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武松打虎是不是英雄
武松打虎是不是英雄
昨天下午,王老师给同学们开了一场有意义的讨论会。主题是《水浒传》中武松在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恶虎,为民除了一害的大英雄的事迹,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可是王仁同学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武松打虎是不爱护野生动物的行为,因此武松称不上英雄。武松是不是英雄呢?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论讨。刚才鸦雀无声的教室里,突然变得人声鼎沸。
“大胖子”李舒心打响了第一炮:“我认为武松打虎称得上英雄。因为,武松打虎的年代与我们不同,那时没有《野生动物保护法》。”“绘画高手”郭小佳说:“我认为武松打虎称得上英雄,当时的老虎很多,而且经常吃人,武松打死的那只老虎就吃掉了不少经过景阳冈的人,造成了多少家庭家破人亡。”“爱书达人”张博文说:“当时,政府都下令打老虎了,打死老虎还重重有赏呢,《水浒传》里还有一个号称“黑旋风”的李逵,为了给母亲报仇,一连打死四只老虎,我认为武松打虎是对的。”我也不甘落后说:“当时景阳冈的老虎经常吃人,闹得方圆百里的人们人心惶惶。所以当恶虎扑向武松时,他奋力将老虎打死,为人们铲除了一大祸害,怎能不算英雄呢?可是,如今老虎的生存环境越来越差,数量也已大大减少,人们意识到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所以国家颁布了《野生动物保护法》。现在有一些不法分子为了经济利益,为了得到老虎的皮毛、虎骨、虎胆而故意射杀它们。那就是违法行为了,应当得到法律的严惩!”
最后,我要再次申明我的观点:武松是一个英雄,是他们那个时代的大英雄。
第二篇:英雄岳飞到底是不是“民族英雄”?
侃侃看历史 专注历史故事 http:// 英雄岳飞到底是不是“民族英雄”?
古人无“民族”意识,何来“民族英雄”?梁启超等人相信“民族主义救中国”,遂引进、宣传近代“民族”概念先秦历史文献中没有“民族”这个词汇。先秦时代所谓的“族”,多指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部族、宗族。《左传》中说:“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楚虽大,非吾族也”,所指乃是宗族、部族。先秦之后、晚清之前的历史文献中,“民族”一词仍极少出现,即便偶有特例,也与近代“民族”概念毫无关系,如《永乐大典鬼谷分定经》里说:“贵人皆仰,民族皆欢”,仍是宗族之意。
“民族”一词被大量使用,始于20世纪初。金观涛教授利用其容量达一亿两千万字的“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专业数据库(1830-1930)”,对这段时期“民族”一词的使用频率进行了搜索统计,结果显示:“该词在19世纪文献中极少使用,……到1900年后才开始出现井喷之势”——这场“井喷”,其实是梁启超等人掀起“史界革命”的结果。“史界革命”的目的,是要将传统中国打造成新的西方式的“民族主义中国”,正如梁启超所言:“今日吾中国最急者……民族建国问题而已”,而要“民族建国”,就必须通过新的历史教育,在国民心中植下“民族主义”意识:“呜呼,史界革命不起,则吾国遂不可救。悠悠万事,惟此为大!”梁氏的倡议得到了大批学者和知识分子的响应,尤以有留日背景的革命党人最为积极——这也在情理之中,梁氏的“民族”、“民族主义”概念,本就直接舶自日本学者。
但即便从日本舶来了具有近代意义的“民族”、“民族主义”概念,当时的知识分子也未必能够准确理解其意义,将“种族”等同于“民族”者大有人在,宋教仁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为激励国人的“民族主义自豪感”,宋教仁曾写有《汉族侵略史》一书,历数“汉族”历史上侵略“外族”获得胜利的光辉事迹,按宋氏的理解,所谓“汉族”,乃是一种以黄帝为共同祖先的“血族”,如此强调血缘和血统,实是把“种族”当成了“民族”。为振奋“民族精神”,宋氏还在书中竭力论证“汉族”是从西方迁徙而来,与当时强盛的西方国家在种族上同源,证据之一是中国的六十甲子、天干地支这些名号,都是沿用了“西方文字之音”。当时许多学者与宋氏持相似论调,如章太炎公开宣扬“汉族”来自巴比伦,梁启超、刘师培等人到处讲“世界人种之开化,皆始于帕米尔高原”,从帕米尔高原东迁的一支,形成“汉族”;西迁的一支,则是当今西方强盛民族的祖先,东西同源同种,所以中国不是“劣等民族”。这种没有学术支撑,但却有现实政治意义的宣传,在清末民初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以至于1915年袁世凯制定的国歌里,还有“华胄从来昆仑颠”的歌词。侃侃看历史 专注历史故事 http://
