立项申请时间,尽可能与每年五月份学校的暑期“大学生研究计划”同步,具体时间以教育部及学校通知为准。
2.项目选择要求思路新颖、目标明确、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探索性,学生要对研究方案及技术路线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在实施过程中通过老师的指导不断调整优化。
3.凡我校全日制本科学生均可申请,原则上以二至三年级学生为主。项目执行时间一般1-2年。申请者要品学兼优、学有余力,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对科学研究、科技活动或社会实践有浓厚的兴趣,历年总评成绩班级排名在前50%。对确有特长的学生,经专家组考核,可适当放宽申报条件。鼓励项目组成员学科交叉和年级交叉。项目团队人数不超过4人。
第九条 项目评审
1.各学院组织有关专家对申请书进行预审,择优确定参加学校评审的项目名单。
2.“专家委员会”对申报项目进行答辩评审,确定立项名单。经公示无异议后,由学校发文公布并报教育部备案。
第四章 项目管理
第十条 项目运行实行动态管理,具体程序为:
1.学校对项目进展进行跟踪管理,实施中期检查,不定期查阅学生实验原始数据记录、实验报告和文献综述等,并根据学生实际研究情况决定是否进一步资助。
2.项目运行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出现:项目参与人员变动、项目中止、提前结题、延期、更换项目内容等情况,必须报各学院“创新性实验计划”领导小组批准并报学校备案。
3.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若项目组提出延期,须在计划截止日前一个月,向学校“创新性实验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书面申请,详细阐明延期的缘由。经指导教师同意、学院“创新性实验计划”领 导小组批准后报学校领导小组审核、备案。原则上每个项目只能申请一次延期。延期时间最长一年。
4.对项目申报、实施过程中弄虚作假、工作无明显进展的学生要及时终止其项目运行。
第十一条 经费管理
1.学校给予入选“创新性实验计划”的项目不低于1∶1的配套经费支持,经费由学校代管。
2.项目经费专款专用,学生在预算框架下自主使用,教师不得使用学生研究经费。经费使用权归项目主持人,但需经指导教师的审核批准。
2.项目经费由学校教务处按相关规定进行管理,经费开支项目的报销由项目主持人提出,经指导教师审核、签字方可报销。
3.项目经费主要用于购买必要的实验耗材、药品、图书资料等,以及相关调研开支。经费使用按批准申请书中的预算和学校财务管理规定执行。
4.学校对项目经费实行监督管理,保证使用科学、合理、高效。5.项目结束后进行决算,并接受审计部门监督。第十二条 项目验收
1.项目完成后项目主持人填写《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结题申请表》,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提交相关项目研究总结报告和研究成果等材料,提出结题验收申请。经学院审核后报学校“领导小组”办公室。
2.学校每年组织一次“专家委员会”审议项目总结报告、实验操作演示,听取结题答辩。
3.由学校“领导小组”办公室将“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总结报告、论文、设计、专利以及相关材料报教育部。
第十三条“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所取得的成果公开发表时要注明“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资助项目”。
第五章 指导教师遴选与管理
第十四条 学院要聘请责任心强、学术水平高、学风正派、治学严谨且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
第十五条 学生可根据项目需要跨学科聘请指导教师,个人项目指导教师为1人,集体项目指导教师原则上不超2人。
第十六条 指导教师要认真履行指导职责,审查项目申请书,主动加强过程指导,开设学术讲座,定期组织学生讨论和交流,审查实验原始数据和实验报告。指导教师有责任监督指导学生保质保量按时完成项目,取得预期成果。
第六章 表彰与奖励
第十七条 学校按校内“大学生研究计划”项目管理规定操作,每年对结题项目组织一次评选,设立“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优秀奖。
第十八条 学校设立“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优秀指导教师奖,评选优秀指导教师,并进行表彰与奖励。
第七章 附 则
第十九条 本管理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第二十条 各学院根据本管理办法制定实施细则。第二十一条 本管理办法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三篇:院教字20056号
院教字〔2005〕6号
签发人:郝小会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2005—2006学年精品课程建设实施办法
