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7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教学设计
第7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
知道春秋争霸和战国七雄的史实。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东周概念的内涵及春秋战国的历史分期。列举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的名称。知道齐桓公争霸、晋楚争霸及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比较、评价、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发挥重塑历史特色人物的想象能力。识读春秋战国形势图,学习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认识到改革是诸侯国强大的根本原因。
②通过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建立霸业的过程,使学生懂得国强要革新,国立靠治业,国兴靠人才的道理。引导学生为国家的兴旺追求更高目标,增强毅力,发奋学习。
③认识到分解时期也孕育着统一的因素。
教学重点:
①因为齐桓公第一个称霸而且其过程在诸侯国中具有代表性,所以齐桓公称霸作为一个重点。
②城濮之战,长平之战为代表的战役对于争霸局面和历史发展具有推动作用,所以也为重点。
教学难点:
正确看待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的历史作用。
教学方法:
重点的突破方面齐桓公称霸可根据问题的难度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谈话、组织讨论,并在讨论的基础上总结齐国和晋国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两个战役启发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讲述故事演故事的活动中去,用文艺形式深化本课知识,加强学生对成语故事重新思考,使学生的情感认识不断升华。
难点方面,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的对比和辩论,由浅入深地使学生了解这一个历史时期的特点是战争,并以战争为主线,贯穿整个历史时期的始终,了解战争既有残酷的一面,同时又具有现实作用的另一方面,突破难点。同时使用多媒体课件。
学法指导: 老师方面:根据教学实际,对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二幅地图进行多媒体处理;指导学生编排“纸上谈兵”的历史小话剧。设计好几组问题的讨论方案。
学生方面:
1、利用历史成语故事的出处,让学生根据史实解释成语,得到启示,提高文学修养。
2、通过绘制“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方位示意图,渗透地理学科知识。
3、设计历史小话剧“纸上谈兵”,并编排。
4、利用齐国、晋国进行的改革,让学生联系今日中国之改革,渗透改革是强国之路。
5、用“卧薪尝胆”的启示,向学生渗透人应该有志向和毅力。
6、通过学习本课的史实,挖掘人才、改革、富国的关系,渗透创新的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
请复习小导师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教师作评价。
二、导入新课:
播放flash动画:《烽火戏诸侯――西周灭亡》导入新课。屏幕显示〗组织学生讨论:
1.这个片子讲述的是什么故事?(烽火戏诸侯)
2.这个故事与我们小时候讲的一个什么故事相似?(狼来了)3.他们的骗局导致了什么后果?
自食其果,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烽火戏诸侯和狼来了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讲诚信。西周灭亡后,东周开始。东周又分春秋战国时期。〖屏幕显示〗
(一)春秋五霸——五霸相继(前770~前476年)1.著名霸主:
【师】同学们,关于春秋五霸,你知道些什么?
【生】(踊跃发言)
【师】归纳:春秋五霸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另一种是指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越王勾践、吴王夫差。本课需要我们识记掌握的主要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2.齐桓公首霸原因
【师】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齐桓公为什么能首先称霸? 【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以齐桓公的身份)。【师】归纳: 〖屏幕显示〗
① 优越条件——盛产渔盐,经济富裕
【师】齐国发展生产有哪些有利的环境资源条件?(背山面海,资源丰富)【师】如何把这些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改造、开发、利用)【师】要实现这个转化过程,最需要什么?(人才)【师】齐国是否重用人才?重用什么人?(管仲)② 雄厚实力——管仲改革,富国强兵 ③ 高明手段——“尊王攘夷,深得民心”
【师】管仲,是齐桓公首霸的关键人物.齐国的改革主要是由他负责实施的.〖屏幕显示〗 【师】何谓 “尊王攘夷”?“尊王攘夷”有什么高明之处?(指导学生阅读“尊王攘夷” 的注解。)【生】答略
【师】借“尊王”之名,行“争霸”之实,对外扩张。
〖过渡〗齐桓公称霸为诸侯国所瞩目,一些大的诸侯国竞相效仿,其中较典型的是晋楚争霸。
3. 晋楚争霸——问鼎中原
【师】在晋楚争霸中最著名的战役是什么? 【生】城濮之战
〖屏幕显示〗 【师】对!这场战役中有 一个著名的成语故事? 【生】退避三舍!
【师】“城濮之战”后,进入晋 国称霸的时代,晋楚争霸持续了很长时间,到了楚庄王时期,打败了晋国,楚庄王取而代之,做了中原霸主。
【师】春秋未年,江南吴越两国也加入了争霸战争。在吴越争霸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卧薪尝胆)【师】哪一个同学能否讲述一下这个故事?
