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效课堂论文(改)
预则立 不预则废
------论有效预习,提高课堂效率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是对文本的整体感知,也是一个自学的过程,学生预习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效率。但是,在日常教学中不乏这样的场景:“下午回去把这篇课文预习一下,明天要学习。”可结果呢,上课时发现预习的学生寥寥无几,老师也就只能硬着头皮讲下去,课堂效率可想而知了。在与学生的交流中,我发现其实学生也有疑惑,老师只说让预习,不说预习什么,我们也不知道怎样预习,看一遍书吗?老师怎么检查,预习所有内容?课堂上老师都会讲一遍,有必要预习吗?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语文预习的有效性呢? 我尝试着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引导学生预习:
一、预习词语,注重归类积累
词语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一切语文活动的基础。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积累词语的习惯与能力,所以对生字词的预习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预习不可忽略的内容。
在预习词语时,我的要求是“眼过三遍,不如嘴动一遍;嘴动三遍,不如手动一遍”。要求学生对生字词的预习上要先看、再读、最后抄,同时还“因势利导”——学会归类整理。因为我们的语文课本的编排往往会将同一内容或同一题材的编为一个单元,比如: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几篇课文:《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索溪峪的“野”》描写的都是一些自然景物和自然现象,带领学生们投入大自然的怀抱,领略大自然的风姿,那么几篇文章中出现的词语也就多为描写自然景物的词语,但是在预习《草虫的村落》一课时,学生会发现这篇文章中描写自然的词语有:静谧、茂盛、僻静、蕴藏、庞然大物、花色斑斓;但这篇文章整篇都运用了拟人的写法,所以文中许多词语原本都是写人的:傲然、欢跃、寒暄、攀谈、勤勉、全神贯注、意味深长、熙熙攘攘等,但在这篇课文中却用在了一群小昆虫身上,却显得那么自然、亲切,那么我们今后的习作上也可以做这样的尝试„„看来,学生在预习时在识记的基础上对词语稍微加以归类整理,不但便于记忆,也会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同时方便他们在以后的习作中运用,更有实用价值。
二、预习关键语句,做好“批注”随感
批注就是在课本的空白处及关键之处进行眉批,既可推敲词句、研究标点,也可进行赏析。语文教材有着丰富的人文内涵、多元的文本解读,所以,面对同一文本,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体验和感悟。如果学生不在课前与文本交流,课堂上直接进行讲读分析,往往只有几个优等生得到练习的机会,大多数学生只是“陪客”。一些后进生还未思考成熟,优等生早已举手发言,把正确的答案告诉了大家;还有一些懒惰的学生根本没有动脑。吃现成包子的人永远也学不会做包子,不经过自学实践,永远也提高不了自学能力。在预习时,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人,没有了观众和参照物,学生必须独立思考,他完全可以把自己最真实的想法记录下来。因此,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对重点句段批注是指导学生主动积极的思维,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并能从文本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的重要方法,还能培养学生在文本解读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读、思、圈、画”是我教给学生在批注时常用的方法。指导学生在认真阅读预习文字的基础上,标出课文的自然段,并注意用不同的符号在文中加上不同的标记。比如:文中的生字词可以用“--”标出;容易写错的字用“○”标记;需要着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可用“=”标明,遇到描写优美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并反复朗读;遇到不懂的地方打上“--?”,待课堂上师生共同解决„„ 当然,最关键的是要把自己印象深刻、有所感悟的句子多读几遍,批注下自己的感受。
不过,教会学生做“批注”也需要教师的逐步引领。而且要注意指导学生学会围绕单元训练重点去读书,去思考。
比如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单元目标是让学生感受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增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但是,《怀念母亲》一课,对生身母亲的爱多数学生很容易体会,于是在布置预习时我让学生着重体会作者对“生身母亲”和“祖**亲”的情感哪个更深一些,并在文中找到依据,多读几遍,记下自己的感受。在第二天的课堂上,学生们交流了他们的精彩批注:“季老先生因为无法尽孝而自责,愧疚之情油然而生。”“‘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季老先生心中的痛该有多深呀!”可见,学生对生身母亲的情感体验还是比较深刻的。我还看到一位从不主动举手发言的孩子书上记得密密麻麻,其中有这么一段:“无论是母亲还是祖国,失去的往往是最宝贵的,只有离家在外的人才能真切感受到“家”的温暖,难以想象,假如二次世界大战中我们没能取得胜利,那我们现在的国家又是什么样的”„„一段段真挚的情感在文字中流淌,一朵朵思维的浪花在交流中互相碰撞。这种简单易行、有效的“批注”随感,不仅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还丰富、延伸了有限的语文课堂。