确定精品课程,进行精品建设,是实施人才培养计划,保证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一项重要措施。根据《济源职业技术学院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院政[2004]76号文),为适应全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形势,加强我院精品课程建设,在2004-2005学年精品课程建设基础上,启动实施2005-2006学年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一、院级精品课程管理
(一)院级精品课程管理范围
院级精品课程管理范围包括:《网络建设与维护》、《商务谈判》、《VB程序设计》、《高职英语》、《现代机械制图》、《VC++程序设计》、《VF程序设计》、《电工电子学》、《ASP Web应用程序设计》、— 1 — 《数字电子技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等11门课程,其中《网络建设与维护》、《商务谈判》为省级精品课程。
(二)院级精品课程管理
为有效地推进课程建设质量,保证课程建设的连续性,对已被确定为院级(或省级)的精品课程,要在教学实践中发挥精品作用,并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完善更新维护网上资源内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对院级精品课程实行检查制度,检查工作由教务处牵头,在学院精品课程评审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进行检查。要求院级精品课程每年的更新维护率不得低于10%,对检查合格的课程,给予相应地更新维护经费。符合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标准的课程,积极向上推荐申报;对检查不合格的课程,取消其院级精品课程荣誉称号,停拔更新维护费,但保留其一年内申请复查的资格,复查合格的恢复院级精品课程荣誉称号,不再补拔更新维护费。
(三)检查
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开学初,组织进行院级精品课程检查。
院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自查报告,教务处负责精品课程常规教学使用情况检查,学院精品课程评审委员会就课程建设更新、维护情况进行检查,并推荐申报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
二、新申报课程管理
(一)新课程申报
1、各系(部)结合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现状,根据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对本系部课程进行全面评估,确定精品建设的课程;
2、填写院级精品课程申报表,制订课程建设方案;
3、院精品课程建设委员会对各系部精品课程的建设方案进行审批;
4、院精品课程建设委员会(或教务处)将经过审批通过的精品课程建设方案通知有关系(部);
5、各系(部)按照批准的课程建设规划和精品课程建设方案领导实施精品课程建设工作。
(二)新课程建设要求
本学年新申报课程按院级精品课程要求建设,具体要求如下:
1、院级精品课程建设应围绕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包括课程设计与实践教学)与手段、师资队伍与水平、教学条件、教学效果等内容进行建设。具体要求参照《院级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体系》的相关标准执行。
2、列为院级精品建设的课程必须有完整的课程信息资料(课程负责人信息、课程建设现状及相关资料),较为全面的精品课程建设规划,规划中各项建设内容及指标具体可测,满足下述3—7条。
3、院级精品课程的师资在职称、年龄上应具有较为合理的结构,精品课程负责人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学术水平及出色的组织管理才能。
4、院级精品课程在教学内容上要体现现代社会和技术对该门课程知识结构的要求,并反映该专业方向的学术前沿内容。
5.院级精品课程应有高水平的教学大纲、教材、完备的教学辅助资料。
6、院级精品课程应有高水平教案(讲稿),并有相应的多媒
— 3 — 体教学课件。
7、院级精品课程都应有习题集(库)或案例集(库)、试题集(库),提倡用计算机管理试题库、组成试卷,基础类精品课程应实行考教分离,专业类精品课程基础理论部分应考教分离,技能和应用部分应采用适当的考试形式。
8、有实践环节的院级精品课程必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建设,建设好实验室或实习基地,配备好实验师资及基地的技术人员队伍。
9、院级精品课程必须有一套完善的课程建设管理办法,如教学效果的调查,资料信息收集,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研究,各教学环节的设计、检查,考试制度改革研究等,应有具体的安排及相应措施,以保证落到实处。
(三)评审工作安排
精品课程评审采用网上初评、会议终审、网上公示的方式进行。工作步骤如下: 1、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开学初,组织进行院级精品课程评审。
2、精品课程建设负责人提出精品课程评估验收申请(即自评报告),并提交精品课程建设电子材料;
