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精品范文库 > 11号文库
从畲族头饰的意义谈起
编辑:枫叶飘零 识别码:20-396180 11号文库 发布时间: 2023-04-12 18:53:00 来源:网络

第一篇:从畲族头饰的意义谈起

从畲族头饰的意义谈起

作者:蓝万清

——关于畲族文化与旅游开发关系的思考

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中,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及其表现形式,畲族文化主要有语言、信仰、服饰、民歌、武术、医药等等,随着汉族文化的侵蚀,许多文化内涵被淹而不显了。有的外族人并不了解畲族文化,似乎畲族文化的代表就是服饰,尤其是畲族妇女的头饰更成为畲族的象征,由于畲族服饰给人以直接的外观形象,似乎成为畲族的代名词。潘宏立《福建畲族服饰类型初探》①(载《福建文博》1987年第2期)详细介绍了福建各地畲族妇女不同的服饰,并分为罗源、福安、霞浦、福鼎、光泽、顺昌和漳平等七种类型,各地大都称头饰为“凤冠”,即“凤凰冠”,形成了最有民族特色的服饰特征。

畲族妇女头饰分婚前、婚后和老年三种,《畲族传说故事》所载《凤凰装的由来》②一文介绍服饰的式样和来源,婚前女子的小凤凰打扮,“用红头绳扎头髻一圈,盘在头上,衣领衣袖边的刺绣花纹不那么宽,腰带向后扎,带上绣有花纹,尾有丝絮,象征美丽的凤尾”。已婚女子是大凤凰的打扮,“红头绳扎的头髻升高,象征凤髻,衣领衣边和两手衣袖,绣着很宽的的彩色花边,多是大红、桃红夹着黄色的花纹,象征凤凰颈、腰和翅膀,向后飘的腰带增宽,绣的花纹也增多了,有的还扎上闪光的金边和珍珠般的丝絮,象征美丽的凤尾”。老年妇女是老凤凰打扮,“头髻低矮,衣服和腰带的花纹颜色也稀少”。当然这些服饰故事与盘瓠传说有关,是高辛帝娘娘赐给三公主美丽而珍贵凤冠和镶着珠宝的凤衣,世代沿袭,流传至今。

不过,正统的学者们并不以此为然,对于畲族的服饰自有一番高论,认为是畲族图腾的表现形式,如凌纯声《畲民图腾文化的研究》③: “畲民妇女头戴的狗头冠,为图腾装饰最显著之一,此狗头冠的形式,因地域或氏族的不同而稍异其形”,据凌纯声称他搜集到三种不同的狗头冠:

1、丽水道士 式,2、景宁敕木山式,3、福州罗冈式。“此冠象征狗形必有狗头、狗身、狗尾三主要部分”,“汉人名之日狗头冠,畲民也不否认”。最早记述盘瓠传说文献之一的《后汉书·南蛮传》载:盘瓠子孙“好衣五色服,制裁有尾衫”。尾衫是什么,凌纯声以为是狗尾形,他还引述大量与畲族有共同盘瓠崇拜的瑶族资料,论证“凤冠”就是“狗头冠”。并对三种狗头冠作了详细分析,精确描述。这种说法值得我们研究深思,这比单纯排斥,简单否定,虽然困难了些,然而却更有意义的多了。当然向游客介绍畲族历史文化宜正面,以免引起不必要的民族纠纷和矛盾。

