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原发性肝癌简介(推荐)
原发性肝癌简介
原发性肝癌是指自肝细胞或肝内胆管细胞发生的癌肿,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病理学上大体分为巨块型、结节型和弥漫型。组织学上分为肝细胞癌、胆管细胞癌和混合癌。本病多发于40~49岁的男性。
病因
目前认为原发性肝癌与肝硬变、病毒性肝炎、黄曲霉素等某些化学致癌物质和饮用水污染、寄生虫等因素有关。
症状
早期常缺乏明显的临床表现,往往被忽视,当典型症状出现后多数已属晚期。常见症状:
(1)肝区疼痛:多呈间歇性或持续性右上腹钝痛或刺痛,可放射到右肩和背部,早期疼痛可时轻时重或短期内自行缓解,随着肿瘤增大,疼痛程度日益加重,缓解间歇期也日渐缩短。
(2)消化道症状: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其中以食欲减退和腹胀最常见。
(3)恶性肿瘤的全身表现:进行性消瘦、发热、乏力、营养不良和恶病质等。
(4)肝外转移症状:如有肺、骨、胸腔等处转移,可产生相应症状。
肝癌可并发肝性脑病、上消化道出血、继发感染、肝癌结节破裂出血。
治疗
肝癌确诊后,手术切除是最重要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对小肝癌和早期肝癌应尽早手术,中晚期肝癌往往失去手术机会,如发现肿瘤已不适于切除,术中可考虑作肝动脉插管进行局部化学药物灌注治疗,还可考虑作肝血流阻断手术。此外可采用介入疗法、化疗、放疗、免疫治疗和导向治疗(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中药与化疗、放疗合用时可提高疗效。此外补充营养、酌情应用止痛剂、防治并发症等也是重要的措施。
预防
积极防治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注意食物和饮水卫生,做好粮食保管,防霉去毒,保护水源,防止污染。对凡有肝病史的中年男性患者,如有不明原因的肝区疼痛、消瘦、进行性肿大者,应及时检查。
肝癌的治疗原则
对于原发性肝癌(以下简称肝癌)患者来讲,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几乎是唯一的愿望,这除需要患者能够早期就诊以获得早期诊断外,还需要医师掌握好治疗原则,也就是中医学上讲的“辩证施治” 的原则。
肝癌的常见治疗方法包括癌肿手术切除、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经皮瘤内无水酒精注射、生物学治疗、中医药治疗、心理治疗和肿瘤局部治疗等。肝癌的局部治疗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领域,包括瘤内激光治疗、瘤内微波治疗、瘤内射频治疗、高功率聚焦超声治疗等。外科手术切除术在近半个世纪内近展较快,在肝癌的治疗中仍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从这些方法可以看出,肝癌的治疗既要靠不同手段的综合应用,还要靠不同时期的序贯治疗。
肿瘤的任何治疗应以延长病人生存时间、提高病人生存质量为首要目的和评价指标。肝癌治疗中应综合考虑患者的机体状况、肿瘤情况、肝功能储备和病人的经济能力等,慎重取舍治疗方案。
一般认为,对亚临床肝癌或小肝癌,如肝功能储备好,应力争手术切除,但对合并严重肝硬化、肝萎缩明显者则应慎重。对不能切除的小肝癌,可行经皮肝动脉栓塞化疗,或采用多弹头射频毁损治疗、瘤内无水酒精注射等局部治疗。
对肝功能储备好的大肝癌应力争根治性切除。对合并较严重肝硬化或因切除后剩余的肝组织少而无法耐受根治性切除者宜采用二期切除方案,通过一次或多次行经皮肝动脉栓塞,先使肿瘤缩小,争取二期切除。
对已有肝内播散的大肝癌,可行肝动脉置管化疗或经皮肝动脉栓塞治疗。大肝癌肝功能失代偿者,只宜行免疫治疗、生物治疗或中药治疗等。
合并有门静脉癌栓的患者,不要轻易放弃治疗,如果放弃治疗,容易发生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肝功能衰竭、顽固性腹水或肿瘤自发性破裂,导致数月内病情急剧恶化或死亡。对这部分患者,如果肿瘤能切除,可行肿瘤切除加门脉切端或门脉主干、分支切开取栓术。对肿瘤无法切除者,可考虑行肝动脉、门静脉双插管术,但不宜结扎肝动脉。对无法耐受手术探查者,可行多弹头射频毁损治疗、B超引导下经皮门静脉穿刺化疗或经皮门静脉内置管化疗,也可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则宜慎用。
出现黄疸也并不意味着就不能手术了。有一部分肝癌伴有黄疸的病人,黄疸的原因是由于胆道内的癌栓造成的,这部分病人可以而且应该接受手术治疗,也常常能获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肝癌根治性切除后肝内复发或出现单个肺转移灶时,宜积极行再切除,不能或不宜切除者可行各种局部治疗。对术后腹腔内种植而能手术切除者,为防止发生肠梗阻、肠穿孔等并发症,也应考虑行种植灶切除或合并肠管切除。
目前,对晚期肝癌仍无有效治疗,但为改善病人的生存质量,仍应采用止痛、心理调节、中药调理和其他相应的对症治疗措施。
给网友写这篇颇为专业的短文,其意并不在于让肝癌患者或其家人自己选择治疗方案,主要愿望是想传达给您们这样一个信息,即肝癌的治疗手段是多种多样的,可选择的方法也不少,但最好、最正确的治疗方案却往往是唯一的。
解放军302医院肝病外科 孙文兵
肝癌能预防
近日,我国首例“安乐死”案的主要当事人、陕西第三印染厂职工王明成因患癌症去世。17年前,王明成之母正是因为得了肝癌,疼痛难忍,才使王明成下决心为母亲实施安乐死。
“肝癌患者在临死前都是非常疼痛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腹部肿瘤外科主任邵永孚教授说,肝癌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与肝癌的发生密切相关的因素已基本明确,主要与肝炎,特别是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的感染关系甚密,肝炎病人应积极治疗。
肝癌的高危人群
邵永孚教授说,40岁以上的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及有慢性肝炎病史者都为肝癌的高危人群。
原发性肝癌98%的病人都合并有乙肝,乙肝容易转化为肝硬化再转化为肝癌。其中男性发病率要高于女性3—4倍。因此,邵永孚教授建议:“对肝癌高危人群每6个月进行一次甲胎蛋白检测和B超检查,这是一种经济、简便、有效的早期发现肝癌的方法。”
