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7号文库
高中政治远程培训研修日志1
编辑:深巷幽兰 识别码:16-739226 7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10-09 08:23:44 来源:网络

第一篇:高中政治远程培训研修日志1

高中政治远程培训研修日志 我通过几十多天的网上远程教育学习,现对思想政治新课改的认识,利用《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这堂课记录下来,与各位专家和同行分享。

1.教学目标:向多维目标转变

在这次远程教育培训学习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以往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以知识为本位,过分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看作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而新课程贯彻了生活的理念,明确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使教学目标的设计从一维转向多维,不再单一注重知识和能力目标培养,还要求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个方面培养。因此在《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的教学目标设计上,在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列举生活中的事例,评议政府履行职责的表现”的前提下,我注重了 “生活化”多维目标的实施。

2.教学策略:创设生活情境,引导体验感悟

新课改精神强调合作探究,强调培养学生的情境思维。新教材在情景创设的编写上一般遵循这样一个特点:情景导入——情景分析——情景回归。情景导入主要提供与课文有密切联系的案例、问题、形象的资料,激发学生兴趣,启动思维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虽然我们的教材具有浓郁的时代生活的气息,但是情境设计有时较为滞后,而思想政治课的一大特色就是其时政性。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用政府最新有关职能的情景资料导入,并呈现问题探究,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己思考并判断,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样,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

3.教学内容:体现“三贴近”的原则

《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高中学生群体的原则,注重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三贴近”原则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不懈的追求,也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和理念。

我在授课过程中一直注重时事政治的内容,将时政与课本内容相联系,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在本次授课过程中,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关注学生身边最新的两会、云南盈江地震、上海房管局原副局长陶校兴受审等时政热点体现思想政治课程的时代感问题,围绕探究问题展开,着力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及获取知识的能力。

把思想政治教学深入到现实生活中去,尤其是学生的生活中去,使思想政治教学充满生活色彩,反映生活本质,这是目前每一位参与新课改教师所面临的任务。新教材更加联系生活,例子也更具价值。在不到一年的我省新课改大潮中,我初步尝试了为学生架起“书本——生活”的桥梁,这也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和探索。在授课过程中,为了充分贯彻教学生活化理念,使学生感受到我们在接受政府管理的同时还在享受着政府的服务,认识到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此外,教学中还设计了两会中河南代表团的相关链接以及市政府为民兴办实事的情况。这样,增强了学生与思想政治课的感情,同时,提高了学生认识社会的能力。

新课改要求我们的教学活动要贴近学生的学习、情感、思想和心理,而贴近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在教学中,我选用福建南平市实验小学门外残杀小学生事件发生后,河南省各市各区的110警车在学生上学、放学的重点时间段停靠在学校门口,以保障校园安全的鲜活事例,并不失时机地联系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从而使学生走进现实,把学校与社会直接联系起来,真正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体验成长的乐趣。再如,在让学生体味我国政府的职能时,我出示了在网络上找到的相关图片及新闻材料,在学生直接进入探究角色的同时,教师也很好地引导了学生、服务了学生。

在落实“三贴近”原则的过程中,我始终用探索合作的形式把课堂统一起来。探究法不但使每个学生都积极思考,并且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通过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比较、评价,较好地开拓了他们的思路,也突出了学生的个性特点;不仅创设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多向信息交流的机会,而且营造了一种宽松、愉快、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形成了师生交往、生生互动、共同发

展的教学过程,践行了新课程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

4.教学手段:现代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构建以生活为基础的课程模块”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它强调“三贴近”原则。但是,有时素材是简单的语言,很难再现出来,学生也很难获得生活上的体验。所以需要我们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这样,能更好地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使学生获得生动、真实的生活感受,使教材的“文本”素材用生活化的形式呈现出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而单一的传统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于是,我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点,采用文本、图像等多媒体教学材料,把抽象的知识寓于生动鲜明的形象之中,使课堂富有启发性、教育性。这样,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不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深入落实了科学发展观。在信息时代,我们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还应该看到,传统教学方法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经过实践的不断筛选、淘汰,被人们逐渐认识和利用而流传下来的。因此,尽管置身于甘肃新课改的浪潮中,我们还需要辩证地认识和掌握不同的教学方法。所以,在多媒体教学中可以适当地灵活地运用传统教学的调控作用。本堂课我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比较成功地使用了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读书指导法、布置作业法等教学方法,切实提高了课堂实效。

