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宁夏静水塘养殖鱼类封冰期安全越冬技术
编辑:心旷神怡 识别码:20-686698 1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9-10 21:42:05 来源:网络

第一篇:宁夏静水塘养殖鱼类封冰期安全越冬技术

宁夏静水塘养殖鱼类封冰期安全越冬技术

宁夏地区冬季气候寒冷,封冰期长达约100天,冰层厚达50cm~30cm;保证鱼类在冰封期安全越冬是本地区养鱼生产的重要环节。保证冰下适宜溶氧,是封冰期鱼类安全越冬的关键。----封冰期静水越冬塘的环境条件

----封冰期越冬鱼类的生理状况

----鱼类在封冰期死亡的原因

----封冰期鱼类安全越冬技术

第一节

封冰期静水越冬塘的环境条件

1、水位

各种静水塘在封冰后,不冻层水位的变动主要取决于渗漏流失和冰厚度。一般随温度降低冰层增厚,水位逐渐下降。

2、水温

宁夏气候类型:远离海洋,深居内陆,是典型的大陆型气候。南端(南部山区)属南温带半干旱区,中部(中部干旱带)属中温带半干旱区,北部(引黄灌区)则为中温带干旱区,南北气候悬殊较大。

宁夏基本气候特点:干旱少雨、风大沙多、日照充足、蒸发强烈,冬寒长、春暖快、夏热短、秋凉早,气温年、日较差大,无霜期短而多变。全年平均气温在5-9℃之间,引黄灌区和南部山区分别为全区高温区和低温区。宁夏降水量南多北少,大都集中在夏季。南北积温变化大,≥0℃积温1419.4~4122.4℃,≥5℃积温1189.3~3973.5℃,≥10℃积温512.2~3638.3℃,≥20℃积温0.0~1971.8℃。

冬季在蒙古高压控制时期,干燥而寒冷是冬季的主要气候特征。封冰期水温:

养鱼水体一般在11~12月封冰,出现温度的逆分层现象(见图)。如果封冰时降温幅度较大或水体较浅,水体上下层可能出现全同温。整个水体封冰后,不冻层水温很少再受天气和阳光的影响,各水层温度相对稳定,表层水温最低,深层一般可保持在3~4 ℃

由于封冰,使越冬池水温通常比较稳定,这样的水温对越冬鱼类是十分有利的。此外,一些冰下水深不足1m的浅水池,随太阳辐射热的减少和气温的下降,在严寒的12月末,1月、2月初,底层水温可降至1℃以下;连片池塘的边缘池或位于风口的单独越冬池,底层水温也可能稍低一些,但通常也都在0.5℃以上。

3、光照

冰下光照强度与冰质关系密切,而与冰的厚度关系较小;冰层透光率随太阳位置而增减。冰下照度值随时间而变迁。

明冰透光率一般为20%~50%。冰下照度值在晴天中午前后最高,可达l万~2万勒克斯(lx)。厚3 cm~5 cm的乌冰,透光率仅为10%左右,冰下最大照度值约3000 lx。但是,由于冰的升华作用,结冰时形成的乌冰层会逐渐变薄,透光性会转好。冰上有20 cm~30 cm厚的覆雪,透光率只有0.1%~5%,冰下最大照度值不过30~100 lx。

藻类的补偿点为156~390 lx,常为300 lx。而光合作用的最适照度为:

绿藻5000~7000 lx 硅藻11000~22 000 lx 甲藻27 000 lx 可见覆雪冰以下照度难以满足藻类正常生活的需要,而明冰和不太厚的乌冰下的照度则可以保证绝大部分藻类的正常繁殖。

冰下照度随水深而递减,而乌冰和冰上有覆雪的越冬池,底层光照极弱或根本没有。

4、透明度

明水期间由于风浪、施肥和投饵等因素干扰,透明度难以完全反映水中浮游植物的多少。而冰下水体没有上述干扰,浮游植物是影响水体透明度的主要因子。因此,冬季更有可能通过透明度来估量浮游植物的现存量,这在生物增氧越冬实践中有一定意义。

透明度与浮游植物现存量呈负相关。例如1979~1981年冬季哈尔滨地区越冬池的透明度(Y,cm)(22 cm~139 cm)与相应的浮游植物生物量(X,mg/L)间的回归式为:

Y=83.91-0.72X(n=153,r=0.435)

5、溶氧量

冰下水中溶解氧的变化规律与水中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浮游动物数量、鱼类、底质和冰质等密切相关。这对搞好鱼类安全越冬是十分重要的。

溶氧的来源------光合作用产氧。结冰后,池水和大气隔绝,溶解氧再不能从空气中得到补充。冰下水体溶氧的主要来源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池塘光合作用毛产氧量随着月份呈一定规律的变化: 12月<1月<2月<3月<11月,和光合作用强度一致。溶氧的消耗:

1、养殖鱼类呼吸;呼吸耗氧率随养殖鱼类种类、个体、发育阶段、水温等因素而变化。

2、水中微生物耗氧:浮游动物、浮游植物、细菌、有机物分解耗氧。

据调查,浮游动物耗氧的速率为721-932ml/kg·h。原生动物的耗氧速率为0.17×103-11×103ml/kg·h。浮游植物每天的呼吸耗氧量占其产氧量的10~20%。

3、底质耗氧: 底质耗氧是越冬池氧气消耗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包括:①底栖生物呼吸耗氧; ②底质有机物分解耗氧; ③呈还原态的无机物化学氧化耗氧。