此外,儿童脂肪肝患者增加,也成为潜在的危险人群。脂肪肝也会转为肝硬化,再由肝硬化发展为肝癌。邵永孚说:“脂肪肝与吃高脂肪食物,又缺少运动有关。这类人群要少吃脂肪:肥肉、肉类食物,应多吃纤维类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还应增加运动,消耗脂肪。”
五点预防措施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原副院长王建璋教授和邵永孚教授告诉记者,根据我国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改水、防霉、防肝炎”或者称为“管水、管粮、防肝炎”的七字方针,不仅初见成效,且已成为我国肝癌一级预防的特色。在过去的一二十年中,一些肝癌高发地区,采取一级预防措施,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明显下降。二级预防可概括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三级预防就是临床积极治疗。
他们认为预防肝癌要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是要预防肝炎,使用肝炎疫苗预防肝炎从而预防肝癌已成为预防肝癌极有希望的途径之一,不仅小孩生下来要注射乙肝疫苗,成年人没有注射过乙肝疫苗的、没有得过肝炎的也可以注射乙肝疫苗。但估计需几十年时间才能见到效果。除注射乙肝疫苗外,还需注意其他传播途径的控制,如饮食、手术、输血、注射、针灸和理发等。
肝癌的发病原因之一是由病毒引起的,要预防乙肝病毒还要从饮食卫生、生活习惯着手。要勤洗手,分餐。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有肝炎者不能当厨师。
二是不能吃发霉的、糊了的食物,这类食物含有黄曲霉素,这种物质致癌。吃发霉的食物也容易引发肝癌。还有免淘米,王建璋教授说,“我觉得就不一定好,在塑料袋里如果遇到高温,粮食里的温度高,水分大于16%,就会发霉。发霉的食物一定要晾干,例如:玉米、花生、花生油、花生酱等是容易发霉的食物,这些食物要注意保管。”
三是饮水卫生不要污染,有化学物质饮用水容易让人长癌。自来水也不一定干净,5层以上的高楼楼顶有水箱,水箱应有专人清洁,最好进行二次消毒,水箱的箱体也应使用不会污染水的化学物质。
四是适当补硒。针对低硒人群采用富硒酵母、硒多糖、富硒盐补充硒元素,提高血硒水平。
五是减少亚硝胺摄入以及戒烟,戒酒。吸烟、喝酒也对脂肪肝不好,喝葡萄酒、啤酒、少量的酒可以活血化淤,其实并不是这样的,酒精对人的身体有害。胃里的胃粘膜对人体有保护作用,酒精能够把胃粘膜消化掉,胃的细胞受伤,食物中的有毒物质就容易被胃吸收。这样就容易引起酒精性的肝炎,降低肝脏的免疫功能及全身的免疫功能,损害肝脏的解毒功能。这就是为什么喝酒的人解毒功能差,易引起酒精性的肝硬化,一部分肝硬化会转变为肝癌。
欧盟公布“防癌十二条准则”
欧盟委员会昨天在米兰“欧洲肿瘤研究所”公布了最近制定的一份防治癌症文件。这份文件确定了2015年前将欧盟的癌症死亡率减少20%的目标。此目标如能实现,每年将挽救30万人的性命。文件并要求各成员国和所有公民遵循“防癌十二条准则”。
“准则”的主要内容是:
一,吸烟者应当戒烟。如果不能戒除,则不可在不吸烟者面前吸烟。
二,避免肥胖。
三,每日锻炼身体。
四,每日多吃水果和蔬菜,限制动物性脂肪摄入量。
五,节制饮酒(白酒、啤酒、葡萄酒中所含酒精均有利于癌细胞生长),男人每日限于两杯,女人限于一杯。
六,避免过多晒太阳(11点至15点之间儿童应当避晒)。
七,在有致癌物的工作场所和其他环境中,要严格采取防护措施。
八,出现下列情况须及时检查,确保早期诊断:局部肿胀;伤口(包括口腔内的伤口)不愈合;痣变形变色;各种非正常出血;持续咳嗽、嘶哑及胃酸过多;原因不明的体重下降和大小便失常。
九,妇女从25岁起定期做子宫颈检查。
十,妇女从50岁起定期做乳房检查。
十一,所有50岁以上的人都要定期检查直肠。
十二,所有人都须参加“乙肝疫苗计划”。
研究发现4~7月份为肝癌临床易表现期
据江西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余万霰报告,他们的课题“不同经纬度肝癌临床特征年周期余弦曲线拟合参数对比 ”证实,4~7月份为肝癌临床易表现期,同时,如果慢性肝病患者在该期间加强临床检测均可提高中早期肝癌的发现率。
据悉,这项课题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它根据爱因斯坦的“弯曲时空”理论中的场方程定律,以验证肝癌临床年周期特征。此外,在气候差异大的不同经纬度地区,肝癌的临床易表现期是否同期?余万霰主任和他们同事们从“弯曲时空”理论中寻找自然周期与生物时间相关性理论的探索思路。
根据《场方程定律》,他们将三个不同经纬度地区肝癌临床特征用余弦函数的最小二乘方拟合成年周期余弦曲线,使之具有场方程曲率运动原理,通过对比峰值时相等相关参数来证明这三个参照系是否为同等视点上的运动状态,而确定气候差异大的不同经纬度地区的肝癌临床年周期特征是否为同时性。
研究结果表明,三地区肝癌患者的36个项目峰值时相出现在-90.1°~-207.5°,位于年周期1/3同等范围,按360°=12个月推算位于4~7月份。其中症状起始、影像单块、谷胺酰转肽酶三地区全部峰值时相出现在4~5月份,13个项目振幅与均值的比值呈现明显节律特征,按95%可信区间推算,可确定这三个地区的肝癌临床易表现期出现在4~7月份时段范围,早期在4~5月份。研究提示在4~7月份,尤其是4~5月份,加强临床检测可提高中早期肝癌发现率,上述时间概念在不同气候地区具有通用性。研究还发现肝癌病例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5个项目的峰值时相全部出现在4~7月份,尽管振幅度较小,但可提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在该期间出现肝癌机率最高,因此每年4月份进行肝癌检查可能更具有科学性。
吃什么能防癌
癌是致人于死地的第二杀手,据有关资料报道,我国每年死于癌症的就有130万人。现代医学研究已证实,不少食物对癌症的发生有抑制作用,望诸君多吃常吃这些食品,以防不测。
(一)绿色蔬菜:包括菠菜、韭菜、甘蓝和深绿色的莴苣等。这些蔬菜富含β—胡萝卜素、叶酸和黄体素等抗氧化剂。科学家们指出,颜色越深的蔬菜,含抗氧化剂越多,抗癌力量越强。
