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2号文库
梅花凌寒傲雪霜 河中发展满芳香[五篇材料]
编辑:落日斜阳 识别码:11-726441 2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0-02 01:57:56 来源:网络

第一篇:梅花凌寒傲雪霜 河中发展满芳香

梅花凌寒傲雪霜 河中发展满芳香

——记发展中的河网中学

4年,河网中学坚持“计划先行、模式引领、过程监控、总结反馈”的工作思路,严格落实“工作八超前化、工作计划纸质化、工作要求具体化、工作安排系统化、工作检查表格化、工作总结系统化、化、工作结果公开化),坚持“温馨的校园家一样的感觉”的办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深化课改教学效率为突破口,构建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二三四”教学模式,切实开展特色教育,以“家”文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篇:求真、创新、特色

发展离不开三个要素:生源、师资、管理。其中管理是关键,尤其是在学校办学诸多因素受制约的情况上不断创新,做到精细化。

校务公开,增强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学校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依法治校,依章立校,建立健全各保以制度管人管事。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学年初便制定了《河网中学教学管理细则》、《河网中学教学河网中学教学绩效考核制度》、《河网中学考勤制度》、《河网中学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河网中办法》等各项制度,建立了长效的管理机制。各部门对于绩效考核数据每周公布一次、一月结算一次,阳光操作,接受教职工监督,真正让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现在对于绩效考核议论的人少了,教师的心岗位职责,增强行政领导的责任意识。态度决定一切,态度第一,能力第二。学校要求全体行政领导在正正派派做人,领导班子勤政廉洁、分工明确,密切配合,是一个团结、务实的好集体。学校领导事事立了良好的形象。校长室一班人知人善任,作风正派,处处是楷模,时时是榜样,为全体教职工做好表率作每天早晨7:00前到校,晚间6:00后离校,全天进课堂、查宿舍、看食堂、督查清洁区,校园内每个的身影。在学年初课务分配时,王怀益校长、张超彦书记主动申请上课,他们每节课都能精心备课,所的喜欢。学校教学、德育、后勤三大部门中层一周几乎吃住在校。可以这样说,河网中学能有今天蒸蒸功于有这样一位奋进向上的校长,归功于精诚团结、坚如磐石的领导班子。

感悟教育,增强教职工的师表意识。当下的教育,脱离不了社会的大环境,因此教师的心绪多了些许的性、责任心大不如前。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利用每周行政会、周前会对行政班子成员、全体教师进行“怀益校长作为主讲人,经常教育班子成员:好领导一生受益,好兄弟情深意长;做人要能上能下,做事求不能苛求,追求不能盲求;凡礼不要太蛮讲,凡事不要太计较„„要求班子成员做事务求实效。在教利用周前会确定一个感悟教育的主题,如“幸福”感悟教育:什么叫幸福?那就是:拥有一个真正爱你向上的事业,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拥有一个温暖的住所,拥有一个稳定收入的工作,拥有一个和谐的行”感悟教育:要多一些朴实无华,少一些骄奢淫欲,多一些积极进取,少一些校级落后,多一些理直直气壮,不做会结下子孙仇的告状的事,不做有失身份的事,不做违背良心的损人不利己的事„„通过育,让教师更加意识到本身存在的价值,让其对自己的一言一行更具得体。

家”文化为依托,全面打造特色教育。河中人在三尺讲台上不断创新、求异,打造出了具有河中特色的家”文化为立足点,秉持“温馨的校园家一样的感觉”办学理念,师师争做河中大家庭的优秀家长,生家庭中做个“好孩子”。学校确立了“环境优美、功能齐全、文化浓厚、恬静雅致”的“家”环境文化让每一块绿地传情,让每一面墙壁说话,让每一个角落勃发活力。精心制作的护绿卡,带给孩子们更多雅致的宿舍布置,家一样的温馨;通俗易懂的墙壁标语,启迪师生心智,注入进取活力。漫步校园,淡,有着别样的温馨和惬意。为了让每位学生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都能找到自信,学校不仅开齐开足国家宜,开设了剪纸、跆拳道、舞蹈、魔方、象棋、声乐、绘画、书法、文学欣赏、写作、实验、电脑、乒4项学生爱好的“特色课程超市”,学生在“特色课程超市”中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文学欣赏班”世界;“写作特色班”让学生在写作、修炼中变得更加完善、完美;“书法班”的学生书法运笔流畅,学期每班一次的师生“包饺子”活动,包的是饺子,吃的是感情;学校为每位教师建立个人档案,将同的教师组织在一起,举行集体生日宴会,唱着生日歌,吃着生日蛋糕,家的感觉油然而生;一方有难,学校困难职工组织定期慰问,对于困难学生,举全校之力,大家纷纷慷慨解囊,将一颗颗爱心汇聚成一字。因为我们的付出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学校作为全县特色创建的一个示范现场在2014年11月份全县建现场会中对全县中小学予以了展示。