左:宋教仁,撰《汉族侵略史》以激励国人民族自豪感;右:刘师培,宣传中西人种都起源于帕米尔高原
岳飞也是直到这个时候,才因现实需要被冠以“民族英雄”的头衔清末“史界革命”的直接成果,是打造出了一套自黄帝到洪秀全、传承有序的“民族英雄谱系”。岳飞自然也是这谱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当时文章,对岳飞多冠之以“中华民族主义第一伟人”、“中华民族排外第一伟人”等尊称,说他“轰轰烈烈,手刃外种、口嚼外种、足踢外种,至死不变”,实乃“宗尚民族主义之一绝大伟人”,且“为种魂、为国魂、为中华民族之天神”,在眼下“茫茫黄帝之血裔、莽莽神州之舆图”被异种之人盘踞之际,顶礼膜拜岳飞这位“嗜杀异种如命之伟人”,乃是不可须臾稍缓的当务之急;甚至说“吾宁夭折早亡,以见我廓清胡虏、志复中原的民族伟人岳飞”。其余如文天祥、史可法、郑成功等,都是当时知识分子致力宣传的重点“民族英雄”。而在此之前,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这些历史人物的标签普遍是“忠臣义士”。
但“民族主义救中国”本是晚清知识分子病急乱投医的结果,带有强烈的现实功利色彩,加之梁启超、宋教仁等人自身对“民族”、“民族主义”的认知并不到位,故而所谓“中华民族主义第一伟人”,在知识分子们的描述下,更像是“中国种族主义第一伟人”。在当时沛然莫御的岳飞崇拜浪潮中,蒋智由算是比较理性的一个。他曾撰文指出,岳飞抗金成绩有限,“不过有数次战胜之功,而克复土地数处而已”,所谓直捣黄龙,恢复故土,不过是“一将来之空想”,后人对其战绩的崇拜,不过是“轰动于虚声,而非事实”;但即便如蒋智由这般理性之人,也误把“种族”等同成了“民族”,他在文章中说,国人之所以崇拜岳飞,正说明国人天然存在一种“种族之见”,只要激发出这种“种族之见”,则“我种人必有恢复神州之一日,而东亚大陆必归于我种人为之主”。上段所引资料中频繁出现的“外种”、“血裔”、“ 异种”、“ 胡虏”等字眼,无疑也很能说明这一点 侃侃看历史 专注历史故事 http:// 综上所述,1、古代中国没有“民族”、“民族主义”概念,古人也没有“民族”意识,自然也不可能存在什么“民族英雄”;
2、我们今天熟知的“民族英雄谱系”,是晚清知识分子出于现实政治需要新造出来的,且多臆断,缺乏学术根据;
3、晚清知识分子对“民族主义”的理解更近于“种族主义”,对岳飞“民族英雄”光环的描述,也更近似“种族英雄”。
4、中国可以有“民族英雄”,但须在“民族主义”意识普及的近代寻找。02即便以“国家英雄”来审视岳飞,也尚有可议之处岳家军的战绩,正史中存在太多夸张,譬如“朱仙镇大捷”就并不存在岳飞不是“民族英雄”,也不是晚清知识分子所误解的“种族英雄”,至多可为“国家英雄”。但即便是“国家英雄”,也尚有可议之处。岳飞毕生从军,其岳家军固然是南宋政权一支极重要的国防力量,但同时,因其“家军”性质,也长期是对南宋政权的一种潜在威胁。
毋庸置疑,岳家军在对外抵抗金人入侵,对内平息武装**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但这作用,正史中即已有太多夸张——据宋史学家、《岳飞传》作者邓广铭先生考证结论,《宋史·岳飞传》所载岳家军最辉煌的“朱仙镇大捷”——大破“拐子马”,击溃金兀术10万大军,其实根本不存在,实属岳飞之孙岳珂杜撰,元代编纂《宋史》,直接照抄了岳珂的说法。事实上,“岳飞和岳家军中的任何一支部队全不曾到过朱仙镇”。《宋史·岳飞传》还说,“朱仙镇大捷”后,朝廷一日之内用“十二道金牌”命岳飞班师,导致伐金大业功败垂成。“十二道金牌”之说,也已被邓广铭先生的详细考证所否定。(具体见《〈鄂王行实编年〉中所记朱仙镇之捷及有关岳飞奉诏班师诸事考辨》,收录于《邓广铭治史丛稿》)赫赫有名的“朱仙镇大捷”尚且子虚乌有,其他抗金事迹,更未必全然属实,譬如八字军统帅王彦攻拔新乡城的战功,就被岳珂移花接木算在了岳飞名下,《宋史·岳飞传》亦照抄不误。
正史既已如此夸张而难尽信,《说岳全传》一类文艺作品,自然更无讨论的价值。但最关键的问题还不在此,而在于:虽然后世不少人坚持认为若岳飞不死,则伐金大业可成——《宋史·岳飞传》的撰写者最为典型,他的观点是:“飞与桧势不两立,使飞得志,则金仇可复,宋耻可雪;桧得志,则飞有死而已……高宗忍自弃其中原,故忍杀飞”——但若回到南宋初年真实的历史情境之中,岳家军的解散,实可谓朝野内外的一致愿望。
侃侃看历史 专注历史故事 http:// 已故宋史专家邓广铭先生(右)。据其考证,岳飞最辉煌的战绩“朱仙镇大捷”并非史实。包括岳家军在内的“家军”体制严重威胁到了南宋政权的军事和财政安全南宋自北宋的瓦砾间重建的过程中,形成了以张俊、刘光世、韩世忠、岳飞、吴玠吴璘兄弟为统帅的“五大家军”。“五大家军”与高宗的禁卫军一起,组成了南宋政权的基本国防力量。宋高宗四处流亡之时,家军体制对抵抗金军入侵,确实自主发挥了不少的作用。但随着高宗新政权日趋正规和稳定,家军体制的负面作用越来越显著,最要害者有二:
