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新生儿一科会诊制度
编辑:烟雨蒙蒙 识别码:20-373772 1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4-10 17:47:31 来源:网络

第一篇:新生儿一科会诊制度

新生儿一科会诊制度

凡疑难病例,均应及时申请相关科室会诊。申请会诊医师应做好必要的准备,如化验、X光片„„等相关资料,填好会诊申请单。

1、科内会诊

对本科内较疑难或对科研、教学有意义的病例,由主治医师提出,主任医师或科主任召集本科有关医务人员参加,进行会诊讨论,进一步明确诊断和统一诊疗意见。会诊时,由经治医师报告病历并分析诊疗情况,同时准确、完整地做好会诊记录。

2、科间会诊

院内科间会诊申请必须经本科主治医师以上医师审批同意,会诊医师要求总住院以上医师担任,会诊医师接到会诊通知单后应签收并注明时间,并于及时前往会诊如有困难不能解决,应请本科上级医师协同处理。

申请会诊科室必须提供简要病史、体查、必要的辅助检查结果以及初步诊断和会诊目的及要求,并将上述情况认真填写在会诊单上,并由主治医师签字,送往会诊科室。

被邀请科室会诊医师会诊时,会诊病人的主管经治医师应全程陪同进行,以便随时介绍病情,听取会诊意见,共同研究治疗方案,同时表示对会诊医师的尊重。

会诊医师应以对病人完全负责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真会诊,并将检查结果、诊断及处理意见详细记录于病历会诊单上。如遇疑难问题或病情复杂时,应立即请上级医师协助会诊,尽快作出

诊疗方案并提出具体意见。对待病人不得敷衍了事,更不允许推诿扯皮、延误治疗。

申请会诊尽可能不迟于下班前一小时(急症例外)。

(2)急会诊

值班医师对于本科难以处理、急需其他科室协助诊治的急、危、重症病人,由经治医师提出紧急会诊申请,并在申请单上注明“急”字。或者直接电话通知和邀请。会诊医师必须在15分钟内到达申请科室进行会诊。会诊时,申请医师必须全程陪同,配合会诊及抢救工作。

(3)院内大会诊

疑难病例需多个科室会诊时,由科主任提出,经医教科同意,邀请有关医师参加。一般应提前1-2天将病情摘要、会诊目的及邀请会诊人员报医教科。医教科确定会诊时间,并通知有关科室及人员。

会诊由申请科室的科主任主持,医教科参加,必要时主管医疗的医疗副院长参加,由主治医师报告病历,经治医师作详细会诊记录,并认真执行会诊确定的诊疗方案。

3、院外会诊

本院不能解决的疑难病例,可邀请外院专家来院会诊。由科主任提出申请,由主管病人的主治医师填写书面申请,包括简要病史、体查、必要的辅助检查结果以及初步诊断和会诊目的及要求等情况,科主任签字送医教科,经医教科同意后报主管医疗的医疗副院长批准。经医教科与有关医院联系,确定会诊时间,并负责安排接待事宜。

会诊由科主任主持。主治医师报告病情,经治医师作详细会诊记录。

4、外出会诊

外院指定邀请我院医师会诊,必须提供单位(医教科)介绍信,经我院医教科同意,办理外出会诊手续后方可外出会诊,否则由此发生的医疗纠纷或交通事故,由外出应诊医师本人承担一切责任。

外院邀请本院会诊时,同样必须提供单位(医教科)介绍信,经我院医教科同意,医教科根据申请会诊医院的要求,将选派学有专长、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前往会诊,专家会诊时要耐心听取病情汇报,认真细致地检查病人,科学地、实事求是地提出诊疗意见,圆满完成会诊任务并报医教科。如遇疑难问题或病情复杂时,应立即报告医教科并进一步选派专家协助会诊,以便尽快作出诊疗方案并提出具体意见。

5、会诊时应注意的问题。

⑴ 申请会诊科室应严格掌握会诊指征,必须由主治医师以上医师审核同意。

⑵切实提高会诊质量,做好会诊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经治医师要详细介绍病历,会诊人员要仔细检查,认真讨论,充分发扬学术民主。主持人要综合分析会诊意见,进行小结,提出具体诊疗方案。