篇:务实、个性、高效

学年,全体教职工紧紧围绕 “办人民满意的学校”目标,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序地发展。一学年来,学校先后获得涟水县教学先进单位、涟水县职教招生先进单位、江苏省语言文字号。

教研常态化建设,不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办法,选派骨干教师多次赴南京中学汇文学校、南京雨花台中学、南京外国语河西分校、淮安外国语、淮安徐杨中学等学校学习先进的实用的教学方法;积极组织教师参加“送培到市”、“送培到县”、远程网络培训、县级学科转岗培训时邀请县教研室领导来校指导教学工作,为教师开设主题讲座。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市县教研室、蓝天陶杯等各级各类论文、教学设计竞赛活动,上学期,学校共有70多人次参加了各级各类的论文、教学设等21位老师获省、市论文、教学设计大赛一、二等奖;王成超老师获县美术优课大赛一等奖。每周组或示范课、观摩课,要求所有开课老师课前认真备课,课后同组教师认真分析、总结、反思,听课人员馈单”并在校园公示栏进行公布,以此来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为员了解最新的中考前沿信息,实时地组织教师考2014年江苏省十三大市中考试卷。组织教研组、备课组的讨论研究,确定了“小题训练、夯实基础;典例训练、突破难点;每周一题、提升能力”的系统训练求教学人员的每次考试的班级卷面得分向“达标50、力争60、冲刺70”的基准线努力。教师的专业素新月异,也需要不断更新,不断加大对教研最新动态的关注力度,2014年11月份学校为每位教学人员015年度本专业杂志,同时学校还订了2015年度十余份专业报刊,投入3万余元。课题研究是教学质量,学校每学年都向市县申报课题研究,现有市县教研立项课题两个,准备结题一个。

课堂高效化建设,不断完善“二三四”教学模式。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满堂灌”显然不被时代翻转课堂已经风行全国。校长室与时俱进,提出学校课堂改革模式的思路,从2011年开始探讨高效课杨中学、淮安外国语等课改先进校学习,并结合学校实际,打造了河网中学“ ‘二三四’学生自主学了一套全新的教师评价学生体系。学校教学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不时地深入课堂听课,检查教学模式的实“模式课”评比、开设“模式”示范课、“模式”实施论坛、“模式”实施结果评比等活动,巩固教学该“模式”实施近几年来,已获得所有师生的认可,现在老师的授课已经自然而然将“二三四”模式变让“二三四”模式在理论层面更具有说服性,学校先后邀请市县教研员、兄弟学校同仁论证该模式的可经结题的《合作探究在农村语文课堂中的应用研究》课题紧密围绕“二三四”模式展开研究,数学组的课式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研究工作已进入结题状态,准备在本月底接受市教研室专家组的解题验收教学管理,注重教学质量监控。本学年学校成立了以王怀益为组长的“河网中学教学质量管理组”,对、动态管理方法,每次检查认真组织、系统总结、及时奖惩,务求实效,每月一期教学简报,对闪光点在的问题限期整改。每次简报均印发到每位教职工手中,这样,将先进者树立为榜样,使后进者得到鞭结果还与绩效考核挂钩。学校十分重视质量监测,校内建立了“教师——备课组——学校”的三级监控采用每节课学案后的“学后检测”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监测;备课组对周授课内容进行过关监测,要求一时间段利用同一份试卷进行监测,然后流水批改,最后统计结果并进行分析;学校采取抽测、阶段性监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监测。通过层层监测,有力地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对于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结果均采取简报通报的形式,让每位老师知己知彼,不断创设竞争氛围。