1、家军之间严格划分界限,彼此猜忌,联合作战时往往互拖后腿,主战派宰相赵鼎将家军之间的关系形容为“相视如仇雠,相防如盗贼”,实际上削弱了南宋的整体国防力量;
2、家军垄断了其辖地内的税赋乃至酿酒等商业活动,妨害了南宋政权的财政统一。
无论是传统帝制国家,还是现代民主国家,在军队国家化这个问题上,立场其实都一样;在军队须由国家财政供养、而不能由军队自行征税或经商解决这个问题上,立场也相差无几。具体到南宋政权,要想解决这两个问题,就必须改革家军体制。但难度也可想而知——傅庆是岳飞麾下的一员猛将,屡立战功,但因与岳飞个人关系不睦,曾流露出想要转调到刘光世麾下的意思,岳飞获悉后,即毫不犹豫地设计斩杀了傅庆。此例可见赵鼎所谓家军与家军之间“相视如仇雠,相防如盗贼”,绝非虚言。家军与朝廷之间的关系,也相当紧张。绍兴六年,主战派宰相张浚曾希望组织各家军在淮北发动攻势,结果,张俊非但拒绝派兵前来,而且四处宣扬韩世忠要趁机吞并他;稍后,张浚又计划在淮南组织一次由张家军、刘家军和御营杨沂中军的三军联合出击,结果刘光世拒不合作,先以粮草不足搪塞,张浚迁就送去粮草后,刘光世又不遵号令,当杨沂中军抵达指定位置时,他却已早早从前线撤了下来,所谓三军联合出击,也就成了空谈。
岳家军也同样被当时的主流舆论认为不愿意与朝廷合作。绍兴七年,张浚曾打算征讨伪齐收复中原,因此与四大家军统帅——张俊、韩世忠、刘光世、岳飞,在龟山举行高级军事会议。统帅们的态度迥异,“刘光世请守,韩世忠请进兵,张俊曰都督欲战则战,欲守则守。惟岳飞独以为不可用兵,浚再三问之,飞坚执不可之说。浚以飞为玩寇,议不协而罢”——诚如日本学者寺地遵所言:“张浚揭大义名分,主张恢复中原,然而不论他如何鼓舞,四大将仍各怀异志,岳飞明白表示反对,刘光世、张俊则消极抵制,都不愿与张浚合作。” 侃侃看历史 专注历史故事 http://
河南汤阴岳飞庙,“忠孝”二字是岳飞帝制时代的身后形象。但在生前,高宗及士大夫多指责岳飞“跋扈”。
解散岳家军,不但是主和派秦桧的意见,也是主战派张浚、赵鼎等人的意见了解到上述背景,即不难发现,把岳飞与秦桧之间的矛盾,当成主战派和主和派之间的矛盾,是对南宋初年历史的最大误解。解决包括岳飞和岳家军在内的“家军问题”,早在秦桧当政之前就已展开。动第一刀的,正是主战派宰相张浚。龟山高级军事会议后,张浚决定拿最为消极避战的刘光世军开刀,但刘家军甫一解散,半数以上的部队就叛逃到了敌国。这场变故虽然暂时中止了朝廷解散家军的步伐,但却无疑更坚定了朝廷军队国家化的决心。继任的另一位主战派宰相赵鼎,有鉴于直接炒掉家军领袖的教训,采取了更为隐蔽的手段——“抚循偏裨”,即奖掖家军中的偏将,鼓励他们从家军中独立出来,进而使整个家军解体。但这一手段效果甚微,张俊等家军统帅有所防备,并提出抗议,使得朝廷“终不能得其柄”;家军统帅们继续我行我素,张俊在绍兴八年擅自将军队从前线撤回皇帝所在的后方,各方震动,几乎酿成兵变,但“朝廷亦不能诘”;同年,岳飞向高宗要求增兵时,高宗的回答很明确:现在家军规模过大,已是尾大不掉,与其增兵给大将们,不如另设直属中央政府的新部队。
继赵鼎之后出任宰相的秦桧,终于在绍兴十一年成功解散了三大家军。秦桧赖以取得成功的手段有三:
1、借战事大捷之机,加授各家军统帅中央最高军事长官(枢密使、枢密副使)头衔;
2、继续推行“抚循偏裨”政策;
3、也是最重要的一招,秦桧以独掌兵权为诱饵贿赂张俊,麻痹张俊戒心的同时,也离间了家军之间的统一战线,秦桧后来拒绝兑现承诺,已失兵权的张俊也无可奈何。具体到岳家军,之所以能够被和平解散,所依赖的并非岳飞个人的克制或者深明大义,而在于军中将校不堪重压,期待独立已久,正如南宋人周密所言:家军中诸将校苦战多年,许多人已做到按察使这样的高官,但他们出自行伍,必须父事家军大将,见家军大将常不敢抬头,这种严厉的等级关系甚至影响到他们的家庭。其中尤以岳家军等级纪律最严,将校犯错,大则诛杀,小则挞鞭痛毒。朝廷解散家军、将其全部统属御林军的诏令下侃侃看历史 专注历史故事 http:// 达后,“诸校新免所隶事,或许自结知天子,人人便宽喜共命”,将校们既能够免除家军统帅的压迫,更能由家臣升格为天子之臣,喜而从命,是很自然的事情。
张浚和赵鼎,是南宋初年著名的主战派宰相,自张浚到赵鼎到秦桧,他们任期内最重要的工作,即解散家军使之国家化。也就是说,岳飞与主和派秦桧之间的矛盾,同时也存在于岳飞与主战派张浚、赵鼎之间。解散岳家军,在当日实乃众望所归之事。即如金人,也承认解散家军之后,南宋的国防力量整体上了一个台阶,再难采取利用家军嫌隙各个击破的战术。岳家军的资产也很值得一提。高宗曾透露其总资产高达202_万贯,而据派去处理岳家军资产的鲍琚的统计,岳家军的主要财源有三:每年可收160多万贯钱的14个酒库;每年可收41万多贯的博易场等,以及每年可收稻谷18万石的田产——而在高宗初年,每年财政收入尚不足1000万贯。高宗末年,年财政收入激增至6400万贯,其中很大一部分来自对家军的接收。不解散家军,则南宋政权也无法建立起自己完整的财政体系。
综上所述:
1、岳家军的对金战绩颇多夸张,其主战态度也并非始终如一;
2、从南宋的国家利益考虑,岳家军应该被解散,其解散也是众望所归;