另外,中高年级的课本中每个单元都有一到两篇略读课文,很多情况下我们总会觉得一节课的时间无法把这么长的一篇课文讲完,如果在课前预习时我们能做好引领,让孩子们围绕课文训练重点做好批注,课堂上会收到事半功倍的的效果。
如预习《祖父的园子》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用一个词概括祖父的园子给他留下的影响,并记在课题旁边,第二天,许许多多的词语被大家搬到了黑板上:五谷丰登、应有尽有、五彩缤纷、充满生机、自由自在等等。其实,孩子们能把那么长的一篇课文读成了几个词,说明孩子们对文章不但已经熟悉,还加以提炼、总结,在这个基础上再进行教学,任务就非常轻松了。
三、预设问题,指明学习思路
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学生通过预习,自己阅读课文,动了天君,得到理解,当讨论的时候,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的结果正相吻合,便有独创成功的快感;或者见到自己的理解与讨论结果不相吻合,就作比量短长的思索;并且预习的时候绝不会没有困惑,困惑而没法解决,到讨论的时候就集中了追求解决的注意力。这种快感、思索与注意力,足以鼓动阅读的兴趣,增进阅读的效果,有很高的价值。”
在预习中,发现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也是语文预习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许多学生往往有一种错误的认识,就是认为反正老师上课要讲,不愿花费时间去自查自找自问,养成一种懒散的学习习惯。因此,我要求学生在预习的时候至少针对课文提出三个问题,并记在课题边,课堂上我们要比一比谁提的问题质量最高,谁能回答别人的问题。起初孩子们不会提问题,我就让他们预习时先注意课后的练习题。这些练习题大多是紧紧围绕课文的主要内容而设计的,学生如果对这些练习题进行思考,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就容易得多了。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花钟》课后的一题练习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为什么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学生要解答这一问题,就必须通过查资料,了解到不同的植物开花的特点,从而对学习新课起了很大的帮助。而《赵州桥》这课课后的一道练习题:我的家乡也有古建筑,我要去了解它的历史,并把它画下来。学生通过去搜集资料,了解到我国传统的文化,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爱国教育。而且这些开放性的题目把学生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使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活泼。同时也避免了预设问题的过程中出现盲目性和随意性,从而达到预习是为学习作好准备的目的。
久而久之,孩子们从这些课后问题中受到启发,逐渐开始尝试自己设计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学生一般能逐渐地体会和把握到设置预习题的角度、思路、做法,再经过教师指导,这样的“体会”与“把握”将逐步内化为独立预习的能力。如学生预习《山中访友》这篇课文时,就曾经预设了这样的问题:“作者到山中拜访的朋友有哪些?为什么要去寻找山中的朋友?”前一个问题指向文本内容的感知,后一个问题指向文本的理解、指向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心态,这样的问题就很有深度了。
课堂上,学生们提出自己的问题,大家共同思考,寻找答案,这样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由他们决定学什么,使学生在课堂上变被动为主动,大大减少教师的无效劳动。
四、查阅资料了解文章作者及写作背景
学生每接触到新的课文,往往对新课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感到陌生而好奇。学生只要掌握了作者的写作背景,对于理解课文内容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我让学生在预习时,通过上网查资料,学生了解到当时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目睹家家户户团圆热闹的情景,顿时倍感孤单,思乡之情油然而生,情之所到,有感而发。学生了解到了这些内容,对这首诗中所表达出的含义就很容易理解。
指导学生有效预习是我们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只要用心就一定能找到适合本班学生的有效方法,从而使每堂语文课都更有效率、更丰富多彩。以上仅是我在指导学生预习时的几点尝试,当然,预习效果的好坏还要靠我们持之以恒地对学生提出要求,并及时在课堂上进行检测和评价,以提高学生预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