毕业班品牌化建设,不断提高河中的影响力。毕业班工作是全校工作的核心,中考质量的好坏维系着学室领导蹲点到班,实行“捆绑奖惩”,要求每位校长室成员挂钩对应班级10名优生,每周找这些学生活上的问题;制定了《河网中学毕业班工作计划》、《河网中学毕业班工作实施方案》。学校还定期召会,分层次召开学生会,各班级定期召开会办会、促优会,小中考科目推进会,形成了人人要质量、人比质量的良好氛围,各任课老师建立了优生跟踪表、有潜力学生跟踪表。对于学生我们采取“重奖”的南京中萃园林公司设立的“中萃励志奖学金”共为学生发放奖学金5000余元,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篇:人本、活动、系统

坚持以法制教育为德育教育主线,以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打造平安校园为德育工作目标开展德育工作,然有序。2014年学校顺利通过“淮安市蓝天校园” “淮安市周恩来班创建”、“淮安市禁毒校园”创德育队伍建设。每个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班主任是德育工作的主力,每堂课都是德育课堂,学校环境重要软件。因此,学校要求每位教师都要以良好的言行修养来熏陶学生。要求全校学生,从着装、发型面共同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学校德育处定期开展班主任业务培训,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共青作用,倡导学生自我管理,体现以生为本。

主题教育。学校德育处、团委定期组织开展各种活动,以活动为载体,教育人,鼓舞人。法制教育习雷锋精神、安全教育等为主题的教育形成了一个育人的系统化过程。举行“十四岁青年仪式”演讲比、宿舍教室美化评比、学生疏散演练、国旗下讲话等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活动,丰富了德育工作的内了德育工作特色,使学校校园风气良好,赢得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赞誉。

4年,全体河中人以朴实的作风、踏实的工作,不断开拓创新,办学质量显著提高,学校声誉日益攀,任重道远。作为学校,发展是永恒的追求,在以后的时间里,全校广大师生员工将坚定不移地深化发展之路,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奋发有为的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努力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为师、育英才、创特色、上水平的管理目标而努力奋斗!(凌永磊 卢元元)

第二篇:美术说课稿《傲雪梅花》

美术说课稿《傲雪梅花》

一、教学结构与内容简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傲雪梅花”是初中美术第七册第四课的内容,这一课内容属于中国画范畴中的一些基 本的知识。作为学习中国画的入门课,学习本课知识能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画的分类、技法 以及中国画是怎样运用笔墨进行作画的。为以后学习、欣赏中国画打下基础。使学生能了解 古代文人怎样以物咏志抒发自己的情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熟悉中国画工具、材料、了解用线的表现方法,体会笔墨的韵味。能整体把 握画面的虚实关系,尝试水墨的表现技法。

2、能力目标:能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领会中国画所寄托的人格精神。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民族精神和审美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中国画是通过笔、墨之间的关系来表现画面关系,从而达到以物咏志抒发情怀。所以把 笔、墨的表现方法作为本课的重点内容。古人是通过笔墨的表现来抒发情怀,展现个性。每 一幅大师的作品都是他们人格的写照。但是怎样通过笔墨来表现个性又是“只可意会,不可 言传的”。因而把“有个性的表现笔墨的关系”作为本课的难点。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

1.采用讨论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这样体现了重教学过程,轻结论的教学理念。2.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手段,利用课件进行教学。课件中使用大量的图片进行直观 教学。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教师演示调动他们积极参与讨论课堂中出现 的问题。

三、学法指导

要求学生善于观察,积极讨论,勤于思考。培养学生在课堂中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

四、教学思路及设想

整个教学过程以欣赏、笔墨尝试到创作表现为线索逐步展开。第一课时:介绍中国画发 展史、表现题材、技法分类。演示用笔用墨的方法。第二课时:选用梅花的诗歌及图片设置 情境导入,然后介绍梅花外型及所蕴含的寓意、及象征精神,接着示范画法及技法讲解、学 生分析和尝试。第三课时学生自主进行练习、创作。

教学中始终贯彻美术教学的目的——培养学生的美术素质,而不是培养画家。即学生只要知 道怎么画、为什么这样画,并不要求“他们”一定会画的方针。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得出问题 的过程,注重使用学生讨论(教师参与其中)这一方法得出结论。

五、教学程序:(教学环节设计)①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②探索求进,学习新知 ③教师示范,引导观察 ④展开讨论,激发思维 ⑤学生体验,巩固提高

以上教学环节设计的依据是:学生感性到理性的认识发展规律;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 的主体作用相统一;传授知识与增进民族情感相统一;掌握知识与形成能力相统一等教学规 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通过王维的诗(谜语)引出新课,使学生认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培养他们的爱国热 情,增进民族自豪感。探索求进,学习新知