⑶ 任何科室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拒绝按正常途径邀请的各种会诊要求。

第二篇:新生儿一科2016年工作计划

2016年新生儿一科护理工作计划

2015年新生儿一科全体护理人员,在院党委和护理部的正确领导下,按照三级甲等医院护理管理标准,强化质量安全意识,圆满完成计划目标。2016年是医院“十三五”开局之年,科室将会遵照医院及护理部整体工作部署,创新管理理念与模式,做好各项护理工作。现制定新生儿一科护理工作计划如下:

一、加强护理质量过程,提升护理质量水平

目标:基础护理合格率≥95%;危重患者合格率≥95%;护理文书合格率≥98%;不良事件上报率100%;重点环节交接正确率≥99%;患者身份识别正确率100%;非计划性拔管率<2%;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一)调整护理质控小组结构,完善科内护理质量控制分工,及时查漏补缺,必要时进行质控项目交换,让每个人熟练掌握各项的质量检查标准,做到人人参与管理。

(二)组织科室人员学习护理部“5S”标准化管理专项标准,进行病房规范化管理,争创“5S”标准化病房。

(三)推行新的清单式检查方法,全方位、无死角进行护理质量检查。

二、加强护理队伍内涵建设,提升护理服务水平

目标:护理人员分层培训率100%;理论知识及格率≥95%;护理操作合格率100%(操作90分合格,理论60分及格,70分合格);护理人员应急能力平均分>98分;年内计划培养NICU专科护士1-2名。

(一)完善专科护士培训课程的设计,对NICU专科的规范化培训要求进行细化,年内计划选派1-2名业务骨干外出参加专科护士培训班的学习。

(二)强化能级培训内容的落实,提高护士床边急救综合能力。

(三)深入培养护士的临床急救思维模式,丰富专业知识,提高护士的核心技能,提升为危重患儿服务的能力。

(四)加强护士综合素质的培养,配合护理部选拔护理培训师,并由护理培训师进行科室的护理培训和家属的健康宣教工作。

三、强化专科护理管理目标,不断提升专科护理质量

目标:2016年专科护理质量管理目标:NCPAP鼻中隔损伤发生率≤5%;新生儿红臀发生率≤6%;家属或监护人身份识别正确率100%;新生儿坠床发生率为0。

(一)结合护理部管理目标制定科室管理目标,并制定相应的专科护理指标,不断提升专科护理服务质量。

(二)采取使用水胶体敷料等措施,每班次之间严格交接,降低NCPAP患儿鼻中隔损伤的发生率。

(三)不断降低新生儿红臀的发生率,提高患儿的舒适感,减少安全隐患,提高家属的满意度。

(四)使用患儿身份确认单和患儿家属身份证复印件两种方法,提高医务人员对新生儿及其父母或监护人身份识别的准确性,家属或监护人身份识别正确率100%。

(五)提高安全意识,时时处处注意暖箱和辐射台操作的规范性,防止新生儿坠床事件的发生。

四、深化优质护理服务,不断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目标:护理工作满意度提升5%-10%。

(一)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做好迎接婴儿潮的准备。进一步深化护理服务流程,丰富优质护理服务内涵,了解患儿家属的需要,贴近大众需求,不断改进护理工作。

(二)积极响应护理部号召,鼓励科室护理人员自主创新,改革临床护理器具、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及工作效率。

(三)实行护士长每周一次随同查房,建立健全责任护士随同查房机制,密切医护配合,提高医生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

五、加强院感知识培养,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目标:手卫生知识知晓率和手卫生正确率100%。

新生儿科是院感的重点部位,新的一年里,决心着重落实手卫生的依从性,严格考核,兑现奖惩。同时严格做好暖箱、奶瓶、奶嘴的消毒,以及环境卫生学监测等工作,尽量避免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六、加强教学管理,鼓励护理人员撰写论文和科研立项

目标:1.继续保持实习生对带教满意度≥95%;2.论文发表:主管护师及以上护理人员至少每年发表 1篇 ;3.积极申报护理专利;4.争取院内课题立项1项。

(一)积极配合护理部及科室进行重点人员的培训,如科研思维、论文的撰写等。

(二)采取多种培训方式:资料的查询、稿件审阅的培训、立项的指导等。

(三)充分挖掘科室护士的潜力,整合力量,充分发挥专科护士、专职护士等的作用。

(四)营造学术氛围,带领大家积极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打造学术型科室。

七、拟开展或协助开展新项目

(一)新生儿抚触对住院患儿,特别是早产儿的发育等有着极其积极的意义,下一步准备为住院早产儿每日进行两次抚触治疗。

(二)随着国家“二孩”政策的放开,相信会有更多的高危儿和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到来,而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儿发育支持护理涵盖了诸多细致和人性化的护理措施,科室计划在人力资源充足的情况下开展此项护理,造福更多早产儿及其家庭。