底质耗氧主要不取决于底泥的厚度,而在于泥表层淤积物的性质和泥的密实程度。只要底泥结实,即使厚一些也不要紧。各耗氧因素所占的比例估算

鱼类耗氧占总耗氧的16.1%,水中微生物耗氧占72.9%,底质耗氧占0.6%,逸出占10.4%。

6、二氧化碳 封冰后水中二氧化碳含量逐渐增多。它主要来源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和水中微生物的呼吸。水中二氧化碳含量超过200毫升/升,可致鱼类死亡;在缺氧的情况下,二氧化碳增加还会加快鱼类死亡。所以水中要有一定数量的浮游植物,利用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来降低二氧化碳对水质的影响。

7、硫化氢

在封冰后缺氧的情况下,硫化氢是在还原细菌的作用下还原水中的硫酸盐和有机物(蛋白质)的矿化分解产生的。硫化氢是一种有毒物质,对鱼类有极强的毒性。它的氧化还要消耗水中氧气。因此,在产生硫化氢的水体中,溶氧量会迅速下降。不过在不缺氧气的情况下很少发生。

8、PH值

封冰后水体由于二氧化碳的积累,PH值会逐渐降低,由弱碱性变为中性或弱酸性。

9、溶解盐类

封冰期越冬池,由于浮游植物的消耗,氮、磷含量不高。

各种水体的理化因子的变化情况是不同的,对水较深、淤泥和有机物较少的水体来说,水体的理化因子相对变化较小,越冬安全系数也高。反之水较浅、淤泥厚、有机物质含量高的水体,各种理化因子的变化较大,鱼类越冬效果差,危险性也大。

二、冰下水体生物状况

1、浮游植物

与明水期相比,冰下浮游植物种类少、生物量不低、鞭毛藻类多。

据对东北地区若干越冬池的实测表明,常见优势种群有光甲藻、隐藻、小球藻、壳虫藻、眼虫藻、棕鞭藻、黄群藻、鱼鳞藻、兰隐藻、针杆藻和菱形藻等,只有30余个属。绿藻(衣藻、小球藻等)、金藻(棕鞭藻、单鞭金藻等)及硅藻(针状菱形藻、角刺藻等)的光合作用的强度大,日产氧量多,而隐藻产氧量较少。

由于浮游植物,特别是鞭毛藻类的趋、避光运动,冰下表、底层浮游植物量有一定的垂直差别,通常是白天表层多于底层,而晚间分布比较均匀。池水溶氧量亦随此而变化。

2、浮游动物

冰下浮游动物主要有轮虫(多肢轮虫)和原生动物,而枝角类在冬季处于滞育状态,很少出现。轮虫种类较多、出现率最高的是犀轮虫、多肢轮虫和几种臂尾轮虫。原生动物常见种类有侠盗虫、接栉毛虫、喇叭虫、钟形虫、革履虫、似袋虫等。桡足类主要是剑水蚤及其幼体。

第二节

封冰期越冬鱼类生理状况

一、摄食与肠道充塞度

冰下水温较低,大多数养殖鱼类很少摄食,活动性减低,新陈代谢减缓,生长缓慢或停止。草食性鱼类在越冬池有天然饵料的条件下,可少量摄食;吞食性鱼类在越冬期一般摄食很少;滤食性鱼类摄食强度下降。

二、鱼类体重的变化

冰下鱼类很少摄食,其新陈代谢活动的能量来源于体内积存的营养物质。因此,鱼类经过一个冬季到翌年春天,体重大都减轻。在越冬期鱼体内脂肪消耗50%以上,一般而言,鱼体规格大且肥满度高,越冬效果好;但温度过低时,情况可能刚好相反。

三、鱼类的耗氧速率

养殖鱼类在冰下耗氧率比夏季低5~l0倍,越冬池冰下溶氧过低会使鱼类窒息死亡,但溶氧过高会使池鱼代谢异常,患气泡病而死亡。

第三节

养殖鱼类封冰期死亡原因

一、鱼体质差

通常规格大的鱼种体质好,越冬成活率高。鱼种体质差,抵抗疾病和不良环境的能力就差,染病机会增加,因此引起鱼的死亡。

偏肥的鱼种含水量过多,缺乏必要的锻炼(可能还缺乏必需脂肪酸),在越冬水温偏低时,也会造成死亡。

二、鱼病

鱼体受伤或体质不佳,在越冬期常感染水霉、竖鳞病或车轮虫、指环虫、斜管虫等寄生虫,导致越冬鱼类的死亡,尤以春季融冰前后其发病率较高。

三、缺氧

其原因大致有:扫雪不及时或面积过小,透光性差;水体清瘦、缺肥;浮游动物过多;水质过肥,水中微生物耗氧(水呼吸耗氧量)过大;水位太浅等。

四、低温

当水温降至0.5℃~0.2℃时,鱼体就会冻伤乃至冻死,尤其是含水量高、偏肥的杂交鲤,更不耐此低温。所以当溶解氧告急时,长时间采用机械增氧,往往可使水温降至0.5℃以下造成大量死鱼。

五、管理不善

管理不善而引起死鱼的主要原因是责任心不强和不懂技术。如:较早并塘和停食,造成越冬后期的消瘦死亡;越冬水体不清淤,水质差,水位浅,又未监测氧而缺氧死鱼;盲目补水,尤其是污水的补入,造成严重缺氧死鱼;拉网操作受伤,感染鱼病,造成死亡;盲目连续用药,造成环境条件恶化、药物中毒等使鱼死亡;长时间搅水,水温低死鱼等。

