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创新经营谋发展 诚信兴企促和谐
创新经营谋发展 诚信兴企促和谐
——山东四君子集团管理创新事迹材料
山东四君子集团有限公司属山东省白酒重点企业、菏泽市骨干企业,现有职工1200人,固定资产3.8亿元,年生产白酒3万吨。近几年来,集团公司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坚持管理创新、科技创新,不断优化产品结构,经济效益保持了连年持续增长的势头。2010年,集团公司上交税金4100万元,连续十二年保持菏泽市同行业第一位。集团公司被评为“中国食品工业质量效益奖”、“中国酒文化遗产保护贡献奖”、“省轻工业建国六十周年突出贡献企业”、“山东省诚信企业”等多项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四君子商标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企业在创新经营方面的主要做法是:
一、增强诚信意识,树立企业诚信形象
近年来,集团公司始终坚持诚信经营的思想理念,把信用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来抓。
一是开展诚信教育,建立健全诚信机制。在当今白酒竞争激烈的严峻形势下,建立健全企业信用机制,打造诚信企业,是一个企业在竞争的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为此,我们坚持从企业文化建设入手,先后两次邀请专家学者召开“四君子酒文化研讨会”,充分挖掘君子文化内涵,树立“君子”诚信的理念,引导职工先做人后做酒,把人品和酒品有机地结合起来,努力培养我们四君子人的君子品质和
车间岗位的实际,对职工定期和不定期地开展质量培训活动。集团公司每年都要拨出经费,用于开展质量管理教育,通过邀请专家学者到公司讲课,组织观看录像带等形式,进一步增强职工的质量意识,使职工受训率达到95%以上,让质量管理真正建立在坚实的群众基础之上。
二是把科技进步作为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的重要手段。几年来,我们先后投资500多万元,新建了科研大楼,成立了市级技术开发中心,装备了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气相色谱仪等成品、半成品化验、检测设备。在固体生产中,我们先后投入100多万元,利用活性窖泥功能菌技术,更新改造窖池500多个,大大改善了微生物生态环境,提高了窖酒的质量和提优率。为提高粮酒质量和原酒出酒率,先后引进“老窖泥功能菌”、“黄水酯化液”、“多粮发酵”等新技术18项,出酒率提高了3个百分点。在质量管理上,强化现场管理,规范操作规程,严格把好原材物料进厂关,成品酒质量明显提高。为保证优质高粱的供应,集团公司创新经营举措,大胆创新原材料采购的新途径。2005年,集团与内蒙古科左中旗人民政府签订了“三万亩高粱种植基地”,开创我省白酒厂家建立高粱基地之先河。优质高粱货源充足,最大限度的保证了原酒的生产,基础酒质量明显提高。近年来,集团公司产品在省、市质监部门的抽检中,合格率均为100%。
三是以市场为导向,优化产品结构。我们坚持以市场和消费者的同客户的感情联络,促进厂商的感情交流,增强了客户对企业信任和忠诚。
三是加强合同管理。几年来,我们根据工作需要,依据《合同法》,先后完善了合同管理制度,出台了《合同管理规定》、《合同签订规范》等规定。同时,公司培训了12名兼职合同管理员持证上岗,对所签订的合同进行规范管理。近年来,我公司合同签约率、履约率均达到100%,没有出现合同纠纷现象。集团公司连续多年被评为“山东省守信用、重合同企业”。
四、坚持以人为本,以诚信赢得职工和社会支持
和谐的劳动关系和和谐的社会关系,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为此,集团公司在经营管理上唱响诚信和谐的主旋律,以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开展工作,大大激发了全员干事创业的热情。集团公司与全体职工在诚信合作的基础上签订了劳动合同,为广大职工购买了养老、医疗、失业等多种保险,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集团公司对大型基建工程、大宗物资采购、涨工资、人事任免等大事,实行厂务公开、张榜公布,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保证工作程序的透明度和公证性。2008年,集团公司被评为“山东省劳动关系和谐企业”;2009年被评为“山东省诚信企业”。
在企业发展壮大的同时,集团公司还以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和责任感关注社会公益事业和社会弱势群体,以对社会诚信和关爱赢得广大
