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莆田时政热点:扶持乡土人才,盘活乡村振兴“棋局”[定稿]
莆田时政热点:扶持乡土人才,盘活乡村振兴“棋局”
近年来,河南通许县通过分类认定、培养提能、优化环境、示范带动,盘活农村本土实用人才队伍,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6月6日《中国组织人事报》)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然而,农村现状确是越来越多的人才流向城市,只剩下一块块土地上的老人和妇女在坚守。尽管他们有些丰富的耕种经验,却缺乏现代农业的知识储备和观念更新,多数还有传统的“小农”思想,靠天吃饭、赖地穿衣,不愿或者说不敢大胆尝试、走出创新第一步。
这就不可避免出现两种状况,一是农村始终难以跳出“大国小农”的传统范畴,农户仍是单打独斗,难以形成农业产业现代化、规模化、品牌化,农业经济的比较效益仍旧畸低,农民增收仍是一大现实难题;另外一种则是有能力、有意愿投身农业产业发展的业主,不一定能够找到合适的土地进行集中开发打造,农村产业如同“一团散沙”,没法充分调动广大农民投身乡村振兴伟大事业的积极性。基于此,解决“谁来干”的问题就成了乡村振兴的当务之急。
解决“谁来干”无非两种途径,要么从内部自己发掘骨干力量引领发展,要么从外部请人用先进经验带动发展,在招商洽谈尚有许多阻力的情况下,盘活内部力量无疑是当下乡村发展的最佳选择。许通县选择的正是这条路径。
据报道,该县按照“种植类”“养殖类”“加工类”等标准,把依靠自身技能创办致富项目的“田秀才”“土专家”和科技示范户纳入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将本地的乡土人才纳入管理视线,实行动态管理,储备足够人才力量,对“带动型”致富带头人,引导他们进入村“两委”班子,对“技能型”致富带头人,列入党员发展和重点培养对象,让乡土人才有“奔头”、有“前途”。同时,建立健全乡土人才优先参加技术培训、优先安排建设项目、优先提供新技术、优先解决信贷资金等机制,并开通实用人才创业资金申请“绿色通道”,引导鼓励其创业和兴办实体,为乡土人才解决“资金难寻”“政策难盼”等后顾之忧、鼓足发展后劲。
点滴之功,汇聚持久发展动力,用好乡土人才队伍,其实就是留住了乡村振兴的根基,也就盘活了乡村振兴“大棋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中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利用好这些生于农村、长在农村,土生土长的乡土人才,将其培养成引领农业现代化的农村“创客”,鼓励和帮助他们主动引入社会资源和其他愿意投身农村建设的社会力量,共同汇聚引领乡村振兴的新动能,让乡土活力和新兴产业互通共融,实现农村高质量发展,才能让乡村振兴尽早给群众带来获得感和幸福感。
第二篇:银行招聘考试时政热点:扶持乡土人才,盘活乡村振兴“棋局”
近年来,河南通许县通过分类认定、培养提能、优化环境、示范带动,盘活农村本土实用人才队伍,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6月6日《中国组织人事报》)乡村振兴、人才先行。然而,农村现状确是越来越多的人才流向城市,只剩下一块块土地上的老人和妇女在坚守。尽管他们有些丰富的耕种经验,却缺乏现代农业的知识储备和观念更新,多数还有传统的“小农”思想,靠天吃饭、赖地穿衣,不愿或者说不敢大胆尝试、走出创新第一步。
这就不可避免出现两种状况,一是农村始终难以跳出“大国小农”的传统范畴,农户仍是单打独斗,难以形成农业产业现代化、规模化、品牌化,农业经济的比较效益仍旧畸低,农民增收仍是一大现实难题;另外一种则是有能力、有意愿投身农业产业发展的业主,不一定能够找到合适的土地进行集中开发打造,农村产业如同“一团散沙”,没法充分调动广大农民投身乡村振兴伟大事业的积极性。基于此,解决“谁来干”的问题就成了乡村振兴的当务之急。
解决“谁来干”无非两种途径,要么从内部自己发掘骨干力量引领发展,要么从外部请人用先进经验带动发展,在招商洽谈尚有许多阻力的情况下,盘活内部力量无疑是当下乡村发展的最佳选择。许通县选择的正是这条路径。
据报道,该县按照“种植类”“养殖类”“加工类”等标准,把依靠自身技能创办致富项目的“田秀才”“土专家”和科技示范户纳入农村实用人才信息库,将本地的乡土人才纳入管理视线,实行动态管理,储备足够人才力量,对“带动型”致富带头人,引导他们进入村“两委”班子,对“技能型”致富带头人,列入党员发展和重点培养对象,让乡土人才有“奔头”、有“前途”。同时,建立健全乡土人才优先参加技术培训、优先安排建设项目、优先提供新技术、优先解决信贷资金等机制,并开通实用人才创业资金申请“绿色通道”,引导鼓励其创业和兴办实体,为乡土人才解决“资金难寻”“政策难盼”等后顾之忧、鼓足发展后劲。
点滴之功,汇聚持久发展动力,用好乡土人才队伍,其实就是留住了乡村振兴的根基,也就盘活了乡村振兴“大棋局”。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中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利用好这些生于农村、长在农村,土生土长的乡土人才,将其培养成引领农业现代化的农村“创客”,鼓励和帮助他们主动引入社会资源和其他愿意投身农村建设的社会力量,共同汇聚引领乡村振兴的新动能,让乡土活力和新兴产业互通共融,实现农村高质量发展,才能让乡村振兴尽早给群众带来获得感和幸福感。