由一个学生手持自制卡片“卧薪尝胆”介绍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启发学生: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
〖过渡〗从刚才的学习和思考中,同学们了解了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越王勾践等霸业的过程和不同方式。现在请同学们谈一谈,他们最突出的成就是什么?你能得出个人事业成功的秘诀和国家走向富强的启示吗? 组织学生合作讨论:富国强兵的关键所在
归纳:国强要革新,国立须治业,国兴靠人才,人才是兴国的关键。所以,作为一名学生现在最重要的就是学好文化知识,掌握本领,为中华之崛起而发奋读书。
〖过渡〗
经过春秋近三百年的争霸战争,大部分小国被兼并,周 王的地位一落千丈,周王几乎被遗忘,大国对峙的局面形成。这样的诸侯国主要有齐、楚、秦、燕、赵、魏、韩七个国家,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
(二)战国七雄——七雄并立(前475~前221年)1.战国的形成:
【师】⑴ 以故事形式讲述,韩赵魏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幻灯片展示)⑵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央(幻灯片展示)2.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师】指导 学生自己阅读课本相关小字部分,了解桂陵之战、马陵之战,知道孙膑所起的作用。
【师】与长平之战有关的成语是什么?(纸上谈兵)
接下来,我们请同学们来表演一下“纸上谈兵”小话剧(角色有赵括、赵括之母、廉颇、旁白——由教师用卡片展示人物角色)
旁白:长平之战,赵王听信谣言,撤下廉颇,而换上赵括
廉颇(语重心长):秦军现在士气正盛,锐不可挡。我军应当以守为主,耗其士气,以期其自退。
赵括:大敌当前岂能不打?你是老了,我可不能辱没了我将门虎子的名声。
赵母(担忧):孩儿,你空有腹中的万卷兵书,而无实战经验,纸上谈兵是万万不可的。你要听廉颇老将的话才是。
赵括(不以为然):他只是胆小如鼠之辈而已,母亲,你放心,我一定不辱没赵王使命,全军出击,攻破强敌。
赵母(无奈):哎„„赵国亡矣!廉颇(连连摇头)
学生自己反思“纸上谈兵”的历史教训: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做事不能眼高手低;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等。同学们的这场表演非常精彩,在这场战役中,赵国四十多万人被坑杀。这场战役是战国时期最残酷的战役之一。此后赵国力量严重削弱。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国的进攻。
【师】同学们学习春秋战国一课后,能否用两个字来概括这一段历史时期最 显著的特点?
【生】战争
【师】战争给整个社会和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影响? 引导学生进行分组辩论,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观点。
【师】总结:任何问题我们都应该全面看待。战争的确造成了很多的破坏,但同时它也加快统一的步伐,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新旧制度的更替过程。
三、课堂小结:
学生齐声朗读歌谣,并抄下来:(幻灯片展示)
春秋五霸齐桓公,尊王攘夷有管仲。齐楚秦燕赵魏韩,桂陵马陵孙膑谋。长平之战秦称雄,封建社会始形成。
教师指出: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战火纷飞,色彩斑斓的年代。从政治历史的角度看,它展示了众多国家的外交手段、军事谋略、政治较量、社会变迁而形成的纵横交错的立体网。从文史的角度看,则众多成语典故的出处。同时春秋战国时期又是 我国古代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期,它既是我国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转变时期,又是中国从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时期。那么,有秦国在战国末期长平之战后,独占鳌头,摆出了咄咄逼人、无敌于天下的架势,是笑得最后的国家。但是不是笑得最好,要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四、课堂作业:
1.诸侯争霸是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最早“霸诸侯,一匡天下”的是()
A.齐恒公
B.晋文公
C.秦穆公
D.楚庄王
2.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
C.天子依附于诸侯
D.周王室地位衰落
3.我国古代的很多成语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下列成语与古代事件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退避三舍──城濮之战
B.纸上谈兵──桂陵之战
C.卧薪尝胆──长平之战
D.围魏救赵──吴越争霸
4.史书记载:周平王去世时,葬丧费用筹集不出来。继位的周桓公只得派人去鲁国,乞求鲁国出些钱财好办丧事。这事说明东周初年()
A.周天子依附于强大的诸侯国
B.周天子可以继续对各诸侯国发号施令
C.诸侯成为霸主,开始取代了周天子
D.诸侯国对周天子继续存在纳贡义务 5.通过战争成就霸业是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常用的手段。下列成就晋文公中原霸主地位的是
A.城濮大战
B.赤壁之战
C.官渡之战
D.马陵之战 6.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 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A.弱肉强食
B.战争频繁
C.走向统一
D.适者生存
7.在下列诸侯国中,既属“春秋霸主”,又是“战国七雄”之一的是()
A.吴国
B.晋国
C.齐国
D.宋国
8.与其他历史时期相比,春秋时期最主要的社会面貌用下列哪个词汇来概括最为恰当
A.争霸
B.分封
C.变法
D.兼并 9.从齐桓公和晋文公成就霸业的条件来看,决定性的因素是()
A.统治者的个人能力
B.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
C.改革促进国家发展
D.战争确立霸业
10.诗句“可怜赵军作坑魂,自此群雄不敢西”描述的情况发生在下列哪次战役之后()
A.城濮大战
B.桂陵之战
C.长平之战
D.马陵之战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大意是:周平王即位,把都城迁到洛邑,以避开犬戎族的进攻。平王时候,周王室势力已经衰弱,诸侯以强并弱,齐、楚、晋等开始强大起来,政权也由地方诸侯掌控。)
——《史记·周本纪》
(1)历史上把“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这一阶段称为什么时期?
材料二
“管仲相(辅佐)桓公,(称)霸诸侯,一匡天下,民至今受其赐。”
——《论语》
(2)材料二中的“管仲”是如何“相桓公”的?结果如何?
(3)从“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的事件中,你能得到哪些启示?