第四节

封冰期鱼类安全越冬技术

一、养殖鱼类

鱼体健壮肥满,耐寒抗病能力强,耐越冬期的消耗,越冬死亡率低。越冬前应尽可能地进行鱼病检查,以相应药物进行处理。

适宜放养密度。根据越冬鱼的种类、养殖经验和管理措施等具体条件而定。

二、水位

为保持一定水位,静水越冬塘在冰封期应适时分期注水2~3次。

越冬池应保持一定有效水深。过浅会导致水温偏,也限制了越冬鱼类的密度;过深会使氧债层加大,不利于生物增氧。

据研究测定北方地区越冬池补偿深度一般为0.8~1.5m。所以,从理论上推算采用生物增氧的越冬池有效水深以1.1~1.8m为适宜,也可随水的肥度增大而减小深度。

三、透明度

若按越冬池的最适浮游植物生物量为50~25mg/L计,越冬池的最适透明度应为48-6cm。

四、水温

越冬池的水温通常是比较稳定的,如此稳定的水温对越冬鱼类是十分有利的。采取循环水或补水等增氧措施,冰下水温的自然垂直分布将被打破,底层的水温可降低到0.2℃,当停止注水后,水温会自然回升但底层的水温一般不会再达到4℃。所以,当越冬池缺氧采用增氧机或水泵曝气增氧时,要十分注意水温下降问题。

五、冰下增、补氧

鱼类越冬环境中的各种理化条件,最重要的就是水中的溶氧含量,这是确保鱼类安全越冬的重要条件。水中的溶氧丰富,可促进池塘物质的良性循环,这对创造一个良好的越冬环境尤为重要。但在漫长的冬季,越冬池的缺氧也是不可避免的,选择行之有效的补氧方法,科学的实施冰下增氧,可化险为夷,保证鱼类越冬安全。

冬季越冬池冰下增氧方法主要有生物增氧、注水补氧、循环水补氧、机械强化增氧、充气补氧和化学增氧等方法,本文主要介绍我地区常用的前四种增氧、补氧方法及应用技术要点。

1.生物增氧

越冬池封冰后水中氧的主要来源是靠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因而,保持水中一定数量的的浮游植物就可以不断地补充水中的氧气,满足越冬鱼类的需要。

①、越冬池注水时应保证水中有一定数量的浮游植物,尤其是引用地下水时要特意的注入部分含浮游植物多的肥水(但数量一般不要超过1/5),作为引种之用。

②如果越冬池水质清瘦,可以施用少量化肥提高水的肥度,每亩用量为尿素和过磷酸钙各0.5--1.0千克。但不能施有机肥,以免增加耗氧因子,造成水质污染。施肥时间不宜过早,最好在临封冰前或封冰后进行,以免藻类过早繁殖。采取挂袋的方法施肥,打冰眼,将化肥装袋挂在冰下水体中,每公顷水面挂60~90个袋。

③、在封冰后,可自然的繁殖喜低光照的鞭毛藻类对提高增氧效果有利。④、当剑水溞和轮虫较多时,为减少耗氧,可用0.7ppm敌百虫进行杀灭。⑤、下雪后要及时清扫,保持明冰,增加冰的透光率。

实践证明,生物增氧是静水越冬池最简单、最经济有效的增、补氧方法。2.注水补氧

采用注水补氧法,一定要提早进行,以防止因缺氧而一次注水量过大或注水时间过长,导致越冬池水温的急剧变动及鱼类的频繁活动消耗体力。因此,每次注水的时间和注水量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应适当的加以控制,这一点要特别引起注意。

因注水补氧所用水源的不同,注水的方法也不完全相同,下面分述如下。

①.引取河水和大水面的水补氧

当引进河水和大水面的水补氧时,要注意水源的水质和溶解氧含量,水质要符合养鱼用水标准。如果水源的含氧量较低时,可使水流经一段渠道或提高落差,先增加水中的含氧量,再注入越冬池。据测定水流的落差为90厘米时,注入越冬池水中的溶解氧含量为1.7毫克/升,将落差提高一倍,氧量可达2.2毫克/升;再把流程增加11米,氧量可提高到5.6毫克/升。当水源混有污水时,还是不用为好。

②.提取地下水补氧

使用机井作为水源补氧,要注意井水(也包括泉水),一般含氧量低,同时还含有一些硫化氢及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所以,必须注意冬季使用井水补氧,要将流程设计在20米以上,以增加井水的溶氧含量和释放有害气体。此外,采用地下水补氧时,还要注意水中的铁含量,如井水的含铁量高,千万不要将水直接注入越冬池。因为,低价铁在氧化时要消耗水中的氧,而且氧化铁很容易粘附在鱼的鳃丝上,妨碍鱼的呼吸,过多的铁还会抑制浮游植物的繁殖影响光合作用,降低增氧效果。因此,凡含铁较多的井水,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暴气、氧化和沉淀后,才可少量注入越冬池。

③.取临近池塘水补氧

使用临近池塘的水补氧,也要先测定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尽量提高注入越冬池水的氧含量,以提高补氧效果。3.循环水补氧