(二)葱属类蔬菜:这类蔬菜包括大葱、大蒜、洋葱。据科研分析,这类蔬菜含有辣素、微量元素的硒和栎皮黄素,不但能杀灭大量病菌,更能有力杀灭细胞。硒能清除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的自由基,对肝癌、胰腺癌、胃癌、结肠癌都有预防和治疗作用。
(三)柑桔属类水果:包括桔子、葡萄、柚子、橙子、柠檬。这类水果包括了几乎所有的天然抗癌物质,对预防胰腺癌尤为有效。
(四)十字花科蔬菜:包括卷心菜、菜花、甘蓝、萝卜等。这类蔬菜中含有一种强力抗癌物质——一种用硫磺成分刺激细胞内的临界酶,能形成对抗瘤的膜。还含有一种能抗肿瘤抗病毒的物质,能刺激细胞产生干扰素,有预防食道癌、胃癌、鼻咽癌和子宫癌的作用。
(五)粗粮:粗粮中都有一种名叫“肮酶”的抑制剂,据美国营养学家研究发现,这种抑制剂有阻止皮肤癌扩散、抑制肝癌、结肠癌生长的作用。我国医学家发现,长年以玉米、红薯为主食的人,长寿者多。玉米中含胡萝卜素多,被人体消化后,能转变为具有生理活性的维生素A,对肺癌、胃癌、食道癌有抑制作用;大豆中含强抗氧化剂,绿原酸、异黄酮和微量无素钼,都能抑制癌基因的产生;米糠中抑制癌细胞增殖的成分更多,美国纽约医院一项研究发现,每天吃两次、每次吃一盎司麦粥的人,连吃六个月,其癌前病变———结肠息肉全部萎缩。
(六)低脂牛奶:专家们认为,经常喝低脂牛奶的人,患口腔癌、胃癌、直肠癌和宫颈癌的可能性要比不喝牛奶的人低。这可能是低脂牛奶中的钙、维生素A、维生素C和维生素D在发挥作用,而这种作用在全脂牛奶中被抵销了。
(七)绿茶:绿茶中含特殊的酚类:多酚、五羟黄、培原酸、绿原酸等,对肝癌、肺癌、皮肤癌和消化道癌有预防作用。
(八)牛肝:日本药学研究所人员发现,牛肝中富含维生素B12和叶酸,对肺癌早期病变有治疗作用。他们从牛肝中提取这些成分,对35名肺气管中的早期癌变的人进行治疗试验,让这些患者每天服用10毫克叶酸,0.75毫克维生素B12,结果其中21名癌变消失,另外14名病情也大有好转。(生活时报 马庆华)
吃出来的癌症
食物和饮食习惯与人体许多癌症的发生及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据有关资料表明,约有1/3的癌症与饮食有关。因此,主动控制摄食成分和改变饮食习惯,在抗癌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么,哪些食物成分和饮食习惯可能诱发癌症呢?
动物脂肪
若摄食过多的动物脂肪,可诱发大肠癌和生殖系统癌。因此应少吃肥肉和动物油脂,多吃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鱼类和植物油。
黄曲霉菌素
黄曲霉菌素是由粮食、花生米等发霉时长出的黄曲霉菌产生的,是一种很强的致癌物质,常可导致胃癌、肝癌及食道癌的发生。因而要特别注意粮食的贮存和保管,防止霉变。当粮食等的胚芽处变绿时,就绝对不能吃。
亚硝酸盐
动物实验证实,它可诱发食道癌和胃癌。亚硝酸盐存在于腌制的食品中,如咸菜、咸肉、火腿、酸菜等,尤其是这类腌制食品发霉、变质时,亚硝酸盐将成倍地增加。所以,食用腌制食品的习惯要逐步改变,绝对不吃变质腐败的腌制品。
苯并芘
苯并芘是一类具有明显致癌作用的物质。经过多次使用的高温植物油、煮焦的食物、油炸过火的食品都会产生苯并芘,因此,经多次高温使用的植物油炸出来的油条、油饼、炸糕之类的食品都不能吃。
需要指出的是,细胞癌变的过程除了上述致癌因素的作用外,还受诸如生活环境的改变、机体防卫能力的盛衰、营养物质的增减、精神创伤等因素的干扰,并受其他致癌因素如吸烟、某些疾病的恶性变或癌前病变等的影响。因此,有的细胞发展为癌细胞,有的则可停止或递转为正常细胞,这就是在同样饮食的情况下,有的人得了癌症,有的人则健康无恙的道理所在。(
第二篇:原发性肝癌 讲稿
原 发 性 肝 癌
病因机制
迄今尚不清楚,根据高发区流行病学调查,以下因素可能与肝癌流行有关。
(一)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 乙型肝炎病毒和肝癌关系:①肝癌患者血清中惭型肝炎标志物高达90%以上(对照组仅约15%);②肝癌高发区HBsAg阳性者发生肝癌机会比阴性者高6~50倍。肝硬化和肝癌关系:在我国原发性肝癌主要在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基础上发生;在欧美国家,肝癌常在酒精性肝硬化的基础上发生。
(二)黄曲霉毒素 在肝癌高发区尤以南方以玉米为主粮地方调查提示肝癌流行可能与黄曲霉毒素对粮食的污染有关,人群尿液黄曲霉毒素B1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M1含量很高。黄曲霉毒素B1是动物肝癌最强的致癌剂,但与人肝癌的关系迄今尚无直接证据。
(三)饮水污染 江苏启东饮用沟溏水者肝癌发病率为60~101/10万,饮用井水者仅0~19/10万。饮用沟水者相对危险度为3.00。调查发现沟溏水中有一种兰绿藻产生藻类毒素可能是饮水污染与肝癌发生的有关线索。
(四)遗传因素 在高发区肝癌有时出现家族聚集现象,尤以共同生活并有血缘关系者的肝癌罹患率高。可能与肝炎病毒垂直传播有关,但尚待证实。
(五)其他:①酒精中毒;②亚硝胺;③农药如有机氯类等;④微量元素;⑤中华分枝睾吸虫;⑥微量元素、性激素、放射性物质、寄生虫、酗酒、吸烟、遗传因素等。病理改变
原发性肝癌约4/5为肝细胞肝癌,1/5O为胆管细胞肝癌,两者混合的肝癌罕见。
(一)巨体分型
1.块状型
2.结节型
3.弥漫型 4.小癌型
(二)组织学分型 1.肝细胞型 2.胆管细胞型 3.混合型 肝癌的体征
1.肝肿大 2.脾肿大 3.腹水 4.黄疸 5.肝区血管杂音 6.肝区磨擦音 7.转移灶相应体征 如:锁骨上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血胸等。转移
1.肝内转移 肝内血行转移发生最早,也最常见,可侵犯门静脉并形成瘤栓。瘤栓脱落在肝内可引起多发性转移病灶,门静脉主干瘤栓阻塞可引起门静脉高压和顽固性腹水。
2.肝外转移
⑴血行转移:以肺转移率最高,肝静脉发生瘤栓后,后向上延伸到下腔静脉,甚至达
右心腔,或较小的瘤栓落入肺动脉引起肺小动脉栓塞而形成转移灶。血行转移还可累及肾上腺、骨、肾、脑等器官。
⑵淋巴转移:局部转移到肝门淋巴结最常见,也可转移到主动脉旁、锁骨上、胰、脾等处淋巴结。
⑶种植转移:如种植于腹膜可正确性因自发性腹水,女性尚可有卵巢转移癌。
临床表现
(一)肝癌的症状 肝痛、乏力、纳差、消瘦是最具特征性的临床症状。
1.肝区疼痛:最常见,间歇持续性,钝痛或胀痛,由癌迅速生长使肝包膜绷紧所致。肿瘤侵犯膈肌,疼痛可放射至右肩或右背。向右后生长的肿瘤可致右腰疼痛。突然发一在剧烈腹痛和腹膜刺激征提示癌结节包膜下出血或向腹腔破溃。
2.消化道症状:胃纳减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和腹泻等。3.乏力、消瘦、全身衰弱。晚期少数病人可呈恶病质状。