显然,畲族的历史文化是具有相当高的旅游价值,但真正意识到畲族文化是一笔可贵的旅游资源,并逐渐成为现实了,则是近来的事,连江县小沧乡山仔水库的畲族文化旅游开发取得初步成效,这也是畲族人民向外界展示自己独特的文化,呈现自己的精神风貌,宣扬民族传统的好机会。但是随着大量游客进入民族地区,挟带着现代文化的技术和病症,会给畲族群众以巨大的冲击和压力,正确认识和处理主体与客体、自我与他人、畲族与他族、游客与主人、参观者与被参观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尽力保护畲族珍贵的文化资源,成为不可避免、迫在眉睫的现实问题了。旅游业的兴盛并不意味着畲族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有时却是以文化资源的丧失为代价的,其实畲族的文化资源并不丰富,其文化精髓相当的脆弱,广大群众,尤其是领导者,更要保护畲族文化资源,特别是畲族同胞更应该珍视自己祖先代代流传下来的古老文化价值。建立民族平等意识,尊重畲族风情,理解民族心态,还有相当路要走。民族团结、共同进步是我国基本民族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认同其他民族的文化传统是在民族地区旅游的基本前提,否则也不可能得到当地少数民族同胞的尊重,对于不尊重民族习俗,甚至歧视言行,广大畲族群众有权利捍卫自己的民族利益,维护民族传统的命脉。对异族文化猎奇心理,采取“非我族类”的戏弄态度,自觉不自觉无聊歧视的行为,都应该予以否认和抨击。2000年5月某一电视台的周末综艺节目,居然播出这样的情节:三位只会笑,根本不懂尊重民族习俗的花瓶式女孩,她们既不了解畲族文化,也不知晓民族历史,更不知道头饰的真正内涵,竟轮流给一位畲族妇女乱梳一气,她们将畲族妇女戏弄一番后说:如果要我梳这样的发型,我就不出嫁了。以这样无知且居高临下态度去民族地区旅游,想获得民族地区群众的依赖和尊重,比骆驼过针眼还难。

畲族头饰都是高度抽象化了的艺术品,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充分展现了畲族人民的创造力,将人类共同的思想关注其间,将人生丰富感情倾注其中,体现了人类灿烂的精神文明,给人希望和向往。2000年5月罗源民族风情旅游节上,有位女孩扮成畲族祖妈三公主模样,伫立于园伞之下,两边各有一位手持钢刀的汉子护卫着,将一个高度抽象化的畲族头饰简化成实物,将艺术化的作品退化为表面华丽、内无一物的装饰品,有的畲族同胞称简化的头饰为“老母鸡”,只有思维退化的民族才这样的写实,如果畲族服饰是如此真实,那这个民族必定是一个毫无创造力的民族。正确展示民族文化,体现民族尊严成为民族风情旅游中值得关注的问题。

民族特点体现民族差异,差异就是特点特点也可以称为差异,但差异特点并不造成民族矛盾和冲突,如果不能正确认识、对待民族差异和特点,就可能出现民族歧视,导致民族矛盾和冲突。

畲族文化资源并非仅仅是服饰,还有其他丰富表现形式,在罗源县霍口畲族乡福湖村的大王宫建筑,非常有特点,这些都是很值得向人们展现自己民族文化的老房子及其故事,需大力开发,当然这需要投入时间、精力、财力,远不如现成的服饰、祖图、山歌来的方便,克服急功尽利的功利意识,从畲族文化长远出发是保护发展畲族地区旅游业的前提。同时也是向广大游客接受本真纯正的民族的基础,福州罗源民族风情旅游节中,畲族的祭祖活动的地点竟然是全村地方神所在地的大王宫,这是对畲族尊祖感情的亵渎,也是对畲族祭祖活动的歪曲,首先在畲族祠内进行祭祖,是向畲族始祖盘瓠贡奉祭品,而不是其他什么神祗,有意识地提高第三公主地位,无形突出母系特点,使许多游客为以畲族是女权社会,不能真正反映畲族文化的内涵,反而说明在外族文化巨大压力下,畲族文化的失落和变迁,其实贯穿畲族历史文化是畲族盘瓠,而不是第三公主,畲族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盘瓠传说的痕迹,公主是以最高家族成员的身份,外嫁古老的畲族社会,以公主为主线的畲族历史,固然可以规定畲族血胤的高贵和正统,并不能给畲族文化本身以任何形式的光大。