第二篇:立足党建谋发展 兴村富民促和谐
立足党建谋发展 兴村富民促和谐
——龙华镇金溪村深入开展“党建富民”活动汇报材料
(龙华镇金溪村书记助理 郑金辉)
金溪村位于仙游县龙华镇西南部群山环抱的金溪盆地,地处省道S306与仙梅路交汇处,毗邻泉州洛江区、永春县。全村共有17个村民小组,1378户,总人口5448人;村两委干部11人,大学生村官1名;共有党员85人,女性党员12人;拥有耕地近1600亩,山地6000多亩。全村共有茶园2万多亩(含外承租地),茶厂102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一家、市级龙头企业一家),从业人员2000多人,年创产值达4500多万元,群众人均纯收入达8600多元,是莆田市远近闻名的茶叶专业村。
近年来,金溪村坚持从实际出发,带领群众发展茶业发家致富,坚持以发展与创新并举,努力实现党建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结合,走出了一条“强堡垒、兴产业、聚民心、促发展,党群共建新农村”的新路子。金溪村先后被评为“省级文明村”,“国家新农村建设科技示范村”,“仙游县第一批新农村建设试点村”、“福建省巾帼示范村”、“福建省计划生育新农村新家庭示范村”;村党支部多次被评为县、市级“先进基层党组织”。2010年,金溪村更是荣膺2项国家级荣誉称号:我村被评为“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村茶叶产业协会被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专业协会”。主要经验做法:
一、抓组织建设,构建坚强战斗堡垒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近年来,金溪村由穷变富,从落后到先进,靠得是村党支部发挥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做到“五个到位”:一是干部队伍配置到位。金溪村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关键在于选了一个好书记,配强一个村级领导班子。一直以来,金溪村本着群众组织“双满意”的原则,将党性强、作风好、有知识、有干劲、善于做群众工作的各种能手、青年选进村两委班子,逐渐形成由致富技术能手、大学生村官、退伍军人组成干部队伍,同时,积极发挥离退休干部、教师余热,坚强战斗堡垒。二是各项制度落实到位。为加强村两委班子的战斗力,村党支部坚持从自身做起,从制度建设入手,规范工作运行程序,先后制定了学习制度、会议制度、财务制度等一系列工作制度。村里每办一件公益事业,都要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尊重群众意愿。工作中做到干部管人管事,群众理财理物,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同时,实行党员设岗定责和党员承诺制,充分发挥党员干部作用,初步形成了“一套班子抓全面、包组干部管一片、党员定岗帮一个”的工作机制。三是发展党员工作到位。金溪村严格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积极培养吸收勤劳致富、对党组织有高度认识的积极分子入党,全村致富能手以及高学历的村民已全部发展成为党员。3年来,我村共发展了党员18名,并在各岗位上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四是党员教育培训到位。坚持雷打不动的党员干部学习制度、支部生活会制度和“三会一课”制度,坚持开展讲发展、讲奉献、讲团结、讲纪律教育活动,经常召开座谈会、组织外出参观学习、观看远程教育片、慰问年老多病党员等活动。五是党务村务公开到位。在村部建立标准党务村务公开栏,由大学生村官专人负责,把村里的各项事务定期、全部公开,让群众看得清、看得全、看得懂,接受群众监督,实现了在“阳光下作业”。
二、抓产业发展,立足特色富民强村
“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金溪村过去地理条件闭塞,群众生活清苦。1999年,村党支部决心带领全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经过反复的学习、请教、考察,认定社会上茶叶需求量日益趋旺,具有无限商机,是带领群众发家致富的好产业。而金溪村山清水秀、气候适宜,正是发展茶叶生产的理想场地。于是,村党支部三位支委率先下海抓“螃蟹”,自己开垦80亩荒山种植优质茶苗,三年后便取得很好效益。首战告捷,引来群众纷纷仿效。村两委因势利导,及时组织村民到安溪老茶区参观取经,开阔眼界;邀请专业技术人员对全村山地进行全面规划,发动群众开垦梯田式茶园;组织人员调运优质茶苗,指导群众科学种植,科学施肥用药;建立茶叶发展协会,召集技术力量协同攻关,促进产品质量连年上升,产品供不应求。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缕茶香富农家。在全村只有山地6000多亩的情况下,群众纷纷外出承包山地,开发茶园,使全村的茶园面积达2万多亩,茶厂102家,从业人员2000多人,年创产值4500多万元。全村已形成家家无闲人,人人有活干,靠种茶制茶致富,已经走上了小康之路。