五、课后作业:
请学生用本课出现或涉及的成语串起来,写一篇春秋战国的故事(约300字左右)
第二篇:第7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
【教学设计思路】
1、指导学生快速跳读课文,对课文零散的信息进行整合,然后自己归纳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培养对历史零散知识的整合和综合概括能力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解决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启发、讨论、竞赛的方式培养学生与老师合作、与其它同学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三个维度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得到充分的体现。
4、设计不同层次的综合实践题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考察每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学生学习能力的养成情况。【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按历史发展进程,回忆奴隶社会的形成发展,指出春秋、战国的历史特点导入。①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前476年),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②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至前221年),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公元前475年,我国开始进入封建社会。西周以后,中国进入诸侯争霸的春秋战国时期,让我们一起回到那金戈铁马的年代,共同学习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或者大屏幕出示对联:(齐读)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由此导入:对联中有两个成语,同学们知道其中的两个成语各讲的是什么时期的事吗?
生答后指出“卧薪尝胆”发生在春秋,东周分为两个时期,即春秋和战国。其中春秋为公元前770年----476年,它是和鲁国编年史《春秋》记载的时间相同而得名。战国为公元前475----221年,它因各诸侯国连年战争而得名。春秋战国时期在政治上的一大特点是战乱频繁,社会大动荡、大变革。
二、制定和出示教学目标(在教师指导下师生共同制定目标)
先请学生快速跳读课本黑体字部分内容,然后每大组请一位同学根据这部分内容出一道简明扼要的题目,我们就用它作为本节课要解决的第一第二个目标。目标一:春秋时期有哪些著名的霸主?他们是如何成为霸主的?
目标二:战国时的七雄指的是哪七国?这个时期有哪些著名的战例?)
然后由老师给出第三个目标:“比较春秋时期战争的目的与战国时期战争的目的的不同点?并因此总结出春秋时代与战国时代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三、自主学习
让学生再详细地把全书看一遍,黑体字部分仔细阅读,小字部分快速阅读,针对三个目标一边看一边把要点圈出来。允许学生可以选择自主学习的方式:自己阅读或小组讨论。
四、师生共同探讨,合作解决问题
1、请同学自己回答解决第一个目标。在解决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历史地图引导学生了解掌握春秋争霸的基本事实,让学生通过对比得出晋文公成为霸主的原因与齐桓公成为霸主的原因有相同之处及战争的目的,并让学生自己从中得出:
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2、请同学自己回答解决第二个目标。在解决的过程中,教师利用历史地图、口决(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帮助学生加强对战国七雄地理位置的记忆,并引导学生思考战国时期战争的目的。
3、通过城濮之战和长平之战的材料两个材料,让学生讨论解决第三个目标。大屏幕出示材料:
城濮之战: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与楚两军相遇在中原战场上。当时晋出动兵车700乘,兵力约2万左右,而楚出动兵车1400—1500乘,兵力约4万左右(注:春秋时期各诸候国作战的方式主要是车兵战)。决战前,晋军以报答楚王为名,“退避三舍”,驻军城濮,巧妙地避开楚军锋芒,诱敌深入,大败楚军。长平之战:赵国是战国后期的一个东方强国。秦国派兵攻赵。赵王派老将廉颇驻守长平,筑垒固守,相持三年,不分胜负。公元前260年,赵王急于求成,不满廉颇凭险固守以疲秦军的战略,中了秦的反间计,起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率兵大举攻。秦将白起佯败后退,诱敌追击,到预定地点,用伏兵把赵军分割包围。秦王亲自赶到前方,把全国15岁以上的壮丁悉数调到长平,堵截赵的援兵和粮食,赵军被困46天,粮尽援绝,拼死突围,赵括被射死,四十多万赵军全部投降,除240个年幼的回赵国报信外,都被活埋。)
4、为了加深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的了解和学习历史的兴趣,安排一个小活动:请同学比赛说出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成语故事。(如:春秋时期:一鸣惊人、老马识途、退避三舍、问鼎中原、三令五申(吴国:孙武)卧薪尝胆;战国时期:围魏救赵、窃符救赵、图穷匕现等)
五、反思完善
提问:
1、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他们最突出的成就有哪些?