畲族民间文学也具有相当高的旅游价值,民间文学反映人类普遍的感情,人类共有的心理希望和憧憬。

畲族山歌蕴藏着极为宝贵的文化信息,畲族群众以歌唱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真实朴素的喜愤哀乐,旅游者要了解异族风情,增加见识扩大视野,必然感兴趣,关键是如何将畲语翻译成汉语,达到“信”、“达”、“雅”的程度。2000年4月,福建农业大学举办少数民族菌草技术栽培培训班,罗源霍口畲族乡溪前村的雷兆勇清唱一首畲族情歌,全班绝大多数学员不懂什么意思,却赢得满堂的喝彩,他称这首曲子为《化蝶》:对面女孩啊!看过来,我很想向你表白,你像一朵鲜艳的花朵,我却不知如何采撷;如果你愿意我将化作蝴蝶飞向你的心坎。后来雷兆勇将这种解释归纳为:“妹在那边哥这边,要采妹花无路走;妹花若愿让哥采,愿化蝴蝶飞过来。”这类表达两情相悦的情歌,或许是现代流行歌曲所无法比拟的,也可与我国最早的经典诗歌相媲美,真正是“思无邪”。山歌旅游价值,并不是让外人来听听用异族的语言的歌声,而是让游客听得懂,学得会,唱得来,回到古代社会那“好色而不淫”的时代,要让他们认同畲族文化,赞赏畲族传统,与世人共享千百年来祖先留下的“歌言”的无穷魅力,它是可以让畲族后人感到骄傲和自豪的,因为这是“发乎于情,止乎于礼”的音乐。

畲族的拳术和青草医也很有民族特点,罗源“八井拳”就是遐迩闻名的畲家拳,在健体强身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点“六时”及治疗更是畲族武术和畲医的精华,海内外电影的武打功夫片中常有“点穴”的高招,真正可以在畲乡亲身经历到,如果“六时”被点,会感到头皮发麻,定期畏冷,甚至寒战,逐渐疲乏、消瘦,必须用“六时草”及时治疗,有的还要结合针刺、放血的,否则会导致死亡。这些畲族传统文化历史资源,应该在现代社会中得以流传发展,成为人们宝贵医学资源,供人类共同享受和使用。

2000年5月26日,《福州日报》头版报道了福州罗源首届畲族风情旅游节的活动,题目为《畲家风情抵万金》,这里的风情,希望是正确展示畲族文化,不是用变味的风骚以博得看客的好感,不是用表面的噱头招徕来者,不是卖弄畲家风情以迎合观者猎奇心理,用低级趣味来满足人性的低级的欲望,畲族人民应该有意识地抵抗这种诱惑,在发展畲族风情旅游业过程中,固守自己的文化,保护自己的传统,珍惜自己的历史,关注自己的命运,增强对外界病菌的免疫力,畲族的文化传统必将代代相传,畲族人民将无愧于前人,也无需羞对后人。

我们坚信畲族地区的旅游业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民族地区的支柱产业,我们更加坚信未来畲族人民将以完整独立民族形象顽强生存于东南文化列岛之中。

注释:

第二篇:从潜规则谈起

從潛規則談起

世界萬事萬物,有明就有暗,有顯就有隱,「潛規則」就是不明說的規矩,但這規矩遍於上中下三層,遍於社會各個領域,古今中外都有,中國作為老大國家,「潛規則」更多。

少不更事時會漠視,到碰得釘子多了,才知道潛規則,有時比明規矩還厲害。廣東人不是有句話,「寧可犯天條,不可犯眾憎」,這眾憎,就是潛規則。

別看美國議員什麼都敢說,但敢反猶嗎?這就是潛規則;別看香港人敢罵北京,敢大鬧立法會,但對若干惡人,誰敢罵?這也是潛規則。

講大義凜然,做戲而已。真正大義凜然,如魯迅先生說的「敢於抽刃向強者」。抽刃向強者,要準備犧牲;做戲,博的是掌聲及銀紙,出發點不同,結果也不同。

中共官場談官位仕途,只在最親密關係者中談,絕不可在公開場合講半字,這是人人知道的規矩,所以曾特首在電視對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說,「聽說你可能上調中央,恭喜。」老於世故的張德江也臉色一沉,在場的中方官員全部愕然。喜歡耍小聰明的人,最容易在不同領域的「潛規則」上撞板。此為例。