三、抓项目建设,完善村级基础设施
金溪村党支部始终坚持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为民办实事列入村党支部的重要议事日程,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和政府项目支持,带领组织广大群众投身新农村建设浪潮。近年来,金溪村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引导下,把新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事业建设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取得了明显成效。先后完成了金溪村部建设、金溪小学教学楼和职工楼建设、水利设施、村道硬化、饮水工程、村庄整理、茶文化公园等15项农村基础设施项目,累计投入资金近1000万元。仅2010年,金溪村累计用于社会公益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达181万元。2公里旧村道扩宽改造、连心桥建设、灯光篮球场和茶文化公园二期建设的完成,村组面貌得到了明显改观,农民人居环境得到了极大地改善,使村的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四、抓致富引导,拓宽群众致富渠道
一是继续做大做强茶文章。茶叶是金溪村的特色产业。金溪村充分发挥茶叶教学点的作用,大力开展茶叶技术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培训,改进品种,革新技术,引导茶农发展绿色茶叶、有机茶叶,迎合市场需求,提高茶叶档次,做好做大做强茶文章。同时,为专业户、生产大户争取资金贷款发展壮大规模。仅2009年,共为以困难户、计生二女户为主的50户家庭争取小额贴息贷款100万元,帮扶他们发展茶业发家致富。
二是鼓励发展林业经济。引导群众对不适合种茶的山地发展林业经济,帮助有意愿的农民外面承包山地造经济林,鼓励有条件有技术的村民发展“山上种树-树下养殖-粪便肥土”的立体经济。
三是组织好劳动力转移。对有意愿外出经商、务工做好技术培训,提供就业信息,组织劳动力输出,把富余劳动力转移到广东和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从事餐饮小吃、服装生产和旅游工艺品等行业,拓宽村民增收渠道。
五、抓保障制度,完善农村保障体系
金溪村党支部十分重视对困难户、二女户的帮扶。制定两委干部挂钩贫困户制度,党员联系户制度和结对子办法,实施茶叶技术能手和困难户行进结对进行技术帮扶,村扶贫济困基金会对其进行资金帮扶,共帮助85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其中8位进入仙游一中,13位已考上大学;帮助32户、72位村民渡过生活困境,扶持13户51位群众走上种茶致富之路。金溪村实行对住房困难的计生纯女户免费提供宅基地和5000元建房补助;减免二女户女儿义务教育期间的女孩学杂费。
金溪村党支部十分重视倡导乡风文明建设。全村改造露天厕所68个,建有沼气池600多口,实行家禽畜圈养,垃圾打包定点集中处理,有效减少四害的危害,净化了生活环境。村基金会每年都为全村97位80岁以上老人举行集体祝寿,为老人们送去衣物、棉被和200元压岁钱,另外给90岁以上老人每月100元生活补助;累计奖励46位考上大学的优秀学子500-1500元不等的奖学金,一半以上受表彰的优秀学子将奖学金回捐给基金会,重教奖学已蔚然成风。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近年来,金溪村经济社会发展能取得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党和国家的英明政策,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支持,离不开广大干群的努力奋斗。同时,我们也清楚地认识自身还存在一些不足,金溪村将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带领下,积极投身新农村建设浪潮中,紧紧围绕新农村建设20字方针,大力实行党建富民工程,带领群众做大做强茶产业,争取取得更加傲人的成绩!