文/陆仁忠
第三篇:乡村振兴与乡土人才建设调研报告
做好乡土人才建设,实现乡村振兴调研报告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首次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报告提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使农民享受更好的生活。此外,新春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十五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今年一号文件立足新时代“三农”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顶层设计,把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大原则,把振兴乡村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大任务。
农村稳则天下安,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民富则国家盛。然而,伴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市化进程加快,当下的农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城市化土地扩张、农村吸引力不再、农村人口流失„„凡此种种,无不说明乡村振兴的必要性。而乡村要振兴,必须要培育一支能够支撑乡村发展的人才队伍,让农村的土专家、田秀才、种植养殖能手、农民专业技术骨干、农村管理能人、能工巧匠、农民企业家、村组干部、回乡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知识分子、打工青年等,致力乡村发展,发挥一定的示范、带动或辐射作用,带领一方群众致富奔康。
XX村位于XX省XX市XX镇XX部,东XX,北靠XX,村域面积XX平方公里,耕地面积XX亩,下辖XX个村民小组,全村在册户数XX户,在册人口XX人,党员XX名,村域范围共有小企业XX家。2017年村级集体总收入XX万元,人均收入XX元。在新形势的挑战下,村领导注重规划先行、突出重点、分类施策、典型引路,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搞形式主义,久久为功,扎实推进本土乡村人才积累。
村集体于XX年XX月成立了XX市XX农场专业合作社,从事粮食、蔬菜、瓜果、苗木、花卉种植,网罗村内的“土专家”、“田秀才”,让各类人才有平台、有机会大展拳脚,发挥专长。此外,书记、主任围绕本地特色产业和市场需求,积极引导各类人才参与相应的专业培训,把技术能人往政府产业发展布局的重心引领,切实提高乡土人才发展产业的能力和技术。同时加强交流互动,依托其他村镇成功企业与创新创业个体等优质资源,组织开展体验式交流学习,分享合作开展体验培训,为乡土人才提供学习先进理念、借鉴典型做法、交流心得体会的契机和平台。
村域内积累了一批优秀的乡土人才,有经验丰富的种植养殖能手。比如XX、XX等蔬菜瓜果种植高手,比如XX、XX等养鱼技术骨干,又比如XX这样的农机操作能手。其中,XX在村领导的支持下,新承包下了村内的十亩XX大棚,对她来说,这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但她相信,在个人的努力和村集体的支持下,能克服重重困难,让大棚里的XX越长越好。此外,XX也和女婿XX一起办起了小型家庭农场,通过几年的运营,规模逐渐扩大,效益良好。
除了优秀的土专家、田秀才,村域内的还有一批成功的农村企业家。如XX市XX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XX,他于2005年创建公司,主要生产、加工、销售羊绒大衣、真丝衣物及各类女装。他工作认真负责,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管理经验,带领团队以“踏实、拼搏、责任”的企业精神,取得了良好的效益,也带动了周边村民共同增收。公司经历十余年的发展,目前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员工60余人,近几年每年销售额均突破500万元,已颇具规模。
再如XX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XX,她本人曾当选为XX十三届、十四届、十五届人大代表,先后获得江苏省XX等诸多荣誉。旅游公司充分利用吴家湾美丽乡村创建的优势,在此基础上创立了“XX”为主题的农业旅游项目。项目以大面积的格桑花、向日葵、马鞭草等观赏性花田为核心,包含集XX等配套服务设施,已经成为一个集景观、餐饮、娱乐、文化等诸多领域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旅游服务区。同时通过扶持附近村民开办“农家乐”,培养致富带头人,带动村级经济增收,让优美的环境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