4.发热:一般为低热,偶达39℃以上,呈持续或午后低热或驰张型高热。发热与癌肿坏死产物吸收有关。癌肿压迫或侵犯胆管可并发胆道感染。
5.转移灶症状:如转移至肺可引起咳嗽咯血,胸膜转移可引起胸痛和血性胸水。癌栓栓塞肺动脉或发枝可引起肺梗塞,可突然发生严重呼吸困难和胸痛。癌栓阻塞下腔静脉,可出现下肢严重水肿,甚至血压下降等。
6.其他全身症状:引起的内分泌或代谢方面的症候群称之为伴癌综合症,有时可先于肝癌本身的症状。常见的有:⑴自发性低血糖症:⑵红细胞增多症:⑶其他罕见的高脂血症、高钙血症、类癌综合征、促性腺激素等。并发症
(一)肝性脑病 常为终末期的并发症
(二)消化道出血 合并肝硬化或门静脉、肝静脉癌栓者可因门静脉高压而引起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也可因胃肠粘膜糜烂、凝血机制障碍等而出血。
(三)肝癌结节破裂出血 肝癌组织坏死、液化可致自发破裂或因外力而破裂。
(四)血性胸腹水 膈面肝癌可直接浸润或经血流或淋巴转移引起血性胸水。
(五)继发感染 因癌肿长期的消耗,抵抗力减弱,尤其在放射和化学治疗后血白细胞下降者,易并发各种感染,如肺炎、肠道感染、真菌感染等。
鉴别诊断
(一)继发性肝癌
肝脏血源丰富,其他癌肿可转移至肝脏。继发性肝癌为原发性肝
癌的1.2倍,其中以继发于胃癌的最多,其次为肺、结肠、胰等的癌肿。继发性肝癌大多为多发性结节,临床以原发癌表现为主,少数可仅有继发性肝癌的征象如肝肿大、肝结节、肝区痛、黄疸等。除个别来源于胃、结肠、胰的继发性肝癌病例外,血清AFP多呈阴性。
(二)肝硬化、肝炎 原发性肝癌常发生在肝硬化基础上,两者鉴别常有困难。鉴别在于详细病史、体格检查联系实验室检查。肝硬化病情发展较慢有反复,肝功能损害较显着,血清AFP阳性多提示癌变。少数肝硬化、肝炎患者也可有血清AFP升高,但通常为“一过性”且往往伴有转氨酶显着升高,而肝癌则血清AFP持续上升,往往超过500ng/ml,此时与转氨酶下降呈曲线分离现象。甲胎蛋白异质体LCA非结合型含量>75%提示非癌肝病。
(三)肝脓肿 临床表现发热、肝区疼痛和压痛明显,反复多次超声检查常可发现脓肿的液性暗区。超声导引下诊断性肝穿刺,有助于确诊。
(四)其他肝脏良性肿瘤或病变 如血管瘤、肝囊肿、肝包虫病、胆吓癌、胆管癌、结肠肝曲癌、胃癌、胰腺癌及腹膜后肿瘤等易与原发性肝癌相混淆。治疗
五、治疗
1.手术治疗2.放射治疗3.化学药物治疗4.生物治疗5.局部注射无水酒精或化疗药物6.中医中药治疗7.并发症治疗
1.手术治疗
2.放射治疗
3.化学药物治疗 原则上不作全身化疗;未经手术而估计不能切除者。
4.生物治疗
·主要是免疫治疗;可使用核糖核酸、干扰素等;可与化疗联合应用
5.局部注射无水酒精或化疗药物
·适用于瘤体较小,不能或不宜手术切除者特别是肝癌切除术后早期复发者;多经B超引导穿刺;优点:安全、简便、创伤小。
6.中医中药治疗
·与其他疗法配合应用;主要起提高免疫力、改善全身状况、减轻放、化疗反应。
7.并发症的处理
·肝结节破裂出血
① 不能自行止血者需手术止血;② 术中发现肿瘤较小、局限的,可切除肿瘤;③ 不能切除肿瘤的可行肝动脉结扎或肝动脉栓塞,局部用止血剂或纱布填塞止血。④ 晚期不能手术者,内科治疗,预后差。
第三篇:小鼠原发性肝癌模型
一种小鼠原发性肝癌模型的建立方法
名称: 一种小鼠原发性肝癌模型的建立方法
申请(专利)号: CN200610040803.5 申请日: 2006.07.25 公开(公告)号: CN1920008 公开(公告)日: 2007.02.28 主分类号: C12N5/06(2006.01)I 范畴分类: 分类号: C12N5/06(2006.01)I 优先权:
申请(专利权)人:
南京大学
地址: 210093江苏省南京市汉口路22号
发明(设计)人:
张 煜;徐涵文;沈萍萍
国际申请:
国际公布:
进入国家日期:
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知识律师事务所
代理人:
高桂珍
分案申请号:
颁证日:
光盘号: D0709 摘要: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研究人类肝癌发生发展机制及抗肿瘤药物开发为目的的小鼠原发性肝癌模型的建立方法。将HepG2细胞在 ICR昆明小鼠腹腔培养,抽
取腹水,分离细胞并制成细胞悬液,打开小鼠腹腔,用微量注射器抽取细胞悬液注射入小鼠肝脏,用75%酒精棉签按压针孔至肝脏表面不再渗血,用α-氰基丙烯酸盐乙酯粘合剂封
闭针孔,再以生理盐水冲洗冲洗肝脏表面,分层关闭腹腔。结果显示模型小鼠肝癌发生率为100%,自然消退率为零。该模型是一种可以用于研究人类原发性肝癌发生发展的机制、同时也适用于抗肿瘤药物开发、肝癌的实验性治疗及诊断研究的理想的原发性肝癌模型。
主权项: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小鼠原发性肝癌模型的建立方法,其特征在于:选用HepG2细胞株,选用的ICR昆明小鼠是我国常用的实验动物品系,将HepG2细胞在小鼠腹腔培养,抽取腹水,分离细胞并制成细胞悬液,用微量注射器抽取细胞悬液注射入小鼠肝脏,用75%酒精棉签按压针孔至肝脏表面不再渗血,用α-氰基丙烯酸盐乙酯粘合剂封闭针孔,以生理盐水冲洗
冲洗肝脏表面。全文获取:联系电话:025-85407862, 85410394 信箱: wxkf@sti.js.cn、jswx@sti.js.cn
第四篇:2017年济南市临床助理医师《消化系统》原发性肝癌试题(二)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www.teniu.cc)
2017年济南市临床助理医师《消化系统》原发性肝癌试题
(二)1.大多数原发性肝癌病人的首发症状是:A
A 肝区疼痛
B 发热
C 黄疸
D 腹水
E 消瘦
2.有关原发性肝癌的描述哪项不正确:D
A 可无任何症状和体征
B 可以急腹症为首发表现
C 黄疸是III期表现
D 贫血是重要临床表现
E 右上腹吹风样血管杂音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3.哪项是小肝癌定位的最好方法:B
A B型彩色超声波
B 肝动脉碘油造影结合CT检
C CT检查
D 同位素扫描
E 腹腔镜检查+病理活检
4.诊断原发性肝癌特异性最强的肿瘤标志物是:A
A AFP
B AKP
C GGT-II
D AIF
E AP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www.teniu.cc)
5.下列哪项有助于鉴别原发性肝癌与良性活动性肝病:C
A HbsAg
B AFP阳性
C AFP与ALT动态曲线