第三篇:企业工会促和谐、谋发展
企业工会促和谐 谋发展
捷尚分工会 陈波
企业工会对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建成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企业工会在推动劳动关系和谐发展时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劳动就业、收入分配、职业安全卫生等多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企业工会应当顺应劳动关系发展变化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按照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这一基本职责的要求,真正做到让员工有困难、要维权时首先想到的是找工会。企业工会应当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以实际为基础,集中力量,抓住重点,解决难点,解决主要矛盾,实现阶段性、渐进式发展,而不是简单在形式上、数字上体现工作成效。在劳动关系矛盾尖锐的形势下,通过协调劳动关系为企业发展营造和谐环境,这是企业工会工作的第一要务,也是服务企业发展的切入点。
企业工会应当以劳动就业、收入分配、职业安全卫生为重点,推动职工在共建的基础上共享企业发展的成果。企业工会是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紧紧围绕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发展和谐劳动关系,促进实现有尊严劳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这是工会的神圣职责。然而工会维权工作日益复杂、涉及面越来越广、政
策性和专业性越来越强的新情况下,企业工会既要全面维护职工的经济权益、民主政治权利、精神文化权益和社会权利,又要着力解决职工群众在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劳动安全以及女职工特殊权益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建立和谐劳动关系是工会促进社会和谐的主要着力点。要根据我国经济关系、劳动关系的新变化,进一步完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努力建设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不断加强基层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的建设,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及时处理侵犯职工权益的重大案件,以劳动关系和谐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我们公司作为国有企业工会在工作中存在大多数国有企业都存在的问题:首先是活力不足。当前,国有企业工会还缺乏应有的活力,难以为职工提供全面有效的服务,不能充分满足职工的需求。一是创新性工作少。国有企业工会按照上级工会的安排和部署,多数按部就班的完成任务,结合自身实际,有针对性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多,工会组织的凝聚力、吸引力不强,工作成效不明显;二是工作手段缺乏。面对职工迫切需要解决的维权、帮扶、救助等问题,由于工会物质基础保障弱、维权体系不完善等因素制约,当遇到劳资矛盾纠纷需要调处、相当数量的困难职工群体需要救助、一些职工权益受损需要维护时,作为企业工会往往处于“不能协调”、“不知如何协调”、“无法帮助”、“不能维权”等几难境地,缺乏有效的工作手段。其次是民主政治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虽然职代会制度都已建立,但在规范运作、落实职权,真正体现广大职工主人翁地位和发挥作用上,我们感到也还存在不少问题。在财务公开方面,虽然制度都有了,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还有流于形式的现象,有些企业把公开只当作一种形式和过场来走,真正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各种保险、工资、福利、奖金、女职工特殊权益保护等关键性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落实,职工迫切需要的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落实不到位。
针对以上国有企业工会存在的问题,为了更好的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和企业本身的发展,结合我们公司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几点加强和改进企业工会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企业工会是工会的基层组织,是企业职工的直接领导者和服务者。企业工会应当坚持“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方针,以“扩大覆盖面,增强凝聚力”为着力点,以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密切联系职工,关心职工生活,热忱为职工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努力把企业工会建设成为组织健全、维权到位、工作活跃、作用明显、职工信赖的职工之家。