正如王崧舟老师所说:“语文教学要像农民犁田一样,从深处犁过去,而不能从表面划过去!”在指导学生预习时也要这要,每一次都要有所侧重,每一遍都要有所收获,久而久之,才能享受到丰收的喜悦。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只要我们从预习着手,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师生配合,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不但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必将有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及语文整体素质的提高。
第二篇:高效课堂论文
高效课堂
【摘要】高效课堂是一种教学形态,集中表现为课堂一直是学校教育全过程的主体,它同样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了主要的教育空间,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与主要方式,而养成一种自觉的、主动的、持久的学习习惯将使一个人终身受用,是一个人有教养的表现,是一个人素质良好的表现,也是高效课堂实施的最终目的。
【关键字】 高效课堂 课程改革 教学观念
相信大家有见过这样的课堂,老师在讲台上讲得眉飞色舞,而底下的同学却是听得昏昏欲睡,这样的现象已经不是个案了。其实这样的课堂不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学校成了知识和技能“灌装”人的车间,培养了一批批高分学生,可学生的能力又在哪里?
于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为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长沙也开始计划打造“高效课堂”。202_年10月长沙市教育局正式启动“高效课堂”开放周活动。
我们所指的“高效课堂”就是指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的一种课堂;它是一种融学生认知建构与情感激活、教学控制与情境创设为一体的教学形态。高效课堂也是一种教学理想,其意义是为现实教学产生一种动力、牵引、导向作用。因此,高效课堂应是一个动态的转化过程,即从追求高效的教学理想转化成实现教师高效地教和学生高效地学的教学状态。
“高效课堂”是我们想要的一种理想状态,那他的实际开展情况又如何呢?俗话说:往事开头难。长沙市一中在初实行“高效课堂”时就遇到了很多瓶颈。学生被动惯了,不敢说,甚至是不会说,课堂上屡屡出现“鸦雀无声”的状况。因为课堂教学集各种要素于一体。由于学科不同、教学内容不同、教学对象不同,决定了高效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和可变性。高效课堂是以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理念为指导以规范具体的教学目标为导向。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是高效课堂教学所遵循的理念。高效课堂教学就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爱学习”;促进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会学习”。
高效课堂要以扎实的教学内容为载体。扎实的教学内容是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发展的载体。高效课堂教学并不是教学内容越“多”越好,也不是越“难”越好,而是要在了解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和特点的基础上,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因此,课堂上教师要以“精讲多练”方式落实教学重点,要让学生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发展熟练的基本技能。课堂上学生可以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自主学习”,变 “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前提,引导他们在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才能达到高效课堂教学的效果。
在调查了长沙市一中实施的情况以后,我们也总结它的利与弊,毕竟现在高效课堂还是处于一个实验的阶段,所以出现一些问题在所难免。
一、高效课堂同学的座位安排,不利于老师掌控课堂。有些学生背对老师,交头接耳说话现象严重。
二、课堂秩序显得有点乱。给某些调皮孩子提供了调皮捣蛋的机会。
三、给某些不爱学习的学生提供了浑水摸鱼的机会。作业不做,在小组交流的时候顺手写上。
那其实老师和家长对于高效课堂还是有很多的看法,老师们普遍认为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们自己学习和讨论的一个过程,老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因此老师要在每节课之前就要找出要讲内容的精髓,然后设置问题让学生们之间互相讨论,及时纠正他们的思想误区正确引导,让学生真正的通过自己学到知识,并且培养了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而家长们就开始有焦虑了,自从学校开了那个高效课堂之后,孩子每次回家之后都会拿着作业本跑到同学家去做,我问过他是不是不会做?孩子说会做,只是想和他的同学一起做才有意思,我现在很担忧孩子这样的状况,由于学校开设的高效课堂分组模式,小组之间都是交换意见会不会导致以后过于依赖别人而没有自己的个性思想呢?
