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解读:全面放开二胎政策
四川中公教育
2016国家公务员面试热点解读:全面放开二胎政策
【公报原文】
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解读】
全面放开二胎,意味着实行30年之久的独生子女政策,就此画上句号。这是一个时代的终结,又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那些曾经不符合政策却渴望生两胎的家庭,终于一偿所愿。全面放开二胎,众望所归,水到渠成,这一刻,无数人为之赞赏。
[原因分析] 根据最新一次人口普查的结果,中国生育率已经降到了1.18的低水平,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和东亚邻国。如果不能改变这种趋势,那么倒金字塔形状的人口结构,将会成为中国经济难以摆脱的沉重负担,甚至形成一系列恶性循环的后果。
单独二胎开放遇冷。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有关方面本来预计每年会增加200万左右出生人口,但没想到遇冷,2014年仅增加出生人口47万。根据国家卫计委的统计,截止到2015年5月底,全国1100多万单独夫妻仅有145万申请再生育。可见,单独二孩的政策并不会给中国带来太多新增人口。
人口老龄化严重。自2014年开始,中国已经步入深度老龄化。2014年,全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达到1.37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0.1%。按照人口统计学标准,65岁以上人口占比达到7%即为进入老龄化社会,中国已经处于深度老龄化阶段。
而且中国人口的老龄化不仅体现为程度高,还体现为老化速度快。尤其是1960年代第二次婴儿潮时期出生的人口进入老年后,老龄化更是加速推进。根
四川中公教育
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50年,中国将有35%的人口超过60岁,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
劳动年龄人口的减少,人口红利将消失。根据统计,从2012年开始中国劳动年龄人口连续三年以每年数百万的幅度净减少。与此同时,现存的劳动年龄人口内部也出现老化现象。这对长期以来占据世界工厂地位的中国是个巨大的冲击。劳动力供应不再充裕得“取之不竭”,支撑中国经济创造奇迹的人口红利已经接近尾声。
[意义分析] 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是对公众生育权的尊重,也是契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结构变化的状态,意义深远。
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有利于优化人口结构,增加劳动力供给,减缓人口老龄化压力
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有利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实施全面二孩政策,有利于更好地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家庭幸福与社会和谐。
[对策措施] 一是开放生育政策,解决中国当下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缓解未来几十年劳动力短缺的危机,应增加基础教育的经费投入,合理分配优质教育资源。
一是正确引导国民生育理念。现在家长对孩子培养教育的重视以及由此带来的高成本,也让很多夫妻不愿再生,还有为数不少的时尚男女,他们秉承丁克理念,注重个人享受而不愿承担生子和育儿之苦。因此,增加人口出生率,引导国民秉持正确的生育理念是根本。
二是要加强对女职工权益的保障。健全相关法律规章,并加以不折不扣地落实执行,了却女职工生育的后顾之忧。
四川中公教育
三是逐步制定出台相应的配套措施。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教育、卫生、基建、文化等民生投入,营造可以生、生得起的良好氛围。
【政策链接】
2013年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外发布,其中提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随后,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决议由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表决通过,“单独二孩”政策正式实施。
第二篇:二胎政策全面放开
养老难、娶妻难、招工难,即将爆发的大规模人口问题,已经被最高决策层所注意。
