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学记》读后感
编辑:星月相依 识别码:24-1122622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30 13:31:42 来源:网络

第一篇:《学记》读后感

读《学记》有感

青岛重庆路第三小学

吕天臻

《学记》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对于我们教师而言,随着社会地不断发展,信息流通渠道的拓宽,要学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以前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要有一桶水”。但现在一桶水远远不够了,教师不仅要有一桶水,而且要“长流水”。因此,在教学中,书本是无言的老师,读书应该是我们提高自身素质,加强知识储备的最佳途径了。

《学记》中首先强调了教育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这使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要做好老师,做好班主任,首先就必须对教育事业,对学生非常热爱。对学生的热爱是推动教育改革的内在动力。爱心是教师情感的核心。面对有待培养的一个个如此年轻蓬勃的学生们,教师要能够感受到他们的情绪、情感、思想一天天的变化和成长,精心呵护,使之成为全面发展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如果没有对学生真挚无私的爱,热爱教育事业是无从谈起的。爱心是教师职业道德不可或缺的情感。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对学生的热爱和关爱尤其重要。作为班主任,平时要经常和学生进行交流,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将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行为习惯都能够比较清楚地掌握,要充分利用多种途径和全班每一位学生多进行思想和心灵上的沟通。同时,班主任还应对学生以诚相待,把班级管理的问题和困难告诉学生,以便取得学生的谅解、支持与信任。在以后我的教育工作中,将碰到许许多多孩子,我都对他们有着一份责任。对我而言,失败一次没关系,还有下一届的孩子;但对于孩子而言,他只有一个未来。所以,对于做教师的我而言,责任重大,意义重大。也许,我在教育上的一些想法还很稚嫩,很不成熟,但我想,爱与责任将使我贯彻始终的宗旨。

《学记》中把人在学习上容易犯的毛病归纳为四种:贪多务得、孤陋寡闻、掉以轻心、遇难则退。这四种毛病,因人而异。做教师的人如果能了解不同学生的毛病所在,就能够纠正他们的错误。教的基本目的,就是发挥学生的长处,改正他们的弱点。教师需要在全面认识学生个别特征的前提下,注重发掘学生个性潜能的优势,找寻学生身上所具有的闪光点,帮助和引导学生在无数的生活道路中,找到一条最能发挥其个人创造性和个性才能的道路。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来说就是“最主要的是在每个孩子身上发现最强的一面,找出他作为人发展源泉的‘机灵点’,做到使孩子能够最充分地显示和发展他的天赋素质,达到他的年龄可能达到得到的最卓越成绩”。其实越是这样的学生越是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也越是重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教师要善于挖掘出他们内在的潜质,因材施教,增加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重新认识自我,获得全面的提高。

《学记》明确提出:“君子之教,喻也。道尔弗牵,强尔弗抑,开尔弗达。”这就是说作为教师对学生,必须指点学习的门径,引导他们掌握学习的技能和方法,从而求得学习的进步。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学记》中的“学、习、问、思、行”中引发出了若干种学习习惯的培养。“学——问”习惯。孔子要求他的学生们要做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汉代的王充也说到:“凡学问之法,不为天才,难于距师核道实意,正定是非也。”这在我们中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也经常发现这种现象。学习的方法,最为难得是,能够向老师发问,向老师提出不同的看法。“学——思”习惯。学而思,那么学生知识的内化就会变得可能,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加深了,更有助于学生主体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知识结构中,学生主体的知识容量就会有效的增加,学是思的基础,思也是学的延伸。“学——行”习惯。陶行知先生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果。”实践即行,行是知的根。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形成的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学习习惯是指学生为达到好的学习效果而形成的一种学习上的自动倾向性。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

在以后的教育工作中,我还将碰到许许多多孩子,我都对他们有着一份责任。对我而言,失败一次没关系,还有下一届的孩子;但对于孩子而言,他只有一个未来。所以,对于做教师的我而言,责任重大,意义重大。今后我将继续学习研究理论教育文章,积累好的方法运用到实践,读《学记》有悟