那么如何有效的提高高校课堂?我们觉得大体总结为下面几点:
(一)以新课程标准为基础,结合实际,设计好学生学习方 案,学生预习,教师备课。备课过程中,要以身作则,熟练掌握教材的内容;典型题例自己先要做,相关的知识要充分学习。还要提前一周集体研究下周备课时的教学方案。教学方案是教师对整个一课教学设计意图的体现。教学方案设计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一定要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 水平与思想水平,符合学校现有的实际条件。这样设计出的学案才切合实际,才具有可操作性。
(二)把握好时间安排和学法指导,努力创建学习型课堂。时间就是效率。抓紧时间,用好时间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我们要改变观念,一堂课一般由学习、讲解和练习三部分构成。讲的时间不宜超过15分钟,练的时间不宜少于15分钟。这里的练包括教 学过程中的训练。课堂上要少讲精讲,多学多练。教师要精心安排学、讲、练的内容,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时间。教师要在课堂上惜时如金,同时还要学会节约时间。比方说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合理安排收发作业等。上课要守时,不要迟到,更不允许拖堂。
(三)教师要以自己的时间观念影响学生时间观念,帮助学生制订时间安排,反思时间利用情况,让学生学会经营课堂45分钟,让它产生最大的效益。教师一定要树立学生可以学会,每个学生都可以学会的观念,帮助学生制订自学方案,解答学生疑难。对于大多数学生通过自学可以解决的问题不讲,解决不了的问题精讲,遗漏的问题予以补充。以课堂作业、来回巡视等手段督促学生自学,最大限度地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创建和谐高效的课堂气氛。
(四)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亲其师、信其道。只有在平等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才能愉悦地学习,才能取得好的效果。陶行知提出:“创造力量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应努力创设出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这有利于激励学生的自主意识,有利于活跃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不同观点的相互碰撞和交流。教师要经常听取学生对于本学科学习的建议,并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要尽最大可能地尊重学生意愿选取学习方式。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劳动成果,不要挖苦讽刺回答错误的学生。教师要以真诚的眼光注视学生,亲切的语气教育学生,信任的心态引导学生。营造民主、宽松、和谐氛围的主动权在教师手中,教师必须主动地承担改善师生关系的责任。
(五)练习到位,当堂检测、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练习的目的有三个: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巩固学习成果;将学生的知识转化为能力。课堂练习是检验学生学习情况的最佳途径,因此课堂作业要紧扣当堂教学内容。课外作业是一个增效过程,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要有弹性。课内外作业都要分层,使各档学生都能完成并获得发展。练习要精心设计,坚决避免重复。各科作业都必须做到最迟隔天反馈。重视课后的辅导,对于作业中的共性问题要认真进行全班讲解,个性问题单独解决,绝不积压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这是我们对高效课堂的几点认识和自己认为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的几点看法,我们想通过高效课堂的学习,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们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一定会让中小学生在高效课堂上获得高效发展。
第三篇:论文:浅谈高效课堂
浅谈高效课堂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教育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对新型高素质人才有了新的需求,因此,学校推行高效课堂势在必行。关键字:效益 合作 发展
一、高效课堂提出的背景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于1999年正式启动,202_年1月至6月通过申报、评审,成立了各学科课程标准研制组。202_年7月至202_年2月,各研制组在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课程标准初稿。3月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在9个地区向广大教育工作者和专家学者征求意见,对各学科课程标准进一步修改。7月教育部颁布《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日前涵盖中小学义务教育18门学科的国家课程标准研制完成,9月1日起进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随着教学改革的快速发展,各种形式的课堂改革在全国各地探索发展,各地区、各学校都在不同程度上进行了课程改革的试行、总结,并把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加以总结和推广,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江苏泰兴洋思中学的教学模式在全国各地不同程度地加以推广实施。可以这样说,自教学改革以来,通过一系列的探索实践,也确实找到了一些符合教学规律、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得教学由过去的陈旧、满堂灌转化为学生有效的学习,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课堂的高效进一步得到提升,正在兴起的高效课堂完全替代了过去的教学。
二、高效课堂的概念与内含
