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5号文库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编辑:夜色温柔 识别码:24-1104446 15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4-08-15 02:31:29 来源:网络

第一篇:《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型: 专业必修课 课程代码: 054019A 课程学时: 72 学分: 4

开课时间: 二 年级 一 开课单位: 管理系

大纲执笔人: 胡高喜 大纲审定人: 周旭

一、课程性质、任务

《管理学》课程是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基础专业课程,为管理类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直接为培养本科学生的管理能力服务,同时,又为管理类各相关专业后续的各个相关管理课程奠定基础。本课程运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地讲述了管理学的基本理论、管理思想的演变和全球的管理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对与管理相关的文化、社会责任、道德以及全球化等问题进行探讨,使学员了解管理学的历史和发展,对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职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真正领悟管理的真谛。

本课程既注意了工业经济时代成熟的企业管理理论,又注意管理研究的最新成果,探讨了知识经济等条件下的组织创新。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管理科学有一个全面的理解,提升科学的管理能力。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通过教与学,使学生正确理解管理的概念,掌握管理的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并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初步具有解决一般管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管理素质,为以后学习其它专业管理课程打下基础。

具体要求:

1、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管理理论的基本框架及其沿革,并通过管理职能这条主线,掌握基本管理职能的内涵和内容;

2、掌握管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3、使学生能够利用管理学知识对国内外著名企业的相关案例进行简单分析,将管理学的思想以及认识问题的角度和方法渗透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应用之中 适用专业: 经济类及管理类本科专业

二、课程教学内容

本课程共3.5学分,总课时为60学时。.具体分配如下: 1)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学时分配 导论

1、管理与管理者1.1 为什么需要管理

了解 1.2 什么是管理

理解 1.3 管理者做什么

掌握

2、管理思想的演进2.1 早期的管理思想

了解 2.2 古典管理理论

理解 2.3 行为管理理论

理解 2.4 现代管理学派

掌握 2.5 当代管理思想

了解

3、管理环境

3.1 管理环境的定义与分类

3.2 管理的外部环境

3.3 全球化环境中的管理

4、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

4.1管理者的管理道德

4.2管理者的社会责任

4.3 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

5、计划概述

5.1 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

5.2 计划的表现形式与类型

5.3 计划编制过程与方法

6、目标与目标管理

6.1 组织目标

6.2 目标管理

7、战略性计划

7.1 战略的概念、作用及层次

7.2战略性计划的制定

8、组织设计

8.1 组织结构

8.2 职权关系

8.3 组织设计的任务与原则

8.4 常见的组织结构形式

9、人力资源管理

9.1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9.2人员招聘与录用

9.3培训与考评

9.4 薪酬管理组织文化

10.1 组织文化的概念及特征

10.2 组织文化的结构与内容

10.3 组织文化的功能

10.4 组织文化建设与文化管理领导

11.1 领导的性质和作用及领导者素质

11.2 领导方式及其理论

11.3 领导的决策及权力

了解

掌握

理解

了解

了解

掌握

掌握

掌握

掌握

了解

掌握

掌握

理解

了解

掌握

掌握

理解

了解 掌握 了解 了解

掌握 了解 掌握 掌握

了解 理解 掌握 6 4 4 6 4 4 6

12、激励

12.1 激励原理与内容型激励

掌握 12.2 过程型激励理论

理解 12.3 状态型激励理论

理解 12.4 综合型激励与激励方法

理解

13、沟通

13.1 沟通及其作用

了解 13.2人际沟通方式

了解 13.3 组织沟通

掌握 13.4 有效沟通的实现

了解

14、控制

14.1 控制的内涵及作用

了解 14.2 控制过程

掌握 14.3控制类型

掌握 14.4控制方法

掌握 14.5信息化管理

了解 15、21世纪的管理

理解

总学时:72学时

2)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1)突出对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教学研究,目的是打下学习管理学的基础(2)对管理各项职能的教学,详细讲授每一项职能的内涵、相关理论和基本知识。

2、难点:如何使学生能够以理性和感性两方面把握基本知识,进而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各教学环节的基本要求

1)课堂讲授:复习旧课,案例导入,讲授新课,课堂小结。

2)实验(实训、实习):根据目前教学方向,暂无课堂实践环节要求。但是考虑到,本课程融理论、技能于一体,专业性较强,而学生缺乏业务实践等现实。为锻炼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增强学生学习其他课程的适应性,在教学中将高度重视案例分析环节。案例教学的目的主要就是培养学员的独立工作能力。这个工作能力有着广泛的内涵,概括了学生今后管理职业生涯中所需的一切主要能力,包括:

1、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快速阅读、做扎记、抓要点、列提纲、查资料、演绎与归纳、计算等);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与抓住问题、分清轻重主次、原因、拟定针对性的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权衡与抉择、总结与评估等);

3、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书面与口头表达、辩论与听取、小组的组织与管理等)等各方面。

3)作业:课堂作业与平时作业结合。

4)课程设计:每一章以案例导入进行理论的讲解,辅助于部分习题,并用一到两周或几周的时间在对该门课程中的部分章节进行实习。5)考试 5.1 考试方法:考查,开卷;考试,闭卷