2、从他们身上,你看到国家富强的启示和个人事业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齐桓公:革新强国,首成霸主。(革新)
归纳要点
晋文公:勤业治国,跃居霸位。(勤业)
越王勾践:雪耻复国,终建霸业。(毅力志向)
六、板书设计
齐桓公: 管仲
第一个霸主
春秋争霸:
晋文公: 城濮之战
(争霸)
楚庄王:
东周
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
战国七雄:(东
南
西
北
到
中
间)(兼并)
战例: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
1.历史故事“烽火戏诸侯”是关于
A.周文王
b.周武王
c.周厉王
D.周幽王
2.齐国之所以最先强大得益于
A.伊尹改革
b.姜尚改革
c.管仲改革
D.李悝改革
3.“三家分晋”的三家是
A.齐、楚、韩
b.赵、燕、魏
c.韩、赵、魏
D.楚、魏、秦
4.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的诸侯国是 ①齐 ②燕 ③楚 ④赵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5.战国时期发生的著名战役有
①城濮之战 ②桂陵之战 ③马陵之战 ④长平之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一、填空题 1.公元前
年,周平王东迁洛,史称“东周”它分为
和
两个时期。
2.齐桓公通过召集,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晋文公通过,大败楚军,成为中原霸主。3.春秋末年,江南的 国和
国也加入了争霸战争,成语
就与越王勾践有关。4.战国七雄中位置最北的是
国,最南的是
国。
5.战国时期发生在齐魏之间的战争有
、;
大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春秋时期,齐、晋两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
①政治上,改革内政②经济上,发展生产③军事上,加强军队建设④用人上,都有贤相辅佐,如管仲、伍子胥⑤都打出了“尊王攘夷”的旗号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④⑤ 2.对于春秋时期诸侯的争霸战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b.有利于国家走向统一
c.促进了周王朝的巩固和统一D.促进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3.公元前770年迁都洛邑,东周开始的国王是()A.周平王b.周文王c.周武王D.共伯和 4.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
A.城濮之战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 5.以下内容和管仲改革无关的是()
A.改革币制b.改革内政c.发展生产D.改革军制 6.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下列史实,正确的是()①管仲改革②城濮之战③勾践灭吴④齐桓公成为春秋霸主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④⑤①D.①④②③ 7.战国初年,晋国分裂成为()①韩国②赵国③燕国④魏国⑤吴国 A.①②④b.①②③c.③④⑤D.②③④
8.在战国时期,秦国逐渐强大,经过之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与秦抗衡()
A.牧野之战b.围魏救赵c.桂陵之战D.长平之战
二、材料解析题。
材料——“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请回答:
(1)这段话的意思是什么?
(2)管仲是如何辅助齐桓公治理齐国的?(3)“管仲相桓公”的结果如何? 知识空间 思维发散点播
1.识读《春秋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一方面,便于了解春秋五霸争霸各国和战国七雄的地理位置;另一方面,有助于深化对诸侯争霸、群雄并起等时代特点的认识。
2.“合纵”“连横”可以从四个方面把握:①背景:七雄并立局面的形成。②含义:战国时期各国展开的政治、外交攻势。③纵横家:秦国的张仪和魏国的公孙衍。④结果:战国过后其,秦国力量日益壮大起来。田氏代齐
西周初年,周王朝封吕尚于齐地建立了齐国。春秋末,吕氏政权被田氏所取代,从此,齐国的主人由姜姓吕氏演化成妫姓田氏。史称“田氏代齐”。田氏代吕氏的时期,中国正处在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化的历史阶段。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建立了三个封建制国家,继而于公元前386年齐国田和列为诸侯,废吕氏最后一位国君齐康公吕贷。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田氏完全控制了齐国政权,完成了齐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大转变。因此田氏代齐不仅是齐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这一历史大变革中的的一件大事。田氏代吕氏,经过了长期而复杂的反复斗争。有和平演变,也有武装斗争,有时隐蔽,有时公开。
从齐桓公十四年(公元前672年)陈完至齐到公元前386年田和列为诸侯,经历了286年,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孙膑的资料
孙膑,战国时期齐国阿(今山东阳谷县东北)人。生卒年代不详,大约活动于公元前380年至公元前320年左右,似在吴起之后,与商鞅、孟轲同时。孙武后代。身长七尺约为161cm(周的一尺合今23.1cm)与庞涓同学兵法,后庞
涓为魏惠王将军,骗孙膑到魏,用刖刑(即砍去双脚),被齐国使者偷偷救回齐国后,被齐威王任为军师,马陵之战,身居辎车,计杀庞涓,大败魏军。著作有《孙膑兵法》,久已失传。1972年山东省临沂银雀山出土残简,有一万一千余字。关于孙膑膑刑其实是错误的,在太史公自序这本书中提到“孙子膑脚,《兵法》修列”,讲的是孙膑被砍掉双脚,而不是挖掉膝盖骨。
三、列举题:
按顺序列举春秋时期的五位霸主。(两种说法)拓展探究
一、春秋战国时期,给后世留下很多有趣的成语典故。根据下面的叙述或图片,说出成语。
(1)齐桓公带兵去打北方的少数民族,迷了路,管仲提出建议让一匹老马走在前面,果然找到了路。成语是。
(2)战国时期,魏国大将庞涓带兵进攻赵国,围困赵国都城邯郸。齐将孙膑为解赵国之围,带兵去进攻魏国都城大梁,魏将庞涓不得不带兵回援,在途中,又中了齐军的埋伏。赵国之围被解。成语是。
(3)根据下图,猜一猜描写的成语典故。成语是。
(4)战国时期,展开了合纵与连横的斗争。有些小国,为了自身利益,时而加入合纵,时而加入连横,反复无常。成语是。
(5)吴国打败越国后,吴王夫差强迫越王勾践和夫人为其驾车养马,打扫宫室,忍受各种屈辱。三年以后,他们才被遣送回国。勾践立志雪耻,在室内悬挂苦胆,出入都要舔尝,还自问:“你忘了亡国之耻吗?”经过长期准备,终于灭掉了吴国。成语是。
二、探究题 阅读下列材料:
春秋时期,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一些较大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人口,不断地进行争霸战争。请回答:
(1)春秋时期,诸侯之间不断进行争霸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2)如何评价春秋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 知识链接
你认为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越王勾践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能得出个人事业成功的秘诀和国家走向富强的启示吗?