什么样的课堂是高效课堂?从理论上说,也就是这堂课要有效果、有效率、有效益,要在一定时间内取得最大的效益。从课堂实现的过程来看,应由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通过知识的传递和应用来实现这堂课。作为学生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在这一堂课的学习中,通过课堂上师生互动、合作学习,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的一堂课。作为教师来说,就要能依据新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准确定位,确定目标,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以不同形式的教学手段激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展示和发展的空间,使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更高。一堂课效果如何,主要看这节课上的教学目标完成情况,看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技能的运用和发展情况,达到了计划预定的目标,使学生能有所发展,这就是高效,否则是无效的。
三、推行高效课堂的意义:
第一,新的教育形势,传统应试教育模式不断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和弊端,是推出高效课堂的客观背景。人才是一个国家发展壮大的核心,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传统课堂在很大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弊端,忽视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单调的教学形式和被动的学习方式加重了学生的身心负担。过去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教育发展新形势的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改革课堂教育教学,探索新的教学模式。第二,现代社会对新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是推行高效课堂的必然要求。单
一、被动和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影响学习者素质培养的因素。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盛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低下,创新意识更是不足,培养出来的学生不适应社会的需求,这就使得我们必须要转变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手段,把充裕的时间和空间留给不同个性、不同潜能的学生,为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实施个性化、人性化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培养学生质疑、调查、合作、探究的能力,培养能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而这些靠加班加点,牺牲孩子身心健康的老路已经行不通了。
第三,榜样的力量是我们打造阳光高效课堂的动力必然。教育教学发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史,在其发展过程中.一直都涌动着创新的潮流,不少勇于改革、积极创新的学校,远至上世纪90年代的江苏省洋思中学,近到现在的山东省杜郎口中学等,用智慧和汗水走出了一条教育发展的新路子,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树立了成功的榜样,也激励我们走上这条改革创新的道路。
四、构建高效课堂的方法
构建高效课堂,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快乐的心态掌握丰富的知识,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多方面能力,因此,我认为有必要从这样几方面加以实行。
首先,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作为教师,我们的角色首先必须进行转变。由过去的教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变学生消极被动的学为主动积极的参与,变单向的传授为双向的交流反馈,由教师的课堂支配者、统治者变为课堂内容的设计者,放下架子走近学生,成为学生学习的助手,为学生创造和谐和的学习环境,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促进课堂的平稳健康发展。
其次,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来看,要使课堂教学达到高效,必须要先设计好全课堂的教学流程。教师对教材的研究不能只盯着课本,要把学生和教材结合起来,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设计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思维永远不能代替学生,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也难以超越教师的高度,所以要从学生的角度来想问题,让学生成为思考问题的主人。在时间的分配上,要合理安排,重难点的讨论安排要合理、明确,让每个学生也做到心中有数,力争在最短时间内,通过研究解决问题,获得实效。因此,首先目标要明确。有了目标,学习才有动力,才有努力的方向,学生才有实现目标的欲望,也才有兴趣来参与进来,积极性高了,思维才变得活跃起来,在这种状态下效果自然就会好起来。其次,作为教师,在对教材内容的把握上要掌握好尺度,针对学生实际,巧妙地设计好问题,使学生在阅读思考中,能对所学内容从情感、认知水平和价值观等方面产生问题,促进学生的主动思考。问题的设计,要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角度,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由浅入深,联系实际,拓展延伸,打破常规,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同时,注意课堂信息的反馈的纠正,把课堂所学内容能在当堂课内让学生得以巩固。、再次,从教师这方面来看,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是作为引导者和助手,在课堂教学中也要充分发挥出应有的组织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这并不是就意味着教师就失去了作用,一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还要看教师的组织是否得法,课堂结构安排是否合理,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安排是否得当、适宜,教师的引导是否到位。所以,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在每一堂课的教学中,除了所教内容的精心设计外,还要巧妙地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运用丰富的语言艺术,达到师生之间的顺利对话,把一堂课的内容有机地串连起来,过到师生情感和所学内容感情的有机统一,使得课堂教学中充满生机和活力,这样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思考的结