(三)准备协助医疗开展NO治疗及护理、无创二氧化碳及氧气检测、听力筛查等项目。

八、完成护理部及医院交办的其他工作

我们相信只要努力认真做好以上工作,我们在2016年的工作中一定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新生儿一科 2016.1.18

第三篇:新生儿一科2018年护理工作计划

2018年新生儿一科护理工作计划

2018年新生儿一科继续按照按照三级医院评审标准要求,结合新生儿科特点,在“二孩”政策的新形势下,认真落实以患儿为中心,加强专科护理建设,体现人文关怀,优化工作流程,提高护理质量,以创新的管理理念做好护理工作。结合护理部2018年护理工作的安排特制订护理工作计划如下:

一、完善指标监测,实施科室护理质量目标管理,加强护理质量环节控制,促进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一)按照修订后《护理质量检查标准》,完善一级护理质量管理体系,履行护理质控小组职责,制定2018年一级护理质控计划及持续改进方案,并组织实施,做到季度有分析,年终有总结。

(二)继续发挥科室质控小组的作用,各护理质量控制小组认真履行职责,加大落实、督促、检查力度,按计划开展质控活动,明确分工,责任到人,做到人人参与,层层管理,共同把关,有检查记录、分析、改进措施及评价。组织每月召开质控会议,对科室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不断提高护理质量。根据医院护理部制定的2018年目标值,制定科室2018年目标值如下:

1、参加“三基”培训覆盖率100%,考核合格率100%

2、重点环节交接落实率≥95%

3、患者身份识别正确率100%

4、急救物品完好率100%

5、仪器设备规范操作合格率100%

6、专科护理措施落实率≥95%

7、专科疾病健康教育知晓率≥95%

8、红臀预防措施落实率≥95%

9、各类导管管路滑脱与再插管率≤0.3‰

10、患者满意度≥95%

11、高危药物外渗的发生例次≤5

12、护士执行用药医嘱错误例数≤3

13、护士执行输血医嘱错误例数0

二、加强护理队伍内涵建设,提升护理服务水平

目标:护理人员分层培训率100%;理论知识及格率≥95%;护理操作合格率100%;年内计划培养NICU专科护士1-2名。

(一)完善专科护士培训课程的设计,对NICU专科的规范化培训要求进行细化,年内计划选派1-2名业务骨干外出参加专科护士培训班的学习。

(二)强化能级培训内容的落实,提高护士床边急救综合能力。

(三)深入培养护士的临床急救思维模式,丰富专业知识,提高护士的核心技能,提升为危重患儿服务的能力。

(四)鼓励护士参加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理论专业知识。

(五)重点加强对低年资护士的考核,强化学习意识,要求100%达标,加强理论与技能的培训与考核,每月组织操作考核,做到讲究实效,不流于形式,并注重培训效果。

三、抓好科室安全管理,确保护理安全

(一)注重环节管理,确保护理安全。坚持抢救药品、物品班班交接,抢救仪器、设备保持功能状态,保持抢救物品完好率达100%。抓好护理人员、患儿和护理操作的环节控制。

(二)提高护理人员高风险管理意识,培养护士的应急能力,对每项应急工作及不良事件都要做回顾性评价,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提高护士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对应急预案演练的内容根据层级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演练,真正提高护士面对应急情况的处理能力。

(三)护理不良事件管理:执行不良事件主动报告制度,督查各项工作环节,发现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使护理不良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一旦发生不良事件即按预案及程序处置,使后果降至最低。

四、深化优质护理服务,不断提高护理工作满意度 目标:护理工作满意度提升5%-10%。

(一)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继续做好迎接婴儿潮的准备。进一步深化护理服务流程,丰富优质护理服务内涵,更加注重人文关怀的细节,计划开展接收母乳和“袋鼠式护理”新项目。