D AFU阳性
E AKP升高
6.哪种说法是正确的:E
A AFP阳性就可以诊断原发性肝癌
B AFP阴性就可以排除原发性肝癌
C 转移性肝癌血清AFP都是阴性
D 原发性胆管细胞癌,AFP阳性
E 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有时AFP阳性
7.以下哪种情况甲胎蛋白不增高:E
A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B 妊振妇女和新生儿
C 肝硬化
D 生殖腺胚胎癌
E 肝脏腺瘤
8.在排除引起AFP升高的其他因素后,AFP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标准是:C
A 大于200mg/L,持续4周 B 大于500ug/L
C 由低浓度逐渐升高不降
D 大于200ug/L,持续4周,并有谷丙转氨酶异常
E 大于500ug/L,持续8周以上
9.对HbsAg阳性人群进行原发性肝癌普查,首选的方法是:A
医学考试之家论坛(www.teniu.cc)
A AFP+ B型超声波
B 肝功能+ B型超声波
C AFP+CT
D 肝功能+CT
E B型超声波+CT
10.哪项体征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最有价值:E
A 肝脏大小
B 肝脏质地
C 肝脏压痛程度
D 肝脏表面是否有结节
E 肝脏表面血管杂音
第五篇:国家卫计委印发《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附全文)(精选)
国家卫计委印发《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7年版)》(附
全文)
(二)肝移植术1.肝癌肝移植适应证:肝移植是肝癌根治性治疗手段之一,尤其适用于有失代偿肝硬化背景、不适合切除的小肝癌病人。合适的适应证是提高肝癌肝移植疗效,保证宝贵的供肝资源得到公平合理应用的关键。关于肝移植适应证,国际上主要采用米兰(Milan)标准,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UCSF)标准等。国内尚无统一标准,已有多家单位和学者陆续提出了不同的标准,包括杭州标准、上海复旦标准、华西标准73和三亚共识74等。各家标准对于无大血管侵犯、淋巴结转移及肝外转移的要求都比较一致,但是对于肿瘤的大小和数目的要求不尽相同。上述国内标准均不同程度的扩大了肝癌肝移植的适用范围,可使更多的肝癌病人因肝移植手术受益,并未明显降低术后总体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但仍需多中心协作研究以支持和证明,从而获得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经专家组充分讨论,现阶段本规范推荐采用UCSF标准。2.肝癌肝移植术后复发的预防:肝癌肝移植术后的肿瘤复发明显减低了移植后生存率。其危险因素包括肿瘤分期、血管侵犯、AFP水平、免疫抑制剂累积用药剂量量等。减少移植后早期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的用量可能降低肿瘤复发率(证据等级2)。肝癌肝移植采用mTOR抑制剂的免疫抑制方案亦可能预防肿瘤复发,提高生存率(证据等级2),但尚需多中心随机临床研究的进一步证实。
(三)局部消融治疗尽管外科手术是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但因肝癌病人大多合并有肝硬化,或者在确诊时大部分病人已达中晚期,能获得手术切除机会的病人约20%-30%。近年来广泛应用的局部消融治疗,具有创伤小、疗效确切的特点,使一些不耐受手术切除的肝癌病人亦可获得根治的机会。局部消融治疗是借助医学影像技术的引导对肿瘤靶向定位,局部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直接杀灭肿瘤组织的一类治疗手段。主要包括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微波消融(Microwave ablation,MWA)、冷冻治疗、高功率超声聚焦消融(High power focused ultrasound ablation,HIFU)以及无水乙醇注射治疗(Percutaneous ethanol injection,PEI)等。局部消融最常用超声引导,具有方便、实时、高效的特点。CT及MRI结合多模态影像系统可用于观察超声无法探及的病灶。CT及MRI引导技术还可应用于肺、肾上腺、骨等转移灶的消融等。消融的路径有经皮、腹腔镜、或开腹三种方式。大多数的小肝癌可以经皮穿刺消融,具有经济、方便、微创的特点。位于肝包膜下的肝癌,特别是突出肝包膜外的肝癌,经皮穿刺消融风险较大,或者影像学引导困难的肝癌,可考虑经开腹消融和经腹腔镜消融的方法。局部消融治疗适用于单个肿瘤直径≤5cm;或肿瘤结节不超过3个、最大肿瘤直径≤3cm;无血管、胆管和邻近器官侵犯以及远处转移(证据等级1),肝功能分级为Child-Pugh A或B级的肝癌病人,可获得根治性的治疗效果。对于不能手术切除的直径3-7cm的单发肿瘤或多发肿瘤,可联合TACE(证据等级1)。1.常见消融手段包括:(1)RFA:是肝癌微创治疗的最具代表性消融方式,其优点是操作方便,住院时间短,疗效确切,花费相对较低,特别适用于高龄病人。对于直径≤3cm肝癌病人,RFA的无瘤生存率略逊于手术切除43,78(证据等级1)。与PEI相比,RFA具有根治率高、所需治疗次数少和远期生存率高的显著优势。RFA治疗的精髓是对肿瘤整体灭活并尽量减少正常肝组织损伤,其前提是对肿瘤浸润范围和卫星灶的确认。因此,十分强调治疗前精确的影像学检查。超声造影技术有助于确认肿瘤的实际大小和形态,界定肿瘤浸润范围,检出微小肝癌和卫星灶,为制定消融方案灭活肿瘤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2)MWA:是我国常用的热消融方法,在局部疗效、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远期生存方面与RFA相比都无显著差异。其特点是消融效率高,避免RFA所存在的“热沉效应”。现在的MWA技术也能一次性灭活肿瘤,血供丰富的肿瘤,可先凝固阻断肿瘤主要滋养血管,再灭活肿瘤,可以提高疗效。建立温度监控系统可以调控有效热场范围,保证凝固效果。随机对照研究显示,两者之间无论是在局部疗效和并发症方面,还是生存率方面都无统计学差异85(证据等级1),MWA和RFA,这两种消融方式的选择可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选择更适宜的消融方式(证据等级3)。