5.和谐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强调民主、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因为这有利于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的创设,也有利于学生的接受。因此,我在《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这节课上,始终精神饱满,表情愉快,目光亲切,态度和蔼,面带微笑,而且不失时机地表扬激励学生。由于尊重了每一位学生,不但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学习的热爱,使课堂教学在愉快热烈的气氛中进行,而且还建立平等、互信的师生关系

6.不足与打算

由于准备不够充分,本节课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因对“学情”了解不够,课堂设计比较保守,时间上略显紧张。教师今后在引导过程中也要注意细节,不能急于进行自己预设的环节,要关注学生,要给学生留白。

总之,每一次教学竞赛都激发着教师对教学问题的思考,促使我们改进教学方法和探索教学规律,给予我们的帮助都是非常大的。现在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面对新课改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我们目前的专业知识储备和教学经验还远远不能满足于任课,我们的见识、修养和经验还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必须不断地汲取别人的成功经验,充实进步思想,时时“刷新”。这样,我们才会更新观念,用全新的眼光来审视新课程,驾驭新课程,积极投身到新课改之中去。

第二篇:远程培训研修日志

远程培训研修日志

我一直在不间断的进行教师远程研修培训,这次远程研修培训好比给教师雪中送炭。在培训学习中通过看视频、听讲座、听专家点评、看简报看各位老师们的作业、研修日记、看评论以及参与评论,参与专家与学员之间、学员之间的互动讨论。学到了很多新知识,真是受益匪浅。现将这次培训学习报告如下:

1、通过远程研修,我的观念得到进一步更新

有机会来参加这次培训,有机会来充实和完善自己,我自豪,我荣幸。但更多感到的是责任、是压力!回首这次的培训,真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效果明显。培训中有各级教育专家的专题报告,有一线教师的专题讲座,有学员围绕专题进行的各种行动学习。这次的培训学习,对我既有观念上的洗礼,也有理论上的提高,既有知识上的积淀,也有教学技艺的增长。这是收获丰厚的一次培训,也是促进我教学上不断成长的一次培训。

2、通过远程研修,我学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

通过远程研修,专家讲座的内容在我心中掀起了阵阵波澜,不仅让我了解到了前沿的教育教学改革动态,而且还学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在专家讲授的一些教育教学实例中产生了共鸣,从而让我能从理论的层次来解释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碰到的一些现象,也为我今后的课堂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3、通过远程研修,我增长了见识。远程研修平台上的老师都在努力地学习,积极地发表文章和评论,甚至有些老师在晚上十一二点都在网上学习这些老师的学习精神真是值得我努力学习。他们的文章:观点独特新颖、方法行之有效、行文优雅俊秀。在和这些老师交流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到自身的浅薄,感到加强学习的重要性。所以远程研修的过程中,我一直抱着向其他老师学习的态度参与的,多学习他们的经验,结合自己的教学来思考,反思自己的教学。

4、通过远程研修,激励自身成长,展望未来

培训是短暂的,但收获是充实的。让我站在了一个崭新的平台上审视了我的教学,使我对今后的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这一次培训活动后,我要把所学的教学理念,咀嚼、消化,内化为自己的教学思想,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要不断搜集教育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增长专业知识。课后经常撰写教学反思,以便今后上课进一步提高。并积极撰写教育随笔和教学论文。

我的未来目标是通过自己的不断磨砺成为一名语文骨干教师,我有信心在未来的道路上通过学习让自己走得更远,要想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骨干教师。为了理想中的教育事业,我将自强不息,努力向前!

总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还会一如既往地进行专业研修,不断创新思路,改进教学方法,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语文骨干教师。

网络研修随笔感言

自从参加网络远程研修以来,我在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方面,经历了迷茫懵懂、渐呈清晰到教学观念上有了较大的提升,可以说研修平台像一扇窗口,让我眼界更加宽广,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感谢远程研修平台!