10月29日闭幕的五中全会公报确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
对于昨天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宣布,本报记者第一时间连线了国内多名人口学、社会学、社会改革发展及经济专家,详解全面开放二孩政策背后的意义。
单独两孩实践遇冷
全面二孩不会出现爆发性增长
中国人口学会副秘书长陆杰华认为,这应该是意料之内的一项政策,“也标志着独生子女政策退出了历史舞台。把生育决策权回归社会,回归家庭,回归到夫妻之间。”
至于为何选择这个时间节点的问题,陆杰华分析说,生育政策调整,是基于我们国家的实际国情,毕竟我国人口比较多,之所以到现在放开,也是需要一步步来。从单独二孩政策到现在全面放开,我们也是经历了两年多时间。
单独二孩政策从2013年落地至今至少,从申请数据来看,并不是那么美好。
对于单独二孩的实际情况与预期之间问题,陆杰华说,之前他们也在浙江进行过调研,发现实际情况明显低于预期目标。并且申请单独二孩的人比较少,“单独二孩达不到一定要求,这就需要进行全面放开的这一步。”
事实上,中国“单独二孩”政策实行近一年后,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的数据就称,当局原本预计新政策推行后,每年将增加超过200万个新生儿,但截至今年8月,符合条件的1100万对夫妇当中,只有70万对提出申请,而目前获批的仅62万对,远远低于官方预期。
“我觉得这和单独二孩的人群不一样,毕竟是全部放开,我估计数量大概在一亿人左右的家庭。”在谈到全面放开会不会导致人口爆炸性增长时,陆杰华的态度是,政策实施后,2017年和2018年的生育规模可能会有明显增长,至于增长的有多高,还需要看未来的数据。“肯定比不放开要高一些,有堆积也是正常的,没堆积才是有问题。现在百姓在生育上也更加理性,毕竟受到的主客观影响也比较多。”
中国劳动力人口3年连降
新政应对人口红利的消失
另一方面,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当下中国的人口结构已出现严重扭曲。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国人口已经进入老龄化与少子化并存的新常态。
众所周知,中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快、程度高,新增劳动力人口逐年降低,由此带来目前的养老难、招工难问题已日益严峻。
本报智库专家、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所长卓勇良说,国家统计局今年年初发布的数据显示,全国16-59周岁的劳动适龄人口去年减少了371万,降幅超过2013年的244万。该年龄段人口首次出现下降是在2012年,当年15-59周岁年龄段人口减少了345万。
我国已逐步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这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一些不利影响,最直接的当然是劳动力供给的问题,劳动力成本上升,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压力骤增。这也造成很多“中国制造”产品的成本上升,出口竞争力下降。卓勇良说,正如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末经历过的一样,伴随劳动力人口下降而来的同样是经济增长的减速。劳动人口减少虽说可以防止失业率上升,但同时也将推高劳动力成本,进而削弱制造业和出口竞争力。
陆杰华说,这也有利于对未来提供更多的养老资源,毕竟我们国家主要还是家庭养老,这样也是为解决未来养老问题的一个方式,提供有利的人口环境。
面对“失独”之殇
有助家庭结构合理化
浙江省社科院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长杨建华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称,在这个节点全面放开二胎,从宏观角度来说,对于促进整个中国人口结构的合理化有重大积极意义;从微观角度来说,也有助于每个家庭人口结构的合理化,尤其是一定程度上缓解失独家庭之痛。
近些年,独生子女家庭结构不合理的负面效应集中凸显,养老、子女教育甚至于独生子女本人的个性发展都已成为问题。从社会保障角度来讲,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是风险家庭,风险性就在于唯一性。现在愈加引发社会关注的失独家庭就是该风险下的牺牲品。据相关统计,目前全国失独家庭已超百万,失独父母,老无所依,这种痛本是可以通过调整生育政策避免的。因此,全面放开二胎,对于优化家庭结构有正面、有效的作用。
二孩生下来
对经济有拉动作用
钱报智库专家、浙江省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徐剑锋昨晚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经济层面来看,这个时候全面放开两孩,也确实是时候了。