(3)PEI:适用于直径≤3cm以内肝癌的治疗,局部复发率高于RFA,但PEI对直径≤2cm的肝癌消融效果确切,远期疗效类似于RFA。PEI的优点是安全,特别适用于癌灶贴近肝门、胆囊及胃肠道组织,而热消融治疗(RFA和MWA)可能容易造成损伤的情况下。2.基本技术要求需要注意以下方面:(1)操作医师必须经过严格培训和足够的实践积累,治疗前应该全面而充分地评估病人的全身状况,肝功能状态,肿瘤的大小、位置、数目等。要注意肿瘤与邻近器官的关系,制定合理的穿刺路径及消融范围,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达到足够的安全范围。(2)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强调选择适合的影像引导技术(超声或CT)和消融手段(RFA、MWA或PEI)。(3)肿瘤距肝门部肝总管、左右肝管的距离应至少为5mm。不推荐对>5cm的病灶单纯施行消融治疗。对于多个病灶或更大的肿瘤,根据病人肝功能状况,采取治疗前TACE+消融联合治疗,效果优于单纯的消融治疗。(4)消融范围应力求包括5mm的癌旁组织,以获得“安全边缘”,彻底杀灭肿瘤。对于边界不清晰、形状不规则的浸润型癌或转移癌灶,在邻近肝组织及结构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建议适当扩大消融范围。3.对于直径≤5cm的肝癌治疗选择:数项临床前瞻性随机对照和系统回顾性分析显示,手术切除宜首选42-44,78(证据等级1)。在临床实践中,应该根据病人的一般状况和肝功能,肿瘤的大小、数目、位置决定,以及从事消融治疗的医师的技术和经验,全面考虑后选择合适的初始治疗手段。通常认为,如果病人能够耐受肝切除术,以及肝癌位置表浅或位于肝脏边缘,应首选手术切除。局部消融可作为手术切除之外的另一种治疗选择。对于2-3个癌灶位于不同区域、或者位居肝脏深部或中央型≤5cm的肝癌,局部消融可以达到手术切除疗效,获得微创下根治性消融。4.肝癌消融治疗后应重视的评估和随访:评估局部疗效的规范方法是在消融后1个月左右,复查肝脏动态增强CT或MRI,或者超声造影,以评价消融效果。消融效果可分为:①完全消融(Complete response,CR):经动态增强CT或MRI扫描,或者超声造影随访,肿瘤所在区域为低密度(超声表现为高回声),动脉期未见强化;②不完全消融(In-complete response,ICR):经动态增强CT或MRI扫描,或者超声造影随访,肿瘤病灶内局部动脉期有强化,提示有肿瘤残留。对治疗后有肿瘤残留者,可以进行再次消融治疗;若2次消融后仍有肿瘤残留,视为消融治疗失败,应放弃消融疗法,改用其他疗法。完全消融后应定期随访复查,通常情况下每隔2~3月复查肿瘤标志物、彩超、MRI或CT,以便及时发现可能的局部复发病灶和肝内新发病灶,利用经皮消融微创安全和简便易于反复施行的优点,有效地控制肿瘤进展。
(四)TACE治疗TACE治疗在国内亦称介入疗法、介入治疗Interventional treatment),目前被公认为肝癌非手术治疗的最常用方法之一(证据等级1)。1.基本原则:(1)要求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下进行;(2)必须严格掌握临床适应证;(3)必须强调超选择插管至肿瘤的供养血管内治疗;(4)必须强调保护病人的肝功能;(5)必须强调治疗的规范化和个体化;(6)如经过4-5次TACE治疗后,肿瘤仍继续进展,应考虑换用或联合其它治疗方法,如外科手术、局部消融和系统治疗以及放疗等。2.适应证:(1)IIb期、IIIa期和IIIb期的部分病人,肝功能分级Child-PughA或B级,ECOG评分0-2;(2)可以手术切除,但由于其他原因(如高龄、严重肝硬化等)不能或不愿接受手术的Ib期和IIa期病人;(3)多发结节型肝癌;(4)门静脉主干未完全阻塞,或虽完全阻塞但肝动脉与门静脉间代偿性侧支血管形成;(5)肝肿瘤破裂出血或肝动脉-门脉静分流造成门静脉高压出血;(6)控制局部疼痛、出血以及栓堵动静脉瘘;(7)肝癌切除术后,DSA造影可以早期发现残癌或复发灶,并给予介入治疗。3.禁忌证:(1)肝功能严重障碍(Child-Pugh C级),包括黄疸、肝性脑病、难治性腹水或肝肾综合征;(2)凝血功能严重减退,且无法纠正;(3)门静脉主干完全被癌栓栓塞,且侧支血管形成少;(4)合并活动性肝炎或严重感染且不能同时治疗者;(5)肿瘤远处广泛转移,估计生存期<3个月者;(6)恶液质或多器官功能衰竭者;(7)肿瘤占全肝比例≥70%癌灶(如果肝功能基本正常,可考虑采用少量碘油乳剂分次栓塞);(8)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显著减少,白细胞<3.0×109/L(非绝对禁忌,如脾功能亢进者,与化疗性白细胞减少有所不同),血小板<50×109/L;(9)肾功能障碍:肌酐>2mg/dl或者肌酐清除率<30ml/min。4.操作程序要点和分类(证据等级3):(1)肝动脉造影,通常采用Seldinger方法,经皮穿刺股动脉插管,导管置于腹腔干或肝总动脉行DSA造影,造影图像采集应包括动脉期、实质期及静脉期;应做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注意寻找侧枝供血。仔细分析造影表现,明确肿瘤的部位、大小、数目以及供血动脉。(2)根据肝动脉插管化疗、栓塞操作的不同,通常分为:①肝动脉灌注化疗:经肿瘤供血动脉灌注化疗,常用化疗药物有蒽环类、铂类等。②肝动脉栓塞:单纯用栓塞剂堵塞肝肿瘤的供血动脉。③肝动脉化疗栓塞:把化疗药物与栓塞剂混合在一起,经肿瘤的供血动脉支注入。TACE治疗最常用的栓塞剂就是碘油乳剂、标准化明胶海绵颗粒,还有药物洗脱微球。先灌注一部分化疗药物,一般灌注时间不应<20 min。然后将另一部分化疗药物与碘油混合成乳剂进行栓塞。碘油用量一般为5-20 ml,不超过30 ml。在透视监视下依据肿瘤区碘油沉积是否浓密、瘤周是否已出现门静脉小分支影为界限。在碘油乳剂栓塞后加用颗粒性栓塞剂(如:标准化明胶海绵颗粒、微球、聚乙烯醇颗粒等)。提倡使用超液化乙碘油与化疗药物充分混合成乳剂,尽量避免栓塞剂返流栓塞正常肝组织或进入非靶器官。栓塞时应尽量栓塞肿瘤的所有供养血管,以尽量使肿瘤去血管化。5.TACE术后常见不良反应:栓塞后综合症,是TACE治疗的最常见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发热、疼痛、恶心和呕吐等。发热、疼痛的发生原因是肝动脉被栓塞后引起局部组织缺血、坏死,而恶心、呕吐主要与化疗药物有关。此外,还有穿刺部位出血、白细胞下降、一过性肝功能异常、肾功能损害以及排尿困难等其他常见不良反应。