3、岳飞本人并无主动促成家军国家化的任何意愿,考虑到战争是家军存在的必要前提,岳飞的主战立场多少与此有关;
4、岳飞之死,不是岳飞与秦桧之间矛盾的结果,更不是主战派与主和派之间矛盾的结果,而是家军私有化和国有化之间矛盾的结果。
结语廓清岳飞的历史本相,应该会有助于修正我们某些简单粗暴的历史观。
第三篇:武松打虎
《武松打虎》说课稿
202_-03-11 18:13:51| 分类: 作业平台 | 标签: |字号大中小 订阅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武松打虎》。选定好课题之后,我们两个分头对文本进行解读,然后,分头进行了教学设计。通过多次的沟通、交流,在目标、环节以及问题设计等方面进行了商讨、整合,最后达成了统一的意见。下面,我按说教材、说教法、说教学过程等三个板块来对本课作具体的阐述:
首先说教材:《武松打虎》是北师大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文章,节选自我国著名古典小说《水浒传》。而“武松打虎”算是经典名著中的经典故事,全文是按照“喝酒——上冈——打虎——下冈”这一过程发展的先后顺序来写的,记叙了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前前后后。刻画了一个机智敏捷、勇猛过人而又血肉丰满的武松形象。课文篇幅较长,但故事性极强,曲折生动、扣人心弦,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小说可讲的点比较多,一节课不可能面面俱到。这个单元的题目是“个性光彩”,这篇小说的最大特点就是刻画了武松这个人物鲜明的个性。清初著名的文学批评家金圣叹曾评价《水浒传》“叙一百零八人,人有其性情,人有其气质,人有其声口”。我国古典小说中的打虎英雄不乏其人,但真正打得精彩,打出声威,打出名气的,不是很多。小说中的武松一亮相,就给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文体特征,往往决定了教学目标。这是一篇小说,课程标准相关的要求是: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能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根据课标和单元教学要求以及文本特点,我们把学习目标确定为:
1、注重阅读体验,感受武松智勇双全的个性;
2、品读课文精彩段落,学习作品刻画人物的方法。
两个目标分别涉及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和人物描写手法,目的是想在教学中,以分析人物形象分析为契机,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说出自己的阅读体验。从学情来看,虽然是八年级的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认知、理解能力。对于武松打虎这一故事,不论从电视上还是从书本中(主要是电视剧),都或多或少有所了解。但学生真正细读原著的不多。因此,我们要放手让学生自己读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充分地感悟文本的精彩、体会经典的魅力。因为我们有责任把学生的视线由视听或者画面引向丰富的文字,因为视听和画面永远无法替代对文本的感知、理解和对语言的落实,就像快餐代永远替不了盛宴。结合学情,我们把“品析武松打虎的精彩片段,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精妙技法”作为本文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情,主要采用的是“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法;运用了多媒体教学,但仅仅是一个补充和辅助。第三说教学过程: 一共设计了五个环节(主要是三个),首先第一个环节是一个课前调查,激趣导入。采取这样直接导入的方法,目的是想尽快为学习本课营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个环节是自主学习,发现精彩。
让学生阅读文本,找出人虎相搏的段落并划出描写双方动作的词句,如然后试着向同桌复述本文故事情节。新课标指出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这样做,也是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把“读书”的时间真正留给学生。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的感知。这个环节既注重了学生概括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又让学生养成一边读书一边思考批注的好习惯。