所謂潛規則,說到底是維護傳統,維護既得利益的規矩。隨着時代及環境的遷移,潛規則會變。變化的規律往往是「否定之否定」,亦即是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極端,物極必反。比如二戰時在歐洲公開迫害猶太人,二戰後任何反猶變為異端。但這種縱容猶太的行為,其實,又為下一次反猶,埋下伏線,你看今日的中東,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民族矛盾何等尖銳,一旦形勢逆轉,情況可想而知。

第三篇:从入党动机谈起

从入党动机谈起

去年的10月份我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这半年多的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对党的认识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在申请入党之前,我对党的认识仅限于书本上对党的描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但是,等我申请入党并经过半年的学习之后,我发现,中国共产党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此,这也使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入党动机。

现在想想,我觉得自己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共产党是中国最大也是最先进的党,在中国共产党里云集了各行各业的精英和优秀人才,加入共产党,可以让我结识到更多的有识之士,可以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从而不断地完善自我、提升自我。还记得几天前,我和小组的同学一起讨论时事热点,我们从食品卫生谈到公共安全,我们从中菲争端谈到南海问题······在这过程中,我们有争论、有反对、有赞赏,更有思想的激烈碰撞,而与此同时,我们的认识也都有了提升。我觉得这正是我入党最根本的意义。

二、加入中国共产党,可以为我今后的发展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平台,从而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理想。或许这有一些功利,但是,我觉得在实现自己理想的同时,我也能给社会做出一些贡献。虽然这些贡献可能是微不足道的,但我们必须知道,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就是靠这些微不足道的贡献给撑起来的,所以,我们不能因为觉得自己的贡献太小就无所作为,正如前人所言——“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加入共产党,对于自己也是一种更好的约束。因为从申请入党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必须用党员的规范来要求自己,做到“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并且在日常活动中,我们必须体现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的先进性,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除此之外,加入共产党,我们可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作为一名党员,就意味着要终身“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这也是雷锋精神的核心。今年是雷锋同志逝世50周年,在这样一个大环境里,我们有必要大力提倡和发扬雷锋精神。雷锋精神总结成四个字,那便是“助人为乐”,而这也是我入党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现在的中国虽然已经逐步摆脱了贫穷,但是,我们必须看到,社会上还有很多人吃不饱饭、穿不暖衣,他们都需要我们的帮助。只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我们才能有更大的力量、更好的办法去帮助他们。

四、除了以上几点原因之外,我申请加入共产党还是为了完成我爷爷的一个心愿。因为以前爷爷家曾遭遇变故而变得十分贫穷,家里经常连饭都吃不起,而正是在共产党的帮助下,爷爷家才逐渐脱离了困境。所以,爷爷一直有个心愿,希望我和姐姐能够加入中国共产党,像共产党帮助他们一样去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群;而如今,姐姐已经完成了爷爷的心愿,所以,我也不能让他失望。因此,在去年10月份的时候我提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申请。当然,完成爷爷的心愿仅仅是我入党的一个很小的原因,我决定加入共产党,主要还是由于以上三点原因。

这些便是我入党的动机了,下面我再谈谈自己打算如何用实际行动来争取早日入党。关于这一点,我想从胡敏老师对我们所提的三点要求谈起。她说,党员首先应该是爱党、爱国的;其次,党员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第三,党员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带动周围的其他人。所以,鉴于此,我觉得我首先应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严格要求自己,为身边的其他同学树立一个榜样,起到入党积极分子的模范带头作用;第二,从现在起,认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第三,时刻关注社会上的时政热点,不断充

实自己,保持思想上的先进性;第四,逐渐树立起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并为之坚持不懈地奋斗。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入党的过程也是一条自我成长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可能充满了各种考验,但是我绝不会退缩,我将用实际行动来完成这些考验,争取早日入党。