5.2 各章考题权重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者

10% 第二章 管理思想的演进

8% 第三章 管理环境

3% 第四章 管理道德与社会责任

3% 第五章 计划概述

8% 第六章 目标与目标管理

8% 第七章 战略性计划

4% 第八章 组织设计

6% 第九章 人力资源管理 3% 第十章 组织文化

7% 第十一章 领导

10% 第十二章 激励

10% 第十三章 沟通

10% 第十四章 控制

10% 5.3 考试题型与比例

名词解释

15% 单项选择题

20% 多项选择题

20% 简答题

20% 计算题

5% 论述题

10% 案例分析题

10%

四、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先修课程:经济学、后续课程:管理类其它专业课程

五、建议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教材:

蔡茂生、黄秋文主编.管理学基础(第二版).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2_.12。参考书:

1.[美]哈罗德·孔茨、海因茨·韦里克著.《管理学》(第十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2.[美] 海因茨·韦里克、哈罗德·孔茨著.《管理学—全球化视角》(第十一版).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2_ 3.[美]托马斯.S.贝特曼等著,王雪莉等译.管理学:构建竞争优势(第四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_ 4.[美]加雷思·琼斯、珍妮弗·乔治著,黄煜平译·管理学基础·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2_ 5.[美]查尔斯·E·贝克,康青、王蔷、冯天泽译·管理沟通—理论与实践的交融·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_ 6.[美]小詹姆斯.H唐纳利、詹姆斯.L.吉布森、约翰.M.伊凡赛维奇著,李柱流等译.管理学基础:职能.行为.模型.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 7.[美]菲利普.L.亨塞克著,王汀汀、何训、陈晔译.管理技能与方法(第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_ 8.吴晓波主编.西方工商管理学名著提要.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2_ 10.邓荣霖.现代企业制度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 11.李福海著.管理学新论.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2_ 12.罗珉著.管理理论的新发展.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2_

参考专业刊物:《管理世界》、《经济管理》、《南开管理评论》等

第二篇: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编号: 授课对象: 开课学期:

学时数:64学时 课程性质:必修课 考核方式:考试

二、课程任务、地位、教学方法、能力要求

1、任务和地位:管理学基础是经济学及管理学类各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它是服务于培养基层管理岗位的综合管理技能与素质,以培养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型人才为导向。

2、教学方法:本课程探索建立多渠道的获取式教学,“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树立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辅导者”和“助手”的理念。

3、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宏观管理的能力,使学生拥有基本的管理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两大基础,一是管理系统的基础知识,二是管理思想和理念;拥有四大能力,即计划与决策能力、组织与人事能力、领导与沟通的能力和控制与信息处理能力。

三、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学时分配以及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内容及要求

掌握管理、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基本概念,掌握领导理论及方式。理解管理系统的构成、计划工作的程序、组织结构设计的类型及人员的配置组合。了解近现代管理思想和理论、激励和沟通的技巧、控制的过程、方法和技术。基本了解管理信息系统。

为适应企业管理专业的需要,可以加入企业管理与改革的内容;为适应非企业管理专业的需要,可以加入生产经营的内容。

2、时间分配、进度以及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第1章 管理系统(10学时)第1节 管理与管理系统 1,管理的概念与属性 2,管理系统及其构成 3,管理职能

第2节 管理主体—管理者 1,管理工作与管理者 2,管理者的类型 3,管理者的素质

第3节 管理客体—管理对象与管理环境 1,管理对象 2,管理环境

第4节 管理媒介—管理机制与管理方法 1,管理机制 2,管理方法 本章重点:管理概念与属性,管理者的素质,管理技能,管理与环境关系,管理机制及其构成与类型。

本章难点:管理概念与属性, 管理机制及其构成与类型。第2章 管理思想(8学时)第1节近代管理理论 1,近代管理理论概述 2,古典管理理论 3,行为科学理论

第2节 现代管理理论 现代管理论概述 1,社会系统学派 2,决策理论学派 3,系统管理学派 4,经验学派 5,权变理论学派 6,管理科学学 7,管理过程学派 8,人际关系学派 9,群体行为学派 10,经理角色学派

现代管理思想的新发展 第3节 组织文化

1,组织文化的结构与功能 2,组织文化的基本内容与类型 3,组织文化建设

本章重点:泰罗与法约尔,梅奥与霍桑试验,管理理论新发展,组织文化建设。本章难点:泰罗与法约尔,梅奥与霍桑试验,管理理论新发展。

第3章 计划(10学时)第1节 环境分析与问题界定 1,计划职能及其程序 2,环境分析

3,管理问题的分析与界定 第2节 创新与运筹 1,创造性思维与创意 2,管理方案的科学运筹 第3节 决策 1,决策及分类 2,决策的程序 3,决策方法

第4节 计划职能实务 1,目标制定 2,计划的种类 3,战略与政策

本章重点:环境分析,SWOT法、五力法、价值链分析,管理问题界定,定量决策方法,计划编制。

本章难点:SWOT法、五力法、价值链分析,定量决策方法。第4章 组织(10学时)第1节 组织及其结构 1,组织

2,组织职能与组织结构 3,组织结构的类型 4,组织结构的设计

第2节 职权配置与规范设计 1,职权配置 2,授权

3,制度规范的功能与类型 4,制度规范的制定与执行 5,制度化管理

第3节 人力资源管理

1,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与原则 2,人员选聘

3,人员培训与发展 4,人员考核 5,奖酬设计

第4节 人员组合与团队建设 1,人员组合 2,群体管理 3,团队建设

本章重点: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授权,管理制度,制度化管理,人员考核,奖酬设计,团队建设。本章难点: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奖酬设计。第5章 领导(10学时)第1节 领导理论与领导方式 1,领导的实质与手段 2,人性假设理论 3,领导方式理论 第2节 权利与指挥 1,权利的形式 2,权利的运用 第3节 激励 1,激励机制 2,激励理论