第三个环节是演读品悟,感受精彩:
让学生分两组:即英雄组和猛虎组,进行分角色朗读“武松打虎”段落。然后让学生对老虎、武松的相关描写,并讨论武松这一人物形象。想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紧扣文本体会武松的性格特点。借此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第四个环节是仿评水浒,体验精彩
让学生模仿着对文章特别是文中的精彩段落做简单的点评,说出自己的阅读体验。这个环节是想把发现的机会让给学生,教给学生一种点评的阅读方法,由点到面,让学生体会经典的魅力。也让学生明白:塑造人物形象,要善于调动读者的心里感受。
最后一个环节是拓展提高,秀出精彩,也算是一个小结。为新闻拟个标题。目的是在回顾本节课内容的同时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
最后是说板书,板书设计是本着直观、简洁的原则,设计如下: 武松打虎
一扑 一掀 一剪(凶猛)
只一闪 只一躲 只一闪(智勇)
希望通过这样的板书,便于学生把握文章的重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最终完成学习目标。
教学设计不断修改的过程,其实也是不断整理自己思想的过程,是对文本理解不断深入的过程,是自我提高、自我成长的过程。通过这次“三人行”活动,我们真正体会的刘老师的用心良苦,也真正体会到刘老师说过的“人本、文本、个性、高效”这八个字的含义实在是太丰富太深刻了!这一点,大家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我的说课完毕,不妥之处,恳请各位专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一、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会认“杖、限”等7个生字。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武松打虎”的故事,感受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崇敬之情。
3、仔细阅读课文中武松打虎场景的精彩描写,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打虎的经过,想象武松打虎时的精彩场面。
二、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老虎的凶猛和武松的英勇、机智。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武松打虎的经过,感受中国古典文学作品语言的魅力,激发学生对打虎英雄的崇敬之情。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好汉歌》,这首歌熟悉吗?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歌?(生答)《水浒传》是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今天,我们就继续学习其中的精彩片断——武松打虎。(板书:武松打虎)
(二)复习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第一部分,快速浏览一下,想想我们都知道了些什么?
生浏览。生1:武松看了榜文后,知道山上有老虎。
生2:武松经过内心斗争后,仍然决定上冈。
师:这就叫“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三)虎攻闪避师:同学们自读第二部分,看看武松是怎样打虎的?
生读。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要说武松打虎的经过。(让学生能够整体感知打虎过程。)师:文中是怎样描写老虎出场的?
生:那一阵风过处,只听得乱树背后扑地一声响,跳出一只吊睛白额大虫来。
师:据史料记载,这只吊睛白额大虫,白脑门,白眼圈,吊眼梢,眼赛金灯,嘴赛火盆,大牙好似尖刀,雪白瓦亮,此时此刻,它正冲着武松发威呢。这是一只怎样的老虎?生齐:凶猛。(师板书:凶猛)
师:自读第五自然段,找出老虎凶猛的句子,用“——”标出,关键词语用“·”标出。(生自读)
生1:那个大虫又饥又渴,把两只爪在地下略按一按,和身望上一扑,从半空里蹿将下来。
师:我听出了“一扑”重读了,还有哪些词需要重读?
生:“按一按”、“撺将”。
师再让生1读。师:这句话还应怎样读。
生2:凶猛的老虎从天而降,速度很快,我觉得这句话应读的快一些。
师让生2读,并让学生评价。
师:要读好这句话,要注意什么?
