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生活实例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初步尝试
编辑:水墨画意 识别码:16-738765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0-09 02:15:02 来源:网络

第一篇:生活实例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初步尝试

生活实例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初步尝试

七台河市第六中学 黄旭辉

(时间:2008-12-20 7:53:06)

[摘 要] 生物学科是一门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交叉性较强的学科。基于这两点,我们可以在生物课堂中适当引入生活实例,用具体的、学生较熟悉的例子,通过类比,使他们理解抽象而又陌生的知识。从而达到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教学的目的。

[关键词]生活实例 探究性教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

生物学科是与我们日常生活联系得很紧密的一门学科。我们的衣食住行,我们的目之所见,耳之所闻无不与之息息相关。这就给了我们一种可能性:即充分利用我们所熟知的这些活生生的实例,适当地引入我们的课堂,使之成为充满生气的一堂课。让学生在老师所营造的具体情景中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力所能及的探究活动。使他们产生这样的体验:一节课下来,老师讲的少,学生讨论发言的多。老师只是提供了思路及一些必要的材料,而具体执行得出结论,是由学生完成的。当然,如果学生在讨论和总结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和不足,教师也应当做出及时和适当的反应,做出必要的总结和归纳。

本文将主要讨论如何通过生活实例在生物课堂中的灵活运用来体现探究性教学。

一、生物学科的特点及生活实例在课堂中应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1、生物学科的特点

我们知道,生物学既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也是一门年轻的学科。说它古老是因为早在人类的蒙昧时代,人们进行着各种与生物有关的活动,比如狩猎、采集等等。说它年轻,是因为生物学在近一两百年的时间里才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一跃成为21世纪的领头学科。

生物学科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我们的衣食住行,无不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此。虽然我们的现代工业很发达,但是,很多种工业原料都来自于生物。正是由于这一特点,为我们提供了在生物课堂上充分利用生活常识及生命现象进行探究性教学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2、生活实例在课堂中应用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按照新一轮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老师不再是学生学习的“包办者”,不应该以学术权威甚至是“学阀”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而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协助者。应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不仅仅考虑怎么教,还应该

考虑到学生怎么学。生物学发展到今天,早已进入分子生物学阶段。面对陌生的微观世界,我们要用具体的日常中所见所闻的一些实例来引导学生进入微观世界。降低他们学习时的难度和产生的畏难情绪。

二、生活实例在课堂中的应用模式

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的新老师,我深知有许多要学习的地方。在教学实践中我十分注意总结经验。下面将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谈生活实例在生物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模式

1、用具体比喻抽象

在讲《生物(上册)》(人教版)的第一章第二节的蛋白质时,学生总是对氨基酸的结构式、氨基酸的通式不甚了了,对氨基酸的脱水缩合反应的反应式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果这时候老师再反复的重复,只会让学生越听越迷糊,甚至厌烦。但是又不能跳过,因为蛋白质的这个部分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常考的内容之一,我们不能因为难就回避它。但是学生这时候又没学过有机化学,甚至连化学键的概念都不清楚。

面对这个难题,我选择用具体现象来比喻这个抽象的内容。将碳原子的四个外层电子可形成化学键,比喻成就像小时候玩的拼接玩具,上面生出许多小棍,可以连接其他的部件。这样学生容易理解。

讲到蛋白质即使由相同的氨基酸所构成,其结构也千差万别时,学生较难理解,因为这涉及到蛋白质的三级结构,需要他们具有一定的微观世界的空间想象能力。这时,比喻成大家都玩过的七巧板,虽然都是有七块板所组成,但是七块板之间,排布的相对位置不同时,就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图案。这就如同,都是那几种氨基酸所构成的蛋白质,但各个氨基酸的排列空间位置不一样时,也会形成不同的蛋白质分子。

2、用彼学科比喻此学科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的,世界上不存在不与任何事物相联系的事物。世界上万物都是间接或直接地产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事实上,各学科之间的知识也不是截然分开的,也是在某些方面有一定程度的联系。这也为我们在讲授本学科知识时,借用彼学科来说明提供了可性。