《学记》有云:“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此处所言善与不善,主要指的是学生是否能够主动学习。学生主动学习状态如何完全能够看出老师的教导行为是出于何种状态。善教者总是走在在学生的前面引导,站在学生的后面鼓掌;愚昧的老师总是堵在学生的前面指责,跟在学生的后面数落。

眼下,敬业的教师着实不少,呕心沥血一词远远不足以准确描述他们所付出的辛苦,但学生往往“不能够知恩图报”,并不领情,学习依旧懒散不在状态。

我除了对这些老师的同情之外却丝毫产生不出歌颂、感动的心情。教师不该是牺牲自我的代名词,教师不该是马不停蹄的劳碌命。

教师更应当运用自己的智慧去开启学生的那一扇窗,让每个孩子学会觅食,而不是等待喂养。自己觅食的山鸡肉质上层,味道浓香,而饲料喂养的圈鸡肉质低劣。这也许与学习有着相同的道理吧。

老师们能不能确保自己每日都有端坐案头,静思高着的固定时间,而不要分分秒秒不见清闲呢?学而不思则罔,教而不思难道还会昭昭吗?

第二篇:学记读后感

《学记》读后感

这个学期我们开始学习教育学基础,由于我是一个师范专业的学生所以平时对关于教育的书籍都很感兴趣,刚开始上课老师就要求我们学习《学记》这篇文章,虽然都是文言文,但是也阻挡不了我对他学习的兴趣。

学习了这篇文章之后我才发现,这里面蕴含着很多值得我学习和思考的道理,对我们这些以后要成为老师的学生来说更有好处,它告诉我了以后当作老师需要做的事,教学的方法,教学的原则,和一个老师应该如何学习。《学记》赋予教师以崇高的地位,还告诉我们一些古代的教育方法和尊师重道的重要性,培养高尚的品的情操和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书中其实较多的文字还是介绍了“教”与“学”的关系,教学要循环渐进,教与学要互相促进。“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讲述的就是:只有通过“学”的实践,才会看到自己学业方面的差距,只有通过“教”的实践,才会看到自己知识和经验方面的贫乏,看到差距,才能力求上进,看到贫乏,才能让自己不断学习,从而得出了书中提到的“教学相长”的正确结论。《学记》让我们学到了很多的好方法,我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将这些好方法运用到实际中,让自己的教育教学有与众不同。在学习《学记》的过程中我知道了一个颇深的道理,要想教好别人教会别人,就要先自己懂自己会自己理解,只有在不断的学习的同时才能知道自己有哪些不足,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教别人和自己学习是相互促进的,只有一心的想把别人教的更强的时候才能让自己真正变的更强,这世间的知识太多太多了,只有我们每天不断的吸取,才能获得更大的积累。我可不想哪天让学生问倒,答不出学生问的问题!现在社会进步的这么快,知识更新的也很快,我们如果不每天学习,每天不留心存在的变化,因为在当前的社会只有我自己更好的适应别人,适应我的学生,不能要求别人适应我。我们迟早要在教师的队列里被淘汰。《学记》中有这么一句话:“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这句话形象地阐明了有效教学的关键,即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它包含了这样三种思想:一要注重引导,但又不牵着学生鼻子走,师生关系才会融洽;二要督促勉励,但又不强制压抑,学生就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感到比较容易;三要打开学生的思路,但又不能提供现成的答案,这样学生才能独立思考,发展智能。“和易以思”,从某种程度上让我们明确了作为一个教师真正的角色,教师是启发者,是引路人,是学生成长的促进者,而非给予者。教学的真谛是如何激发和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探索和接受知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自己主动学习,只有真正的主动学习,才能真正得到自己想要的知识!