按照目前中国的人口出生率来看,在未来达到一个峰值之后,会进入一个加速递减的过程。这对于整个经济消费是不利的。即使在现在,很多二三线城市已经变成了人口净流出城市,当地的房地产等行业都不景气。如果再这样下去,这个趋势会越来越明显。
徐剑锋表示,全面放开两孩之后,对于经济肯定会有一个拉动作用,短期来看,一波新生儿的出生肯定会促进婴幼儿市场的发展,而从长远来看,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作用会越来越明显,对于拉动内需的作用是巨大的。
他注意到一个数据,放开“全面二孩”后,未来每年平均新增的小孩规模预计将在250万左右。每年将带来新增的消费将超过700亿,此外,随着新生人口的增加,教育、医疗、住房等领域的需求势必将会增加。新一波的人口红利将会到来。
第三篇:二胎政策有望全面放开
二胎政策有望全面放开
——来源:安徽中公教育(http://ah.offcn.com/)
【摘要】单独(夫妻有一方是独生子女)生二胎政策有望全国放开实施,不采取先在某个或某些省市试点的做法。
踟蹰已久的生育政策调整正在开始提速。单独(夫妻有一方是独生子女)生二胎政策有望全国放开实施,不采取先在某个或某些省市试点的做法。下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日益临近,市场对此越发期待。
生育政策调整提速
上周某相关部门内部会议上,一位知情人士表示,中国将加快步伐调整生育政策,逐步、全面放开二胎生育限制。他同时表示,二胎政策不会一下子放开,而是要根据社会配置的承受能力逐步放开,但目标是全面放开二胎。
近年来,放开二胎的呼声日渐强烈。在网络上,关于生育政策调整的话题总能引来热议。不光是普通民众,许多知名学者、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通过各种渠道,呼吁尽快调整生育政策,放开二胎生育限制。
如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原校长纪宝成以及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NGO研究所所长王名等多次向全国两会上交议案和提议,建议尽快放开二胎限制。
安徽中公教育地址:合肥市芜湖路万达广场7号楼32层
联系我们:http://ah.offcn.com/html/2012/07/17116.html
呼声背后是中国已然变化的人口形势。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统计数据经各路人口学者分析计算,已经勾勒出一幅令人担忧的人口图景:中国60岁老人占总人口比例已经达到13.26%,并且还在迅速增加;而0~14岁的少儿占总人口比例迅速下降,五年下降6.29个百分点,达到16.6%的新低。
根据联合国制定的标准,一个社会60岁以上人口超过10%即为老龄化社会;根据人口学统计标准,0~14岁人口占比15%至18%为“严重少子化”,15%以内为“超少子化”。中国人口已经出现老龄化与少子化并存的结构特征。这意味着,未来中国将面临严峻的养老困局。
尽管如此,生育政策调整的步伐却相当缓慢。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到现在,不光是计划生育政策作为基本国策一直没有变化,即使是生育政策的微调也是幅度小,步伐缓。
以双独生二胎政策(即夫妻双方都是独生子女可以生二胎)为例,大部分省份在上个世纪末实施,河南省迟至2011年年底才实施,比其他省份晚实施十年左右。晚实施的原因自然是担心人口增长过快,而根据河南省社科院的专题调研,实行双独生二胎政策后,总人口超过一亿人的河南省人口最高仅能增加1.8万人。
另一个明显的例子是生育间隔问题,山东省是全国最后一个取消生育间隔的。从1988年出台《山东省计划生育条例》要求二孩生育女方需年满30周岁,到今年6月份修正该条例取消生育间隔,这一政策持续了25年。
安徽中公教育地址:合肥市芜湖路万达广场7号楼32层
联系我们:http://ah.offcn.com/html/2012/07/17116.html
单独生二胎政策,虽然传言很多,但一直没有实施。广东省曾于两年前申请放开单独生二胎政策,至今未见获批。就全国范围而言,往往是一波放开二胎的呼声或是传言刚起,立刻就有不同级别的部门人士辟谣并重申,中国必须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动摇。
就单独生二胎政策放开,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教授顾宝昌表示:“动比不动好”。
此前顾宝昌曾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人口政策调整的步伐大大滞后于实际需要。现在的形势是越拖越被动,越拖问题越难以解决。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党俊武表示,放开单独生二胎政策是中国人口发展的一件大事,虽然可能因为这个政策实际增加的人口数量有限,但是要看到,这个政策的变化传递出一个信号,中国在人口发展处在十字路口的时候作出了政策调整。