参考答案 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 1.D2.c3.c4.D5.b
二、填空题 1.770、春秋、战国 2.诸侯会盟、城濮之战 3.吴、越、卧薪尝胆 4.燕、楚
5.桂陵之战、马陵之战 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c2.c3.A4.A5.A6.D7.A8.D
二、材料解析题。
(1)管仲协助齐桓公,治理国家,在诸候中称霸,使天下一统。
(2)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以“尊王壤夷’为号召。
(3)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三、列举题。
1.齐桓公 宋襄公 晋文公 秦穆公
楚庄王 2.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王 吴王阖闾 越王勾践 拓展探究
一、点拨: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同时也考查了学生课外知识的掌握情况。
答案:(1)老马识途(2)围魏救赵(3)退避三舍(4)朝秦暮楚(5)卧薪尝胆
二、探究题
点拨:要一分为二地分析历史史实的影响。(1)周天子失去往日的权势,无法控制诸侯;几个大诸侯国为了争夺全地、人口及拥有对其他国家的支配权,发动争霸战争。
(2)春秋诸侯争霸对当时的影响既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这是消极的一面。但在争霸过程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为全国统一奠定了基础。因而就有加快统一步伐的积极作用。知识链接
点拨:此题概括性很强,主要围绕改革来解答。答案:齐桓公主要在于革新图强,晋文公主要在于勤业治国,楚庄王主要在于重用人才,选举贤能,越王勾践主要在于顽强的毅力,雪耻复国。可见,国强要革新,国兴靠人才,人才是兴国的关键。
第三篇:第7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
第7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第7课春秋战国的纷争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晋楚争霸与城濮大战,了解南方的吴越争霸,掌握战国的形成过程、名称、方位及长平之战的影响。
能力要求: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齐、晋称霸。
本课的难点是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等表述中,就隐含着历史走向统一趋势的意思,要指导学生分析理解。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地图册、我国夏、商、西周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教学过程]
导入:同学们,我们生在山东,长在淄博,齐鲁大地,物产丰盈,人杰地灵。谁能说说看,为什么称山东称为齐鲁大地?齐国古都出现在哪一历史时期?引出课题。
提问:东周从何时开始,它分为哪两个历史时期?为什么取名春秋战国?(明确春秋战国是两个历史时期)
一、春秋争霸
(一)第一霸主齐桓公
出示史料: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 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史记周本纪》
阅读材料回答:
1、春秋时期为什么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
2、春秋时期出现了哪些主要霸主?最早称霸中原的是谁?,3、假如你是齐桓公,应该怎样作才能成就霸业?请同学们充当谋士,为齐桓公献计献策。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鼓励,然后做一概括总结。
1.齐国东方,盛产鱼盐。出示春秋形式图,显示齐国的位置。
2.任用管仲,改革内政。(插入“管仲与齐桓公图”,问:你知道管仲与齐桓公的故事吗?谈谈你对齐桓公的看法.)
3.“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尊王攘夷”的含义是什么?
过渡:齐桓公以后即起参与争霸的是晋国和楚国。晋楚数次联合盟国在中原地区的对决,先后持续百余年,是春秋时代最壮观的景象。
(二)、晋楚争霸
1、这两国争霸的情况怎样?哪位同学能说说看?(培养学生概述历史事件,口头表达的能力)
2、奠定晋文公成为霸主的战役是什么?
3、为什么本处于劣势的晋军能取得胜利?
4、想一想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今天有哪些历史启迪?
5、除了中原各国的争霸,还有南方的哪些国家也加入了争霸战争?
6、你听说过卧薪尝胆的故事吗?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春秋时期的`两百多年间,诸候们打了四百多场大战。到春秋末期,初期的一百多个诸候国锐减到二十几个了。到战国时期主要只有七雄,这
说明了什么?(出示春秋战国形势图。此题有些难度,可对照地图,学生讨论,然后回答。)
二、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形成七雄并立的局面,出示战国七雄示意图,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地理位置,说出有什么特点?(教师总结口诀:“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这七雄中,哪些国家变化最大?谁能指图说说看?(如果学生能回答出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可不作讲解
1、战国时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由家乡梓童山的鬼谷洞,引出军事家孙膑庞涓,学生了解桂陵、马陵之战。
2、请大家想一想,身处这样一个环境中,一个国家怎样才能避免被消灭的厄运呢?
3、如果你是当时的预言家,请你预测战国时期的走向(或历史发展趋势)是什么?哪国最有能力主宰历史?
4、战国七雄的局面是怎样被打破的?长平之战中秦取胜的原因是?
三、课堂小节:出示历史歌谣,小节本课。
春秋诸侯齐首霸,尊王攘夷管助他,晋楚争霸在中原,此时旧制如碎瓦。
战国七雄并立打,桂棱马棱留史话。长平战后秦无敌,秦扫六合统天下
四、课堂练习(见幻灯片)
附:板书设计
1、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2、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3、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4、在公元前7世纪中期,葵丘会盟,标志着齐桓公的霸业达到顶峰,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5、城濮大战:公元前7世纪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晋胜,楚败。
1、战国从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2、韩、赵、魏三分晋国,后来田氏建立齐国。
3、列举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结合图位置:最北是燕国;最南是楚国;最东是齐国;最西是秦国)
4、这个时期的战役有桂陵之战、马陵之战。
5、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了长平之战,赵国战败,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第四篇:第7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学设计和反思】 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7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教学设计和反思】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晋楚争霸与城濮大战,了解南方的吴越争霸,掌握战国的形成过程、名称、方位及长平之战的影响。能力要求:通过比较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培养学生在比较中认识历史的能力。
2、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3、重点和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齐、晋称霸。
本课的难点是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等表述中,就隐含着历史走向统一趋势的意思,要指导学生分析理解。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烽火戏诸侯》片段后问:
1.这个片子讲述的是什么历史故事?(烽火戏诸侯)结果怎样?(此后,周天子的权威一落千丈,出现了诸侯纷争的局面。)
二、新授
1东周从何时开始,它分为哪两个历史时期?为什么取名春秋战国?(明确春秋战国是两个历史时期:东周又分春秋战国时期。〖屏幕显示〗
一、春秋争霸
(一)第一霸主齐桓公
出示史料: “平王立,东迁于洛邑,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 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阅读材料回答:
1、春秋时期为什么出现诸侯争霸的局面?