第一、实施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各种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学生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创新意识,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即做到《学记》中所说的“善喻”。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培养个性健全,素质全面,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只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真正贯彻启发性原则,以启发式教学方法思想为指导,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去激发和调动学生,教育教学就能朝着新课程的要求不断接近。

第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种活动组合而成的,只强调教师的教,就会使教师处于绝对领导的地位,学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造成师生关系的极度紧张。新课程要求培养和发展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这包括了学生的为人处事能力和个性的健全发展。因此,教育教学

中要强调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做到“民主平等、尊师爱生、教学相长和心理相容”,《学记》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建立这种和谐关系的方法,那就是“道而弗牵”。

第三、摆正教师的角色地位。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到底应该居于怎样一种角色?有着怎样一种地位?这也是影响教育教学行为和效果的重要因素。“和易以思”这一观点告诉我们,在教学中,教师既不能牵着学生鼻子往前走,不能强制学生学习和接受教师所希望学生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又不能代替学生,直接帮助学生获取问题的答案。教师应该摆正自己的角色,他是一名启发者,启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他是一名引路人,引导学生科学、快捷地认识生活、认识世界;他是学生成长的促进者、促进学生素质综合、全面、和谐、健康地成长和发展。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作为一名当代教师,我们肩负着每一个家庭的希望,时代赋予我们更重的责任,我们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多向有经验的老师、同事虚心学习,永不满足,努力进取,努力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做一名领导认可、同事认可、家长认可、学生认可的既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好老师。

今天我们重新来认识它、学习它,了解、认识和掌握过去教育世界的成功经验,是为了预测未来教育的发展和创造更为美好的现实。

第三篇:《学记》读后感

《学记研究》读后感

其实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大家或多或少都学过一些《学记》里的经典句子的,只是我们并不知道那些经典句子是出自于《学记》。就比如这些句子吧,想必我们大家都是很熟知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学相长也。

《学记研究》作为儒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品,只有千余字,却能以微言写大义,言简意赅,让人有高山仰止之感。字里行间,如行云流水,简约精炼,字字珠玑,深深影响了202_多年来的中国教育。特别是《学记研究》中关于教育目的的阐述,包括教育原理、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教育的大问题,每一点都令人深思,直到现在还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教育政策。《学记研究》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本学习和实际训练相结合,既要扩大知识领域,又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书中用较多的篇幅,阐述“教”与“学”的辩证关系。认为只有通过“学”的实践,才会看到自己学业方面的差距(“学然后知不足”),只有通过“教”的实践,才会看到自己知识和经验方面的贫乏(“教然后知困”)。看到差距,才能力求上进,看到贫乏,才能鞭策自己,从而得出“教学相长”的正确结论。《学记研究》重视启发式教学(“开而弗达则思”),重视教学的循序渐进(“不陵节而教之谓孙”),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重视因材施教。主张从了解学生学习的难易,才质的美恶,作为启发诱导的依据。主张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顺序,并且提出一条积极性的教育原则,即要在学生不良的行为没有发生前,引导他们向善的方面发展。并指出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之间要取长补短。《学记研究》赋予教师以崇高的地位。提出严师和尊师的思想。

不看不知道,一看才知道原来《学记研究》的影响如此深远,是值得我们后人好好学习和研究的。在网上看过翻译后,我才能更深入的了解其意思,毕竟是文言文,有些句子不怎么看得明白。认真看完后,我觉得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好多句子。比如“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其大意是“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吃,不知道它的甘美。虽然有极好的道理,不学,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有所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通之处。知道自己有所不足,然后才能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不通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所以说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是啊,这世上的知识学问那么多,那么丰富,就算自己学一辈子但又能知道多少呢?在这个信息和知识极速膨胀的时代,如果我们不去主动学习和汲取有用的知识,等到自己真正的当上了老师,会不会因为知识的匮乏而答不出学生提出的问题呢?会不会有一天因为不学习根本跟不上这个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看完这些后,我想到了很多,特别是作为一名教师,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其实自己还是有点害怕当老师的,就像我们辅导员王辉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其实不是你不想当老师,而是你根本就不敢去当老师。呵呵,说得真对,我还真的底气不足,原因就是因为自己不好好学习,知识储备得不够。所以啊,不管我们在哪,都应该利用更多的时间来读书学习,这样我们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改善,才能学习到更多的知识,然后传授给自己的学生。现在科技发展迅速,知识更新的很快,我们更要常学习,多学习,来适应学生的要求,适应社会的要求。否则真的会有那么一天,你会因为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被淘汰,这将是多么悲哀的事情啊。