3,激励的方式与手段 第4节 沟通

1,沟通的涵义与类型 2,有效沟通的原则 3,沟通技巧

4,沟通的语言艺术

本章重点:领导,领导方式,权利的形成,激励理论,沟通技巧,沟通语言艺术。

本章难点:激励理论,沟通技巧,沟通语言艺术。第6章 控制(12学时)第1节 控制机制与控制要领 1,控制的涵义及作用 2,控制的构成要素 3,控制的类型 4,有效控制的原理 第2节 控制的过程 1,制定控制标准 2,衡量绩效 3,进行差异分析 4,采取纠正行动

第3节 控制的方法与技术 1,预算控制 2,非预算控制

第4节 控制现代化方法 1,市场控制与社群控制 2,目标管理 3,全面质量管理

第5节 管理信息系统

1,管理信息与管理信息系统 2,信息搜集与处理方法

本章重点:管理控制类型,控制过程,程序性预算与零基预算,市场与社群控制,目标管理,PDCA循环,系统功能。本章难点:程序性预算与零基预算,目标管理,PDCA循环。第7章 企业管理与改革(4学时)(选修)第1节 企业概述

1,企业的概念与基本职能 2,企业的构成与特征 3,企业的产生与发展 4,企业的类型

第2节 企业制度与改革 1,现代企业与现代企业制度 2,产权制度 3,企业治理制度

4,现代公司的内部治理 5,现代公司的外部治理

6,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与方向 7,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与发展 第3节 企业市场营销 1,市场营销及其理念 2,市场分析与定位 3,产品策略 4,价格策略 5,分销策略 6,促销策略

第4节 企业生产管理 1,生产管理与生产类型 2,生产过程的构成与组织 3,生产计划 4,生产作业控制 5,专项业务管理

第5节 企业财务管理与效绩评价 1,财务管理的内容、任务与职能 2,资金筹集管理 3,资金管理 4,成本费用管理 5,利润管理 6,企业绩效评价

3、使用教材:《管理学基础》 单凤儒 高等教育出版社

4、主要参考书目:《管理学原理》 王凯 蔡根女 高等教育出版社

四、大纲说明:

1、本课程以课堂讲解为主,课后作业为辅,配以教科书后的习题为作业。

2、安排学生课堂讨论课一次:组建模拟公司,模拟公司的管理思想与组织文化,竞选模拟公司的总经理。

3、考核方式:(1)成绩评定:期末考试采用笔试,百分制,平时占30%,期末占70%。(2)考题类型:名词解释、案例分析、计算、选择、判断、简答题、论述题。

第三篇:《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尽管各种具体的管理活动千差万别,但管理者在处理问题时,都要通过一定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来实现组织的目标。在实施这些管理职能时,其内容会有所不同,但遵循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却是一样的,这就是管理的共性,也就是管理学所要研究的对象。由于管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方面,它必然同许多学科如经济科学、技术科学、心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联,吸收和运用与之有关的研究成果。因此它是一门广泛吸收多学科知识的边缘科学,同时它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属于应用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同学们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一般方法并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为日后的实际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

管理学基础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数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基础之上的独立的应用科学,以它为基础派生的课程为相关专业的专业理论与技术课程,诸如市场营销学、工商企业经营管理、企业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企业信息管理等。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管理学基础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2、掌握管理学的基本职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学科发展的新理论与新思想。

3、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掌握课程的核心内容,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服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作出贡献。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建议

1、要系统、全面、准确地阐述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实务,在原理的阐述和案例的列举中要多联系中国实际,使之既忠实于学科原貌,又通俗易懂。

2、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文字教材、音像教材中都要突出典型案例的剖析。同时安排必要的作业和实验,给学生接触实际、动手分析的机会。

3、日常的面授辅导应着重于重点的归纳、难点的剖析以及作业讲解。建议布置适量的作业题,以综合练习和案例分析的形式为主。

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教学要求中,按“知道、了解、理解”三个层次要求。

“知道”即要一般掌握有关内容,一般以填空、选择、判断等题型进行考核;

“了解”即要清楚地掌握有关内容,一般以名词解释、填空、选择、判断、简答等题型进行考核;

“理解”即要非常清楚地掌握有关内容并能够熟练运用,一般以论述、案例分析、简答等题型进行考核。

第二部分 多媒体教材一体化总体设计方案

一、课程的基本结构

本课程设五篇十四章,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篇 计划与决策 第三章 计划 第四章 目标 第五章 预测 第六章 决策 第三篇 组织与人事 第七章 组织概述 第八章 组织结构 第九章 人员配备 第四篇 领导与激励 第十章 领导者 第十一章 激励 第五篇 控制与协调 第十二章 控制基础理论 第十三章 控制技术与方法 第十四章 协调