人口学者梁中堂则对单独生二胎政策持怀疑态度。“单独生二胎只是生育政策的微调,事实上中国的生育问题关键是取消生育限制,让老百姓自己选择的问题。我担心有了这个微调之后,又可以以此为理由,很多年不再调整生育政策。”
老龄化之困VS生育率反弹之忧
安徽中公教育地址:合肥市芜湖路万达广场7号楼32层
联系我们:http://ah.offcn.com/html/2012/07/17116.html
“从中国生育政策调整的历史来看,此次单独生二胎政策放开算是一次进步。但是从现实需要来看,仅仅放开单独生二胎是杯水车薪,难以解决中国人口存在的结构性问题。”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人口学者表示。
根据《大国空巢》作者、人口学者易富贤估算,“单独生二胎”从理论上最多让这批受益人群多生不到200万孩子。如果考虑到“八零后”相对较低的生育意愿,真正能够增加的人口还会更少。
上述人口学者评价说,从双独二胎到单独二胎再到全面放开二胎,这条生育政策调整的路线图多年前就已经有专家提出,决策层也有所考虑,但直到今日,单独二胎还没有实质性进展,政策调整过于保守了。
生育政策调整步伐缓慢,老龄化速度却持续攀升。根据统计,到2035年,中国将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赡养比将达到2:1,即两个劳动年龄人口赡养一个老年人。近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牵头进行的养老保险制度顶层设计之所以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就在于普遍存在的对未来养老之忧。
中国独生子女政策几十年不变有着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其中一个原因在于担心生育政策放开引起生育率的反弹。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目前中国人口的总和生育率仅在1.2左右,大大低于2.1的世代更替水平。根据历年来在江苏、湖北、北京等地进行的生育意愿调查,由于生育成本等原因,人们的生育意愿并不高。中国社会科学院在江苏进行的调研表明,符合生育二胎条件的人群真正生育了二胎的仅占三成左右。
安徽中公教育地址:合肥市芜湖路万达广场7号楼32层
联系我们:http://ah.offcn.com/html/2012/07/17116.html
易富贤表示,从国际经验看,新加坡、韩国、伊朗等国家都实行过提倡二胎的政策,结果证明是失败的,目前新加坡、韩国的生育率徘徊在0.9~1.2的超低水平上,伊朗2011年的生育率也仅有1.64。从国内经验看,山西翼城、甘肃酒泉、河北承德、湖北恩施等地的农村地区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试点“二胎方案”,到现在生育率全部低于1.6。
“现在形势严峻,如果在政策调整上再像过去那样缓慢,我担心已经没有很多机会了,整个国家和民族都会付出很大的代价。”上述人口学者昨日表示。
对于如今生育政策调整的提速,党俊武表示,从国际上和历史上来看,人口过多或者人口过老都不利于经济和社会发展。所以适时调整人口政策是必要的,但人口政策事关大局,应该是逐步完善,积极稳妥地推进。(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推荐:
安徽人事考试网http://ah.offcn.com/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http://ah.offcn.com/html/guojiagongwuyuan/ 安徽事业单位招聘网http://ah.offcn.com/html/shiyedanwei/
安徽中公教育地址:合肥市芜湖路万达广场7号楼32层
联系我们:http://ah.offcn.com/html/2012/07/17116.html
第四篇:全面放开二胎
网易财经2月26日讯2013年全国人大代表,律师朱列玉提议国家放开计划生育政策,不分地域、不分民族、不分城市与农村,一律允许生二胎。
20130802,有媒体报道“单独二胎”(夫妻双方一方为独生子女的可生育第二个孩子)有望近期重启,或于今年底或明年初试行,同时,关于2015年之后全面放开“二胎”的政策也正在拟议中。消息一出,立即引发广泛关注。记者昨日从国家卫计委了解到,“单独二胎”政策是否放开正在研究当中。
(((截然相反的两种观点,看似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站在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来看,当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姑妈舅舅等称谓更多地停留在书本上,当一些孩子在独宠中逐渐走上任性唯我、人格缺失,当一对对年轻夫妇不得不赡养起四位老人和一个幼子,当工厂开始面临招工困难和逐渐减少的“人口红利”,当全社会不得不面对男女比例失衡、“老龄化”“少子化”并存的局面时,现行的计划生育政策确实该有所改变了。