比如,在讲“自由扩散”时,如果直接告诉他们自由扩散就是物质从高浓度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低浓度的一侧扩散的方式。他们可能一时记下来,但印象未必深刻——因为这个过程毕竟是微观世界的过程。为了让学生有较深刻的理解,可借用物理学的“扩散”来说明。先可举生活中的例子,我们冲糖水喝,先取一杯水,再加一勺糖,沉入水底,不搅拌。这时杯底的水最甜,过一段时间从水底到水面,水依次从甜到较甜到不甜,若放置较长时间以后,整杯水都一样甜。这时指出水由不甜到甜,是由于蔗糖分子从浓度高处向浓度低处扩散的缘故。为深刻理解自由扩散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并且不需要载体和不消耗细胞新陈代谢产生的能量,可用一个物理模型来类比。将浓度差转换成高度差,将物质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扩散,转换成物体从地势高处滚到地势底处。这样类比,大多数学学生会

发出会心的微笑。这时再进一步地问,难道自由扩散真的不消耗能量吗?物体从高处滚到低处,虽然没有消耗外力做功所需要的能量,但还是消耗了重力势能;同样小分子物质自由扩散,虽然没有消耗细胞新陈代谢所产生的能量,但还是消耗了分子势能。这样类比,使学生不至于产生自由扩散不符合能量守恒定律的错觉。

三、反思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优秀的教师总是力求让学生看出抽象跟现实存在的具体事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他还说:“如果概括性的结论不是从生活实践中抽取出来的,不是建立在分析事实的基础上的,那么死记和背诵他们的结果,就是学生并不能运用他们花了很多劳动得来的识。”他进一步指出,“就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学生的知识储备越多,往后的学习就越困难。”

我们要让学生掌握活的知识,这就需要老师提供鲜活的实例——与生活越接近的实例越好,否则学生通过死记硬背得来的知识就不再是知识,而是一种生命不可承受之重的“累赘”。

来源:七台河市第六中学

第二篇:建构主义理论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尝试

【教学论文】

建构主义理论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尝试

刘虹 睢宁县城北中学

摘要:生物教学改革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必须有利于构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生物认知结构。本文通过研究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并结合生物学的特点,提出建构主义理论在生物教学中的一些尝试,目的为转变教学观念和方法,创设新的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提供指导。

关键词 :建构主义理论 生物教学 尝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地建构知的过程。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由学生自己通过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新信息进行重新建构而达成。生物学有三大特殊性: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以形成生物概念和掌握知识结构为中心;以生物教学紧密联系实际为原则。因此建构主义理论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将更有利于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学习和生物教师的教学实践。

1、从学习者的知识出发,优化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

学生原有的知识或认知结构是学生进行建构化学习的必要条件。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设计好每节课的“导入”。按照建构主义观点,任何一个新知识的学习都是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如:高中生物《光合作用》一节的教学,学生已经具备光合作用的定义、过程、意义等知识,学习时对已有的知识复习,引入光合作用的机理、影响因素及应用等知识学习的欲望。这个导入就是要对原有的知识进行恢复,在新的高度或角度发现新的问题,即发现新的知识生长点;而且,导入过程也是帮助学生形成优化的认知结构的过程。通过优化认知结构,在新旧知识之间和认识起点与认识目标之间建立起了足够的联系,可使学生获得新知识的认知框架,为后续学习作好了准备。因此,优化认知结构是学生进行新知识学习的重要条件。

2、转变教师在生物课堂中的角色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其核心观点是“给学生提供活动的时(思维时间)空(思维空间),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即建构主义重视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教师只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忠实支持者、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资料的提供者。在教学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问题的设计者,探究时的参与者,结论的共同形成者。在讨论时,教师应注意自己只是一个参加者;当学生遇到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时,还得充当点拨者的角色,在问题讨论结束形成结论的过程中,教师应放手让学生进行,由于学生的知识面和经验有限,对问题的总结往往不全面,用词不当,教师必须帮助学生运用准确的语言形成科学的概念,以免给学生留下模糊不清或者错误的概念。例如:在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很多学生在显微镜下,都找不到分裂期细胞,这时老师就不应该直接帮学生调试显微镜,而应该讲解显微镜使用的方法及找不到细胞可能的原因,具体操作还是要留给学生,教师只能起到一个引导作用。