当越冬池严重缺氧而又缺少水源时,可采取原塘水循环补氧的方法。原塘水循环是用泵抽出池水,使水流经一段冰渠暴气、增氧后再注入越冬池,以达到提高越冬池水中含氧量的目的。这种方法增氧效果较好,但缺点是使水温大幅度下降,直接危害越冬鱼类,若长时间循环水还增大了鱼的活动量,对安全越冬不利。因此,采取原塘水循环补氧时,宜早使用,一次循环水量不易过大,在监测溶氧含量的同时要监测水温变化,当水温低于2℃时,应立即停止循环水。循环水补氧常因水温的急骤下降而造成大量死鱼,所以该法只能作为解决越冬缺氧的应急办法,不宜反复使用。

同时循环水的地点应选择在深水处,以免冲起底泥,搅混池水。4.机械强化增氧

利用增氧机械强制使空气中氧大量溶于水中,这种方法的增氧效果与增氧机的类型和功率大小有关。使用叶轮式增氧机虽增氧效率

5、化学增氧

通过施用化学药物,也可达到增氧的目的。目前常用的化学增氧剂主要有:过二硫酸铵、过氧化钙和过氧化氢等。过二硫酸铵的用量为每立方米用10克,过氧化钙和过氧化氢在每立方米水中加10-20毫升。要注意,增氧剂千万不可过量使用!

六、越冬管理

1、测氧

定期测定越冬塘水中的氧气,一般每周检查一次,春节过后,应每天检查一次。当溶氧量降到3毫克/升时,就要采取措施,增加溶氧。

测氧有助于了解冰下水体溶氧变化情况,以便及时采取应对措施。目前,测氧多采用化学试剂测氧法,这种方法比较经济,但操作起来较为麻烦。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可购买测氧仪器测氧,仪器测氧操作起来较为方便。

2、及时补水

根据越冬池水位下降和溶氧情况来确定。

3、巡池

一要注意观察越冬池有无渗漏情况,如发现冰面塌陷,则可能是越冬池漏水。出现漏水情况,应及时补水。二要注意观察堤坝情况,特别是在严冬季节,看堤坝有无断裂。如发现断裂,应及时修补。

4、打冰眼

打冰眼观察水色和生物活动情况。因为不同的水生动物对水中溶氧量的要求不同,可以根据冰眼水面出现的不同的水生动物来判断水中的氧气情况。当池水严重缺氧时,水色往往浑浊、变黑,有腥臭味。

在一般情况下,打开一贯冰眼,如果没有发现水生昆虫、小型野杂鱼,说明水中还不缺氧,如果冰眼处发现较多的水蚤,说明水中的氧气已比较少;如果发现水斧虫、水鳖等水生昆虫,说明水中已比较缺氧;如果发现小型杂鱼和饲养的鱼类,那么水中氧气已经很低,必须立即注水增氧。

5、扫雪。越冬期间,要保持池面的透光性。下雪后要及时清雪,保持鱼池一定的透光性,如果冰面积尘过厚时也要扫掉,清雪的面积应占全池面积的80%左右。

6、防治鱼病

越冬期间经常观察冰层下鱼类是否有异常或贴近冰层游动现象,要根据情况进行病理检查。若发现有鱼病发生,应选择适当的药物及时进行治疗。如果越冬期间不能将鱼病完全治好,在翌年开春融冰期间要尽早使冰融化,及早分池并进行药物处理,防止引发暴发性疾病。冰封越冬水体杜绝使用硫酸铜,以免影响越冬水体中浮游植物的生物量,造成缺氧。

第二篇:黄鳝的防暑和越冬养殖技术

黄鳝的防暑和越冬养殖技术

黄鳝适宜的生长水温为15~28℃,在28℃以上时食欲下降,摄食量减少;而水温降到10℃时,黄鳝进入休眠状态。

1、进入高温炎热季节时,要做好防暑工作,主要的防暑措施是在养殖池顶上搭棚架,四周种植一些高秆植物和瓜、豆类藤本经济植物,当这些藤本植物爬到棚架上生长时,能起到遮荫降温作用。若用井水或泉水换水时,进水速度不能过快,以免温差过大黄鳝无法适应而得病死亡。

2、当水温降到15℃左右时,投喂优质饵料,使之膘肥体壮以利安全越冬。水温降到10℃时,黄鳝便钻入泥中越冬,所以在入冬前要将达到上市规格的起捕出售。若要全年饲养或对未达到上市规格的部分鳝鱼,必须采取越冬措施,通常要在池上搭棚保温。同时将池水排干,让黄鳝在底泥里越冬,也可以不排干池水,进行带水越冬,但要加深水位。有条件的地方,可利用温泉水或电厂的余热水,便池水温度保持在20~25℃有利于黄鳝的快速生长。

晨辉饲料

第三篇:水产养殖安全用药技术要点

水产养殖安全用药技术要点

来源:四平日报 2014-11-0

3中国水产频道报道,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以及食品安全意识的逐渐增强,倡导生态、健康养殖逐渐成为现代渔业的主导方向。如何规范、科学、安全用药,防止水产品药物残留超标,确保水产品的绿色、优质、健康成为发展现代水产养殖业的关键。因此,养殖生产者必须规范使用国家标准渔药。

一、水产健康养殖的含义

水产健康养殖就是根据养殖品种的生态和生活习性需求,采用科学合理的养殖模式和系统的规范化管理技术,通过科学管水、科学投喂优质饲料、科学用药防治疾病和科学管理,使其在人为控制的生态环境下健康快速生长,最终能够生产出健康、优质、安全绿色食品的养殖方式。

二、渔用药物种类

渔用药物可分8大类:

1、环境改良剂:以改良养殖生产水域环境为目的所使用的药物,包括底质改良剂,水改良剂和生态条件改良剂。

2、消毒剂:以杀灭水体中的微生物(包括原生动物)为目的所使用的药物。包括氧化剂,有机碘等。

3、抗微生物药:指通过内服,浸浴注射,杀灭或抑制体内微生物繁殖,生长的药物。包括抗病毒药,抗细菌药,抗真菌药等。

4、抗寄生虫药:指通过药浴或内服,杀死或驱除体外或体内寄生虫的药物以及杀灭水体中有害无脊椎动物的药物。包括抗原生虫药,抗蠕虫药和抗甲壳动物药等。

5、生物制品:通过物理,化学手段或生物技术制成微生物及其相应产品的药剂,通常有特异性作用。包括疫苗,免疫血清等。广义的生物制品还包括微生态制剂。

6、微生态制剂:微生态制剂又称有益微生物、益生素、微生态调节剂、益生菌、活菌制剂等。它是从天然环境中提取分离出来的微生物,经培养扩增后形成的含有大量有益菌的制剂。

7、中草药:主要是指为防治水产动植物疾病所用的植物药。

8、其它:包括抗氧化剂,麻醉剂,防霉剂,增效剂,催产剂(激素)等药物。

三、渔用药物的选用原则

1、渔用药物的使用应以不危害人类健康和不破坏水域生态环境为基本原则;

2、选用无公害环保药物,鼓励使用“三效”(高效、速效、长效)、“三小”(毒性小、副作用小、用量小)的渔药。

3、提倡生态综合防治和使用免疫增强剂、微生态制剂、生物渔药、中草药替代抗生素。

(四平市水利局水产科科长王立军)

水产品健康养殖与安全用药的七个原则

2014-12-2 10:47:36 中国食品科技网

近年来,倡导健康养殖是提高水产品质量的保证。水产养殖中病害防治技术又是健康养殖的关键技术之一,怎样安全用药和控制水产品本身的药物残留是发展水产健康养殖、也是水产养殖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关键。

一、水产品健康养殖含义

健康养殖是根据养殖对象正常活动、生长、繁殖所需的生理、生态要求,采用科学的养殖模式和系统的规范化管理技术,使其在人为控制生态环境下健康快速生长。健康养殖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指以有效防治为主的措施,在养殖过程中消灭病原、改良养殖环境的各项理化因子,消除发病因素,使养殖水产品能在无污染的、近似自然的环境下健康生长。另一方面指养殖出来供人们食用的水产品是健康的、安全的,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检查标准的绿色食品,这一点对加入WTO的中国尤显重要。我们把健康养殖形象地比喻成一个木桶,称其为“木桶效应”。生态环境调控、增养殖技术、病害防治、遗传育种、营养饲料等有如构成了木桶四围的板条,养殖环境的容纳量如同木桶的箍,维持着木桶整个结构和它的基本功能。水产养殖业的容量好比是木桶的容量,其多少取决于构成木桶板壁的高低,实际上最低的一块板条决定了木桶的容量。从现今情况来看,病害防治可能是这个系统的最主要制约因素之一。

二、水产养殖的安全用药原则

病害的防治是水产养殖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提高产量和效益,提高水产品的质量,对所养殖的水产品提倡预防为主的方针,一旦发病需做出正确诊断,合理选择药物进行治疗,尽量使所用的药物发挥最大作用,而药物的残留降低到最低水平。从健康养殖的角度出发应遵循以下原则。

1.规范用药,健全档案

渔用药物的使用必须按照《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1—2001的规定执行,少用或不用抗生素类药,严格执行《无公害食品 渔用药物使用准则》,切忌随意加大药物用量,以免造成养殖品种出现药物中毒甚至集中死亡。生产者应养殖成购买鱼药时索要处方的习惯,建立健全养殖池塘档案,尤其是对药物使用情况及其效果应作详细的记录。建立起水产养殖用药的可追溯制度。严格执行农业部制定的《禁用清单》,杜绝使用禁用药物。

2、正确诊断病因,合理选用药物,严格掌握药物的适应性和理化特性

正确的诊断是成功治疗的首要条件,根据症状和病原来准确确定病因,正确诊断后根据药物的适应来选择药物,并采用合理的投药方法。同时应注意药物发挥疗效需要一定的时间,不能指望用药的当天就能迅速见效

3、使用药物宜早不宜迟

发病动物一般最早出现的症状是食欲丧失,也就不能摄食药饵,口服药物对发病的动物不起作用,已发病的不易治好。而投用的药物对当时尚未发病的动物起了预防性的保护作用,所以对养殖水产品来说真正的治疗是很少的,故水产养殖上更显出预防重于治疗的重要性。动物发病后如果治疗太迟,发病率就会迅速增加,给治疗带来困难。

4、内服外用药物结合使用

两种给药方式具有不同的作用。对于细菌性疾病无论是体表感染还是全身感染都应内服和外用相结合;对于体表寄生虫感染,一般只需使用外用药物即可,但有时采用内服给药也可奏效。

5、必须强调综合治疗措施

在应用抗菌药物治疗细菌性疾病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认识到动物自身免疫力的重要性。过分依赖抗菌药物的功效,而忽视饲养管理及水质环境的改善常是失败的主要因素。