(一)建立健全企业工会组织体系。加强企业工会工作,健全组织体系是首要的任务和必要的前提,否则开展工作就无从谈起。抓好
国有企业工会组织的健全和完善,以保证其能单独行使职能。我们作为子公司工会应当在上级工会组织的领导下,可单独组织一些活动,丰富职工的劳动生活,让职工在工作之余过的有意义,生活更加丰富,更加可以提高企业的凝聚力。其中我们组织在周四去打羽毛球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既锻炼了职工的身体,又加强了职工间的团结协作,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努力把握新时代下企业工会工作的重点。一是要认真了解企业不同职工群体构成的实际情况,了解他们不同的思想动态、收入状况、生活情况以及最迫切的要求,既要从宏观上把握职工群体的变化趋势,又要从微观上关注职工个体的具体情况;既要关心他们不同的经济利益,更要关心他们共同的政治权利,用多样化的工作方式贴近不同职工群体,有针对性地做好各项工作。结合我们公司新进员工较多,且员工年龄较小,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实际情况,应该针对他们建立定期访谈机制,把他们反映的集中的比如租房、适应新的环境、家庭困难等问题,予以切实的解决。针对80后和90后不同的心里状态,给予不同的辅导和帮助,让身在外地的年龄劳动者感觉到来自家的温暖。其中有条件的企业工会组织可以要建立职工帮扶资金。最大限度地消除职工生产生活上的后顾之忧,让职工更真切地感到有没有工会不一样,参加不参加工会不一样。二是要把职工技能素质提升作
为企业工会工作的重要内容,了解职工的学习意向和兴趣爱好,可以总兴趣爱好出发也可以从工作方面出发,既要抓教育培训,也要重视开展劳动竞赛、组织技术技能大赛。以此为基础大力提升广大企业职工的思想水平、技能水平和身体素质,为企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使企业效益快速增长,让企业和职工都感到实实在在的实惠。
(三)健全企业工会工作机制。一是确保工会经费用的透明,管理到位。应当将工会的收入与支出情况定期公布,让职工参与监督。二是保障职工权益。要努力推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以及工资协商、集体合同制度,把平等协商作为签订和履行集体合同的法定程序和关键环节,要让职工参与进来,发挥好企业工会的参与职能,当面对涉及企业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时,可以发挥职工参政议政的权利,征集职工的好点子,好意见。
(四)加强企业工会本身的学习。企业工会人员应该加强自我教育培训,建立健全工会干部激励约束机制,不断提高工会干部的素质和能力。同时应该加强与其它工会组织的交流和学习,学习对方的好经验,好做法,实现自身工作的改进和提高。当企业工会和工会工作者遇到具体困难和问题时,也应及时向上级工会反应,获得上级工会的帮助,切实为企业工会和工会工作者撑腰,特别是为企业工会工作者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活动撑腰说话,为他们提供维权保障,解除他
们的后顾之忧。
因此企业工会应该抓住重点,改进和完善自身的各种不足,结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的发展,发挥好企业工会的维护职能、建设职能、参与职能、教育职能,真正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从而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贡献自己的力量。要始终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牢牢把握工会工作的正确方向,充分发挥群众组织的特点和优势,着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制定工作目标,谋划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第四篇:创先争优谋发展,扶贫助困促和谐
创先争优谋发展,扶贫助困促和谐
一位央视主持,曾满腔热血地说过这样一段话:“为什么我们眼睛常满含热泪,因为我们热爱这片土地,因为这个土地上的人们懂得相互关爱,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我们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姐妹。”
在我们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人人都争先发展,追求物资,追求富贵,但是,在我们生活的大城市里,在我们居住的区域里,还是有一群生活困苦,日子惨淡的贫困人民,而我们作为他们的“邻居”,他们的同胞,我们能做的,就是帮助他们,尽己所能,让他们在寒冷的冬日里,也能温暖地度过他们的春节。
这个寒假,得知太和镇的轻出帽业企业一直有一个慈善部门,有组织地资助和慰问太和镇的弱势群体、生活贫困的居民,因此,经过申请以后,得到一个可以跟随这个慈善部门去资助和慰问这一群体的社会实践机会,以下是本次实践的报告。
一、基本情况:
企业所在的太和镇,下辖6个社区居委会,1个行政村,无贫困村委会。据企业今年最新调查数据得:全镇总户数达12342户,总人口有31345人。家庭生活困难居民占全镇人口大约为2%。无劳动能力76人,不赡养、抚养老人86人。不符合低保条件但生活困难人员*人,在2010年享受到低保的人有*人(其中遗属*人,特殊政策享受低保*人残疾人*人,下岗失业*人,无劳动力*人,老年人*人,学生*人,红袖标*人,其他*人)。
在太和镇中,造成家庭生活困难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一是居民文化程度低,无劳动技能;二是部分居民年老体弱或由于患病原因,丧失劳动能力;三是因病反贫;四是就业难;五是上学的孩子多,造成家庭压力大。