3、构建良好的生物知识学习情境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情境是一个支持和促进学习的场所。因此,教学就是要构建各种学习情境,帮助学生利用先前的知识与己有的经验在当前情境中进行学习和认知。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语言及肢体语言、生物实验、实物模型及多媒体等多种手段来创设。3.1利用合适的语言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语言是课堂教学最常利用的手段,任何教学形式都离不开它。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可以利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和恰当的肢体语言来描述生活实际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进行《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一)》教学时,用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些俗语都是描述遗传学,那么遗传学究竟有怎样的规律呢,引出本节课学习的课题。

3.2通过实验演示和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如在“酶的催化作用”的教学中,可以通过演示“不同条件下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的实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引起强烈的探究欲望;同时用实验方法创设情境,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实验技能,而且培养学生仔细认真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思考怎样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探究积极性。在进行《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教学时,教师可以将“问题探讨”的渗透装置带到课堂。让学生猜测漏斗内液面变化情况,然后再观察液面变化,最后得出正确结论。

3.3利用实物和模型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创设情境。

生物学研究对象是地球上形形色色的生物,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如果肉眼能够看到的,可以用相关的实物来观察;如果是微观的结构,可以利用模型来创设情境。利用实物 和模型创设情境既方便又直观,容易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符合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如:在“细胞器”这节内容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各种细胞器的模型来创设教学情境,如让学生观察模型,并且描述细胞器的特点。使学生对微观结构细胞器有感性的认识,学生亲眼见到模型胜过所有的语言描述,更加直观和具体。如学习“细胞呼吸”时,可以结合人剧烈运动后,肌肉会酸疼乏力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3.4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多媒体可以用形象生动的画面和美妙的声音,直观的展现抽象文字所表达的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多媒体技术可极大的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习热情。如:在涉及到生态环境问题,水体富营养化,水体会爆发赤潮、水华,教师播放“太湖爆发水华”的影音资料,使学生对水污染有更深刻的认识。让学生观看太湖水华的影像,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直观的印象,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

4.生物教学活动应体现为自主、合作、探究方式

传统教学多成了一种管理活动,强调规范和纪律,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探究素养反被忽视了。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要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在合作和探究活动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和探究精神。具体要做到: 4.1合作学习,小组交流。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仅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建构起来的,而且其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同样重要。学生可以通过相互沟通和交流,相互争辩和讨论,合作完成一定的任务,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形成更丰富、更灵活的理解。如“光合作用”教学,教师可以设问:“如何有效地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让全班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学生各抒己见,各尽其职:有的发言、有的记录、有的提出异议、有的整理,然后每组派—名代表上台发言,结果,学生的答案很多。4.2自主学习,尝试解决。

教师通过提供自制的课件、实物标本或与所学内容相关的网站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态度、行为和发展学生自己控制学习过程的能力,最终使学生达到会学的目的。

4.3引发知识冲突,探究新的知识结构。

所谓认知冲突,就是原有认知结构与新知识之间的无法包容的矛盾。一旦引发这种认知冲突,就会引起学生认知结构上的不平衡,就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认知冲突在课堂 上表现出来的就是学习的难点和教学重点。学习难点能够使学生陷于“难熬”的困境,如果教师善于并肯于抓住难点,就必然能够造成教学进程中跃跃欲试,有一种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求知欲望。在课堂教学中,围绕教学重点,依靠学生掌握的重点内容学习难点,教师进行点拨和辅导。例如在学习“人的体温及其调节”时,可以向学生提出“当人感到寒冷时会作出哪些反应呢?”(这些反应都是最常见的生命现象),有人会说“起鸡皮疙瘩”,还有人说“汗毛都竖起来了,有时候还要打哆嗦呢!”这样不仅引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带着为什么会起鸡皮疙瘩,为什么会打哆嗦类似这样的疑问去深入学习和探究。学生通过这种途径所获得的知识不易遗忘,并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

在生物学教育领域中,建构主义所提倡的良好教育效果,正是生物学教育者梦寐以求的,由于现实中种种条件的限制,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教学中还需不断地摸索和应用。所以,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能否与生物学新课程的教学实践领域实现完美的结合,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参考文献:

[1] 刘恩山.中学生物学教学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0-46 [2] 汪忠.分子与细胞[M].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7,4:80-83 [3] 汪忠.稳态与环境[M].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7,4:12-20

第三篇: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运用

信息技术有何利弊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已越来越普遍。那么在生物教学中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呢?