1.运用课件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讲解中国画的发展史,增加学生的知识面。3.通过大量的图片展示,提高学生美术的素养。教师示范,引导观察

教师(示范)画一张花鸟画,让学生观察中国画的用笔用墨。通过演示既可以让学生感 受中国画是怎样画的,又可以通过观察教师作画,进行思考,进而领会中国画的笔墨韵味。展开讨论,激发思维

让学生讨论教师演示时使用的笔法和墨法,通过合作、探究的形式得出结论。从而激发 学生的思维,体现重视解决问题的过程的教学方法。(学生自己通过探索总结的结论,比教 师告诉的结果印象会更深,掌握的时间会更长。利于学生将来能自主的学习,利于学生综合 素质的发展。)

学生体验,巩固提高

现今的美术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美术素质,并不是培养画家。因此,本环节,只要学生能大胆的用手中的画笔在宣纸上涂、抹、甚至乱画都行。学生在体验笔墨韵味的同 时,他们(小组)之间会互相学习,学生自己会发觉谁“涂”得好、谁的不够好。而这些体 验教师是无法直接告诉学生的。本缓解教师应该给予学生鼓励与赞扬,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体验,学生能把掌握的知识转化为技能或技巧。

第三篇:《傲雪梅花》的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的学习内容是中国花鸟画表现技法。按照国家义务教育美术新课程标准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设置的阶段目标,指导学生通过学习梅花的表现技法,让学生近距离地熟悉中国画的工具、材料,有意识地运用中国画的表现语言来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教材运用大量图片和优秀中国画作品欣赏,介绍梅花的生长习性、造型特点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又从认识中国传统绘画表现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笔墨表现的特点,体会笔墨的韵味,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并能感受中国画托物言志的特点。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另外,选择梅花画法中笔墨运用、线条组织、画枝干和花瓣的基本要领,作为技能学习的内容,学习使用国画用具,尝试国画的表现技法,在此基础上,拓展到国画中同样表现人格精神的兰、竹、菊等其他题材的欣赏与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用美术、音乐、生物、历史、地理、文学等知识进行探究性地学习,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体会民族艺术的伟大。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梅花挺直坚硬、生机勃勃的造型特点,让学生感受梅花顽强、倔强、挺拔向上的精神,感受艺术作品中的象征意义,进一步了解艺术作品与自然的关系,感受主观情感和客观自然景物相互交融而成就的艺术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知识技能目标

1、熟悉中国画工具、材料,体会笔墨的韵味。

2、学习传统的画梅技法,尝试水墨的表现技法。

3、运用所学,尝试表现其他题材,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互动的学习方式,参与到对梅花的学习活动中,尝试中国画工具和材料,体验作画的过程,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中国画学习的持久兴趣。

教学思路:

整个教学过程以欣赏感受、笔墨尝试到创作表现为线索逐步展开,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由赏梅--咏梅--画梅展开,体会梅花顽强、挺拔向上的精神,体会笔墨的韵味;第二课时,学生大胆尝试水墨技法,亲自感受中国传统画法的艺术魅力。

教学方法:

互动法、探究法、欣赏法等。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通过介绍梅花的生长习性、造型特点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使学生了解中国画借物抒情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引导学生体会笔墨的韵味,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梅花顽强、倔强、挺拔向上的精神及艺术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怎样较好地把握笔墨干、湿、浓、淡的变化。

涉及学科:生物、历史、地理、音乐、文学等。

教学准备:教具--多媒体、图片、中国画材料等。

学具--课本、国画用具等。

教学过程:

一、认识、引入

师:我们生活在一个花的世界里,生活因为有花而美丽。同学们最喜欢什么样的花呢 ?(生答)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我最喜欢的花,大家猜猜是什么花呢 ?(多媒体展示梅花图片)

师:这些梅花美不美 ? 有哪些同学和老师一样也喜欢梅花呢 ? 为什么 ?(生答,教师予以鼓励)

师:梅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由于它独有的品质而被历来的文人墨客所赞颂。今天,同学们就和老师一同走进傲雪梅花的世界,去感受梅的高洁、梅的秀雅以及梅的坚毅。(情境导入--激趣)

二、赏析、探究

(一)赏梅:(多媒体展示)

师:梅花是我国的特产,原产于滇西北、川西南以至藏东一带的山地,大约 6000 年前分布到了长江以南地区,3000 年前即引种栽培,据科学考证,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腊梅”、“元腊”已有 2150 年的历史。

活动一:

(教师分发问卷表,学生分组讨论填写)

生长习性

颜色

形态特征

欣赏与描述:

1、梅花的生长习性 ? 它有哪些颜色 ?