介入治疗术后的不良反应会持续5-7天,经对症治疗后大多数病人可以完全恢复。6 疗效评价:根据实体瘤mRECIST评价标准以及EASL评价标准评估肝癌疗效,长期疗效指标为病人总生存时间(Overall survival, OS);短期疗效:评价指标为肿瘤的影像学应答和手术至疾病进展时间(Time to progress,TTP)。7.影响TACE远期疗效的主要因素包括:(1)肝硬化程度、肝功能状态;(2)血清AFP水平;(3)肿瘤的容积和负荷量;(4)肿瘤包膜是否完整;(5)门静脉有无癌栓;(6)肿瘤血供情况;(7)肿瘤的病理分型。8.随访及TACE间隔期间治疗:一般建议第一次TACE治疗后3-6周时复查CT和/或MRI、肿瘤相关标志物、肝肾功能和血常规检查等;若影像学检查显示肝脏的瘤灶内的碘油沉积浓密、瘤组织坏死并且无增大和无新病灶,暂时不做TACE治疗。至于后续TACE治疗的频率应依随访结果而定,主要包括病人对上一次治疗的反应、肝功能和体能状况的变化。随访时间可间隔1-3个月或更长时间,依据CT和/或MRI动态增强扫描评价肝脏肿瘤的存活情况,以决定是否需要再次进行TACE治疗。目前主张综合TACE治疗,即TACE联合其它治疗方法,目的是控制肿瘤、提高病人生活质量和让病人带瘤长期生存。9.TACE治疗时注意点:(1)提倡用微导管超选择性插管。插入肿瘤的供血动脉支,精准地注入碘油乳剂和颗粒性栓塞剂,提高疗效和保护肝功能。(2)可使用门静脉内支架置放术和碘-125粒子条或碘-125粒子门静脉支架置放术,有效处理门静脉主干癌栓(证据等级2)。(3)TACE联合消融治疗:目前有两种TACE联合热消融治疗方式。①序贯消融:先行TACE治疗,术后1-4周内加用射频或微波消融。②同步消融:在TACE治疗时,同时给予射频或微波消融,可以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并减轻肝功能损伤(证据等级2)。(4)颗粒性栓塞剂的应用:包括标准化明胶海绵颗粒、聚乙烯醇颗粒、微球、药物洗脱微球等。常规TACE常使用标准化明胶海绵微粒与碘油联合。药物性洗脱微球(Drug-eluting beads,DEB)是一种新的栓塞剂,可携带化疗药物。文献报道DEB在肿瘤客观有效率及总获益率方面具有优势。但是,近期文献报道结果显示两种方法治疗肝癌的疗效无显著性差异。(5)重视局部加局部治疗和局部联合全身治疗:①TACE联合消融(RFA、MWA等)治疗(证据等级2);②TACE联合放射治疗(证据等级2):主要指门静脉主干癌栓、下腔静脉癌栓和局限性大肝癌介入治疗后的治疗;③TACE联合II期外科手术切除:大肝癌或巨块型肝癌在TACE治疗后缩小并获得手术机会时,推荐外科手术切除(证据等级3);④TACE联合全身治疗:包括联合分子靶向药物三氧化二砷、放射免疫靶向药物、基因治疗、免疫治疗及全身化疗等。
(五)放射治疗放射治疗(简称放疗)分为外放疗和内放疗。外放疗是利用放疗设备产生的射线(光子或粒子)从体外对肿瘤照射。内放疗是利用放射性核素,经机体管道或通过针道植入肿瘤内。1.外放射治疗:(1)适应证:对伴有门静脉/下腔静脉癌栓或肝外转移的IIIa期、IIIb期肝癌病人,多属于姑息性放疗,有一部分病人肿瘤缩小或降期,可获得手术切除机会(证据等级3)。肝外转移包括淋巴结转移、肺转移、骨转移、肾上腺转移、脑转移、腹膜和胸腔内膜转移等,也可用于等待肝癌肝移植前的治疗。对肝外转移的病人,外放疗可减轻疼痛、梗阻或出血等症状,使肿瘤发展减缓,从而延长生存期(证据等级3)。中央型肝癌切缘距肿瘤≤1cm的窄切缘术后可以辅助放疗(证据等级3)。(2)照射靶区:大体肿瘤体积(Gross Tumor Volume,GTV)在增强CT中定义,必要时也需要参考MRI影像。肝癌出现淋巴引流区转移较少见,因此,临床靶体积(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不包括淋巴引流区。对于已经出现淋巴结转移的病人,必须包括其下一站的淋巴引流区,作为CTV。其余情况(如局限于肝内、癌栓、肾上腺、肺转移等)的CTV为影像学可见的病灶外扩2到4 mm100。肿瘤移动度可以通过透视评估,但4D模拟CT技术更为准确。在常规放疗技术情况下,计划靶体积(Planning Target Volume,PTV)一般在CTV基础上外放5-15 mm。肝内靶区的勾划必须有动脉相、静脉相互相参考;MRI对肝内病灶较清楚,PET/CT可以了解肝外病灶情况,靶区的确定尽量多种影像学资料互相参考。肝癌放疗野设计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充分利用正常肝组织所具有的强大再生能力,在设计放射野时,尤其是大肝癌,最好能保留一部分正常肝组织不受照射,从而使部分正常肝组织能得到再生。(3)照射剂量和正常组织耐受剂量:立体定向放疗时,肝功能为Child-Pugh A级,正常肝体积超过700 ml,<15 Gy×3次,正常肝>800 ml,<18 Gy×3次是安全剂量;一般推荐放疗剂量≥30-60 Gy/3-6次。对姑息性放疗的肝癌病人,肿瘤的放疗剂量基本上取决于全肝和/或周围胃肠道的耐受量,大部分的报道以 40-70Gy常规分割剂量。正常组织耐受剂量:肝功能为Child-Pugh A者,常规分割放疗时,全肝的耐受量为28-30 Gy,或非常规低分割放疗(每次分割剂量4-8 Gy)全肝的耐受量为23 Gy。肝功能为Child-Pugh B者,肝脏对射线的耐受量明显下降。由于亚洲HCC病人常伴有肝硬化和脾功能亢进,导致胃肠道瘀血和凝血功能差,胃肠道的放射耐受剂量低于RTOG推荐的剂量104。(4)放疗技术:建议应用三维适形放疗(3-D Conformal radiotherapy,CRT))、调强放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图像引导放疗(Image guided radiation therapy,IGRT)或立体定向放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图像引导下的调强放射治疗技术优于三维适形放疗,螺旋断层放疗设备作为图像引导下的调强放疗,适合多发病灶的肝癌病人。肝癌的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必须满足以下条件:有四维CT的影像设备引导或肿瘤追踪系统,非常精确的病人体位固定,放射治疗前的个体化图像校正,放射治疗设备能聚焦到肿瘤以及肿瘤之外的射线梯度下降快。目前缺乏较高级别的临床资料支持质子放疗在肝癌病人的生存率优于光子。呼吸运动是导致肝脏肿瘤在放疗过程中运动和形变的主要原因。目前可采取多种技术以减少呼吸运动带来的影响,如门控技术、实时追踪技术和呼吸控制技术,根据四维CT确定内靶区(Internal target volume,ITV)等等。腹部加压简单易行,减少肝脏的呼吸动度,压腹部位在剑突与脐连线上半部,可最大程度减小肝脏呼吸动度。2.内放射治疗:放射性粒子植入是局部治疗肝癌的一种有效方法,包括90Y微球疗法107、131I单克隆抗体108、放射性碘化油109、125I粒子植入等,放射性粒子可持续产生低能X射线、γ射线或β射线,在肿瘤组织内或在受肿瘤侵犯的管腔(门静脉、下腔静脉或胆道)内植入放射性粒子后,通过持续低剂量辐射,最大程度杀伤肿瘤细胞。粒子植入技术包括组织间植入、门静脉植入、下腔静脉植入和胆道内植入,分别治疗肝内病灶、门静脉癌栓、下腔静脉癌栓和胆管内癌或癌栓。