二、学时分配比例

本课程为5学分,课内学时为90,每年春季学期开设。暂定电视授课9学时(25分钟标准带18盘),实验5学时,作业28学时。具体学时分配如下表; 序号

课内学时 6 6 6 6

电视

序号

学时 0、5 0、5 0、5 0、5 内 容 内 容 人员配备

课内学时 6 6 6

电视学时 1 0、5 0、5 1 管理与管理学 2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领导者 11 激励 12

控制基础理论 控制技术与方法 3 计划 4 目标 预测 6 决策 7 组织概述 8 组织结构

三、多种媒体的教材

1、文字教材 6 6 6 0、5 1 0、5 6 6 6 90 0、5 2 9+2 协调 15 复习

合计0、5包括主教材和辅助教材。主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其内容是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基本内容。要求教材体系完整,文字简洁,概念准确,论证清楚,案例应用恰当,适合以自学为主的成人教育,体现电大教学的规律和特点。

辅助教材包括学习指导书和学习参考资料,它有三个主要功能:一是学习主教材的向导;二是连接主教材和录象教材的媒介;三是自学和复习的必要补充,它包括作业、案例分析、复习指导等。

教材形式可以采用分立型(即主教材和辅助教材分开编写),也可以采用合一型(即主教材和辅导教材合在一起编写)。

2、录象教材

9+2(2节复习课)学时,它是文字教材的导读、拓展、深化和补充。拟采用专题与案例讲授模式,以篇为单位,设有专题讲座、案例分析、作业讲评等,每篇各自独立,可分可合。在现有条件下,尽量做到教学形式的形象、生动、直观、简洁,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3、其他教学手段

主要是期刊辅导,以帮助学生自学为目的,指出学习要求和重点内容,适当阐释难点问题,提供必要的练习思考题,如需要可以不定期地发布教学信息、作业等。

四、教学环节

1、电视课

这是广播电视大学的重要教学环节。以精讲课程中重要知识点为主,并分析案例、归纳重点、学习方法提示等。要求学生必须认真收看。

2、自学

自学是学员重要的学习手段,以文字教材为主要学习对象,学员应注意自学能力的培养,保证必要的自学时间。

3、面授辅导

面授辅导由地方电大老师担任,不少于27学时。各地辅导教师应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文字、音像教材,熟悉掌握课程内容。以教学大纲为指导,以文字教材为依据,采用讲解重难点问题、分析典型案例、讲评作业等方式,并适当组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学习、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作业

作业是巩固和检验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建议不少于三次作业,文字教材和期刊上将提供必要的作业题,由辅导教师负责布置,学生认真完成,辅导教师进行讲评。

5、实验(或实习)

本课程安排9学时实验课,各地辅导教师可安排学生进行一次或几次具体的管理活动。

6、考核

考核是对学习效果的检查和验收。本课程的考核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主,考核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并应用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和能力。考试由中央电大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统一考试时间。题目类型大致采用填空、选择、案例分析、简答、论述等形式。

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管理的一般性

一、管理的产生

二、管理的性质

三、管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管理与社会政治制度、管理与社会经济制度、管理与科学技术 第二节

管理的职能与作用

一、管理的职能

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决策、人事、激励、协调

二、管理的作用

第三节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管理的性质、管理的职能及管理的研究对象。教学要求:

1、知道管理的产生过程,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2、了解管理与外部环境的关系,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以及管理的作用。

3、理解管理的性质和管理的职能。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西方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古典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古典组织理论、行政组织理论

二、行为科学理论

三、现代管理理论

系统学派、决策学派、经验学派、权变学派、管理科学学派、组织文化理论 第二节

现代管理的新发展

一、企业战略

二、企业文化

三、企业形象

四、知识管理

五、学习性组织

第三节 中国管理思想的发展

一、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二、中国现代的管理思想

教学重点:行为科学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教学要求:

1、知道古典管理理论及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主要内容。

2、了解现代管理理论的主要论点,了解企业战略、企业文化、企业形象、知识管理、学习性组织的主要内涵,了解中国现代的管理思想。

3、理解行为科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二篇

计划与决策

第三章 计划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计划的意义和目的

一、计划的定义

二、计划的意义

三、计划的目的 第二节 计划的种类

一、按计划制定的层次分类 战略计划、战术计划和作业计划

二、按计划所涉及的范围分类 总体计划、部门计划(职能计划)

三、按计划期限的长短分类 长期计划、中期计划、短期计划

四、按计划的重复程度分类 持续性计划、一次性计划 第三节

计划工作的程序和方法

一、确定组织目标

二、调查研究,摸清情况

三、编制计划方案

四、评价计划方案

五、选择计划方案

六、编制计划的方法

教学重点:计划工作的程序及编制计划的方法。教学要求:

1、知道计划的目的及其种类。

2、了解计划工作的程序。

3、理解并掌握编制计划的方法。第四章 目标管理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目标的确定

一、目标的含义

二、目标的性质

三、确定目标的原则

第二节 目标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一、目标管理的含义

二、目标管理的产生

三、目标管理的发展 第三节 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

一、目标管理的特点

二、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目标的制定、目标的实施、对实施成果的检查和评价 教学重点: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教学要求:

1、知道目标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2、了解目标的含义及性质,目标管理的含义及特点。