2、梅花的形态特征 ?(学生互相讨论后踊跃回答)

教师总结:、喜阳、耐旱,先开花、后发叶。一至二月开花,分布在长江流域一带。颜色多样,有紫红、粉红、淡黄、淡墨、纯白等。

2、有俯、仰、侧、卧等多种形态,树干有一种很强的力度和线的韵律感。梅有五瓣,是五福的象征,即快乐、幸运、长寿、顺利和和平。

(通过学生的互动学习,让他们用地理、生物等知识去了解梅花的特点,加强了学科间的互通性。)

(二)咏梅

师:梅花集高洁、秀雅、坚毅于一身,其色、香、韵、姿俱佳,特别是在冰中孕蕾、雪中开花的品格,更为无数仁人志士所喜爱,古往今来有很多文人墨客都留下了对梅花的赞美之言。(展示咏梅诗词:毛泽东《咏梅》、王安石诗《梅花》等)

(教师让学生表演朗诵--体会诗人的乐趣)

咏梅(毛泽东)梅花(王安石)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墙角数枝梅,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凌寒独自开。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遥知不是雪,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为有暗香来。

活动二:

分析与研究:从这些诗词里我们感受到梅花的什么特性 ? 它为什么会成为这些文人们笔下的宠儿呢 ?

生讨论回答:耐寒,性格坚强不屈,挺拔向上。

思考与讨论: 同学们还知道有哪些咏梅佳句吗 ? 有哪些与梅有关的影视或音乐呢 ?

学生讨论得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等。

《红梅赞》、《一剪梅》、《梅花三弄》等。

(教师让学生吟唱,活跃课堂气氛)

(师生互相交流,用诗词来感受梅花的个性,用影视金曲来诠释梅花的象征性)

* 欣赏古琴曲《梅花三弄》(教师简介)

(师与生一同感受音乐带给我们的情绪--经典名曲把对梅花的吟颂带入到高潮)

(三)画梅

师:画梅,据古书记载,早在南梁时就有张僧繇画《咏梅图》一卷。元代的王冕亦以画梅著称,所阳梅花生意盎然,别具一格。近代画家吴昌硕、关山月等都画有大量梅花佳作。(多媒体展示画梅精品)

活动三:

欣赏与分析:从这些画中你能感受到画家的一种什么情绪 ? 能感受到中国画的特点吗 ? 说说你的想法。(学生互相讨论后作答)

教师总结:坚韧不拔的意志、傲然挺拔的铁骨。

中国画以物寄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不经风雪冰霜苦,哪有梅花分外香”,今天,我们应以梅花精神自励,开拓我们伟大的事业!(由欣赏作品直接感受梅花的铮铮铁骨)

三、体会、实践

1、认识文房四宝。

2、教师与学生一同体验笔墨的韵味。(教师演示)

传授小知识点:用笔: 中、侧锋,轻、重、缓、急等。

用墨:干、湿、浓、淡等。

(学生在《梅花三弄》的乐曲中体验笔墨,为画梅做好前期准备。)

四、展评、拓展

1、展示部分用笔、用墨练习,学生自评、互评,教师予以表扬与鼓励。

2、布置学生课余搜集自己喜爱的梅花摄影和图画作品,以及与梅花有关的诗词、散文、佳句等,编辑成册或办成小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借助梅花的传统画法的学习,激励学生在大胆尝试中感受作品意境,并能独立完成一幅梅花创作。

教学重点:梅花传统画法的学习。

教学难点:怎样较好地把握笔墨的韵味,用生动的线、形,在宣纸上画出高洁挺拔的梅花形象。

教具准备:多媒体、图片、国画用具等。

学具准备: 自制小册、小报、国画用具、课本等。

教学过程:

一、讨论、引入

1、展示部分学生课余搜集成册的有关梅花的诗词、小报;

2、学生自由畅谈搜集的素材,并说说自然界和艺术作品中梅花给自己的感受,老师予以充分肯定(学生互相交流、自主学习,活跃课堂气氛)。

二、体会、实践

3、线条的疏密。

4、花瓣的聚散和朝向。

5、勾花与点花。

(二)教师演示,学生体会。

(三)多媒体展示不同画家的梅花作品及画家作画的精彩过程,学生再次体会笔墨的特点

(通过欣赏大师的绘画过程,让学生近距离地观摩画梅的方法,感受到画梅的乐趣。)