3、教务处负责精品课程材料上网,利用精品课程网上评审系统,依据《院级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体系》,在一段时间内组织网上初评。由院级精品课程评审委员会通过会议终审负责评估验收,并拟定院级精品课程名单。
4、对会议终审拟定的精品课程进行网上公示,公示期结束后,对无疑义课程授予院级精品课程荣誉称号,并给予一定经费支助。
三、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申报与建设
学院精品课程评审委员会根据国家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课程建设的通知精神,组织各系部按照规定时间从院级精品课程中,选择确定并推荐申报省级和国家级精品课程。
1、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的申报程序和申报材料的组织等具体要求,依照教务处通知执行。
2、教务处将各系部申报材料汇总后,提交学院精品课程评审专家组;专家组依据有关指标体系和评估标准对系部申报材料进行审查,确定拟推荐上报课程。
3、被确定拟推荐上报的课程所在各系部,要严格按照省级精品课程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标准进一步完善申报材料,并做好迎接评估的各项准备工作。
4.通过评估验收被确定为省级、国家级精品课程,学校将按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和学校有关规定给予政策支持,并增加建设经费的投入。
二○○五年十二月五日
主题词:精品课程建设
课程管理
办法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 2005年12月7日印发
第四篇:校青字〔2013〕16号
校青字„2013‟16号
关于表彰我校2012—2013学“五四红旗团支部标兵单位”、“五四红旗团支部先进单位”、“优秀团支部”、“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共青团员” 的决定
各院团总支、信息学院团委:
2012年以来,全校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团干部在校党委和团省委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立足本职岗位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推进学术
—1— 科技创新和人文素质教育、组织社会实践和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服务大局、服务教学、服务青年和团组织自身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典型。为表彰先进,激励广大团员、团干部和各级团组织勤奋学习、积极实践、努力工作,校团委决定,授予文学院 2011级新闻学本科班团支部等7个团支部“五四红旗团支部标兵单位”称号,授予政法学院2011级法学本科班团支部等32个团支部“五四红旗团支部先进单位”称号,授予历史与社会学院2011级旅游管理本科班团支部等44个团支部“优秀团支部”称号,授予外国语学院陆祥祥、美术学院韩明轩等410名同学“优秀共青团干部”称号,授予音乐学院王励、教育学院等王艳等1367名同学“优秀共青团员”称号,现予以表彰。
希望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以此为新的起点,再接再厉,创先争优,继续保持戒骄戒躁、谦虚谨慎的作风,不断取得新的成绩,希望全校各级团组织和广大团员、团干部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学习,在全校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不断推动我校团的工作向更高的层次迈进。
附件:
1、我校2012—2013学“五四红旗团支部标兵单位”名单
—2—
2、我校2012—2013学“五四红旗团支部先进单位”名单
3、我校2012—2013学“优秀团支部”名单
4、我校2012—2013学“优秀共青团干部”名单
5、我校2012—2013学“优秀共青团员”名单
共青团淮北师范大学委员会
2013年5月3日
抄送:校领导、各院党总支(直属党支部)、校党群有关部门,共青团安徽省委。共青团淮北师范大学委员会
2013年5月3日印发
—3— 附件1:
我校2012—2013学“五四红旗团支部
标兵单位”名单
(共7个)
文学院2011级新闻学本科班团支部
历史与社会学院2011级历史学本科班团支部 教育学院2011级公共事业管理本科班团支部 经济学院2011级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班团支部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2010级通信工程本科班团支部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2012级化学类本科(3)班团支部 校学生社团联合会直属团支部
—4— 附件2:
我校2012—2013学“五四红旗团支部
先进单位”名单
(共32个)
文学院学生社团联合分会直属团支部 政法学院2011级法学本科班团支部