果是有深度的,学生都能在这种状态下积极参与,其效果一定是好的,课堂效益也一定高。
总之,高效课堂的构建是一项复杂而艰苦的工作,不是仅靠简单的学习或听几节课就可以实现的,需要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研究并加以完善的一种劳动。对我们每一个教师来说,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形式上,必须不断学习、探索研究,找到适合于自已的课堂教学,把课堂学习落在实处,促进课堂学习的真正高效。作为高效课堂的实施,我们的主要阵地是课堂。因此,我们必须很好地利用这个阵地,针对学生实际,求真务实,认真思考,不断探索,改革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创造快乐、和谐的学习环境,让每个学生真正享受到高效带来的收获,使每个学生都从中得到提升,创造出大面积的丰收,实现真正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打造阳光高效课堂 探索课堂教学新模式》汤慧 2,《对高效课堂的认识和思考》张云修 3,《影响高效课堂建设的关键因素》张传喜
第四篇:-高效课堂论文
高效课堂,让我们“飞”起来
202_年8月,洪山区教育局正式启动“高效课堂”活动。该活动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主题,以提高课堂效率为核心,积极探求“优质高效”的新型课堂。这一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促进洪山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该活动得到了学校、家长、教师和学生的普遍欢迎,也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针对我区学习借鉴的“五步三查”教学模式,我校组织老师认真学习,反复探讨、认真交流,领悟其要领及操作流程,结合我校“立人教育”的思路,不断改进,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实践,终于形成我校“五环五立”的导学学习流程,即:激趣立向——自探立学——展示立性——训练立能——评馈立思。在这次艰辛的课改之路上,我们付出的是汗水,收获的是经验。
这里我就简单地谈谈我们的一些做法:
1.抓集体备课,提高课前准备的高效性。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有高效的教学准备环节,为了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促进以老带新,以新促老,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真正实现资源共享,使全体教师都能高效备课,首先抓好集体备课。每位教师都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活动,各抒已见,充分讨论,统一认识,提高集体备课的高效性,改变过去集体备课的形式化、走过场的现象。充分研究集体备课的内容、形式、原则、方法等。把集体备课的过程当做是一个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吸取的过程,在每次集体交流中,教师不仅讨论备课的教案,还就教师的困惑反思或教学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式的研讨,通过这种方式提高了每位教师课前准备的高效性。
2.抓学生预习,提高学生学习准备的高效性。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预习就是课前学习,是指在教师教学之前,先由学生自己独立的阅读、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并做好知识上的准备。要研究学生预习什么,怎么预习,对于预习的内容,学生首先要看哪些是看得懂的,能理解的;哪些内容是看不懂的,对于预习的内容,还有什么想法等。这样让每一个学生面对新知识之前都有一个充分的知识与心理准备。学生养成了预习的习惯,不管从老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的方面来讲,都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抓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要提高课时效率和效益,就必须合理安排并从严把握“学”、“教”、“练”的时间结构。为此,教师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减少讲解的时间,从而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去思考、去发挥,课堂上学生会讲的让学生讲,学生会做的让学生做,学生能完成的让学生自己完成,教师精讲,以“学”定“教”,讲在点子上,以确保学生有足够的主动学习和作业时间,使“课时”不要成为“教时”,而是“学时”。
4.抓练习设计,提高学生练习的高效性。练习是学生有效地巩固和应用知识的有效手段。练习的目标是努力化知识为能力,所以必须有当堂练习的时间保证,练习的内容应具有针对必性、量力性和典型性。即要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和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布置不同层次的习题,作业内容根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来布置,难度适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练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得到应有的发展,为高效课堂提供了最好的保证。