(四)学生尝试画梅,教师巡回指导。

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参照优秀国画作品或有关诗歌、散文,大胆进行创作。

(教师进行启发,学生自主学习,亲自体会画梅的乐趣。)

三、展评、讨论

展示部分国画作业,学生自评、互评,教师予以肯定与鼓励。

评价建议:

1、构思有什么特点

2、用笔用线是否流畅、大胆

3、笔墨韵味的效果把握的如何

(通过自评、互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外拓展

师:“以物寄情”是中国传统绘画里最常用的一种手法,同学们还知道梅花有哪些朋友也为无数仁人志士所喜爱呢 ?(生答)

* 梅之佳友:

岁寒三友:松、竹、梅 四君子:梅、兰、竹、菊

雪中四友:迎春、玉梅、水仙、山茶

师:同学们知道有关这些花卉的画家吗 ?(生答)(多媒体展示部分佳作)

(由梅花拓展到同样表现人格精神的荷、兰、竹、菊等,丰富学生的知识面)

师:同学们的知识真丰富!那么,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布置一个课外练习,在学画梅花的基础上,运用中国画的表现方法,尝试画一画这些题材。我会把同学们的这些画作举办一个小型画展,大家有兴趣吗 ?

教学拓展:

* 熟悉对象

对所画对象仔细观察,了解它的生长规律和组织形态,可让学生大胆作画,反复体会。

* 借鉴传统

中国绘画是一个继承和发展的过程,初学者要多看历代名家优秀作品,从中汲取精华,让学生多搜集名画作品,走“以法致道”之路。

* 重视书法练习

古人曰“书画同源”,因为中国绘画精神是通过笔墨表现出来的,通过练习书法,提高对笔性的了解。

* 提高艺术修养

中国古代文学及诗词是一个精美的艺术宝库,它与“四君子”画交相辉映,让学生上网搜集与“四君子”有关的文学、诗词、散文等,汇编成册,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教学参考资料

书籍:《国画梅兰》缪宏波编著网站: “青岛梅园”

附:《梅花三弄》内容简介

中国古曲《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曲谱最早见于明代《神奇秘谱》。谱中解题称晋代桓伊曾为王徽在笛上“为梅花三弄之调。后人以琴为三弄焉”。郭茂倩《乐府诗集》卷第二十四南朝宋鲍照(约 414-466)《梅花落》解题称,“《梅花落》本笛中曲也”,“今其声犹有存者”。今存唐诗中亦多有笛曲《梅花落》的描述,说明南朝至唐间,笛曲《梅花落》较为流行。关于笛曲《梅花落》改编,移植为琴曲《梅花三弄》,有托于唐人颜师所作《江梅引?忆红梅》中“漫弹绿绮,引三弄,不觉魂飞”句,说明此曲宋代尚流传。

关于《梅花三弄》的乐曲内容,历代琴谱都有所介绍。与南朝至唐的笛曲《梅花落》大都表现怨愁离绪的情感内容不同,明清琴曲《梅花三弄》多以梅花凌霜傲寒、高洁不屈的节操与气质为表现内容,今演奏用谱有虞山派《琴谱谐声》(清周显祖编,1820 年刻本)的琴箫合谱,其节奏较为规整,宜于合奏;广陵派晚期的《蕉庵琴谱》(清秦淮瀚辑,1868 年刊本),其节奏较自由,曲终前的转调令人耳目一新。

乐曲的引子部分亲切优美,节奏则具有平稳舒缓和跌宕起伏的对比因素,精练地概括了全曲的基本特征。第一段是古琴在低音区出现的旋律,冷峻肃穆,构画出一幅霜晨雪夜,草木凋零,只有梅花傲骨静静开放的画面。前十二小节以五度、六度的上下行跳进音程为特征的旋律,结合稳健、有力的节奏,富有、庄重的色彩,仿佛是对梅花的赞颂。后十四小节多用同音重复。符点节奏的运用使旋律富于推动力,似乎梅花在微风的吹拂下轻轻晃动起来。接着便是乐曲。音乐主题的第一次重现。这段优美流畅的曲调轻巧、跳跃地在这部分音乐中三次循环出现,表现出“风荡梅花,舞玉翻银”的意境。仿佛使人看到,含苞待放的花蕊,迎风摇曳,生机勃勃。