(二)积极响应护理部号召,鼓励科室护理人员自主创新,改革临床护理器具、提高临床护理质量及工作效率。

(三)坚持每月召开陪人座谈会,广泛征求患儿家属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持续提高病陪人满意度。

五、加强院感知识培养,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目标:手卫生知识知晓率和手卫生正确率100%。新生儿科是院感的重点部位,新的一年里,决心着重落实手卫生的依从性,严格考核,兑现奖惩。同时严格做好暖箱、奶瓶、奶嘴的消毒,以及环境卫生学监测等工作,尽量避免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

六、加强教学管理,鼓励护理人员撰写论文和科研立项

目标:1.继续保持实习生对带教满意度≥95%;2.论文发表:主管护师及以上护理人员至少每年发表 1篇 ;3.积极申报护理专利;4.争取院内课题立项1项。

(一)积极配合护理部及科室进行重点人员的培训,如科研思维、论文的撰写等。

(二)采取多种培训方式:资料的查询、稿件审阅的培训、立项的指导等。

(三)充分挖掘科室护士的潜力,整合力量,充分发挥专科护士、专职护士等的作用。

七、完成护理部及医院交办的其他工作

在新的一年里,科室全体护理人员将在暨有的基础上摒弃不足,开拓创新,坚持不懈,不断提高科室服务质量,为医院三甲复审和专业的发展尽职尽责,争取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新生儿一科 2018.01

第四篇:会诊制度

会诊制度

一、会诊要求

1.入院三天未能确诊的病例,或在诊疗过程中因病情变化,科内诊断治疗有困难,需要院内外技术支持,协助诊治的,均应及时申请会诊。会诊应按规定填写会诊申请单(紧急情况下可先会诊,后填单)。

2.除急会诊可口头要求并需明确记录口头通知时间外,其它会诊需由护士将会诊单送达会诊科室和会诊医师,急会诊也应及时填写会诊单,以便会诊医师签署会诊意见和作为医疗责任的依据。对病情允许能自由活动、需要特殊器械和检查场地的患者尤其是眼科、耳鼻喉科等科室,可由提出会诊的科室事先与应邀科3.科内、中心内、院内、院外的集体会诊:由经治医师报告病历,做好会诊前的准备和会诊记录。会诊中,要详细检查,发扬学术民主作风,明确提出会诊意见。主持人进行小结,并认真组织实施。

4.任何科室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拒绝按正常途径邀请的各种会诊要求。

5.会诊记录及时整理存入病历。

6.参加会诊的医师,应具有主治以上专科医师资格(含主治医师,下同。),一般由会诊科室指定的医师或各专科的二线值班医师负责,指定医师或二线值班医师因手术或科内抢救等原因不能参加会诊时,可报告科主任另行安排主治以上人员及时完成会诊。急诊会诊可由专科总住院医师负责。

7.会诊时,因病人情况特殊或诊疗技术等因素,会诊医师室协商好,并指定专人携带病历陪同患者到应邀科室会诊。

未能提出明确的诊疗意见时,应及时向上级医师或科主任报告,上级医师或科主任应对会诊医师提出指导性意见,必要时请上级医师或科主任直接参与会诊。

8.会诊结束时,会诊医师应同邀请科室的医师一道,在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的原则下将患者的病情、医疗风险和诊疗意见告知患者,解答患方咨询。会诊后,会诊医师应对患者病情进行跟踪和随诊。

9.提出院外会诊的科室,要协助医务科和院办做好被邀请医师的接待工作。

二、会诊形式

1.科间会诊:由经治医师提出,科主任同意,填写会诊单。应邀医师要在24小时内完成,并写会诊记录。如属专科会诊的轻病员,可到专科检查。

2.急诊会诊:被邀请的医师,必须随请随到,15分钟内必须到达,绿色通道急会诊10分钟内到达。

3.中心内会诊:由科主任提出,经中心主任同意,并确定会诊时间,中心秘书具体组织有关人员参加。由申请科主任主持,必要时中心专家组成员参加。

4.院内会诊:由科主任提出,经中心主任同意(指已组建中心者,下同。)并报告医务科,确定会诊时间,通知有关人员参加。由申请科主任或中心主任主持,必要时医务科派人参加。