1、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能使学生萌发强烈的求知欲望,直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要求,运用信息技术展示一些与教材相关的内容,创造丰富的教学情境,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此来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2、利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在课堂教学中,许多学生因缺乏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感兴趣的材料而难以开展抽象的思维活动,从而影响了对课堂教学难点更深入的理解和准确的掌握。利用信息技术能为学生展示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观察空间,创造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凭着真切的形象去感受、体验比较抽象的事物,从而突破教学难点,这样才能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果。

3、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人体,真正学会学习,教师应努力把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愿望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到只有自己主动、积极的参与学习才能很好的完成学习任务。

多媒体辅助教学和传统教学模式比起来,有很多优势,但是,也存在一些弊端,因为在课程中使用信息技术并不是整合,课件只是学习资源的一种展示,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还不够深入和全面,课件无论是自制的,还是下载的;资料由老师选取,还是学生参与课前准备自己搜集,教学设计还是有一定的束缚,教学还是以老师的教而不是以学生的学为顺序,学生的学习还不是自主、开放的,个体化学习,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各取所需、全员参加还体现得不好。但是,如何更好地完成信息技术与课程 的真正的全方位的无缝整合,还有待于我们去进一步思考解决,也需要硬件设备的支持和教师素质的提高,这是将来的趋势,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并且有一点是很明确的,无论怎么整合,信息技术永远只是一种手段,一种工具,完成教学任务和目标才是目的,最终殊途同归,培养学生将来在社会立足的本领和才能才是我们的目标。

第四篇:多媒体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湖北省鹤峰县走马镇民族中心学校(445801)

谷成顺

摘要:运用多媒体进行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能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可以加强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直观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轻松有效地突破生物教学难点,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

生物教学 课堂效率

初中生年龄小,初一就开始接触生物,对什么都好奇,但是理解能力不如高中生。如何能提高学生的印象呢?多媒体课件的应用是一个关键方法。

多媒体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种媒体的有机组合,这些媒体包括文本、图形、动画、静态视频、动态视频和声音等,这些媒体信息具有主动性和交互性。多媒体教学课件是指以计算机为中心,利用计算机将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多种教育教学信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用于辅助教学的人机交互功能很强的教学软件。多媒体课件突破了时空限制,控制了运动变化,契合了初中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征,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用形象生动的图像信号吸引学生的视觉,用音响适中、悦耳精炼的语言信号吸引学生的听觉等,运用多媒体开展生物教学,能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利用多种感官进行学习,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一、多媒体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一)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生物体结构知识的教学

生物教材中的有些生物形态结构是微观的、肉眼看不到的,如细胞的结构、病毒的结构等,用传统的教学方法,靠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想象力构建空间结构模型是很困难的。在教学中借助实物模型、三维动画课件,并引导学生动手制作模型,就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运用视频和动画进行部分生物实验教学

生物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绝大多数生物知识都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并认真地总结得出来的,生物教材中含有大量的显性和隐性实验,毫无疑问,动手操作是实验学习的最优途径,因此教材对于实验都有一定的要求,但有时候由于时间、材料、设备等客观条件的限制,教材中有部分实验无法操作完成,如果单纯地讲解,就会使教学内容显得非常枯燥无味。如果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运用视频演示和动画模拟就可以使学生形成一个动画形象,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掌握知识,从而达到理想、良好的教学效果。有些实验学生一旦操作失误,不仅会导致实验失败,造成仪器损坏,还会引起某些危险性,更会引起学生的恐惧心理,影响学考学习的兴趣。采用多媒体计算机良好的交互性,对实验操作进行模拟,这样让学生在计算机前进行模拟操作,以掌握正确的操作和对不正确操作的理解,再进行实验,将大大提高学生实验的有效性。