主旋律的三次出现,都是用清澈透明的泛音弹奏。这段曲调在不同徽位上的演奏,其泛音色彩也有着微妙的变化,有着非常细腻的音乐意境。第二部分用一系列急促的节奏和不稳定的乐音,表现出动荡不安的气氛,衬托梅花傲然挺立的形象。这段曲调在音调和节拍上与泛音曲调形成强烈的对比,并连续用八度大跳的灵活手法,使旋律线大起大落,此起彼伏,结合演奏上采用刚劲的“滚拂”手法,使音乐表现出一种风云交加的意境,突出刻画了梅花迎风斗雪的坚毅形象,在紧张的情绪表现中把全曲推向了高潮。尾声的乐曲渐渐平稳,不断飘出袅袅余音。它运用调式属音下行向主音过渡,然后稳定的结束,仿佛在经历了风荡雪压的考验之后,一切又归于平静,梅花依然将它清幽的芳香散溢于人间。

第四篇:傲雪梅花

教 案

贾得一中王芳

课题:《傲雪梅花》

教学目标:

1、能熟悉中国画工具、材料,了解用线的表现方法,体会笔墨的韵味。

2、能整体把握画面的虚实关系,尝试水墨画的表现技法。

3、能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领会中国画所寄托的人格精神。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梅花顽强、倔强、挺拔向上的精神及艺

术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怎样较好地把握笔墨干、湿、浓、淡的变化。教学准备:多媒体、图片、中国画材料等。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入

1、组织教学,教师朗诵诗句: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2、设 问:这首诗主要描写的是什么?

3、学生回答,引出本单元课题——《傲雪梅花》。

二、赏析、探究

1、赏梅:(多媒体展示)

梅花是我国的十大名花天酒地之一,被被誉为花魁,其枝态多变,花色秀美,幽香宜人,为很多人喜爱.2、启发学生根据掌握的知识展开关于梅花的讨论。

活动一:(教师分发问卷表,学生分组讨论填写)

生长习性

颜色

形态特征

教师总结:、喜阳、耐旱,先开花、后发叶。一至二月开花,分布在长江流域一带。颜色多样,有紫红、粉红、淡黄、淡墨、纯白等。2、有俯、仰、侧、卧等多种形态,树干有一种很强的力度和线的韵律感。梅有五瓣,是五福的象征,即快乐、幸运、长寿、顺利和和平。

三、吟颂梅花

古往今来,很多文人墨客留下了对梅花绵赞美之言,你能从文学和诗歌的作品中找出一些表现梅花的句子吗?

学生畅谈吟梅诗词。

学生齐朗诵毛泽东的《咏梅》,感受梅花的品质。

四、赏析作品

1、千百年来,画梅名家辈出,及至清代,朱耷、石涛及“扬州八怪”诸家,近现代的吴昌硕、齐白石,当代的关山月、董寿平、王成喜等都有大量的梅花佳作。

2、关山月《报春图》

梅花生机盎然,繁花似火。注意笔墨的干湿变化,中锋侧锋并用。讲究书法用笔意味,线条交错组合和疏密关系。欣赏吴昌硕的《墨梅图》

枝干纵横交错,遵劲挺拔,长锋挥墨,抑扬顿挫,水墨淋漓,尽显梅花坚毅品质。

学生自主欣赏,体会笔墨的意味,从而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

尝试笔墨

教师演示用笔用墨方法。

用笔:一般有中锋、侧锋、逆锋、拖笔、皴、擦、点等。

用墨:墨色一般可分为焦墨、浓墨、重墨、淡墨、清墨等,用墨

方法有积墨法、泼墨法、破墨法等。

欣赏一些抽象的国画作品

学生体验笔墨意味

展示部分学生作业,讲评。

布置下节课任务,安排学生收集有关梅花的文字图片资料,为下节课画梅花作准备。

第二课时

一、讨论交流

学生每组派代表对收集的资料作介绍,学生互相交流心得。

二、赏析作品

引导学生欣赏关山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

布局:疏密有致、虚实相生、主次分明。

用笔:轻重疾涩、转折顿挫、枝干显得苍劲有力。

用墨:注意浓淡干湿的变化,产生层次变化和远近空间感。学生自主欣赏,从布局、用笔、用墨等方面分析,并感受中国画以物寄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三、学画梅花