还有一句,那是我们很小的时候就经常听老师提到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其意思是:玉石不经过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正因为如此,我们现在的教育事业才会发展得如此强盛。只有通过学习,我们才能更好的了解这个世界,更好的立足于社会。如果不学习,我们就很难了解到当今世界的动态,不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些什么,应该做些什么。学习让我们了解了很多很多未知的东西,正因为有了学习,我们的这个世界才会变得如此丰富多彩。教师是启发者,是引路人,是学生成长的促进者,因此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很重要,你的言行有可能会完全改变一个学生的未来命运。如何扮演好教师的角色,这是至关重要的,它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正如《学记》里讲的,“教学相长”,它的本意是指教师自身的学习是一种学习,他教导别人的教育实践也是一种学习。由于这两种学习活动的相互推动,才使得教师不断进步,因此,《学记研究》提倡教师一方面 必须向书本学习,只有学习才能发现自己在知识积累上的缺陷和不足,使自己不断进步,这是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就是要在教学实践中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自己还有给学生讲不明白的问题,才能促使自己自强不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学记研究》里还提到了长善救失、藏息相辅的教学原则,继承和发展了孔子以来倡导的启发诱导,即善喻的教学原则。这些都是很值得我们后人深思和学习的。

作为一名未来的教师,我发现自己的责任好重大啊,尤其是看了《学记》之后。感觉自己做的太少太少了,真的不配当老师,更觉得自己是如此的不负责任,专业知识学得不牢固,将来怎么教授学生呢?真的害怕自己会误人子弟。不过很庆幸,因为现在还来得及,起码我还没有踏上教师的职业道路,我还有机会还有一点时间来弥补我的过失,希望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自己能端正以往的学习态度,做好一名准老师应该做的,我相信经过这么一次思想上的洗礼,自己会变得更负责更成熟,也相信自己以后会是个好老师。

《学记研究》里还有很多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不止上面写的这些。我想等我踏上了教师的职业道路,我应该能更好的理解和运用《学记研究》里教给我们的教授之道。所以我应该好好学习《学记研究》。其实真的很感谢老师给我们布置的这一次作业,否则我还真不理解《学记》呢,更不知道其在教育史上是如此的重要。

第四篇:《学记》读后感

《学记》读后感

在此之前,也就是田老师(我们的教育学主讲老师)让我们写《学记》读后感之前,我从未有意识地去看过《学记》,更别说是学习了,甚至都不知道它是干嘛用的。通过田老师的介绍之后我才对《学记》有所了解,才知道原来它有这么大的来头,而且对于我们师范类的学生有着重大的意义,如果不学习它,真的是枉为师范生了。其实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大家或多或少都学过一些《学记》里的经典句子的,只是我们并不知道那些经典句子是出自于《学记》。就比如这些句子吧,想必我们大家都是很熟知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学相长也。

《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中国古代一部典章制度专著《礼记》中的一篇,写作于战国晚期。据郭沫若考证,作者为孟子的学生乐正克。《学记》作为战国时代的教育论著,总结了夏、商、周官学和春秋战国时代私学的教育经验,从儒家的立场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教育观点。

《学记》作为儒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品,只有千余字,却能以微言写大义,言简意赅,让人有高山仰止之感。字里行间,如行云流水,简约精炼,字字珠玑,深深影响了202_多年来的中国教育。特别是《学记》中关于教育目的的阐述,包括教育原理、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教育的大问题,每一点都令人深思,直到现在还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教育政策。《学记》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本学习和实际训练相结合,既要扩大知识领域,又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习惯。书中用较多的篇幅,阐述“教”与“学”的辩证关系。认为只有通过“学”的实践,才会看到自己学业方面的差距(“学然后知不足”),只有通过“教”的实践,才会看到自己知识和经验方面的贫乏(“教然后知困”)。看到差距,才能力求上进,看到贫乏,才能鞭策自己,从而得出“教学相长”的正确结论。《学记》重视启发式教学(“开而弗达则思”),重视教学的循序渐进(“不陵节而教之谓孙”),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重视因材施教。主张从了解学生学习的难易,才质的美恶,作为启发诱导的依据。主张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顺序,并且提出一条积极性的教育原则,即要在学生不良的行为没有发生前,引导他们向善的方面发展。并指出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之间要取长补短。《学记》赋予教师以崇高的地位。提出严师和尊师的思想。