2、春秋时期出现了哪些主要霸主?最早称霸中原的是谁?,3、假如你是齐桓公,应该怎样作才能成就霸业?请同学们充当谋士,为齐桓公献计献策。小组讨论,选出代表发言。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给予鼓励,然后做一概括总结。
1.齐国东方,盛产鱼盐。出示春秋形式图,显示齐国的位置。2.任用管仲,改革内政。(插入“ 管仲与齐桓公图”,问:你知道管仲与齐桓公的故事吗?谈谈你对齐桓公的看法.)3.“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尊王攘夷”的含义是什么?(指导学生阅读“尊王攘夷” 的注解。)过渡:齐桓公称霸为诸侯国所瞩目,一些大的诸侯国竞相效仿,其中较典型的是晋楚争霸。
(二)、晋楚争霸
1、晋文公改革 提问:晋文公改革的措施有哪些?有何作用?
联系齐国改革,让学生思考:“想一想,春秋时期,齐国和晋国能够迅速强大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看书、总结、思考、找到二者的共同点,明白国强要革新,国立靠治业,国兴靠人才的道理
2、城濮之战 提问:在晋楚争霸过程中,最著名的战役是什么?晋国为何会以少胜多?学生介绍城濮之战情况。补充:“退避三舍”的故事 退避的目的是什么?(以退为进和战略)提问:“退避三舍”的作用?
归纳要点:(1)诚信:实现诺言,报答谢恩(2)避其锋芒,诱敌深入
展开讨论作用(学习古人诚信的态度 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
3、楚庄王称霸 讲述“一鸣惊人”和“问鼎中原”的故事。
4、吴越争霸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看书 问:在吴越争霸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投影《卧薪尝胆》图。你听说过卧薪尝胆的故事吗?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由一个学生手持自制卡片“卧薪尝胆”介绍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启发学生:做任何事情都必须要有坚强的意志和毅力
春秋时期的两百多年间,诸候们打了四百多场大战。到春秋末期,初期的一百多个诸候国锐减到二十几个了。到战国时期主要只有七雄,这说明了什么?(出示春秋战国形势图。此题有些难度,可对照地图,学生讨论,然后回答。)
二、战国七雄:
战国时期,形成七雄并立的局面,出示战国七雄示意图,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地理位置,说出有什么特点?(教师总结口诀:“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这七雄中,哪些国家变化最大?谁能指图说说看?(如果学生能回答出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可不作讲解)1.战国的形成:
战国七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央(幻灯片展示)2.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教师指导 学生自己阅读课本相关小字部分,了解桂陵之战、马陵之战,知道孙膑所起的作用。
3、长平之战有关的成语是什么?(纸上谈兵)
同学们来表演一下“纸上谈兵”小话剧(角色有赵括、赵括之母、廉颇、旁白——由教师用卡片展示人物角色)
旁白:长平之战,秦赵相持不下,秦国四处散布谣言,说秦国最怕赵括,赵王听信谣言,撤下廉颇,而换上赵括。廉颇:(语重心长):秦军现在士气正盛,锐不可当。我等应以守为攻,耗其士气,以待其自退。赵括:(漫不在乎)大敌当前岂能不打?你没有听说秦军最怕我赵括吗?你是老了,我可不能辱没了我将门虎子的名声。赵母:(担忧):孩儿,你空有腹中的万卷兵书,而无实战经验,纸上谈兵是万万不可的。你要听廉颇老将的话才是。赵括(不以为然):他只是胆小如鼠之辈而已,母亲,请放心,我一定不辱赵王使命,全军出击,攻破强敌。赵母(无奈):哎„„,赵国亡矣。廉颇(连连摇头)旁白:赵括到了前线,不顾廉颇劝阻,全线出击,落入秦军的重重包围之中,自己被射杀,40万赵军群龙无首,投降秦军,大多数被秦军坑杀。赵括的一时之勇,给赵国带来了灭顶之灾!