生:注意关键词语的重读,语速稍快些。
师范读后再让一组同学起来读。
师:这只老虎少说也有七八百斤重,漫说它要抓你、挠你,就是砸,也得把你砸个半死不活呀。武松这时是怎么做的呢?
生:武松被那一惊,酒都做冷汗出了。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来,只一闪,闪在大虫背后。
师:武松是人不是神呀,面对这凶猛的老虎,“酒都做冷汗出了”,此时,他虽然紧张,但头脑清楚,方寸未乱,他用哪个动作化解了这场危机?
生:闪。师:哪里还体现了老虎的凶猛?
生:那大虫背后看人最难,便把前爪搭在地上,把腰胯一掀,掀将起来。
师:进攻的手段有变化,“腰胯一掀”,力大无比呀。要是被它掀着了,那还不得骨断筋折呀?武松此时?生接答:武松只一闪,闪在一边。
师:两种绝招都拿不着,老虎可恼火了,接下来它又怎么做了呢?
生:大虫见掀他不着,吼一声,却似半天里起个霹雳,震得那山冈也动;把这铁棒也似虎尾倒竖起来,只一剪。师:从他的读中,能感受到大虫如霹雳一般的吼声吗?
生:不能,应该再响一点,“霹雳”、“山冈也动”可以读得重些。
生读。师:面对这只恼火的老虎,武松?
生接答:又闪在一边。
板书:扑掀煎
闪闪闪
师:看着板书,你有什么问题想问吗?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还重要呢。
生1:作者为什么用“闪”而不用“躲”字呢?
生2:面对老虎的进攻武松为什么只是闪呢?
生3:“闪”这个动作非常快,所以用“闪”而不用“躲”。
生4:“闪”体现了武松动作的机警敏捷,“躲”显得很被动。
……生5:面对老虎的突然侵袭,武松很紧张。
生6:武松想挫老虎锐气。……师总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老虎如此凶猛,英雄怎能硬拼?一闪,一闪又一闪,其实正是武松的智谋所在。摸清了对方的底细,挫了老虎的锐气,武松便开始反守为攻了。
(四)武松打虎
请大家分成小组一起讨论研究怎样才能把武松的英勇机智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现出来。(生讨论。)
一小组同学起来读,找学生评价。
生:我觉得这句我能比他读得好。“那只大虫急要挣扎,被武松尽气力纳定,哪里肯放半点儿松宽?”
师:你觉得他什么地方比你读得好?
生:“哪里肯放半点儿松宽?”
师:那么你向他学习好吗?(前一生读)齐读这句。
生:我想试试这句。“武松把左手紧紧地揪住顶花皮,偷出右手来,提起铁锤般大小拳头,尽平生之力,只顾打。”
师:真的很棒。说说你是怎样读的?
生:我把“铁锤”、“紧紧地揪住”、“尽平生之力”、“只顾”读得很用力。
师:齐读这句话。
一小组同学起来表演武松打虎的过程。
找学生起来评价。
师:通过学习武松打虎的过程,你知道武松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生答:机智、胆识过人、武艺高强、英勇
四、设境促写
1、师:武松打死了老虎,读过水浒的人都知道,武松下冈后成了阳谷县的英雄,受到了知县大人的接见,一时间,街头巷尾,无人不称颂武松本事了得,智勇双全。那么受过虎害的乡亲们,受命打虎的猎户,知县大人,还有武松的哥哥,卖烧饼的武大郎,他们见了武松,会对武松说些什么呢?请任选一人,模仿他的口气,写两三句话。
2、交流学生所写。
3、教师看着板书总结回顾全文:武松的英雄气概体现在他过人胆识、沉着机智、英勇无比。
五、作业设计
师:武松确实是梁山泊上的一位好汉,而武松打虎的故事也成为千古的美谈,在《水浒传》中还有许多有趣的故事呢,像真假李逵、鲁智深倒拔垂杨柳……那荡气回肠的文字、栩栩如生的人物、波澜壮阔的场景,一定会让你心驰神往,回味无穷。有兴趣地同学赶紧找来读读吧。(课件出示《水浒传》这本书。)板书 :
武松打虎
扑掀剪(凶猛)闪闪闪(机智)
棒劈猛打打死(英勇)
第四篇:武松打虎
《武松打虎》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武松豪放倔强、勇敢无畏的性格。2.能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3.重点朗读课文中描写武松打虎的部分。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武松打虎的经过和所表现出来的豪放倔强、机智勇敢的性格。
一、回顾前情,导入新课
《武松打虎》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呢?(课件1)
师点拨:(武松乘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继续这场惊心动魄的打斗——武松打虎(引导孩子们一起读)
二、直入重点,精读第二部分
(一)自由读4-6自然段,想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内容?(课件2)
(二)、我们先来看看老虎的出场,找出相关的句子读一读。这是对老虎的什么描写?你有什么体会?(课件3)
(三)这样一只吊睛白额的猛虎突然随着一阵狂风出现在武松面前的时候,武松已经没有退路,他在打虎之时,使用了非常正确的战术。第四、五段都是写武松怎样打虎的,那么这两段武松打虎的战术有什么不同吗?