不看不知道,一看才知道原来《学记》的影响如此深远,是值得我们后人好好学习和研究的。在网上看过翻译后,我才能更深入的了解其意思,毕竟是文言文,有些句子不怎么看得明白。认真看完后,我觉得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有好多句子。比如“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其大意是“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吃,不知道它的甘美。虽然有极好的道理,不学,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有所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通之处。知道自己有所不足,然后才能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不通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所以说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是啊,这世上的知识学问那么多,那么丰富,就算自己

学一辈子但又能知道多少呢?在这个信息和知识极速膨胀的时代,如果我们不去主动学习和汲取有用的知识,等到自己真正的当上了老师,会不会因为知识的匮乏而答不出学生提出的问题呢?会不会有一天因为不学习根本跟不上这个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看完这些后,我想到了很多,特别是作为一名教师,这一点是至关重要的。其实自己还是有点害怕当老师的,就像我们辅导员王辉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其实不是你不想当老师,而是你根本就不敢去当老师。呵呵,说得真对,我还真的底气不足,原因就是因为自己不好好学习,知识储备得不够。所以啊,不管我们在哪,都应该利用更多的时间来读书学习,这样我们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改善,才能学习到更多的知识,然后传授给自己的学生。现在科技发展迅速,知识更新的很快,我们更要常学习,多学习,来适应学生的要求,适应社会的要求。否则真的会有那么一天,你会因为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而被淘汰,这将是多么悲哀的事情啊。

还有一句,那是我们很小的时候就经常听老师提到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其意思是:玉石不经过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正因为如此,我们现在的教育事业才会发展得如此强盛。只有通过学习,我们才能更好的了解这个世界,更好的立足于社会。如果不学习,我们就很难了解到当今世界的动态,不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些什么,应该做些什么。学习让我们了解了很多很多未知的东西,正因为有了学习,我们的这个世界才会变得如此丰富多彩。教师是启发者,是引路人,是学生成长的促进者,因此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很重要,你的言行有可能会完全改变一个学生的未来命运。如何扮演好教师的角色,这是至关重要的,它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正如《学记》里讲的,“教学相长”,它的本意是指教师自身的学习是一种学习,他教导别人的教育实践也是一种学习。由于这两种学习活动的相互推动,才使得教师不断进步,因此,《学记》提倡教师一方面 必须向书本学习,只有学习才能发现自己在知识积累上的缺陷和不足,使自己不断进步,这是自我提高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就是要在教学实践中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自己还有给学生讲不明白的问题,才能促使自己自强不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学记》里还提到了长善救失、藏息相辅的教学原则,继承和发展了孔子以来倡导的启发诱导,即善喻的教学原则。这些都是很值得我们后人深思和学习的。

作为一名未来的教师,我发现自己的责任好重大啊,尤其是看了《学记》之后。感觉自己做的太少太少了,真的不配当老师,更觉得自己是如此的不负责任,专业知识学得不牢固,将来怎么教授学生呢?真的害怕自己会误人子弟。不过很庆幸,因为现在还来得及,起码我还没有踏上教师的职业道路,我还有机会还有一点时间来弥补我的过失,希望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自己能端正以往的学习态度,做好一名准老师应该做的,我相信经过这么一次思想上的洗礼,自己会变得更负责更成熟,也相信自己以后会是个好老师。

《学记》里还有很多很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不止上面写的这些。我想等我踏上了教师的职业道路,我应该能更好的理解和运用《学记》里教给我们的教授之道。所以我应该好好学习《学记》。其实真的很感谢田老师给我们布置的这一次做业,否则我还真不理解《学记》呢,更不知道其在教育史上是如此的重要。

第五篇:学记读后感

导语:仔细读完《学记》,感触颇深,作为教育专业的我们,应该更早一点读这篇著作,其中包含了许多先人的智慧,短小精悍,句句都值得我们斟酌,讲述了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方法等等,这些经典,穿越了历史,也将指明未来。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学记》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篇一:学记读后感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能发现人的价值;教育能发挥人的力量;教育能发掘人的潜能;教育能发展人的个性。