首先,远程研修开辟了一条普通教师与全国知名教育专家,紧密接触的通道。我可以随时聆听专家的讲座,领略专家科学的教育理论和先进的教学方法,耳目一新,百听不厌,从根本上转变了教育观念。在工作中,使我能够再遇到与讲座中类似的、或其它棘手的问题时,学会理性的思考和冷静地处理方式。

其次,远程研修为学员搭建了广阔的交流平台。以前专家传经送宝,或教师学习交流要“走出去,请进来”颇费一番周折,也难于满足到各地学习的强烈需求。如今却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图”!网上研修,一下子缩短了地域之间的距离,改变了时空之间的连线,我可以十分便捷地在网上学习、交流,和众多的学友虽不“面对面”却已“心连心”,真可谓为是,妙不可言,乐在其中!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远程研修平台像一架云梯,让我能不断的向上攀登。看到了有那么多的学员文笔流畅,才思敏捷,学识渊博像磁石一样吸引了我,令我感慨万千,羡慕不已,顿觉“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自有强中手”,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充满了孜孜以求的激情;仿佛打了一剂强心剂,开启了自身向上不断攀登的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作为一名教师要求学生勤奋好学,自己首先要做到学无止境,要求学生动口、动手、动脑,自己也要边学、边思,不浅尝辄止,不固步自封,勇于探索,学有所获!

感谢网络研修平台,让我听到了那么多默默无闻的教育工作者,实践探索的脚步声;感谢网络研修平台,让我看到了那么多心怀高远的执著寻梦人;感谢付出智慧和辛苦的教育专家和同行们,让我从你们精彩评论和提交的一份份的班级作业和班级交流中,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具有的无限人生,无限的风景!

阅读困惑:从科学性的角度分析《斑羚飞渡》,不合理的地方实在太多。尤其令人惊奇的是,作者笔下的这一群斑羚是会算术的,头脑中有良好的奇偶数概念。而且,这个斑羚群能够做到老少分队,进行比例调整,显然在进行比简单算术还要高级的思维活动,这在低级动物斑羚那里根本不可能,是违反了一般科学常识的。还有,斑羚群在有组织的逃亡过程中,表现出了难得的“舍己救人”的崇高觉悟,表现了难得的“以老救少”的集体主义精神,这可能吗?危难时刻的斑羚群的纪律性比溃败中的军队的纪律性要好得多,简直是训练有素,在危难中保持着集体性的沉着,而镰刀头羊的伟大表现和光辉形象,就是放在人类最优秀的那一层次中,也是令人高山仰止的!甚至,作者笔下的猎狗也没有了狗性,也被斑羚的精神感动了,这哪里还是猎狗!

第三篇:远程培训研修日志

研修日志

众所周知,备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教学,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学生掌握相关知识,掌握知识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有效的运用。

“运用”是一个能动的概念,它是由知识演变为能力,进而发展成为素质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同时也是不以一章一节内容为划分区域的全面综合的过程。

由此可见,要想备好化学课,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因材施教

化学教材和其他各科相比,具有相对稳定性,几年如一日的现象可以说是司空见惯。这为我们更好地探讨教材与教材、章与章、节与节、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没有联系就没有化学,缜密的化学体系,有着其他任何学科都无法比拟的内在联系。

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化学能力通常有一般能力和专业能力之分,其中,一般能力有:观察、理解、记忆、运用等能力;不同能力的培养往往须要用不同的方法。因此,我们在传授知识之前,一定要将能力要求加以明确,做到有所侧重、有的放矢。

全面实施因材施教方略每个学生有每个学生的特点,想用一个教案来将所有的学生“九九归一”,显然是不切实际的。教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这就要求教案内容应具有相当的“梯度”。这种“梯度”要能让基础好的学生“吃不了,兜着走”--给他们留一些有思考性的问题,以

作为课堂内容的延续;让基础相对差一点的学生“吃得香,不肯走”

二、内容与方法的有机统一

备课时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将课本中的相关内容进行合理安排、优化重组是十分必要的。

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备课时一定要遵循“以人为本、按需分配”的原则,找准“教”与“学”的切入点,激发、培养、并满足全体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由此可见,教师备课的过程实质是“导演”利用多种“道具”形成多样可观可感的信息源的过程。唯有课程安排巧妙、课堂设置合理,才能给学生以多种感官上的良性刺激,对他们进行适当的诱导,使其在愉快教育、适度紧张等心理状态的共同作用下,全面、快速地提高心智。

三、化学模型与实际运用 “化学模型”是格式化了的解题模式

模型的建立过程,实际上就是对已有知面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为学生能尽快地拥有尽可能多的知识、技巧与能力,做好内容、方式、方法上的准备。

有时一段画龙点睛的文字、一个出神入化的图形、一条始料未及的思路均有可能成为一篇优秀的教案。事实上,教案的风采往往在她内在的“神韵”,而不在其“形式”。如果我们把目光仅仅放在“形”上,则很容易犯“形而上”的错误,得“形而下”的苦果。我们完全有理由这样认为:“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艺术的最高境地,也是教学艺术的最高境地!