历史与社会学院2011级社会工作本科班团支部 外国语学院2011级翻译本科(1)班团支部 外国语学院2012级翻译本科(1)班团支部 美术学院2011级美术学本科(2)班团支部 美术学院2012级美术学本科(2)班团支部 音乐学院2010级音乐学本科(1)班团支部 音乐学院2010级音乐表演本科班团支部 音乐学院2011级音乐表演本科班团支部 教育学院2011级学前教育本科班团支部 经济学院2011级会计学本科班团支部 经济学院2011级市场营销本科班团支部 管理学院2011级劳动与社会保障本科班团支部 管理学院2012级人力资源管理本科班团支部
数学科学学院2011级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1)班团支部
—5— 数学科学学院2011级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2)班团支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11级网络工程本科班团支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11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非师范)本科班团支部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2011级电气信息类本科(2)班团支部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2011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班团支部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2011级化学类本科(3)班团支部 生命科学学院2011级生物科学本科(2)班团支部 生命科学学院2011级环境科学本科班团支部 生命科学学院2011级生物科学本科(1)班团支部 体育学院2012级社会体育本科班团支部 体育学院2011级体育教育本科(2)班团支部 信息学院2011级经济学本科(1)班团支部 信息学院2011级经济学本科(2)班团支部 信息学院2011级人力资源管理本科班团支部 信息学院2012级经济学本科(1)班团支部 信息学院2012级通信工程本科班团支部
—6— 附件3:
我校2012—2013学优秀团支部名单
(共44个)
文学院2011级汉语言文学本科(1)班团支部 文学院2011级汉语言文学(文秘方向)本科班团支部 文学院2012级汉语言文学师范本科(2)班团支部 文学院2012级新闻学本科班团支部 政法学院2011级国际政治本科班团支部 政法学院2011级思想政治教育本科班团支部 历史与社会学院2011级旅游管理本科班团支部 外国语学院2011级翻译本科(2)班团支部 外国语学院2011级日语本科班团支部 外国语学院2012级翻译本科(3)班团支部 外国语学院2012级日语本科班团支部
外国语学院2012级英语师范本科(4)班团支部 美术学院2010级公共设计本科(1)班团支部 美术学院2010级美术学油画本科(2)班团支部 美术学院2011级艺术设计本科(1)班团支部 美术学院2011级艺术设计本科(3)班团支部 美术学院2012级绘画本科班团支部
—7— 美术学院2012级美术学本科(1)班团支部 音乐学院2012级音乐学本科(3)班团支部 教育学院2011级教育技术学本科班团支部 教育学院2011级应用心理学本科班团支部 经济学院2011级经济学本科班团支部 管理学院2011级物流管理本科班团支部
数学科学学院2010级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2)班团支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11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班团支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12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本科班团支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012级网络工程本科班团支部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2010级物理学本科班团支部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2011级电气信息类本科(1)班团支部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2010级应用化学本科(2)班团支部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2011级化学类本科(1)班团支部 生命科学学院2011级生物工程本科班团支部 体育学院2010级社会体育本科班团支部 体育学院2011级社会体育本科班团支部 体育学院2012级体育教育本科(1)班团支部 体育学院2012级体育教育本科(2)班团支部 信息学院2011级生物工程本科班团支部
—8— 信息学院2011级应用化学本科班团支部 信息学院2011级汉语言文学本科班团支部 信息学院2011电子信息科学技术本科班团支部 信息学院2012级市场营销本科班团支部 信息学院2012级应用心理学本科班团支部 信息学院2012级对外汉语本科班团支部
信息学院2012级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班团支部