5.抓评价研究,提高教学评价的高效性。高效课堂的评价主体,从“重教”转向“重学”。从主要评教师怎样教(教态、语言板书、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等)转向重点评学生怎样学,看学生自学的情绪,是否紧张地动脑、动口、动手,自学的效果如何。即使是对课堂上教师的“教”,也要通过学生是否紧张地学习、效果怎样来评价。这样,评价主体由“重教”转向“重学”,教师把备课、讲课的功夫花到引导学生学习这方面来,不仅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爱学、乐学、会学,能力不断增强。评价重点,从“形式”转向“效果”,这样,教师备课、讲课从实际出发,讲究实效,杜绝形式主义、花架子,真正达到让学生“动”起来,让教师“懒”起来的目标。
在此之前,我们也曾面对过许许多多的不解和困惑,首先是教师长期受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不愿或不积极参与到这次课改活动中来;其次是教师对新模式、新学法使用的不适应,普遍感觉课时不足,课时计划无法按时完成,有些学科出现了教学任务“课内不足课外补”的现象,如何真正破解这一课堂教学改革前进路上的这一难题,避免教师“穿新鞋,走老路”,我校把“创建高效课堂”作为今后一个时期全全校教学教研和校本研究的重中之重。为此,学校开展学科组内研讨和校级比武活动。并请课改专家作专题讲座,专家们从小组的建设、导学案的编制等方面对我们进行面对面的培训和指导,使教师们从思想上渐渐接受新模式,也对新模式的实际操作流程更加清晰、明了,许多老师在实践中尝到了“甜头”,因为这种高校课堂的教学模式不仅解放了老师自己,更重要的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五环五立”课堂教学模式,是真正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它使教师收获了成功,使学生收获了知识,使家长看到了希望。高效课堂,让我们一起“飞”起来!
202_年6月
第五篇:高效课堂论文
浅论如何构建新课程下的高效数学课堂
姓名:吕钊
工作单位:三门峡市外国语高级中学 地址:三门峡经济开发区北环路西 电话:*** 电子邮箱:lzoceanzl111111@163.com
浅论如何构建新课程下的高效数学课堂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和推进,我想我们每位老师不得不考虑新课标下如何构建高效的课堂。我认为高效课堂的两个基本出发点:一是如何遵循教学规律,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回归教学本质,即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二是如何落实新的课程理念,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即是否真正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基于上述两个基本出发点,我通过对新课标的认真研读、思考及实践,认为高效数学课堂的构建要通过以下途径来实现:
【关键词】 高效数学课堂 新课标 以学为主 先学后教 以学定教 限时训练 信息技术
一、以学为主——以学生为主,以学生学为主
1、积极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即“以学生为本”。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能更好地促进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是数学课堂互动生成的有效条件。我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有效的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自身主观能动上,这是学习或教学中一个最为根本的问题。例如,洋思中学坚信人人可教,“没有教不好的学生”,都是建立在这一最为根本的问题上的。理论上对这一问题的论述可谓汗牛充栋,但在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在我国的教学实践中,这一问题却始终没有得到真正有效的解决。但以下学校做到了:三门峡外国语高中提出了“人本、高效、和谐、幸福”的教学理念;杜郎口的“以人为本、关注生命,相信学生、发动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洋思中学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东庐中学的“关爱学生,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以上学校在各自的教学理念下进行的教学改革,充分尊重并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和创造热情,真正在教学中体现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理念。我想这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实现学生全面和富有个性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进行师生角色转换。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要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要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和促进者,要善于营造一个轻松、愉快、平等、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要坐下来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交流,成为学生中的一员。同时也提倡和学生换一下角色,让学生上台做老师。如在“辩论赛”和“一题多解”时就可用这种方式。这样的角色转换,让课堂气氛更融洽,让学生的学习更投入,自然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更好。
二、先学后教——教与学的新型统一
《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只有师生、生生间互动起来,才能使课堂上每个人积极思考,“思维体操”做得更到位。先学即“预习、自学学习”,以学生自学为基础,让学生自主进行与教材的对话,间或进行围绕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的、与教师或同学的对话,所有这些对话都是建立在学生的自我需求和主动参与基础之上的;后教即教师针对学生展示的自学成果中的问题进行追问、点拔和总结。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反思和教师的总结,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查“缺”补“漏”,最终让自己的学习不断走向扎实和深入,真正实现先学后教----教与学的新型统一。