3、理解并掌握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第五章 经济预测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预测的含义及其类型

一、预测的含义 预测、经济预测

二、经济预测的类型 第二节 预测的步骤与方法

一、预测的步骤

二、预测的方法:定性方法、定量方法

教学重点:经济预测的方法。教学要求:

1、知道经济预测的类型。

2、了解预测、经济预测的含义,了解预测的基本步骤。

3、理解并掌握预测的方法。第六章

决策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决策的作用与原则

一、决策的含义

二、决策的作用

三、决策的原则 第二节

决策程序

一、确定决策目标

二、制定备选方案

三、选择方案

四、评价方案 第三节

决策方法

一、定性决策方法

畅谈会法(头脑风暴法)、征询法、提喻法(哥顿法)和方案前提分析法

二、定量决策方法

(一)确定型决策方法 直观法、临界点法

(二)风险型决策方法 决策树分析法

(三)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保守法、冒险法、平均法、后悔值法 教学重点:定性决策方法与定量决策方法。教学要求:

1、知道决策的作用与原则。

2、了解决策的含义,了解并掌握决策的基本程序。

3、理解并掌握决策的定性方法与定量方法。

第三篇

组织与人事

第七章

组织概述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组织的含义及作用

一、组织的含义

二、组织的作用

第二节

组织的类型及组织工作原则

一、组织的类型

二、组织工作原则

教学重点:组织的类型及组织工作原则。教学要求:

1、知道组织的作用。

2、了解组织的含义及组织的类型。

3、理解组织的工作原则。第八章

组织结构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组织结构设计

一、组织结构设计的程序

二、组织结构设计的内容 第二节

组织结构形式

一、直线职能制

二、事业部制

三、矩阵制

四、多维立体制

第三节

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

一、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含义

二、影响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确定的因素

三、确定合理的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 第四节 部门划分

一、部门划分的方法 职能化、产品化、地域化

二、各种划分方法的特点 第五节

集权与分权

一、集权与分权的性质及关系

二、集权与分权的划分原则

三、部门的具体划分

教学重点:几种主要的组织结构形式----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等。教学要求:

1、知道组织结构设计的程序与内容及部门划分的方法与特点。

2、了解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含义以其影响因素。

3、理解并掌握几种主要的组织结构形式以及合理的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确定;理解分权与集权的性质及关系,集权与分权的划分原则。第九章

人员配备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人员配备概述

一、人员配备的任务

二、人员配备的程序

三、人员配备的原则 第二节

管理人员的选聘

一、管理人员需要量的确定

二、管理人员的来源

三、管理人员选聘的标准

四、管理人员的选聘程序与方法 第三节

管理人员的考评

一、管理人员考评的目的和作用

二、管理人员考评的内容

三、管理人员考评的工作程序与方法 第四节

管理人员的培训

一、管理人员培训的意义

二、管理人员培训的目标

三、管理人员培训的方法

教学重点:管理人员的选聘程序与方法、考评的工作程序与方法及管理人员培训的目标。教学要求:

1、知道人员配备的任务、程序和原则。

2、了解管理人员的选聘标准,管理人员考评的内容及培训方法。

3、理解并掌握管理人员的选聘与考评的程序和方法,管理人员的培训目标。

第四篇

领导与激励

第十章

领导者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领导的实质与作用

一、领导的含义

二、领导的实质

三、领导工作的作用

第二节

领导者素质及领导班子构成

一、领导者个人素质──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素质

二、领导班子的构成──年龄构成、知识构成、能力构成和专业构成 第三节

领导理论及领导方式

一、领导理论

领导行为连续统一体理论、管理方格理论、权变理论等

二、领导方式的基本类型 第四节

领导艺术

一、领导艺术的含义及其作用

二、领导决策艺术

三、领导合理用人艺术

四、正确处理人际关系艺术

五、科学利用时间的艺术

教学重点:领导理论,领导者的素质、领导方式及领导艺术。教学要求:

1、知道领导工作的作用,领导班子的构成。

2、了解领导的含义及实质,领导方式的类型。

3、理解并掌握领导理论,领导者的素质以及领导艺术。第十一章

激励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激励理论

一、需要层次论

二、双因素理论

三、期望理论

四、公平理论 第二节

激励模式

一、激励过程与激励模式

二、影响激励的因素 第三节

激励理论方法

一、进行有效激励的要求

二、有效激励的方法

教学重点:需要层次论、双因素理论及激励方法。教学要求:

1、知道激励过程与激励模式。

2、了解影响激励的因素,了解期望理论、公平理论。

3、理解并掌握需要层次论、双因素理论及激励方法。

第五篇 控制与协调

第十二章

控制的基础理论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控制的基本内容

一、控制的含义及类型

二、控制的基本内容

三、控制的原则

第二节

控制的基本过程

一、制定控制标准

二、衡量标准的执行情况

三、纠正偏差

教学重点:控制的基本内容与基本过程及实现有效控制的原则。教学要求:

1、知道控制的类型;

2、了解衡量标准的执行情况,了解控制的基本内容。

3、理解控制的标准;理解并掌握实现有效控制的原则。第十三章

控制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质量控制方法

一、质量控制的含义

二、产品质量控制

三、员工工作质量控制

四、产品生产工序质量控制 第二节

预算控制方法

一、预算控制的含义二、一般预算(传统预算)