关山月画梅花步骤介绍

画主干——画旁枝——画花——调整

欣赏教师画梅的示范过程,进一步感受画梅的步骤与技法。大大方方写枝干,疏疏密密点梅花.梅花花朵的结构与画法;梅枝的结构与画法;梅干的结构与画法。

四、创作体会

1、学生参照优秀国画作品,依据收集的诗歌散文,尝试画梅花。

2、赏析学生作品,学生从构思、梅图、用笔、用墨等方面自评、互评。

五、教学拓展

拓展到同样表现人格精神的荷、兰、竹、菊等题材。

第五篇:形容梅花傲雪的诗句

朵朵白梅绽开枝头,如片片白雪。白梅有五片花瓣,洁白无瑕,给人一种纯洁高尚的感觉。下面是关于形容梅花傲雪的诗句的内容,欢迎阅读!

1、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李清照《清平乐·年年雪里》

2、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长蝴蝶飞。——欧阳修《阮郎归·南园春半踏青时》

3、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4、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谢枋得《武夷山中》

5、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刘禹锡《杨柳枝词九首·其一》

6、素面翻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苏轼《西江月·梅花》

7、诗老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苏轼《少年游·咏红梅》

8、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杜甫《小至》

9、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陆游《梅花绝句》

10、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数枝雪。——范成大《霜天晓角·梅》

11、弄梅骑竹嬉游日。——王国维《虞美人·弄梅骑竹嬉游日》

12、犹恨东风无意思,更吹烟雨暗黄昏。——张嵲《墨梅》

13、数萼初含雪,孤标画本难。——崔道融《梅花》

14、摇荡春风媚春日,念尔零落逐风飚,徒有霜华无霜质。——鲍照《梅花落·中庭多杂树》

15、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16、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吴涛《绝句·游子春衫已试单》

17、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曹雪芹《咏红梅花得“花”字》

18、银河宛转三千曲。——周邦彦《菩萨蛮·梅雪》

19、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李清照《懈恋花》

20、今年对花最匆匆,相逢似有恨,依依愁悴。——周邦彦《花犯·小石梅花》

21、一朵江梅春带雪。——赵鼎《蝶恋花·一朵江梅春带雪》

22、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柳宗元《早梅》

23、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曹雪芹《访妙玉乞红梅》

24、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25、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齐己《早梅》

26、风送梅花过小桥,飘飘。——赵显宏《昼夜乐·冬》

27、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28、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陆游《落梅》

29、恻恻轻寒翦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韩偓《夜深》

30、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马致远《寿阳曲·江天暮雪》

31、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32、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喜笑东风。——曹雪芹《咏红梅花得“红”字》

33、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34、雪后燕瑶池,人间第一枝。——赵令《菩萨蛮·春风试手先梅蕊》

35、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36、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齐己《早梅》

37、天涯也有江南信。——黄庭坚《虞美人·宜州见梅作》

38、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李清照《临江仙·梅》

39、去时梅萼初凝粉。——欧阳修《玉楼春·去时梅萼初凝粉》

40、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曹雪芹《咏红梅花得“红”字》

41、应知早飘落,故逐上春来。——何逊《咏早梅》

42、落梅庭榭香,芳草池塘绿。——晏几道《生查子·落梅庭榭香》

43、后不如今今非昔,两无言、相对沧浪水。——吴文英《金缕歌·陪履斋先生沧浪看梅》

44、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苏轼《西江月·梅花》

45、起来搔首,梅影横窗瘦。——汪藻《点绛唇·新月娟娟》

46、匝路亭亭艳,非时裛裛香。——李商隐《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

47、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48、马上逢寒食,愁中属暮春。——宋之问《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

49、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李清照《临江仙·梅》

50、幽姿不入少年场。——陆游《朝中措·梅》

结语:以上是小编推荐形容梅花傲雪的诗句的内容。早期,人们对梅花的认识主要局限在梅子的实用性上。如殷商文献《书经·说命》中有“若做和羹,尔惟盐梅”。春秋时期的《诗经》中出现了“山有嘉卉,候栗候梅”的描述,人们称梅为“嘉卉”已反映出对梅花的欣赏态度。唐王李世民的“送寒余雪尽,迎岁早梅新”咏梅绝句,以及杜甫、白居易、杜牧、李商隐等一大批咏梅诗人,以不同的心态和审美观写下了流芳千古的咏梅佳句。

梅花凌寒傲雪霜 河中发展满芳香[五篇材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