正如人口学专家穆光宗所说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家庭和国家至少存在“六大风险”――成长风险、成才风险、婚姻冲突风险、家庭养老风险、社会发展风险和国防风险。规避上述风险最好的方式,就是在原有政策和民众利益间找到一个均衡点,采取人性化和符合民情、民意、民权的方式,积极改进国民生育指导和规划。
其实,适当的人口增加,并不一定导致资源短缺和发展受限。邻国日本就是一个正面例子,其人口密度远超我国,人均占有资源更相形见绌,但日本国民的生活水平与国家的经济实力已多年位居世界前列。
事实上,进入新世纪,各地的人口调查数据已充分证明,我国的人口低生育水平已相当稳定且开始向过低方向演进。在上海、广州等大城市,人口结构失衡问题尤为突出,由此引发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愈发严峻。对我国的人口计划生育政策进行适时调整,正逐渐成为一个共识。
不过,冷静地说,调整幅度和实施“窗口时机”似乎还有待斟酌。其中,关键在于还有一些更为紧迫的人口问题。资料显示,当前我国人口计生工作主要面临出生缺陷比较突出、流动人口管理难度较大等问题。为此,有关方面呼吁,在人口总体数量基本稳定的前提下,要加大)))
朱列玉称,实行计划生育后30多年来,中国成功实现了人口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转变。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是在人口出生率或育龄妇女生育率较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形势下制定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和人口发展条件发生改变,计划生育政策逐渐成为制约人口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维持计划生育政策、保持当前低生育水平将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朱列玉称,一胎政策导致人口老龄化危机;劳动力短缺、消费不足;导致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进而造成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一胎政策还会造成传统文化伦理观和习俗的弱化甚至消亡。
朱列玉还称,现在的计划生育政策实质上是反向歧视。当前,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执行得比较好的群体是中产阶级。是相对高素质的人群,他们即使有生二胎的意愿,即使能够给子女提供较为优良的生存环境与教育资源,却不能多生育。而其他的群体却可以多生育。长此下去,不利于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另外,失独家庭的产生也是一胎政策下产生的一种现象。有媒体报道,这样的家庭达上百万之巨。人口学的专家估算,计划生育的政策不变,未来可能会有数百万的失独家庭。失去独生子女的父母大都在50岁上下,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内心世界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自身年龄偏大,再生育机会渺茫;越逢亲人团聚的节假日越伤感,只好躲亲避友;年老体衰,卧榻之侧没有子女照料……对于失独家庭来说,他们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个孩子,同时失去的是生活的依靠,失去的是精神的寄托,失去的是最基本的赡养保障。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加速,失独现象必将会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
朱列玉称,《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发表已过去30多年,我国的人口增长问题已经得到缓和。相反,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一些弊端已经开始显现(如前所述)。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我国的生育水平已经较低,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我国已经到了调整计划生育具体政策的时候。因此,他建议国家放开计划生育政策,不分地域、不分民族、不分城市与农村,一律允许生二胎。
关于调整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允许生二胎的建议(全文)