(三)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生物生理过程知识教学

生物教材中有很多生理过程的知识,并且多是重难点内容,是要重点考查的内容,同时也是学生倍感头疼的内容。生理过程都是动态的,而教材只能给出静态的过程示意图,如何让静态的教材动起来,仅靠传统的讲解显得苍白无力,若能适时地引入Flash动画,如利用动画演示进行心脏的搏动和血液循环的教学,则可起到出奇制胜的效果。

(四)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生态环境知识教学

生态学代表了生物学宏观方面的研究方向,教材内容浅显易懂,讲解显得索然无味,学生需要丰富直观的感性认识和很宽的知识面,走出课堂、观看视频、欣赏图片、上网搜索资料等等,都是学习的很好途径。

(五)运用多媒体课件开展习题课、复习课教学

做题和复习对于学生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合理的使用PPT幻灯片,可以减轻教师负担,增大课堂容量,加快复习进度。

二、多媒体和网络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非所有教学内容都需要多媒体辅助教学;

一些简单的教学内容,学生容易接受,可以不用课件,一些使用实物、挂图、模型可以讲解清楚的内容,应尽量使用实物、挂图、模型,只有对那些复杂、抽象,很难讲清楚,而使用录像又不能调动其运动的前后顺序或控制其变化速度甚至更改显示画面的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交互式功能形象,生动,直观地展现给学生,这样,教学重点,难点才能突破,才能使学生在积累大量的感性材料基础上逐渐形成正确的表象,从而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2、不能用多媒体代替实验和实践

在生物学教学中,实验和实践是不能够被信息技术替代的,我们不能够认为有了网络上的虚拟实验就不做实验了。在实验中,使用模拟和录象可以起到先行组织者的作用,但绝对不意味着可以取消实验。反而,有了计算机的帮助,我们应该把实验做得更加完整和漂亮。

3、不能够违背教学规律。

整堂课不顾教学实际全部使用多媒体和网络也是不可取的,这样就会造成“人灌+机灌”的局面,违背了教学的基本规律,是不会达到良好教学效果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课堂上的出现,使一些具体(如:声、文、图、像等)刺激,不断的激发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积极性;同时在教师的言语和形体动作的引导下,使一些无意注意转变成有意注意,整个学习过程比较轻松愉快,而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了教学活动,使之对知识点的记忆比一般教学要稳定,遗忘率较低,教学的功效是十分显著的。合理地使用多媒体课件开展生物教学,使学生对生物课的学习兴趣明显增高,同时学生的创新精神、积极性、主动性都有明显提高。而且通过人机交互、信息共享,不仅可以大大拓展学生的视野,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第五篇:浅论信息技术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 张美华

摘要:将中学生物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提供图、文、声、像等多元化的教育情境,以及启发式、交流式的学习环境,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科的兴趣。

关键词:信息技术 生物学教学 多媒体 创新意识 整合 网络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网络技术和多媒体传播技术在各个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学校教学中更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教育的本质,是通过有价值的文化信息的传递,为学生的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服务。从文化传递的角度讲,信息技术具有高效率和高效能,使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学科课程和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要素。教学活动一般都要借助于一定的手段、工具展开的。教学活动的具体组织过程、形式及效果的反馈等都与教学手段、教学工具密切相关。而以个人电脑、网络技术和多媒体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为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的变革提供了新的平台。

生物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社会性很强的自然学科,所包含的知识内容非常广泛。现代信息技术与生物学教学结合起来,可将生物学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使知识的呈现更加生动、形象化。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提高了教学质量,更重要的是通过多媒体配合教学,一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生物教学资源,让生物教师改进了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和综合素质。

信息技术应用于生物学科课堂,无疑是一场教学的革命,它使学生手、脑、眼、耳并用,能充分地唤起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良好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上直观的画面,对于生物学中抽象内容的教学,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因此,将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相整合的教学模式,既能够给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又能够让老师从繁重的教学中得到某种程度的解放,不失为一种受老师和学生欢迎的新教学模式。

一、利用多媒体手段,再现学习情景。

生物学是一门十分广博而复杂学科,具有许多其他学科没有的特点。如时空性、微观性、宏观性、运动性等。这些特点使得许多生物学的真实情景不能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然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却可以让这些难师题迎刃而解。