第四篇:从大学生流失谈起

从大学生流失谈起

一、青工流失情况。

在公司,据我了解,自2005年后青年团员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大学生招入、退伍军人、劳务工青年。

从公司的样本分析,三个人群分别呈现不同的特性,其中新招大学生,每年都有招入,年流失率约为30%,3年流失率超过50%。这个群体基本是公司的重点培养对象,留下来的大部分逐步成为骨干,走向更重要的工作岗位。每年进入10-20名,年龄小,在团时间长,是共青团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和工作对象。

本文主要讨论大学生群体的流失问题。

二、新进大学生分析。

对于新进大学生这个群体,作为共青团的工作对象,开始从80后到90后延展。

新大学生招入群体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毕业人数过多,且稳步增长,导致就业压力过大的低质量就业结构:自1998年起,中国高校连年大幅扩招。99年高等教育在招生人数大幅度增加。普通本专科招生159.68 万人.和98年毕业生为35.41万人相比,4年时间翻了将近5倍。到2002年,各类高校的在校生达到1300多万。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的招生数,比1998年增加了212万,高考录取率从1998年的33%到2000年59%。

2008年,录取599万人,报名人数1050万,录取比例57.0%。2009年,录取率629万, 报名人数1020万,录取率约64.2%。2010年,录取率657万, 报名人数957万,录取率约69%。

以上数据很有趣,进入2008年,我国扩招10年的高考,达到人数的顶峰,自此报考人数逐年下降,录取名额依旧上涨的情况下,录取率大幅攀升,已近7成,照此趋势,预计2016年,将实现100%的录取率。(2010年最高的海南省录取率接近90%)。

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从1998年的9.8%上升到2010年的28%。当时提出一个说法,叫做:变原来大学的精英教育为大众教育。

高校毕业生供需比由1995年的供不应求,发展到1999年供过于求的局面。至于今天的2010年,近几年社会上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问题,应届大学生群体在找工作时成为一种典型的需要中央和政府关怀的弱势群体了,并且流传开“研究生满地走,博士不如狗”的说法了。

扩招之风一开,市场经济搞活,高校产业化,作为准公共产品的高等教育质量在天灾人祸面前全线崩溃。不得不承认,扩招后的很多大学生其素质和专业知识,并不算合格。这算是高校产出的失败。

同时,这一扩招的恶性循环还波及到研究生及更高层次,03年开始,研究生大量扩招,公费待遇名额的逐步减少,研究生层次教育的泛商业化,使原有知识分子的出产结构发生巨变。

后果是,大学门槛的急速降低,沉重的就业压力,导致招入大学生存在一定的盲动性,很多受先就业再择业为指导思想,匆忙签订合同,并没有充分认识到用工供需双方的长远和适合性。

另外,报考人数降低,除开中国人口婴儿潮退去的原因,和现在大学生就业率、高等教育投入产出比的降低有直接关系。

2、个性化强,价值观多元化。“我自管我自己,才不关心别人。”“我追求的是自由,工作中的约束是我的枷锁。”“生活就是要清闲,不求最好,但求最闲。”“一个工作最重要的是呆着开心,其他都不重要”经常在于年轻员工的接触中,听到这些类似的语言。

由于80后、90后的更替加入,更为独立和自我中心的思想拥有一定的市场,必将造成一定的流失,企业毕竟不是来迎合个人发展的地方,太多强烈的个性不适合社会群体大分工的后工业时代,也不利于团队协作。

3、心理预期落差。

因为当时的现状(很多父母吃了没文化的亏,改革开放的需对,对干部正在要求年轻化,知识化。)中国的文化(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从政为先的大众心态。)和人们所认为的历史经验决定了,一旦政府放开扩招,会导致几乎所有的家庭无理智的把孩子向大学里送。