1980年,中共中央发表了《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共中央第一次以公开信的形式倡导“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以此事件为标志,我国进一步收紧生育政策,将1970年代“最多两个”的政策转变为严格控制生育第二个孩子和独生子女政策。该公开信同时富有远见地提出,“到30年以后,目前特别紧张的人口增长问题可以缓和,也就可以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了。”这30多年来,中国成功实现了人口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的历史转变。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是在人口出生率或育龄妇女生育率较高,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形势下制定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和人口发展条件发生改变,计划生育政策逐渐成为制约人口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维持计划生育政策、保持当前低生育水平将会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一、计划生育政策要与时俱进。
实行计划生育政策30多年来,中国累计少生了4亿多人。计划生育政策降低了中国的人口增长率,帮助缓解了人口过快增长可能导致的一系列问题。根据马尔萨斯的人口论,由于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人口必然要受到生产资料的影响,人口的增殖是受到限制的,因此,人口的增长必须要有一个适当的限度。急剧的人口增长,必然会引起对于生产资料的某种程度上的争夺,这也是战争、饥荒产生的深层次原因。纵观中国古代的历史,往往是盛世乱世相继。盛世带来的往往是人口的大量增殖,而一旦发生天灾人祸,大量人口的生存问题就会凸显,此时就容易出现社会动荡,进入乱世。可以说,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是特定时期下解决中国人口问题的良方。“计划”在现代汉语词典的意思是“制订行动的方案,以规划未来”。那么,计划生育从字面上的意思是说我们现在制定生育政策的时候,要未雨绸缪。在三十年前,计划生育意味着要少生,实行一胎政策。而在今天,计划生育则意味着要放开一胎政策,允许生二胎。二、一胎政策导致人口老龄化危机。
老龄化社会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达到或超过一定的比例的人口结构模型。按照联合国的标准,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比2000年人口普查上升1.91个百分点。这说明了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逐步加快,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平均寿命的延长,养老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问题。经过两代独生子女政策之后,我国的家庭结构出现一个漏斗型的状态,呈“四二一”结构,即四个老人,中间是一对小夫妻(第一代独生子女),下面是一个孩子(第二代独生子女)。当第二代独生子女结婚成家的时候,他们一个人面对6个老人,那么小两口就要面对12个老人。这对年轻的夫妇来说,是非常沉重的负担。与此同时,国家的养老负担也在日益加重。《2011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显示,近半省份养老金收不抵支,养老金制度正面临严峻挑战。中国养老金缺口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人口老龄化。本质上,养老问题可以还原为劳动问题。因为只有投入劳动,才能创造价值和财富,国家也才能从中抽取税收用于社会运转,并补贴给养老。而要劳动多,社会就必须保持一定规模和水平的劳动年龄的人口,只有这样,创造财富的过程才不会中断。从这个角度看,一个家庭乃至社会,年轻的劳动人口越多,家庭和社会的养老负担越轻。假如中国继续实行计划生育的政策,随着劳动人口越来越少,老龄人口越来越多,我国现有养老体系有崩溃之虞,到时人们可能将老无所依。三、一胎政策导致劳动力短缺、消费不足。
一胎政策导致生育率大幅下降、年轻人口比例下降、老年人口比例上升、劳动年龄人口增长速度放缓,我国已经开始出现劳动力供应不足的现象。东部沿海地区已经出现用工荒的现象,而且这种现象有进一步蔓延到全国的趋势。劳动力的短缺,意味着企业用工成本的增加,影响中国在劳动密集型行业,特别是制造行业的竞争力。
社会作为整体,人口决定消费,消费决定需求,需求决定生产,有生产才能提供就业。当前中国经济存在内需不足的问题,不仅是人均消费能力不足,而且是消费者数量不足。有学者指出,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我国减少了上亿消费人口,丧失了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孩子出生,到20岁之前一直是单纯的消费者,婴童经济所带动的一个庞大产业链,对于内需有明显的拉动作用。最重要的是,这种拉动作用是可持续的。二战后,发达国家就是因为婴儿潮拉动了消费,提供了年轻劳动力,而迎来了几十年高消费、高增长的“黄金时代”。