乡土人才在引导农民群众摆脱传统观念束缚,转变生产经营方式,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繁荣农村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示范和辐射作用。XX村把抓好乡土人才工作作为实施人才兴市战略、振兴地方经济的重要内容来抓,根据本地实际,强化举措,破解新农村乡土人才建设难题,充分发挥人才的榜样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有力地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但是即便如此,XX村目前的乡村人才储备距离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
一方面,随着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严重不均衡,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差异悬殊,导致人才从农村向城市、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向东部发达地区单向流动。大批中青年农民去城镇、进企业打工,导致农村、农业的人力资本严重短缺,不仅各类管理人才、经营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甚至连四十岁以下的青壮年种田能手都相当缺乏。农村人力资本匮乏是要实现乡村振兴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另一方面,农村事业,尤其是农业工作,还存在着相当多的天然劣势,工作又累又脏,成本并不算低,收益算不上高,风险也不算小,社会地位甚至可以用卑微形容,导致现在的本地年轻人几乎没有愿意下地种田的。现有的年轻农业人才,也多以管理型人才为主。万幸的是,XX村目前地处东部较发达地区,紧邻上海周边,有较多得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户前来承包土地,务农人才断层现象还未严峻到迫在眉睫的地步。但而且务农并非毫无技巧可言,无论是种植还是养殖都需要相当丰富的经验才能胜任。这是XX村这样东部较发达地区普通农村实现乡村振兴潜在的重大隐患。
三农问题从来不仅仅局限在农村,乡村振兴战略也绝非仅靠农村自身力量就能实现的。如何增加农村的吸引力,提高农民的社会地位,扩展农业的经济效益,这需要各个部门共同努力,乃至整个社会做出改变,才能从根本上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总之,在目前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乡村是一个可以大有可为的广阔天地,即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经吹响,这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只有当农村成为引人入胜的天地、农民成为令人向往的职业,才能使人愿意长久地留在农村。当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口袋鼓囊囊、精神亮堂堂的职业农民,乡村的振兴自然而然也就实现了。
第四篇:做好乡村振兴中乡土人才工作心得体会
做好乡村振兴中乡土人才工作 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要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做到与乡村振兴的无缝衔接,必须让乡土人才大显身手,为实现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多渠道识才,把乡土人才“挖”出来。没有人才,再好的政策也难以落实,再好的资源也难以利用。现实中,一些乡土人才懂农业、爱农村,却不懂如何推介自己,长期身在一线却“养在深闺人未识”。要按照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文化传承、传统手艺、农村经济等分门别类,在农村开展“地毯式”摸底调研,以保护传统工艺、发掘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为契机,建立乡土人才专家库,尽可能地把生于斯、长于斯,对农村这片乡土满怀深情的“乡贤”“土秀才”“土专家”和能工巧匠挖掘出来;加强关心关爱,定期走访,鼓励其利用多年的调研成果传技术、融资金、带项目,进而带动一方百姓,搞活一片经济,富裕一乡农村。
全方位育才,让乡土人才“冒”出来。提升综合素质。乡土人才来自生产一线,他们大多有一技之长,但数量不足、文化水平偏低、队伍不稳定。要定期开展乡土人才培训需求调研,在“缺什么、补什么,欠什么、学什么”的基础上既注重个性、又突出差异,着力提升专业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真正做到点单教学、订单设课、因人施教。锻炼实践能力。要分区域、分类别开展技能比赛,搭建展示平台,推动乡土人才在比中学、学中干、干中练、练中赛,把每一项技艺都做成可复制、易推广、有价值的精品。解决实际困难。要建立健全帮带机制,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跟踪帮扶乡土人才在带民致富过程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如,为乡土人才项目开通绿色通道、简化申办流程;引进高层次人才到田间地头指导、培育乡土人才;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由为乡土人才“做了什么”向“解决了什么”转变等。