《学记》中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它关于教学方法、为师之道的阐述。它文字言简意赅,比喻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明了教育的作用和目的任务,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在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关系。

上学时,对于为师者的理解就是: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当自己真正选择站在三尺讲台上,才知道仅有这些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在素质教育遍地开花的今天。评价一个好教师的标准有很多,我想为师之日,就是重任在肩之日。〈学记〉里讲:“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作为一名教师,在知道自己责任的基础之上,还要有好的教学方法。

《学记》里还阐述了作为一名教师所应当具备的品质,里面说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教学方法。如果还是满堂灌,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情况,不因材施教,不结合学生的实际,教学就达不到目的。作为教师,要按规律办事,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多与他人交流,这样才能解决问题,获得更多的知识。

在学习的过程中,这一段话让我感触颇深,“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其大意是“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吃,不知道它的甘美。虽然有极好的道理,不学,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有所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也有不通之处。知道自己有所不足,然后才能严格要求自己;知道自己有不通之处,然后才能勉励自己奋发上进。所以说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的。”是啊,这世间的知识学问自己又能知道多少呢?那么多的精神食粮我为什么不去吸取?会不会有一天我答不出学生提出的问题?会不会有一天因为不学习根本跟不上这个社会快速发展的步伐?这些问题在我读完后一遍遍问自己。确实,还可以利用很多的时间来读书学习,我还可以学习更多知识,特别是作为一名教师,这一点至关重要。现在科技发展迅速,知识更新的很快,我们必须常学习,多学习,来适应学生的要求,适应社会的要求。

学记中的第二段开头就写“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意思是:玉石不经过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玉器;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然而玉这种东西,它有永恒不变的特性,即使不琢磨制作成器物,它的特性不会受到损伤。人的本性,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就会发生变化。因此,人们如果不学习,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从而变成品行恶劣的小人,难道不值得深思吗?教师是启发者,是引路人,是学生成长的促进者,而非给予者、灌输匠。教学的真谛是如何激发和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去探索和接受知识。

学生的质疑时时冲击着老师已有的知识储备,是促进老师不断学习的外部力量。《学记》中写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必也其听语乎。”就是说:单靠死记一些零碎的知识,不能做个好老师,一定要有渊博的知识,随时准备根据学生的提问并给以圆满的回答才行。这样才能“善待问者如撞钟,叩之以小者则小鸣,叩之以大者则大鸣,待其从客,然后尽其声”。

教学之路像一条长河,要想保持河流的清澈和活力,就必须有众多的支流来滋润它、充实它。所以想做一个合格的老师,应该先是一个积累丰厚的人。在阅读中积累,在反思中积累,在实践中积累……读书可以让我们体验不同的人生,延长自己的生命;读书可以为我们添一些厚重的质感,读书可以为我们添一些文化的雅致;为我们的工作增添一些巧妙与机智;除了读书,我还要学会反思。反思,实际上就是与心灵对话,学会反思,可以让我们的头脑更清醒、思想更进步。厚积方可薄发!

《学记》还提供了另一个教学原则,即“继志”。它认为:善于唱歌的人让别人接续其音调,善于教人的人让人继续其志向。如果教师的教学能够做到言辞简约而意思通达,道理精微而说理完善,论证虽少却意旨明白,就能够让人领会其意图,从而让学生将自己的志向继承下去。

教学相长。《学记》要求教师“教学相长”,不断地求得自身业务的进步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要求教师受严格的训练,遵循教育与教学的原则和方法,纯熟教学技巧,“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知至学之难易,而知其美恶,然后能博喻,能博喻,然后能为师。”要求教师深刻了解学生的个性心理恃征与差异,“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和充分的修养,”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社会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能引导学生自觉地跟着自己所指引的方向前进,”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这反映了《学记》对教师有较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促进学生的知识、智慧与能力的增进,更重要的是要用社会理想与道德情操去深深地影响学生、吸引学生。

是学生在促我们“长”,学生即我们身边最可宝贵的资源。有时候学生的独到理解为教师大脑吹进一股清风,启发着教师思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方法是最好的朋友。这样,学生有了对知识的渴求、乐于学习的动力,又掌握了适宜的方法,一切自然迎刃而解。