截止2011年2月,该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户,约有*人,月发保障金*万元。
二、主要工作内容及情况
(一)企业内组织机构完善,各人员职责明确。
根据太和镇的人民的现实情况,轻出帽业企业设立了社会慈善事务办公室及爱心捐赠站等职能管理服务部门。同时,还根据每年的数据调查制定了扶贫助困工作计划和相应的考核细则以及目标责任书。
根据轻出帽业企业内各部门的工作的不同和人员的变动情况,完善和调整了低保工作领导小组、扶贫助困工作领导小组,做到了组织机构完善健全,管理服务科学规范。
(二)扶贫助困资金的使用情况及管理情况。
轻出帽业企业的扶贫助困资金主要用于扶贫助困、救灾救济、慰问等民生保障的各方面。在企业参与工作的一个月时间里,根据企业内部数据统计得:这一个月里,企业累计投入*元,其中低保资金*元,大病救助金*元,贫困户医疗补助金*元,大米*元,面粉*元,棉被*元,燃气*元,特困户补助金*元,廉租房补贴*元。
综合使用情况:保质保量地做好了城镇居民低保金发放工作,准时准点完成了2月份的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发放工作。根据二次调查的资金到尾情况,本月份由资金发放组,通过对在太和镇过年居民的人数及住址的年前调查,在1月25号由企业组织向低保居民进行发放。在发放过程中,工作人员对三无人员、残疾人,居住环境较差的低保户进行了交流和慰问,不仅确保了所有计划内的低保户人员在该日收到低保金,还让他们感到了冬日里的一丝温暖。
(三)把扶贫助困的企业计划落到实处。
轻出帽业企业还制定了贫困居民对象走访慰问实施方案,要求部门分组,按照“宝联负责“的原则,按规定严格使用企业下达的走访慰问经费,采取发放实物和慰问金的形式,对弱势群体、老弱病残者进行救助慰问。
1、在今年春节期间开展了爱心捐赠活动。根据太和镇慈善协会的倡议,轻出帽业企业在2011年春节期间和镇上其他合作企业组建了太和镇慈善协会,在全镇开展了“奉献冬日温暖——爱心一日捐”活动,向镇上的三无人员、老弱病残者、家庭压力过重及弱势群体等进行捐款。企业的全体职员、社区群众及部分商会组织共捐款34058.6元。
2、在春节前,就开始设立冬日爱心捐助站(爱心小超市),并正常有序进行。向企业慈善部门了解得,2010年,太和镇共开展了5次有组织的捐赠活动,再加上平日里接受的群众的捐献物资,共接受社会各界捐赠衣物*件,发放捐赠物资*件,受助群众*户,人数*人,进货*批,价值*元。
3、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慰问活动。在小年夜、年三
十、年初一及元宵节期间,轻出帽业企业领导率领部分慈善部门人员对镇上的贫困居民、残疾人、危重病人、孤寡老人、三无人员、现役军人、烈军属、革命伤残人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慰问活动。共计慰问64户,慰问看望贫困居民120人次,残疾人20多人次,发放慰问品或生活必需品32件,慰问金3000元。此外,企业为了让镇上弱势群体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制订了包联贫困户帮扶工作制度,有意愿且收入较高的职员包联两户贫困户,每月定期看望包联对象,及时了解生产生活情况给予帮助,解决困难。
4、开展了疾病救疗救助,今年春节,企业投入疾病救疗救助的资金5000元,使两名糖尿病老人得到及时的救助,3户贫困家庭得到医疗补助金。
(四)春节慰问老人总结
同行的慈善部门的工作人员说,这里的老人的冷暖和生活一直牵动着她们的心。假如我没有亲自接触到那些慈善的老人,我是很难体会“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凄清。老人是世界和时代的尊者,全社会有责任和义务发扬尊老美德,关心、关注、关爱他们,为他们的晚年孤寂的精神世界献上一份爱心。
(1)第一位贫困老人:姚奶奶,94岁。目前姚奶奶自己一日居住在一间小平房,她听力有些障碍,偶然精神状态不良的时候,还需要吃一些药物维持。然而,近期老人进行身体检查时,查出了患有胆结石。但是由于姚奶奶岁数大了,医院不敢为她进行手术治疗,只能每天依靠药物治疗,目前在家休养中。我们此次前往,为奶奶送上了棉衣棉鞋棉被以及部分食品如糖、苹果、饼干、火腿等。
(2)第二位贫困老人:李爷爷,76岁,一生未婚。现在和哥哥及嫂子在一起艰难生活。李爷爷早些年由于工作的原因,落下了股骨头坏死的毛病,导致现在行动不便,个人生活自理上存在一些问题。我们此次前往,给这个家庭送去了一些钱,以及冬天保暖用品及食品,希望能够让他们的春节过的好。
(3)第三:这是在一个较小的敬老院中,目前这家敬老院生活着5位老人,其中有三位老人是残疾,当中年龄最小的老人52岁,年龄最大的老人72岁。他们居住在村委会安排的两间小平房。这几位老人,没有儿女,没有财产,更没有任何的劳动能力。目前这几位老人的日常生活需要是通过敬老院向区政府申请,才得到政府出资照顾。但是,由于资金的不到位,他们常年的事物就只能是面和咸盐了,就连最基本的食用油都没有,而至于基本的蔬菜或者肉就更是奢望了。当我们去到他们住的两间小平房里的时候,其中一间没有任何的暖气设施,冷的我们在房间里都待不住,更何况,这几位老人的衣物和棉被是如此的单薄!在我们去的时候,有位盲人老人说自己病了,想要吃个苹果,他已经好几年没吃过了。在之后和他交谈中得知,他的一个同伴在20多天前刚刚去世,然而,如果他的同伴能有更好的生活条件其实还可以活的更久些!他们所居住的房子里更是没有水源,水龙头早已不知道坏了多少年,而且就算修好了,也不会通自来水,所以老人们的用水就需要靠给他们做饭的一位妇女给他们挑水用,然而挑来的水大部分用于做饭,为了省水,老人们的脸有时候是一个礼拜都没有洗,所以,呈现在我们面前的都是一张张“饱经风霜“的让人极其心痛的脸。
若不是亲眼所见,平时好吃好穿的我们。根本不相信现在还会有如此可怜的老人,只能用“太惨“来形容他们的生活,他们,需要全社会的关怀!需要生活在这个社会里的我们的爱心!