第四篇:高中政治研修日志

思想政治新课改有感

经过几十多天的网上远程教育学习,现对思想政治新课改的认识,利用《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这堂课记录下来,与各位专家和同行分享。

1.教学目标:向多维目标转变

在这次远程教育培训学习中,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以往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以知识为本位,过分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看作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而新课程贯彻了生活的理念,明确了“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使教学目标的设计从一维转向多维,不再单一注重知识和能力目标培养,还要求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个方面培养。因此在《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的教学目标设计上,在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列举生活中的事例,评议政府履行职责的表现”的前提下,我注重了 “生活化”多维目标的实施。

2.教学策略:创设生活情境,引导体验感悟

新课改精神强调合作探究,强调培养学生的情境思维。新教材在情景创设的编写上一般遵循这样一个特点:情景导入——情景分析——情景回归。情景导入主要提供与课文有密切联系的案例、问题、形象的资料,激发学生兴趣,启动思维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知识。虽然我们的教材具有浓郁的时代生活的气息,但是情境设计有时较为滞后,而思想政治课的一大特色就是其时政性。因此,在本节课的设计上,我用政府最新有关职能的情景资料导入,并呈现问题探究,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己思考并判断,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这样,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

3.教学内容:体现“三贴近”的原则

《中学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高中学生群体的原则,注重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三贴近”原则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不懈的追求,也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和理念。

我在授课过程中一直注重时事政治的内容,将时政与课本内容相联系,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在本次授课过程中,借助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关注学生身边最新的两会、云南盈江地震、上海房管局原副局长陶校兴受审等时政热点体现思想政治课程的时代感问题,围绕探究问题展开,着力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及获取知识的能力。

把思想政治教学深入到现实生活中去,尤其是学生的生活中去,使思想政治教学充满生活色彩,反映生活本质,这是目前每一位参与新课改教师所面临的任务。新教材更加联系生活,例子也更具价值。在不到一年的我省新课改大潮中,我初步尝试了为学生架起“书本——生活”的桥梁,这也是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和探索。在授课过程中,为了充分贯彻教学生活化理念,使学生感受到我们在接受政府管理的同时还在享受着政府的服务,认识到政府是便民利民的政府。此外,教学中还设计了两会中河南代表团的相关链接以及市政府为民兴办实事的情况。这样,增强了学生与思想政治课的感情,同时,提高了学生认识社会的能力。

新课改要求我们的教学活动要贴近学生的学习、情感、思想和心理,而贴近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所以,在教学中,我选用福建南平市实验小学门外残杀小学生事件发生后,河南省各市各区的110警车在学生上学、放学的重点时间段停靠在学校门口,以保障校园安全的鲜活事例,并不失时机地联系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从而使学生走进现实,把学校与社会直接联系起来,真正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体验成长的乐趣。再如,在让学生体味我国政府的职能时,我出示了在网络上找到的相关图片及新闻材料,在学生直接进入探究角色的同时,教师也很好地引导了学生、服务了学生。

在落实“三贴近”原则的过程中,我始终用探索合作的形式把课堂统一起来。探究法不但使每个学生都积极思考,并且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通过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比较、评价,较好地开拓了他们的思路,也突出了学生的个性特点;不仅创设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多向信息交流的机会,而且营造了一种宽松、愉快、民主的课堂教学氛围。形成了师生交往、生生互动、共同发展的教学过程,践行了新课程把课堂还给学生的理念。

4.教学手段:现代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构建以生活为基础的课程模块”是《新课标》的一个重要理念,它强调“三贴近”原则。但是,有时素材是简单的语言,很难再现出来,学生也很难获得生活上的体验。所以需要我们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结合,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这样,能更好地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使学生获得生动、真实的生活感受,使教材的“文本”素材用生活化的形式呈现出来,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而单一的传统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于是,我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点,采用文本、图像等多媒体教学材料,把抽象的知识寓于生动鲜明的形象之中,使课堂富有启发性、教育性。这样,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不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在思想政治教学中深入落实了科学发展观。在信息时代,我们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还应该看到,传统教学方法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经过实践的不断筛选、淘汰,被人们逐渐认识和利用而流传下来的。因此,尽管置身于甘肃新课改的浪潮中,我们还需要辩证地认识和掌握不同的教学方法。所以,在多媒体教学中可以适当地灵活地运用传统教学的调控作用。本堂课我在使用多媒体教学的同时,比较成功地使用了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读书指导法、布置作业法等教学方法,切实提高了课堂实效。