篇二:学记读后感

在寒假期间,我仔仔细细的阅读了《学记》。

这是我国最早乃至世界上最早的较有系统的教育学着作。这里面包含了许多老祖宗的智慧和宝贵的经验。这篇文章对教育的目的、学校制度、教育的原则、方法,以及教师的作用等问题,都做了非常全面系统的论述。对我国古代教育影响深远。它的经验和思想原则,并没有因为时间而过时,很有现实意义。

学习后,我认为他特别对老师的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它里面囊括了教育的目标、教育的内容、教育的方法、教育的效果。这里面的内容对我们现在的教学非常有实际意义!其中我最赞成的它所论述的教育原则、方法。其实也就是如此!好的老师主要要看他的和教学效果。没有效果还谈什么教学?在我的体育这一块也一样!在我刚毕业时!感觉的自己理论多深!总有一种不服的感觉!有一点点高傲!其实到工作岗位以后才发现!在教学方法方面你连一个当教几年学的兵的都不如。

刚上课时你设计的可以说是天衣无缝,但到实施时,学生东跑西跑,打打闹闹。他们真的不把你当老师看!尽管你喊破喉咙,他还是挤空说他该说的。做他该做的,真让你没有办法!这有可能有点书中所说“今之教者,呻其占毕,多其讯,言及于数,进而不顾其安,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的总结自己的经验!就我在近期教学中!每节课都认真真的准备,不断地变换花样!就二三班与二四班是选用不同的教法!因为三班学生较贪玩,不易管,象崔国冲、裴佳康、管照伦等孩子!你就必须慢慢的引导,花较多的时间去培养他们的习惯!而四班的孩子就好说多了!像武硕文、童亚博、梦晨遥等广播操稍微一指点就做的非常漂亮!有时做的比老师还好呢!

根据这种情况两班决不能用同样的教法。所以我在三班一般以老师的教为主。而四班更多的是带动优秀学生的积极性。自己作主较好其他的小朋友!有时四班在体育委员的带领下也能做好一堂课!读到文中的大学教的方法。也给我带来了许多启迪!就像文中所说“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

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现在在教学中我也能做到这四点。针对孩子性格及时的预防!特别是本学期刚上课我先做的施教于严。让孩子们知道学习过程中的规矩!如主抓不好好站队的、上课说话的。

这就及时避免了孩子们懒散、不专心听讲的毛病!特别是本周学习广播操!为了让孩子不枯燥,故意的编排各节的相互穿插!适时抓住了孩子的才能和年龄特征。还上他们结对子,进行互帮互助!通过那个上课也取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总之,通过学习《学记》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其实里面不但但是这些。只要我们再细细品味里面还有许多财富呢!

篇三:学记读后感

很早就知道“玉不琢,不成器”、“学,然后知不足”等说法,但从未探寻过它们的出处,直到读到了《学记》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些说法的根源在这里。随着阅读的深入,才发现这些只是《学记》给予人的豹之一斑。

《学记》以微言写大义,千字略略有余的文章论述了教育原理、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教育的大问题,每一点都可以与实际相结合衍生出许多供人思考的内容。目前自己有些内容读得还不够通透,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小学语文课怎么上?现在有很多争议。我选择与自己的教学关联紧密、感触最深的两点来浅谈我个人的读后感。

《学记》第三则:“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是的,教学相长,是学生在促我们“长”,学生即我们身边最可宝贵的资源。

学生是鲜活的、富有新意、永远不能完全预期、充满张力的资源。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是我们的老师。

一、学生的质疑时时冲击着老师已有的知识储备,是促进老师不断学习的外部力量。

古人云:“学贵有思,思起于疑。学贵有疑,疑者,觉悟之机也。”学生质疑约有三种情况:一是有疑而问。二是意见分歧。学生中常有不盲从者,这非常可贵。如果对问题的认识从一开始就整齐划一,恐怕是一种悲哀。即便大家最终达成的是共识,那由异到同的争辩之路也是最美的。