6、提倡生态综合防治和使用免疫增强剂、微生态制剂、生物渔药、中草药

免疫增强剂通过作用于非特异性免疫因子来提高水产动物的抗病能力,并减少使用抗生素等化学药物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比化学药物安全性高,比疫苗应用范围广,能显著提高水生动物的免疫功能。微生态制剂安全、低毒、有效,已经引起水产养殖者的重视。生物渔药是通过某些生物的生理特点或生态习性,吞噬病原或抑制病原生长。中草药具有来源广泛、使用方便、价廉效优、毒副作用小、无抗性,不易形成渔药残留等特点。

7、要注意遵守休药期 渔用药物进入水产动物体内之后,均会出现一个逐渐衰减的过程。因为水产用兽药的种类、使用药物时的环境水温和水产饲养动物的种类不同,药物在水产动物体内代谢过程所需的时间长短也有所不同。因此,为了保证水产品消费者的安全,避免水产动物体内残留的药物对消费者健康的影响,每种水产用兽药都有其相应的休药期。养殖者对所饲养的水生动物使用药物后,绝对不能将休药期尚未结束的水产养殖动物起捕上市。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和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在水产养殖过程中,提倡健康养殖,积极开展对渔药的毒性、药效及药残等全方位的考察和研究,为各种药物的有效性、适用性及安全性提供可靠的数据,规范渔药市场、指导养殖户安全用药、科学制定休药期,从而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把饵料与营养、病害控制、种苗、养殖技术、管理技术在养殖环境中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水产养殖业。

第四篇:水产品质量安全与生态养殖技术

水产品质量安全与健康生态养殖 严爱平大陇乡水产服务站 243155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水产品消费数量增长的同时,更多的是关心水产品质量安全与否。然而近年来发生的氯霉素、孔雀石绿和硝基呋喃类药物残留事件,却暴露出养殖水产品的安全隐患,尤其是2006年以来,大闸蟹、多宝鱼、桂花鱼……频频暴出的水产品安全事件,更是令广大消费者一时间谈鱼色变。实践证明,实行水产健康生态养殖,是从源头上控制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证,也是实现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的最佳途径。

一、水产养殖业面临潜在危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产养殖业有了长足发展。“十五”期末,全国水产品总产量达到5101.65万吨,占全球渔业总产量的40%,连续15年居世界首位;养殖产品在水产品总产量中的比重从“九五”末的60%提高到“十五”末的67%,养殖水产品产量占世界养殖总产量的70%,成功地实现了“以捕为主”向“以养为主”的第一次增长方式转变。

近年来,各地在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面做了许多的工作,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水产品质量总体上是安全和放心的,但是当前水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仍不容乐观。目前我国水产养殖不合理用药现象仍较为普遍,水产品药残超标事件屡有发生;部分渔业水域环境质量下降,导致水产品被污染或携带病毒、细菌、寄生虫、生物毒素的几率增加;加工企业质量风险防范意识不强,加工过程中仍存在使用禁用物质或掺假使假行 为,水产品质量安全尚存在很多隐患。加之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主要进口国常以技术法规、技术标准、认证制度、检验制度为手段设臵技术壁垒,使我国水产品出口屡屡受限。同时,由于我国渔业组织化程度较低,出口竞争无序,导致进口国反倾销制裁增加,水产品加工出口企业在国际贸易战中优势难以发挥,水产品质量问题已成为制约渔业增效、扩大和巩固国内外水产品市场,以及保证消费者食用安全的关键因素。

二、水产健康生态养殖是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各种鱼、虾、蟹的病害防治成为水产养殖业关注的焦点、工作的重点。然而事实表明,不但水生生物的各种疾病流传并没有得到根本控制,而且由于滥施药物导致水产品体内有害物质残留增加、养殖水体严重污染,引发疾病流传频发的恶性循环。实践证明,水产品养殖过程中病害的发生,并不完全在于水生生物本身是否带有病原体,而是由于其生活环境受到污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致使水生生物抗病害能力下降。因此,始终保持养殖水体适应水生生物生长的生态环境,才是水产养殖的根本和基础,这就是在水产养殖中具有绿色革命意义的水产健康生态养殖理念的精髓。水产健康生态养殖包括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两种模式。所谓健康养殖是指通过采用投放无疫病苗种、投喂全价饲料及人为控制养殖环境条件等技术措施,使养殖生物保持最适宜生长和发育的状态,实现减少养殖病害发生、提高产品质量的一种养殖方式;所谓生态养殖是指根据不同养殖生物间的共生互补原理,利用自然界物质循环系统,在一定的养殖空间和区域内,通过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措施,使不同生物在同一环境中共同生长,实现保持生态平衡、提高养殖效益的一种养殖方式。“当涂模式”的成功实践,显示出水产健康生态养殖的强大生命力,同 时也为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三、“当涂模式”的成功实践

当涂县是产蟹大县。近年来,该县依托资源、区位、技术等优势,大力发展水产生态健康养殖,确立了“突出河蟹产业特色、实施河蟹生态养殖、打响河蟹品牌”的总体思路,采取“政府引导、技术引路、科学统筹、整体推进”的工作措施,积极探索出了河蟹健康生态养殖模式,实现了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2005年10月,原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院长王衍亮教授到当涂调研时,对当涂县以河蟹健康生态养殖为主导的水产业发展新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认为可以总结概括为“当涂模式”。所谓“当涂模式”,概括地说就是以实施生物修复技术为核心,着力推进河蟹养殖由大养蟹向养大蟹、养优质蟹转变,实现经济增长、环境保护、社会协调同步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产业支撑。