1、多媒体技术可以化大为小,也可以化小为大。如学习病毒知识,病毒个体非常小,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见。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一段利用超微摄影记录下来的光盘再现学习情景。再如细胞观察实验,由于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结构是一个人观察,又是首次观察微观结构,许多学生不能区分看到的是气泡还是细胞。我们可用显微投影通过大屏幕把细胞图像气泡的图像都展现给学生,就不会出现上述问题了。还有,生态系统是一个宏观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的形式,把它展现在学生的面前。

2、多媒体技术可以快慢互化。如开花的过程是很慢的,教师可以利用摄像机记录下来,经过技术处理,将几个小时的过程浓缩为几十秒种,通过多媒体呈现在学生面前,大大节约了教学时间。再如,动物的运动,动物的运动是很快的,很难观察清楚,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以慢放和定格展现给学生。

多媒体的利用,能够把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的展现给学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教学任务的完成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二、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揭示客观规律。

在生物教学中,许多内容通过口述的方式很难表达清楚。但又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缺乏形象性、直观性、生动性,学生感到枯燥无味,难以理解。给教师的教学带来很大困难。要想变抽象为直观,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为了更合乎自己教学方法和意图,教师应该自己制作一些多媒体教学课件。例如,在学到《免疫》这节时,吞噬细胞吞噬病菌的过程,学生较难理解,为此,教师可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动画的形式放慢吞噬过程给学生观察,这样不仅可以很好地揭示吞噬细胞吞噬病菌的规律,而且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运用计算机网络,倡导学生自主学习。

随着校校通工程的开展,许多学校都已经接入INTERNET网,或有了自己的校园网,或有了自己的网络教室等。在网络环境下,学生拥有极大丰富的学习资源,通过超连接方法,信息检索变得非常快捷,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同学之间还可以进行在线讨论与交流,进行分工与协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最后,学生还可以把自己的学习内容,结合文本的形式或电子文稿形式展现给大家,供同学和老师评价与共享。学生们尽展才华,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四、恰当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避免多媒体手段万能化。

多媒体技术是很神奇,只要你想到的它都能做到。我们有的老师觉得上实验太麻烦,组织教学困难,不如从网上下载一些演示实验在大屏幕上放放。用计算机播放或模拟一些复杂的实验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但是它无法全面代替生物实验的作用。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实验中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学习知识,理解知识,体验知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教师要始终明白多媒体展现的终究不是现实,无法取代学生亲身实践探究的学习效果,这有违学习的探究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

五、生物学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时应注意的问题。

1、生物学教学中信息技术的正确使用。

教学手段是由教学内容决定的,在教学过程中不可滥用信息技术而且在应用的过程中不可哗众取宠,为了应用而应用,流于形式,教师应该明确,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意义,在于充分而又恰当地应用它来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信息技术要与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相结合。

尽管信息技术作为直观的教学工具,具有很大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但是传统的黑板、粉笔、挂图、模型等工具,录音机、幻灯机、放映机等电化教学手段仍有用武之地。只有把各种教学工具和教学手段充分结合使用才可起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3、注意生物学科的特点。

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师生完成许多原先没法亲自动手完成的实践活动,可以通过影像等手段模拟各项生命活动,然而生命的活性是任何模拟图像无法取代的。而且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有些能让学生亲手完成的实践活动或实验就应该让学生亲自去做,因为“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听来的忘的快、看到的记得牢、动手做的学得快。如有条件更应带学生走进大自然,去亲身感受、观察和热爱真实的生物。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必然会带动教育从目的、内容、形式、方法到组织的全面改革。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融入日常教学可为我们教与学构建新的平台。教师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将知识的表达多媒体化,利用信息技术,既可以构建个别化学习环境,也可以营造协作化学习氛围。信息技术教育与其它学科课程的整合,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的人才的有效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但是,教师要清楚的认识到多媒体信息技术只不过是一种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目的在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扩大信息时空,提高学习效率。它是教学手段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我们要在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恰如其分地发挥多媒体信息技术在生物教学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柳海民.现代教育理论进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傅道春.新课程中教师行为的变化[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3]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4]张勤让.谈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误区[J].中学生物学教学,2007-2008。

[5]德.信息技术与教育相整合的过程[M].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7。

生活实例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初步尝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