三是为师纠错。

二、学生的独到理解为教师大脑吹进一股清风,启发着教师思维。

有时,我们常常以为对某个问题考虑得比较全面了,已成定论,无可质疑。但学生以小朋友的敏锐、独具的慧眼还是会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视角。比如,上课时间,我经常会问小学生们,“最欣赏陈友玲老师教育方式的哪一点?结合文章语句说明一下。”学生们常常打破常规看问题。有时,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答案,虽不一定正确,但因其观点不同,可以启发一些不同的思考。

三、学生习作为育人工作提供了宝贵的素材,使以课堂为载体的育人活动更为有效。

说教,为学生所不愿接受,但又是教育学生时最常用的方式。说教本身无过,流于刻板则无效。有时,学生习作提供了以学生之言教育学生的契机。

家长会上,面对家长和学生,我从一则周记说起:学习是自己的事情,父母为生活打拼已经很累了,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让他们为我们的学习分心?面对父母疲惫的面容,我常常感到自责。”

跟几个纪律不好的学生交流时,我也拿出了学生的周记本:“我多想坐下来静心学习,自习课上说话的同学,难道你们不知道“己所不语,勿施于人”?

这样,便实现了“取之于生,用之于生”。

凡此种种,几年的教学实践令我常常深思。教与学双向的付出与收获,使自己受益颇丰。所谓“教学相长教中知困学解困,师生互动师亦获长生补长。”

读《学记》,常读常新,永读永获。《学记》值得所有从事教育的人慢慢研读。有人说,中国教育理论在世界教育理论空间中“集体失语”,只有西方教育理论在“独白”,这令人感慨。以我浅见的视野,不知道《学记》是否已经成为世界教育的通用读本,但我相信,它一定是!

篇四:学记读后感

最近,学校组织学习了《学记》这篇古代教育文献,感觉受益匪浅。虽然语言艰涩难懂,但仔细读来,平时教学中的疑惑顿觉释然。《学记》不愧是我国教育史上的经典精华,在我们二十世纪才提出的“以人为本”的思想,其实在《学记》中随处可见。它如一位博学的长者,在谆谆教导我们教学应该如此来教,学习应该如此来学。

一、以学生为本,启发诱导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学记》中的这句话教导我们教学要以学生为本,也就是以人为本。根据学生学习的动态情况去引导、督促、提高。教学的关键是要使学生懂得、明白。一、注重引导,但又不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师生关系才会融洽;二要督促勉励,但又不强制压抑,以学生为本学生就有克服困难的勇气,顺利的进行教学;三要打开思路,但又不提供现成答案,学生才能独立思考,智能得到发展。这点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教师在教学中起的是引路人的作用,引路人要善于引领而不能压抑学生,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道”“强”“开”,才能达到“和”“易”“思”的效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设计问题要依据学生掌握的实际情况而定。

二、以学生为本,循序渐进

“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这几句话的意思是教师时时观察学生,发现有疑难时先不要讲给他听,让学生多思考,年幼的学生只听讲,不提问题,学习不逾越进度。这与人本主义提倡的需要论相一致。人的需要有七个层次,这几个层次有一定的次序,只有满足了上层的需要才能继续下面的需要。而《学记》所说的学不躐等,就是按照人的生理发展顺序,设计教学内容。

学习的知识都有一个系统性,教学不按部就班,就会“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陷入混乱的境地。前面的知识如果掌握不够好,后面的知识就更不会很好的掌握。因此教学不能逾越进度。

三、以学生为本,因材施教

“使人不由其诚,教人不尽其材”“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教师不是诚心的教育学生,不考虑学生才能的高低而因材施教,学生求学也不能顺利。人本化教育主张培养具有创造性的人,具有创造性的人格,能创造性地做任何事,并能总处于创造的过程中。主张课程内容应建立在学生的需要、生长的自然模式和个性特征的基础上,应体现出思维、情感和行动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应该和学生的生长过程有机地联系起来。这与《学记》所提倡的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多么相似,他们所追求的理想真是殊途同归。中西文化的碰撞实际上就是建立在以人为研究对象的基础之上。

教学就是教师研究怎样教,研究学生怎样学。《学记》里所彰显的“以人为本”的思想是我们教育者应该时时遵循的。面对《学记》我们应该常读常新,让我们时时记起那些精辟理论,记住启发诱导、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吧!

《学记》读后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