1、读第五自然段,分别画出老虎进攻和武松应对的动作。(幻灯4)
2、老虎首先就使用了三招:一扑、一掀、一剪,这真是一只怒虎。
不过,我有个疑问:既然是写武松打虎,应该突出武松多么神勇,为什么把老虎写得那么厉害呀?(写虎的“猛”,为了衬托人的“勇”)
3、面对老虎的凶猛进攻,武松反应如何?表现了武松怎样的性格特点?(武松的对策是:闪、闪、闪)
(“闪”既是本能的反应,又是防御的手段。表现了武松的沉着,机智,动作敏捷迅速。面对突如其来的猛虎,武松既没有惊慌失措,也没有贸然的行动,可以看出他不仅勇于斗争,而且善于斗争。)
(四)过渡:等老虎这三招用完以后,老虎已经气性先自去了一半,而武松能够躲过这三招,他自己的自信心也会大长,所以这三招下来以后,他开始主动出击,反守为攻。(板书: 守 攻)(课件5)1自由读课文,看武松打虎分别用了哪几招,在课文中圈划出描写武松打虎的动词。(抡、劈、揪、按、捺、踢、提、打)
2交流:(1)、刚开始用什么打?(梢棒)结果呢?(打折了)(咆哮)(2)、武松没有了梢棒,第二招是什么?(脚踢)老虎的反应呢?(扒土)(3)、这时老虎还能咆哮,还能扒泥,武松仍然处在危险之中,这时他又使出了第三招,是什么?(拳打)老虎又有什么反应?(七窍出血)为什么说是“迸”出鲜血而不是流出?(“迸”显得流血之多,流血之快)
(4)、虽然老虎已经七窍流血了,但武松还是使出了最后一招——?这时的老虎已经„„一命呜呼。
小结:武松打虎时先是机智的躲过老虎的扑、掀、剪;接着转守为攻
梢棒打虎;最后拳打脚踢把老虎打死。“抡”“劈”“揪”“按”“踢”“提”“打”等几个字,字字千钧,虎虎生风,形象生动地凸现了武松打虎的英雄气势,淋漓尽致地刻画了武松过人的高大形象。这段精彩的打虎场面,紧张激烈,扣人心弦,显示了《水浒传》这部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三、回顾前文,学习第一部分。(小组讨论评议武松)
1、指读提问:第二部分是文章的重点,具体写出了武松打虎的经过,我们仔细阅读过了同时也体会到了武松的性格特点,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有什么联系,省略掉可以吗?
2、默读第一部分,思考这一部分主要写的是什么?
3、武松的心理活动表现了他什么性格特点?用笔圈画出表现武松心理活动的句子加以体会。
武松明明害怕,却仍然不肯回去,还对自己说“且只顾上去,看怎地?”表现他什么样的性格特点?(好面子)
4、作者写武松害怕、好面子是不是会有损于他的形象?(这样写使武松的形象更可信、更真实),所以说武松不仅是个神人,同时他也是个凡人。
5、武松虽然心中也会害怕,但他仍然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也说明他还是勇敢,所以在后面打虎时才表现得那么勇敢。小结:这一部分虽然不是重点,但是对于武松性格的刻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使武松的形象显得更真实,也为下文做了铺垫。(我眼中的武松)
四、总结全文,激励阅读
作者对武松打虎的过程和打虎前的心理活动做了细致生动的描写,栩栩如生地刻画了武松的形象,让我们感到真实可信,也使武松打虎的故事广为流传。同时,它也预示着,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都要先保持冷静,用自己的实力和战术克服困难,突出重围,使自己脱离险境。这就是读书的好处,我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能获取无穷无尽可以利用的技巧。当然《水浒传》中还有许多精彩的故事,等着同学们去细细品味。它们都是我国文学宝库中的粒粒珍珠,只有同学们自己去采集才能发现他们夺目的光彩。老虎
武松
板书设计 老虎
武松
扑 掀 剪
闪
闪 闪
吼 兜
劈 抡
凶猛
机智勇敢 武艺超群
第五篇:21武松打虎
武松打虎
【教学目标】 能自主学习生字,并在语言环境中理解“晌午”、“怠慢”、“半歇”等词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用词的准确性。继续学习复述课文,抓住武松与老虎搏斗的动作把过程讲清楚,表现当时紧张激烈的气氛。通过武松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及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了解武松沉着、机智、勇敢的性格。[教学重点和难点]
1、继续学习复述课文,抓住武松和老虎搏斗的动作把过程讲清楚。
2、通过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了解武松沉着、机智、勇敢的性格。【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揭示揭题。
1、播放《好汉歌》,这是哪部电视剧的主题曲 ?你们看过《水浒传》吗?