而同时,所谓世界工厂这一“美”称之名的国内企业现状,对相应高校毕业生却没有提供相应的工作机会。比吃苦,比薪水,比弱势,面对各种原因离开土地来到城市的农民工,我公司招入的劳务工,大多数没有竞争优势。而本身的教育高成本投入(99年扩招同时的教育实际市场化产业化使成本迅速提升好几倍),也迫使大学毕业生从心理上还是理智上都无法接受这种“屈就”。

国企的特点,在于稳定,这点对于年轻人的吸引力并不强;国企的重要待遇在于福利,这一点在新近员工上感觉并不是很明显;钢铁企业作为传统重工业,行业利润率极低,属于国企的薪水最差的行业之一;而公司,因各种原因,近几年较为困难,更是导致最终的员工薪水和福利等各种待遇较低。

而工作环境的恶劣,也是现实情况,相信很多大学生从美丽的校园出来,都憧憬过西装笔挺,衣着整洁进入CBD的甲A级写字楼的工作未来吧。新进大学生对艰苦的环境提出异议,辞职而去的情况时有发生,甚至有新进女生听到要去现场当场流泪的。

各方面导致新进大学生都有一种心理落差的经历。

4、工作岗位达到胜任时间长,匹配度较低:平心而论,目前中国的国情,不需要这么多大学生,也没有岗位安置这么多大学生,更不要说“合适”的岗位,更加不要说的是里面部分大学生本身是否合格都还需要斟酌。所谓高校,培养的并不是熟练工,而是有较好思维能力,对相关专业理论有所掌握,具有科研基础的技术型甚至研发型管理型人才。

作为冶金企业,这个传统重工业行业,还是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招入的大学生,必须要从基层做起,更多的是要求从熟练工的岗位开始起步。在学校里,好学生的标准,我们经常会看成绩,同时也鼓励个性发展,寻求适合自己的方向与特长;在企业,衡量一个人才的最终标准是看能否为企业创造价值,能否胜任所在的岗位。

新近大学生带着满脑子的高等数学,英语四六级,马克思哲学等知识来到企业,的确是属于综合素质较高的群体,但是首先任务,是要在具体工作上胜任。

很多大学生,基本在科室、车间里处于打杂、打下手等阶段,并且几年不能突破。尤其是专业不对口的,这种情况尤为突出。车间科室觉得不好安排,难以培养,大学生自己觉得学不到东西,成长受限。

由于上面原因,很多大学生匆忙就业,并在一开始弱势于企业的安排。这种就业岗位,是对新员工的成长有一定压力的,对人才形成逆淘汰,必然导致二种后果:一是必须要适应岗位才能获得较好发展。二是不适应岗位,有发展潜力的大多要寻求离开。

三、大学生流失原因。

经过离职谈话,同事了解等信息收集,近几年大学生流失原因分为以下几种

1、认为不适合自己,包括:

a、钢铁企业、建筑检修行业危险、环境恶劣; b、专业不对口: c、个人发展受限:如学土计的不愿意去施工现场做现场管理员,学机械的不愿意从事钳工岗位。

2、家庭等个人原因:

a、家人要求回去。

b、恋人或爱人分居无法团聚。c、生活圈子无法融入。

3、经济原因或更高追求:

a、学不到东西了,需要更好的锻炼机会。b、收入太低。

c、其他不满足的原因。

4、其他原因

a、人际关系紧张。b、生活不习惯。c、工作压力大。d、偶发事件等其他因素。

四、团委针对大学生流失应当怎么做?

分析以上原因,有些是属于客观无法改变的,有的是属于可以努力的,有的是属于共青团工作能够涵盖的。

我认为,做好以下几个工作才是最大程度解决问题的关键。做好思想工作,尽力减少新进大学生的心理落差,帮助他们尽快实现从校园人到社会人的转变,公司团委每年新进大学生都要送上一封《告年轻的朋友们》的迎新信

做好环境介绍工作,把周围的情况,生活需要,工作环境等做充分的介绍,让他们尽快适应,尽快熟悉,减少不便与不适感。每年公司的新员工集中培训,集团公司每年都要制作迎新精美的手册,进行情况介绍。都是这方面的工作。