(六)全身治疗对于没有禁忌证的晚期肝癌病人,全身治疗可以减轻肿瘤负荷,改善肿瘤相关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1.抗肿瘤治疗及其疗效评价(1)分子靶向药物:迄今为止,索拉非尼仍然是唯一获得批准治疗晚期肝癌的分子靶向药物。两项大型国际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均充分证明了索拉非尼对于不同国家地区、不同肝病背景的晚期肝癌都具有一定的生存获益(证据等级1)。常规推荐用法为400mg,po.,bid,应用时需注意对肝功能的影响。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腹泻、体重下降、手足综合征、皮疹、心肌缺血以及高血压等(证据等级1),一般发生在治疗开始后的2-6周内,可用于肝功能Child A、B级的病人(证据等级1)。而相对于肝功能Child B级,ChildA级的病人生存获益更明显。(2)系统化疗:传统的细胞毒性药物,包括阿霉素、表阿霉素、氟尿嘧啶、顺铂和丝裂霉素等,在肝癌中的单药或传统联合用药有效率均不高,且毒副作用大,可重复性差。一个主要原因为化疗药物不但会激活乙肝病毒复制,还会损害病人的肝功能,加重肝炎肝硬化,导致化疗无法带来生存效益。根据EACH研究后期随访的数据,含奥沙利铂的FOLFOX4方案在整体反应率、疾病控制率、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方面,均优于传统化疗药物阿霉素,且耐受性和安全性较好(证据等级2)。因此,奥沙利铂在我国被批准用于治疗不适合手术切除或局部治疗的局部晚期和转移性肝癌。化疗适应证主要为:①合并有肝外转移的晚期病人;②虽为局部病变,但不适合手术治疗和TACE者,如肝脏弥漫性病变或肝血管变异;③合并门静脉主干或下腔静脉瘤栓者;④多次TACE后肝血管阻塞和/或TACE治疗后复发的病人。化疗禁忌证为:①ECOG PS评分>2,Child-Pugh评分>7分;②白细胞计数<3.0 X 109/L或中性粒细胞计数<l.5×109/L,血小板计数<60×109/L,血红蛋白<90g/L;③肝、肾功能明显异常,氨基转移酶(AST或ALT)>5倍正常值和/或胆红素显著升高>2倍正常值,血清白蛋白<28g/L,肌酐(Cr)≥正常值上限,肌酐清除率(CCr)<50ml/min;④具有感染发热、出血倾向、中-大量腹腔积液和肝性脑病。其他药物:三氧化二砷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具有一定的姑息治疗作用(证据等级3)。在临床应用时,应注意监测肝肾毒性。(3)免疫治疗:肝癌免疫治疗主要包括免疫调节剂(干扰素α、胸腺肽α1(胸腺法新)等)65,114、免疫检查点阻断剂(CTLA-4阻断剂、PD-1/PD-L1阻断剂等)、肿瘤疫苗(树突细胞疫苗等)、细胞免疫治疗(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即CIK)113,115。这些治疗手段均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但尚待大规模的临床研究加以验证。(4)中医药:中医中药治疗能够改善症状,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减轻放化疗不良反应,提高生活质量。除了采用传统的辨证论治、服用汤剂之外,我国药监部门业已批准了若干种现代中药制剂如槐耳颗粒、康莱特、华蟾素、榄香烯、肝复乐等用于治疗肝癌116,117,具有一定的疗效,病人的依从性、安全性和耐受性均较好(证据等级4)。但是,这些药物尚缺乏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加以充分支持。(5)全身治疗的疗效评估:对于化疗病人,仍然采用Recist 1.1标准,可同时参考血清学肿瘤标记(AFP)以及肿瘤坏死程度的变化,一般在治疗期间每6-8周进行影像学评估,同时通过动态观察病人的症状、体征、治疗相关不良反应进行综合评估。鉴于索拉非尼、TACE治疗很少能改变肿瘤大小,故建议采用以肿瘤血管生成和密度改变为基础的疗效评估标准(mRecist标准)118,119。对于免疫治疗的评价,可参照irRC(immune-related response criteria)标准120,121。2.抗病毒治疗及其他保肝治疗:合并有乙肝病毒感染且复制活跃的肝癌病人,口服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非常重要。宜选择强效低耐药的药物如恩替卡韦、替比夫定或替诺福韦脂等。TACE治疗可能引起乙型肝炎病毒复制活跃,目前推荐在治疗前即开始应用抗病毒药物。抗病毒治疗还可以降低术后复发率69,70(证据等级1)。因此,抗病毒治疗应贯穿肝癌治疗的全过程。肝癌病人在自然病程中或者治疗过程中可能会伴随肝功能异常,因此应及时适当的应用保肝药物,如异甘草酸镁注射液(甘草酸二铵肠溶胶囊)、复方甘草酸苷、还原型谷胱甘肽、多磷脂酰胆碱等;抗炎治疗药物如广谱水解酶抑制剂乌司他丁等;利胆类药物如腺苷蛋氨酸、熊去氧胆酸等。这些药物可以保护肝功能、提高治疗安全性、降低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3.对症支持治疗:适度的康复运动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另外,应加强对症支持治疗,包括在晚期肝癌病人中的积极镇痛、纠正贫血、纠正低白蛋白血症、加强营养支持,控制合并糖尿病病人的血糖,处理腹水、黄疸、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等伴随症状。对于晚期肝癌病人,应理解病人者及家属的心态,采取积极的措施调整其相应的状态,把消极心理转化为积极心理,通过舒缓疗护让其享有安全感、舒适感而减少抑郁与焦虑。[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