4、学生自己反思“纸上谈兵”的历史教训: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做事不能眼高手低;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等。
同学们的这场表演非常精彩,在这场战役中,赵国四十多万人被坑杀。这场战役是战国时期最残酷的战役之一。此后赵国力量严重削弱。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国的进攻。
三、课堂小结:出示历史歌谣,小结本课。学生齐声朗读歌谣,并抄下来:(幻灯片展示)春秋五霸齐桓公,尊王攘夷有管仲。齐楚秦燕赵魏韩,桂陵马陵孙膑谋。长平之战秦称雄,封建社会始形成。
四、课堂练习(见幻灯片)板书设计:
春秋(前776-前476年):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
东 周
战国(前475-前221年):七雄 齐楚秦燕赵魏韩
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五、课后作业:
1.请学生用本课出现或涉及的成语串起来,写一篇春秋战国的故事(约500字左右)课后反思:在这节课中,多次运用影视资料、课件等多媒体辅助教学,使学生从视觉直观形象的感知了具体的历史情节,包括一些书本没有的,未曾接触的历史趣闻,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内涵,提高了学生对历史课的兴趣和热情。实践证明:历史课和电影课整合,特别是历史课与信息技术融合运用,效果比较理想。在这节课中,让学生进行集体讨论、小组活动,以“合作学习”小组的形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提供机会,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去,主动探寻知识。成语故事演讲,谈感受说启示,联系生活,古为今用,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情感态度。历史剧的演出和成语故事演讲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发现自我、展示自我的宝贵机会,增强了学习自信心,同时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进取、精诚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实践表明,学生在这些活动的体验中激发了探究历史的兴趣与欲望,产生对历史的认同感:即历史并不遥远,历史就在我身边。但是,实践也告诉我们,在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学生心理特点及认识水平,要尊重学生的兴趣与选择,并在课外多加以指导。,此次有幸参加了202_年“远程教育培训”给我们农村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的平台,在这里我作为一名农村中学的历史教师接受培训,我重新做了一回学生,学习了很多新的知识,结识了很多同行和历史学科的专家。真是受益匪浅啊!
第五篇:春秋战国纷争
本文由Sophianana0615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说课提纲 春秋战国纷争和民族融合》
一、说教材
1、地位和作用
本课内容在中国古代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一,体现中国古代两种社会现象:战争和民族 融合;其二,春秋战国处于社会形态的过渡时期。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所以争霸 战争的性质有着根本区别,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同;其三,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 族国家,民族融合对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而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融合则是中 国古代史上民族融合的第一次高峰。
2、本课具体内容及大纲的要求
本课内容在编排上明显的显现为前后衔接的两大块。第一块是春秋战国纷争,内容详细地叙 述了春秋时期争霸的背景、目的、概况及战国时期的争霸战争;第二大块是民族融合。春秋 战国时期是我国出现的民族融合的第一次高峰。融合的主要方式有经济文化交流和频繁的战 争,而且地位非常重要,因为它为后来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
大纲对本课的要求,一是要求学生掌握教材基本内容,能够辨证地分析这一 时期的战争;二是让学生形成一种观念,即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要求学生正确认识战争是民族融合的一种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
3、重点和难点 根据上述分析,确定本课的重难点如下: 本课重点是齐桓公称霸和战国七雄争霸的格局; 本课难点是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春秋 争霸战争与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客观辨证地评价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的历史 作用。
4、教学目标:依据大纲的要求,结合高考考试说明,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情感、能力三个层次。(1)知识目标:“春秋”、“战国”,春秋争霸背景和特点,春秋争 霸的基本情况,战国七雄割据的形成,战国兼并战争,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融合。(2)能力目标:①理解掌握春秋战国时期政治局面的基本特点和发展线 索,②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认识、评价、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一系列战争的 性质、特点、影响、作用。
(3)情感目标: ①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的时期,封建制取代奴隶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入封建社会的国家; ②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给人民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但客观上削弱了奴隶 主贵族的实力,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势力的发展; ③一些大诸侯国之所以能够称霸,是因为实行了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改 革; ④战争是民族融合的途径之一,春秋战国的一系列战争,客观上促进了民 族融合,加快了统一的步伐。
二、说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 选择任何教学方法的落脚点,都是为了指导学生的学,即指导学生学会,指 导学生会学,也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
(1)本节课易采用问题解决与谈话方式,教师通过设计思考题,设置问题 情景,引导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理解历史概念,认识历史现象的本质;(2)采用电教手段辅助教学;(3)采用纲要信号法,以结构式的板书,体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帮助 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的历史知识;(4)在具体教学内容的处理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阅读法,根据提纲研读 教材,进行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前置补偿 引导学生回顾奴隶社会形成、发展、繁荣和瓦解过程,并对学习本课知 识进行知识测评及补偿,同时又为学习本课做好铺垫,顺理成章地导入新课。