三、全面预算(总预算)第三节 成本控制方法

一、成本控制的含义

二、原材料消耗费用的控制

三、固定资产折旧费用的控制 教学重点:控制的基本方法。教学要求:

1、了解控制的三种方法的含义及基本内容。

2、理解质量控制、预算控制、成本控制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应用。第十四章

协调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信息沟通

一、信息沟通的功能

二、信息沟通的原则

三、信息沟通的方法

四、信息沟通的障碍及其克服

第二节

协调的作用和原则

一、协调的含义

二、协调的作用

三、协调的原则 第三节

协调的内容与方式

一、组织内部的协调

二、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协调

教学重点:协调的原则、内容与方式。教学要求:

1、知道信息沟通的形式与过程,知道信息沟通的方法与原则。

2、了解信息沟通的障碍与克服,了解协调的作用。

3、理解并掌握协调的原则以及协调的内容与方式。

第四篇:城市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课 程 说 明

一、课程简要说明

城市管理学(原市政规划与管理)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的一门必修课。通过学习城市管理的基本理论,借鉴西方国家城市管理的经验,结合我国城市发展和管理的现实问题,可以使学生全面了解、掌握城市管理的基本内容,我国城市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我国城市管理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和职能,可以使学生在学好城市管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密切关注我国城市管理的实践,并运用所学理论对现实城市管理现象进行分析。

作为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的专业必修课程,城市管理学(原市政规划与管理)属管理学范畴,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管理学、经济学背景知识;同时,作为研究政府管理行为的科学,与政治学、公共行政学、城市学等课程也有密切关系。

二、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城市管理学(原市政规划与管理)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的一门必修课。本课程共计72学时,4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通过学习城市管理的基本理论,借鉴西方国家城市管理的经验,结合我国城市发展和城市管理的现实问题,使学生全面了解城市管理的基本内容,重点掌握我国城市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明晰我国城市管理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和职能。

三、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与分工

作为行政管理专业(本科)的专业课程,城市管理学(原市政规划与管理)属管理学范畴,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管理学、经济学背景知识;同时,作为研究政府管理行为的科学,与政治学、公共行政学、城市学等课程也有密切关系。

四、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

通过网上进行考核,网上考核包括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形成性考核成绩占课程综合成绩的40%,终结性考核占课程综合成绩的60%,两项分数合成为课程最终成绩。形成性考核成绩与终结性考核成绩都必须及格方为考试及格。

2、形成性考核

形成性考核由五次网上考核构成,考核采取开卷答题方式进行,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形成性考核成绩以百分计,第一次与第二次形成性考核成绩各占形成性考核成绩的20%,第三次模拟测试不占成绩,第四次与第五次形成性考核成绩各占形成性考核总成绩的30%。

基于网络的形成性考核测评的重点是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网上形成性考核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更好的自主学习、自助学习,更好地实现教学互动。通过网上形成性考核也可以加强对地方电大教学过程的指导与监督、教学效果的了解与评估。

3、终结性考试

终结性考核采取网上考核形式,考核采取闭卷的形式进行,时间为100分钟。终结性考核以百分计。终结性考核的重点是学生对城市管理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的理解与掌握程度,以及对我国现行城市管理制度,城市管理制度改革的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理解与掌握程度。

(具体见网考说明)

第五篇: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学基础

管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管理学基础是广播电视大学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管理学是一门系统地研究管理活动的普遍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尽管各种具体的管理活动千差万别,但管理者在处理问题时,都要通过一定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来实现组织的目标。在实施这些管理职能时,其内容会有所不同,但遵循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却是一样的,这就是管理的共性,也就是管理学所要研究的对象。由于管理学研究的内容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三方面,它必然同许多学科如经济科学、技术科学、心理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相关联,吸收和运用与之有关的研究成果。因此它是一门广泛吸收多学科知识的边缘科学,同时它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属于应用科学。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同学们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一般方法并树立科学的管理理念,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和为日后的实际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

管理学基础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数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基础之上的独立的应用科学,以它为基础派生的课程为相关专业的专业理论与技术课程,诸如市场营销学、工商企业经营管理、企业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企业信息管理等。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管理学基础

1.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管理学基础有一个总体的认识。

2.掌握管理学的基本职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了解学科发展的新理论与新思想。

3.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学科理论的学习融入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掌握课程的核心内容,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服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做出贡献。

四、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建议

1.要系统、全面、准确地阐述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实务,在原理的阐述和案例的列举中要多联系中国实际,使之既忠实于学科原貌,又通俗易懂。

2.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文字教材、音像教材中都要突出典型案例的剖析。同时安排必要的作业和实验,给学生接触实际、动手分析的机会。

3.日常的面授辅导应着重于重点的归纳、难点的剖析以及作业讲解。建议布置适量的作业题,以综合练习和案例分析的形式为主。

五、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教学过程中,按“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要求。

掌握,要求学生非常清楚地理解有关知识和技能并能够灵活运用。

熟悉,要求学生理解有关知识和技能。

管理学基础

了解,要求学生知道的有关知识和技能。

第二部分 媒体分配

一、课程的基本结构

本课程设五篇十三章,篇章结构如下:

第一篇 总论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篇 计划

第三章 计划

第四章 目标管理

第五章 战略管理

第六章决策

第三篇 组织

第七章 组织结构设计

第八章人员配备

第四篇 领导

第九章 领导

第十章 激励

第十一章 沟通

第五篇 控制

第十二章 控制基础

第十三章 控制系统与方法

管理学基础

三、多媒体教材

1.文字教材

包括主教材和辅助教材。

主教材是教学的基本依据,其内容是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基本内容。要求教材体系完整,文字简洁,概念准确,论证清楚,案例应用恰当,适合以自学为主的成人教育,体现电大教学的规律和特点。

辅助教材包括复习指导和参考资料,它有三个主要功能:一是学习主教材的向导;二是连接主教材和录像教材的媒介;三是自学和复习的必要补充,它包括重难点问题、案例分析、练习题等。

教材形式可以采用分立型(即主教材和辅助教材分开编写),也可以采用合一型(即主教材和辅导教材合在一起编写)。

2.录像教材

它是文字教材的导读、拓展、深化和补充。在现有条件下,尽量做到教学形式的形象、生动、直观、简洁,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

3.其他教学手段

主要是网上资源、期刊辅导等,以帮助学生自学为目的,指出学习要求和重点内容,适当阐释难点问题。

四、教学环节

1.电视课

这是广播电视大学的重要教学环节,以专题讲授为主。

2.自学

管理学基础

自学是学员重要的学习手段,以文字教材为主要学习对象,学员应注意自学能力的培养,保证必要的自学时间。

3.面授辅导

以教学大纲为指导,以文字教材为依据,采用讲解重难点问题、分析典型案例、讲评作业等方式,并适当组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学习、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考核

考核是对学习效果的检查和验收。本课程的考核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为主,考核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并应用其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和能力。本课程考核分为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两部分,由中央电大统一命题,统一评分标准、统一考试时间。

第三部分

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 管理与管理学

第一节 管理的含义、性质及职能

一、管理的含义

二、管理的性质

三、管理的职能

第二节 管理者角色及技能

一、管理者的分类

二、管理者角色

三、管理者技能

管理学基础

第三节 管理与组织环境

一、组织环境构成

二、环境的不确定性及对环境的管理

第四节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方法

一、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

管理的内涵与性质;管理者角色及技能;管理的职能;环境与管理。

教学要求:

1.掌握管理的内涵;管理的性质;管理与组织环境的关系。

2.熟悉管理职能,管理者角色与管理者技能。

3.了解管理学的研究内容、方法。

第二章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第一节 管理理论的萌芽

一、中国早期的管理思想

二、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

第二节 古典管理理论

一、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二、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三、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

第三节 行为科学理论

管理学基础

一、梅奥及霍桑实验

二、人际关系学说

三、有关行为科学的理论

第四节 现代管理理论

一、管理过程学派

二、经验学派

三、系统管理学派

四、决策理论学派

五、管理科学学派

六、权变理论学派

第五节 管理理论新发展

一、企业文化

二、学习型组织

三、企业再造

教学重点:

泰罗及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及一般行政管理理论;霍桑试验,人际关系学说;管理理论发展的新趋势。

教学要求:

1.掌握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一般行政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人际关系学说主要内容。

2.熟悉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管理理论丛林的主要学派及其主要观点;组织环境变化的新趋势。

管理学基础

3.了解管理理论发展的新趋势。

第二篇 计划

第三章 计划

第一节 计划工作概述

一、计划工作的含义和重要性

二、计划工作性质

三、计划类型

第二节 计划工作程序

一、机会分析

二、确定目标

四、拟定可供选择的方案

五、评价各种备选方案

六、选择方案

七、计划分解

八、编制预算

第三节 计划工作一般方法

一、预测技术

二、滚动计划法

三、计划评审技术

四、线性规划法

教学重点:

计划的定义和分类;计划工作程序与方法。

管理学基础

教学要求:

1.掌握计划工作的概念和性质,计划的种类。

2.熟悉计划工作程序。

3.了解滚动计划法、线性规划法。

第四章 目标管理

第一节 目标的确立

一、目标的含义

二、目标的性质

三、确定目标的原则

第二节 目标管理的产生和发展

一、目标管理的产生

二、目标管理的发展

第三节 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与应用

一、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

二、目标管理的应用与评价

教学重点:

确定目标的原则;目标管理的含义;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

教学要求:

1.掌握目标的含义和性质,确定目标的原则,目标管理的含义。

2.熟悉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目标管理的利弊。

3.了解目标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第五章 战略管理

管理学基础

第一节 战略概述

一、战略的涵义和特征

二、战略构成要素

三、战略体系构成 第二节 战略管理过程

一、战略分析

二、战略制定

三、战略实施及控制

第三节 总体战略

一、稳定型战略

二、发展型战略

三、收缩型战略

四、总体战略的选择

第四节 竞争战略

一、成本领先战略

二、差异化战略

三、集中化战略

教学重点:

战略管理的含义和特点;战略构成要素;公司层战略类型、特点及适用条件;战略的选择。

教学要求:

1.掌握战略管理的含义和特点。

管理学基础

2.熟悉战略的主要类型和特点,熟悉公司层战略的主要类型和特点。

3.了解不同类型战略的实施条件或适用情况。

第六章 决策

第一节 决策含义和分类

一、决策的含义

二、决策在组织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决策的类型

四、现代企业管理决策的新特点

第二节 决策过程

一、识别问题

二、确定决策目标

三、拟定可行方案

四、分析评价方案

五、选择方案

六、贯彻实施

七、追踪检查

第三节 决策方法

一、定性决策方法

二、定量的决策方法

教学重点:

决策的含义;决策类型;决策方法。

管理学基础

教学要求:

1.掌握决策的含义和作用;决策的类型;决策程序。

2.熟悉决策定量方法和定性方法。

3.了解决策的原则。

第三篇 组 织 第七章 组织结构设计

第一节 组织结构设计工作原则及影响因素

一、组织结构及组织结构设计的含义

二、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

三、组织结构设计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组织结构形式

一、直线制结构

二、职能制结构

三、直线职能制结构

四、事业部制结构

五、矩阵制结构

六、网络型结构

第三节 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

一、组织变革

二、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

三、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

教学重点:

管理学基础

组织结构设计的影响因素;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等组织结构形式的特点和利弊。

教学要求:

1.掌握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

2.熟悉组织结构设计的影响因素,直线职能制、事业部制、矩阵制等组织结构形式的特点和利弊。

3.了解组织变革与组织发展。

第八章 人员配备

第一节 人员配备概述

一、人员配备应考虑的因素

二、人员配备的程序

三、人员配备的原则

第二节 管理人员的选聘

一、管理人员需要量的确定

二、管理人员的来源

三、管理人员的选聘标准

四、管理人员选聘程序与方法

第三节 管理人员的考评

一、管理人员考评的作用

二、管理人员考评的内容

三、管理人员考评的程序和方法

第四节 管理人员的培训

管理学基础

一、管理人员培训的作用

二、管理人员培训的内容

三、管理人员培训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人员配备的影响因素;管理人员选聘程序与方法;管理人员考评的程序和方法。

教学要求:

1.掌握人员配备的影响因素,管理人员的选聘。

2.熟悉管理人员的选聘程序与方法,管理人员的考评程序和方法。

3.了解人员配备的程序,管理人员培训的内容和方法。

第四篇 领导 第九章 领导

第一节 领导的实质及作用

一、领导和领导者

二、领导者的权力来源

三、领导的作用

第二节 领导理论

一、领导特质理论

二、领导行为理论

三、领导权变理论

第三节 领导者素质以及领导班子构成

管理学基础

一、领导者个人素质

二、领导班子构成 第四节 领导艺术

一、领导决策的艺术

二、领导用人的艺术

三、有效地协调人际关系的艺术

四、科学利用时间的艺术

教学重点:

领导的特征和作用;领导理论;领导艺术。

教学要求:

1.掌握领导的特征,领导者应具备的个人素质,领导艺术。

2.熟悉领导者的权力来源,主要的领导理论。

3.了解领导的作用,领导班子的合理构成。

第十章 激 励

第一节 激励概述

一、激励过程与激励模式

二、激励的作用

第二节 激励理论

一、内容型激励理论

二、过程型激励理论

三、行为改造理论

第三节 激励手段和激励方法

管理学基础

一、物质激励

二、精神激励

三、员工参与管理

四、工作丰富化

教学重点:

激励过程;激励理论;激励方式和手段。

教学要求:

1.掌握需要层次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等激励理论的主要内容。

2.熟悉激励的主要手段和方法。

3.了解激励过程。

第十一章 沟通

第一节 沟通概述

一、沟通的含义

二、沟通过程

三、沟通的分类

第二节 有效沟通的障碍及克服

一、沟通障碍

二、沟通障碍的克服

第三节 组织冲突及其协调

一、组织冲突产生的原因

二、管理冲突的策略

管理学基础

三、激发冲突

教学重点:

沟通过程;有效沟通的障碍及克服;管理冲突的策略。

教学要求:

1.掌握沟通的含义,有效沟通的障碍及克服,管理冲突的策略。

2.熟悉沟通过程;组织冲突产生的原因及其协调。

3.了解沟通的分类,激发冲突。

第五篇 控制

第十二章 控制基础

第一节 控制含义和分类

一、控制的含义及作用

二、控制的类型

三、控制系统

第二节 控制工作过程

一、制定控制标准

二、衡量工作绩效

三、纠正偏差

第三节 控制工作原则和要求

一、控制工作的原则

二、有效控制的要求

教学重点:

控制系统;控制工作过程;控制工作原则。

管理学基础

教学要求:

1.掌握控制的含义和类型,控制的原则和要求。

2.熟悉控制工作过程。

3.了解控制系统。

第十三章 控制系统和方法

第一节 人员控制系统和方法

一、人员控制系统

二、人员控制方法

第二节 作业控制系统和方法

一、质量控制

二、成本控制

三、采购控制

第三节 预算控制系统和方法

一、预算的种类

二、预算的程序

三、零基预算

第四节 全面绩效控制系统和方法

一、全面绩效控制系统构成二、财务控制

三、平衡记分卡控制

教学重点:

管理学基础

作业控制系统和方法,预算控制系统和方法,全面绩效控制系统和方法。

教学要求:

1.掌握作业控制系统和方法,全面绩效控制系统和方法。

2.熟悉预算控制系统和方法。

3.了解人员控制系统和方法。

《管理学基础》教学大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