5.院外会诊:本院一时诊治有困难的疑难危重病例,或因开展新的技术项目,需要院外医师来院指导诊疗技术操作的。由科主任提出,经中心主任同意,主治或以上医师按规定填写会诊单,报医务科批准后,与被邀请单位联系,经双方确定会诊时间后,由医务科通知有关科室。会诊由科主任主持。

6.本院医师外出会诊:

(1)接到对方医院会诊单或电话邀请后,由医务科征得会诊科室或会诊单位指定的会诊者意见后,确定会诊时间后通知对方,并征询接送医师办法。

(2)非办公时间或对方指定医师急会诊时,被邀请医师必须先经科室主任同意,报告医务科或医院总值备案,交待安排好工作后才能外出会诊。会诊后必须到医务科补办会诊手续。

(3)所有院外会诊,必须持邀请单位的会诊邀请函到医务科登记备案。否则,一切后果由当事人自负。

(4)执行国家卫生部、省卫生厅、市卫生局有关规定。

第五篇:会诊制度

会诊制度

1、凡遇疑难病例,应及时申请会诊。

2、请会诊时应认真填写会诊记录单,须将患者的简要病史、初步诊断意见及会诊目的书写清楚。各科室设立会诊单签收本,于送会诊单时一并交应邀医师或科室签收,并注明签收时间。使用物流系统送会诊单时须同时向邀请科室打电话通知,被邀请科室接到通知单后向邀请科室打电话确认并登记。

3、会诊时由邀请科室医师陪同并介绍病情,应邀医生会诊后,必须认真书写会诊记录,提出明确的诊断和治疗意见或建议。如果会诊医师不能确定诊治是,请上级医师进行会诊。为危重症患者会诊时,会诊医师应为副高以上职称医师,紧急情况下值班医师在规定时间内到达邀请科室进行会诊抢救同时,通知高级职称医师迅速到达参加抢救。

4、科内会诊:入院3天未确诊的患者,由经治医师或主治医师提出,科主任召集有关医务人员进行全科会诊讨论。全科讨论仍未确诊的由科主任及时向医务处提出组织全院会诊,讨论结果应以专页记录于病历中。

5、科间会诊:由经治医师提出,上级医师同意,填写会诊单。应邀医师一般须在2 4小时内完成会诊,并书写会诊记录。如需专科会诊的轻患者,可到持会诊单和病历由邀请科室工作人员问陪同到专科检查,会诊。

6、急诊会诊:必须实事求是地掌握急诊标准。一般急会诊,由经治医师填写会诊单,上级医师签字同意,并在会诊单上注明“急”字,应邀科室应及时派医师前往。在特别情况下,可电话邀请,后补填会诊单,或在会诊单上注明“特急”二字,应邀科室必须立即派医师前往(10分钟内到达),不得延误。会诊时,申请医师必须在场,配合会诊抢救工作。

7、院内会诊:疑难病例需多科会诊者,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处同意并确定会诊时间,通知有关科室及人员参加。会诊一般由申请科主任主持,医务处派人参加,必要时院长参加。

8、外院会诊:本院不能解决的疑难病例或手术,由科主任提出,填写书面邀请函,经医务处同意并与有关医院联系,确定会诊时间。会诊由申请科主任主持,必要时请医务处或主管院长参加。

9、外出会诊。外院邀请我院医师会诊时,发出邀请函,由邀请医院与我院医务处联系,医务处根据会诊医院的要求,在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派相关人员前往会诊。点名会诊时尽可能安排被邀医师前往。往返差旅费一律由邀请单位支付。节假日或夜间须经总值班同意后方能前往,任何人不得私自外出会诊。

10、会诊时应注意的问题:

10.1、会诊科室应严格掌握会诊指征。

10.2、一般会诊需主治医师以上职称医师进行,危重症患者会诊需

副高以上职称医师。

10.3、切实提高会诊质量,做好会诊前的充分准备,专人参加。经治医师要详细介绍病例,与会人员要仔细检查。认真讨论,充分发扬技术民主,所有参加会诊的人员不论职称、年资,讨论问题时一律平等,要畅所欲言,以提出明确的会诊意见。主持人要进行小结,遇有意见分歧,由上一级医师或科主任提出诊疗方案。

10.4、任何科室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拒绝按正常途径邀请的各种会诊要求。

新生儿一科会诊制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