“当涂模式”的核心技术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种草、投螺、稀放、配养。种草,就是种植水草。俗话说,“蟹大小、看水草。”“一塘水草一塘蟹”。水草对养蟹至少有六大作用。一是净化水体;二是增加水中溶解氧;三是为河蟹蜕壳和逃避敌害提供良好的隐蔽场所;四是提供食物来源;五是提供栖息场所;六是为河蟹安全度夏提供 “保护伞”。投螺,就是投放活螺蛳。螺蛳生活在池塘底层,以腐殖质、动物粪便和残饵为食,是蟹塘的“清道夫”;同时,螺蛳是河蟹最爱吃的动物性饲料。实践证明,大量投放活螺蛳,可以大大降低冰鲜鱼等投入品的投放量,在节约养殖成本的同时,也可以降低河蟹发病几率。稀放,就是适当的降低养殖对象的放养密度。通过降低放养密度,减轻养殖水体的承载压力,提高养殖水体的自身 修复能力。配养,是指围绕主养对象搭配放养一些服务性的水产品,如鳜鱼、青虾、鲢鳙鱼、细鳞斜颌鲴等。这些水产品的搭配放养,不仅可以为河蟹生长创造最佳的生长环境,同时也可以在基本不增加投资成本的前提下增加收入。由此可以看出,“当涂模式”的理念是把经济增长建立在环境保护的基础之上,是环境友好型的养殖模式,是健康生态养殖理念的具体实践。

四、全力推进水产健康生态养殖

坚持“以养为主”的渔业发展方针,就一定要全力推进水产健康生态养殖,过好水产品质量安全这一关。为此,必须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水产养殖环境保护工作。具体到当涂县而言,当涂水产主要集中在大公圩、南北圩、湖阳圩和军民圩一带,这里依河傍湖,水资源丰富,且工业污染少,发展水产生态健康养殖条件得天独厚。当前,重要的要做好功能规划,把这一区域作为当涂县水产生态养殖区,对该区域的水环境进行重点保护,严格控制污染企业进入,确保养殖区域水环境不受污染。

(二)加强水产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三)扎实推进水产标准化生产。

(四)加强科技创新。

(五)加强渔药管理。

三、“当涂模式”的成功实践

当涂县是产蟹大县。近年来,该县依托资源、区位、技术等优势,大力发展水产生态健康养殖,确立了“突出河蟹产业特色、实施河蟹生态养殖、打响河蟹品牌”的总体思路,采取“政府引导、技术引路、科学统筹、整体推进”的工作措施,积极探索出了河蟹健康生态养殖模式,实现了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2005年10月,原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院长王衍亮教授到当涂调研时,对当涂县以河蟹健康生态养殖为主导的水产业发展新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认为可以总结概括为“当涂模式”。所谓“当涂模式”,概括地说就是以实施生物修复技术为核心,着力推进河蟹养殖由大养蟹向养大蟹、养优质蟹转变,实现经济增长、环境保护、社会协调同步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产业支撑。

“当涂模式”的核心技术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种草、投螺、稀放、配养。一般在养殖生产中,经常种植的水草有金鱼藻、轮叶黑藻、苦草、伊乐藻等,池塘养殖侧重于选择轮叶黑藻、苦草、伊乐藻;河沟和浅水型湖泊侧重于金鱼藻、轮叶黑藻、苦草。投螺,就是投放活螺蛳。螺蛳生活在池塘底层,以腐殖质、动物粪便和残饵为食,是蟹塘的“清道夫”;同时,螺蛳是河蟹最爱吃的动物性饲料。实践证明,大量投放活螺蛳,可以大大降低冰鲜鱼等投入品的投放量,在节约养殖成本的同时,也可以降低河蟹发病几率。也是可以说,这八个字涵盖了生物修复的方方面面,充分展示了当涂人民的生态养殖理念先进性和技术手段的实用性。

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健康渔业,大力提高渔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水产品市场信息和物流体系建设,完善水生动物防疫、水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标准、检验检测体系、认证认可体系和生产全过程质量监管体系,保障安全、优质、充足的水产品有效供给。

2007年,我局确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县渔业发展全局,以增加农(渔)民收入为中心,以实施“河蟹产业提升工程”为主 线,以渔业科技入户、科技富民强县等重点项目为抓手,以科技为先导,加速渔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我县渔业提质增效的总体工作思路,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县渔业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

全县养殖面积约32万亩,其中河蟹养殖面积31万亩,实施生态养殖面积近23万亩,比去年增加约3万亩;投放各类鱼种约4687吨;投放河蟹大眼幼体约8000公斤;河蟹苗种培育规模达1.5万亩;生产鱼苗3.85亿尾,其中鳜鱼苗28万尾;预计水产品总产量6.35万吨(特种水产品比例40%),渔业总产值12亿元,其中河蟹产量8500吨(150克/只以上大规格优质河蟹比例占38%以上),产值5亿元;2007年渔业工作主要目标已基本实现。现将有关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情况

(一)坚持发展特色水产,促进渔业向优质高效方向转变 立足区域资源优势,努力挖掘渔业的比较优势,坚持特色化取胜的策略。重点组织实施“当涂县河蟹产业提升工程”,着力培育主导品种河蟹,努力做大河蟹特色产业规模,做强河蟹特色产业优势;同时,牢固树立“养优质蟹”的生态养殖观念,大力推广“种草、投螺、稀放、配养”的水产生态养殖技术和测水调控养殖技术,积极探索水产养殖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截止到目前,全县河蟹养殖面积31万亩,占总养殖面积的97%,实施生态养殖面积近23万亩,占总养殖面积的70%以上,“一县一品”格局已基本形成。