—9—
附件4:
我校2012—2013学优秀共青团干部名单(共411名)
文学院(25名)
杨 旭 胡月杨 代婉秋吴 曼 毛丽慧 江琪然黄路路 丁思齐 李思瑶田晓霞 周枫涵 王志琪仇 菁
政法学院(14名)
汪 洋 朱傲影 周明强周 瑶 周 琦 吴天姿汪 晶 余 洋
历史与社会学院(15名)董佩佩 张 瑶 周雨晴徐亚欣 李 冉 田 文李雨秋 王 强 任艳彬外国语学院(32名)
陆祥祥 赵 煜 叶 涛—10 —
阮 媛 叶 楠 方 磊 张彩莲 马金琳 李诗慧 江璐璐 段华真 孙梦琪 程皖川饶行行夏金秋何佩佩裴士艳张 洁杨 奡孙晓琪周美竹李 琳 邓美茹 郭美彤 何 川刘 丹 徐凯欣 张 健庄子茜 沈芬芬
谭琦雯 刘雅彤 向 阳 张光璐 叶 康 金晓卉 王 贤 史枭霄 张 晨 班勇珂 景 艳 邢 洁 李 晗 鲁慧婷 汪 静 王 志 王翠翠 陈春燕 李 杰 李蓓蓓 张凯丽 朱梦丽 彭旭虹 王 朕 叶梁姗 韦 宁 美术学院(34名)韩明轩 赵宏伟 郭 桃 李 鑫 张 超 聂 宁 徐梦超 张晓敏 周泽鑫 唐晓岚 赵阿敏 郭璐飞 音乐学院(19名)姚 岚 韩小燕 聂佳茹 张 健 王世龙 李 蓉 母子茹
教育学院(20名)杨瑞芳 徐庆平苌云莉 何丽娜 李 敏 周淑林
杨博文张 娟陈小娟李 霞申雅楠钱 坤查 蓉李梦杨李 凤常 晨余建花唐 超刘帅克 赵 权李亚靓 石园园 孙思雅 董阿娇孙洪昀 王 龙马 洁秦 杰李小梦 董书情 戚乐乐 孙泽宇李 骥张焱超 张 扬张文静 詹诗羽金琛琛曹猜猜赵圆存 王 亚钟 霖 王 粲 马敬雯 李 璐 曹钰彬 付 瑶 李 楠 杨娜娜 孙 枭 徐 凤 李 翔
—11—
吴金祥 武瑞仙 经济学院(20名)
朱安琪 金 辰 刘雪晴 丁 点 姜成旺 陈飞飞 刘 赞 周 瑞 陈子梦 丁云芝 夏 祥 范 宁 陈相洁 汪 晓 陈后祥 谷玉欣 朱阿雪 陈 晨 管理学院(13名)
张联美 徐丽君 刘 云 金 晨 张 健 程晓策 马永杰 郑凯晨曹美霞
数学科学学院(16名)
吕晶晶 王梓涵 齐晓旭 徐秋景 刘宝军 李媛媛 张笑笑 袁安安 彭 辉 刘晋甫 王林川 戴德婕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17名)
吕 智 陈 瑛 张昶婉 高 峰 潘晓霞 黄微琳 李 文 刘传银 杜云雷 毛秀茹 李亚杰 李学芹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23名)
徐 晶 马新秀 刘 亚 高 军 于书毫 邵彩乐 董 飞 朱有思 —12 —
张 丽 龚艳茹 赵 月张孟蕾 李冠宇 于冰心 吴 芳 杜筱糖 潘 月 付婷婷 唐怀卿 孙孟轲 郑 攀 孙文静 王春生 李 磊 张向坤 徐 慧 黄 灿
贺江山 胡锦秋 李 真 楚彬彬 邓 凯 穆啸楠 许 驰 徐 炎 王浩宇 张 磊 孙 惠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20名)
杨文娟 顾鹏程 杨 慧 赵 敏 何大修 刘 臻 曹艳云 郝 焕 吴明珍陈 涛 顾雪纯 曹 琦武 宇 丁旭文 生命科学学院(21名)
杨海旭 王海涛 王星星张 瑜 黄金生 杜 瑶刘 越 蒋文君 贾艳秋徐小雪 孙媛媛 徐雯雯体育学院(27名)
李 含 王嘉北 凌婷芝曹旭东 许晨晨 李 志尹振兴 程晋祥 史经瑶宋 昶 何 进 夏 雪刘 梦 王贵武 张 林信息学院(56名)
常 鹏 魏 浩 许 斌武洋洋 徐庆欣 王敏敏
郭 帅胡孟茹 张玉娟 马 铭钱士云 杭兆康 王子亭 张 雨高 盼
闫永亮 高鲁汉 王冰茹 桑士兰 陈虹羽 杨 健 武 莉 李 冬 徐 玲 王桂武 纪乾坤 邸小旋 袁立佳 谈辉杨 冯 政 吴晶晶肖迪一 王冰璇胡海洋 张 欢 周启程 徐 松 肖 洁 李 方
—13—
蔡长青 邵 梦 李乾坤 郭 琦 孙震天 周福斌 周 浩 孙 雪 吴亚辉 丁 群 郭小敏 吴 夏 葛 亮 周文娟 朱宇旭 许东东 唐华涛 周风雷 戚项羽 唐金飞 韦梦梦 王慧馨 陈维伟 谢秀秀 陈欧阳 刘荣凯 张寒雪 戎 阳 蒋靓雅 史云芳 王 枫 李 茜 方平石 朋 胡雪玭 校学生会(12名)
陈春慧 谢英进 金 涛 张 倩 胡小凡 郝 路 校学生社团联合会(26名)王静文 马千里 庄付德 李 茂 刘 燕 秦 颖 吴 影 王浩远 蔡金玉 于 珍 皮苗苗 钱凯莉 李海琴 陈 颖
—14 —
韩 密江金明 王小彪 董若洁 刘永船 苏 浩孙昌娟 方 苗朱 婕殷玉涵张 庆李宝庆 苏琳莉 徐 强马 菁李啸峰 朱 喜钱 景陈 崛 赵圆圆 王 瑜 许云芳 吴先元 张字惠 韩梦雷 胡莉华胡静轩
附件5:
我校2012—2013学优秀共青团员名单(共1365名)
文学院(钱 杨 梁玉坤 汤倩楠 童于芳 徐佳星 章尧尧 袁 源 刘盼盼 李 凡 刘启蒙 张小祥 梁芳芳 杨金玲 林肖永 段庆秀 102名)张 雨 胡 志 王雪勤 杨 丽 李文娟 邵 兵 张建堃 尹红艳 魏倩倩 许 敏 刘 畅 朱亮姣 朱正清 李毛毛 计维洁 苏鸿燕 孙选琪 刘晓云 田陈樱子岳敏杰 汝思远 宁殿璐 牛 雯 朱 琪 汪 文 钏红玉 阮淑敏 杨苗苗 张若洋 徐 鹏 王俊杰 刘 露 沈佳钰 沈 洁 陈振斌 杨德玲 李 莹 杨嘉烨 吴慧慧 张 亮 杨亚飞 陆宇雯 陈 娟 程 磊 刘 倩 张曼曼 王亚琴朱言翠 胡梦君顾承娟 吴 妹周雪娥郑永乐 郁 卉陈 丽王 雯陆敏姬 彭晶晶胡华强钟 锐谢 秋 韩静雯 刘安梅 贾 茹 姜丽丽 余红芳 刘同进 程文文 赵艳洁刘慧玲张 娇田晓霞 王晓娟 常婉芳杨晓凤
—15—
汪羽彤 吴 菲 黄锦洁 曹克伟 李 娟 徐芳芳韩晓明 王柳佳植 徐丹丹 **正 张莹莹 朱梦雪 政法学院(48名)
刘小好 高 铮 吴 娜 余泽洋 曾大妹 魏 薇 代子娟 李冬冬 任凤梅 包 莉 张丹丹 胡丽玲 储进明 陈紫薇 郑 楚 胡慧月 阚秀秀 马天放 葛海波 徐 超 后洋洋 王 阳 段 密 赵 静 祁 昊 陈 涛 沈燕丽 历史与社会学院(50名)