四、一胎政策导致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严重失衡,造成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当前中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是出生人口的性别比是118.06(男孩):100(女孩)。联合国设定的正常值为(103—107):100。换而言之,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已经严重失衡。这是因为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在中国传统的“重男轻女”、“养儿防老”等思想影响下,人们更倾向于生男孩。当前,B超检测胎儿性别非常简单。许多人怀孕4个月后,通过B超鉴定胎儿性别,男胎保留,女胎引产。这导致了出生人口性别比的不平衡。根据我国的现行生育政策的规定,在农村,夫妻双方第一胎是女孩的话,可以生育第二胎,而第二胎往往成为育龄夫妇生男孩的唯一合法机会。这更加强化了育龄夫妇通过B超检测胎儿性别和有选择性的堕胎来避免生下女孩的动机,进一步造成了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失衡。根据专家调查的数据,二胎政策生下的儿童中,男孩和女孩的比例高达143:100。到2020年,中国处于婚龄的男性人数将比女性多出两千多万。有专家测算,届时将有上千万适龄男性面临“娶妻难”。到时,“婚姻梯度挤压现象“就会凸显。同龄适婚女性短缺,男性就会从低年龄女性中择偶,“老夫少妻”增多;挤压到一定程度,就要向别的地区发展,“城里哥找乡下妹”。婚姻挤压之痛不仅在于产生多少„光棍‟,更在于其后果主要由贫困人口承担。由于农村出生性别比失衡比城市严重,今后“剩男”将更加沉积于边远贫困地区。贫穷又无子嗣的男性剧增,可能会增加买卖婚姻、拐卖妇女、卖淫嫖娼等违法犯罪行为,危及婚姻家庭和社会的稳定。
五、当前的计划生育政策实质上是反向歧视。
当前,我国计划生育政策执行得比较好的群体是中产阶级。他们的受教育程度较高,大多受过高等教育;他们的收入较高,认同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是这个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的职业较好,工作单位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等单位。但是一旦他们违反计划生育的规定,他们将失去体面的工作和良好的生活。因此,即使他们有生二胎的意愿,他们也不敢跨越高压线。而由于很多农村人口和流动人口违法成本相对较低,他们是大胆地生。这实质上是一种反向歧视。相对高素质的人群,即使有生二胎的意愿,即使能够给子女提供较为优良的生存环境与教育资源,却不能多生育。而其他的群体却可以多生育。长此下去,不利于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六、一胎政策造成传统文化伦理观和习俗的弱化甚至消亡。
第一代独生子女由于没有兄弟姐妹,其亲属称谓中就少了兄弟姐妹,晚辈中就没了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第二代独生子女的亲属称谓中,又少了伯伯、叔叔、舅舅、姨妈……曾有过这样一则新闻报道:小学三年级的课本上有一道关于家庭称谓的结构图让孩子们填写,一些独生子女填不完整,回去问父亲:爸爸的哥哥叫什么?爸爸的弟弟叫什么?爸爸兄弟的子女叫什么?爸爸姐妹的子女叫什么?妈妈兄弟的子女又叫什么?独生子女语境中传统亲属称谓的缺失,使这个庞大群体面临着“六亲不认”的尴尬,同时,也会引起亲戚观念的淡漠。在中国传统社会,每个人在家族或家庭关系中的位置有长幼、高低、尊卑的区别。中国传统家庭中亲属称谓所表现的中心内容,更多的是一种家庭等级关系,因此,通常有长幼、尊卑、亲疏之别。一旦亲属称谓出现断裂残缺,传统的文化伦理观必将弱化,传统的家庭伦理秩序必然受到冲击。中国各地民俗丰富,多姿多彩。一年中,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中秋、七夕、重阳、腊
八、除夕等节日,甚至大部分节气都各有一套相对应的民俗程序,而这些民俗活动往往需要阖家老小一起参与,人多才热闹。如今,随着家庭成员的单一化,这些民俗活动似乎也越来越冷清,甚至可能会慢慢消失。
七、一胎政策导致大量失独家庭的产生。