多岗位用才,让乡土人才“兴”起来。现实中,个别地方只注重引才,忽略了“乡土人才”,出现了“招来女婿气走儿”现象,一些乡土人才无地施展,只能涌入城市谋求发展。想要乡土人才兴起来,就要进一步强化政治激励,把政治素质高、思想素质好的纳入组织视野,作为党员发展对象;把觉悟高、能力强的培养成村干部、“两代表一委员”,使其有“位”。要深入挖掘、宣传和报道在脱贫攻坚一
线、改革发展前沿、产业发展项目中涌现出的乡土人才,使其有“名”。要健全行业、职业、技术评价体系,使其有“利”。只有充分调动乡土人才的积极性,发挥出带领群众致富、发展乡村产业的“头雁”作用,才能发展壮大乡土人才队伍,为县域综合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第五篇:乡村振兴人才工作汇报材料
乡村振兴人才工作汇报材料
今年以来,**着眼“十四五”规划和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大力推进干部人才“一线集聚、一线锻造、一线激励”三大计划,全面厚植乡村振兴干部人才基础。
一、实施“一线集聚计划”,为乡村振兴“输血造氧”。
一是优队伍。
按照“精通农业、投身农村、带富农民”发展思路,聚焦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需要,调整优化农口县级领导干部16人,努力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干部队伍;遴选90余名市级农业专家组建8个市级服务团,采取“人才+团队+项目”方式联动开展“专家下基层”,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撑。二是强结构。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注重选拔任用在吃劲关键岗位历练扎实、业绩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换届后全市乡镇领导班子结构更加年轻化,35岁以下干部154名,30岁以下干部42名。三是转方式。以“医联体”“校联体”建设为载体,建立教育、卫生等紧缺专业“市帮带县、县帮带乡、乡帮带村”三级联动帮扶机制,每年精准选派100名中级以上职称专业技术人员驻点帮扶、50名基层基础教育校长跟岗学习,促进专业人才在乡村振兴一线施展才华、建功立业。二、实施“一线锻造计划”,促干部人才“淬火成钢”。
一是实施“干部大培训、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行动。
围绕现代农业、乡村治理、村集体经济发展,开设“水资源配置+抽水蓄能+新能源开发”三结合项目、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等专题培训课程,“滴灌式”培训乡村振兴干部150余人,以精准培训为乡村振兴一线干部充电赋能。二是实施“双向挂职”行动。从乡村振兴一线选派39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中央、省市及发达城市上挂磨炼,从农口部门、民生部门和企事业单位选派85名优秀年轻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下挂锻炼,助推乡村振兴一线干部成长成才。三是实施“专家人才下基层”行动。积极争取省级人才支持计划、博士服务团及“西部之光”访问学者等人才项目,组织开展“科技特派员”“专家下基层”“科技下乡万里行”等活动,推动300余名农业农村系统“高精尖缺”人才到乡村振兴一线,发挥专业技术优势,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解难题、育人才、搭平台。三、实施“一线激励计划”,为干事创业“保驾护航”。
一是坚持正向激励。
对担当在一线、破难在一线干部予以表彰奖励、晋升职级、评先评优等方面优先考虑;依托“**优秀人才培养选拔计划”“农业优才培养计划”等,对乡村振兴人才给予政策整合扶持、优质资源倾斜等支持。二是坚持从严管理。建立“红黄牌”预警处置机制,对在乡村振兴工作中推进不力、不作为慢作为、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的干部,量化扣分,“黄牌”预警、“红牌”下场,换届以来先后对18名干部发牌警告。三是坚持厚爱三分。加大容错纠错力度,准确把握“三个区分开来”,把严格管理干部和真切关心干部结合起来,明辨“为公”还是“为私”,分清“无心”还是“有意”,判定“无禁”还是“严禁”,严格划分“失误、错误”与“违纪、违法”的界线。让干部在乡村振兴一线轻装上阵、全心攻坚,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善作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