2、出示媒体,简单介绍:
《水浒传》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由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施耐庵描写的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个农民起义将领的故事。
3、师:在《水浒传》第23回中,详尽地描述了武松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这位打虎英雄的风采。出示课题:
21、武松打虎 二、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出示自学要求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用学过的方法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2)根据“喝酒→打虎→下冈”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三部分。(3)说说你觉得武松是个怎样的人?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准字音: 晌(shǎnɡ)午、毡笠儿(zhān lì er)、三碗不过冈(ɡānɡ)前爪(zhǎo)
酒倌(guān)醉醺(xūn)醺
理解词语 :晌午、怠慢、半歇
(2)划分段落:
第一部分(第1-第10自然段):武松进店喝酒,不听劝告要过冈。第二部分(第11-第24自然段):武松上冈赤手空拳打死老虎。第三部分(第25自然段):武松打虎后下冈。
(3)填空:
武松真是一个 的人,因为。过渡:是啊,最能反映武松机智勇敢特点的莫过于他在景阳岗上打虎的部分,我们就来重点学习这精彩片断。
三、研读重点,进行复述。
1、默读第二段,用“~~”划出描写老虎的语句,用“——”划出描写武松的语句。想想武松打虎主要分成哪两个部分?
2、学习“防”的部分:(第15-21节)
媒体出示句子:
一只吊睛白额大虎,朝武松压过来。
饿虎更加疯狂,两只前爪在地上一按,张开大口又腾空扑来。
老虎背后看人最费劲。它前爪搭在地上,身子使劲一掀,老虎吃不到武松,力气却用了不少。它仰天一声狂吼,震得那山冈仿佛也在动了。它竖起铁棍般的尾巴,朝武松拦腰剪过来。
(1)交流描写老虎的句子,说说这是一只怎样的老虎? 板书:扑 掀 剪
指导学生在理解“掀”、“剪”的基础上做做动作,有感情地读出老虎凶猛的气势。(2)老虎是凶猛的,可武松更是技高一筹,他是怎样对付老虎进攻的? 出示句子:
武松腾空跳起,轻轻落在一边躲过。
武松一个鹞鹰翻身,跳到了老虎身后。
武松只轻轻一闪,老虎掀了个空。
说时迟,那时快,武松只轻轻一跳又躲过了。交流并板书:跳 闪 躲
这些动词的位置能不能交换,为什么?
(参考答案:这些动词的运用非常准确,可以看出武松的勇敢、机智。)板书:机智勇敢
(3)把两部分内容串在一起讲一讲、演一演。(同桌合作准备、指名交流、点评)过渡:机智的武松等老虎招数用尽,开始全面反攻,他又是如何打老虎的?
3、学习“攻”的部分(22-24节)媒体出示句子:
武松等老虎这几招儿用尽,正在那儿呼哧呼哧喘气时,便双手抡起哨棒朝它劈头打去。
武松扔掉哨棒,空出双手把吊睛白额大虎的脑门紧紧揪住,老虎的头动弹不了,使劲扭动身子。武松不敢松手,便用脚乱踢一阵。
武松揪紧虎头死死往地上摁,一边抽出右手,将铁锤般的拳头重重打去。武松一口气打了七八十拳,打得老虎眼睛鼻孔直冒血。(1)交流并板书:劈 揪 摁 踢 打(2)重点指导朗读,体会武松的勇敢机智。
边读边做做动作,体会武松的勇猛。
4、出示媒体,复述课文:
(1)老师找到了武松打虎的连环画,你能为这些画配上生动的故事吗?(2)可以根据板书,借助连环画,复述武松打虎的过程。(3)要注意把武松和老虎搏斗时的动作讲清楚,把当时紧张激烈的气氛表现出来。(轻声准备、大组交流、生生互评)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水浒传》真不愧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它精彩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武松的英勇气概,那么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也写出了武松的这一特点呢? 学生自由交流,板书:好汉不怕虎 , 怕虎非好汉
2、武松是梁山上的一位好汉 , 其实在《水浒传》中还有许多好汉,你还知道哪些梁山好汉呢?
学生交流,出示媒体:
五、拓展作业
1、拓展:推荐阅读《水浒传》
A层: 阅读《水浒传》中有关武松的其他故事。
B层: 阅读《水浒传》中感兴趣的好汉故事。
C层: 认真阅读《水浒传》。2、作业:
(1)抄写词语:
啧啧称道 解释 气势威武 怠慢 醉醺醺 毫不在乎 告示(2)把武松打虎的经过复述给家人听。
【板书设计】 武 松 打 虎
跳 闪 躲 扑 掀 剪
抡 揪 摁 踢 打(机智勇敢)(凶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