樊一搏 贾海弟
方白义 张 璇
闫曼姿 郝朝升 张正泉
廖金慧 鲍 婕 袁宗梁
张丽周 汤黎婷 王晓波 黄 梅 张 艳 张 雪
王小娟 刘 进 蔡玉婷 孟凡雪 董欢欢 贾滨薇 田晓方 陆丹丹 苏秀梅 刘 静
—16 —
马 磊 李 慧 陈远琪 程启鹏 汪神香 孙媛芳 王晓丹 李会会 孟婕茜 王 迅 彭 森 胡传友 朱彭芳 周宝凡 李艳军 望 琼 范先宝 陈 帅 刘晓婷 董亮妹 刘婉婉 陈 鹏 侯在朋
鲍晓庆 徐芳芳
李竺芝李娟娟 苏秀梅万山岭 黄 颖 金 辉 方小康 许佳佳 胡德左 张浩宇 段端磊 马 妹 王丽丽 丁 玲 王 露 方小俊 李巧花 任淑敏 张 磊 蓝 杨
外国语学院(57名)
丁 宁 吴 莹 柯 雪 刘天明 李雪梅 刘 青闫 敬 汪芳萍 许 蕊 王 瑞 李新怡 王圣男赵 力 王甜思 陈 慧 丁露露 胡 静 周宇婷汪雯静 邓晶晶 李玉静 王俊君 唐文斌 陈雪杰 韦 宁 汪淑真 吴义红 王雨晴 牛丹丹 于亚敏 刘 静 王逸群 美术学院(55名)张小莉 魏 蔚 张洋洋 李方政 马朋翔 刘欣蕊 陈亚惠 李 敏 魏紫馨 孙 阳 靳董男 王要伟 魏顺康 魏成浩 梁 鑫 左雪梅 张 舒 李文超
何丹丹任庆亮周巧丽封小龙苏 晨武 景谷点点杜佳鸿梅霁雯娄竞文杨 磊刘 敏朱 弦王 晗吴紫薇陈正贤张淑琳 侯 冬林雨蕴 潘莹莹 夏伦美 张 杨闫蕊娟 王雅琳 高登月 李亦峰 孙明翔 路 丹杨海花 左 皓詹秀海 李 恬李 颜刘 涵宋佳佳 宋洁琼 曹梦琪金梦妮 郝泽贺 赵晓雯 朱洪全 靳小青 成 琰赵庆晓 吴 越徐国生 王婷婷 陈芳芳 咸佩云 马朝梅张勤勤周茂林孙程程吴佳佳 李赛兰 刘燕如 徐亚丽 王 婷 丁苏川 林美乐 姚明睿
—17—
宋静雯
音乐学院(40名)
王 励 乔 思 秦晶晶 刘旺阳 周莉莉 达 蕊 崇传芳 施旖旎 王肸肸 杨 薇 张 弛 何雪鹏 胡亚群 李政星 刘铠源 刘力萍 熊 丹 张丹丹 张 丹 刘 晨 朱碧雪 夏斯尧 粟 琪 戚方园 宋均浩 董利巧 教育学院(68名)王 艳 肖 莉 苏 北 吕金镯 黄雪茹 李 丹 于立群 金迎春 钱 磊 王 磊 周圣楠 刘金环 苗 畅 时 玉 李裕桐 倪 星 陈 晨 刘辰帜 陈平胡娜娜 王 芹 孙 宁 洪 正 周 倩
—18 —
韩美君盖盼云任 璐马文娟范灿灿田婷婷张亚秋戴素芹谭路路巩利艳宋 晨王东梅殷 婕凌 超金 凤彭翔翔 马梦淳 郝国际 袁 园王 萍 李鹏举 阮平平张 丹 周珍珍 聂家发 张德成 许萌萌 徐秋玉 刘延娜 刘贝贝 田园园 刘 晨李虹谕 胡 双李洪晶 尹 涛宋士刚李培培 冯 涛张蓉艳 汪基仙 朱 锐赵 泉任海燕 张茹萍 张 淼 边婷婷 何 静 吴明朗 高 兴 范 勇 宋金金 玄莹莹 査 磊 张敏馨 丁少岩 魏欢欢 吴长汉
经济学院(97名)
张艺欣 徐海兰 彭 进 陈 浩 陈 琛 张 硕 于 宏 张 梦 曹振卿 周 程 周冉冉 张礼锋 杨军林 黄云霞 陈 露 王 娟 胡宇浩 邵 军 姚媛媛 徐欣彤 胡 月 杨天天 姜中霜 胡程程 赵志明 步行盼 王 婧 郭金延 李亚南 赵伟杰 王 宁 姜东飞 李开言 孙 强 胡 瑞 杜文龙 杨梦宇 唐 丽 陈 浩 林郁涵 李熹宇 汪 博 沈静静 于胜伟 杨 琳 朱立萍 张宗川 邵军军 杭 颖
管理学院(44名)陈龙娟 付丽康 柳亚专 郭 龙 崔凯旋 王雯雯
方晓莉解帅侠高春雪张 静张 跃曹雪松朱琪慧刘静如邵 旋汪 璇张 苇姜 爽韦 唯崔正丽鲜平生王紫燕 杨 琳李 欢王 肖韩双双 张正辉 许旭旭 闫珊珊 孙 磊罗 媛汪 强时 骋崔韵文 唐 琳徐 添赵 璐姜倩爽韩思盟王 琳聂昌富 潘 虹张 莹陈 潼常雪婷冯园园姚小凤徐 锐牛贵川 刘 冲王鑫锐徐 鑫 陈 薇 江 洋 王 婧 赵 旭 周慧慧 张 文 尹志取 唐丹菲 尤雪利 汪 健 郭 茵 朱若男 刘光玉 朱瑞杰
—19—
张子璇 郑勇强 王乐乐 章玲珊 李 娜 台运梅 张 犇 曹 露 杨 寒 杨旭照 周 昆 王梦莹 李乐杨 陈 丽 丁 涛 侯 雪 李 祥 刘 凯 王 龙 魏长兵 杨梦娜 于铂玮 张 言 李婷婷 刘赛勇 王媛媛 数学科学学院(96名)
朱孟如 张计鹏 佘向晴吕 可 刘 阔 李晴晴方丽娜 李雨晴 吴申申陈 菲 陈 雪 李 艳邵平平伊 芳 石 静盛宁宇 赵秀秀 施智敏陈 慧 张 璇 王 菲赵立山 凌璐璐 程思行王继光 王雪晴 王 娣黄月婵 王路路 叶 晨王漫漫 王 潇 吴同虎朱 程 董莹莹 黄 旭玉山江库尔班 李 月詹飞彪 王梦雅 王逸芬卞乐乐 丁志恒 刘玫玫陈露露 李 慧 邓鸿雁—20 —
宋小宇 宫婉如 曹丽丽 蒋 芮李凌芝 余 燕许禧玉 徐腾腾 王超超 戴 伟黄梦婷 梅纯宇 王玉玲 温莎莎 谢晓琳 胡金燕 邵贝贝 胡春梦 凡中英 郭 涛 程文治 丁圣珍 李飞翔 董 惠 苏 成 王艳艳 吴 雪 王艳蕊 赵 琪 严长城 杨艳飞 周子衡 相 曼 乔 磊 陈 冲 张若泉 李 娜 杜丽丽 阿米娜木阿斯木 陈 慧 李凌云 杨春梅 张琬迪 赵 忍 田 雪 崔 灿 张笑梅
江伟昌 刘大邓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66名)
朱小佳 刘晓东 李 丽 戎成名 李 璐 池傲运 程帆帆 刘娜娜 乔陈四 徐 妍 张 运 柯颖怡 辛 亮 王月红 孙凡云 郭圣杰 李放放 李志国 汪晨曦 王洋洋 高郑婷 张远远 盛 蓉 王 艳 郭正鑫 庄小梦 姚 鑫 宫 帅 杨 娜 刘芳宏 何响响 惠 浩 张曼利 吴巧云 储昭明 孟庆晴 计鑫瑶 李佳佳 赵文钰 李 倩 张建俊 刘庆庆 吴玲玲 常丹婷 吴 爽 白 浩冯晨波 尹梅竹 郭 茜 王 峰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116名)
吴保柱 刘 曦 胡丁寒 孔 双焦尚青 王硕硕 周宇芬 许文杰 刘孟瑶 陈 晨 李乐梅 刘 飞陈敏捷 丁 峰 张 健 王中禹 蒲文瑜 卢 婷 张梦梦 周雅梅 王小敏 王远远 张 萍 章 舸张凯莉 王 颖 赵小娟 胡新春 张孟婷 叶莹莹 张从庆 崔姝婷