5.和谐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强调民主、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因为这有利于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的创设,也有利于学生的接受。因此,我在《政府的职能:管理与服务》这节课上,始终精神饱满,表情愉快,目光亲切,态度和蔼,面带微笑,而且不失时机地表扬激励学生。由于尊重了每一位学生,不但激发了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学习的热爱,使课堂教学在愉快热烈的气氛中进行,而且还建立平等、互信的师生关系

6.不足与打算

由于准备不够充分,本节课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因对“学情”了解不够,课堂设计比较保守,时间上略显紧张。教师今后在引导过程中也要注意细节,不能急于进行自己预设的环节,要关注学生,要给学生留白。

总之,每一次教学竞赛都激发着教师对教学问题的思考,促使我们改进教学方法和探索教学规律,给予我们的帮助都是非常大的。现在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面对新课改的实践探索与思考,我们目前的专业知识储备和教学经验还远远不能满足于任课,我们的见识、修养和经验还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必须不断地汲取别人的成功经验,充实进步思想,时时“刷新”。这样,我们才会更新观念,用全新的眼光来审视新课程,驾驭新课程,积极投身到新课改之中去。

第五篇:高中政治研修日志

高中政治研修日志

通过培训学习,使我清楚地认识到整体把握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的重要性及其常用方法。整体把握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不仅可以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高中思想政治的主要脉络,而且可以使我们站在更高层次上以一览众山小的姿态来面对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将个人的智慧与集体的智慧融于一体是把握思想政治中的主要脉络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个问题的看法与理解角度和理解程度是不完全相同的。不同的思维模式会产生不同的讲课方式,不同的授课方式就会收到不同的效果。好的授课方式与方法能使学生轻松乐学,如沐春风;科学的思维模式,能使学生左右逢源,事倍功半;恰当的情景导学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具体说来:

一、在政治课堂上

1、要从不同角度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新方法。科学创新的基础在于知识准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要从引导学生学好用好知识开始。科学文化知识学得越扎实,培养创新能力就越有坚实的基础。创新能力,是以感知、记忆、思考、想象等能力为基础的,他体现着智力品质的综合性,并表现出探索性和求新性。没有坚实的知识基础,就难以产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泰勒说过:“具有丰富知识和经验的人,比只有一种知识和经验的人更容易产生新的联想和独到的见解。”从来就没有文盲科学家,也永远不会出现文盲科学家。人类社会不可能倒退到没有知识、没有文化的野蛮愚昧状态。对知识的学习探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创新的需要。

2、要适当组织课堂活动。要在活动中开展教学,在教学中开展活动。通过活动,学生在巩固已学知识的同时,也得到体验,获得新知,学习潜力得已开发,个性得到张扬。可以开展自学、讨论、辩论、讲演、时事评论等各项活动。如在讲到商品价格时可组织学生讨论:“降价是否是最佳的竞争手段”、“价格竞争是客观的必然而是人为的炒做”、“商品生产者和商品销售者是否可以随意降价?”等。

3、要灵活处理教材。在教学中要做到既不拘泥于教材,也不背离教材;既不完全照搬教材,也不把教材放在一边。我们老师不能完全只教教材,可以根据课程标准与学生实际补充新的内容,也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述教材、归纳教材,可以将纸质媒体变为多媒体。

4、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要不断创新。必须运用发展中的创新性理论去指导教学,丰富和补充教学的思想内容,促进学生认识的不断创新。教师教学的内容要不断更新,导课的方法要新,教学用具要新,引入例证要新,教学设计也要不断创新,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

5、培养学生开放性思维能力。所谓开放性思维是指突破传统思维定势和狭隘眼界,多视角、全方位看问题的思维。具备了开放性的思维方式,就能够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任何创造性思维活动都是在一定的人类思想成果基础上进行的,都是对既定思维成果的丰富或扩张,是对原有知识界限的破坏和原有知识结构的补充。所以,创造性思维本质上是一种开放性思维。任何思维上的创造都必须以开放的思维为桥梁。任何创造性的思维成果,都是开放性思维方式的结晶。