创先争优是我们新一代人为美好生活做得不懈努力。扶贫助困则是我们新一代人为他人的美好生活所必须付出的。我们生活在同一个社会,就要相互关心,相互照顾!
第五篇:谋发展 抓质量 促和谐
谋发展 抓质量 促和谐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张向明
教育优先发展,是区委、区政府构建和谐平鲁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确立了教育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那么,如何践行这一事关平鲁长远发展的战略决策,就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一、认清形势,把握现状,切实增强搞好平鲁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教育事业的发展,事关全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大局,事关全区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近年来,区委、区政府确立了“四个优先”的科学发展思路,响亮地提出“教育优先”的口号,我区的教育事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各项工作都有了长足进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学校布局调整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教育资源整合步伐加快,城乡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教育行风进一步好转。
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更要冷静分析,深入思考我区教育存在的问题。综合分析目前我区教育存在的问题,我认为有两个明显的反差,一个是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教育滞后的反差,另一
校的实际工作中。校长要成为一个教育家,而不是一个社会活动家。我们要的是“教育家”办学,而不要“活动家”执教,校长要静下心来抓管理,潜下心来抓教学。三要归位在不断创新发展上。校长的思想必须不断思索、实践、升华,作为一校之长,既要确立切实可行的近期目标,又要善于规划学校的长远发展思路。要善于学习,善于分析不断变化着的形势,适时调整发展思路,不要墨守成规,保守不前。校长只有在事业发展中始终保持先进的教育思想,才能引领学校不断进步。
2、规范办学行为。规范办学行为,就是要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按规矩方圆办事。规范办学行为至少要做好三个方面。一要守常规。也就是传统的办教育精髓的东西还得要,比如备讲批辅考等常规教学还得坚持,目前素质教育提得很响,但素质教育核心的还是最基本的文化素质,不能避重就轻,不能因为一味的搞所谓的改革,丢了实际,丢了根本。二要守规矩。就是严格执行上级方针政策,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坚决遏制教育行业中的不正之风。三要以学生为本。教育是一项培养人的公益事业,以学生为本是教育的根本要义。要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理念真正落实在学校的每一项具体工作中,体现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和细节上。决不能把“校长本位”、“教师本位”甚至“金钱本位”贯穿于实际工作中。
3、强化队伍建设。强化队伍建设,就是要建设好校长队伍,建设好教师队伍。这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的关键。一是加强
纪律性不强,给整体工作带来不少负面影响。全体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校长要始终站在促进全区教育发展的高度,站在区委、区政府综合决策的高度,牢固树立大局为重的思想,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组织纪律观念,团结一致把工作抓好。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和谐校园。形成独特、鲜明的校园文化和深厚的精神底蕴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关键所在,是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一环。目前,不少学校在管理上还处于粗放式阶段,学校缺乏凝聚力,缺乏团结一致的氛围,缺乏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今后要努力实施学校文化战略,让文明、和谐、向上、奋进的良好风气推进各项工作不断进步。
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我们必须以强烈的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情怀,谋求我区教育事业的发展,以求真务实和真抓实干的态度,狠抓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开拓创新和团结奋进的精神,促进教育和谐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