严 兰李梦瑶 刘 婉汪传海 徐晨叶 李峰峰 张 云张海艳刘 柳耿 超丁 冉马云云 张凯歌 张 磊何文强 钟鑫涛 刘恬恬 刘 萌 李贝贝 华萍萍 胡忠德 王霜霜 陈 妹 赵明慧 王 姚 高艳适 陈梦阳 孙全路 王占波 朱勇吉 王 潮 魏小亲
—21—
姜 丹 张金华 晁元芝 丁 琦 刘志恒 孟 秀 陈飞云 刘光伟 王 昕 李 丹 刘盼盼 单 波 候靖媛 汪 洋 李会晴 李心峰 房 舟 曹婉侠 刘 旋 石学游 童 琳 童列高 陈一兵 李言东 朱 光 周 勇 杨腾飞 丁 雅 汪 冬 陈 超 陈 涛 卞华峰 姜广才 付 波王 鹏 黄欣欣 朱 锋 陆梦雪 徐小建 郭庆林 夏 宇 吴建伟 张 辉 凌 利 张 译 侯 剑陈福绪 岳亚东 陈克亮 陈 洁陈 彬
赵凯丽 许吉良 徐 佳 秦晓东 王明蕾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104名)
邵 凯 吴晓娟 苏洁静 高昌吉 周 彤 张 婉 李 晶 吴莲莲 杨 莎 林银银 潘露露 杨新国 朱亚琼 李云云 许敬文 崔晶雅 杜雪丽 蒋盼盼 陶园园 徐 丹李 云 黄道友 沈臣飞 杨凡朋 广丽媛 花 静 梁 霄 陈秉坤 徐怀山 孟 倍 代 路 曹超敏 韩阿影 蒋红玲 乔雪娇 张颖杰 —22 —
黄 芳李先勤 朱雪金 张 恒李 敏徐浩博 彭 林梁 艳金晓君 陈 浩陈苗苗李慧丽 员 伟陈海兰 周文娟 何珊珊 鲍忠明 倪立浩 王慧君 马 辉 边 静 孙光辉 江梦娟 吴晓娜 纵慧芳 梁 然 刘 乔 冯曼丽 张庭兰
李皖南
钱 丽 宋婷婷 孙 陈 黄世昌 倪 文 钱然然 田梦玲 王梦迪 徐柳美 贾立永 刘典典 王 露 王雪莲 杨 静 王小敏 祖素素 李濛濛 刘倩倩 汪露露 付满堂 江 浩 张 陈 杨洪超 李红丽 何丹丹 冉娇茹 王 浩 臻徐硕 张桂美 张 见 王 帅 刘 霜 杨 柳王兵兵 杨 利 李 阳刘 爽 刘婧婧 王金敏邢学峰 叶桂煜 生命科学学院(101名)
王永生 何亚强 江芏青周宗文 詹政军 陈林辉侯 战 方 雪 张萍萍刘砚秋 桂 彬 王丹丹戴海奇 陈芹芹 龚 瑞郭小琴 陈玉莹 张 波吴书雨 袁 静 陶雪舞周 翠 林 森 刘风刚纵 洁 耿晶晶 姜春丽唐 润 郭春晓 许圣云操娇娇 蒋林利 曹焰晖蒋 珂 陶小明 刘 蕊
罗 楚刘龙飞 李慧慧 蔡梦芳 张建喜 李 鑫王 冰朱丹凤 年舒静 唐静洁 吴乔歆 汪艳梅 赵 梅孟雅雯 吕琦玮 王志爽孟祥太 丁驰源 陈 晓戴 纯戴 倩杨 杰张骞骞 李群龙 诸葛菲 赵燕妮 常 玉卓之阳程 敏许志恒 王紫蕊 吴建琴 王 丹 乔恒波 喻麒麟 舒伟学 吴 栋 王延斌 杨 林 陈 耕 贾魏珉 李凯莉 朱春荣 李 轲 赵瑞丰
—23—
陈 凯 蒋 芳 史 畅 张 杰 张言新 王 涛 吴鑫泉 叶 佳 张 重 何平吴宗兵 张 奎 郭 乐 杨 芮 张宁博 程雨蒙 钱亚利 何艳华 陈芬芬 刘 娩 沈双欠 杨乐薇 艾 玉 刘 雪 吴芳芳 董银雪 刘 娟 张长露 卢文光 体育学院(66人)李永强 迟兴文 曾 腾 唐 彪 李家华 王 震 肖雪枫 陈 浩 邓辉男 程小东 耿成成 陈天华 李 英 王 宇 楚祥祥
洪林友 王长春 张长生 孙秀娟 席 婷 王 娴 李 伟 信息学院(167名)彭越君 黄凤娟 吴丹丹 彭水兵 李文华 夏士杰 代利之 刘思慕 —24 —
李华山于 昆孙鹏飞周 丽程 旭石永春王远超李伟成 张 豪张荣伟孙成杰江卉芳周兵兵张陈宇邹昱宇束迎亚 唐 强李连超 陈 钱陈 晨王 静陶周国 徐康康 倪 磊陈科余张 静姚偌嫕 于文涵 杨圣杰 王凤娇 满祥春 柳 磊 周歌谣 张 昆 阚颖嫱 郁娜娜 赵 铭 杨 辉 李海云 千家星 王绪兰 高博文 李影杰 张广付 许无疾 喻 震王 琼刘亚南薛晓龙 胡国刚李 宁 邢尚勇杨 娇白雪辉张 静郑 俊 宣旭东 郭凯莉 雷震雨 刘鹏捷
苏娇娇 翟毛层 何蒙蒙 廖利平丁钰哲 马章杰杨兵兵 秦正露 许庭佳 徐静静 郭梦雅 李岱宁徐涵晴 王汝南 王亮亮 鹿子辰 胡玖菲 朱慧玲王媛媛 王林娟 耿林娜 刘勋蓝 梁吴艳 曹桂林 王振华 苏宋玉 陈小瑞 夏玉霞 张叶婷 施洋洋 刘悦然 王美琴 殷海兵 胡婷婷 魏林晔 尚焦婷 陆煜杰 苗蓝亓 唐文娟 汪 远张 晨郭 靖齐 星张 帅张 铖丁 凡李 彤 姚孟婷徐美琪詹兆璋柏雪佩汤瑞雪张姣姣葛绘芳李良敏王亚茹陈 奇康 琪李 蔷陶 敏黄 警赵 晨高 敏方 璐周小三胡志文高志莉何赛男岳莉莉张力惟罗小娟关旭东邹文娟徐 飞杨 俊杨 凯郑 楠赵 丹李 新丁 然王 睿郑翔文 朱代娣 佘玉山 李梦旋 朱丽莉 陈丹丹 张兴宇 林正阳 白云涛 赵 颖王 娇丁 颖王 雪钱 洁刘 娟唐 薇周 燕李浩天 王卫芳 张文雯 曹淑琴 张佳惠 王凯利 程义升 刘烨婷 袁宗蔷 汪 慧李 彤余 佳徐 晴王 晗黄 晓肖 韫吴 凡裴志鹏 闫昆朋 彭鹤莲 陶钰铭 王媛媛 刘珊珊 杨文玉 陶曼冉 吴 莹 姚 月 李 青 计 瑶 徐 婧 唐 莹 包 慧 曹 娟 郭 磊
—25—
王钱应仙 秦 冲 杨 凯 王 吟 方 野 桂 芬 张 晗 陈 明 汪 阳 夏 敏 刘 琪 校学生会(59名)
李伟琦 林先勇 方 勇 周平义 廖 芹 邹方磊 李蓉蓉 陈会成 金 鑫 于缓缓 刘 欢 王开鹏 褚天慈 丁根峰 聂泠然 周金伟 武星星 赵芷卉 李舒先 丁秀秀 郭明洁 姜 彦 马 莉 穆梦杰 王学锋 周文臣 韦文婷 赵 葚 路蒙蒙 廖慧璐 谭琦雯 桑元章 周露露 杨伦楚 汪 琴 潘 玲 校学生社团联合会(31名)王丽丽 叶素琴 黄 铭 王成峰 蒋志远 左逍遥 徐 航 钱 坤 李 硕 范 路 王巍巍 史家信 刘亚男 许宏美 刘立南 韩 璐
—26 —
史爱雪 曹丽平罗雪菡 沈 旭邹如意 钟 海蒋书蓓 金梦妮 贾少忠 邵 云倪佳宾 刘玉超 石金华 李 蕾 张雅俊 赵 朦 苏平周 镇 居 涵 孔 涛 张 杰 任雨露 方 迪 丁可蒙 胡 森 胡 奇 宫 纳 孙若冰 王 悦 汪恕婷 顾 瑞 王 帅 何 希 张伦琦 汪 煜 汪姝含 张 鑫 甘斌斌
第五篇:校团字[2007]48号