6、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创新品质所需要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问题意识。要允许批评、允许怀疑、允许争论。因为批判是创新的必要条件,怀疑是创新的前奏。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质疑的态度十分重要。要教育学生不惟上、不惟书、不惟师,要惟实。要遵循规律,立足事实,不断去研究新问题。要让学生敢问、会问、能问。

二、在政治练习上

1、试题要由知识型向能力型转变

(1)命题时要力求作到灵活不呆板,问题要指向一个知识群,而不只是某一个知识点,要给学生留有多角度的思维可能和思维空间,使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理解灵活运用知识并分析作答。

(2)在答案设计上也要多元化。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和回答问题,只要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均可给分。还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如果观点新颖还可适当加分。这对鼓励学生的求新、求异思维,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有推动作用的。

(3)可直接构思一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设问,让学生去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如:让学生写出有关环境保护的好建议、让学生寻求解决就业问题的新途径、如果你是厂长、经理碰到XX情况该怎么办?如果你手中有一笔钱你怎样用它去赚更多的钱?等。

2、让学生自己创设新题型、设计新题目

可以让学生围绕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命题并作答,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围绕一个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和分析,形成解决问题的各种办法和思路,有创意地解决问题。可以把选择题改成问答题、把问答题改成辨析题;可以将几题合成一题,也可以将一题分成几题。这样,通过变换思维方式来思考和分析问题,而不仅仅限于用一种思维方式来思考和分析问题,往往可以取得出人意料的解决问题的成功方法。凭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对头脑中已接受和储存的各种信息、素材进行加工制作,重新排列组合,往往可以创造出未曾感知过甚至从未存在过的事物形象。

3、布置、设计一些研究型的、创新型的作业

(1)可以让学生去探索学习方法: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概括教材内容,如“辨证统一关系的”、“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的”、“、基础作用的”、“根本原因的”等;可以让学生去找寻知识线索;可以让学生去找关键词、中心词;可以让学生去把教材内容层次化、条理化。

(2)可以设计分析型作业:如新闻分析、热点分析、针对某一问题的分析等。

(3)可以设计观看型作业:如“焦点访谈”、“新闻调查”、某个电视剧、某个作品、某场记者招待会等。要求做好观看记录,写出观看体会或分析评论,大家还可以交流感想。

(4)可以设计口述型作业:让学生多说,让他们的嘴巴动起来。

(5)可以设计研究型作业,让学生展开社会调查:要求确定调查主题、调查对象,制定调查计划方案,做好调查记录,整理、分析有关材料,写出调查报告或论文,交流调查情况和感受。

(6)可以设计一些答案不唯一的作业,鼓励学生大胆探索。

三、在课外活动上

1、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的本质要求主要是:把继承与创新结合起来;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把学习与研究结合起来。研究性学习其实是倡导学生的一种自主学习,本质上是要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征。因此,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2、积极开展小发明、小创造活动。可以创作情境小品,可以进行演讲,可以自己动手进行小制作,可以自办手抄报、墙报、黑板报,可以自己设计活动方式、活动计划,自己准备活动工具。

3、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各种活动。如调查研究、参观访问、学工学农、旅游考查、辩论赛等。我们在进行创新教育的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处理好几个关系:创新与继承的关系;创新与学习的关系;创新与尊重客观规律、客观条件的关系;创新与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学校规章制度的关系。创新不能脱离客观实际、违背客观规律。创新的目的是提高效率、节省成本、提高效益,更多、更好、更快地解决问题。如果不顾客观实际和客观规律,也不管客观效果,单纯地求新、求异,那就违背了创新的本质要求。我们也不能借口创新,就置国家法律、法规及学校规章制度于不顾。任何创新都离不开实践,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是分不开的。因此,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注重调查研究、注重遵循规律、注重参加实践。

每个人都拥有创新欲,但不一定都具有创新力。创新教育并不是具体地教学生怎样去创新。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一切发明创造都不是靠别人教会的,而是靠自己想象,自己做,不断取得进步。”创新教育的本质在于诱导、激发、培植和保护学生的创新欲,使之转化为学生的创新力。人类就是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变化发展的。创新教育也并不是教育的全部内容,它是与守恒教育相辅相成的。创新与继承是辨证统一的。我们要继承而不守旧,要创新而不否定一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扬弃传统,善于不断总结,在教学实践中不断锻炼自己的教学机智。要善于发现和引导学生的闪光点,善于拨亮学生创新的思想火花。

高中政治远程培训研修日志1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