1、巧设问题引“冲突”,引领互动交流。学生的生活经历、经验积累、认知水平、知识背景、思维方式等不尽相同,由此而产生的学生间的争辩常常可以激起更多学生的思维火花,引起更深入的思考和更广泛的讨论,从而促进更高质量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抓住学生的思维特点,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充分估计学生的思维可能性,巧妙地设置认知冲突,引发学生间的争辩。学生根据课本知识,反复理解思考,结合各自的学习、生活经验据理力争,思维不断碰撞,最终在互动交流中正确理解有关闰年的知识,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在互动中高质量地完成。
2、引入开放性问题,组织互动交流。在课堂里适度地引入开放问题有利于全体学生展现不同层次的个性化思维。开放问题的答案不唯一,不同的学生常找到不相同的结果,或者呈现大不相同的解题水平。正是这种差异的存在,为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解题策略,为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交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抓住时机,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讨论,从而加深学生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沉醉在寻找规律的兴奋中。这样的教学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以学定教——学生自学,根据学生自学情况定如何教
教与学是教学过程中的矛盾统一体,杜威曾对教与学的关系做过形象的说明,他认为,教与学的关系就好比“买”与“卖”的关系,两者相依相存,缺一不可。新课程突出了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素质教育思想,但是并不否定教师的作用,特别是高中数学的教学,更需要教与学的有机结合,但并不像有人所说的一节课讲几分钟或讲的越少越好。我认为,讲多讲少或讲与不讲与内容有关,应具体问题具体而定。新课程下教师是起主导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教学管理中、课程方案设计中、教学计划制定和实施中。我们用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这样的教学形式时,教师的引领作用非常重要。其重要性体现在始终把握着学生的学习方向和对学生的学习作出及时的指导。但这种把握与指导并不是一种直接的指导,理想的方式应该是激励、唤醒和获得积极的体验,唤醒他们“飞翔”的愿望和尘封已久的人与人之间合作、团结、真诚的热情。所以教师对新教材是否研读,备课是否充分,是否适合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发展、心理特点是课堂教学成败、效率高低的关键。总之“以学为主、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限时训练”教学模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学生之间彼此互相启发和教育,而且教师在引导、点拔学生学习的同时也受到教育,得到提高。教学相长成为这种教学模式的最好注脚。
四、限时训练——有限时间内的小测试
对于高中数学,我认为,课堂限时训练是检测学生在一节课内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情况的一种有效途径,是学生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体验。从中反馈出的信息需要得到及时评价和调整。同时课堂限时训练也是学生对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内化过程。因此要有目的、有选择地地安排课堂限时训练。一是通过“制错找因”,创设思维情境。练习中,根据所讲内容选编一些选择题或判断正误题,并要学生找出错误原因。二是编选变式题,使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把握概念的本质属性。三是编选的课堂练习要体现出一定的思维层次性,先直观后抽象、先肤浅后深刻,设置选做题。
五、多媒体信息技术——是创建高效课堂的有力支撑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高效课堂旨在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的优势,以信息技术为工具、网络为资源,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丰富教学形式、优化教学过程,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当前我国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应该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抢占这一“制高点”,让网络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促进教学方式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创建高效数学课堂是每位数学老师的目标,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有效方法,需要我们数学教师不断探索,找到适合自己的高效课堂模式。我想,教书育人,教无定法,只要教育者忠诚于教育事业,怀有为教育事业贡献毕生精力的愿望,强化教书育人的意识,积极探索教学规律,着眼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出发点,相信会在有效教学的基础上形成高效课堂,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郑金洲《教育研究方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_年 [2] 《中国教育学刊》,202_-3 [3]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2_-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