(二)落实科技入户工作措施,加强示范户能力建设 把科技示范户的自身能力建设放在渔业科技入户各项工作的首要位臵,以科技培训和入户指导等为主要手段,着力提高科 技示范户的学习接受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县科技入户专家组成员及全体技术指导员,进村开展主体培训35场,受训示范户及养殖户1500余人次,分散培训约150场,受训示范户及养殖户1800余人次;技术指导员平均入户指导时间60天以上;投入资金2万余元为全体示范户添臵调频收音机448台;与县水产协会联合创办《当涂县水产行情》专刊,为渔业科技入户构建新的交流平台。

(三)推进科技富民强县进程,加快渔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坚持可持续发展方针,围绕河蟹养殖这一支柱产业,积极动员县内外各种资源,以修复水体生态环境,引进、集成和推广应用生态健康养殖技术为基本思路,加快“科技培训及技术推广服务”等五大体系和“石桥优质螃蟹出口”等五大水产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力争通过“五大体系”、“五大基地”建设,不断提高我县水产养殖技术水平,努力实现渔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加快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努力创建国家河蟹出口基地,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壮大乡村集体经济。

(四)抓好水产品质量安全建设,着力培育渔业竞争优势 认真抓好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把质量安全管理工作作为提高产业素质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切实加强领导。加快渔业标准化建设步伐,积极开展标准化宣传培训、示范推广工作,建立科学用药和原料监控等各项规章制度。湖阳大白宕国家级河蟹标准化养殖示范区辐射带动养殖面积12万亩,标准的覆盖面达70%以上,真正发挥示范区其示范带动作用。通过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引导渔业生产者和经营者按标准组织生产和经营,指导和督促他们建立健全生产日记,将高产技术推广与生态养殖、健康养殖结合,全面提高水产品质量,为市场提供品种多样,品质 优良的安全水产品。当涂县水生动物疫病防治站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在渔业重点地区设立6个分站,制度化、规范化做好养殖病害测报预报,加大对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的监管力度,全县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

(五)加强渔政管理工作,切实推进渔业法治建设 全面推进完善以养殖证为核心的水产养殖业管理制度,维护养殖生产者的合法权益,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加强对养殖环境、苗种、渔用饲料、鱼药、水产品质量等全方位的管理;在公安、工商、财政、民政等部门的支持配合下,组织实施长江禁渔期制度,两个月来,长江禁渔秩序井然,没有违规捕捞现象;以长江禁渔为契机,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渔政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依法办事、文明执法的水平;强化对全县天然水域围网养殖行为整治的宣传,依法保护渔业资源和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加大安全生产责任意识教育力度,加强对渔业安全制度、措施、监督管理等落实情况的检查,确保渔业安全生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渔业基础设施仍较薄弱。对渔业政策性投入严重不足,虽争取了部分项目资金,但远不够我县渔业发展的现实需要,基础薄弱制约了我县渔业的整体大发展。

(二)科技入户工作有待加强。渔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地方套资金不能到位,大部分乡镇技术指导员兼职现象严重,制约了科技入户工作任务高质量完成。

(三)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全县渔业科技队伍绝大多数是初级职称,县水产科学研究所由于工作经费不足,严重影响了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缺乏渔业复合型技术人才。

(四)天然水域渔政管理难度大。违规围网养殖负面影响较 大,有待进一步加大整治力度;长江禁渔期制度的执行过程中,违规捕捞现象仍不同程度的存在。

三、2008年工作安排

(一)着力抓好“河蟹产业提升工程”项目建设。积极争取各级农业和有关部门的财力支持,整合项目资金,提高资金利用率,加速工程项目建设步伐,确保工程目标任务的实现,为工程长远目标任务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组织实施好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以“名特优水产品可持续发展养殖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为核心,提高全县转化推广科技成果能力和公共服务能力,提高农民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能力,提高龙头企业科技实力和示范带动能力。

(三)扎实推进渔业科技入户工作。紧紧围绕科技入户工作的目标任务,不断开拓创新,把各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树立当涂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动渔业科技创新和推广领域的崭新形象。

(四)加强水生动物疫病防治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县水生动物疫病防治中心鱼病测报预报和防治、水生动物检疫、渔业水域环境监测等功能作用,同时加强水生动物疫病防治服务网络建设,在渔业重点乡镇再增设若干水生动物疫病防治分站,进一步扩大水生动物疫病防治服务覆盖率。

(五)积极探索科学高效的喂养模式。着力解决以河蟹配合饲料替代天然动物性饵料这一河蟹养殖过程中的革命性问题,积极寻求质优廉价、货源可靠的河蟹配合饲料,逐步形成“以人工精饲料为主,以天然动物性饵料为辅”的技术路线,示范引导广大养殖户转变习惯的喂养模式,实现养殖效益的最大化。

(六)坚持依法行政为渔业生产保驾护航。继续实施长江禁渔期制度,抓好打击电、炸、毒鱼等非法捕捞专项行动;加大水 产养殖专项执法工作力度,进一步规范水产养殖生产秩序,推动养殖水面使用证的发放工作,力争使全县集体、国有养殖水域持证率达80%以上,同时加强对水产养殖投入品销售市场及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

宁夏静水塘养殖鱼类封冰期安全越冬技术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