一些家庭,由于疾病或灾祸使父母失去了独生子女,人们把这样的家庭称为失独家庭。独生子女家庭本质上是风险家庭,因为总有一定的风险比例,让这些家庭中的一部分将来成为失独家庭。失独家庭的产生是一胎政策下产生的一种现象。有媒体报道,这样的家庭达上百万之巨。人口学的专家估算,计划生育的政策不变,未来可能会有数百万的失独家庭。失去独生子女的父母大都在50岁上下,他们的生活状况和内心世界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自身年龄偏大,再生育机会渺茫;越逢亲人团聚的节假日越伤感,只好躲亲避友;年老体衰,卧榻之侧没有子女照料……对于失独家庭来说,他们失去的不仅仅是一个孩子,同时失去的是生活的依靠,失去的是精神的寄托,失去的是最基本的赡养保障。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加速,失独现象必将会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八、一胎政策导致治疗一些需要骨髓移植的疾病的困难。
骨髓移植是指将他人骨髓移植病人的体内,使其生长繁殖,重建免疫和造血的一种治疗方法。骨髓移植已成为许多疾病的唯一治疗方法,除了可以根治白血病以外,还能治疗其它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地中海贫血、遗传性红细胞异常症、血浆细胞异常症等以及淋病系统恶性肿瘤、遗传性免疫缺陷症、重症放射病等许多不治之症。骨髓移植分为自体骨髓移植和异体骨髓移植。自体骨髓移植易复发,在临床上较少采用。目前骨髓移植还是首选异体的骨髓进行移植。而在异体骨髓移植中,选择适合的供体时,首选是兄弟姐妹。独生子女,一旦患有需要骨髓移植才能根治的疾病,有可能面临找不到合适的骨髓配型的困境,其疾病将得不到根治。
九、实行二胎政策,有利于下一代的教育和成长。
俗话说:“独柴难烧、独子难教”。独生子女特殊的家庭成长环境,全家的重心和希望都寄托在这唯一的孩子身上。因此,独生子女容易患上唯我独尊、礼让意识淡薄、生活能力低下等“独生子女病”。而实行二胎政策,更有利于下一代的教育成长。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亚于学校教育。如果一个家庭有两个孩子,可以充分发挥家庭、特别是兄弟姐妹间的的教育影响作用,更有利于孩子优良品质的养成,尤其是对他人的尊重和关爱、对社会和家庭的责任意识。如果一个家庭有两个孩子,学校与父母对孩子过度保护的现象也不会那么常见,如孩子上学,可能不再需要父母接送,而是兄弟姐妹之间结伴而行。这样孩子可以更加自由健康地成长。
十、建议:调整计划生育政策、一律允许生二胎。
《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发表已过去30多年,我国的人口增长问题已经得到缓和。相反,计划生育政策导致的一些弊端已经开始显现(如前所述)。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我国的生育水平已经较低,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我国已经到了调整计划生育具体政策的时候。因此,本代表在此建议:放开计划生育政策,不分地域、不分民族、不分城市与农村,一律允许生二胎。
第五篇:逐步放开二胎政策
逐步放开二胎政策
我认为,如果能在保持人口大国优势和缓解人口大国压力之间取得平衡,可以有计划的放开二胎政策。
提供丰富劳动力。中国人口基数大,从改革开放至今,为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降低了劳动力成本。多年来中国经济过度依赖外需而内需不足的局面难以为继,在这种情况下,开放二胎政策,确实能够扩大内需,提供劳动力。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人口素质的不断提高,必将为中国带来大量高素质的劳动力。
所以有计划放开二胎政策,即不能让出生率持续升高,也不能降低过多。随着人口结构的老龄化,有计划放开二胎政策,以防老龄人口高峰过后人口骤降。保持一定的人口数量为提供高素质劳动力做好了保障。
拉动消费。受经济危机影响,严重依赖出口的中国经济也遭受了不小的打击。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对中国产品进口下滑。在这种情况下,促进内需就成为促进经济继续发展的重中之重,这就当然体现的人多力量大的优势。当前城镇居民农村人口消费率都很低,原因有房子,子女教育,基础建设,养老(主要是农村),如果政府能基本准顺利解决这些问题,居民可支配收入将大大提高。每人多花一块钱,GDP就增加13亿。加上乘数效应,内需消费蔚为可观。
所以有计划放开二胎政策,保持一定的人口数量,为拉动内需提供了基础。
人才强国。人口大国虽然没有直接意味着人才强国。但是人口小国,极大的减小了这一可能性。其实中国人才不少,华人足迹遍布世界各地。但是由于人口基数大,人才比率小,这一现象并不明显。人才来源于教育。当前中国普及的始九年义务教育,必将有一天普及高等教育。随着教育不断发展,将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强国是必然事件。
所以有计划放来二胎政策,保持一定的人口数量,为人才强国战略做好保障。
缓解老龄化压力。当前正是中国人口老龄化高峰时期。如果能有计划的放开二胎政策,为缓解老龄化给政府,社会,家庭带来的压力都有所帮助。
综上所述,我认为,要放开二胎政策,但是要有计划的逐步放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