(二)思维引导
1、分析标题,确定主题 从分析标题中,可得出本课的两个主题:战争和民族融合
2、总结线索,明确任务(1)春秋战国纷争:背景→目的→概况→评价(2)民族融合:周边少数民族→融合方式→作用
(三)认定目标: 学习具体内容之前,集中出示学习目标,师生共认;具体过程中,始终以目 标为纲;教学小结时回扣目标,充分发挥“目标”的定向作用。
(四)过程整合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社会大变革的时代,这一时期奴隶制瓦解,封建制 逐步形成。诸侯争霸战争是春秋战国时期政治活动的主要内容。在教学中应该指 导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认识这一时期的历史现 象:
1、齐国管仲改革与齐国经济发展、齐桓公霸业首成的关系,强化经济决定 政治和重要人物对历史发展作用的认识;
2、正确认识春秋战国战争频繁与社会 进步的关系。马克思主义认为:战争是社会不同阶级或国家或国家集团之间为了 某种经济和政治目的而进行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领导的武装斗争,战争是流血 的政治。战争有进步与反动,正义与非正义之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辨证地分析 这一时期的战争.(以下“教师”简称“师”)
(一、春秋时期争霸战争)师:公元前 770 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可以设计以下问题,让学生 思考回答:(1)东周分为哪两个时期?(2)春秋战国的起止年代?(3)“春 秋”“战国”名称的由来?(4)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 么?(学生回答:略)春秋时期,奴隶制走向瓦解,一种旧制度的瓦解孕育着一种新制度(封建制)的诞生。请同学联系前面所学知识归纳小结我国奴隶社会发展的基本线索。(我 国奴隶制形成于夏,发展于商,强盛于西周,瓦解于春秋)春秋是我国奴隶制瓦解时期,这一特点表现在政治上就是王室衰微,诸侯争 霸。(多媒体展示春秋列国形式图)结合图和教材内容,让学生思考回答:(1)分析诸侯争霸的背景;
(2)归纳诸侯争霸的基本史实;(3)管仲改革与齐桓公霸业首成的关系;(4)楚王问鼎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5)春秋争霸战争反映在政治领域中的实质 问题是什么?在学生讨论回答基础上教师归纳。(诸侯争霸的历史背景: 第一,王室衰微,周天子逐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由过去“礼乐征伐由天子出”到“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周天子失去了对诸侯的 控制。这是争霸产生的前提。第二,春秋时期,生产力发展(铁器、牛耕的使用),各诸侯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这是大国争霸产生的直接原因。第三,狄人南 下,楚人北来,与中原诸侯国发生冲突,为大国争霸提供了可乘之机,大国打着 尊王攘夷的旗号发动战争。)学生简述齐桓公称霸、晋楚争霸、吴越争霸的情况。并回答(3)(4)(5)问。在此基础上,多媒体展示材料题,引导学生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做出正确 评价。在评价春秋争霸战争时,有人说:“春秋无义战”。有的人引用列宁的一段 话作评:“历史上常常有这样的战争,它们虽然像一切战争一样不可避免地带来 种种惨祸、暴行、灾难、痛苦,但它们仍然是进步的战争,它们促进了人类的发 展,加速破坏极端有害和反动的制度。”联系春秋争霸史实,评述以上观点。(学 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1)春秋争霸战争是为了掠夺土地、人口和对其他诸侯国的支配权,为了 满足奴隶主贵族扩张和掠夺的私欲,因此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战争给人民 带来灾难痛苦,因此“春秋无义战”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它却忽视了争霸战争的 客观作用;(2)列宁的话适合于春秋争霸战争的评价。争霸战争虽有破坏性,但它客观上促进了社会进步。第一,春秋争霸战争为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提供了 条件。要争霸,就要富国强兵。因此,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等进行改革,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同时削弱了旧奴隶主贵族的势力,为封建地主阶级的发展创 造了条件。第二,争霸过程中大国吞并小国,实现了地区性局部统一,为后来的 秦统一提供了前提。第三,争霸战争中,华夏族建立的国家同其他少数民族建立 的国家交战,使得华夏族与其他各族接触频繁,促进了民族融合。(二、战国时期兼并战争)师:经过春秋时期的战争,到战国时,诸侯国因为数不多,在历史舞台上扮 演重要角色的是齐、楚、燕、、晋、秦几个大国。经过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形 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并立局面。(教师可演示三家分晋图,知 道学生读图,了解七雄是从春秋列国演变而来的,并掌握七国的地理位置和国 都。)战国时期兼并战争其政治割据的变化经历了五个阶段:魏国强大独霸中原时 期、魏齐争霸时期、秦齐互帝时期、齐赵削弱时期、秦国向东方大发展时期(或 秦国独霸时期)。(让学生简要了解战国兼并战争这段历史脉络。)(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可设问: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是怎么回事?其结 果如何?你了解“将相和”的故事吗?说说“纸上谈兵”的典故。让学生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小结:战国时期的兼并战争,从本质上看是新兴地主阶级上台后为了扩 大地盘、掠夺人口和社会财富进行的战争,但战争不以统治阶级的意志为转移,用武力实现统一是这一时期历史的必然。从这个意义上讲,战国时代的兼并战争,也是实现封建国家统一的战争。(三、春秋战国的民族融合)师:春秋战国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时期,同时也是民族融合 的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除了中原的华夏族外,四周还生活着其他民族。在北方、东北方有肃慎、东胡、匈奴等草原游牧民族,在西部地区有乌孙、义渠、羌等民 族,在西南地区有巴、蜀、夜郎等民族,在广大的南方生活着越族。这一时期,民族矛盾时而激化,长时间的接触和斗争,使矛盾化解,走向融 合,形成了以东方的齐国、南方的楚国、北方的燕国、西方的秦国为主的民族融 合。这一融合兼并过程,为后来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作用)(课堂小结)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的大动荡大分化时期,也是 民族变动、发展、融合的时期。在民族融合的熔炉中,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 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而统一大业,将非秦莫属。
(五)释疑解难与能力培养
1、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
2、综合训练题(略)
四、板书设计: 这样设计,线索清楚,简洁明了,体现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学生形 成知识结构,从整体上把握所学知识。背景 目的 春秋争霸 概况 评价 背景 促进 民族融合 方式 背景 作用 战国兼并 经过 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