做好信息沟通,如:协助单位与员工共同做好职业生涯设计工作,沟通规划培养方案,汇报青年思想,提供人才发展诉求,企业规划目标和需求等。

利用科技创新,QC小组,青年攻关等方式,为大学生提供学习锻炼的机会和施展才华的平台。

向公司积极建议,出台更有利于留住新进大学生的政策和措施,在学习、住食行、用工方式、亲属探访团聚等多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

丰富体娱活动,开展联谊交流,为广大青年交往交际提供更多更好的平台和机会。

五、总结。

人才的流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并不是一件坏事,一定比例的流动率,使得现代社会的人力资源配备就是在这种双向选择中达成动平衡。而对整个社会发展而言,只要培养出的人才,最终还是会落到为社会创造价值上。

对于企业来说,怎么样不断激发新进员工的工作能力,增强核心岗位人才的稳定性,做到培养得出,留得住,见得到成效,才是最重要的。人才的流动不可避免,但我们现在面临的是人才流动过于频繁,共青团的工作基础在于人,我们必须要想尽一切办法为稳定青年队伍做出努力。

2010年9月29日

第五篇:从“罚抄作业”谈起

众所周知,学生作业中出现疏忽与差错,可谓是他们日常学习中的多发病,虽然教师屡次订正,反复告诫,但效果并不见佳,许多学生往往只当耳旁风,随之遗忘尽净,有些教师情急之下,便大发肝火,大动真格,自定罚则:错一字,纠正后,罚抄多少多少遍。

一些家长和社会有关人士对此不免深感忧虑,他们认为教师此举将会导致孩子从小怕犯错误,而一个不能宽容犯错误的民族,又怎能培养出有创造力的人才呢?我们说,此种忧虑,确有一定道理,不过,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不怕犯错误,也未必就是好事。其实,教师制定罚则,其目的是让学生纠正作业中的疏忽与差错的,原出于一番善意,但从教师对学生的严重惩罚中,我们又很难看出教师的善意,流露出来的则是反感和恶意。试想:一个缺乏理性,带有某种恶意的教师,能在学生心目中留下美好的印象吗?

诚然,差错不断、屡教不改的学生,的确令教师烦心,那么,怎样对待此种学生呢?一些“心地善良”的教师提出了“偏爱差生”的口号。我们且不论“差生”一词的提出是否恰当,我们首先应思考的是,我们为什么对表现差的学生偏爱呢?如果偏爱,岂不是对一般学生有失公平?更何况,学生再差,他们也都有自尊心,当他们受到与别的同学不同待遇时,他们心中不会没有数:老师虽出于好意,到底还是把自己当“差生”来看待。我的一位同行朋友,她曾给我讲过她成功转变一位屡犯错误的学生的成功事例,她对这位学生说:“你有一些不良习惯,这些不良习惯不是一天形成的,我知道,你也很想改正,但要想立刻改过来,确实很难。现在我同你约定:从今以后,老师允许你犯错误,但不允许你重犯同一个错误„„”这位同学之所以教育成功,正是因为我的朋友完全出于善意,并做到了善解人意,讲的是肺腑之言,自然会让学生觉得可亲可信,学生也当然愿意接受了。

毋庸置疑,一位教师每天面对几十个学生,而每个学生的表现又各不相同,日常工作又烦不胜烦,在讲师德时,要求教师“热爱学生”,事实上很难都做得到,因为情感是在彼此相处中自然产生的,世界上哪有无缘无故的爱呀!然而,我们要求教师尊重学生,至少尊重学生的人格却并不过分,绝对不允许教师对学生怀有恶意和滥用处罚,更属理所当然。

对学生的差错甚至错误,教师应分清其性质,区别对待。其中不可忽视的,是分清学习上差错与品德上错误的界限。因此,“罚抄”是教师的不当行为;恶意对待学生,则是教师的失德行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谨慎处之。

从畲族头饰的意义谈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