校团字[2007]48号
关于表彰重庆文理学院2007年暑期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调查报告作者的决定 各系(院)团总支:
在2007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校广大学生严格按照学校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积极投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在整个社会实践活动中,我校学生通过全面的调查,仔细的分析,形成了数千篇社会实践报告。通过系(院)初选,学校最后评审,共评选出校级优秀调查报告72篇。经研究决定,现对优秀调查报告的作者进行表彰,希各级团组织认真组织学习并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及时将优秀的社会实践报告进行宣读、宣讲,以促进我校社会实践活动的蓬勃开展,取得更好的成绩。现将2007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调查报告作者及作品名称公布如下:
一、文学与传媒系(8名)
何琴琴《灾难过后我们会更加勇敢— 重庆大洪灾调查
报告》
袁典妃《发展地方特色 追求新型发展 》
袁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瞥》
迟瑛《梦想有多大而舞台又有多大—— 观农村留
守儿童受教育状况》
刘春莲《茶园新城区生态环境建设》
谭娟《普九调查之情系失学儿童》
黄峰《暑假实践感言》
董岩《执子之手 共建家园》
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8名)
罗先锋《和谐社区调查报告》
王玉攀《走进农村》
田小敏《浅谈城乡统筹与大学生就业》
吴明艳《吉安镇调查报告》
蔡开平《“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江雪《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
李浩《当前农村中学生心理的调查报告》
秦练《乡村民主法制建设的调查报告》
三、外国语系(8名)
胡林志《关于农民负担问题的调查》
蒲松海《大力发展旅游业》
何静《从农村社会选举到城乡统筹》
杜琳《关于重庆江津区油溪镇经济作物—“龙眼”的调查报告》
尚萍《为农村留守儿童撑起一片爱的蓝天》
余兰《关爱留守儿童 加强新农村建设》
汪燕《关注新农村建设关注农村教育》
龙鹏宇《从大学手机消费看构建和谐校园》
四、教育科学系(5名)
黄荣飞《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新思考》
姚洁《女儿国的调查报告》
刘婷婷《重庆市弹子石学区中小学使用语言文字情况
调查报告表》
周小梅《推进服务创新谋划交通发展》
刘晋《当前我国民办教育发展典型调查》
五、物理与信息工程系(5名)
赵硕《电视台实习感悟》
张皎《我的教师生涯》
彭小玲《野生动物园之行》
赵彩《以爱的名义》
金珊《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报告》
六、经济与管理系(5名)
徐霞《重庆王侨食府实践经历》
李桂贞《关于农村孩子受教育状况的调查研究》
袁倩《暑假社会实践报告》
王庆《暑假打工经历》
和俊卿《邯钢实践调研报告》
七、法律与政治系(5名)
余乐《盛夏之秋红色之旅》
郭书浩《潼南“三下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刘玉萍《走近革命先烈故里服务双江人民》
吴可萍《走进双江服务城乡》
张可《2007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八、美术系(5名)
李佳莉《浅谈锻炼经过及黄瓜山村发展》
龚艳《家教》
彭超《浅谈大学生实践心理》
张凤《对在校大学生兼职及创业的调查报告》
洪勇《旧时代打工群体的生存状况调查》
九、应用技术学院(8名)
龙银《奥运激情奥运梦》
唐洪珊《泪水汗水与酒水》
严加将《在经历中成长做真正的自己》
高英《没有做不成的事只有不想做的事》
苏靖淋《“三杰”建筑,给我机会助我成长》
段战军《走进重百感受温暖》
陈 雪、黄建川《经验源于实践,实践出真知》
李路遥《谁能托起留守的“太阳”?》
十、生命科学系(1名)
石丰源《石门镇农业经济发展调查报告》
十一、化学与环境科学系(5名)
刘国文《情系西湖感动无限》
阳静《不原抹去的记忆》
滕柳梅《红星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查报告》
韩少华《弘扬民族戏曲守望精神
邹俊《暑假社会实践报告—打工记实》
十二、音乐系(4名)
罗素龙《云龙乡下乡记》
郭俊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创造致富道路》
付爱节《论述舞蹈教育的普及性》
周卓越《“中华梨树”调查报告》
十三、体育系(5名)
黄帅《文化引领农村走向、思想推动农村发展》
王波《黄桷坪美术培训学校调查报告》
康利《梁平县新农村》
苏燕《江津区油溪镇政府人员的工作状况》
胡胜琴《城乡统筹和谐发展》
共青团重庆文理学院委员会
二○○七年十一月三十日
主题词: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表彰决定抄送:团市委,校领导及相关部门
发:各团总支2007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